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战国策齐策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国策齐策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态势是十分迅猛的,只有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继承传统物流的发展经验和借鉴国外物流公司先进的发展经验,才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紧跟时代的步伐,也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中国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的优势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日渐深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商品与服务的自由流通也在不断地增强,中国以独有的优势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进入与全球经济相接轨的转型时期,它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连接亚洲运输网络的桥梁。

(一)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目前已经发现矿产168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尤其在西部地区潜在资源量巨大。部分矿产储备量位居世界首列,并且中国的土地供给价格低廉,预期收益值比较高,这对跨国公司弥补本国资源供应上的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人力资源的独特优势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位居世界首列,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蜂拥般地涌入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国公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基础。在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国逐渐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这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办厂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制造能力的独到优势

近几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猛。与此同时,也有大批制造人员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无论是在服装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还是在电子、电器制造业等高度精细化制造业中,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说,中国所独有的制造能力使得中国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

(四)市场资源的独特优势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又在世界上居于前列,加之不断增长的国民经济,中国独有的庞大购买能力,使得中国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并且近年来中国政治稳定,国家发展态势大好,从而降低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风险,这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都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三、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种种的优势条件,针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发展对策:

(一)与兄弟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国内的物流公司应该多借鉴国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出发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并使其与同行进行协同作战,强强联手。不仅可以扬长避短,也使得企业之间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从而让国内企业的整体性增强。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可以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我国的物流企业具有熟悉国内形势,拥有充足劳动力的优势;国外企业具有资金、技术雄厚、拥有自主设计品牌的优势。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

(二)增加额外服务价值,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服务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下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群众对于物流业的现状还是不满足的,这对我们物流企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物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最好可以细化市场分工和明晰市场需求,拓展服务功能的种类。对于物流环节中的收揽、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需要专人进行分管。

(三)培养高质量物流人才,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物流企业开始走国际化道路,物流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加之近几年的发展却是十分快速的,这就造成了物流人才紧缺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方面,通过在各大高校设置物流专业,培养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物流人员加强培训力度,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活动,让专业的物流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结语

第2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关键词:汽车服务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20-1

1 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而随着车主向私人转变,私人用户对于汽车的保养、维修以及车的个性化和舒适化、美容、内饰等的需求会逐步增加。目前,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额的大致比例分布为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按照国外成熟汽车市场销售额中服务所占比例超过30%的情况估计,中国汽车服务业仍然有近20%的巨大上升空间。汽车服务行业在中国未来的3―10年将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

2 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汽车服务业发展的外部制约

2.1.1 宏观经济政策 为了促进汽车的合理消费和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政策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在某种程度上从另一方面又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而与之配套的汽车服务市场则必将随时受到汽车工业政策的影响。

2.1.2 国民经济水平 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很高,但人均收入不高,目前我国就整体水平而言还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2.1.3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习惯 目前国内提供汽车服务的服务商只是提供单一的维修或保养、美容等服务,汽车消费者已习惯了这种消费模式,对于汽车保险理赔、日常服务、紧急救援、办证年检、更新置换、智能交通、汽车文化娱乐、配件和精品零售、服务增值,以及一些后现代化的新型服务等新消费模式仍然了解不多,需要汽车服务企业去教育和引导,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形成新的消费行为习惯。

2.2 汽车服务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2.2.1 汽车服务市场秩序不规范 汽车服务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制度监督,也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导致我国汽车服务业整体水平低、发展落后,汽车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2.2.2 汽车分销渠道不健全 目前4S和连锁营销模式在国际汽车服务市场上居主导地位。而在我国,大部分汽车厂商还仅局限于以销售为主要功能的“1S”店,且销售机制不规范,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无法提供给消费者“一站式”的高质量的服务。

2.2.3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观念陈旧 目前在我国,汽车服务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而且相关的汽车维修技校和相关服务培训中心也很少,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服务观念方面,国外企业的立足点是提高保质期限,推行“保姆式”服务、品牌化服务,而我国汽车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服务的观念和意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

