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与需求,全面开展管理活动,建立健全管控机制,遵循工作原则,逐渐增加农村经营管理中的经济来源,以此提高其社会效益。
一、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在对农村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方面的政策,代替政府开展象征管理、监督等活动,可以全面反映农民的思想,将其传递给上级政府,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在农村经营管理期间,需要对农民日常生活、集体地、劳动力、集体服务资产与专业技术等进行管理。在良好的指导之下,能够根据农民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创建专业的管控机制,全面了解农村实际发展需求与经营现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完成当前各方面工作任务,逐渐提高农村区域的经济水平。由此可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相关机构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利用现代化工作方式,创建农村经营管理机制,明确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经营管理问题分析
在国家经济建设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广泛重视,加大经营管理力度、促进经济效益提升,是全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内容。然而,当前一些农村区域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具体为以下几点:1、缺乏专业的经营机构。当前,在农村实际建设期间,经营管理方面的机构较少,经济匮乏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一些贫困区域,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点,无法有效的对上级政府相关政策进行落实或贯彻,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上级政府与农村之间的联系,难以全面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且一些上级政府对于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较为忽视,还没有树立正确观念,不能通过先进的工作方式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例如:一些农村在农业发展中,缺乏基础灌溉设备,乡村的道路较为陈旧,无法更好的对农作物进行运输;在用电设施方面,存在严重匮乏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能更好的开展文化教育工作,难以全面调动农民生产工作积极性,导致其整体收入水平受到抑制性影响。2、缺乏产业化指导。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产业化指导工作,不能根据农村农业或是牧业实际发展情况配置专门的指导人员,也无法设置先进的投资方案吸引更多企业到农村投资,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农村区域的产业化建设较少,在地区发展中,无法为农民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难以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在缺乏产业结构的情况下,农民的个人收入与整体收入难以提升,在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流失的现象,不利于当地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3、缺乏优秀管理人才。全国农村区域在经营管理期间,还没有意识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不能根据相关需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首先,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没有引进专业的人才,难以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命令,也不能将农村发展情况反馈给上级领导,导致经营管理失去原有的意义。其次,在农村生产中,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不能予以一定的生产指导与技术指导,导致无法全面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难以从根本上优化自身工作机制。最后,在管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缺乏自主学习精神,相关管理机构也不能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导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抑制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经营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分析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的保证。农村相关经济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全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依据农村经济现状,合理开展相关管理活动,以此提高经济管理效果,做出良好的制度保障。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规范,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能符合经济建设的需求,取得良好的成就,充分体现当前的发展水平。2、理论指导相关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经营管理可以为其指明方向,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的,加快其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水平。同时,经营管理机构能够明确农村经济建设地位,引导政府与其他产业投入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3、解决现存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出现制约性影响,这就要求相关机构开展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有针对性的分析各类问题,采取有效手段,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在制定经营管理方案之后,能够合理的建设经济规划体系,针对农村区域的发展现状,建立健全管控机制,为农村的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与意见,可以明显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同时,经营管理机构可以充分整合与利用农村各类资源,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经济发展中经营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1、加大教育工作力度。相关机构应当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进行改善,投入足够的教育资金,在农村区域中建设较为正规的学校。在大力推广义务教育工作的情况下,在农村中开展宣传工作,保证适龄儿童可以得到就学的机会,以此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投入资金,支持其就读高校,以此提升农村教育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2、城乡统筹发展措施。在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期间,应当注重“三农”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在健全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科学引进先进技术,将农村经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在保证农业发展增产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活动。同时,要积极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使得农作物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价格售出。如:发展城乡合作工作,使得农村快速进入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建设工作速度。3、产业化发展方式。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营管理机构应当将现金技术引入农村产业链条中,以此改善产业生产现状,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如:在农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方面,都要引进先进技术,以此提升工作效果。同时,要促进农村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大力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节省劳动力,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农业发展期间,为了提高当地的生产水平,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使其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投入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升其工作成效[1]。5、建立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在农村区域经营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充分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命令。一方面,应当注重经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在贫困农村区域,应当加大机构建设力度,投入足够自资金,以此提高工作成效[2]。6、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相关机构应该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阶段性的对其进行农村产业技术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各方面技能,有利于在农业发展中做出正确指导。同时,要在恶劣工作环境中,提高经营管理人才薪资水平,以免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影响其长远发展[3]。
五、结语
在全国农村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工作较为重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可靠途径。相关机构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拓宽投资渠道,加大产业化建设力度,发挥自身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查华彬.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河南农业,2016(23):10.
[2]唐德祥,岳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担的金融组织创新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6):430-433.
