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规划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目前,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矛盾的突出、就业难度的加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就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依赖心理
部分毕业生缺乏独立意识,意志薄弱,缺乏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认真考虑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单位或就适合什么样的就业岗位,寄希望通过家人帮助或其他社会关系实现就业,
表现出较强的就业依赖性。这种心态也是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自认为有门路,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面对竞争,他们无所适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消极、被动地等待。
(二)焦虑心理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十分普遍。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和渠道,面对还不大成熟和完善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在?国家需要、个人志愿、有限的就业岗位、多样的就业环境和个人选择等各种因素构成的职业选择中,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职业渴望,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大学生面对未来焦虑不安。这种表现在一些冷门专业大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大学生、工科女大学生身上尤为突出。他们焦虑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就业单位,能否胜任工作。他们渴望尽早落实单位,幻想着无需经过周折就能找个称心如意的单位,然而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往往会事与愿违。这种焦虑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常常表现出心理紧张,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毕业环节的完成[1]。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当个人的期望值与社会期待不太吻合时,就表现出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还有一些大学生面对签约与违约、就业与考研等矛盾时职业生涯规划论文,难以取舍,精神上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三)自卑与自负
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因为就读学校不是名牌、所学专业不景气、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表现出自我评价过低,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不敢竞争,从而严重影响了择业效果。与自卑心理相反,有些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盲目自信。在这种心理作用的支配下,他们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往往把就业的目标仅仅锁定在大城市、国有企业,而对于那些市县单位、民营企业则不屑一顾,甚至对用人单位提不合理要求等,这类学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四)从众与攀比
从众是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论文格式。有一些大学生由于思想发展不成熟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缺乏个人主见,遇事随大流,表现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而是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千方百计挤热门,结果热门单位进不去,适合自己的单位也被别人捷足先登而失去了就业良机。攀比是大学生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求职心理。有些大学毕业生往往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部分毕业生,见到别的同学被挑中,自己落选,就感到脸上不光彩,心里蒙上一层阴影,滋生攀比心理和好高骛远的心态。
(五)盲目心理
求职的盲目心理也比较普遍。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无法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因而在就业时产生了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这类学生往往不虑及自身的能力、专业和条件,只追求时髦职业、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以至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结果错过择业良机。一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毫无目的性,对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迷茫,因此,他们往往会参加各类招聘会。凡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他们就会前去应聘,这样简历投出了很多,可往往大都没有消息。因为盲目,没有目标,见别人忙于找工作,而自己不忙。心里不踏实,存在着浮躁、不安、无名的苦恼;还有些大学生存在盲目求高的心理,他们只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赏识接纳自己。由于不能给自己合理定位,最终导致择业受阻[2]。
另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求稳心理也是非常普遍。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倾向于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为首选。还有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高校、科研单位,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稳定。大学生追求职业稳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避免毕业生在认知方式上陷入非理性状态,将职业稳定绝对化。还有部分学生期待第一份工作就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这样的工作不是说没人碰到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但是碰到的几率是很低的。
二、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本文从社会教育、学校指导与教育以及毕业生的自我教育这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应对的措施。
(一)社会教育
一方面,正确的舆论引导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介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技巧、社会状况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民主、积极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毕业生独立、有针对性地充分就业;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使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稳定的职业,从而失去一些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另外,还有少部分父母专制性强,使得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矛盾、难以决策等心理。因此,家庭成员和亲友除了给予毕业生的引导之外,还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让毕业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定的环境氛围和机会。
(二)学校指导与教育
