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饰创新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中国传统乐器”种类繁多,有堂鼓、花鼓、铃鼓、太平鼓、书鼓、象脚鼓、云锣、钹、钟、磬埙、箫、排萧、八角鼓、笛子、唢呐、笙、三弦、阮、琵琶、箜篌、二胡、京胡、扬琴、古琴等。继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代表中国民乐第一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的16年来,中国各地民族乐团在国际国内演出市场日益活跃,中国民乐正在交流与创新中走向复兴。经过千百年的锻炼与发展,如今中国民族音乐以其多元的艺术风格及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正迈步走在新纪元的大道上,并逐步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然而,中国民族音乐在听觉上给观众营造美妙享受的同时,在视觉上却不免流于保守,传统的固有形式。观民族音乐的国内外各类演出不难发现,民乐舞台服装大多为传统唐装旗袍亦或款式微调改良款式,或直接使用西式洋装。鲜少出现具有现代感、时尚性,且功能性于一体的民乐舞台表演服装。在如今人们对于艺术享受越来越强调立体感,多层次的需求之下,3D、4D,甚至6D的艺术饕餮大餐甚嚣尘上的大背景大舞台上,民族音乐舞美服饰的滞后简陋也许将成为艺术发展进步的一个瑕玷。
二、对民乐舞美服饰的设计思考
作为设计师应该思考如何将现代服装艺术与民族音乐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设计出适合民乐舞台表现的功能性服装,且同时服装具有创新性、时尚感与民族代表性。
首先将从舞台服装的设计要素进行分析。舞台服装由款式、色彩、面料三个要素构成。
其中,面料是体现舞台服装设计思想的物化语言,也是表现舞台艺术灵魂和生命的媒介。所谓舞台服装面料设计,就是指对服装面料表面的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进行创造,并能让观众内心产生独特感受,烘托整体气氛。在民乐舞台上,不同的音乐更要随着音乐元素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服装面料来表现。比如,演奏温婉轻柔的《茉莉花》时,演奏家的服饰面料需轻柔软薄以表现诗意山水的梦幻江南气质;演奏奔放激情的《赛马》曲时,演奏家的服饰则可选用有一定质感硬度的面料以表现北方大草原的雄浑刚强。
在色彩设计上,它是表现舞台个性的重要元素。不同的色相、纯度、明度表现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色彩组合色调也有不同的气质。色彩的性格有的鲜艳、明快、活泼、对比强,有的柔和含蓄,高雅而又大方,而有的是稳重刚健。在考虑民乐舞台服装配色时,也应对不同对象的个性进行具体分析,以达到色彩个性和音乐个性相协调的效果。观众对服装式样的细节与质料很可能一时并未察觉,而对色彩却能立刻感受到。在民乐舞台上,音乐的风格与服装色彩的匹配将会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在款式上,设计师的思路不应仅仅被局限于民族服装或民族元素的狭隘范围里。民乐舞台服饰的款式设计第一必然需要服务于舞台表演的功能性,利用演奏家挥洒自如地进行演奏。于此同时,对于音乐乃至于乐器的个性气质的搭配则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一大重要关键。比如,在东晋竹林七贤抚琴必讲究宽袍大袖,袒胸露乳的潇洒飘逸以配合古琴大音空谷的特殊气质。在了解了风格气质的特点后,更不妨运用时尚时装设计的手法进行演绎与设计。
2012,ViVAGirls(雅乐团)与美国著名造型师GKReid先生携手亮相当年纽约秋冬时装周,中国民乐第一次登上国际时尚舞台,GKReid先生为这12位女孩打造整体造型轰动一时,而一出国际时尚元素与东方韵味结合的音乐盛宴《白蛇传》也在纽约获得巨大反响。无疑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合作,也是扩宽民族音乐舞台服饰创新设计思路的一次成功实践。
三、民乐舞美服饰的创新设计思路
在发展民族音乐逐步走向国际的同时,民乐舞台服饰的创新设计将是时装设计师值得探讨思考的设计方向。民族的文化是最具世界性的元素,而表现民族传统并不代表一成不变或按部就班,传统的民族元素只有与国际流行趋势思维结合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生命力,才会被更多人接受,也才能更好地将中国民族音乐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化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赵伟月.舞台服装色彩[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04).[2]全金.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舞台服装[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培植经济增长点,构筑民心工程。在全县与“三农”建立密切的诚信关系,拓宽创信内涵,兴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到家,创建农村信用工程”新。把信用度评价的档次由单一的农户型向乡(镇)、村、企业、农户的立体型延伸。坚持效用“一次核定、凭证贷款、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办法,实行“不抵押担保、不逐笔审批、不钱物结合”,一律现金投放的规定,方便农民借款,利率一律优惠,让利于民。全县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66万笔,贷款额1.87亿元,比同期增加净投入3100万元,为农村经济建设及时注入了新血液,赢得了民心满意。
