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包含三方面涵义:一是我所过的生活和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及所接触的事物,就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要做到同步,先行而后教,先学后育,让学生敢做敢试然后得到收获;三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让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得学生不觉得学习是抛开生活的一种求生办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言简意赅,直述重点。使笔者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到现代教育所缺乏的一些切合实际的东西,也发现了现代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一体化教育

语文课堂与生活其实是相互实践相互印证的,什么是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所谓文学也是作者基于生活基于文化所创作的一种载体,所以语文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便不是语文,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同时语文不是只与分数挂钩,而是与文化生活,交际生活相结合。因此,语文教学内容可以从自然社会生活中获取。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中心就是要把理论与实习合为一炉而冶之。”教师的责任是教学而不是教,在于教学生学,不是将知识填鸭式塞给学生让其应付考试。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责任,老师负责的是教学生如何学,而学生负责的是学习如何学。面对问题,并不是让老师给出答案让学生推导过程也不是给出过程让学生推导答案,应该是学生去寻找过程寻找答案。老师需要做的是怎样组织学生,创造条件并将问题与生活结合与自然结合,使学生有更方便简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可用同类办法解决相似问题。做到触类旁通,全过程由学生去做,老师只起到一个提点,引路的作用。这其中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面对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勇气。这种勇气是可以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也是以一个点突破一个面。不论是何问题解决办法都是面对,学生需要有问题,老师需要给与问题,而问题来源于自然社会生活。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无非提醒教育者: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一味的传授理论那么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是假教育,伪教育。

二、以生活实践为主,自然教学资源为辅学习语文

陶先生提出“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上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室,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语文课堂的特点近乎如此,让学生联系教材,生活并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学习。生活中充满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具有与时俱进,自然生成等特性开展有趣,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课堂融入生活。

1.通过书本等纸质载体学习语文。不论何时,书籍是人类通往进步的阶梯。教育和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书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只是读课内的书籍,还要读课外的一些国内外经典名著。或者自己喜欢的一些书籍。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各种读书方法都值得推广,只要有益于学生的知识增长和阅读能力。校内的图书馆图书角都需扩充书籍容量,增加阅读范围。

2.通过现今发达的网络等媒体学习语文。如今社会科技发展飞速,电脑手机等网络载体分布广泛。由于网络的原因,全球各地信息交流迅速,这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好机会,但前提是需要教会学生辨别网络的危害和好处。还有电视,不妨让学生对有关历史的电视剧或者有关典故的电影进行一番点评,让他们对故事中的某一段剧情或者某个人进行分析,这都是现代社会中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切合实际联系社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学习多样化不再仅限于书本。当学生利用网络了解世界的时候他们首先说的大概是自我介绍以及家乡的特色,这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家乡以及所在地区。我们不妨设立此类语文实践活动来增加同学们的知识量和拓展他们的视野

3.人际交往中学习语文。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语文也是重要的一环,学生之间或者学生老师之间,在或者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当中的用词,用句或者引用典故都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在一天的所见所闻当中,有些字词不认识不理解,或者有些故事有些信息不能充分认识,都可以当面提出进行详细的解答,如果还不了解则可以借助老师家人或者网络媒体。

第2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前言:对于一个人说,它真正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就是小学,在那里,他们开始接触各种知识,为以后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准备。小学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阅读不仅仅可以增长知识和见识,它也是塑造人们良好性格的好方法,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效果最明显了。

1.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是一个人必须要有的经历,它是一个人打基础的时期,有 好的小学时期,就有了好的基础,好的基础可以使你在以后发展的更好,比别人走的更远,所以,小学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的就是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培养,使得小学生能自主的进行阅读,从阅读的书籍中学习到知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他的世界是空白的,是需要一些东西来填充的,而他所需的这些东西都能从书本中找到,读的书越多,需要的东西就有更多的选择,就能得到更好的东西,使得自己比别人起步的更早,获得更好的未来。除此之外,阅读可以培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在书籍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讲述,以及前人的理解,这些东西都可以做为小学生材料,以此来创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阅读也可以使得小学生变得更加的独立以及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小学生因为年纪小,一切都是空白的,在这个时候,他们是最容易发生改变的,外界的很多东西都可能影响到她们的成长,语文阅读也一样,因为阅读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使得小学生得到最好知识的熏陶,了解到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东西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设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分析

