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高中教师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教师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教师培训

第1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以促进我市普通高中课改深入实施为目标,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省级培训为龙头,以市级培训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主体,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学科关系及教学要求;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培训对象

普通高中的全部任课教师。

三、培训内容

鉴于我市全部高中教师已于20*年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因此,20*年高一、高二年级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将侧重于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和新教材的课堂教法研究,高三年级教师培训的重点是高考复习、备考指导。

四、培训组织形式和培训方式

1、省级骨干培训:指标由市教育局统一分配下达到各学校,由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相关学科教研员带队参加省级培训。

2、市级培训:在*市第二十高级中学、*市第二十三中学、*育明高中、*教育学院设培训点,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培训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处负责,由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具体组织,各承办学校负责后勤保障和相关管理。

3、培训方式:高一年级以学科教材编写专家为核心力量,高二年级以我市参加省级培训的培训者为主要力量,高三年级以聘请专家、高考先行省学科教学骨干和我市的教研员以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介绍、集体研讨等形式完成。

五、培训管理与考核

1、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负责参加省级培训人员的推荐、组织和考核。

2、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培训方案,筹集培训经费,指导各县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3、*教育学院负责市级培训的具体实施。

4、各区市县教育局负责对本区各高中校本培训的管理与指导。

5、各高中应配合教师培训做好教学安排,组织和督促教师按时参加各学科培训活动;同时完善校本培训制度。校长作为课改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工作计划,整合与开发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组织实施校本研训,建立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制度。

6、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应完成不少于5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2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师;培训;质量

收稿日期:2007―10―25

作者简介:王建芳(1956―),男,蒙古族,黑龙江省肇源县人,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一、引言

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应该解决什么?要继承中国数学教育界优良的好传统,好的课程内容,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吸收先进教育理论,形成自己的数学教育理论。同时要改变授课是“理论为主”的形式,减少对学员“强迫进修”等现象发生。教师培训本身是高起点、高要求的一项事业,要以提高能力为主。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和状况

我们知道中国教育界每天在要求改革,鼓励改革,而教育的改革,核心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产生学科,学科产生专业,专业是学校的中心。这是因为学校的产品是课程的缘故。而其他的改革都为次要的,课程内容相当于就餐时的每道菜的质量,至于用什么工具去吃看个人习惯。课程设置要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课程内容要注重经典理论,实践证明对人的未来发展有较大价值的内容就不能动,只能在传统和改革的目标之间寻找平衡点。教育改革应该不能忽视现实,若忽视现实,会使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失去立足点。

我国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数学教师的最重要的基本功还是数学功底,因此应开设下列课程: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思想发展史;数学方法论;数学教育学;数学文化;数学新课程案例与分析;数学教学软件使用和课件制作;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学数学中考命题研究;数学高考命题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学数学竞赛辅导;数学习题理论;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高中新课程专题讲座;高中数学教材疑点、难点研究;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的产生,应该有以下几个前提。首先是授课教师要有很高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制,教师要引导、激励、唤醒、鼓舞、启发,以平等者的首席的身份去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其次是学生必须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卷入的程度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卷入即为参与。数学教学不是授予而是吸收,在上述二者作为前提下才能考虑教学方法。任课教师都要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要能准时、上满、上好每一节课,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任课教师首先要布置思考题,在教师上课时讲完基本理论后就引导学生围绕思考题进行讨论,任课教师随时进行点评,讲课时间和讨论时间达到2∶1的程度,这也符合在数学实践中去理解数学的观点。参加培训学员之间的年龄差异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前来学习的目的也不同,而在短短的10多天完成多门课程的大量教学任务又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确实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因此准备工作无论怎么做都是不过分的,这是确保高质量无失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

数学专业不同于其他的专业。课程内容有极强的继承性,经典的理论是不能删掉的,一删就要出错。数学课程的逻辑关系是相当紧密地,原因是它的每个结论的得来基本符合三段论的结构,实际为演绎推理。所以教学重心放在如何注释和解释经典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教育理论上。一个好的解释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我们注意到儒家文化就是一种注释文化。实际为数学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案例教学,也可称为实证研究。