培植产业辐射点,构筑民富工程。为了农民及时得到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和服务,全社组织57支小额信用贷款营销服务小分队,走出柜台、服务千村万户、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累计发放支持茶叶特色产业贷款 万元,着重支持了10大产茶乡镇、100个中心茶场、1000亩无性系茶苗基地、10000个种茶大户,把英山的茶叶产业建设成为“种植、旅游、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示范园和信息网络”。投放养殖业贷款90000万元,突出支持了发展罗非鱼,美国叉尾鱼、七彩山鸡、绍兴鸡、小尾羊、野天鹅、毒蛇等特色养殖大户,成为科技致富能人,让他们占绝对优势地先富起来。
培植务工增收点,构筑民财工程。全县农村信用社对外出务工的农友发放启程贷款800万元,培植外出务工增收创效。并与团县委联合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动员外出务工青年回家投资办企业,汇款支持家乡经济建设。还集中建立了“英山县外出务工青年微机档案”,设计印制《英山县招商引资宣传册》和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卡和4万份,及时寄发给外出务工青年,给他们送去家乡的问候和祝愿,促使他们安心发大财,从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净回英山现金5975万元。增加信用社存款3239万元,占当年新增存款的61.6%,成为英山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增收来源和千家万户的生财之路。
培植山城新景点,构筑民意工程,按照建设文明城,争做文明人的要求,全年对联社、信用社门前的“四化、三包”责任管理进一步加强,共挤出资金20余万元,投放临街路面和绿化等建设,使山城信用社社区达到美化、优化、净化和绿化,促进山城树起了形象,赢得了市民的满意。
鉴于此,我们借鉴了钢铁腐蚀的专题研究文献,结合个人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总耗时仅需10分钟左右。在新授课时如能在课堂上增补以下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钢铁的腐蚀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以后学习金属的防护会有更大的益处。
一、重现一次偶然的发现(趣味钢铁腐蚀问题的引出)
笔者在读高中时,特别喜爱搞些手工制作。在一次摆弄自己“土制”的“万用电表”时,发现了一个令当时的笔者无法解释的现象:当将自做的两只相同铁质表棒插入潮湿的泥土中时,竟然发现万用表的指针发生了微微的偏转!难道相同的铁电极也能构成原电池吗?
我们先重现一下当时的事实:
【实验1】将氯化钠溶液加入有棉布隔膜的水槽中,用导线连接好2只铁片电极及物理教学用演示电流计(量程100µA),观察是否有电流产生。
如图2,本实验选用长方形的塑料水槽,中间加1个棉质的隔膜,使两边连通,只是减缓了两极氧气的相互扩散。先在其中加入适量食盐水溶液,再将准备好的2只一样的铁片电极(提前用铁砂纸打磨除去表面铁锈),与1只物理上用的100µA演示电流计,连接好导线。特别应注意的是:应先将连电表负极的铁片插入溶液10~20秒左右,再将连电表正极的铁片插入溶液中(这是本实验成功的秘诀!因为先放入的铁片由于局部吸氧腐蚀而消耗了一部分氧气,故氧气的浓度必然小于棉布另一侧的溶液,后插入的铁片因溶液中富含更多的氧气必然成为原电池的正极。于是,实验者就可以预料电表将会正向偏转!)。奇迹发生了,电表发生了明显的偏转(电流可大于100µA,如图3所示,然后电流又渐渐变小。按中学电化学理论,构成原电池应有2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但这个现象意味着什么呢?既然事实证明电流产生,就已说明发生了原电池反应,负极一定是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
本次实验结论:相同的铁电极插在氯化钠溶液就能有电流产生,证明了钢铁腐蚀的普遍性。
当时,笔者在小河边、池塘边、阴湿地都试过,现象都一样。这样的钢铁腐蚀到底是谁惹的祸呢?
二、何物腐蚀了铁(设计趣味实验验证氧气参加了钢铁的腐蚀)
【实验2】用鱼缸增气泵给一铁片电极鼓入空气,观察电流计是否偏转,确认原电池的正负极;给另一铁片电极鼓入空气,观察电流计是否反向偏转?增加氧气的浓度,现象又如何(如图4所示)?
为了连续地通入空气的方便,我们用鱼缸增气泵作供气装置, 用医用输液器改装成流速控制装置。当接通鱼缸增气泵的电源,给其中一铁片电极处通入空气,发现指针就会发生偏转;再换成给另一铁片电极处通入空气,发现指针又会向相反的方向偏转(如图5所示)。再通过空气流速控制装置增大空气的进气量,我们发现空气的进气量越大指针偏转越大。
本次实验结论:根据电流方向,我们发现通氧气的一极是原电池的正极,另一铁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程度受氧气浓度的影响,这就证明了氧气参加了原电池反应,也就是说氧气的确参加了钢铁的腐蚀,增加正极溶液中氧气的浓度,钢铁的腐蚀速度加快。
钢铁在接近中性的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这种有氧气参加的铁的腐蚀,就称之为钢铁的吸氧腐蚀。于是,前面偶然发现的趣味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原来同一个溶液中氧气的浓度不一定处处相同,氧气浓度大的一极就作为了原电池的正极,在更专业的资料中,将这种因氧气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吸氧腐蚀,又称为差异充气腐蚀。钢铁的腐蚀问题虽然很普遍,反应过程却是比较复杂的,但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与的吸氧腐蚀。那么,这样钢铁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如何去书写呢?
三、钢铁是如何腐蚀的(钢铁吸氧腐蚀的电极方程式书写的疑惑)
氧气参加了原电池反应,反应后生成什么呢?是氢氧根吗?带着疑惑再做如下实验:
【实验3】在通了一段时间空气的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本次实验现象:通氧气的一侧的溶液加入酚酞后却没有变红!
