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普职教育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职教育工作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职教育工作要点

第1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和全省教育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教育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工作要点

1、加强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及成效的宣传。

2、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及成效的宣传。

3、加强对推进基础教育及成效的宣传。

4、加强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及成效的宣传。

5、加强对两支队伍建设及成效的宣传。

6、加强对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及成效的宣传。

7、加强对教育管理及成效的宣传。

8、加强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及成效的宣传。

9、加强对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的宣传。

10、加强对重大活动的宣传。

三、工作途径

(一)加强教育信息宣传阵地建设。1、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网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宣传快捷便利的优势,各学校要积极向教育网“普教新闻”、“职教新闻”投稿,县区教育局要积极向“教育要闻”投稿。教育网将定期通报县区教育局和学校的新闻发稿情况。2、做好《教育信息》的编发工作,及时反映全市教育系统的主要工作和重大事件,各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专刊、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家长学校等教育宣传载体,积极开展信息宣传工作,向社会宣传教育的良好形象。3、做好《晨刊》教育专版的编发工作,加强专题报道的力度,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重点工作分期推出专版,县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踊跃投稿。

(二)积极做好外宣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日报》、广播电视台等市级主流媒体的联系,围绕教育系统的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组织开展系列报道或专题宣传,争取“上大报、上大台”。同时要加强与国家、省级新闻媒体的联系,争取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日报》、中国教育网、教育网等媒体上大力宣传我市教育工作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成就,进一步扩大我市教育在省内外的影响。

(三)积极开展各项信息宣传活动。市教育局将通过拍摄教育专题片、宣传片、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及教育通讯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宣传全市教育工作,各单位要积极参加和配合,以教育信息宣传工作的大发展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大繁荣。

四、考核评比

市教育局将在年终对各单位的新闻宣传、信息报送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按照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评选表彰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五、工作要求

第2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一、主要工作

(一)会同市教育学院切实制定好《xx市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XX-XX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

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在基地学校建设、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质量。

(二)创造性地开展好全市在职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

加强校本培训、着力岗位练兵,为全市广大教师创建扬长的舞台、提供扬名的机会,籍此培树一大批有魅力的名优教师,全面提高各校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地提升全市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三)加强县区进修学校“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发展,提升全市进修学校的整体水平。

1、协调有关部门及县区政府,优化进修学校的校舍建设和设施配备,力争在国家和省厅“县区示范性进修学校”的评选中,我市达标的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之首。

2、继续开好“全市县区进修学校第一次系列现场会议”。通过系列现场会议,让每位主管局长、进修校长走进每一所进修学校,了解情况、研讨工作、沟通感情、取长补短、促进工作、加快发展。全面发挥各进修学校在各自区域的教学指导和质量提高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作用。(具体日程安排,详见附表一)

3、全力开好“全市县区进修学校第二次主题工作系列现场会议”。围绕各学校自选的工作主题,在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中,各进修学校要缜密分析、科学论证、深入探讨、全力工作。要做到,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建树,而且在工作实践上有突破。使各县区的主题工作现场会议,各县区有所长、有所为、有所学。(具体工作主题,详见附表二)

(四)依法做好普通话推广和测试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测试机制和测试设施。

会同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创建“xx市标准化普通话测试语音室”。视时机成熟,取代原来的人工测试,实施现代化的计算机测试普通话的科学机制。

遵循“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原则,规范普通话培训、优化普通话测试、完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档案管理,使常规工作进一步优质化、高效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组织好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五)依法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严格审查教师资格认定所需的各种要件(如: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及必需的各种合格证书等)。

组成“xx市教师资格评审专家委员会”,严格做好申报者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和认定工作。

同时,热情接待申报人员、耐心解答申报咨询、认真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让服务对象满意。

(六)高质量地做好校长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在职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启动“xx市名优校长专业化培训工程”,把名优校长的培训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举办“xx市名优校长高级培训班”,着力提高校长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造就一支专家型的优秀校长队伍。

开展名优校长送培下乡活动,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校级管理人员的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七)高质量地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依法建立健全全市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系统。

制定和颁行《xx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对全市教师的全员培训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全员教师网联培训和文本培训的实效性,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3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职教管理;学生干部;培养;植入;企业管理元素

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学校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各类人才的培养最终是为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作为职业类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如何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谋求相应的工作岗位,是每一个从教人员和学生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一线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职业定位一线的操作蓝领。作为企业蓝领的后备力量,职业类学生应具备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职业素养,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人才的培养应走职业化道路。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心存感恩,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勤思好学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团队合作,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培养注重细节和实践的职业能力等。然而,意愿和现实还有很大差距,学生的职业素质还不尽人意。

一、职业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我们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研和对职业类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主要问题如下:

