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总有人说,人生如路,或宽广,或幽闭;或平坦,或崎岖;或荒芜,或满路风景。
既然人生是一条通往未知旅途的路,那么承载我们走过这漫漫人生路的,不过是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车”。
童年:妈妈手中的踏板车。
记得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我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小汽车,没有成群结队的芭比娃娃,陪伴我的,只有一辆手推踏板车,左后方的轮子还是歪歪扭扭的。
虽然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丰富的玩具,但童年时最开心的回忆,就是妈妈推着它,载着我走遍了镇子的角角落落。后来,我学会了自己骑着它到处跑,在那辆踏板车的背后,总有一个踉踉跄跄追着我跑,生怕我摔倒的身影。
转眼过去了快二十年,我已经成人,母亲也不再健壮,那辆踏板车现在还在阁楼放着,虽然堆了灰,关节也生了锈,但它陪我走过的生命最初的柔软欢乐的时光,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这辆车,叫做母爱
少年:青涩的单车。
十二岁之后,我们就可以骑单车上路啦。
那些年的日子,每天似乎都离不开单车:每天早晨和傍晚,要骑单车去学校;每个大课间,班级会安排专门的值日生去将单车摆摆整齐;每天和朋友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们晚上一起骑车回家吧!”
开始朦朦胧胧有了喜欢的人,心底慢慢地生出一朵小花。每次上学路上,我都会在他家的小区门口张望好久,盼望着他骑着那辆蓝色的山地车出来,然后假装偶遇,一起上学。
就算遇不到,偷偷把自己和他的单车摆在一起,也成了一天中的幸福。
甚至有一次,我的单车坏掉了,他骑车载我回家。一路上,我都激动地快要哭出来了。
虽然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而在我记忆里也慢慢模糊了他的眉眼,但很感谢那个男生,曾在我最兵荒马乱的年纪,载过我一程单薄的想念。
这辆车,叫青春。
中年:拼搏的汽车。
曾经有一个拜金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确实,在现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纯真的东西往往廉价,不被人所看重,而虚伪的东西往往高价,却让所有人趋之若鹜。
钱要赚得越来越多,腰包要越来越鼓;房子要换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车子也要换得越来越贵,越来越。
可钱赚得再过,不过吃喝拉撒;房子换得再大,只有一方软塌能栖息;车子换得再豪华,也只是代步工具。
中年人之所以辛苦,就在于总是不满足。
高考语文作文占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得分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因此,把握高考动向,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提高学生作文审题、写作能力,很有必要。江苏省高考作文批阅,一向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那么,如何采用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作,指导阅历、视野等受到限制的高中生对新材料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思考方法,走出写作困境呢?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尝试、探索。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发散思维
2013年江苏省《考试说明》出台之后,引起了高中语文研究、教育者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其作文的典型题目展示选择了新材料作文题,这就意味着江苏省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有可能转向。那么,教师加强对学生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而培养学生自身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能力则更为重要,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思考的方法。
一、认清高考作文特点,明确材料作文特色
高考的作文题型比较多,但大多以给出材料的形式;由以前的命题转向自拟题目,由以前的给出写作方向,转变为自主立意。这些转变符合并关照着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们都能有话说,有内容写。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猜题、押题,甚至宿构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作文写作的公平、公正性和真正的选拔性。因此,前几年的材料作文和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更符合高考的要求。新材料作文,立意多向,2012年末的各个大市级考试纷纷采用新材料作文。如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大致内容是:牛顿评价自己说他不知道在别人眼里怎么看他;他认为自己只不过像是在海滨玩耍时发现 “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是那些比寻常 “更美丽的一片贝壳”沾沾自喜的小孩,而对他面前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对于这样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审题立意。那么,怎么审题呢?在这里看是一个单一的材料,但是,它让我们选好角度,说明角度肯定不唯一,哪些角度是可以的,而哪个角度又是最佳的呢?
