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质量改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验室监督;问题;对策
为保障建筑工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为建筑施工工艺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应强化对建筑工程实验室工作的管理、监督,不断提升检测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公正性。建筑工程实验室检测数据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抽样及样品处置、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检测方法、试验人员等,只有强化对上述各项因素的控制,才能真正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有效。因此,强化建筑工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尤其是强化对技术人员的有效监督,对于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现有问题
1.1 监督机构设置不完善
大部分检测实验室均设置了类似“质管部”这样的体系管理部门,但由于该部门通常属于职能部门,其部门任职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足以对业务部门监督员的日常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核。
1.2 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建筑工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目前的计划性较差,每年度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导致许多监督员在工作中无章可循,质量监督工作相对散漫,成效不显著;其次,对质量监督结果的公开、处理力度不足,质量监督结果往往仅作为参考,并未以此为依据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最后,建筑工程实验室多数未建立或执行对监督员的考核机制,不能对监督员的工作起到有效的引导、激励作用。
1.3 监督员素质参差不齐
首先,由于部分管理者对建筑工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重视不足,导致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对高素质质量监督人员的引进较为滞后,监督员素质参差不齐;其次,部分监督员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有限,对一些技术标准、监督制度的理解不足,导致质量监督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现有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
2、建筑工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改进对策
2.1 完善质量监督组织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监督网络在实验室检测监督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质量监督能够贯穿实验室检测的每一个环节,让监督网络不断完善走向成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向上,监督网络应该设立在实验室的最高管理层,比如,实验室主管技术人员、主管质量人员,并由实验室相关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各检测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对于这些人员的职责和监督范围,都要出台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协调一致,推动监督网络的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完善质量监督制度体系
2.2.1完善年度监督工作计划
制定完善的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监督工作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监督时机、内容,所需资源、记录、处理措施等,监督计划纪要具有保持期限性性,又要关注到计划期限内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期限性是指制定计划的所实施的时间,包括监督项目的人员、期限、依据、监督的主要环节等;动态的结合实验室在实际运作中实况,有具体的工作人员对这些突发事件做出的监督处理。
2.2.2 明确监督结果的处理方式
在监督工作进行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该做到却别对待,对于一般实施性不符合,就是体系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监测工作人员自身原因造成了不标准的现象,监督人员可以在现场对其做出指导,并将此事宜详细记录下来即可;严重的实施性不符合及体系不符合,就是指不遵守体系规定造成活有可能造成检测结果错误的行为,或者提议对造成不符合行为甲乙规定约束的问题,对此问题监督工作人员要综合汇报给相关主管部门,并制定出解决措施。对不符合的写出评估,并在其他部门宣传实施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免出现同类的问题。对于体系中没有具体的规定的,主管部门要会同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文件给予明确,并择机进行质量手册的完善
2.2.3 完善绩效考评体系
要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要完善实验室的监督工作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员参与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监督工作产生责任感,由此营造一种正能量的竞争氛围,与此同时,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对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评价制定标准,对监督工作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做到正确的指引,让监督工作的进行有目的性、方向性,充分发挥出考核激励制度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实验室质量的管理水平走向新台阶。
2.3 强化监督员队伍建设
为促进监督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新聘任的监督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和专业技能,也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2)应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来确定监督员的数量,使监督员能够有效覆盖所有质量监督领域,通常,监督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应在10%左右;3)应对资质良好的监督员赋予独立监督的权利,使其更公正、客观地开展监测监督工作。
其次,要积极对监督员队伍开展培训教育活动。首先,要经常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使监督员认识到质量监督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加强和改进质量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要为监督员提供丰富的培训交流、继续深造等教育机会,不断提升监督员的知识储量和业务素质;强化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的宣传教育,使监督员认识到自身利益与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的密切联系,主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意义重大,经常反思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对策,是保障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乃至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建筑工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现状,认为应从完善组织构架、完善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强化监督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来提升建筑工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国祥,谢琳.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6):117-118.
