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技术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第1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公司供电的输配线路是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保障,与公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实施配电线线路状态检修是根据线路运行的状态来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立体化、优化的综合检修方式。现存的定期检修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一些不需要检修的线路也投入大量的资源,造成维修过度,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能缩减检修成本、缩短维修周期、延长设备寿命的检修模式受到世界各大供电企业的普遍关注。状态检修具有在保证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条件下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减少了停电的检修时间,科学的保护了线路设备,能够积极应对突发性事故,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是未来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必然发展方向。

2影响配电线路检修的因素实际工程中

状态检修是一门科学、专业性的技术,但我国供电企业配电人员,对其不够重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明显不够,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理论学习。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员工对该类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深刻意识到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该类问题给供电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故障检修的效率,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3对供电企业配电线路检修的管理

3.1状态检修计划的安排

状态检修计划主要是由状态检修年度计划和滚动计划组成,供电企业对检修计划统一管理,要做到扎实、稳定,来确保供电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一套合理、高效、科学的状态检修计划是根据设备运行的状态、电网电力的平衡情况来制定的。在管理上,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条件下,以设备可用系统指标和供电可靠性统计考核管理,开展集中管理,避免同样事故的发生,减少停电的概率和检修的时间。在项目施工时或者对已有项目的整改,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法律法规来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工程检修各个环节按照计划进行,未经部门的批注,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条件。在运行和维修时,需要提出停电检修计划,并得到相关部门批准,才可实行,停电检修应当由专门人员进行联系,并详细记录。

3.2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设备和技术的管理

配电线路状态检修设备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线路状态维修的效率和安全性,统一管理和保养可以提高设备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得设备在采购、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设备的管理给企业的整体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杜绝腐败的生成。设备的管理上要注意几点:①设备的使用上,每次入库或出库必须通过验收人员的签字,仪器出现问题要写明原因,防止人为故意破坏的发生。②工具存放要注意防潮、防晒,注意设备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防止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损坏仪器。③为保证仪器的使用,不耽误工程的施工,每套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换,最好每台设备要备用一道两台。对于供电企业为了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要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高配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开发可靠性高、稳定性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利用先进的如红外线、振动、超声波等检测手段,对线路状况进行系统化管理。

3.3供电企业配电检修质量管理

检修作业使用的设备材料、零件等必须选用质量合格、技术达到相关要求规范,最好由供电企业统一采购,采购时要及时检查相关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发现问题产品要及时进行更换。从事带电作业、导线压接、焊接等工作的,必须是专业人员,必要时要进行统一培训,考试上岗操作。深入检修现场,解决现场问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消除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督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建立健全的检修责任制度,认真督促施工的进行,配合施工人员的要求,按照工程计划进行审核和验收,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把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施工时及时消除线路缺陷,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别是防护措施的使用如安全带的保护、绝缘设备的保护等等。加强重点部位的检查和控制,针对施工中,由于地理环境和管理规定,使得施工受到干扰,要注意提醒标志的设计,加强该类区域的检查和管理,必要时要派遣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评估,作出可能发生事故的预案,来有效控制发生隐患的可能性。

3.4悬挂接地线的管理

接地线是保证线路安全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悬挂地线时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在悬挂接地线时要首先注意佩戴绝缘手套,减少人与电线的直接接触,并注意接地棒和接地线的连接,配电户外检修用接地线要保证接地线和接地棒的连接的坚固程度,底线的悬挂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检查,接地线长度要达到接地要求。对悬挂接地线的管理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施工的基本手段,供电企业要加强对该类问题的学习和培训,重视安全施工的必要性,针对新员工,结合实际情况派遣监护人员,避免事故的发生。

