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两化融合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两化融合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两化融合申报材料

第1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8〕8号),按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冀工信两化函〔2021〕60号)安排,我厅决定遴选一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并进行推广应用,为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提供支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内容

以解决工业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为导向,关注提升短期和长效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供应能力,遴选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有借鉴推广意义的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一)工业互联网类。企业内部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连接多个厂区或企业间网络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业(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向企业或产品的标识解析应用、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等解决方案。

(二)“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类。实现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应用解决方案,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生产方式转变。

(三)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类。面向企业服务的疫情监测分析、员工流动管理、防疫措施管控等解决方案,强化工业企业科学精准防控能力。推动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实现疫情管控条件下持续生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稳产增产。

(四)关键领域应用类。应用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研发设计、工业电子商务、制造业互联网“双创”、企业上云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实现供应链风险预警、协同制造、订单承接、产能共享、柔性转产、供应链金融等解决方案。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包括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高校及科研院所、具有对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的制造企业等。申报主体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省外申报单位,需在我省设有分公司、子公司、办事处等常驻服务支撑团队。

(二)每个申报主体只能申报1个解决方案,申报主体需按照要求填写好申报书(见附件1),同时至少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应用典型案例(见附件2)。

(三)解决方案必须已经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申报单位拥有解决方案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不得是在本单位实施项目,并有可量化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申报材料要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性强,杜绝虚构和夸大。

(四)解决方案申报材料由申报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典型案例材料由实施企业填写并加盖申报单位和实施单位公章。申报企业和实施企业对申报内容真实性负责。

三、有关事项

(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对申报方案进行遴选,并对入选方案进行集中宣传推广,按细分行业、细分领域开展解决方案对接;从入选解决方案服务商中遴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队伍,面向工业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组织我省工业企业开展与典型案例企业的对标活动,通过实地观摩、培训学习等方式学习先进经验。

(二)省内申报单位由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推荐,省外申报单位由常驻我省服务支撑团队所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推荐,并于3月15日之前将盖章版申报书、典型案例、汇总表(见附件3)电子版(含盖章扫描件和文档格式)报送省厅两化融合处电子邮箱。

联 系 人:陈  伟

联系电话:0311-87908721

电子邮箱:ronghechu@126.com

 

附件:1.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申报书

2.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2月4日

附件1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申报书

  

 

解决方案名称:                                     

 

 

 

单    位:                  (盖章)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推荐单位:                  (盖章)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

2021年2月

填 写 说 明

 

一、填写单位应仔细阅读《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征集工作的通知》,如实、详细地填写每一部分内容。

二、填写单位的解决方案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签署单位责任声明。

三、填写材料要求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性强、具有较强可读性(可结合图、表等表达方式),既包括实践内容,又涵盖理论剖析,杜绝虚构和夸大。

四、请填写单位将本材料和《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典型案例》文档以及加盖公章后的扫描版本发送至各推荐单位(各地工信主管部门)。由各市工信主管部门汇总梳理后,一并发送至省工信厅。

一、基本信息

(一)申报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成立时间

 

单位性质

国有 民营 三资 其他(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企业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员工人数

 

单位地址

           省            市/区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E-mail

 

申报单位简介

(不超过300字)

主营业务、技术优势等基本情况介绍

(二)解决方案基本信息

解决方案名称

 

申报方向

(限选1个)

工业互联网类

“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类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类

关键领域应用类

方案概述

 

                 

二、解决方案的基本情况(不超过3000字)

(一)背景需求

结合申报方向,阐述解决方案服务对象及适用场景(例如主要服务于哪些行业,适用企业规模、类型,以及适用的主要场景等),能解决什么问题,对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二)建设内容

对解决方案建设的总体目标、关键技术、功能特点、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三)商业模式

介绍服务模式、收费模式等。

三、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不超过3000字)

(一)解决方案落地实施

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描述用户应用解决方案的切入点、部署环节、实施步骤等情况。

(二)解决方案应用成效

目前已实施企业数量,其中河北企业实施数量,解决了哪些痛点问题,获得的可量化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解决方案推广计划

结合所选方向,描述解决方案的市场前景、推广模式等。

四、其他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2.主要专家/技术团队成员履历、资质相关证明材料。省外企业还需提供常驻我省技术支撑团队人员情况。

3.服务客户证明材料(如合同、用户报告或反馈意见等)。

4.与解决方案有关的现场和装备照片、软件或系统界面截图。

5.相关资质证书、专利证书、自主知识产权证明、所获奖励等。

单位责任声明

 

根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提交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申报书》。

现就有关情况声明如下:

1.我单位对提供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保证所涉及的解决方案皆为自主知识产权。

2.我单位所涉及的解决方案内容和程序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3.我单位对所提交的材料负有保密责任,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所提交的内容未涉及国家秘密、个人信息和其他敏感信息。

4.所填写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已经由我单位审核,确认无误。

我单位对违反上述声明导致的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单位盖章)

                      二〇二一年   月   日

附件2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解决方案名称:                                     

 

 

实施企业:                  (盖章)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提供单位:                  (盖章)

推荐单位:                  (盖章)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

2021年2月

填 写 说 明

 

一、本材料填写单位为应用解决方案的实施企业,且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单位不为同一个单位。

二、填写单位应仔细阅读《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征集工作的通知》,如实、详细地填写每一部分内容。

三、填写材料要求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性强、具有较强可读性(可结合图、表等表达方式),既包括实践内容,又涵盖理论剖析,杜绝虚构和夸大。

四、请填写单位填写完毕后,将本材料可编辑版本和盖章版材料发送至解决方案的提供单位,供提供单位申报河北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所用。

一、基本信息

(一)实施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成立时间

 

单位性质

国有 民营 三资 其他(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企业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员工人数

 

单位地址

           省            市/区              

所属行业

钢铁 装备制造 石油化工 食品 医药 建材 电子信息 纺织服装 其他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E-mail

 

实施单位简介

(不超过300字)

 

(二)案例基本信息

解决方案名称

 

解决方案提供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额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概述

 

 

 

 

                    二、典型案例的基本情况(不超过3000字)

(一)背景需求

阐述企业发展碰到的困难,和选用该解决方案的原因。

(二)项目内容

对项目的总体目标、建设方案、运行情况、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三)应用成效

项目实施之后为企业解决了哪些痛点问题,获得了哪些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其他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2.与提供单位签订的合同、项目使用报告等。

