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本人工作意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坚持人性化管理,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职工是医院的主人,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每一位员工能够在自己的岗位受到领导的尊重,感受到医院的理解和关怀,自身价值的认可,他们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有效发挥自己的潜能。
为此,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从而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尊重人就是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医院重大决策通过职代会广泛征求意见,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理解,决策才能顺利贯彻落实并实施。关心人就是缩短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深入到群众中去,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人性化,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人就是平等相待,以理服人,摒弃“我说你听”的做法。
同时,还要坚持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满足群众的正当需求,如晋级、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关注。一时满足不了的,也要对职工讲清楚,取得群众的谅解,保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受伤害。
二、以医德医风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就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神圣职责。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医德教育,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笔者认为,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把医德医风教育与因人施教相结合。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对象、从事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次医护人员进行教育,采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使用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医疗规范。要坚持医德医风教育与卫生改革相结合。在医院改革过程中,应教育医护人员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制订考核制度等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员工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同时,要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制度,从患者最满意的地方做起,从患者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眼细节,不断提高服务满意率。此外,要坚持诚信服务,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对医疗行为加强监督,对违纪违规者追究责任。
三、坚持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 员工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指的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它有其固有的工作规律和特点,还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基本工作原则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服务,保证和协调”三大作用。“服务是最基本的功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通过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提高工作积极性,为党的各项工作服务;通过灌输教育普遍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党的各项工作服务。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方向,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健康深入发展。协调作用实际上就是协调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利益矛盾的思想调节功能,通过调节人的思想而调节人们对待人际关系和利益矛盾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行为。”①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来看,两者都与人密切相关,所以“以人为本”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如何“以人为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本文着重探讨这个话题。
二、“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尊重员工,要从员工的立场和角度来处理问题。
在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应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解决员工的思想政治问题。要对员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合情合理地解决各种问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员工。要对员工讲道理,以理服人。当员工对企业的政策或者某些做法不满时,要鼓励员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讲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解道理,排解人们心中的困惑。要相信正确的道理能说服人,精通说理的艺术,要坚持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员工平等交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采取平等交流的方式,并使用情感的力量和讲道理的方法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还要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使人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为员工解决问题时,要多咨询员工的意见,关注员工思想的变化,做到不仅办事,还要讲道理,不仅排解员工心中困惑,还能有利于解决困难。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深入到员工中去,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积极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面向员工,服务于员工,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全体员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发展情况,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积极反映员工的正确意愿,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多做统一思想、振奋人心的工作。
其次,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
马克思讲“思想离开利益就会出丑”,恩格斯也说“利益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注重和保障员工的合法合理的正当利益是企业政工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力支点。
在当今社会,人们热衷于追逐个人物质利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是人们努力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实现和保障人的物质利益,为个人实现自己的利益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要设法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逐渐形成一种以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为主的利益机制,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这就意味着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把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为员工所接受和欢迎,并取得好的效果。
要真正保障员工的利益,就必须贯彻落实“员工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多考虑员工的利益。企业政工师,必须心系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把保障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多关心员工的生活,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关心员工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以解决员工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化解由各种问题导致的思想上的矛盾,将耐心教育与周到细致服务结合起来,兢兢业业地为员工办实事,让员工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
关于员工职务晋升、奖金评比、职称评聘等,以及与员工生活及企业未来发展关系密切的重大事项时,应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提前进行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政工师要鼓励员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多提建议,激发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听取员工对企业发展提出的各种建议,为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保证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分享到企业发展成果,获得切实的物质利益。
在关注保障员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需保障员工休息、休假等权利,尽量不提倡员工经常加班,切实保证员工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在企业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是有益的。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解决企业员工“思想和权益”两个主要方面探讨了,如何“以人为本”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文中所提建议能否可行还有待于在工作实践中加以检验。
餐饮行业的人员更换频繁不是没有原因。餐饮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每天面对的顾客很多,根据顾客的需求,员工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加,而员工时常处于高度运作中,疲惫懈怠等情绪也随之加深。这个问题往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愈加严重。
豪客来现有200家餐厅,其员工大多是“80后”(“90后”也日渐成为主力军),如何更好地服务他们,以实现企业的愿景之一――“成为关爱伙伴的大家庭”,是摆在餐饮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为伙伴们创造“家”的氛围,是豪客来管理团队们年来坚持的信念,更是形成了豪客来“关注团队建设”的传统文化f以下将从几点来谈豪客来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传统仪式”!