[关键词]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139-01
0.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林业建设主要以造林绿化与森林采伐为重点,对中间森林生产过程最长,内容最丰富,科技含量最高的科学经营始终未引起重视,森林经营成了我国林业最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入手,进一步提出促进森林经营管理合理化的有效对策。
1.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
1.1 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林业几十年来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林业经营模式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等影响,一直奉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造、集中过伐的林业经营模式。几十年来,整个林业的基础几乎完全建立在森林采伐工业上,大规模开采国有林区与天然林区,造成天然林面积的剧减。目前分类经营实践中尚未有完善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办法,而传统林业经营模式混淆了作为商品产业的林业和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经济属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利益补偿等方面的差别,大面积的天然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中的原始林被采伐后,被林相单一的人工林取代,造成生态危机的潜伏。因缺乏科学的价值利益投入补偿机制,国有林区和各类防护林经营单位面临沉重的困难。因无林可采,或者无法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林业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让位于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目标。
1.2 林产品需求矛盾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布、结构不均衡性及对天然林过量采伐,在分类经营实施之初所区划的商品林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供给;同时,对森林分布较多,并以木材生产为财政和林农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较大的冲击,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已成为制约重点林区尤其是生态地位特别重要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阴影的影响,更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使,时至今日,部分行业、部门对狭隘利益的维护和部分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以及全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淡薄等现状仍令人忧心忡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因生产周期长、生产力水平不高,生态及社会效益表现不很直观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在市场中成为一个弱势行业,且国家和地方在税收及现行的林政管理等方面,扶持发展的力度和营造有利于林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等方面还远远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林业分类经营的实际运行和健康发展。
1.3 林产品税费比例过高
林产品税费征收比例占销售价的比例偏大,尤其在商品材上表现较突出。商品材平均税费比例占商品材销售的40%~50%,特别是农业特产税在商品材生产和销售环节双重征收8%,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农对商品材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商品林的发展。
2.促进森林经营管理合理化的有效对策
2.1 思想高度重视
林业不仅担负着为阻沙源、保水源的重任,同时又担负着为地方增资源、拓财源的重任。做好森林经营工作,可以加快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从而起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作用。加强森林经营不仅可发挥林地生产力,缩短经营周期,又能提高林业的效益,进而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加快林业发展。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2.2 创新经营思路
改变以往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思路,以实现林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努力提高林分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在实现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加大间伐强度,降低经营成本。从实际出发,在林分密度较大,交通不便的地方进行间伐作业。在不至引起树木风倒和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间伐强度,减少间伐次数,增加间伐收益,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积极性。选择不同的间伐强度,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试验,结合强度抚育补植珍贵树种,积极探索人工同龄单层纯林向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转变的经营模式。
2.3 完善管理体系
在完善林木采伐的作业设计、复核、审批、发证、凭证采伐、验收等一整套管理制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严格遵守省市县林业部门对商品林、公益林、速丰林等的抚育采伐、低质林改造、主伐、更新的审批发证权限的规定。坚持将林木采伐列入政府行政许可管理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对采伐方案的复核、审批、发证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审批效率。落实设计、生产和审批责任制。按照林木采伐调查设计、经营、林政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落实林木采伐谁设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责任制。各项施工作业必须明确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大力推行伐前公示、资质单位设计、第三方独立复核等三项制度。对没有申请书、没有作业调查设计、没有林权证、权属不清或纠纷尚未解决、迹地没有及时更新、伐区管理混乱、跨年度采伐等情况的作业任何单位都不得批复。
2.4 强化森林可持续经营
将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林业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加强规划指导。结合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按照管严生态公益林、管活人工商品林、管好天然商品林的总体原则,对列入国家和地方生态公益林的林分,一律禁止以盈利为目的采伐,但为提高林分质量,可进行中幼林抚育作业,并加大低质林改造和混交林培育力度,严禁将混交林更新为纯林。对主伐、经济成熟林采伐,低质低产林改造,有目的的保留一些阔叶树,以利于形成混交林。加强森林经营的中长期规划和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制定和落实保证措施,避免经营的随意性,实现可持续经营。
2.5 重视中幼林抚育工作
继续抓住国家林业局开展中幼林抚育试点的机遇,规范管理,科学组织,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重视基础工作,保证试点效果。在做好项目建设管理的同时,在项目区内有计划地进行对比试验,增加林冠下造林内容;针对初植密度大的林分,进行不同抚育强度试验。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方式基本是以扩大森林面积为主,对中幼龄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没有专项资金投入,森林结构和质量问题突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林改造任务大,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方面的技术规程、标准,制定适合营林实际的技术规定,明确投资重点,不断促进森林经营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湖南蓝山
森林保护环境、净化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人类环境的日益恶化,森林资源和林业用地的不断减少,如何经营管理好森林具有重要的意义。湖南省蓝山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是湖南省重要的林区大县。根据2013年完成的野十二五冶森林资源调查,蓝山县土地总面积180706.5hm2,林业用地144618.8hm2,占总面积的80.03%,活立木总蓄积量为5097419m3,森林覆盖率为68.01%。就蓝山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蓝山县的森林经营管理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严格保护森林