3.与项目有关的现场和装备照片、软件或系统界面截图。

 

单位责任声明

 

根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提交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典型案例》。

现就有关情况声明如下:

1.我单位对提供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我单位对所提交的材料负有保密责任,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所提交的内容未涉及国家秘密、个人信息和其他敏感信息。

3.所填写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已经由我单位审核,确认无误。

我单位对违反上述声明导致的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单位盖章)

第2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今年以来,与经济发展大势相伴的是,“申遗”正成为长三角文化界的高频词,成为各城市文化事业决策者们思考的头等大事。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共计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栏看,长三角地区收获颇丰。与苏浙沪有关的项目共计74项,仅浙江省就有白蛇传传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大禹祭典等10个门类的39个大项(44个子项)入选,位居全国第一。从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遗产是件好事。几千年江南文化留给长三角的共同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古镇、古城墙、民族民间工艺等,长三角文化建设可以开展的合作也是无穷无尽。但目前各城市在申遗这件事上,更多的是各自为战,甚至是互相争夺,由此也带来了人们对长三角一体化前程的担忧。

联合申遗:千呼万唤难开头

6月上旬,由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参加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绍兴闭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专家、世界银行官员与各国学者和官员一起,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旅游开发、遗产融资等问题。会议还指引城市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完美结合的《绍兴宣言》。与此相伴的是,长三角地区申遗新闻不胜枚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运河沿线城市的联合申遗。

前不久,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官员会聚杭州,讨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58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提案。之前,3位文物古建筑、城市规划及雕塑专家向运河沿岸18个城市的市长发出了一封运河申遗呼吁信,并得到沿线城市的积极响应。

京杭运河对于长三角16城市意义重大,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公里,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悠悠运河从隋朝流到现在,它的伟大不亚于长城。

尽管日前从江苏省传出消息,江苏境内的运河沿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已经展开。但在此背后,区域经济日趋一体化的长三角地区联合申遗项目却是凤毛麟角。以江苏为例,江苏36项“非物质申遗”上榜公示,其中联合申报的项目仅7项,包括“梁祝”的四省六地联合申遗。江苏与浙江、上海联合申报的项目只有4项目:昆曲,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湖南省联合申报;江南丝竹,由江苏省、上海市联合申报;白蛇传传说,由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联合申报;梁祝传说,由江苏省宜兴市和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及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联合申报。

相互叫板为哪般?

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领头羊和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长三角16城市正在逐步融合成一个实力强大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第六城市群的形成,不仅在于16个城市地缘相近,经济融合越来越频繁和密切,更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16个城市有着相近的坚实文化基础。从六朝前的吴越文化到六朝后的江南文化再到上海开埠后的上海文化,灵活、纤巧、文雅、开放、刚柔相济,成为长三角16个城市的文化交集。这种文化交集也成为长三角推进一体化进程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在重视经济融合的进程中,我们似乎忽略了文化一体化的建设。其实,何止运河,几千年江南文化留给我们的共同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在文化建设进程中,长三角可以开展的合作也是无穷无尽。联合运河申遗,只是一个开始,在古镇、古城墙、民族民间工艺等领域,长三角16城市都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建设。

尽管长三角各城市的文化建设丰富多彩,但城市之间在文化领域合作少之又少。在申遗这件事上,我们看到的似乎更多的是各自为战。2004年江南水乡六大古镇分分合合的申遗“经典”令人至今难以忘怀。江苏的周庄、同里、直,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原本联合合报世界遗产“江南水乡”,并被视为跨省域行政合作的典范,然而在世遗大会在苏州召开前,在《中国申遗预备清单》中“江南水乡古镇”已由原先的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直和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6镇变为苏州2镇。以至于当时浙江媒体称:“江苏撇下咱们自个干了!”

最近,又传出南京剪纸叫板扬州剪纸的消息。扬州剪纸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南京人坐不住了。江苏一家媒体的报道称:“作为南京工艺三宝之一的南京剪纸,拥有300年的历史,无论是成就、特色、种类都比扬州剪纸更胜一筹。”“南京剪纸也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目前正在积极搜集申报材料。”

传承文化:永恒主题不能丢

无论是“水乡申遗”的分分合合,还是宁扬剪纸的一决高下,都在拷问着我们的城市决策者们:申遗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刺激旅游市场、拉动地方经济?还是为了人类世世代代的文明传承分担一分责任?

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命脉,申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文化命脉能够薪火相传,将我们这代人手中的文化接力棒传递给后人,以保存人类文化的多元性,让人类文明之花绚丽永久。而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之所以对申遗趋之若鹜,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对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规划、整修和拆迁,以满足申遗条件,他们看中的更多的是申遗背后的经济利益。

诚然,申遗成功的确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给当地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宣传和保护世界遗产,适度接待各方游客也无可厚非,但这一切均应围绕保护世遗这一中心任务展开。能拥有一个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地方,是一种骄傲,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仅仅将其界定为旅游资源,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或者是“旅游开发区”,必然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据报道,张家界违规黄牌警告后,为保住称号而进行的整改工作共计花费10亿元,比已获得的经济效益高出数倍。

第3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第一条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粤府〔*〕95号),省财政设立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我省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

(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四)严格监督、专款专用。

(五)统筹安排、讲求效益、突出绩效。

第四条专项资金采用竞争性分配方式,遵循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五条省财政厅会同省信息产业厅共同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

第六条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配合省信息产业厅审定、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负责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七条省信息产业厅负责项目管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申报和项目评审,下达项目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项目验收,并配合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三章资金支持范围和方式

第八条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项目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现代化项目。主要包括:

(一)国家及省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培育,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园区和公共技术及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当年列为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项目。

(二)有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项目,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达到节能减排降耗,显著提高生产和商贸流通效率的项目。

(三)现代信息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应用推广项目。

(四)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协调项目。

(五)自主品牌培育、标准制定等产业环境建设项目。

(六)省委、省政府要求扶持和鼓励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专项资金采取直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

第四章项目申报与公示

第十条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情况和工作重点,项目申报通知。

第十一条申请专项资金,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我省依法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或单位法人。

(二)符合国家信息服务业项目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各项投资手续完备。

(三)配备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具有健全的财务会计机构和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

(四)不存在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

第十二条符合条件的单位应按规定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法人执照副本及有关章程(复印件)。