(一)职业定位不准,流失率较高

一些大中专职校生,仍存在着鄙视工人 、眼高手低,不安心一线等现象,入厂工作2、3年内离职率很高。

(二)职业意识不强, 适岗能力不够

1 部分毕业生敬业爱岗精神欠缺。急功近利,志大才疏,一事无成,或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投机取巧,在岗不适岗;

2 有的毕业生遵章守纪不够。新入职的学生,有不少存在违章违纪行为,包括不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安全现场、行为规范等,且少数学生屡教不改,只能淘汰。

3 团队意识缺乏。部分学生进入工厂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目标同向、团结协作的“主人翁”意识,难以融入企业。

4 奉献精神不够。一些学生进入企业后,没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缺乏加班加点的奉献意识,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生产节拍。

(三)职业能力不够,校企脱节

一是教学与实践功底不够扎实。学生学用结合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转化不够;二是教学与工厂需求衔接不紧。部分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需求贴得不紧;三是实训环节普遍缺乏跟踪,学生的实习指导不到位。

二、学生干部培养中植入企业管理元素的尝试

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学生干部应比普通学生成长更快。我们可让一部分人先优秀起来。学校可在学生干部培养中率先植入企业管理的元素,探讨新形势下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轨。

(一)创设机会让学生干部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通过参观、讨论、拓展训练等方式,学习企业理念、企业价值和企业愿景等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建立命运共同体,通过对毕业班实习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引导学生落实行动、持续进步、多做贡献,实现自身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共赢等。

(二)引入企业的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机制,培养学生干部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科技、物质、文化的综合。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以追求增加值为目的。尽可以的降低人工成本以创造高效率。“坐、等、靠”的思想是注定被淘汰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我们通过“申请、推荐、试用、聘任”的方式,在全校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试用期不合格者实行淘汰制。这样,既提高了入选学生干部的荣辱感又赋予了高度的责任感。学生干部队伍有压力就有动力。实行让一部分学生先优秀起来,意在将企业蓝领队伍的开发培养由企业前移至学校培养阶段,从而带动辐射身边的学生。

(三)引入企业的岗位设置制度,规范制度管理。

培养学生的定置习惯,促进学生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国有国法,厂有厂规。要培养企业员工遵章守纪的习惯,必须从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抓起。因此,我们挑选出的学生干部不光是校纪校规的楷模,更是学生工作制度的严格执行者。我们拟定了学生会的工作规章制度。确定了符合实际的岗位设置,拟定了各项常规检查的督促内容和评价标准。让学生干部通过自学和集中培训的方式,熟悉要求,明确责任,养成定岗定置的习惯。

(四)引入轮岗制度,促进团队沟通,培养协作精神,强化团队的执行力,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

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着组织的战斗力,一个好的团队是目标同向、同甘共苦、团结协作的集体。所以,学校要培养“团队”和“执行”校园文化,建设协作型组织,才能加速与企业经营的对接,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让学生明确,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我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样才能做到位?我们学生干部的目标是一致的、同向的,是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校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未来企业的蓝领队伍。因此,我们清卫部的学生干部就提出了“保洁是目的,扣分是手段”、 “服务他人,惠泽自己”,“一个口号喊到底,一份工作做到底”。 进行目标的认同教育能够培养团队意识和强化团队的执行力。我们在工作中,我们结合具体检查工作,进行系部内部的小循环和系部之间的大循环。通过轮岗,学生干部熟悉不同事务要求,相互监督和帮助。深化了工作的全局意识,培养了换位思考的习惯,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最终形成很好的凝聚力,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尤其是每次换岗时,负责交接的学生能够做到现场指导,现身说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接点习惯,杜绝了交接过程中因信息沟通障碍而导致的无效、低效现象。

(五)引入企业管理中的每天记录,每月总结,年度考核制度

培养学生的清单习惯,培养学生重事实、重数据的科学意识。企业的考核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和督促,是员工动力的加油站。坚持清单式的记录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要点,一段时间后对照检测一下落实情况,可以在工作中做到查漏补缺。同时,平时的记录也是评优评先的依据。也让学生树立重数据、重事实的科学意识。我们学生干部坚持每月例会进行总结点评;每周一结合学校工作安排,部长传达本周工作要点;每天组长对一天的工作要点作清单式罗列,晨检前2分钟布置,进一步明确各个成员的分工及工作要点和标准;每次检查组员都以小纸条书面形式指出各班存在问题,并署上检查者姓名。学期末对总体工作进行总结表彰,评选出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物资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第4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困境;出路

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中除了专业课程外,通识选修类课程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识选修类课程不仅能够拓宽高职学生的知识体系,突破专业壁垒,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学习起到一定的基奠作用。然而,理论中的“应然”状态与现实中的“实然”状态差之千里,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通识选修课程实施的困境,以及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如何改革与创新,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一、通识选修课的认识

