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童话范文

儿童童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童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童话

第1篇:儿童童话范文

一、童话滋养儿童的想象

童话中丰富的幻想,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积极的意义,可使他们勇于进取,产生向新的世界探索的欲望,童话故事的创作把握住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迎合了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无疑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形式。童话作家能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能用儿童的脑子去想,真是了不起。童话集中了人类最大胆、最自由、最优秀的幻想。它的读者长大后也一定是最具幻想力、最具创造力的人。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就说过:童话在孩子生活中“天天产生,处处产生”,爱童话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

二、童话塑造儿童的品性

童话对真、善、美的追寻,对良好品质的颂扬使其潜在的德育价值彰显无疑,童话开启了儿童对于道德智慧最初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儿童自主地构建自身的道德体系。儿童就像刚刚抽芽的树苗渴望着阳光雨露一样,当他们捧着一本本神奇的童话阅读的时候,当他们全神贯注听老师讲一个个动听的幻想故事的时候,他们纯洁的心灵也正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精神的营养。优秀的童话故事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并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真正的好童话是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能够陪伴终身的。真正的读童话不仅是读故事,更是读生活,读人生。

三、童话播下文学的种子

童话是一座桥梁,可以瞬间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童话是一个宝库,可以向孩子提供他们心灵所需要的养料;童话是一个魔术师,可以给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成就他们的梦想。童话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们拓展想像的空间,积累语言,写出富有童趣的,更有意义的作文来。

小学生作文教学应以“童话引路”,给他们一片幻想的空间,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想象,真是一举两得的事。首先,在童话中感受童话的色彩。童话丰富的语言,奇幻的想象,吸引儿童走近它,我们还要带领孩子去了解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童话读物。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其次,阅读童话可以先读目录和简介,大概了解故事内容,再慢慢去读懂人物,读出道理,还可以尝试写写读后感。在读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初步的鉴赏能力。最后,学以致用,创作童话。当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参与阅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帮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入自己创作的境地。阅读的童话故事多了,学生才能渐入佳境,学会创作童话。多读童话故事,不能不说是一条学写童话故事的路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已的文学书,这是种植童话。你听说过种植童话吗?就是把非常奇异的想像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搁入自己的脑里,搁进思维和精神。它们不像一棵树成长是让你看见的,可是只要你成长了,它们也就附入了你的生命,是一大片的绿荫,鸟儿站在枝上是快乐和歌唱,阳光洒下,就总有灿烂和灵感。”这样的话语让我感动得几乎落泪。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也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阅读童话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守护着我们的童心和爱心,使我们平凡的生命、平淡的生活焕发出非凡的亮丽。好书如良人,阅读即是与之为友。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有阅读相伴身边,便永不会孤单寂寞。

第2篇:儿童童话范文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儿童形象 童真世界 文化内涵

19世纪丹麦的世界童话大师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4.2-1875.8.4)有过一段清贫、孤独而不乏温馨幸福的童年生活经验。他曾经形容人生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他,是一个童心永存的“老小孩”,或者说在深层精神心理上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老小孩”。他一辈子拥有抹不掉的儿童崇拜情结,这使得他的童话创作心理有儿童心理特征。他总是用儿童清纯的目光描写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儿童的生命、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心灵世界。正如中国最早研究安徒生的周作人所说:“天性自然,行年七十,不改童心……”[1]“他能用诗人的观察,小儿的言语,写出原人――文明国的小儿,便是系统发生上的小野蛮――的思想”。[2]

19世纪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曾在《童话诗人安徒生》的研究论文里,高度赞扬安徒生是丹麦发现儿童的人,说他在童话里找到一块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肥沃土壤。事实也如此,安徒生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文人童话的开创人。在童话这块土壤中,他以儿童为本位,推崇儿童生态和儿童文化,改变丹麦当时落后的成人本位的儿童观。他在创作的大量童话经典中,成功地塑造天真烂漫、圣洁纯真、坚韧忍耐等各种类型众多的儿童形象,构建了一个飞扬童年独特生命体验和诗性特征的童话小主人公形象画廊。笔者以安徒生笔下天真型、圣洁型、坚忍型等类型儿童形象塑造为例,咀嚼、品位这些童话小主人公背后蕴含的丰厚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从而感悟安徒生童话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有益启示。

一、天真型:活泼稚气儿童形象的塑造

安徒生童年生活在丹麦一个风光绮丽、落后迷信、民风淳朴的小镇欧登塞。他的童年孤独而清贫,但在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鞋匠父亲和拥有一颗爱心的慈祥母亲疼爱中,倒也拥有过纯真简朴、自由率性、奇异快乐、飞扬着想象翅膀的童年生活。这些珍贵的童年生活经验和体验,在他脑海里刻有深刻印记,一直影响他日后的童话创作。他笔下童趣盎然的童话小主人公们,与民间童话的主角一样,天性亲近大自然,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向往自由梦幻的幻想世界,可以任意变形穿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难能可贵的是,安徒生始终保持童真的创作心理,以儿童纯真的视角、儿童化的言语、朴素可爱的幽默感,刻画了众多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天真型童话小主人公形象。

《小意达的花》是安徒生早期童话的代表作之一。安徒生塑造了一个天真、简单、好奇、好幻想、有爱心的小意达。这是他以自己朋友诗人蒂勒的小女儿意达为原型刻画出来的童话主人公。故事写小意达很爱听那个快乐的学生一边为她剪出美丽图案,一边为她讲一些非常美丽的故事。故事情节在小意达天真地相信那些“病倒了”的花儿们是因为夜晚去参加跳舞会之时缓缓展开。小意达因担心而让自己心爱的小玩偶苏菲亚让出床来给病倒的花儿睡,用小被子把它们盖好。而后,我们跟随小意达在梦中,看到花儿们快乐地呼朋唤友举行的一个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的“大型舞会”:那些“生了病”的花儿还有在国王宫宫殿花园里的花王和花后――两朵鲜艳的玫瑰花带领下,一大群美丽的花儿也进来了。花儿们在地板上团团跳起娇美的舞。小意达心爱的玩具:狂欢节别人送给她的一根桦木条,小小的蜡人、扫烟囱的人、最后连那个原来不情愿让出床铺的玩偶苏菲亚,也在花儿们友善亲切的慰问中,羞愧于之前的行为,其乐融融地和花儿们一起跳起舞来。童话诗人还巧妙地安排了一个诗意化的结尾:让小意达和两位来自挪威的――两个活泼可爱而不乏男子汉气度的表兄弟,一道“隆重”地为这些花儿举行葬礼。他们都坚信死去的可怜的花儿们,到来年夏天会再长出来,成为美丽的花朵。这是一个精彩纷呈、飞扬着儿童独特生命体验的童真世界。在这个童话境界里,读者可以跟随小意达展开自由自在的幻想的翅膀,穿越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间。

