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建筑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现代城市重建和重构中,现代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建筑风格以及城市风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于建筑设计师这个群体而言,建筑出来的高楼大厦亦或者低矮别墅等等,实用性是其考虑的最重要问题。纵观国内各大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旧城改造或者城市旧城区老建筑被改造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在大规模的城市重建中,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和西式建筑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而老建筑物在改造中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怎样在保证老建筑在现今情况下的最大使用下,尽可能保留建筑物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沉淀。新的建筑出现在历史文化保护建筑旁,是否突兀,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一、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古建筑元素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状
(一)地位尴尬。就现阶段而言,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所处的地位十分尴尬。这不仅仅体现在中国新一轮的城市构建中,也体现在国内目前的建筑市场对古建筑元素的态度和设计师们的作品之中。一览最新的建筑物,不难发现,古建筑元素在建筑上的运用越来越少。清一色的西式建筑、金碧辉煌的高楼别墅,把历史文化毁的一塌糊涂。
(二)矛盾突出。在传统观念里,中国人的居住环境是离不开木质结构和花草山水。但是,现代居住环境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求住房在功能和构造上要更多利用和更紧凑。这方面,还涉及到现代人和古代人在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因此对住房和办公等房屋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在客观方面,古代木质结构下,房屋的建筑工艺都施展不开,且考虑到原北方的宅院大多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而南方的院楼在采光、天井的水源等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三)文化缺失。其实,现在建筑中古元素的缺失从根本上看,是古代文化在建筑方面的一种流失。古建筑元素从本质来看,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建筑中的成型和保留。因此,在现代城市的构建中,能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元素或者在新兴建筑设计中能尽可能的使用到古建筑元素,不仅是在建筑上为城市保留风韵,而且在保护和传承古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说白了,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缺失反映的是国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忽视和不自信。
(四)简单抄袭。有些城市在拆迁改造和重建的时候,也有做到一些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有些建筑师虽然号称在自己的设计里面添加了所谓的“中国元素”,但是仔细看他们的设计,就会发现,所谓的中国元素,不过是简单的讲古建筑元素的部分照搬照抄到现代建筑中。当然,还有一些建筑虽然在外型上较接近古代建筑,但也不过是刻意的人为仿造和抄袭而已,并不具有建筑上的“灵魂”和古元素的意蕴。很多现在的建筑师,以为这样就是在传承古代建筑文化,建造出众多的仿古建筑,其实不过是对传统建筑的一种误读。
二、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意义。古代建筑所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之后,不仅突出了文化积淀对城市的长久影响,也同时有发扬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所包含的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国文化中灿烂的瑰宝,而且也为世界所共有。令人非常震惊的是,在现如今的中国,中国古建筑元素在实际建筑应用上的稀少,甚至远不如日韩及其他国家保留的完整。古建筑元素相当于古代文化在建筑这一领域的反映,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当中的和谐统一与自然相处的精神。
(二)建筑意义。回归到建筑本身的基础层面,古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融合交织,不仅是继承过去较为出色的建筑工艺、建筑艺术。如果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以“取行,会意,传神”这样的原则进行古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延续,将会很好的体现传统精神。
(三)生活与审美需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到古建筑元素,融合现代先进的工艺和愈加简洁实用的设计,可以在精神层次提升古建筑元素的精华,并且创造出适合现在社会生活需求的,现代、简约、时尚且突出传统精神和优雅意蕴的全新风格建筑。
三、如果将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
(一)在结构上做到兼收并蓄。鉴于古代建筑大多都是木质结构,而现代建筑则多应用砖混和钢筋框架结构,这两种结构形态貌似没有太多相似之处。但是其实现代的结构是从古代木质结构发展过来的,现在的建筑可以结合这两种结构。
(二)在色彩上做到大胆重组。在中国古代建筑之中,色彩所占的比重十分重要。不同的色彩在传统建筑之中都有不同的意义,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现代建筑设计爱色彩上也不妨大胆重组,将丰富的色彩应用到现代灰白色调的建筑之上。
(三)在细节上做到多加利用。细节方面,可以运用上中国传统的图鉴。将古代元素中的花鸟鱼虫,草木雕刻,彩画屋顶等这些细节以新的设计运用到现代建筑之中。借鉴古元素的深远意境,搬到现代都市,也将是一片清新的风景线。
(四)在内部设置上做到充分利用古代智慧。其实现代某些文人雅士家中,在现代建筑的外表之下,房屋的内部在装饰上充分的体现了古建筑元素的美。比如做一些木质的雕刻,或者运用一些传统的家具,以现代人的审美来打造古代神韵。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的体现,还需要建筑设计师们把古建筑元素灵活的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华精神的传承、传统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把古建筑元素成功的融入到有形的现代建筑设计之中,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中华文化传统建筑的内涵和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王金;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3
[关键词]古建筑 设计风格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182-01
一、引言
我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我国建筑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它们成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名片,很多外国人慕名而来,专门就是为了见识一下中国的古建筑,例如江苏苏州的拙政园就是中国园林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而要鉴赏建筑艺术,不仅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还要了解古建筑艺术设计的要点。建筑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
二、我国古建筑发展概述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在封建奴隶社会时期,木构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主流,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除此之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的“布达拉宫”、云南傣族的“缅寺”等,从而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我国古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哲学思想,使建筑与环境达到高度融合,获得了非常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同时也为人类的建筑史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此外,我国古建筑很早就运用了韵律、和谐、对比、对称、轴线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在保持功能合理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三、我国古建筑设计风格分析
所谓的风格就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一个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不同时代的特征和文化背景反应在建筑装饰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材料,加工工艺可以形成建筑装饰的独特风格,甚至是不同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也可以形成建筑装饰的不同风格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因此这些元素直接影响我国建筑的材料、构造与装饰,使建筑呈显出丰富多彩的式样,又因民间流传下来的建筑手法常常被采用,使那些带有民间特色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其特有的风格。一座建筑不论建在哪里,只要看外观就可知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建筑。
我国古建筑也是现代城市的林园,很多城市的现代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或是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为主要构建元素,充分体现出了很多现代的建筑风格,一个保留了很多古代的园林古建筑的城市将古典建筑的小桥流水的节奏和现代城市车水马龙的现代节奏有益的结合,形成了和谐的整体。我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古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
总的来说,我国古建筑的风格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演绎;另一个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中式建筑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两者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从而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我国古建筑风格在设计方面大多继承了唐代、明清时期家居理念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同时摒弃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将新的气息注入到传统家居文化中去。
古代建筑的风格主要还是与当时的民风有关。一个民族具有自己的特色,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要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山西在中国古代是很具有影响力的,古代有晋商,古代的佛教、道教在山西的发展也是很有自己的特色;另外还有山西的面食文化,这些文化对当时的古建筑园林的建筑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栽种相应的树木是一般古建筑或园林的典型设计,一般左右各一至两株,相应之间的株行距之间是等距的,栽种整齐,表现出一种整洁严肃的氛围。这在古代乃至现代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主次尊卑的关系,这种左右对称的树木设置格局将成为一种权利和尊严的象征。
我国古建筑设计师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渊明,他是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古代建筑的设计师,在他的《桃花源记》中,对世外桃源的表述就有一种园林古建筑设计的理念。“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园林古建筑的建筑根据,还有“悠然见南山”是设计对景物的巧妙应用。古代的文人对园林古建筑的设计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文字的诗词歌赋、还有就山水园林的水墨丹青,有时他们则直接涉足古建筑的设计之中,成为名副其中的建筑设计师。他们设计的古建筑主要一种以自然景色为主旋律,有山有水的自然风光最主要的设风格。总之,建筑设计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设计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设计出独具风格的建筑作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有悠久的5000年历史文化,这就是我国古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我国大多数古建筑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结合当地的自然风景,成为兼具经济效益的风景名胜区。使人们在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风貌的同时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建筑艺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产物。
参考文献
[1] 侯芳.《试论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年05期.
