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员年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前言
在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作为担任业余训练任务的县区级体校的教练员,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和探索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分期问题,否则,势必直接影响其现在和将来的学习成绩及运动水平的提高。
二、分析讨论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分期问题,从理论上最早是由前苏联专家马特维耶夫于1965年提出的。他主张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规律,把一个大的周期划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三个时期。
分期问题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为运动员系统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提供了保证。
几十年来,这个理论促进了训练实践的发展,被普遍认为是安排训练的一条基本原则。(见表1)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对于作为后备力量的县区级体校的少年运动员来讲,分期问题的严肃性应当不亚于专业运动员。
(一)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大赛中争名次、夺金牌、创纪录,训练中更多地突出的是专项。专业教练员必然紧紧围绕为提高专项成绩来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训练的目标是准备在几年乃至十几年后的大赛中争名次、夺金牌、创纪录。我们目前参加比赛的目的是对教学训练大纲执行情况以及教学训练效果的检验,因此,在全年训练过程中一个周期各训练时期的划分,其指导思想应立足于打好基础,着眼未来。
(二)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习惯按照季节变更划分训练周期。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所训练的对象,除了参加业余训练外,还得完成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并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等。
为了使孩子们既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保证全年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我们试图围绕学校的学习活动时间安排训练节奏,使训练分期问题具有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三)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比赛任务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往往依据往往依据要参加的国内外大赛举办的具体时间安排相应的训练周期。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是借助于各级传统赛事检验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诸如,5-6月份的各级选拔赛,7月末8月初的省级优秀苗子赛,以及10-11月份的校际比赛等。
鉴于以上各点,再考虑到少年运动员生理、心理状态等特点,我们提倡由三周期体现每个训练年度的训练分期。(见表2)
总而言之,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无论如何分期,都要在上一个训练年度的基础上进行,而每个训练周期结束,又要认真地总结经验,使下一个训练周期在上一个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状态水平,从而逐步接近既定目标。
三、结束语
3.1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分期问题的最大优势在于为运动员系统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提供了保证。
3.2 由于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在训练目标、训练时间和承担的比赛任务等诸多方面有别于专业运动员,故提倡以三个训练周期体现每个训练年度的训练分期。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编著:《全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 大纲》,中国田径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
关键词: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周期计划;雪上训练
中图分类号:G8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3-0015-05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英文称HALF-PIPE,它融合了极限滑板和单板滑雪的特点,运动员借助一块单板滑雪工具,在“u”形场地内滑降、腾越并在空中进行空翻、转体、抓板等一系列难度动作。单板滑雪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和单板空中技巧同属单板自由类项目,1995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把单板滑雪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1998年长野冬奥会正式把单板项目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该项目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际性的比赛上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其中3次在世界杯上夺冠。此外,本项目符合亚洲运动员身体形态特点,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项目发展计划之一。怎样延续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良好的运动状态和比赛成绩成为我们的目标。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本文分析国家队2011-2012年度训练计划,并就如何划分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如何使运动员在比赛期达到身体最佳状态进行探讨。
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年度训练周期
1.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年度训练周期的特征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具有一般冬季雪上项目共有的特殊性。运动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想通过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必须正确认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这一周期性特征,并准确分析这一过程的结构,从而实现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相对于运动员来说,每个人的竞技状态分为形成、保持和消失3个阶段的1个完整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见表1)。
如上表所示,教练员需要安排一个符合运动员生物机体循环和适应的训练周期计划,达到在运动员状态顶峰时期参加比赛,赛后达到超量恢复的效果。
1.2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年度训练周期的划分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是现在为数不多采用单周期训练计划的运动,即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和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共同点在于机体都对适度训练负荷产生生物适应现象,运动专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不同之处在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年度训练使以单周期为主要特征的,整个年度大周期分为陆上训练期,雪上训练期,竞赛期和过渡期。在以往的训练中,竞赛期又分为陆地训练和雪上训练,我们所认为的陆地专项化训练是针对雪上综合技术来讲的。
马特维耶夫在1965年提出单周期训练过程的基本模型,在这一模型中,3个时期的时间分别是6个月,4个月和1-5个月。从马特维耶夫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年前的训练周期负荷表的训练负荷密度在4~5月达到高峰,显然已经不适合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而单纯意义上的双周期(2个完整的大周期)也不适合单板u型场地项目。
以前的年度训练计划表中在比赛周中加入多次的身体素质训练。在表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传统的单周期基本模型没有考虑到本项目的特殊性。就在全年单周期最多高达9个月的陆地训练后,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运动员真的需要在比赛期继续陆上素质训练的问题上历来争论不休。随着本项目的发展,运动队已经改变单纯的夏季训练和冬季雪上训练的划分。其中在夏季训练中加入出国集训雪上训练已成为惯例。因此,我们可以把单周期训练计划中安排双高峰训练负荷,陆上训练的后程阶段加入雪上集训,使负荷的强度和量度再次重合,继而顺利过渡到下半年的竞赛期,和传统意义上的单周期双高峰的区别在于,这实现了陆上雪上的分别双高峰。
2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训练期安排
2.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训练计划
本项目的陆上训练计划安排从4~11月中旬,在此期间分为2次的出国集训高峰和3次的基本训练周(见表2)。因为我国冬季可用于雪上训练的时间仅2—3个月,因此出国训练就成为了延长雪上训练时间的重要途径。在单周期第1部分的训练中运动队选择雪质和气温都比较平衡的美国和新西兰进行雪上训练。在3次基本训练中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运动员的负荷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如在3次基本素质训练强度过大则会产生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性训练疲劳,不能以最佳状态迎接出国雪上集训。
在训练周期时间段越接近第2部分的雪上训练时,教练员应该加强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逐渐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训练特点也应该从分解动作转向整体动作练习,从局部到整体的过渡在第2部分到来之前进行完美的衔接。
合前后的体能训练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过渡到专项素质。在为期6周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以运动员的全面素质为主。在7月的2周体能训练中主要训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平衡素质。在9~11月中旬的综合体能训练中运用多轮滑板和模拟训练。
2.2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非雪期训练
目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的体能训练主要采取的“6周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固定的训练计划。
