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的教育范文

爱的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爱的教育

第1篇:爱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潜能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爱的奉献;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51-02

所谓潜能生就是指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于潜能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和爱。所以,笔者认为转化潜能生需要爱的奉献、爱的教育。

一、爱的教育需要理解、尊重学生

理解与尊重是转化潜能生的关键环节。

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老师特别是我们班主任不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他按你的想法去学习,这只能使学生越来越对老师反感、对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反感,从而不想再学习,结果把他推向潜能生的行列。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我们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以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班有位姓苗的同学,身上有一种其他同学所没有的正气。见到老师有礼貌,同学生病了,他就给生病的同学端水拿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刚接这个班时,我对这位同学的印象特别好,认为他有正气、积极、有进取心。可时间长了,我发现他上英语课,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有时还想睡觉。英语老师也经常跟我提起他,说他不仅不学英语,甚至在课堂上说让老师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找他谈话。他对我说:“老师,我也非常想学好英语,我也曾经在假期补习过英语,可我就是学不会。”对他的这种情况,我表现出非常理解,并鼓励他希望他能坚持学英语,还和他一起制定了一个近期的学习目标。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不断地鼓励他,甚至和他一起记忆单词。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他实现了第一个学习目标——期中考试50分。可以看出,这个目标的达到,给他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他懂得了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二、爱的教育需要关心学生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关注,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而那些成绩不好纪律又差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根本就不会关心他们。为了让那些潜能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我在班内专门设立了“进步奖”,只要在纪律和学习上有所进步的学生,都会得到一份奖品。奖品是平时班里卖废品所得的钱买的笔记本。奖品虽不大,但在潜能生中反响很大。郭超同学是在七年级下学期进到我们班的。当时,他不仅学习成绩差,他还课下说话带脏字,课堂打断老师的讲课,但他总能使同学们开怀大笑,很多同学都喜欢他。于是,我就让他在上课前或课后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完了之后同学们为他鼓掌。刚开始他还不以为然,讲笑话,说脏话,和以前一样,可时间一长,任课老师都说郭超上课认真听了,同学们说郭超说话不带脏字了,他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在期末得到了“学习进步奖”。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得奖。以前从没想过得奖,从没想过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为大家讲笑话,从没想过得到那么多的掌声。在这里,我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信任。”说完朝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三、爱的教育需要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说明严格要求学生也是爱学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做到有理有据。而《班规》就是一个很好的依据。于是我利用班会时间,让班长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班规》内容,最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班规》。《班规》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他们当然得依规定而行事。这使得很多同学在严格的自控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学生,早上上课总迟到,按照班规,他总被罚扫地,时间长了,他迟到的毛病一点都没有好转。我知道这条班规对他没什么作用了,就启用另一条班规,迟到一次当全班同学面唱两首歌。他虽然经常迟到,可他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学生,更何况当那么多人唱歌,可这是班规,必须执行的,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唱。一周、两周过去了,一学期过去了,他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不再迟到。他不再迟到了,可他却敢在升旗仪式上当着全校师生演讲了。

但有些潜能生的自控能力很差,要想使他们有所转变,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帮助。有一个学生做什么事都不慌不忙的。课堂上,其他同学都开始读书了,他的课本还没拿出来,你看了都替他着急,可他不急。课下,其他同学的作业都能按时交,就他交不了。我为了改变他这种做事拖拉的毛病,课堂上我时时提醒他快一点;课下写作业时,我站在他身边提示他注意力要集中。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有所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消失了。

四、爱的教育需要奉献

第2篇:爱的教育范文

17岁的星二代李天一,4岁学钢琴,8岁学书法,13岁留学美国……光芒四射的星辉下,并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他不像流星闪过星空给人惊艳的美丽而像天外陨石霍乱人间――卓越的技术层面的教育和广泛兴趣的培养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的反面。因而被世人唾骂!教育应该负责什么?