1.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在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导学生求职和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找准自身发展目标;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努力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挖掘自己的各种潜能,努力提升和锻炼自己;通过职业目标的引导,能够自觉按职业目标的要求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大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这时大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渐渐的从躁动和兴奋中冷静下来,有些学生已经开始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了。通过集中授课的形式,让大学生建立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兴趣,调整、完善自己的目标,并做积极准备,为日后的就业和发展储备相应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在大三加强实践、创业教育。开设一些创业指导课程,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载体,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另外,可以举办一些模拟招聘会,也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开展就业讲座。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训练让大学生提前体验求职过程,了解社会需求,让他们有的放矢地为今后的求职工作做好准备,增加就业成功率。
2.做好就业心理指导与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机制,为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让大学生对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客观的评价,并能加以合理调适。这样,才不会盲目自信和自卑,才能克服一些就业的心理问题论文格式。通过成功求职策略的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态,是求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3.建立高校实习就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
建立高校实习就业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锻炼。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或教育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就业与职业的实际状况,为今后的求职积累宝贵经验,同时还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价值标准。通过搭建专门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促进创业成果转化,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创业经验。
4.就业技巧的指导
就业技巧的内容包括求职目标指导、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有针对性地制作求职信、简历等求职材料、学会面试的文明礼仪和语言技巧等。掌握就业技巧可以调整学生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帮助学生熟悉社会、熟悉职业状况,以及提高求职成功率。如果你忽视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必然会在竞争中吃亏。这方面,大学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事先武装一下自己,也可向有关的专家、老师咨询请教。另外,良好的心态是应聘成功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它来自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三)毕业生自我教育
一方面,摆好心态,科学定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有些学生就业面试时到处碰壁,有的错过了应该抓住的好机会。这时需要毕业生保持乐观的心态,正视择业受挫的现实,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同时,应养成客观分析形势、正确评价自我的好习惯,学会认识自身优势,了解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到有的放矢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很看重的。用人单位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很看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一般来说,在学校和社会上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是用人单位所青睐的。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等,而这些综合能力又都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
三、小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通过高校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科学定位职业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断完善心理素质,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规划好职业之路并为之努力奋斗,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加强学习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应该端正心态,根据形势,调整就业期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徐庆国,李祥印,刘强.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初探[J].青少年研究,2003,3.
[2]杨国欣.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及其解决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1.医学院校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重视不足
高校就业教育往往高度关注学校就业率,而忽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然而,只有提高人才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率,解决就业问题r}〕通过课程来提高职业素养费时长,投人多,不如帮助学生鉴约对就业率提升速度快。因此,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2.相关课程设置不系统、不专业
虽然在教育部的文件指引下,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始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相关课程的设置却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还没有像国外高校那样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利一来研究。
3.缺乏学校各个部门的协助与配合
完整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职业指导的课堂上,还应该融人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但目前各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教师把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
4.教学方法单一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和参与性很强,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川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此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实行讲授式的教学方式
5.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不健全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涉及多学利一交叉的边缘学利一,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理论知识广博,实践经验也要丰富川然而,多数高校这方面的教学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其他行政人员转岗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和本利一生,不是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就是缺乏实际指导经验,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
6.科研水平落后
目前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领域的利一研交流并不活跃,与其相对应的刊物也不多,且等级都不高,这也造成该领域利一研意识的淡薄与利一研水平的落后,而这种状况无疑会阻碍这一领域进一步的发展。
二、医疗卫生单位的用人要求
医学专业性特别强,要做好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把握好相关单位的用人要求
当前相关单位反映的医学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专业基础不牢固;二是临床操作技能不熟练;二是忽视临床实习,把实习当成考研复习期;四是眼高手低,不虚心,不愿意做基础工作;五是就业观念落后,只愿意去二甲不愿意去基层r?〕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的不足之处,恰恰是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所需着力解决和提高的环节,也是相关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