例如重点队员刘佳宇要解决的问题是全面身体素质,髋关节康复,腰椎康复,整体力量。蔡雪桐的问题是练习协调能力,灵敏能力,髋关节和踝关节力量。孙志峰要解决踝关节康复,有氧能力。许秀娟要重点发展核心力量,协调能力。在训练计划中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教练员需要诊断运动员现实状态,考察训练条件,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计划一级最后的评估训练效果。运动员的体能在训练过程中呈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体能状态无序和有序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在实施训练计划的过程中,依据教练员、运动员的反应和其它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在国家队训练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第1周主要全面恢复与提高运动员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发展各主要关节肌群力量,重点提高核心力量和主要关节的基础力量;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性的力量训练,最后改善和发展运动员的平衡稳定能力。第2周主要提高有氧耐力及运动员身体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运动机能。第3~4周发展无氧耐力及肌肉的无氧做功能力和提高核心力量和主要关节的基础力量的整合。第5周发展专项运动耐力,最后1周主要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注:201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训练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在为期6周的体能训练中,我们应把有氧耐力和专项耐力改为无氧耐力并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而且在调整期后在第1周的训练中负荷不应过大。
第2~3周逐渐加大负荷,第4周调整恢复,以免运动员出现高原现象,身体素质停滞不前。第5-6周负荷依次上升。第6周时为年度第1次雪上训练做好身体准备,从而使运动员的身体各方面素质达到临近第1次状态高峰(见图1)。
2.3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雪期训练
雪上训练无疑是全年训练周期的最重要阶段,雪上训练以陆上训练为基础充分表现出专项性特点。陆上训练所获得的体能与技能的储备只有通过雪上训练转化为专项能力才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我们在陆上体能训练所获得的下肢力量只有在雪上训练时转化为难度动作的爆发力才能称之为有效训练。所以,与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相同的是必须与专项做紧密的结合。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不同于其他专项在于雪上训练没有统一的计划,目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队员根据每个人的训练程度不同训练计划也各不相同,而每次u型场地训练又分为滑行阶段和空中动作阶段。而现阶段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也没有统一的分配。运动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并且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只发生在适宜负荷条件下。
为了使运动员更好的提高成套动作水平,可以借鉴花样滑冰的训练计划来训练本项目运动员。首先可以把训练分为基本步法训练、基本跳跃训练、难度跳跃训练和个人成套动作训练4个部分。在基本步法训练中让运动员回归基础训练,因在雪上训练时期没有身体素质训练,所以基本步法训练也可以起到体能训练的效果。接下来的基本跳跃和难度跳跃训练使运动员的水平均衡发展,最后的个人成套动作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比赛要求特定设置。这样呈阶梯递进形式的训练计划最大的挖掘运动员的潜力而不超出负荷,以免运动员机体产生劣变现象。
在雪上训练时期,教练员应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疲劳情况,时刻调整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注意难度跳跃训练时运动员的训练情绪,为下一个大周期做好超量恢复工作。对于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与恢复尤其重要,在外国训练不可避免有时差问题,如果不注意调整的规律性和整体陛,很容易出现优秀运动员运动状态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我们俗称的高原现象。且在全年单周期训练中,第1部分的雪上训练时期是要达到的“双高峰”第1个高峰,为单周期重要的第2部分陆上和雪上训练调整好状态。
进入u型场地训练,首先是基础练习,巩固脚下稳定性。然后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不同水平提高飞跃高度,有一定的高度基础上再进行转体技术的练习,从而安排单跳练习和多跳练习。在训练方法上,教练员应当适当的安排训练录像,对所拍到的训练动作进行分析。成渐进式从简单的基础滑行到难度跳跃和个人成套动作,以达到运动员对技术最直观的印象与改进(见图2)。
3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竞赛期特征
竞赛期是检验第1个训练高峰的成果周期。如何在长达3个月的比赛期间让运动员始终保持竞技状态是首要的问题,其次是在1个月的休养调整期间如何让运动员实现超量恢复最大化。
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比赛时间集中在冬季的12月一次年3月,因此不存在比赛过多,打乱系统训练使运动员机体疲劳的担忧。目前各个项目都在强调以赛代练的重要性,因为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用比赛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发现运动员体能缺陷,为下一年的体能训练计划做好准备工作(见图3)。
因为本项目具有的气候特殊性,在单周期第1部分循环做基本训练周的内容,到单周期的第2部分,如果想要运动员达到第2次高峰期,应该直接进入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的训练内容。首先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能力中去,还要注意运动员的体质差异和季节性变化。例如加大难度专项跳跃练习。然后为运动员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
目前我国运动员竞赛期训练多数以“整体集训,分别训练”的方式来准备比赛。以陈旭为例,训练多以场地滑行正脚3趟;场地滑行反脚3趟;滑行跳转2趟;体能训练;前后刃转体540。等训练计划(注:2011-2012年度国家队资料)。在竞赛期的大部分时间在重复基本训练周的训练内容和体能训练。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具有周期性变化特点的,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人为的训练安排进行调整,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需要根据竞技状态变化规律,在赛前进行调整,如减量加强度,减量保持强度等。以取得竞技能力的超量恢复,否则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了使运动员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教练员应在1周内安排多次难度练习,有效的发展专项竞技能力。而体能训练应适当减少,作为每天训练的热身运动即可。在单周期的第1高峰阶段训练计划主要围绕体能训练,所以当竞赛期训练时,体能训练应只作为辅助手段出现。在技术方面,分解滑行,跳跃的训练应逐渐减少,完整动作的比例增加。通过表象、注意力等能力的增强来训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素质。在临近比赛的时期,应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通过高强度专项的训练体现,应安排在比赛前的3-5天内。使运动员多种竞技能力的变化曲线的最高点交汇于比赛日。
4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恢复期安排
近年来竞技体育的训练趋向“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的理念。恢复周,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以求尽陕的实现能量物质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训练。重视训练后的身体恢复,将恢复作为训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从目前体能项目训练的发展趋势来看,主动的恢复已经逐步取代了被动的恢复。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赛后恢复周(俗称无雪期)没有固定的放松计划和超量恢复训练,通常是队员放假自行调整。2011-2012竞赛期延续至3月份,竞赛期结束后,在训练队放假休整前,应空出1周时间作为主动恢复训练周,教练应计划安排游泳、徒步等非竞技性训练。
5小结
(1)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是我国新兴的雪上运动项目,它融合了极限滑板和单板滑雪的特点,运动员借助一块单板滑雪工具在u型场地中,按照规则要求,连续完成5~8个滑行翻转动作,以难度、质量为评价标准的运动项目,合理的动作编排,将决定比赛的最终成败。而这些决定性因素都取决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包括陆上体能训练和雪上训练。
(2)目前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整体竞技实力与起步阶段相比较已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运动员的训练,动作难度的设定,心理的稳定性和场地的利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在国际的各大比赛上也有像刘佳宇,蔡雪桐,陈旭等运动员用稳定的技术获得比赛的胜利。所以,我们要延续我国在此项目上夺得奖牌的良好势头。
(3)从国家队的训练周期设计可以看到近年来的训练趋势,即陆上训练中穿插国外的雪上集训,雪期训练中随着比赛的设定机动增加训练负荷。其中,第1部分的训练期也可以看做是准备比赛期,通过训练负荷的递增来实现由陆上转为雪上竞赛期的顺利过渡。
(4)相对于外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运动员,我国的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整体力量还很薄弱。本文通过对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国家队本年度的训练周期和比赛周期进行归纳,并提出了单周期双高峰,陆雪训练分别双高峰负荷的想法。因此在训练中,尤其是以陆上和雪上训练的衔接,竞赛期体能训练的分配,设计完整的单周期训练计划等方面更需要详细的计划,以及夏季的多轮滑板训练和恢复期的赛后放松周期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后继队伍的发展和训练周期的设定起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淑媛,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的发展与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I],冰雪运动,2008,(3):45-48,
[2]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发展趋势[1],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74-78,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4-183,
[4]杨春怀,王葆衡,张连涛,等,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夏季专项训练方法研究[I],冰雪运动,2009,(6):23-28,
[5]陈月亮,赵玉华,体能系统结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I],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7):56-60,
[6]赵玉华,赵晨琼,栾兆亮,同项群冬季和夏季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I],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9-121,