3.5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

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工作人员,在保证输电线路状态检修质量的各项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较难控制的因素。线路缺陷事故的频发发生,往往和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到位和责任感低等相关联,所以在技术人员的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实施责任上岗制度,普及安全教育,严格按照执行检修规程,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实行考试上岗制度,颁发检修操作等级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技术人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检修人员强化个人修养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独立创新。开展状态检修,需要一支优良的团队,各司其职,一个高素养的技术团队是检修质量的保障。供电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严格要求,保证工作人员的高起点、高素质,定期进行考核,并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授课,积极接触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企业要注意对状态检修计划的宣传,使得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成共识,促进状态检修计划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第2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1.1技术先进性。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沈信该项目选型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软件技术的先进性,如大型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等,以保证短期内系统不会被淘汰。1.2系统的可扩展性。沈信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就要不断的调整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因此,技术服务管理软件要尽量适应企业的变化,使沈信的工作流程能够按照业务的要求进行组织。1.3系统的兼容性。软件选型要尽量考虑和沈信产品档案系统连接与数据交换,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另一方面,使原始数据一次录入,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1.4系统的适应性。软件系统在具有先进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沈信现状,先进而实用,规范而灵活。1.5系统的标准化。系统的标准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软件本身的标准化,如软件开发工具,软件的结构、数据库、接口协议等;另一方面,是指软件实施的标准化。

2项目调研与解决方案设计

2.1通过对公司技术工程师的走访调研,该系统分为现场技术服务和返厂产品技术服务,具体系统软件需求如下:(1)现场技术服务管理需求。a.系统将在国内各地使用,要求可以定时通过公司公网服务器,将数据传回入公司服务器数据库,保证数据传输的快速、完整。b.存储内容:维修地点、设备条码、质量问题(以上内容都编制成条码)、维修人员(登陆者)、扫描时间(系统默认)。c.软件要求:登陆后,扫描维修地点,然后扫描设备条码、质量问题条码,直到这个地点的设备完成扫描,数据提交,再进行下一个维修地点的扫描。数据提交时存在现场信号弱的问题,允许在找到信号强的地点再上传。扫描时将扫描内容列表显示,对于未上传的数据允许删除。按产品的条码编码规则对扫描的条码进行校验,预防产生乱码。d.扫描设备要求工业级别产品,可扫描一维或二维码,设备运行稳定,电池可持续使用8小时,防水,防震,防摔,屏幕3.5英寸以上,支持2G及以上传输模式,具有高速处理能力,支持扩展卡。(2)返厂技术服务管理需求。a.系统在公司库房使用,要求通过局域网络传输数据到公司服务器数据库,保证数据传输的快速、完整。b.存储内容:维修人员(登陆者),扫描时间(系统默认),用户单位名称(输入),产品条码(扫描),返厂日期(默认当天,可修改)。c.软件要求:登陆后,输入用户单位名称,确认返厂日期,然后扫描产品条码,直到这个用户单位的产品完成扫描,提交扫描数据。提交时每17条记录赋予一个编号,少于17条也赋予编号,编号规则可按软件情况编制,未上传的数据允许删除,扫描内容列表显示。d.扫描设备要求工业级别产品,可扫描一维或二维码,设备运行稳定,电池可持续使用8小时,防水,防震,防摔,屏幕3.5英寸以上,具有高速处理能力,支持扩展卡。2.2系统项目解决方案技术服务管理系统采用VB+SQL的设计语言及数据库,编制C/S架构的系统软件。(1)项目采用扫描条码技术,实现产品数据的收集。(2)项目采用联通2G网络传输模式进行数据的实时上传。(3)系统采用用户登陆方式,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业务流程的规范性。(4)利用SQL语言的inster,update等技术实现与产品档案系统数据的接口。

3沈信技术服务管理系统项目实施效果

第3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现在,制约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滞留不前的正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因此,不断地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探索出一个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2高科技技术企业

2.1高科技技术企业的概念高科技技术企业在研究方面投入比较高,科学研究人员比重较大,生产规模比较小,民营产业发展快,对其他领域渗透能力强、联系比较密切的企业。当前人们认定的高新技术中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多,并相对集中在计算机、电子信息,电子通讯设备、新材料的研发,生物医药工程等领域,信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2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点

2.2.1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在各种资源的快速流动、结合。效率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命。只有当各种资源要素不断进行优化,不断快速组合,才能够使高科技技术成为高效益的产品。

2.2.2高科技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是智力资源的支持而不是固定产值。要发挥智力资源的创造性,就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高科技人才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和文化环境。

2.2.3高科技技术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加强技术的研发和不断的进行创新,加强科学产值投入,不断鼓励员工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依靠。

2.2.4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产业群体。高科技技术企业的发展与大企业不同,它们的资源规模小、运作资源能力小,创新能力对高新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高科技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3.1存在的问题