(二)生产经营情况或业务开展情况。

(三)填写《*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表》(见附表)。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工作情况。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复印件)。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十三条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安排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组织评审,初步确定获资助项目后,向社会公示。

第十四条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向省信息产业厅或省财政厅提出异议的,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财政厅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报告。

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计划。省财政厅下达资金计划。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项目申报:

(一)在享受各级政府财政资助中有严重违约行为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工商年检或者税务申报的。

(三)因涉嫌违法行为正在被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调查或者被行政处罚后未满两年的。

(四)正在进行有可能影响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重大诉讼或者仲裁的。

(五)其主要财产因债务纠纷已被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

(六)正在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重大债务裁判的。

第五章资金的拨付与会计处理

第十六条根据下达的资金计划,省财政厅按规定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其中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省属单位项目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实行集中支付,市县单位项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省属单位项目专项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主管部门(省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集团),市县单位项目专项资金由省财政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

第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章检查和监督

第十八条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因故取消、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实施,或继续实施已无必要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省信息产业厅、省财政厅申报项目终止。

第十九条省财政厅负责对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省信息产业厅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省财政厅与省信息产业厅根据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共同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并根据合同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监察厅、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粤财评〔*〕1号)的规定,组织重点绩效评价。

第4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一)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做好2013年信贷工作。完成一季度信贷调控任务,实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信贷平稳增长。完成2012年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发挥再贴现工具引导、调节作用。一季度,共办理再贴现4541万元,支农再贷款1000万元。

(二)发挥金融对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会同市科技局、文产办等单位(部门)拟订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三)做好全市重大项目投融资对接洽谈会会务准备工作,指导金融机构加快项目对接。做好全市房地产市场监测引导工作。组织开展2013年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申报工作。

(四)会同市民宗局赴邳州实地考察民族贸易特需商品生产企业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完成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贷款贴息申报材料初审工作,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优惠利率政策。

(五)积极推动企业开展直接债务融资工作。

二、金融稳定工作

(一)开展2012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评价工作。

(二)拟订中心支行《“两管理、两综合”系统管理办法》。

(三)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辖区新设银行业机构金融管理与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完成新沂汉源村镇银行开业管理工作。对睢宁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徐工集团财务公司进行开业辅导、预审核。

(四)制发《市2013年金融生态县创建考核方案》。组织辖区县(市、区)开展2013年金融生态县创建自评、申报工作。

三、金融服务工作

(一)完成2013年一季度各期金融统计报表。完成统计集中系统中金融机构信息、报表合法性关系维护工作。带领新沂汉源村镇银行人员参加总行存贷款综合抽样统计试点培训,指导其完善台账,完成首次数据报送工作。完成2012年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2年四季度工业景气、物价、企业家、银行家、储蓄问卷、民间融资等调查及分析报告。完成2013年省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9个指标的预测工作。完成存贷比监管情况等5项调查。召开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年会,编制《小额贷款公司操作手册》。

(二)组织完成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调整工作。对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开展调研。完成《市支付机构2012年综合监管情况的报告》。完成同城资金实时清算系统风险排查工作,减少同城清算实物票据交换场次,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向辖区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部署票据凭证印制管理系统试运行工作,开展操作人员现场培训。做好淮海农商行账户批量迁移工作。总结2009-2012年农村支付结算工作改善情况。

(三)开展TCBS(全国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操作培训,做好TCBS上线准备工作。组织县(市)国库做好系统参数设置、数据移植演练等工作。在全辖开展TCBS第一、二轮联调测试工作。做好“区级集中支付业务系统”与“财政与人民银行信息共享无纸化系统”的接口开发工作。完成“财政与人民银行信息共享无纸化系统”升级工作,做好该系统向区财政推广应用工作。完成2013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工作。完成2012年已兑付无记名国债复点、销毁工作。对辖区国债承销机构开展季度考评。完成对市本级、区2012年12月及年度财政库款、预算收入的对账工作。

(四)加强春节期间现金投放回笼预测分析工作,保证了节日现金供应。顺利完成2013年贺岁普通纪念币发行工作。组织召开年度货币金银工作会议。完成辖区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年度考核工作。贯彻落实分行残损币回收会议精神,向社会公布纸币兑换硬币自助设备网点,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行首兑负责制,实现了残破币、小面额货币兑换“零障碍”。召开“冠字号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会,系统试点工作开展顺利。举办现金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中宣传活动。

(五)做好贷款卡行政许可及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工作。完成各类征信报表和报告上报工作。保持非银行信用信息报送的连续性。完成农户系统数据上报工作。开展《征信业管理条例》宣传,举办机构信用代码专项宣传月活动。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监测制度。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实施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工程,编制《金融机构征信管理操作手册》,完成“个人信用报告互联网查询平台”内部测试工作。

(六)完成了一季度存贷款、国库存款的计息工作。

四、外汇管理工作

(一)举办外汇检查内控培训班,汇编、印刷《外汇检查工作手册》。对全市435家重点企业进行监测分析,全面了解市进出口企业状况。制定中心支局《2013年外汇年检方案》。积极推进中心支局“外汇监测分析室”建设工作。利用外商投资信息服务平台上挂各类业务规定、表格。完成对丰县、睢宁县港华燃气公司外汇收支业务的现场检查。参与省分局对徐工集团开展的内保外贷业务调研、非现场检查系统可疑线索筛选工作。

(二)完成国际收支申报数据日常非现场核查工作。召开市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一季度外汇形势分析会议。完成对外汇指定银行2012年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完成对浦发银行分行国际收支申报现场核查、结售汇业务回访工作。完成对淮海农村商业银行开办银行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内控制度初审、上报工作。做好银行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和机构信息变更备案工作。完成对县(市)支局内控集中检查的后续跟踪、整改落实工作。承担省分局澳大利亚经济形势监测工作。

第5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科研工作;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教科研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载体与平台,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驱动力,也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基础”,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特色专业、出精品课程,建示范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可使教师不断跟踪专业发展方向,及时掌握专业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从而使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密切。

因此,如何确定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组织和进行教科研工作,使教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教学,引导教学,是一个值得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科研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相对滞后,大大限制了高职教育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因此,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十分必要。