另外,鼓励每位教师都使用多媒体授课不妥,这与数学课程内容有关,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结合数学课程特点,注重实效,恰当运用,不可过多,只能辅助教学,不能代替教学。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弱化为黑板的功能,数学教学需要动态分析、情感、思想交流、探索、讨论等师生活动。要制止“黑板搬家”的现象。

四、推荐培训的方法

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值得推广。“参与式”常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角色扮演、模拟、图画、访谈、观察、辩论、排序、打分、小讲座、游戏等。参与式培训坚持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尊重多元,形式多样,重视过程,促成变化的原则。下面仅以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例:

在小组讨论中注意,小组成员要有角色定位,每次轮换,小组讨论不是各说各的,也不是轮换“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其他组员发言;避免低水平重复的讨论,讨论要控制时间和节奏,各小组汇报要有时间观念,简明扼要;培训者应该有意识地抓住汇报中的“闪光点”和“疑惑点”,或升华,或展开。最重要的是尽可能人人都参与,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所有人的所有想法都是平等的、重要的、不被拒绝的;所提观点应该简明、直接。

在案例分析中要注意,案例的选择清楚、简洁,文本不易过长;描述的情境是学习者熟悉的,真实的;问题的任务有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太难。比如“看到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如何解决?”,进一步的可以问“怎样从理论上解释这样的现象?”等。

参与式培训能消除陌生感,迅速拉近距离,学习者与培训者成为一个整体,培训者内容的灵活改变来自参与者,能增加兴趣,但不易组织。参与式培训也可称为互动式培训,培训者不但不讲,而且还要学习者自己讲。“参与式培训倡导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由于它很好地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凸显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很多培训者的推崇。”①

在当前要解决好:过程充分的课却没有结果;课堂很活跃却只是少部分人;环节齐全的教学却没有灵魂;情境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究不彻底等问题。这些问题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教师培训中解决。“参与式培训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参训教师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经验,认识,实现自我提高。”②同时教师要建立多元多维的数学价值观,数学是由问题解决、思想、方法、技能等组成的。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要保持一致,有什么样的数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数学教学观,它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来体现的。

五、结束语

数学教师培训要从本本主义、专题文本主义转到课堂现实主义。使接受培训后的教师有云开日出、大彻大悟之感觉。

数学教师参加培训有部分属于被“强迫进修”者,受训的教师多是为了追求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或工具性目标,很不愿意地参加培训,导致继续教育的作用下降。要使教师认识到培训也是一种积极休闲方式,培训有利于个人发展,同时也是完成本职工作和组织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由个体人向教学人转移,向组织人转移,学习是发展之本,提高之策,进步之源,成事之基。培训是内修品质的一种活动,互动教学,实践探索将能促进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是培训态度、知识、能力,使教师认识到有组织的培训是一种福利。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若无此观念将会没有任何发展。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要实践―理论―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教育中的基本矛盾就是有限的学习时间与大量的人类文化知识之间的巨大冲击,如何提高效率,关键是使思想成为有意义的感悟。由教书匠、知识分子向启蒙者、思想者转移、向有价值的人生转移。

数学教师对概念性的理解和推理技巧相对薄弱,对数学的基础缺乏深入的理解,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应以此为重心。数学教育的核心仍是数学。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争论已经多年,师范教育要突出学术性,追求教育的学术化在数学中表现为数学学科的专业性与教育专业化。课程设置要坚持前瞻性、综合性、主体性、动态性、模块化原则。要有数学理论培训,教育技能、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培训。

成为名师是每位教师的愿望,名师的成长历程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收集点滴体会、课后的随感和教学心得,善于总结、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内化为教学行为,真正实践与时俱进,最后走向名师。

注释:

第3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 能力本位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 教师培训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教师,关键在培训。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不仅是襄阳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的重要战略,而且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有效推进课改,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实现技术与理念的整合