…… ……

一桩桩沉痛乃至血淋淋的事实无不佐证了当前教育的弊病――爱的缺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的离场,让他们稚嫩的心灵得不到滋润。丰厚的物质填充不了心灵的空白,优越的生活抹不去无聊和痛楚的悲哀。学生的眼里看到的是一道道鞭影,心里想到的是逃离,或“人生能有几多乐,今天不乐待何时”的人生观。缺少了爱的教育成了畸形教育,是多么可悲、可怜、可怕。河南某法院院长高天峰被儿子杀死足以证明这一点。

种种现象促使我们必须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每位学生必须明白:教育有“爱”才是真。

真正的教育是发现爱、创造爱、传递爱的里程。

当张家口的马江父子发自内心地用捡破烂的钱为彝良地震灾区捐献47.20元,破衣烂衫彰显的不是贫穷而是高尚;一脸沧桑宣告的不是贫寒而是温暖。那是一种慈悲的力量,让中华大地都感受到了小我散发出的温暖。温柔慈悲的心,能使万物更加美好,使人生更灿烂。教育要拾取身边人的事例,这就是发现“爱”的发现。

“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把善良称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失明的人“看到”、失聪的人“听到”。善良是暗夜的明星,是寒冬的一束火把,是亘古长存的太阳,是永恒的绿洲。

唯有给孩子们的心田播种善良,我们的世界才能收藏希望。我们可以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可以没有锦衣玉食只是粗茶淡饭,但如果离开了善良,就像大树离开了生存的土壤,足以让生命的意义褪色和枯萎――因为善良是滋养生命的养分。播种善良,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人间的善和美。教学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帝心经》中曾提出:“以谦逊心,治傲慢心。”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个谦虚的人。懂得谦逊为人,才能使孩子收获尊重,融入社会。在这个崇尚自我、崇尚张扬的年代,更要教孩子把握好展示自我和谦逊虚心之间的关系。学生炫富,在众多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压岁钱就是因为不懂得谦逊为人。骄矜自大,沾沾自喜,为自己招来祸端。

“只有心灵的改善,才有真正的智慧。”自古以来我们就追求“自天子以至庶人,无不皆以修身为本”。追溯千百年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本着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的博爱之道,修炼一颗美丽心灵,在物欲横飞、心性迷失的时代,爱是必不可少的。

从学雷锋做起教育学生,这便是“爱的传递.

教学生为人处事,正是“爱”的创造。

教育要不断开拓中华之美德,拾取身边鲜活的故事,汇入“爱”的长河,润泽学生心田。

第3篇:爱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理解;关爱;信任;尊重

教育的真谛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一种信任,一种尊重。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师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和教学的前提之一。那么该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师生间的理解。而理解学生,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关爱”、“信任”、“尊重”。

1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因此,教师要关爱学生,引领学生的精神,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大地需要阳光,万物需要水分。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才会进步更大。

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做学生的朋友,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束缚太紧,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太松又容易让他们散漫自由。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更自信,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师只有积极地关怀学生,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指热爱全体学生,特别要爱护差生。我们教师应该多找学生谈心,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和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但心理距离却是可以努力缩短的。

关爱学生,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平等地和学生沟通,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

2 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理解与信任是师生间存在的情感交流的一种表现,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对培养学生自尊和增强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起很大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情感的人,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间的感情就像催化剂一样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知识转化为行动。因此教师应理解和信任自己的学生,而且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换取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为此,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心情十分郁闷,因为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理解学生的心情,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拉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谴。”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耕柱听完,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心情十分高兴,他顿觉世界是那么的美丽。理解与信任使耕柱与墨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他们总是爱护到极致,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给他们单独去做,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学校总希望能有机会锻炼自己,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一旦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他们往往就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笔者教过一个很调皮的学生,他很喜欢和各科老师作对,许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过他很喜欢阅读,笔者抓住这一点,让他担任语文科代表,没想到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他把班上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了起来。毕业过后,他告诉我:“老师,当别人都认为我无可救药的时候,您叫我做科代表,您那信任的目光给了我希望,谢谢!”善于关注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掘深藏的潜能。这就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力量,也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奇迹。