[7]刘敬群,王品,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体能训练研究[I],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16-18,
[8]朱志强,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和发展[I],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1):1-4,
关键词:在役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指导
1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形势,城镇化程度渐进提高,整个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我国体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对体育事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运动员的个人学历层次也有所提升,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的印发,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发展,这给体育事业带来了大好形势,运动员再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机遇的背后也存在挑战,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个人文化素质低和社会技能缺乏,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安置职能的减弱,整体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在役阶段缺乏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职业指导,这些挑战直接造成了运动员的再就业难、就业渠道不畅的现实,给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给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
2切入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2.1政策的要求
国家基于运动员保障和职业辅导工作出台了多部政策文件,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为运动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各类体育职业教育机构要积极为运动员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的意见》中都也要求面向全体运动员在运动生涯全过程开展职业辅导工作,督促各部门在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上的形成合力,不断探索和创新。针对在役运动员开展职业指导是国家政策文件的行政性要求。
2.2运动员职业转型的需求
运动员具有专门体育技能,是独特的稀缺性人才资源,是体育系统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省队级别以上的运动员在20000人左右,约15%的年更新率,每年退役3000人左右,运动员退役后决最关心就是职业转换问题,退役后就业难这个“出口”问题不通,“入口”必然不畅,“入口”以后也必然不顺,影响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竞技体育的长远建设,关系到整个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多数省市体育局已经认识到加强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开始为进入职业转换过渡期的或是退役运动员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但是在役运动员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几乎是空白状态,还缺少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急需不断摸索实践,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2.3职业指导长期性特点的需要
运动员就业难的“出口”问题仅仅在“出口”时解决是来不及的,职业指导是包括职业理念、价值观、职业陶冶、职业准备、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发展等一个系统性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仅仅在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转换过渡期(一般不超过1年)内开展,难以在短期内起到显著效果。要想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就业难题,迫切需要在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切入职业指导服务,将职业指导前移到运动员在役阶段。坚持“关心运动员职业生涯,为运动员一辈子负责”的人本理念,做好在役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从运动员一入队就切入职业指导服务,端正运动员的职业观念,帮助运动员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将职业转换问题消除在萌芽中。
3切入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过程
在役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面对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役运动员和退役运动员不一样,退役运动员接受职业指导是顺理成章的。而在役运动员本人和运动队领导更关心的还是专业训练和比赛成绩,对于职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难以入他们的“法眼”,常会表现出抗拒。面向在役运动员的职业指导服务,关键在于能与日常训练相结合,要本着“职业指导促进、保障专业训练”、“帮忙不添乱”原则,结合运动队实际逐渐切入职业指导工作。针对在役运动员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从制定计划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调查与改进等三个步骤尝试切入。
3.1制定计划方案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运动队实际需求和运动员职业认识现状,总结出影响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找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突破口,制定出相对科学、完善的“在役运动员职业指导计划方案”,计划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做好深入运动队前期宣讲计划。要想切入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前需要获得运动员本人,尤其是运动队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必须做好深入运动队宣讲计划,准备包括运动员保障、职业指导政策和职业指导功能意义等方面的宣讲内容。第二,设置好职业指导课程。运动员个人文化素质低和社会技能缺乏,他们对个人能力、人格、职业兴趣了解很少,对社会经济现状和就业市场招聘信息认识掌握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技能更是近乎空白。这样在经济体制转型、政府安置职能的减弱以及整体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出现就业问题是难免的,这就要求必须反复研究讨论,做好在役运动员职业指导服务内容的计划,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技能(三个“认识”,一个“学会”)为主线,重点设置好职业指导课程。第三,设置好职业指导预计目标。结合指导对象的实际情况,详细设置好包括自我认识、职业和社会认识、综合素质、日常训练等方面可量化的职业指导目标。
3.2具体组织实施
结合各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的实际需求,深入运动队组织实施职业指导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前期切入。深入各运动队实地考察访问,召集运动队领导、教练、领队和运动员代表,举办不同形式的座谈会,重点说明职业指导在端正运动员训练态度,明确其训练目标和意义,激发其训练动力,稳定运动队军心,保障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和运动员服务大局等方面的功能意义,让运动队管理层充分认识到职业指导服务对在役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作用,以取得主管领导、教练、领队及在役运动员的支持,并当场交换意见、达成共识。第二,确定职业指导对象和时间。在前期切入的基础上,结合运动队的年度工作安排和主管领导(包括运动队中心主任、教练员、领队)意见,避开比赛高峰时段,在不影响日常训练和比赛的前提下,确定具体职业指导对象和具体时间。同时,并做好实时调整的准备。第三,联系场地,准备职业指导仪器设备。遵循就近便利的原则,首选运动队自有教室,运动队没有合适教室的,就近联系职业指导场地,准备好电脑、投影仪、话筒、黑板(或白板)和笔、职业测评软件账号密码以及其它职业测评工具。第四,选聘师资。聘请经验丰富、理论功底强、实战性强,且经国家体育总局和人社部培训认定的职业指导师授课。此外还面向全国范围搜寻、筛选师资,经过资格审查、背景调查、试讲、评估,建立师资库、择优聘任、动态调整,师资库要包括社会就业服务机构专业指导师、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专家学者,保证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多元化构成。第五,培训管理。在役运动员职业指导期间应以相关训练单位教练、领队为主做好队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方安排熟知运动员特点和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全程跟踪,收集掌握参训队员、教练、领队方面的意见,动态改进职业指导方式方法,力争提高职业指导质量和效果。
3.3调查与改进
1.数据调查。职业指导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表和组织座谈会的形式,采用三方评估、综合评分的方法检查职业指导效果:一是职业指导对象评估;二是外聘专家(第三方)评估;三是运动队领导评估。收集的三方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检查职业指导计划方案是否有效、预计目标是否完成。全面回顾、检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完善培训模式,做好在役运动员的职业指导工作。2.研究改进。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将总结出的问题及时的处理和改进,在下期切入职业指导工作之前再次修订计划方案,进一步改进组织实施过程,不断总结,不断研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直到形成一个专业化、标准化的在役运动员职业指导模式,不断改进运动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在役运动员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充分发挥好自身特长,挖掘出更多的发展潜力,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增强信心,自觉地提高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让每一位系统地接受过职业指导的运动员,退役后都能够顺利实现从“体育人”到“社会人”的职业转型过渡,以保证运动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顺畅,保证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永.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新时期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4):88-92.