3.1.1对员工重使用、轻开发。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内的高利润,大量削减员工的组织学习费用,对员工只重视使用,培养学习次数较少。但在高科技技术领域中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然后在学习再实践才能跟够得上科学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步伐。

3.1.2企业部门安排不合理。多数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导致企业无法适应高科技技术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行使相关职能时会出现停滞不前。同时,各部门无法将部门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结合起来,受职权限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更为深入的交流,人事部门的工作会停留在底层,造成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计划不完整的问题,高科技企业只注重效益的表层,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等。

3.1.3员工之间重竞争、轻合作。高科技技术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扩大等方面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影响整体质量,这就需要企业重视人员的重新组合及搭配。21世纪需要的不仅仅是竞争力,而是各种资源的综合力,特别是企业在对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的创新力和创造性。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能够正确的组合人才,不断发挥技术人才的集体智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落后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企业管理者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一直强调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对员工的使用,忽视其培养:对于员工的任用缺乏科学的选择方法,以至于导致人才的流失。

4高科技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走创新之路

目前处于一个智力资源与生产分配使用为主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企业竞争中,人才成为企业中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使企业更有发展潜力,使才能够使的企业不断地走向强大。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走创新之路就要:

4.1建立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合理有效运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为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做好准备。实行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企业层次上的资源管理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参与,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与人力资源的开发,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生产的关系。

4.2完善业绩考核,建立激励制度对业绩进行考核,能够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绩和提高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在提高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必须建立相关激励制度,他们不仅需要更好的薪金,不断进行优质的培训教育,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而且他们还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企业中民主比薪金更加重要。

5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企业家能胜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应对开发市场能力和素质排名是倒数的。这样的管理者队伍是不能够领导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高科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主心骨和灵魂,高层领导者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成败的关键。对高层领导者的开发管理和对员工的开发管理。对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就要做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次,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测评方法,评估综合素质,培养和挖掘其潜能;引进新型的竞争方式,考核其绩效,优胜劣汰;按照市场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定其应当享受的工薪报酬。做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开发管理工作应当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走向强盛,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所在。必须深刻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必须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比较相关的著作,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能够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4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一)健全安全技术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技术管理与生产各环节有着密切联系,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想要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就必须健全安全技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注重企业员工的考核和评估,以提高全体员工对安全技术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在实际生产中,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平台,将安全负责人、企业员工、工程师等人组织到一起,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以提高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效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二)提升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严格贯彻和执行

为了促进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加强全体员工对安全知识的培训,注重专业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吸收,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技术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得到真正落实。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技术管理,严格按照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相关制度贯彻和执行,确保各种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才能使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得到真正掌控,为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注重相关资料的管理

在企业不断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的同时,企业必须注重相关资料的管理,以确保安全技术管理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保密性,使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安全技术管理程度更加精细化。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安全技术管理,有着不同的安全技术管理策略,因此,必须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注重生产各环节的检验和验收,提高安全技术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以促进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发展。

(四)加大安全技术管理投入力度,促进规范化发展

企业想要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就必须不断加大安全技术管理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安全技术管理方案,执行强化标准,注重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以促进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在生产开始前,制定好想要的安全技术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几套可行的方案,以及时处理生产过程的突发安全事故和问题,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生产工序、产品的安全检验,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技术能力,以保证安全技术管理得到真正落实。在生产完成以后,要对安全技术管理相关制度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成本管理,注重生产各环节的预算管理

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加强成本管理,注重生产各环节的预算管理,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于运行成本进行全面监督,制定有效的运行方案,提高企业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根据企业运营模式,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和结算管理等集中到一起,不断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使企业资源得到有效分配,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奖惩和责任体系的完善

不断加强经济管理,企业必须健全经济管理机制,注重奖惩和责任体系的完善,使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不断提升,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使经济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开展,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三)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企业经济管理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以提高企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例如: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注重新项目的投资,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四)加强生产管理,注重生产完成后的检验评估

企业正常运行中,不断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注重生产完成后的产品检验和评估,有利于提高生产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必须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才能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第5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是高技术虚拟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分析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构建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链模型,从基础构建、知识管理流程、战略融合三个层次整合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软硬件基础、流程和知识联盟体系,并提出了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