各地中小学教师培训,主题丰富,类别多样,精彩纷呈。目前,襄阳市的教师培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技术派,认为教师发展是教师对学科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把握,于是出现了与中小学开设课程配套的学科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和课程分段教学方法的培训;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应用培训;关注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另一种是反思派,认为教师发展就是其对人性、对社会、对教育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因此,师德、班主任、名师研修等专题培训,专门关注专业成长理论方面的深化和拓展。从实效性看,上述两种理念基础上的培训需要有机整合才能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渊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展开教学,是为集中培训设计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其环节包括分组一抽取主题一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一教师点评,符合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发展。一方面符合技术派以科学为本的哲学基础,如治校的、带班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强,教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技术。另一方面符合反思派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教师学会了从教育本源的角度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融合,形成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它们各有倚重,互有融通,学用结合,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

二、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在中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中,问题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1.随机分组

依据培训学员的地域、学校层次和性别将学员进行随机分组,每个组的成员构成保证有来自襄阳市区、襄州区、经开区、南漳、谷城、保康、宜城、老河口等区域的学员构成。学员随机抽取1-10号,签号相同的学员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发言人、自夸人和记录人,各组组长负责该课题组的组织、分工、讨论、记录及协调等工作。

2.抽取主题

教师将事先拟定好的题目制作成题签,各学员组长现场抽题。这些题目均来自前期的培训调研,有些题目直接是学员提供的。所拟定的主题必须覆盖面广,且保证各组讨论不同的主题,以免影响整个培训的课程设置容量。

3.小组讨论

各组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分析主题,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展开讨论。教师随时巡查各个小组讨论的状况并适时控制讨论的进度,讨论过程中每个学员必须发言,每个主题的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各组的记录人将讨论的结果用记号笔书写在大白纸上。

4.展示成果

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也可由主讲教师依据巡查时学员参与的情况临时指定小组的发言人,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上讲台向全体学员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要求详细阐述对课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原理、并演示分享解决问题的实施策略。同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质疑与答辩。

5.教师点评

针对小组展示的讨论结果,由主讲教师进行相关原理的分析、讲解与总结,揭示主题背后的教育规律。此过程中也可采用小组点评的方式,由各小组的学员(或是自夸人)对所应用的教育教学原理进行补充、批判或分享自身成功的案例,有效促进学员理论与技能的提升。

三、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通过专家的思想引领,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及辨析反思,帮助教师最终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主题明确

通过前期调研,收集与整理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得讨论的问题来源于一线,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对接。培训主题基本是平时工作的内容,具有朴实性、典型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学员比较感兴趣。实际上解决了问题就是解决了学员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的短板。培训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培训学员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

2.双向互动

培训过程中增加讨论环节,增强了交流沟通的现实感,营造了现实的对话氛围,讨论的积极性比较高;主题与学员教育经历相结合,学员有话说,知道怎么说,保证了讨论的方向和效果;小组内学员的参与面广,改变了以往“专家讲授、学员坐听”的局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激起每一个受训者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

3.平等合作

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校本培训,还是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大多是主讲教师“一言堂”,即使安排了每半天一个小时的讨论,也大多是流于形式,往往被主讲教师回答一两个学员提问占领,主讲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员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问题研讨式形式的培训过程中,学员既可以是主讲,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又可以对主讲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与主讲教师面对面对话,实现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与合作,达到共同提升。

4.操作简便

问题研讨式培训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清楚,操作简便。教师可以兼顾每个小组讨论的过程,巡视学员参与程度,及时调整学员讨论的进程,讨论的时间可长可短,展示的成果便于保存,培训的内容信息量不断增加,等等。实践证明,问题研讨式培训模式比较适用于校级培训,市、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乃至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

四、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注意事项

问题研讨式培训教学模式利于学员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之间,实现智慧的碰撞,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组不宜过大或过小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分组以6-10人为宜。如果人数过少,则讨论的问题可能不能兼顾学员的知识经验;如果人数过多,则可能导致部分学员没有机会参与,成为“旁观者”。同时,组内成员的结构应事先设计,采用分层抽样形式进行,确保各组的学员知识、能力的同质与均衡。

