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农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1)0.6%楝素乳油333倍液(667m2药剂量150mL);(2)0.6%楝素乳油250倍液(667m
2药剂量200mL);(3)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250倍液(667m2药剂量40mL);(4)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000倍液(667m2药剂量50mL);(5)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667m2药剂量100mL);(6)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667m2药剂量125mL);(7)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67m2药剂量25g);(8)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照药剂)1667倍液(667m2药剂量30mL);(9)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共27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对照区面积15m2)。试验采用卫士WS-16P喷雾器(喷孔直径0.7mm)手动均匀喷雾,每小区药液量2.25kg(667m2药液量50kg)。
2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菜青虫基数,施药后1d、3d、5d、10d分别调查害虫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具体调查方法为:每小区取3个点,每点2株,挂牌定株进行调查,记录各小区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各处理的差异性。试验期间注意观察各处理甘蓝的生长情况,看有无药害发生。
结果与分析
1各处理药剂的安全性
田间观察发现,各处理区甘蓝的生长情况和对照区相比无明显差异,未发现药害症状,说明供试药剂对甘蓝生长安全无害。
2各处理药剂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菜青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0.3%苦参碱效果最好,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和400倍液药后1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61%和94.67%,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3d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与对照药剂96.66%防效相当,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5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27%、99.12%,均好于对照药剂94.92%的防效,且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24%、96.03%,极显著好于对照药剂和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0.6%楝素、1%虫菊•苦参碱和16000IU/mgBt3种药剂5个处理的防治效果一般,药后4次调查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下,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在药后4次调查中,0.6%楝素乳油333倍液和250倍液之间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药后3d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56.96%和62.51%;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250倍液和1000倍液之间的防治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也是药后3d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0.31%和78.86%;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药后1d的防效仅为36.25%,药后3d和5d防治效果分别上升到70.77%和73.21%,药后10d的防治效果仍有66.84%,持效期较长。见表1。
小结与讨论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关键词】苗木害虫 园林绿化 防治措施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目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着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尤其是对病虫害的防治重视不够。一般情况下,病害和虫害常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降低了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有些病虫害能使某些花卉品种逐年退化,直至全部毁种,或使城市绿化树种、风景林和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措施,是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
二.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人工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植食者(包括多种生物)、天敌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很难建立起来。在这个时期,刚入侵的病虫害由于缺乏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制约,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就会迅速生长养殖,造成危害。
目前,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防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农药,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许多弊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会使被防对象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使用不当还能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药害。
同时,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构日渐复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植物生长环境日趋恶化。造成植株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差,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 园林绿化苗木害虫的防治技术。
运用现代技术来拟定治理在园林植物中“猖獗”的病虫害对策时,首先应该从全社会的安全出发,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经济效益和其所带来的效果,不说杜绝,但要将有害的生物控制在生态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植保工作要从检疫植物出发,做好检疫工作,以植物养护管理作为基础,努力开展各种像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农药这等化学方法。对有害生物不应只注重杀死,更要注重调节,只要采取措施把危害控制在不影响植物观赏和植物成活率的效果就可以了。措施要符合先打发展观所提到的经济有效、可以被社会所认可。