在知识经济浪潮下,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管理作为应运而生的新型管理模式,能通过系统地利用信息和专门技术,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实现组织机构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的有效改善,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高技术虚拟企业(High—techVirtualEnterprise,HTVE)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具有从社会中获取必需的且本企业自身不具有的资源,以及便于同其他企业、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和知识资源的交流和共享等特点,这种组织形式能够陕速地响应市场机遇,减少相关开发工作量,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企业风险,未来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形态。

一、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

1.高技术虚拟企业特点

高技术虚拟企业(High—techVitrualEnter-pirse,HTVE)是指一些从事高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各类相互独立的高技术企业(或含有科研机构、大学和少数其他类型的企业、金融机构等等)为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对用户的优质服务,根据各自的核心能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在网络环境下采用虚拟组织模式而组成的虚拟企业。

高技术虚拟企业是虚拟企业的一种特殊类型。除具备一般虚拟企业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团队合作;核心能力;并行工程;信息技术外),高技术虚拟企业还具有与其他虚拟企业不同的特点:

(1)高技术特征。企业技术含量高,成员主要集中在上游技术创新企业,甚至研究机构和大学均可成为联盟中重要成员。研究成果也可以成为产品,此时的生产过程为研究过程,这时的虚拟企业为虚拟科研组织。

(2)管理的重点为知识管理。管理的主要资源为知识和技术人员。企业间关系管理不仅是物流供应链管理,更重要的是知识供应链管理。

(3)知识存量高且流量大。高技术虚拟企业还具有相对高的知识存量以及不断追求知识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相应的,高技术企业员工以高知识员工为主体,他们知识存量高并且学习能力强,通过一系列知识活动为企业创造财富。

(4)核心能力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企业其核心能力主要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能力,从知识存量与流量角度看,高技术企业通过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来实现知识(技术)的静态积累(知识储备和维持)和动态积累(知识创新),进而支撑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建立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因此,高技术企业实质上就是知识高积累和快速创新兼具型企业。知识管理是高技术虚拟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必然的选择。

(5)超前性。高技术虚拟企业的产品开发具有超前性,企业要预见和创造市场需求,就离不开知识创新。

2.知识管理在高技术虚拟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高技术虚拟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方式形成一种知识联盟的核心能力。知识与信息资源是虚拟企业运营的根本要素之一,企业的中心目标是学习和创造知识使之在组织中低成本而高效地相互转化、溢出与释放,知识管理是虚拟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高技术虚拟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需要知识管理。高技术虚拟企业是企业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采取的一种新型组织合作方式,企业与企业或者与高校等科研机构之间会建立知识联盟来促进技术创新。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外部知识可以内部化,虚拟企业中的知识在转移和共享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知识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

(2)高技术虚拟企业提高柔性需要知识管理,高技术虚拟企业需要能对外界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知识管理通过挖掘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内容和专家技能,把创造的知识和外界的信息加以收集和综合,缩短查找信息的时间和避免重复性的劳动,获得对日常决策的帮助,以应对多变的竞争环境对企业敏捷性的需要。

(3)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网络化组织需要知识管理企业在网络化组织上进行工作的环境要求。它不但需要自身的知识管理,而且需要通过知识管理来了解每个网络节点的知识技术条件,以保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网络上的通畅流转。

(4)高技术虚拟企业间的合作沟通需要知识管理。虚拟企业是高度竞争和高度协同的对立统一体,它的组织边界是模糊的,其合作伙伴之问的高度协同必须以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通畅为基础。

二、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链模型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一般是指可以编码和度量的,可以由计算机处理的知识;而后者一般是指人们头脑中的经验、诀窍、灵感等知识。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与工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知识在员工之间容易地传递,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容易转变,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知识创新。高技术虚拟企业通常由若干企业临时组成,成员可以包括企业、团队、个人三个层次,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成员,各成员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它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团队合作关系,所以知识管理的过程更加复杂,不仅仅局限于高技术虚拟企业内部,还融合了成员企业内的知识管理。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知识链通常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以及知识产生价值的评价等环节,在这个知识链上,形成了一条知识流。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知识链,知识管理的对象就包括知识的顺畅流动,以及创造适合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氛围,所以,知识链模型为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视角。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链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基于web的基础构建

