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范文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播音主持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

第1篇:播音主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播音主持 专业教育 问题 对策

当下,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可谓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招收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向的院校在200所以上,每年毕业的学生在8000人次左右,然而,这些科班生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挑起大梁,①和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相比, 竞争力反而不足, 虽年轻靓丽,却千人一面。相反,不少非科班出身的播音员主持人却深得受众和媒体的青睐,如《天天向上》的欧弟,《非诚勿扰》的孟非,《壹周立波秀》的周立波等等。人们发现, 他们身上倒充满了科班主持人少有的学识、个性以及人格魅力等。笔者认为,这种科班人员相对过剩,优秀播音主持人大量短缺的实质在于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单一学科倾向,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人才培养中引入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个性化教学,将他们培养成素质全面的创新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一、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创新能力

在全国各地陆续匆匆上马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中大多数学校不能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只是生搬硬套中国传媒大学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注意汲取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也不注意因材施教,以不变的标准和方法应对市场变化,约束了学生个性发展,致使很多学生只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理论,容易形成单一的播音主持风格,造成了百人一腔,千人一调,导致受众审美疲劳,与现阶段主持人特色化、风格化、丰富化的特点不相符合,从而使科班毕业生缺少就业竞争力。

2、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多元性和针对性

培养出来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存在业务能力单一的问题,大部分学校还在有稿播音阶段徘徊不前,许多学生缺乏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具备足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养。以至于对新闻现场不会进行详尽地描述有效地提问和理性地梳理,最终被一些思路清晰,观察敏锐的新闻记者所取代。

3、专业教师匮乏

随着招生人数与招生院校的持续增加,一些高校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学校的绝大部分专业老师缺乏媒体实践经验,缺乏操作技能和操作训练,很难给学生进行话筒前和镜头前的演练和示范,照本宣科只能使得学生对专业课兴趣削减,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 改进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策略

1、引入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 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由于播音主持专业行业的特殊性,节目直播的常态化,作为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头脑中有思想,并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可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并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实现传播效果。因此这个专业的学生既要成为播音主持专业领域的专家,又要成为各个学科中的杂家,把专业素养与的提升与知识面的扩大并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人文,经济等社科类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坚持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个性化是个人学识和思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当前媒体需要的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而是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有个性的主持人。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不利于他们展开艺术的翅膀对新闻进行二次创作。因此在课堂上可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创造自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特长选取的主持领域进行创作,如爱好体育的学生可以进行足球赛事解说, 爱好文学的尝试读书类节目主持, 热衷经济的学生就主持经济节目。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

3、保证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高投入性和教学资源的充足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不是廉价教育,它需要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视听录播摄控设备和演播场地作为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在资金设备场地和师资的投入上力求充裕,另外,了解民生体验民情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程,不少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是因为播音员主持人头顶的光环而来,且一直生活在学校中,缺乏阅历和社会励炼,对民生民情缺乏体验,使其制作节目时经常是自娱自乐,甚至是无病,难以成为群众的代言人。因此,应打破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界限,如学校可以将当地媒体发展成为实训基地; 利用学校媒体制作节目,利用节假日支教,推广普通话等。 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师生共同承揽媒体的栏目等,将课外实践正规化、常态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增强其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①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97

第2篇:播音主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景教学,节目创作,创新能力,现场模拟

时至今日传媒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电视格局发生巨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多媒体的融合态势,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革新等等都给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压力。传媒人才的需求状况直接决定了本科教育的目标和模式,从近几年高校编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分析,如今的人才需求无论从知识结构、动手能力还是从思维方式、综合素养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以注重专业技术型队伍向创新型、专业交叉型、学科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变;以注重传统节目制作的专业型队伍向既懂节目又懂媒介经营、管理的知识复合型人才队伍转变。这些转变都对现代编导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出挑战,将“实景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思考。

《电视节目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注重理论与知识性又注重实践性,旨在通过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与方法以及不同节目与创作模式的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与创作思路,能够拍摄并制作完成新闻、专题、访谈、文艺等电视节目。这门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读解轻创作,重模仿轻创新等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实践课时占全学时不足30%,而且集中于的期末阶段,仅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单一的节目类型。由于基础训练不足,拍摄条件受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同配合能力较差,这个唯一的作品往往并不成功,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缺少编导独立意识及创新性,更加落后于当下的新媒体语言。大多数学生为了求简单,一般选择拍摄新闻纪实类节目或是访谈类节目,场景简单、机位单一,镜头语言更是苍白无力偏于纪录,能够制作复杂专题甚至是综艺节目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远远没有达到当前电视节目制作所要求的水平。