1.工作重点不明确,职业特色不突出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工作重点有所偏颇,这主要表现在:重成果,轻研究;重学术,轻转化;重个人研究成果的发表,轻团体协作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这些偏向造成了片面地追求功利和个人目的,既与高职院校特色不协调,又不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科研基础薄弱,管理意识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工作还很薄弱。一是教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不少院校教科研的日常管理工作多由教务处兼管,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二是规章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科研管理办法,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较为随意;三是大部分教科研管理人员是新手,“缺乏教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识和经验,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高职教科研管理‘管什么’、‘怎么管’、‘如何才能管得好’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教科研工作在某些方面与教学脱节。

3.科研队伍薄弱,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使得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有心无力,缺乏主动性与广泛参与性,从而导致教科研队伍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科研工作难以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同时,由于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大量资金都需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学校用于教科研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可能有较多的增加,从而导致可用于教科研的支持经费较少,这也严重制约了教科研工作的发展。

4.科研成果转化少,科研效益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较多地是注重对教科研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这种情况造成了高职教师只关心课题的申报、实施和结题,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了当地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研究成果被堆放在学校里面,另一方面,由于研究成果不能被及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转化成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造成高职高专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的浪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企业的发展急需创新科技力量的加入,然而现实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大量研究成果无法转化,束之高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曾经说过,“上海交大的教师申请专利每年都在1000项以上,可这其中只有不到l0%的专利转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力的提高。

二、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主要对策——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虽为民办高职院校,但一直以来对教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的文件精神,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2005学年正式启动校内的教研教改申报和研究工作。经过2004-2005、2005-2006、2006-2007三个学年的研究和发展,共有80个课题获得立项,其中77项课题经过研究,最终顺利结题。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出台,为落实文件精神,2007-2008学年的教研教改项目的申报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共申报了27个项目,其中2个重大项目,同时还申报了2008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并获得了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障体系重点研究项目的立项。

2008-200年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共有25个项目。

2009-2010年继续推行教学改革,将教研教改项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新一轮重点建设专业打包项目,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专业的建设,资助经费包含在重点建设专业配套资金中。另一部份属于非打包建设的普通教研教改项目,共有48个项目。继续深化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研究等问题。同时加强了对岭南学院自身特色的打造,例如国学教育、阳光工程等等。并且增加了一项自筹资金研究的类别。

2010-2011学年教研教改立项项目53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20项,纳入重点专业建设的项目16项,省级课题《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下设委托及子项目12项。学院的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有鉴于此,学院在2010年首次启动了科研立项的工作,共有14个项目。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但是也是巨大的一步。

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主要对策

①统筹经费管理。对于民办院校而言,经费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但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高度重视,把其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并把教科研经费预算纳入全校经费预算之内,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这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此外,学校还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申报横向课题,以争取外来资助经费,同时也保证配套经费的专项使用。

②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激励为主的教科研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保障了教科研工作的良好开展和顺利完成,为此,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把教科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当中,将其与教师的自身利益挂钩,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同时,每学年还对教科研工作开展较好的二级学院予以相应奖励。

③管理制度规范。制度是工作的规范和保证,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体制就不完善。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工作,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制定了《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科研、教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对教科研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范,为教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这几年的教研教改研究工作,很多教师和行政人员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同时,参与到教研教改的研究工作中去,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之余,也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成果是显著的。但是也能从中看到,教研教改工作还是和其他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例如研究的内容重复的比较多,在申报书内容的填写上还很不规范,教师的理论水平不够等等。另外,教师由于日常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相对投入的精力比较少,最后导致结题时研究的质量不高,因此很多课题在外申报省级、市级课题的时候,能够获得立项的寥寥无几。

三、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思考

1.加强培训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的主体,要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和学术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从高校聘请一些建树丰富的科研专家举办相关知识讲座,讲授课题申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教师了解和掌握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撰写、课题论证和研究方法、开题结题的方法和技巧。从企业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讲解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运用新工艺进行产品开发的典型案例,探索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的平台,找到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突破口。

2.提高研究质量,加快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完善过程管理的同时,还应特别强调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环节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研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善于总结和思考,要精于管理业务,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吃透各类学术规范、政策要求、标准等,要积极关注行业领域内的前沿信息,不断加强对项目过程的协调管理能力,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一枚,徐敏.以研致用提升高职教育科研水平工作[J].职业技术教育,2010(5):73-74.

[2]梁海燕.深化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职能研究[J].网络科技时代,2008(22):78-80.

[3]刘江.高职科研工作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57-58.

第6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积极探索创新型产业用房制度改革。牵头起草了《__区20__年探索建立创新型产业用房制度改革方案》,积极探索创新产业用房建设多种新模式。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目前正以越华创新安防云产业基地项目为试点予以推进。推动拆除重建类“工改工”项目配建一定比例的创新型产业用房;在全市率先推动现有产业用地提升容积率配建创新型产业用房,目前正推进试点项目企业(__集团)的洽谈工作。行政审批改革成效显著。全面梳理职权职责,共梳理权责事项195项(其中行政许可10项,行政确认3项,行政执法159项,行政强制11项,行政检查11项,其他公共服务类1项,),每个事项都配有信息表和流程图,对法定权限、管理层级、办理标准和监管措施作了清晰的界定。大幅精简外经贸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行政审批7项,转变管理方式1项,22项合并为2项,共减少行政审批27项,减少比例达90%,改革后,预计每年减少审批量约18000件,审批量减少达80%。

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机制。牵头起草了《__市__区产业项目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了基于正负贡献对比评价的项目引进机制;出台了《__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__区在__各区中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构建了引导、吸纳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机制。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1-6月,我区共引进项目16646宗,投资额达529.68亿元人民币,其中超千万元人民币项目884宗,投资额达339.62亿元,超亿元人民币项目54宗,投资额__0.94亿元。三是金融招商取得初步成效,吸引一大批金融机构到__考察,直接隶属其总部的五矿证券__大道营业部顺利开业,引进我区首个外资金融机构的一级分支机构--__(中国)投资集团华南区总部。四是加快推进“两库”建设,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和载体资源信息库已于6月底上线试运行,目前已采集招商项目信息11000多宗,产业用房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

在全市率先推行重大产业项目报建直通车服务,全区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了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三个一批”良好局面。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金信诺、招商银行等7宗用地重大项目完成土地招拍挂,华为全球控股总部、华为国际会展中心、南方农产品国际物流园西区、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等4宗项目用地招拍挂近期将启动。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区储备的60宗在建重大项目建成30宗,在建13宗,正在报建17宗。

