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第1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年来各族人民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和睦相处,但2009年7.5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来,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对新疆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造成严重创伤。正如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二、社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把民族团结工作延伸到社区,就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全市民族团结工作的一条新路子。做好社区民族工作,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防范涉及少数民族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意义,把社区民族工作作为全市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来抓紧抓实,并努力实践和探索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各种措施、途径和方法。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思想认识。社区委员们,要把社区内的少数民族群众视为自己的亲人,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在执行相关政策时,要切实保障社区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要从促进本社区、街道乃至全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原则,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不断把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推向前进。

加强宣传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开展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时,要始终把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把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宣传教育,作为开展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教育,使大家对“三个离不开”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加珍惜各民族的团结与友谊。

认真抓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团结和谐为目的,建立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三位一体”的社区纠纷处理网络,推选各族群众担任调解员负责调解纠纷,形成上下责任明确、运转灵活协调的良性工作机制。在协调处理矛盾纠纷中,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准确定性,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三是处理纠纷时要做到及时、稳妥,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动员社区所在地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发展。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等活动,使各族群众得到实惠,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

三、工作组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是争取人心、调动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在下基层工作期间,我们更需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生疾苦,扎实解决民生难题,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组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们的工作才能始终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旺盛的生命力。

协助社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油龙社区工作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结合走访入户加强对各民族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访聚惠”活动精神深入人心;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召开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参加的座谈会,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结合维稳工作请政府各部门专家给少数民族妇女办健康知识、民族宗教知识讲座,鼓励少数民族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利用暑期给社区少数民族儿童举办双语学习班、安全法律知识讲座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社区的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受到宣传教育,消除居民思想上的盲区,增进融合了居民之间、居民与居委会工作组之间的感情,真正在社区工作中体现出“一家人”的理念。

协助社区解决居民纠纷。

油龙社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老旧破损严重,少数民族居民约占居民总数的30%,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住在平房区的周围环境卫生比较差。针对社区情况复杂,民生突出问题多的情况,工作组成员充分调动原单位(企业)各自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长与居委会以解决社区及各族居民群众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共同为居民分忧解难。一是针对社区少数民族老年人多、独居、空巢老人多的情况,社区与工作组共同制定了“关爱夕阳”活动计划,将社区60岁以上的独居和空巢老人,按照身体状况进行了分类,由工作组按照分类情况,为老人提供上门聊天、陪读和户外锻炼等力所能及的服务。二是积极发动工作组成员及所在单位为少数民族困难户家庭捐款捐物,个人先后捐助衣物三百余件、现金四百元,发动石化公司工会捐助毛巾被、被罩二百三十条,发动克石化公司检维修中心、“爱心妈妈”组织为民族团结模范高哈尔家庭捐款两万余元。三是针对油龙社区独居老人多、残疾人多问题,为八十岁以上各族居民和残疾人楼栋安装扶手62个;四是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慰问少数民族老人、残疾人及低保户。工作组和居委会通过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各族居民打成一片,让居民朋友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也更支持我们各项工作,达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人的境界。

发挥特长做好排忧解难工作。

工作组充分发挥民族同志多,检察院协调能力强,党政工青妇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在社区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工作组成员发挥带头作用,利用每天晨会时间与居委会人员学习维吾尔语,主动与少数民族居民结对子、交朋友,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困难,送寒问暖,极大的拉近了与少数民族居民的距离,工作组成为他们主动诉说困难、寻求帮助、解开思想疙瘩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加强与社区宗教人士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在穆斯林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引导穆斯林群众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民族观,树立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生活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强对与他们相邻的汉族居民、商户的引导说服工作,妥善处理纠纷,使工作组的工作得到极大的信任和支持。

四、发挥国有企业在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社区的民族团结工作不能只是居委会一个部门去做,我们积极发挥驻区企业、联点共建企业和本市爱心企业的社会职能,协助社区做好民族团结事业。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油龙社区各族居民最关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环境和困难户、低保户人员就业问题。

一是工作组进入社区后,针对居民周围平房区生活环境比较差的问题,首先联系本社区企业三叶管道公司管理人员,利用企业自身资源,清理了三叶管道公司周边垃圾2车40方;其次与共建单位市城司协商,组织党工团近30名工作人员,调用了一台装载机,三辆翻斗车,清运垃圾9车180余方。通过这些相关企业的帮助,将小区常年堆积成山的垃圾清理干净,使各族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是针对油龙社区幼儿园门口道路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的问题,在工作组与社区委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联系多家企业,皓泰公司了解情况后表示愿意响应 “访惠聚”活动的号召,利用自身施工便利,为油龙社区老百姓免费维修这段道路,使这个提了多年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三是针对居民反映油龙路西支路路面破损严重,公交车经过这一路段时颠簸不堪,而且夜晚路灯不亮问题,工作组与该路的产权单位油气储运公司取得了联系,该公司表示愿意承担该路改造大修的费用。工作组督促并配合油气储运公司完成完善了道路、路灯的施工方案,并解决了后期道路移交管理的后顾之忧,促进双龙西支路道路和路灯完成了改造。