基于web的虚拟组织网络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为了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兀’技术,将具有开发、生产、经营某种新产品所需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不同组织单元连接成一张网,形成结构扁平、交叉功能强的组织形式。各组织单元间彼此连接,富有柔性、机动性高,递阶层次少。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所采用的高新技术及其生产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短,知识更新速度较快。通过建立虚拟网络组织,调动工作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团队中的成员共同致力于组织的宗旨绩效目标,并且承担共同的责任。从而,各成员之间能够从过去的缺乏信任、知识垄断、相互竞争转变为密切合作、知识共享来完成工作目标,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更新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高技术虚拟企业的文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它们作为“软资源”也是虚拟企业运营的重要基础。而且,虚拟企业知识仓库作为公共知识的存储地,对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提供了场所。虚拟企业成员从组织的内/外部知识源中获取各自的知识然后存于组织的知识库中,通过web技术进行转化和学习,供所有员工进行交流和共享,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新知识又归聚到知识源中,这个过程是循环的。

2.知识管理流程

本模型中知识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产生、知识内化、知识外化五个过程。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下:

(1)知识获取和选择:创新的基础就是前人积累的知识,组织或个人实现创新的第一步是要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系统最初收集到的只是蕴藏着丰富知识的信息资源,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挖掘。在高技术虚拟企业中,主要是利用一些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对获取的知识进行过滤和数据挖掘。其中主要搜索方法有人工智能和搜索器等,主要的数据挖掘方法有模糊聚类、神经网络和统计分析等。利用这些技术能够对系统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加以准确预测,并对一些不确定的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和分类,使其符合现实状况。最后将处理完毕的知识、信息以一定方式和规则通过知识门户的控制存储在知识中心。

(2)知识产生:企业中的知识、信息等很多来自于外部组织,不可能完全符合本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可以通过遗传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选择改造、融合,实现知识的重新开发与创新,创造出更加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新知识。

(3)知识的内化和外化。产生的知识最终在企业实践工作中加以应用。知识的内化过程,指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如通过培训将书本上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主体的隐形知识,然后通过主体的创新活动而实现知识重用。知识的内化主要通过网上培训、知识地图、知识仓库和知识推送来实现。知识的外化过程,指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将主体的经验和诀窍进行总结,并以文字、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使隐性知识得以保存、传播和重用;知识的外化是知识管理技术中的瓶颈,主要通过知识共享平台、知识结构图来实现和认同。

3.战略融合

从战略层面考虑,主要分为知识联盟、知识联盟内的协调和控制三个部分。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知识联盟作为企业战略联盟的种范式,是从高技术企业拥有的、给其带来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这个角度来建构相互间缔结联盟的机理。通过知识联盟的方式,将数个企业有限的技术力量综合在一起,使各企业之间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之长,弥补各自之短,这是当今企业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高技术虚拟企业知识联盟,在创造联盟基本上遵循着类似的模式,首先,评估伙伴潜能,要能创造出一个立足于现实、将来能实现的新联盟,联盟各方必须具备足够的为联盟作出贡献的潜能;其次,在描述联盟可能为各方带来的贡献时不能有所偏重,并且联盟要求各方必须承担作出改变和付出的成本;最后,创造可行途径,制定实现远景的步骤。各方对共享的远景达成共识之后,联盟制定出实际可行的步骤。

模型强调了知识管理的价值创造过程,并强调了WEB的基础作用,突出了知识管理网络化构建的趋势,充分考虑了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等环境因素对知识管理的支持,既注重突出知识管理过程,也强调通过各种知识分析工具增强知识创新能力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对模型各个层次具体使用的技术饵决方案、知识管理主体和外部因素的集成考虑仍不够全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高技术虚拟组织的知识管理链运用策略

1.基于web建立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高技术虚拟企业需要开发知识管理系统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为知识获取与共享创造条件。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凭借一系列技术手段、制度安排及管理手段,基于WEB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一是需要开发出先进的知识库、数据库与模型库以及相应的库管理子系统;二是需要开发与建设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企业与外部机构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知识交互网络;三是要开发出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以使企业内部员工与用户都能及时、便捷地通过与计算机系统对话,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2.创建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

