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

第1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__镇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乡镇之一。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镇情,确定了“农业强基、城建搭台、招商领衔、文化唱戏”的整体工作思路,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文秘站 ()帮您找文章]

一、规划先行,全力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前提。好的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广泛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组织外出参观,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为做好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规划中,我们立足高标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年实施。在《__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十二图二书”的基础上,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__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镇28个行政村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完成,并对关山示范村总体规划及__工业项目区、莲花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各富特色”。同时,对于重点发展而又无力建设的地段暂辟为街头绿地,坚决防止低标准重复建设,确保建设品位,着力塑造特色。

二、提速前进,大力发展新经济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支撑。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实现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做到特色农业强基础,工业经济谋腾飞。20__年,实现财政收入9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__的优势,在南部山区建起以岐山、下山为代表的经济林果基地,中部丘岗地区形成以关山、团山为代表的木材加工、煤炭中转及园竹生产基地,在北部畈区发展以迎岗、双圩为代表的生态养殖基地。一年来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涌现出迎岗村中寨生猪养殖、岐山方茂贵板栗园等规模较大的基地13个,年效益在7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精米加工等龙头企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益。牢固树立工业兴镇富民的理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努力营造亲商、惠商、安商氛围。加快__工业项目区建设,搭建加快发展新平台,取得良好成效。几年来,先后吸引上海柏运箱包、安徽钱楼铸业、腾达金属材料、金利羊毛衫等12家企业投资__。去年全镇引资额达4140万元,仅钱楼铸业就实现产值1.2亿元,上缴利税700多万元,不仅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增加了就业,带富了群众。

三、夯实基础,着力培育新优势

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抓住政策机遇,宣传发动群众,规范筹资筹劳,完成龙头、莲花等6个村16.5公里的水泥路修建工程。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坚持新街开发与老街改造并举,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加大投入,硬化莲花中路,开发光华西路,打通新老105国道,推动平行道建设。在全镇主干道安装路灯,实施亮化工程。目前,配套齐全的光华路、莲花路,功能齐全的农贸大市场、小商品市场,不但成为展示__崭新形象的亮点,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规范经营管理。为加大投入,我们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在成功进行8次国有土地出让竞拍基础上,又将莲花北路建设权整体拍卖,所得资金全部反哺城镇建设。为强化管理,镇成立市容分局,配备车辆等设施,开展环卫、城管等工作,签订“垃圾袋装”和“门前三包”协议,镇区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四、多措并举,努力创造新生活

新农村建设贵在一个新字。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兄弟笑开颜。为此,我们广泛开展以“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尤其是对农村“六小工程”之一的沼气工程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涉及15个村的“一池三改”示范工程,其中九棵村南官楼村民组还改造了卫生间,20户居民用上了太阳能。截至目前全镇沼气工程共完成800口,受惠群众达3200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广电、科技等事业。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发展,经济上大力支持,创新上大力扶持,目前全镇文化资产达300万元,年创收30万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漫流河》文学杂志定期出刊,文艺演出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电影队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0多场,科普小组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全镇30个村(街)都能收看到中央及各地方台近40套电视节目,确保党的声音在全镇6万多人中间传颂。20__年元月,全省“电视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__举行,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增强了构建和谐乡村的动力。

五、发挥优势,尽力培育新农民

第2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围绕“维权保农”,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维权网络

为切实将农村消费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区工商分局根据农村维权工作的需要,在××、××、××等镇办村重新组建成立了_个“红盾护农工作站”,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聘请乡村两级干部担任联络员,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此举既增加了乡镇政府的服务职能,又拓展了_____的维权空间。同时,依托工作站,充分利用各村墙报、专栏、标语宣传《消法》、移动电话“三包”规定、假劣农资识别方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让_____维权家喻户晓,提高农民自我维权意识,增强维权能力。今年自治区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检查组在××区检查指导工作期间,对哈克镇红盾维权工作站富有创新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在海地区已初步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投诉举报网络,职能辐射__个行政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消费投诉维权网,基本实现了投诉不出村,方便了农民维权。_月__日,奋斗办友好村__户农民由于在某农资店购买并使用了标识表里不一的菜籽造成了经济损失,便就近向奋斗办“红盾护农工作站”进行投诉,工作站的联络员立即帮助村民收集证据,同时向××区工商分局_____投诉举报中心上报,在××区工商分局_____的调解下,一起农民集体投诉纠纷及时得到了解决,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____元。事后村民们高兴地说:“_____建在家门口,村干部又是联络员,以后再不用东跑西颠了。”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法商贩抓住农民贪图便宜的心理,专向农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红盾护农工作站”成立后,农民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仅今年_月份以来,通过“红盾护农工作站”

联络员举报,查处非法经营案件_起,有效阻断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流入,净化了农村市场消费环境。

