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长征范文

关于长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长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长征

第1篇:关于长征范文

1.政府与市场模型

1.1假设孑然一身的一家人

到达梁山。由于首先要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他们一家人需要都去劳动才能解决温饱问题。刚开始每个人都努力劳动才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摸索。劳动技能不断的提高。一个人去劳动就足以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就成为了他们的剩余材料储存起来。有一天他们发现还有几家人突然出现在他们家附近。在他们家附近跟他们抢劳动成果。于是,他们商量讨论让几个人不用再去劳动专门对付来抢劳动成果的几家人。由于当时他们除去每天的必须品,剩余的材料只够供应2个人去专门对付来抢劳动成果的几家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材料越来越多。人口也越来越多。他们用剩余材料供应的看守专门人也越来越多。于是一个不负责生产,而专门对付外敌的机构形成了。他们只负责保卫家族的安全。随着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剩余材料除了供给专门机构还有剩余。专门机构在对付外敌的时候发现如果建立一堵墙会有效防止外敌的入侵,保护家族人的人生安全和劳动成果。但是这堵墙花费巨大。不是几个人能够负担得起。而且这堵墙(公共物品)使家族所有人受益。家族在铸造的围墙里生活了几年。人口越来越多。而围墙内资源不足以养活整个家族,但是整个梁山都被几个家族围墙占有,为了生存,家族只好去抢其他家族的资源。于是几个家族开始混战,每个家族势力都差不多,谁也不能单靠一家的势力把另一家消灭掉。战争的巨大耗费使家族濒临破产。家族不得不与另一个家族合谋。于是政府的另一个政治职能产生了-外交职能。

政府的产生条件之一是剩余材料的产生。政府职能的不断发展代表政府不断的扩大。而政府职能的扩大不是盲目的扩大,每一项政府职能的实施都需要一部分剩余材料才维持。所以一个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大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而定。如果一个国家剩余材料很少,政府盲目的扩大,将没有足够的剩余材料来维持政府运行,政府将会破产。如果政府强行占有人民的必须品。

1.2由于每个家族的资源禀赋不一样,A家族生产粮食,B家族生产牲畜,C家族制造生产工具

一个偶然的机会。A家族和B家族把各自剩余的粮食和牲畜进行交换。各自得到满足。C家族听说后想跟A家族用生产工具交换粮食,可是A家族并不太需要生产工具,不与C家族进行交换。于是C家族就先到B家族进行交换。换成牲畜后然后再到A家族进行交换。这样一来一往C家族感到很麻烦。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所有的家族都到B家族来换牲畜,大家换成牲畜后直接可以换成其他想要的东西。大家都觉得这很方便。于是大家决定。每个月这个时候。都来B国进行交换。这样所有国家每个月的这天都会带着自己的东西来换成牲畜然后再换成其他想要的东西。慢慢的,B国便成为了一个固定时段,固定地点进行交易的地方。便形成了市场的雏形。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固定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市场起源的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市场的原始基本作用是使商品的交换能够完成(资源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的发生。市场的产生的条件之一是资源禀赋不同。市场的扩大受诸多的因素制约。其中包括一般等价物。由于物物交换很不方便,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了物物交换的一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但是自发形成的一般等价物很难统一。这便又形成了一个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

从上述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通过交换能够解决资源禀赋不同的问题,同时也促使分工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能使社会产生更多的剩余产品。政府的更多职能才能得以实现。

2.市场的有效性

谈到市场,其中三个问题是无法避开不讲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而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的参与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而消费者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

假定市场上有无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信息是完全的。生产者都生产一模一样的产品。生产者的目的是用最少的生产资料生产出最多的产品,而消费者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货币购买最多他想要的产品。一个产品的成本价格是10元,如果生产者a把产品提高到11元,消费者会转向其他的生产者购买,这样便没有人再向生产者a购买,生产者此时不但收不回固定成本连可变成本也收不回来。其结果是它退出市场。令一个消费者b想只出9元购买产品,此时场上如果卖给他等于不但成本收不回来,还要赔上1元。其结果是厂商不卖给产品给b。此时任何一个厂商想把产品的价格定的高于10元的,结果只能是倒闭退出市场。任何一个消费者想低于10元购买产品的都购买不到。最后达到一种均衡。就是厂商以10元出售,消费者以10元购买。设想把价格提高或降低,我们发现都会损害其中一方的利益。在经济学上此时就达到了所谓的帕累托最优(当一种状态达到了改变任何一种决策都不可能在不使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令其他方情况变好时。这时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市场失灵的表现

3.1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

假定在上述市场上所有生产者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生产者。此时这个厂商便垄断了所有产品的生产。他们凭借其对产品的垄断把价格提高到11元。由于人们要生存,不得不购买,从原来每个人消费10个变成现在每个人消费8个。假设有10000个消费者。此时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同的货币购买的产品数量减少了。所获得的效用也变小了。对于生产者虽然他们获得了超额利润。但是销售额由原来的10*10*10000=1000000变成现在的11*8*10000=8800000,销售额减少了。如果把产品的价格变回10元。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境况讲都会变好。此时便是存在帕累托改进(当一种状态在改变任何一种决策在不使人变坏的情况下能够使其他方情况便好,此时便存在帕累托改进)。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失效

3.2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拿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来说。当食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对于消费者和食品生产者来说,双方都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但食品已经过期,仍然按是对于生产的食品一旦过期,其价格应该为零。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照原来的边际成本付给生产者钱。此时,对于消费者来说,等于用钱买了一个无用的、甚至带来负效用的商品。消费者会选择不再购买该厂商的食品。或者会选择走司法程序。

3.3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失灵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收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非分割性性,一个或一些人在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时并不排斥其它社会成员同时享受。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也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收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路修建等等便是这类物品的突出代表。具有如此特点的物品或服务,显然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和服务。由于这类物品在不付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收益,所以消费者不愿意为此付出价格。由于公共产品的成本较大,资本回收的周期较长,企业不愿也无能力生产。最终导致资源配置失效。