总之,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能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思想上不尊重学生,主观片面的压制学生,那教师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平视学生,不分亲疏,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居高临下,也不拘泥于师道尊严,保护学生人格,做学生的朋友,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十分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如果老师流露出对学生讨厌的情感,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老师以热情真诚的关怀尊重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者,是领路人,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赞美学生。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赞美是不花钱而最有效的奖赏”,获得老师的肯定,获得老师的尊重,学生心中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学习会更认真,待人接物才会更得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学生的一句话也可能影响教师的一辈子。可见,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俗语道:“老师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同时要有原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真真切切地尊重学生,学生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如果那个老师对我好,我就会特别努力学习这一科,这科的成绩自然就会特别好。这就是师生之间的“良性效应”。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的尊重自然能换来学生的尊重,建立在这样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师生感情,自然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总的来说,只要教师能够真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

4 结束语

魏书生说过:“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魏书生还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可见,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搭起通向彼岸的桥梁。

总之,理解可以是一句关爱的问候,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一张小小的卡片,是一张冰雪融化后的笑脸……只要教师能够洞悉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师生之间定然能润物无声,定然能画出美丽和谐的画面。

【参考文献】

第4篇:爱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爱心教育 有爱的教育 学会去爱的教育

从走上工作岗位那时起,我就知道肩上责任的重大,而当我当上班主任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意义的重大,从来没有哪一项工作像班主任工作那样琐碎而又对班级,对学生们那么重要,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他却是所有主任中管事情最多的,所以从当上班主任那天起我就在想一个好的班主任都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哪些品德呢?经过几年的实践和体会,我认为爱心,一颗有爱的心,一颗爱学生的有爱的心是成为一名好班主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与品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只是枯燥教育,像山泉枯竭一样”。可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更是要注意从爱入手,深入学生的心灵。

高尚纯洁的师爱,会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有了热爱学生的心,老师就会自觉尊重学生,建立起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学生只有理解了老师的心,教和学双方才能形成合力。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认为自己是主宰者,只管发号施令,认为没有解释和说明的必要,当令不行禁不止的时候,便发怒、失望。其实,只要我们事前多向学生征询、说明,让学生认清大家一致的方向,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理解了老师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为了他们,学生一定会努力配合,即便受到批评,也少些抵触。爱心教育更是一种享受,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寒暄,更是心与心的交流,精神世界上沟通的享受,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不断启迪。只有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才会眼里看到学生,才会在行动上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教师有知识只是一个基础,而当一名好的班主任我们需要有另一个基础,那就是爱。这个爱不仅是我们要爱学生,还要教会学生们学会去爱。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从教师来讲,它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从学生来讲,它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本质是老师和学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知到理知。但一味沉溺于被爱之中却吝啬爱不懂怎样去爱的学生比比皆是,教师付出了爱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为达到师生情感的融洽,班主任还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去爱,只有这样,才能奏响师生爱的和谐音符。教会学生什么是爱,有哪些爱,又要如何去爱。

给学生讲什么是爱的时候,我常常会给学生们读《爱的教育》中的一个故事,《小抄写员》。一位12岁的男孩朱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辛劳,几个月以来都是半夜起来帮父亲抄文件,从来没有睡个安稳觉。而导致体力不支,功课也退步,并引起父亲的多次责骂。最后父亲终于发现了原因,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与慈爱,体会到了男孩的孝心与苦心。这就是一个仅仅12岁的男孩对父亲、对家庭的爱。学生们听完之后就会思考,会反思,学会去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班级、爱学习、爱生活。要教会学生热爱身边给予了自己帮助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感恩,才会懂得爱的真正内涵。