[2] 张琳琳.《浅谈中国古建筑蕴含的传统文化》[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3年09期.
【摘要】: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直接载体,是精神和文化财富,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但目前国内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本文借用上甘棠古建筑群消防方案来共同探讨古建筑群的消防建设。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就是文化遗产的直接载体,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物质、精神和文化财富,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具有不可再生性。然而很多因素却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火灾便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如被广大藏胞尊为神圣佛地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大经堂,于1985年4月7日因灯烛引发大火,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极为珍贵的文物、经卷、珍宝等均被毁于一旦,供4060名僧众诵经的大经堂变成了废墟;2003年1月19日,有600多年历史的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荷叶主殿共236平方米的建筑不到3小时便被大火烧毁;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兰州市的城隍庙戏楼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笔者有幸参与了湖南省古建文物消防保护方案设计,就上甘棠古建筑群消防规划和建设来共同探讨古建筑的消防建设。
古建筑存在的火灾危险隐患
1.平面布局的先天不足
上甘棠村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中聚族而居形成的村落,基本上毗连建造,庭院相连、建筑与建筑多为过廊相通,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现代消防车根本无法靠近和通行。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2.古建筑耐火等级低,可燃物多
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为三、四级,耐火性能极差。木质结构历经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含水量远远低于一般自然干燥的含水量,木材的燃点逐渐降低,极易燃烧,有些古建筑及建筑构件表面还有大量的油漆和彩绘,大大增加了古建筑的火灾荷载。
3.灭火设施严重不足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很少考虑消防设施,后期为了保护古建筑原貌,不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建筑消防设施,这就造成古建筑一般无消防水源、无消防车救火或有车无路、有水无设施的尴尬局面。
古建筑的消防设计
1.现场勘查
现场勘察内容包括:
建筑物、建筑群的外形尺寸及相互关系,与周围建筑群的关系;
建筑物的文物级别及建筑材料特性;
建筑物内常住人员和流动人员情况;
建筑物的出入口状况、疏散的方向和方便程度;
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理、气象、环境等条件;
建筑物所在地及其周围的各种线路设置状况;
建筑物火灾历史和薄弱环节;
现场勘察方式:采用调查、访问、目测和仪测结合的方式进行,整理勘察记录形成报告,作为设计依据。
2.消防水源及消防水池
古建筑能够保持几百上千年,一般与其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联系,一般有山有水,山上树枝可生火做饭,人们生活更是离不开水。甘棠村古建筑群依山而建,三面环山,另一侧为谢沐河,该河流常年不断流,水质较好,枯水位时能够满足消防水池补水要求。后山上较高处修建高位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为180m³,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灭火的需要。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2.0小时,扑灭一次火灾用水量为180m³。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超过48h。水泵采用水位控制自动启动,消防水池水位达到消防警戒水位时自动启泵,水位达到高水位时自动停泵。
3.消防给水系统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室内消火栓系统,势必破坏古建筑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
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须立足于自防自救。
从山上消防水池接2根DN150消防出水管,沿建筑群四周道路环状布置,管径为DN150。给水管上每隔60米设置消火栓,给水管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 个。室内消火栓宜采用消火栓外置形式或设在门厅或门口,并设设置明显标志,且保证每一防火分区的水枪充实水柱能达到室内任何部位。
4. 灭火器配置
为有效的扑灭文物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需合理配备建筑灭火器。古建筑群按A类火灾场所、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超过15米,并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设置在室外时,应具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虽然消防技术规范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火灾自动报警能够及时发现着火点,并通知灭火人员,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所以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对于古建筑群,因其占地面积广,报警时须对其进行分区。上甘棠村可共分为18个报警区域,报警回路采用闭环形式。当火灾发生时,同时通知着火报警区域及其邻近报警区域,便于人员赶至灭火。
原设计考虑到有线设备很容易对原建筑物产生结构性损坏,在所有建筑物内部的感温或感烟探测器,以及室外设置的手动报警按钮均加装无线探测器底座,北京文物专家审批时提出,无线探测器因其供电不稳定、设备电源维护困难,建议采用传统的有线敷设形式。
另设置了火灾应急广播系统,该系统平时可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发生火灾时兼作火灾事故广播使用,用以在紧急状态下指挥、疏散人群。
6. 防雷措施
古建筑一般都是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崇山峻岭之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设计时需合理选择避雷针安装方式,计算保护范围,屋顶和屋檐四角应在保护范围之内。接地体应就近埋设,以减少防雷装置的反击电压,避免造成放电的危险。
7.设计和施工中的文物保护措施要求
文物建筑范围内进行的消防工程设计和施工,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和对文物本体尽量少干预的原则。
消防工程设计和施工,应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得造成文物建筑的安全隐患。
消防水池的位置选择必须符合文物建筑保护规划的要求。
管道的位置,应尽量选择空闲地,以不破坏文物建筑原状地面、基础或最少扰动文物建筑原状地面和基础为原则。
在文物建筑本体周围施工,必须对有损伤隐患的建筑部位进行封护、遮挡和隔离。
室外传输线路,应尽量采用多种线路合槽并网设计和施工。管线暗敷时,应尽量避开建筑基础,遇到必须经过文物建筑地面和基础时,应按文物维修要求,做好地面、基础的恢复。
通过墙体进入室内的管线,不得人工掏挖,必须使用钻孔方式。钻孔孔径以满足管线穿入为限,室内的金属管、金属槽不应直接固定在木构件上;杜绝管线、管槽固定在彩画和壁画上。
8. 自救消防措施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上甘棠古建筑群远离城市,且交通路况不理想,离最近的县消防站需40分钟左右的车程,地方消防基础建设不完善,且周围村落人口比较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需加强自防自救的措施,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配备必须的消防器材。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因地制宜,宜小型、适用。
上甘棠村小型消防站设于村头交通通畅地段,和消防控制中心合建,建筑外貌与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一致。
消防器材装备立足古建筑群火灾扑救的实际,配备两轮消防摩托车、推车式灭火器、消防水枪、水带、抢险救援器材、消防人员防护器材、通信器材、训练器材等。
本文在论述我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现状的基础上,以仿古建筑结构造型形式为主要研究点进行分析,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艺术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我国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