[2]魏新,刘苑辉,黄爱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鄢龙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4]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关键词] 基层教练员 年度训练计划 课时教案制定
训练是艺术,更是科学。有效的训练首要是科学训练计划、课时教案,虽然训练过程受教练员、运动员情绪、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千变万化、难以预料,教案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有一定局限,但不能因此而否认训练教案,而是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案、设计教案、制定教案。当代竞技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归因于科学训练质量的提高,新的训练《大纲》会带来全新的科学训练理念,冲击着传统的训练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制定训练计划、教案的同时,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前者指训练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后者指训练过程的计划和安排,即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因此制定训练计划必须首先对本项目运动队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机能水平、意志品质、整体实力、比赛对象的技战术特点以及训练条件和设备作全面、准确的分析、诊断,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训练计划制定的原则
制定训练计划必须做好起始状态的诊断,一般应通过对运动员的观察、相互交流,进行必要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测验和生理功能的测试,同时还要根据各自项目训练《大纲》要求,结合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的身体差异、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而制定。在制定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训练计划制定的四个原则即: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五个环节即:现状诊断环节、设计训练计划环节、确定训练指标环节、实施计划环节、测验考核环节。
二、训练计划的内涵
训练计划内容的制定,按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6]7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2008年6月以出版的“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1)、(2)、(3)、(4)册,可分为五大类、十五小项。
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都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来完成目标任务的。训练过程的结构形式归纳为“五个环节”。
1.现状诊断环节
现状诊断环节,好比医生看病一样,对照病人的病情开处方。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对所要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战术意识、运动成绩、发展潜力以及原来训练的成效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新进队运动员的招生选材测试的原始数据),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现状,以科学的依据设计制订各类训练计划。
2.设计训练计划环节
通过对运动员现状诊断后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就应设计制订各类行之有效,符合运动员实际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制订后面专门介绍。
3.确定训练指标环节
在设计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要依据现状诊断的综合情况,确定运动员各项训练指标。这些指标应包括有运动素质的、专项技术的等方面。确定训练指标要尽可能的定量化,以便在测验、考核、比赛中检查比较。训练中要努力完成确定的目标,只有这些指标的实现,才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4.实施计划环节
计划的实施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计划的完成、指标的实现,目的达到,都要通过具体的实施计划时,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严格执行每一次训练课的计划,并督促运动员努力完成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和任务。
5.测验考核环节
计划实施训练一段时间后,要通过专门进行的测验、考核来检查,评定训练的实际效果,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综合分析后,这些问题是哪个环节出现的,就要及时地反馈给哪个环节,并进行调整,逐步向训练目标通过,而最终实现期望的目标。
以上五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联。这五个环节同时说明了设计和制订训练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三、训练计划的周期和阶段划分
训练计划有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
1.全年训练计划
结合省周期(省运会)训练计划的进度任务和年度比赛任务及上一年度的训练、比赛情况,制定的全年训练工作计划。市、县两级体校的教练员是从事少年儿童基础训练工作的,属训练的中级和初级阶段。在此阶段,训练的基本任务是:结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促进有机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打好全面技术基础,逐步增加专项的基本技术、战术训练和专项运动素质训练。
(1)对运动员个体现状的基本分析。在基层教练员中,参加训练者少则8-10人,多则十几、20人,甚至更多,不可能都是重点队员。但在他们中间应根据训练时间长短、训练水平高低、运动成绩好坏,培养前途大小来确定是否为重点队员。一个队3-5人即可。对他们现状诊断的情况进行分析,为其全面和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主项与副项成绩,技战术和心理、作风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2)全年训练的基本任务、目标。基层体校的教练员是从事少年儿童基础训练工作的,属训练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在此阶段,训练的基本任务是:结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促进有机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打好全面技术基础,逐步增加专项的基本技术、战术训练和专项运动素质训练。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技能成绩指标,应选择具有专项特点,有代表性、有可能性,能量化的指标,以便在今后的测验、考核中对照检查和比较。
2.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全年训练计划,将训练任务、内容、负荷、进度、要求落实到各个特定时间范围的具体安排。如冬训、夏季及赛前、赛中、赛后阶段;调整、恢复、提高阶段。周期的划分,从传统的观念和我们基层体校的初级、中级阶段训练情况来讲,一般将全年的训练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准备期(大约是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或者是十二月初到第二年的五月初),竞赛期(大约五月中、下旬到十月底),休整期,也称过渡期(大约十月底到十一月)。2008年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专家统评组对全国所有“基地”学校明确要求,在教练员的全年训练计划中增添冬训训练计划和冬训总结。根据这一新的精神要求,我们也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和训练模式,重新调整周期的划分。
全年阶段训练一般大至分为:冬训期(12~3);准备期(4~6);比赛期(7~9);调整期;(10~11)。
阶段不同,训练任务、内容、手段、组织方法、训练措施都有不同的要求。科学地划分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地组织训练,有助于队员形成及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比赛时发挥其最高的训练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3.周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一个周期或阶段训练计划对一周的训练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周训练计划内容包括:一周的训练任务、要求、次数、时间、运动量、恢复措施及每次训练课的具体内容、要求、时间、运动量等。
周训练计划安排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技术、战术训练内容为主体进行安排;另一种是以训练负荷为主体进行安排。