1.1实行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
通过将森林覆盖率、森林保有量目标分解到乡镇,落实保护管理责任;保护好区域内原始次生林、古树名木、珍稀动植物资源,适度发展特色经济林,结合城镇、村庄及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山地绿化美化和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2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力度
加强对现有未成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培育。通过实施森林质量工程,加大造林力度将无立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以提高林地利用率。
1.3严格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严格根据湖南省的林木采伐限额,控制全年的森林采伐量,加强对林业的执法力度,对于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且不断完善林木采伐监督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1-3]。
1.4加强保护重点公益林加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对于生态区位重要且生态环境脆弱的林地,禁止各类采伐和破坏土壤、植被的活动,增加生态防护功能和生物多样。1.5加强森林火灾、病虫害的防控防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完善的火险检测系统,注重防火林带的保护与利用,同时提高森林专业防火队伍的综合应急能力。采用多种措施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大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能力,尽力减少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对森林发展的不利影响[4-7]。
2优化林种和树种结构
在整个林地结构调整中,适当加大商品林地比例,建立特色经济林基地,为经济发展适当提供水果等非木质资源。应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良乡土珍贵树种。主要方法措施:一是在新造林中着力增加乡土珍贵树种的种植;二是对现有林进行改造,增加乡土树种的种植。
3提升林地生产力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实施优材更替、林相改造、油茶基地建设,挖掘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积极拓展矿区绿化恢复、城镇绿化、村庄绿化和公路、河渠沿线两侧的绿化空间。2008年雪灾过后,实施林地灾后恢复工程,通过对低效、低产林地采取垦复、施肥、补植等措施,改善林分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林地经济收益。对全县低效林中的人工杉木和松类纯林进行渐伐、择伐和人工补植改造,保留和培育林中阔叶乔灌木,逐渐增加林分中乡土乔木阔叶树的比例,使得林分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从而使生态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通过以上改造措施,促进林地生产率提高20~30m3/hm2。
4加大退化林地的修复力度
多年来,蓝山县造林树种比较单一,树种多为杉木、马尾松,且多为纯林,混交林少。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将会带来地力退化。因此,应大力倡导丰富造林树种丰富度,着力构建混交林,避免同一树种大面积连栽,从而保证林地的肥力状况。与此同时,应加强对林地土壤的肥力监测,结合肥力状况进行施肥,保证林地地力水平,维持林地经营状况。
5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
县林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源的管理备案工作,建立高效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配备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熟练掌握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冶,有专业知识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做好森林资源档案的整理、归档和数据更新工作,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现势性。
6结语
总而言之,应根据林地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通过林地保护、多措发展、高效经营、有效利用森林资源,从而提高森林资源的总量与质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7参考文献
[1]邹春波,曲智坤,王文明,等.浅析如何发挥森林经营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25.
[2]唐锦林,江红星,唐爱民.金洞林场森林经营现状与建议[J].湖南林业科技,2013(3):98-100.
[3]曾祥谓,樊宝敏,张怀清,等.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3(2):12-18.
[4]王海林,李奇,李友安.浅谈新世纪森林经营使命[J].农民致富之友,2014(4):117.
[5]单明刚,李晓玉.吉林省森林经营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林副特产,2013(6):105-107.
[6]黄选瑞,李永宁,张玉珍.森林经理学科面临的任务及其建设思路[J].中国林业教育,2009(4):19-23.
结语:现状;战略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一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全国有建筑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数3800多万,在建工程98万多个。我国建筑业(包括勘察设计和施工,本文主要指建筑施工企业)的状况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整体上存在技术装备落后、劳动效率低、经营效益较差、劳动强度较大、施工质量缺乏较稳妥的保证机制、宏观秩序有待改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从宏观上、微观上加以考虑并逐步解决。
从宏观讲,主要是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时每刻将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科学严格的管理问题。从微观讲,主要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企业管理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以保证企业任务的实现。管理是难得的“资源”,管理伴随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管理出效果,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我国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忽视发展战略研究。有的企业未能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的实际及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从而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竞争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和严峻的竞争挑战。
2.决策盲目。有的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缺乏民主参与和科学论证,领导意志、盲目决策导致决策失误,致使企业损失严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正确、全面落实,且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造成项目管理混乱,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二 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分析
1 竞争型企业发展战略
①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②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主动地位。
③集中战略。集中战略即企业通过集中其全部力量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群体的方式,为自己建立防御威胁的体系。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更适合采用此发展战略。
2 稳定型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其特点是企业满足于已有的经济成果,只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今后每年取得的期望值只有稍微的增长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战略的风险较小。
3 紧缩型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紧缩型战略也称为退却战略,其核心是想办法主动撤退,争取平稳渡过危机,伺机采取其他企业发展战略。
