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国策齐策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态势是十分迅猛的,只有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继承传统物流的发展经验和借鉴国外物流公司先进的发展经验,才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紧跟时代的步伐,也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中国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的优势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日渐深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商品与服务的自由流通也在不断地增强,中国以独有的优势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进入与全球经济相接轨的转型时期,它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连接亚洲运输网络的桥梁。
(一)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目前已经发现矿产168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尤其在西部地区潜在资源量巨大。部分矿产储备量位居世界首列,并且中国的土地供给价格低廉,预期收益值比较高,这对跨国公司弥补本国资源供应上的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人力资源的独特优势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位居世界首列,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蜂拥般地涌入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国公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基础。在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国逐渐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这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办厂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制造能力的独到优势
近几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猛。与此同时,也有大批制造人员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无论是在服装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还是在电子、电器制造业等高度精细化制造业中,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说,中国所独有的制造能力使得中国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
(四)市场资源的独特优势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又在世界上居于前列,加之不断增长的国民经济,中国独有的庞大购买能力,使得中国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并且近年来中国政治稳定,国家发展态势大好,从而降低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风险,这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都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三、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种种的优势条件,针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发展对策:
(一)与兄弟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国内的物流公司应该多借鉴国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出发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并使其与同行进行协同作战,强强联手。不仅可以扬长避短,也使得企业之间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从而让国内企业的整体性增强。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可以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我国的物流企业具有熟悉国内形势,拥有充足劳动力的优势;国外企业具有资金、技术雄厚、拥有自主设计品牌的优势。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
(二)增加额外服务价值,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服务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下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群众对于物流业的现状还是不满足的,这对我们物流企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物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最好可以细化市场分工和明晰市场需求,拓展服务功能的种类。对于物流环节中的收揽、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需要专人进行分管。
(三)培养高质量物流人才,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物流企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物流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加之近几年的发展却是十分快速的,这就造成了物流人才紧缺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方面,通过在各大高校设置物流专业,培养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物流人员加强培训力度,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活动,让专业的物流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结语
关键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困难;发展对策
一、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概念
证券经纪业务,指证券经营机构在二级市场上接受客户委托,客户股票、债券等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品种,对其进行交割和清算,并收取相应佣金的服务项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证券经纪业务也逐渐有早期的行业垄断转变为现在的浮动佣金制度,内部的竞争愈演愈烈,证券公司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特点
从目前的发展形式看,我国的证券经纪业务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1、以广发证券为代表的,由大券商提供的,附加咨询服务的业务类型,其特点是将现场交易与非现场交易相互结合。
2、以西南证券的飞虎网为代表的,由网络经纪商提供的非现场交易经纪业务,业务以网络交易为核心。
3、以西部地区的营业部为代表的,由中小券商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营业部提供的低附加值经纪业务,以现场交易为核心。
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三类证券经纪业务都存在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不能盲目判定优劣和强弱。因此,对于当前形式下的各类券商来说,要认真分析形式,准确进行定位,并积极采取行动。对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准确定位,是为了可以取得某些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成本优势、技术优势或信息优势等;积极采取行动,是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尽可能早地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三)发展历程
我国的证券经纪业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伴随股票及股票交易的产生以及上海、深圳交易所的成立而发展起来。我国的证券公司从业务类型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只具备证券经纪业务资格的纯经纪类券商,另外一类是可以进行证券发行承销、资产业务以及自营买卖等业务的综合类券商。根据我国原《证券法》第137条的规定:“在证券交易中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而在新的《证券法》中,还没有明确个人作为证券经纪人的法律地位,因此,跟国外有所不同,目前在我国证券经纪人基本上是指具有经纪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基本方式就是提供交易通道或者交易平台及其他相关服务,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作为经纪业务收入。虽然有的证券公司已经开始探索发展高端的投资咨询、理财服务等更深层次的经纪业务服务方式,但其服务形式、范围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另外,个人作为证券经纪人开展证券经纪业务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在我国也已经开始研究和酝酿实施,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会随着制度的变化而发生深刻变革。
