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第1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同时提高知识储备,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2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研究设计

2.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黔东南州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从而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中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让信息技术教育在凯里得健全的发展。2.2调查方式及对象本次调查选择的是凯里市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四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获得这四所小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原始资料,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有关民族地区小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次研究对凯里市第一小学,凯里市第五小学,凯里市第八小学,鸭塘小学,四所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40份,学生问卷300份,最后回收教师问卷40份,回收率100%,回收学生问卷279分,回收率93%。

3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3.3.1关于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问题

1)学校层面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凯里市区的四所小学从学校层面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现有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列入课表,但未能很好实施;学校任然看重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课程的教学,其投入力度也相对较大。2)教师层面从调查中发现,虽然凯里市区的四所学校均配有1-2名信息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但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基本教学条件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专任教师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外,这些教师平时还承担学校电脑、网络维护等工作,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信息技术课教师备课、上课的精力。从调查数据可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0位一般教师中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很了解”的只有7.5%,“比较了解”的有30.00%,而“了解一些”的教师却有超过半数的62.50%之多。而在课程目标方面,“很了解”的教师有22.50%,“较了解”的教师有25.00%,而“了解一些”的教师占一半以上达到52.50%。从这些数据可知,凯里市区小学的一般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只是一般了解,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和祥细知晓了。3)学生层面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了解情况会影响其对这们课程学习的态度,以下数据显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情况。由数据分析可知,对于课程内容,17.92%非常了解,52.69%了解一些,29.39%不了解。对于课程的作用,24.73%非常了解,44.80%了解一些,30.47%不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不深。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简单的玩游戏,放松的课程,不参加期末考试,不会影响总成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了解不透彻正是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4)家长层面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过网络了解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在走访中,大多数家长对使用电脑都持反对意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过多使用电脑,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荒废大好的学习时间;有些家长不买电脑,就是担心孩子沉迷于网络,有的买了,但不连网,这无形中就把孩子推向了网吧。互联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长时间使用电脑对孩子的视力也有影响。处于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不能恰当把握使用电脑的时间,所以,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太支持。

3.3.2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率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中规定:小学阶段总学时至少要达到68学时,建议102学时。平均至少每周3.4课时。根据调查可知,信息技术课程课都已经被列入班级课表,虽然每周开设课时不一致,但都有开设,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在凯里市区小学已经得到普遍开设。由此看来,凯里市区小学能较好的贯彻教育局颁发的新课程计划,但是部分小学没能按照要求去执行,课时安排不足。由数据可见,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与课程计划的每周至少3.4课时还有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课程在凯里市区小学还没能够得到完善的实施,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3.3.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轻理论,重实操。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把理论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调查可知,在“教师教学方法”这个问题上,51.25%的同学选择教师为主,20.79%选择学生为主,27.96%选择双主教学。由数据可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率过半。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课为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思维发展,降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3.4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不是一种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教育,而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1]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由数据分析可知,15.41%卷面考试,20.79%卷面+实际操作,63.80%没有进行考试。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完全进行考核。凯里市区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的考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在凯里市区一些小学,信息技术课没有存在考察的实质,故而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把精力放在这门学课上。

4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4.4.1树立正确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观念是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转变观念,才能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以促使得到有效的实施。据调查,学校领导,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重要,只是副科,主要抓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也有偏差,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只是放松课,供娱乐、上网、游戏玩的,上不上都无所谓,而且会影响学习。对于这样的观念必须纠正,应该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课不是完全“放松、上网、游戏”,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4.4.2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良好的教学设备是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及时做好计算机的更新与维护,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学习。学校也要对网络进行建设,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共享,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素养。

4.4.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时应该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死板的教师教,学生学,应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4.4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有效开展

规范教学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师就会认真的教学,而不是以敷衍的态度来教学,学生也会端正好学习态度。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和贯彻教育部门的评价标准,而且要对信息技术课程严格管理。其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能力等也要进行相应的评价,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应该多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解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只有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得到重视,得到良好的发展。

4.4.5完善培训机制,促进专业化发展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学校应该安排教师进行相适宜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到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把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教给学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发达地区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网上优质课程,找到适合本学校的教学。学校聘请专业对口的教师,补充新鲜的血液,使教师队伍更专业化。

4.4.6寻求家长支持

家长的大力支持,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实施。家长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纠正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玩游戏的错误观点,学生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受家长的影响很大。家长不能只看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弊端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帮助。家长可以规定孩子上网的时间与上网的内容,休息时可以适当的放松,缓解紧张的学习,引导孩子怎样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是一味的反对与制止。这样不仅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信息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更好的学习。