三、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措施
1 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3.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建筑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建筑产品的完全形成是由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构件制作和设备安装等企业通力协作的结果,建筑产品生产的一次性、单件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项目管理模式。建筑产品施工企业依据建筑产品的特点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在项目的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收尾和运营阶段等各阶段管理活动中实践企业营销战略思想,开展经营活动,进行经营决策。
4.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人力是资源,人才是财富,人才决定一个企业甚至国家命运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IBM前任总裁沃森曾说过:“一个企业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员工的力量和才智,企业的活力来源于企业的信念及其对员工的吸引力。”深入研究国外成功企业的文化体系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无论采用何种语言或表达方式,均是将员工视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奉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管理理念。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解决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思维上创新,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大的方面讲,人力资源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小的方面讲,人力资源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2)从规划上创新,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人力资源战略。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力资本,建筑施工企业应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到战略的高度,根据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外部竞争环境的需要,对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预测,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分析,改善人员结构,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型的彻底转变。
(3)从机制上创新,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筑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分布和多种的专业分类,应创设宽松的发展环境,以满足人才对事业的成就感。
1医院管理理念
洛阳正骨从“医乃仁术”的理念出发,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服务模式。以“权责对等、高效协同”为管理理念,在医院中实行“授权、执行、团队、沟通、监管”等具体的管理措施。医疗质量管理是洛阳正骨管理的核心。医疗质量是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病情的康复情况。在医院中实行等级评审制度,能够促进医院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洛阳正骨医院坚持发展人才,把人才建设作为医院的战略目标。建设了具有特色的医疗项目如“传统平乐正骨医疗作为权威的正骨医院,洛阳正骨秉承“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精心诊治、细心呵护”的质量理念,在医院内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患者在医院中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能够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
2医院的人才理念
洛阳正骨在建设医院核心人才队伍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医护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骨科医院的发展,竞争也变得十分激烈。洛阳正骨医院在自身独特的优势之下,依然坚持对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始终坚持“正骨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理念,使医院形成了争创精湛医术的优良传统,正骨医师不断专研医术,对医术精益求精。在管理上施行授权管理,让医师尽其才,负其责。提高了医师的责任感和能力。
3医院的经营理念
洛阳正骨的经营理念是“专业化、人性化、创新型”。这种经营理念,从医学角度看,是弘扬高明的医疗技能,从患者角度看,人性化的经营理念能够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从医院的角度看,不但能够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坚持创办创办创新型的正骨集团,是走向全面发展的新型道路。医院从集团的角度出发,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济价值。创办了教学、科研、医疗以及生产为一体的正骨集团,这是经营模式的创新。采用这种创新型的经营模式,洛阳正骨医院能够自己培养医师队伍,通过专业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骨科人才。专业的骨科科研机构,促进了平乐正骨的学术发展。这种多渠道的经营模式,使得洛阳正骨越来越壮大。
4医院的服务模式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服务质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以及品质。因此在洛阳正骨医院特别重视医疗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医院内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引进先进的寻呼系统,以及医患问答网站。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贯彻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对病人做到有问必答,耐心查问,精心治疗,细心呵护。把患者的病情详细了解清楚,针对性的治疗,并细心的对病人进行观察和呵护。在患者住院期间,主治医师要按时查房,细心观察病人每天的病情变化,并记录。医护人员必须对自己负责的患者做好详细的备案,及时记录患者的就医情况,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将患者的情况及时转达给主治医生,并按照医嘱对病人进行医疗服务。另外,要求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医学常识,对患者的提问要耐心解答。让患者在医院中充分感受到医师对他们的重视度和关怀,让患者在医院中能够积极乐观的进行治疗。
5结语
斯蒂芬o金说:"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o兰德先生说:"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产品更多是物理性的,而品牌则更多是心理性的。
一、品牌与品牌战略
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
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quot;徽章"或标记创造的"无形资产"
换句话说,商标不是品牌的全部,而仅仅是品牌的一种标志或记号。
这一区分很重要,把品牌不再作为一个名称、标识或图形来考虑,而是作为一组"无形资产"来考虑,是一种更完善更有力度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营销史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是用来解释成功品牌与不成功品牌之间区别的一把钥匙。
企业品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品牌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有助于消费者购买自己偏好的品牌,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产品质量出现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事实证明,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将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世界上,品牌价值雄踞榜首的Marllboro,其市场价值高达210亿美元,第二位的CocaCola为240亿美元。我国著名品牌"红塔山"以100亿元人民币夺冠。这固然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成果,更是由于产品质地优异和市场营销组合的得当。经验表明,品牌决策的正确、品牌设计的、品牌保护的得力对企业经营成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企业品牌战略及意义