《皇帝的新装》中那个敢于率真坦诚指出成人世俗世界丑陋的小男孩儿,《红鞋》那个控制不住自己爱美欲望的小女孩珈伦,《踩着面包走的女孩》那个顽皮、傲慢、虚荣但又知错想改的小英格儿……这些顽皮可爱、率真童稚的童话小主人公,他们是如此鲜活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以儿童天马行空的奇异幻想、追求自由和快乐的天性、敢于认错、包容、充满怜悯之爱的天真可爱的童心,为我们展示有别于成人世俗世界具有原初意味的童真世界。正是在心理上还是孩子的安徒生,才能用一种儿童的视角,还原一个飞扬着童年健康快乐生命体验的诗意化的童话意境和童话审美氛围,奠定安徒生作为经典童话的审美价值取向。

透过安徒生笔下的儿童形象,我们还发现一块可以净化当代人心灵的精神净土――童真世界。这块净土正好可以比照愈来愈麻木世俗的成人世界。在当代,不仅能启发我们重新发现儿童、回归纯真善美的童真世界,还能用来抗衡成人钝化的感官,审视和批判自私、虚伪、丑恶、愚昧的成人世界。正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那个天真小孩凭着自己看到的真实,一针见血地指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以其童言无忌的真诚、自然、率直发出尖叫声,在保持沉默的成人世界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引起人们对现状的反思。由此可见,具有浓郁宗教情愫的安徒生,用一种憧憬彼岸理想世界的深沉目光,找到一个值得人类永远珍爱的精神家园,无疑为提倡以儿童为本、重新发现儿童的当代儿童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启示。

二、圣洁型:“小天使”形象的塑造

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之歌》赞美过天使般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孩子,从你的脸上,/我能找到那神圣的形象;可爱的孩子,有一回就像你,造化躺着为我啜泣。”[3]在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们发现并赞美纯真美善的儿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布莱克在诗歌里就有许多对天使般圣洁儿童形象的赞美。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喜欢以童话创作模式表达对儿童的讴歌。浪漫主义诗人对儿童的崇拜来源于圣经文化传统。在《圣经・新约》里,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13:20)当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马太18:22)《圣经》认为人也有神性的,因为上帝按照自己模样造了人,并且看着是好的,所以人性本善,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带着原罪的。尤其像圣婴一样圣洁纯真的儿童,自然是真善美的化身,因此得到上帝的特别恩宠。

安徒生显然传承了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讴歌纯真善良的儿童和与赞美诗意化自然的文学传统。他笔下童趣盎然的童话小主人公们,与民间童话的主角一样,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向往自由梦幻的想象世界,可以任意变形穿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他们既有儿童好奇心强、爱幻想、爱自由独特的诗意生命体验,安徒生又赋予儿童小天使般美善、纯真、圣洁的神圣价值和道德价值取向。他们就是天国小天使在人世间的小使者,是圣婴耶稣在人世间的表征:纯真、善良、圣洁而神秘。

《白雪皇后》写小女孩格尔达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小玩伴――小男孩儿加依的故事。童话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温柔可爱、坚强执著的童话小主人公――小女孩格尔达的形象。她和男孩儿加依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好像兄妹一样亲密无间。小加依的心因为粘上一块可以把伟大和善良,鄙俗和罪恶的东西颠倒过来的丑恶玻璃碎片,变得像块冰块一样。加依终于在寒冷中被冰雪皇后带走。万分悲伤的格尔达凭着一颗对玩伴纯真的心和对基督虔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吃尽苦头,终于在冰雪皇后的宫殿里找到亲爱的小加依。她以自己善良的热泪温暖融化加依心里的雪块,分化那片魔镜的碎片。结尾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他们回到祖母家。祖母正坐在上帝明朗的太阳光里,高声地念着《圣经》:“除非你成为一个孩子,你决计进入不了上帝的国度!”一瞬间已经长大成人的加依和格尔达,听着奶奶念的圣经,豁然开朗,立刻明白打小就懂念的那首圣诗的意义。“山谷里玫瑰花长得丰茂,那儿我们遇见圣婴耶稣”。而此时此刻,“他们两人坐在那儿,已经是成人了,但同时也是孩子――在心里还是孩子”[4]。读者这时才豁然开朗:正像故事中那个芬兰女人所说那样:“我不能给她比她现在所有的力量更大的力量:你没有看到这力量是怎样大吗?”“她的力量就在她的心里;她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这就是力量。”[5]原来,天真无邪、善良的童心是格尔达力量的源泉,也是使她能达成愿望,过上温馨幸福的理想生活的根本。安徒生由衷地赞美了儿童的天真、纯洁,告诉读者只要一直保持一颗童心,回归童真的善与美,就会拥有一个像夏天一样暖和、愉快而充实幸福的人生。在《顽皮的孩子》、《野天鹅》、《雏菊》等童话故事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些“小天使”的身影。他们都有一颗质朴、天真、纯洁、善良的童真之心,给人生带来更多希望和朝气。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安徒生具有儿童崇拜的情结,这与他的童年生活经验有关。他出生在具有浓厚基督教文化氛围的丹麦菲英岛的欧登赛,那里的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再加上有着虔诚信仰的父母影响,使他从小就拥有强烈的宗教情愫。他秉承基督教文化将儿童神圣化、赞美儿童的传统,崇拜儿童。另外,安徒生爱旅游,他除了是个童话作家闻名于世外,我们也不能忘记他是一个天性崇尚自由、爱漂泊旅游、广泛交友的文化旅行家。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欧洲大陆。这使他自然受到19世纪欧洲这些作家的影响。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的崇拜景仰,从儿童身上发现“天使”圣洁的影子,有益于今天的我们把儿童作为独立生命个体关爱珍惜,有益于尊重儿童个体的生命价值和诗意化生存的意义。