三、医学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方案
为了提升医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力,有必要对现有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安排全程化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参照美国大学成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和专业,制定各年级具体的目标re-}〕第一阶段,对大一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探索引导和职业素质指导;第二阶段,对大二、大二学生主要通过《现代礼仪》、《大学生创业教育》等选修课以及各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调补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发展与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各种能力;第二阶段,在实习前(大二或大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着重进行就业政策与求职技巧的指导。
2.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应该融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特别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多种教学形式并行
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讲授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传递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时,应以讲授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规划意识;在上职业素养提升类课程时,则应以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如情境模拟法、游戏角逐、角色扮演等)为主,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收获知识,在体验活动中体会其背后的精髓。到了邻近毕业的就业技能传授时,则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亲身操作,实际体验和观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获得更真实的感受。
4.教学管理规范化
除国家和企业方面的客观原因之外,大学生就业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还在于自身的主观方面。
(一)整体素质下降
多年来公办高校扩大招生,民办高校数量激增,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招生分数却不断降低,并且不少的大学生就读期间自我放松,应付学习,知识内涵与实践经验缺乏,一部分学生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给企业造成一种“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的趋势”感觉,这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
(二)自身定位偏颇
大学毕业生们经过几年的高等教育,自然都希望自己进入一个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工作,对一些起步晚,规模不太可观的新兴公司企业嗤之以鼻,面对理想的工作单位却又进不去,只得待业在家“啃老”。没能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一个正确定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的出现。
(三)把握求职途径不到位
不少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各式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撒网”,或“托关系”“找门路”的方法,以捧上“金饭碗”。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指出,前来应聘的大学生毕业生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切实的针对性优势,也不重点弄清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以改造自己,提高就业率。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
未来大学生就业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毕业生这支宝贵的人才队伍,只有在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进入到祖国最需要的、最适合的岗位上工作,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采访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后,老师们给大学毕业生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建议。
(一)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
包括个人素质、能力与实践经验。老师认为,大学生们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外语等能力。毕业生要考虑到自己向用人单位提出各种要求的同时,自己又能为用人单位提供些什么呢?
1.良好的身体素质若要达到理想目标,除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外,还得有一定的体力与耐力,健康欠佳会减弱人的决策能力,有可能因体力不支而自动放弃或被迫放弃就业机会。
2.出色的工作能力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因为企业内职责分工明确精细,各岗位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培养出色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工作效率,赢得职场优势。
3.丰富的实践经验进入到社会工作中来,所参与的工作并非还是学校里的“模拟营销”“模拟课堂”等,小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关乎整个公司的前途与命运。因而,不能只懂纸上谈兵,而到真需要时却不知所措。所以,大学们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加实践活动与增加实战经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锻炼交际能力
1.良好的沟通能力企事业单位非常看重员工沟通与协调能力。员工们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使工作完美的呈现出来:客户业务间交流时,好的交际可以取得客户的信任,产生良好的客户效应,能给公司带来更好、更宽、更广的客户源;与其他公司交流合作时,好的沟通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合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公司中,员工们都能注重彼此间的沟通与团队协调,满怀工作激情,使公司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中,这对于提升企业文化素质和提高公司效益有着很大的作用。
2.良好的人脉关系采访过程中,某招聘人员说:“有关系到哪里都行,应聘什么单位都不怕”。“关系”这个词,可能许多人觉得是负面的,其实不然。想想若是毕业前你已与校外有关工作单位搞好友好关系,那么你的就业问题还会是问题吗?所以,要端正思想,努力拓宽自己的交际圈,特别是见习、实习、工作实践时与工作相关的范围圈,针对性地提升自我,利用“关系”增加自己就业的机会。
(三)理智确定目标
1.明确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开始。学院院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老师提到“明确职场奋斗方向,同时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自我,增强专业技能有助于增加就业竞争力”。而目标设定应从小到大,从基层做起。“大学生毕业时不一定要到大企业或政府机关、学校部门就业,可选择从村官、选调生等基层做起,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大事业奠定发展的基础”。切忌眼高手低,夸大自己的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
2.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们易眼高手低。不一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后才就业,应先从事能较全面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工作。工作诚可贵,经验价更高,就业形势严峻,先就业后择业理应成为大学生要理智转变的就业观。求职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若过于计较眼前职业岗位是否理想,就有可能失去更多起步机会。
(四)认真对待面试
在采访招聘者中获取到了一个有用的信息:面试定乾坤,面试时给招聘者的印象对应聘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怎样才能在万千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吸引到招聘者的注意力呢?