二、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面临的问题
(一)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盈利模式缺乏对证券市场周期性大幅波动的适应性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都是采取基于佣金的商业模式,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交易佣金,所以经纪业务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与股票市场景气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当市场行情火爆时,投资者交易活跃成交金额巨大,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则显著增加;而在行情低迷时,投资者交易清谈成交金额也随之锐减,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则明显减少,甚至出现行业性的整体亏损局面。这种经营上的大起大落使很多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形成“靠天吃饭”的局面,大部分证券公司仍然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来应对证券市场的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
(二)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同质化加剧了行业竞争
由于在证券业发展初期,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内容是证券公司在证券交易中作为法人经纪人提供客户买卖证券等中介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的行为,证券公司的服务实际上是创设一定的交易手段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交易的通道服务。证券行业是高度行政管制的行业,市场准入和网点设置、布局等都须经严格的行政许可,由此获取交易通道的牌照是垄断的、稀缺的。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以交易服务为主体,这种以通道服务为中心的特征一方面使得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战略简单化,只要网点多规模大就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而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各家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一直以简单的规模扩张战略为主导,其直接后果就是缺乏差异化竞争导致的行业内高度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
(三)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成本居高不下,成本结构严重失衡
证券公司不遗余力的扩张营业网点,以“战略占点”策略来进行竞争。这种外延式的粗放经营模式使经纪业务分摊的固定资产投资庞大经营模式直接导致经纪业务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经纪业务成本结构严重失衡。此外,现行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管理体系造成管理成本重复支出严重。目前,证券公司的每个营业部都有独立的交易管理、财务核算、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综合管理等各项职能。对于营业部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的综合类证券公司,还要设置区域管理中心以加强营业部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这种管理模式,导致经纪业务前后台职能交叉、重复,大量可以由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事项由前台不断重复操作,造成经纪业务资源整合、信息传输、市场反应效率低下,重复支出的管理成本侵蚀大量的利润。
(四)一线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提供差异化服务
现在很多证券公司营业部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关注是否能有足够的增量资金和交易量,而忽视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由于专业知识相对不够,一线业务人员不能提供或传达专业水平的证券知识和投资咨询,难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三、对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通过业务创新与差异化为经纪业务打造竞争壁垒业务创新与差异化是解决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战略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业务创新与差异化可以使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战略定位明晰,有效解决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使得投资者在选择时形成偏好,继而形成有效的竞争壁垒,避免过度的市场竞争。而业务创新的重点首先是服务产品的创新,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手段基础上,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客户的资金状况、投资目标、交易习惯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市场开拓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品,特别是以投资咨询为核心的个性化服务,可以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技术向投资者提供符合其要求的定制服务,建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品牌和服务质量。
(二)实施持续成本管理寻求低成本运营商地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竞争的底线就是自己的边际成本,谁的边际成本低谁就可以通过低价吸引新增客户,而谁的平均成本低,谁就可以相同条件下盈利多一些或亏损少一些。特别是在证券市场低景气度时期,低成本就意味着忍耐力更强生存能力更强,就能更从容应对市场景气度的大幅变化,经纪业务发展战略从而可以得到更大的灵活性。持续成本管理不仅要求管理压缩经纪业务营运成本和其他可减费用,更重要的是调整证券经纪业务流程,实行成本分解,强化成本核算和管理,并充分运用集中交易技术手段,通过同城集中、区域集中进而大集中的方式来逐步降低运营成本,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网上交易,通常网上交易的投资与运营成本只有传统模式的20%~30%。需要注意的是务必使成本管理成为长期长战略,持续坚持方能真正实现成本领先的优势。
(三)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经纪业务规模经济优势兼并重组是提高行业集中度最为有效的方式,而对证券公司而言通过获得在细分市场或者区域市场足够高的市场份额可以有效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并降低直接竞争的威胁。此外兼并重组还是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或是获取新的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从国外的情况看,佣金下调会加快证券公司的合并进程。如2000年中期由于全美证券交易量的下降,以低佣金定位的网上经纪商之间出现合并。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任何一次大的市场调整和金融危机,都会引发证券公司间的兼并重组。只有在多次的市场危机之后才会形成数家巨头对峙、共同分割市场的格局。因此,对于采用低成本运营战略的证券公司而言,抓住市场景气波动时的机遇通过收购兼并逐步谋求行业内规模优势尤为重要。
(四)积极开拓新兴业务实现经纪业务的多元化。在对市场景气度大幅波动的适应性问题上,除了低成本战略以外,多元化战略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因此我国证券公司在当前证券市场大发展的环境下积极开拓新兴业务,以平衡传统通道业务收入的大幅波动。当前来看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开放式基金代销业务,证券公司凭借营销、服务、客户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日益成为开放式基金销售的重要渠道。在基金业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公司代销占整个开放式基金销售的40%左右。证券公司通过开设“基金超市”代销基金,不仅可以方便广大投资者同时申购多种基金产品,还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更客观地推介和分析各种基金产品的特点,有助于证券公司由单一的通道提供者向全方位理财服务商转变。并且证券公司代销基金不仅投入少,各营业部凭借原有设备就可进行基金销售的推广,甚至可以在网上直接销售,不需要占据任何固定场所,而且见效快。