前言: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复古风逐渐盛行,仿古建筑也开始走进社会群体的视线当中。仿古建筑是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文化艰涩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明确设计要点,遵循设计原则,从而切实提高仿古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
1我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现状
就我国建筑总体情况来看,不同地域的传统居住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尤其是不能够合理的满足现代社会群体的住宅需求,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不一致。尤其是在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不能够完全照搬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以提高仿古建筑造型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就文化认同以及自信心上来看,我国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对建筑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要明显低于对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若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我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毁于一旦。就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建筑设计中普遍缺乏中国特色,并未将民俗和地方特色融入到建筑当中,基本上属于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这就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全盘照搬照抄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尤其是在园林景区以及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内,可以见到比较多得仿古建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传统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
2仿古建筑结构造型形式
就我国建筑文化的总体情况来看,仿古建筑主要对传统营造法则与现代施工技术、材料技术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仿古建筑对传统古建筑的文化特征进行合理的再现,并且是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和耐久性,促进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仿古建筑不但能够对我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进行合理的继承,并能够优化建筑结构的实际性能,由古建筑的木结构和砌体结构,逐渐转向具有时代特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此对仿古建筑结构造型不同形式进行优劣分析:
2.1木结构
就我国传统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木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木材资源比较广泛且易于再生产,在建筑结构形式中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亲和力较好,并且实际抗震性能良好。但是以木材为主要受力体系的工程结构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木材的防火性能比较差,极易引发火灾,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木材容易受到腐蚀和虫害,从而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从木结构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实际各项强度差异比较大,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2.2砌体结构
砌体机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包含砖砌体、砌块砌体以及石砌体。在我国仿古建筑中,大多使用砖砌体和石砌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砖石结构。砖石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就地取材,耐火性、隔热性较好,施工成本比较低,实际施工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就砖石结构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建筑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比较好。凡事有利必有弊,就砖石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砖石的体积和自重都比较大,并且砂浆的黏结力比较弱,此种情况下导致砖石结构的实际抗拉能和抗剪性能比较低,并且实际抗震性能不能够满足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实际要求、
2.3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仿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具有比较好的防火性能,在仿古建筑结构应用中的安全隐患较低,并且施工成本易于接受,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结构形式。在仿古建筑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应用时,应当结合仿古建筑的实际特点进行系统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确保各种仿古结构构件的实际规格和质量满足仿古建筑的实际需求,以促进仿古建筑建造工作的顺利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重现我国古建筑的外形特点,并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建造成本较低且易于接受,施工材料的获取和运输具有便捷性,建造完成后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建筑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在提高仿古建筑实际使用性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4钢结构
钢结构构件主要包含热轧型钢、钢板以及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等,刚结构构件的应用强度比较高,韧性和塑性比较好,通常情况下能够满足仿古建筑的性能要求。钢结构仿古建筑的施工周期较短且施工方式比较简便。钢结构材质均匀,质量较轻,实际抗震性能较好,并能够进行科学的重复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就钢结构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随着应用时间的推移,钢结构的耐腐蚀性和耐火性较差,钢结构仿古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实际施工成本比较高,此种情况下导致钢结构在仿古建筑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3以某大雄宝殿为例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进行分析
某大雄宝殿位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仿唐建筑,其建筑主体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屋面构架体系采用步架和举架复合的结构处理方法,屋面荷载通过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传给框架柱。由于这样的结构传递体系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进行结构计算时,除了进行建模计算外,还要使进行复核计算,验证配筋梁是否满足结构承重要求。由于殿内相临柱子之间的跨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采用了转换梁系,采用复合梁系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最终达到仿古建筑主体结构与装饰性结构的完美协调统一。
4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仿古建筑造型设计更应当满足时展的需求,既要体现出古建筑的风格,又要展现出时代化的发展特色,满足现代社会群体的审美需求,从而切实提升社会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对我国建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田林,李伟.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2]李舜,王家民.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山西建筑》,2009
(1)古建筑为体现福祥,大多都会在建筑的大殿正脊中部埋设有金属宝盒。有些建筑的房顶内部还设有锡背,极大地增加遭受雷击的概率。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古建筑风格本身就存在着雷击的危险,像是飞檐、翘角、梁柱、屋脊、吻兽、塔刹等构架都是突出建筑轮廓的,这就会造成安全隐患。