围绕“打假护农”,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

近年来,××区工商分局始终把农资市场监管作为头等大事,加强领导,精心部署,严格落实网格监管责任,并通过组织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经营行为。今年进入春耕以来,××区工商分局连续奋战,昼查夜伏,采取局所联动,部门联动和系统联动等多项措施,查获涉嫌假冒伪劣农机配件___余件、失效变质农药___箱,标值__万余元,查处非法经营化肥、虚假宣传销售化肥、销售变质失效化肥等农资案件_起,查处未明码标价农资案件_起,收缴罚没款__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在此基础上,加强日常市场监管,全面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等制度,与__户农资经营户签订了《不售假冒伪劣商品承诺书》,组织开展了_____进农村现场办公活动,出动人员___余人次,在主要村屯设立咨询服务台、假冒伪劣农资展台,现场指导农牧民识别假劣农资,发放各种宣传材料____余份。同时在××电视台图文节目频道开通“红盾在线”直通车,农资商品消费提示信息_期,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农牧民正确选购农资商品,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围绕“商标兴农”,提高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区××镇推广使用性控吸管品种改良技术,加快优质奶牛繁育,成为××重要奶牛种源基地,年度奶牛存栏达到_._万头,鲜奶产量__万吨,占××区的__%以上;同时××区奋斗办、建设办名、优、特蔬菜今年种植面积预计可达____余亩,奶牛和蔬菜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越来越高,但品牌不响,影响不大。今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奋斗办、建设办蔬菜基地建设,打造哈克镇自治区奶牛第一镇”等新农村建设目标。

针对这一实际,××区工商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找准工作切入点,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草原特色的名优农畜产品商标,将“奶牛”、“蔬菜”、“肉食”、“鸡蛋”等特色农畜产品作为培育重点,主动与镇办领导进行思路对接,实施商标战略,并通过上门宣传、媒体宣传等形式,使更多的农民初步了解掌握农副产品著名品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拥有品牌、重视品牌、利用品牌创造价值的意识,引起各镇办的高度重视,受到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局商广股、各辖区工商所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商标注册服务,积极主动地就农畜产品商标的设计、查询、受理、注册等,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指导和帮助。今年上半年,“××牌奶牛”、“××蔬菜”、“××肉”等_件农畜产品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这在××区近年来商标注册工作中还是首次,进一步加快了××区农村经济品牌基地的建设步伐。

围绕“定单富农”,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提出名、优、特蔬菜种植和鲜奶产量形成产、储、运、销产业化运作的工作目标。××区工商分局紧密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和即将实施,将培育“××镇奶牛和××办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列为全局办十五件实事之一,制定工作推进日程,定期送法上门,建立登记注册基础材料档案,引导农民树立企业化经营和管理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做好前期登记核准的筹备工作。

××镇现有奶牛村_个,奶户____余家,由于各自经营,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缺乏行业自律,镇内乳品加工企业及来自周边地区的收奶企业和个人抓住这一机会,竟相压低收奶价格,拖欠奶资。同时,牛奶外销没有形成规模和体系,几次影响了与大型乳品企业签订订单,村民对此意见较大。_月初,××*乳业公司经过市场考察,看中了××牛奶的产品质量和信誉,但是镇内还没有一个可以代表奶户签订合同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区工商分局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前期筹备办理专业合作企业的基础上,迅速补充材料,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的登记要求,于_日内便颁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使××村的村民们如期与××乳业公司签订了“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_.__元、年收购鲜奶____吨”的订单。按照村民张老汉家里饲养_头奶牛计算,日产鲜奶___余公斤,一天就能多挣__元钱,一年增加收入____余元,同时再不用为拖欠奶资的问题而发愁了。

围绕“政策惠农”,整合工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3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行是我国农村的一个重要改革,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度改革的深入过程,它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所以新农村建设需要深化对新农村系统的改革,其中包括农村基层的供给等深入的新农村经济改革等。农村信用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效能量和动力来源,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上的指导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也指导社会实践,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促进实践的有利展开,而在农村经济中,农村信用社秉承国家的文件,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最终可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正确意识,只有把农村信用社办好,才能用科学的方法统筹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不断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领会国家下达的关于农村建设的文件,充分树立农村的信用社意识,保持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政策组织上的带领作用

国家每年要对农村经济下达很多的政策,以指导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那么银行下拨给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就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空间,只有正确利用这些款项,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如果这些款项运用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一些项目上的资金短缺和金融机构运作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农村信用社在此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一方面,它保证了农业各项活动的贷款工作可以顺利进行,银行定期对这些资金进行下放,用以支持农村经济活动的各项工作,并定时进行收缴和整理,使资金合理地应用到农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保持各项农村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对融资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开发融资的渠道,拓展融资的来源,如政府、企业和各种金融机构等,这样就使农村的经济资金有了合理的保障,同时,农村信用社在政策上也鼓励很多其它金融机构和信贷机构的加入,这样可以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在必要时可以进行资金周转,最后农村信用社也可以组织农村建设中的贷款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进行,避免出现很多账户的收缴延期或无法收回等现象。总而言之,农村信用社使新农村建设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上的保障。