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证券公司必须顺应证券市场,对不同的经纪业务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改变自身的经营发展策略,对公司发展的内部环境进行改进,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加快经纪业务的转型速度,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端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促进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十一五”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应该主要以参与国际竞争为主线,促进工业化尽快完成向后期阶段的过渡,继续带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率先基本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1、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在制定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产业发展和企业联合等方面形成战略联盟,逐步形成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继续深化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协作机制,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江河湖泊、近海岸线的联合保护与治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域范围可以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江门、东莞七市以及惠州市市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鼎湖和高要、四会等县市(区)。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以内地与港澳地区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为契机,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加强产业的结构性合作;发挥IT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和壮大可持续增长的新型产业和产品;合理规划和调整现有工业企业和产业布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总量。
3、京津冀都市圈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和天津,河北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沧州和张家口。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和率先发展,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立京津冀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分工;培育汽车、通信、电子计算机、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会展、科研教育、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和改善近海生态环境,统筹解决淡水供给,有效防治沙尘暴,治理保护渤海海域生态。
4、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主要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包括福建的全省、浙江的温州和广东的汕头。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推动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跨地区经济合作,着力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台湾地区的产业对接和市场对接;加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空间屏障,扩大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重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通往内陆经济腹地的通道建设和对台通道建设。
5、辽中南地区
辽中南地区包括辽东省沈阳、大连、鞍山、营口、丹东、盘锦、锦州、辽阳、本溪、抚顺、葫芦岛11个城市。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逐步实现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进一步提高冶金、煤炭、化工、机械、造船等能源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技术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效益,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创汇农业、传统工业改组和高新技术领域。
6、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日照、东营共8个城市。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明确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经济中心地位,形成地区产业联盟,着力发展家电制造、电子信息、石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海洋和旅游优势产业;把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作为打造半岛城市群的突破口,打造发展协调的都市连绵区,拓展面向华北、中原、西北的经济腹地;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配置、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关键环节。
(二)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发展的重大薄弱环节得到实质性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投资环境基本适应对内对外开放需求,广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重点发展成渝地区、关中地区和以省会城市等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推进沿边口岸城市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
1、成渝地区
成渝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省的成都、内江、泸州、宜宾、自贡、德阳、绵阳市和重庆市。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发挥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加强重庆与成都职能分工与合作,建成以两大都市为中心的双核城市群,成为西部最具经济实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的产业基地;密切与长江产业带和西南、西北地区的经济联系,建立便捷的对外联络通道;加强生态建设和三峡库区环境整治,把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与区域发展、移民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
2、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和铜川5个城市。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放手发展非国有经济。逐步建成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经济核心区、我国重要的装备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西安为中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与西南、华东地区的联系;发挥西安高新区、杨凌农业示范区等国家级高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IT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1、老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主要包括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这些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加快改革改制步伐,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装备制造工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明显形成规模;促进就业和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下岗职工的培训,发展劳务输出。
2、资源型城市
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包括煤炭、石油、森工等类型城市。这类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因下岗失业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要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步伐,为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和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培育新的接续和替代性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扩大非资源性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就业容量,促进经济转型。
(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走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道路。中部地区应主要抓好如下一些城市群(城市圈、经济带)。
1、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主要包括在集中于武汉100公里半径内的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城市。这一地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以武汉为中心,发挥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科技教育实力较强的优势,加强原材料基地和装备工业基地、全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构造长江中游地区经济整体优势。选择一批骨干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支持和鼓励企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专业协作;积极建设和完善区域市场体系,集中力量建设一些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