第2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309-02

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事件后,、教育部、国家民委于2009年8月25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因此,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系统基本要素包括其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等。而其中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客体这两大因素直接影响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程度,继而影响大学生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形成。

一、保证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1]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要指高校承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任务的老师包括校领导、政教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等等。他们在整个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主导和支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客体、介体和环体等等因素。马克思指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2]也强调“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 [2] 教育主体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提升,才能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满足大学生们求知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探究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的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具体而言应该通过开展岗前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教学竞赛和教学经验交流,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考察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调查研究等途径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个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正确的世界观、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坚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马克思的民族理论。

2.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事这项教育工作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通过学习和锻炼,掌握丰富的知识,达到较高的水平。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构成。首先需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体现为具备有关中华民族概况、民族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系统理论知识;其次需掌握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民族团结教育涉及到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做学生思想工作又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高校民族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懂得越多,对工作越有利。

3.多种能力素养的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首先,思想宣传能力,这主要是指需具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讲话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对待学生要热情、耐心、细致,能够理解人、关心人;其次,调查研究能力,这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教育对象和社会环境,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能力;最后,运用现代化手段的能力,现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再也不是以往单一的谈话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例如,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熟练运用这些现代化手段,要学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及时地与人沟通,快捷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

二、全面调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客体主动性和主体性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客体即各类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具有主动性。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而不是教育的主动性,全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但是大学生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主动性的调动,要求我们对他们的身心特点、思想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首先,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中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已趋于完善和成熟,进入相对稳定期。这意味着他们有从事复杂的思维活动,能够独立学习比较复杂而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生理基础。其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大学生们智能发展迅速,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显著提高;求知欲强,但辨别力低;感情丰富,并不断社会化,情感活动的强度大,但还不够稳定,不成熟,情感的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情感的持续时间更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向不断增强;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完善,理想与信念逐步稳固。最后,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大学生们处在思想意志的形成时期,头脑中固有的东西少,思想活跃,不易保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更容易观察到时代的变化,能够较快地同时代精神产生共鸣。但同时他们并不是总能准确无误地把握住时代精神,容易迷茫,甚至迷失方向;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并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大学生的集体性生活使得他们在思想上互相认同,在行动上互相模仿,特别是在涉及共同利益和要求时互相激励、强化和支持。大学生的这些身心特点、思想特点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1.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双向互动的。这种关系要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在传递民族团结的信息和内容时不能持居高临下、单向施教的错误观念,应该是在坚持平等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大学生们各自的思想特点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教学相长,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民主团结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们应该从他教他律转向自教自律。大学生是从依赖走向独立,从非成人变为成人,从别人对自己提期望到自己对自己提出期望的转变时期;是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责任心不断增强的关键时期,单纯的进行灌输式的教育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中,有时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疏与导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本真状态――自教自律。

参考文献:

第3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在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一市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刚刚结束不到半个月,今天请大家来一起商讨如何贯彻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打算,我非常赞同。下面,我结合学习省委常委、王荣书记在全市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概况和主要精神

上个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族工作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族工作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今年3月,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我市民族工作,并同意召开全市民族工作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市四套班子的分管领导,各市、区分管书记、分管市、区长,统战部长、民宗局长,市各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共2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的规模、规格都是历史上没有的。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去年,中央、全省相继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总书记提出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省委李源潮书记提出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富裕和谐家园”的任务目标,王荣书记提出了“共同致力‘两个率先’,共创*改革成就”和发展之路。从中央到市委,都把做好民族工作放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王荣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新时期我市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我市少数民族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力量,*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一道团结奋斗,“两个率先”的宏图伟业才有希望。全市上下都要牢固树立各民族亲密团结、共同进步的发展观,集中各族人民的智慧,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使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王书记指出,要认真做好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生活质量。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扶持、积极帮助城乡少数民族群众跟上我市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步伐。要认真落实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等优惠措施,并积极组织和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市场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使少数民族群众早日迈上富裕之路。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丰富和活跃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要求,要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营造有利于他们就业、创业、生活的良好环境。要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生产经营上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优惠照顾,妥善处理外来少数民族人员与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教育和引导他们通过正确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自觉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高度重视处理民族问题,解决民族矛盾。