三、使新农村建设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创新是任何一个工作想要做大做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尤为如此,在很多年前,“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部分阻碍和抑制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农村信用社的出现无疑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和崭新的时代要素,农村信用社积极进行信贷活动和资金交流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它不仅针对小额的农民贷款,同时也面向全体农村用户进行数额较大的贷款,它内容多种,形式多样,既引进很多人进行投资,也帮助很多农户贷款,这一方面,加强了经济的交流和沟通,也时也减少了贷款的风险。作为面向农村用户的小额贷款,它更分散地进行信贷工作,保证了信贷质量,更加变通多样,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贷工作,更加人性化,使信贷工作贴近人心,深入到百姓的心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不可攀的位置,因此,这就保证了信贷工作的大众化和亲民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四、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上做指导

做任何工作都要抓关键,找重点,在有着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农村当中,进行新农村建设也要抓重点项目,有的放矢,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各项工作,而农村信用社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采用灵活的方法使信贷工作渗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和生产当中,在内容上分为各个不同的项目,有专门针对零散客户的信贷形式,主要使其解决农业生产中所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鼓励其创业,并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业工作部署,另外,也有针对“三农”政策扶持的贷款项目,主要针对数额相对较大的办公性质的信贷项目,这样就完善了信贷制度,对于不同的信贷业务就有了相应的信贷内容和信贷方式,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为新农村建设的改革上做指导

农村信用社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原因在于,它从商业角度和市场角度运作,重在解决“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并逐渐把现代化的金融理念带到农村建设当中,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清楚明确,并不断开拓新思路和新方法,最终把农村信用社变成社区性的符合农村实际的银行机构,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是针对中小型用户的贷款,符合新农村建设中的亲民亲人的政策,另外它在改革上积极推动了信用机构制度的完善,使农村信贷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毫无疑问的对现实中新农村的发展和构筑良好的新农村商业环境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由于中国复杂和特殊的农村情况,中国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着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进步,更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只有重视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才能使中国农村的发展紧随时代的步伐,从而促进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光亚.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农村·农业·农民B,2009(12).

[2]辜静.探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用社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0(05).

[3]李向东.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08).

第4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一、关于会议的主要特点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归纳起来,会议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各级支持。对于这次会议,胜业主席非常重视,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千里奔波,转战两地,参加了我们大半程的会议,并就妇联组织如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做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对工作实践的指导价值,大家听了很受教育和鼓舞。胜业主席的出席并讲话提升了会议的规格和层次,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妇联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召开,还得到了衡水市委市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以及冀州市委市政府、迁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给大会提供了很多方便,几个市妇联的同志更是全力以赴,为版权所有开好这次现场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妇联对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的衡水市妇联、唐山市妇联以及冀州市妇联、迁安市妇联的各位姐妹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请代为转达与会全体同志对几个市市委市政府和各参观点基层同志们的感谢之情。

二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这次会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一主题来展开,通过现场观摩、实地参观、文艺汇演以及大会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在近几年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做法,不同的现场与大会相互补充、互为衬托,为版权所有今后更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借鉴,使与会同志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虽然会议没有安排专门的讨论时间,但大家边走边看边议,普遍感到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三是大会报告立意鲜明、任务明确。素英主席的报告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某”建设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开展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客观分析了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在开展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科学、文明、生态、和谐”四方面内容,并从进一步提高活动覆盖面、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讲了具体意见,立意很新、很深,讲得很深、很透,可操作性也比较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四是现场和典型发言新鲜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上,先后安排参观了两个市的四个现场,无论是文明家庭擂台赛还是美德农家现场,都来自基层群众的创造,非常真实、生动,使大家深受启发和教育。会上还有17个市县(区)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汇报交流了各自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某一两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是各地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和积累,并且受到妇女群众欢迎的,很有特色,很有价值,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由于时间关系,材料收集得不够完整,还有一些市、县的做法没有来得及在这次会上进行交流,只能留到下次会议时弥补,请大家理解和谅解。

总的来讲,我们这次会议开得是顺利、圆满的,是很有成效的,应该说既是一次总结交流的会议,又是一次加油鼓劲的会议;既是帮助大家开阔视野的会议,又是推动工作发展提高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使与会同志一是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听取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现场观摩和实地参观,大家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切实增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理清了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村妇女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交流,大家感到对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某”建设的思路更清了,进一步明确了要继续以文明生态家庭建设为载体,扎实做好农村妇女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某”建设做贡献的任务和目标,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

第一、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一要认真向领导做好汇报。要抓紧向所在市、县党委分管领导汇报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是胜业主席重要讲话和素英主席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要认真传达学习。要把会议的主要精神传达到各级妇联组织当中,使各级妇联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特别是胜业主席讲话和素英主席报告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某”建设上来。三要认真来一次“回头看”。要认真总结以往开展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情况,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动措施,把这项工作谋划好、开展好。