有氧气参与电极反应,反应后生成的离子到底是不是氢氧根呢?难道是氢氧根扩散速度太快,氢氧根的浓度还不足以让酚酞变色?
四、巧妙设计钢铁腐蚀的微型实验 (验证钢铁腐蚀时两极生成的离子)
【实验4】U形管中验证钢铁腐蚀原理的微型实验,如图6所示:在加有纱布的U形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在两电极分别加入几滴铁氰化钾溶液、酚酞试液,再插入铁丝电极、碳棒电极,连接好物理教学用演示电流计(量程2.5mA),观察指针的偏转及两电极的颜色变化,并分析电极反应式。
本实验中应预先在U形管下部加入卷成的圆柱状的医用棉纱布,以减缓原电池反应生成的离子的扩散速度。由于棉纱布层较厚实,我们从两边分别加入氯化钠溶液(注意:试剂的用量非常讲究,否则不能观察到正极的红色。根据当原电池工作的电流强度一定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OH-就一定,OH-还在不停地向另一电极扩散,再加上正极的碱性要达到pH>8才可能出现红色,故碳棒正极溶液的量应尽可能地少,U形管的口径应与碳棒的直径尽可能地相近,这样才能确保电极与溶液接触面积大,原电池的内阻小,让生成的OH-浓度足够使酚酞变色)。再在铁电极一侧加入铁氰化钾,在碳棒电极一侧加入酚酞溶液(其目的是为了分别检验Fe2+、OH-,向学生说明Fe2+与铁氰化钾呈蓝色可用来检验Fe2+),加入铁丝电极、碳棒电极,电流计改换5mA量程,连接好电路,发现指针发生偏转,电流达2mA(如图7所示)。
本次实验现象:U形管的微量实验中,碳棒电极(正极)附近呈红色;铁丝电极(负极)附近呈蓝色,以证明钢铁腐蚀过程中,正极产生了OH-,负极产生了Fe2+。
五、问题的深入研究
思考1:为何要改用U形管做微量实验?
目的是在有限空间内生成一定量的氢氧根离子,使酚酞迅速变红。碳棒正极溶液应尽可能地少,U形管的口径应尽可能的小,这样才能让OH-浓度足够让酚酞变色。碳棒电极(正极)附近呈红色;铁丝电极(负极)附近呈蓝色,以证明钢铁腐蚀过程中,正极产生了OH-,负极产生了Fe2+。
思考2:构成原电池是否必须有2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否,如钢铁的吸氧腐蚀可以是相同的铁电极,燃烧电池可用相同的惰性电极等。
思考3:有无其他办法在课堂上检验吸氧腐蚀的产物?
有,但不适合作课堂演示实验。如刘先昊、朱海英设计的《钢铁吸氧腐蚀实验的条件优化》中钢铁腐蚀液滴实验,只适合用作学生分组实验。
六、本演示实验设计特点反思
1.本装置简明直观,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特别是使用物理学中演示用的电流计,灵敏度高,刻度醒目,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观察。
2.鼓入空气用鱼缸增气泵,代替初期用化学方法制氧气更有创意。葛宏涛在《吸氧腐蚀的演示实验》中,用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再通入水中研究钢铁的吸氧腐蚀。而用鱼缸增氧机(市售价只有十多元),比用氯酸钾制氧气或用气唧来提供空气,气流更为恒定,更易于操作;另外,用鼓入空气来演示钢铁的吸氧腐蚀,与现实中钢铁腐蚀的条件一致,更具有说服力。
3.采用U形管中进行的微型实验,颜色对比鲜明,学生印象特别深刻。
4.课堂实测,学生对吸氧腐蚀电极反应的理解效率比照本宣科好很多。特别是学生书写反应式不会出现:2H++2e-=H2,Fe-3e-=Fe3+等易犯的错误。
经实测,在NaCl溶液浓度为5mol/L,铁片在溶液中部分表面积保持约8cm2,铁片间距2cm时,演示钢铁腐蚀受氧气的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食盐水的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建议使用精盐配成饱和食盐水,再取上层清液进行实验。铁片的除锈应选用较粗的铁砂纸,铁丝应选用较软的无锈铁丝,不适宜使用硬度较大的钢丝做实验。
参考文献
[1] 邹兰,李勤,魏振枢.差异充气腐蚀产生机理的探讨[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5:9
[2] Mark T. Stauffer,Justin P. Fox.Yet Another Variation on the Electrolysis of Water at Iron Nails[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08,85(4):523
科技部将涉及创业投资、银行、资本市场、保险机构、债券等利用全社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统筹为科技金融工作。金融科技现有的各种形式包括:创业投资、银行科技贷款、农业科技小额贷款、科技担保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科技保险、科技债券发行等,以及金融与财政结合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贴息贷款”、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对非正式金融的带动方式。它从多个侧面诠释了技术创新与金融深化之间的相互支撑和促进作用。
然而,现有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更多地局限于传统而单一的贷款,且对科技企业的创业贷款供给规模并不大。我国创业投资增长迅速,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创业投资接受国,但与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仍相距甚远。创业投资的财政引导资金施行顺利,所设计的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和投资保障机制合理,但对民间资金的吸引不够。科技保险在试点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保费收入和风险保额都达到一定规模,但其产品种类较少、辐射面较窄,不能满足科技创新产业的高风险要求。资本市场“新三板”试点有一定成效,中关村科技园区已有39家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交易,但全国其他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力度不够,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有限。
因此,构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是解决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匮乏、根本扭转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金融深化、金融创新,专门针对科技人才的创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设计适宜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不仅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也为金融深化的理论演进和实践运行提供了范本。
二、文献综述: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有文献对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著述较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科技金融理念的阐释,建立信用担保、服务平台;以知识产权等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建立科技银行;金融企业集群化发展;建立创业投资的引导资金;以及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
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是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科技企业及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等进行资源整合,初步构建一个集政策、产品、中介、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基于联合信用担保的商业模式(朱瑞博;华斌,2010)。以知识产权为质押载体,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构建市场化的可推广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周丽,2009)。
建立科技银行,是将中小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融合的一种路径,美国硅谷银行是一家为科技、私人权益机构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各阶段全面金融服务的银行,它在经营战略、盈利模式、风险控制、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关系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如何拓宽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都有借鉴作用(武岩;幕丽杰,2009)。中国首批科技银行于2009年1月10日在成都正式亮相,银监会先后批准成都银行高新支行、中国建行成都高新支行为首批科技银行,并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北京中关村和上海浦东(乐隐,2009)。
以中小企业集群为外在形态的产业集聚也会通过影响金融发展环境和推进金融业集成创新从而优化金融生态,中小企业的集聚生存优化金融环境,当集群达到一定规模,产业内的高生产率与创新能力实现(杨京星;张荣刚,2006)。而金融企业集群是复合型金融产品生产与交易的中间网络组织,它的资产专用性、企业能力、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决定了金融企业集群的效率边界,具有区域金融创新优势、金融风险缓释优势及生产经营效率优势(连建辉;孙焕民;钟惠波,2005)。