2.2.4 规模经济有限,缺乏品牌优势 目前我国汽车服务市场刚刚起步,还没有出现有竞争力的品牌,而国际化品牌汽车服务商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这无疑会给我国刚刚起步的汽车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3 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3.1 实施品牌化战略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品牌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品牌才是信誉的保证。因此,只有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汽车服务企业在品牌创立之初,要切实做好各种服务为品牌宣传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树立“服务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服务”的意识以及“顾客至上”的理念。同时,企业应该通过实施企业形象战略来提升品牌美誉度,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来提升服务的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

3.2 进行业务整合和拓展,实现规模化

国际顶尖汽车服务企业无一不是大型连锁加盟店式、一站式综合,这样既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更可以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汽车服务业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组合运作,可以组建汽车服务业协会,吸纳金融、投资、营销、文化休闲、技能培训等的广泛参与,使汽车服务业协会作为市场发育和行业自律的促进机构,让汽车产业这个国家经济支柱产业在规范、成长的服务业支持下更好的发展。

3.3 实施人性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汽车服务企业应努力与顾客建立并维持长期、稳定、良好的关系,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实施客户关怀,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赖度,形成品牌忠诚。

3.4 紧密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汽车服务企业必须关注政策的变化,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服务中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倡导绿色、健康、节约、环保的理念,使用节水服务设备,无污染的清洁剂等,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引导目标消费群的消费观念,培育忠诚客户市场。

3.5 制定实施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规划,进行国际化合作

我国汽车服务业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制定实施营销战略规划,与国际接轨,同国外企业进行合资或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才能逐步改善我国汽车服务业落后的局面,缩小与国际企业的差距,加快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为最终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肖钧骅.我国汽车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1).

[2]上海凯纳营销策划机构.从众模式崛起透视中小企业如何快速突围[J].中国广告,2008,(2).

第3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关键词:环保产业 定义 分类 对策

一、环保产业定义与分类的问题

按照国家经贸委1999年的定义,环保产业是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为目的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环保产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

这种定义和分类的依据是传统的产业分类法,其特点是按照活动领域或对象的特征来进行划分。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明确环保产业各部门在三类产业中所处的位置,便于进行宏观国民经济的统计和分析。然而,这种定义和分类方法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活动。在以上分类中虽然已经包括了“资源综合利用”类环保产业,但只包括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环境功能部分,而没有包括对重要生态环境资源如土地、水源、植被、物种多样化等的保护和综合开发活动的内容。

2.忽视了目前对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洁净产品”。洁净产品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是“产品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环保功能的部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洁净产品是从根本上改变环境污染状况的最终归宿所在。

3.以上分类难以区分环保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功能特征。不仅在统计上不便操作,不便于对各类环保产品和服务进行科学的投入产出分析,而且难以为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或地区制定科学的环保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环保产业的新定义与新分类方法

为解决以上我国环保产业定义和分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借鉴国际上的定义方法,从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功能角度,对环保产业重新分类。

1.环保产业的定义

目前,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的环保产业是指为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主要是相对于环境的“末端治理”而言。用于“末端治理”的产品和服务,其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一致。广义的环保产业既包括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生产与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包括能够使污染排放和原材料消耗最小量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这种广义的定义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而言的,它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或循环使用等环节,也就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全过程。通常来说,几乎每个行业都有清洁生产技术,而洁净产品则特指对环境无害的产品。

借鉴以上广义的定义,环保产业的新定义为: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与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有关的生产服务企业;二是与节能降耗技术、减排及降低产品有害物质含量有关的技术研究开发、设备生产企业;三是废污物的循环利用、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备生产企业;四是提供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2.环保产业的分类

采用国际上广义的环保产业定义,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功能,可将环保产业分为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清洁生产型、污染源控制型和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四类。这种定义和分类方法不仅便于同国际接轨,而且还有利于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有利于研究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形势和制订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三、各类环保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及发展对策

1.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不进一步恶化而进行的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生态系统平衡恢复等活动。如植被恢复、沙漠治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物种多样化、新能源的开发等,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目前世界环境保护及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资源是绿色国民账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活动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利于克服目前我国将资源和环境分头管理造成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水平降低的严峻状况。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的投入主要包括在资源开发保护( 如绿地建设等)和生态平衡恢复活动中投入的各种研究、生产(治理)费用(如沙漠治理) 及其放弃的短期收益(如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其产出主要是环境资源价值(如林木储量、水资源储量、物种多样化等)的增加和各种损失(如洪水、土地沙漠化等) 的减少。具体可表现在采用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制度(SEEA)时国内生产净值(EDP)的增加。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巨大,在目前SEEA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其产出效应在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没有反映出来,但增加其产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长远效益。这类产业中大部分经济活动投入巨大、见效慢、产出物的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特性,基本上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因此,在发展战略上应采取以政府统筹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管理为主的思路。目前,我国环境资源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在发展对策上,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较快的速度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做好规划,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