第二,要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各项工作。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优势,因地制宜、贴近群众,坚持创新,真抓实干,把文明生态家庭建设的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关于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素英主席在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得非常具体、明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尤其要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上下工夫,在抓典型树样板上下功夫,在不断创新形式上下功夫,推动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实化。

第5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缺乏,既影响现代农业建设,也影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换,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以实现,进而影响新农村的建设的进程。

二、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任务。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提效和节本增效;又要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这不仅依赖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依靠大批的新型农民。

三、培育新型农民是由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离开农民,建设新农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四、培育新型农民是由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只有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再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才能有效推进、促进现代农业稳定进步。

五、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其次,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缺乏。近年来,随着经济深灰的快速发展,为加快培育新型骨干农民,各级政府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许多农民职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据有关统计资料,就全国而言,就目前而言,目前农村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我国每年7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的不到20%。

六、如何培育新型农民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任务。

1、大规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支持补助标准,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培训农民,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县党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干部夜校和乡村文化站、文化室等阵地,邀请农业科技专家授课,邀请科技致富大户现身说法;积极开辟融学习、实习、参观、示范于一体的培训基地、示范点等第二课堂,经常组织党员到科技示范户家里现场观摩,进行科技指导和经验交流;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适应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由以城市为主向更多地重视农村这一重大转变,推动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逐步向农村倾斜;要结合“十一五”规划,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制,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坚持贴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问题活动;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经营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品;重视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努力建设一支对农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文化队伍。

3、健全培训制度体系。

(1)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充实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师资力量。组织好师资培训,建立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平台。实施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根据培训内容的需要,从龙头企业、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不断充实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库。通过专家讲师团、科技小分队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系统性、大规模地培训农民。

(2)要加强培训网络体系建设。以市农业学校为龙头,市、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星火学校、职业成人学校为骨干,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各类技术推广机构为补充,构建新型农民培训的骨干网络,建立一批农民培训教学基地。

第6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开发 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并且大多数劳动力资源都在我国农村。农村人力资源的价值在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如何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利用好农村人力资源,将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巨大作用。

“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民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促使农民一部分转变为产业工人,而另外一些就成为新型的农民,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

1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意义

1.1 催生新农村建设发展新面貌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几个目标,最需要的不是政府以及外界的支持,而是农民自身建设新农村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我们就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他们有高层次的文化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来适应现代化农业;他们通过学习,增强了管理企业的能力。通过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他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优化,调动一切劳动或者非劳动的人力资源,有力推动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2 和谐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农村人力资源

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力量,只有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有可能更好的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只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是所有资本中的最重要的资本,凌驾于其他资本之上。通过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他们的陈旧思想,接收新的观念以及新的生产技术,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建设新农村这项工程中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1.3 有效推进和谐新农村的构建

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大部分都在农村,要建设和谐农村离不开农民的努力创造,就是要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并通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虽然建设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已经提出很久,许多地区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仍然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作用,许多闲置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 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措施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都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从优化人力资源分布结构、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完善农民众多权益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各方面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和长足的发展。

2.1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主力军——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民

2.1.1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对象就是地区的农民,要把他们充分的利用起来,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我们在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也需要吸引一些有较高能力的农民留下来建设自己的新农村;另一方面,对能够调动的一切人力资源进行分化,找出他们的能力所在,最大化的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2.1.2 塑造农村人力资源新观念。自古以来,农民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存在一定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如果要通过他们来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先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通过多种渠道慢慢除去他们的传统思想,树立科学的、现代的新观念,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创新建设新农村的思路与方法,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人,从而更加积极的去建设。

2.1.3 健全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让培训体系能够更加灵活的面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这个体系可以由农村人力资源培训联合会,培训中介组织,培训学校,教育行政机关等多种教育主体、教育形式组合而成,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①综合文化素质培训:对农民进行思想建设,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理念,进一步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质。②农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国家建设的农机站,技术工作人员下乡面授指导,让他们在掌握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后,能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③就业技能培训: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统一培训,通过多种手段,结合培训对象自身的特长和爱好以及市场的需求,分门别类的培训。④专业农民创业培训:这类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年纪比较轻、有一定的文化底子、敢于创新的新一代骨干农民。

2.2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奠定人力资源开发的智力基础

2.2.1 增加政府经费投入,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可积极探索多元筹资渠道,特别是建立义务教育捐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鼓励社会力量,让更多的人和物投入到农村的义务教育事业中去。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规范化、系统化助学制度体系,鼓励并帮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2.2.2 规范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加强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真正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向外引进高素质人才,逐渐改变教师队伍的低学历、低教学质量的现状;以及在考核教师学历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其教学水平。

2.2.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大力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新型培养方法,争取做到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正是市场上所急需的。不仅能优化人才资源体系,也减轻了就业带给人们的压力。