1.做好简历,并根据自身特点具有一定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求职单位,制作个性化的简历。不同单位对应聘者简历的态度有所不同,所以做简历时就得有针对性。“了解求职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应聘人才需求是应聘者的必备工作”。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有相关技能、经验、亮点介绍,让招聘者对你的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2.面试是跨入就业单位的重要门槛采访有关人员时了解到,现在的面试中应聘者的表现不容乐观,很多应聘者不注意礼貌用语、行为随便、不够自信、理论介绍多于实践经验展示。一般有经验的HR在初次面试的时候就能大概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什么能力。
(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场奋斗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场奋斗目标,根据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针对各专业情况,展望未来与规划
大学学习生涯学院院共开设有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学四大本科专业。为进一步了解学院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地规划大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涯,小组对学院负责招生就业处工作的老师进行了访问。
(一)往届的就业情况据悉
学院四大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在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努力下,每年的9月份左右,毕业生们基本都能获得就业机会,工作岗位也基本确定。毕业生能顺利找到工作,与在老师指导下不断调整期望值有着重要的关系,“建议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做村官、选调生、辅导员等”。
(二)对于选修第二专业与考研的建议
现在社会中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从“量”的需求转向了“质”的需求,而拥有多种能力与高技能的人才无疑是企事业争夺的重点。选修二专和考研能有效的解决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和专业技能研究不深的问题,增加就业优势。
(三)针对师范生的特点,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1.具备较高的学科探究与钻研能力;
2.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教师用语使用的能力,学习教师礼仪;
3.注重对粉笔字、普通话等辅助能力的培养。
(四)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
1.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借鉴资料、明确职场奋斗目标,让他们在未来的求职中少受挫折,多点胜算。但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是否对自己的学业、职业进行过规划”时,有25%的大学生有近期规划,66%的大学生没有详细的规划,甚至有9%的大学生从未有过规划。
2.过硬的技能支撑过硬的技术支撑是获得就业机会的关键。所以,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兴趣,多增长些专业能力,如考取:学士学位证、二专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人力资源证书等。
一、大学生活的重新定位
长期以来,鄙薄职院教育的观念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固然与中国历史发展中“重知轻技”的文化渊源有关,但如今随着职院的全面发展,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改善,都为重新认识职业技术学院的地位提供了可能。
1、认清就业形式
当前社会竞争的范围空前扩张,其广度、深度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面向基层就业,主要是对竞争者的学历,对资源的获取、利用、以及增值的考核。现如今大学生学历的来源选拔采用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测试只关注那些以纸笔测验能测得的部分能力。学历是就业的必备条件-固然重要,但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职院学校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我们可以在纸笔无法测出的其它能力方面寻求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生活规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我们必须要认清就业形势,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拓展职业空间
大学教育是多元教育中的一种,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不能盲目与人相争源,应各取所需;不能盲目从于普通教育的做法,应扬长避短。要发挥自身优势,可致力于开发那些在普通教育中被漠视处置或尚未发现的智力,了解和把握自身的智力发展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出适合大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每个有才能的人都能够各得其所,在各自的领域里能够取得进步。
拓展职业空间对大学生的就业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我们要重新定位,积极的寻求符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成为社会生活倡导的全面人才。
二、人才资源的建设
人既是竞争的主体,又是利用物质、资源、信息、市场等其他资源并使其增值的关键性资源。人生的目的决定了人生的价值,成才的道路只是人生价值的一部分。职业规划的每一步都为将来的竞争打下基础。
1、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其重要意义在于审视人才资源的多元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如何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发现,获取和利用人才资源能力。人才对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人才资源成因的研究,使我们能比对手得到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信息。这些都为将来人才的培养作了一定的准备,以便提高我们的竞争能力,加快社会的发展。
2、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据社会统计:一般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其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只有10%可以应用在工作中,其余的都来自社会实践或其它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单凭一张学历证书是不足以称谓人才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呢?首先,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缺少,它是抵抗外来困难的最主要力量;其次,要加强职业培训对自身的增值,逐渐提高期望值;此外,良好的心理道德和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对未来的设计就是对未来的憧憬或者还未实现的美好事物的设想。理想的实现分为近期和远期理想,要想寻求发展的机会,把理想变成现实,唯有脚塌实地的走下去。
1、构想美丽蓝图
美丽的蓝图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首当考虑的是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还需要切合发展的全面的细微工作部署。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科学的观念才能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英语是目前最流行的语言,很多进出口商品的文字解说也渐渐被英文更换;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做好全面的准备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2、职业理想设计
职业理想规划的实现不单是一张空头支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就我个人来说,我的职业理想是在企事业单位中有一份中英文互绎工作,职业规划目标如下:
大一时期:了解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大二时期: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证书。
大三时期: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生活独立。
大学学业结束以后,希望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好的服务于我的实际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想结合起来。
1.1研究对象
调查了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文山学院、大理学院、红河学院四所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8.4%;其中大四98人,大三122人,大二130人,大一132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395人。
1.2研究方法和工具
