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下面笔者以初中英语(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一册上Unit1 3《What colour is it?》)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阐述设计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求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努力成为具有反思教育能力的新型教师。
一、 课前热身——营造彩色氛围
一首欢快的英文歌曲——颜色之歌在课前2分钟响起:Red,yellow,blue and green,stand up ……同时多媒体课件将十种颜色醒目的大色块,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在欢快的音乐波和多彩动感画面的刺激下歌唱起来,营造出浓浓的彩色氛围,将学生融入了轻松的英语学习之中,快速、高效地复习了上一节课的颜色词汇。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课前2分钟热身时教师可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动画,插入背景音乐或英文歌曲,声情并茂、动静结合地展示给学生,它不失为优化学生心境、抓住学生心弦的重要手段。
二、情境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金色的太阳下,一群身着艳丽服装的学生在嬉戏,穿红色衣裙的女孩在舞蹈,穿黄色T恤的男孩在画画,戴粉色太阳帽的老师在绿色的草地上寻找什么……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用已学过的颜色词汇描述画面,讨论题为: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Can you tell about them in colours?Do you like the picture?why?各小组迅速交流、整理和归纳信息。听完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导入新课句型:How many colour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What colour are they?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把认知活动与其发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情趣。笔者把它当成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了传授新知识的契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调动了原有的知识技能,为新知识技能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三、新课实施——“任务”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
笔者充分利用Wei hua和Lili的对话,从听、说、读、演多角度进行了处理,把语言知识落实于听、说、读、演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中。设计如下:
1、Listening Task:T:Wei Hua and Lily are so happy today.She gets a colourful sweater.How many colours are there in Wei hua’s sweater?What colour are they?(训练听力——回答问题,引出新句型,理解文章大意。)
2、Reading competition: T: Would you like to be Wei Hua?Please read in pairs.Which group reads the best?(训练口语——深化语篇理解,小组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转贴于
3、Acting: talk about your sweaters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训练语言实践——运用重点句型,掌握话题、功能,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发展了对话,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多惊喜。有一组对话是这样的:
A:Where is my sweater?I can’t find it.B: There is a red sweater on the desk.Is it yours?A: No,it isn’t.There are many colours in my sweater.A: How many colours are there?B: Let me count.Yellow,white,black,blue and brown.There are five colours.A:Look,it’s here,under your chair.Wow!so beautiful.I want a sweater like this. B: That’s it.Thank you。
设计意图:初一新生刚步入初中三个多月,他们的语音、语调、表演尚处于模仿学习阶段,所以教师就一组对话精心设计了听力测试、朗读竞赛等有效的活动,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在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不但习得了语言知识,而且通过积极参与、体验、交流合作,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巩固运用——竞赛中扩展知识,交践中创新思维
“词义竞猜”四个大字伴着音乐,跳动着出现在大屏幕上,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词语如下:black sheep——害群之马;black coffee——纯浓咖啡;white lie——善意的谎言;white man——善良的人;green winter——温暖的冬日等十余个。 大自然的色彩是丰富斑斓的,它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英汉颜色词语的词义有时对应,有时相左,有时褒义,有时贬义,翻译起来妙趣横生。
关键词:长文短教;课堂;高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本人认为:长话短说,长文短教,可以让课堂更高效。
纵观以往的传统教学: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翻阅各种参考资料,详详细细地备课;到了课堂上,“详细而具体”地一一灌输给学生,从基础的生字、生词、短语、句子,到课文段落大意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总结,再到重点片段的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的把握,直至写作方法的学习运用……这一连串的教学过程使课堂变得沉重而拖沓。不但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口干舌燥,而且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难道语文课需要这样去讲吗?笔者经过反复揣摩思索才发现,其实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范本。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上。我们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反思后,本学期我尝试了“长文短教”,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节省了课堂时间
以往的语文课堂,我们总担心学生学不会,所以,理解文本时,一句一句分析,一段一段讲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让学生回答,把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听进脑中的却没有多少,真有点瞎子点灯——白费蜡的感觉。如果碰到比较长的课文,就需要花费三个课时的时间,即使那样,有时还觉得讲不透,弄得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长文短教”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先自主解决基础知识,课堂上只简单地反馈预习情况,则抓住文章中心问题展开探究交流,解决本课最核心的问题。并在课后及时回忆、检测、巩固。这样,长文短教,原来三课时的内容现在两课时就能解决了,让课堂更高效。
二、突出了课堂重点
以往的传统教学,讲的东西很多、很细,学生听得时间长、内容多。反而因为内容太多,把握不住重点,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没学会,什么都没有理解透彻。如今的“长文短教”让文章的中心成为课堂的核心,不管是课内探究,还是拓展延伸,或是当堂检测都以这一个核心为重点让学生展开学习,进而围绕这一核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秘密》一课时,我将“引导学生理解‘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是课堂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此核心,设计了探究问题:课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1)“自作聪明”的近义词可能是 (2)词句在课文中的作用是: (3)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这种教学设计只围绕文章重点展开探究合作,学生可以就这一个问题畅所欲言、发散思维。这样,重点突出了,课堂高效了。
三、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今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而这种“长文短教”则避免了学生的盲目听课,摒弃了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自主参与让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愿意与人合作,共同学习,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四、活跃了学习氛围
以往教学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学生默默无闻的听课为课堂主旋律,结果导致了教师的主动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沉闷而压抑,失去了语文应有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如今的高效课堂要求我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真知。这种“长文短教”让学生抓住重点、围绕核心、畅所欲言、自由展示、共同解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变得更高效。
五、开阔了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讲解要详细具体、清楚准确;而学生则是一味地认真听、仔细记,把教师讲的重难点都写在书上,记在本上。但事实上,学生理解了多少,体会了多少,感悟了多少,这又有谁知道呢?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教师所讲的范围内,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传统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种“长文短教”可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力,拓展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