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理想化的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是有效率的。市场可以通过自己的机制使市场不断扩大,完善。但是市场中存在垄断、信息不充分、公共产品。这些另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失效。而政府本身来说对市场资源配置是失效的。但是政府却可以通过国家权利来弥补市场失灵的方面。但是除此之外不要再过多的干预市场。如果政府对市场干预太多。也就是政府的职能更多了。维持政府这些行为需要的的国家剩余材料更多了。占有了市场有效配置的那部分原材料。市场就会相对萎缩。经济相对萧条,供应政府的剩余材料减少。如果政府不想办法开财源,政府将会面临破产。如果政府再继续扩大其职能,扩大到国家不再存在剩余材料。此时,政府如果继续想扩大就要占有人民的生活必须品。那么这个国家的不稳定因素就会产生。整个国家将会面临危机。因此政府职能的扩大依赖于本国市场的发达程度。如果一个国家市场相当的发达。说明着过国家经济比较发达。

第2篇:关于长征范文

关键词:政府;市场:国家干预;边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恒新的话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要合理确定政府经济职能的边界。关于这一边界,世界银行在1991年以“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题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友善于市场”的发展战略。该战略认为,对市场友善的干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不做主动干预,除非干预能产生更明显的良好效果;把干预持续地置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制约下,确保干预不致造成相关价格的过度扭曲,如果市场显示干预有误,则应该取消干预;公开干预,使干预简单明了,把干预置于制度的规范约束下。以上3点,对于确定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方式和力度很有借鉴意义。

一、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能边界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认为,“政府的失败既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做得太多。”其重要原因是,政府行为目标与市场行为目标不完全一致。前者追求社会目标,追求社会得益最大化;后者则是为进入市场的行为者提供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平台。因此,界定政府职能,明确政府的干预方式和干预范围,划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无论是对提高市场调节效率还是提高政府效率都十分重要。

政府的职能边界到底如何确定并不取决于政府本身,也不能简单地以“大政府”或“小政府”作为标准取向,政府职能的边界是由行政环境及与政府活动相互作用的客体决定的,并且会随着环境和客体的变化而变化。合理的政府职能边界的衡量尺度主要有:一是作用与能力相一致的原则。政府权力扩张应限定在其能力范围内,明确政府不应该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没有能力做什么与有能力做什么同等重要。二是成本收益原则即效率原则。政府规模过大或过小可能都是有害的,政府规模增长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效益时,政府规模是合理的。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需要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只有将政府职能界定在其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上才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防止政府失效的产生。由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但它自身也是有缺陷的,容易形成市场失灵。但政府干预过多,也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降低市场效率,形成政府失灵。因此,合理的市场干预应该是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间。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本短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市场发育滞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口多、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政府干预是有边界的,它不能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因此,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阶段,仅靠市场还无法解决的方面。可以由政府去做,但要创造条件让市场发挥作用,只要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就要放给市场去调节。在这个问题上。要合理划分二者的边界,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市场分权

市场产权的唯一主体是中央政府。虽然地方政府和部门政府机构对于各国市场体系与市场制度的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地方政府和部门政府机构与中央政府仅仅是一种关系。虽然一个国家在其市场产权制度的建设与供给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制度学习与制度模仿现象,但国家的“暴力潜能”和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才是市场发动机的灵魂,中央政府必须独立自主地进行市场产权制度的建设安排与制度供给。从本质上讲,中央政府是一国市场制度的唯一投资者与供给者,任何地方政府和部门政府机构都不能代替中央政府行使市场所有权的主体功能。

因此,应该合理划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界限,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市场分权。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应该涵盖:涉及国家整体利益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管制;制定反垄断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发展中和转轨中国家还包括全国性的发展和改革政策;进行再分配,包括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提供全国性和区域性外溢效应比较强的公共产品是首要和基本的职能。

省级及省以下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该是: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和区域性公共产品;承担部分经济性管制及社会性管制职能;执行反垄断的法律和政策;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制定地方发展战略规划和改革思路方案;配合实施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承担地方性的社会保障统筹。总体来看,提供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其中:提供排污、消防、垃圾清理和供水、围海设施、电视转播、大坝、城市交通、图书馆、电影院等地方性公共产品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责。与上下级政府共同提供电视节目、信息、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以及教育、医疗、道路等存在“交叉性”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也是各级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

三、建立“有限”与“有效”政府

钱颖一教授在《市场与法治》一文中提出了“有限”的政府和“有效”的政府的概念。面对政府增长的趋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政府失败,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政府权力及政府增长进行约束。

(一)“有限”政府

“有限”政府是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有限”政府的治理,是通过制度化、程序化的制约机制,即通过“法治”,实现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法治不仅意味着市场行为要依据法律,更意味着政府行为也必须依据法律。政府的权力大小、范围、规模、职能必须由法律和制度予以严格明确的规定,只有当执行法律的政府权力服从于明晰的、非人格化的法律控制时,社会才可能建立起普遍的法律秩序。

(二)“有效”政府

“有效”政府是指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者是否能有效地履行一般政府都应履行的基本职能。政府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是政府校正市场失灵的前提,是政府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理性要求与客观结果。“有效”的政府经济管理有以下特点:高效率、强效能、优效益。

(三)构建“有限、有效”政府的途径

1、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有限”政府是“有效”政府的前提。倡导“有限”政府的构建,并不仅仅是构建一个“有限”的政府,其真正的目的在于为“有效”政府的构建提供前提和基础。要建立一个“有限”的政府,其主要内涵在于构建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此为政府的运作提供一个恰当的边界和行动准则。对于这一法律体系而言,首要任务是宪制的确立。诺思认为,经济发展没有国家万万不行,但国家又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祸害。这就是所谓的“诺思

悖论”。解决“诺思悖论”的关键是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及如何用一套规则来控制政府权力的问题。就我国而言,首先是确立最基本的宪治观念,即要真正确立宪法的“法律之法”的崇高地位,具体法以及政府的条例、党派的规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越于宪法,从而为一个“有效”政府的构建奠定坚实的规则基础。其次是加强行政法的建设。行政法确立的所有具体的法律制度应当与规范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框架一脉相承。行政法最主要的功能体现在对宪法的落实上。