“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是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初创发展阶段,设立的由政府出资引导民间资金广泛参与的一种融资方式(Chen,2010)。相比于北美和欧洲,中国的初创引导项目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Xu,2009)。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更进一步健全,才能形成健康的风险资本市场(Dauterive and Fork,2004;Pukthuanthong and Walker,2007)。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明显,但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缺乏有利的制度安排(戴志敏,2002;李心愉,1999;李永周,2004);在美国1983-1992年期间,风险投资对产业创新的贡献率达8%(Kortum and Lerner,2001),风险投资的高回报总是与发达的股票市场相伴随,快速的资金周转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创新(Giudice and Roosenboom,2004)。同时也设立了完善的风险退出机制,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主要以IPO和并购为主,而德国以股票回购退出为主(徐加;徐祥柱,2002)。通过信息熵与物元可拓法的风险投资决策模型、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初步筛选风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风险投资动态利润评价函数进行评估,对后续投资提供决策依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唐明哲,2001;马蒙蒙;蔡晨;王兆祥,2004)。通过期权定价模型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控制风险(Dixit and Pindyck,1995;Ekern,1988;Copeland and Weiner,1990)。
这些文献所分析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多具有单一性,与我国现有科技金融需求相适应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还有一定差距,以综合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为框架的金融创新设计具有迫切性。
三、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运行与设计
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是为科技型企业在各个环节提供所需要的融资。是否能达到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升级换代的实际要求,成为衡量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效率的核心。按现有模式来看,凡是对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都称为科技金融,而这种模式多以贷款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存在,较少涉及保险、证券。按发达国家的标准,不仅贷款、财政补贴不应属于创新范畴,就连科技保险、资本市场如纳斯达克等在目前看来都不应归于创新的范式。但我国的科技金融服务起步较晚,现有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发展保险和资本市场也可属于金融创新范畴。根据我国实际,金融产品改进、资本市场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运用,是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运行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图案;服装设计;创新发展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展,如何被赋予崭新的时代精神的局面,纵观当今服装界,中国传统图案正在被世界服装设计大师们以各种艺术设计形式创新成崭新的,具有独特时代精神服装艺术作品。
1 传统图案在中外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案的现代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传统图案代表的寓意是吉祥安康,富贵如意,在现代服装的运用上并不是照搬照抄,传统的纹样、精美的刺绣、古老的染织工艺等传统元素被现代服装设计师们大胆创新,演绎出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新样式。在传统与现代中游刃有余地自由转换,才是演绎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使用的高明之处。
近年来 “中国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席卷全球,在服饰时尚界愈演愈烈,中国传统图案正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出现在世界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中,约翰・加里亚诺说:中国是他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1997年约翰・加里亚诺推出手工刺绣中国传统花卉图案双面缎连衣长裙,极具东方韵味。1998年,迪奥一系列表现旧上海主题的时装带着梅兰竹菊、富贵牡丹、吉祥文字、龙凤纹样吉祥图案在时尚界引起轰动。2000年,约翰・加里亚诺设计的“宽衣大袍”,以刺绣“凤穿牡丹”“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为时尚界注入生机。2003年,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被约翰・加里亚诺经过解构、重组等手法用于高级时装设计,得到重新演绎。
1999年亚力山大・麦克奎恩为纪梵希公司设计的高级时装的部分服饰图案来自中国吉祥纹样,精湛的手工艺结合传统的纹样营造出古典华丽的氛围。在2003/2004秋冬时装会上,亚力山大・麦克奎恩又推出一组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高级成衣将中国传统织锦面料通过分割、拼接,使吉祥图案呈现出全新面貌。
近年来,中国设计师不仅能够把传统图案作为自己的表达语言,并且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中装衬衣的面料采用的是一款有“纤维皇后”之称的“万寿缎”,装饰有“福”、“禄”、“寿”的云纹团花图案,传递着吉祥、永久的祝福。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主持人所穿牡丹纹妆花缎晚礼服,整个礼服尽显东方女性的温婉别致。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饰对传统图案的运用。火炬接力服的颜色以象征圣洁崇高的白色与耀眼热情的中国红为主色,配以风纹图案、祥云图案,把运动的美感和泱泱大国的文化底蕴巧妙结合在一起。图案取材于明代崇祯皇帝御赐秦良玉平金绣龙凤袍,在图案设计上,设计师将凤纹进行了变异、分离和打散,将现代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充分应用于设计中,将凤纹中的女性含义转化为中性色彩,从而适用于各色人群。目前,中国一些服装品牌在探索将中国传统图案运用于服装时尚设计,其中“玄色衣裳”、“木真了”“格格旗袍”“璞玉”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品牌,设计师以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对中国特色现代服装的理解和创意。
2 分析传统图案的运用中易出现的问题
现代服装设计师对传统图案的理解与把握不足,在设计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图案纹样陈旧缺乏新意、照搬过多、色彩搭配不协调、布局不合理、图案工艺与面料不匹配等等。现今的服装中传统图案运用较多实际上纹样雷同,因此,在使用传统图案的时候,选用何种纹样并赋予它们新的表现形式,表达强烈的视觉效果又保留吉祥寓意,使现代服装设计作品既体现中国特色又接轨于世界流行,这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设计师应根据服装的种类、风格,决定传统图案的运用方法,设计师要有整体的构思,图案的布局要与服装款式相呼应、协调、统一。但是现在有些服装品牌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全盘模仿,生搬硬套现象较多。不同的图案工艺技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有些服装出现图案工艺与面料搭配不当问题。如:光泽质感面料上采用钉珠印花,导致过强视觉刺激。
3 传统图案运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建构
在教学体系创新方面,服装设计专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论、专业技能与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工艺制作训练和个人设计方案的推广,实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创新。以此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审美要求,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