(一)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通识教育包括基础性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健全人格的熏陶,其目的是要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整的人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以及身与心诸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1]“通识教育所传授的是学生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该接受的那部分教育。”[2]通识教育是灵魂,是人性,是人的思考力和主观能动性,而专业教育是承载通识教育的命题式知识载体。通识,是在专业知识内部的通识,也是在主体个体知识架构内的融通创建,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把元素、要素按照特定目标、目的重组架构并生成人本身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二)通识选修课

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现代公民,但以往的通识课程,我们将其定义为辅助课程,完全曲解了通识课程的宗旨。“通识教育课的目标则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清晰的表达能力、综合完整的判断能力,提供健全平衡的全人教育。”[3]

二、高职通识公共选修课实施的困境

(一)高职通识课程质量不高

通识选修课程一般采取大班授课,课程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与技术工程类、文化艺术类、心理健康类等,不同院校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开设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优秀的跨学科、复合类师资力量较薄弱,相比一些综合性高等院校,他们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多达几十门、甚至上百门,而高职类院校在通识选修课源上明显不足,给学生们提供的可选范围较窄。此外,适合通识选修课程的教材难以选择,内容随意性较大,课程知识承载不足,课程质量难以保证。

(二)高职学生对通识公共选修课认识的偏差

对于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通识公共选修课程长期以来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通识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它不是发展人的“专业技能”,增长人们的“人文知识”,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文化感与融通能力。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态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整体的自我期望值与课程的压力相对较低,加之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故对通识公共选修课程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认为通识公共选修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通识选修课程无关紧要,只要三年内随便选修几门课程,修够学分即可,在这种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使得高职通识公共选修课程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三)高职通识选修课程难于管理

高职通识选修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意识观念决定了人的行为,由于高职学生对通识选修课不够重视,普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要修够学分即可,选课没有方向性,比较盲从。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参与度必然相对较低,这种参与度包括课堂出勤率及是否认真聆听课程两个方面。同学要么有逃课经历,要么在课堂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完全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课程结束后教师往往以论文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大部分高职学生们不够用心,随便在网络上搜索点素材,交差了事。可见,现行的通识选修课程教学困难重重。

(四)学校教育工作者对通识教育不够重视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职教界争论的焦点,“重专业,轻通识”,一些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对通识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学校行政主管或教师误将‘通识教育’认为是休闲性、逸乐性的活动,完全忽略了‘通识教育’的教育之本乃在于启迪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思考能力,进而建构学生的主体性。”[4]可见很多教育工作者对通识教育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通识选修课程的设置、教学设计、课程实践等,所以学校更应明确通识选修课程的建设目标和标准,避免通识选修课程结构的失衡。

三、高职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出路

(一)提高认识,回归人本教育

通识教育的出现最早源于应对工业化时期大学片面强调专业化所产生的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片面地强调专业教育,而轻视通识教育是完全不可取的,但如何开展通识教育,回归人本教育,为高职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做基奠,大部分教师还比较模糊,处于对通识教育的认识缺失的阶段。面对这样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的教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挑战,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当然,学校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来保证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到通识选修课程上。通识教育的实施是以课程为载体,为了保证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还应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置科学、专业的指标体系,顺应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在满足数量激增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升。此外,还应强调两点,一是通识选修课程并非逸乐取向与实用取向的,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应回归受教育者的人本教育,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目的:一是启发心智、唤醒心灵;二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未来必然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种新的经济生产与再生产的体系中,创新性知识在产业升级过程,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显然劳动者要具备通识能力,能够在专业知识内部的通识,在主体个体知识架构内的融通创建。总之,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明确教育是回归人本身的,要为高职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互联网+”思维模式下MOOC信息化手段的引入

主席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向世界宣告:“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国家号召,教育也同社会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受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巨大影响。根据教育部文件(教政法〔2015〕3号)《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指出,“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的工作重点[5]。可以说,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英文缩写为MOOC),这种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就是我们传统通识选修课程受“互联网+”思维模式影响的一种革新。MOOC打破了以往通识选修课程在教育资源上的限制,从封闭模式到开放模式,不但扩大了教育资源,还增强了通识选修课程的师资队伍。此外,MOOC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完全摆脱了时空限制,而且每段视频学习任务时间仅有20分钟,使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按照自己的步调和节奏来开展学习。可见MOOC的引入改变了通识选修课程原有的教学方式,为通识选修课程的实施解决了诸多难题。