加快创新产业园区建设,上半年入驻30家创新型企业,李朗软件园、__天安数码新城、大运软件小镇一期招商工作基本完成,38家企业签约落户大运软件小镇园区。加快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推动旧工业区实施融合功能改变、加建扩建、局部拆建等方式的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起草了《__区旧工业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初步在各街道推行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抓好宝龙高新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首个中广核集团入驻项目——综合热工水力与安全实验室已经建成投产。

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制定了《__区构建企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协调做好区五套班子领导挂点服务324家区重点企业工作,定期召开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对于华为等领军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事不过夜,第一时间推动解决。抓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成功举办面向150多家企业的__区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培训会,目前我区已上市企业有19家;母公司已上市、子公司在我区的企业有66家,拟上市企业有96家。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了上海眼镜展、第二届电子商务博览会、海拉尔中俄蒙展洽会等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展会,为280多家企业自行参展企业提供参展资助。抓好外经贸企业服务,制定了支持外贸稳增长提质量的19条措施,保障我区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推进存量企业库建设,全面采集存量企业信息,目前已启动存量企业库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强化对企业信息的统筹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针对性。

加快推进眼镜产业转型升级,筹划眼镜产业系列推广活动推动品牌渠道建设,启动国家级出口基地称号申报工作,3月份已正式向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递交申报材料。探索物流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目前正与市交委合作开展园区转型升级规划研究。传统

第7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资金管理 项目管理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

一、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的分配在财政投资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分析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渠道属于由财政部、环保部共同负责的中央财政拨付的环保专项资金。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管理体系的运作来看,专项资金的分配作为财政投资管理的核心部分,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规划和实施的载体,也是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和具体规划的过程,但资金分配不是最终目标。不能就资金分配来研究资金分配,最终的项目评审工作为了评审而评审,流于形式,而应当将资金分配和项目评审相融合,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整个规划实施流程中。

二、 “十一五”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管理变化的分析

(一)资金分配新方法和思路不断应用

“十一五”期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的分配冲破了原有的项目申报法,开始采用“因素分配法”、“以奖代补”、“以奖促防”等新的资金分配模式,逐步在各类环保专项资金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这里的因素分配法是按照设定好的资金分配因子来进行财政资金的分配,根据计算方案,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至省级,省级在财政指标的范围基础上,对污染源监督性检测项目的清单进行确定。该方法加强了国家财政对资金科学分配的总体设计的重视程度,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项目的事后评审上,也实现了根据绩效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

能够将专项资金转化为奖励性资金的是“以奖代补”和“以奖促防”。分配给各地区的资金额是依据其完成情况、污染减排的实效、以及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而确定的。简而言之,完成情况好的地区就会获得较多的资金额。

(二)重点从由全面铺开向范围和内容明细化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资金的投向,都存在着难以集中发挥资金效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资金投放的分散、支持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专项资金逐步集中化。目前,对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专项防治等方面应用了这一方法。2010年开始施行环境连片监测,有效的解决了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从注重项目评审向投资与绩效并重的管理要求转变

因素分配法的广泛实施,使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资金管理重点发生了变化,环保部门负责顶层设计,不断增加新的具体专项,新国家财政支持的方向和具体设计,以及对项目的总体管理和绩效目标的研究,开始将着眼点从注重投资转向投资与绩效并重,由省级部门来完成以往的具体项目评审工作。

(四)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变为多部门联合监管

十一五阶段期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不再是由单一部门主管,而是逐渐由多部门联合监管。随着国家对环保项目的日益重视,审计部门、发改委、相关稽查部门等都开始参与环保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工作。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监管已经采用由内部监管、外部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三、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专项管理上的新要求

(一)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将成实施和绩效考核的基础

预算编制一般有两个程序:第一是资金申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实施方案作为主要依据;第二是根据因素分配法下拨财政资金后,省级部门应根据预算组织相关单位,做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其中要包括项目安排、效益预期计算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实际到账资金要小于申请资金,所以,财政资金拨付后,要调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申报材料,调整具体内容。项目方案批准后,要作为运行过程中监管和绩效考核的凭据。

(二)推广使用签署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协议模式

预算资金下达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通常使用签署项目实施协议的模式,作为实施合同备案,该协议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项目内容、项目条件、财政拨付资金、自筹资金、绩效目标以及各层级的责任分工情况。该模式有助于权责明确,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会大大提高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运行效率。

(三)发挥社会咨询评估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监督深度

对于该项目的监督,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应当重视社会中介力量的发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咨询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的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管理制度等等,都要加强检查和监督,避免监督流于形式,走过场等现象。做到不留隐患,及时加以改正,来实现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监管水平和深度的提高。

(四)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执行人员的能力建设

随着政府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各级环保部门的业务管理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不足的现象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该专项的专门机构,专门的技术人员和队伍也比较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不够健全,不过细化,对项目做不到深入把握,跟不上项目作业的日益复杂化,对该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各级环保部门的业务管理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建设是现阶段各级环保部门工作重点,要不断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加强培训力度,增强目执行人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 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 精品视频公开课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57

国外在2001年就开展了开放教育运动,以麻省理工学院的OCW(Open Course Ware)项目为代表。在国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放教育资源和麻省理工学院OCW项目的研究上,既有研究开放教育资源带来的影响以及开放教育资源的推广策略和面临的挑战方面,也有对某个学校开放课程项目的单独研究,其中对麻省理工学院OCW项目的研究居多。在国际公开课受到热议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在2011年出台的《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国内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和研究也自此开始。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扩大社会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结合“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实践,就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谈一些体会,并对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研究和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1 精品视频公开课开设的目的

教高[2011]8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造纸术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纸张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普及和传播高校造纸优质课程资源,促进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对造纸行业的了解和相关知识的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精品视频公开课开设的基础、选题和内容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以高校为主体,以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①②

