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招生面试技巧范文

自主招生面试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招生面试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自主招生面试技巧范文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就业倾向 调查

在校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类群体,数量庞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引导这类群体的就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本文开展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聚焦于宿州学院在校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进行分析,了解在校大学生面临选择就业时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原因分析,并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在高校引导在校大学生毕业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以宿州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为本次调查对象,200名大学生中涵盖了管理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的44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问卷,有效问卷194份。其中在有效问卷中女性118份,占60.8%。男性占76份,占39.2%。其中农村占85.7%,由此可见其在整个在校大学生中依旧是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调查内容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关于就业意向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为解决建议类问题: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内容涉及对就业情景的认识、就业意向、就业动机、薪资期望、择业标准等因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就业前景预期

选择“比较乐观,有信心”的占到了42.86%,选择“感到迷茫,没有信心”的占到了29.94%。两项合计72.8%。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前景的分歧很明显。几乎一半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很好,无需过多担心。而相反的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却认为前途比较迷茫,毕业后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比较困难。而选择“心灰意冷,毫无信心”的占1%,说明在校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并无很明显极端倾向。

(二)就业形势判断

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选择“形势严峻,就业很困难”占44.87%,而选择“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比较困难”占47.44%。以上两项合计为92.31%。这说明几乎所有在校大学生都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而感到“形势较好,压力不大”仅仅占5.66%。认为“形势很好,没有压力”的仅仅占2.03%,以上调查得来的数据充分显示当前在校大学生充分意识就业竞争的压力。

(三)期望薪资水平

调查显示:期望薪资在2000元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占到了66.1%。这表明一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首份工作薪水都希望在2000元以上,而这一情况与当前劳动力市场实际薪酬有所偏差。从而侧面反映出在校大学生对于毕业的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要求过高,没能正确认识到当前整个就业市场的薪酬水平。

(四)职业选择倾向

调查显示,选择“直接就业”的在校大学生占到了57.3%。而选择“继续深造”如考研等的在校大学生占到了23.4%,而且这个比例每年都在高速增长,说明在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出于避免就业压力或者深造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等避开就业高峰。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先工作,后深造”的比例在呈缓慢上升状态,这代表着在校大学生就业意向开始呈现转变。不再一味着逃避就业高峰,有部分大学生开始认为找到一份工作再说,慢慢从工作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五)就业地点分析

选择“沿海发达城市”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两项合计125人,占总人数的64.3%。也就是说超过一大半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前往北京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而作出如此选择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平均工资相对于其他地区稍高点,各项公共设施相比较为健全一些。而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内地省会城市”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26.4%,而且近年来这个比重在不断上升。这说明大学生毕业后期望工作的地区已经不再和以前一样单纯的追求“北上广”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现了中等城市如内地省会城市的发展机会。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倾向因素

(一)政府政策引导

政府通过调整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优化高校教育体系,通过采取各种政策扩大就业需求,控制毕业生的整体流向。而每年政府的政策都引导着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如考研、就业倾向地区、公务员录用比例等等。而除了少数可以自主招生的学校外,大部分学校依然还是依靠政府的政策进行招生工作,而每年大批量学生进入校园也是政府政策在起作用。所以,政府在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去向方面调控的问题对于当前就业形势以及在校大学生就业倾向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教育指导

目前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就业指导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和能力达不到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同个别的毕业生的沟通和指导不到位。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即将要走入职场,首先在思想上还没有得到转变。这就很可能导致当在校大学生毕业后,突然失去了方向,完全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去向。处于一种茫然状态,同时也不明确自己究竟适合从事哪种行业的哪种岗位。

(三)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当前,随着政府关于就业的政策日益完善,就业市场也越来越公平化,但“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竞争现象依旧存在。甚至存在一些企业早已内定人选,去参加招聘只是为了给企业宣传形象的现象依然存在,因而使得很多符合条件的人选被牵强的理由告知不予应聘。这种市场规范依旧不规范的现象必然会导致部分大学生选择心仪企业方向的困惑与失望。在就业市场,特别是各种网络招聘渠道也存在少数企业总是提供虚假信息如企业简介、异常待遇、吸引人的就业渠道等,导致大学生在应聘时难以分清,被传销、拐骗等事常有发生。

(四)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多数都把刚开始用人单位能够提供的薪资作为是否在这家用人单位服务的主要参考依据。这种想法使得与很多很好很优秀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不单是用人单位的损失,更是准毕业生的自身发展的损失。这种差距不仅在于学校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引导不够,更在于大学生自身思想转变的问题。

在校大学生从以前只认准京、津、沪到现在有意向去往这些地区的大学生比例明显下降。沿海和内陆省会城市比例在上升,这也说明了我们政府的调控政策在引导在校大学校就业地区选择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还是力度不够,西部边远地区急需人才。这还需要在校大学生转变心态和政府出具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

四、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在校大学生就业,做好就业宣传工作

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而不是在大学生毕业后,不管不顾。应跟踪联系,督促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政府及时倡导在高校内部设立专门的就业宣传栏,张贴经高校审核通过的各企业招聘信息,跟踪高校就业网站的就业信息。

(二)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实用性,鼓励学生创业

高校提供就就业政策,形势分析、能够为在校大学生设立职业生涯指导、求职,面试技巧培训等实用课程。而且很多高校设立了如“创业园”的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丰富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也为今后大学生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与此同时,如高校能够设立专门的创业方面的培训课程,讲解创业需要具备哪些内外部因素,这也让大学生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不是适合走创业这一发展道路。如适合,通过培训,能够培训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关于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健全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

当前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各种形式的就业市场开始占据主流地位。相关政府机构应当确保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和个人信息。健全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劳动力市场严格遵循国家劳动法的法规制度。在校大学生在就业倾向选择方面有正确的数据来源,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就业倾向。

(四)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当前就业形势有很多种,就业的地区、就业的职业的选择、就业企业形势的多样化。所以在校大学生不应禁锢自己的思想,在通过四年理论学习后,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帮助下,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行业、地区等。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倾向。在面对劳动力市场时,能够迅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1).

[2]戴树根,何佳振,陈广等.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心态调查及研究[J].教育,2005(02).

[3]岳昌君,巩建闽,黄潞.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8(07).

[4]陈钧浩.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

[5]陈松.毕业生择业意识及其就业指导[J].渝州大学学报.2000,(02).

作者简介: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