2.主题不宜过于抽象褊狭

讨论主题既可以是专业学习领域的知识点或当前的热点问题,又可以是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困难;既可以是案例、课例,又可以是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和反思。主题必须具有讨论的价值,问题解决的策略必须具有普适性,切忌过于生涩和单一。同时,讨论的主题不宜过多,教师重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否则,不能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削弱培训的效果。

3.创建问题研讨式校本研修基地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战场是学校。因此,可以聘请专家针对性地开展问题研讨式培训。各地中小学可以广泛收集教师在工作之中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之后,提前发给襄阳市区中小学知名的教育专家,再集中时间组织这些专家“送培下乡”,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观念上改变只有走出去或坐下来专门办班才算进修、才算培训的认识。应结合学校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课程理念为主导,以课堂教学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培训,既体现了以师为本的理念,又尊重了个体和学校的具体差异。校本培训省时省力,保证培训获得本土化的吸收、消化和改造,使教师专业化培训特色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贾晓彦.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6-258.

[2]徐振方,孟艳花.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式同步课堂”集中培训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5):247-248.

[3]潘世祥.“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8):20-21.

[4]程远国.县域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创新构想[J].师资建设,2011(5):56-57.

第4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西部地区;教师职后培训;培训模式

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是提升教师素质、实现继续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具体组织形式。西部地区高中英语教师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集中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在继续教育上的需求,必须改进现有的培训模式,分析培训需求,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里教师的需求。

一、调查对象及目的

通过对随机抽选的重庆市大足区50名高中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和需求的调查分析,结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总目标,了解过去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制订切合实际的继续教育教学计划,为高效、合理地开展继续教育提供实践依据,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最后学历、职称、英语教龄、所在学校类别及任课年级等。

2.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现状。

3.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及对培训内容、方式等方面的需求。

4.从本地区的教学实情和需要出发,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英语师资培训构想。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法、访谈法及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了解教师的基本信息及培训需求等,问卷的设计以选择题为主,兼有主观问答题,意在听取到教师的真实需求及建议。本次问卷调查发放50份,收回46份,其中有效答卷为42份,有效回收率为84%。这些样本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西部地区高中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法重在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访谈法主要采取座谈或个别交谈形式,被抽选到的访谈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了解到教师们的真实需求;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教学效果。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40个选择题及1个开放式简答题。本文选取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高中英语教师的最后学历都在大专以上且年龄在35以下的教师占到了84%。职称为中教一级以下的教师占89.3%。教师的年轻化及低职称趋势利弊皆有:年轻人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工作干劲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老教师“传帮带”才能顺利胜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现状

尽管新课标改革已实施多年,但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以前的授课方式,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搞“题海战术”,省略必要的口语听力训练,过分偏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对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付诸实践的很少,62%的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没有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层次。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大多数教师在思想和理念上懂得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在教学行为中,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拿着新课本用老方法教学。数据显示,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做得很不好,多数教师具备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但极少有教师能坚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并适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绝大多数教师受过专业训练,但依然想在语音、语调、听力、口语等方面得到系统化的继续培训。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目前的课堂教学需要不相适应,亟须“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英语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中,有87%的人认为够用;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中,82%的人认为勉强够。

对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分析显示,教师的科研能力非常欠缺,的数量及质量都很不尽如人意。教师科研意识很淡薄,忽视外语教学法、语言学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运用,忙于应付高考及各种评比排名。