1. 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1). 栽培管理预防法。这是综合防治中的一项基础措施,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发展对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情况等具有一定要求,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 选育抗病虫害品种。结合本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育抗病、抗虫的园林植物品种如银杏、广玉兰等,并在育苗、出苗时严把病虫携带关,这是防治园林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 合理的肥水措施。使用无机肥时,氮、磷、钾的比例要合理,适量地增施磷、钾肥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喷灌和滋水等方式会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沟灌、滴灌,以提高园林绿化苗木抗病能力。
2.主要防治方法。
(1). 黑光灯诱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将光的波段、波的频率设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诱集害虫。通过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控制害虫发生量,实现安全控害虫。
(2). 应用天敌防治技术。无公害防治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是今后防治虫害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园林植物虫害防治中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提高防治害虫的水平和效果,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
(3).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环境污染小,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叫化学农药持久。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花保、虫卵克等都是生物农药的首选。
(4). 筛选无公害药剂. 通过优化重组实现药剂的混配增效作用。化学防治只在应急时进行,尽可能地使用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经常变换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尽量减缓防治对象抗药性的产生。施药方式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同时,根据防治对象的特点、植物和环境等选用不同的药剂、剂型进行防治。并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 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防治。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物性农药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因其具有无毒无污染等优点,所以称为近些年园林养护工作者喜爱并且使用的有力武器。遗传不育技术和人工合成昆虫的内外激素这类技术种类的不断增多为园林养护治理病虫害提供了一项新手段。并且,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扩大,运用生物天敌治理病虫害的方法也日益成熟:以虫治虫。它是利用生物链天敌的原理,它具有不污染环境、安全有不受地形因素等的限制和长期受益等作用,是园林养护工作中综合防治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前景广阔。
4. 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与管理。加大队园林植物的经营,增强其成活率,增强园林植物自身的抗性。
5. 从整天规划出发进行防治。即通常来讲,一种病虫害的发生都有一种固定的侵害对象。所以如果栽植树木时对其品种进行不同栽植,可避免大范围的引发病虫害现象。与此同时,就本地区病虫害发生率高的地段,园林绿化工作者应该选用抗性强树的品种进行栽植和培育。
6. 注重肥料的合理配置 。要结合地区现实情况合理的选择无机肥和有机肥进行施肥。一般来说家畜粪便和人的粪尿这些有机肥可以对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合理改善,使得土壤疏松,图绕的透气性能也比较优良。而具有见效快的如化肥等无机肥长期使用会对土壤的物理性状产生不好的结果,因此要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搭配使用。做好氮、磷、钾这些大量元素和钙、镁、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在做好大量元素的合理施肥的同时,还要均衡使用微量元素,因为花木在生长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可以让花、叶等器官的畸形、变色,从而降低花木的观赏价值。由于未腐熟的有机肥里面含有大量的病虫卵,因此在施肥之前必须待有机肥充分腐熟,这样避免了地下害虫的危害。
7. 加强对花木的养护管理。在绿色植物栽培下去后,要及时对绿化植物进行抚育管理,做好树枝的及时修剪,通过清除苗圃中的有害植株或者是植株上的有害树枝,已达到减少病虫来源的目的,总的来说管理力度要跟上绿化植物的生长。
四.结束语
长期以来,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我们过分追求数量增长,而不考虑质量与后期养护等问题,使得一些林木在植入初期并没有得到良好地监测从而使其枯萎死去,抑或传播,所以布满害虫种类的树木逐渐增加,危害也逐步增大。由此可见,我们应在园林绿化中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做到综合防治病害虫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江国涛 园林绿化苗木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期刊论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24期
[2]郑辉 安阳市苗木花卉介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学位论文] 2005 -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
[3]徐荣侠 苏州市花木害虫及专家管理系统研究 [学位论文] 2007 - 苏州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4]李艳娣 浅析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7期
论文摘要 总结了苏云金杆菌的发现及杀虫机理,对苏云金杆菌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进行了阐述,并对苏云金杆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新型微生物农药作为无公害农林生产资料,在未来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快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进程,降低农药在农副产品中的残留和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发现及杀虫机理
1.1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发现
1901年日本学者石度繁从患猝倒病的家蚕幼虫中分离到第1个产生晶体的芽孢杆菌。10年后Berliner从德国苏云金地方一家面粉厂染病的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到一个相似的菌株,并正式定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t)。4年后,一个叫克林诺的科学家发现,在这种细菌的细胞中可以形成方形或菱形的晶体,可惜这个发现并未被重视。直到40年后的1953年,一位叫汉纳的生物学家证明了这种晶体是有毒的蛋白质晶体,才揭示了粉螟死亡的原因。在1920~1930年间,Bt作为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用来防治玉米螟。1938年第1个商品制剂Sporeine在法国问世,从此拉开了生物杀虫剂的序幕。以后相继发现了对鞘翅目、螨类、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昆虫、动植物寄生线虫、鞭毛虫、变形虫、吸虫、绦虫有毒杀作用的Bt菌株。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t是革兰氏阳性菌,另外,它可寄生在一些蛾类和蝶类的幼虫上,甚至是植物表面。
