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管理学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教学论文

第1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综合能力

管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高职院校管理学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的管理学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综合发展。但是就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课程教学存在不少弊端,有效性较差,学生的综合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师必须就课程改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不少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自然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不少教师认为,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学生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影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方法落后。从当前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以传统的灌输法为主,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灌输式教学法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自主思考和发挥能动性的机会较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共同发展。3.教学内容设计不够科学。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要跟上时展的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和职业发展中以合适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只有符合当代需要的、适用于当前社会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才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业才干。但是就当前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际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与时代接轨不足,实际的案例分析内容较少,理论知识较多。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容易让学生与实践训练相脱离,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建议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新时期要想转变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从教师的思想观念着手。身为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要程度以及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教师才有可能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培训,转变管理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思想,并帮助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2.创新教学方法。新时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中心,通过设计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处理过程中进行锻炼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由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分析、发现和解决,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模拟情境教学法。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适合管理实践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校企合作开发的训练项目能够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工作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帮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管理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的优势与模拟情境教学相类似,但是更加方便课程教学,也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第四,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即结合教学内容设立若干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负责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3.完善课程体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从课程设计方向着手予以配合。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设计不够合理,理论课程较多而实践课程较少,教学内容设计也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时期学校需要从课程体系上进行调整。首先,要调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安排比例,减少理论课时安排,增加实践课时安排。当然,管理学是我校管理工程系所有专业(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贸易、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均开设的一门课程,然而却缺乏系统的资源,课程教学老师经常更换,能力参差不齐,为了能够配合这一课程体系调整,学校还必须加大对管理实践课程相关设备及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等。其次,要调整管理学教学的内容,增加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避免空洞的说教,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这需要教师团队和学校共同努力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该目标为方向进行教学。但是事实上,我国不少高职教师在管理学教学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期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对高职管理学课程进行创新和调整,切实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管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胡利利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丽金,周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应用管理学课程考评改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朱九芳.基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探析[J].才智,2014(21)

[3]江朝.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第2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一、努力改进教法,开拓学生思维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4、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中考化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因此对我们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多听课,多探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如果我们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对中考成绩的提高会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我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这可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每年都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特别培训,在参加竞赛后他们都能取得比校满意的成绩,取得竞赛最好成绩是在2002年,当时我选了七名同学参加奥赛,两名全国一等奖,三名重庆市二等奖,两名重庆市三等奖。

二、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志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

在实验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

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3.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第3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1.1领导对教学管理队伍重视不够,教学管理人员对自身重视不够

在独立学院中,学院领导们对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视不够,认为教学管理仅仅是排课、调课、考务等没有什么难度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对独立学院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价值,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人员在提高办学效益、教学质量等决定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方面的关键作用。在学校的政策制定上,不少独立学院加强了师资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却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由于独立学院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教学管理人员往往也易陷入认识误区,对工作缺乏深入了解。这样就忽视了对教学管理的理论学习和对现代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的探索。

1.2教学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在结构与素质方面,独立学院缺乏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为了控制办学成本,独立学院往往就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压缩,这就造成了教学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从专业学历来看,独立学院中绝大多数的教学管理人员是非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他们没有教学管理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对缺乏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规律、教学管理手段等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影响了对新形势的适应。

1.3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在独立学院中,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而且很难独立做出显著的工作成绩。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设想也难于实现。同时在岗位津贴、职称晋级、职务升迁等方面他们又低于教师或辅导员的待遇,这造成了教学管理人员心态不平衡、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再加上独立学院的迅速膨胀,教学管理工作的日益规范,使得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都逐步增大,教学管理人员的辛苦工作得不到认可和回报,这就严重挫伤了一些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导致教学管理岗位的人员流动快,尤其是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和各单位的教学秘书更是频繁更换,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试提出以下对策。