一、当前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创新的教学模式上发展不容乐观,主要表现:第一,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体系建构。部分院校的教学理论比较陈旧,无法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导致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学生对课程的理念和技能认识不到位,无法应用于课程实践。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仅注重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讲述,忽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这种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被激发,教师所教的内容在学生毕业之后毫无用武之地,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第三,在教学实践方面,部分专业院校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应试教育的考试之中,使许多学生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极差,使得学生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脱轨,综合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二、建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1.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体系创新
在教学体系创新方面要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与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的不断创新。具体而言,在专业基础的设置上,服装设计专业创新要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服装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在课程体系建构创新上,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布面料的认识、手工缝制与机械缝制的基本技术、上衣和裙子的原型样纸以及人体与服装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课程理论创新上,主要强化服装设计技术与专业素养的完美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具体而言,主要包含半身裤裙、衬衫、连衣裙、大衣、礼服和套装等设计和平面的结构构成的基本理论。在专业技能模块的创新方面,要加深学生对服装设计理论的正确认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体包括对半身裤裙、衬衫、连衣裙、大衣、礼服和套装等作品的制作和设计,在课程的要求方面,学生先针对服装进行款式设计,并根据体型要求进行打板、假缝以及补正,最终完成作品的缝制。对于已经完成的设计作品要做好搭配和整理,辅之以合适的配饰或者配乐,在教学课堂中进行动态化的展示,实现教学的目的。在专业实践创新方面上,服装专业设计院校应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扎实学生的课程理论和技术的基本功,并将学生优秀的个人作品通过学校和企业推向市场,使学生能够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学生的今后就业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2.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服装设计专业要注重个人设计方案实现和样纸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训练。具体而言,在服装设计方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服装设计院校要尝试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中安排学生按照固有的方法制作同一件艺术作品,将教学的重点转向学生个人设计方案的打造和实现上。学生通过设计和思考艺术作品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技术或理论上的难题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帮助,最终所形成的作品必然是基于学生自身的风格和造型风格于一体的艺术成果,有利于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运用,实现服装设计教学的专业化和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在样纸设计创新上,服装设计专业院校可以将原来的1比5的小图作业更新为1比1的实际样纸,通过假缝试样实现作品的合体性。在结构设计上,院校的指导教师将CAD的设计技术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提升教学效果。在工艺制作训练方面,服装设计院校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工艺方法,将高效率的生产技艺不断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缩短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实际要求间的距离,为设计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3.加强服装设计行业教学实践创新
在教学的实践与创新方面,教师要将校内实验课程与校外企业的实地训练相结合,更大范围的给学生提供服装设计平台。通过介绍国内一流的服装设计理念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设计制作流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安排学生在企业实践环节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熟知设计理论和生产营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充实了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企业在培训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收益。整个教学实践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为学生各方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使学生增强收集、分析和预测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学技能和方法,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创新上,教师要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发展实际,不断创新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建构,为学校培养出更多专业性、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宇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
[2]姚思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
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中,已有学者发现了普遍存在的“险种抄袭”现象给保险业的创新和发展所带来的弊病。一个新险种问世时,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市场调查、费率经算等,拟定出的保险条款却可以被所有的竞争对手无偿使用,这大大降低了保险企业进行险种创新的动力。事实上,这绝非保险业独有的问题。在产品制造业中,创造出新产品可以获得专利权,或是将生产方法保密而取得一定条件下的垄断权,收回开发成本并取得利润。但创造出新服务却无法得到任何一种形式的独占权。一种新兴服务商品一经问世就可以无条件地被所有的竞争对手模仿。同时,又因为服务是产供销一体的商品,公开程度高,模仿起来也易如反掌。
但这种模仿现象的普遍存在并不能说明其合理性,它会给市场竞争直接带来下列消极影响:
1.阻碍服务产品的创新
有些服务的设计创新需要投入相当的成本,如市场调查、设计试验、价格制定、试用考察等。如旅行杜设计旅游线路,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金融企业进行金融创新等均是典型实例。并且有研究显示服务产品因其无形性和异质性(即服务产品的构成成分及质量水平受不同眼务提供者、不同顾客、不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确立统一的质量标准),而不易进行演示、讲解、比较,无法抽样,不同顾客难以就感受相互沟通,因而创新扩散慢,新产品不易被接受,故原创服务企业还需要投入广告宣传费用以促销,但其却难以从创新上获取相应的回报。当新的服务产品为顾客所接受并开始创造利润时,服务的新颖性就消失了,因为所有的竞争对手可能均已参与经营。这使那些创新成本较高的行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2.影响原创企业的竞争地位
模仿者因为没有投入成本,在参与经营时往往拥有价格优势。如果其藉此削价竞争,则很可能使原创企业失去赢利的机会及竞争优势。此外,如果模仿者仅仅模仿了服务的设计,却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还会在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中给整个服务产品造成负面影响,间接阻碍原创企业的经营和获利。
3.导致供求市场的倾斜
无成本的市场参与就可能导致无限的盲目模仿,进而就可能迅速破坏原有的供求关系,导致供过于求的不平衡状况,造成成本资源的错误配置和浪费。
综上所述,服务设计的创新虽不是法律上赋予了专有权的智力成果,但在有些情况下,对其的模仿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有坐享其成之嫌,不利于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似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法律保护。
二、给予“服务设计创新”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能性
知识产权是法律保护智力成果而设定的权利形态。上文中提到的“服务设计创新”可否纳入其保护范围呢?