5结束语

第2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不论是小学数学,还是中学数学的教学,提升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开头。通常,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为了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有效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将信息技术适时的运用于教学中,有效的开启学生的知识大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探究思想等,促使小学生在一堂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状态下由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首先,面对比较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为了更形象化的将该堂课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我们学校内的绿化环境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结合多媒体的形、象、声、色等的有机结合,画面上出现了正方形、菱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的环境图。最后,问同学们:“这些图片好看吗?”“很好看”同学们一同回答道。老师接着问:“那它们都是由什么样的图形组成的呢?”此时,同学们的兴趣已经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争先恐后的议论着并抢着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还能提升教学效率。

2重难点的讲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采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以便学生更加自如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重难点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本章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借用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在学生的面前展现“一个圆柱体在侧面在展开之后形成一个长方形”。同学们通过对该过程的仔细观察之后,就很容易的掌握该章节的重点知识:圆柱体的表面积主要是由两个圆形面积加上一个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的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这样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制作出动画,通过立体式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帮助学生在思维上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借助信息技术了解清楚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特点,以及表面积的公式等,促使该堂课的重难点知识轻易的被破解,有效的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揭示规律——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演示出实际的整个操作过程,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去[2]。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比较等掌握知识的实质内容,从而更加科学、正确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对于同学们来讲,要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整个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理解起来也是比较发杂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客观限制,凭借自身的能力是很难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所拼凑成的圆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化园为方这个道理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将一个圆分成2等分,这两个半圆分别采用黑白表示,接着将这两个半圆分别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排成两列,将其拼似成为一个长方形,且闪烁显示出来。然后,再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方法进行割补。通过这样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深深的了解到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就更容易转变为长方形。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并且还要理解和掌握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等面积的长方形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圆的面积公式自然而然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同学们也是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其难点知识;同时,在一定的基础上,还能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

第3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且信息量大,教学的涉及面也比较广。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比较少,感知发展水平有限,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全部的知识一股脑的呈现给学生。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信息功能为一体,图象清晰,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动态感强,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信息量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授课,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支配下去探究相关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各个教学的重点环节,结合多媒体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或者图像、视频资料等呈现给学生们,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有关抗美援朝打仗的片段,再将志愿兵与朝鲜人们分别时的感人场景展示给学生们看,通过这样的导入,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对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的得到提高了。此外,教学时,教师还要将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或者是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元素有机的整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兼顾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推动学习动力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兴趣之后才会对探究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学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出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将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挖掘出来,然后再结合信息技术表现手段的多样化特点,把教材中一些静态的、枯燥的且难懂的资料融入到三维空间当中,集文字、图形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一体,使之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让展示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具体,形象更加的生动,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美”的意境,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文章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了解和印象,将课文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多媒体课件中有关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一个录象片段,这一组画面的播放让学生们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丽以及到处都充满着爵乐的气息,对整个文章的基调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学生再理解起来“音乐之都”就会容易的多。因此,在教学时,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依据教学需要可以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在一起展示给学生们,既能增强教材内容的动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也打开了一条通道,促使学生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4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其实,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需的,问题的关键是整合必须有效。

要实现整合的有效,就要摆正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扎实有效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训练,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而现代信息技术再先进,只能定位于“辅助教学”,它只能服从并服务于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所谓“服从”就是语文教学中介入信息技术必须“完全必要”“非常及时”,如果没有“必要”,再好的课件,再精彩的画面,再动听的音乐都必须“拒之课外”;所谓服务,就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必须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理解语言——你不行,我行