2、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把法律机制引进政府决策,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程度。引进立法机制。使政府决策符合法律的权限、符合法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引进司法机制,建立决策听众机制的准司法制度、仲裁调解的准司法制度、接受司法审查的制度。(2)政府干预行为应该规范化,必须通过一定的法规、制度和条例,对政府干预的具体职能、干预方式、管理经济的手段以及干预经济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予以明确的规定,形成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法律规范,限制政府的越轨干预。(3)要通过一定的制度组织形式。形成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机制,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并明确政府干预的责任。(4)加强社会对政府行为的监督、约束。从外部看,社会监督包括公共监督、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组织监督;从内部看主要是政府机构从上至下的纵向监督和同级之间的横向监督。

第3篇:关于长征范文

关键词:建筑材料;供需;价格;失衡;干预

一、问题的提出

建立在新自由主义理念之上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出现了市场失灵。这时候,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干预。本文将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十大特重灾区之一彭州市建材市场灾后治理为例,对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彭州建材市场模型与市场失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给四川等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损毁房屋450万座,一千余万人无家可归。重建是民生的关键。首先,在大灾之后这样一个资源有限(建筑材料资源、施工人员资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使房屋重建这一浩大工程保质、保量、保速度,有序的进行,必须要政府的介入,否则,无政府将导致混乱、动荡的局面。同时,弱势群体、贫困人群也需要政府的转移支付及特别照顾才能有房可住。其次,根据课题组(南开大学“百项工程”“汶川地震房屋重建课题组”)从彭州市建设局了解到的信息,彭州市地震前后建设量扩大十倍,对主要建材的需求急剧增加。从彭州市标砖价格地震前后环比数据看出,页岩标砖从2008年六月开始攀升到8月标砖市价上涨75%之多。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涨。灾区建材短期价格严重偏离市场长期稳定价格,短期内灾区市场失灵,灾民购建材难、购建材贵的问题亟需政府干预来解决。以上两点共同说明灾后重建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市场有序运行需要政府的干预。因此本文根据本项目组2009年8月在四川省彭州市灾区就灾后建材市场情况及管制的实地调研对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进行了研究。

案例研究地点为汶川大地震十大特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彭州市。

三、彭州模式的政府干预及其效果分析

(一)需求政策方面――控制需求

1、有序安排重建点位开工顺序,控制时段需求拥挤。福建省对口援建彭州市,福建省与彭州政府着眼于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持续推进恢复重建工作。在安排开工点位顺序时,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各方条件,分清轻重缓急,将巨大的建材需求量分散到各个时期,缓解了灾后极短时期内供需不足问题。

2、控制日常建设规模,支持农房重建。地震之后,彭州政府合理规划,以常规建设支持农房重建,控制常规建设的进度及规模,为保证农房重建有充足建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失为从需求角度着手,控制需求的好办法。

(二)供给政策方面――扩大供应

1、成立“特供办”,建立特供机制。震后彭州市及时成立了灾后重建建材供应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镇、村成立了灾后重建建材供应保障办公室(均简称特供办)。政策规定,水泥、砂石、矸砖等主要建材的出厂价格,一律控制在2008年5月31日之前的价格水平内(其中标砖特供价为每匹3毛3)。同时,要求企业必须有执行特供的场所和运输特供通道,必须完成当月特供指标。并根据建设需求要求各砖厂产能从60%到80%乃至100%作为特供卖给特供用户。此措施不但保证了充足的建材来源,同时引入了价格干预机制,使得施工者能够用特供价格购买建材,降低了建房成本,相当于市场价格和特供价格的差额全部补贴给了灾民,提高了居民的福利水平。

下面以彭州市页岩标砖价格情况来说明这一政策的效果(如表1):

从最后一行彭州市标砖当月市场价与特供价(330元每千匹)的比值数据可以看出,彭州市政府出台的特供政策保障力度大,尤其在标砖市场价格飞涨的2008年底至2009年初,当时市场价为500元/千匹的时候,市场价竟然是特供价的148%,或者说特供价低于市价34%。特供政策抽取了厂商一部分超额利润,避免了少数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人趁机发过难财。又使得灾民从特供办购砖相对于市场价来说节约了34%((5-3.3)/5),极大的增多了消费者剩余,提高了消费者福利有效的保障了居民的利益,使得他们在灾后房屋重建过程中免受标砖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2、政策扶持企业,保证建材供给。第一,帮助企业融资、贷款。震后为帮助企业争取资金恢复生产及扩大生产,政府新增流动资金贷款和灾后重建技术改造达产项目贷款贴息政策。第二,鼓励建设新生产线。政府积极支持新生产线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使能够在2009年3月建成投产,新生产线能增加标砖产能8亿块,有效缓解灾后重建建材供需矛盾。第三,减税以补贴生产者。同时,彭州政府对技改20户墙材生产企业减免了增值税167万元,积极支持企业进行生产线技改和新建。第四,“开源”政策,充足原材料。随着矸砖需求的急增,对页岩的需求增加,原有开采点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出现了页岩矿价格上涨的现象。为保证矸砖生产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原材料价格,政府开放部分碳质页岩矿开采权。并实行限价供应,确保了矸砖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价格不上涨,从而稳定了矸砖的价格。上述扶持企业的政策,使得特供政策的执行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损失得以相应弥补,防止特供政策抑制企业生产的激情与活力,保障了生产者利益。

下面以彭州市页岩标砖为例,分析扶持企业增加产量的效果(见表2)。

标砖市场价格2009年4月恢复到4.65毛一匹,环比下降5.1%,是2008年12月最高价的93%。这是由于彭州市政府积极帮助20余家受灾较重企业修复设施、设备,多方帮助企业争取资金,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大力支持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2009年4月,新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增产能8亿标块,有效缓解了灾后重建建材供需矛盾。

3、采取“双证制”,使建材“留下来”。2009年10月底,针对灾后重建矸砖供给量暂时得不到满足,为了保证本地矸砖的供给的情况,以及本地矸砖的特供价远远低于外地矸砖的市场价格,防止利用此差价进行投机行为的情况,彭州市政府实施了矸砖运输“双证制”,严禁本地砖无序外运。这一政策使得建筑材料留在当地局部市场,保证了局部市场供应。在这一特殊时期,此政策发挥了很大的效用。另外,彭州市还根据统一安排,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按上级确定的支援价格,由市特供办出具准运证,每天调运60余万匹矸砖支援兄弟市县。

