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1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一、跳出习惯性思维,培养弹性思维

实践的经验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因此,能带来许多便利,给人一种安全和稳定的感觉.下面的两种做法对克服思维定势有帮助.

1. 用类似问题试误

有一道题:一条直线过A(1,5),它的图像与y轴交于B(0,-3),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解:设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

直线经过A(1,5)和B(0,-3)两点

k+b=5b=-3

k=8,b=-3

直线解析式为y=8x-3

要求学生对这类题不断训练后,肯定能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产生思维定势,用“类似而非”的问题“试误”.

2. 在比较中不断深化理解

八年级数学的一次测试中的一道题:

计算■+■+■+…+■

解:■+■+■+…+■

=■-■

=■

学生做这道题时,一般来说对数学归纳法,学习到了观察、归纳.证明阶段,利用通分逆运算,将分母为积形式化成两个分式的差的形式.

由于分母中两个因式的差为1,且分子为1. 如■=■-■,学生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类似题目只要经 “观察,归纳,证明”步骤,一定能“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形式思维定势,可事实并非如此.

例:当n为有理数时,比较2n与n2的大小关系,猜想并证明你的结论.

当n=1时,21>1;当n=2时,22=22;当n=3时,22

当n=4时,24=42,如果验证到此,似乎可以得出:2n与n2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事实上,继续下去就可以得出结论.

当n=5时,25>52;当n=6时,26>62;当n=7时,27>72;当n=8时,28>82;……可以大胆地设想,当n≥5时,2n>n2,接着就是数学归纳法证明的问题了.

这道题改变了学生认为结论是一种形式的固定思维,加深了他们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理解和深化.浅尝辄止,怕数据大而不验证,往往会与结论失之交臂.

二、提倡论辩,强化逻辑思维

在一个未解决的问题面前,人们往往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分析筛选出几个可能性较大的方案,经过讨论和争辩得出结论.讨论和争辩有利于打破习惯的思路;另寻新径,可以强化人的逻辑思维.思维一旦具有逻辑性,则表明人的思维过程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思路清楚、连贯,不但解决问题,而且能清楚地表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经常出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争辩,在此过程中达到强化逻辑思维的目的.

比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10,面积为42,求扇形的中心角.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弧长为L,依题意得:

2R+L=10■RL=4

解得R=4L=2或 R=1L=8(舍去)

?坠=■=■或8

第2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创造性思维,又叫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家长的错误指导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在幼儿出现“奇怪”的举动时,家长总是根据自我的认识给予纠正。家长们按照成人的思维很快给幼儿给予纠正,而不是从幼儿的思维出发,沿着他们的思路给予巧妙的顺水推舟,使幼儿明白其中的原委。其二,就是家长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主观设想培养兴趣爱好。不管幼儿喜欢什么,根据家长个人的主观判断,想让自己的孩子多面发展,强迫幼儿参加艺术培训活动。殊不知,这种行为无形中压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另一方面,家长们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发展,而是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他们的主观意念去实施。

四、教育对策

1.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核心环节

3.及时发散引导和总结是保护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孕育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助推外力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的潜力却使很大的。幼儿时期的创造性思维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广大幼教教师和家长要利用一切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计划,充分让幼儿自由活动,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我们要善于启发幼儿的创造萌芽并扶植和保护好。

[1]程立新.浅谈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03).

第3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课堂提问;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经常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从思考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完美地设计课堂提问,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使学生浮想联翩,提高思维的主动性、发散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提问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提问的时机和技巧,问题的设计。

一、提问的时机与技巧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问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1.营造适宜创造性思维产生的环境

创造性思维都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宽松的、积极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在讲到碱金属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CuSO4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SO4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此时再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中国学生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养成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例如,讲授“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思维特别活跃。

二、问题的设计

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问题的将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翅膀,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具有强烈个性的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设计渐进式问题,激发学生主动的思维能力