[2]李慧,刘新.建筑检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展望[J].工业建筑.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250-02
《生物技术实验》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实验技术要求高、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它不仅是对理论的补充和验证,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理论和实验技能并重的全面合格人才的需要,是目前生物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现代生物技术创新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的进步之中,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我们要紧跟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对生物技术实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研究。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和生物技术特点,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分散、孤立的单纯学习某一实验技术的缺陷,以生物技术的核心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为主线,把当前科研领域实用的先进基因工程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优化整体设计,紧紧围绕基因工程的几个步骤(分、切、连、转、筛),将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技术按目的基因的制备、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重组质粒的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等有机地融合起来,开设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克隆和表达为主的“一条龙”综合性实验。整个实验内容兼顾基础和前沿,加强了实验内容的完整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同时把GFP用于分子水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随时观测到实验现象,使晦涩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宜于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从基因克隆到表达的整个实验过程,关键实验技术受到系统、良好训练的同时,又能对实验的总体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整体的认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生命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学习,建立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往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整个实验过程通常是实验前教师讲、学生听,实验中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操作,实验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批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严重束缚和制约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采取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先向学生讲解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应用,让学生了解利用生物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制药、国民经济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存在的潜在巨大魅力和商业价值。同时带领学生参观生物技术实验室,讲解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着眼点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实际水平,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前2~3周安排布置学生预习和熟悉所要开展的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安排实行独立操作和整体训练的实验方式,把每8名学生编成一个大组,2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所有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的配置等原由教师准备的步骤全部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分配到组,由组长负责管理,每个组员都有义务参与。授课时采用传授式、提问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教学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实验原理和技术要点、每种试剂的作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整个实验的设计思路,要求学生按实验技术规范操作,尽量做到“心到、眼到、手到、脑到”。由于学生对各种新实验相对比较陌生,许多精细、贵重的实验仪器未曾用过,实验操作中还有许多细微的环节需要注意,教师可先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或进行示范性操作,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规范化指导。由于每个小实验结果都是下一步实验的基础,前面的实验失误后,后面的实验将无法进行,因而学生会积极主动关心自己的实验情况,遇到问题积极与老师交流,分析问题原因,自觉认真地做好实验的每一步。实验结束后安排各实验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实验体会,讲解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动员全班同学相互研讨评价,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强化实验教学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评考核方式
过去生物技术实验课考试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和闭卷考试进行评分,不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从实验教学的目标出发,以学生能力考核为核心,以基础知识掌握为基础,制定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分标准,实行对实验教学全过程、多层面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实验态度(10%):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出勤情况、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预习情况、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爱护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情况等。对于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分析交流实验经验的同学在实验总成绩中给予4~6分加分的奖励。实验技能(30%):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基本实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仪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手操作或有改革创新、提出的实验方法科学合理的学生,在实验总成绩中给予4~6分加分的奖励。实验报告(30%):实验报告是对学生实验情况的全面反映,可以直接体现学生对实验理解掌握的程度。为了培养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高度概括实验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要完全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根据实验记录从多方面去深入分析、探讨实验出现的现象、实验结果、实验成败的原因和注意事项等。对因实验失误导致实验失败的学生,只要能仔细分析,找出失败原因和改进措施,仍可给高分。闭卷考试(30%):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验内容中的难点、关键点、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验的问题以试卷形式进行测评。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非常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的配制、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完成后的清理工作等均自己动手,直接参与到整个实验的全程。实验环节一环扣一环,一环出错,整个实验必须重新开始,因此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非常认真、严谨,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学生也学到了传统教学中往往不做或由老师代做的实验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主要的生物技术实验方法,提高了学生总体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有实验的成就感,实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总之,在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围绕培养目标,更新观念、锐意进取,紧跟现代科技发展,深入开展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生物技术产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葛荣朝,齐志广,周春江,赵宝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1):47-49.