在现在的社会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这门课程是非常热门的,它受到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但是,它的教学方式却不是完美的,相反的,它有很多的弊端,譬如:它的教学方式的老套;教学环境的简陋;教学手段的缺乏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为了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专家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改变现状,下面的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2.1创建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最起码要具有的,因为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更何况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因为缺乏对自己的控制力度,一切都随自己的兴趣,所以,要想他们能学好小学阅读教学,就必须要让他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感兴趣,所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就很重要了。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尽量表达的生动形象,甚至可以找一些实体的物体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要让学生们能像身临其境一样,真正的理解文章要讲述的情景,然后结合情景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分析讨论,因为只有理解了,读懂了,学生们才会有读下去的兴趣,才会获得想要的知识。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就是让其能被吸引,有想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的冲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W校来创建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以用来学生们进进行自由阅读,对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类,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以此来增大他们阅读的兴趣。

2.2有情感的阅读以及交流

有情感的阅读会使得学生们能更好的融入阅读的情景中,能更好的理解阅读的知识,有加深记忆的效果,根据科学统计,有情感投入的进行阅读,其效果要远远高于普通阅读,所以,在进行阅读的气候,情感投入就变得很重要了。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进行阅读,但是,书本本就是高深的东西,有很多的知识学生们还是不知道的,在这种气候,就需要老师来进行指导教学。老师在进行领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并且要多读几遍,不仅如此,在解释了文章的寓意,使得学生们彻底理解后,尽可能的让学生们也带感情的朗读几遍,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更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情感的重要性。阅读书籍,只是学习到了别人的知识,而在阅读后进行有情感的分析交流后,获得感悟以及其他的想法,这些才是学生们自己的知识。

2.3拥有好的辅助教学方式

很多的书本知识是小学生不能理解、看懂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没有很多的阅读经验,有很多的东西,他们是不了解,也不认识的,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他们需要去阅读一些他们不太理解的知识,为了应付这样的情况,辅助教学就出现了。辅助教学主要指的就是一些帮助小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的学习手段,譬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上互联网,去查询自己想要的东西,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些视频或者图片来帮助认识一些事物,使得学生们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开阔。

2.4自主独立的进行阅读以及思考

在阅读时是需要安静的,它是一个人做的事,不能容忍其他人的插足,因为这会破坏阅读,使得无法进行阅读。小学生阅读教学是一门课程,学生们要遵训老师的规定,要独立的进行作业,这么做会培养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甚至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让小学生学会真正的独立自主。为了小学生们能更好的进行独立,学校需要想出一些办法,来使得学生们更多次的进行独立阅读,以此来变得更加的独立。

3.总结

阅读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求学方式,因为,阅读不仅可以让你学习到知识,它还可以让你了解到做人的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意义将变得更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现在很热门的一门教学课程,它可以让小学生在短期内学习到最多的知识,认识到很多的东西,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建,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了祖国的花朵能有更好的未来,能为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张慧.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3.

第3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体育知识和技巧的传播者,同时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要想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好是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兴趣对促进小学生学习非常有效,如果小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也排斥体育,根本就无法进行体育教学,更不可能实现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能使小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体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思想,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在科学计划的教学方式中,使小学生热爱体育。有些体育教师受多年教学经验的影响,思想守旧,不更新自己的观念,一种教学方式沿用至今,不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例如,跳山羊这一教学内容,一到课堂上,教师就开始讲解大量的跳山羊理论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自己亲自示范,紧跟着就是把学生排成一长队,一个一个地训练,训练结束,课程也就完成。教师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会造成小学生厌学的情绪,对体育也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特性,让其感受体育训练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抓住小学生生性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充分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