王书记最后强调,要全力维护民族领域的团结稳定。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集中精力解决关系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少数民族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保障和满足少数民族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需要。各级干部都要学习民族政策,了解民族风俗,防止因无知引发民族矛盾。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矛盾的主体是谁,都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制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法治*、平安*、文化*等创建活动。

二、我市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这几年来,我市的民族工作在各市、区民宗局的努力下,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写进了市委第99次会议纪要“会议认为,几年来,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视宣传民族政策法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开展社区民族工作,建立少数民族联络联系协调服务机制;开展少数民族扶贫,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质量;搞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妥善处理民族领域的各类突发事件,维护了我市民族领域的稳定,为建设和谐*作出了努力。”市委常委会上,王荣书记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将民族宗教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一要领导高度重视,增强大局意识,对民族宗教工作予以支持,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制定政策措施,作出工作部署。二要积极引导,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民族宗教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要加强管理,落实艰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王书记提出的这些要求全部写进了会议纪要。

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民族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力,全市民族工作出现了崭新局面。尽管我市是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数不是很多,但是由于*的经济发展,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要达到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民族纠纷、宗教生活等等,这几年来,我们探索了少数民族群众低保政策、民族工作进社区、建立外来少数民族人员联络联系协调服务工作制度,都走在了全省前列,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去年国务院表彰我局、这次市政府表彰有关市民宗局及有关干部,这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面对成绩和荣誉,我们肩上的任务更重,民族宗教无小事,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承担了这个责任,我们就要把他做好。

三、关于做好我市民族工作的几点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这里我再强调三点:

第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努力提高教育的效果,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工作方法,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同时,要适应新形势,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吸引为和感染力。

今年我们对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提前到7月份进行,局里有了一个初步意见,对城区作出了安排。各市、区民宗局要根据《意见》的要求,进行认真的组织,同时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让先进典型的事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年我们不仅要集中精力抓好七月份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而且要推动全年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集中性抓和全年抓相结合,做到以月促年,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第二,要切实做好全市民族工作。杜国玲副书记在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结束时讲话指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民族工作的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及时了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搞好综合协调,改善服务方式,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扎实开展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要重视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而且要经常研究民族工作。要倾听少数民族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急少数民族群众之所急,想少数民族群众之所想,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民族工作的整体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的

第三,要强化对民族工作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检查是促进问题解决和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民族工作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逐步建立民族工作的督办检查机制。各市、区民宗局每年要对本地开展民族工作、落实民族政策等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自查,弄清哪些工作开展得好,哪些政策落实了,哪些政策还没有落实,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经常性地开展督办检查工作,一环一环抓检查,一件一件抓落实,特别是对各项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要求、有结果,并以适当的方式将检查督办的情况进行通报,努力推动我市民族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4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关键词:民族预科 音乐鉴赏 民族团结

作为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一种特殊的教育层次,其培养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和输送文化基础比较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的一年级新生。这些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的民族团结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民族地区的繁荣。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少数民族的自身民族文化认同及主流民族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民族预科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的音乐鉴赏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因此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形成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同时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

1.教学内容突出民族特色,形成民族自豪感

音乐鉴赏一般分为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两部分。针对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我加大了中国民间音乐的比重。对自己国家的、本民族的音乐都不了解,不懂得欣赏和热爱,又怎样去传承和发展呢?经过前期的调查,我发现同学们对民间音乐、尤其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有所了解,但都只知道皮毛。针对这种情况,我着重对其起源、发展及历史重要性做深入讲解。比如藏族学生大都会跳“堆谐”,但不知道公元10世纪《堆谐》舞蹈就已经存在;延续至今的藏戏剧目《西容仲孜》在千余年前的唐代就已经是十分成熟的节目。当我向学生讲解后,他们都非常惊讶,没有想到这些古老的艺术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我们的民族拥有这么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到骄傲。“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当我念了外国专家对侗族大歌的评价,让学生观看了侗族大歌在国外演出的盛况,并且告诉学生,因为侗族大歌,才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观点时,学生都由衷地鼓起掌来,那种民族自豪感是发自内心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他们才能理解。

2.教学手段突出对话与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

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中国统一国家的历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不断地融合,我国境内的各民族,不论其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心理素质如何,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有助于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些中华艺术的瑰宝既有汉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不管你是哪个民族,作为中华儿女,都有义务和责任去继承和发展。