苏云金芽孢杆菌分泌出的由Cry基因编码的、有杀虫活性的δ-毒素(或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的蛋白结晶构成了内孢子。Cry蛋白对鳞翅目(如蛾与蝶)、双翅目(如苍蝇、蚊子)和鞘翅目(甲虫)有很大杀伤力。因此,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制成高效生物杀虫剂,或用Cry基因制成防虫害的转基因产品。
1.2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机理
苏云金芽孢杆菌(Bt)之所以能够杀虫,是由于它们的细胞内存在着一种有毒的蛋白质,叫做伴孢晶体,昆虫吞食后就会中毒而死。而这种活细胞及伴孢晶体对环境无毒无害。因为在动物的胃肠道内,酸性环境下蛋白质晶体不能溶解,从而对人畜无害。所以它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虫剂,可用来杀灭多种农作物害虫。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机理主要是:昆虫取食苏云金芽孢杆菌后,杆菌在其胃肠道内产生蛋白质晶体内毒素(δ-内毒素)、热稳定毒素(β-外毒素)、叶蜂毒素(α-外毒素)及Bt-γ外毒素。这些毒素能侵蚀昆虫肠道细胞,破坏肠道内膜,并进入血淋巴组织,使害虫因饥饿而出现败血症最后死亡。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防治对象是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其药性的持效期可达7~10d左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及其制剂对蚕具有很高的毒性,桑园必须禁用。另外,勿与碱性杀菌剂混合施用,晴天的傍晚或阴天施药效果最佳。
2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现状
2.1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水平上
过去Bt是作为一种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质和相关基因作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也就是说在基因的水平上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研究发现,在其体内具有一种Cry基因,正是这种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对上述昆虫具有极大的毒性,所以这种基因的结构和特性就影响到它本身,也影响到它的杀虫范围。当然某一基因的长期应用会刺激昆虫产生抗体。因此,现在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分子水平上。
2.2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中国现在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的商品化生产和防治农林害虫的系统工作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研制和生产质优价廉的Bt悬浮剂和高效价的粉剂,实现了中国Bt杀虫剂的商品化生产;建立了以生物测定为基础的产品毒力效价测定的质量标准化技术化系统;研究了助剂及贮存条件对Bt的影响,为助剂的筛选和有效存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规模推广应用Bt杀虫剂以防治棉、粮、果疏及林业害虫,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中研制和生产的适合中国的优质廉价的Bt悬浮剂,已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Bt粉剂的毒力效价和防虫效果,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以棉铃虫和小菜蛾为标准昆虫,建立了中国Bt产品质量标准化测定技术系统,为国产Bt杀虫剂的行业标准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与Bt杀虫剂国际质量标准接轨提供了保障。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3.1主要问题
苏菌基因的表达会发生变化。例如,如果温度不理想,就可能降低毒素的产生,使植物易受侵蚀。更加严重的是,试验证明毒素减少的晚季植物会形成启动子的DNA甲基化。 另外,毒素的持续使用会使普通害虫演化为抗性虫。试验发现,小菜蛾对苏菌毒素的喷雾形式就已产生抗性。
苏菌毒素的运用还有一些可能的危险,如:如果转基因玉米与变异野草杂交,苏菌基因的抗性就有可能因食物链来到食草动物群落中,蜂群衰竭失调(CCD),也可能跟苏菌转基因作物有关。
3.2解决的思路
(1)有抗植株与无抗植株间种。减少害虫抗药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将有抗植株与无抗植株间种,目的是减少抗性基因频率,牺牲少量无抗植株保证产量。美国和欧洲的某些区域已经立法要求使用上述方法种植。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假设抗性基因是隐性的。依目前来看,这种方法应该可以延迟害虫对苏菌的抗性;另一方面,假如产生了多种苏菌毒素的农作物可以完全灭绝害虫,抗性基因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了。不过,至今为止,害虫灭绝的情况还未出现。
(2)通过接合构建新菌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特定质粒可以自行转移,这些质粒可以通过接合来构建新菌株。例如,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鞘翅目)是北美最具破坏性的马铃薯害虫,欧洲玉米螟和土豆块茎蠕虫,对马铃薯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从自然界中分离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没有一个菌株对所有这些昆虫都具毒性。然而,通过质粒转移杂交,现在已经构建出对3种害虫都有效的新菌株,田间试验表明,该菌株作为广谱的马铃薯杀虫剂很有前途。
4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农药是21世纪农药工业的新产业,代表着植物保护的方向,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克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减少农药在农副产品中的残留量。同时,在推广微生物农药应用过程中,农副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将大幅度上升,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事关重大。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环保型、节约型农业,微生物农药将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和降低有毒物质残留提供技术和物质保证。微生物农药研究与发展,将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外销市场,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些均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喻子牛.苏云金芽孢杆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 蔡鸿娇,侯有明,尤民生.应用Bt控制鞘翅目害虫的研究现状[J].武夷科学,2002(1):259-265.
[3] 吴继星.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药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2(1):60-61.
[4] 谢道昕,范运六.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棉株[J].中国科学(B辑),1991(4):367-363.
[5] 袁志明,蔡全信,Andrup L,等.苏云金芽胞杆菌肠毒素基因的PCR检测[J].微生物学报,2001,41(2):14.