三、坚忍型:为美好梦想而甘于坚忍奉献儿童形象的塑造

如果说侧重天真型和圣洁型这两种类型儿童形象的塑造,体现安徒生对儿仰慕和崇拜的目光的话,那么,在另一种坚忍型的儿童形象塑造上,则凝聚安徒生一种悲悯、和蔼、恩慈的目光。他带着一种忧郁和悲悯的姿态描写这些童话小主人公。他们都忍耐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他们具备乐观、和蔼、仁慈、谦卑、博爱、坚毅、隐忍、无私的性格特征。他们都有一颗信仰基督的虔诚之心。在这些童话小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安徒生本人自传性质的影子,还可以看到为世人得到救赎而无私奉献、忍受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神圣的影子。

比如,《拇指姑娘》描写在花园一样美轮美奂的童话境界里,有一位柔弱、娇嫩、明朗、纯洁、美丽可爱的拇指姑娘。她能唱着“从前没有任何人听到过”的柔和甜蜜的歌,但她的婚姻路却坎坎坷坷:先是老癞蛤蟆想要她下嫁给自己那个不能讲话,就只是“阁!阁!呱!呱!呱!”的笨儿子,后来老田鼠要她嫁给自己穿着“黑天鹅绒袍子”的“有钱”和“有学问”的邻居――鼹鼠。他们都不是拇指姑娘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她对幸福和未来有不懈的追求。尽管生活上有许多悲苦和不如意,丝毫不影响拇指姑娘拥有一颗悲悯、温柔、善良、懂得关爱帮助比自己更不幸的弱者的心灵。在一整个冬天里,拇指姑娘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一只被误以为冻死了的小燕子,救了小燕子的生命。出于感恩,小燕子带着她一起飞到了那个遥远美丽温暖的国度。让她终于能与自己一见钟情的小小王子――花中的安琪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安徒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坚信上帝“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不管可能发生什么事,对我而言,其结局都是美好的。在我心中,这种信仰牢固地扎下了根,并且使我活得快活自在”。[6]梁工先生说:“在福音书中,‘光’意味着一种启示,象征着耶稣基督。”[7]在《圣经》里,耶稣曾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8:12)既然光和圣洁在《圣经》中象征耶稣基督,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部分,写小女孩在“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中看到远在天国的奶奶,与奶奶一起,“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那块地方――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8],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小女孩心目中,上帝代表光与圣洁,代表着幸福和美好。与上帝在一起,就意味着与善良、和蔼的奶奶在一起,意味着找到了幸福和温暖的归宿。小女孩在临死之前嘴角仍带着微笑,面对生活的苦难,仍乐观地期待未来,幸福地憧憬着与奶奶一起。“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9]。我们可以体验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幸福感,与对上帝虔诚坚定的信仰紧密相连。

安徒生以一种悲悯同情的情怀,塑造了许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虽然遭遇生活的不公与苦难,但仍怀有虔诚信仰,为了美好的梦想而坚强、隐忍,善良、纯真,甘于奉献的儿童形象。比如《海的女儿》中为了得到一颗不灭的灵魂,情愿忍受“每一步都好像是在锥子和利刃上行走”苦痛善良的小人鱼;《野天鹅》里一心只为帮助哥哥而忍受着荨麻的刺痛的英达尔;《丑小鸭》那只尝尽苦难,但从不放弃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的“小鸭子”;《雏菊》里那朵外表可怜、卑微,但内心高尚、伟大的谦虚朴素的小花雏菊,等等,他们都与上帝一样,有一种无私奉献、牺牲自我的博爱精神品质。透过这些儿童形象,我们感悟到浓厚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圣经・新约》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24:9-13)“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经・哥林多前书13:7)童年饱尝苦难与痛苦、一辈子没有结婚的安徒生,始终对代表光明和幸福的上帝抱着坚定信仰和感恩之心,并拥有基督式对人类的爱与悲悯之情。他自身就具备一种为了憧憬幸福美好生活而隐忍、坚毅、谦卑、和蔼的基督徒人格。“人首先应该遭受打磨难,而后才会成为有名的人物”[10]。哪怕是成名以后的他,都与变成美天鹅的那只“丑小鸭”一样具有谦卑、和蔼、悲悯博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爱与同情是每个人心里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感情,对底层人民的爱与同情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撇开宗教元素,我们依然透过他笔下坚忍型儿童形象,感悟到安徒生对弱者的同情和爱及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他的童话形象永远激励身处底层的人们在遭遇苦难坎坷时仍需怀揣梦想,执著追求,坚忍善良,保持一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之心。他为他们展示像丑小鸭终究会展翅高飞的美好景象,对倾注了对“小人物”深情的同情和宽厚的爱。

综上所述,安徒生成功塑造了一批深受世界儿童喜爱的童话小主人公。他们天真无邪、自由乐观、善良可爱、坚忍圣洁的自然天性,顺应儿童好奇、爱自由、爱冒险、爱幻想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对童话的审美需要。安徒生笔下这些童话小主人公,蕴含丰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体现作为虔诚基督徒的安徒生谦卑悲悯的情怀和高贵人格。安徒生童话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可以从小培养和熏陶儿童纯洁、高尚的人文素养。正如乐黛云先生所说的那样:“我认为安徒生童话的真正价值是给人一种人文素养。”[11]当代儿童从安徒生童话那些纯真善美儿童形象身上可以找到许许多多认同感,逐步形成成熟的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完成“社会化”成长的历程。总之,安徒生童话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原初味道、天真无邪、童稚拙朴的童真心灵世界,既可以培养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对儿童的道德成长和心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又可以呼唤人们返归童真,回归这一块可净化心灵的净土,重建一个爱与善、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1.

[2]周作人.读安徒生的《十之九》[C].王泉根评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872.

[3]〔英〕布莱克.摇篮曲[C].袁可嘉,译.布莱克诗选[M].袁可嘉,查良铮,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99.

[4][5][8][9][丹麦]安徒生.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全集[M].(卷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05;399;484;484.

[6][10][丹麦]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玄之,译.我的一生[M].东方出版社,2006:361;30.