3.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及对培训内容、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分析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各级各类培训,但传统的培训目标都侧重提升职业技能,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研究与反思,如此导致培训结果不尽如人意,与实际期望结果相去甚远,教师对培训的热情及积极参与度也在逐年降低。培训模式需求数据显示,教师最期待的是观摩一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与其面对面交流,其次为观看教学录像、展示点评、交流讨论、专题讲座等。这一结果显示出高中教师依然注重教学实践,希望能在培训后获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传统的培训模式单一,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缺乏实效性,84%的教师在回答他们讨厌的培训模式时选择了“集中听专家讲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渴望的是能满足其个人专业成长需求的培训,具体到培训内容,86%的教师选择了期望通过培训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72%的教师期望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各项语言技能以适应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要求,60%的教师希望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新教育观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五、西部地区高中英语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

通过分析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及教师访谈结果可以看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模式及内容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针对西部地区高中英语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可做如下创新尝试:

1.模块化培训

培训模式可依据不同教龄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引入模块化培训理念,让教师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可以依据自身现状,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培训内容可涉及英语教改新理念,英语专业知识巩固与拓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教学科研方法指导等板块。培训模块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更新、理论知识拓展、教学实践及技能培养篇及交流讨论、后续科研课题研究篇等。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运行程序和独立的授课内容,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但又彼此联系。针对性强的模块化培训能解决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疑惑,切实提高实际能力和教学水平。这种培训模式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通过大量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能力,营造出学员与培训者之间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

2.培训学员档案制

通过建立培训学员档案,可与学员保持长期联系,做好跟踪调查及研究,及时完成培训效果的信息反馈,督促学员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在行动中解决问题。要坚持长期服务,坚持跟踪帮扶,指导教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和加强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

3.校本培训模式

任登中曾指出:“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的需求,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基地,针对学校和全体教师实际,由学校充分自主地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而展开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西部地区高中英语教师的现实条件和培训需求,笔者认为,加强校本培训模式的运用,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校本培训可尝试建立分层次多元化的动态培训模式,根据不同教学时期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让培训学习常态化。这种培训模式将主动权转移给了教师,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督查、相互评课,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中心展开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突出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能让教师在培训中更好地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总之,针对西部地区高中英语教师的培训应重在引导教师吸取新的教育理念,结合培训需求实际,加强教学交流,根据每期培训的目的、要求和学员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培训模式,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注重实效性,真正实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的培训目的,适应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蒋云华,丁晓冬.边疆贫困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探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1).

[2]任登中.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3.

第5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第6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实践;高职;理念;能力

实践锻炼是培养“技能型”、“双师型”教师的需要。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深入企业实践,使我们的专业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得到了升华,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突破

下企业实践,像企业人员一样上下班,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知识。通过到企业实践,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明确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培训形式、内容的突破

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脚踏实地地深入生产一线,将培养环境从传统的教室、会场转到企业的生产现场,把传统的学科专家讲学变为和企业行家的工作交流,传统的就书论事转为真实训练,把传统的以教学大纲、专业教师培训为主转达为以企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培训为主。培训的形式、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师资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操作性方面实现了大的突破。

三、教师实践能力的突破

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也带着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提高了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掌握了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同时对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了充分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也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切实的了解。

四、教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的突破

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不仅使教师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发现了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工作需求的脱节,了解了职业岗位(工种)对岗位工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高职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提高了对人才培养的认识

下企业锻炼学习,使我充分的收集了企业一线的相关资料并了解了企业对学生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还通过企业锻炼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了解到教学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了解到当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为以后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的工作中能有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使我对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同时我也了解到企业的良好服务意识、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这些都是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对我们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六、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

下企业锻炼学习,增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了企业各方面的真实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了该企业各方面的操作流程,特别是管理方面,营销方面和仓储配送方面。由于参与企业流程改造、技术更新的实践操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也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是具体到企业中差距还是很大,同样,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学生身上,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一个月的实践时间固然不能深入熟练的进行实践操作,但是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实用的参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可以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为管理基础教研室的管理类、营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开拓了思路。

七、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企业在运作中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该集团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市场的变动对其影响显著,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决策层能够根据多变的环境及时的对公司的运营作出调整。这与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在实践锻炼中亲身经历的几次企业的状况更加深了我的这种认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要把这种“变数”充分灵活的运用到学院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中去,更好的培养能适应多变环境的人才。