二、体育教师用语要生动,引导小学生敢于想象

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体育知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地思考,而且大胆地去想象。尤其是在体育课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爱好程度也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各自的特点,采用相应教学策略。而且要根据小学生的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一些不太喜欢体育的小学生活跃起来,而且对于这些不是很喜欢体育的小学生,不能一味地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去想象和思考,这样反而会给小学生带来不知所措的感觉,一些小学生对体育非常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用丰富的语言促使他们敢于去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小学生各自的情况用语要恰当。例如,前滚翻这一教学课上,在做准备姿势过程中,对一些不感兴趣的小学生,可以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具体步骤,用蹲撑如蛙跳和背部似拱桥来形容,然后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通过语言来有趣地描述基本动作,让小学生感知动作的效果,用直观的描述结合示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对于一些非常喜欢体育训练的小学生,就不用这么烦琐,可以比喻成一种动物的前滚翻,激发他们对前滚翻的想象,并且也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训练,尽量地实现自己完美的动作,这既能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应用原型启发来诱发学生进行类比思考

第4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2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3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1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1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的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高质量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为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得到统一,应按学生的个性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兴趣或性格分组)。

第5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为了确保和监测《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架起《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鸿沟桥梁的第一步,应当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进行,即通过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测。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生提供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课程标准》在提出“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同时还提供了“机会标准”,要求教育系统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平等和最大的接受学习的机会与合适的条件,从时间和物质基础上保证为每位学生提供最大的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的机会[2]。比如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小学生每周运动必须满150分钟,中学生满250分钟;提供安全、合格、丰富多样教学器材和设备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不能让学生总是在排队等待中度过等。对一些体能较差、技能水平较低或身体残障学生更需要保证平等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机会。2)教授有意义的体育教学内容。内容是落实标准的载体,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我国地域广阔和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但是却对每个水平或学段的4个学习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基于《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2)要选择多样化、有意义的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发展;(3)通过体能练习和评价帮助每个学生理解如何改善和保持健康,使学生明白体能练习对促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4)促进学生形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5)发展学生对动作技能和概念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新兴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视角。3)合理并负责任地实施体育教学。教学行为是落实《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合理并负责任:(1)教学必须针对全班每一位同学,不得将体育基础差或身体、能力有缺陷的学生排除在外;(2)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活动机会;(3)认真设计教学,促进学生学习;(4)布置课外锻炼内容,巩固课堂教学成果;(5)不允许把体育活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6)定期评价和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4)建立体育学习评价计划。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堂教学执行情况的监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学生学习评价计划:(1)教师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念,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的评价,更是为了学习的评价[3];(2)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既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也要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4)评价必须与《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保持一致,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5)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监测和强化学生的学习;(6)其他相关人员如行政人员、家长等要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保证和督促课堂教学的有效。上述4点提供最大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机会,是落实教学质量的保障。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是保证优质体育教学的载体,合理并负责任的教学是有效落实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而体育学习评价则是对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控与促进,这4个方面是保证新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落实的重要基础。