第3篇:儿童童话范文

[关键词]语言习得童话转喻逻辑思维

童话故事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它不仅给儿童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就连成年人也难以忘记童话曾经给他们童年带来的快乐和难以泯灭的温馨记忆。中外著名的童话作品可谓举不胜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小红帽》、《丑小鸭》、《白雪公主》、《蓝胡子的故事》等西方童话故事;在中国也涌现出许多作家为童话的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做出巨大贡献,如:《玩具店的夜》、《亭亭的童话》、《怪老头儿》、《唏哩呼噜历险记》等等。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具有其独特的体材特征,是儿童必不可少的阅读材料。语言学家主要从童话的体裁特征、童话故事对儿童成长以及对个体童话作品的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对童话中屡见不鲜的转喻现象在促进儿童语言的习得和发展给予很少的关注。本文将对童话中的转喻进行探究,认为转喻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儿童形象逻辑思维的形成,阅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转喻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此后迅速成长为具有较牢固的哲学基础,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有着新颖理论见解的语言学流派。许多语言学家也从新的视角对转喻进行了探究。“转喻(metonymy)”一词源于拉丁文denominatio,最初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的拉丁文献《修辞和解释》中,一直被视为是一种修辞工具,体现一种替代关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认为转喻不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也是一种概念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转喻下定义,试图想囊括所有的转喻现象,但却没能找到令所有人都能满意的定义。如在牛津字典中,转喻被定义为:

Thesubstitutionofthenameofanattributeoradjunctforthatofthethingmeant.

该权威字典从传统的修辞角度给转喻下的定义,即转喻是名称之间的替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从认知的角度定义转喻。如Radden&Kovecses(1999):

Metonymyisacognitiveprocessinwhichoneconceptualentity,thevehicle,providesmentalaccesstoanotherconceptualentity,thetarget,withinthesamecognitivemodel.

认知语言学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释概念转喻。Lakoff&Turner从认知域的角度定义概念转喻;WilliamCroft基于“认知矩阵”的概念,认为转喻的映射发生在单一的认知域矩阵中;AntonioBarcelona认同转喻是域突显现象;认知语法的创始人RonaldLangacker在认知语法框架内解释转喻现象等等。对转喻的分类,传统修辞学试图归纳所有多样繁杂的转喻表达形式,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对各种转喻现象进行系统的概括。Radden&Kovecses(1999)根据理想的认知模式中转喻喻体和转喻目标之间关系给出了较全面、系统的分类。转喻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

二、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历史久远,其雏形是神话传说。人们将现实与想象融合在一起,试图对未知世界或某些自然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童话源于西方,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童话这一概念,随之繁荣地发展起来。童话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安徒生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典范。童话的形式从约定俗成的公式化变成与其它文学体裁形式相交融,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如:童话小说、童话诗、童话散文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童话故事中增添了科幻的色彩。就其内容而言,传统的童话故事主旨鲜明,叙事方法单一,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现代文学终于将文学的指针明确指向儿童的心灵世界,试图运用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童话时代的美妙想象。比较传统童话,现代童话不只是在内容上反映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童话故事的语言同样与儿童的思维模式相匹配与儿童语言习得规律相吻合,采用简洁精练的词句突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转喻不仅是童话故事表现手法之一,同时作为人们的认知机制顺应了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儿童的阅读心理。

三、儿童语言习得

儿童如何习得语言一直是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关心的焦点。语言天赋论认为儿童自出生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即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能力;行为主义认为人类习得语言过程是反复模拟、操练和强化的过程。韩礼德从语言的功能角度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与其周围的人进行交际。他们试图将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由于先天的原因、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智力开发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儿童语言习得存在个体差异,各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可见。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分为4个时期。1.发声练习期(出生至6个月左右);2.语言准备期(7至11或12月);3.语言发展期(1岁至两岁半左右);4.语言成熟期(两岁半至4.5岁或5岁)。此后,儿童后天的教育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成效更为明显。儿童语言习得与认知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幼儿2岁时能够把已有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能把形状、大小、颜色和性能各异的车辆称为小汽车。5-6岁时,儿童开始对概念进行抽象压缩和提炼。儿童的词汇量非常有限,表意能力较弱,为了减少交流的阻碍,基于转喻思维模式,他们会采用重复、多义词、上下义词、词性转化等等方法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童话故事中的概念转喻与儿童语言习得

童话不仅娱乐儿童,同时为他们的语言习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童话故事中的转喻促使儿童去感受词句以及词句所产生的意象和概念,使他们在心理世界重新整合。这样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渗透,必将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形象思维和系统逻辑思维的形成。

1.有助于儿童语言连续的发展

语言学家对儿童语言习得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但都不可否认这一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理性和灵活的方法,可以使儿童言语技能大大的加强,使语言习得变得更加顺利而连贯。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语言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塑造或模仿等来自外界的刺激来习得。童话故事语言短小精悍、流畅上口、且含蓄、凝练,是适合儿童反复吟诵的好资料。儿童大脑中原有的概念是构建其它联想的出发点。Langacker认为,转喻就是一个参照点现象,由转喻词语指定的实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被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可及,并同时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目标上。在编续故事或创编故事过程中,基于转喻的思维模式,儿童可将记忆深刻,特征突出的事物用表意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虽然多数情况下他们不能恰当准确的将自己的思想描述出来,但他们有运用的欲望和要求。儿童语言重在培养感觉和灵性,这种简单量的积累会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使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增强表达的形象性,提高语言的使用价值。

2.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

儿童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语言紧密关联。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概念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催化剂。某一事物也可能具有很多特征,其中既有本质特征(关键特征),它决定着事物的分类;也有无关紧要特征,它不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儿童最初习得的可能并不是本质特征,而是一些其他的特征。这些非本质特征通常具有突显性,易于识别和感知,因此能给儿童留下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象。童话的创作通常是基于此基础之上。作家选用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语言表达以吸引儿童们的注意力。如:小主人公戴的小红帽在《小红帽》这篇童话中是故事的中心信息,它为其他相关信息提供预期。这一外貌特征让小读者就儿童的衣着特征有初步的概念。周国光和王葆华(2001)认为,早期儿童的认知结构简单,语言知识贫乏,他们只能从大量的实际经验到的具体实物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来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这一过程包括辨别、抽象、分化、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等,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童话中的转喻对于儿童意义潜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增强阅读和理解能力

童话作品的故事性很强,通常具有较浓的传奇色彩,使儿童在虚拟的时空中漫游。这样就要求各故事情节衔接紧密,从而使故事跌宕有致,给小读者的心灵以触动,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方卫平和王昆建(2009)认为,儿童读者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所以他们更喜欢阅读情节环环相扣、事件娓娓道来的故事。某个事件总是由一系列子事件构成,如初始事件、中心事件、最终事件等。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提及某个事件的子事件就激活整个事件以及其他子事件。如:故事《蓝胡子的故事》中“蓝胡子”这个男性的面部特征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蓝胡子”代指文中长着蓝胡子的富人。小朋友们从自己的爸爸爷爷那里了解到普通男性的胡子是黑色、灰色或白色的,但没有见过蓝色的胡子,这便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色彩感较强。色彩是认知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具有较强的突显性,儿童借助于色彩可以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这种感知特征为进一步理解这个事物提供心理通道。基于儿童的经验,长着蓝色的胡子的人可能是个怪人或坏人,他们便试图揣测“蓝胡子”富人的性格和行为。带着这样的阅读心理儿童在情节紧凑,波波相连童话中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假设。转喻是一种直接、明晰的表达方式,通过转喻这种表现手法和思维模式,可提高儿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和领悟能力,促使形象逻辑思维的形成。