教学生们有哪些爱时。我会告诉他们所有的善良和关心都是爱,所有的善举和行为都有爱,我也会讲另一个故事《爱心树》在很久以前,有一棵苹果树,它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找树玩,吃树上的苹果,在树上荡秋千,或是在树下收集树叶,把他们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累了,就在凉快的树荫里睡觉,大树快乐极了。但是,时间像弓箭一样快,男孩长大了,他不再找大树玩,大树经常感到寂寞,非常想念男孩。男孩第一次回来了,大树十分高兴,可是,男孩没有心情陪大树玩,他想买很多东西,需要钱,大树就给他苹果,让他拿到集市上去卖钱,男孩不假思索地照做了。男孩第二次回来找树,他有了妻子和孩子,需要一栋房子,大树又让他把自己的树枝砍断,拿去造房子,男孩毫不犹豫地用树枝造了一栋房子,大树依然很快乐。男孩第三次来找树,他老了,很累,需要一个地方休息,大树连忙让他坐在自己唯一剩下的树墩上,孩子马上坐下来了,大树仍然快乐。 就这样,大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所有,而男孩却始终都没有想到给予大树一点快乐。听完故事他们会反思,会回想,会学会感恩,才会学会爱,会爱同学、爱老师、爱教官、爱父母、爱身边每一个给予了自己帮助的人。

第5篇:爱的教育范文

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感触到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情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爱是开启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钥匙,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教师的一份责任和爱心。爱应是具体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予以端正,纪律松弛,予以引导,身体不适,予以关怀……爱学生绝不是对学生的放纵,赏识教育恰恰是爱的教育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指出学生缺点的同时,多鼓励其优秀的一面,这将十分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不是只有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所有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一)对现实中表扬现象的分类

哲学认为,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越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表扬要有一个“度”。

第一 偏激表扬

如“你真聪明”类的表扬话,可使学生产生自满心理。它必须和相应的智力因素联系起来。

第二 低层次表扬

如“你真棒”这是很单一的,也是低层次。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事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二是远大的理想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协调起来,才会更有效果。

第三 频繁表扬

这种表扬方式会导致学生自认为很优秀,很成功。这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没有一点经受挫折与困难的思想准备。

二)理想中的表扬原则

第一 表扬具有目的性,即要对症下药。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做为体育教师我们则应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那么在体育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更能集中激发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与他们表扬,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文化学科的学习上去。

第二 表扬的同时要进行受挫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赏识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每节课中,但并不意味无原则地表扬。在表扬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受挫教育,尤其90后的学生。因此,我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在授课中常常安排难度适当的内容,辅导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增强勇气和信心。通过组织竞赛,经受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第三 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彩。

提高表扬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创造出符合自己特色和具有个人特色及灵活多变的表扬方法和手段。那么学生一定会在浓浓的“天生我才”中得到无穷的力量。从而健康的成长。

当然,自己在教学中有时也会常常迷失方向,过多地谴责学生,批评学生。但心中的清泉常常又点醒我,使我清醒。正如,美国著名作家---桃和斯诺特先生在《人这样成长》中所写到: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

他学会了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肯定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的中成长,

他学会了热爱人生。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城市的环境下成长,

第6篇:爱的教育范文

泡一杯清茶,深夜灯下,静静回想9年来高中教学的点点滴滴,时而会心一笑,时而些许懊悔,更多的还是对工作的反思。爱心、耐心、责任心是教育成功的不二法门,只有三者汇聚一身才能实现教育的成功,成为成功的教育者。

一、爱心是教育产生共鸣的“助推器”

爱心不单单是关爱学生这么简单,而是对教育的一种持久的执着迸发出的正能量。农家子弟的我,高中时因家庭拮据险些辍学,危难时多名老师给予了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极大关爱,风浪中又一次扬起风帆,那时,我便立志做一名老师,帮助像我一样的学生。这股能量汹涌澎湃、动力不竭,从报考师范类大学,到融入高中教学,矢志不渝。

爱心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真诚感化学生,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这时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还记得每次学生们开运动会时,我都会买上巧克力送给可爱的学生们,他们奔跑就是我在奔跑,他们疲倦了我也很疲倦,他们拿到巧克力时会心的笑容本身就甜似巧克力。上课时,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找他们谈话,及时弥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有时学生生病时,我也会不自觉的从心底担心,就像自己3岁的女儿病了一样,叮嘱他们多喝白开水,加强课余时间的身体锻炼。遇到学生情绪低落时,主动找学生谈谈心,从家庭动态、学校生活、班中情况、人际关系等不同角度去摸清低落的本因。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爱的河流,滋润了学生心田的同时,也让我自己获得了为人师的快乐,因为我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产生了爱的共鸣。