采用王娟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规划适应性问卷》,问卷共24个题目,包括目标和行动两个维度,目标维度反映大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是否具有目标,包括目标理想和自我效能两个因子;在行动维度方面包括社会实践、学业规划和学习行动三个因子,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为自己职业发展做出行动方面的努力。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呈现“晚熟”现象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均分为66.2,问卷编制者王娟调查了西南三所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平均分为77.28,相比之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总体水平不高,在“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有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问题中,回答“完全符合”的学生只有1.02%,但是回答“不确定”的有53.94%的同学,这说明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意识到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访谈中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兴趣爱好、社会的需求就是职业规划,还有的同学直接回答不知道,这体现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甚至从来没有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过设计。相关研究表明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预测个体今后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可以说职业目标是个体职业行动的动力系统。调查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对不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得分进行方差分析(F=274.01,P<0.001),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四>大三>大二>大一。数据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是逐步提高的,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随着自身成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呈现“晚熟”的状态。
2.2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目标不清晰,对自己缺少自信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生涯适应性各维度上,五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学习行动>自我效能>学业规划>社会实践>目标理想,得分最低的是目标理想这个因子得分是2.35;从维度上来看,目标维度的得分为2.66,也低于行动维度的均值2.99。问卷编制者王娟调查了西南三所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文科类学生的目标理想平均分为3.03,目标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12,远远高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得分。数据表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这个因子的得分为2.97,虽然在五个因子里得分不算低,但仍低于西南几所大学文科类学生的得分3.42。在访谈问到“你选择当小学老师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在少数的学生回答“我觉得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简单,感觉自己能应对”,“我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教小学压力小一点”,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信的,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
2.3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对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准备不足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实践因子上的得分仅高于目标理想因子,问卷中“为发展专业技能,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做兼职”项目,只有2.05%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41.08%的学生选择较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业规划和学习行动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虽然相对较高,在问卷中还是反映出学生缺乏对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比如问题“课余时间我会有计划地到图书馆看书”,仅有6.22%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对于枯燥无味的专业基础课,我不想听就不听”,有53.11%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自己已有的能力,从调查结果看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少对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性,职业准备明显不足。
3、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对策
3.1强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职业生涯教育虽然已经开展很多年,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受到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重视。大学生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通过自我了解、自我评价,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未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3.2建立专门小学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目前,充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教师通常由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担任,一方面教师总数太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系统知识,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有限,因此急需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理论素养高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在短时间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学校可以向社会招聘少数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学校里有计划、分步骤地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学习机会,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优秀小学教师、职业顾问、企业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全程性的指导,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高质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3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
职业规划的过程不仅包括制定职业目标的过程,还包括围绕职业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计划并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个体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自己定下发展的目标,实现个人价值,才能真正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分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差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问题,学校也存在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较少、缺少个性化的指导等原因,应当为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支持平台
3.4建立健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和理念。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的匮乏。
(3)中职生缺乏对自身正确的认知。
(4)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机制不完善。
二、提高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一)多元化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层次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内容上较为表浅,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导致生涯辅导水平不高,生涯规划指导层次较低,因而难以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因此,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融合多样化的生涯辅导形式,提高中职生职业生涯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开展学生需求调查,提高生涯辅导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开展学生需求调查,征求学生意见,在此基础上加强校本生涯辅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使生涯辅导不单停留在对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的介绍上,更要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提供指导和帮助。其次,要融合多元化的辅导形式,提高生涯辅导的实效性,对学生生涯辅导方式包括辅导课程就业讲座等。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形成系统化体系