五、结束语

童话故事语言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心理需求和阅读习惯。孙亚(2008)认为转喻的过程是用一个概念实体来触发另一个概念实体,或者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转喻涉及两个概念实体,其中用以指称或触发另一实体为参照物或载体,而被触发的实体被称为目标,二者属于同一认知域,在概念层次上有邻近关系。童话故事中的转喻的使用减轻儿童的阅读压力,增强儿童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促进儿童语言的连续发展。

参考文献:

[1]Radden,G.&Z.Kovecses.TowardsaTheoryofMetonymy.InK.Panther&G.Radden(eds.).MetonymyinLanguageandThought.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9.

[2]LangackerR.Reference-Pointconstruction[J].CognitiveLinguistics,1993,(4).

[3]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8-132.

[4]李卓.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第4篇:儿童童话范文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①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儿童文学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其翻译的作用也愈加重要。因此,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关注,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入手探讨其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以求对儿童文学翻译有所帮助。

二、文学的特点和作用

儿童心理学中通常把儿童期限定在6/7~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和文字的反映尚未完善,因而以这一群体为目标读者的儿童文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正如高尔基所说:“儿童文学不是的附庸,而是主动拥有和法则的一个独立大国。”②这一“独立大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审美特征。一方面,儿童文学的语言需浅显明白,形象化,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应充满稚拙美和奇特的幻想,是不同于的奇妙国度。儿童在其中不仅能汲取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发展语言思维能力,体验乐趣,陶冶情操。这一“大国”为儿童茁壮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养料。

儿童翻译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成分,它为儿童引进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基于儿童文学的特点,儿童文学翻译同样也是为儿童服务的,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异于成人,这对于大多数成人译者来说在翻译时需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突出儿童文学的语言和审美特征,满足儿童的阅读兴趣以引起小读者的共鸣。

三、童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不同民族、不同群体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如何处理文化间的差异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儿童文学翻译这一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文化差异问题更是个大难题。一方面,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语言与思维等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儿童文学翻译中也存在语言间的文化差异问题。

1、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之间的文化差异问题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翻译也有其特殊性,即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主要是成人,而读者主要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可以说是成人与儿童间的交流,而两个群体又有其不同的文化,如果译者在翻译时意识不到或处理不好这些差异的话有可能会阻碍他们之间的交流。其中一个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译者可能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忽略读者是儿童。例如,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中这句的翻译:

“Curiouserandcuriouser!”criedAlice(shewassomuchsurprised,thatforthemomentshequitefor-gothowtospeakgoodEnglish.)

译文1:“越来越离奇了!”爱丽丝嚷道(她诧异之下竟然忘了正规的英语语法)。

(注:“越来越离奇”的原文是“Curiouserandcuriouser!”。英语习惯是形容词和副词如果超过两个音节,比较级不在字尾加er后缀,而在字前加more)

译文2:“越变越奇罕了,越变越希怪了!”(阿丽思自己诧异到那么个样子,连话都说不好了。)(赵元任,2002)

译文1忠实传达了原文的意义,但却不难发现其表述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儿童读者是否已掌握英语语法。对那些对英语知之不多的儿童来说,“英语语法”和加注的内容有可能会使他们不明白注释本身的含义,更无法准确体会爱丽丝的惊奇,进而对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整个译文中过多地出现这样的翻译可能会引起儿童的反感。相较而言,赵元任先生的译文“连话都说不好了”既达意又传神。

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先生认为“做好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工作最要紧的是熟悉儿童。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再明确不过:是儿童。不熟悉他们就做不好这项工作。”③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独特的思维和说话方式。如果成人译者能走近儿童,熟悉他们的思维和语言,了解他们的需要,翻译时就能更容易揣摩儿童的思维,运用儿童的语言,从而译出童趣,获得儿童的喜欢。如TheSelfishGiant中的这句:

ThentheHailstoppeddancingoverhishead,andtheNorthWindstoppingroaringandadeliciousperfumecametohimthroughtheopenwindow.

苏福忠、张敏两位译者将此句译为:

雹子停止了在头顶砰砰乱跳,北风不再呼呼吼叫,一股扑鼻的香气从开着的窗扉飘到了他跟前。译文中运用了“砰砰乱跳”和“呼呼吼叫”这样的拟声词,突出了儿童文学节奏感强、趣味盎然的特点。如果换成“狂舞”和“呼啸”就会顿然失味,没了童趣。因此,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时,成人译者如果能尊重儿童,熟悉儿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就可以译出好译作,成为儿童成长路上的知心伙伴。

2、语言与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问题

翻译中译者在完成源语言与目标语言转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语言背后文化的转换。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原文中对源语小读者而言的基本常识可能对译文小读者来说是陌生的、怪异的。译者如何处理这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目标语小读者的阅读兴趣。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问题时常用的两种策略是归化和异化。德国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在1813年6月《论翻译的方法》的长篇论文中提出翻译可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④前者指异化,后者指归化。施莱尔马赫提出的这两种策略对翻译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文学翻译应以异化为主,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文化交流。然而,笔者认为儿童文学翻译却不能一概而论,这是因为儿童文学的读者主要是儿童。一方面,儿童年龄小,思维不成熟,且尚处于母语学习的阶段,语言中异化的成分容易对儿童造成干扰,不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品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要和阅读兴趣才能达到陶冶情操和教育认知的作用,适量的异域文化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但如果这类陌生的文化过多,则会打击儿童的阅读兴趣。因此,儿童文学翻译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在处理儿童文学翻译中语言间的文化差异问题就宜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策略,使小读者容易接受。例如,在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中的这句话:InanothermomentdownwentAliceafterit,neveronceconsideringhowintheworldshewastogetoutagain.

赵元任先生将其译为:

不管四七二十八,爱丽丝立刻就跟进洞里去,再也不想想这辈子怎么再出来。

原文用了倒装表现出爱丽丝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译文中用“不管四七二十八”做了归化处理,使小读者易于接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的频繁,儿童读者认知能力也在增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接受一些异域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地采用异化的策略,如加注等,保留一些易于儿童接受的文化因素。如TheYoungKing中的这句话:

“Arenottherichandthepoorbrother?”askedtheyoungKing.