所谓“实景教学”主要是指改变在教室内教师传授学生记录的传统课堂模式,而是依据不同的节目全程模拟出真实的拍摄现场,在这个真实的场景中将学生依照职责与功能区分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实践训练。比如新闻节目中的调查采访练习,就将教学现场放到人口密集的生活环境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在现场采访群众,录制节目,每个小组按照编导、记者、主持、摄像、灯光、场记、制片等职务由不同的学生担任,并由一名同学拍摄纪录所有的工作流程,教师分别跟踪不同的摄制小组,观察学生的工作过程,达到实景训练,现场模拟的训练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

1、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课堂走到户外,使学生们真正在生活中发现热点、看点,选取素材,进行独立地思考,新的问题随时随地发生,迫使学生们面对与解决,形成了个性化的编导思维,使得原先死板的教学内容新增加了很多灵活的部分,又得以随时随地地更新。

2、对知识点的立体化呈现更为有效直观。有的放矢地对于学生在实际拍摄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使得学生对书本上扁平的知识进行了立体化的吸收,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更多,对于教师而言也更有益于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个体差异,尤其对于W生未来的就业指导提供了有效参考。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让学生们投入到更加富有挑战和自由的空间,边学习边工作,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加了,也不容易感到枯燥和无味,为了解决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加了很多课余的学习时间。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团队配合以及团队意识。电视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成果,决定节目最终呈现效果的除了策划之外更重要的是实施,因此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工作也是电视节目创作必不可少的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之间磨合、配合的机会,暴露问题也解决问题,使学生们减少了就业后磨合和适应的过程。

如何在《电视节目创作》的课程中进行“实景教学”模式的改革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调整教学大纲,增加实践课时,基本上达到理论与实践课时平衡。将实践课时平均分解到整个学期中,不集中在一起,达到每个知识模块后都有实训课程跟进,真正做到边学边拍,由易到难,增加学生的创作经验,降低创作难度。

2、将理论知识分解为技能模块。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突出技能培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将电视节目创作细化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大的理论模块,针对每个模块当中的选题、拍摄、采访、剪切、文案等技能逐一进行针对和强化训练。

3、联系当下电视内容生产实际。尤其要注重新媒体崛起的现实,增加网生文艺等模块的训练。

4、打破原有的讲台黑板式教学模式,采用实景教学,即在节目拍摄现场进行教学。将学生引出课堂,引入剧场、演播室、外景地等。将学生按照摄制组构成分成导演、摄像、灯光、录音、场记、美术等工种,并轮流担任,模拟拍摄实景进行现场教学指导。

5、打破专业壁垒。可联合相关专业的学生一起进行联合创作练习,如和播音与主持专业、影视表演专业等学生进行立体化教学,在制作节目时由播音专业学生担任主持人、表演专业学生担任演员等,共同完成节目的创作。

6、革新学生评价机制。由原来的单一作品评价改为按作品比例逐一评价,最后进行综合。有原来的教师单一评价改为教师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每期节目创作后开小组会议,由不同工种的学生给对方打分,借此了解每个工种在节目制作中起到的具体作用,也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

7、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在现有的节目模式上,鼓励学生创新创造,鼓励实验片的拍摄,创作前先进行市场调查,形成国际化视野,增强自我表达意识,关注社会现实。

总之,实景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环境的建设,环境需要依靠一定的教学平台来实现。需要有演播厅、演播间、剧场、影棚或其他适于拍摄的现场,并需要更专业的拍摄制作设备,如灯光系统、收声系统、轨道、摇臂、切换台、专业摄录设备等。因此如何有效地改良现有教学环境,积极搭建校外实景教学基地等问题也是该改革所必须面临的客观问题。