由此,可以看出,新材料作文运用发散思维的重要。
二、明确发散思维意义,发散审题材料作文
发散思维一般来说是对同一事物,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剖析的思维方式。我们习惯在作文教学中,越俎代庖地帮学生审题立意,强行灌输审题立意之后的选材布局、语言运用,等等。于是,学生便有了依赖心理,懒得自己去思考、探索。因此,学生这样的状态是不能适应新材料作文的考查的。如,去年的《忧与爱》中的三则材料某种程度上就是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据南京十三中学的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的讲座,2012年江苏省高考备选题中就有新材料作文。但是去年阅卷中老师感慨:考生“对得起他们家六位至亲了”,因为较多的考生选择家里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此审题立意,较多的撞到一起,显现出学生思维的狭隘与无奈,缺少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发散思维可横向思索亦可纵向思维。横向就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多向的思考,从课文、文本中提升思维的水平和思考的能力。比如在《我与地坛》《项脊轩志》等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就能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深意、选材的精妙,不仅为我们写作准备素材,更能让我们多向的思考问题。纵向思维就是深入思考选择对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如上文提到的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卷的作文,可以从牛顿自我评价入手,得出“自知者明”“正确认识自我”的观点;从把自己比喻成孩子可以得出他的谦虚;从“光滑的鹅卵石”和“美丽的贝壳”可以得出“善于发现”的立意,当然“浩瀚的真理海洋”可以得出科学无止境的观点。如此,发散思维,让我们寻找出更多的立意方向和角度。
三、形成发散思维意识,提高发散审题效果
作文写作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培养。让他们养成发散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要从生活、阅读中寻找作文思考、发散的方向,挖掘生活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而提高自身寻找角度的意识和能力。如“三个人看到一只蜘蛛反复从地面往墙上爬,却总是在一处被雨水打湿的地方掉下来产生了不同的感受”的故事让学生们联系生活经历谈感受。指导他们从每个人的角度去思考、立意。那么,哪个立意更好呢?当然是那个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立意最好,至于写得怎么样,就要看论据的选用、布局的效果和语言的运用了。当然,发散思维要结合时代,关注一些重大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辩证思考的材料上,如此,多加思考,我们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和思辨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另外,高考作文的选择空间较大,发散思维不仅体现在立意上,也可以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以及文体的选择、语言运用上。只要学生学会发散思维,扎扎实实地学习并学会运用逆向、顺向思维,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显著提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并运用发散思维,推进多角度、多方位思维方式的展开,让学生在换位思考、求异思维中灵活的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走出高考作文审题的困境与瓶颈状态,在高考中,取得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从而笑傲高考考场,圆梦高考,成就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1】赵容. 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深度思维[J]. 新作文,2012,(Z2)
2016年江苏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考生可登陆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或点击以下链接进行打印,尽请关注!
2016年江苏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 点击进入
热门推荐:2016年成人高考作文范文大全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环球网校课程: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冲刺班,不能错过的得分秘籍!!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作者寄语:近年来我曾多次受邀参加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的阅卷工作,体验了阅卷过程中的各种酸甜苦辣,时而发出赞叹,时而发出欷歔,感受颇多。今天以2012年江苏高考试卷为例,就二卷(任务型阅读和书面表达)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紧张备考中的莘莘学子有所启迪和帮助。
任务型阅读
阅卷发现
在高考中,任务型阅读题型主要包括原词重现、固定搭配、词性转换、提炼概括四大类,四种题型难度指数依次上升。虽然2012年江苏省高考任务型阅读相对于2011年来说难度略大,但可填的参考答案也比较多,认真做也易得分。所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稳住心态,迅速并准确地抓住文章要义,作出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实例举证
2012年江苏高考题:
People who have a positive mind-set perform better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 转换成表格中:People perform better when thinking (76) ________.
【分析】这道题解题方法很简单,在文中找到关键词即可。本题抓住关键词positive,将它转换为副词。答案为positively。
2012年江苏高考题:
Another common misunderstanding is that our genetics, our environment,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etermines how happy we are. 转换成表格中:It is also misunderstood that how happy we are is (79) ________ by our genetics, environment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分析】做句子结构转换类型的题目时,首先要理解题意,其次仔细比较原句和题目,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只要找出题眼就不难得出答案。本题句子原意为:另一种常见的误解是我们的基因、环境或两者的结合决定了我们幸福的程度。原句和题目比较后,应使用被动语态。答案为:determined或decided。
失误归纳
①阅卷中经常发现考生拼写不规范的现象。一些考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首字母c, o, w, p, s写得过大,有大写之嫌。另有多字母少字母的现象,尤其是anxiety, possibilities拼写错误最多。
②错位。填写时没看清题号,造成无谓失分。
③词性判断错误。
④搭配不清晰。如be aware/conscious/considerate of中的形容词,有些考生却用了familiar,显然与介词of搭配错误。
阅卷总结
阅卷小组老师讨论后总结,在任务型阅读中应学会用以下方法答题:
1. 学会信息查读。根据问题查找、定位信息。常用方法是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关键处做标记。
常设关键点集锦
(1)5W and 1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2)时间先后: first, then, after, that, next, finally;
(3)因果: because, thus, lead to, cause, as a result ;
(4)比较: similarly, differently;
(5)转折:but, while, however, instead, on the contrary.
