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讨论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可是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往往是老师的一言堂,即使表面看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严重阻碍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的机器,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怎能不令学生厌学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与同学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应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先感悟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提出质疑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逐步解决自己的困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之中,教者可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能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出正确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乡愁》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前一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让学生体会托物寄情的写作意境,再引入新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他们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以邮票、船票、坟墓、浅浅的海峡来比喻乡愁,这样比喻又有什么深意呢?作者为什么以这样的顺序写“愁”呢?这种惆怅给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使学生逐渐的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用“邮票”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了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浓烈的爱情,而用“海峡”则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这是深沉的爱国之情,这几组形象构成了乡愁的丰富内涵,使乡愁有了更明确的寄托。
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使本来让学生望而生畏的诗歌课堂教学,变得让人回味无穷,其关键就在于把学生放在了主置,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探究式学习方式才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因为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并能把自己的理解拿来与同学交流,这种交流正是合作探究的具体表现,此时需要我们教者所做的,就是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合作探究方法去品读作品,去体会文章内涵。
【关键词】 课堂讨论;合理分组;问题设置;组织和监督;总结和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本人现在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点儿心得体会。
目前课堂讨论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拘泥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讨论被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也有一些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很多课堂上讨论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准备工作不充分,不能驾驭学生的讨论
尽管广大教师普遍采用了课堂讨论教学。但是,由于各项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教师难以驾驭。诸多问题的出现都反映一个问题: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
三、管理欠缺,调控不当
在分组讨论实施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讨论时间给的不够,学生还没有讨论透彻,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就赶紧让学生打住,进行其他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英语课堂讨论的实施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才能使课堂讨论不流于外在形式,而发挥它应有的实效性。
第一环节: 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这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基础。一般分组以就近原则,4-6人一组为宜。在每一小组内应该指导以明确的分工,如设置organizing、shorthand、reporting等角色便于各司其职组织好讨论,角色在定期内进行互换。同时考虑到学生性格的互补、知识结构、特长的发挥等因素,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这样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第二环节:教师认真准备,确定好讨论的形式和问题
首先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好讨论形式和讨论的问题。确定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几个问题:①紧扣本单元topic,体现教学重难点。②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度,既不能过于浅显;又不能过于深奥。③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因“组”施“题”,便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④拓展问题,延伸有度,具有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其次,指导学生做好准备。要有一个科学、高效的课堂讨论,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一定的实践体验作为“支撑”,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做好课堂讨论准备。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要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一是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在中应尽量讲得少,让学生多说,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更需要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同时要以一个讨论成员、巡视员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鼓励大胆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打开心,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organizing、shorthand、reporting等角色在讨论中各尽其职,尽量多的由学生来归纳讨论结果。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讨论时间的安排要适度,不宜过短或太长,否则就会有讨论之形而没有讨论之实或是偏离中心,难以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
第四个环节:加强讨论的组织和监控
1.讨论的策划与组织: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使讨论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精心的策划和严密的组织是保证课堂讨论活动高效的关键。
2. 讨论方法的指导: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选用不同的讨论形式和方法,以提高讨论的有效性。
3. 讨论时间的控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以提高讨论的质量。
4. 讨论活动的整体把握: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内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选择讨论形式。讨论气氛的热烈、活泼是课堂讨论成功的重要因素(王才仁、曾葡初,1999)。教师充分课堂气氛,使每位学生都乐于发言,并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另外,教师应注意控制讨论的节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讨论任务。
第五个环节:适时进行总结和评价