2、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等9个城市。这一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加强城市群内部及对外的交通联系,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群内联络线、干线公路、铁路和城市轻轨在内的高效、快速综合交通网络;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构筑中原城市群,力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
3、长株潭地区
长株潭地区包括长沙、湘潭、株洲3个城市,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加快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三市经济由局部优势向规模优势转变,由城市分割向城市联合转变,由资源粗放低效型向集约化、高科技、高效益、外向型转变;实现邮电通信、交通、流通和资金融通的一体化;尽快形成连接区内外、沟通全国、出入方便、贸易灵活、管理规范、能够调控的市场网络;加强产业布局的协调和开发区的统筹规划,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聚集。
此外,中部地区还应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建设(南)昌九(江)景(德镇)、合(肥)芜(湖)安(庆)、大(同)运(城)经济区(带)。
二、我国功能区划及发展要点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逐步改变过于依赖行业政策进行经济管理和调控的模式,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划,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制定并实施因地制宜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保护区
保护区的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根据其内部差异性,又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江河源区生态保护区、干旱荒漠脆弱生态保护区、林业生态保护区。
1、江河源区生态保护区
包括、青海省大部、甘肃甘南自治州、云南西北角、四川省西部,共168个县(市)。2002年人口为1200多万人。其发展要点是:
调整畜群结构,合理轮牧;积极扩展生态保护林,加强林地更新和生态恢复;引导人口向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谷地集中,甚至向区外转移;全面推行生态补偿制度,不断改进补偿方式;适度发展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
2、干旱荒漠脆弱生态保护区
包括新疆南疆的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的西北部地区,共31个县(市、旗)。2002年人口为1100多万人。其发展要点是:
加强退化草场的保护和恢复;合理轮牧,保护和改良天然草地,建立人工饲料基地和打草场;适度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推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增加牧民收入;突出绿洲灌溉农业特色,大力推广节水农业;进一步控制人口密度,引导牧民向区外迁移;实施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确保实现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草原风光旅游、沙漠探险旅游等旅游业。
3、林业生态保护区
包括湖北神农架林区、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地区、辽宁和吉林的长白山地区、陕西和四川的秦巴山区等,共67个县(市、旗),2002年人口为200多万人。其发展要点是:
以营林和更新造林为中心,进一步完善林区的生态保护功能。制止对森林资源的掠夺性砍伐,合理开发和培育用材林;调整林业企业产品结构,减少原木调出比重,增加成材和木制品调出比重,提高林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适度发展森林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加快建立和实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补偿方式和标准,以便为林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控制区
根据控制区内部的空间分异特征,又可将其划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区、半干旱绿洲草原控制区及山地河谷控制区三种类型。
1、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区
包括河北、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宁夏6省区的长城沿线及黄土高原地区,共216个县(区、市、旗)。2002年人口为6400多万人。其主要发展方向是:
坚持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严格控制牧区开垦;适当控制载畜量,避免土地沙化;改良天然草原,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适合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加快牧业产业一体化步伐;半农半牧区要积极推广林网粮草轮作制,以减少风沙危害,保持水土,提高土地肥力和土地生产率;稳定农区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精耕细作水平;积极营造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和经济林,扩种木本粮油林;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合理引导人口向周边大中城市迁移、聚集;控制本区能源资源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做好土地复垦和整治、保护工作;积极发展旅游经济,不断改善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2、半干旱绿洲草原控制区
包括新疆北疆、东疆地区及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共56个县(市、区),2002年人口为1600多万人。其发展要点是:
加强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和绿洲外缘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及沙漠边缘自然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构造绿洲经济稳定发展的生态屏障;优化农、林、牧比例关系,积极发展农业多种经营,促进农业产、加、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社会;优化绿洲经济结构,促进绿洲经济多元化及民营经济的发展。
3、山地河谷控制区
包括有关省市604个县(区、市),2002年人口为2300多万人。其发展要点是:
以培植地方特色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促进山区单一经济向综合经营转变。引导山上人口向山下迁移和集中,引导山区人口向山外流动,走“环境移民、异地开发”之路;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模式开发。
(三)发展区
1、都市经济发展区
包括京津冀(环渤海)、沪苏浙、珠三角、辽中南4个都市经济发展区,共496个县(区、市)(其中京津冀173个,沪苏浙201个,珠三角46个,辽中南76个),2002年人口为2600多万人。其发展要点是: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推进郊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率先建设循环型城市社会经济;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谋求制度创新的领先优势及先发效应。
2、潜在经济增长区
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山东半岛、长江中游、福建东部沿海、安徽中北部、长株潭、北部湾、四川盆地、关中平原、汾河谷地、河南中原地区12个潜在经济增长区,共911个县(区、市),2002年人口为5300多万人。其发展要点是:
加速构筑各类型区内的快速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和信用网络,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发掘引资潜力;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产业的空间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联动发展,培育新型都市带或都市连绵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制定和实施水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走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双赢之路。
3、局部经济增长中心
主要包括山西、辽宁、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共131个县(区、市),2002年人口为9600多万人。其发展要点是:
加大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对外联系渠道,尽快融入邻近都市经济区或潜在经济增长区之中;通过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商品基地、龙头企业、特色支柱产业和专业市场的配套建设,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相结合的生产经营体系;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南方城市要抓好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的水土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北方城市要抓好以防止土地沙化和次生盐渍化为中心的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