2.3 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农民社会权益保障,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各级基层政府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担负起社会管理职责,为乡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2.3.1 增强政府就业服务职能,保障农民就业权益。政府应加快完善农民的就业权益,将被闲置的劳动力有效利用起来,整合人力资源,实施“阳光工程”,让农民能得到很好的再教育、再培训,增强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在农民进城务工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阻力,促使农民工顺利就业。

2.3.2 完善农民子女受教育的保障体系。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子女的人力资本价值,为后继人力资源的开发减轻压力;让下一代农村人力资源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为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做好辅助。不仅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后备军的教育和培养,也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更加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3 推进农民权益保障,为人力资源开发扫除障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应当切实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和民主参与权利,维护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在一个公平竞争的世界里,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这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促进新农村建设。

3 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我们最终可以有方向性的培育出以下几种新型农民:

3.1 人才型农民

通过注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极大的壮大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他们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在实现个人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其他人,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3.2 市场型农民

通过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经验交流、组织参观等形式,培育出他们具有先进的理念、宽阔的视野、较强的致富能力,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经营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经济手段追求高额利润。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相当发达的当代,让农民及时掌握最新市场信息,从而找准致富的路子是关键。

3.3 文明型农民

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通过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再教育,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把他们从传统思想里解救出来,让他们树立科学文明的新观念,成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可以很好的实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的乡风文明。为建设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做出了很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新《义务教育法》在西部农村实施现状的调查——以中江县为例,王传毅,王颖,《硅谷》.2008-05-08,100.

第7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山西省;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对策

1995年江苏省为解决“三农”问题,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山西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于2006年正式启动,在连续四年时间内累计选聘了28782名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为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我们研究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五大解决对策,旨在为大学生村官政策更好地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一、大学生村官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促进了山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山西农村经济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突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各农户的农产品汇集到城市中去销售,需要农村建立一套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将信息流和物流有效的连接,这就要求农村发展现代化电子商务。山西大多数农村中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掌握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使电子商务发展受阻。拥有现代知识、现代眼光的大学生村官,将山西各村设立的“农村网络文化站”作为农村基层信息节点,为当地农民农产品购销等信息,并培训村民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大大加快了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二)解决了山西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匮乏的难题,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0.6%。“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60.58万,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5%。大学生村官带着自己掌握的现代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回流农村有效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的难题。西方经济学中人力资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还能促使其他经济增长的投入资源也形成递增的收益。当前的农村发展中,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其他资源也开始显现缺乏的趋势,大学生村官作为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三)改善了山西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促进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优化

农村原有的干部呈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就山西省而言,已录用的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约为25岁,年轻大学生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村级干部的年龄结构,使村级干部朝年轻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高,管理理念新,他们来到农村能够使村级干部的平均素质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鲶鱼效应”,激活了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并为培育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原村委成员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与大学生村官活跃的思维、良好的理论基础相结合会取得“1+1>2”的效果。

(四)搭建了村校间合作的桥梁纽带,创造了山西农村发展新产业的契机

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的资源把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请进农村,把科研项目引入农村,改进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持续的科技发展动力。山西省忻州市烟村大学生村官根据当地为旱作农业区的特点,与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开展合作,积极争取使烟村成为了“旱作玉米水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基地。这个项目的落户为实现旱作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创造了可能,并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学生村官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也解决了留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动机不纯,挂职不上岗现象普遍存在

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动机是多样的,有的大学生确实是抱着到农村扎实干事业的想法而有的大学生明显动机不纯。有的大学生仅仅出于就业考虑,在报考之初就想着把“村官”当作就业跳板,工作态度不认真、得过且过,在农村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选择二次就业;有的看重国家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不安心工作,整天想着尽快离开农村;有的私自报考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和各类公务员等,出现边读研边做村官和一人兼多职等情况。这严重违背了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图,使基层老百姓从充满希望到彻底失望,认为这仅是一场政治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二)缺乏经验,盲目乐观,工作中产生不适应感

大学生村官大多是刚迈出高校大门的学生,由于一直在校读书,缺乏经验、阅历,加之对农村生活不了解,在到村工作的前期产生不适应。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上任之始感到没有头绪,对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抱着到农村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心态,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盲目乐观,认为新农村建设简单易行,在工作中不顾农村的客观现实条件,不深入调查,草率从事,导致制定的许多政策不符合实际,给农民的利益带来损害,使许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产生排斥心理。

(三)村官能力不足,阻碍优势发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其优势的发挥,导致实际工作能力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具有的特殊性及环境复杂性,许多大学生村官入村后很难适应,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处处碰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二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大学生村官有先进的文化知识,但是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无法很好地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出现专业不对口、力不从心等现象。

(四)工作定位不明,造成资源浪费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定位不明确。实际工作中要么把大学生村官看成万能的,大小事都安排他们去做,借调借用现象存在,使大学生村官沦落为“跑腿工”;要么把大学生村官当“贵宾”供奉起来,很少让他们接手村委中心事务。二是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工作定位不明确。有的大学生村官以当官者自居,巴结领导弄虚作假,不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有的大学生村官与其他地方的村官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进行比较后,发觉差异便开始对现状感到不满,工作态度变得消极。这些问题影响了村官政策的落实,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村官配套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连续性差