化学课内容前后联系很紧密,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就要有目的地针对与之相关已知知识点。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揭示知识,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例如,在讲乙酸的分子结构时,可以先复习乙醛的氧化反应,让学生写出乙醛的银镜反应还有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并复习断键位置,从而引出了乙酸的结构。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对乙酸的分子结构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2.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发散性。通过对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秀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具备发散性思维;而一般学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训练这些学生的发散思维。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比如在将有机物的燃烧规律时,先讲等物质的量的有物燃烧耗氧量如何比较,接着引发学生思考等质量的有机物燃烧耗氧量如何比较,再近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是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中有两钟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应如何比较……如此由一道题演变出多道题,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培养思维的非逻辑性、发散性。

3.设计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的推测与假设能力

推测与假设能力,是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一面。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解法,公式独到的证明或应用等。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科学家发现规律一样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例如在讲酯化反应原理时,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1]乙酸和乙醇是通过脱水缩合而生成乙酸乙酯,试分析脱水断键的可能位置?[问2]现代科学可采用示踪原子18O的方法确定断键位置,试想如何确定?[问3]分析乙酸的酯化反应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的断键成键的位置关系?[问4]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若使平衡正向移动,应使浓硫酸还是稀硫酸,为什么?若使平衡逆向移动应使浓硫酸还是稀硫酸,为什么?[问5]若使平衡逆向移动趋于完成,需要在什么条件下,为什么?

这就要求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回答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推测与假设能力,这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4.难其所难,以求化难,尝试头脑风暴训练

难点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认知过程中的“鸿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能结构,在难点之处质疑问题,或引起学生的重视,集中注意力听讲;或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难点作探索。这样在难点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也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从非常压抑、不知所措到豁然开朗的过程,使思维产生升华。

例如,在讲授“氢硫酸与某些重金属盐反应”这一性质时,可先进行有关实验:H2S+CUSO4CUS+H2SO4H2S+Pb(NO3)2PbS+2HNO3H2S+CDSO4CDS+H2SO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鲜明感知,要学生接受上述议程式并不困难。若进一步质疑:“这些反应是不是复分解反应?”这一问题就像在学生平静的脑海里一石激起疑问的波涛。当学生判断出它们都是复分解反应时,自然而然地又会产生“弱酸怎么能制取强酸”的疑问来,在学生显得一筹莫展之时,教师再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对照实验室制取H2S反应方程式,于关键之处(金属硫化物在酸中的溶解性)轻轻一点,使学生恍然大悟,黑暗之中突现光明,学生的思维能力会突然升华,大大发展了创造性的思维。

课堂提问的设计成功与否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讲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的独立和创新精神。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不断地培养。

【参考文献】

[1]任秀月.《化学概念的教学》.

第4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幼儿教学;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123-0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如此可见,在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学前教育中,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在自发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宣泄情绪的同时,会想象和创造自己的世界。他们会不受时空的束缚和限制,不受客观氛围的控制,在经意和不经意间进行创造。因此,如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更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释放幼儿的情绪情感,是美术教师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必须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一、以培养发散性思维为主,但不能忽视聚合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阿瑞提曾经指出,创造由不合逻辑开始,再经逻辑润饰和整合,最终达到超越逻辑。也就是从不合常理的“意料之外”,创造性地达到人们能够接受的“合乎情理”之中。人在创造之初,首先要做的是超脱逻辑的羁绊,有意识地偏离思维常轨,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可能性,并由此产生许多新奇思想。聚合性思维是引导幼儿对思维发散形成的众多新想法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取舍,能在这些想法和观点中找出一个或者更好的方案,并能将之付诸实施。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有创造性活动,而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志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志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思维意图。既要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又要让幼儿不能偏离最基本的审美。教师在现今的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在打破了以往的“惟一美丽的答案”等禁锢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藩篱”的同时,又陷入了另一个“沼泽”,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惟一途径。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有的教师不停地要求幼儿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和老师不一样,使幼儿处于一种盲动状态,老师更是害怕走进“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一味任由幼儿自己发挥创造。虽然这样有助于幼儿多种新颖独特的画面产生,但却不能有效引导幼儿很好地进行审美判断和正确评价。使幼儿不能很好掌握正常的美术技能技巧知识,对美术绘画的理解趋于狭义,也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情感。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既要有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更不能忽视集合性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学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发现新的创意,不断改变自己的构想,创作出显示个人独特感受的作品。