建立体育教师标准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增强体能、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但拥有优秀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能够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具体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标准,因此建立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不但可以填补体育教师教育的空白,而且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美国体育教师标准,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简称NASPE)认为,体育教师尤其是新体育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通过国家体育教师教育标准,而要达到高素质体育教师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NASPE为新体育教师制定的国家标准,要求新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国家标准规定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念。(2)体育教师教育计划有助于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如为新教师提供一些教育学的知识,提供学习以及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研讨的机会,促进新教师学习具体的专业行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3)教师的教学要基于国家标准,给学生打造适应各种活动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并乐于在生活中参与体育活动。(4)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能够理解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从中理解教学理念,从而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国家课程标准发展合适的教学活动;能够给课程建立目标并说明目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5)在认知、心理和情感领域为学生建立高期望,建立积极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既要对班级进行管理以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又要设计和传授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要有助于具体学习目标的实现,并鼓励学生在学校内外都要进行体育锻炼。(6)将评价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定期地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学生在向学习目标进步的过程中提供反馈。同时,定期的评价也能够为学生学业内容标准成就和评价计划项目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影响课程的设计安排。(7)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以及其他人员互动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专业化和道德素质;能够使用有效的教学实践传授教学内容;在学科上能与时俱进;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承担领导的角色,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8)教师在系统地回顾课程、教学和评价时能够积极反思自己。(9)教师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追求上进,积极接受专业培训,如参加各种讲习班、研讨会、实地调查、课题研究等,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时刻保持自己作为高素质教师的能力;定期参与教师资格考核,促进专业发展;经常参加专业体育组织活动,并在组织中担任相应职务[4]。不难看出,美国体育教师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在自身专业素质上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而且还要时刻保持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尽快建立体育教师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明确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它具有同时性、多样性、及时性和难以预料性的特点[5]。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对同一个班级,同一节课上每次都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情况。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提出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全国各校、各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千差万别的。我们难于判断一节课的好坏,但是我们却可以分辨哪些行为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哪些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甚至是有害无益的。针对课堂教学行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建立行为规范,将那些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和无益于学生体育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列出来,供体育教师学习参考,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行为以及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具有直接的作用。例如,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就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别从学习环境、教学策略、课程、评价以及专业化5个方面将体育教师的行为划分为合适的教学行为与不合适的教学行为两大类[6]。如在建立课堂学习环境中,将支持、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允许学生大胆尝试、失败和再尝试,不用担心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与烦恼列为合适的教学行为。而只有高技能的或者身体健康的学生被视为成功者,老师和同学忽视那些技能比较差或者身体不健全的学生则被视为不合适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策略中,认为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技能被视为合适的教学行为,相反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则被视为不合适的教学行为。由此可见,可以针对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诸多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的分类与规范,这样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有益的,哪些是有害应当避免的。这对进一步落实课程目标、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最直接的效益。

第6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第7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师,课堂语言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起着正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学生往往会以教师的话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时甚至终身难忘。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会这样说:“某某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慎言”,因为你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课堂语言。

一、 语言的科学性

也许很多教师会认为自己的课堂语言缺乏一些艺术性,但不至于不科学,在语言上不会犯科学性的错误。而实际上,往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分析不透,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缺失,就会带来语言的不科学性。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师都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在操作方法上的错误或在操作上的误差导致探索结果离圆周率相去甚远。此时,我们教师往往会以这样的话引导学生:“由于我们测量的不精确,因此得不到3.1415926……。”试问:再精确的测量、计算就能得到3.1415926……吗?测量出圆的的周长、直径均为有理数,两个有理数相除是不会得到无理数的。而这里的操作活动应该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过程。

二、 语言的规范性

教材是有众多专家精心编排而成,教材中的每一句文字表述都值得我们去揣摩、推敲、领悟。而数学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些细小的语言表述,带来教师课堂上语言的不规范。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中表述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会表述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与“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一样吗?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乘或除以一个整数、小数、分数等,而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仅仅指的是扩大1倍、2倍、3倍……显然,由于教师的数学语言不规范,使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三、 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学科知识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严密性。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数学知识和自身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如:《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句话,有的教师习惯将它表述成: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从逻辑上说既是三角形,不论哪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因此“任意’二字可以省去。而在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时,语言必须表述成: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这里的“任意”二字却不可省,从逻辑上说,此时仅仅就是三根小棒,只有添加“任意”二字,这三根小棒也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四、 语言的严谨性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语言细节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更要精雕细琢自己在课堂教学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注意语言的严谨。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圆柱的体积》一课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在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之后,执教教师追问学生:“要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必须要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此时教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这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殊不知,教师的提问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断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提问无疑告诉学生:自古华山一条道!要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是两个必要条件。要计算圆柱的体积,难道真的必须要知道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吗?在圆柱沿底面平均切成若干份,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只要把长方体横下来放,我们就会发现:圆柱的体积在计算时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准确研读教材,正确把握知识之间的错综联系,努力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在灵动的课堂上尽情的欢唱。

第8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或针对学生现实行为进行相依的理论知识灌输,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取得一些显著的成果,但是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是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良现象,再加上各大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观念、教育思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与其基础目标存在过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策

2.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最具导向作用的目标体系,其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供给、物质供给以及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无法满足其发展要求。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是当前各大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中的导向作用,所以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要通过人才招聘机制来组建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确保每一个任课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均能满足该项工作开展要求。