关键词 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511.0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81-02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多的国家,而且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食。食用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在我国,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在育种方面有相当长的1日寸间以水稻的高产为目标,对稻米的品质有所忽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日益增高,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较为系统地开展稻米品质研究。张小明等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稻米时主要考虑“食味”者占45%。可见在稻米市场中“食味”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长期忽视稻米品质的研究,造成我国优质稻米品种较少,价格也远远低于日本、泰国大米,缺少国际竞争优势。因此,提高中国稻米食味品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水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的情况加以综述,并对现代转基因技术研究稻米食味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1 传统改良方法
1.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水稻传统育种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利用杂种优势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79年发现,运用杂交育种,将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与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进行杂交,可以育出有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良品种。李关士等研究指出,当育种亲本中有一个是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品种,通过杂交育种就可以获得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的优良品种。武小金研究指出,亲本基因的显性互补决定了水稻杂种优势,也有研究者认为上位性效应在杂种优势中起决定性作用。总之,稻米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双亲遗传距离的,影响。要改良稻米品质,必须加大双亲的亲缘差距,同时如采用回交或复交,可使超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累积。从而扩大遗传背景的差距。
1.2 系统育种
在水稻育种中,系统育种也是品质改良的重要方法之一。国际水稻研究所通过系统育种选育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14个(系),并测定其高直链淀粉含量,经多代留种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还有4个,其他10个品种原有的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种性丧失,成为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
1.3 诱变育种
在优良食味品质的水稻的培育方面,射线辐射诱变育种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舒庆晓等用60 Coy(3000y ocoy)射线辐射育成的多种颜色突变系,从中筛选到1个叶色黄化的低糊化温度突变体,定名为Mgt-1。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水稻不同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等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出食味品质优良的优质种质资源材料,并为品质育种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还出现了神经网络法等新方法,该方法可模拟专家的定性、定量评价工作进行数据聚类,其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从而满足稻米品质科学评价的要求。黄丽苏等利用RBF神经网络模型,综合评价了2004年国家南方稻区晚籼优质稻区试品种的品质。
2 现代转基因技术改良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基因转入水稻,从而实现水稻种质创新。近几年,国内外利用现代转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增多,其中大部分都是从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角度改良稻米的食味品质。例如,Ttoh等介绍了转蜡质基因导入杂交水稻的三系保持系龙特埔等3个籼型杂交稻亲本,致使部分转基因水稻T和T的下代种子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徐军望将正义rbe I基因转入明恢86,使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下降15%等。
3 转基因技术研究稻米食味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热量测定仪 热价 方差分析 储存能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128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实验活动中,食物燃烧时热量的散失不可避免,成功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的散失。对此,笔者组织学生对该活动反复探究和交流讨论后,做了如下的改进。
一、实验材料准备
花生种子100粒(每粒重0.55~0.8g)、355mL易拉罐(瓶口直径恰好与容量为100mL的锥形瓶底相符)、天平、量筒、温度计、酒精灯、锥形瓶、解剖针、打孔的橡皮塞、火柴、剪刀、锡箔纸。
二、实验改进
1.实验装置的改装
(1)用与锥形瓶瓶口相符的橡皮塞打孔后将温度计固定后塞上。(2)实验用水,水量改用30mL,这样燃烧后可使水温升高30℃~60℃。(3)花生置于样品架上操作不利索,故可用解剖针直接插入花生助燃后迅速移入测定仪。
2.物理指标的测定及分析方法
(1)物理指标的测定:温度、Q值、热价、燃烧质量Δm、平均值。
3.热量测定仪的制作、选取和验证
(1)热量测定仪的具体制作方法
①取两个洗净的355mL的铝质易拉罐,同时都横切剪掉1/4,剩下有罐底的一部分;②取第一个易拉罐,在距罐底约2M处剪出一个约3.0M×2.5M的开口,开口对侧均匀挖出3个面积约1M2的小孔(通风孔);从罐口沿瓶壁均匀剪出3条宽1M、深0.8M的铝条,并向内翻折铝条;最后用锡箔纸把罐的外壁包扎起来,留出开口和小孔;③取第二个易拉罐,沿罐壁垂直依次剪出深2M的铝条(铝条向外翻折成开花状)并剪出一个3.0M×2.5M的开口;④按同一方向把第一个易拉罐牢牢套在第二个易拉罐的瓶口上,热量测定仪便制成了(见图1)。
(2)Ⅵ号热量测定仪的选取、验证
①筛选8个355mL的铝质易拉制成不同型号的热量测定仪,然后编号;②在同等实验条件下,用每个测定仪各测出6粒重约0.7g的同一品种的花生的热价,计算出各样本所测得的平均值;③测得平均值最高的样本为最佳对象――Ⅵ号热量测定仪;④利用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各个热量测定仪是否存在极显著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在供试完成后的8个编好号码的测定仪中,Ⅵ号测定仪所测得的花生热价的平均值最高,为8.26kJ/g。随机选取4组数据列表-1进行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求得F值,得出的结果是各热量测定仪存在极显著差异,证明Ⅵ号热量测定仪为目前条件下的最佳首选。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改进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1.1不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有的工程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手续即开工建设,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规定,有的工程不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存在图纸未经审查合格即用于施工,以及重大修改和变更不重新报审的情况,有的建设项目脱离正常监管,工程质量存在失控风险,有的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1.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不严格