二、耐心是教育产生共鸣的“稳定剂”

我所理解的耐心是持续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平稳心态。用不吝啬夸奖的话语,用赏识的眼光去鼓励每一个学生。即使在自己情绪起伏时,依然能够做到心态平和、气定神闲;即使学生成绩不见起色时,依然能够为孩子们加油打气,包容他们的过失,理解他们年轻的心。

特别是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问题时,老师不能急躁,更不能漠视,要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抓住时机一举攻破学生的“顽疾”,让学生身上微小的闪光点迸发出耀眼的光亮。

记得04年第一次当班主任时,班上有位同学老是爱看漫画书,所有任课老师几乎用尽各种方法试图纠正这种行为,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愈演愈烈。这件事情让我头疼不已。就在元旦期间,我意外收到了这位同学亲手制作的卡通贺年卡,上面的落款是“让你失望的未来漫画家”,这个落款颇有火药味,透漏出来了两层意思,一方面他觉得他的行为让老师们失望了,他有些内疚,但更多的是他坚信将来他一定能成为漫画家,即使目前被人“误解”。于是,我决心用他“仅存”的“内疚”之感来点亮他的人生“志向”,耐心的寻找与之交流的恰当时机。终于,在一次课间间隙,他依然在看着漫画书,我递上一套从淘宝邮购来的日本知名励志漫画《棒球英豪》全集,转身离去。几天后,他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手里提着一大书包漫画书,让我替他保管,直到他考上大学为止。如今,这名同学早已经大学毕业并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虽创业艰辛,但却乐在其中。我想,当初我如果没有足够耐心,这名同学的理想之路很有可能要付出更加辛酸的青春代价。

三、责任心是教育产生共鸣的“催化剂”

世人习惯把各种赞美之词毫不吝啬的送给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的蜡烛”等等。可曾想,教师及其家庭成员为这些殊荣而默默无闻奉献几何?其中艰辛局外人谁能真切体会?

奉献是好事,是大力值得提倡的事,本无可争议,但是如果怀着一颗较高层次的责任心会让奉献变得更加值得,让奉献更能发挥能量。

教师的责任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绝对不是早来晚走、抛儿弃女、累倒在工作岗位这么“直白”。

我所理解的责任心,首先就是对学生的前途负责。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不应把自己划定在无责任的真空地带,对单个学生成绩的起伏漠视,甚至归咎于其他因素。而是应该课上课下统一,杜绝下课走人的现象,认真钻研教材,杜绝匆忙上阵,还应克服懒惰,消除不良情绪。

其次是对所有学生负责。偏爱优秀生不自觉疏远后进生的现象客观存在,但是教师决不能对后进生进行任何形式任何借口的人格侮辱,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而我认为“贤俊者更需鞭策,顽鲁者亦当不弃”。

再次对传授的知识负责。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含糊不清,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有力证明了传授知识的不可逆性。这就要求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学识,更要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让学生首先能站在一个高度来审视知识网,进而学习知识点,最后打造一个灵活高效的知识堡垒。

第7篇:爱的教育范文

校园里有位老奶奶,已八九十岁了吧,头发花白凌乱,岁月的沧桑已深深地隽刻在她的脸上,脸上已长满了黑色斑点,她衣衫褴褛,整天手里拎着一个蛇皮袋子,在校园里移动。

每当上课的时候,就能看见她坐在远离教室的一处台阶上,到下课的时候,老奶奶就会迅速地从台阶上站起来,拎起蛇皮袋子,匆匆忙忙、步履蹒跚地向教室方向走去。

有时下课学生忙着交作业,上厕所,也没在意过她,这时她便在教室后的垃圾桶里翻找出一些纸张和饮料瓶,然后快速离开,有时走得很慌张,差点不被走进来的学生撞倒,她为什么走这么慌张?原来她要在这课间10分钟的时间内,多走几个班级。