(三)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拿大学者斯蒂芬•唐斯认为:“一门慕课与一门传统课程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一门慕课的学习是完全自愿的。你决定自己是否要参加,决定自己要以什么方式参加,然后你就参加了。如果你觉得无聊,不想参加,那就不参加。”[6]MOOC的学习是自觉、自主、自愿、自控的学习,MOOC模式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学习的自觉性,这也是MOOC教学方法的特色之一,然而高职学生恰恰缺少的就是学习的自主性,自制能力薄弱。任课教师不能存有抵触情绪,要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任课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慕课教学的瓶颈。为了保证高职学生们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可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模式分为:“第一种模式为直播课堂大班讲授,该校课堂小班研讨,在线课堂进阶式学习;第二种模式为本地课堂大班讲授,该校课堂小班研讨,在线课堂进阶式学习;第三种模式为在线课堂进阶式学习,在线课堂研讨。”[7]学校教师可以自行决定,定期辅导,线下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聊天工具(QQ)及时获得学习反馈,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开展线下辅导,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职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督促他们及时跟进阶段性学习。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混合式的MOOC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MOOC更好地应用于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面对目前高职通识选修课呈现出的种种问题,通识类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教育工作者对通识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借助“互联网+”思维模式下MOOC信息化手段,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能突破教学困境,从真正意义上对高职学生们实施通识教育。

作者:丛晓芳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惠敏,黄明东,左甜.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2012(11):61-66.

[2]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0.

[3]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26-37.

[4]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6.

第5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师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双师素质”师资建设便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双师素质”教师的界定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经历了从单纯的“双职称”式的“双师型”到“双师素质”的转变。所谓“双师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整个教师队伍结构上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来说,就是看是否获得中级及以上教师系列职称和工程技术系列职称,即“讲师+工程师”。

由于教师系列与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互评渠道不畅,“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证便成为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其以上职称; (3)主持(或主要参

与)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二、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十一五”发展的目标要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出,我国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按照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要求,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初步形成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构架,并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06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广西桂林召开的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上指出:“2006年全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有一个更大的突破,中等职业教育还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万人,力争总体招生规模达到750万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十一五”期间,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到2020年,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职业学校办学实现与企业行业的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实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保证在发展规模效益的同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对进一步分析、监测和大力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我国“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现状

2007年,在全国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12.45%,比2006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近3年来略有提高,但专任教师“双师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4个省市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7个省市区,负增长的有5个省市区。中等职业学校引进“双师型”复合人才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据统计,“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缺少承担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这部分教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低由专业课,特别是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水平来决定。全国统计报表资料显示,中职的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还是从事理论教学,缺乏带领学生操作实践的专业技能指导教师,这不符合培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动手能力强的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双师素质”师资建设迫在眉睫。

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岗前的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来看,中职学校的教师除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之外,还应具备有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无论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还是新分配来的毕业生,都必须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应尽快考取有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

2.校企合作,学研结合,共同培养。在我国,校企合作成功的范例有很多,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就业拓宽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可使老师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直接从生产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所需人才。也可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从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给企业,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另外,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途径,可以造就一批学术精湛、学识渊博的“双师素质”教师。

3.培养和引进学术人才、技术人才并举。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与引进学术人才,更要注重培养与引进技术人才。一个名师可以凝聚一支教学科研队伍,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盘活整个学校的办学活力,造就一支有专业特色的师资团队。职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特色专业,创建特色专业,首先必须有一支由名师带领的师资团队,要让名师成为专业学术的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

4.成立师资培训基地,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中职教育在制定专业课教师培训规划时,不仅要注重校园培训基地建设,要重视从企业生产一线和科技推广单位中选聘专业课教师。每个专业至少要选择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作为教师实践、学习与锻炼的基地,还应加强本校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使生产实习基地成为锻炼与培养专业教师的摇篮。

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欧美国家职业教育十分发达 ,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可选派教师出国考察、研修、进修、培训,也可聘请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课程与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管理经验等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层次与质量,提高教师的外向型素质,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6.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对教师进行合理使用、规范管理,也是中职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明确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着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师资管理工作纳入正轨。在用人机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津贴分配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中,要适当地向“双师素质”教师倾斜。

五、“双师素质”教师评价

1.职业道德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教师道德品质在职业行为中的集中表现。教师要爱岗敬业,要热爱学生,要严谨治学,要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确立教师地位与威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之一。

2.专业教学能力。“双师素质”教师首先是教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教学能力是基本的要求。从社会上招聘的教师,可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果不懂得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

3.实践教学与评价能力。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会教,要会指导学生具体操作,掌握实践技能,并能对学生的实践做出正确的评价。

4.课程建设与科研能力。“双师素质”教师应具有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新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应能对课程建设成果进行检验。