一些企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相关人员责任不落实,如工程勘察野外记录、工程验收记录等无有效签字,不按施工技术方案对质量缺陷进行处理等勘察设计深度不足,甚至违反强制性标准要求,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
1.3监理、施工图审查等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监理工作力度较弱,把关不严,如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不齐,监理不到位;监理通知单和监理日志缺失,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督促整改不力;施工图审查存在错审、漏审现象,特别是对勘察文件的审查深度不够;同时,一些审查单位对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行为不记录、不上报,客观上纵容了勘察设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1.4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欠缺,技术力量不足
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严重不足, 超资格范围执业情况仍较普遍,部分技术人员水平偏低,对标准规范理解不准、掌握不深、经验不足。一线操作工人缺乏有效培训,缺乏基本的质量安全常识,职业素质较低。
1.5部分地区质量监管薄弱,执法不严
不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面临经费不足、人员紧缺的问题,影响监管力度;部分监督人员技术能力不够,如有些明显的质量问题,当地质量监督机构多次巡查、抽查却未能发现;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不严,督促整改不到位,监督责任不落实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2.1对建筑工程施工形成的影响较多
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元素较多。并且建筑工程的设计、原料、地理环境、气候、作业方法、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投人成本、水文、建设周期等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
2.2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较明显的波动
通常来说,工业生产的特点是:生产流水线固定、生产的工艺具备规范性,同时生产的检验技术相对完善、生产环节较为固定、生产设施较为齐备。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元素较多,各类系统性元素和偶然性的元素都有可能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起伏较大。建筑工程中原料微妙的变化、作业中的微妙变化、施工器械的正常损耗、环境变化等都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变化的影响元素。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有变化都有可能形成安全隐患。有鉴于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强化质量管理,将质量的变化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畴内。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着隐蔽性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时,因为施工程序较多,存在许多隐蔽工程,当对隐蔽工程的检查不够严谨时,就极易出现判断失误。也就是说,很可能使建筑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仪器仪表使用较为频繁,而测量工作无法做好的话,势必会造成建筑参数出现错误,进而引发安全问题。有鉴于此,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检验时,必须严谨认真。
三、影响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3.1人员因素。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其它因素的好坏完全受到人员的制约。大型建筑工程需要很多的员工,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督人员和普通员工,人员越多,对于管理者来说越复杂,建筑工程人员的管理无疑成为管理者的一大挑战。
3.2工程材料。建筑工程作为实体建筑,建筑材料无疑成为了操作的主体,好的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建筑工程材料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刚度、强度、建筑外表和感观、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等。
3.3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影响人员的操作方式和效率,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施工机具的类型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可能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
3.4工艺方法。工艺方法是指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工艺方法是一门技术活,是长期以来无数建筑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结晶,是人们在无数失败尝试中寻求的成功诀窍,在施工过程中像一把无形的手,操纵着施工的效率、效果。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对策
4.1提高施工管理技术人员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决定成败。服务意识决定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决定施工质量。所以改进工程施工质量,首当其冲是革新和树立正确的工程质量意识。质量首先是满足一个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但它不是最终目标。最终质量目标是提高消费者满意的质量品质。质量意识需要主观认知和教育,也需要客观上将质量作为联系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利益联的制度保证。这样才能把质量工作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中,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自律、控制有效的质量运行环境。
4.2建立分包单位优选模型,强化管理
目前很多总包单位对分包选择上主要是凭感觉、凭经验,不能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往往会出现决策失误,导致一些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队伍进入现场施工,造成质量问题。应用模糊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分包单位优选模型,可以用数学指标评价的方式对分包单位或劳务队进行优化选择,加强对分包单位的审查力度。
4.3 对材料质量进行系统的控制
建筑材料包括工程施工所用到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建材材料直接或间接的组成了工程实体,它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正常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 但目前工程施工中,往往由于工期紧张,管理混乱导致材料供应商选择不当,供货质量不能保证,及时性差;材料进场验收流程执行不到位;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等问题屡屡发生。
五 结语