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
心,在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作为一种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的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商品经济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卖方市场特征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简单,没有必要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外在特征,因而,生产经营主导着企业管理,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逾加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
品牌──我们所指的品牌是真正的品牌,哪些所谓的"不好的品牌"其实不能称之为品牌──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的结合:
知名度+美誉度
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只有知名度而缺乏美誉度的话,注定要在短时间后丧失生存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为了短期的利益,追求迅速膨胀的效果,往往专注于用巨额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花费金钱与精力培养美誉度。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一旦有成熟的企业及品牌加入到市场中来,仅有知名度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不堪一击的。
3、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
我国大城市消费者已有很强的品牌消费意识,中小城市及市场品牌意识也渐渐增强。年轻人以追求知名品牌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一种,但他们从小在消费外国品牌如雀巢、麦当劳中长大以至于发展成以追求外国品牌为时髦,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为国内民族品牌担忧。
在市场,外资品牌通过合资、独资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创造了一个个成功的本土化品牌。相比之下,我国除了开放较早、竞争比较完全的行业如家电、化妆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品牌发展较好以外,受国家政策保护及限制的行业,品牌营销仍是一片空白,真正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曾经牛气冲天的秦池、爱多、巨人等国内民族品牌,也都是昙花一现。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细分化市场形成,针对不同消费顾客群,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是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企业能否开展好品牌营销,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业务长期战略密切相关,因为,品牌战略取决于业务战略。国内品牌大多不长久,与国内企业缺乏长期业务战略有密切关系。
二、企业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运作中的现状,商业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上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从总体来说,对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还是刚刚意识到。这种意识一是来源于政府的引导,二是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实践。特别是市场的实践,使许多商业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尽各种竞争招数左冲右突而难以奏效,而看到一些同行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却连连获胜。在上海,就有三枪牌内衣,开开牌服饰,古今牌胸罩,真丝大王,爱建衣料,等等,这些商业同行,由于发展了自己的品牌商品,而使企业在同样激烈的竞
争中,杀出重围,转眼之间,发展成为令人惊羡的大企业。更有邻近的春兰牌空调,已经踏上了世界的征程(春兰品牌虽是生产商发展的,但令商业触类旁通)。于是许多商业企业觉悟到,商业发展到今天,再走传统的道路不行了,应走经营之路,去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
但是,许多商业企业意识到品牌战略是一回事,在付诸实践时又是一回事。当前,商业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主要是:
其一,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商业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生产商发展的名牌商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多经营名牌商品,搞一些专卖、特约经销之类,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不排除通过工商联手来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但商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直接含义是商业自己发展品牌商品,是利用商业自身贴近市场、主导市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商品。这是一个庞大而繁重的系统工程,是要狠下功夫的,不是简单的搞拿来主义就能成功的。其二,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认为商业实施品牌战略是重要的,但现在企业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再说,实施品牌战略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要慢慢来。当前最要紧的是把销售抓上去,其它的事都要放一放。其实,把销售抓上去诚然重要,但怎样抓上去呢牽不是已采取了各种扩销、促销措施都收效不大吗。与其屡战屡败,倒不如狠下心来品牌战略,从这里找寻突破口,从而找准方向。商业企业应有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其三,不知从何着手。或囿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缺乏,或囿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的物质条件不充裕,一些商业企业在当前实施品牌战略时茫然无措。其中一个迷茫的举动是想看别人怎么做,特别是自己的同行搞什么品牌,然后去跟着学样。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崭新的知识,所谓是知识,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再说,创新本身就是追求一个新字,要各显神通才是,怎好跟在别人后面学样。万事要抱定的一个宗旨,倒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唯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品牌商品来,那才是有生命力的。其四,缺乏相应的机制。目前,许多商业企业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唯有实行了这种分离,企业的经营者才有独立的人格。这对实施品牌战略是必须的。但现在不少商业企业还没有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或虽实行了分离,但界定不严格,不清晰,仍然使经营者缺乏完整的独立人格。这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时,难免产生短期行为。而品牌战略是很忌讳短期行为的。因为品牌战略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有连续性,短期行为,是搞不好品牌战略的。所以,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一定要解决好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三、企业运作中品牌战略对策的灵活运用
那么,当前商业应该怎样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呢牽我以为,最主要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商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者,要通过商业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商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大途径。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2、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商业企业通常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成千上万。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发展这么多的品牌商品。而是经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发一、二个品牌(通常一个品牌也就足了)。,全世界的大品牌也不过五百强,大企业集团也不过五百强。关键是在现代技术和化大生产,使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唯其这异质性才是品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所有著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这一在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异质性就是跟着市场走。