中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是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知识技能、专业特长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特长与个性心理特征、学业规划、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进行指导,因此,从新生入学适应期随着对于专业的了解进行专业相关方面就业形势与职业生涯的认识教育,在中间阶段结合社会就业方向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在中职生毕业求职阶段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心理调适,积极投身职场。
(三)进行优化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要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职业生涯教育。第一,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结合各专业特点与社会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在内的教育课程,可以使中职生确立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中职生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第二,学校可以在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环节、实习实训、委托培养、合作办学等过程,更新社会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设置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使职业生涯教育更具实践性、可操作性、可以结合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方法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第三,为了使中职生更加地了解自己、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和现有的资源优势,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加强自我分析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形成专职化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工作多是由就业指导中心承担,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职业咨询机构首先需要补充具备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职业测评手段的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由就业工作人员、职业发展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专职教师同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其次,发挥中职学校职业咨询机构的专业指导功能将宏观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群体参加职业能力倾向测评进行宏观指导、帮助学生个体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其存在的疑惑提供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加强角色认知,做好上岗前的各项准备,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充分发挥个别辅导的作用。
(五)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实践化
开展职业规划生涯实践活动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与提升中职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开展,首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以社会成功人士的职业发展经历作为职业规划的范例,为学生提供参照的对象,真实地感受并学习职业规划与管理;其次,组织学生通过专业相关的暑期实践、学期实践环节、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理想职业的社会需求,职业要求及行业发展基本状况,同时找出自己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而合理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加强在校期间的学习准备。
参考文献:
[1]钱文忠.也谈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教师2010(32)
[2]邱小禾.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J].2009(18)
[3]牟方燕.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和对策.卫生职业教育[J].2011(2)
[4]蒲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J].2005(3).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自卑
在近三年的德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和法律》这两门课程时,笔者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自卑心理普遍存在。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如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也成为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的自卑心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自卑心理的表现
我们知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进行自我认知,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论文,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部分中职学生自我认知存在误差,认为自己毫无优点,有的只是一大堆缺点,因此不可能确定什么职业奋斗目标,以后只不过是混碗饭吃罢了,不需要作什么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一部分中职生认为自己有优点,但是优点比较少,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依据自身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在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这门课时,其中有一个互动项目,就是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选出一个代表,大家都写这名代表的优点。这个活动在各个班级进行得都比较成功。但是在所有的班级进行这项活动时,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如果选出的代表是班干部或者学习较为优秀的同学,其他同学写的优点他大多都认为比较符合自己,但是如果选出的代表是班级成绩不太好或者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同学,当他(她)听到其他同学写的优点时,他往往认为是同学们在嘲笑他、讽刺他,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是一个“坏学生”,正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自信,导致这类学生在听到大家评价他的优点时,往往有些气急败坏。
以上两个例子突出表现了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地偏差,而这种偏差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自卑心理的根深蒂固。
二、中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中职学生大多都是16—18岁,正是花样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时代,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如此自卑呢?通常自卑心理的产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人的性格偏差上,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的人,如;小心眼、内向、孤僻和偏见论文格式模板。这种人本能的看不起自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明明自己有很多的优点,但总是妄自菲薄,总认为别人就是瞧不起自己,天生就比他人差。在中职学生中,这样的学生有一定的比例,但不是主要的部分。从笔者的调查了解来看,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更多的来自外部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习成绩差,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成绩都不太好,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都不是好学生,好孩子。他们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从而造成他们没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应试教育指引下,部分教师对学生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了育人,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学上存在着轻视,教育上存在着歧视,他们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种压力下,他们大都认为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失败者,自卑倾向日益严重。
其次,家庭教育的失败或缺失。