4、多渠道组织货源,使建材“走进来”。这一政策主要针对水泥货源,下面本文将根据彭州市水泥价格变化的数据对此政策效果进行分析。

总体来看,自从五月地震后,价格基本没有变化,环比变化比率1.6%左右,价格很平稳(见图1)。据我们分析,尽管在震后建材需求1增,但是水泥供给非常充足。

首先,成都市积极搭建灾后重建建材供需平台,多渠道组织建材货源。组织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分别与都江堰市政府、彭州市政府等及相应公司签订了《供需协议书》。此外,20户市内外建材企业承诺重点保障灾后重建建材物资供应。由此保障了包括彭州市在内的成都地区的水泥供给充足。

其次,彭州本地的亚东水泥厂也能缓解水泥需求。所以尽管震后需求急剧增加,水泥的供应仍然基本能满足需求,使其价格一致保持稳定,只在2009年年初上涨10元/吨(即1.6%),并且在四月份回落至原来的价格。

四、政府成功退市

笔者从彭州市委了解到,截至2009年6月,项目组前往四川特重灾区彭州调研时为止,彭州市市场标砖价格已经恢复到3.5毛一匹。截至2009年12月,彭州市68117户灾后农房重建工程已全部开工,完成61852户,完工率达到90.80%,市场砖价也基本恢复到特供价之下,农房重建的胜利趋于尾声,特供政策停止实施,放开所有的价格管制,将建材价格交由市场机制调节。宣告着政府对于建材市场特殊阶段特殊管制政策的结束。政府完成使命,成功退市。

五、结论

彭州市政府在建材价格管制上的行为,保证了建材市场运行的有效性,维持了市场秩序,稳定了建材的市场价格,保障了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从这次彭州的价格管制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的成功主要原因主要有四个:第一,用特供价替代市价干预。没有直接进入市场干预价格,而是利用特供机制进行缓冲,使得市场并未受到很大的宏观政策的影响。这是彭州市市场干预措施的最大亮点,特供政策是一次创新,将政府的市场干预独立于市场进行,既保证了市场的稳定性,使建材价格未因为需求激增而产生大的波动,同时也保证了市场的正常运行,没有过多地受到行政力量的冲击。第二,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色指定有效政策。地震发生后,彭州市利用本地砖厂多、供给充足等特点,加班加点恢复砖厂生产,并限制砖材外运,保证了当地对砖的需求,为价格限制机制的实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实施有效,监督得当彭州市政府采取了包括成立专项检查小组,颁布禁运令等措施,保证了政府干预市场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彭州市政府建立重建信息公开平台,每日公布相关数据、进展情况,供市民监督。此项措施也保证了政府入市干预的效率和质量。第四,退市及时。当标砖的均衡价格逐渐靠近灾前水平时,彭州市政府果断退市,还给市场一个公平平等良好的交易秩序。这是彭州市成功的一大原因,价格管制如何退出何时退出一直就是价格管理实行中的一大难题,彭州市此次不但很好地解决着这个难题,还将退市后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并未给使市场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说,这次价格管制措施是相当成功的。彭州的成功例子也为我们政府以后进行市场管制里头那个了很多可借鉴之处。

综上所述,在地震之后的灾区建材市场短期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成为了稳定市场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市场有自身调控这只无形的手,一般情况下,政府应该不予干预。然而在市场因为某些不可抗因素而出现巨大非正常波动时(即某种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挺身入市,进行宏观调控。此次大地震之后政府入市的及时、成功和完成使命,自然的退市的例子极好地证实了本文开头市场失灵理论的观点。

参考文献:

1、肖林.市场进入管制研[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昕.管制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会明.非市场失灵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4、(法)萨拉尼耶.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关于长征范文

【关键词】 直肠癌 手术 并发症 预防和处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至今,直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在直肠癌切除术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总结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103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对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作初步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61例,女性42例,年龄34~77岁。根据Dukes分期,A期11例,B期57例,C期35例。

1.2 方法 实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4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5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见表1。表1 103例直肠癌手术并发症情况

2 结 果

本组3例吻合口瘘,分别发生在术后7天、9天、14天,因出现发热、骶前区胀痛,引流管内出现粪便样液体得以诊断。经盆腔持续冲洗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分别手术后18天、29天、32天瘘口愈合。对于膀胱功能障碍,我们采用导尿、控制尿路感染、腹部热敷理疗等措施均在术后逐渐得以恢复。误结扎输尿管1例,由于术中及时发现,拆除缝线,恢复输尿管通畅,未产生不良后果。本组发生2例骶前静脉出血均系分离直肠后侧时钝性分离撕裂骶前血管所致,及时填压止血,分别于15、20 min后停止出血。

3 讨 论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切除术后多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5%~69%[1]。我们体会,充分游离左半结肠、在切除足够的病变远近端肠管后达到无张力吻合,并努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目前多用吻合器吻合,较为可靠。直肠癌根治术后肠管吻合多在盆底腹膜外,且瘘多发生在手术1周之后,因此感染性质常常为局限性盆腔感染。通过术后留置的骶前双套管进行生理盐水及抗生素等药物冲洗,持续性负压吸引就可治愈。仅在局部引流不佳、全身感染症状不能控制时,才需做近侧结肠造瘘。在做Miles术分离直肠壁时要分清解剖,细致操作,避免损伤尿道。 直肠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中对支配膀胱盆丛神经、盆内脏神经造成损伤所致[2],表现为术后持续性排尿困难、尿潴留。我们的体会是手术中在骶前筋膜前直视下锐性分离,可避免损伤盆丛神经,同时注意不要掀起前列腺包膜;结扎分离直肠侧韧带时,靠近直肠可避免损伤内脏神经。本组发生输尿管损伤1例(1.0%),是因肿瘤组织局部浸润,术中出血较多,缝扎止血时,误扎了输尿管所致。我们体会应熟悉输尿管解剖,输尿管进入盆腔后与直肠侧韧带相邻,直肠癌手术时易伤及此处。预防损伤的首要措施是术中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手术完毕证实输尿管的完整性。可静脉注入5 ml靛胭脂,术野着色表明输尿管损伤,必要时膀胱直视下行输尿管插管注入染料,以证实输尿管是否通畅,是否有尿液或蓝色液外漏和损伤距膀胱的长度。术中输尿管误扎可行解结,必要时放置J管支撑。输尿管有破裂时可行修补术或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骶前静脉出血仍是直肠癌切除的主要并发症。本组2例,占1.9%。出血主要来自骶前静脉丛和骶椎椎体静脉[3]。对骶前大出血,预防措施重于补救手段,在分离直肠后壁时,在直视下用锐器或电刀分离,避免过分靠近骶骨平面,钝性分离不易进入到正确的骶前间隙,骶前血管易被撕裂,导致大出血。因出血主要是骶孔垂直发出的骶椎椎体静脉撕裂引起,缝扎或电凝止血常难以成功,遇到此情况时应用大纱垫压迫数分钟,若仍继续出血,应采取填塞止血或按压止血钉止血的方法。试图结扎双侧髂内动、静脉来止血是无效的,因其不能降低骶前血管的静脉压,反而会造成盆腔静脉回流受阻而加重骶前出血[4]。