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应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着力推动地区经济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制定调控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些积极措施。
(一)科学编制区域规划,发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目前国家已经启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区域规划试点工作,应继续稳步推动,为全国的区域规划积累经验。首先,根据国家已经提出的区域规划试点要求,针对各地区共同关心、单个省市难以解决的迫切需要协调的问题,包括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共建与共享、要素流动和市场一体化、产业选择和布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前进行研究和规划论证,促进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其次,突出区域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功能,对各地方关心而又难以单独解决的重大问题应加大协调的力度,在规划过程中达成共识并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要避免以往规划编制过程中避实就虚、绕开矛盾走的做法,防止再度出现长期以来存在的“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现象。
(二)加强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合作奠定基础
应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东西部之间、经济核心区之间的骨干通道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做好规划和论证。加快沿海铁路的规划建设步伐,进一步密切辽中南、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加快沿江铁路、连接东中西的快速铁路客运专用线的规划和建设步伐,促进东西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员流动。继续加快西电东送、西煤东运、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五纵七横”重要干道等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和优化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继续保持中央财政、银行信贷的投资力度,鼓励利用BOT、BOO等方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借鉴杭州湾大桥等地利用民间资金建设的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民间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和规模。
(三)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扶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通过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发行西部特别建设国债、发行地方债券试点等多种方法,研究建立西部开发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选择重点区域实行加快农业税减免、开展增值税转型试点、资源税减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优惠、企业投资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不断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六小”工程建设的投入,增加以工代赈、小额信贷资金规模,加强教育和卫生设施的建设,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逐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加强对西部地区对口支援、挂职锻炼、人才培训等工作,切实提高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素质。针对、新疆两个特殊区域,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布局、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实行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促进这两个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重视资源衰退地区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各项工作,为全国的资源衰退地区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经验。一是加快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如社会保障试点、增值税转型试点、资源税和所得税优惠等,出台资源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政策。二是重点扶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职工社会保障和采矿沉陷区的治理,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保障应做到应保尽保,国家要将沉陷区治理纳入年度基建投资计划给予重点扶持。国土、水利、林业部门在安排土地复垦、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及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项目时,对资源衰退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予以支持。三是加快国有重点企业主辅分离步伐,国家政策性贷款和贴息资金支持确有市场潜力的企业技改和改扩建;对一些确因资源衰竭、高额亏损、资不低债,具备破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应列入破产计划尽快实施。
(五)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是保障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各项资金在粮食主产区的到位,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取消农业税的补贴。二是加大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中低产田改造、粮食储备库建设的投入倾斜,促进粮食主产区集约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三是针对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长中的能源瓶颈制约不断增强这一背景,加强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石油、电力、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运用国债资金、银行贷款、贴息、投资补贴等多种扶持措施。
(六)探索建立地区间生态利益补偿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培训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方式,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员工素质提升无法有效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研究已成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人才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知识型人才管理。知识型经济的到来使人才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型的人才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的人才资源中重要的部分。那么企业应该怎样获得知识型人才呢,并且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培养,这将是以后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个挑战。
(二)战略型人才管理。现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成为维持企业的核心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与企业发展毫无关系,仅仅是人事的工作。另外,随着企业的发展也证明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和其他的部门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
(三)跨文化培训。随着体制的改革和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不同地区的人会在一起工作,有可能因为文化的不同造成冲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行跨文化的培训,注重员工的全球观念和多元文化的培养,使员工能够使用各样的文化差异,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四)组织学习。企业进行组织学习是适应现在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超过竞争对手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把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型组织作为工作的重点,除此之外,企业也应该将组织学习作为考核员工的一个标准。