5.较高的学历与专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教师是职业学校师资的中坚力量,中职教育特点要求教师具备有较高的学历与技能,还应具备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6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论文摘要:当下,“教师教育”理论是国际普遍认可的师范教育改革理念。其内容有:树立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连续性观念;精简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完善教师任用与入职的教育制度,使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并走灵活多样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等。

教育“正像其他科学一样,是建立在事实和观察结果之上的。我国师范教育几经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模式,但这种教育体制与模式是否符合教师养成教育,是否适应当下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等?本文将结合我国师范教育现状,并借鉴国外教师教育理论的实践,试谈师范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教师教育理念,变“师范教育”为“教师教育”

虽说几经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各类师范教育制度与模式正趋于完善,但作为具有超前发展特性的教育活动,伴随国际化、全球化的深入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在近20年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逐渐被新的“教师教育”理念所替代,这标志着人类所从事的“夫子工程”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培养教师的教育正从师范教育阶段进入教师教育的阶段。早在1953年,坎德尔在《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中指出:“读完师范学院的课程,同读完医科或法科课程相似,没有实践,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医生或律师一样,也不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来。”“在教师的试用期,像医生的实习期那样,应看作是新教师在老教师监督和指导下进一步得到培养的时期……。教育性质改变的表现之一是教师在职培训课程的发展……。最近25年以来,已开始设置一些进修课程,务必使教师不落于时代之后而向前迈进。”坎德尔在介绍美国师范教育时说的这段话,表明了美国在30年代开始就已显露出“教师教育”理念的端倪;50年代后业已进入了教师教育的阶段。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也不例外,早在70年代就紧跟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开始以教师教育理念改革国家的师范教育体系。总之,我们应认识到“完成式”师范教育模式已落后于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变师范教育为教师教育的改革与体制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教师教育”理念还只是作为少数比较教育学界使用的学术性词汇。换言之,这一概念在我国尚未形成实践性概念,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缺乏这方面的敏感性,因此,加强“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显得非常重要。此外,教师教育理念也是发展着的实践性概念,因而,我们在当下必须适应时代潮流而树立教师教育的理念,在教师养成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现“教师教育的普及化”,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二、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制度

如果按照“教师教育”概念的内涵来衡量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之现状,我们只能说它依然是“完成式”教师教育体制下的师范教育。因此,在我国建立教师教育制度已成为紧迫的任务,即从目前师范教育改革现状来看,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显得尤为突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必须继续保持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的决定以来,师范教育在封闭的体系内朝着定向培养的改革方向行进。如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曾在九十年代后期实施“高师教育改革计划”,而且,围绕这个计划教育科研部门开展了深入的攻关研究,并陆续进入了实验与落实性的阶段。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部属师范院校第十二次教务长联席会议上,与会代表和教育学者又一次强调和表达了关于加强“作为师范大学必须突出师范特色”的呼吁。会上对“高师教改计划”的落实情况作了这样的评价:“各学校本着拓宽基础,提高素质的原则,力争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教育科研意识、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跨世纪师资。在重新修订本科教学计划时均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重视加强对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等课程的优化与改革;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文理之间的渗透;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等。

我国师范教育的这种改革动向和举措,使我们想起美国凯尔纳在《美国师范教育的失望》中的一段话,他说:“教育专业课程数量,成为了一说到它就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教育学家们要认真改进师资培训和提高学生的质量,他们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步骤之一,就是把学程按50%的比例削减设置和降低修习要求。”凯尔纳认为,学校师范教育所承担的任务是职前培养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人才:因此,精简“学程设置与修习要求”是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与当下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确保职前职后教育的连续化

国外教师教育体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由于国外教师教育体系在职前职后教育体制上的独立,使其难免产生所谓的“外在连续性形态”的中断,即各阶段教育处于相对孤立或隔绝的状态。这种教师养成教育在体制上的独立和机制上的脱节,使形成买方市场后的教师养成教育出现了应试教育和课程过重等现象。为了避免国外教师教育体制中出现的各阶段相互对立或隔绝的现象,我们必须建立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各高校为了在教育体制改革中优先占领制高点进行了一场“合并”大战。在这场教育整合的改革中,各地师范院校基本上被合并到非师范类院校之中。但也有例外,如1998年新合并的华东师范大学,就是在原华东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并入了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和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三所学校而形成新的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构想是构建一支“一体化师范教育体制,即打破条块分割的师范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领导体制,形成上下结合,内外沟通的师范教育网络;突破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相分离,分别由不同教育机构承担师范教育的模式,建立起职前、在职合一的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统一规划和设计教育内容,即把职前教师培养、新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提高这几个阶段的教师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通盘考虑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培养途径和方式等;在统一规划下,重新调整和组合原来分别承担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不同任务、基本分离、互不联系的师范力量,建立一支职前、在职,既有侧重,又有合作,相互融通合一的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哒是符合教师教育理念的构思,也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和建立一体化教师教育制度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教师任用与入职教育制度,使教师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国外教师教育体系是由教师的职前(学习)、初任、职后(实践)等三个阶段来构成的。初任期教师培训在国外教师体系中属于在职教师教育的范畴,是教师培训体系的第一个环节。在英国,1972年教育学家詹姆斯提出师训“三段论”后,就开始凋强初任教师的培训环节,70年代未已有90%的新任教师参加了“就职培训班”教育;1989年,日本也实行初任教师的研修制。可见,人职教育在国外教师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相比之下,我国教师任用制度则有所不同。从1996年1月起生效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是目前我国实行的基本教师资格制度。根据我国《教师资格条例=》第七条规定:我国公民“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相应的学历,第八条规定:“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由此可见,我国教师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学历,即使是没有专业培训也可以成为教师。