2.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

清洁生产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代用及资源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实现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和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的三废排放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产品中有害物含量等。

早在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我国就将开展清洁生产列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重大行动中,并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和行动内容。1998年又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号召。将清洁生产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转变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加入WTO 后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

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品和产出品分散在各个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是能全部市场化的产业,各产业内部完全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的机制。目前制约我国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机制。因此,整体上应采取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推进企业研究、发展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设备和洁净产品。同时,在我国采取措施推进 ISO14000标准的实施,培育、发展和完善环保产业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3.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

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在现实中表现为两个大的部分,其一是各类生产型企业内部的各种污染处理工艺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废弃物和污染物处理、综合利用与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生产企业;其二是各种排放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与回收企业,在性质上相对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延伸。后者的投入产出是可以进行独立统计的,前者则难以划分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较难进行投入产出(特别是产出)统计。

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资本品、上游企业提供的各种中间品和劳动力;其产出包括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染物处理服务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这种功能的两重性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提。

环境经济学理论认为,随着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污染源控制服务更多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其投入将更多地依赖政府财政中的公共投入。但是,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产出功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保护环境是这类产业产出的公共物品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同时具有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从后者来看,具有较完备的投入产出体系。在污染源控制职能社会化后,其服务职能具有市场化(即将污染控制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各排放企业)的基础。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以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应采取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通过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社会上的科技、资金、管理等综合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政府组织、部门牵头、企业出资”的新机制,为污染控制型环保产业提供市场化的条件,形成良性的积累和发展机制。而在经济发展的较高级阶段,由于其规模经济特征和溢出效应,在调整行政和经济政策的同时,政府通过政府控股、收购等方式,由政府控制这部分产业,将其作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管理,由政府来提供这部分公共物品的服务。

4.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

污染治理是指当污染物已经排放到环境中并已产生外部不经济效应以后,通过采用污染治理技术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从而改善环境质量的一种方式。

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资本品、上游企业提供的各种中间品和劳动力,其关联产业主要是资本品和中间品的生产企业。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上游企业(主要是环保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需求。但是,由于其产出的完全公共物品特性,有些环境问题涉及到整个流域甚至是全球环境问题,而且,污染治理的投资与运作费用较之污染控制要大得多,且产出的效费比很低,完全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

第4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培训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方式,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员工素质提升无法有效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研究已成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人才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知识型人才管理。知识型经济的到来使人才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型的人才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的人才资源中重要的部分。那么企业应该怎样获得知识型人才呢,并且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培养,这将是以后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个挑战。

(二)战略型人才管理。现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成为维持企业的核心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与企业发展毫无关系,仅仅是人事的工作。另外,随着企业的发展也证明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和其他的部门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

(三)跨文化培训。随着体制的改革和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不同地区的人会在一起工作,有可能因为文化的不同造成冲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行跨文化的培训,注重员工的全球观念和多元文化的培养,使员工能够使用各样的文化差异,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四)组织学习。企业进行组织学习是适应现在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超过竞争对手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把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型组织作为工作的重点,除此之外,企业也应该将组织学习作为考核员工的一个标准。

(五)规范化管理。随着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越来越多,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更加的规范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企业从业人员的规范化,还有在日常工作的时候使用规范化的手段。

三、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培训观念淡薄。一个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最新出现的管理或者技术方法,定期的进行员工培训,使员工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技术,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位置,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还是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尽管有一些企业对于员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但是培训的模式却不科学,培训的内容可能是已经过时的,这样一来就会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特别严重,大部分国有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前期培训,大多采用一次性分配培训机制,这样一来企业的专业素质人才就会流失,企业的长期发展得不到保证。