【参考文献】

[1] 陈峻青.直肠癌手术中如何防止癌扩散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3):172.

[2] 王 强,王元和.肛肠外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88.

第5篇:关于长征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监管;发展

一、政府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监管的必然性

1.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机制并不健全

(1)市场调节的先天缺陷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并非是万能的。从调节作用上来看,市场自身在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具有滞后性与盲目性的不利特点。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很难完全依靠自身调节来保障自身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市场的总体规模是十分巨大的,市场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也并非十分紧密。纵观我国当前的经济格局,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距,市场需求信息的传递也存在滞后性。例如,某一企业受市场需求的影响研发了一项新产品并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同行业企业往往会进行效仿,并逐渐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但是由于市场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一些企业对于市场需求总量的估算往往会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且对于自身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景估算也过于乐观。但是市场的需求量却是固定的,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饱和,后进入市场产品的推广销售工作无疑会受到致命影响。在市场饱和的前提下,持续进入这一市场领域的企业无疑会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与此同时,企业在市场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也存在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的所谓调节作用拥有一个前提与基础,即市场资源的配置过程受信息传播滞后性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一定的计划与步骤。面对特殊的市场资源需求时,受市场调节盲目性特点的影响,市场自身所具有的调节机制往往很难发挥出原有作用。

(2)市场行业垄断的出现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中会有一些企业因自身生产经营问题而遭到市场淘汰,同样也会有一些企业因生产经营优势而不断发展壮大。当企业于某一市场领域中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自然垄断也会随之而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往往会利用自身庞大的资本基础与技术实力不断挤压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进而掌握该行业的服务产业链。而一旦市场经济环境中某一领域的服务产业链被一家或几家企业所掌握,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特性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往往也就不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受到致命影响。

(3)区域市场外部资本的恶意入侵

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市场的联系日渐紧密。为争夺区域市场的实际控制权,区域市场外部资本经常会以恶意竞争为目的发动入侵行为。这一行为最主要的表现即为倾销行为。利用资本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往往会将自身产品与服务以低于成本价值的价格倾销到目标市场之中。通过这种恶意竞争行为,区域市场的本土生产商、服务商乃至于经销商均会受到致命打击,进而丧失发展的空间。一旦外部资本消灭了相应行业的本土企业以及竞争对手,随即便会大幅度提升自身产品与服务的销售价格,进而对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平竞争。

2.政府监管可以有效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市场经济在自主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市场失灵问题、恶意竞争问题。面对诸多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单纯依赖于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很难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提倡绝对自由竞争与杜绝政府干预市场的西方国家为例,其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时间较长,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程度相对较低,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较为良好。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受到的掣肘往往非常之大。由于政府监管的缺失,西方国家市场之中垄断现象普遍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更是难以掌控。

事实已经证明,紧靠公平竞争原则,杜绝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监管行为,市场经济不可能获得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管的缺失最终只能带来诸如经济危机、垄断等市场经济问题。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对于崇拜绝对市场竞争自由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其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监管也日渐被认可。因此,可以说政府监管已经成为了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因素。

二、政府监管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

基于市场调节滞后性与盲目性的特点,政府无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市场,引导相应的市场资源进行正确配置。仅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政府的主导之下,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性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但即便如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存有一定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等问题,无一不束缚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我国巨大的社会经济总量而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自发调节,其滞后性与盲目性往往更为明显,后果也更为可怕。因此出于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积极实行了“宏观调控”政策。近年来,通过“宏观调控”政策的施行,我国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促进了国内不同区域市场的共同进步,有利的维护了我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在应对经济危机等事件的过程之中,正是得益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娴熟应用,我国通过政府主导的一系列监管行为,成功的减轻了诸如金融危机等事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损失。

2.保障市场公平竞争,防止市场垄断行为出现

依托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因素单独进行调节,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必然将不复存在。缺少政府监管的市场经济发展,其后果只能是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恶化以及市场垄断的广泛出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平竞争原则下隐含的核心要素是弱肉强食。掌握了市场需求且自身发展良好的企业,必然会逐步侵占其它企业的市场利润空间与发展空间。而当一个行业被一家或几家企业所控制,形成垄断,那么区域市场的竞争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由于缺失竞争压力,垄断企业在缺少竞争对手的前提下,无论是企业发展速度亦或是改革进程,速度均会有所下降,甚至陷入到停滞状态之中。同时,在自身市场服务的价值收取过程中,垄断企业也可以随心所欲订立服务价格与相关衍生服务内容。

更为严重的是,缺乏政府监管,诸多的市场不公平竞争行为也将涌现。最为普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公平竞争行为应属倾销行为。如果缺乏政府的监管与控制,倾销行为无疑可以轻易的摧毁一个企业在某一个区域市场的所有竞争对手。而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环境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受到巨大影响。

三、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监管问题

1.政府监管失灵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调节作用并非是万能的,对于政府而言同样如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调控行为并非绝对奏效,政府监管失灵的问题十分普遍多见。政府在实施诸如“宏观调控”政策等监管行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三个主要步骤,即信息收集、决策制定、行政实施。简单来讲,就是政府通过各个渠道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掌握,一旦发现问题所在,即迅速制定相关政策与监管策略,最后运用多种调控方式予以实施,例如立法、税收、加强执法手段等。