利用民族预科班的同学都是少数民族的特点,我设计了“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环节。让不同民族的同学来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民族的音乐。从起源、发展、现状,到特点、意义,有时还要唱上一段、跳上一段,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跟着学唱、学跳。在这一问一答,一唱一跳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加了各个民族学生间的了解和交流。

3.对优秀的民族音乐深挖细讲,形成民族责任感

因为国家的重视,一些快要失传的民间音乐得到拯救和发展,又经过大力宣传,以前不为人知的优秀音乐逐渐被大众所知晓。比如说起蒙古族的“呼麦”艺术许多学生都知道。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呼麦”这种高超的演唱技法在我国曾经失传,没有人会演唱了。蒙古族的布贺朝鲁去蒙古人民共和国拜访了“呼麦”大师松迪,并向他学习,回国后发表了多篇介绍“呼麦”的文章,这项绝技在我国才又起死回生。这样的故事要告诉学生,还有很多艺术种类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也要让学生知晓,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每个学生懂的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消亡,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和传承的义务和责任。

4.多欣赏优秀的作品,引起学生共鸣

课堂上,我选择了多个国家、不同作曲家的作品给学生们听,并进行深入的讲解。通过欣赏肖邦的《波兰舞曲》、《波洛涅兹》、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等作品。学生了解到这些经典的作品,音乐素材就来自当地的民间音乐,每首作品中都融入了这个国家民间音乐的特色,但是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听。还有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巴托克的《管弦乐队协奏曲》,这些不朽的作品中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深深地热爱和赞美之情。

中国作品,不管是声乐还是舞蹈,多选择表现民族团结、热爱祖国这样的作品。例如《洗衣歌》、《映山红》、《花儿为什这样红》、《情深谊长》等等。不光听,还要把背后的故事告诉学生,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现在年轻人都比较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主旋律的优秀作品,比如《我爱你中国》、《红旗飘飘》、《国家》、《中国人》等,歌词朗朗上口,旋律动听,易唱易学,很受学生喜欢。不管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还是流行的,只要内容是健康向上,传达的价值观是正确积极的,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去听、去想、去理解。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不再单一的强调音乐鉴赏课的美育作用,我们要积极探索其在德育教育上的重要作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能够积极主动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音乐传统,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团结各个民族的朋友,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文为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课题《民族预科班音乐鉴赏课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号:S2011Q14

参考文献:

[1]柯琳.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J].民族教育研究,2009,(02).

[2]王文韬.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对策[J].中国音乐,2006,(03).

[3]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第5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实践; 机会缺失;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3-0019-02

曾经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1]实践锻炼成才规律已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规律。[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中坚力量。社会实践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出现了少数民族学生实践机会缺失的现象。我们对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100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5人,调查结果显示,汉族学生有54.3%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少数民族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仅22.7%,其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少数民族学生,土家族、苗族学生居多,藏族和维族学生比较少。因此,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缺失的原因并研究对策,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迅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十分重要。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缺失的客观原因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看,由于学校的实习制度和国家的就业政策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很少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使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对社会实践持消极态度。

学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未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学校实习地点的选择不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意愿。我们对中南大学、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20位藏族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择业志向是毕业后回到家乡,大部分学生的理想是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希望学校能够在实践环节上考虑到他们的志向,时间岗位和内容由学生自选,最好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回到家乡实习。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把实践岗位规定好了,很少有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实践给予额外的照顾,没有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

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担心就业而无暇考虑实践。国家实行的就业政策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绝大多数希望回到家乡就业,认为自身比汉族学生就业选择的机会要少,竞争也非常激烈。不少学生对就业表现出了过多的忧虑,特别到了高年级整天关心的是将来的工作去向,而对待社会实践却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态度消极,认为实践活动对毕业影响不大,不能主动寻求锻炼机会,出现纪律松散的自由主义倾向,错过了许多实践机会。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缺失的主观原因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缺失还有其自身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实践机会减少。一是他们对社会实践认识不够。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社会”的思想,认为课堂知识是最重要的,学习社会知识以后还有机会,或是课堂知识都学不过来,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社会实践。二是对自身特点认识不够。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家境不富裕、与来自大中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同学交往中自感见识大不如人,导致对自己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自卑心理严重,看不到自身的长处,也不敢与其他同学竞争,因而丧失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三是对社会环境认识不够。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少数民族聚集地,上了大学以后,往往认为自身是少数群体,担心被他人和社会拒绝,没有勇气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少数民族大学生交往圈子狭窄导致社会实践机会减少。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需要和相关方面的人打交道,得到相关人员的配合,例如进行访谈、发放问卷、进行实地锻炼等。如果没有学校老师的带领,需要得到相关人士的帮助,就要求学生自身交往广泛。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产生心理上的恐惧,不愿意与其他民族人员交往,交往圈子非常狭窄,从而也失去了很多实践机会。