当前,伴随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变得更为重要。所以对质量进行管控,能有效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目前,有些企业对质量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漏洞百出,造成较多的问题和安全事故。因此,企业急需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上应该严格监督管理,让建筑工程健康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侯学良,朱宏亮,关罡.中国住宅工程质量问题的循证管理方法及其实证研究(1)――质量问题的群因素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8(07)
(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我国部分地方实行新课标已有几年时间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化学教学特别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育投入等诸多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去改革、去实践、去完善。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重理论轻实践、重验证轻探究、重演示实验轻学生实验、重结果轻过程,教师讲授过多、学生只需机械地模仿实验,一人做实验多人看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学生处于被动实验状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挫伤。长此以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做实验的兴趣越来越少,实验学习印象不深、收效甚微,不爱学化学,动手能力差,不愿意去提出问题、去探究问题,所以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实验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的实验教学显然不符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模式,大胆推进教学改革。以下是我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开展的一些实验教学改革的做法。
1. 学生充当主角,提高实验质量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就是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探究的主人。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低。应该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充当主角,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启发、引导和把关作用。教育家认为,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我在学生旁边只起引导和指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先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或硫酸铜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用高锰酸钾粉末)混合(一般按质量比为3:1)均匀后装入试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进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比较分析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的利与弊,由学生自己得出制取氧气的最佳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又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我跟学生准备了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几种电解液、几种非电解液、盐桥、导线、电流表、数个烧杯或玻璃容器等,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总结。如果实验失败了,他们继续努力;如果某次实验成功产生了电流,他们就高兴得不亦乐乎。学生在摸索着做了数次实验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便可以自己总结出原电池形成的原理。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他们易于接受、印象深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当的是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和把关的作用。因为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情绪,表现出对实验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质量。
2. 创设合作情境,提高实验质量 通过营造学生分组实验、设计方案、提出问题、组内讨论、组间交流的学习氛围,创设民主、平等的合作情境,改变以往“一人做多人看”的实验局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会交流与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当然实验完毕获得有关资料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也非常重要。一个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时可能站的角度比较单一或不全面,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积极讨论和交流,大家思维碰撞,取长补短,消除疑问,共享结论和成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和对实验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及认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的应用》这个内容时,由于此内容抽象难懂,我就设计了六个非常典型的不同情况的实验,并给出了讨论题目。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开展分组实验,由他们自己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进行实验和充分讨论,小组长收集讨论结果并负责陈述,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给予评价和补充。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实验,热烈讨论、忙而不乱、每人都有动手和发言的机会,小组内组员之间相互交流、思维碰撞、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最后都得出了一个理想的结论,然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互通有无、共享讨论得出的所有成果,达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与以往一个人实验、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回答问题相比较,组内讨论后组间再交流评价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准确,达到了“1+1>2”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实践说明采用设计、探究、讨论、陈述、交流、互动、合作、评价等环节,利用合作探究的情境和教学模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内容的质量。