2.1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无论是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还是学士学位单位授予权评估,或者各类型的教学评估工作,均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列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评估指标,这都说明教学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教学水平,还要靠教学管理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科学、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再次,教学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又依托于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人员提供的管理氛围和管理文化,将直接关系到广大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工作质量。因此,教学管理人员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普遍滞后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象已相当明显,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独立学院办学实力极为不利。因此,独立学院的决策者要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摆到与师资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重视教学管理,提高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彻底根除以往不论能力大小、素质好坏都能干好教学管理工作的旧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要引导教学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树立管理育人的观念,改变那种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只是教学辅助工作、处于从属地位的思想观念,明确教学管理也是在为提高教学质量做贡献,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做贡献。

2.2创新机制,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

独立学院要想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要对独立学院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方法。物质激励主要是薪酬激励。独立学院决策者应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薪酬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认可,影响着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独立学院可以对教学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薪酬管理方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数量、完成情况、效果评定等方面都要进行细化,使教务管理的每项工作都能得到一定的薪酬体现。同时也可以专门设立教学管理岗位专项津贴,该津贴随着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增加而增加,随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变化而变化。不仅如此,独立学院也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完善参与激励、授权激励、沟通激励等各类精神激励,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参与度,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员工对学院的归属感、认同感。同时应该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关注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体成长,在充分了解他们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后为其提供合适的发展途径,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和独立学院发展的目标一致。促进教学管理人员在精神层面上的提升,通过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来形成员工工作的内在驱动力。运用荣誉与晋升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荣誉与晋升激励感知,满足员工的荣誉需求等。这样,通过各种激励,可促进教学管理队伍实现稳定目标,并最终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2.3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独立学院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必须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管理的理念、模式和专业知识也在快速地发生变化,科学有序地为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对推动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独立学院应根据教学管理队伍的组成和各自特点及工作实际情况,,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丰富其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其次,有计划地选送一些有潜力的教学管理人员攻读学历,提高管理层次。再次,选派教学管理人员到外校参观学习,参加一些关于教学管理研究的学术交流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管理能力。同时鼓励支持教学管理人员自主学习,强化教学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意识。

第4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探究式教学最初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期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科学教育学家施瓦布将“探究式教学”确立为科学教育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并对探究式教学大力倡导,对探究教学的原则、过程模式及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探究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探究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美国科学教育的成果就是探究。1996年初美国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一书,将“探究”列于核心地位。诸多的专家都对于探究式学习及教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从理论角度及从应用的角度。探究式教学,就是通过设置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它注重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教学和学习都是围绕着诸多问题展开。这种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2]

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探究式教学作为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以问题做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且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现实生活中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3](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较少讲述,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学习知识,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交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协作技巧。(三)教学双方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教师应明白自己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只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和信息的咨询者。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题纲,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同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而学生要改变观念,完成角色转换。由于中国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所以,学生也应尽早意识到问题所在,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模式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一定要与评价考核相结合。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跟考核挂钩,很难期望有好的效果。因为人本身存在惰性,如果没有考核,单凭热情,很难持久,也难免出现“搭便车”行为。所以,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设计考核方式和方法,并花费较多时间实施考核。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研究适于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的内容

“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完全不同,基于问题和资源的教学是它的重要特点。在完整的《管理学》的课程体系中,每一个章节都有诸多的内容,如果不分主次,也不考虑《管理学》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那么在有限的课时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需要课程组教师之间以及与经管类其他专业的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内容重复的、在以后的课程当中会重点讲授的如财务管理、现代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的内容,只做简单介绍即可,管理学课程的重点放在管理与管理者、东西方的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环境研究、决策、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领导理论及领导艺术和控制等内容上,同时这些内容也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开课情况进行适当增减,所使用的案例及问题也要根据不同专业进行筛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二)研究适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