知识产权发展到今天,覆盖的范围已越来越广。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8款,包括下列权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2)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3)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内的发明有关的权利。(4)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可见,要给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总结出概括的特征实属不易。我国著名学者郑成思曾提到知识产权客体(他认为即是“对象”)的特征是具有可复制性。他指出“知识产权之所以能成为某种财产权,是因为这些权利被利用后,能够体现在一定的产品、作品或其他物品的复制活动上。也就是说,这种权利的客体一般可由一定的有形物去复制。”就这一点来说“服务设计创新”是完全符合的。本文之所以对“服务创新”与“服务设计创新”加以区分,并强调对后者的保护,正是因为根据服务理论,一项服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服务的设计”和“服务的提供”。其中前者决定服务的内容、形式,后者则是如何完成这些内容。服务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能,与服务者自身关系甚密,它不可能被完全模仿,也不需要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但服务的设计却不同,它可以由一定的有形物来复制,直接后果是提供与原创者完全一致的服务商品。尽管这些服务商品在提供质量上存在差异,但如不进行消费则体现不出。因而,将“服务设计创新”纳入知识产权的范围应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
三、对“服务设计创新”进行法律保护的建议
在前文中提到的保险业模仿问题中,有人认为可以借助著作权法来对保险合同的条款进行保护。但这一方法存在下列问题:一是保险条款只是险种创新的一种外在形式,保险业模仿现象的实质是对设计创新的模仿而非条款的模仿,只对条款进行保护难以切中要害。二是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的原则,使这一方法在实践中不具有可行性。模仿者只需在表达上略作改动即可堂而皇之地合法模仿,达不到规制的目的。三是,这一思路对大量没有此种外化形式的其他服务行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却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因为,首先如前文所述,对服务设计的模仿的最大后果是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这恰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维护的社会关系。其次,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种具有兜底性和模糊性的法律,有利于解决因服务的无形性和服务业发展的惊人速度所带来的纷繁复杂的情况。最后,根据1925年巴黎公约海牙外交会议上有关学者的见解,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是“各种企业对购买者的吸引力”,“由于这种吸引力决定了企业的价值,从而是一种无形财产,也就应当是被保护的权利的客体。”就这一点而言,将服务设计创新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范围也是恰当的。其对购买者的吸引力正是其新颖性。
事实上,德国正是充分利用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各种模仿行为进行了规制。根据其被奉为整部法律的“帝王规则”的第一条,即“凡在商业交易中以竞争为目的违背善良风俗者,可请求其不作为和损害赔偿”,德国在近百年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异常丰富的判例。其规制的模仿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1)盲从模仿与直接模仿;(2)仿创;(3)模仿导致原产地欺罔;(4)通过模仿盗用他人商誉;(5)以阻碍竞争为手段的模仿。其中,关于盲从模仿的规制与本文所述内容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盲从模仿指模仿者不从事自主创新研究,不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采用各种手段全盘照仿竞争对手的原始产品或技术,其仿制品与被仿制品几乎未加区别。在界定是否构成盲从模仿时,对被仿品的原创性要求并不太严格,而通常强调特定的情节,如仿制者削价竞销仿制品,被仿者研制原始产品所投入的成本及时间长短等。
关键词:资源建设;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B
在信息呈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医院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基本要素之一是医学知识的更新,在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生产力的经济时代,医院建设和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医学信息与知识的贮备。
1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信息服务在临床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活动中的影响逐渐淡化,作为为医院的医、教、研提供情报信息服务的医院图书馆由于受经费、人员、场地、领导重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严重的制约医院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使医院图书馆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同步进行,导致图书馆发展迟缓。作为信息贮备地的医院图书馆,搞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在医院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是医院图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以往很多医护人员错误地认为只有在遇到疑难杂症或搞科研、写论文时才需要信息服务。其原因有3点:①医务人员对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不认可;②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宣传不到位;③医院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医学信息不准确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医疗事故频发。
2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
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可以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对图书馆的不断冲击,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也愈来愈突出。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的科技水平对医院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层次也对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90 年代信息管理学的诞生,使图书馆增加了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知识服务等职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给医院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生机,在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进入网络时代后,医院图书馆无论从藏书的种类、收藏的方式、还是借阅的形式、服务的时间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文献载体从纸质图书到电子图书,阅览方式有来馆阅览和网上阅览多种形式,服务时间也由定时服务到全天候服务等。
3信息服务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是信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 "以读者为中心"、"一切为了读者",并真正服务于读者。要恪守"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原则, 明确读者为主体, 图书馆为客体的关系, 使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在满足读者需求中体现出来。调整和改进服务质量、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熟知各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及检索方式,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认真研究、掌握读者信息需求,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在收集信息和积累文献的基础上, 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使之成为目录、索引、提要、综述等规范化的信息产品,满足读者获得全面信息和局部文献信息的需要。