由于村官政策机制不健全,政府对任期结束后大学生村官的去向没有明确规定,大学生被政府“引”到了农村,却因合同期满后去向不明确而感到迷茫。有的村官在上任之始就开始考虑将来的去向,有的村官在工作渐入佳境之时不得不边工作边找门路,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村官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三年合同结束后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选择了离开农村,重新谋求出路,导致村官大量流失,工作连续性差。

三、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发挥村官管理机构作用,执行村官考核细则,统一管理严格考核

山西省、市(县)、乡(镇)已分别设立了专门负责管理大学生村官的办公室,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大学生村官的各项事宜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可通过例会制度、经验交流、汇报工作等形式,为大学生村官与上级领导之间、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之间、与其所在乡镇政府之间及与村干部和农民之间,创造交流的平台,为其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有保障的氛围,使其能够有的放矢地工作。针对大学生村官脱岗严重的问题,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综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入村入户走访调查,对村官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晋升、政绩等挂钩,有效解决村官在职不做事和挂职不上岗等问题。

(二)政校联合,开展政策解读,进行村官实习合作

加强山西省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合作力度,组织高校学生学习村官相关政策,使其对村官有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村官”的特殊性,让大学生在考取村官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学校也可选出一部分有意考取村官的学生到农村进行“村官实习”,使“准村官”们全面了解村委工作流程和农耕程序等农村实际情况,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有效避免任职后工作不适应等状况出现,进而改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印象,增强对村官们的认同感。此举措可能会使一部分准备报考村官的大学生在经历了实地实习的“考验”后重新做出就业选择,有效避免盲目跟风的现象。

(三)加强培训,先做“村民”后当“村官”,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山西省各接收村官的单位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村官在任职期间若有需要可回流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充电”,山西省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村官专业,为村官进修创造机会。大学生村官本身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先放下身段,虚心向当地村民学习,与当地村民融为一体,先做“村民”后当“村官”。当地原有村干部和“老”大学生村官对新录用的大学生村官积极提供帮助,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等形式开展帮扶活动,为新录用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使村官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明确定位,澄清误区,培养名副其实的村官

山西省各级政府和各位大学生村官都要明确村官的工作定位,澄清选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误区,引导大学生村官扎实工作,为山西各农村培养名副其实的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的主要使命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普及科学知识、传授实用技术和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本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这一点政府和村官都要明确。各级政府要对大学生村官们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培育,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村民进行适当的“教育”,消除其对大学生村官的误解。建议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为村官定岗定职,有效避免将大学生村官当“跑腿工”或“贵宾”的现象出现。

(五)采取多元措施解除村官后顾之忧,着重培养本土青年为村官政策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建议山西省有关部门在已出台的政策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解除合同到期后的顾虑:第一,效仿“重庆模式”,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满三年后,经考核优秀直接录用为公务员;第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专项创业基金,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等,扶植其创业,使村官任期结束后仍能够服务于农村,达到用“事业”留人的目的;第三,为任职到期的村官联系接收单位,解决任职期满后的工作问题等。

第8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师知识;实践知识

与大学职能相比,农村学校职能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通常被看作基础教育的代名词,主要服务于文化传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来看,农村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发展知识与服务社会的职能,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同农村学校的职能相一致,需要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满足学生、社会与学术的需求。

一、农村教师专业问题反思

1.教师教学同教学专业化要求相差较远

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有由乡村承担的教育费用取消,全部由县一级财政负担,现有的地方财政投入方式使农村教育经费出现较大缺口。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减少财政压力,多数采取“综合教学”方式,即一个教师承担应由多个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工作,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性不够,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师较多,而英语、音乐、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短缺。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有的教师无一人能胜任英语教学,音体美教师更是缺乏。同时,农村地区教师亦师亦农,工作之余还要从事农业劳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学习。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没有完善的网络设施,教师缺乏网络技术培训,使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欠缺,教师知识更新较慢,处于专业早期的求生阶段[1]。

2.缺少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离开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没有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与研究方法,教师教学经验难以转化为显性的实践知识与有效的行动模式。对农村教师而言,多数缺乏普通高等教育经历,本科学历的比例偏小,没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以高师院校为主导的外在强制性方式,这种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占主导,经验交流与案例研讨内容偏少,导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两种误区:一种是教学失范,这和学历较低有关,对农村教师应加大学历教育供给力度;另一种是高校培训模式失效,参与培训的主体性不够,应转换培训模式。目前,以高校为主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日益为人们所诟病,以校本培训以及行动反思为主的发展模式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教师缺乏研究的意识,尽管教师尝试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模式,但多数教师没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缺乏研究的严谨性与完备性。