3、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开发资金不足,可能是当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中普遍遇到的。但不能以此为理由等待,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开发。一个发展现代商业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历经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步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时下,这种品牌资本运作经营,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在国内也已屡见不鲜。4、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因为现在是信息,通过高速信息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其一,新开发的品牌迅速上网,不仅可以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还可大量节约必要的广告宣传投入,这种投入是开发任何一个新品所必需的,而且是巨大的。因为上了网,这一投入节约了,而市场却开发出来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发的。其二,新品信息上网,能以最广阔的视野寻求到贸易伙伴。如果上了全球信息,那这个视野就是全球性的。寻求到的贸易伙伴越多,那么,组合营销的程度就越深,收效当然也就越大。其三,随着信息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将成为销售的最佳渠道,而这又成为组合营销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所以,实施品牌战略,不可不运用信息网。
5、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事实上,当新开发的品牌进入导入期的时候,即可推进到连锁经营,而不管这种连锁是企业自身的连锁,还是加盟的连锁,都可以推进。二是依靠大集团推进新开发的品牌。这是指,如果企业自身是单体企业,那么新品一开发出来,在得到市场认同的情况下,立即去投靠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利用其资本雄厚、市场占有份额大,管理和营销方面人才济济,把新开发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在消费的多层面上推出去。把开发的新品,踢进制造商门里去。因为制造商毕竟是专业从事新品制造、生产的,有其制造生产的特定优势。商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监制生产等形式在新品牌的生产制造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这就是通常所说借鸡下蛋"、"借船出海"。
6、营造优良的开发环境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础建设大干快上,以及建筑行业越来越市场化,我们水电部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稳步提升优势领域地位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当然,我们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水电部队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有利位置,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优的建筑产品。目前我们部队的工程项目大多是部队成立项目部监督管理项目实施、劳务分部分项承包的管理模式。项目经营管理,其最终得目的就是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想做好项目的经营管理,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经理必须要从全局的角度、以统筹的观点来认识效益和经营管理
要做好项目的经营管理,首先必须做好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等项目本身基础性工作。例如某项目部整年的工作完成相当出色,进度超前、产值超计划,却在年终时出了一起亡人事故,这不仅牵扯了项目部大量的精力,也使项目部本来可以不错的效益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完成年度经营任务。同时,进行项目施工前,要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安排、落实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方案要有如下几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会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队伍组织。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工期、机具就不同,发生的费用也不同。
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对经营管理要从全局的角度、以统筹的观点来认识,首先做好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细化优化项目的施工方案,为项目取得好的效益打好基础。
2项目经理要注重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
首先,任何管理都需要人去完成,而经营管理更需要专业的人才去完成。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重视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在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上,上级单位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这些支持是面对全支队、全总队范围内的,没有很强的针对性。项目部更应该针对自身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本项目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养。
其次,对于我们部队来说,由于人员流动快,项目经理更应该注重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因为很有可能刚培养出一个好的经营管理人员没几年,就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可能。这就更要求项目经理要有前瞻性,在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上做到持续性,使项目部的经营管理人员有梯次、不断档。
3项目经理要有风险防范的意识
项目经理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工程涉及过程复杂、参与人员多、外联单位多,既有合同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也有法律风险、人事风险、治安风险、健康风险等等。当然,对于项目的经营管理工作来说,主要是合同风险。我们所签订的合同,将确定我们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得的权利,合同中每一个细小的条款,都有可能影响项目日后的效益。所以对待合同,项目经理必须要有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与业主进行合同谈判的时候,项目经理必须召集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合同进行仔细的研读、认真的分析,对每一个可能产生风险的条款都必须做全面的评估。如果能在与业主谈判时消除风险最佳,若不能从合同本身消除,也能让全体人员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在合同实施时通过有效的手段、合理的措施规避提前规避风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效益损失。
在与分包单位签订合同时,项目经理必须要求项目部承担起草合同的工作,因为起草合同的过程也是对分包经营风险认真梳理的一个过程,与我们审阅合同相比,起草合同时能发现更多的潜在风险,有效地防范因分包潜在风险造成的效益损失。
4项目经理要重视变更索赔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要求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针对变更索赔规划有意识地收集变更索赔依据资料。同时,安排专人对现场取得的资料进行补充、收集和保存。在变更索赔过程中,详实的资料、充分的依据是索赔成功的基础。其中投标文件、合同文本以及补充条款、备忘录、会议纪要、设计图纸和修改通知、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指示单、业主、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商之间的往来文函都可以作为索赔的依据,而工程量签证单、基层施工单位的施工日志、工程照片、现场录像、业主供应材料的出入库单据、承包商自购材料和仪器的发票等都是重要的索赔资料。