二、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但又非常自由,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轻松的消遣。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有自己的目标,他们会在积极的创造过程中最终实现目标。教师的任务是把握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每个幼儿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使他们一直沉浸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中。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多方位、多元化的创造环境。

(一)尽可能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利环境条件

创造性思维贯穿于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要求幼儿要千方百计地根据已知材料或已有经验,去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案。在美术活动中,除了认真备课外,教师应该注意在活动室的布置中,融入有关教学活动的各种可操作性墙饰,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完成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能将设想很快付诸于设计当中。例如在设计脸谱美术活动中,可把各种戏剧脸谱以及与脸谱相关的图片和装饰物很随意地挂在墙上。在整个教学不用刻意让幼儿去注意这些饰物,但在幼儿绘画创造的过程中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触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丰富他们作品的画面。

(二)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元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在美术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幼儿的视野,挖掘幼儿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服装设计美术活动,教师可从网上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进行服装设计,并且充分利用绘画制作软件和彩色打印机,让幼儿能将自己的设想顺利实现。在整个过程中使幼儿处于兴奋状态,他们会将这些外部条件内化为追求成功的动力,从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在成功的喜悦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会得到很大发展。

(三)重视美术欣赏,让幼儿在丰富的世界里感受美、创造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在美术教学中,让幼儿多欣赏与生活贴近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和饰品,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兴趣,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物质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创造美的情趣。充分利用家长,带来各种特色的艺术品,如兰州有名的微雕葫芦、庆阳的荷包和剪纸、环县的皮影艺术、定西的傩艺、会宁的“红色刺绣”、甘南的藏戏面具等,一件件构思精巧、风格各异的民间艺术品,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韵和清新的泥土气息,可使幼儿从中汲取很多创造性元素。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中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图画是有动机的。”教师要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融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组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在学、做、想、画、玩中萌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进行美的想象和创造,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尽可能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中学会创新。

(一)趣味拼图形式

这种形式一般在中、小班比较适用,孩子们不受约束和限制,自由想象地涂色,最后自己将涂好的作品拼在一起。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得很积极也很认真,涂色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儿歌、童话、想象创造形式

这种方法一般到了中班第二学期的时候就可以使用,通过欣赏优美的散文、儿歌或者童话故事,借助一些幻灯片、课件等,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文学氛围中完成美术教育教学内容。

(三)分小组观察和讨论画的形式

第5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要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学习的好坏只是对知识积累的多少,学生就像一潭死水,几乎谈不上创新。在教学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学习问题。在课堂教学法中必须做到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尽量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特有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才能使他们用心去分析、研究这种事物。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同样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情感和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和导向功能,教师在课堂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兴趣。

三、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气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气氛。在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唯我独尊,学生惟命是从;教师以讲代思,学生以记应考;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规蹈矩,这样的教学气氛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友,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四、在尝试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遇到问题教师一讲到底,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的学习习惯,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要巧设一定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探求原由和如何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散性思维,用已有的知识多角度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呢?首先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学生知识基础不同,产生的质疑也不同,有些学生总是顾忌自己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甚至引起同学的讥笑,因而有疑不问。对此教师要多加鼓励,增强学生质疑的水平;其次,让学生学会质疑,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决定了他们思维的深浅层次和质疑水平,教师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往往会一有疑问就不假思索立即提出。整堂课被学生的随意质疑所左右,这样无疑会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对学生质疑的调控,教会学生如何寻疑、质疑;三是教会学生释疑,质疑仅是发现问题,是成功的一半,释疑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会释疑,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释疑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对于学生难于辨明的问题教师应提供必要的资料,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以达到释疑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长期的质疑、释疑,就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六、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往往能产生某些新奇独特的思想,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积极为他们提供求异思维的训练机会。要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使他们思想开阔、灵活多样,善于以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进行求异思维训练,首先要确定好“求异点”,“求异点的确定必须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立在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关键处。“求异点”确定后,教师就要精心引导,要在学生思维方向或思维障碍处加以适当点拨,使学生能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判断,以达到准确的发现和深入的理解。