(五)规范化管理。随着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越来越多,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更加的规范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企业从业人员的规范化,还有在日常工作的时候使用规范化的手段。
三、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培训观念淡薄。一个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最新出现的管理或者技术方法,定期的进行员工培训,使员工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技术,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位置,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还是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尽管有一些企业对于员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但是培训的模式却不科学,培训的内容可能是已经过时的,这样一来就会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特别严重,大部分国有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前期培训,大多采用一次性分配培训机制,这样一来企业的专业素质人才就会流失,企业的长期发展得不到保证。
(二)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能够发展,主要是其人力资源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但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人事制度上面,而不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上,对于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发展策略就不占据很大的比例,同时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属于同一个部分,人力资源长期得不到重视,更不用谈发展。国有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这样一来很多优秀的人才都会流失到其它的企业中,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福利待遇相对国企来说更好一些,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的人才市场上面,有近70%的专业型人才流失到三资企业,并且国有企业的很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选择跳槽,因此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着人才缺乏和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不利局面,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当前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本的工资,主要由福利、津贴和工资组成;另一部分是绩效工资,就是根据员工的劳动量和贡献值得到的薪酬,这也是激励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但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激励员工的方法就是最基本的奖金方式,甚至有的一些国有企业没有绩效考核,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的绩效考核就相对较差,于是就出现一种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一个员工无论付出怎么样的努力,最后到手的工资还是和别人一样,因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不能得到提高,导致了国有企业发展缓慢。
(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原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还存在很大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员工的老龄化、员工的知识结构落后、员工的数量直线上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偏低,复合型人才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亟需对于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新的配置。
四、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思考
(一)开展优秀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代表着这个企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如果企业文化优秀,则会吸引一些人才来企业奋斗,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文化能够熏陶一个企业的工作氛围,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一个企业想要有很大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国有企业,以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首当其冲,对整个相关行业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对于当前的市场和客户的情况深入的调研,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的协调,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为其它的部分提供服务和支持,要保证团队的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要突出效率性,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合理的安排企业的资源,保证企业的最大利益。
(三)对薪酬体系进行完善,增加激励。杜绝出现平均主义的现象,完善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使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得到正比,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奖励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战国策 拟作 小说因素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0023-01
《战国策》是刘向杂采“中书余卷”汇编而成的一部书,其在记录一定史实的同时,经后世学者考证,亦混入了许多“非信史”的内容,这些“非信史”的拟作多为纵横后学之士模拟创作的游说教材或脚本。《战国策》在编订后,由于内容的博杂,致使后人对此书的认识,特别是对其部类归属的争论聚讼纷纭。《汉书•艺文志》把《战国策》列为“春秋”类以 “正史”来看待。而《隋书•经籍志》认为此书:“属词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将其归入“杂史”类。宋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卷一九五引郑樵注曰:“古今编书所不能分者五:‘一曰传说,二曰杂家,三曰小说,四曰杂史,五曰故事。凡此五类者,足相紊乱。’”可见,这里已把“杂史”看成近似“小说笔记”类的文体了。而使《战国策》由堂堂“正史”归入不入流的“杂史”的原因究竟何在呢?笔者认为,《战国策》中拟作的存在,是使其性质出现争论进而转变的“罪魁祸首”。这一转变在降低其史料价值的同时却抬升了它的文学性,特别是拟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小说因素,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小说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战国策》“拟作”通过形形的人物智慧,在表现他们深刻理智的基础上,进而对其人物形象加以刻画。如《秦策一•苏秦始以连横说秦王章》中自称“东周之鄙人”的苏秦,怀着追求“势位富贵”的梦想,以进取而自励,“乃夜发书”,当读书欲睡,甚至“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而且他在这一艰难的过程中始终有着坚信乐观的态度,他孜孜不倦的从事政治、外交活动,有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苏秦的形象称得上是战国时期“坚韧的、自信的、叱咤风云的”典型人物代表。此外,在其它拟作中也塑造了许多丰富的人物形象,比如《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章中郑袖“面如桃花心如蛇蝎”的阴险小人形象;《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中唐且“不畏,面折廷争,能辩善对”而不辱使命的外交英雄形象。拟作中的这一小说因素对后世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以虚构与想象标榜的传奇小说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些被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仍给人们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
二、生动而富有感彩的语言
《战国策》一书,所记载的主要是纵横家言论,其语言的特点也大致为纵横恣肆、不可拘羁。但在一些拟作中,除此语言特点之外,还体现出更加生动且富含感情的特点。如《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章》中的语言特点就显得较生动形象,我们可以拿它与《吕览》文中语言的比较来论证。《吕览》文云:
列高听行乎齐王,善衣东布衣,白缟冠,颡推之履,特会朝雨,祛步堂下,谓其侍者曰:“我何若?”侍者曰:“公姣且丽。”列高因步而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喟然叹曰:“待者为吾听行于齐王也,夫何阿哉!又况于所听乎!万乘之主,人之阿亦甚矣,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矣。
由此文看,当列高问其侍者关于自己的容貌时,其侍者曰:“公姣且丽”,只是简单的回答,感彩不甚明显;而在《邹忌修八尺有余章》中出现了邹忌对于其妻妾客的三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回答:“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客之回答亦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见,三则回答都是在把邹忌与徐公对比之后得出的,而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原本平淡的语言突显出强烈的感彩。对后世小说语言在生动且蕴含强烈感情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在《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与《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等章中亦有精彩记述。
三、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故事情节作为小说的要素之一,其巧妙安排是吸引读者兴趣的所在。《战国策》中的一些拟作为依托史实而创作,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前提下,合理而巧妙的故事情节安排更具文学性,亦体现着丰富的小说因素。如《魏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中记述了“唐雎不辱使命”的传奇故事,此文一开头即摆出秦王以强凌弱的态势,用明为“易”实为“夺”的伎俩欲霸占安陵而安陵君不许的尖锐矛盾,点明唐雎使秦的缘由。接着写唐雎入秦与秦王面折廷争的场面,其间还插入“秦王怫然怒”,唐雎“挺剑而起”等细节描写,从而在严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勾画出一幅短兵相接的斗争画面,渲染出一派充满刀光剑影的紧张氛围,富于传奇色彩的情节亦使人们充分享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与《秦王欲见顿弱》等章的故事情节亦跌宕起伏。
此外,在人物塑造与情节安排中还穿插着丰富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刻画更加细腻、情节安排亦更加生动,因篇幅有限,在此简列,兹不赘述。
总之,《战国策》是刘向杂采“中书余卷”汇编而成的书,由于其来源博杂,其中混入了许多“非信史”的内容,大部分是纵横后学之士模拟创作的游说教材或脚本。这些出于非自觉的文学目的而进行的创作,在发挥想象与运用虚构手法的过程中却造就了小说的雏形,亦极大地推动了后世小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西汉)刘向.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清)阮元.衢本郡斋读书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陈其遒.吕氏春秋校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发展思路;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10
现阶段的农产品加工来看,普遍面临着加工技术落后、质量水平不高、市场监管缺位等问题,阻碍着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应当重视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1 现阶段农产品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产品的加工质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的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受到加工技术的限制,或者是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造成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暴露出众多的问题,给农产品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现阶段农产品的加工质量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落后的加工技术
农产品的加工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加工技术的影响。然而,现阶段,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尤其是加工设备有待于完善,给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阻碍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榕寰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产品的加工至关重要。然而,受到部分地区发展水平的制约,无法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与设备,无法充分的利用好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原料,除了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还影响着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农产品加工依旧由人力进行,不重视使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既影响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又阻碍着农产品加工质量的提升。
1.2 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管理部门与人员应当承担起保障农产品加工质量的责任。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急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的管理,然而,现阶段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规模化的管理有所缺乏,无法保障农产品的加工质量。现阶段,农产品加工采取分散式的经营,给农产品的加工管理工作带来众多困难,无法顺利的开展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除此之外,农产品的加工缺乏足够的规范,未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质量监管工作的作用,无法确保加工企业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加工质量。
2 改进农产品加工的具体措施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一部分的农产地区依靠天然的优势开展农产品的加工,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对农产品加工的有效管理,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农产品加工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强化对农产品的管理,为农产品的加工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
2.1 开展规模化的加工经营
现阶段,农产品的加工依旧未形成规模化的经营,给加工管理工作带来众多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应当重视合理的规划农产品加工,采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既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产品的加工成本,又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加工质量。通过规模化的经营有利于强化对农产品加工管理,增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推动与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发展。
2.2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
一直以来,人们广泛的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因此,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应当重视强化对农产品的质量检验,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为此,应当选派专业人员全面的检查农产品的质量状况,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农产品加工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应当增强加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加工中的产品质量,为农产品的加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2.3 提升开放的水平
在农产品的加工中,应当重视进行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国际化的市场,以扩大出口的方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时,应当给予部分有条件的加工企业在国外建厂的支持,鼓励其积极地参与至国际竞争中。除此之外,在开展对外交流的同时,加工企业应引进先进的品种与技术,学习与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方式,转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
3 结语