(2)古建筑分布在比较空旷的风景区、江河湖泊的附近等区域,极易遭受雷击。
(3)从古建筑选址的地理环境可知,其修建的场地一般地势都是比较高的,为了显示其高贵壮观,位置还比较突出,这都会加大遭受雷击的可能性。还有些古建筑比较讲究风水,其四周一般都会有高大的树木,而且都是成片的分布,这些高大的树木会增大遭受雷击的可能性。
(4)为了保护古建筑,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古建筑本身的结构构架不能够被二次改造,所以有些建筑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防雷设施的安装及使用均未达到应有的标准。
2关于古建筑防雷类别的分类与确定
我国建筑防雷标准是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来作为建筑的建设与后期维修中的防止雷击标准来执行的。另外在GB50165-1992第3、4、5条做了以下大致的规范:对于不同的建筑的防雷要求不同,它是根据防雷的装置与构造的不同来变换的。对于国家一类的古建筑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关于二类古建筑的保护,要求是按照一类民用建筑的标准来进行保护;对于三类的古建筑,要严格的执行第二类民用建筑物来考虑,尽量做到很好的保护古建筑与建筑内的文物。另外,我国的古建筑的防雷分类也是有特定的标准的,要求是必须要根据其重要性与使用性质来确定,并且规定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大小至少要分为二类以上的防雷建筑物,尽量避免稀有文物的损失与破坏。
3古建筑设计的防雷措施
在具体的古建筑物防雷设施中,要根据条件的不同来分别进行不同的防雷设施的安装。我们可以大体的将防雷措施分为内、外部防雷,就是可以按照建筑物对雷电的感应程度不同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防雷区,这些防雷区有专门的功能要求,并做了不同的规定:直接接受雷击不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非保护区,没有任何的保护方法,这些区域会直接遭受雷击,天空中的雷电周围的电磁场没有任何的衰减;直接接受雷击但受保护的防护区,这个区域内的特点就是电磁场没有减弱,但是这个区域内的大部分物体都很少遭受雷击,并且所有的建筑物都是暴露在空旷的空间内。第一防雷击的保护区,这一保护区简称LPZ1,它的特点就是从空中流来的电磁场得到了一定的减弱,其结果与作用就是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物体都能够有效的避免直接遭受雷击;第二防止雷击保护区,这一区域可以减少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起的后续防护区;防雷击后续防护区,这个防护区的具体要求就是进一步减少雷电电磁脉冲,以此来达到保护水平高的标准。
3.1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我们大致的了解一下过去的外部防雷设施,从以前的防雷经验上总结来看,传统的避雷装置一般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来组成的。接闪器通常有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这样的三种部件。接闪器都是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其功能与作用就是要把高空中的雷电引下来。然后接闪器的下部会和引下线的上部紧密的相连,接闪器的下部件就会和接地的装置相连,它的作用类似有一条通路的导线,把接闪器引下来的雷电顺利的流到接地装置,这样接地装置会埋于地面很深的地方,就可以把大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另外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在避雷装置的安装时,要尽量采用长度比较短的避雷针。
古建筑的宝贵之处是由于其保存着其原始原貌,所以在安装避雷装置的时候,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其原始面貌,这样的话就能够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建筑物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我们要合理科学的铺设避雷设施,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在建筑物屋面的正脊、斜脊等地方安装。同时要尽量避免直、锐角弯曲,采用圆弧状的弯曲,并且其引下线的弯曲弦长应该大于对应弧长的1/10。
(2)避雷装置中的引下线应该环绕古建筑的四周、墙面铺设,两条引下线的平均距离为18m。
为了保证古建筑正面的足够美观,原则上是不能铺设引下线的,但是为了安全,所以在铺设引下线的过程中,要尽量隐蔽铺设安装。另外,在一些面阔较大的钱物避雷带要尽量的选用直径较大的材料来进行铺设,在两端的引线也要加大材料的直径。同时要增加引线的数目,这样能够做到有效的分流。在铺设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
(3)在古建筑的的不同地域要根据游客的分布和集中程度来采取不同的均压措施。
如:在宽度较为狭窄的古建筑周围可以采用水平圈式的接地装置,这样的话,要特别注意保持接地装置与地下管线的安全距离,避免引下来的雷电击穿地下管线。
3.2关于侧面雷击的应对措施
在古建筑的防雷措施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古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来确定防侧击雷的方法。如在山区地带亦或是在空旷的古建筑物周围,要确定需要进行防雷的均压带,并且使均压带和建筑物四周的金属物体进行接地。最基础的安全要求就是窗上的玻璃没有空洞,因为在山野地带雷电可能会以雷球的状态钻进室内。还要特别注意一下树木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3.3做好建筑物内部的防雷措施
古建筑的内部防雷就是指的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危害。在加强建筑物的外部防护措施的同时,也不能够放松对于内部防雷的建设安装,它大致可以分为地位连接、加装避雷器和合理布线等一系列措施。在我国重点保护文物的古建筑内,一般都设有消防、报警和监控设备等,然而这些弱电系统的雷电感应的危害很大,因此加强内部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4在古建筑防雷工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发现,很多古建筑的建筑地理位置都不是很好,大都处于高山、险峻的地带,这样地理不佳的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防雷工程施工的难度。另外,考虑到为了使古建筑保持良好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防雷工程施工时就要小心,隐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技术指标不能够达标:
(1)我国对于古代建筑的统一避雷施工标准,会使得文物保护人员难以保持一个合理的尺度,可能会存在着想要很好的保护古建筑,加大防雷措施,但会减弱古建筑的魅力。否则就会使得古建筑风韵犹存,但处于极易破坏的状态下。
(2)我国的古建筑大都是以木材为主,但是现代的避雷装置都是一些沉重的金属,这样就很容对古建筑造成伤害。
(3)在古建筑地面四周的引下线的间距很难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加上古建筑的墙体形状不一,也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5结论
关键词:古建筑;现代化建设;
1 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让世界震惊。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快速挺进,城市建设也随之高速发展,由于目光的短浅,加之利益的驱动,古建筑被破坏事件屡见不鲜。2008年,在光天化日之下,龙游文物贩子居然唆使村民拆除了一幢300年的明代古建筑,无知的村民和前来阻止的文物执法人员还发生了对抗;2007年7月,湖北襄樊唯一明代古建筑在半夜时分被强行拆除;2010年4月,云南大理“忽必烈当年都未能破”的古城墙龙首关南、西两面的遗址,被交通部门不留情面地大肆破坏和野蛮施工,新建的公路要穿古城而过,使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2011年,山东潍坊的一座明朝古庙在凌晨被强拆。2012年1月,梁林故居建筑被“保护性拆除”。
作为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的古建筑,应该很好地保护起来,但是,社会要进步,城市要发展,要进行新的建设是势在必行,如果因为过度地保护古建筑而阻塞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反之,如果因为追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顺利推进,而忽略了对古建筑的保护,也是不可取的。那么,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是否不可调和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古建筑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更不是顾及到此就一定会失去彼,而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如果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就能得到“双赢”。
2 让古建筑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策略
2.1 古建筑的“新天地”作用
上海新天地是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一步之遥,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时空之感!