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6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数学创造性思维从属于创造性思维,它应是创造性思维在数学中的体现;它也直接从属于数学思维,它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巧妙性、流畅性、突发性、连续性、整体性等特点。当然数学创造性思维也应具备这些特点。

数学教育心理学家对数学思维品质也进行了概括,即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泛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当然数学创造性思维应具备上述六条品质。总之,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它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和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数与形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造的完成。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强的人,对熟悉的事物能够采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在相同或相似之中看出不同,见人所未见。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种解法的特点和优劣,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能力、优化解题思路,而且能增强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传统方法,非常有效,在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简单地使用讲授法,把学生当做记录工具,一讲了事,而要宁愿少讲几道题,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能适当启发。若简单地使用讲授法,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觉得数学高深莫测,从此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2.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根据客观标准,从实际出发,细心权衡一切意见,通过辨误驳谬更好地区分正误、明辨是非,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传统教学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型教学,注入式讲授多,批判质疑少,讨论研究少,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边讲边问正在取代灌输式讲授,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课堂内主要采用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而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用得很少。不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昔日的“满堂灌”变成了今日的“满堂问”,这不算是真正的进步,关键要看谁来问,什么时候问,什么地方问,问什么,怎么问,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长期处在缺少提问质疑机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思维的创造性受到了压抑。学生的提问质疑不但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提问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回避,而是要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会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3.通过数形结合,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是伴随解析几何的产生而产生的。数形结合使得代数的抽象性与几何的直观性相结合,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家拉格朗日所说:“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两者结成伴侣时,它们就相互吸取新鲜的活力,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在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直觉思维和预感的训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但经常被忽视,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途径有很多。例如:让学生学会从总体考虑问题;引导学生迅速、敏捷、整体、跳跃地思维,直接观察结论;鼓励学生借助对称、和谐等数学美感进行联想、估计和预见。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训练直觉思维,并有意识地运用直觉思维,就有可能踏上创造性思维的阶梯。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明生,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2).

第7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可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作基础,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探索,做到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真正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从而获取新观点、新认识、新途径、新方法等。当然这种“疑”可以是教师提出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疑”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说,质疑问难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而正因为学生有了疑难问题,所以他们的创造才能才会发挥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等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并不断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3.引导猜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可以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励猜想,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求1到40这四十个自然数的和,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经过思考,一位学生找到了解题方法:(1+40)×40÷2=820。问其算理,学生回答说:“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看作是很多小方木,按照1到40的顺序垒起来的一个梯形,所以就能按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由此看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大有益处。

4.倡导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

第8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一、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分为表现特点和发展特点两部分。

1.表现特点。

对小学生来说,其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1)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从自己解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

(2)坚持性。把指定的任务作为主要目标,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从不气馁和退却;敢于发表意见并坚持己见;不怕别人讽刺;认为需要于的事就坚持于到底。

(3)反应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综合和推理能力,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都能作出积极反应。

(4)对挑战的反应。乐于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敢于向不同意见挑战,不喜欢唯命是从;对教科书中的知识和老师的意见,总是批判地吸收,从中发现问题。

(5)敏捷性。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得出结果。

(6)口头表达。善于正确地应用众多词汇;虽不一定善于辞令,但只要他深思熟虑的问题,总能较为妥贴、深刻地表达。

(7)深刻性。相对于同龄人而言,比较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善于发现事物产生的深层原因;善于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

(8)灵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虑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摆脱自己的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善于用他人长处。

(9)独创性。喜欢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问老师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常常要问为什么;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喜欢标新立异。