论文摘要脐橙产业是赣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指出了赣南脐橙生态果业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面积超过30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7%,土壤为红壤和紫色土,其中富含大量脐橙所需的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是发展种植脐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据统计,2006年,赣南脐橙发展到91333hm2,产量63万吨。建成无公害水果基地73333hm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脐橙)基地县4个、脐橙出口基地5533hm2,年出口港、澳、东南亚、北美等地脐橙18万吨,占赣南脐橙总产的近30%[1]。但在果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为此,加强赣南脐橙生态基地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形态的转变,促进赣南脐橙生态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赣南以脐橙为主的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赣南脐橙生产现状,分析了在发展生态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建设赣南脐橙生态果业基地提出优化措施。
1赣南脐橙栽培的生态问题
在脐橙基地建设中,赣南始终坚持生态化开发,注重农业生态保护,探索了一条被称为赣南模式的“猪—沼—果”模式。在实际生产中,不规范的脐橙栽培技术和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果园建设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
脐橙果园建设要严格执行标准,配套健全设施,尤其是果园梯田和排水灌溉设施要符合标准。但是实践中果园建设与生态建设没有完全同步,对生态保护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围绕脐橙产业协同作战搞好生态建设,造成果园建设与生态建设分家。虽然有的脐橙园修建了梯田,但是修建技术不规范。如一部分果园选址不科学,选在坡度25°以上的坡地、低洼地、平地;脐橙园四周没有开好防洪沟、排洪沟,每条梯田、梯带也没有背沟或竹节沟,不利于排水和降低果园水位;果园灌溉条件差,电不通,路不畅等,果园规划和建设的弊端直接带来水土流失,造成果园生态潜在的破坏。
1.2防护林建设滞后,降低了风沙危害
防护林的目的是减少风沙,增强抗御干旱、干热风、冻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应选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速长高大、长寿、经济价值高、主根发达、水平根少、与脐橙无共同病虫的树种。但据调查,赣南80%的脐橙果园没有建设防护林,部分果园虽建有防护林,但是建设水平低,布局不合理,防护效果差;树种选用不合适,如马甲子、刺合欢等树种矮小,防护范围小;防护林距离脐橙果园太近,容易串根,造成争水、争肥、争阳光等。
1.3“猪—沼—果”模式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和完善
“猪—沼—果(菜、鱼等)”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被称作“赣南模式”。推进这种模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沼气液、沼气池利用技术方法需要完善。
1.4无公害技术薄弱,存在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
果品安全是影响赣南脐橙声誉的关键。尽管赣南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已经提上日程,但是,工作力度不大,效果较差。因此,至今赣南脐橙加工业示范基地没有被列入国家柑桔非疫区建设项目区。随着脐橙规模化发展,病虫害增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加重,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破坏,果实品质下降,给脐橙产业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脐橙生态系统平衡。
2建设脐橙生态果园的发展措施
2.1抓好果园基地建设
遵循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在无公害脐橙基地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并向产业经济带、专业经济区延伸。在基地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增强基地的科技含量,提高质量。在脐橙园规划建设上,更应强调生态果园建设的重要性。
2.2加强脐橙生态果园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一是增加与赣南无公害脐橙生产有关的科研投入,加强常规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开发赣南脐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农药残留快速测定设备、有机农药肥料生产、脐橙保鲜防腐技术与设备。二是生态建设与果业建设相结合。要达到高标准建园,果园必须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做到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原则,严格按照“三大一篓”(大穴、大肥、大苗和营养袋假植)与“三保一防”(保水、保肥、保土、防护林)标准和要求施工操作,防止水土流失。
2.3严格执行赣南脐橙质量标准
2006年《赣南脐橙》国家标准(GB/T20355-2006)成为我国首个脐橙国家标准。要按照标准要求,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约束生产经营者种植加工行为,最大限度地通过促进生物循环,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经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提高赣南脐橙产量和品质,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2.4狠抓赣南脐橙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要求,无公害产品生产应具备下列条件:①产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必须经农业部农垦环境检测中心审定;②原料作物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操作过程须符合无公害标准,并接受监督;③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贮运须符合卫生标准,最终产品须经国家检测。2.4.1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园。为防止大气、水、土壤受废气、废水、废渣及一些天然有害物质污染,宜在远离城区、工业区,离交通要道的直距离在500m以上的地方建园。
2.4.2强调重施有机肥和有益复合菌肥(如EMCM等)。提倡种草、覆草、埋草,合理配备化肥用量和比例。采用无污染水源灌溉,应用滴灌、喷灌、沟灌等方式合理供水。
2.4.3推广套袋栽培。最好全园全树皆套,这是在生物防治体系难以建立和生物农药效果不佳情况下,无公害水果生产最有效的手段。
2.4.4防治病虫上全面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IP计划)。以农业措施、人工防治、利用天敌和增树体抗性为主,尽量使用无毒害的植物源、矿物及生物农药和农药增效剂。减少喷药次数,做到不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剧毒农药、高残留农药和杀性农药。
2.4.5在包装、贮藏保鲜、运输过程中严防果品污染。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保鲜技术,采取合理的采后处理方式。按市场需求进行严格的分级、清洗、消毒、打蜡、包装和贮运,防止果品的采后污染。
2.4.6改善农产品的经营方式,大力开展赣南脐橙的绿色营销。对取得绿色证书的进行注册,挂牌销售,优质优价,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2.5继续坚持和完善“猪—沼—果”模式