西方国家也大同小异地采用了这种方式让古建筑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美国苏荷区的改造,便是不破坏楼房的外貌,只对其内容设施进行改造。改造之后的建筑看上去还是原来的工厂、仓库和栈房,但是内部却大不相同,内部是非常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陈设。而德国也与此相差无几,他们也是把那些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能用就用,能改就改,绝不轻易拆除。比如柏林能源论坛大夏,原就是一座比较精美的红砖墙“老房子”。在改造时也是保留了外貌,对内部进行了改造。大门换成了玻璃自动门,还装了比较现代的感应卡门禁系统,门厅里的装修更具有现代化气息,侧墙、天花板及地板都是玻璃的。而另外两座非常现代的玻璃建筑便建在这座“老房子”的后边,两者之间仅仅有一条比较狭窄的夹道。这一新一旧的建筑又组成了一个方形内院,里面顶棚同样是用玻璃做的。从这侧看是古色古香的大夏,从另一侧看则是现化化气息深厚的玻璃建筑。在这里,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两者相互呼应,相辅相承,相映成辉。
2.2 古建筑的景观作用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古建筑因为建造的年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外观结构,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其旅游价值极高。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古建筑进行简单的修缮后作为旅游景观。这些古建筑包括古城建筑、陵墓建筑、宫廷建筑、寺庙建筑、桥梁建筑、石窟建筑、大宅院建筑等。
比如北京的故宫、恭王府、十三陵;广西的杨美古镇;云南的丽江古城;浙江的汤溪镇寺平村;河南的龙门石窟和少林寺;杭州的灵隐寺和西湖断桥;的布达拉宫;湖北的黄鹤楼等,都是依托古建筑群打造的行色旅游景观。而国外也一样,比如,巴黎的歌剧院;法国的尚博尔城堡等,也都是依托古建筑而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
除此之外,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把一些古建筑经过改造,也开发为旅游景点。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上海新天地,也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到上海的人,都会去新天地去领略一下穿越时空的感觉,去享受一下购物、包含及娱乐的乐趣。
2.3 古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用
“老房子不是包袱,是财富,城市里的老房子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城市的价值,要保留老房子的特征,又按现代人的要求对它进行改造,让老房子的价值体现出来,并得到提升。”许多老房子,都是在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的设计改造后,使其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并提升。比如,坐落在上海的巴金故居,如今就改造成了巴金故居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就是为了让巴金的文学精神生生不息,为上海这座中国驰名的大城市再竖起一处醒目的人文地标,历时近五年的论证研究、资料整理、修缮施工,才把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曾经生活了半个世纪的武康路113号寓所修缮如“旧”,完全恢复历史原貌,并对海内外公众开放。
在国外,也有将古建筑进行改造后,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的。比如,威尼斯米开朗基罗画馆。这个画馆就是由一个旧式的庭院群落改造的博物馆,是在保留了其外观基本不变,外面的墙面和门窗都没有什么改变,完全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仅在房前的平台加上通透的玻璃廊道供游人休息、喝咖啡。因此,该馆看上去显得有些残破。馆的内部却进行了十分考究的装修,尤其是监控照明更是现代,与馆的外部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2.4 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作用
古建筑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现代建筑的设计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比如,恭王府的生态设计。王府中的地面设计具有很好的渗水性及雨水收集功能,所以无论是下多大的雨,行走在王府脚都不会湿,而王府的绿地也不用特别用水去浇。而各类台阶几乎都是直接用石材的天然形状建成,避免了加工。而普通的瓦片又成了墙体、铺设地面花纹和绿地围边的材料,甚至还有蔬菜园。这些生态设计对对现代建筑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再比如北京四合院的冬避风、夏遮凉设计,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客家土楼设计风格及施工技术,都是非常值得现代建筑借鉴的宝贵财富。
3 结束语
古建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除了文中介绍的“新天地”作用、景观作用、文化传承作用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参考作用外,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够借鉴国内外在现代化建设中,是如何让古建筑发挥其作用的成功经验,再针对具体的古建筑的具体情况,通过认真研究,努力开发,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够让古建筑发挥出更多更广泛作用,体现并提升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钟韵瑶.国外古建筑保护和有侧重[J].新安全东方消防,2007(08)
关键词:历史文化古建筑;电气火灾隐患;消除;探索
电气火灾已经成为现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最常见的火灾类型;对于像防火设施本来就不怎么好的历史文化古建筑来说,“存活”到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电气化应用于古建筑之中所带来的火灾隐患问题;应该找寻一种消除古建筑电气化火灾隐患的微妙设计,使建筑的古与电气的新科学有效地结合[1]。
一、历史文化古建筑火灾预防的重要性
(一)预防火灾是保护古建筑完整性的重要关注点
第一,古建筑完整与否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进步程度。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不只是现在化的建筑节次鳞比,不只是现在化的一切占据着整个国家,而是在现在化水平不断发展、提高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好古有的东西,就像古建筑一样,越进步的国家古建筑的完整性程度越高。
第二,火灾是古建筑完整性的一个很重要的破坏因素。自古以来,火灾就是破坏古建筑的重要因素,很多有名的古建筑的消亡都是因为火灾,比如:阿旁宫、圆明园,这些曾经辉煌不倒的承载着厚重文化和历史的古建筑就在大火之中倒下,所以,想要保护好古建筑的完整性,必须要预防火灾的“侵犯”。
(二)古建筑的防火能力比较差
第一,建筑材质本身易燃。古建筑大都是用木材建造的,所以它的易燃性比较高,不像现在建筑一样,多用沙子、水泥、石头、砖块等不易燃烧的材料建造而成,建筑的防火性能比价高。
第二,年代久远,整体抗压能力差。古建筑本身的年代久远,经过那么多年的风吹日晒,经历过洪水、经历过地震、经历过战争,能存在着世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所以说各个方面都相对脆弱的古建筑的整体抗压能力比较差,对于来势凶猛、破坏力很强的火灾,古建筑更加脆弱。
(三)是世界和国家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的必然要求
作为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古建筑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既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又是世界的财富,滇西北乃至云岭高原广袤的山区,分布多民族聚居的山寨、村镇;因地域偏僻交通闭塞,留存下的大部分都是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寺庙、民居建筑及街道,这些历史古建筑成为散落在群山深处的文化瑰宝,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旅游资源。保护好古建筑是世界和国家共同的心愿,保护历史文化古建筑并不是只在嘴上说说,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上,预防古建筑的火灾是世界和国家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的必然要求。
二、电气火灾易发的原因以及滇西北、云岭高原古建筑电气化现状分析
(一)电气火灾在古建筑易发生原因
第一,电气线路故障和电气设备不当使用都可能导致电气火灾。现在很多的古建筑之中的电气线路没有完全按照国家安全规定安装,容易发生线路故障,例如:电气工具使用不当使线路发生故障、电气的配电盘失灵、线路短路、接触不良、电气超负荷等等都会使电气线路发生故障,造成电气火灾;还有对于电气设备的不正当使用如对于电热水器、电水壶、冰箱等电气设备使用不当也会造成电气火灾[2]。
第二,我国的建筑电气火灾的预防法规和相关技术支持不完善。首先,我国对于建筑物尤其是古建筑的电气火灾预防还缺乏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法律体系支持,我国没有专业成形的建筑物电气火灾预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对于建筑物尤其是历史文化古建筑的电气防火还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撑。应该怎样用一种更加科学严谨的技术知识去预防建筑物尤其是古建筑的电气火灾,这些技术短板都暴漏了我国在建筑物电气火灾预防和救治方面存在的缺陷。
第三,建筑物电气火灾防治职责不明确。电力部门不能很好地明确建筑物的电气火灾管理的职责,这样就不能使电力部门协调有效地对建筑物的电气安全进行管理,不能科学严谨地对建筑物尤其是古建筑的电气化存在问题进行科学排查。
第四,古建筑的建筑用料容易引发电气火灾。我国现存的古建筑大多都是采用柏树、松杉、樟树等含油易燃的材质,这些材质都是容易燃烧的物质,古建筑的主要的结构框架是木质,电气应用到这木质化古建筑之中,稍有一点电气火花就很容易引起火灾,而且现在很多古建筑都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他们的电气化漏电保护措施比较差,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气漏电的可能性,也会使古建筑物的电气火灾的发生几率加大。
(二)滇西北、云岭高原古建筑电气化现状分析
供电线路由变压器引出后,没有供电区域总配电箱,经过架空线路进入供电区域只在用电终端设置保护电器;建筑内部没有穿阻燃线管,线路陈旧老化;居室内临时接线不规范;供电系统配置不合理,缺少接地保护线,对用电人身安全等有隐患;区域内有加工作坊的动力用电,设备及线路配置不合理;文物建筑内,缺少必要的火灾报警装置。
三、古建筑消除电气火灾隐患的有效途径
(一)要使古建筑电器使用管理责任到人
没有责任的约束就没有更好的古建筑安全,应该把古建筑的电气使用、管理的安全责任到人,让责任人坚守好自己的职责,告知具体用户基本的安全常识,并亲自定期进行电路、电用器具的安全排查。
(二)电力施工方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