因此毫无疑问,对于政府而言往往需要对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进而根据相关数据开展具体的监管行为。但是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市场规模越大,则政府开展监管的难度与复杂程度越高。诸如信息统计错误、监管行为决策错误、调控政策实施错误,均有可能对政府的监管行为造成巨大影响,进而导致政府的监管行为未能取得应有预期效果。应该说在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管过程之中,政府监管失灵问题是政府监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为严重问题。诸如“宏观调控”等政府监管行为的展开,其背景往往是市场经济发展遭遇到了一定问题与困难。而一旦基于如此背景的政府监管行为未能取得应有效果,或出现了政府监管的失灵现象,那么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其发展无疑将受到重大影响。

2.政府监管边界模糊问题

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缺少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管,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无法得到保障。但是一旦政府过度介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市场经济而言也必然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政府开展对市场经济的监管过程中,政府监管的边界模糊问题往往是政府所面临的监管难题之一。政府监管边界问题,即为政府在开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管过程中,究竟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管的程度又该如何的问题。

一旦政府在对市场经济的监管过程中,管的范围过宽、管的程度过大,往往会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运行机制与调控机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之所在,即为在市场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时,通过自身监管行为促使市场经济体制回到正确的运行轨道。但是在政府监管职能的实施过程中,过度的干预与不合理的干预非但不能使市场经济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反而会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

四、政府开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监管的相关建议

1.加强政府监管工作效率,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

对于政府而言,面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失灵问题,唯有加强政府监管工作效率,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才能够有效保障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监管工作的高效、有效进行。在对市场经济基本信息的了解过程中,政府必须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并开展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工作。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唯有切实提升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整理速度,才能够保障政府对市场经济开展监督的整体效率。与此同时,政府在制定监管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监管决策出具迅速准确,且能够为监管工作的实施创作出更好的条件。尤为重要的是,政府必须依托自身行政网络,构建完善的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督监管体制。进而通过体系化发展建设工作,保障政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效监管。

2.明确政府对市场经济监管的边界问题

边界问题是政府开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监管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监管过程中,政府必须着重明确政府对市场经济监管的范围、内容以及监管行为适用的程序。政府应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政府监管介入流程,从信息收集、决策制定、监管实施、后续评估、监督问责等几个方面,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合理解决政府在开展对社会经济监管过程中的边界模糊问题。

五、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存有一定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诸如市场调节机制不健全的发展问题。脱离政府监管的市场经济行为,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是很难得以实现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政府监管基础之上。应该说,政府监管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长浩.略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01).

[2]吴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责任[J].红旗文稿,2013.08.03.

第6篇:关于长征范文

那么,教师应如何组织课堂争论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争论的条件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还得不到充分贯彻,课堂上训练的全过程是由教师控制的,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的被动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导致了学生表达愿望不强烈,甚至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为争论奠定基础。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1)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2)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尊重学生,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难,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3)民主评价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4)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置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教师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母的还是公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激活了,经过争论,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样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又如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了发展。

三、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思维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7篇:关于长征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 现场管理

Abstract: due to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the basic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quality management, site management is the most complex content, but most obvious effect of a link, this paper on how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strengthen site management strength to do a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I hope to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e helpful.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Sit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前言

市政工程的主要项目是公共、公益类工程,包括城市主、次干道的修建和养护,城市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的建设,城市供暖设施的修建等等。这些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与公共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与形象。

二、 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特点

市政工程的现场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管理内容复杂。市政工程的投资巨大,参与人数与相关利益者众多,对环境的影响大,工期紧,任务量大,对于一些献礼工程,常常出现缩减工期的现象,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巨大,如何通过现场管理,保证工期与质量,同时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下进行安全生产,是工程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二、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多。由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关系民生,且一般工程量巨大,工期时间长,在此期间的环境、原材料价格、周边社会关系、甚至市政规划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影响工程的正常有序开展,这就构成了对现场管理者的极大考验。三、市政工程有别于一般工程建设。因为它关乎民生与城市形象,政治性强,这也决定了市政工程的目标高,要求严的特点,对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都是考验。

三、 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市政工程相比于一般建筑工程更加繁杂,管理更加困难,但同样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方式也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对一般建筑工程的研究并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归纳出市政工程的一般管理内容有以下几点:

1. 现场协调

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任务是满足各方需要,提供组织支持和各部分协调工作。因为任务量巨大,再设计完成后,必然会将工程进行分包,将整个工程拆解成多个部分,有一家公司的若干施工队或是多家建筑公司共同完成,在工程量的分配过程中涉及到利益的多寡,施工时分包的工程部分多会产生边界和工程细节的纠纷,这个时候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参与协调,明确工程任务与施工责任,将各方利益予以合理分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 技术要求

现场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施工人员,但对施工技术也要有一定的掌握,至少对图纸、施工流程、安全条例等内容要有所熟悉。拿现场协调为例,必须对工程图纸了解详细才能合理分配工程量,正确处理施工纠纷,同时,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对于协调现场的人际关系,保证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安全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3. 材料的处理

原材料的处理是对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考验,从订货到进场、验收、对方、生产供应等多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材料知识、物流知识,并且与检测单位,监测站等有着良好的沟通,任何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材料的积压或供应不足,严重的还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其次,要把好质量关,对供货商的经销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材料进场后要报告质量检测相关单位进行逐项抽样检测。最后,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材料摆放图纸进行合理摆放,并对各批次的材料进行详细记录、存档。

4. 现场施工控制

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工期,是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目标。在施工开始之初,要设计完善的施工方案,管理人员应对施工流程非常熟悉,施工开始后,要对原材料供应、人员供应、机械设备供应、电力、施工用水等项目进行合理调配,因为工程量巨大,所以这些任务必须提前规划,现场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规划的顺利展开,而非临时起意的指指点点。

5. 人员管理

施工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每一项工程细节都是由人来实现的,管理好人才能顺利施工,这其中,奖惩分明是不二之选。首先,要建立高效率的管理团队,里面必须包含多种技术人才,出现问题有专业的处理意见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制定严格的施工流程,管理条例,做到人人有法可依,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除了要学习施工技术、施工流程,更要掌握施工的各项条例、制度,这是安全的需要,亦是效率的需要。第三,要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对认真完成工作的员工予以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表扬,对于出现施工问题的员工要予以一定限度的惩罚,这样可以将责任明确到个人,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6. 资料管理与成品保护