第7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会议透露,今年,天津将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继续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此外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将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与之相适应,将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此外,还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

对于大家关系的天津2017年“幼升小”“小升初”政策,此前,从市教委获悉,今年天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不变。

招生政策

幼升小、小升初招生政策

在前不久的天津市教委召开媒体通气会,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徐广宇介绍2017年天津教育有关工作时表示:2017年,天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不变!坚定不移地推行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小学入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本市户籍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上小学,家长们可以拿着居民户口簿(包括蓝印户口)、合法固定居所的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到所属学区片学校登记入学。

二是非本市户籍的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上小学,要按照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由家长向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居住证、户口簿、在津合法居所的证明、在津务工就业证明还有孩子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在区里进行登记申请入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三是轻度残疾的适龄儿童可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可以到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入学;确实不能进校就读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根据残疾类别和教育需求,由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初中入学,也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公办初中实行划片入学。各区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初中学生招生人数和小学毕业生人数基本相当,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中小学地理位置相对就近等原则,合理划定学区片。划片方式分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

单校划片是将一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实行“单校划片”的初中,采取对口直升的方式招生,也就是小学毕业生以校为单位,全部升入对口的初中学校。

多校划片是将多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市内六区全部使用多校划片的方式。实行“多校划片”的初中,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招生。小学毕业生可以在学区片内选择1—2所初中学校,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时候,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入学。

二是民办初中实行网上报名、面谈录取等招生办法。即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兼顾面谈表现进行招生,一律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三是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上初中,要按照我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公办初中学校入学。

研究制定中考改革方案

今天召开的2017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 王璟表示,今年还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切实做好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教育工作。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当天召开新闻会,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根据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简称中考改革)。

中考改革改什么?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 以后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 “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

改变考试科目构成

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将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但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这次改革也提出,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发展学生优势特长。所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可以选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之外的其它“录取计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没有选择的科目,不仅“要学”、“要考”,还要达到“合格”。

改变考试内容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改变成绩表达

可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重申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的要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过度竞争。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

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

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中考改革什么时候改?

由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由地市组织实施,要求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制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一个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增加,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学前教育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今年要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计划,着力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一是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每新增一个教学班,市财政给予40万元的经费补助。今年,要新建改扩建、提升改造和接收配套幼儿园100所。

二是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大清查、大整治工作,7月份要完成整改任务。对在城区接收或利用小区配套幼儿园用房,开办教育行政部门所属幼儿园或者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根据办园规模,市财政一次性给予100万-200万元的奖补资金。

三是加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采取“一园一案”的措施,对偏远农村幼儿园进行重点帮扶。全面落实174所乡镇幼儿园的机构编制、师资、经费等。

四是扶持规范民办园发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民办幼儿园用电、用水、用气优惠政策。对年检考核评为优秀的民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给予专项奖励,

五是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幼儿教师补充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实施学前师资培训项目。建立公办园灵活用人机制,依法保障非在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六是提升保教质量:制定实施幼儿园办园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出台保教质量规范,制定幼小衔接指导意见,探索学前教育质量指导责任区制度,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义务教育: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

一是扎实推进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今年要力争200所学校通过达标验收。

二是要加大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力度。去年,全市中小学交流教师达到2900余人,其中骨干教师达到1400余人。今年,要进一步扩大交流规模,特别是提高骨干教师交流比例。

三是继续推进学区化办学,今年,要制定实施学区化办学指导意见,深化学区化办学改革试点,在学区内统筹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考核。

四是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委托管理,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名校的优势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

五是用好“三通两平台”。继续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资源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高中教育:2017年新高一要进行课程改革

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将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与之相适应,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紧完善和出台高中课程设置、选课走班、学生发展、学校课程开发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高中课程改革稳步实施。

二是推出一批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基地学校,进一步优化必修课程,发展选修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和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