我校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程方向)专业成立于1977年,为华中地区唯一的制浆造纸本科专业,也是我校一直以来的特色专业,③为华中地区造纸、化工等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后,形成了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于2011年申报获批了“植物纤维化学”的湖北省精品课程。在学校、学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团队负责人2014年申报获批了 “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在此基础上,团队教师总结了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授课和视频制作经验,申报了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在2016年成功获批教育部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从上述可以看得出来,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申报要有一定的基础,首先是政策基础,也即学校、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④因为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申报材料准备到视频录制涉及很多过程,单凭授课团队自身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比如视频录制会议厅的借用和视频录制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此外,视频公开课内容的选择、课件的准备以及后期视频的剪辑需要耗费主讲教师很多的精力,这些也需要学校、学院在职称评定以及绩效发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其次是学科基础,只有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和积淀,才会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优质的教学队伍,回顾本视频公开课的成功,可以看出“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由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开设目的在于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⑤所以视频公开课的选题很重要,要求特色鲜明,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本视频公开课的题目定为“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求同时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因为不同于以往的本科生授课,不能照本宣科,讲授内容既要兼具科学性、规范性,又要通俗易懂,不能过于详细和专业。课程设计方面要求打破传统,追求新意,⑥同时各讲之间要相互衔接。本视频公开课以省级精品课程“植物纤维化学”为基础,穿插讲述了“制浆原理与工程”与“造纸原理与工程”等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使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视频公开课在第一讲中便回顾了造纸术的发展、介绍了造纸的主要过程以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和化学结构;第二讲中接着介绍了植物纤维原料的分类、纤维的形态、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制浆过程中的特性;第三讲中讲述了植物纤维原料中对制浆和造纸影响最大的化学成分--木素的存在及木素的生物合成;第四讲中讲述了植物纤维与造纸过程的近红外光谱检测与控制;第五讲中讲述了如何改变植物纤维的形态以及纤维形态的改变与纸张性能的关系;第六讲中讲述了基于木素高效脱除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六讲内容从造纸原料的选择和控制开始,贯穿了制浆、造纸、检测控制和最后的废水处理,涉及了制浆造纸工业的整个流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以纸张实物、文字、丰富的图片等多种形式表现,使枯燥乏味的课程学习变得直观生动;教学策略方面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启发式和案例教学为辅;课堂学习效果明显,得到了学生和专家学者们的认可。

3 精品视频公开课教师的选择

精品视频公开课要求以名师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⑦由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受众面不仅是高校学生,还包括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因此,授课教师的选择很重要。

“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内容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包括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等相关基础课程,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和难以理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又使该课程的社会受众面更广,使课程生动形象,我们在该公开课教师的选择上慎之又慎,既考虑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又考虑教师的授课经验,以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最后公开课的教师选择了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两名教授,三名副教授,其中谢益民教授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是我国木素界的知名专家,为湖北省教学名师,袁世炬教授为有三十几年教龄的专业教师,课堂经验丰富、专业知识面广;聂青和刘智副教授不仅有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还有多年的工厂设计经验;王鹏副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植物纤维化学,与该精品视频公开课密切相关,而且讲述的是他最擅长的木素部分;正是由于选择了合适的授课教师,后期的录像摄制、剪辑等过程进展才比较顺利。

虽然过精心的准备和制作,“从植物纤维揭示造纸术的奥秘” 精品视频公开课成功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在“爱课程”网和网易等网站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免费向社会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同大多数精品视频公开课一样,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较少,⑧此外,由于课程的录制是在学校会议厅进行,课程在表现形式方面相对单一,缺少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主要是教师的个人讲述和PPT的播放。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做好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

注释

①⑤⑦ 教高[2011]8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② 谢幼如,王芹磊,彭丽丽,等.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特征与师生行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90-96.

③ 邱先琴,孙凤兰,聂青,等.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造纸,2011.2:48-50.

④ 仝斌,蔡苗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启示和探索[J].知音励志,2016.7:93.

第9篇: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

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远远大于教育资源的增长水平,高校如何应对办学条件的不足?

面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现状,如何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高等教育让学生和家长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如何使教育成本获得更高的回报?

在高校学生数量扩张的背景下,如何让数量和质量同步协调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优质课程的利用率?

……

一切问题都是围绕教育质量展开的。可以说,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目前普遍存在于全世界。而我国更是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自2003年《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以来,从2003年到2010年期间,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4000门,近800所高校的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由于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架构设计,精品课程建设被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绝大部分高校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同时,形成了数万门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10年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精品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仍有太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致使精品课程的建设投入与所获效益相差甚远。尤其在艺术教育领域,精品课程的价值并未得到全面有效体现。在全国各地艺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下,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使更多艺术教育资源贫乏地区享受到名校名师课程,这对于以培养探索和创新人才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基于此,记者着重对艺术教育教学领域的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探讨,也是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宏观思维和时代背景下,对当前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实践视角的内省和反思。

强调内涵、突出特点――精品课程建设宗旨明确

从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目标来看,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中包括6个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对于艺术类学科而言,精品课程建设也有其独特之处。

艺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由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因此其建设和投入力度也必然是自上而下的。高质量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了较好的辐射面和应用效果,其教学团队得到相应的荣誉或奖励,必定会自上而下带动院级精品课程和一般其他课程的协调发展。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艺术人才培养来说,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是具有创造力。因此艺术精品课程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和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当然少不了一流的优质教材和优秀的教学团队。如“美术教育精品课程内容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美术教育精品课程在现有的本科教育中应进一步融入中国文化审美的观念意识,从而带动本科生造型思维的思想性提升,进一步启发大学生对于当代艺术和价值观念的思考”。由于担任了一门校级美术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师洪利标对艺术精品课程有着本质上的认识。

目前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方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中央美术学院官方网站上能够查寻到“素描”“色彩”“造型基础”等多门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北京舞蹈学院的官方网站上能够看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课”“历史生活舞蹈”等精品课程教学相关内容,这些精品课程通过互联网呈现给全国高校的学子,实现了资源共享。中央美术学院及北京舞蹈学院均拥有一流的教学团队,相信其精品课程教学水平能够得到其他院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对其他普通高校的同类课程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地方高等艺术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2010年吉林艺术学院制定并下发《吉林艺术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吉艺发[2010]40号)和《吉林艺术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文件,按照学院精神,学院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工作。目前学院已经拥有揭裱与修复(朱臣教授)、风景写生(刘大明教授)等12门省级精品课程。从2007年到2012年,教学团队中任传文等3名教授先后被评为省级名师,他们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合理的教学设计。课程团队积极推动了吉林艺术学院的教育改革,使得规模化的艺术教育更适应现代社会、教育文化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师讲课水平逐步提升,真正做到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内容丰富,语言通俗,逻辑清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成绩卓著,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教学成果应用广泛,在各专业院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洪利标认为,学院这样下功夫打造精品课程,是基于真正对艺术教育整体教学质量能有全面提高。学院从领导到各部门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日前由学院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2013年院级优秀课程,对入选课程组的每一位主讲教师进行随堂听课。经过两轮的评价和筛选,最终评出油画写生、专业素描基础课等院级优秀课程12门(任课教师37位)。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精品课程,使精品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但“目前艺术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高质量的精品课件还不多。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从当前的艺术教育实际状况出发,顺应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去引领艺术教育课程发展的新趋势”。洪利标提出的问题,可以再次引起我们对艺术专业课程特点的重视,如果能从本质上把握艺术教育规律,将艺术专业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相信定能产生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艺术专业精品课程特点

艺术类专业包括的范围很广,如音乐、舞蹈、美术、设计、影视、戏剧等,虽然在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本源是相通的,都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那么从遵循艺术规律的角度来说,艺术类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申报与其他学科有何不同?