施工的技术资料、图纸、文档如: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必须进行整理保存,有利于工程以后的使用和维护,同时,一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也有责任处理的依据。工程结束后,现场管理人员除了要整理资料以外还要做好现场的保护。在工程的最后验收之前,一定要保证工程的外观优美,这是市政工程需要注意的重点之一。

7. 成本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要熟悉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清单报价表,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先算后千,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8. 施工安全

这是所有工程都必须严格管理的一环,市政项目尤其如此,为了提高民生的利民项目如果因为施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将会为市政工程留下难以消除的污点,前文提到了材料的安全和设备的检验都与安全施工息息相关。

市政工程关系重大,现场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的最佳途径。它与普通建筑工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要搞好市政工程的现场管理必须熟悉一般工程的管理办法,从质量与安全入手,结合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加强现场协调与人员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为管理是一项既需要技术,也需要经验的工作,只有提高自身,才能正确管理。最后,希望本文能对市政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兆平.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 梁国臣.如何做好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第8篇:关于长征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

1 引言

自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国内的房地产消费需要量因此而获得巨大的释放,由此房地产市场也由于住房的市场化而日益繁荣,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每年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而与此同时,房地产的销售额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1]。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的繁荣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金融市场的活跃。由于住房制度的变革,金融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房地产市场中,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开发,到消费者的抵押贷款进行商品房消费。银行参与的程度在不断的提高,金融市场在各个环节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不良发展所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实例也提醒我们要深刻的认清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程度。以避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及二者相互作用对国民经济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金融支持过度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化;房地产金融融资渠道单一诱发潜在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不稳定加大国内商业银行体系风险等。因而我们不得不深入的思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否存在着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如何看待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如何正确处理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关系?要处理这些问题,就要科学、合理的认识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因此,本文将从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角度出发。通过以沈阳为例,对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用回归分析法来分析定量的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认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关系和发展规律,解决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实证支持。

2 研究的设计

2.1 样本区域选择的依据

本文选择的模型区域为辽宁省沈阳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辽宁省是东北三省中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目前,东北地区是国家重点的经济改革发展地区。而沈阳市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城市,其城市发展在辽宁省甚至在东北省具有典型性,对沈阳市的研究对辽宁省以及东北地区其他城市的相关研究起到代表性作用。

第二、沈阳市近几年在经济发展迅猛,其经济发展在辽宁省具有经济领军地位。近年来,其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迅猛,具备了对二者市场进行研究的现实基础,同时对二者未来的协调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沈阳市是老重工业基地,而近年来沈阳市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异军突起,使得二者的经济地位也日益凸显。在面临经济转轨期的时代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城市未来的经济格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如何认清与协调房地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研究对规避金融危机以及对沈阳市未来的经济格局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2.2 指标选取依据

如何来选取指标来代表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市场的发展对研究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对指标选取的依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定义性原则。根据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功能定义来选定经济指标。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商品交换、交易以及一切流通关系的总和。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定义,可选用交易额、销售额等经济指标。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资金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融通资金的场所或过程。根据金融市场的定义,可选用贷款额、证券交易额等经济指标。

第二、典型性原则。参考其他众多相似研究文献中所运用的指标,对其进行归纳选取。如《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选取我国商品房的交易额来表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选取金融资产总量、货币资产数量(即包括现金和存款)、非货币资产数量(即包括股票有价证券)来表征金融市场的发展。李阳(2006)和皮舜(2004)均选取我国商品房的交易额和金融机构贷款额作为各自市场的表征指标[2]-[3]。

第三、可行性原则。通过查询《辽宁省统计年鉴》和《沈阳市统计年鉴》,笔者发现沈阳市证券交易额记录年份仅由2003年开始,2003年之前的数据无法快速、准确的收集,因此将代表金融市场发展的证券交易额这个经济指标排除。无沈阳市商品房交易额经济指标,但有沈阳市商品房销售额经济指标可代替[4]-[5]。

根据上述原则,本文选择沈阳市商品房实际销售额作为表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经济指标,记为销售总额。选择沈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合计作为表征金融市场发展的经济指标,记为贷款合计。

2.3 数据来源说明

在基于以沈阳市为例的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研究中,有关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要由以下查询获得:通过查阅《辽宁省统计年鉴》和《沈阳市统计年鉴》总共获得了沈阳市2003-2009年相关经济指标数据14个,经过对数据的仔细检查与核对,确保了指标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具体数值见表2-1。

2.4 模型选取依据

根据上述表2-1所收集的数据,以贷款合计为横轴,以销售总额为纵轴,借助专业统计软件SPSS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2003-2009年的数据表示出来,得到散点图2-1。

图2-1 2003-2009年沈阳市商品房实际销售额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合计散点图

从图2-1中可以看出,表示每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额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合计的点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说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相关关系。通过观察散点图的分布形态,可以明显看出其分布偏离线性模型,因此排除选用线性模型对变量指标进行拟合。其次,可以观察得到其变量的走向接近于曲线型的非线性模型。因此将选用非线性模型进行拟合。但这种描述只是直观上的判断,只是从变量散点的形态上做出的大致性描述,并不能科学的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因此在下面的论证中,本文借助专业统计软件SPSS软件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具体的计算。

转贴于

3 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

3.1 相关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计算出销售总额和贷款合计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输出结果如表2-2。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1,P=0.024

3.2 回归分析

通过上述的相关分析,我们计算出销售总额与金融贷款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1,同时观察散点图,发现变量基本上呈现曲线型递增的趋势。因此笔者就想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是否可以用一条曲线来拟合,所以在下面的分析中仍借助SPSS统计软件,以贷款合计为自变量,以销售总额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输出结果如表2-3,表2-4和表2-5。

模型摘要(Model Summary):表示相关系数(R)=0.891,判定系数(R Square,R2)=0.793,调整后判定系数(Adjusted R Square)=0.752。由此可得出该模型的拟合度高达75.2%,即运用该曲线模型,自变量X(贷款合计)可以解释因变量Y(销售总额)变化的75.2%。因此通过拟和度数值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方差分析(ANOVA):表示回归的均方差(Regression mean Square)=3.591,剩余的均方差(Residual Mean Square)=0.187,F=19.213,P=0.007。其中重要的数据分析为F值所对应的P值的大小。由于P=0.007