当前,大多数中职生都来自于农村,在他们幼年时,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纷纷外出打工,他们大多都是和自己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般称这些孩子为“留守儿童”。由于祖父母一般都溺爱孩子,对孩子管教不力,加上父母亲情的缺席,使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这种状况下,缺乏管教的“留守儿童”长大后,大多数成绩不好,不太遵守校规校纪,于是经常会受到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的严厉指责。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或缺失,导致学生孤立,消极对待生活和学习,从而走向否定自我的自卑困境。
再次,社会上对职业学校误解的影响。
目前,虽然中职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社会上对中职的一些错误看法仍然存在这消极的影响。“进中职无为,学技术无路”的思想还存在于一部分人头脑当中,由此引发对中职学生冷眼瞧、偏心待等现象。因此,外界舆论的压力也是造成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成因之一。[1]还记得有一次上课,学生说,“老师,咱们学校叫农校,多难听呀,出去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农校的。我以前的同学都很好奇,说农校都是学种田的。我看咱们学校以后要是升格了,可一定要把农业两个字去掉。”学生的话,其实正是社会上很多人的看法。
除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诸多因素。如有家境不如人,家庭经济较困难,互相攀比而产生的自卑。还有的学生认为家长没能力,无权又无关系,做什么事都不如人而自卑。还有的女生认为自己外形不如人而自卑。更需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头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受其影响,学生之间不比学习,而比外表,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也有部分学生,对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对工作认识不足,当受一两次挫折后,就怀疑自己,出现悲观情绪。当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中职学生,不仅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更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三、中职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调试方法
那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中职生走出自卑的泥沼,增强自我认同感,重拾自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实行鼓励教育,多表扬学生。在面对认为自己毫无优点的自卑学生时,老师应该认真地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你没发现,只是你缺少发现的眼睛,或者自我谦虚罢了。老师在任何时候,即便在批评学生时,都应该首先指出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当然要用较为委婉的语气指出,可以用“如果你能……就更好了”,或者用一种幽默的语言说出你对他错误的不满,以便尽可能少地伤害学生敏感的自尊心。长期遭到批评和指责的学生,如果能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相信自我认同感会逐渐得到增强。
其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成才观论文格式模板。应该让学生明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评价一个人是否成才的标准不是考分而是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平时多给学生讲一些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成功的例子,让他们懂得职业教育尽管在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时间与其他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澄清中职生在人才观上的片面认识,促使他们更新观念,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再次,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寻找自己的潜能。要真正除去学生自卑心理,重塑他们的自信心,就必须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行动,引导学生从已实现的事情得到鼓舞,增强信心。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较大的事情,给学生以表现和施展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有效地克服自卑。
最后,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通过各种渠道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适度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在面对各种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的不满、困惑升华为斗志,才不会被失望占据了斗志。时刻以“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去开拓人生境界,去积极进取,从而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2]此外,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系统地、科学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课程学习,并对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予以疏导和缓解,保证学生在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消除自卑心理的阴影,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
总之,教师应根据各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挺起自信的胸膛,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应当明确的是,“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教师的职责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教会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的自卑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职教育工作者长期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的成败。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解决中职学生厌学问题,行为不良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只要我们能积极面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相信不久的将来重回自信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陈东明,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4)
[2]王健生,学校心理教育全书—自卑的心理调适[M].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
论文关键词:旅游专业,就业,拓展策略,高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地位日益突出。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是绿色经济。一直以来,政府和高校都十分重视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努力促进旅游类学生就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鼓励旅游消费,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加强旅游就业培训,拓宽旅游就业渠道,引导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中来。
一方面,国家鼓励发展旅游业,旅游管理类人才将大有作为;另一方面,旅游管理类毕业生却不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对口率低。本文将以华侨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研究得到某些启发。
一、华侨大学旅游专业就业现状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成立于2004年,前身华侨大学旅游系(创建于1984年),是国内较早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和第一家可以直接向海外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高校的高校。华侨大学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主要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休闲运动三个方向,都是近些年快速发展的行业。然而,从就业率来看,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偏低职业规划论文,并且专业对口流失率较高,这与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所需大量旅游人才的现状是矛盾的。相关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2006—2010届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总数
就业人数
从事旅游行业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06届
89
70
78.65%
9
10.11%
2007届
43
43
100%
3
7.00%
2008届
46
45
97.83%
9
19.57%
2009届
79
78
98.37%
39
49.37%
2010届
64
50
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