新家园――服务伙伴、温馨如家、感动常在
从创业初期起,豪客来每家餐厅都成立一个行政外编制的团队,名叫“新家园俱乐部”。活动经费――新家园基金由企业每月提供。企业就像温馨的新家,由热衷奉献并有组织经验的伙伴组成,约四五个人,她们的使命就是组织餐厅员工参加业余团队活动,丰富伙伴们的业余生活。
比如生日晚会、烛光晚餐、旅游等,这些活动都是由豪客来团队共同策划,全员参与其中,且活动中的主题始终是围绕“服务在豪客来前线的餐厅伙伴”。活动中,服务人员为管理层,这样可以让大家再次体验到人本文化的魅力。
双节庆――以人为本、精彩自己、服务社会
每年,伙伴们最盼望过的两个节日――4月8日的企业周年庆和11月12日的企业公益日。
周年庆时,全国的餐厅都将举办“团队运动月”,以此庆祝企业的生日。在总部所在地厦门,总部的伙伴与厦门的餐厅伙伴进行篮球友谊赛。同时在这个月,各地区的伙伴们都精心组织满5年及10年伙伴的颁奖典礼,获奖者将分别得到黄金吊坠和钻戒。实际上,用心良苦策划的仪式价值或许远超奖品,伙伴们献上的才艺表演,激动人心的音乐和欢呼声,让得奖者惊喜流泪的特邀颁奖嘉宾(可能是获奖者的父母或他特别感谢的老领导),都是企业营造的感动时刻。
到了企业公益日,全国伙伴将进入“社区服务月”。我们在公益方面追求全员参与,而不仅仅只是委派代表。伙伴们在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感受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提升灵魂的境界,让合格的企业成员也成为积极履行个人社会责任的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也是我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贺年片――细微之处、点滴用心、真情投入
摘要
班组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细胞,是企业和员工个体直接连接的一个纽带,班组管理过程离不开对员工诉求的了解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班组管理才能沿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循环发展。
关键字 班组 认识 积极性
正文
班组作为生产基础单元作用举足轻重,但在班组管理过程中,经常性出现不和谐的方面,原因是管理方式不当。由于班组管理不善,有可能严重挫伤班组员工的积极性,班员遵章办事者居多、自主创新者居少,虚与委蛇者居多、真心实意者居少,敷衍了事者居多、心口如一者居少,班组安全时刻走在安全与事故的边缘,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究其缘由既有班组成员自身存在思想上的漠视,又和班组在引导成员自觉参与性的认识和工作方法不无牵连。
班组员工管理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认识误差
在班组员工管理过程中,由于班组权限存在局限、员工接受社会信息多、个性体现独立,班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认识误差,直接导致了班组长在对班员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失误,并最终导致了班组普遍存在的矛盾。
认识误差之一:班组成员十分懒惰、滑头,他们总是设法逃避工作。这类认识误差的班组长做法是时刻监督班组成员,并常常斥责班员,造成班组成员如芒在背、浑身不自在,导致结果就是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认识误差之二:班组成员没有雄心大志,不愿意负任何责任,或害怕承担责任。这类班组长的典型做法是专断独行,不听旁人呼声,意气风发、气指颐使,禁锢了班组成员思想,直接导致班组成员不发言、不参与,班组长鞠躬尽瘁、劳累有加,班组成员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处处受到压抑,苦闷异常。
认识误差之三:班组成员个人目标与班组的目标是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班组的目标而工作。这类班组长在意识深处将班组目标标定成自己奋斗的目标,而其他成员只是为了达到实现这个目标而必须具备的工具,极大的伤害了班员的情感,造成班员不愿意参与、也不屑于参与的负面影响。
认识误差之四:多数班员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好处才能鼓励他们工作。这类班组长在对待班员工作态度上认为班员工作充其量就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满足,在调动班员积极性方面只知道一味的采取重奖重罚的策略,忽略了班员在情感上的需求,造成大部分班员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思想。
正确认识员工需求和行为
作为班组管理者来说,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正确认识了解员工行为和思想需求,就如熟悉掌握设备性能、了解设备脾性一样重要。而员工作为班组的主体因其有独特的思维和感受,尤为重要。
员工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当一组需求得到满足后,这组需求将不再是激励因素了。从图1可以看出,生理需求是基础,实现自我是目标,当需求全部得到满足后,员工的需求就是为班组展现自己。
从图2可以看出:需求会引起员工的紧张,从而产生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但是行为可能产生两种结局:一是实现了目的,满足了需求进而又产生了新的需求;二是行为没有实现目的,引起了挫折感,一部分员工可能会产生建设行为继续实现目的,而一部分员工可能采取防御行为,放弃原有目的。了解员工思维及行为目的,有助于管理者针对员工特点进行引导,达到释放员工心理,发挥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调动班组员工参与积极性的方法探索
在对员工行为和员工需求了解后,从提高员工积极性,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方面对应有的功效进行有机整合。
措施之一: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
班组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员工的觉悟,加强员工组织纪律性,努力学习精通本职业务,可以提高班组员工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把员工巨大创造力凝聚到班组生产上来,可以将员工的利益同班组的利益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员工们做到懂大体、识大局。
措施之二:恰当的奖励机制有助于班组凝聚员工,调动员工积极性
恰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有助于强化员工行为动机。当员工们看到自己的成就、成果得到尊重或取得了社会地位时,满足了员工行为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通过适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奖励方式,既满足和丰富了员工们的基本需求,又使员工们有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加增强了责任性和积极性。
奖励的方式要不断创新。新颖的刺激和变化的刺激比重复的、相同的刺激产生的激励力量要大。过于频繁和不及时的奖励,同样得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收到抵触;在对待员工进行奖励时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使其家属分享荣誉。这样做会有助于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员工忘我工作、勇于献身;在进行奖励的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予以辅助,当然在进行惩罚措施时一定要慎重,力争做到既严肃慎重、又合理恰当,使受惩戒者心悦诚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措施之三:鼓励员工自觉参与管理
处于平等地位商讨班组中的重大问题,可使员工感到上级管理者的信任,同时通过商讨交流为对方彼此提供了一个取得对方重视的机会,从而给员工以成就感而得到激励。民主管理方法的使用可以为班组调动员工积极性提供最佳平台,员工合理化建议的采用可以提高员工参与班组管理的兴趣和满足感,增强班组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措施之四:员工工作内容丰富化
在进行班组日常管理工作时,将一些具有更高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工作体现在员工日常工作中,丰富工作内容,达到员工被重视的需求。
对于工作方法、工作秩序的选择可以给员工更大的自由,这样效果一般比直接下达命令效果要好,员工心理感受也比较好。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即使最简单的工作,也应该引导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个人的责任感,以确保员工能够看见自己工作对班组所做出的贡献,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员工在情感上、需求上不断的得到了满足,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激发,通过正确的引导使之体现在工作中,这样班组生产将不再是管理者个体的任务而是一项全面参与的工作,有助于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
关键字:以人为本;医院;党建
党建工作是我国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中西方价值观不断碰撞的总体环境之下,唯有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力度,确保其能够在思想的层面形成坚实的价值观壁垒,形成对于医院发展,乃至于我国整个医疗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的认知和推动力量。