“猪—沼—果”模式的工程建设,是指“户建1个沼气池,人均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667m2果”,就是把养殖业(猪)、农村能源建设(沼)、种植业(果)以沼气为纽带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生态规律,形成物质、能量的生物循环链,带动生猪和果业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猪粪下池发酵产气,供农户照明、做饭,沼渣用来肥果、喂猪等[2]。实践证明:这种猪、沼、果复合型生态果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运行能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有生命力,环境上无污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做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在今后脐橙生态果园建设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已建脐橙果园的80%以上、新建果园的100%,推广应用”猪—沼—果”模式,并且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为果业生态发展更好地提供技术保障。
3参考文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及农资打假工作会议精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我市放心农资市场,为我市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根据《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农资打假专项斗争的要求,积极营造打假护农保春耕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切实实维护农民利益,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今年以来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普法力度,确保有效执法:
3月15日,结合3.15活动,配合宣传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参加由福建经济频道组织的在建阳进行的3.15活动建阳分会场的活动,现场发放省总队印刷的2007年宣传挂历和识假辩假和科学使用农资知识材料,并当场受理农户投诉1起。结合春耕备耕情况,我局组织农业执法、法规、种子、农技、植保、土肥、经作、兽医等单位及农资经营企业,从2007年3月15日至2007年3月22日,在我市8个乡镇21个行政村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了如何购买“放心农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控禽流感、《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方面宣传资料,向来访群众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推介优良水稻品种、优质农药等“放心农资产品”,深受群众欢迎。在宣传周期间,共发放宣传材料14000多份,内容有省总队印制的宣传年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农药识假辨假、兽药知识简介、种子栽培技术、肥料使用注意事项、公布举报电话8259179及969155农业农业热线咨询电话。悬挂宣传横幅40条,下乡进村农资展示销售种子560公斤;现场接受举报投诉1起,接受咨询近165人次。并在建阳电视台新闻节目、南平电视台新闻节目及南平电视台今晚9点半栏目宣传建阳农业部门农资打假工作并曝光典型案件、假冒产品。这次宣传活动虽然时间短,但取得了极明显的成效:
1、提高了农业执法的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农业执法氛围。随着这几年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首先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肯定,现场的农民通过执法队员不厌其烦的讲解如何识别伪劣农资,群众满意率达100%。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解决了农民的急需,又帮了政府的忙,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形象和农业执法能力。
2、宣传了生产企业的品牌,提高了优秀企业的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参加这次宣传活动的企业来说,收益匪浅,既给他们搭了一个桥,让他们的产品直接面对农民,又借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农民心中树立了企业品牌的效应,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3、解决了农民朋友的需求,加大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参加这次宣传活动的农业技术专家有农业局的,还有南平市农科所和企业聘请的,专业涵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渴求,解决了许多困扰他们而未能解决的农业技术问题。
二、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今年农资市场打假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围绕“两个提高”,即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两个减少”,即减少农民群众因农资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因农资质量出现的上访案件;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狠抓“五个结合”,即集中整顿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源头治理与市场巡查相结合,市场准入与跟踪管理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强保优相结合,加大打击处理与引导企业诚信自律相结合;突出“四重一大”,即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大案要案;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带动农资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根据农业生产和农资使用的特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开展5次兽药及生物制剂大检查、2次种子大检查,5次农药检查,2次肥料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27人次,出动车辆103次,查处市场97个次,查处单位431家次。查获无标识的水稻种子212斤,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96斤,查获无证经营生物制品案件一起,案值2525元,过期兽药30斤。立案11起,罚没款6.5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38万元。
三、坚持打防结合、转变工作方法:
1、全面巡查、重点监控:主要针对一些大的有农资经营点的村,进行重点巡查,严厉查处和收缴5种高剧毒农药(如建瓯丰农农资有限公司建阳黄坑门市部经营50%甲胺磷的案件就是重点巡查时查到的)。
2、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在春耕生产期间结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和电视走字公布举报电话8259179及959155农业热线咨询电话,欢迎社会各界人士举报、提供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如建阳麻沙植物医院界首门市部经营的“花优63”杂交水稻种子不符合“种子法”的规定的案件就是群众举报查处的)。
3、构建信息平台、增加资源利用:通过福建农业信息网、福建农资经管网构建的信息平台,增强各县(市)、区大队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打出非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行为(如建阳晓富种子公司经营未经审定的大豆种子案就是三明三元区执法大队转来的信息,才得以查处其违法行为)。
4、培养线人、重点突破:通过线人调查、了解暗中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对一些不易查处的案件进行重点突破(如建阳市阿炳兽药店非法经营生物制剂的案件,就是通过线人踩点并购买,执法大队人员在其仓库蹲守后端掉的窝点)。
四、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攻坚战
根据整治方案要求进行重点整治、保障安全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治氛围