3. 开展探究实验,提高实验质量 教育家认为,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事实、提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王帅出假设与猜想、进行实验、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活动性》时,以往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金属活动性表,然后做几个验证性实验,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入、应用不灵活。我跟学生准备了锌粒、铁片、镁条、铜片、稀盐酸、稀硫酸、试管(或多空井穴板)、滴管等药品和仪器,引导他们分小组自己设计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比较分析现象。学生自己探索,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自己总结出了锌、铁、镁、铜等几种典型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与酸反应的规律。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出完整的金属活动性表及其有关规律,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水到渠成。又如,在学习《铁的生锈及防锈》时,教师如果直接给学生灌输铁生锈的原因及防锈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毫无根据。我给学生准备了无锈小铁钉、蒸馏水、食盐水、冷却的沸水、干燥剂(生石灰或氯化钙)、稀硫酸或醋酸溶液、试管、棉花、镊子、橡皮塞、胶头滴管等。引导他们设计探究铁生锈的实验和提出假设,在五支试管中分别装入一颗无锈小铁钉,做如下实验:在瓶①中加入稀硫酸或醋酸溶液,浸没铁钉后,倒去溶液;在瓶②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水溶液,使铁钉的一部分浸没在溶液中;在瓶③中加入少量水,使铁钉的一部分浸没在水中;在瓶④中注满迅速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塞;在瓶⑤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花,把铁钉放在干棉花上,塞紧橡皮塞。放置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后,观察现象。要求学生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一周后的实验课时学生通过现象分析与讨论交流,自己得出了结论:铁在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容易生锈,铁在有酸性或氯化钠溶液的环境中更加容易生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了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或措施。以上两个例子都是运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实验,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自己找出规律。学生通过设计并实践探究性的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总而言之,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角和探究的主人,千方百计给他们创设民主、平等的合作与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变照方抓药、简单模仿实验为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实验,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大胆创新,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大激发出学生动手实验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各方面能力发展的目标,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真正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 合并财务信息质量 改进策略
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外部提供单位整体财务信息,满足包括国资、财政、审计等部门管理、监察及决策需求,避免合并报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利用企业内部控股关系,人为控制、改变企业整体财务关键数据,进而粉饰经营指标、考核项目等。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财务信息改进策略,提高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最终推动单位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一、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并报表数据来源局限
会计核算合并财务报表预算与决算收支数据存在差异,造成合并财务报表中基本建设项目数据不准确,报表只能显示当前在建项目总额数,并不能准确反映基本建设支出的详细数据情况,由于结转在建工程数额与基建支出数额存在时间差异,合并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详尽对外披露基本建设情况。
(二)分部报表影响合并质量
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投资单位及其掌控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部分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公允性将直接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由于单位所属性质、单位内部控制、决策者指令要求、单位财务制度、相关会计人员水平等原因,财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例如为了个别特殊需求,以粉饰了的部分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合并财务报表,其反映的财务信息不具可靠性。
(三)报表数据实用性不强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所有合并分部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情况,并不能确切显示每个合并分部的具体情况,财务审计及利益相关人员不能从报表中得到真实、准确的信息。
二、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改进策略
(一)提高领导财务信息质量管理理念
国家《会计法》早已明确规定,单位法人或负责人对相关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应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管理理念,从理念到行动上都把财务信息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单位内部会计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从而得到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数据,最大程度减少财务信息报送出现的失误或错误。
(二)统一财务报表信息政策
提升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前提是统一会计政策,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制作应当符合《合并准则》的要求,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财务人员需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作为母公司的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分部合并财务报表需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这种二元体制要求做合并财务报表前要先做好会计科目转换及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科目转换后母公司与其控制的子公司单位分部财务报表相关信息就保持一致了。
(三)提供专业的财务专项报告
为了让领导更加客观的进行决策及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全面掌握整个单位、集团营运情况,有必要增加专业的财务专项报告。提供专业的专项分析情况报告,提交财务管理建议书,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模式,使相关决策者能够精准决策,因此,要得到准确的合并财务报表信息必须将合并财务报表制度化、格式化。
(四)提{财会人员专业水平
持续提高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业务水平,不仅要提升他们的会计职业素养,更要提升财会人员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财会人员业务成长,编制出更加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这就需要单位定期举办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财会人员业务水平,拓宽职业素质提升渠道,确保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根本保障。
三、结束语