1 人本思想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在于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根基和核心作用。这种思想进一步落实到医院工作体系之下,就是要承认人作为组织发展的最终动力,以及人作为组织发展最终的服务方向这两个重要方面。对于这两个方面的加强认识和落实,对于推动医院发展,强化党建工作实践必然意义重大。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医院党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甚至于制约,导致党建工作无法有效依据新时代的新型社会以及组织特征,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传统的党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采用了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包括对于思想的贯彻支持以及党员学习等细节,都由上层党委进行统一安排。这种组织模式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形成了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支持,在提升整体系统工作效率等方面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样化的文化涌入思想领域,形成的碰撞此起彼伏,如果仍然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其弊端也必然日渐突出。具体而言,无视环境发展特征,以及无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必然会成为传统党建工作失利的重要体现。环境的发展,即社会的发展,必然带动医院组织的发展变化,也必然会对党建工作提出符合时代的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是从内容上,更加是从形式以及其他诸多方面,要求党建工作保持与时俱进的特征。而人作为组织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实现人自身的发展,才能带动整个医院,整个医疗领域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其次,党建工作与医院核心工作保持分离,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已经成为当前党建工作不争的问题之一。必须明确党建工作自身的价值,是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员素质来实现党员群体的范本作用,进一步形成更为宽泛的影响力,纠正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风气,并且准确把握医院发展脉搏,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武装力量,明确发展方向。而这些党建工作的具体价值,都必然需要通过人这一关键因素来加以实现。而一直以来党建工作都与医院工作保持相对的独立状态,这种状况不仅仅造成了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了医院工作实际情况,漠视了时代的发展,也必然难以形成面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
最后,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工作”层面,未能实现面向“管理”和“服务”的转化。党建工作的根基应当放置于面向基层党员提供基于发展的必要思想支持,而如果只是通过“工作”的形式,依然保持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输,t必然会导致忽视人的发展需求的状况产生,以及形而上工作问题的形成。因此必须从“工作”朝向“管理”和“服务”转化,其中管理是要优化党建工作体系内部的诸多资源,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而服务则是要面向基层党员实现必要的思想教育支持。
2 深化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思想
医院党建工作的效果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工作方方面面的展开,因此不容忽视。综合当前社会环境以及医院自身发展的状态特征,可以了解到以人为本,是医院当前以及将来一个阶段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需要加强把握。
2.1 面向人展开党建服务
面向人,是要求党建工作对基层党员进行区分,将基层党员群体划分成为不同的围观群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细分,借以不断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特征,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针对性,优化相关工作内容与形式,切实落实并且优化工作效果。在这一方面,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首先要深入分析当前医院工作环境中不同细分群体的思想状态和认识水平,找到其在思想层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给出相对应的提升方案,选择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内容,细微到遣词和句式都应该纳入到考察的范围内。同时从党建工作信息传输的渠道方面,同样应当加以考察,确保采取了基层党员喜闻乐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开辟多个途径实现教育目标。打破既有的基层工作模式,改变一直以来的培训和研讨状态,更多以信息的作为主要途径,结合当前多媒体整体环境和多样化的技术,来实现思政政治工作对于受众群体潜移默化的影响。
2.2 构建顺畅的信息平台
当前医院环境中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其一即医疗工作人员本身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时间相对紧张,专业技术不断进步,医患关系日渐复杂,诸多因素都要求医疗工作者投入更多时间去实施改善,因此能够给予思想认识提升的时间就相对有限。而另一个方面,则是医院工作环境十分复杂,相关的操作细节众多,想要发现不同领域的思想问题并且实现优化,唯有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实践,才能实现,因此如何从实际工作的细节之处获取到不同群体工作人员对于现状的改善建议,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这样两个方面的考虑,构建顺畅的信息平台,对于当前医院党建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只有顺畅的信息平台,才能够切实站在工作人员自身状况的角度之上,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获取和发送信息,也才能帮助党建工作发现既有工作环境中的不足之处,切实推动党建工作的深入。
2.3 鼓励基层创新
党建工作是否有效,在很多组织中是无法做到有效衡量的。但是如果能够鼓励基层创新的展开,那么其本身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状况的一种重要衡量依据,意义不容忽视。基层创新本身不仅仅代表这既有的医疗工作系统的优化实现,更加代表着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人翁精神。因此对于基层创新的鼓励,可以作为党建工作效果的一项侧面成绩对待。实际工作中,应当对基层环境中的创新保持鼓励态度,只要是改善,哪怕极为细微,也应当对其加以认可,从多个方面展开奖励,使其成为推动医院整体进步,推动医院内部工作人员进步的重要准绳。
3 结论
人本管理理论实践下的医院党建工作新模式,找准了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强化了党建工作的运行动力,克服了传统党建工作运行弊端,党建工作模式更加人性化和创新化,促进了党建工作真正融入到医院发展的全局。
参考文献
[1]谢志娟,陈康. 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医院党建工作水平[J]. 中国医院管理,2010( 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77
Vocational College People-oriented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WANG Jixin
(Jianghai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1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of humane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management is analyzed, proposed policies to people-oriented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undertak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management, promote personnel training has a positive mean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people-oriented; student management; strategy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需要培养学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能力和素养,我国高职教育要获得有效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才,就需要加强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依靠有效的管理促进教育的发展。在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走硬性管理的老路子,必须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以人为本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高职育人教育的有效发展。
1 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理念的分析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人才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思想内涵在管理方面的体现,是推动现代教育管理工作获得发展的重要理论,是科学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基础和核心建立起来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用于学生管理中,需要肯定学生的核心地位,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对学生完善人格和个性的培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制定符合实际的组织管理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组织管理活动,以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