对于古建筑的电力施工应该更加规范、安全、高效,电力设计部门应该设计出针对古建筑的科学的电力安装方案,并监督、指导电力施工方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一条高质量的古建筑电力供应和使用系统,还要加强对已建成电力系统的定期安全检查和养护,确保古建筑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电力环境。
(三)优化电气安装结构
古民居建筑均为木结构建筑,无法利用建筑的自然接地基础,可以结合适用、安全、经济等实际情况,由供电部门在建筑外合适地点设置落地式低压配电柜(防护等级不小于IP56),在配电柜处设置集中接地极。
(四)使用古建筑电气火灾预警产品对电气火灾进行预警
对古建筑电气火灾实行早期的科学预警是保证古建筑电气安全、消除电气火灾隐患的重要手段,现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古建筑电气火灾的早期预警,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对电气火灾预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比如:我国的红外线测定火感温度、超声波电力控测等先进技术都能实现对电气火灾的早期预警和探测[3]。
(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配电改造
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增加应急疏散照明,疏散场所地面的照度不低于5Lx,公用过道及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应急、疏散照明,疏散照明灯具设置在安全出口,并在专用消防口处设置红色应急照明灯。应急、疏散指示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灯具,其持续供电时间均不小于30分钟。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应急照明的配电线路敷设方式均为明敷。穿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并应采取防火措施。
结语:
滇西北和云岭高原广袤山区的古建筑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电气化在建筑中普及使用,古建筑的电气火灾问题也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运用科学合理的电气使用、管理和养护手段,相信,古建筑的电气火灾隐患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李伟灵.古建筑电气火灾的防治对策[C].//中国消防协会电气防火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论文集.2006:46-47,61.
[关键词]雇主品牌 IT企业 建设路径
一、雇主品牌定义
英国资深管理专家赛蒙•巴洛(Simon Barrow)与伦敦商学院教授提姆•安博拉(Tim Ambler)是雇主品牌理论的鼻祖,他们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提出了“雇主品牌”这一概念,并将它定义为:雇主品牌体现为由雇佣行为提供并与雇主联系在一起的功能、经济和心理利益组合。 Simon Barrow与Tim Ambler教授的这一理论贡献引领了雇主品牌研究的潮流,众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雇主品牌进行定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外部品牌角度、内部品牌角度和组织品牌角度。外部品牌角度侧重于关注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形象,认为雇主品牌旨在向潜在的雇员传递一个独特且具有相当吸引力的工作经验,为企业树立最佳工作场所的形象,使各类人才将本企业作为就业的第一选择并愿意为本企业效力;内部品牌角度则注重于关注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情感关系,提倡在现有员工中树立品牌,保证企业对员工的承诺,使得现有员工乐意与企业同发展;组织品牌角度的代表人物Thorne认为,雇主品牌建设应确保员工品牌与市场品牌的匹配 。
经过西方10多年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雇主品牌管理的知识体系开始趋向成熟,目前理论界的主流趋势是从内外部结合的角度对雇主品牌的概念进行界定。笔者认为:雇主品牌是一种向潜在雇员传递最佳工作场所理念,向现有雇员提供愉快工作体验,向离职雇员表达尊重和祝福的一种体现差别性雇佣承诺的新型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整体品牌提升的有力工具。
二、雇主品牌价值
翰威特(Hewitt)公司2009年中国最佳雇主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翰威特最佳雇主员工敬业度平均为71%,而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员工敬业度平均仅为49%;过去八年中,最佳雇主敬业度一直保持在69%以上,而其他雇主敬业度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微弱上升的趋势,继续在50%左右徘徊 。他们的另一项调研结果表明:员工敬业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将提高5个百分点;员工敬业度达到80%的公司,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20%左右。
亚太地区最大的咨询公司华信惠悦(Watson Wyatt)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与其他雇员相比,高度敬业的雇员成为业绩出色雇员的可能性高出1倍(业绩评比超出,甚至远远超出监督者的预期);强烈相信本组织市场理念的可能性高出 8 倍;相信他们的工作对于实现品牌承诺至关重要的可能性高出 1.5 倍。这样的结果带来了财务业绩的持续上升,数据显示,与普通雇员相比,敬业度高的雇员为持股五年以上的股东带来的五年收益高出16%;带来的市场溢价高出50%;劳动生产率高出26%(华信惠悦2008年WorkUSA调查结果)。
可见,良好的雇主品牌可以提高雇员的敬业度,敬业度高的雇员有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且不易在困难时期离开组织,在面对重大组织变化时更有韧性。如此的良性循环正是雇主品牌的魅力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萧条背景决定了雇主品牌战略势在必行。
三、雇主品牌建设
Sutherland、Torricelli和Karg(2002)借用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1997)关于战略营销过程的描述,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角度讨论了雇主品牌营销。他们从年龄、性别、种族等几方面对雇主的目标市场进行了细分,发现全球性对于不同年龄的员工,绩效薪酬、工作多样化/岗位轮换和培训机会对于不同性别的员工、文化多元化等十个因素对于不同种族的员工的重要性均存在显著差异 。可见,雇主品牌的建设路径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及员工个性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雇主品牌。
目前关于雇主品牌的文献多聚焦于建立一个通用的雇主品牌模板,殊不知,员工人群的不同会导致需求特点的不同,例如,对于“80后”知识型员工来说,工作具有挑战性会使他们感觉工作起来快乐而有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一个步入中年的国有企业员工来说,工作具有挑战性反而会引起他的不满,进而导致工作业绩的下降。如此可见,通用的雇主品牌模板只能成为摆设,不仅不能改善员工绩效还可能招致适得其反的后果。还有少量文献通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某一个行业或某一组特定人群,来分析雇主品牌的建设路径,如:彭荣(2008)的“星巴克的雇主品牌价值及其启示”一文。然而,即使是这些少量的文献也只是就行业谈行业,就个性谈个性,而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笔者认为,雇主品牌建设路径的不同实际是在于人们对雇主品牌认知的不同,只有结合雇主品牌认知差异并对症下药,雇主品牌战略方能彰显成效。下面以软件行业为例,通过对软件人才雇主品牌认知特点的分析确定雇主品牌建设路径。
软件行业的特殊性在于人才是软件企业的原材料,产品和技术竞争不再成为主旋律,人才竞争成为新的制高点。李开复博士在时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的工人的工作效率,或许能比一个一般的工人高出20%或30%;但是,在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软件研发人员,却能够比一个普通员工多做500%一1000%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这种差距是无法用数字去衡量的” 。足见软件企业创建良好的雇主品牌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软件行业的主要生力军是“80后”新型知识型员工,他们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资料显示,“80后”员工比年长于自己的一代更频繁地变动岗位,其跳槽频率是“50后”的近6倍,是打工部落中的“流动”一族 。
统计显示,企业流失一名重要技术人员或者重要职位人才,至少需要花两个月的时间、四个月的薪酬代价才可能找到新的合格人选,此外,还要附加3-6个月的培训时间,新员工才能适应工作,并真正开始发挥作用 。华信惠悦在长期研究中也发现,一位初中级员工流失带来的成本是其年薪的0.5-1.5倍,而中高级人才流失的成本是其年薪的2.5倍甚至更多。人才流失后果的严重性可见一斑,这也使得对这样一个人群的研究显得严肃而有意义。
1.软件行业大量依赖于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投入的行业特殊性以及软件人才群体的特殊性使得软件人才具备了以下性格特点:
(1)强烈的学习欲望
现代社会及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日益升级,竞争压力的加大和知识淘汰周期的缩短一次次地提醒软件人员:要想立足就必须保持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软件行业对技术依赖的强度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远远大于其它行业,知识资本作为软件人才能力和价值的外在体现,若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必然会出现陈旧和老化的现象,进而导致软件人才价值的贬值。诸如此类的现实促发了软件人才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保持与技术更新的同步前进,使自己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2) 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全球著名雇主品牌咨询公司Universum推出的“2007年度全球理想雇主排行榜”的调查发现,50.6%的中国大学生把“个人生活和事业平衡”作为毕业三年后的职业目标,比2006年度增加了近10%,排在第一位。这表明:与勤勤恳恳、忠心耿耿视企业如家的父辈不同,年轻的软件人才更加关注私人生活,他们崇尚“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理念,重视家庭和朋友,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希望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平衡点。
(3)较强的成就动机