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改进需要全体财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在会计实务中改进工作方法,也要在会计理论上改革创新,统一会计政策是前提,提高分部报表质量是基石,完善财务制度是必要途径。在明确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及时总结报表合并有益的经验,并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合并报表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美媛.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关键词】6σ;质量管理;过程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检验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6σ管理策略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以顾客为重点的质量管理模式,目前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应用到医院实验室管理中,σ值作为质量指标易于标准化,可动态测量评估,能客观反映实验室的质量及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对本实验室2016年1—6月份血常规检的四个测项目的室内质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及σ值的计算,以6σ质量管理方法评价血常规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数据及四项指标的分析性能,以指导我们日常质量控质工作。
1.材料和方法
1.1仪器、试剂
日本东亚公司sysmexXT-20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试剂:sysmex原装配套试剂。质控品:sysmex高、中、低3种配套e-check。
1.2方法
(1)评估项目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共4项。(2)评估分析性能水平计算σ值:σ=[TEa%-Bias%]/CV%,其中TEa%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方案(CLIA’88)能力比对检测的分析质量要求。CV%:根据本实验室2016年1—6月血常规项目室内质控数据计算。Bias%:根据本实验室上述检验项目2016年参加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2次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平均Bias%值。(3)设计质量控制方法根据标准操作过程规范图法设计质量控制方法。(4)选择质量改进方案采用公式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Bias%/(1.5xCV%当QGI<0.8提示优先改进精密度;QGI在0.8~1.2之间,提示准确度精密度均需改进,QGI>1.2提示优先改进准确度。
2.结果
2.1检测项目过程能力评价
根据过程能力评价标准[2]四个评估项目中,σ值≥5的二项为Ⅰ级,过程能力比较高,5≥σ值≥4的一项为Ⅱ级,过程能力比较充分,4≥σ值≥3的一项为Ⅲ级,过程能力比较差,应设法提高为Ⅱ级以上。
2.2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经过分析发现,σ值与质量控制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σ值不同,质控方法也各不相同。当σ值≥5时,采用13s规则(N=2)即可达到分析质量达90%的效果,当3≤σ值≤4时需采用13s/22s/R4s/41s/10x多规则才能达到良好的质控效果。
2.3质量改进方案
评估的四个项目中,有一项达到6σ标准,三个未达到6σ标准的项目,WBC和RBC需改进准确度,Hb需改进精密度。
3.讨论
本实验因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方案(CLIA’88)血常规检验中TEa值所限,仅对四个项目进行评价。根据6σ质量管理过程能力评价标准从表1可见,本实验室PLT、WBC2个项目的σ值均≥5.0,达Ⅰ级,说明临床检测项目的分析过程能力评价较高,已满足临床实验室的过程能力要求,质控方法通常采用最简单的13s规则,N=2即可控制。根据QGI值发现WBC应首先改进准确度。Hbσ值大于4.0小于5.0,说明这个项目的分析过程能力在Ⅱ级,过程能力充分,在变异系数和偏倚上很小的改进将对σ水平具有很大影响,建议采用12.5s规则,N=2即可控制。根据QGI值可见Hb应在改进精密度上下功夫。RBC的σ值大于3,过程能力为Ⅲ级,较勉强,应提高为Ⅱ级。通过QGI值看出需要花大精力对其准确度进行改进,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全面的质量控制策略,工作中需采用13s/22s/R4s/41s/10x多规则,并对其影响因素如试剂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实验方法、实验室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估、全程监控,对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对分析系统按时维护保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其分析过程能力达到Ⅱ级以上,以满足临床实验室要求[3]。综上所述,6σ质量管理不仅对临床检验过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目标、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和实验室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给出了量化标准,用σ值来选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方法更为科学、规范、客观、标准。并且6σ质量管理还可用于分析前、分析后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4],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志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102.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BPM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99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正在逐渐发展壮大。从行政许可的角度,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必须通过资质认定(CMA、CMAF),才能向社会出具有公证作用的检测报告。为确保其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部分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还按照国际公认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建立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然而很多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与业务实际普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这是因为通过广泛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检测流程实现自动流转,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却不仅限于检测数据的“录入、保存、查询、打印”和检测流程的无纸化。其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统一的实验室资源访问接口、高效的协同办公环境、持续改进的业务流程、安全有效的知识管理、管理与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BPM所具备的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内在的、天然的联系及部署简便、成本低廉、维护门槛低等特点,迎合了检测实验室改善内部管理的迫切需求,可以帮助实验室快速实施流程的改进与重构,实现业务管理与体系运行的和谐统一。
1 BPM的定义及其演变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即业务流程管理,。从管理学的角度看,BPM可以视为由业务流程再造(BPR)所发展起来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延续,是将流程管理作为组织的核心,让组织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量身定做自己的流程,并对流程进行系统化、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从企业应用及信息化角度看,BPM是在企业应用集成(EAI)、工作流(Workflow)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业务流程建模,支持业务流程的分析、建模、优化、协同与监控等功能的新一代企业核心应用系统,包括了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建模、表单数据管理、统一登录、流程监控、流程数据分析等功能。