讨论中进行适时的总结和评价是很关键的一步。总结有及时总结和延时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在讨论中产生反映后找个适当时机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教师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创新性的想法,则要及时给予鼓励、评价,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6期2002第1、9期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国际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日渐重视。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除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外,还要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最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列为主要内容;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则明确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在以上3种大纲的指导下,跨文化能力成为了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2012年,跨文化研究正式列入外国语言文学下列的二级学科目录。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讲解中西文化纵论、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语言运用与文化差异等内容,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史。目前,大多数英语专业都设置了跨文化交际课程,部分大学英语也开设了后续课程。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网络所具有的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庞大、互动性强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构建的案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高校。结合我校的网络信息特色,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积极探索如何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推进教学改革。本课程以多媒体与网络为支撑,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小班化、互动讨论式课堂,将课内讲授学时压缩1/3左右,用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合作学习等环节。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实践一体化建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另外,构建新型评估体系,扭转传统考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局面。
1.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与教育资源(课程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都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平台下跨文化交际课程课堂授课模式的特点是,依托多媒体和网络,让学习者最大程度地学习和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教师组织和指导学习者进行跨文化学习和交际体验,并引导学习者进行讨论、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达到培养学习者与不同文化群体进行交际的技能目标。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习资料的互动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所在。
在课堂上,本课程充分利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结合围绕小组活动展开的任务型教学法、关键事件分析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等三种主要教学方法,多维度、多视角、多模态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促进学生跨文化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例如: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以网络为媒介收集跨文化交际真实案例,同时借助国际互联网走进真实的话语场景、积累跨文化体验,并且以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的形式与同学、教师就案例和疑问在课堂上交流分析,最后结合所学理论和知识以及课堂讨论,对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进行反思,撰写“跨文化学习日记”。布置任务―实施任务―课堂讨论―总结反思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强化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和情感理解。此外,多媒体与网络资源具有生动形象、真实直观的特点,它们与任务型教学法、关键事件分析法和体验式教学法融合,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2.课外自主学习
多媒体和网络还大大扩展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把跨文化交际的课堂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使跨文化的学习向着超越时空限制的自主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本课程以我校省级外语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同时融合海外高校的教学资源,强化课程的网络信息化特色。其一,将课程制作成“微课程”,寻求和海外高校等同类课程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跨国网络微课程资源的互享,实现课程国际化。其二,本课程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国际网络跨文化交际圈,利用博客、E-mail、网络论坛等形式促进课程学生积极结交海外不同文化的同龄人,以更好地体验不同文化的异同。要求每位学生记录过程,撰写心得体会,总结跨文化体验。其三,在新浪博客建立了跨文化交际学网站,运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资料,包括课程大纲、课程回顾、课程知识要点、上课电子教案、视频材料、推荐阅读书目、电子图书、自主学习阅读材料、跨文化案例数据库及跨文化交际相关网站的链接等学习资源。教师还通过该平台给学生公告、布置作业、讨论相关话题、提供反馈等,是师生以及学生间课外互动沟通的主要渠道。同时,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它所提供的跨文化学习素材不仅内容真实丰富,还不断更新变化、具有动态性,有着传统教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这样的网络教学环境扩大了教学辐射面,能及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且增强了学生学习异国文化的兴趣,大大优化了教学环节。
3.新型评估体系
培养跨文化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核心,但跨文化能力本身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导致文化测试和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极为困难,不论是定量或定性的测试法都很难达到客观、公正和有效的评判标准。本课程在经过多年探索后发展出了以网络平台贯穿始终的“课外跨文化体验报告”、在线跨文化能力发展评估体系、“跨文化学习档案”三维一体的新型评估体系,旨在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该评估体系中过程性评估和期末考核两者比例为6:4,其中过程性评估(60%)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和参与网络论坛讨论情况(10%);课外跨文化体验报告(20%),即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外通过亲身经历或国际互联网进行跨文化(跨国)交往,记录过程,撰写心得体会,总结跨文化体验的感受和收获;在线跨文化能力发展评估体系(IDI)(30%)。本课程引进跨文化能力发展评估(IDI)在线测试体系,建立跨文化能力测试网络平台。该评估体系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Hammer与Bennett教授开发,在全球有30多个国家的10,000余人参与了测试,一系列研究表明该测试工具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IDI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使用课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评估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发展阶段,能比较科学地评估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有效性。期末考核(40%)来自于跨文化学习档案,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媒体、网络或现实生活收集跨文化事件、个案,通过不同的跨文化体验,逐步积累建立自己的“文化档案”,定期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分享,并讨论、分析背后的文化因素。期末将平时的积累归纳上交,教师根据“档案”的质量和数量给分。
4.课程效果评估
本课程还引入悉尼大学的课程评估体系,对教学情况进行测评。该评估体系共12项,每项最高分为5分,这12项内容分别为:(1)课程内容及目标明确;(2)教学令我的学习有效率;(3)技能得到提升;(4)作业量;(5)评估体系能帮我巩固知识;(6)对所学专业的贡献;(7)对学生反馈的反应;(8)师生交流;(9)提纲准确概括了内容;(10)评估体系效果;(11)学生小组合作;(12)对课程总体满意程度。该课程评估体系与我们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整个课程体系的架构是高度吻合的,因此能够有效检测课程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有利于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实现教学目标。
三、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授课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推动者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他们需要具备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课程设计能力。其次,他们要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实施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组织各种活动、准备各种素材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巧妙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长效学习能力;对学生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问等及时进行反馈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点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设计和组织科学的测评方法等。因此,面对新的教学环境,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实施高效教学。