软件人才是触及社会变革最快的一个群体,接受新事物较快,对工作的期望值高。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热衷于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拥有一方任由自我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他们工作的目的不单单局限于获得物质报酬,他们有着对事业成就的追求,更看重的是获得发挥自己专长的机会。
(4) 藐视权威,等级观念淡薄
软件人才思想观念和行为多样化,视野开阔,个性张扬,倡导自由和平等,讲求公开公平的市场精神。他们不会因为职务级别而尊重上级,对不称职的上级他们会采取藐视的态度。
(5)渴望获得尊重和认可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铸就了“80后”知识型员工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他们有更强的自尊心,渴望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希望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
2. 以上需求特点导致软件人才在雇主品牌认知方面存在以下5个特点:
(1)注重公司的培训开发体系,强调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年轻的软件人才来说,他们从小便生活在充满竞争的年代,深知优胜劣汰的残酷。他们不再倾向于与企业签订长期雇佣关系,对终身就业饭碗的追求早已成为明日黄花,软件人才更多的是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雇主,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空间,他们就会跳槽,以追求个人价值的增值。因此,对他们来说,公司的培训开发体系以及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决定其去留的关键要素之一。
(2)偏爱灵活的工作时间与丰富的组织活动
软件人才以项目为导向的特殊工作性质使得加班加点成为不可避免之事,这与他们“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原则背道而驰,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他们希望摆脱传统僵硬的“朝九晚五”工作制,采取更为灵活的工作时间制;他们也希望有更为丰富的组织活动,以缓解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在工作之余享受美好生活带来的乐趣。工作和生活的和谐会增加员工的斗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追求工作任务激励制度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曾经对“工作的报酬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回答,他认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 。稻山嘉宽的“工作任务激励说”在软件人才这个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目前,软件人才普遍具有强烈的追求自我实现的欲望,他们要求工作更具有挑战性、独立性、多样性和技术性,希望通过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扩大化来提高自身价值,他们把被授予及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视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成就的实现。对新知识的探索、对新事物的创造带来的挑战性、新鲜感和乐趣源自其本能的欲望所产生的动力,其效果是外力所遥不可及的。
(4)崇尚民主、协商的信息沟通方式
作为软件人才的主体,“80后”新型知识型员工更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不迷信权威,将“时逢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奉为至理名言,这一切都使得他们更习惯民主、协商的沟通模式。
(5)拥护公平合理的绩效报酬体系
报酬的作用不仅限于满足生理层面的需要,达到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早已上升到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身份的高度,反映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和尊重程度。然而,薪酬带来的满足感并不单由薪酬高低决定,据Hay Group几十年的研究证明,有些人才跳槽不是因为原企业给的钱少,而是因为给的不公平 。公平合理的绩效报酬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敬业度,它是软件人才获得尊重和认可满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3. 有了对雇主品牌认知的掌握,我们就可以进行着手进行雇主品牌建设路径分析。软件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可遵循以下路径:
(1) 建立系统化的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软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对软件人才的培训显得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加重要和迫切,且不论培训计划与员工是否真正匹配,对其成长是否有重大意义,一个系统化的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本身便是对士气的一种激励。通过与员工一起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在结合公司远景目标和个人兴趣的基础上确定员工未来的目标。为员工设计一个匹配其个性与需求的职业发展路径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为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有了清晰的方向,员工才会忠实于自己的企业,并奉献自己的全部能量。
(2)提倡内部提升制
内部提升制能有效地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战略的落地。实施内部提升制,一个人岗位的变动可能会引起多个人岗位的变动,这样形成的连锁反应有效地调动了一批人的忠诚度和积极性。由于需要从内部选拔接班人,内部提升制还能有效地防止组织中人员的“青黄不接”现象。
(3)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制”
弹性工作时间制意味着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工作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地掌握和规划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从而在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
(4)建立员工俱乐部,组织员工活动
以员工俱乐部的形式,在公司内部组织各种员工活动,如游泳、球类运动、户外体验、乐器类学习等,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类型,公司则为俱乐部活动提供所有或大部分经费。
(5)进行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能有效地实现工作的丰富化和扩大化,通过在工作中赋予挑战性的内容,提高工作对雇员的吸引力。工作再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员工的成就需要,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企业收获价值的过程,这种双赢的局面带来的良性循环会使企业和员工都产生无穷的动力。
(6)提倡参与式管理
在工作中拥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渠道是“80后”知识型员工普遍向往的方式,相比较其他人群,他们对工作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具有更高的期望和追求,他们渴望对各种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并不要求企业在多大程度上采纳自己的意见,他们在意的是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让他们参与进来,自由发挥他们的作用。
(7)建立民主协商的信息沟通方式
建立民主协商的信息沟通方式意味着需要抛弃传统的发号施令般沟通方式,变单向沟通和话语沟通为双向沟通和行为沟通。软件人才叛逆、桀骜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渴望平等、尊重、关怀的的沟通环境,更渴望直接、开放式和集体讨论式的沟通方式。
(8)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申诉渠道
只有保证沟通渠道和申诉渠道的畅通,民主协商的沟通方式才得以最终落地,沟通渠道的畅通是一切沟通活动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9)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各级主管要定期对下属的业绩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途径来评估,并尽快给予绩效反馈以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在业绩上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达到不断提升的效果。个人绩效须与奖惩制度挂钩,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凸显价值。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要给予及时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员工要进行合理的惩罚,从而有效地实现区分,使员工感到个人的价值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个人的付出得到了收获和回报。
(10)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薪酬模式
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薪酬模式有利于雇员根据自己的需求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薪酬组合,这符合他们彰显个性的特点,这一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尊重感和认可感获得满足的过程。
四、结束语
只有有效地掌握雇员的雇主品牌认知特点,才能着手开始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之路。软件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因为其行业特点和员工个性特点而呈现出别样的姿态。
一般来说,越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越希望与有更多知识和更高能力的人一起工作,并以此为荣,这便是人才的马太效应。建立良好的雇主品牌有利于企业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雇主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仅凭人力资源部门单枪匹马便能大功告成的事情,他需要企业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长期、持续的共同努力。所以,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企业来一次雇主品牌革命吧!