“Aye,”answertheman,“andthenameofthebrotherisCain.”(TheYoungKing)

苏福忠、张敏两位译者译为:

“富人和穷人难道不是兄弟吗?”年轻的国王问。

“是的,”那个人回答说,“可这位富兄的名字是该隐。”(《年轻的国王》)

(注:“该隐”源于《圣经》,据说杀死了弟弟亚伯)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经典,让儿童简单了解其中的故事有助于他们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因此,在处理儿童文学翻译的源语言与目标语言文化差异时宜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在儿童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进行文化的传递。

第5篇:儿童童话范文

关键词:幼儿童话教学;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57-01

幼儿阶段的教学、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师日常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家长十分重视而且广泛参与的活动。开展亲子阅读一方面可以拉近孩子们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幼儿阅读、读书、思考与写作的习惯和意识,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幼儿童话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的促进亲子阅读也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在新时期,幼儿童话教学的改革与亲子阅读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二者的关系更加耐人寻味。

一、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联系

所谓的幼儿童话教学,其实指的就是以童话故事为主体、在幼儿园内部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促进幼儿们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在幼儿童话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广大幼儿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间影响教学的质量。首先,幼儿童话教学的推进是开展亲子阅读的基础,也是更好的促进亲子阅读行为的“催化剂”,所以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童话教学的相关内容。此外,童话教学能够帮助孩子们形成对童话故事、书本、课外读物基本的意识与感觉,对于开展亲子阅读也是很有帮助的。

从亲子阅读方面来看,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目的是引导自己的孩子更好的读书与学习,同时增加孩子与自己的 沟通和交流,增强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感情。亲子阅读可以从幼儿童话教学中汲取经验和知识,以便促进亲子阅读的有效开展,保障阅读行为的质量。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运用童话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推进亲子阅读的开展,不仅仅是广大家长的基本诉求,也是提升幼儿学习能力、思维发育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需求。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更好的帮助家长开展亲子阅读也利于教学的推进,可谓是“一举多得”。因此,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二者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状态。

二、幼儿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

前面的论述梳理了新时期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紧密、复杂的联系,也基本厘清了亲子阅读对童话教学的需求,而具体的实践操作需要多方更加的用心和努力。从大的方面看,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可以作如下理解。

首先,幼儿童话教学丰富了亲子阅读的内容和内涵,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更快的成长。亲子阅读的开展主要的参与者是家长和幼儿,阅读的场所通常是在幼儿的家中。那么,在幼儿园开展的童话教学能够对亲子阅读产生多大的正面影响呢?个人认为,其正面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其中,童话教学能够极大丰富亲子阅读的内容和内涵,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阅读互动提供多元化的题材与形式的选择。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选择自己的孩子喜爱的童话故事,与孩子共同阅读、一起进步。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爱的阅读题材之一,而亲子阅读则可以很好的借助童话教学形成的范式和经验,从而大大提升亲子阅读的质量,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读书,更健康的发育和成长。

其次,童话教学提升了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亲子阅读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点其实是幼儿童话教学之余亲子阅读最大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家长最为看重的。一方面,幼儿童话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的提升孩子们的认知、理解与阅读;另一方面,孩子们能力的提升为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奠定了基础,从而加快孩子们进步、学习与成长的步伐。

例如,故事《蓝胡子的故事》中“蓝胡子”这个男性的面部特征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蓝胡子”代指文中长着蓝胡子的富人。小朋友们从自己的爸爸爷爷那里了解到普通男性的胡子是黑色、灰色或白色的,但没有见过蓝色的胡子,这便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色彩感较强,色彩是认知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具有较强的突显性,儿童借助于色彩可以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这种感知特征为进一步理解这个事物提供心理通道。类似的蓝胡子的故事是幼儿童话教学的常见题材,也是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重要选择题材,二者的有效结合其实可以引导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这类童话故事的内涵与意义,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与进步。

由此可见,幼儿童话教学的开展与亲子阅读的推进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关联密切的。孩子们一面从教学中得到对童话、故事与阅读的认知,另一面从家长那里得到对阅读、读书更深层次的理解。多益并举,幼儿们的读书兴趣和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会不断进步。所以,幼儿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加以利用的。

参考文献:

[1] 陈世明.论亲子阅读中家长的角色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第6篇:儿童童话范文

老牛饭店,老牛了!

先谈员工,这里虽然空间小点,但是生意做的却十分红火,这些功劳可不要忘了我们的员工哦!美丽可爱的鹿小姐,她可是整个饭店的大美女啊,她专门来招待客人,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被她请到饭店,无论是谁,眼睛都会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小老鼠快递也十分神奇,不管要多少菜,小老鼠快递都能给您在五分钟之内送达,只要您拨打电话333(猫国号码);666(狗国号码);999(鸭国号码)、、、、、、并在电视机前坐好,五分钟内保准能收到香喷喷的饭菜。

老牛饭店,老牛了!

说完员工,再谈谈饭菜,这里的饭菜也十分可口,红烧猪肉很受欢迎,红红的、香香的、滑滑的成为了它的特色。小猫吃了变得更可爱了,小狗吃了变得更灵活了,小鹿吃了跑得更快了,小鸟吃了飞得更高了,小鹰吃了,眼睛、耳朵、鼻子都变得更灵敏了,以后长大了,一定能在草原上成为一个优秀的猎手!

老牛饭店,老牛了!