2. 学会组织、表述信息。根据问题查找、定位信息,加工、分析并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3. 学会归纳、概括。要根据问题查找、定位信息,找共性的东西。归纳词的特征有:概括性,在最大限度上覆盖栏内信息;针对性,量体裁衣,大小适度;醒目性,简洁。
常见概括性词小锦囊
原因:reason, cause;结果:result, effect;目的:aim, purpose;方法:measure, solution, way, method;观点:opinion, view, attitude;异同:differences, similarities;优劣:advantages, disadvantages;其他:time, purpose, behavior, feeling.
4. 学会词汇常用搭配。从现在开始,要用心积累课内外所遇到的词汇,这样高考考出高分就不会再遥遥无期。
书面表达类
理论分析篇
阅卷发现
高考作文的话题一般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给考生留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在书写时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段落层次性、连接过渡词及复杂的句式,这样可以使行文更加流畅。另外,使用高级词汇也可使文章更加生动,准确。
作文词汇小锦囊
连接词类:besides, meanwhile, from my point of view, what’s more,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n my opinion.
较难词汇:bumped into each other, yelling, blame, mean, blocking, pushing and bumping, harmonious, virtue, self-centered, considerate.
实例举证
2012年江苏高考英语作文:
两名男生在打篮球时发生争执,导致关系紧张,请考生据此合理展开,简要描述引发冲突的经过、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并谈谈避免冲突的做法。
失误归纳
阅卷时发现的大量失误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态混乱。
②喧宾夺主。文章条理不够清晰,容易在开始描写事件上着墨过多,讲述过于细致,而后来篇幅受时间所限,草草结尾。最好分为三大段,事件内容—分析原因—提出最少两种做法。
③句型、词汇过于单调。
④词汇拼写错误及表达错误。
⑤抄袭现象。在阅卷中,经常发现有部分考生有抄袭现象,抄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的段落和相关的句子,这类作文最后的评判全部为0分。
战略战术篇
考场作文抓分攻略
(1)草拟提纲
考生认真审题后,先在草稿纸上列一个小提纲,构思好想使用的词汇和句子,建立起作文的基本框架。
(2)要点完整
在写作时,考生应该留心要点是否完整,是否有遗漏。在提示要点完整的前提下,考生可以作文材料为中心进行适当地发挥,适当补充一部分相关内容,以期作文更加完美。
(3)按部就班
在写作时,考生应该按照平常老师的要求和个人的写作习惯来完成书面表达试题所要求的任务。
(4)卷面整洁
(5)避开错误
在写作时,考生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汉字、拼音、空格等低级错误,尽量避开自己使用起来没有把握的单词和句子。
(6)控制篇幅
高考作文评分原则已经明确指出,考生作文词数少于130词和多于170词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作文的篇幅。
(7)行文紧凑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在作文中穿插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这样会使作文条理清楚,连贯自然,行文紧凑。
过渡性词汇小锦囊
表示列举和顺序的: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besides, then, lastly,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 at the start, etc.
表示让步关系的:anyway, anyhow, whatever, whenever, however, though, in any case, in spite of that, after all, all the same, etc.
表示时间过渡的:now, suddenly, later, meanwhile, soon, suddenly, in the meanwhile, etc.
表示概括总结的:in a word, in conclusion, in short, to sum up, etc.
表示同位关系的:in other words, for example, namely, that is to say, for instance, that is, etc.
表示增补和引申的:also, in addition, what’s more, to make things worse, moreover, etc.