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具体进行教学组织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探索出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课前演讲此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小班教学。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告知学生此要求,根据班级的规模和课时,确定好每次要演讲的学生。演讲内容要求跟管理学的内容相关,演讲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寻找适合演讲的管理学的材料,或者是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者是对书本知识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演讲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思考一些管理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加工整理,以口语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演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和引申,问题与管理学的内容密切相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案例的选择;二是案例分析的具体方式。(1)对案例的选择。首先,笔者一般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更多思考的、篇幅不是很长的、不一定是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有些案例的编写可能不是很完美,或者是有缺陷,但这样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有些耳熟能详的案例如海尔、联想的案例一般只用于学生课下阅读,而不用在讨论课上,因为这样的案例可供查询的资料太多,且因为时间较长,已经有了共识,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其次,讨论中更多选择使用本土的案例。因为虽然如哈佛商业案例等国外的案例很有名、很经典,但它毕竟是西方人编写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且国情不同,适用性不强。这样的案例一般只放在恰当的地方,如组织文化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用他来说明组织文化不同,管理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也会不同;最后,为了更具有挑战性,笔者还组织学生自己编写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调研及资料收集编写合适的案例,要求案例中要设计3个以上的问题,并且要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锻炼学生的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2)案例分析的具体方式。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主动发言、他人辩驳补充的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讨论的形式。前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大班教学(主要是因为大班一般有100人左右,要分组讨论涉及分组太多,上台发言的人太多),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小班教学。教师应该提前将要讨论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案例,熟悉案例内容并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也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积极思考并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教师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最后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对于仍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由教师集中讲授。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等待课后进行进一步讨论。3.角色扮演。教师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形象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观看角色扮演的学生也能对所学记忆深刻。如在讲到“动态的组织行为”这部分内容中的“招聘”有关内容时,笔者就设置了一个情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招聘人才,招聘者和被招聘者如何表现,交给学生课下去商量研究。到了下次上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小组的讨论,设想不同的被聘者的行为模式,进行现场角色扮演。现场气氛轻松活泼,很多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把大家带入到真实的场景中,同学好奇又充满期待的观看他们的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的人的表现,对所学记忆更加深刻,也更加知道将来应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素质,这样比教师在讲台上讲一两节课的效果要好得多。4.组建虚拟公司。从课程一开始,笔者就引导学生以6-8人为一组组建虚拟公司,以后的众多调查访问、撰写商业计划书、课堂小组讨论等内容都会以虚拟公司为单位开展。同时,进行的调查访问及撰写商业计划书也为以后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建立起以团队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探究活动。团队学习便于集中团体智慧,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不仅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全方位能力的锻炼机会,也给学生提供了与同学通力合作,共同分享的机会。以商业计划书为例,给每个虚拟公司10万元的启动资金,要求学生编写之前先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了解一般企业运作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编制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中要求包括公司名称、该行业的SWOT分析、人员负荷图、甘特图、资金使用及财务计划、营销及宣传等内容,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适当提问,也可以就项目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可在课下探讨如何完善该项目。经过不断修改,在期末时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价值的创业计划,并且还可以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这种方式不但激励学生自己要思考很多的管理问题,并且要亲自去调查实践,同时也可以跟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相结合,让学生既能够锻炼能力,又有机会获得回报,形成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5.读书笔记分享。探究式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但是在课堂上,而且也包括课外。针对目前电子产品发达,学生阅读纸质书籍大幅减少的时代,我们在课程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要选择相关书籍(1本)或学术论文(10篇)进行阅读并写读书笔记,在课程结束前组织学生分组(可以以虚拟公司人员为基础,也可以打破以前的分组,目的是让学生吸收了解更多同学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创新)进行交流讨论与分享,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并代表本组上台与全班同学分享本组读书心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对自己读的管理学书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与他人分享前需要自己对自己所读的内容了如指掌并在短时间内阐述该书的观点及不足),而且还可以了解到更多其他管理书籍的内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6.课堂辩论赛。对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这实际上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综合能力的竞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他们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统筹分析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辩论团体内部的默契和团结协作能力,增加友谊。如在组织文化这一章,笔者就设置了一个辩论题目:儒家文化有利于(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将班级分为两个组,代表正反两方,每组派出四名辩手,两名计时员,比赛主席由学生自荐或推荐方式产生,具体的辩论环节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但必须包括同学的现场提问,辩论结束之后,任课教师做总结发言,对正反双方的学生的现场表现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推选出优秀辩手和获胜的一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对于儒家文化和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效果非常好。