为读者提供开架阅览、网上借阅、帮助查询、开展定题信息服务等。医院的科研工作从课题选题、申报、课题研究直至成果鉴定的所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文献信息支持,为此我院图书馆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情报人员的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和文献调研,为科研选题提供决策依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服务。对读者在学习、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解决疑难为目的,在特定的信息源中代替读者进行信息检索, 并对馆藏文献的范围、重点、使用方法以及服务设施、借阅制度、检索工具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信息服务,而且还要根据读者的学科专业、科研课题等各类不同的信息需求,探索和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我们将新书通报、稿约和数据库开通等通知利用内网信息的形式给全院医护人员,并在医院院报上及时数据库的使用指南等,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将不同层次的文献推荐给读者,使他们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和利用医院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4医院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化的图书馆建设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整套进修培训制度, 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外语和计算机知识,通过自学和在职教育的方式提高现有人员学历层次,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从而能够为医护人员查找文献信息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医院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把握机遇,努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 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医学情报信息,促进医院教学、科研和临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飞霞.医院图书馆提升情报服务质量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3:52.
[2]陈志兴.探讨医院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建设与服务[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8:1582-1583
[3]梁晓婷,李智华,李荣.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J].中国病案,2011,8:41.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服装设计;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我国非常重视创新,早在“十一五”规划时就制定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教育[1]。服装设计是解决人们穿着生活体系中诸问题的富有创造性的计划及创作行为,显而易见,服装设计教育需要有创新教育,即从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好奇心、兴趣入手,鼓励其对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并探索实践自己的设计理念,从而获得有益的成果。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教育对大学而言,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本文拟以工作室模式教学来研究服装设计的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主张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因此,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现代教育认为,创造力教育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二是创业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相互结合与交融,就能培养出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创新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事物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运用[1]。创新教育首先是一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法论教育和培养。具体说来,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寻找创新的课题,学会在创新过程中所应当把握的思路、技巧、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其次,创新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创新教育应该以知识教育为基础,这样才能够发现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创新成果。而知识教育也应该与创新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到的知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起主要引导作用。任课老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体会等毫无保留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2]。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论体系,其主要特征为:注重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市场需求和社会实践,设计中强调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为了兼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目前设计教育普遍采用授课体系与工作室教学两者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前者用于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和设计思考方法,后者则用于训练和强化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工作室模式实行小团队教学,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以专家、教授为核心,学生人数通常只有6-15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工作室模式对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自由开放的教学形式,突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把课堂的概念进行延伸,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更自由自在,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里,教学能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可自由地探索教学内容与实践。
2.这种教学模式不注重理论概念的讲授和内容的系统性,着力于知识的实用性、连贯性和针对性;授课方式不再是以讲授为主,而是多以指导和启发来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与探索性的教学,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注重强化工作室里学生之间的个性和差异,强调学科、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一模式顺应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教学基本思想。
3.教学组织灵活,能跨专业方向交叉教学。随着设计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链的相互衔接、团队合作的效应越来越凸显出来,设计师个人的作用将逐渐被淡化。服装设计只是庞大的服装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实施要受到多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涉及服装设计本身的知识,还要结合产品的风格与市场定位、服装材料、生产组织与管理、市场推广策略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跨学科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组织管理项目进展中不同的阶段以及如何协调各部分的合作。
4.围绕工作室教学项目,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工作室还可加大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机会,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就认为:许多独特的想法都是在小组交往中产生的。讨论交流时各种想法异想天开、质疑问难,创新思想得以培养。还可建立项目成果展示,营造学生之间比优、比强的氛围,增加学生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创作实践热情。