命题态势
一、命题特点:常态化、文化化、广义化
自2004年起,全国10多个省市的高考开始自主命题。到2008年,5年来全国累计出现了84道高考作文试题,这些试题与过去相比,大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直接涉及社会热点的题目有所减少。5年来只有有限的几道题,分别是:2005年上海卷“当今文化生活对你成长的影响”,2006年全国卷Ⅱ“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现象”,2007年全国卷Ⅱ“丛飞资助贫困生材料”,2008年全国卷Ⅰ“汶川特大地震”等。需要指出的是,对于2008年全国卷Ⅰ“汶川特大地震”这道紧扣时事热点的作文题,评论者褒贬不一――赞扬者肯定其“着眼于当前举国关注的抗震救灾”“着眼于与现实接轨”“让我们看到了高考作文背后的厚重与担当”,批评者则指出,高考之前与地震相关的文章早已“满天飞”,他们对本题还能不能有效测试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深表忧虑。笔者的看法是:此题的命制有它的特殊性,一方面,汶川地震对我们的生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确实太大了,引导考生加以关注未尝不可;另一方面,紧扣热点的命题以往很少出现,偶尔用之,也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广大考生不能由此认定高考作文就是考时事热点,复习时只针对当年的热点话题来积累素材,甚至直接准备相关范交到考场上套用――如果持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也是会误事的。
(二)明确预设主流思想的题目仍有一定数量。比如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江苏卷“人与路”,湖南卷“谈意气”,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辽宁卷“我能”及四川卷“一步与一生”,2008年辽宁卷“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四川卷“坚强”等作文试题。
(三)中性化题目的比例有所加大。这类试题的特点是不作清晰的思想预置和审题限制,可供表达的观点广阔多元,自由灵活。比如2006年湖北卷“‘三’的联想”、安徽卷“读”,四川卷“问”,2007年福建卷“季节”,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和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2008年上海卷“他们”福建卷“果汁・咖啡・矿泉水”。天津卷“人之常情”等作文试题。
(四)追求浓郁的文化色彩、审美品位的题目迅速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从中外典籍中选取命题素材,加以美学化的提升,从而有胁于激发考生写作的情绪和灵感。比如2006年全国卷Ⅰ“乌鸦学老鹰抓羊”,北京卷“北京的符号”,福建卷“‘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等三选一”,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2007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北京卷“读古诗写感想”,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2008年湖南卷“感悟唐诗名句”,山东卷“春来草自青”,浙江卷“触摸都市/感受乡村”等多道作文试题。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命题淡化了说教色彩,越来越常态化,文化化和广义化。
二、命题走向:人文性、自然性、科学性
已付诸实施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将逐渐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更加侧重于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引导考生关注人生体验,抒写内心感受(像“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之常情”等都是范例。)
就命题本身而言,随着十几个自主命题省市的相互推动,命题形式将更加丰富多样――在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漫画作文之后,半命题作文、选题作文以及给出开头要求续写后文等考查形式,均有出现的可能。
备考建议
“稳中求变,变中求稳”向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展望2009年高考,笔者对作文有如下备考建议:
一、明确三个基本问题
(一)明确命题形式上的总趋势。目前,高考作文已进入“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连续多年考查话题作文,使学生作文出现了一些流弊(比如结构现象难以避免、文体意识薄弱等),而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本身就有自己的长处,完全可与话题作文交替出现。所以在2009年的作文备考中,各类题型的训练要兼顾,对它们的写作要领都应该了然于胸(比如就立意范围而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分别要求立意必须在标题、话题、材料的范围之内)。尤其要重视新材料作文,2008年高考,全国卷的两道作文试题采用的全部是新材料作文的设计思路。作为全国卷的考题,对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起着引领,导向和渗透作用,估计2009年采用这一形式命题的考区将进一步增多。
(二)明确好作文的标准。什么样的作文才算优秀之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给出的答案是:第一,不能跑题。第二,有独到,机智的构思,要人家读了你的文章,不禁感叹:“亏他想得出来!”第三,文章内容实在,但又很灵动活泼。第四,文字表达基本功好,要有有内涵的文采,而不是张扬的文采。所以在平常的作文备考中,我们要在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下足工夫。