(三)研究适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课程评价方式

第5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一、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实验工作,没有这一条,就根本谈不上搞好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实验教师在校地位不高,待遇不好,有些人还瞧不起更不愿干这行,作为我本人既是化学实验教师又是实验室负责人理应带头消除这种偏见。要看得起自己的工作,要看到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树立热爱工作的雄心壮志,在实践工作中带头苦干,多动手,勤动脑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

其次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掌握更多知识主要是学习教材及实验技术资料,同时也要参观学习兄弟学校实验工作经验,收集资料,学习别人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1)建立必要的实验管理制度制度是纪律,它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首先我们制定了学生实验各种规则,并挂在每个实验室墙上,对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进行宣讲。

(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化学实验室有其特点,玻璃仪器多,易破损,化学药品多(大多是腐蚀,剧)零碎东西多而杂。如何合理按排才能做到摆设分明,有条不紊使用方便。我的做法是,仪器药品分类存放对号入座。

(3)做好仪器试剂的计划和采购工作化学实验与物理实验略有不同,每学期都要补充化学试剂与易损耗的玻璃仪器,故在平时工作时,对要添置的物品及时纪录,期末造好计划,一开学就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及时采购。

(4)建立实验室各种帐册仪器、标本、模型、挂图、药品和实验材料是学校的重要财产,应按其性能和使用情况分别建立帐册,一般来说,中学实验室应建立教学仪器明细帐册,实物流水帐,固定资产帐,此外还应建立仪器卡片,标鉴及各种登记册:《仪器借用登记册》,《仪器报废登记册》,《危险药品领用登记册》,《仪器损坏赔偿登记册》等。

(5)组织好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是带有总结性,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实验以前作为实验教师的我不但要备好实验用品,而且要象任课教师一样要认真备课写好备课教案,再试做一遍,直至实验效果很明显,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中注意事项,随堂跟班辅导。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优势,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开端,在第一节课绪言部分就有“水的沸腾”,“镁带的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这些现象非常明显,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从而使学生掌握了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采取措施促进兴趣转化

学生的实验兴趣大致可分为暂时兴趣和持久兴趣,前者带有动摇性盲目性,后者具有稳定性和自觉性,要使学生实验兴趣从前者向后者转化甚至变成“志趣”采劝三多”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多给学生动手机会,首先让他们做好课本中必做的分组实验,其次还应尽量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学生经过动眼、动手、动脑的活动后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的暂时兴趣就会转化到化学规律的认识上来,这使他们的兴趣就具有自觉性和稳定性。多开展一些联系实际活动,化学实验操作竞赛,化学课外活动,把化学知识与日常学习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6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其次,只有实现有关教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综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美国的富兰克尔也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简单否定某一种方法或把某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再次,应注意选择教法和使用效果的有机统一。选择教学方法,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得以平衡,最终使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一致。为此,就应充分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应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切忌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在一般的教学论中很少涉及。巴班斯基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值得我们借鉴。按其基本精神,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大致包括三个步骤:(1)明确选择标准;(2)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的考虑方法,便于教师考虑和选择;(3)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比较。

参考上面的说法,我们认为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可分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学纲、分析教材,确定目标。由于教学方法始终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因此,要选择好教学方法,就必须首先了解大纲的精神,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第二步:选择教法、综合比较,确定方案。选择教法既可直接考虑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也可采取将有关基本的教学方法加以有机组合的办法。特别是后者,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绝大多数教师所采用,应作重点考虑。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一节课中教材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分阶段来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