以音乐专业为例。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雷光耀认为,音乐类的大部分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具有实践性的课堂环节。例如合奏、重奏等,课程建设和更新需拍摄精品课程视频等,相关的乐谱音响价格不菲,资金投入较之其他专业投入较大。其他学科强调文本教案,音乐专业更注重音响资料。

同样是艺术专业,其他专业也有着类似情况。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韦云从5个方面介绍了艺术类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独特之处。

第一,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不同。艺术类专业课程注重创意思维、审美修养和技术表达,没有固定的模式,是艺术感觉与技术的结合,往往注重发挥艺术独特性。

第二,因为教学目标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同。艺术类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作用、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有区别的。每一个艺术类专业课程都会有符合课程特点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如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艺术素质、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第三,教学内容不同。艺术类课程教学内容在针对性与适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等方面因专业课程而异。

第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同。艺术类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强调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第五,教学环境不同。艺术类课程教学环境多元化,每个专业课程都有其鲜明的专业特点。

重申报、轻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问题突出

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无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探索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闯出了一条新路,也由此推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发展与传播。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影像、数字多媒体技术、电子图书馆等资源,能使更多的学生共享精品课程资源。目前网络上共享的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相对丰富。如记者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就看到了包含多个学科专业在内的,有教学团队维护的本科精品课程和学校推荐课程共14234门(截至发稿时),随机点击进入西安音乐学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交响乐队训练与表演课”(翟志荣主讲),网站上提供了该课程的课程概况和课程内容等详细内容,但在互动交流区,留言的人非常少;同样,在西安美术学院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写生”(刘文西主讲)的互动交流区,也比较冷清;由徐勇民主讲的湖北美术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笔人物画”,亦只有3人留言。虽然不见得每一位访问者都会留下痕迹,但以上课程的上传时间都在4年以上,而且课程的视频播放较为流畅,画面和声音也很清晰,即便留言的人均称获益匪浅,但其“门庭冷落”之状不免令记者感到遗憾。这种现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即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尚未形成常态。

与以上情况相类似的是,当前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建设了精品课程,其在实际教学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带动了学科的发展。然而也有不少院校的精品课程成为摆设,有的精品课程连本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分享过,大家只是听说有这么一门精品课程。洪利标认为,这种现象说明精品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成为个人的“荣誉”和“成果”,其广泛影响和作用并不明显。

韦云认为,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于整理资料与申报要求的矛盾问题、建设过程中课程安排与企业(或行业)深度合作的问题、建设周期与后期延续的问题(没有资金投入)、教师团队协助的问题、带动专业群建设与专业辐射的问题,等等。

重申报

据一些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介绍,有些精品课程其实并不精,课程负责人只是吃透了评审标准,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争取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格,其实在该团队中根本没有人教该课程,只靠做材料而成为了精品课程,这样的课程根本没有实际价值。在雷光耀看来,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评审专家并不全是相关专业的专家,现在的评审说是请专家评,但实际上仍是由行政主导,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一会儿搞个什么“工程”, 一会儿搞个什么“平台”,高校都忙于应付这些,几乎没有时间认真做一些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能推动本校发展的实际工作。而且评审的时间紧,量又大,又没有质量跟踪与责任追究,因此就造成了评审就是看谁的材料写得好,谁会取巧迎合评审标准的闭门造车式的行为了。

总结艺术类精品课程申报、评审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申报书统一的大锅饭形式,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没有突出艺术类的特点,缺乏艺术类实践环节、艺术类教学模式的认定;评审标准规定了申报人的资历和职称,将一大部分正活跃在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拒之门外,复杂冗长的申报材料让很多教师望而生畏;评审标准更强调文本类资料,使音乐、影视等艺术类课程处于不利地位。

轻建设

在韦云看来,精品课程应该为相关课程建设树立标杆作用,教学资源库建设能够使更多学校相关课程资源共享,因此应该推进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和示范化。然而,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中,精品课程专业群建设协调发展仍有待提高,其缺少创新、缺乏长期课程建设规划、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因此,出现短命的精品课程现象不足为奇。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一些不理想现象,比如课程建好后更新不够,或者根本不再更新,而使精品课程缺少了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也使精品不再精。对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申报,轻建设”“审查不够严格”“未能彻底解决资源共享”等问题,更多的是源于一种应付差事的做法,原因有很多。雷光耀认为主要是近几年建设的脚步太快,几年内全国建设了大量的精品课程,而审查制度和网络资源共享建设却没有跟上。比如没有专业的建设团队,都是教师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并不具有建设网站剪辑视频的能力;有的只是将教师上课的环节全部拍摄下来,不做任何后期处理,忽视了网络教学和实际课堂的差别;有的精品课程并不能算本学科内的精品;推广力度不够;申报时间仓促,有的难免应付差事。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制度上从上到下进行完善,评审专家的认定也应改进。

后劲不足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和持续的任务,而现有的精品课程建设都有周期性,阶段性完成与验收,使其很难再继续发展,许多课程内涵建设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或达到预期效果,周期结束,没有资金支持,甚至半途而废,或成为一个名词的精品课程被束之高阁。韦云认为,课程建设的中断,使少数课程又恢复到建设初期的状态,是非常可惜和令人担忧的情况。没有了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企业与课程合作无法继续;专家的支持力度减弱,导致课程改革不了了之;课程与课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没有了更多的教学交流与课程联系;有的教学团队虽然有成员参与课程建设,提供成果支持,但受制于课时、课程分配、完成工作任务等客观因素,无法参与到精品课程教学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亟待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完善精品课程建设,才能使精品课程建设更有意义。