5项目经理要重视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的学习
在项目经营管理活动中,项目经理必须重视这些法律法规的学习。不仅自己学,也要要求项目部人员学。只有熟悉了法律法规,才能在各种纠纷的处理中有理有据,最大程度地保护项目部的利益。同时,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能约束项目经营管理人员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能有理有据地争取项目部应得的利益。
6项目经理要用创新发展的观念指导经营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管理;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26-02
经营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有了社会分工,有了商品生产,就有了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又是一个现代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法律、文化以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经营管理常讲常新,其内容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必须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最大限度地强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煤炭企业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它的管理同样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殊性。
1 煤炭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煤炭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一种先行性或提前性工作。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也对做好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煤炭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其内容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划工作、规章制度。
(1)标准化工作是指对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度、执行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标准化矿井的评比考核的目的在于提高井下工程质量,更是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任何脱离生产任务和企业奋斗目标的工程质量又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质量标准化和直接生产环节是标准化矿井的必备条件。
(2)定额工作有劳资定额、物资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等。劳资定额由劳资科负责全矿职工调动转岗和培训工作及全矿职工工资、奖金与安全挂钩奖励分配工作;物资定额由供应科根据生产衔接计划,负责向集团公司上报月度、年度材料计划,负责全矿各单位年度、月度材料消耗指标的下达及审批工作,负责吨煤材料成本指标、储备资金指标的控制,对材料的采购、加工、验收、贮存、发放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对矿民爆器材的计划、调拨、保管、发放和全矿民爆器材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开展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活动,做到指标分解考核到队、班、个人;管理费用由财务科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对全矿成本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和
控制。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理智活动在进行之前都必须要有一个打算、安排。经营计划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所做出的安排。经营计划是确定企业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整体布局的计划,是指导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总纲领。
(4)规章制度是以技术和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考核工作,包括规定各级组织、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责任、权限、奖惩制度。按照矿党政提出的“1361”的工作思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明确管理责任,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全矿各项任务目标完成,结合我矿实际,制定《经营业绩综合目标考核评价办法》,成立经营业绩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组,坚持统一考核,分类评价,效率优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矿区、科、公司的负责人进行考核。并与各单位签订《经营业绩综合目标责任书》对每个单位的安全、经济、法律、社会、政治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对个人岗位职责认真履,完成其分管工作
目标。
2 煤炭企业生产管理
生产是煤矿企业的基本活动,生产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有搞好生产管理,才能使煤炭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要求,形成合格的产品,为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煤炭企业的生产按理是将管理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煤矿生产系统,以保证在最低耗费下,按时间、按质量要求生产出所需产品的活动,得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生产系统管理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生产系统的设计方面的工作,如矿井选址、采区与巷道布置、生产工艺选择等;另一方面是生产计划与控制,它是生产管理中的日常管理活动。另外安全生产也很重要,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经常检查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发现后及时处理。要不断整顿劳动纪律,加强自主保安,杜绝“三违”发生,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发生生产事故后,矿和区队的主要干部必须到现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组织职工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原因,追查责任,制定防范和改进措施。
3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管理理念、技术、管理、文化。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领导者包括全体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中用科学的制度、方法对内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并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共识,是与时俱进的价值观。通过管理可以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从而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企业经营的重点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应突出的某一个方面,而形成自己的
优势。
煤炭企业的表层文化一般从环境的改善和规范员工基本行为入手,通过对井上与井下环境的创新,创建“井上是花园,井下是工厂”的本质安全生态型矿井。
参考文献
[1] 陈富生.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4.
[2] 刘玉平.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