参考文献:
[1] Ambler T, Barrow S. The employer brand [J].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996, 4(3):185-206.
[2] Kaye Thorne. One-stop guide: Employer branding[M]. UK Surrey: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Ltd, 2004.
[3] 边长勇. 翰威特最佳雇主:经济衰退是招聘人才最佳机会[N]. 第一财经日报,2009-4-14.
[4] Sutherland M M, Torricelli D G, Karg R F. Employer-of-choice branding for knowledge workers[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siness Management, 2002, 33(4):13-20.
[5] 杨光.微软的“赌注”:找到最优秀的人[J].中外管理,2000,(1):51-54.
[6] 周青.新生代,管理因你而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
[7] 夏志琼.留住技术与留住人才[J].四川经济研究,2005,(2):45-45.
在我国历史推移的过程中,无数朝代伟人都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建筑,以不同的风格开启了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璀璨的大门。而南北方因为地区差异和气候水土的问题,所以其建筑也有着极大的区分。一般来说,南方主要是以地面建筑为主,干栏式建筑在此也较为常见,而北方却以穴居建筑为主要的建筑特点。在建筑史的发展中,从创始阶段、成型阶段到成熟阶段,建筑特点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从追求建筑的遮风挡雨到之后的庄严宏伟,都体现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艺术建筑的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阿房宫是其建筑类型的代表。而后来汉武帝大肆修建宫殿的过程中,对于皇宫的建筑也成为了令人们叹为观止的大型建筑艺术工程之一。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多种建筑类型,表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建筑特色。这些有着较为完整成熟的建筑体系,对于后世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的影响非常巨大,无论是对于砖石和拼合梁柱的大量使用,还是施工机构的双轨制设计,都给予了现代景观设计者较多的灵感,令其能够借鉴古代建筑的特色探寻新的景观设计出路。
二、景观设计中对于古代建筑的利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景观设计作为美化环境以及生活氛围的重要方式,需要设计师在不同的领域寻找灵感。我国古代建筑作为我国历史中瑰丽的珍宝,其有着优雅、庄重、宏伟等多种特质,对于其基本的建筑元素进行运用,可以保证景观设计能够更加满足人们对于该设计的需求。下面,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元素在景观设计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从多种角度探究古代建筑的特色。
(一)建筑木材利用
在我国建筑历史中,对于木材的运用非常广泛。其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的美观性,还能够针对自身想法进行不断地修缮,所以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般会运用不易变形的木材进行景观构建,能够保证提高建筑的亲切感,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人为景观。通过木材的运用,能够衬托多种景观在生活中的特性,保证景观设计的持续建设和能源节约,提高环境的舒适度。保国寺作为我国著名建筑,是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因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大气与生物共同作用导致大殿内常年出现渗漏。但是经过长期合理的维护,所以能够屹立千年,存留于世。在现代建筑中,挪威建筑师就曾经以此木构建筑为雏形,进行了上海世博会挪威馆的设计。在该设计中,利用了木胶合板技术,以木材的舒适美观性为出发点,让观赏者亲身感受了现代景观中建筑与自然地完美融合,每一种风景,都成为了健康、简约的代表。
(二)彩画、雕刻利用
我国的绘画历史发源已久,无数古代建筑都曾经以精致的绘画、完美的雕工获得世人的惊叹。这个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与建筑的融合,能够达到栩栩如生、灵动自然地装饰效果,提升建筑的独特性、魅力性。无论是色彩斑斓的彩画还是庄重宏伟的雕刻,都能够表现出建筑的气势和精雕,其巧夺天工的技艺,更是成为了中国建筑的一大代名词。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彩画以及雕刻艺术,可以增加景观设计的气势,凸显风景以及建筑的精巧、恢弘,提升景观建筑档次。故宫作为古代建筑中以彩画和雕刻闻名的建筑之气,无论是殿内的石像还是和玺彩画,都说明了这个宫殿曾经的壮丽和雄伟。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般都会将亭台水榭周围防止石雕,在院落之中放置彩画。游历这样的园林景观,仿若让游客置身于千年前的盛世繁华之中,体会中国古老的雕塑绘画文明。
(三)结构轮廓利用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无论是庙宇宫殿,都有着其独特的轮廓和变化多端的建筑结构形式,在达到建筑与环境互相衬托的情况下,达到东方特有的神秘、繁复效果。一般的古代建筑中,外观可以分为上下中三层,无论是屋顶、基座和柱子,都是通过重叠的组合以及木块、玻璃瓦穿行的。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保证建筑的承载效果良好,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古典装饰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将这种结构以及轮廓进行转化,突出其漂亮的弧面以及舒缓的曲线,进行现代建筑的中的搭配。在解决了建筑受力问题的同时,还达到了设计场地、设计环境以及设计本身的完美结合与设计平衡,保证了在体现深刻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美观性以及舒适性,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三、景观设计对于古代建筑利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