2.具体实施计划

1】调整教学大纲。撰写教学日历与教学方案,增加相关实训课程的内容,以技能模块作为教学单元进行划分。

2】建立实景教学场地。积极完成实景教学的教学环境与硬件条件的布置。

3】组织学生轮流实践不同工种,完成作品的摄制。

4】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并完成工作总结与互评的部分。

第3篇:播音主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空乘办学;空乘专业

作者简介:王欢(1977-),女,山东泗水人,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乘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编号:CC201315279),主持人:王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6-0042-04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空乘专业已有近十余年的时间。从最早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到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学生,直至后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空乘专业之后,在各级各类的本科学校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热潮,截止到青海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开设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为止,全国共计已有320余所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这十来年的办学历程中各高校紧跟市场变化进行教学改革,不断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在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空乘专业建设时问比较短,各高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安排、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民航业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院校想在这个诱人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纷纷争先恐后地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但是如此盲目扩张也导致了空乘专业的在办学热潮下衍生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空乘办学热潮的成因分析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一股空乘专业办学的热潮。造成这股空乘办学热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民航业飞速发展造就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通往“中国梦”奋斗的道路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民航已拥有16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已有固定航行路线1532条,客运及货运飞机共计1259架。而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在2010年已突破了2亿人次大关。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新增飞机1 600架左右[1]。民航业以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率保持着旺盛的发展趋势,以此发展态势,中国在世界航空市场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目前,除了国内的航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队数量的不断增多,需要招收大量的空乘专业人员外,国外有远见的大型航空公司也青睐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在我国招收一定数量的空乘服务人员。在航空业这样空前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有航空背景或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出现了一股空乘办学的热潮。

(二)空乘专业的优越特点造成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许多少男少女心中“空姐”、“空哥”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是她们所羡慕的职业。另外在收入水平上,空乘人员的收入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众多俊男靓女对空乘专业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各省的高考招生中,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要求起点低,而文化录取分数线又几乎是所有专业录取线中最低的。因此,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而形象气质较佳的学生都选择报考空乘专业。如此的低门槛高回报,使得很多高校在招生面试时经常出现火爆的场面。再者,空乘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实践教学、服装配置、学生实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专业,学费较高。因此,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也能给高校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由于航空业的巨大需求,充足的生源市场和不菲的经济效益,让许多学校趋之若骛,空中乘务专业遍地开花,目前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

二、空乘办学热潮面临的挑战

高校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繁荣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制约着本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

目前开办空乘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市场分析,并且没有民航系统的相关背景,不了解如何开设适应民航系统的专业知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没有对各院校的申请进行论证,对办学资质进行审核,在没有与民航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的情况下,对大部分申报院校予以批准[1]。空乘专业的盲目开设,开办院校的陡然增加,僧多粥少,其后果是导致各校生源争夺战越演越烈。为了能招到条件好的学生,许多学校只有降低各种硬性指标如:文化成绩要求,降低身体条件等使空乘专业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学校办学前景堪忧。

(二)闭门造车,师资实训缺乏

1.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在师资方面。空乘专业是需要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学习和操作的。理论的课程有:汉语、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等;实训的课程有: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而这两部分的课程知识,必须由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目前制约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院校都缺乏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关键是学历高的教师没有空中乘务的经历,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2]。因此,教师队伍呈现出矛盾的局面,由此可见,高校空乘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调整充实。

2.实训条件资源缺乏。空乘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实训设施价格高昂:从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大到各种机型的飞机等,这些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投入,后续维护更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许多高校开设空乘专业后在硬件设施上的不愿投入冒险,也有许多学校无力承担的。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实训学习,这对于高度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空乘专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

(三)沟通不畅,就业渠道堪忧

我国现在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大多与航空公司缺乏广泛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当前,航空公司招聘倾向于看重学生的外在形象。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以“第一印象”为重心,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面试。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各高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比起社招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们对于空乘职业的艰辛也缺乏了解,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跳槽。而目前我国的空乘专业开办过多过烂,每年毕业的学生与航空公司真正的人才需求成5:1的供需状况,这导致了空乘人员的培养严重供过于求。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航空公司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与民航业缺乏合作沟通,因此培养的空乘人才没有渠道直接进入航空公司,这样情况下势必走航空公司社会招聘这条途径。而参加社会招聘,不确定因素过多,名额有限,条件苛刻,空乘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仅要与各高校大学生竞争,还要与其他社会考生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许多人多次面试无法通过后逐渐放弃了蓝天梦。而为了达到高就业的假象,银行、酒店、大型企业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就业目标,大部分高校中的空中乘务专业已经名不副实。

三、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嬗变

这些问题让很多高校如鲠在喉,困扰着高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限制了高校空乘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空乘教育必须面对嬗变,必须面对现实。高校空乘专业何去何从,确实到了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如何改变,如何办好现有的空乘专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对空乘专业基本性质有合理分析