(二)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能够发展,主要是其人力资源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但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人事制度上面,而不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上,对于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发展策略就不占据很大的比例,同时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属于同一个部分,人力资源长期得不到重视,更不用谈发展。国有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这样一来很多优秀的人才都会流失到其它的企业中,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福利待遇相对国企来说更好一些,根据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的人才市场上面,有近70%的专业型人才流失到三资企业,并且国有企业的很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选择跳槽,因此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着人才缺乏和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不利局面,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当前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本的工资,主要由福利、津贴和工资组成;另一部分是绩效工资,就是根据员工的劳动量和贡献值得到的薪酬,这也是激励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但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激励员工的方法就是最基本的奖金方式,甚至有的一些国有企业没有绩效考核,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的绩效考核就相对较差,于是就出现一种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一个员工无论付出怎么样的努力,最后到手的工资还是和别人一样,因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不能得到提高,导致了国有企业发展缓慢。

(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原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还存在很大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员工的老龄化、员工的知识结构落后、员工的数量直线上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偏低,复合型人才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亟需对于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新的配置。

四、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思考

(一)开展优秀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代表着这个企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如果企业文化优秀,则会吸引一些人才来企业奋斗,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文化能够熏陶一个企业的工作氛围,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一个企业想要有很大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国有企业,以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首当其冲,对整个相关行业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对于当前的市场和客户的情况深入的调研,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的协调,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为其它的部分提供服务和支持,要保证团队的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要突出效率性,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合理的安排企业的资源,保证企业的最大利益。

(三)对薪酬体系进行完善,增加激励。杜绝出现平均主义的现象,完善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使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得到正比,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奖励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5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关键词:战国策 拟作 小说因素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0023-01

《战国策》是刘向杂采“中书余卷”汇编而成的一部书,其在记录一定史实的同时,经后世学者考证,亦混入了许多“非信史”的内容,这些“非信史”的拟作多为纵横后学之士模拟创作的游说教材或脚本。《战国策》在编订后,由于内容的博杂,致使后人对此书的认识,特别是对其部类归属的争论聚讼纷纭。《汉书•艺文志》把《战国策》列为“春秋”类以 “正史”来看待。而《隋书•经籍志》认为此书:“属词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将其归入“杂史”类。宋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卷一九五引郑樵注曰:“古今编书所不能分者五:‘一曰传说,二曰杂家,三曰小说,四曰杂史,五曰故事。凡此五类者,足相紊乱。’”可见,这里已把“杂史”看成近似“小说笔记”类的文体了。而使《战国策》由堂堂“正史”归入不入流的“杂史”的原因究竟何在呢?笔者认为,《战国策》中拟作的存在,是使其性质出现争论进而转变的“罪魁祸首”。这一转变在降低其史料价值的同时却抬升了它的文学性,特别是拟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小说因素,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小说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战国策》“拟作”通过形形的人物智慧,在表现他们深刻理智的基础上,进而对其人物形象加以刻画。如《秦策一•苏秦始以连横说秦王章》中自称“东周之鄙人”的苏秦,怀着追求“势位富贵”的梦想,以进取而自励,“乃夜发书”,当读书欲睡,甚至“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而且他在这一艰难的过程中始终有着坚信乐观的态度,他孜孜不倦的从事政治、外交活动,有着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苏秦的形象称得上是战国时期“坚韧的、自信的、叱咤风云的”典型人物代表。此外,在其它拟作中也塑造了许多丰富的人物形象,比如《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章中郑袖“面如桃花心如蛇蝎”的阴险小人形象;《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中唐且“不畏,面折廷争,能辩善对”而不辱使命的外交英雄形象。拟作中的这一小说因素对后世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以虚构与想象标榜的传奇小说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些被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仍给人们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

二、生动而富有感彩的语言

《战国策》一书,所记载的主要是纵横家言论,其语言的特点也大致为纵横恣肆、不可拘羁。但在一些拟作中,除此语言特点之外,还体现出更加生动且富含感情的特点。如《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章》中的语言特点就显得较生动形象,我们可以拿它与《吕览》文中语言的比较来论证。《吕览》文云:

列高听行乎齐王,善衣东布衣,白缟冠,颡推之履,特会朝雨,祛步堂下,谓其侍者曰:“我何若?”侍者曰:“公姣且丽。”列高因步而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喟然叹曰:“待者为吾听行于齐王也,夫何阿哉!又况于所听乎!万乘之主,人之阿亦甚矣,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矣。