(三)明确材料选择的注意点。考场作文由于主题和篇幅的限制,可供选择的材料也是有所限制的。首先,选择材料一定要切合主题,与主题游离的材料一定不会得高分。其次,所选择的材料一定不能太长,要精练,能把观点说清楚就可以了,一则材料一般应不超过300字。再次,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新鲜。所谓新鲜,是指新近发生的热点事(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刘翔退赛”事件等),有趣事(比如“山寨文化现象”等),或者早已发生过,但别人不知道或没有运用过的材料等。比如:
姚明――背着天生致命的缺陷上路
一直以来,姚明被人们称为“上帝的礼物”,仿佛他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理应成为今天的姚明。而事实上,是他的坚韧与汗水让他拥有了今天的成功,让他成为了篮球场上的核心人物。
姚明8岁那年患了急性肾炎,病治好后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耳几近失聪。第二年,父亲带他到区体校学打篮球,虽然他兴趣很浓,但他听力差,反应迟钝,体力也跟不上,只要绕着球场跑上两圈,整个人就累得气喘吁吁,连球都拿不稳了。见此情形,教练特意给他检查了身体,这次检查又有了恐怖的发现:姚明两肩狭窄、胯骨宽大,导致步伐不够灵活。而且,他的跟腱短,属于跳不起来又跑不起来的“刀削脚”;他的臂展长度比身高要短6公分,使他在与同等身高的队员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下风。这些缺
陷,几乎每一项都足以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的致命弱点。父亲没有将检查结果告诉儿子,只是问姚明到底喜不喜欢打篮球。姚明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父亲的支持下,姚明背着一个个天生致命的缺陷上路了。他从增强体能入手,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他频频出入于各种比赛场合,不断从别人的嘲笑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也是从那天起,他的休息时间从来没有连续超过20天,甚至做梦都在思考如何打球。凭着过人的毅力,他的篮球越打越好,知名度越来越高。22岁那年,他成功地登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NBA赛场,并在之后的两年连续入选NBA“全明星”阵容。
李小龙――带着先天的缺陷上路
“我绝不会说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这就是不断挑战极限的李小龙的名言。李小龙小时候的体质比一般人还弱,还有身体缺陷――长短腿(两腿长度相差一寸)、高度近视(近视达1000度)、个子矮小,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先天条件下,李小龙不仅练就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还自创了截拳道,从一个平凡的人最终成为一代武林宗师。
以上两则材料就是隐藏在姚明和李小龙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很有新意。对于姚明和李小龙,如果我们选择众所周知的材料来写作,那么,这些材料很可能落入窠臼,作文也不容易得到高分。
总之,大家应把埋头读书与放眼生活结合起来,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积累的良好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储存有用,新鲜的素材,才能在行文过程中游刃有余。
二、切实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审题意识。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所谓“规定性”,无非是要求你必须写什么,必须怎么写。这主要有以下四个维度:
(1)立意――命题作文要抓住题眼新材料作文要多方挖掘材料中蕴藏的意义;话题作文要直击话题的内核,“定点”自己最深的感悟。
(2)重心――对文题中的题眼,要义或内核,必须充分展开(一般不少于整篇文章的三分之二,否则可能被阅卷者视为游离中心或旁逸斜出)。
(3)文体――“自选文体”可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篇XX文”则只能写成指定的文体,“除XX外,文体不限”就不能选取被禁用的文体。
(4)题目――命题作文不能另拟题目,否则就会被硬性扣去2分;半命题作文则要在补题上狠下工夫;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需要自拟题目,要切合文章的主旨,内容,展示作者的才思。
(二)强化思维训练。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式,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想、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做到思路活跃,文思泉涌(特别是要加强对联想、想象力的开掘)。例如以“脚印”为题作文。在审清题意(一般应着眼于虚指义进行构思;所谓“脚印”,其实就是人生的轨迹。也就是说本题涉及一个如何走好人生道路的主题)的基础上,具体的立意是多样化的:
(1)大地是稿纸,脚印是诗行。人人都在用自己的脚印写着自己的人生史诗。
(2)所有的路都会有尽头,没有尽头的是开拓者的脚步。
(3)智者坦然地走自己的路,留下脚印任人评说,愚者频频回顾,听众人对自己脚印的评说,终于不知道该如何迈步了。
(4)脚印的美,不在于它们能否拼成精美的图案,而在于它们把人生渡向了什么样的彼岸。
(5)脚印可以涂改,可以修饰美化,甚至可以彻底抹掉。但脚印连成的人生履历却无法改变。
(6)所有的路都是由脚印衍化而成的,而脚印一旦固化成路,又极有可能误导后来者的脚步。
(7)受人敬仰的脚印。多从荆棘丛中踏出。
(8)名贵的鞋子,留下的脚印未必名贵。
(9)走错了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错了却不承认,还要把自己的脚印诠释为人生经典。
(10)道路越泥泞,留下的脚印越清晰。负载越重,留下的脚印越深刻。