建阳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车、标语、现场咨询、969155等传媒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在城区主要干道及重点整治乡镇悬挂宣传条幅11条,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标语上墙2条,张帖标语130张,利用建阳图文电视频道播放农业部就农资问题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材料近一个月,在建阳电视新闻频道和南平电视台今晚9.30栏目各播发新闻一条,通过建阳农业信息网及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各类信息,利用建阳农业刊登一期专项整治情况,出动宣传车21次,咨询630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种高剧毒农药明示图、《农业部就农资问题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致全市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致全市水产养殖企业、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致全市食用菌种植户、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8000张,并公布了举报电话0599-8259179。在全市营造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良好氛围。
2、开展技术培训、科技进村入户
利用电视开设农业讲座、农业局周未讲座、进乡入村培训等形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共培训69期,2000多人次。培训的内容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资维权、无公害锥栗生产技术、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食用菌专项培训、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如何应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的技术。并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锥栗栽培技术》、《无公害柑橘栽培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方法》、《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葡萄无公害栽培管理》、《蔬菜无公害栽培管理》、《农药合理使用技术》等手册及教材2000余册。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户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认识,从源头上杜绝了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剧毒农药,为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3、开展全面检查、进行重点整治
根据布署,2007年9月6日开始建阳市农产品专项整治组对全市13个乡镇及城区进行拉网式检查,至目前止共出动人员266人,其中执法人员78人,车辆70辆次,检查了13个乡镇的蔬菜、水果场、茶叶生产场,农药标签抽查90个,农药质量抽检样品10个,农药经营网点73家,检查兽药生产企业1家,兽药标签抽查30个,22家畜禽养殖场(户),对生猪“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添加剂样品检测151份未检测出盐酸克伦特罗的药物残留,合格率为100%。兽药质量抽查2批次并查处销毁过期兽药20盒,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头;检查兽药经营网点(含渔药)57家,检查饲料生产企业4家、经营网点27家,发出整改通知书4份,生猪养殖场9家,查获违法农资100公斤,责任人3人。水产品养殖场22家,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60个,其中蔬菜农药残留检测54个,不合格产品2个,合格率96.3%,比去年的合格率96%提高了0.3个百分点。水果农药残留检测6个,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1、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够,法律宣传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的活动,让广大的农户也能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农业执法人员为事业编制,但又从事农业执法专职工作,在职称评聘和晋级中有许多没有理顺的问题待解决,如执法人员从事农业执法,还脱离不开写专业技术论文,写农业执法论文,在评聘和晋级时又不能做为专业论文使用,严重挫伤了农业执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论文摘要 针对菜地烟粉虱发生危害特点,提出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对策。
自2001年以来,我市大棚蔬菜、瓜果、番茄、花卉苗木相继出现烟粉虱危害,种群基数不断累积,蔓延迅速,危害日益加重,已成为菜地瓜果类、茄果类等作物生产上最棘手的难题。近几年来烟粉虱在本地连续多年大发生,特别是2006年秋季重发,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烟粉虱,部分农户少数品种损失严重甚至绝收,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1发生危害特点
(1)发生世代多,且重叠现象严重,几乎每月都会出现1次种群高峰。
(2)食性杂,寄主范围广。烟粉虱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寄主十分广泛,除危害番茄、黄瓜、西葫芦、茄子、豆类、十字花科蔬菜以及果树、花卉、棉花等作物外,还能寄生于多种杂草上。
(3)越冬场所多,传播途径广。烟粉虱虽不能在本地越冬,但可在双膜覆盖的大棚内或贮藏室内越冬,并能保持较高的种群密度,是次年菜地烟粉虱主要虫源。
(4)不合理地使用农药。长期使用某种或某一类农药可以加速烟粉虱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天敌,给烟粉虱的再猖獗创造了条件。
(5)生态环境十分有利。烟粉虱虽然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但其嗜好寄主主要是部分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的蔬菜、花卉和少量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随着本地经济作物和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播种面积大大增加,特别是黄瓜、番茄、西瓜等烟粉虱嗜好寄主作物丰富,这些作物寄主与大田作物套夹种现象较为普遍,为烟粉虱的周年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栖息繁殖场所。而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又为烟粉虱提供了有效的越冬环境。
2综合治理对策
2.1农业防治
(1)培育无虫苗,防止害虫随苗传播。苗床与生产地一定要分开,育苗前先彻底消毒,对培育或引进的秧苗要严格检查,防止带虫苗进入生产地。
(2)合理布局、轮换种植、避免混栽,防止相互传播连续为害。烟粉虱喜食作物如茄果类、瓜果类等不可混栽。秋冬季尽量种植烟粉虱不喜食的作物如芹菜、生菜、韭菜等,以切断其自然生活的越冬环节。
(3)清洁田园,消灭或减少虫源。种植前和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残枝落叶,并做好棚室的熏杀残虫工作,及时整枝打杈,摘除有虫的老叶、黄叶并加以销毁。特别在6~7月份大棚收获后要重点开展灭茬处理,减少虫源。
2.2物理防治
根据成虫趋黄性,可悬挂黄板诱杀成虫,采用1m×0.2m的废旧纤维板或硬纸板,涂刷成橙黄色,再涂1层粘油(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成),悬挂于行间与植株同高,480 ~ 510块/hm2。当黄板粘满烟粉虱时,再次涂抹粘油,一般7~10d涂抹1次;还可用橙黄色水皿(可用痰盂代替),在烟粉虱较多的温室、大棚内,每20m2放1个,悬挂高度与植株同高,1昼夜可诱杀成虫万余只。
2.3生物防治
通过推广应用生物农药,保护自然天敌,依靠自然天敌控制烟粉虱危害。主要应用的生物药剂为爱福丁、虫螨克、阿维虫清等阿维菌素制剂。
2.4化学防治
(1)在化学防治上要选好对路药剂,既要防效好,又要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要采取“预防早治,混用轮换,控制用药”的药治策略,运用合理的防治技术,达到安全有效控害的目的。提倡以村为单位或成方连片统防统治,即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用药防治,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论文摘要 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