2.3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不仅要遵循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基础性教育方针,同时也要将“以学生为本”这一核心教育价值观贯穿到整个工作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打破“教师为主体”这一思想壁垒,而是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与学生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准确把握住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诉求,彻底打破传统“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得到自我约束,确保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体现出人文关怀。

第9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中职学生生源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变化丰富着,较为明显的现象就是高校不断扩招,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出现落榜情况,并且各大用人单位对学生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家长对学生都抱有较高希望,具体表现为能让孩子上高中就绝不上中职的心态,致使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主要表现为特困生、单亲家庭生人数上升;用人单位高学历要求致使学生存在自暴自弃思想;初中阶段存在坏习惯学生增多;学生自觉性不高,玩乐心较重;情绪变化较频密,学生责任感不够强;家长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中职教育管理环境的变化

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影响,现阶段大部分人认为中职教育水平较差,社会、家长等对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水平感到怀疑。这样的发展现状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兴趣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也无兴趣进行学习。另外,一些中职学校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相互干扰,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难度较大、复杂程度高。

(三)中职学校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管理办法

中职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因为发展环境、生源情况、管理办法、师资力量等等方面的限制,致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一些中职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想法不切实际,管理办法并没有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在这样环境中不能够更好地展开学习活动,缺乏良好地运行机制,影响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

二、中职学校教育管理核心思路构建

(一)学生要摆正心态,确定人生目标

对于刚刚离开父母生活的少年,由各个地方聚集在一起,进入全新学习环境,怎么样才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下学习生活之中,班主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班主任应该积极利用课下时间,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积极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够尽快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学生所学专业前景,帮助学生尽快确立人生目标,使他们能够对自己人生负责,树立学习信心,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成长,为美好的未来努力。

(二)改进教育方式,使用关爱教育

现阶段,社会、家庭、学校对中职学校学生负面评价过多,一些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素质较差,文化课程学习基础较弱,对他们开展教育难度非常大。教师对中职学生偏见,致使中职教育管理甚至出现“看管式”管理方式,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这种管理方式只会增强他们叛逆心,使他们越来越难以管理。中职教育管理者应该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具体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中职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在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上,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生,是现行应试教育失意者,这些学生在学校中得不到教师关心,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行为,失去积极上进信心、动力。所以,关爱教育对他们来说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教育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生行为做出正确评价,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尊重、信任他们,使学生融入中职教育环境,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三)实行“以学治学,以学帮学”管理方式

研究数据表明,15%——26%中职在校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等,假使这些情绪不能够及时得到缓解,将会对学生发展、家庭、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在中职学生中,学生干部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一些心理上存在障碍学生,学生干部的作用是教师不能够代替的。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应该对班级中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从中寻找能够有效辅助自身进行管理的学生。教师要关注班级范围内一些行为较为活跃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班主任严重调皮学生,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凝聚力。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他们实行奖惩并用管理办法,一方面可以严格规范他们行为,严格要求他们,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协助班级管理工作,实现以学治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各种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等,锻炼学生社交能力,使其能够成为教师的好助手。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大多较为活跃,并且对于学习方面的事情没有太大兴趣,教师管理起来较为困难。选用具有凝聚力班级干部协同管理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各方面问题,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一些较为琐碎时间交给班干部协同管理,例如周考勤表、课堂日志等,然后由班主任做好监督核实工作,最终实现“以学治学,以学帮学”。

(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是一项非常稳定的管理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管理机制。想要从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育方式做法之一就是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实现制度方面创新。中职学校管理,可以加强各种类型专业课程建设,实行分学制。课程在设置的时候,可以将其分为必修公共课、必修专业课、选修课程等,并且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选修制度,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尽可能加强专业课程训练,并改革相应考试制度,实现以考促学,不断拓展教师教学科研的空间,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可以积极运用一些新颖教学方式,例如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方式,将各种工作项目、情境积极引进到实训教学中来,实现岗位化实训,使课程教授能够贴近学生的需求。严格执行灵活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充分发挥空间,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