制定周训练计划要注意本周训练在全年、各时期、前后周训练计划所处地位和作用及系统性。周训练计划是实施全年和各个时期训练计划的具体分支计划。他是训练周期结构体系中的小周期。全年训练和比赛应有46周以上。周训练负荷安排应大、中、小 相结合,根据每周一场训练比赛的需要,应使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波浪”式变化。
4.课时训练计划
课时训练计划,也称“教案”。是根据周训练计划对每次训练课做出的具体安排,是实施一系列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训练计划就不可能完成一系列训练任务,因此没有教案就无资格授课。
课训练计划主要内容有:训练课的任务;训练课时间,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运动负荷,训练课的组织;训练手段方法;恢复措施等。
(1)训练课的任务。安排训练课首先应确定训练课的任务。训练课的任务要明确、具体。对各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及意志品质等训练任务,应明确:是“复习”还是“学习”、“巩固”、“掌握”、“改进”、“提高”。切不要把计划简单化成 年年一样、队队可用的“身体”、“技术”、“战术”、“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的空头计划。
(2)训练课时间。训练课时间是根据周训练计划时数和课的任务、运动量确定课的时间。训练课时间是实施一系列训练计划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就不可能达到必要的运动量及技、战术重复练习的数量、质量。一次训练课的时间一般在90~180分钟。
5.训练课的结构
训练课应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1)准备部分。首先讲解本课任务、内容、训练方法与要求,然后根据本课的训练项目进行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目的是为球员进入基本部分训练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好准备。一般两个小时左右的训练课,准备活动时间为25~30分钟,冬季准备活动应长些,夏季可短些。
准备活动应从易到难,从慢到快,也可用专项器械进行。准备活动一定要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肌肉、关节得到充分活动。调整心理状态,为进入基本部分激烈活动做好准备。
(2)基本部分。训练课的基本部分是完成课的任务的主要部分,基本部分时间应占全课时间的80%左右。基本部分的训练内容应集中,不宜过多。一般每项训练内容练习30分钟左右为好。训练安排上应先进行技术训练,后进行战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最好把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揉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训练。训练课的基本部分也要重视扬长避短的个别训练。
(3)结束部分。训练课结束部分的任务是:进行有效的放松整理活动、按摩等,积极消除基本部分积累的疲劳,使机体逐渐恢复,讲评本次训练课任务完成情况及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提出下次训练课改进要求和措施;提示下次训练课的任务及要求。结束部分时间不宜长,一般5分钟左右,逢雨天或较寒冷的天气应尽量缩短,以防受凉。
四、制定训练计划的注意事项
1.训练课的运动负荷
课的负荷一般根据周的训练负荷计划安排,但也要视运动员体能恢复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做适当调整。
课的负荷安排有;全课的平均负荷;负荷量变化曲线;大负荷高峰出现的次数、时间及持续时间,调整的依据和方法;结束部分放松与恢复。
2.训练课的组织
训练课的组织应根据课时计划确定的任务及运动员技术能力、实战需要,组织运动员个人、小组、全队进行练习。课的组织必须要发挥每个教练员的指导才能和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设备、课的时间,使每个运动员在训练时间内能得到更多、更切合实际的指导和训练。
教练员卓越的组织教法与要求,对提高训练质量极为重要。在拟定课时计划时,应十分重视训练课的组织教法,准确地选择、设计训练手段方法。
3.整理活动
训练后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积累,使肌肉酸痛、僵硬,运动能力降低,因此,训练间歇和结束时认真做整理活动。一般采用放松慢跑、深呼吸运动、全身性的伸展与放松活动,促使机体血乳酸尽快排除,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摘 要 弹跳力与肌肉力量和收缩速度及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作用等有关。在选用训练方法与手段上,要围绕这些因素的提高来发展弹跳力。那么在我们普通体育高考生中怎样训练弹跳力呢?它与其它跑跳素质的关系又怎样呢?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体育考生 弹跳力 跑跳关系
我们在2014年至2015年度的体育高考生中选取了三名报考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了实验。这里就我们一年来的训练实践经验,进行初步探讨研究。
一、发展弹跳力选用的手段与方法
(一)抗阻力练习:其练习形式如提壶铃跳、负重深蹲起、负重深蹲跳、负重半蹲起、负重半蹲跳、提杠铃跳,以及负重提踵、多级跳、连续快推、连续快抓等。
(二)快速超等长练习:如跳深、快速蛙跳、深蹲、连续跳栏架、连续跳台阶、多级跳、单足跳、换足跳等。
二、具体训练举例
(一)快速蛙跳:在练习中要强调速度及动作方法,做蛙跳时的速度要越快越好,蛙跳要半蹲不能全蹲。
(二)记时跳深:例如从80公分高的地方跳下深坑并立即跳起上坑,每组重复练习5~8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杠铃大重量半蹲或稍蹲:半蹲或稍蹲主要用以发展臀部和大、小腿大肌肉群及踝关节的力量,练习的组数、次数、重量和屈膝角度(杠铃下降距离)都要因人而异,并具体规定每组之间间歇时间,间歇时间内以积极性体息为主。
(四)提壶铃跳:此练对壶铃重量和次数有规定之外,对于运动员向上跳起的角度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在运动员跳起的上方,设一根可以升降的胶皮横带,要求运动员每次必须用头碰到。
(五)行进中进行弹跳力训练:弹跳力训练应结合助跑,只有这样练出的弹跳力才能更接近于助跑摸高的要求。如:行进中单换跳、行进中跨步跳等。
三、发展弹跳力训练的要求
(一)方法动作的要求
训练中使用任何手段方法,都是有其目的的。只有按正确的动作要领去做,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例如:杠铃练习中的提铃和抓举,是发展腿部肌肉快速收缩和肌肉力量的练习,正确的动作要领是开始借伸膝、伸踝力量提铃,然后伸髋上拉充分发挥臀大肌、大小腿主要肌肉群的力量,使杠铃向上,下蹲或弓箭步支撑。这一连贯动作中,关键是提拉与三关节伸展,靠肌肉的快速收缩力量。可是实践中,许多学生不知做此练习的目的,也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收到效果,只知举起来了事。因此在举的过程中,始终屈着髋、膝、踝三关节,仅凭腰部和上肢力量硬把杠铃举起,结果腿部肌肉未能得到发展,相反却发展了腰部与上肢肌肉力量,这样就失去了使用这一手段方法来发展腿部肌肉爆发力量的作用。又如跳深的练习(高处跳下,接着向上跳起触高物),动作要求是落下时,膝关节屈膝缓冲,立即又蹬伸向上跳,动作越快越好,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快速收缩力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做的过程中,不少运动员跳下之后缓冲时间长而且起跳缓慢,从形式上看,基本上完成了动作,而实质上根本达不到训练的预期目的。 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动作质量,尤其对训练初期的体育考生,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对动作的规格要求与质量上,降低训练强度难度,增多重复次数,让运动员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今后大密度、高强度的训练打下牢固基础。
(二)训练中量和强度的要求
在弹跳训练中,要讲究训练量和强度的问题。这是因为训练量和强度不够,对肌肉和肌体刺激不大,训练效果就差。但若训练量和强度过大,学生又易导致训练过渡、造成运动成绩停滞或下降。因此要想快速提高弹跳力,掌握好训练量与强度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与总结,并针对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和弹跳素质水平,预先制订训练量与强度计划,提出具体指标,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如此反复实践,以快速提高弹跳力。
(三)应讲究训练的有效性,即其练习方式应与专项相结合
对其训练手段的认识主要是表现在运动学、动力学、功能解剖学及心理因素等特征的一致性上,具体体现为:第一,动作结构的一致;第二,肌肉用力特点的一致;第三,供能特征的一致;第四,心理定向的一致等。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弹跳素质与其它跑跳成绩的分析
经过一年的训练,三人的弹跳素质提高显著,助跑摸高平均提高了近32M(姜X、辛XX在高考中拿了满分),立定跳远成绩平均提高了58M(三人全部在高考中拿了满分),而且100米成绩也提高了0.82秒, 800米提高了17.7秒。由此可得出结论,随着弹跳力的快速提高,其它跑跳成绩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五、结束语
(一)弹跳素质训练,如同其它各项素质训练一样,要想快速提高同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科学训练系统工程,有待我们运用先进的手段方法反复训练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二)随着体育考生弹跳力的快速提高,其它跑跳成绩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以上仅是课题组一年来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仅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少年;训练;体育人才;业余体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开始凸现,弊端显露出来。如选拔运动员路子越来越窄、体校普遍招生不够,生源质量下降,训练与文化学习脱节,办学逐步萎缩问题。