蔬菜种类多,栽培制度复杂,作物营养条件好,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黄山区10种主栽蔬菜中有40余种主要病虫害,绝大多数病虫害为害造成蔬菜减产5%以上,一般年份损失10%~30%,流行年份减产50%~70%。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化学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把蔬菜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1选用抗病、专用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不同的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气候重点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引进良种。由于抗性品种的表现因地而异,应用时需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同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充分发挥其抗性和丰产的综合性能。并注意品种的抗性变化,一旦抗性丧失,要及时更新品种。
1.2应用“三新”技术培育无病虫壮苗
一是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二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三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温汤浸种有消毒、增加种皮透性和加速种子吸胀的作用,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育苗采用此方法较好。化学消毒: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 min,捞出洗净,有钝化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在反季节辣椒、茄子、番茄和迟熟辣椒上使用,能明显抑制病毒病发生;白菜类育苗常用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敌克松或苗菌敌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五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六是发现病虫,及时拔除病苗并进行处理。
1.3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制度
定植前铲除田边杂草,在蔬菜生长季节要结合整枝及时拔除病株,摘掉病叶;蔬菜收获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不给病虫生活的寄主,这些都是防止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病原菌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寄居,使得蔬菜作物在连作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因此,可根据不同病原菌和昆虫对寄主作物种类的选择性,通过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有效控制病虫害,如在不同科、属作物之间进行轮作。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且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或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同时利用作物之间的化学他感作用原理,进行间作和套作,对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可改善蔬菜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4强根固本,增强蔬菜机体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长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使植株生长强壮,整个蔬菜机体抗性增强。要想根生长健康,必须创造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一是消灭土壤病原菌和虫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会因病原菌和虫卵的残留而成为病虫害潜伏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壤传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部分病原菌和虫卵是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为深翻与晒土,可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二是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对水分要求较严,特别是大棚蔬菜生产,高的地下水位,不仅土壤湿度大,而且影响大棚湿度的控制,冬天还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极易引发各种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否则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
1.5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创造一种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且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内小气候,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控制温度、湿度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和设施内的环境调节措施,创造一种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繁衍的环境。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可以使作物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侵染的高发期错开,达到避开病虫为害的目的。如为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秋延茄果类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软腐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期有显著关系,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还能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得当不仅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推广深沟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间积水,可减轻病害发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温季节到来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晒,利于根系发育,病毒病明显减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定植适龄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减轻病毒病、青枯病为害。通过以上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作用对病虫的生长发育等进行干扰,减轻或避免其对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一是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利用7~8月的高温对土壤深翻闷棚,每隔10~15d翻耕1次,可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和虫卵。每年在越山蔬菜基地大力推广春菜结束后,进行高温闷棚。二是利用银灰膜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三是机械阻隔。大棚覆盖不仅用于高效的蔬菜生产,还可用于5~8月的小白菜生产,可减少雨水的冲刷,减轻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发生,有效解决伏缺问题。
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克性进行防治或应用天然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有效抑制病原菌和害虫的活动,如苦参碱防治菜青虫、豆野螟等,菜丰宁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等。
男,湖北嘉鱼县人,高级农艺师,原咸宁地区(市)管理专家和政府津贴获得者,前后曾任乡农技站长、县土肥站长、县特产局副局长、县蔬菜办副主任兼县蔬菜科研所长、县蔬菜产业协会顾问,县作家协会会员。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省级以上20多种刊物百余篇,有10多篇重点论文获全国、省、地(市)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发表科技作品及文学作品百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专著两部,先后获农业部、省、市、县科技成果和丰收计划奖及省、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多项(次)。事迹录入《嘉鱼县农业局志》、县文明办的《南嘉奇葩》、《南嘉文苑・名人风采》、《嘉鱼名人》、湖北省科技出版社的《燎原集》。