在农产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加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于帮助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依旧要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督,采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保障农产品加工的质量,进一步的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内容]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下引文字出此不注)。是章,不少读者误作史传,以为实有其事,初中语文《教参》的分析不能不说是极有影响的: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并吞,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辞严地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表现了唐雎不畏的精神。
其实,秦王是否有必要设计这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政治骗局”?两国之间是否存在这番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一介之使唐雎是否可能轻而易举“折服秦王”?探究有关史实,结论只能是否定的。
战国末期,天下纷争,游说之士活跃于政治、外交舞台。唐雎是魏国的策士,《战国策》对其人其事之记载,真假参半虚实有之。该书详录唐雎四次游说之辞,兹据于鬯《战国策年表》编年如次:
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齐楚攻魏,魏安厘王遣唐雎入秦求援,唐雎以“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为由,说动秦王发兵救魏,“魏氏复全,唐雎之说也”。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志得意满居功自矜。“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唐雎以此语诫之,信陵君幡然醒悟谦恭“受教”。
秦始皇六年(前241),唐雎说楚春申君合纵,“相万乘之楚,御中国之难”,“为天下枭”(《战国策·楚策三》),率诸侯合力抗秦,事未果。
第四次,即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该章载录秦王“灭韩亡魏”之语。始皇十七年(前230)韩灭,后五年魏亡,故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廷见秦王嬴政事,《战国策年表》系于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按照《战国策》的记载,唐雎活动于战国末期约四十年间(前266-前225),其一生行事多与抗秦存魏攸关,从《战国策》所录其人言辞看,此人乃一“辩其谈说”(《荀子·儒效》)的策谋之士。《唐雎不辱使命》的记载与唐雎的这一身份似乎也没有扌干格难通之处。然而,《战国策》关于唐雎的记载却存在一个难以弥合的破绽: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西出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至于此,甚苦矣……”
这便是《战国策》所载唐雎首次使秦事。是年唐雎“九十余岁”,自称“老臣”,秦王则以“丈人”呼之。照此推衍,十年后说信陵君,十五年后说春申君,唐雎已过百岁,至为安陵君使秦而面见秦王嬴政,上距说秦昭王四十余载,唐雎已为一百三十余岁之朽然老丈矣!元代吴师道《〈战国策〉校注补正》析曰:“唐雎为魏说秦时,九十余,至与信陵君语,相去十年,为安陵使秦……上去说秦四十二年,决不存矣。”吴氏之说切中肯綮。《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其人之存殁已属一大疑问,遑论奉命出使慑服秦王了。一百余岁之老朽面折廷争折冲樽俎,而令秦王惊惶失态俯首听命,这只能是编排出来的一幕滑稽剧,而绝非真正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战国策》的记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①
退一步说,即令两次使秦的唐雎非为一人②,该文的历史真实性依然是大可怀疑的。
安陵,即鄢陵。安、鄢古韵同属元部,可行通用,《唐雎不辱使命》亦见《说苑·奉使》,其文“安陵君”作“鄢陵君”,可见其地实一。杨宽先生《战国史》所附历史地图于“安陵”下括注“鄢陵”,亦可证之。安陵原为魏之属地,秦昭王二十四年(前283),秦相穰侯魏冉兴兵击魏,斯时鄢陵已入秦境:
(魏昭王)谓穰侯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广陶,攻齐得刚、博以广陶,得许、鄢陵以广陶,秦王不问者,何也?以大梁之未亡也。今日大梁亡,许、鄢陵必议,议则君必穷。为君计者,勿攻便。”
此为秦昭王二十四年(前283)事。由引文可知,早在魏冉攻魏之前,迫于秦之压力,魏国已割鄢陵以增广穰侯之封域定陶。也就是说,唐雎为安陵君使秦前五十八年,安陵已落秦人之手。秦庄襄王三年(前247),魏信陵君有言:“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可见此时安陵之归属尚无变化。没有材料可以证明,此后安陵复归于魏,又成“魏的附庸小国”。诚如历史地理学家顾观光所云:“鄢陵久为秦有,而安陵至战国末尚存,此则传闻异辞,当在阙疑之列矣。”(《七国地理考》卷五)
从时间、地点、人物的矛盾情形看,《唐雎不辱使命》事出虚妄,当可定论。当代学者缪文远先生在《战国策考辨》一书中断定,是章出自秦末汉初纵横家之“拟托”。朱东润先生也认为:“本文情节当出于虚构,不能视为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逊上编第一册137页)斯诚不刊之论。倘对该文内容深入剖析,这一点可以看得更为清楚。
首先,基本情节不合事理。作为一方域仅“五十里”之小国,当天下板荡之际,只能成为臣服大国强国的附庸,事实上是很难作为一个“国家”独立存在的。即令魏国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尚存”,以秦王横扫六合之兵威,但遣偏师一支以击,弹丸之地旦夕可下,何须卑词“易地”,自讨没趣,进行一嘲外交斗争”?秦王举措固然令人费解,而唐雎之行则愚昧至极。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魏国既灭,安陵岂能以“五十里之地”对抗虎狼之秦?即令以“劫秦”手段换取秦王一纸承诺,在“兵革不修、诈伪并起”“氵昏然道德绝矣”(刘向《战国策书录》)的战国末期,缺少实力保障,这种承诺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战国策》注者鲍彪认为:“唐雎之使愚矣!虽抗言不屈,岂终能沮之乎?”战国策士的游说活动皆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唐雎怎么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呢?
其次,人物形象有欠准确。该文的两个人物唐雎和秦王,与真实的历史人物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反差。历史上的唐雎,是一位纵横捭阖巧舌如簧的策士,并不是专诸、聂政、要离之类的玩命角色。“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恫吓,“挺剑而起”一拼死活的架势,非唐雎一类的策士所愿为所能为。而作为唐雎对手的秦王嬴政,绝不是懦弱无能易于就范的庸主,那种色厉内荏前踞后恭的性格,和喑口恶叱咤一统天下的嬴政的个性特征难以吻合。只要读一读《史记·刺客列传》就可以知道,面对荆轲锋利的匕首,猝然之间,秦王“乃以手共搏之”,可见其人身手矫健处变不惊,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角色。那种“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形象,和历史上的秦王嬴政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复次,重要细节严重失实。矛盾的彻底解决依靠了那柄来历不明的“剑”。《史记·刺客列传》:“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秦臣尚不可带剑入殿,作为敌国使者的唐雎,焉能持剑立于朝堂之上?何况,其时秦国正与东方诸国全力相搏,面对来意不善的敌国之使,焉能如此麻痹大意?
由此观之,《唐雎不辱使命》不仅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作为文学作品,也违背了生活的真实;其文出于虚构“拟托”,而且虚构“拟托”的手法也实在算不上高明。
对照《史记》对唐雎其人其事的记载,对准确理解《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不无启迪。太史公处置《战国策》中关涉唐雎的材料,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载录其事直书其名:《魏世家》记唐雎说秦昭王援魏事,文字与《战国策》悉同。一是载录其事讳涉其名:《魏公子列传》载唐雎说信陵君事,不书“唐雎”之名,而云“客有说公子”者。史迁下笔审慎,无疑对其时唐雎之年龄及缘何由魏入赵俱生疑惑。一是对《战国策》中有关材料弃置不用:《唐雎不辱使命》即属此类。照一般读者看来,《唐雎不辱使命》情节生动文字鲜活,绝不比《刺客列传》中的“曹沫之劫齐桓公”逊色。《史记》何以作如此取舍?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太史公已辨其伪。可以说,早在二千年前,司马迁即以史家锐利的目光对唐雎劫秦王之真伪作过甄别。秦帝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秦始皇仁义不施积怨天下,故汉初纵横之士假托唐雎之名,向秦始皇泼了这盆污水。③这就是《唐雎不辱使命》产生的社会背景。“易地”是秦始皇的祖宗们常常祭起的法宝,而“劫秦”之事,在秦的历史上也不鲜见。这无疑给“拟托”者提供了历史素材和想像空间。在此基础上,塞进汉初方士们特别感兴趣的“白虹贯日”“慧星袭月”“仓鹰击殿”之类“天人感应”之谈,迷人心窍惑人耳目,所有这一切拼凑一处,便借着“唐雎”的亡灵,上演出一幕“折服秦王”的历史荒诞剧。
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自:《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示例: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
门里一个市打一成语答案是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成语用法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
举例:老舍《四世同堂》:“粉妆楼有许多朋友,一天到晚门庭若市。”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