3.农村教师教学信心不足存在假象

在加大校本研究力度之后,农村教师校本研究的程序不规范,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没有按照预定的过程进行实施。当农村教师同高校教师在一起讨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时,普遍存在发言不积极,话语较少的现象,与专业研究者沟通不多,尽量回避专家的提问,从而形成了农村教师自信心不足的思维定势。实际上,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十分活跃,教师的主体意识鲜明,积极性较高。之所以出现农村教师自信心不足问题,这同其交流的对象有关,由于专业研究者长期生活在城市,从事更为专业的研究,学术话语的专业性较强,同农村教师交流存在较大的文化反差,农村教师话语所特有的地方文化同城市语境中的学术文化形成了无形的隔阂,产生了两种文化之间的陌生与对抗。

从有关研究的结论来看,普遍认为农村贫困地区所处的文化环境弱,福利待遇差,网络资源少,学历层次低,导致农村教师缺乏校本研究的观念和教学研究能力,难以创新知识体系,不能提供有效的社区服务。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需要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知识。特别是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独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其不能游离于新农村建设之外,而是要深入其中,因此,农村教师的任务与专业发展途径应该不同于城市,不能用城市文化视野审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而应该立足农村发展需求,分析与建构农村教师知识结构。

二、农村教育需求

1.学生发展需要同农村现代化相一致的生存智慧

现存的高考制度对农村教育发展有着较强的引导性,促使农村教育需求主要体现在书本知识的记诵方面。农村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依赖性学习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尽管新的

高考制度改革正导向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但书本知识体系考核模式在短时间内仍无法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将有所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也会有所缓和。受近年来高校就业率偏低的环境影响,学生及家长开始思考学习的成本问题,通过高考渠道实现社会流动已成为高风险的投入。传统的学习与发展观念逐渐松动,通过高考阶梯改变自身的命运并非唯一的选择,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农村学生发展的另一种渠道。

教育目标是多元的,教学不是归结为制度化的学问关系,而是存在着以知识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2]。与成人世界一样,学生生命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阶段,都是人生发展的时空连续,不能人为地把学生的学习阶段同其生活隔离开来,不能把学生个人从教学群体中孤立出去,教师应把学生的学校生活作为生命延续的组成部分,把学生的学业发展同未来的职业生活紧密结合,把学生的生命延续同情感发展结合起来。由此,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知识积累同学生的情感发展、意志提升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会处理未来社会可能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高服务于社区的心理倾向与实际能力。

2.社区和谐发展需要农村教育引领

农村教育是农村区域发展的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是农村区域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学校同农村其他组织一起,共同推动着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教师成为典型的知识分子,学生也是现实的文化群体,因而生存于农村社区的教师与学生成为农村文明发展的引领者,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的劝说者,也是农村风俗的传承者。

由于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效应,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旨在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保护与传承乡村文明,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由于农村学校同社区的天然联系,农村教育除了担负起教育教学的任务外,还要承担起乡村建设任务,如通过深入农村社区,改善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环境,及时化解内部矛盾,促进乡村文明;通过举办劳动技术培训班的方式,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学生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家庭文明水平等。尽管新农村建设由政府提供引导,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实现自主发展,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具有亦教亦农的特征,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学校的支持。

3.学术知识拓展需要发展农村教育

在公众的视野里,由于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重心在于传授知识,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而同大学的培养目标明显不同,不需要通过教学与科研活动创新知识体系。实际上,从教学性质来看,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经验性范畴,如同科学研究一样,教学内部蕴藏着丰富的问题,隐含着凭借经验难以解决的危机,使学术视野逐渐同教学问题相结合,突破了学术作为专门化系统性学问的认识。在李?舒尔曼看来,“教学像其他形式的学术一样是一种成果。当教师将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并与所在专业社团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工作,这时教学就变成了教学学术”[3]。也就是说,只要某种知识能够公开、能够面对批判与评论、能够同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成员进行深度交流,就具有学术功用,包涵学术价值,可以纳入学术范畴。学术的外延不断扩大,不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意味着通过课程发展综合知识,通过发现一定的方法应用知识,以及通过咨询或教学传授知识。因此,农村教育同样存在着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学术内容,学术保存与知识增长也是农村教育的内在功能。

三、农村教师知识构成

农村教育功能多样,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要适应社会与学术的发展,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关键在教师。为了提升农村教育的供给能力,需要加快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村教师不断积累,形成多种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1.专业知识

受区域文化环境的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外在制度的依赖阶段,教学还远未达到专业化发展阶段[4]。由于贫困地区农村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农村教师专业知识应以积累学科专业知识,扩充教育专业知识为主。鉴于师资紧缺的现实情况,其专业知识不能局限于原有的学科知识增长与深化,而是要根据需要进行取舍。与职前教育不同,职后阶段重在把实践经历同教育学科知识相比较,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法知识。只有教师把实践经历与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教育专业知识相比较,把两种知识在行动中有机结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在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中生成学科教学法知识,才能增强两种专业知识的教学意义。