回归分析系数分析(Coefficients):表示常数项 (Constant)= 3.132E-5、回归系数(B)=1,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Std. Error)=0,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0.410, t检验的t值=2.426E7,P=0.000。其中重要的数据分析为自变量X(贷款合计)的t值所对应的P值的大小。由于P=0,所以可认为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即X的变化可引起Y的变化,且变化显著。

图2-2贷款合计与销售总额拟合曲线图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运用SPSS进行曲线回归分析得到曲线拟合图2-2。

3.3 研究结果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沈阳市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关系具有显著影响性。从具体系数上看,销售总额与贷款合计与类指数曲线拟合度达75.2%,销售总额变动的75.2%可运用曲线的自变量的变动解释;F检验与T检验的数据同样表明无论是从整个模型方程的角度,还是从自变量的角度,都是高度显著的。从模型拟合图斜率角度来看,由于其图形斜率大于零且呈递增性,即曲线的凹凸性为凹,因此因变量会随着自变量等单位的增加而呈现出加速上升,即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的上升速度要快于自变量的上升速度。通过基于沈阳市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2003-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我们看到代表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总额与代表金融市场的贷款合计随着时间的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该趋势符合类似指数曲线的波动走向。这表明即使金融机构贷款变动幅度较小,其变动也对房地产销售造成巨大的波动。从指标的代表的市场角度出发,不仅直接表明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关系且呈现强显著相关,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房地产市场对金融市场的强烈依赖性。证实了第一部分的理论研究结论。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揭示出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这是因为,房地产市成是资金密集型市场,交易额巨大,因而不论是房地产的直接使用者还是经营者都是难以承担的,因此都需要银行等金融主体参与的金融市场给予资金融通,才能顺利完成交易。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具有保值性、增值性等特点,使得金融市场特别青睐房地产市场,特别愿意以房地产金融资产作为资产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体”的。为了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在未来的协调发展,针对本文所得到的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鼓励监管金融机构贷款。由于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类指数曲线关系,使得金融机构贷款变动对房地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面临房地产市场日益膨胀的背景下,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究其根源性主要因素,加大对金融机构贷款批准的审核力度,加强房地产业的信贷管理,严肃查处房地产信贷中的违规问题,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完善个人征信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预警体系、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等[6]。通过调控金融机构相关贷款来有效的指导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发展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由于目前的房地产金融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体系,而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这样无形中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风险转化为银行体系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应该加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发展资金、证券等要素市场。

第三、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市场促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将住房抵押贷款直接转化为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证券形态,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证券形式将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起来,积聚社会闲散资金,促进个人储蓄向房地产投资转化,并有助于提高银行长期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建立起不动产抵押贷款的次级市场。对于放贷金融机构而言,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能有效降低放贷风险和拓宽房地产资金来源,有效地把贷款风险向证券市场转移,把风险分散给广大投资者。对于投资者来说,房贷证券化为其提供新的投资工具,因房贷信用程度较高,投资者风险系数较小,可谓是一种风险小、收益高的新型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1]皮舜,武康平.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发展关系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2):1-5.

[2]皮舜.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2):29-33.

[3]李阳.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6.

[4]沈阳市统计局.沈阳市统计年鉴[M].沈阳市统计局出版,2001-2007.

第9篇:关于长征范文

通讯作者:姜喜

【摘要】 目的 观察胃肠内与胃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ICU)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 危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30例和胃肠外营养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对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清蛋白等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胃肠道营养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清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胃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危重症; 营养支持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N and P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IANG Xi.Pube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Jiangxi 53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reatment effect of EN and P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To discusses two kinds of clinical value of nutrition support way.Methods 60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N group (30) and PN group (30).In front of th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15 days,hemoglobin ,blood serum proteins and nutrition indicators albume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Gastrointestinal each index was fewer ten patients experienced septic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before treatment,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 (P0.05) two groups after treating albumin,comparison,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Enteral nutrition; Parenteral nutrition; Critically ill; Nutrition support

由于危重症患者进食困难,时间长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是当前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能增强患者机体抗病能力,增高危重患者治疗缓解率及成功率。现将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危重患者应用营养支持治疗60例,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危重症患者6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21~92岁,平均65.3岁。其中颅脑外伤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16例,多发性外伤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3例,脑梗死7例,农药中毒3例。随机分成两组,胃肠道内营养组(EN组)30例及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气管插管方式、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EN的实施必须掌握持续输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调整好三个“度”。(1)浓度:初始用半浓度6~24 h后逐渐加至全浓度。(2)速度:采用营养泵初以50 ml/h的速度输入,每6~8 h调整一次,大约3 d后达到100 ml/h。强调必须是持续输注,不能一次大量推注。(3)温度:在寒冷室温下,应对EN液适当加温,然后输入。PN通过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滴注全营养混合液,热量与氮量供给同胃肠道,按25 kcal/kg输入逐渐增加到35~45 kcal/kg,热氮比为130 kcal∶1 g,糖脂比为3∶2,包括糖、脂肪乳剂、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微量元素、胰岛素等,缓慢静脉输入。

1.3 观察及检测指标 营养支持15 d后检测血红蛋白、血糖、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并密切观察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 EN组治疗后患者的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清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营养支持是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一个重要部分[1]。危重症患者热能平衡与病死率有关。热能摄入不足可以导致机体衰竭,热能过剩则有可能引起严重代谢紊乱[2]。因此,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机体蛋白质合成及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时间,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已成为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3]。胃肠道与胃肠外营养支持都可以补充足够的能量和氮源,减轻负氮平衡,有利于创伤修复,促进患者恢复。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4]。笔者的研究表明,EN组和TPN组危重症患者在营养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治疗后EN组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均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后清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曾因明.危重病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6.

[2] 李元新,黎介寿.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6(2):90-95.

[3] 吴国豪.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临床外科杂志,2006,14(4):206-208.

[4] 肖化斌,玉杰.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1):18-20.

[5] Wiest R,Garcia-Tsao G.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cirrhosis.Hepatology,2005,41(3):422-43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