5.培养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以工作室为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社会上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生产,除了可以锻炼设计能力以外,还可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同时,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和形势,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三、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培养
合理有序地组织、运行和考核服装设计工作室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工作室模式的组织和运行
服装设计工作室组建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运用哪种形式还要因校情而异。
1.合作型服装设计工作室。这种模式是指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开发服装产品,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学生能直接感受设计作品产品化并最终成为卖出去的商品所带来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设计作品的商品化要求学生能理解作品、产品与商品之间的区别,懂得产品设计要结合生产工艺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也就是如何将学院派的设计向实用主义的市场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建立了真正的设计概念。这种运作模式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也为工作室创收,便于进一步开展教学,是工作室成立之初最值得推崇的模式。
2.自创型服装设计工作室。当企业合作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向该模式转型。该模式下工作室有自主产权的服装品牌,能独立进行服装产品开发,并能够将产品大量生产,这就要求工作室的硬件和软件齐全,除了研发和生产,后续的市场推广营销也要花费较多精力,因此实现难度大。这种模式源于西方创意产业运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催生出无数的新产品、创造广阔的新市场,提供大量获取财富的新机会。
3.研究型服装设计工作室。这种模式是针对服装产品进行创新研究,服装创新研究主要聚集的目标是其设计元素的创新研究,诸如材料、色彩、造型、工艺等的创新,通过组合创意性元素设计出新的产品。因此,对服装产品及其设计元素的深入研究,找到关于产品的设计、管理的规律和方法,形成观点与结论,并将这些研究成果通过一定的途径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指导生产实践活动,这就是研究型工作室的意义。该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型能力要求很高。工作室负责人要起到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必须由具备较高理论研究水平的教师担任。在学生选拔方面,着重考虑学生是否具有理论基础,兴趣点是什么,有没有钻研精神,只有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钻研精神并有志于研发产品的同学才能参与进来。
4.综合型服装设计工作室。事实上,学校工作室的角色是双重的,它区别于社会上的工作室,肩负着实践教学、研究的任务,不是完全独立的,对于校内工作室,上述三种模式单独进行不切实际,而综合以上三种模式才是相对可行的。在工作室综合模式建立初期,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形式出现,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来组织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项目促创新。工作室教学模式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的实际项目,教师获得鲜活的实践教学案例,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施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工作室获得经济效益。项目组成员由项目负责人来挑选,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工作,通过熟悉企业和市场的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这样,师生共同在干活中学习、提高。工作室在长时间没有企业项目可做时,教师可以通过虚拟企业项目的形式,按照完成企业项目的要求和步骤来训炼学生,使其具备实战工作的能力和状态,以便将来能顺利完成真实的项目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灵活组成工作小组,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按进度检查督促学生,让学生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2)以比赛促创新。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日常的教学课程安排不可能完全满足工作室的需要,这就要求工作室教师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课外专业辅导的任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根据拟定的主题来设计系列服装,以积累素材。鼓励并组织学生参赛是一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收获,同时也体验过程的艰辛。国内外每年都有很多服装设计比赛,工作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并指导工作室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参加高水平的比赛可使学生收获颇多,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吸取的专业知识、掌握的设计技巧、设计速度与效果的进步往往出人意料。
(3)以课题促创新。工作室的另一个职责是做课题研究,教师通过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共同挑战和解决本学科某些领域的难题,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其对本学科难点和疑点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理论水平,为他们继续深造打下基础。总而言之,综合模式下运作的工作室多项工作穿行或有机结合,做项目、做课题研究、组织参赛等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随着模式运作的逐渐成熟,还可以将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之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直至变成主导模式[3]。
(二)工作室考核
创业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4]。为了更好的促进工作室教学、发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教学偏差和实际问题,更好地维护工作室的良性发展,要逐步建立考核制度。笔者认为,考核工作室绩效可从三个方面来评价:第一,为引导设计教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应考核工作室在社会服务方面产生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引导工作室团队主动对接区域经济需求。第二,为促进教师科研团队的形成壮大,并促成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养成,考核工作室申报和完成各级科研课题的情况。第三,为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学生设计参赛获奖或获专利发明情况以及社会服务的贡献来考核工作室学生的设计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这样的考核会使工作室的三个功能相互促进发展,使工作室成为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平台,为工作室的长效机制提供保障[5]。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服装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工作室教学模式功不可没。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延伸和深化,同时也将不同课程内容相互交叉与渗透,营造平等、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通过师生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探讨学术研究的过程,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因材施教以及大班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完善工作室的管理与考核,有利于促进工作室的良性循环,使得企业乐于为工作室提供项目,教师乐于进行产品研发和课题研究,学生乐于进入工作室接受技能培训,这样,势必对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临坤.中国目前大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5):177-179.
[2]王复亮.创新学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24-29.
[3]张技术.工作室建设与发展模式探讨[J].设计艺术,2008(6):43-44.
[4]钱宗霞.浅析三螺旋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模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