教学专业化很容易导致狭隘的专业知识取向,忽视有关农村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农村问题的专门化知识。面对农村多元教育需求,教师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之余,还要积累同教育职责相符的专业知识,担负起促进农村发展的义务。如:掌握职业伦理知识,承担对学生自立、自信与自强的教育职责,弥补规章制度存在的强制性缺陷,弱化个人自主产生的自由主义倾向[5];了解关于平等的知识,激励农村社区更高的发展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涉猎多元文化的知识,学习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增强家庭教育能力,以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6]。教师只有积累更多的通识知识,拓宽问题视野,才能适应农村社区的发展需求。

2.实践知识

国内外有学者对教师实践知识进行了许多研究,展现了教师实践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施瓦布是“实践性知识”研究的鼻祖,他提出了“实践性样式”的术语[7]。此后,“默会知识”等概念不断出现,开始确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所拥有的独特性知识信念。它认为实践知识同具有系统性、严密性及客观性特点的科学知识或技术知识相比,有着根本区别,带有典型的情境性与缄默性特征。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把实践知识归结为缄默知识的倾向,把实践知识生产与表达神秘化,不利于积累与建构实践知识。其实,通过积极的实践与反思,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不可言说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可以转化成可交流的显性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了提供工作案例、增长专业工作效能的背景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实践知识蕴含教师工作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供工作案例,提高专业工作效能。就教学活动而言,新的主体观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表达为主体际关系[8]。换言之,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不是单向的流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知识共生的过程。教师所传达的知识渗透了教师在生活与工作学习中积累的社区新闻与经验知识,这些知识作为知识背景对教学发挥解释功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学习的教学法知识同课堂教学相比较,进行再次加工与完善,形成常规的教学操作程序,以及解决重大教学疑难问题的策略,经过交流与讨论,形成普遍的程序知识与策略知识。服务农村社区,需要教师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注重经验积累,积极参与人际交往,了解社会新闻事件,积累家庭生活知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行动模式

基于工作实践,教师把内化的知识结构同各种场景相结合,形成了多种实践知识。在波兰尼看来,这些实践知识有些是默会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者说不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无法同教师具体行动分隔开来。与一般教师不同,优秀教师通常有超常的教学智慧,有着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良好思维方式、认识问题的视角和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灵活性。在认知

第9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生态型政府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发展之后,为克服人类进一步发展瓶颈所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我国的十报告中也写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与建设,特别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发展源泉的资源型乡镇,更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一、资源型乡镇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影响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慷慨赋予的丰富的资源,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资源型乡镇发展的“源头活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来临,资源型乡镇也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创办了了许多民营的乡镇企业。这些高污染的乡镇企业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这些乡镇企业由于装备差、技术含量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且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危害变得非常突出。

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只注重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发展质量。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开采和挖掘,以及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了的生态环境破坏,使这些乡镇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的困扰。时至今日,这些资源型乡镇的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二、生态型乡镇政府的建设途径

所谓生态型政府,是指致力服务追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性和谐的政府。它是不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也是充分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政府。这种政府重塑的新理念,将会对政府的自身定位、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有效的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1、坚持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

在乡镇政府多元的价值取向中,应始终将生态价值观放在首位。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掌舵人”,它的价值取向,将指引着其他经济团体、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向。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的政府,才能使得其他的社会单元也重视对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使他们的活动在生态文明的机制中良性运作。

2、强化乡镇政府的生态管理基本职能

乡镇政府,作为地方的基层政府,其职能的发挥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20世界80年代初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强调政府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生态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上。一方面,要减少直接干预经济的活动,对于企业的监管要做到有的放矢,严格查处高污染企业,合理地域规划,积极引导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加大环保的资金投入,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面对已经被污染的环境,乡镇政府要实施绿化工程,提高当地的绿化覆盖率;对于烟尘的控制,可向企业提供除尘设备,并建立一整套监测,督查和执法制度。

3、引入生态效益考核机制

政府官员作为国家政治权利的代表,特别是基层的干部,是国家政策和方针的直接落实者,在对其考核机制中引入生态效益的的指标,而非单一的唯GDP数字至上的指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机制,能够对政府生态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行可量化的监督。这样就有利于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做出决策时能着眼于大局,更多的考虑生态环境效益,因地制宜地做出科学的决策。

4、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与外界经验交流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仅凭政府这一单一主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更多的鼓励大众传媒、NGO组织和社会群众的参与。人人都参与到日常生活的环保行动中,各种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监督的功能,在多方面的合力更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要加强与外界的经验交流,定期向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汇报,获得相关的支持,汲取可利用的经验与教训,以便在具体的工作中因地制宜的推广与应用。

5、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治理

对于基层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要依法治理。要根据具体量化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环境污染进行数字化的操作,包括污染的排放标准、税收的标准以及违法应接受的处罚标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