(10)想象力。在学习上善于大胆想象和提出假设,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结果;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喜欢幻想以至异想天开。

(11)推理能力。能够把给定的概念推广到比较广泛的关系中去,能从整体的关系中去理解给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寻求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控制排除各种变量;有初步的类比、联想、迁移能力。

(12)兴趣情绪。对各学科和活动都感兴趣;自信心强,情绪稳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

2.发展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培养创造性思维氛围。

人的创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个人努力外,还有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造氛围,可以促使创造人才成群出现;不良的甚至恶劣的氛围,可以扼杀创造人才的出现。为此,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大凡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无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保护好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3.教会学生联想和善于想象。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4.教会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也可以对语文课上的结尾进行扩散性思维。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学的艺术就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的艺术。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

5.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在科学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标新立异者。他们往往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

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9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已是刻不容缓,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信息技术引起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今天,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所形成的网络化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前丰富和便利的条件,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创造性思维具有突发性、新颖性、灵活性、独创性、求异性等特征,它与许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饱满的激情,完整的个性和人格以及对新生事物的预测和估价能力等,而网络化教学恰恰具备了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一、网络教学的丰富性能够培养创新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人可以涉足的领域、可以掌握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驰骋。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必备的智能因素,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产生一个个创造的火花,推动我们不断向前进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环境以其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多种媒体的强大表现力、虚拟现实和超媒体的技术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想象。

1.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培养创新想象提供了知识储备的条件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的条件下,而在网络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无比丰富为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可供千千万万人共享信息资源的理想场所。网络上的海量电子图书馆就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料,还具有图文检索和工具检索功能,可供教师或学生可以通过它来查阅世界各地的馆藏图书目录、书籍、期刊、音像制品和相关的文献资料等;网上还有各种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教学辅助系统……总之,进入到这个网络空间中的人们都可以在网络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扩展视野,开拓思路,这样就为想象作好了扎实的知识储备,使再造想象有了丰富的来源,从而促进和激发创造想象的产生。

2.多种媒体的组合是激发创新想象的手段之一

在网络化教学中,信息的呈现形式是多媒体化的,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新颖、直观、形象、生动。多种媒体的组合,其强烈的表现力,使得人们从科学与艺术的相融中感知抽象,理解复杂;其丰富的表现手段,以多种媒体综合的形式给予了我们视听的全新感受,全面刺激我们的各个感观,造成了震惊、新奇的效果,从而打破了我们思维的局限性,引发了无限的遐想,促使人们的思维高度活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引发创新的火花。

3.虚拟现实的环境给予了创新想象的空间

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在网络教育的条件下,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容易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学生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作为一个实际的参与者进行各种学习和操作,如现在网上就有各种电子实验室,学生们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各种复杂的甚至是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并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物体的内部结构、运动过程、实验波形等,这显然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并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灵感。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高度活跃地参与到了学习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探寻新的知识。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培养创新个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的束缚,学习者的主体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这样就束缚了受教育者的个性,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成果。而在新型的网络教学条件下,系统提供了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学的条件,使培养学生的个性成为可能。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他有着更大的学习的自由,思维的自由,创造的自由。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独特的个性,挖掘出其创造的潜能。

1.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乃至学习的过程都是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自主选择的,消除了传统教育中的固定学习内容、程序化学习步骤的限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组织学习,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控制

网络教学条件下,网上的信息资源都是可控的。原来的各种单向媒体变成了可自由控制的互动媒体,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对声音、录像、电影、动画这些媒体进行播放、停止、重复、倒播,甚至改变播放速度的控制。还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等。在这一系列的自主控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去学习。在他自由地、大胆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改造、重组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他对问题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而不会出现“灌输式”教学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情况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点亮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

学生还可以随时地、快捷地、无延迟地从网络上获得反馈信息,可以随时诊断、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反馈结果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及时改正和完善,列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学生还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获得系统给予的表扬和鼓励,增强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生就可以独立地在网络的环境下完成学习──反馈──继续学习的过程,自己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弱点去学习,充分体现出其学习的个别性。