语文教学,理解语言是第一位的,只有理解了语言,才能实现对文学家描写的自然、社会生活画面的还原,才能体悟到蕴涵在语言文字中间的丰富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道是,义不见,形从何来?形不见,情从何来?理解语言,方法多多,如查阅工具书、讲解、分析、比较、演绎推理……但有些词句,不管用什么方法,效果都很不理想,不能见效,这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呈现语言形象,学生就会产生大彻大悟的神奇效果,教学的效率也因此而大增。《燕子》一文中“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一般电线的量词用“根”,这里为什么用“痕”?查字典曰“痕迹”,查词典曰“物体留下的印儿”。学生能理解吗?不能!能讲清楚吗?不能!此刻,屏幕呈现远处的电线画面让学生观察,哇——细细的,淡淡的,模模糊糊的,多像蚯蚓爬过后留下的印痕啦!《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小松树果真是长得高,看得远吗?能讲清楚吗?能让学生信服吗?不能。此刻,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将画面上长在山顶的小松树移到长在山下的大松树旁边,嗬!小松树与大松树相比,如一颗小草而已,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了感叹。《做一片美的树叶》中,“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大树怎么像云呀?讲得明白吗?不能,此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近在眼前的枝干粗壮,叶子繁密的绿树一下子推到天地相接的地方,哇,多像天边的彩云呀!《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有什么好喜欢的?学生纳闷,教师能解释清楚吗?不能。此刻,屏幕展示小儿卧剥莲蓬的动画,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呈现于眼前,啊!多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呀!这些教例,就是在教师没有办法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情况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语言的形象,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语言文字,激发了学习兴趣,感受到了语言背后的情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二、积累语言——你不能,我能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大量吸收、积累语言,才能夯实语文基础,写作表达时才能“笔泻千里”,这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分注重语言积累,让学生大量背诵文本中的精彩语段甚至整篇文章。背诵,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当堂背诵,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怎样提高背诵的效率呢?许多语文教师想了不少办法,如分句群背诵、师生接背、看图背诵等,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还是有枯燥乏味之感。如果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变着法儿让学生背诵,学生便会想背、乐背,背诵的效率就会大增。如背诵《春笋》第一自然段,屏幕呈现语段,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去掉部分文字,变成:一声( ),唤醒了( )。它们冲破了( ),掀翻了( ),一个一个从( )冒出来。一会儿又变成:( )春雷,

( )春笋。它们( )泥土,( )石块,( )从地里( )。一会儿有变成:一声春雷( )。它们( ),( ),(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样的背诵学生感到十分有趣,非常愿意背。从记忆规律的角度,这样的背诵由局部到整体,由易到难,降低了背诵的难度,设置了背诵的坡度,提高了背诵的效率。从方法的角度,学生在学习并掌握抓住关键词语背诵的方法。显而易见,这样一举三得的方法唯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三、运用语言——你不成,我成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听和读是吸收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实践活动;说和写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当然也是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使用迁移方法、进行说写训练是语文课堂司空见惯的事情。显然,迁移的仅仅是某种表达方法而已,更重要的是表达的内容。教学《槐乡五月》一文中“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有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槐花美及其语言美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作者的方法,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说其他槐花的美丽姿态,结果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也不会说。另一位教师则运用课件,屏幕呈现二十多种千姿百态的槐花图,教室里沸腾起来:哇——那么多姿多彩的槐花呀!学生凝视槐花图,抓住每一种槐花的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语言表达的欲望空前高涨:有的槐花一串一串的,就像是我们小朋友爱吃的棉花糖;有的槐花圆圆的,绿绿的,就像一个个大西瓜;有的槐花簇拥着,像洁白的绒球,有的槐花大大的,就像一只只大鸭梨……同样的目的,效果有天壤之别,道理很简单,虽说要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但是,就小学生而言,真的有多少人在观察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呢?在记忆仓库里,没有槐花的表象,你叫他们怎样运用语言去描绘他们呢?后者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呈现了槐花图,学生由槐花的不同姿态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此生成。

四、激感——你棒,我更棒

教学有情,有情教学,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崇高境界,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受到美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同样道理,情感教育方法也很多,文本中悟情,教师的激情,语言的煽情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必要时,介入媒体,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爱如茉莉》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的真爱,其中爸爸在病房里坐在凳子上,紧握着妈妈的手睡觉的场面最令人感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此刻,教师借助于媒体,呈现“陪病”的情境,播放舒缓的轻音乐,配上深情的朗读,所有学生都沉浸在美好、甜蜜、幸福的境界之中,经受了一次真爱的洗礼,那份感动实在无法言喻。这真是,你棒,我更棒!这,就是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而这服务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第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在我国一部分农村学校,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改变,只重视文化课的教育,忽略了技能课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沉浸于知识中努力、奋斗和竞争,谁得了高分谁就是胜利者。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只是流于形式,为了应付或者象征性地开放,该门课成绩不作为评优选先和年度考核的依据,从而导致教师无人愿意上这门课,领导指示你教这门课,你只好不情愿地默认,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农村学校部分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只有高度重视,改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引导学校健康发展,办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好学校,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资源优势变为教育效益。