八、提高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企业的每一道工序流程都是非常严谨的,不容出错,现代化的生产线,不容许任何环节出错,企业的决策更是需要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教师,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就是我们的产品,只有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能为社会所用的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原来在工作中存在的偶尔的懈怠思想一扫而空,要树立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和迫切性,同时要增强治学的严谨性。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在企业中所学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要把这种精神传播给学生,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7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培训

一、胜任力概念

“胜任力”的概念源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它是指某一工作中区别显著优秀与一般普通者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可指导、可观察、可衡量的,只有岗位所需要的胜任特征与员工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相匹配时,员工才会达到高的绩效,最终保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立起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则是将胜任力理论引入教师岗位,找到高职教师岗位所需要的关键特征集合。它能够指明从事高职教师这一岗位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够有助于选聘、考核高职教师,帮助其进行职业发展指导,当然也有助于优化高职教师培训制度。

二、高职教师培训现状

高职教育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因此,不断加强高职教师培训、提高高职教师综合素质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搞培训,但是结果却是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的效果不理想。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针对性的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高职教师培训的起点,决定了培训需求分析的方向。目前高职教师培训往往一把抓,不能针对每位具体老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不够科学。因为不同教师在知识水平、兴趣、经验、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应针对高职教师的个体特点和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例如,有的老师是刚进入学校的新教师,有的老师是已经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而有的老师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教师。那么,在每个阶段所需要培训的侧重点应该不同。

2.培训方式不够丰富,培训时间不够

高职教师培训还存在培训方式不够丰富的问题,现行培训的方式大多的是理论学习为主。理论学习对一些新教师有一定的必要性。可对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能够和企业实际结合更加重要,比如:访问学者、请企业技术人员专题讲座、企业挂职等。这种企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大多数量较少,并且基本都安排在暑假进行,时间上不够充足。所以培训大多流于形式,达不到期望的培训的效果。

3.培训效果不佳,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现行的高职教师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方法,对高职教师的培训效果无从准确评估。有的理论培训仅仅采用培训后简单测试的方式考察培训效果,实践性的培训也没有实质的评估手段,更是很少关注教师培训后实际绩效的改善情况。所以,往往不能够了解到培训对于教师素质提高的实际效果,从而也不能给提出更好的培训改进计划。

三、高职教师培训中运用胜任力模型

鉴于以上所分析的高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运用到培训中加以改进。例如,综合考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将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确定为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学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复合知识、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企业工作和培训经历、品性特质十个胜任特征因素。那么,在高职教师培训中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式确定和培训效果评估等几项工作中,可以考虑上述十个胜任特征,具体做法如下:

1.运用胜任力模型进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不是盲目进行的,只有存在相应的培训需求时,培训才有实施的必要。如果忽略这一点,最终会导致培训效果不佳。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其中的胜任特征指明了作为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区别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关键特征。这些特征能够用于高职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在进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时,结合十个胜任特征充分分析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每位教师现实能力和理想要求的差距找到,从而真正找到是哪些方面需要培训。例如,可以观察某个教师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应找到其欠缺的是哪种胜任力,从而找到这位老师需要培训的内容。

2.基于差距确定不同培训方式,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找到需要培训的内容以后,针对不同的胜任力差距确定不同的培方式,然后为每位老师制定一套详细的培训计划。在此过程中,也要充分征询教师的意见。培训的方式方法应该多种多样,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要因人而异。在组织上,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可以结合;在时间上,可长可短,兼顾教学的同时也要保证培训的时间。只有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效果。