三是学习借鉴上海、浙江首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的高中课改经验,引导学校统筹课程开设和教学安排,防止出现“强制分类”、抢赶进度、组织“考试会战”等偏离高考改革方向的现象。

四是抓紧编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建设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高考改革夯实基础。

五是对第二批12所特色高中进行评估验收,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品牌高中”。

教材改革:今年制定教材建设实施意见

去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必须严格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其他国家课程教材必须在国家教材目录中选用。高校必须统一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政课教材,统一使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

按照国家部署要求,今年,要制定我市教材建设实施意见,成立市、区两级教材委员会,严格选用国家统编教材,严格管理引进教材,对区本、校本教材加强统筹指导和政治把关,坚决防止教材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

高等教育

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力争1-2所市属本科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国家层面重点建设高校行列;支持8所市属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所共建学校(民航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

力争进入全国百强或达到国内同类院校水平;遴选50个左右实力较强的优势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力争3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重点建设50个左右与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紧密对接、服务能力强的特色学科(群);建设一流现代职教体系,主要是支持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从我市18所高职示范校、骨干校和市级示范校中,遴选12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力争达到一流水平。

同时,整合全市高职教育资源,重点建设与我市十大重点产业群对接紧密的30个优质专业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是要落实好京津冀教育合作协议,我市与教育部、北京市、河北省签署了10余项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今年,要力争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二是加快推进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建设。去年,我市与教育部签署了《共建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天津)合作备忘录》,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快推进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建设,今年,要制定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师资培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2018年建成招生。

第8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培养模式;探悉

一、成人高等教育现状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建立终身教育框架下的成人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建立,逐渐成为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发达国家,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教学内容的角度,成人高等教育都将工作重点指向职业技术教育,其成人教育主要以开展实用性强的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主。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适应岗位需要,学会一技之长,搞好本职工作。

在国内,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普通院校的扩招以及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电大等多种办学形式的出现,成人学习的渠道日益多样化,造成成人院校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招生数量逐年减少。在此形势下,许多成人院校在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积极进行转轨,将学校工作的重点及时转到职业技术教育,从而保证了学校充足的生源和可持续发展后劲。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成人教育目前的现状,正视国家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而出现的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更新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培养目标,梅建新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概念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已经很久,人才培养模式由很多种描述,但还缺乏一种比较精准的说法。本文先借用其中一种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教育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的统称,其内涵主要指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教学时间进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教学效果测评等方面因素,这些要素的不同选择便构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2、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具备如下的特征:第一是成人性,即职业性,可以说成人学习的目的与成人在不同阶段的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密切相关,成人参与学习的主要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提高自己履行岗位和增强适应职业应变的能力,保持或改善其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第二是高等性,所谓成人高等教育的高等性不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性,它属于职业教育类别里边的高层次,所谓高层次是相对职业教育的中等教育而言,指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的专才。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动手知其所以然。

3、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基于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成人性和高等性的特点,伴随着当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高级技术人才出现了严重短缺的局面,按照教职成司函(2007)5号文件,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遵循“发展需要驱动的原则”规则,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以成人高等教育要针对成人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上体现职业性和生产性,要朝着以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为主的方向发展,不但使其具有特定职业的知识和能力,而且也具有职业应变和转换知识的能力,要以职业性较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考虑到成人高等教育成人性、高等性的特点,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以职业教育为主体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成人教育特点办学方式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改革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培养模式,以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制定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职业和岗位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使其满足社会、市场和个人需要。当然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涵盖很多内容,本文将主要从修订教学计划人手、探讨实践环节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在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运用五个方面来谈如何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1、以模块化思想来修订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明确之后,就需要将这种人才培养的思路尽可能地渗透进教学计划中。教学计划要尽可能的体现“职业技术教育”(见教职成司函(2007)5号)2007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思想,针对各专业实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将课程体系按模块化编排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四大模块,公共基础理论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专业基础课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课体现“宽”和“新”的特点,并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实践内容与学生所在岗位群的工作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践环节的培养,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实践课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基本规范和规律,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内容,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技能的教学观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把各阶段实践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这样的教学计划改变原来窄深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增加学生的适应性,确保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把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2、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实践环节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人们的职业能力构成也有比较大的改变。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业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它的形成与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教学。如何使学生通过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职业情境将知识、技能、态度三者类化迁移,并发展整合成职业能力,可以说是实践环节教学的基本任务。

在这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下,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中切实安排好实践教学,做好实验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编写适合成人特点的试验实训指导书。重视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和毕业设计。建设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只有从这些很细微的小处着手才可能真正突出实践环节的培养。

当然,学生的实践能力只靠学校很难达到,必须要吸引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和企业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使具备工作实践经验的成人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使本人能力达到螺旋型的提升,真正满足成人教育重实践、强技能的要求。