1.1 研究对象
以大理州体育中学排球人才培养状况为研究的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1.2.2访谈法:通过对大理州体育中学排球、击剑项目的运动员和老师的访谈获知运动员的选拔及训练状况的相关信息。
1.2.3调查法:对大理州青少年体校的排球、击剑优势进行调查,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2.大理州体育中学的基本概况
2.1大理州体育中学排球、击剑项目的基本情况分析
大理州排球队由4名教练,24名运动员组成。其中4名教练员分工明确,分别负责一二线队员,新队员、伤病员及生活保障方面;击剑队由2名教练,7名运动员组成。教练员在运动员选材、训练等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是运动训练整体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所以教练员的执教水平高低或工作态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竞技体育成绩的好坏。
我们来看看大理州近6年来参加省级排球比赛的成绩,做个对比。第一阶段,2007年大理州参加云南省排球年度比赛六人组获得第三名、四人组获得第二名;第二阶段从2008年开始,2008年参加云南省排球比赛暨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预赛四、六人组都获得了第一名;2009年参加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六人组获得第一名;2010年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省运会四、六人组都获得了第一名;2011年参加 云南省第十三届省运会六人组获第二名;2012年参加云南省冠军赛四人组第一名、六人组获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对两个阶段的比较得知,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属于提升阶段,根据比赛成绩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教练、训练、人才选拔有直接关系,运动员的选拔和教练员的组织训练对比赛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历年大理队比赛名次均在全省处于一个较好的成绩,与运动员艰苦训练和教练员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2.2目前排球队人才选拔方式和训练状况
运动训练,选拔人才是关键。根据对大理州优势项目排球、击剑教练员的调查得知,排球、击剑运动员选拔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有:经验法:通过对前人或者过去选材的成功经验、例子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进行评价、预测当今选材应对的方法。追溯法:即背景调查法,对优秀运动员的背景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运动员的成长经历、运动员选材、遗传基因等,并通过对他们的背景调查作为参考,并且依据他们的情况制定选材模式,对备选运动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科技法:又称科学化法,即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及手段,如:参照运动员的骨密度和骨龄X光片对他们的X光片进行分析。
2.3训练情况分析
大理州排球、击剑队的人才选拔到体育中学以后的情况有三种形式:1、各县级中学的初高中进行选拔-由个县级中学的初高中的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推荐;2、教练亲自到个县级中学对有潜质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挑选具有资质的运动员;3、父母和家人曾是专业运动员或者是体育领域方面的人员对自己的下一代从小进行培养,有意图让孩子从事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2.4大理州排球项目与省内其它代表队对比的优劣势
2.4.1 大理队排球的地理优势:大理的地理、气候特征,学生的身高条件比保山地区占优势,所以大理排球运动员的培养方向主要以运动员的身高优势进行培养。大理州排球队的主要进攻优势也是以主攻为主的高球打法。
2.4.2 大理队的集训优势:每两年都会去福建漳州青少年培训基地参加集训。
2.4.3大理队比赛的优势:每四年都会去四川宜宾三中打排球交流比赛。在临近省运会的时候大理州排球队都会去四川宜宾三中参加维持一周的训练,在与三中校队的对抗比赛中总结胜败的原因,不断的完善自己,巩固了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在比赛中保山队基本上都不是大理队的对手。
2.4.4大理队的奖励措施的优势:根据调查大理州体育中学的政策、待遇的情况得知,运动员在省运会中获得金牌,学校在政策上会按国家退伍军人4万3的待遇进行奖励。
3.结论
3.1通过了解大理州排球人才选拔的情况得知,大理州排球、击剑运动队的教练员的配置比较合理,以足够满足运动训练的人员需求。
3.2调查大理州体育中学排球、击剑队伍的训练情况,可以看出教练员配备比较合理,解决了训练需求,运动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特点各异,又有位置、分工的不同,不可能采取相同的方法、负荷和要求。
3.3根据对大理州近年的比赛成绩的调查可以看出,参加比赛的次数能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通过一定数量的比赛来实现运动员比赛经验的积累。
3.4大理队存在注重主攻优势,以强攻为主,忽略了快球的训练。
4.建议
4.1对于才选拔的情况:应选出条件优越、具有运动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后备人才,加大对后备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完善和优化训练条件,这对于促进本专项的发展和提高竞赛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对训练的情况,合理制定技、战术情况,教练员应专项结合制定训练计划,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对待。
4.3大理州排球优秀运动队的现状就是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据运动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特点各异。
参考文献:
[1]刘庆山,周洪珍,吴燕波,陆明辉;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4年10期
[2]刘云丰,曲淑华;北京市部分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5年03期
[3]武守江;安徽业余体育现行运动员培养体制及发展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关键词】 体校;物理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1.介绍几个最常见的用到物理学原理的运动现象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和当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支柱,其基础知识、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并日益成为社会一般知识和一般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中学物理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之一。而对于运动学校来说,运动和物理密不可分,体校开设的所有体育项目都离不开物理知识。
1.1体操中的物理知识
在吊环、单、双杠比赛中,运动员上场之前总要在手上擦些“白粉”。这些“白粉”是镁粉,擦过之后,可增大手与被握物体的摩擦,减少运动中的失误。
1.2跑步中的物理知识
短跑运动员穿的运动鞋,底部安有小钉,运动员在高速奔跑时,小钉可以扎进跑道,有效地防止运动员打滑摔倒。跑步越向内跑道,跑的越快,这是向心力的缘故。跑到终点后,会继续前进一段路程,这是惯性在起作用。
1.3跳远中的物理知识
跳远要是为了使运动员在起跳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可使运动员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这样就会跳得更远些。
1.4乒乓球中的物理知识
当乒乓球瘪了,放入热水中一烫,就会恢复原状,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球击中网,网会发生变形,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球从高处落下,势能转化成动能,再回升,动能转化成势能。越高的地方落下,转化成的动能越大,被反弹上去越高。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5足球中的物理知识
弧线球的形成。运动员在踢球时,用脚的内侧或外侧摩擦球使球在空中水平方向运动,这样就造成了球的水平两侧的气流速度大小不一样,根据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空气对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力的大小也就不一样,所以球在前进的同时,还在与球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发生弯曲,从而造成了“美丽的弧线”。
1.6标枪中的物理知识
标枪运动中的助跑过程,以及标枪运动员在投标枪之前,手臂要尽量向后伸摆,这些必要的动作是为了利用惯性。标枪运动员从摆手到出手这段时间内手的状态是运动的,当手突然停止运动后,一松手,标枪就会因为惯性而飞了出去。