2 高职院校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1)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是遵循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的。现代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平等观念。他们的自尊心、个性化很强,自我意识突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果采用传统硬性管理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必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起到对学生有效管理的目的。即使学校采用强制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硬性管理,把学生管住、管牢、管死,也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消除学生的斗志,抑制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这种硬性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才的培养的需求,与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符合的, 因此,学校需要在学生的管理方面推行实践人性化的管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配合中,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而不应该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更不应该通过硬性制度,强制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硬性压制性管理。高职院校需要以人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够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去看待,需要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研究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以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为中心,开展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工作,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需求,在研究共同目标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举措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2)推行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是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不可回避的是,在现代高职教育中,学校与学生之间还存在很多的管理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在学生管理中,学生依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学生依然是被管理者,他们对学校的抵触情绪较大,学校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制定的一些管理措施不符合学生实际,难以使学生对管理措施产生认同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重重,而缓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矛盾的最好方式,降低学校管理成本的最佳方式,是构建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工作。
(3)推行人性化学生管理是现在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人才不仅需要具有风丰富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代还需要具有较高的能力和完善的人格。传统的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才的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这就决定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人为本进行管理。以人为本进行管理需要根据被管理者的个性需求进行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在在挖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管理工作,需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选择,这样的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这种管理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提升人才的自我价值。
3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策略
(1)管理者需要更新观念,树立人性化管理意识。作为学生管理者,需要根据时代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管理者要能够积极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的成长环境,需要积极倡导有效践行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教育管理理念,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知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人性化的管理策略,以实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性发展。
(2)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是被管理的客体,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的,不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以人为本理念下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机制和制度的设计中,就要以学生需要为主,从学生需要方面进行制度设计,管理机制必须要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的中去,通过管理权力的合理分配,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的有效管理和发展。
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的思想,引导学生的参与到制度制定工作中去,充分听取学生的管理建议和意见,采用学生听证的方式,充分肯定学生参与制度设计的权利,在多方参与讨论的基础上,真正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3)积极完善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发展,必须要积极完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获得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都有被尊重、被鼓励、被肯定的内在需求,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 正是在肯定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学校要通过完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发展,真正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素养人才。
完善激励机制,可以从完善的目标激励机制、树立典型模仿、制定科学的激励模式,制定学生自我管理激励模式等方面努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激励方式要实现多样化发展,单一的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是有限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激励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学生获得完善的发展。
(4)实现管理过程的人性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重视的管理过程的人性化,注视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给学生充分的说话的权利。管理者要能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当需要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当需要对某些学生进程处罚时,也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构建以思想教育为主导的,以学生咨询、学生服务和指导为主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要保证学生的知晓学校管理事务的权利,采用学生参与制度,保证管理过程的学生全程参与性,以保证学生权利,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总之,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进行学生管理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化解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实现现代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以人为本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高职院校管理者要积极研究以人为本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现代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姜荣(1969-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415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27-02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在校生人数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问题之一。高职学生管理者应主动转变管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多地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理念的内涵