导读:萝卜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作物,在我国已有2 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资源近2 000份,类型十分丰富。长阳高山白萝卜产业已成为全县高山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全省知名的特色产业,但目前生产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推荐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优势萝卜品种雪单一号、雪单三号。
甘彩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张吴湾43号,430070,
E-mail:
程,湖北长阳高山蔬菜研究所
邓晓辉,袁伟玲,崔磊,於校青,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收稿日期:2016-04-21
萝卜是全国第二大蔬菜作物,我国萝卜年播种面积近10年来一直稳定在120万hm2左右,且萝卜已从秋冬供应的时令菜发展为四季持续供应的周年菜。我国萝卜生产基地分布全国各地,从业人员过百万,已产生大量的萝卜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消费市场遍布城乡,有集市的地方就有萝卜供应。长阳高山白萝卜产业从1997年开始起步发展,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历经了从小面积种植到连片规模经营、从品种单一到多样化、从常规生产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从粗放上市到产品加工销售、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产品畅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白萝卜产业已成为全县高山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全省知名的特色产业。到2015年,全县5个乡镇、24个村、16 000多户种植白萝卜,基地面积5 336 hm2,年种植面积1万hm2,占全县高山蔬菜面积的30%,产量达40万t,产值7亿多元。
1 长阳县白萝卜标准化生产现状
1.1 长阳县白萝卜栽培模式
长阳县采用垄行覆膜技术栽培。播种前喷洒除草剂及防治地下害虫药剂,施底肥,包沟1 m宽起垄,厢面长7.5 m,覆带孔地膜,双行播种,孔距为40 cm×20 cm。播种后田间正常管理,追施叶面肥2~3次,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及霜霉病、软腐病等,萝卜出苗后重点防治跳甲。清明节(4月4日左右)前后制定全年的播种计划,4月下旬开始播种第一茬萝卜,6月底开始播种第二茬萝卜,或者根据市场行情自4月下旬连续排开播种,最迟播种至7月底。
1.2 优化改善白萝卜生产土壤环境
长阳县是山区县,土地条件差,特别是平地少,多年来高山蔬菜种植品种单一,特别是海拔
1 600 m以上的地区,以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为主,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调整结构比较困难,加上长期连作和偏施化肥,使得土壤地力、pH值下降,有机质缺乏,有益微生物菌群数量减少。近几年来,通过撒施生石灰,增施有机肥,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实行休耕轮作等措施恢复土壤生态环境,并且在生产中使用适宜当地主产区生态环境的萝卜新品种,保证生产供应和农民效益。
1.3 加强白萝卜质量安全生产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下,农民生产过程中严把病虫害防治关,选用微毒、低残留农药,并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在招商引资企业和农村生产合作社的统一运作模式下,严把进出库储备关,所有蔬菜从基地采摘、人工清洗、统一包装到统一标识上市,全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在质量监管中,当地县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以火烧坪为重点,各冷库由县质检中心配备农残检测仪,每车必检。以长阳大清江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合作社,建立信息平台和二维码扫描技术,引领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实行生产建档,产品质量可追溯,质量安全100%监控。
2 主要问题及对策
长阳县高山白萝卜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成为了全县蔬菜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高山人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长阳火烧坪地区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抗根肿病的品种
根肿病主要侵染和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蔬菜作物,包括萝卜、白菜、甘蓝、油菜、花椰菜、茎瘤芥(榨菜)和芜菁等,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其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芸薹根肿菌。2003年,根肿病在长阳县火烧坪暴发并蔓延,到2005年发病面积达到200 hm2,绝收面积3.3 hm2。目前十字花科根肿病是长阳县高山蔬菜产业化及农民增收面临的最大问题,选用抗病品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但目前生产上仍然没有完全抗根肿病的品种,生产中亟需选育和引进新的抗根肿病品种,目前从事萝卜抗病育种研究的专家们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2.2 白萝卜地下害虫防治难
白萝卜受到地下害虫如萝卜种蝇等啃食和为害后,商品性降低。以前生产中农民习惯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现在为保证萝卜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在当地政府的监管下,不允许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市场,这给当地的白萝卜生产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即及时筛选出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农药或者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防治萝卜种蝇等地下害虫,以提高白萝卜商品率,显得迫在眉睫。
2.3 白萝卜种植劳务成本高
白萝卜播种是1穴1粒,不允许有夹苗存在,否则不能正常生长成商品,因而在播种时只有依靠人工,且目前也没有适宜山区白萝卜播种的播种机。据常年统计,以生产667 m2白萝卜为例,从播种至收获需人工20个(起垄3个工、耕地2个工、覆膜2个工、打药7个工、收获6个工),按照长阳当地一个工150元/天计算,整个生产周期用工成本为 3 000元;从播种至收获肥料成本320元、地膜成本150元、农药成本300元,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用工成本,解决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亟需一系列适合山区单人作业的小型机械。
2.4 鲜食萝卜产量过剩,加工萝卜未形成产业格局
2015年上半年白萝卜市场行情好,667 m2产值在7 000元左右,而8~11月,白萝卜价格仅0.3~
0.4元/kg,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相当一部分产品在田间未采收,生产过剩。目前,长阳县已有华康食品公司等部分企业从事白萝卜的加工生产,但销售市场有限,加工技术也还不完全成熟,不能减轻白萝卜市场鲜销压力。建议当地结合往年市场行情,科学合理安排白萝卜播种期,通过早、中、晚品种搭配,有效避开萝卜上市高峰期,降低白萝卜集中上市带来的市场风险;同时,做大做强当地的白萝卜加工企业,扩大当地的白萝卜加工产品如腌萝卜、泡萝卜、萝卜干等的销售市场,通过网络宣传、举办各种蔬菜节等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这些产品。
3 优势品种推荐
3.1 雪单一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中心选育的双单倍体春萝卜新组合。早熟、耐抽薹,长江流域3月中旬以后播种,高山菜区5月中旬以后播种,不易发生先期抽薹。裂叶,叶簇半直立,叶色深绿;肉质根长25~30 cm,横径8~10 cm,品质优,脆嫩,皮色光滑洁白,辣味轻,不易糠心。667 m2产量4 000 kg 左右,商品生育期6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