由此文看,当列高问其侍者关于自己的容貌时,其侍者曰:“公姣且丽”,只是简单的回答,感彩不甚明显;而在《邹忌修八尺有余章》中出现了邹忌对于其妻妾客的三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回答:“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客之回答亦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见,三则回答都是在把邹忌与徐公对比之后得出的,而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原本平淡的语言突显出强烈的感彩。对后世小说语言在生动且蕴含强烈感情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在《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与《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等章中亦有精彩记述。

三、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故事情节作为小说的要素之一,其巧妙安排是吸引读者兴趣的所在。《战国策》中的一些拟作为依托史实而创作,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前提下,合理而巧妙的故事情节安排更具文学性,亦体现着丰富的小说因素。如《魏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中记述了“唐雎不辱使命”的传奇故事,此文一开头即摆出秦王以强凌弱的态势,用明为“易”实为“夺”的伎俩欲霸占安陵而安陵君不许的尖锐矛盾,点明唐雎使秦的缘由。接着写唐雎入秦与秦王面折廷争的场面,其间还插入“秦王怫然怒”,唐雎“挺剑而起”等细节描写,从而在严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勾画出一幅短兵相接的斗争画面,渲染出一派充满刀光剑影的紧张氛围,富于传奇色彩的情节亦使人们充分享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与《秦王欲见顿弱》等章的故事情节亦跌宕起伏。

此外,在人物塑造与情节安排中还穿插着丰富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刻画更加细腻、情节安排亦更加生动,因篇幅有限,在此简列,兹不赘述。

总之,《战国策》是刘向杂采“中书余卷”汇编而成的书,由于其来源博杂,其中混入了许多“非信史”的内容,大部分是纵横后学之士模拟创作的游说教材或脚本。这些出于非自觉的文学目的而进行的创作,在发挥想象与运用虚构手法的过程中却造就了小说的雏形,亦极大地推动了后世小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西汉)刘向.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清)阮元.衢本郡斋读书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陈其遒.吕氏春秋校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第6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发展思路;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10

现阶段的农产品加工来看,普遍面临着加工技术落后、质量水平不高、市场监管缺位等问题,阻碍着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应当重视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1 现阶段农产品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产品的加工质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的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受到加工技术的限制,或者是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造成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暴露出众多的问题,给农产品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现阶段农产品的加工质量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落后的加工技术

农产品的加工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加工技术的影响。然而,现阶段,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尤其是加工设备有待于完善,给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阻碍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榕寰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产品的加工至关重要。然而,受到部分地区发展水平的制约,无法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与设备,无法充分的利用好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原料,除了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还影响着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农产品加工依旧由人力进行,不重视使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既影响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又阻碍着农产品加工质量的提升。

1.2 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

管理部门与人员应当承担起保障农产品加工质量的责任。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急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的管理,然而,现阶段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规模化的管理有所缺乏,无法保障农产品的加工质量。现阶段,农产品加工采取分散式的经营,给农产品的加工管理工作带来众多困难,无法顺利的开展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除此之外,农产品的加工缺乏足够的规范,未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质量监管工作的作用,无法确保加工企业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加工质量。

2 改进农产品加工的具体措施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一部分的农产地区依靠天然的优势开展农产品的加工,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对农产品加工的有效管理,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农产品加工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强化对农产品的管理,为农产品的加工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

2.1 开展规模化的加工经营

现阶段,农产品的加工依旧未形成规模化的经营,给加工管理工作带来众多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应当重视合理的规划农产品加工,采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既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产品的加工成本,又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加工质量。通过规模化的经营有利于强化对农产品加工管理,增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推动与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发展。

2.2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

一直以来,人们广泛的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因此,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应当重视强化对农产品的质量检验,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为此,应当选派专业人员全面的检查农产品的质量状况,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农产品加工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应当增强加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加工中的产品质量,为农产品的加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2.3 提升开放的水平

在农产品的加工中,应当重视进行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国际化的市场,以扩大出口的方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时,应当给予部分有条件的加工企业在国外建厂的支持,鼓励其积极地参与至国际竞争中。除此之外,在开展对外交流的同时,加工企业应引进先进的品种与技术,学习与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方式,转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