空乘专业本质属于服务性质,这个职业的初衷在于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空乘服务人员的基本性质是具有较高服务职业修养和能力,空中乘务的工作特点要求空中乘务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亲切的外表、宜人的个性、成熟的心态、得体的处事方式、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娴熟的服务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3]。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养。在空乘工作中,优质的服务是获得乘客满意服务的基本,理应成为空乘教学的主要培养内容。冷静合理分析空乘专业的基本性质,才能合理地发展空乘专业。

(二)对空乘课程体系发展方向有理性规划

合理科学的共通性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训技能课程是属于空乘专业共通性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到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整个空乘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要将共通性课程规划得更加完整、科学,使其更加有利于空乘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的特色性课程。空乘专业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专业特点,其课程中也有许多具有航空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体现出了空乘方向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但是这些特色课程应该要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服务,要结合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同时又能够遵循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既有空乘特色又科学实用。

地位稳固的服务类课程。综观现有的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过于偏重艺术性。这首先与空乘方向本来就隶属于艺术类专业密不可分,而空乘方向一般都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表演或表演专业等范围内;其次空乘专业的招生考试是放在艺术类统考中,考试的内容也大多是艺术为主;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担任空乘专业的教师大都是艺术类师资,因此学习的课程大多是艺术科目。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空乘专业课程设置的偏差。今后应逐渐改变这种课程教学过于偏向艺术,而实训服务课程欠缺的状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心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巩固服务类课程的重要地位。而适当选修艺术类课程作为锦上添花的才艺。

(三)对校企合作办学有实质性突破

针对目前高校空乘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适应不了航空公司对空乘人才的需求等问题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途径,通过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广泛接触与沟通,寻找空乘办学的最佳模式。

1.邀请航空专职空乘人员来专业培训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高校要聘用航空企业的空中乘务管理者、空中服务资深从业人员来进行专业的课堂教学,增加课程特色。让这些有实践经验和工作体验的专家们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教学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给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课程,从而使空乘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学生的培养能与航空公司的要求接轨。让航空企业人员参与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空乘人才的培养满足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发展的要求,高校空乘办学才能真正变得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2.派遣教师赴航空公司培训实操知识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二。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高校应定期送教师赴航空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空乘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让教师走出去这样开阔视野的方式,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接受航空服务的实际培训,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目前国内许多开办空乘专业的院校都采取派遣专业教师深入航空企业学习深造,让教师切身体会了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3.建立稳定可靠的实习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三。高校要通过与航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各大航空公司都有条件相完善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高校要争取建立与航空公司签约成为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这对于提高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空乘队伍都不无裨益[1]。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高校培养的空乘专业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航空公司招收到了优秀的乘务人才,高校也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解决了就业的机会与平台,推进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四、空乘办学热潮下的转型

空乘办学的转型应该是整体的转型,在教学途径、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学生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应进行转型改革。

(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

在空乘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具有现实环节中的情景来开展案例式教学。这种相对以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突出双向互动式教学,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的培养方式[4]。让学生通过仿真的情景模拟,完成民用航空、民航乘务方面等课程的活动环节,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职业体验情景,使学生对在航空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的接受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有所锻炼。在这样的学习中将空乘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将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教育模式上的转型

空乘教育模式应是注重实践教育与实践参与、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以实践成果来体现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接触职场环境和空乘服务情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场环境适应能力都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养成注重学习的良好习惯。毕业设计是空乘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重视的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制定、论文写作等环节的训练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实践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应变、沟通、心理承受等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打造学生,使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教育模式上的转型,使空乘学生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三)心理素质培养和服务意识上的转型

空乘服务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空乘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给予分析、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学生对空乘这个特殊的职业及工作性质、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空乘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应性和多变性[6]。笔者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从事空中服务的心理素质,对本校的空乘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表现出目前学生对空乘这个职业的了解只留于形式,看到的是空乘人员光鲜亮丽的外表,对于这份职业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却少之又少。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慢慢疏导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朝气蓬勃的优秀空乘人才,降低空乘人员的流失率。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上的转型,空乘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烈,服务意识薄弱,这于空乘服务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综合的服务意识是专业空乘人员必须具备,所以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全方位培养空乘学生的服务能力值得研究,而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的空乘人才是高校空乘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目的[3]。

五、结语

总结与回顾我国空乘专业十余年来办学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确实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和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空乘办学热潮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就业渺茫等现状,势必将影响空乘人才培养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依靠教育部门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赖于民航部门的相互支持合作。从大学生主体来看,要多从明确自我定位,提升就竞争力和调整心态等角度去寻求就业问题的解决[7]。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双方默契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协作,才能使我国空乘人才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民航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6):30-32.