第三,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习惯不适应导致社会实践机会减少。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到内地上学要花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适应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生活和学习,导致他们没有心思去参加实践活动,接受实践教育。此外,我国维吾尔族、回族等10个民族有清真饮食习惯,而参加社会实践要深入农村、厂矿,那些地方很可能没有清真食堂或清真灶。因此,这些民族的大学生因为饮食不方便,也会错过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

第四,少数民族大学生科研能力弱也导致社会实践机会减少。由于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教育水平相对低下,实践教育环节缺失更加严重。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学习基础较差,高考成绩往往要比同班同学低很多。上大学以后,不少学生不仅学习基础差,而且在学习中有一个把汉语译成本民族语言的过程,学习外语时,还有一个将外语译成汉语再译成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学习成绩和科研动手能力往往要比其他同学差。他们往往不敢报名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报名后在竞争中被淘汰,从而失去了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对策

第一,学校领导切实提高认识,给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适当的政策倾斜。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许多高校成立了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制订了年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总体计划,并下发文件明确当年社会实践的主题、组队方案、创新点及应注意事项等,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很少专门考虑。高校应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从思想上提高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在制定计划、选择实践地点、组建团队、经费支持和指导教师选配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学生适当的政策倾斜。

第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认识。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我国各边远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各民族的精英分子,肩负着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担,2009年8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都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该把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发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调动他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引导,加强他们与汉族学生的互动。注意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吃苦和创业精神。除了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以外,还要邀请专家为少数民族学生做相关讲座,组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品格和意识。[4]鼓励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拓宽实践教育途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来说要少,因此,高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拓宽途径,为他们提供更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不同的教育功效,如与服务社会有关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与勤工助学有关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与择业就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3]因此,高校应该从多方面来拓宽少数民族学生的实践教育途径,如: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科技创新、自强助学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等,具体可以从主题教育、技术支持、扶贫接力、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环保宣传、政策宣讲、城市文明、服务西部、理论研究等方面来拓展和开发。

第五,注重项目团队选择,吸引少数民族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要吸引少数民族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还应在实践项目选择和实践团队组建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一是在实践项目的选择上,首先要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倾向相结合,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组建团队回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次要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学校可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来组建一些实践团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水平。二是在实践团队的组建上给予照顾。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也可以在汉族学生组建的社会实践团队中增加少数民族学生,这样既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还可以促进民族团结。

第六,加强实践团队指导,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除了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具体可分为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三个环节。活动前,学校要加强学生如何选择紧扣时代主旋律、结合个人专业情况、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的实践项目的指导,并指导学生做好前期的资料收集、物资准备等工作。活动中,指导老师应该在学生取得成绩时加以鼓励、遇到困难时共同面对、出现偏差时及时指出,并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活动后,学校要有老师指导学生召开讨论会总结经验教训,撰写调研报告形成理论成果。只有全过程、全环节的加强指导,才能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做出实效。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郑承廷,徐建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0.

第6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十二师党委制定学习宣传方案,要求全师上下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

要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党委会议精神上来。各级党委要进行专题学习,充分学习领会会议精神;举办团(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开展会议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连队、进清真寺“六进”活动;加强十二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组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工作组及时将会议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宣传部门编印应知应会知识手册,便于在基层学习传达。详细分解会议内容,切实分解到人头、到部门。把统一思想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把深化认识与强化责任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做好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把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作为最重要、最长远的工作。

如何借助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东风,使十二师更有作为,师政委赵轶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按照指出的兵团的存在和发展并非权益之举,而是长远大计。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重要论述。十二师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增强做好兵团工作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疆工作的认识,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深刻理解把十二师工作放到新疆和兵团工作大局中谋篇布局的重大意义,深入研究十二师作为一个整建制师驻守在乌鲁木齐市的责任使命意识是什么,应当做什么,要切实发挥好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作用。要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中央提出把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维护稳定和长治久安上,理清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抓住了新疆问题的关键。实践一再证明,新疆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离开稳定抓发展是不符合新疆区情的,也是无法实现的。作为驻首府的师,维护乌鲁木齐地区社会大局稳定是十二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7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依着党的关怀和父老乡亲的嘱咐,走进了音乐课堂与我的孩子们一同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走上工作岗位十年又余,始终不忘我是党的孩子、农民的女儿,用美的心灵弹奏生命的欢歌。希望我的学生长大以后能够比我更幸福,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一个有涵养的人,用音乐开启他们睿智人生的大门。