[3] 郁君平.设备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民航飞机的安全飞行有赖于健全、高效的维修系统,对机的维修其目标是要确保飞机的各项功能可以在飞行的过程中顺利的实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飞机设计的复杂性逐渐提高,这也意味着传统的维修技术势必要迅速地更新,才能够配合高设计水平飞机的运营。在技术的不断更新中,飞机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逐渐降低,安全性能大大提高,然而近些年来所发生的飞机安全事故仍然不乏人为差错的影响,事实上,由于人因而产生的飞机安全问题是不容小觑的,在1949至1999年这50年的时间里,民航航班由于维修原因出现事故的有11起,占11.7%。目前,由于我国当前的民航企业管理水平以及飞机安全维修人员能力的有限,我国的民航安全管理的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的一些安全事故也时刻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些民航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亟待提升,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导致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怎样在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我国民航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是摆在所有民航公司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民航维修人因理论分析
(一)民航维修安全理论
成功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如下三个基础之上的:1、针对安全的企业方法为组织如何发展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确定了大方向。在确定组织希望对安全管理采取哪种方法时,以下这些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维修组织的大小、运行的性质、组织的地位、劳资关系、当前企业文化、维修工作范围。2、有效的方案实施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方面的组织安排、文件与记录管理、足够的资源分配、健康的安全文化和维修中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3、安全监督与方案评估。同任何“体系”一样,需要有信息反馈来确保维修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按照预期发挥作用。维修组织中要持续保持高的安全标准,就需要定期监督和监控所有维修活动。
(二)民航维修人为差错分类和形成原因
1、生理方面的原因,维修人员的生理素质对于其维修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例如肢体疲劳、精神欠佳、生活规律被扰乱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造成人因差错的重要因素。2、心理方面的原因,专注度不够、过度紧张或者过分松弛,以及个人工作特性,比如知识、经验不足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为差错发生。3、管理方面的原因,如组织领导方面、车间工作环境,人机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三、民航维修安全管理潜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及案例剖析
(一)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组织过程。飞机维修的一切活动都要依托一定的组织环境而进行,因此组织的诸多要素决定着飞机维修的成效,主要包括人员的配置、人员的培训、组织的科学结构、公司经营压力这以及企业日常安排等等。2、监督不足。民航运营需要四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包括质量的控制、保证、可靠性以及安全部门,一旦这些部门工作失误,就是没有“把好质量关”。3、生理状态差。人为因素中,生理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民航维修工作者来说,大多数维护工作都集中在晚上,而这个时间段正是事故的高发期。事故的发生同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循环性变化也有关系。4、精神状态差。精神状态主要包含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心境产生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包含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得与失以及维修人员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等;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可能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对于民航维修工作而言,应激差错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加快维修速度的原因所致。5、资源不健全。维修人员具有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要求相差较远,对手册、技术文件的理解有偏差。另外存在的问题是维修人员在职培训差,对人员培训重视不够。6、技能差错。客观而言,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越高,工作年限越长那么其应对安全问题则越熟练,但也有可能出现在熟悉的情况下,对习以为常的任务重视度不够,而出现错误。7、认知差错。认知差错主要有两种情况:错误识别事物和没有察觉到问题状态。导致错误识别事物一般有物体的相似性、主观的期望性、环境的模糊性等。导致没有察觉到问题状态有可能是因为人并没有期望在该位置发现问题,或者注意到一个缺陷,却忽略了另一个缺陷等。8、违规。在规章和程序不断增加的状态下,会导致员工发现如果不违章就很难完成工作。例如例行公事的违规、寻求痛快或快活式的违规以及情景违规等等。此时问题的症结主要是程序的制定者。
(二)案例分析
2000年,某民航公司的航班在左发起动时,出现了发动机机响异常,与此同时,飞机发动机的排气温度逐渐升高直至自动停车。此时飞机试车人员上报试车启动失败的信息,但该人员并未完全说明飞机发动机异常响声的问题。在这一情况下,值班工程师则遵循手册中排故程序的相应规定,作出更换放气活门的维修决定。而在次日,飞机启动时放炮,人工关车。通过孔探检查得出压气机3级以后叶片损坏的检查结论,经由送厂分解检查,发现该故障飞机的维修问题来源于一个十字螺丝刀的破坏,这一个小小的螺丝刀最终造成了一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构成了重大航空事故。经过系统的调查,发现这枚螺丝刀是由当日的维修人员工作时不慎掉入。1、从不安全行为来看,这是一种技能差错。维修人员操作疏忽,致使螺丝刀不慎进入飞机发动机。2、案例事故属于资源不健全。要想确保类似事故不再产生,维修人员必须要对于现有工具进行缜密的编号,严格记录工具的数量。这便能够为维修的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保障,而案例中工作人员的做法很显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3、案例问题属于监督违规。在这一案例中,发动机出现异常响声,在观察人员向值班人员到最后向值班工程师的多层报告中,均未提及,工程师则私下安排非孔探人员进行排查,这是典型的授权不具资格人员操作的监督违规事件。4、从组织影响来看,这属于组织过程问题。由于程序问题,导致工具管理程序出现问题,缺乏归口和统一的管理。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而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民航维修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人为因素培训
1、任何人都要犯错误,尤其在情况发生变化之后。2、人的大脑意识水平是动态的,一般而言,人的大脑良好的工作状态每天只能保持2到3个小时。3、人本身在生理结构和意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另外,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心等也对于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状态产生影响。因此,航空公司必须要深入开展人为差错的分析和事故预测的技术活动和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水平。
(二)维修差错调查
1、建立维修质量问题自愿报告系统。让一线工作者多说话,从而发现更多的问题。2、建立维修差错案例数据库。对于以往差错案例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建立完备的事故数据库,并从中归纳事故的特点和类型,引以为戒。
(三)资料文档
1、对于国内民航维修人员来说,多数的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都有待提高,现有人员的英语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需求,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维修人员的英语培训,另一方面则要对于相关资料进行语言上的精简,并做出详尽的注释,从而进一步降低维修人员的学习难度。2、加强维修文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与监管。因为航空器及其系统起来越复杂,维修中大多数工作都需要集体完成,维修班组的建立应当合理有效,好的班组设计可以改进工作效能和员工满意度。另外,在维修工作中,还有大量的信息需要编制、传递、消化吸引、使用和记录,以保证机队的适航性。因而需要加强对信息、交流的关注。
(五)人因工程学审查
为了了有效地确保飞机航运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重要的飞机系统预计设备必须要使用和配备故障安全装置,对于那些不容易区分的插头和导线,则要进行颜色上的区分。
(六)成本合理化设计与安全方案的维持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影响着安全事故的处理成效。直接成本相对容易确定,大部分是与有形损失相关,间接成本则主要包含那些非保险范围内的安全问题,通常从成本上来讲要更高于直接成本,因此,必须要进行成本的合理化设计和控制,高度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严重性。
五、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