第7篇:儿童童话范文

地点:草地

人物:小白兔,小黑兔,喜鹊,金鱼

剧本:

一只喜鹊飞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小白兔。

小白兔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瞅瞅地,一会儿瞧瞧水里。

喜鹊:“小白兔,你在找什么?我飞得高,看得远,也许,我能帮上你。”

小白兔:“去年春天我来这里,天空也是这么蓝,草地也是这么绿,河水也是这样哗啦哗啦地唱着歌。我的快乐和我在一起。可是今年春天我来,它不在了。”

喜鹊摸摸脑袋。

喜鹊:“哎呀,小白兔,这个,这个我也无能为力,再见吧。”

喜鹊扇着翅膀向前飞去。

一条金鱼做长途旅行,游到小河的“这里“,看见小白兔。

小白兔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瞅瞅地,一会儿瞧瞧水里。

金鱼:“小白兔,你在找什么?我跳起来能看见天,钻进水里,能看见水底,也许,我能帮上你。”

小白兔:“去年春天我来这里,天空也是这么蓝,草地也是这么绿,河水也是这样哗啦哗啦地唱着歌。我的快乐和我在一起。可是今年春天我来,它不在了。”

金鱼拍拍水面。

金鱼:“哎呀,小白兔,这个,这个我也无能为力,再见吧。”

金鱼摇摇尾巴向前游去。

一只小黑兔蹦蹦跳跳,跑过这片草地,扭回头来看着小白兔。

小白兔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瞅瞅地,一会儿瞧瞧水里。

小黑兔:“小白兔,你在找什么?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见过的世面可多了,也许,我能帮上你。”

小白兔:“去年春天我来这里,天空也是这么蓝,草地也是这么绿,河水也是这样哗啦哗啦地唱着歌。我的快乐和我在一起。可是今年春天我来,它不在了。”

小黑兔眨了眨眼睛。

小黑兔:“哎呀,傻傻的小白兔,快乐在和你玩捉迷藏呢,它一定在前面等着你。快来啊。”

小黑兔向小白兔招了招手向前跑去。

小白兔看看天,瞅瞅地,瞧瞧水里。想想喜鹊,想想金鱼,想想小黑兔。小白兔也向前方跑去。

向前跑啊,向前跑,小白兔跑进了一片新天地,这里的天更蓝,天上的云在轻歌曼舞,这里的草地更绿,草地上满是开花的树,这里也有叮咚作响的小河,河水更清澈。蜜蜂在采花粉,喜鹊在给树除害虫,小猴,松鼠在修剪树的枝条。。。。。。这里的一切忙碌都是喜气洋洋的,连空气也是这样,空气中发散着花香,传播着鸟儿们的欢唱。

“好啊!小白兔,你来了,可真好!我知道你会来的”。那只喜鹊飞过来,向小白兔打招呼。“在这片天空飞可真快乐!你呢?小白兔,你感受到空气里充满的快乐了吗?”

小白兔还没来得及回答,就看见那只小黑兔跑过来,喊:“好啊!小白兔,你来了,可真好!我知道你会来的。在这片草地上奔跑可真快乐!你呢?小白兔,你感受到空气里充满的快乐了吗?”

“扑通!扑通!”不远处的小河里发出很响的扑通声。

接着,传来那只金鱼的声音:“好啊!小白兔,你来了,可真好!我知道你会来的。在这里的河水里游可真快乐!你呢?小白兔,你感受到空气里充满的快乐了吗?”

小白兔和小黑兔一起往河边跑,它们的头碰在了一起。

“哈哈哈哈小白兔和小黑兔都笑了。

“咯咯咯咯金鱼笑了。

“呵呵呵呵喜鹊笑了。

第8篇:儿童童话范文

2、愿你永远拥有一颗童心,天天笑哈哈。谁说回忆不是美好的?虽然不放假,想想也开心:祝你六一快乐!

3、一毛钱一根的米根,一把米进去,一根米根出来。它又脆又长,长长的米根,牵动着我们对童年无尽的回忆!

4、你的懂事,让我惊叹;你的刻苦,让我感动;你的聪明,让我赞叹;你的乖巧,让我喜欢!亲爱的小朋友,祝你儿童节快乐!

5、你哭你笑你快乐的闹。你喝你吃你无忧的睡。我烦我燥我无奈的恼。我盼我望我愿你快快的长。六一又到了,小孩,祝你幸福快乐!

6、正当芍药盛开,燕子飞来;正当玫瑰含笑,樱桃熟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芍药不及你美,樱桃不及你红,小弟小妹,儿童节快乐!

7、我们舍弃了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却在追逐时光的浮华;真正想重温时,一切却都是再也不能相见的。珍惜你的童年吧,祝六一节快乐!

8、一分钱一个的水果糖,老板误把飞机(二分纸币)认作轮船(五分纸币)。现在回想起来,二十一年前的那个六一节:简直是赚惨了。

9、六一儿童节祝你拥有六个一:一见钟情的爱人,一见如故的友人;生活里一片幸福,事业上一帆风顺;天天一脸笑容,年年一本万利。

10、六一儿童节到了,吃饭要说饭饭,惭愧要说羞羞,如厕要说嘘嘘。祝你生活如同童话,永远保留童心,时刻沉浸童趣。祝你儿童节快乐!

11、抽一丝阳光为线,串起滴滴雨珠,成一串永恒的风铃,无论风雨挫折抑郁或阳光明媚,都愿用最美的铃声传递那最纯真的祝福:儿童节快乐!

12、生生不息,永不停息,年年不息,岁岁不息,儿童是最珍贵的天然资源,儿童是最丰富的物资财产,儿童是希望,儿童是梦想,儿童节快乐!

13、童年的烂漫你曾度过,童心的天真你曾有过,童趣的快乐你曾得过,童颜的美丽你没错过。六一儿童节,愿你童心未泯,童趣长存,童颜常在!

14、六一儿童节到,为了答谢你这么多年的陪伴,为了答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关照,我特别送你一份儿童节礼物,开裆裤一条!祝你你儿童节快乐!

15、忘不了童年的欢笑,忘不了儿时的趣闻,那里承载着永恒的记忆,那里有着美好的回忆,六一到,真诚地道一声:儿童节快乐!愿你永远开心。

16、儿童节快到了,让我们唤醒沉睡的童心,回忆遗忘的美好,丢弃成长的烦恼,找回快乐的珍宝。人老心不老,提前预祝超龄小p孩,儿童节快乐!

17、总是在夏天想起你,那年春天当街一男子大声叫卖冰糖葫芦不甜不要钱!你屁颠屁颠跑过去说,叔叔我要一串不甜的!哈哈,六一快乐,小p孩!

18、祖国花朵的绚丽,青梅竹马的回忆,纯洁天真的童趣,两小无猜的情意,如歌岁月的旋律,多彩人生的足迹,童心童趣常相伴,珍重友谊增寿益。

19、儿童节希望你成为:一个爱朗读的孩子,一个爱飞禽的孩子,一个爱昆虫的孩子,一个爱画画的孩子,一个爱乡村的孩子,一个热爱大地的孩子。

20、儿童节将至,世界超龄儿童协会给你发来贺电,祝你:天真烂漫、童心不改,红光满面、童颜大悦,活蹦乱跳、返老还童,童心荡漾、童趣无限!