四、结束语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强调多媒体与网络平台,全面促进了教与学的重新整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得到强化;互联网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在国内语言和文化相对单一的环境中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的契机和学习材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新型的过程性评估和在线评估体系起到了促进教与学的作用。这一课程体系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王海波.外语网络教学与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5-8.
一、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学生说题教学法”的实施。
1.说命题意图
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让学生明确习题教学目标并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习题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让学生领会揣摩习题的命题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命题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活动,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的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
“学生说题教学法”不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相反对老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说题教学法”要求学生明确习题中创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这是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条件。传统的习题教学法是老师讲解的多,学生独立思考的少。而让学生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教学环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建构物理模型,加强知识迁移,使所学物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知识整合的能力。
3.说教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各个物理量的特征以及各物理学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是审题分析的重点,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是物理习题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说物理及其相关因素这一教学环节是“学生说题教学法”中的第一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不仅让学生代表说,还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未来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习方法的导师”或“教育的诊断专家”,因而教师适时加以评价、小结与归纳,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4.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
物理教学要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大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综合能力,要把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众所周知,习题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巩固知识,二是培养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习题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让学生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难点,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环节的教学应以学生重点发言、讨论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归纳小结为辅。让学生主动交流、合作、探究。
5.说解题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有道是“善于总结才善于提高”。让学生说解题的心得体会这一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反思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与方法,明辨是非得失,扬长避短,总结提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顺应了世界课改的发展趋势。
6.说对习题的评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习题教学方法中,缺少让学生评价习题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不利用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既要让学生评价命题的精妙与独到之处,还要启发引导学生在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7.说对习题的改编
教学法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它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本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教学重点。
为强化刺激调动各感官的协调,培养感知量保存教学信息,突出重点、难点知识的研究方法,教师要概括性地将本节知识形成网络体系。
二、实施“学生说题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都积极的参与。教师不但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为自身的学习确定目标,并努力承担学习的责任。对学习基础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区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合作学习的活动。
2.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
当代教师综合素质,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入诊断学生的心理技能,而且还要具有风趣幽默、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形象生动、富有表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体态语,教师要注意用鼓励性语言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及时认可,帮助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发展并张扬学生的个性。
3.注意“例题”的选择与编拟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例题让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说题教学法”最适合“例题”的教学。“例题”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灵活性、挑战性”,使教学过程充分,落实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
如果说是作为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训练过程中按照“学生说题教学法”中的前六个教学环节的要点去思考去“自说”、沉思默想,达到以“说”代“练”的教学目的。
4.注意摆正师生教学中的位置
1.教学工作安排
本学期,在陈老师言传身教的指导下,我按时按量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一开始,在看到要教七个班,还有两个实验班时,我一度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是陈老师鼓励我对自己有自信,并且每次都认真的帮我修改教案,讲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我教的七个班中,6班和7班是学校的实验班,班级同学基础知较扎实。其他的9、10、11、12、13五个班是普通版,学生基础较薄弱。对于这一情况,陈老师让我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如:面对实验班的同学,可把一些知识点展开进行深入探究;面对普通班同学,只需把课本基础知识讲透即可。
虽然高一年级本学期只有两个历史教师,但每周我与陈老师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开学第一周的集备中,陈老师主要与我讲解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由于高一年级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与高二年级的北师大版教材不一样。所以上课时,要注重对比两个教材的不同点。高一年级上册,我们学习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人教版教材共八个单元,其中重点讲解的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高中历史的编排与初中历史不同,时间跨度大、知识点繁杂,专题史的编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更高,因此本学期前半学期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课速度较慢,一课常常拆成两课才能讲清楚。下半学期可适当加快速度。此后每周的集备中,陈老师都会细细与我讲解下周课程结构、重难点。