1.7拔河比赛中的物理知识
两队拔河时,手长久握住绳子会发烫,这是摩擦生热的原因。由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所以在拔河时运动员要尽量降低重心。因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越粗糙越大,所以运动员要穿防滑的球鞋。两队势均力敌时,绳子处于静止状态,二力平衡了。
2.物理知识在业余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2003年人教版《物理》教材指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在中学体育教学及业余运动训练中引用物理知识进行参与教学和训练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1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校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体校学生的成长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物理知识贯穿到业余训练中,通过对一些表面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运动员分析问题、认清问题,并逐步提高运动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两个学生比赛后抛铅球,一个力气大,另一个力气小,但力气大的却输给了力气小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力气大只是铅球抛得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绝对因素,因为还要受到后抛铅球技术、自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排除思想压力,从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体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2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将物理知识贯穿于体育运动技术学习和练习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理性地掌握运动技术,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原理、练习技术的同时,很好地应用物理知识,从而收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效果。
例如:高一物理课本讲授斜抛运动,学生在练习原地推铅球“出手角度”时,就可以结合“斜上抛”的力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铅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参与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运动。水平方向(忽略空气阻力)不受力,铅球作匀速直线运动,运用物理知识,学生能够很快明白铅球的水平位移在理论上讲,当出手角度是45度时,铅球推得最远。但是由于身高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中39°是最适宜的角度。
2.3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动作要领,促进学生明确并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
例如:守门员接球。当队员大脚射门时,球速可以高达100kg/h。如果守门员用胸部停球,那么胸部所受到的冲力将高达1500牛;如果用手接球,手臂的缓冲运动可使球的制动距离延长3倍,而冲力就会减少到500牛。
通过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技术动作,促进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理性认识,并反作用于感性认识,增强其神经支配肌体的能力,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练习的效果,使学生明确技术方法,通过积极的练习,逐步建立并巩固正确的动作定型。
3.总结
运动员在训练中很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能发展学生的素质,促进体育目标的实现。利用物理知识分析运动技术,在促进学生明确并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等诸方面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快速的掌握正确的动作和要领,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所以,体育运动学校开设物理课程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虽说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中能充分发扬民主,但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有必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反思,因此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平时,我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课外体育的书籍,从中汲取营养,领略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
1、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体育比赛成绩。为此,开学初,我就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份详细的体育工作计划,合理做好体育组的训练分工。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制订好训练计划。通过学习,让全体教师充分体会到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督促体育教师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做好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为运动队选拔后备力量。同时,积极开展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四月份,体育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成功举办了本年度体育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运动队选拔了一批后备人才。
2、狠抓运动队管理,全面提高运动水平。在运动员管理上,既要体现“严”字,又要有爱心。学期初 ,我就针对各兴趣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各队考核奖励制度,对运动员的出勤、训练情况及比赛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每周一进行总结评比,全面提高了训练效率,平时,我能协助各运动队交流,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针对队员们的学习成绩下降,训练时间不能够保证等现象,积极做好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交流,极力争取他们对训练工作的支持。在我的不懈努力下,训练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3、做好备课。我认真做好自己的备课工作,并及时做好本课的反思及小结工作。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学好东西学到东西。
三、严格执行学校常规,做教师的表率。
一学期来,我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坚持早到校,晚离校,陪同学生训练,自始至终协助他们做好工作,坚决服从上级安排,做好各项工作,与教师搞好团结。四、体育成绩有得有失,任务尚很艰苦。
关键词:河南省散打队;武术散打运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41-03
一、研究目的
河南省散打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运动队,从全国七运会勇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枚男子散打团体金牌到全国十运会上散打女队获得女子项目首枚团体金牌,到最近首届全国散打联赛(CKA)团体的冠军等。十几年来人才辈出.成绩斐然.先后培养出多名世界冠军,涌现出许多享誉海内外武坛的杰出运动员。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和人口大省,更是有武术之乡的美誉,武校更是发展的非常迅速,所以河南有着强大的人才后备力量。河南省散打队从建队至今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其原因是值得去研究分析的。通过研究河南省散打队竞技成绩长盛不衰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并借鉴给其他专业散打队。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河南省散打队的教练员,运动员。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通过百度搜索、上网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收集河南省散打队建队至今的优异成绩。②访谈法:面访河南省体育局管理层面和省散打队教练组训练层面,了解训练和管理的措施。③问卷调查法:向省队散打运动员男、女各30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④数理统计法:整理历年河南省散打队的比赛成绩,统计出河南省散打队的优异成绩。