人本主义,英文为“Humanism”,来源于拉丁文的“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林乌斯的著作中。著名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曾经指出,“文艺复兴于发现外部世界之外,由于它首先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而取得了一项尤为伟大的成就。”在人本主义理念中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注重人性潜能发掘和主张人性向善。“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理念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实质在于人被看成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和人是被解放和发展的最高目标。后来,人本主义被引入管理领域,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是,人本主义取向的管理并不机械地重视所谓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而是全面考察管理的各个要素,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性质,确定不同的管理目标,然后再根据管理对象、性质和目标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力求管理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了管理对象即人的特点和需求,尊重人的本性,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层面来看,人本管理的对象自然指的是学生,学生是“人”的主体和核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即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就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学生”放在首位,通过激励、调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当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过多地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属性,对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忽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价值没有得到重视和体现,对学生的个性的基本要求还比较传统和陈旧,没有真正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只抓学生培养的共性要求,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难以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发挥自身潜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学生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高职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只注重管理的手段和量化考核的目标,学校管理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过分依赖的关系,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忽视学生的成长。具体表现为:
1.以管理为中心。所谓以管理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将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量化考核作为衡量教师水平和教育活动质量的标准;另一方面,把加强和提升学生管理活动作为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有时甚至成了解决其各种问题的唯一手段,这样就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活动走向了极端。
2.以教师为中心。管理主义倾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在定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时,突出以管理者为中心即教师为中心。教师的绝对权利来源于科学和真理布道者的角色,来源于对学生管理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一般基础科学知识闻道在先的先天优势和地位。因此,传统管理主义往往将教师作为学生管理活动的主导者,重视教师在学生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学生管理者即教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取得学生管理成效,顺利达到学生管理目标。
3.以权力为中心。以权力为中心就是强调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学生的绝对服从。根据《高等教育法》和相关制度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和办学权限已逐步下放,高等学校呈现出自主管理、自主办学的局面。但随着高校自主管理权限的扩大和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及监督的相对减少,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力得到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对其学生的管理权限也有不断泛化和扩大的趋势。同时,部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权限模糊,非合理性的校规很多,学校管了许多本不应该管的事情。有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以惩罚为中心,“不准”“不得”和“严禁”等带有明显禁止和命令意味的用语在管理制度中随处可见,对学生义务要求过于苛刻,对本应是学生的合法权益却作出种种限制,有的甚至漠视学生的基本权利,擅自对学生的权利进行限制和剥夺,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存在的以上问题,积极寻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新理念、新途径已迫在眉睫。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三、以人为本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人,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高校管理者常常将学生看成是需要管教的人,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学生主体地位的异化和剥夺现象就不难想象了。因此,关注学生自身,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发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务之急。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真正管理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高职院校管理的主人。只有树立和牢记学生主体思想,才能科学处理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项教育活动不偏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中心目标。因此,学生管理必须强化学生主体性观念,真正做到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另外,从经营管理的理念来讲,学生是教师的直接服务对象,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即构建扁平化网络式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加快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减少师生信息沟通的组织层次。组织层次的减少意味着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路程的减少,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可以以更少的手续和更短的时间得以更快地解决,不但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更加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同时,信息沟通途径的缩短与信息共享不但转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而且减少了信息多层次沟通和直线式沟通所造成的信息损耗和失真,确保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目前,高职教育管理采用科层制直线式的行政管理,形成了冗长、烦琐的线性管理组织结构。