二、硬件建设没有达标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是基础;硬件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由于农村学校资金的短缺造成软硬件建设的滞后,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操作与控制室,更没有计算机室,教师办公室就是现成的计算机室。因此,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兴趣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部分学校只有区区几台电脑,而且有的还是以前项目上配发的,内存等内部配置很低,运行速度很慢很慢,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的学校虽然有多媒体教室,但数量很少,不能满足教师使用。有的教师想用多媒体上课,可还需要提前预约,而且必须让学生提前进多媒体室,因此带来许多不便,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灵活性、积极性,也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要在农村学校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在坚持以办学单位投资和学校投资为主的同时,积极吸收各种捐赠、援助等社会资金,抢抓发展机遇和项目的支持,及时充分运用上级有关政策,努力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偏低

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许多农村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他们不懂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还徘徊在“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忽视技能,盲目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抹杀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恶化了师生关系。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摧残了农村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2.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在农村学校,有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对于操作更是一窍不通,谈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部分教师虽然了解一些,但操作不是很熟练,要运用幻灯片或动画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也很难。就算他们花时间制作了课件,由于操作不熟练,在上课具体操作时也许会出错,导致课件不能正常播放,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所以,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

四、教师对资源利用不合理

第6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我认为本模式应有以下表现形态: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

2、主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三、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3、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1)活用“电脑”语言

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三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熟练使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4、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7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为中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最大化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更具开放性,适合同时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并且能够满足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两面性问题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而没有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继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特点,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最终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两面性,使得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无法将初中语文的教学意义发挥出来,若教师不认真选择备课材料,那么有可能会在互联网中选到一些雷同的材料,这就无法满足新课程提出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富有创新的要求了,因此要想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还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1.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哪一门课程都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过程中,也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阶段,因此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其次让学生学会想象自己正身处教师所描述的场景之中,最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意义。

2.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结构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是十分利于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结构的,因其能够在满足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选择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辅助工具,首先应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选择能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现出来,最后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这样就能最大化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3.合理插入现代信息技术

从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其原因在于初中生好奇心强、喜爱新鲜的事物,因此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课程缺少趣味性、多样化而不认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认为语文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兴趣更会持续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插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首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大致了解,然后再利用科学、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最后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插入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都需要有很好的锻炼,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强而有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继而无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彻底解决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从现代信息技术中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然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认识更多知识,最后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主动从现代信息技术中寻找知识,这样更适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目标,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第8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效

近些年来,诸多职业学校为了推进教学环境的改革与创新,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多媒体、校园网已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透过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繁荣现象,作为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科――语文,也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

受益者之一。与传统的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相比,可以自豪地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正在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步

前行。

笔者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线的语文教师,理性地分析其成效,不难发现,与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教师根据学校所能提供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来设计

语文教学,或者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在上古典诗词,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

梅》的时候,以教师泛读、引导分析并板书为主。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后,笔者设计了多媒体教学。首先把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监督引导,并检查笔记完成情况;其次教师下载视频朗读,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同时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加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再次是利用PPT

课件上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最后是利用一些辅资料,强化学生的学习效

果,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学生聆听乐曲并学唱,学生喜而乐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容量大,学生喜欢,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佳。

二、教学信息资源的统整优化了语文教学资源

陈至立同志强调,“要把教育信息源建设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筛选和梳理网上的有关信息;二是发掘、整合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适用的教育网站和信息资料库。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要以此为原则。”

用我们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做例子。我校根据这一精神指示,从2005年前后就进一步开发并完善适合我校的校园网站,2008年前后就开始着力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信息资源。平时教师授课需要的精品信息、分类信息、鲜活信息源源不断,足以进行日常教学,甚至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我校网络教育信息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教学信息,是精选且多样的。二是教和学的参考或备用资料,这是大量且有序的。并且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优势实现的。其充分体现我校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呈现。这样,无论从质或量上都对传统的教材、教参、习题集等产生巨大的超越。

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条件的改革与授

课方式的创新,大大改善了师生关系

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是我们一贯的追求。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中的失败者。由于屡屡失利,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特别对文化课甚至产生了恐惧感,见到科任老师尽量避而远之。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目光都不敢正视老师,更害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学条件的改革与授课方式的创新,模糊了师生界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导者。这样,教师对每个实践操作的学生个体或学习团队可以全方位的掌控,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不会拒绝老师的引导,而是有问题时都能积极主动的询问。

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环境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了课内,延伸了课外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底蕴都相对薄弱。教学信息化后,我们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最基本的教学中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可以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等所取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提升了课内,也延伸了课外。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有了可持续发展。

再者,职业学校因材施教或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宏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可能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计算机网络可以递进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学生个性化发展会得以更好实现。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基于“十”的召开,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教育一定会向繁花似锦的职教大道继续大步前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也将成为职业教育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第9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xx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xx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xx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