21、六一心灵要放假,工作要减压,幸福快拿下,好运任你抓,给年龄留级,给忧伤惩罚,给烦恼逃课,给甜蜜鲜花,祝你六一轻松,找回童年感觉!

22、六一儿童节到了,听说你以前是优秀少先队,老板让我补发红包,我走不开,特派忠厚蚊子一批前去,保准一口一个红包,文子多多,红包多多!

23、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来啦!愿你年年岁岁是童年,朝朝暮暮有童趣,时时刻刻带童心,生活美满如童话,永葆青春像童身,祝全家老少儿童节快乐!

24、提前祝岁数大心眼少的小朋友六一快乐!放纵一下吧,别憋着啦!知道你平时装大人挺辛苦!快过节了!想吃手就吃手,想尿床就尿床,谁管咬谁!

25、六一到了,猜个字谜吧:儿童不宜。是个什么字呢?想一想,别想歪了哦。还猜不出来?我要公布谜底了是个奇字呗。六一快乐!

26、一颗糖果,破涕为笑;一个童话,安然睡觉;给点奖励,蹦蹦跳跳;新年新装,欢快雀跃。六一儿童节,祝你如儿童搬容易满足、开心,笑口常开。

27、童年,虽然短暂,但快乐可以延续;童心,也许幼稚,但纯真最是美丽。儿童节将到,愿你像孩子般无忧无虑,怀着一颗背童心做个快乐的超龄儿童。

28、儿童节来临,孩儿忙打扮:头戴善良帽,口念幸福咒,身披真心衣,体存琉璃心,肩担光荣星,手握快乐花,脚蹬高贵鞋,踏过平安路,福气万年长!

第9篇:儿童童话范文

关键词:儿童画;想象;个性;引导

早期的绘画训练是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儿童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的开发等都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美术教育的重要之原因。

儿童作画时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干扰和限制,他们画画时随心所欲,表现的东西包罗万象,大多是些意向的组合,如把火红的太阳画成淡蓝色的,这种用图式表现物象的方法从4岁开始。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眼、脑、手得到一定的训练,想象的翅膀便在他们心头油然而生,以后逐步成熟,到9岁左右已近顶峰。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心中便渴望得到一种与客观物体形状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来直抒胸臆。这时应当引导学生向写实期过渡,教其必须掌握的正确作画姿势和基本绘画知识及作画方法,否则极易使其失去绘画信心。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冲破一条强大的低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根据孩子的特点,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1. 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物形象,从小培养敏锐的感觉

在少儿步入艺术殿堂之初,我们就必须强调对其敏锐感觉的培养。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或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抑制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天真纯洁而深厚的情感。譬如,小孩儿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琢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据孩子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如您的孩子睡觉不喜欢盖被子,您可以说:“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了。蚊子就会嗡嗡地叫着说:‘唉,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点吃的吧。‘”孩子听完后,往往会乖乖地把被子盖上。而且此后,每当睡觉时,只要家长说一句“蚊子又要出来找吃的了”,小孩子就主动地盖好被子。

2. 每堂课确定明确的绘画主题,让孩子在玩中画

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每堂课的绘画主题,逐步引导学生扩大观察和表现的视野。有一次,我教孩子们画海里的渔船,我先是什么也不说,让他们自己画。半个小时以后,几个小孩都画完了。十几张画排成一列,什么形状都有。对于孩子们的画我进行了点评:画得都很漂亮,很有创意。但是画的都不是渔船,缺少渔船的特征。于是,我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带着这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来到了停泊着渔船的码头边,先是大体地让孩子们观察了一下其中的一艘渔船:船头、船体、船尾、驾驶仓、铁锚、缆绳、轮胎、救身圈等等,然后又带他们上了这艘船,玩了好长一段时间,期间,好客的船老大对孩子还讲解了许多不同时期的渔船式样、构造及鲜为人知的一些渔民捕鱼的传奇故事……经过这次码头之行,孩子们观察了渔船,也听了不少有关渔船与渔民的故事。后来我又让他们画了渔船,这次他们知道了为什么画船必须画铁锚;为什么必须要画黑色的大轮胎;为什么必须要画救身圈等等。由此可见:不管是成年人学习绘画,还是孩子学画,都必须来源于生活。 转贴于

二、依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规律和直觉感应,去开发和引导他们的美感和创造性

时下,有不少学校包括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常常是采用用灌输和强制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前预先准备好一张范画,上课的时候把它挂到黑板上(此画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构图、完整的结构、漂亮的色彩,完全就是老师的杰作)。然后对画进行讲解,讲完了以后让孩子们画,最后谁画得好的标准就是:谁画得跟老师的画最象、最接近就是最好的。这种儿童画教学方法压抑和限制孩子本能的审美情趣以及自由的思维方式,儿童画中的那些淳朴的的、稚拙的、率真的东西就会丢失。而是应通过孩子自己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启发来学习创作儿童画。鉴于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 让孩子摆脱盲目性

在开始阶段,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同的孩子对事物的想法和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也会有不同的作画内容。从儿童感兴趣的漂亮玩具花衣服等生活用品着手,或带他们走出教室,以美丽山川、房屋建筑、飞禽走兽作为表现对象,开展线描写生练习,此时,尽管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物体歪扭,不合比例,画面线条稚拙,有的甚至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拼凑在一起等等,但毕竟是他们能动的对物体感知的结果。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成绩多么不好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儿童,使他们逐步想画、愿画、敢画而不拘谨。

2. 让孩子进入立体世界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儿童画教学经验告诉我,必须老师亲自带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在观察习惯形成后,应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结构的形体意识,时而让孩子们俯身触摸地上鲜嫩的花草,时而和他们一起抬头仰望天上的宇宙星辰,既要巩固原始的热情,又要激发他们新的求知欲,引导儿童逐步走向感受物体的空间形态发展尝试的阶段,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3. 别让孩子陷入误区

待学生心理、视觉感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随着造型训练的深入,画面已有立体感,对透视有了朦胧的认识,线条也相对稳定,理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来,但他们仍处于眼高手低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中,常表现在对画面中的某一条线要反复修改。此时,作为家长在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孩子,以成年人的理性的思维去指导自己的孩子画画,作为教师也一样,需引导得法,启迪和提高重在顺应天性,贵在陶冶稚趣。正如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严所说:“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他当做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三、提升孩子的审美意识

随着孩子们生活阅历的增加,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了解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孩子们捕捉到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讲评优秀儿童画作品或通过直觉体验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成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