一、品味语言,提炼观点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Ⅰ作文试题
单从材料语言方面看,商人和老切割师各说了一句话。商人的话语中揭示了钻石切割的两种可能:一是切割成功,钻石增值;二是切割失败,损失巨大。商人的话并不是本材料的重点,只是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告诉我们:切割钻石存在风险。在众切割师不敢动手的情况下,老切割师与众不同,他周密设计,亲自指导,一举成功,老切割师的一番话要仔细品味――“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传达了这样一些内涵:第一,面对风险,不能退缩;第二,成功需要具备诸多条件,如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第三,“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则是从做事的心态方面阐述的,只有不计得失,不虑成败,才能游刃有余。学生要由老切割师的一句“切割心得”放大到人生万事,谈勇气、写心态都是好的立意。
二、分析行为,提炼观点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试题
材料中主体对象有探险队和蝴蝶,我们可以从两者行为角度分析。第一,探险队的行为。第二,蝴蝶的行为。
三、探究结果,提炼观点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试题
慈善是一种美德,富翁对三家的施善行为,却有截然不同的三种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去分析原因;三个家庭不同的选择,是怎样一种心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都能提炼出新颖的立意。第一个家庭面对捐助是感激、高兴,认为捐助是富人应该做的,是无偿的,容易助长依赖、不自重心理;第二个家庭犹豫接受,声明偿还,体现较强经济意识,能够知恩图报;第三个家庭谢谢好意,拒绝接受,注重尊严,有骨气,有自强意识甚至对富人不信任。综合起来看,同一行为,结果为何不一样,我们可以试问:施善方式是否妥当,能不能既帮助到别人又考虑到受捐者的心理,施善是否应该仅仅停留在金钱、物质方面,有没有一种精神关怀或能让穷人学到技术走上富裕的方法,如何处好富人与穷人的关系,穷人不再有仇富心理而是与富人和谐相处等。
关键词:写作;联想;思路
2012年的高考命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最大程度避免了考生写跑题作文,让学生都能有话可写。文章写成不难,但要夺得高分实属不易。这就要求考生在构思立意上不落窠臼,独具匠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联想思维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力求构思立意卓尔不群,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考场上,有些同学常常因为题目陌生,又不会深入理解思考,常常是脑子里一片空白,最后只得抓着只言片语胡乱凑出800字。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如果考生不能化实为虚,理清“天空”的实指含义和虚指含义,就无法准确立意。只有平时注意运用联想思维法打开闭塞的思路,对题目的关键词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才能激活思维。“天空”既可以实指自然界的天空,也可以虚指父爱、母爱的天空,历史的天空等一切可以让人类自我灵魂栖居的、社会和谐的天空等。破解了题目,弄清了立意,就能联想到平日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一点去写,动起笔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列宁曾指出:“要想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联想法”正是这样一种把握、研究事物之间联系的思维方法。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概念的一种心理过程。它以扩散思维为特征,联想一旦展开,思维就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载,立意、选材也就水到渠成。联想有多种方式,如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1)接近联想。由时空、事理上相关联、相接近而产生的联想。比如,由春节想到贴春联这就是时间接近联想,由汉武帝想到西汉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2011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这世界需要你”,我们可以运用接近联想法摆脱对关键词“你”的思维定式。“你”可实指,指具体的人,如父母、同学、老师、朋友等;也可由事理上的关联联想到“你”可以虚指境界与思想等,如这世界需要你的担当、你的坚守、你的诚信等。写社会急功近利,需要淡定;写物欲横流,需要无欲无求等。这样审题立意,思路就打开了,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好驾驭的角度着笔了。
(2)类似联想。指的是对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在形式上、性质上、气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它反映的是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类似联想形成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和形态上有某种相似或相近。比如由蜜蜂的采蜜联想到农民的劳作,由乌鸦反哺想到感恩回报父母,这都是借助类似联想而展开的。有一些作文题比较宽泛,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可以采用类似联想法,在理解作文题的内涵的基础上,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如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审题时就需扣住题眼“原点”,由本义深入挖掘其引申义,从而理清它的内涵。“原点”既可实指,也可通过类似联想的方法获得虚指意义,即由道路的起点联想到人生道路的开始,由长河的源头联想到历史长河曾经的开端。在具有相似性或共同性的基础上通过增补信息,化大为小,把“原点”理解为生活的原点、生命的原点、思想的原点、心态的原点等。我们利用类似联想就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可写的形象。思路打开了,灵感来了,文章也就一气呵成了。