3、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成人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对职业岗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的前提下,不但希望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能在工作中得到检验,而且能很快和工作实践结合,这样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要更宽,见识更广,而且掌握现场实际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掌握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可以说对实践环节的师资水平要求更高了。

所以我们在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还要争取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比如委派教师到企业现场参加不少于两月的实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新技术研讨班,与其他科研院所交流等各种措施来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从企事业单位担任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兼职教师来承担某些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

4、根据成人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由于网络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及自主性的特点,可以使学习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效的解决成人学习的工学矛盾,并可以大大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在满足学生函授学习的前提下,依托教学管理平台,及时与各教学点沟通,如下载教学计划。通知等,从而完善对教学点的工作指导,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便于及时组织检查各教学点工作及组织制度的落实情况。

第9篇: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坚持教师为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按照《2014年教育工作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遵循“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深化校本、发展远程”的基本思路,以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市级、镇级、校级三级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工作要点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1.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进一步明确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校要把校本培训提高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紧密结合教师各自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教学反思、问题研究、学情分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引领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学年初,学校要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活动记载四个部分,并报送教师发展中心,经审定后实施;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

2.强化问题研究导向。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指导。开展校本研修示范案例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研究直接影响教师、学校发展的真问题、小问题,让教师在参与中有真切的体验反思,在体验反思中获得效益,在收获中感悟参与校本研训的价值意义。凡有县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学校,都要确定直接作用于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或系列研究主题,将课题研究具体化,让教师尽可能广泛参与,利用校园网络、研讨会、交流经验、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励参与,促进交流,相互借鉴,提高效益。

(二)认真开展师德培训。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将师德培训列入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的必修内容,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等系统的师德培训。各校师德培训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贴近教师实际,特别是要将各种规范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大力弘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师德典范,继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三)大力推进“双名”工程。

按照实施任务驱动、加强过程管理、搭建展示平台和落实骨干教师待遇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我市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1.强化校长成长规划意识,引导校长根据教育实际、专业素养等,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举办校长雉水论坛,组建学校管理经验报告团等,搭建展示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继续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作,抓好后备干部成长积分考核工作,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2.组织修订“雉水名师工作室”章程,健全、完善“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室的运行条件,加强对工作室活动的督查,做好对工作室的年度考评工作,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到校、结对交流等形式,为教师尤其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建桥铺路”。

3.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研员提高品位、拓宽视野,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进修和业务学习活动。努力促进教研员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及其命题评价、课题研究能力迅速提高,加速教研员由学者型向专家型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和学习、研究空间,鼓励教研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升教学研究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4.重点扶持和重点推介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特建树的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一批名师的快速成长,形成名师成长快速通道。

(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

紧扣“幼儿园教师专科率达100%,小学教师本科率达9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100%、研究生率达8%,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率达20%”的目标,制定教师学历提升意见,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一是将学历提升年度任务落实到校、到人,引导教师制定学历提升计划;二是积极收集、及时传递相关高校招生信息;三是以市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为基地,为教师做好考前辅导;四是制定政策,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学前辅导、学习过程及毕业奖励扶持力度。各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2015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达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五)积极开展远程培训。

做好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组织教师拍摄专题讲座、课堂实录,丰富我市教育教学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研发出系列“菜单”课题,实施“点菜式”培训方式,不断满足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六)开展送培下乡活动。

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结合学科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送教送培下乡下校”活动,将优质课堂教学和培训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强化科研专题培训。

强化“科研兴教”理念,把“科研强师、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策略,进一步推动我市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努力构建科研型教师队伍。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深入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继续把微型课题品牌做大做强。一是以“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的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申报、立项以及管理与评价办法,逐步构建“发现问题——了解原因——制定对策——尝试改进——总结反思”的微型课题研究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现状,加强对调查、课堂观察、实验、研究课、沙龙研讨和成果梳理等研究活动的指导,尤其是要大力推广研究课,把研究课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常态活动。通过展示、交流、评比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查,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研究水平。三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微型课题。

(八)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坚持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开展校长、中层干部、专业教师等多层面、多类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十二五”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完成全市中小学图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开展智能录播、组组通应用等特色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活动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装备系列活动水平。

(九)推进教师读书活动。

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等。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

(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务实开展各项培训,确保参训率、结业率达100%。在继续支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的基础上,探索与国外、境外进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途径,让更多的教师身处家中就能了解、学习到国(境)外教育信息。

(十一)实施档案学分管理。

从2014年起,全面实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和学分登记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及培训、教研、电教机构等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网络登记及管理,各单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做好2014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网络登记及证书核发工作。举办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培训班,执行学分管理员持证上岗制度。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市中小学教职工培训工作领导组和工作组。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