首先,我让学生从学习歌曲歌词中去发现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两个部分。只从纯艺术的音乐角度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是达不到美育的目的的。通常我在教授歌曲时,先把歌曲的背景和歌词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经历进行讲解。如《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在唱歌、律动表演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要像一乌鸦学习,照顾妈妈。做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又如在欣赏音乐童话《彼得与狼》这一作品时,通过聆听音乐故事联想故事场景,用各种不同乐器的独特的音色表现音乐形象,教会学生如何分辨真、善、美。做一个懂得思考的人。

其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结合工作实际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柯达伊音阶手势教学法和奥尔夫基本形体动作教学法,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去。如在《小甲甲和小丫丫》这一课用歌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在欣赏乐曲《三个和尚》时,通过奥尔夫的节奏训练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三个和尚挑水走路的声音,体验感受节奏的变化。教会学生做一个热爱劳动、敢于担当的人。

第三,从学习音乐的要素入手,将品德教育有机的贯穿其中。音乐的基本要素由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调式等组成。通过音乐要素将音符有机的组成在一起,形成音乐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也是情感的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动人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是这样一首感召力极强的作品。通过学习其中的三连音节奏、进行曲式的号角旋律,引导学生在演唱时表现得要严肃庄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欣赏《我爱米兰》这首歌曲时,体会节奏和旋律的特点,去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辛勤工作是为了培养祖国的“花朵”,做一格勿忘师恩的人。

第8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近年来,贵州不断深化民族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力度,从基础设施、师资建设、教学理念等内容上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民族教育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十三五”期间,贵州将逐步实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提高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提升民族教育内涵,基本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体系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强硬件:规范化办好每一所学校

走进施秉县杨柳塘镇中心小学,崭新的教学楼,配备了消毒柜的厨房,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乡村少年宫,标准化建设的足球场、篮球场,富有民族气息的文化墙,保安室……

看着眼前景象,校长冯华由衷地感慨,“短短两年,学校软硬件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学校马上要改成寄宿制学校,综合楼和两栋宿舍已经完成了选址,就等动工啦”冯华说。

寄宿制小学建设是黔东南针对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散”“小”“差”等问题,推进民族教育多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率先实施后被广泛推广。

优化民族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一直是贵州民族工作的重头戏。从2010年起,贵州从省级财政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民族团结教育专项经费每年1450万元,用于民族教育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杨柳塘镇中心小学是一所100%苗族学校,778个孩子全是苗族,为满足学校双语教学需求,该校编译了苗语校本教材《苗乡风情》,不仅解决了苗语教学难的问题,而且还加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如今,像杨柳塘镇中心小学这样以双语教学为特色的形式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已普遍存在。

“贵州88个县中有55个县2074个校点有双语教学需求,其中小学1―3年级学生有15.73万人。双语教学点多面广,主要分布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理环境差、交通不便的山区。”贵州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黄燕告诉记者,为满足学校双语教学需求,贵州省编译并免费发放双语教材5万余册,组织专家录制成6种民族语言的有声读物。5年来,用于免费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免费培训教师的总经费达到7250万元。

提软件:以“育名师”为核心筑牢教育“灵魂”

教育“硬件”的提高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学习,而与之同样重要的还有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如何培养提高教育的“软实力”水平?

在黔东南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贺代明看来,“从整个宏观层面来说,教育是以育人为本,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教育是‘以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此,育人不仅是‘育学生’,还有‘育名师’‘育名校长’。”

2008年开始,贵州利用教育对口帮扶渠道,选派了1873名主要来自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到东部省市挂职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2015年,全省民族高中校长专题培训班在六盘水市举办,旨在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治校办学能力,促进民族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教育的“灵魂”,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族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少数民族学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近三年,全省每年招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教师1万名左右,数量居全国首位,指标向民族地区倾斜。选派6900名优秀教师赴“三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

委托贵州民族大学首次举办苗歌、侗歌演唱培训班;苗族著名歌手阿幼朵、国家一级指挥孙荫亭等到校指导;我省知名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学者蒋仁春、胡廷夺、段丽娜等到校作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重点与热点的培训,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今年8月7日,为期三天的贵州省民族团结教育授课教师培训班在贵州民族大学开班,来自施秉县民族中学的教师吴寿敏参加了培训。