流程管理是随着管理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流程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
1.1 科学管理与流程管理思想萌芽阶段
20世纪初由管理学家泰勒首次提出,并由追随者亨利福特通过流水生产线的创建发扬光大,初期的流程管理思想旨在解决企业内较低层次的车间操作流程问题,提倡以科学明确的管理规程替代过去的经验管理,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流程,通过减少产品类型、提高零件标准化和流程的专业化分工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萌芽期的流程管理思想对跨组织跨部门的协作没有成熟可行的解决方案。
1.2 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流程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系统)、MRP(物料需求计划)、MRPII(制造资源计划)、MIS(管理信息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相继诞生,实施范围从手工工作自动化发展到部门间协同,再进化到整个企业的工作协同。这些系统大多采用基于Petri网的流程建模技术,也开启了工作流(Workflow)技术的发展。
1.3 业务流程再造(BPR)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公司”病的出现使传统以职能为核心的组织模式面临危机。哈默和钱皮在20世纪90年代适时提出BPR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业务流程的概念,即业务流程强调顾客,强调从顾客需求出发到满足顾客需求的端到端的整个过程。其核心思想是从根本上反思和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期望以一个功能齐全、高度集成的业务系统,对业务流程彻底重组,解决企业的所有业务需求。ERP的广泛实施可以视为业务流程重组的结果,但ERP实施后难以修改,要求实际业务流程按照ERP系统自身定义的业务规则进行,适应性差,因而实施成功率很低。
1.4 BPM管理思想阶段
BPM管理思想及其IT实现(BPMS)是最新的发展阶段,将流程从应用系统中独立出来,像管理数据一样管理流程,即基于可视化流程引擎的图形化开发实现了智能化流程设计,基于业务流程调度引擎的流程自动调度分配实现了智能化流程处理。由此,可以不受部门和业务的限制,充分实现部门间的协同工作,也使企业可以简便的为特定工作设计特定的流程,满足企业快速演化、变革的需要。
2 BPM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天然联系
我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资质认定(CMA与CMAF)、CNAS 17025检测和校准机构认可、CNAS 17020检查机构认可。资质认定的技术评定准则源于ISO/IEC 17025,增加了符合中国国情的19种特殊条款;ISO/IEC 17020及我国等同采用的《检查机构认可准则》与17025类似,只是适用领域不同,公正性、人员等条款更加严格。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实验室业务和操作流程有严格的规定。BPM在业务流程建模阶段可以直接借鉴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结合调查访谈等手段进行流程建模。对于已通过资质认定或认可的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的概念深入人心,例如资质认定一般有10大程序文件,17025实验室认可的一般有12个程序文件,依据已有程序文件进行的体系管理活动转化为BPM管理视角下的计算机流程具有天然的便利性。
3 BPM是推进实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动力
ISO/IEC 17025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为实验室架设了一个基础的检测质量管理平台。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反映了实验室质量活动的持续发展,是检测实验室管理的客观要求。流程管理从对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开始,逐步发现问题点,找到改进后的目标流程,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给出了方向和手段。ISO/IEC 17025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增强客户满意度,但更需要流程管理及统计抽样、控制图、直方图、6西格玛等各种管理理论和工具的合力推动,才能为检测实验室带来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流程管理是实验室确保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和规范的一种管理工具,与其他管理理论在本质上也不矛盾,流程管理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有利于不断提升和规范实验室管理水平,增强实验室综合竞争能力。
4 检测实验室应用BPM的关键点
4.1 分清主次,抓关键流程
实验室业务流程管理的对象是业务流程。在检测实验室中,总是存在着许多完成不同任务的业务流程,应用BPM不能全线出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首先分析全部业务流程,选择出效率提升最大、成本有效降低、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业务流程,分清主次,重点突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4.2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很多通过了管理体系认证认可的实验室,其经营理念往往有意无意的忽视对客户需求的研究,而单纯以实验室内部管理为核心,因而设计出一厢情愿、脱离实际的流程设计模式。流程管理必须以客户为导向,以满足外部客户需求为核心,这与实验室管理体系对外部客户相关的管理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3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BPM的灵魂在于低成本的流程持续改进和完善,这恰好击中了检测实验室的“痛点”,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持续改进往往写在手册里、程序文件里,行动上因为成本、精力等原因却落实不利。实施BPM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其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要求一样,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者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在完成业务流程优化设计之后,还要对管理后的流程进行持续的监控、评估、改进、完善,才能使流程管理发挥最大效益。
5 结 语
BPM领域思想和工具的蓬勃发展使众多检测实验室可以基于较低的成本快速获得适应实验室发展的信息化基础环境,有效解决了实验室实施IT应用集成的主要短板,即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IT人员缺乏、信息化平台建成后无法适应实验室管理体系频繁变更、维护、扩展等问题,为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带来新的曙光。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曙超.基于BPMS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内部流程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6):109-112.
[2]辛鹏,荣浩.流程的永恒之道:工作流及BPM技术的理论、规范、模式及最佳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刘立.浅析ISO 9000与流程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7(8):102.
[4]梁小清.基于业务流程管理视角的工作分析与ISO 9001管理体系关系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3,15(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