[2]黄黎玲.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0-2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学院报,2011(2):18-20.

[4]柴金艳.空乘人才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8)26+256.

[5]张涛.论“空姐”选拔及空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价值工程,2013(14):269-270.

第4篇:播音主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空乘;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28-02

我国目前有2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亚洲之外鲜有高校设立空中乘务专业。因此有关空中乘务方向的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国内期刊上。黄晨[1]运用SWOT分析,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设计方案,对如何落实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建议。常静[2]从民航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提出“3―3―4”人才培养模式,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行业导向下的专业实践为特征,实行3个培养阶段和3个发展阶段,坚持语言学习、传统文化学习、身体形象训练、艺术特长发展等4年不断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对空中乘务人员的需求逐年上升,因此空中乘务方向的学生就业率在近些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就导致了相关院校几乎没有考虑该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转型的问题。同时,国内外对空乘人员职业转型与高校所受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的。本研究将从长期职业规划的角度,结合用人单位和空乘人员的视角,对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课程设计进行完善。

一、我国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商务、旅游等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根据民航业的强国发展战略目标,本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民航发展的重要时期。现代民航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空中乘务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欢迎各种力量参与兴办与民航相关的教育事业,鼓励各类普通高校开设民航专业,支持建设与民航实习实训有关的培训基地。

我国很多院校首先创办的是专科层次的空中乘务专业。随着民航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创办了全国首个设置于表演专业之下的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2004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首次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首次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2009年,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在音乐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

二、开展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99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制订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大纲为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从加强领导、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经费保障五个方面[3],为实施职业规划教学做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阶段,其中大部分就业指导课程是在毕业生找工作之前开展,引导大学生准确看待形势,客观评价自己,建立准确的择业观。

在空乘方向学生的在校培养过程中,相关院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的是如何使这些学生掌握航空服务的技能,理解并接受航空服务的理念。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高校都还未能将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长期职业规划纳入学科建设之中――课程设计和培养目标仅仅指向作为唯一职业选择的空中乘务。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空中乘务方向的学生实际就业率远高于所在院校的平均水平,在乐观的就业环境下,教育者容易忽视对空中乘务方向学生长期职业规划的考虑[4]。

三、课程设置的完善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大潮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有步骤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并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尤其是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拟定为了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而设置的学习计划或行动方案,包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这四个环节的不断循环。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关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5]。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高校应该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毕业前的几次就业辅导可以完成的。相关院校的首要任务是构建起完整的关于职业规划的课程体系。同时,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高校应该注重调动大学生探究的“内省”过程。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通过小组讨论、团体活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环节,促进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因此,以《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学生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学课程的设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1.从学生入校时就逐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首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职业规划的相关概念,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关于职业规划的整体教学计划。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及时建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接着,应该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认知,一般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优势和劣势、价值观等方面。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规划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择业倾向和职业目标等。

2.除了认识自己,还需要认识环境,一般包括对了解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特别需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讲座,邀请行业内的相关人员来介绍有关民航运输的发展近况、航空服务的职业要求等。

3.在了解了自己将会从本专业中学习到什么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之后,学生需要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安排后续的在校学习。很多学校都为大二的学生提供了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因此,建议相关院校将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的以上三个环节安排在学生大一阶段完成。

4.在学生树立了职业规划的意识,明确了长期职业发展的目标之后,学生就要制订行动计划。不论想要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积累与之相关的知识。除了辅修机会,学校还应该提供覆盖众多领域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更多地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制订学习计划的阶段,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计划的反馈与评价工作,协助学生不断地修正计划。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空中乘务分向的本科教育,全新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二是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具体课程设计见表1。当然,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还应该包括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和交流。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下,不断融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并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概括起来就是以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规划教育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建立自我规划的意识、提升自我规划的能力,使得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有别于专科教育,使得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加丰富、就业过程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黄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常静.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98-101.

[3]Gonyea J.C.(1995).The on―line job search companion[M].New York:McGraw-Hill,Inc.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