因此,变革现有高职院校管理的组织结构,构建扁平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3.制定科学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即发展性的学生管理制度。发展性的学生管理制度是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其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主要观点有:一是学生管理纪律是建立在学生人格自由基础上;二是纪律就是学生的自我控制;三是纪律标准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参照标准,而不是应该必须遵守的“圣经”。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发展、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制度与纪律是管理学生的核心,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上,它的苛刻性、惩罚性、管束性、统一性、压制性等特征使得学生在管理中自然而然地站到了教师的对立面,既压制了学生的人性和创造性,又造成了学生管理的低效性,给学校的教育发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造成一定障碍,成为诸多高职院校教育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4.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指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师生双方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平等参与,形成浓厚的民主管理氛围。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是“人”而非“物”,师生之间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强调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并非弱化教师的地位,而是把教师看成学生管理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并非抛弃教师的作用,而是得以重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沟通,加强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坦诚的交流是提升学生自信心、自尊感和认同感的主要力量。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应从三个层面开展工作:(1)辅导员层面。辅导员要高度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必须抽出足够的时间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采用定期开班会、不定期组织座谈会、个别谈心、QQ、微信和到学生宿舍访谈等形式跟学生广泛地进行交心谈心,切实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脉搏,及时解决和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学生的良师和知心朋友。(2)专任教师层面。可以借鉴普通高校做法,即建立专业教师导师制,尝试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导师队伍,对高职学生进行跟踪式教育引导,随时帮助学生解难释惑,确保学生在校快乐成长,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3)中高层管理干部层面。中高层管理干部可采用各种学生代表座谈会、走访等方式主动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做到工作有的放矢,真正让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实现工作的实效性、高效性和针对性。这样不但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宗旨,而且更为学校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更是其发展的内在灵魂和根基。学生管理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组织机构来行使其管理职能,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来促进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校园文化还通过影响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等影响着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实现。鲁昕同志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突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育人,用富含特色的职业文化和高品位的审美文化育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把职业院校建设成为文化育人高地。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进实训室。总之,高职院校打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不仅在学校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处于重要地位。因此,积极寻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向“以生为本”的转变是学生、家长、高职院校外在社会环境和自身办学发展的必然诉求。
[参考文献]
[1](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Key words: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eople-oriented concept;management of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72-02
0 引言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将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普及,努力建设新型师生关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1.1 管理方法单一 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学生作为客体,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教师则通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完成各项任务。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得学生的主权人格意识丧失,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强,从而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2 教师队伍的非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有不专业的教师,这些不够专业的教师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缺乏经验,难以做到以生为本,在管理中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工作质量得不到合理的保证,学生的诉求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管理工作。
1.3 办学模式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一般是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参加实习。这样的话,三年的课程需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为以后的社会工作实践增加理论基础。两年内完成三年的课程,使得学习的时间排的很紧,学生的课时增加,上课的时间占了学生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学习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和吸收。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习后,因为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表现在各个方面。综上这些问题都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1.4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做到位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下,普遍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就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或者忽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采取不合理的措施缓解压力,所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到位很重要。
2 以人为本模式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人,以学生为基础,将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将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自己的需求。
2.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尊重学生作为标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努力将工作环境营造成理解、合作的氛围,将提高效率和质量作为工作的目标。
2.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将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重心,在管理的过程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以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