3 结语

在农产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加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于帮助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依旧要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督,采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保障农产品加工的质量,进一步的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7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内容]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下引文字出此不注)。是章,不少读者误作史传,以为实有其事,初中语文《教参》的分析不能不说是极有影响的: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并吞,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辞严地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表现了唐雎不畏的精神。

其实,秦王是否有必要设计这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政治骗局”?两国之间是否存在这番惊心动魄的“外交斗争”?一介之使唐雎是否可能轻而易举“折服秦王”?探究有关史实,结论只能是否定的。

战国末期,天下纷争,游说之士活跃于政治、外交舞台。唐雎是魏国的策士,《战国策》对其人其事之记载,真假参半虚实有之。该书详录唐雎四次游说之辞,兹据于鬯《战国策年表》编年如次:

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齐楚攻魏,魏安厘王遣唐雎入秦求援,唐雎以“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为由,说动秦王发兵救魏,“魏氏复全,唐雎之说也”。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志得意满居功自矜。“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唐雎以此语诫之,信陵君幡然醒悟谦恭“受教”。

秦始皇六年(前241),唐雎说楚春申君合纵,“相万乘之楚,御中国之难”,“为天下枭”(《战国策·楚策三》),率诸侯合力抗秦,事未果。

第四次,即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该章载录秦王“灭韩亡魏”之语。始皇十七年(前230)韩灭,后五年魏亡,故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廷见秦王嬴政事,《战国策年表》系于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按照《战国策》的记载,唐雎活动于战国末期约四十年间(前266-前225),其一生行事多与抗秦存魏攸关,从《战国策》所录其人言辞看,此人乃一“辩其谈说”(《荀子·儒效》)的策谋之士。《唐雎不辱使命》的记载与唐雎的这一身份似乎也没有扌干格难通之处。然而,《战国策》关于唐雎的记载却存在一个难以弥合的破绽: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西出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至于此,甚苦矣……”

这便是《战国策》所载唐雎首次使秦事。是年唐雎“九十余岁”,自称“老臣”,秦王则以“丈人”呼之。照此推衍,十年后说信陵君,十五年后说春申君,唐雎已过百岁,至为安陵君使秦而面见秦王嬴政,上距说秦昭王四十余载,唐雎已为一百三十余岁之朽然老丈矣!元代吴师道《〈战国策〉校注补正》析曰:“唐雎为魏说秦时,九十余,至与信陵君语,相去十年,为安陵使秦……上去说秦四十二年,决不存矣。”吴氏之说切中肯綮。《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其人之存殁已属一大疑问,遑论奉命出使慑服秦王了。一百余岁之老朽面折廷争折冲樽俎,而令秦王惊惶失态俯首听命,这只能是编排出来的一幕滑稽剧,而绝非真正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战国策》的记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①

退一步说,即令两次使秦的唐雎非为一人②,该文的历史真实性依然是大可怀疑的。

安陵,即鄢陵。安、鄢古韵同属元部,可行通用,《唐雎不辱使命》亦见《说苑·奉使》,其文“安陵君”作“鄢陵君”,可见其地实一。杨宽先生《战国史》所附历史地图于“安陵”下括注“鄢陵”,亦可证之。安陵原为魏之属地,秦昭王二十四年(前283),秦相穰侯魏冉兴兵击魏,斯时鄢陵已入秦境:

(魏昭王)谓穰侯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广陶,攻齐得刚、博以广陶,得许、鄢陵以广陶,秦王不问者,何也?以大梁之未亡也。今日大梁亡,许、鄢陵必议,议则君必穷。为君计者,勿攻便。”

此为秦昭王二十四年(前283)事。由引文可知,早在魏冉攻魏之前,迫于秦之压力,魏国已割鄢陵以增广穰侯之封域定陶。也就是说,唐雎为安陵君使秦前五十八年,安陵已落秦人之手。秦庄襄王三年(前247),魏信陵君有言:“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可见此时安陵之归属尚无变化。没有材料可以证明,此后安陵复归于魏,又成“魏的附庸小国”。诚如历史地理学家顾观光所云:“鄢陵久为秦有,而安陵至战国末尚存,此则传闻异辞,当在阙疑之列矣。”(《七国地理考》卷五)