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说明教法选择的做法和步骤。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部分教材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由的红领章引入,通过度量引出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2)解释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征;(3)通过教具演示和插图等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这一性质,并举例说明它在实际中的应用;(4)分别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5)用韦恩图说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及其特征。为此,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及其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结合教学进行热爱和端正学习目的的教育。

第7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在当前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管理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基石,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拥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实践的能力。新形势下,在教育教学的思想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关的教学制度与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以全面发展的视角来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型人才。在学校教育中,还应当重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善教学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机构,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活动始终紧紧围绕学生,同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和谐统一。

二、要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灵魂,它不仅彰显学校的风格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特色,也是超越自我、追求特色的动力源泉。职业学校一旦确立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就应当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确立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是要体现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二是要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三是要结合当地特色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来明确办学理念。既要从实际出发,也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指南。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院校的任务,也是办学特色。由于职业教育归根究底是要走入社会,因而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三、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内部管理制度是关键。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落实教育管理的保证,只有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职业教育不同时期的要求,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改革,才能确保全校师生按照学校规定有秩序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基于实际工作,符合学校师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确定确定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改革人事分配管理制度,为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校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挂钩,工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做到让教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同时吸引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兼职,努力实现学校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其次是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聘任制,加大考核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要改革就要废除不符合实际教育教学的陈规旧制,设立符合实际需要的教育职能机构,制定科学的考核与考勤制度及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结合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针对考核结果年终给予适当奖惩,有效激发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四、发展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行为上缺乏规范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职业学校要帮助学生认清职业教育形式,转变观念,增加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意识,改变和创新育人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应当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与工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还可以根据岗位需求技能要求为导向来制定学生学习的课程标准,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制度,努力实现与企业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对部分专业学生进行订单式的培养,使企业从招生、培养、实训、就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学校与企业全面联系,紧密合作的良好局面。针对学生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和行为习惯难以规范的特点,将军事化管理引入校园,对在校学生实行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通过军事巡林、国防教育及日常军事训练课程等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严谨求实的军人风范和素养,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思想理念,提高组织纪律性。

五、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从业教师的专业素质。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种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不仅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主要的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1.鼓励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充电,提高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可以适当给予部分经费来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培养和深造;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统一的师资培训,同时加强校本培训,聘请专家、学者等举办专业知识讲座或专业技术指导等来提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8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学会阅读是初中生最基本的素质,阅读教学也是各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缺少阅读环节,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1.设计导读提纲

导读提纲要按学生实际由易到难,并且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引导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如:在H2的性质这节教学中,我是设计如下的导读提纲:A.氢气的物理性质与氧气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区别?B.收集氢气的方法与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何异同?C.氢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只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便可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师可以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解放出来。

2.按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读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导读方法。①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最关键的字、词、句归纳、综合、理解。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学会抓住理解最关键的词语,在解题中便可易如反掌。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CO2分子,二氧化碳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②对几类重要物质的研究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结构—性质—用途,将枯燥的描述性内容与化学实验相联系,利用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将不同类的物质或同类的物质区分开来。③对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学生的阅读掌握大致内容,教师演示实验中可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什么要用KlO3而不用KCl?如果阅读时理解了实验原理,回答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实验完毕时,也可以提问学生如何拆除实验装置,不必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要先拆导气管,后移酒精灯。

二、导思

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思维僵化,是教师教学彻头彻尾的失败。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是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分别进行横向、纵向、逆向思考,以促进思维线索的交叉和互补,形成思维网络,使学生思考问题能多维化、立体化。

1.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从对一个事物的思考转到与这相似相关的事物的思考。通过横向思维可以对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共性与异性。如:初中化学学了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把CuO还原成Cu。这三个实验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也有不同的实验现象,三个实验都必须加热,但加热的温度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得出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不同。