(3)对比联想。指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其他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即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相反性,或同一事物本身有对立的两面。对比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特点上的相反、相异。它反映的是事物间的相对性和矛盾性。仍以作文题“回到原点”为例,王维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名句,诗人就是运用对比联想,用“泉流石上”衬托出山居的“清幽”,创造了宁静惬意的隐居生活,意味隽永。“回到原点”取其意反,可写面对成功,淡然处之。比如刘翔他取得了雅典奥运冠军,处于巅峰状态,但又由于伤病,退出了北京奥运赛场。奥运冠军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新起点,同时也是一个原点。可写面对灾难,挺起脊梁,不怕回到原点,来个凤凰涅槃式的重生。有了这样的对比联想意识,在扣题的前提下,构思立意也能独辟蹊径。
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不会审题或审题不到位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想就命题作文的审题谈一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为什么不谈谈江苏高考当下的热门――材料作文呢?笔者以为,材料作文经过提炼、概括,最后自拟题目,实际上已经由材料作文变成了命题作文。
淖芴迳侠唇玻我们在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字斟句酌,特别要关注每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你”限制了人物,“为邻”限制了范围。如果写成与“他”为邻,或者所写的内容不在“为邻”的范围之内,均属偏题。同时,命题者在命制题目时,总要肩负崇高的使命――选拔人才,所以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意志,要求考生尽量写出一个题目的深层含义――比喻义,而不是表层义。如全国卷高考题《树木・森林・气候》,从本义看,树木是最小的元素,它构成茂密的森林,茂密的森林通过自身的影响调节气候,气候变化了又会影响森林的循环系统和树木的个体成长。那么直接写树木・森林・气候,当然可以,但是得分不会很高,如果联系社会实际,挖掘出它的比喻义,我们就可以发现,树木・森林・气候的关系其实就像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个人的健康成长,优秀的集体通过自身的影响来改变社会,文明的社会又会有利于集体的进步和个人的茁壮成长。所以,联系社会现实,写它的比喻义“个人・集体・社会”的考生,则会更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再如,江苏卷高考题《凤头・猪肚・豹尾》。由此可见:审题人人都知,各有巧妙不同。具体来说,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可分类如下:
一、类型法
题目常见的类型有:本义类和比喻类。本义类题目要求考生就题写题,因为题目没有其他的深刻含义。如:《小与大》v13年江苏高考题w、《人与自然的和谐》v13年江苏高考题w、《忧与爱》v12年江苏高考题w、《拒绝平庸》(11年江苏高考题)、《品味时尚》v09年江苏高考题w《好奇心》v08年江苏高考题w。而比喻类题目则要求考生写出题目的比喻义即深层含义,如《绿色生活》v10年江苏高考题w、《怀想天空》v07年江苏高考题w。《怀想天空》中的“天空”喻义为某个具体的地方,如:舞台、讲台等等;又如《我有我的滋味》中的“滋味”比喻为见解、看法、做法等。那么,如何挖掘比喻型题目的比喻义呢?我们一般是通过抓住材料里的提示语。例如,2005年江苏卷考查了话题作文“凤头、猪肚、豹尾”,从某种角度讲,这其实就是命题作文,允许考生只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角度来写。在材料中命题人对“凤头、猪肚、豹尾”做了相关注解、提示,如果我们抓住这段提示语我们就不难发现,本用来谈写作的道理,同样可以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谈事业。那么,“凤头、猪肚、豹尾”就可以比喻学习、生活、人生、事业等等开头像凤头那样亮丽、精彩;过程、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盈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响亮有力。
二、题眼法
命题作文题目大多有一定的题眼,如果我们能找出题眼并细加推敲,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并帮助考生快速打开作文思路。但指导学生如何去寻找题眼呢?
(一)在偏正式的短语中,中心词我们固然要写,但修饰限制性的词(定语、状语)更要重点写,因为它们是题眼。
如“我心中的歌”,“歌”是中心词,是写作对象,“我心中”是修饰限制性的定语,是题眼。换句话说,就是在写“歌”的同时,要重点关注“我心中”这三个字,“我心中的歌”一定是一件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感人肺腑或令人醍醐灌顶的事件。又如“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是修饰限制性的状语,是题眼,在写“跨过这道坎”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必须”这个词,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一定要体现:为什么要跨?不跨会怎么样?