从时间、地点、人物的矛盾情形看,《唐雎不辱使命》事出虚妄,当可定论。当代学者缪文远先生在《战国策考辨》一书中断定,是章出自秦末汉初纵横家之“拟托”。朱东润先生也认为:“本文情节当出于虚构,不能视为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逊上编第一册137页)斯诚不刊之论。倘对该文内容深入剖析,这一点可以看得更为清楚。

首先,基本情节不合事理。作为一方域仅“五十里”之小国,当天下板荡之际,只能成为臣服大国强国的附庸,事实上是很难作为一个“国家”独立存在的。即令魏国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尚存”,以秦王横扫六合之兵威,但遣偏师一支以击,弹丸之地旦夕可下,何须卑词“易地”,自讨没趣,进行一嘲外交斗争”?秦王举措固然令人费解,而唐雎之行则愚昧至极。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魏国既灭,安陵岂能以“五十里之地”对抗虎狼之秦?即令以“劫秦”手段换取秦王一纸承诺,在“兵革不修、诈伪并起”“氵昏然道德绝矣”(刘向《战国策书录》)的战国末期,缺少实力保障,这种承诺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战国策》注者鲍彪认为:“唐雎之使愚矣!虽抗言不屈,岂终能沮之乎?”战国策士的游说活动皆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唐雎怎么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呢?

其次,人物形象有欠准确。该文的两个人物唐雎和秦王,与真实的历史人物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反差。历史上的唐雎,是一位纵横捭阖巧舌如簧的策士,并不是专诸、聂政、要离之类的玩命角色。“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恫吓,“挺剑而起”一拼死活的架势,非唐雎一类的策士所愿为所能为。而作为唐雎对手的秦王嬴政,绝不是懦弱无能易于就范的庸主,那种色厉内荏前踞后恭的性格,和喑口恶叱咤一统天下的嬴政的个性特征难以吻合。只要读一读《史记·刺客列传》就可以知道,面对荆轲锋利的匕首,猝然之间,秦王“乃以手共搏之”,可见其人身手矫健处变不惊,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角色。那种“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形象,和历史上的秦王嬴政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复次,重要细节严重失实。矛盾的彻底解决依靠了那柄来历不明的“剑”。《史记·刺客列传》:“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秦臣尚不可带剑入殿,作为敌国使者的唐雎,焉能持剑立于朝堂之上?何况,其时秦国正与东方诸国全力相搏,面对来意不善的敌国之使,焉能如此麻痹大意?

由此观之,《唐雎不辱使命》不仅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作为文学作品,也违背了生活的真实;其文出于虚构“拟托”,而且虚构“拟托”的手法也实在算不上高明。

对照《史记》对唐雎其人其事的记载,对准确理解《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不无启迪。太史公处置《战国策》中关涉唐雎的材料,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载录其事直书其名:《魏世家》记唐雎说秦昭王援魏事,文字与《战国策》悉同。一是载录其事讳涉其名:《魏公子列传》载唐雎说信陵君事,不书“唐雎”之名,而云“客有说公子”者。史迁下笔审慎,无疑对其时唐雎之年龄及缘何由魏入赵俱生疑惑。一是对《战国策》中有关材料弃置不用:《唐雎不辱使命》即属此类。照一般读者看来,《唐雎不辱使命》情节生动文字鲜活,绝不比《刺客列传》中的“曹沫之劫齐桓公”逊色。《史记》何以作如此取舍?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太史公已辨其伪。可以说,早在二千年前,司马迁即以史家锐利的目光对唐雎劫秦王之真伪作过甄别。秦帝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秦始皇仁义不施积怨天下,故汉初纵横之士假托唐雎之名,向秦始皇泼了这盆污水。③这就是《唐雎不辱使命》产生的社会背景。“易地”是秦始皇的祖宗们常常祭起的法宝,而“劫秦”之事,在秦的历史上也不鲜见。这无疑给“拟托”者提供了历史素材和想像空间。在此基础上,塞进汉初方士们特别感兴趣的“白虹贯日”“慧星袭月”“仓鹰击殿”之类“天人感应”之谈,迷人心窍惑人耳目,所有这一切拼凑一处,便借着“唐雎”的亡灵,上演出一幕“折服秦王”的历史荒诞剧。

第8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自:《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示例: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

第9篇:战国策齐策四范文

门里一个市打一成语答案是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成语用法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

举例:老舍《四世同堂》:“粉妆楼有许多朋友,一天到晚门庭若市。”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