2.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否肯定是O2?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知道:凡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锌、镁、铁都可以与稀H2SO4反应,都产生氢气,实验室为什么要用锌与稀H2SO4反应来制H2,而不用镁和铁?引导学生从金属的活动性去思考,不但巩固了金属的活动性知识,又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通过纵向思维的训练,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善于从问题的正面思考到它的反面或对立面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显一种化合价”这种说法是对还是错?通常情况下,这句话看起来是对。但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有没有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显几种化合价呢?如学生一时难以想起,老师可以提供一种化合物,让学生算算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如:NH4NO3。初中化学有很多知识,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心了。

三、导创

第9篇:管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由此可见,“表象”在儿童的认知活动和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借助实物直观、图像直观和语言启迪获得有关形体及特征认识的表象,并逐步抽象、概括出有关概念,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有关形体的表象。

1.立体图形的认识要建立在对平面图形认识的基础上。本单元是学生比较深入地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空间观念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一次飞跃,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有关立体图形的表象。有的教师作过这样的教学尝试:首先,教师拿出一根小棒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条什么?(线段)然后让学生拿出3根同样长的小棒,首尾顺次相连围成一个平面图形(三角形),认识线段可以围成平面图形。紧接着复习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最后让学生拿出6根小棒围成4个三角形(见右图),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教师还可以边讲解边板书:线——面——体。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立体图形的表象由特殊推向一般,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附图{图}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要建立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用切萝卜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第一步,教师在一个萝卜上横切一刀,得到一个横截面,让学生观察并摸一摸,直观感知面,获得“面”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第二步,在切得的半块萝卜上垂直于横截面纵切一刀,得到两个面,并指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紧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棱,获得“棱”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思考哪些棱的长度相等。第三步,在切得的萝卜上垂直于横截面和纵截面再切一刀,得到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并让学生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最后系统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认识,其教学过程与长方体的教学过程类似,但要注意加强与长方体的联系。

3.表面积与体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公式,要建立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理解表面积的意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通过操作活动(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例题教学有关形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表面积的公式,目的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从面积到体积也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因此,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分三步帮助学生认识:第一步,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先把一块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水面的上升变化,并组织学生讨论水面上升的道理;再取一只装满细沙的杯子,把沙倒出来,放入一块长方体木块,然后再装沙,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为什么不能把倒出的沙全部装回去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第二步,比较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教师可出示实物或挂图,让学生比较大小不同的几个物体,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使学生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第三步,归纳体积的意义,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要通过摆小木块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积的关系,从而直观地推导出体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可以直接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统一成用底面积乘以高。

(二)重视抽象和概括,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表象只是从感知到抽象的中介和桥梁,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中及时的抽象和概括,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性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在本单元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例如: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还应抽象概括出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样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见下图),让学生识记。而直观图去掉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非本质属性,保留其本质属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附图{图}

二、加强比较,促进学生掌握易混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比较。

教学时要通过实物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特殊的长方体),会用集合图表示出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学生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较简捷地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二)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较。

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有的学生可能会对表面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发生混淆。因此,教师应结合实物(或图形)进行对比,使学生从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计量单位、所需数据的测量和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区分,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三)容积和体积的比较。

容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积是指一个物体自身所占多大的空间,容积是指一物体中间所能容纳多大体积的其它物品。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虽然相同,但测量所需数据的方法却不同。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但计算液体的容积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容积和体积这些细微的差异,在教学中都要加以认真的对比和区分,以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比较。

在引导学生推导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后,应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列表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及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认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体积单位和进行有关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三、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结合表面积的教学,进行变式训练。

本单元教材第2节例1的教学,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变换思维的角度,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既为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有盖和无盖物体的表面积计算)奠定了思维方法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设计富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变式训练。

例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题目:如下图所示,这是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请在头脑中将这幅没画完的长方体想象出来,再填空。

附图{图}

1.长方体后面的面,面积是()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