这学期伊始,有一天上午,课间休息十分钟,老奶奶便朝我们班的方向走来,这时有学生便叽叽喳喳,还有人喊:“脏老太太来了,快关门,快关门。”

在学生们喊声中,老奶奶已经走到了教室的门前,学生们却“”地一声关上教室的门,将老奶奶关在门外边。

老奶奶在门外使劲推了推,门没开,她喃喃自语地说:“刚才门还开着……唉!……这群孩子……。”满脸的迫切与等待,终究变成遗憾和无奈,于是转身拎着袋子走开了……

“走了,走了。”学生们见老奶奶离开了,小声喊起来,然后悄悄打开门,走出教室。

这老奶奶是谁呢?

有学生悄悄告诉我:“是来校园拾垃圾的,找多了好去换钱吧。”

听了学生的介绍,我不仅心生一丝悲伤:一个年近八十岁的老奶奶,一定是迫于什么生计才拎着袋子来捡垃圾换钱的,不然她这么大把年纪,正是颐养天年的晚霞时光呀……

看到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将这样的一个老奶奶拒绝在教室门外边,不让她进来捡几个饮料瓶,他们的态度让我又心生一丝悲伤,现在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平时也很少接受感恩教育。内心深处就是缺少了这么一点儿怜人悲悯的情怀。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以前我还不曾亲身教育学生如何同情弱者,关爱老人。我决定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在我讲授《老王》这一课时,我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杨绛一家人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对不幸者应怀有一颗爱心,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然后我联系到这位捡破烂的老奶奶,她也是一位弱者,同样也需要大家的同情和关心。对于她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拒之门外。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又是一节课,我远远地又看见了那位老奶奶,还是坐在台阶上,等着下课。下课铃声响了,我快步走出教室,向刚刚站起来的老奶奶迎去。走到她身边,我对她说:“大娘,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来学校捡东西,这么辛苦,在家该享享清福了。”老奶奶开心地说:“捡些破烂也是一种锻炼,干惯活的人一闲起来就感觉不舒服,还不如出来走动走动,这样也可以换点钱。”听到老奶奶话说得这样中肯,我对她说:“大娘,我们教室里有饮料瓶和书纸,你来捡吧。”

老奶奶可能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礼遇”,一时竟然不知所措。

我再次告诉她:“走吧,我带你到教室里捡瓶子。”

老奶奶这时回过神来,脸上满是感激,随我去了教室。但是她到了教室门前,却又犹豫了,因为她好多次都被这些孩子关在了门外边,她害怕再吃闭门羹。

但是,这次不同,是我带着老奶奶来的,所以同学们并没有“”地关起门,只是好奇地看着我――咦,老师怎么把这个捡垃圾的老奶奶领进了教室了呢?

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中,我继续做着让他们惊奇的事:我把垃圾桶里的饮料瓶,书本纸,易拉罐盒……给翻找出来,然后装到老奶奶的蛇皮袋子里。老奶奶很是感动,不断地说:“好人,好人呐。”我告诉她:“大娘,每次下课后你都可以过来捡的,我是这个班的老师。”“嗯嗯……”老奶奶的眼里噙满了泪花,有一滴藏不住,在她满是沧桑的脸上悄悄往下滑……

课间的教室,少了往日的喧哗,学生们看到了悲悯感人的场景,感受到了善良的力量。

因为有我的榜样,所以后来,老奶奶常常会被学生“邀请”进教室里收拾饮料瓶,他们不再抵制老奶奶,而是学会了帮助老奶奶。

再到后来,学生们的饮料瓶干脆不扔进垃圾桶了,而是找了个袋子攒起来,等攒得多了,直接送给老奶奶――老奶奶成了学生们的奶奶,学生们心中有爱,怜着老奶奶……这不仅让我想起教育家雅斯贝斯有一句名言,“教育就是要用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颗心感化另一颗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爱的教育感化着孩子们的心。