三、网络教学的交互性能够培养创新情感

创造性思维中包括有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而属于非智力性因素的创新情感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激情、独立的人格等方面。独特的、具有强大交互性的网络教学方式使具有多种因素的创新情感得以充分的发展和积累,它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得以充分释放,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1.网络的在线交流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源动力,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对兴趣的培养。在网络的教学环境下,上述说到的网络教学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环境都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与其它在线学生或老师平等、轻松地探讨各种问题,他的观点和疑问都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和响应,他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给他的知识,而是自觉地、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去探索和寻求知识。在学生与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宝藏、充满巨大活力的系统进行交互学习的时候,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任务艰巨繁重,而是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地去学习。在兴趣的趋动下,他们的思维就变得非常活跃、积极、主动,而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产生必要的前提。

2.基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饱满的激情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中闪亮的火花,它需要学生们对他所研究学习的问题有着追根问底的热情和一触即发的激情。网络教学的条件下,模拟现实的环境、多种媒体的组合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在基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就被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出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生们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烈争论、相互补充、相互修正,不断地引向正确的结果。在大家对某一问题集中发表意见,每人都自由地表达见解的过程中,大家的思想互相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产生思维共鸣、情感共鸣,不断刺激学习者继续探索研究的激情,学习者在带有竞争性质的讨论中,思维高度活跃,热情不断高涨,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出创新的产物。

3.深层次的网络交互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的过程都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这样就能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和勇气,敢于去迎接和接受挑战;又由于许多结论都是学习者自己通过实验和思考得出的,所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屈从权威,敢于与众不同,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网络的交互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消除了现实的环境中人与人交流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条件下,人的外表、出生环境等外在因素都被完全抛开,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人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尊、自强、自爱的人格品质。网络中的交互不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上的,它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深层次的交互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熏陶、感染、启迪逐渐积淀成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特定的人格要素。具有这样独立人格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有了产生的内在基础。

四、网络教学的开放性能够培养创新预测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具有对未知事物的预测和估价的能力。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就是凭借这种能力,大胆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假说,然后再在这种具有超前性、预测性的假说思路的指引下,逐步获得真理。所以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这种创新预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网络教育的开放性恰恰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网络上的信息都不是封闭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学生可以对信息进行任意的重组,大胆地对其进行优化、补充、改造,在对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同时,学生们会产生对未来趋势的认识,会提出创造性的假说,并能看到未知事物的发展及其价值。同时,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作品的形式放在网上,这样网络就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自身繁殖,自我发展,每个人又都能从别人的成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在网络教学这样一个永不封闭的教学体系中,系统永远以其无限的开放性激励着、吸引着学生去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去不断求新。

五、网络教学的实时性能够进行同步的创新实践

实践才能出真知。思维的正确性需要实践的检验,思维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促进,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具体地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观点、看法、思路等。所以创新实践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往往只能纸上谈兵,使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网络教学的条件下,网络具有实时性,这样就为学生的同步实践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创作实践的过程。在学习的起点,学生们针对要学习的问题提出问题,系统或在线教师汇总学生们学习的需要后,就给学生设置任务。然后,学生们就按照这些任务在网上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同时按进度逐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在线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或者自己根据问题进行网上实验、网上调查等活动,自己解决疑问,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后,写出报告、总结,或者完成作品,发表在网上,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这样一个学习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学生们是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的,他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加工,然后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上述各环节的正确性,这样他们的思维过程就由点扩展到面,由抽象变为具体,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契机,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教学的潜能还有待进一步地去挖掘,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去发展和完善网络的建设,让其能够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网络教学本身也需要用创造性思维去不断创新,它需要我们在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真正挖掘出其对创新教育起促进作用的本质上的东西。我们应该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去促进网络教学自身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论文专辑)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3]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研究》1999年第十期

[4]张旺,《科学创造与科学素质培养》,《教育研究》1999年第十期

[5]张爱华,《全脑开发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研究》1999年第八期

[6]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