提高质量、促进教改――精品课程建设大有可为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出口,是通过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因此无论是精品课程建设,还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品课程建设与教育信息化的结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这项工程也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发挥示范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起到的作用往往并不理想。艺术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后应如何发挥其示范作用?雷光耀认为,首先精品课程的申报一定要选本校真正精品的课程教学,集中力量建设,重点是课程内容,而非申报书。其次,艺术类院校的精品课程应最大程度发挥艺术类专业的特点,除了课堂教学环节,还应注重实践环节。再次,精品课程建设后,其视频应做后期处理,配备字幕、音响,ppt、画外音解说等,使其适应网络教学,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韦云则认为,必要的资金投入,能使课程建设得以延续,积累更多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探索与实践,便于归纳与总结。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应建立课程与课程(其他院校相关课程联系)联动体系;学院与学院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产生辐射与引领作用;还要不断纳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永远处于课程教学的前沿;同时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借鉴与创新,但不能照搬照抄。

在推进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下,促进精品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在韦云看来,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前提;精品课程具有带动和辐射相关课程建设的功能,应注重内涵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协调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效应所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合作的深度,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环节。

突出学科特点

高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校艺术相关学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美术教育为例,美术教育注重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并兼顾艺术理论及内在素质。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进行绘画创作,还能胜任美术教育教学,适应美术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及社会需求。那么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如何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呢?洪利标认为,首先要强调美术教育专业性,明确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还要始终贯穿励志教育。因为不少学生虽然报考的是美术教育专业,但并不热爱这个专业,不想当美术教师,有的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要注重观察了解学生的专业思想,通过励志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美术教师这个职业,并具有良好的师德,忠诚于美术教育事业,点燃他们的正能量。

洪利标说:“目前部分高师院系自身定位不明确,有脱离‘教育性’的倾向,值得我们关注。我们要正确理解美术教育的专业属性,重视开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不光教学生绘画技法,同时还要讲解绘画发展史、画家的艺术生涯、技法风格演变、绘画观念等。要注重培养学生审美修养和启发学生的创作智慧,而不是只教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始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当前教学形势和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建立美术教育学科教育体系,突出美术教育特点,明确自身定位。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把精品课程建设和推广好。”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设计,韦云的建议是:课程设置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普遍运用启发与引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性,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新,艺术类课程应把传承与创新贯穿其中;艺术设计类课程以项目设计贯穿于教学之中,体现其应用价值;体现审美,反映历史发展思考、社会功能和市场需求;与社会的密切度高,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同时依附于社会经济状况。

炼成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名师名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

根据有关规定,精品课程必须是在本校连续开设一定时间的课程。因此,就建设一门精品课程而言,持续不断的努力是必要的前提。韦云从上好一门课、做好一门课、建好一门课、丰富一门课――社会服务,精品一门课――水到渠成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上好一门课的重点是课程设计。包括了解课程的性质,涉及和容纳什么学科,其覆盖了哪些领域,具有哪些突出性、代表性等。这是每一位课程建设负责人必须了解的。还要了解行业需求,授课之前需要进行课程调研工作,例如以艺术设计课程为例,从北京的地域性出发,目前,北京正在根据“世界名城”“设计之都”的定位,大力发展以金融和现代商业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2010年北京市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设计之都”,计划用3年的时间,建设设计产业50强企业,建设3至5个设计产业集聚区,预计到2012年,设计产业服务收入突破1300亿元。所有这些将有力推动设计人才就业状况的极大改善与人才就业事业的发展,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要建设艺术设计课程的前景。另外,大纲、教案、教学方法设计,学生的角色转换,上课的方式与状态等都很重要。同时要遵循“校内基础训练,社会实战训练”教学原则,通过学生校内校外的综合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所学能所用”的教学效果,通过企业的实战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真正达到就业的水平。教学任务是真实的设计项目,使课程具备实操性,努力提高课程实践的真实性,力求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需求接轨。

做好一门课,首先要创建教学新理念,积累教学成果,总结长期的教学经验。一门课程的教学形式上升到理论高度,才具有推广的意义。另外还应吸收先进教学理念,进行合适的课程改革。举办研讨会,目的是掌握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结合专家评议,完善课程体现。尤其重要的是,要建立特色课程,依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建立在专业课程基础上的特色,这是成为精品课程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应注重以下关键词:本课程依托(地域性)、借鉴、区别、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成果)、领先(重点)等。此外,课程标准是做好一门课的保障。做成核心课是成为精品课程的基础(台阶)。其包括课程建设理念、教学质量、课程与工作、教学成果与影响力、成果应用与实施、教学资料整理备案(重要)等。

建好一门课,包括课程与项目的结合,课程与企业、行业(或协会)工作的融合。课程考核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必要手段。而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建设精品课程质量的保证。还要建立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利用相关教学资源网站,将课程资源上网,开发网络化课程教学平台(课程录像)。同时注重课程与社会效应和教学成果应用,尤其是应用效果和信息反馈。建立独立的课程网站,丰富教学形式,增加课程交流平台。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体现真正的艺术类教育特点,突出工作属性和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有周期无限期。阶段性的成果则是新的起点。课程负责人应明确目标、放松心态、沉下心来、不辞辛苦、敢于付出、不求回报、带动团队、共享成果,才能做好精品课程,提升课程的影响力。

丰富一门课――社会服务,包括积累社会经验,提升专业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完善课程;借鉴与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选派团队教师不断学习与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提升课程与专业团队的影响力。

精品一门课――水到渠成,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用心积累教学资料、教学成果,抓住机会,使教学由量变到质变。然后提炼教学理念(升华)、丰富内容(形式)。教学质量与成果是决定精品课程申报成功与否的关键。

后记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剖析和探讨,可以说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总结。精品课程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特殊的地位,通过网络上精品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使教学资源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享有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尚未完善,其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否认,少数课程的申报者深谙评审标准,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进而争取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格,但不能完全否认其课程的质量与成果。评审的标准是整体宽泛制定的,不可能完全符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可以肯定的是,无教学成果、无优秀的教学质量,课程没有多年的沉淀,要想评为精品课程是不可能的。没有前期的课程建设成果,学校、评审专家也不会毫无学术操守来胡乱评审。任何一门精品课程能够申报成功,都会有其成为精品的地方,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