后来,老奶奶不见了……再也没有捡过饮料瓶,老奶奶去哪里了?学生们个个惦念着老奶奶,心中有爱的人总会禁不住牵挂一个弱者的去向。

经不住学生们的请求,我去打探老奶奶的下落。原来老奶奶是河南省界沟贾庄村的人,早年收养了一个傻姑娘,娘俩相依为命,前年傻姑娘得了病,去了许多地方医,也未能医好,而且还欠下了一笔债。有人劝老奶奶别在傻姑娘身上白搭钱了,说再多的钱也医不了傻姑娘的病,可是老奶奶很执拗,无论如何也要弄钱给女儿医病,借不到钱,老奶奶就走出家门捡垃圾换钱,她总觉得自己一定能攒足钱医好女儿的病。可是钱还没攒够,姑娘就去世了……老奶奶现在的精神状态极差。

后来,在一次“关爱别人,你是幸福的”主题班会中,我把老奶奶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了,学生听着听着都哭了。

老奶奶的悲悯之心让学生们也学会了关爱别人,学生们决定继续拾捡料瓶和废纸,把捡到的东西卖了,可能换来的钱并不多――但要把这不多的钱,送给最需要的人。

第8篇:爱的教育范文

苏教版第11册习作2中,要求学生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跑到爸爸(或妈妈)面前,看着他(她)的眼睛认真地说:“我爱你!”或者写在纸上给他们看。爸爸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将整个过程记下来。备课前我想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家都是一个,家长肯定毫无保留地施与大量的爱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在孩子成长路上用爱去帮助他们战胜一个个困难。上作文课了,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爸爸妈妈平时对自己的关心。我满以为这是一个很好说的话题,可教室里却迟迟不见高举的小手。我开玩笑地说:“难道你们父母不关心你吗?”谁知教室里炸开了锅:“我妈妈整天就知道打麻将,逛街,哪有时间问我呀?”“爸爸一张嘴就是要好好学习,没有第二句话!”“我妈妈也是,成天就是要考好分数、高分,烦死了!”“我妈倒是天天陪着我,可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不自由啊。”……这下感受爱的体验变成了诉说痛苦会了,我立刻意识到。这些孩子缺少的不是爱,而是一颗感恩的心。其实要问家长爱他们有多少,那真是倾其所有了。于是我索性宣布今天作文课暂停,改天再写。听了我的宣布,学生们好一阵欢呼。

回到办公室,我思绪万千: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一家都围着他们一个转,可是面对父母及长辈的关心,他们习以为常,他们感觉不到父母的爱。老人常说“养儿才知报娘恩”,难道真要等到学生们为人父母了,才知道感父母的恩吗?回想起前一阵学校的公开教学活动,有三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关于母亲的课文――《游子吟》《第一次抱母亲》《月光启蒙》,自己身为人母,切身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听到动情之处,不禁热泪盈眶。我想何不借这些教师的课件再次呈现给学生感受一下呢。于是,我将三篇课文找了出来,仔细研读,对照老师们最精彩的片段,再现课文的感人之处。

片段1:《游子吟》

出示孟郊母亲在灯下为孟郊缝衣服的图片。看到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讨论:1.夜很深了,母亲还在灯下为孟郊一针一线地缝衣服,给孟郊带上。2.母亲担心孟郊在外面没有人给他做衣服,怕他会生病。3.母亲舍不得儿子远走他乡,以此寄托自己的关心……

出示母亲在村口送孟郊的图片。母亲在村口会对孟郊说些什么呢?学生:1.郊儿呀,你可要注意身体呀!2.郊儿呀,你一定要早去早回呀!3.郊儿呀,你要经常捎信回来呀!……

母爱是无私付出的,但她的表达方式却是那么朴实无华,你们觉得孟郊的母亲哕唆吗?看着图,你们读懂郊母的眼神了吗?纵然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母亲心中的不舍和牵挂啊。让我们再来见识一位平凡的母亲:

片段2:《第一次抱母亲》

出示我抱母亲图片,配以文字描述:“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1.“我”对母亲表达了爱。2.“我”已经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并且用抱母亲的方式回报母亲。3.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她不愿让儿子辛苦,所以假装睡着了。4.母亲对儿子的这轻轻一抱非常感动,所以流下了眼泪。……