“去强校学习,收获非常大。就拿授课方式来说,以前教学无非是照本宣科,而通过此次学习,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将现代元素和古老的民族文化结合,效果非常好”吴寿敏说。

为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贵州不断完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教师荣誉制度,通过举办现场会、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先M集体和个人。

“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充分体现了贵州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黄燕认为,这将对进一步加强民族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族教师社会地位,鼓励广大民族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基层任教有着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以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能力提升“双百工程”为抓手,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民族中小学(幼儿园),打造民族教学名师,带动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其中,包括建设100所民族特色示范学校,遴选培养100名民族教育教学名师。

谈创新:教育特色亮点纷呈

打造教育“硬环境”,提升教育“软实力”,只是民族教育博兴的一部分,实现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信息技术与民族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新思路、更实举措是关键。

2014年起,贵州省教育厅和贵州省民宗委联合在3所高校试点举办双语民族预科班,面向少数民族考生,测试苗、布依、侗、彝、水、瑶等6种少数民族语言口语,测试合格者具有民汉双语预科报考资格,与民宗委签订定向协议后择优录取,此举成为全国首创。

“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双语人才短缺问题,贵州民族大学编写少数民族语言特色教材和工具书近30种,开办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少数民族双语预科班,为民族聚居区培养双语师资3000多人。”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说。

作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2014年,贵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针对预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修订,修订后的培养方案除了着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外,以传承民族文化的“五个一”(即唱一首民族歌曲、跳一个民族舞蹈、制一件民族工艺品、讲一个民族小故事、奏一种民族乐器)工程为载体,以学生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在黔东南民族职业学院,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被现代学徒制为主的“三合一”多元集成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师傅带徒弟的手工业作坊生产教学+工厂标准化生产教学)打破,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第9篇:如何加强民族团结范文

Abstract:The impact of chengdu JiangXi street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ommunity and explorating experience are analyzed and summed up, thus we found the difficulties of developing in the minority communities in the city ulteriorly,and acquired pertinently suggestion for the problem of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of ethnic community in the city.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oc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provide for other cities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ommunity multi-ethnic reference.

关键词:多民族社区 浆洗街社区 少数民族

Key Words:many minority communities community of JiangXi street minorities

作者简介:杨西(1985―),女,重庆,中央民族大学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发展政治学。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成员逐渐涌向大城市,在大城市的不同区域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具有社区性质的小型社会,这就是城市多民族社区,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成都等特大型城市最为典型,它的出现使得城市民族关系变得复杂而敏感,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众所周知,具有不同、不同风俗习惯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各民族成员生活在同一城市社区,自然会产生社区文化多元并存的局面,这是多民族聚居产生的相对积极的方面,但是,在看到文化多元性的同时不能忽略的是,每一种文化的排他性决定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摩擦和矛盾产生的必然性,这是对城市少数民族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

一、成都市浆洗街社区的基本概况

浆洗街社区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面积约0.4平方公里,辖区内写字楼林立,街道繁华,交通发达。驻区单位9个,其中部队单位4个,医院1个,学校1所。辖区内物管公司10家,居民院落16个,主要街道7条,沿街商家店铺630多家。社区现有企交退管人员80人,残疾人51人,低保户70户,社区党总支有党员128人。社区常驻人口3700户,户籍人口总数7800人,暂住人口1100多人,社区内散居着5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比例分别为汉族百分之四十,藏族百分之四十,其他民族占百分之二十。社区流动人口较多,每年人均流量在100万以上,居成都市第一。这既给社区旅游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给社区管理、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等工作增加了压力。

二、浆洗街社区和谐构建的经验探索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浆洗街社区通过采取各项有力的措施,使社区的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社区稳定与和谐奠定了基础。

(一)三级网络运行机制规范了社区民族工作的管理

根据社区内民族地区驻蓉办事处较多,居住相对集中等特点,社区建立了民族工作“三级网络”机制,形成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民族工作协调小组、社区民族工作联络站三级工作网络。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面对社区群众,在向他们宣传政策的同时,还要把在群众中得到的信息及时的反馈给社区,这对社区的良性运转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这样的三级民族工作网络的建立,大量减少了民族纠纷和突发事件的产生,切实规范了社区民族工作的管理,对于社区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二)流动人口的制度纳入促进了社区稳定

针对社区内流动人口多又乱的情况,社区与各民族地区驻蓉办事处制定了定期联系制度,每季度由派出所、社区和甘孜州驻蓉机构人员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社区治安情况,征求大家对社区治安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进行沟通协调,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流动频繁的人员,进行双向管理,编写各类资料译成各种少数民族文字,使他们了解各项和自己切身相关的法规,尽快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三)优质服务和文娱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大氛围