2.3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在倡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教育方式是非强制性的,这样更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较强的说服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过程。
3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的必然性
3.1 学生个体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将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目标,承认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2 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性经济已成为社会的主体经济。信息社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对个人和社会都是重大变革,如何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时代呢?这就需要个人加强主体意识,关注自我的全面发展,将培养正确的兴趣和合理的价值观作为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应趋向于多样化和多元化。
3.3 院校自我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院校管理方式将学校作为管理的主体,学校是绝对的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控制学生。这种传统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也由此带来了很多弊端:这样严格僵化的管理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很多学生甚至直接逃课,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下去,会丧失学校的竞争力,以学生为本不能仅仅当口号来喊喊,还应作为实事来抓。
4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实施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学校教育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关注学生情感、关注学生人格和道德发展。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己作为自己管理的主人,只有树立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在各项的工作中将学生真正做到成为主人,才能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的管理中,必须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到成为管理和教育的主体。
4.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具有平等的权利,彼此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此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作用的无视,而是一种师生关系的重建。师生间能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和沟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3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 学生的管理制度应以尊重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成长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人格,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
4.4 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的一些规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达到用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管理的目的。校园文化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各个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加强人文教育,将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4.5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管理要想实现以人为本,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并将此作为一切管理的根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从工作中进行自我思考和评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满足学生精神上渴求独立的心理,还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我管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最终体现。
论文关键词:复合型专业;班主任;知识产权
为回应新兴技术领域、新型商业模式和日新月异之社会现实的人才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涌现出诸如知识产权、标准化等新兴复合型专业。与哲学、法学、医学等传统专业相比,这些专业大多共享着发展空间较大、设立时间不长、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协调、存在合理性备受质疑的特点。因此,如何寻求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更加理性地建设和发展,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并促进其不断创新发展,是这些新兴复合型专业必须持续思考的致命性难题。在以往的经验中,由于新兴复合型专业设立时间较短、学生较少甚至尚无学生,各高校大多在研究学术论证、正视实务需求、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来定位、设计本校的新兴复合型专业,而较少关注新兴复合型专业学生的信息反馈,忽视了新兴复合型专业培养对象的真切感受。亦即,在思考新兴复合型专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时,已有讨论较少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讨论新兴复合型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殊难题及其应对措施。而以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之交叉领域为切入点的思索则更少之又少。基于此,为更加全面地分析、思考新兴复合型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应当在结合学术、实务和学校特色等的基础上,探索在专业发展模式不成熟之前提下,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应当如何作为,才能促进新兴复合型专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拟选取中国计量学院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为样本点,从高校班主任工作的角度,梳理该新兴复合型专业学生工作所面临的特殊难题及其成因,以期为寻求能不断促进新兴复合型专业理性发展的班主任工作机制提供助益。
一、中国计量学院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计量学院目前已处于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历史阶段。就学生的教育培养而言,该转型的实质是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专业理念和独立的大学精神。但既有管理体制并不利于该目标的全面实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下文简称“学工老师”)主要通过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密切交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较少关注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从事教学科研的老师(下文简称“教研老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管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但在课堂之外几乎很少与学生有深人、频繁的交流。
基于此,中国计量学院设置了班主任管理制度,要求教研老师担任学生自然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在职责上独立于学工和教研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使专业教师更好地掌握、洞悉学生的专业需求,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全方位地感受本专业的特殊风格,此外也能帮助学工老师通过班主任间接地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情况,最终有利于全校师生创新能力及理念的提升,促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此管理目标的指导下,班主任具体的角色定位是:高校班主任是所任班级全面工作的责任者、所任班级组织建设的规划者、全班学生学业生涯的引导者、全班学生安全稳定的维护者、班级寝室学习风气的营造者、全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全班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全班学生家庭与学校信息的传递者、全班学生职业生涯的导向者、所任班级校友工作的联络者。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和积累,中国计量学院已探索出较为成熟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及指标考核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自2006年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以来,中国计量学院已有四届近四百名该专业在校学生。学校一直积极地在该新兴复合型专业贯彻落实班主任管理制度,将该新兴复合型专业班主任同其他专业班主任纳入统一制度框架内予以引导、管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班主任的工作目标、角色定位、工作机制、考核指标等与其他专业班主任也基本一致并无特殊之处。