2.教学模式转变
新课改以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本学期,陈老师多次提醒我,上课时要注意教学模式的转变,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每次的集备中,陈老师都特别强调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讲练结合。通过探究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陈老师积极组织教研组研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此概念。由于经验的缺乏,所以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年轻的我总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陈老师一直在背后给我鼓励与支持我,教授我很多。
【关键词】教学方法;历史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15-01
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师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 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我做过两年语文教师,上了八年历史课,从贾谊的《过秦论》中了解到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意义。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
2 历史课的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论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 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 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 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 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 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 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 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3 历史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
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一个学期要保证每个学生被抽中2-3次,至少要抽中1次。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4 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5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
关键字:物理 教学 说题
一、“学生说题教学法”的八个教学环节
1.说命题意图
让学生明确习题教学目标并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习题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让学生领会揣摸习题的命题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命题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活动,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的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
“学生说题教学法”不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相反对老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说题教学法”要求学生明确习题中创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这是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条件。传统的习题教学法是老师讲解的多,学生独立思考的少。而让学生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教学环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建构物理模型,加强知识迁移,使所学物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知识整合的能力。
3.说教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各个物理量的特征以及各物理学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是审题分析的重点,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是物理习题教学中和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说物理及其相关因素这一教学环节是 “学生说题教学法”中的第一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予以高度和重视,不仅让学生代表说,还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未来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习方法的导师”或“教育的诊断专家”,因而教师适时加以评价、小结与归纳,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4.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
众所周知,习题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巩固知识,二是培养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习题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让学生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难点,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环节的教学应以学生重点发言、讨论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归纳小结为辅。让学生主动交流、合作、探究。
5.说解题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有道是 “善于总结才善于提高”。让学生说解题的心得体会这一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反思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与方法,明辨是非得失,扬长避短,总结提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顺应了世界课改的发展趋势。
6.说对习题的评价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习题教学方法中,缺少让学生评价习题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不利用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既要让学生评价命题的精妙与独到之处,还要启发引导学生在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7.说对习题的改编
教学法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它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实践能力是本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教学重点。
8.教师综合点评
教师的综合点评要有 “点睛之笔”重在思路方法的归纳与比较。
二、实施“学生说题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都积极的参与。教师不但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为自身的学习确定目标,并努力承担学习的责任。对学习基础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区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合作学习的活动。
2.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
当代教师综合素质,不仅具有渊博知识,深入诊断学生的心理技能,而且还要具有风趣幽默、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形象生动、富有表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体态语,教师要注意用鼓励性语言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及时认可,帮助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发展并张扬学生的个性。
3.注意“例题”的选择与编拟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例题让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说题教学法”最适合“例题”的教学。“例题”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灵活性、挑战性”,使教学过程充分,落实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
4.注意摆正师生教学中的位置