近年来,浆洗街社区以优质的社区公共服务奠定了社区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对于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在成都的就业、子女入学、家庭生活困难等等问题,社区总会优先考虑,开展各种帮扶与捐赠的活动,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在各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期间,社区会与西南民族大学以及各少数民族驻蓉单位进行联谊,共庆民族节日,使他们在活动中彼此熟悉又加深了友谊,促进了社区的团结和稳定。

(四)以法为准,以人为本的原则妥善处理了民族纠纷

由于各民族成员不同的文化背景,共处一个社区不了避免的会产生大大小小的民族纠纷。对于此类情况,近几年,浆洗街社区始终以法为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处理民族工作,在处理具体的纠纷中,既注意把握大原则,又充分考虑到民族的特殊性,妥善处理了涉及少数民族人员因经济、治安等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 增进了社区内民族团结。

三、浆洗街社区和谐构建中存在的难点

(一)社区外来少数民族的周期性涌入

由于浆洗街社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历来是、甘孜、阿坝等地区少数民族人员来蓉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区域,所以外来人员流动十分频繁。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浆洗街街道辖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多,2007年高涨到近100万人次,如下图:

浆洗街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示意图(单位:万人次)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给社区稳定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一,一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常在街道乱设摊点或者无照经营,不服从工商部门的管理,给社区有序管理制造了一定的障碍;第二,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以后,由于语言和自身文化等原因,找不到工作,于是从事盗劫、抢夺、诈骗以及机动车砸车窗拎包等犯罪活动;第三,这些流动少数民族的福利、医疗、社会保障及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享受不到。这些现象都给社区民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此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多对有了更多的诉求,但目前成都市清真寺数量较少,也没有藏传佛教寺庙,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

(二)民族纠纷与冲突

在城市的多民族社区,既然存在多民族,就必然存在民族问题。在浆洗街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交往中,不时会引发一些民族纠纷和冲突,虽然基本上没有因差异而产生矛盾,但是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融和。如一些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不尊重,表现出一些歧视少数民族、伤害民族群众感情的言行、出租车对藏族群众“拒载”的现象等等,这些行为都严重伤害了民族感情,容易引起民族纠纷甚至上升为民族矛盾。

(三)社区内民族信仰与支持

虽然社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带来多元民族文化共存的现象,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互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民族融合,但是我们也该看到,每一种文化的个性决定了文化的排他性,他们在日常交往中出现不同信仰和文化的碰撞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城市中各民族的融和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文化习俗、的碰撞摩擦如果不能得到正向引导,会对社会主义和谐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何保证各种民族信仰在社区内的,这对于构建多民族和谐社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对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建议及思考

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加强城市民族社区建设 是进行全面的社会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

第一,转变工作思路,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社区建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大多散落在城市大大小小的社区里,不便于管理和提供服务。社区管理者要转变以前的工作思路,依托社区,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建立起社区档案,对每一个外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和外来人口务工证,来摸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族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情况等关键问题,这不仅方便了社区的及时统计和有效管理,而且还易于让相应职能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的适应情况,从而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二,确立、融合共生的文化理念。通常,整合一个社区的良好关系网络的是其社区文化,城市多民族社区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聚居体,其构建更需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来开展。一方面,社区要为具有不同价值积淀的各族居民营造一个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和谐文化氛围,大力宣传“和而不同”文化理念,以使社区居民逐渐树立起、融合共生的文化价值理念;另一方面,繁荣本民族传统文化也不可忽视。在城市多民族社区里,传统民族文化更是接受着现代化和他民族文化的冲撞,那么在这样的文化软环境里保持本民族传统行为方式中的精华更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建立和健全城市多民族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议由政府组织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如在社区内或者附近修筑清真寺、提供社区就业与培训等设施,来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的基本文化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内机关单位、学校的现成资源, 为社区和谐文化构建提供物质支撑;二是多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除了各民族节日的大型节庆活动外,还可以举办茶话会、健身操等多种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服务;三是建立自上而下的社区运作机制。由政府牵头,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社区非政府组织的中间作用,并启用起少数民族干部,有效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干部和群众由于语言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矛盾纠纷。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始终以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为重,兼顾民族文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等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城市民族社区的和谐构建变为现实。同时该看到的是,城市多民族社区的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进行社会建设中不断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全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王跃翔,卞莉.民族团结花绽放(浆洗街道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系列报道之一).武侯区新闻中心,200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