三、结果与分析
1.河南省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分析。①河南省散打队建队至今的基本情况。河南省散打队组建于1988年,主要以河南省的运动员为主,且成绩较好。随着全国其他省份对武术散打的重视以及竞争性的急剧加大,河南省散打队开始重视并引进塔沟武校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此后,河南省散打成绩一直较好,包括在2001年九运会上以及2002年的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2004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十运会以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比赛、多种武术散打对世界其他搏击术的比赛中,河南省武术散打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仅2003~2009年期间就获得70余个冠军,40余个亚军,30余个季军,4~7名更是数不胜数。目前河南省武术散打队有主教练一名,辅助教练员两名,共有运动员105名,其中男运动员65名,女运动员40名,年龄主要集中在17~24岁。②河南省武术散打运动的竞赛现状分析。2009~2010年比赛成绩分析:河南省散打队2009~2010年成绩继续保持优异。河南省散打队非常重视成人组的比赛,通过参加对抗赛、友谊赛、邀请赛等国内外各种形式的赛事,与国内外的各路格斗搏击高手相互切磋,互相学习,在实战中锻炼队伍,使运动员把平时训练中所掌握的技术、战术及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充分得到展示,从而,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武术散打队的多数运动员能有参加各种大赛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间的对抗赛,这对河南省整体武术散打运动水平的提高是相当有帮助的。
2.河南省散打队竞技成绩长盛不衰的原因分析。(1)河南省武术散打运动的训练思路。河南省散打队的训练思路,是从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到控制,运动疲劳的消除,合理营养与医务监督,训练的手段方法,训练的内容等方面综合进行,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与控制。教练员必须对未来的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理论设计,以保证训练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和训练目标的实现。②运动疲劳的消除。必须要建立能及时消除运动员疲劳的体系。③合理营养与医务监督。④训练手段与方法。要制定详细的训练负荷计划,时刻把握负荷强度与负荷量间的关系。强化因材施教原则,能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使其形成各自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特长。⑤训练内容。一定要注重基础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还应该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和适当借鉴、吸收中外搏击术中的优秀技术,同时加强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战术心理等的训练。(2)河南省武术散打运动的竞赛思路。训练时所表现出的最高运动水平,能最大限度地在比赛擂台上发挥出来,才是训练的真正目的。因此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比赛体系,由大到小,环环相扣,既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疏。通过这些比赛,让运动员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最后达到高水平。除此之外,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调控作用,增加赛事。在这方面,河南都市频道播出的“武林风”就给予河南省散打队这样的契机,目的是有更多的比赛机会,通过比赛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武林风散打比赛,近些年来在中外搏击格斗比赛中,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通过与泰国的泰拳手、美国的自由搏击选手、及菲律宾、日本、德国等各国的格斗优秀选手同台进行较量,真打实战,在实战中锻炼队伍,提高实战能力,这也是中国散打运动员与国外优秀格斗选手近身比武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3.河南省武术散打运动教练员、运动员的培养和引进。①河南省武术散打运动教练员的发现和培养。河南省散打队从建队至今,共有两名主教练,1988~2002年是由肖志民担任主教练,2002年至今是由刘海科担任主教练。两名教练都是名教。肖志民,1982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1986年进入河南省体育局工作,1988年组建河南省散打队,并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中取得散打团体冠军,培养出了多个散打名将,如:王世英,冯矿等,并多次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冠军。刘海科,河南省男、女散打专业队总教练,国家散打队教练,曾在2005年度,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带领省女子散打队一举获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首次设置的女子散打团体冠军;他培养出的运动员张帅可,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武术散打比赛56kg级冠军;他率领河南队在群雄争霸的2009年的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上,荣获二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他培养的弟子张开印,获得2009年、2010年中泰争霸赛两场比赛的胜利,为中国武术散打争得了荣誉。高水平的散打运动队,需要高水准运筹帷幄的散打教练员的打造,需要高素质的具有高瞻远瞩的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一定做好后备教练员的发现和培养工作,要崇尚武德。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打专业队教练,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丰富的武术散打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国的搏击技术,勤于积累,勇于探索,立足创新,具备散打教练的综合素质。②河南省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培养和引进。运动员的培养与引进,更要立足于本土化。河南省各地市武校发展非常强大,如:少林塔沟武校、少林鹅坡武校等,再加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对运动员的培养和引进进行了跟踪、建档。在对运动员的选材与引进时,一定要在科学的指导原则下,把经验选材和科学选材结合起来双重考虑。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河南省散打队队员引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赛成绩,要选择有继续发展的潜力;机能状况;体能状况,尤其是对专项耐力应倍加重视;训练年限,选择那些接受正规训练的时间短而成绩好的运动员;临场意识与心理素质;形态指标;技术风格及特征;骨龄特征和遗传因素,一些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方面,要参照其父母的相应指标综合评定。
4.河南省武术散打队始终走稳定高效的训练路径。河南省武术散打队长期积累出的训练方法:①博采众长,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河南省武术散打队上至各级领导和教练,下至一线、二线的运动员,全队上下团结一致,主抓冬训。冬训以“严抓细扣”为宗旨,冬训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冬训前期。技术以基本拳法、腿法、摔法、步法、身法为主。基本拳法:以直、摆、勾三种拳法的单项技术动作的规范速度,力度、协调、灵活、准确为主。腿法:以侧踹、正蹬、边腿三种腿法单项技术动作规范、速度、力度、协调、灵活准确为主。摔法:以抱下肢摔、接腿摔、靠近抱缠摔细化单项技术动作、规范、速度快、用力快准,配合协调一致为主。力量以绝对力量及大力量耐力为主,结合协调及关节力量。体能跑步以有氧为主,第二阶段冬训中期,技术以综合练习为主,突出技术动作,小组合拳腿、拳摔、腿拳、腿摔、拳、腿、摔为主。使队员个人技术动作的形式,保持个人原有风格特点,学习新技术,达到技术全面。战术以进攻为主,力量以绝对力量,力量耐力为主,结合不平衡力量及关节力量,体能以有氧与无氧为主,结合有氧。第三阶段冬训后期,技术以综合练习提高队员综合实战能力,突出个人风格特点,重点队员有针对性练习,确定个人杀手锏,有个人技术创新,巩固前两阶段内容,结合三种基本战术,以主动进攻为主。力量:以绝对力量、综合力量为主。体能跑步主要以无氧为主。②丰富的散打训练场地和良好的训练器材。没有良好的训练条件,要想培养出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这样拔尖的运动员那是天方夜谭。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我们得知,由于散打在全运会上河南省是夺金大户,因此省政府和体育有关部门非常支持该项目,舍得投资。河南省散打训练基地,训练场地和器材在全国各个省队都名列前茅。共有4个8米乘8米的国际比赛专用型散打擂台,1个围栏擂台,共有吊式沙袋50个,人形沙袋20个,立式沙袋10个,有专属散打队的力量训练房。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