是啊,母亲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哪怕一个小小的拥抱。这位妈妈说出了所有妈妈的心声: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朴素的话语,却是这样的惊天动地!母爱是多么纯洁高尚!母亲各不相同,命运也各不一样,但是她们的爱是相同的!再让我们看一看作家孙友田对母亲的回忆。

片段3:《月光启蒙》

出示课件,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听着音乐,读着这段文字,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会笑得我泪流满面?此时,阎维文富有感染力的歌声传人耳中: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学生在歌曲声中沉静下来,曲终了,教室里有了轻微的唏嘘声,终于,最爱发言的王欣举手了:“孙友田的妈妈勤劳、善良,教会了他民歌,使他飞向诗歌的王国。为了这个家,付出了一生。但到了晚年,却得了老年痴呆症,这位妈妈好可怜呀!”“不,我觉得是伟大!”丁航掷地有声地说,“母亲操劳一生,由于条件艰苦,没有过上好日子,但是她却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难道她不伟大吗?”“孙友田经常不在家,当他想报答时,母亲却得了老年痴呆症,他是多么悲痛呀!”“母亲不知道他是谁,但孙友田知道面前这个人是他的母亲,为他操劳一生的母亲。”……学生的讨论热烈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趁势引导:“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在她们的心目中,孩子始终是第一位的,也许她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她们对你们的爱那可是比山高、比水深。你能回忆起妈妈对你的关心吗?”沉默了一会儿,学生们说开了:妈妈每天四趟不厌其烦地接送我上学、放学;妈妈每天早上帮我整理要穿的衣服;为我做可口的饭菜;我作业写迟了,妈妈就陪我到很晚;我生病了,妈妈比我还着急,甚至整夜坐在我床边不睡觉……话匣子一打开,学生们纷纷举手,都想将生活中点点滴滴枚举出来。角度变了,感悟来了。“别忘了还有爸爸呢!”于是学生们又念起爸爸的好来。“那么,别像孙友田那样后悔呀,今天就回家对爸爸妈妈大声地说‘我爱你’,好吗?”“好!”又是一阵欢呼,当然这欢呼声将为我的爱送达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第9篇:爱的教育范文

一、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学生的各方面正处在发展时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社会、家长和教师的关怀、照顾和理解,更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加倍呵护和关爱,因此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多与有个性的学生交往。学生的思想水平、生活态度、家庭状况等各不相同,班主任在和学生统一交往、一碗水端平的情况下,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应在多方观察、深入了解后,采取适时谈心、鼓励为主的策略,帮其树立自信心;对于家长溺爱、自己怕吃苦的学生,则应正面引导,帮其制订好个人的成长计划,找准学习榜样,潜移默化地加以教育,逐步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于调皮、好动、不细心、骄傲等的同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教育,逐步让其更加成熟和自信。

其次,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取代,逐渐地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学习。

最后,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六天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他们入校后的第一次运动会,我和同学们一起写标语、做小旗,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虽然嗓子哑了、晒脱皮了,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表演娱乐节目,等等。

2.培养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尽快适应紧张的职高学习生活。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培养树立学生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开学初,很多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可以的,我能行。”很快就能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我邀请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的,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讲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另一方面传授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老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化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而是丰富多彩,但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学生,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关心、理解他们,帮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地纵容他们。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学生”身上,而且要体现在所谓的“坏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我班就有一些特别顽皮的男生,教过他的老师没一个是称赞他们的,甚至经常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批评。他们还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很多同学也不愿意跟他们交往。我接手后改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每次犯错都耐心引导、鼓励他们,慢慢地他们接受了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几个月的转化教育,思想纪律上有了进步,学习也认真了。

四、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让学生自己充分明确班级的目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只有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才有真正的集体目标,才能把班集体建设视为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事情,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才能很自然地整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其次,发挥班干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学生集体能否形成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为班集体成员信服拥护的班干部队伍和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一批积极分子。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五、倾听学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