(二)在动宾式的短语中,宾语我们固然要写,但动词更要重点写,因为它是题眼。
如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加,面对社会竞争的激烈,面对名利的迎面扑来,童心、童真、童趣已经渐行渐远,因此,命题人直面现实,反思当下,命制了“找回童年”这道作文题。很显然“童年”是宾语,是写作对象,“找回”是动词,是题眼,正如材料中所说,我们要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换句话说,写出来的作文一定要反映:为什么要找回或是怎样找回的。
(三)在主谓式的短语中,主语我们固然要写,但谓语部分(包括谓语动词和宾语)更要重点写,因为它们是题眼。
如:“幸福不在别处”,“幸福”是写作对象,“不在别处”就是题眼,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幸福不在别的地方,它就在我们身边,它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三、化大为小法
2000年全国卷,命题人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显然,对于考生这是一个较难完成的任务,因为角度太大,所以考生无从下手,或是流于空洞,写出诸如“某一节数学课,老师让我解一道数学题,本以为只有一个答案,结果同学们解出了好几个答案,哦,原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缺乏新意,很难收到老师的青睐。可是,当年有一位考生是这样写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昭君说:“爱情是手段。”……
貂蝉说:“爱情是计谋。”……
杨玉环哭哭啼啼地说:“爱?这世间哪有什么爱呀,爱就是恨。君不见,长生殿上……”
不难看出,该考生聪明之至,在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前面悄悄地加了“爱情的”三个字,从而将写作范围缩小为“爱情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下子就打开了作文思路。
四、关系法
每一年到了高考季,网络空间里最热门的讨论就是各省的作文题目,今年走红的是全国卷1的作文题目,形式是“看图说话”,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100分,第二次考98分被家长打了一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不及格,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了。段子手对此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解题。人们之所以热衷讨论作文题目,除了只有作文题目能被看懂,当然还因为它代表着主流价值导向,虽然政治色彩越来越淡化,但强化了对社会新现象、新矛盾的反映,在这一点上,有和“春晚”差不多的功能。
热议高考作文题目已经成为近三十年的传统,现在又有一个新的话题方向,那就是对高考本身意义的解构。比如说无论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最后还是得去“搬砖”,环境工程的修草坪,物流管理的送快递等等,还有更“反智”的,“四年后你们会明白,今天所有的努力,其实并没有什么用,改变你们命运的并不是什么知识文化,主要是爹妈、长相还有你们家的房子是不是要拆迁。”另外一种则更像“劝世”:“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实际上,这两种指向同一个结论,那就是高考之后才是残酷现实的开始,对高考能够带来的命运改变只是不切实际的预期。
这些段子的流行当然有社会基础,“颜值”、“出身”这些先天因素差异给处于弱势者带来的挫败感的确是比以前强了,也与“反鸡汤”的流行有关,充满了逻辑漏洞的鸡汤和励志学现在快变成鸡肋了,前段时间热播的《欢乐颂》,也有对成功学荼毒年轻人的反映,邱莹莹在失恋、失业之后,想靠对成功宝典的李阳式朗诵重塑信心,但已经是成功人士的安迪告诉她,这里面的故事根本无法成立,站不住脚。
反鸡汤的功能在于拆穿某些根深蒂固的大道理,鸡汤的本质是以过来人的经验主义指路,用精美的文字包装成正确人生路径的升级版。而反鸡汤同样是以经验主义告诉人们,阶层、智商和社会地位的壁垒几乎是打不破的。反鸡汤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它更能安抚无望的内心。但是在高考这件事上,你会看到很多偏差和不同群体认识的错位,不再能产生一致的社会共鸣。
高考反鸡汤在传达一种“读书无用论”,但事实是高考的竞争只会比从前更激烈,前不久因为江苏“减招”的事,学生和家长们都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不公正对待,教育政策偏向普惠性的利益,而相关者只会在意自己进入“211”、“985”的机会是不是被削减。在全国录取率已经接近80%的情况下,上不上大学已经不是核心所在了。
就业市场上的要求不仅要看学校的牌子,还要精确到第一学历,只集中在几个特大城市的优质资源才是重点争夺对象。在一些教育质量比较高的区域,学生非常看重自主招生,尤其是在各项加分政策逐步取消之后,自主招生意味着能优先拿到名校入场券,高校也乐得其所,可以早早预定各省的“学霸”。这样的游戏规则显然更有利于能够提供多元教育的家庭。所以,精英的遴选机制已经发生变化,高考的利益越来越向最顶端集中,甚至提前了阶层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