在“学生说题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加强感情投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对分教学 教学应用 大学英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知识传授时间和讨论时间分隔开来,通过给学生安排一次自主学习的时间,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分课堂既有传统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优势,同时还结合了启发式教学,强调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其效果却微乎其微。当今社会大学英语课堂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要方法,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没有动力学英语且自制力差,在老师看来只要学生来了就行,至于课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则可有可无,不被老师所看重,因此学生们很难对英语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过程性考核。在某些大学,老师会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讨论,但这种当堂谈论在没有给予学生充足准备的基础上,带给学生焦虑感,也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知识讲授阶段。第一阶段为老师讲授知识的阶段。老师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同学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每部分的大意,并通过设置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老师要对课文中的词汇用法进行讲解,对于部分长难句,老师要对其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并在其中穿插些技巧性的知识。在这个阶段,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约束课堂纪律,不能让学生在下面摆弄手机,但不需要提问学生任何问题。
虽然第一阶段要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但老师不能把重难点知识全部讲透,要讲一半留一半,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借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虚拟语气的知识点时,课文中用到的是如果与过去事实相反,应该用怎样的句型结构来表达,即从句的谓语动词用“had+过去分词”,主句用“should(would,could,might)+have+过去分词”,但如果与现在和将来事实相反的情况,应该使用的虚拟语气结构并不需要进行讲解。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而在这个阶段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并没有被改变,老师依然是传统的讲授者,学生也依然是知识的接收者。
2.内化吸收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作业,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而安排了作业老师要在收上来后进行批改,不能让作业的布置流于形式,批改后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需要对老师前一阶段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学生要在第一阶段有所收获才行。学生也可以列出自己之前听课时不理解的有疑问的知识点,在课堂讨论环节向老师求助。对分课堂强调的是有准备的讨论,老师布置作业也是为了学生在课堂上时可以有讨论的内容,不会让学生因为没有准备的讨论而产生焦虑感。有了讨论这种形式的鞭策,学生也会认真准备作业,在这一个阶段老师是评价者,学生是发现者。
3.课上讨论阶段。在课堂讨论阶段,因为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再加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堂时间进行讨论了,学生可以对上一节所学的知识点和心得体会进行讨论,也可以对课后习题进行探讨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那也可以说班里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不是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有相同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掌握程度,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性格,乐于参与进来。因此老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认真参与的可以在之后让其单独起来发言。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对作业进行点评,然后每组派一名成员进行提问,老师需要把小组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再讲解。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整个讨论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带来的优势。
虽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但在运用对分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教师也无形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能正确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如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分配讨论时间、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及过程性考核中如何评价学生等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博雅.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科学与财富.2015(12):803.
[2]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540.
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持参加面授,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成功的保证。在三年的电大学习中,我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面授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细心地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下,我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课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到认真、工整、正确。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庞大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参与在线学习,解决学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坚持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坚持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例如在学习了《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之后,我了解到小学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既呈现出了发展的共同规律,又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这就为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所任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研究和总结,我撰写并成功地发表了教学论文《浅议如何转化后进生》。通过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我彻底地转变了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领会到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给我们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极为平稳的成长平台。在三年的学习中,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合格、素质过硬的人民教师。
三、深入调查,精心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我们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综合考查。在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的同时,我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性研究,针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撰写了《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一文,受到了指导老师的好评。在论文答辩时,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沉着应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论文观点和理论依据,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我轻松地跨过了专科学业考查的最后一道门槛。
三年来的电大生活使我深深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坚持学习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慎重思考的问题,而电大灵活的在职学习方式、学业考查方式给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让我们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在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
电大,我要感谢你!我们继续成长的专业知识的加油站,是你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是你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本人签名:××× 相关文章:
2012年中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2012年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
2012年最新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