3.建立有效的培训反馈和评估机制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教师的工作绩效,因此,教师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实现培训的目的。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有重要作用,不仅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想要使评估工作做得更好,可以将过程评估和事后评估结合起来。例如,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卷法了解受训教师的反应和感受,培训后可以采用考卷或实际操作检验教师的掌握程度。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针对培训的内容反馈该教师相应的胜任力要素是否得到提高,在工作中是否具有一定的成效。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第8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1.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越。这次培训,我省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上,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基本抓手,通过高中教师全员培训,来实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以此推进高中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这次培训,相信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的,通过培训,使我真正明白了素质教育的意义,教育的出路,学生的前途命运的意义。这与以前在我思想中的“备好课,教学好” 的思想大相径庭,使我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进步,使我更加明确高中素质教育的深层意义。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习,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只有不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壮大。这次培训学习,自己不仅学到新课程的新观点、本学科的新知识、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更使我思想上得到质的发展与飞越。我因此受益无穷。

    2.在教学有了新的方向。在教学上,通过与全省本学科老师的交流、探讨,使我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在教好学的基础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正确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老师最大的责任。只有实施素质,教师和学生才能在这种环境下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学生,在素质教育的东风之下,将会有更大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做为教师,要正确引导,思想上决不能放松,真正将每个学生的未来系于自身,真正承担起这种责任,这样,将素质教育才能在齐鲁大地上蓬勃发展,生生不息。

    3.在专业水平上得到提高。在这次学习,有幸与全国、省内等有关专家共聚一堂,深刻探讨有关素质教育、学科热点等问题,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使自己学习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在专业方面,通过与我们地区的指导老师赵丽萍、李萌老师交流,在思想、学术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这种平台,使我们学员与指导老师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看到他们在学员的文章中做得点评,句句含情,字字有义,更折身了一种专业高度,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培训,在我的专业方面我有了更大提高。也真诚的感谢他们的认真、付出、一丝不苟等敬业精神。这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位,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次培训,收获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我只想用九个字来总结一下这次培训,即“培训着,快乐着,收获着”。相信,这也是更多学员的心声。【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总结】 的相关参考:

第9篇:高中教师培训范文

一、加大宣传力度,调动教师对培训的积极性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点与就在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和智慧的积累与提高。而实践智慧蕴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了共生关系,它只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加以提高和完善。而校本培训就是充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际,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要通过不断宣传和积极引导,让教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教师对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全面提高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倡导实践培训,培养新型教学行为

在新课改对师资培训的要求中指出,校本培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树立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观念的接受不代表一种教学素质的养成。要想将一种理念转化为素质,思想上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高层次的思想感悟,而这种思想感悟只能通过实践来获得。校本培训中的理论培训不仅要讲明是什么和为什么,更要说清怎样做,将侧重点放在理念的外化转变上。如何有效促进教师将教学理念外化为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是新课改落实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若想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能力训练。农村普通高中要组织教师观看和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仔细分析,认真研究,运用新课程理念方法,学习掌握名师的教材使用技巧和方法。通过案例探析,让教师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实质,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技能。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学预案设计比赛,让教师在实际设计和研究教学预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学校还可以广泛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让优秀教师上一些探讨课,引导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和研究,共同探讨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策略。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实施“同课异构”,在两相比较的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准。从理念到实际行为的转化尚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广大教师来讲,这一过程显得更加艰难,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培训,才能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化为一种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 注重制度建设,确保校本培训规范化

构建和完善校本培训管理体系,推动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健全的管理体制是校本培训得以开展的组织保障。它主要是由地方教育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和基层学校三大要素构成。三者形成了一种紧密联系却又各司其职的关系。地方教育部门在授权基层学校培训权利的同时,还要有效强化对校本培训的监督管理,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订地方校本培训整体计划和方案,构建校本培训资格认定和学分管理体制,落实校本培训的评估、表彰、总结、归纳和经验推广。而师资培训机构则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全面指导校本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制订,参与校本培训的全面落实过程,对校本培训进行经验总结、研究调查和问题发现,整合和优化校本培训资源,为农村普通高中学校服务,协助教育部门做好校本培训的评估工作和管理工作。基层学校是校本培训的根据地,校长是主抓第一人,其主要职责就是建立本校校本培训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指导体系,制订符合教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构建和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制、考核体制和培训体制,充分挖掘本校优质资源,全面落实培训经费,建立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只有通过构建和完善校本培训管理体系,才能逐步实现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