二、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及其成因
目前,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尚处于建设发展的摸索阶段,许多其他专业较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在适用于该专业时多会面临质疑、迷惑、争论和不确定。
班主任工作经验亦是如此。笔者从2008年担任08级知识产权理科班班主任以来,尽管在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的指引下,借鉴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丰富经验,能够解决大部分工作难题,但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在以往经验中尚未凸显的问题。与其他专业班主任工作相比,遇到最核心、最棘手的难题是:具体如何操作才能在既有考核指标体系的引导下,较好地实现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尤其是如何成为合格的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学生学业生涯的引导者、职业生涯的导向者和安全稳定的维护者。
(一)帮助学生消除专业定位之困惑,引导学生获得专业归属感的难点及原因
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社会大背景下或普通人的理解中定位自己的专业,也没有诸如“我是法律人,要寻求正义”等的专业归属感,更没有诸如“我属于历史法学派,萨维尼是我的宗师”等的学派归属感。在学生的印象中,一旦进入了知识产权专业,其便丧失了历史连续性,无法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似乎只能像落叶那样随波逐流或随风飘落而毫无可资依赖之基础。
学生的这种状态主要源自知识产权专业的特点。第一,从专业自身层面看,如果将传统学科划分称为“横向”区分,那么知识产权专业自身则是从“纵向”区分的视野下凸显出来的。如此,无论如何都无法在理工农医法经等之。‘‘横向”区分的视野下来独立全面地理解知识产权。或者说,知识产权号业呈现出复合的特点,并且其所复合之各“横向”专业间的关系也是模糊不清的。这便是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无法在普通人的理解下解释自身专业定位的主要原因。第二,从专业教师的层面看,知识产权专业的师资结构是复合的,如果教研老师随性地向学生传达自己对知识产权专业的理解,学生便无法从专业老师身上感受到统一的专业风格,也很难获得专业归属感。
对此,最好是高校能在“横向”视野下选择不同的切人点,对老师和学生予以明确阐释,统一老师的思想和口径,进而给学生呈现出一幅清晰的专业图景。如此方能消除学生对于专业定位的困惑,帮助学生获得专业归属感。而现在的难题在于,面对学界复杂的论证和实务界多层面的要求,各高校都很难确定知识产权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为了使知识产权专业更理性地建设发展,早日为学生提供明确、合理的专业定位导向,高校在确定切人点时,不仪要研究学界的论述、正视社会实务界的需求、思考自身的特色优势,也要洞悉学生的反应。从掌握学生信息的角度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班主任具有天然的优势,可将学生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决策层反馈,为理性决策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但从中国计量学院的现状看,班主任并不清楚决策层所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哪些是属于班主任可提供帮助的问题,其在和学生交流时无法有针对性地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高校决策层认真思考切人点的选择问题,明确了决策所遇到的难题,并将这些难题向班主任、学工老师和教研老师公开,各主体便可分别有针对性地展开有价值的工作,为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帮助学生消除课程设置之不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难点及原因
抽象层面专业定位不明确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于其所开设的课程是不解的,也是不满的,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理解,主要是不理解课程为何如此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学生为何什么都要学,理科的课要开、工科的课要开、管理学的误要开、法学的课也要开;为何要在大一大二时去学习其他专业大三的专业课程,如工程图学、电工等;为何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法学课程如此之少等等。不满意,主要是指对已开设课程的内容不满意。比如知识产权理科班所开设的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为何是文科教材而不是理工科教材,物理为什么仅简单介绍近代物理学发展史等等。
面对这些疑惑甚至责问,笔者曾尝试过如下三种救济措施,但效果都不理想。(1)对于已开设过但不满意的课程或本专业不开设但有兴趣的课程,建议学生到其他分院或相关教师的课堂去旁听,根据个人情况,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和补充。但该措施的效果非常不好。除了学生自身情况以及课程时间不易协调之外,最核心的难题是学生应去旁听哪些课程。旁听课程的确定是班主任不适宜指导的,只能任凭学生自行选择。(2)尝试与任课教师直接沟通相关情况或想法。但除非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问存在很亲密的私人关系,否则班主任将不愿与其直率地沟通。(3)告知学生会将这些情况及时向学校反映,由学校做出解释或回应。但学校获知如是情况之后,通常的做法是选定特定的时间,向全体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予以统一解释。而被选定的时间往往是在新生入学之时、学期结束之后或下学期开始时乃至学生毕业座谈时。显然,这是缺乏时效性的。当学生得到回应而消除疑惑时,所涉课程尚未开始或早已结束,这对学生该课程的学习并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解决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班主任工作难题的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及其原因,下文拟从工作目标、工作理念和具体措施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明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班主任工作的宏观目标和角色定位。从笔者目前工作实际看,班主任制度中既有工作目标和角色定位的规定在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中并无问题,仍应适用于该新兴复合型专业。问题主要在于,在专业定位不成熟的前提下,班主任应遵循什么工作理念,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来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2)秉持克制务实的班主任工作理念。结合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和自身能力,班主任应保持克制,不应自视甚高而替代高校决策层来选择切人点或决定专业定位,其向学生随意做出的任何解释和回应都只能代表班主任的个人观点而不具有权威性。在学校做出明确决策之前,也不应抱怨嗔怒,而应努力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实并及时地向决策层反馈,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务实地工作。
(3)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第一,搭建交流平台。班主任可通过班会的形式,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导或教师与学生座谈,促进双方做进一步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既有助于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消除其不满情绪;也有助于决策层及任课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为此,学校可考虑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和制度保障,比如在班主任考核体系中增加“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教育”的权重,提供座谈会的相关场地和经费支持等等。第二,呐喊呼吁,敦促决策层认清形势、明确思路、重点扶持、落实到位。提醒决策层认真思考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并将该难题告知相关教师。或以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班主任工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申报校立课题,及时有针对性地搜集并反馈相关信息。第三,强化学生对于班级、分院乃至学校的集体归属感,以弥补专业归属感欠缺所导致的心理安全缺位,着重加强班级心理安全稳定建设。第四,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日常交往中让学生体会或感悟到知识产权专业特有的风格和魅力,力图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