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首先应该拥有知识管理的机构,并使之成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的产生会触及高新企业本身组织结构的变化,只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弹性,才能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高技术虚拟组织内的知识管理要努力在企业中取得更加重要的地位,从而形成全公司的知识管理。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或者至少任命知识管理管理者。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把每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而这只有全体人员的参与,全体人员的重视才能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对于高技术虚拟企业成员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是其竞争力的来源。知识是一种战略资产,对于高技术虚拟组织中的企业更是如此。

3.高技术虚拟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任何组织而言,进行知识管理必须以建立开放的、愿意为组织贡献知识的文化为主。对于高技术虚拟组织中的企业成员来说,文化更是知识管理的关键。这主要是由于虚拟组织中的个体成员常常在空间上是分离的,面对面的交流比常规企业中要少,因此个体成员之间以及个体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在这样一个弱文化的环境中,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阻力会更大。另外知识的转化常常是跨组织的,由于高技术虚拟组织中的信任关系的脆弱性,常使人们在交流知识时有所顾虑。因此,对于高技术虚拟组织来说,必须以文化为动力,加速知识的积累和转化。:

4.外部协同

高技术虚拟企业中企业的知识管理与其他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它处于一个相互协作、职能互补的企业集团之中。处于协作之中的高技术虚拟企业成员应当在知识管理战略中坚持外部协同。外部协同就是与组织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在知识管理中相互合作进行协调,从而取得最大的协同效应。高技术虚拟企业中企业间的知识管理协同得以建立知识联盟为基础。通常的知识联盟可以是战术上的,也可以是战略上的,然而高技术虚拟企业内的知识联盟必须是战略性的,因为知识联盟对于高技术虚拟企业这一基于核心竞争力运作的企业,在更新、重塑核心能力和变换对其有利的竞争规则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6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根据档案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档案应由中介机构进行整理后,移交科技档案馆保管。但由于一些原因,中介机构只是将企业的申请材料与专家评审表打捆移交,并未整理。移交时间为当年年底统一移交。通过请示上级主管机关,确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5年,每年产生的新认定与复审的企业大约有四五百家,大量的材料不整理,不仅管理混乱,还给利用带来极大不便。如果按其他科技档案的整理办法进行整理,工作量很大,且由于保管期限较短,实用性也不强。目前,天津市科技档案馆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档案实行“轻整理,重利用”的原则,根据认定证书号排序装盒,粘贴背脊,背脊上注明年度、认定(复审)、证书号以及企业名称,申请材料与专家评审表分开管理,将企业名单录入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对档案进行检索,实现其利用的目的。由于优惠的税收政策,有些企业虽然存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经费不足以及科技和研发人员比例未达标等不符合评审要求的问题,但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铤而走险,企图通过对所申报材料造假,达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目的。国家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经常会对申报材料及专家评审表进行复核审查。天津市科委也会对相关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抽查。部分申报企业因企业变更、人动等原因,造成申报材料丢失,都需要对高新企业认定档案进行查阅。因此,这些档案的保管期限虽然较短,但利用率十分高,利用的形式往往是大批量集中调阅。尤其是集中审查时,其利用周期也较长,借出的档案基本需要数月才能归还。

二、需要解决与完善的问题

(一)完善收集材料,统一标准

目前,各申报高新企业认定的企业所提供的申报材料规格不一,基本上都采用A4胶装的样式。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的申报材料使用塑料夹子或订书钉装订。根据《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档案盒的最大厚度为6cm,一些企业的申报材料单本厚度超过6cm,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拆装盒,破坏档案原始形态的同时也造成档案完整性安全的隐患。有的甚至由于规格特殊而无法分拆,只能直接存放于密集架,使得排架效果不甚美观。因此,实行一个统一的申报材料规格标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由于主管机关认为此要求不适宜硬性规定,只适合推荐,从而导致实际的效果甚微。为了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应严格遵循档案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由中介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档案进行归档整理,毕竟中介机构参与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整个工作。科技档案从形成到归档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中介机构应对这一过程负责。而档案部门一般都由于缺乏领导重视,导致经费与人员的不足,对新产生专项的科技档案整理工作力不从心,这就需要主管机关协调中介机构,明确其职责与义务。

(二)协调相关单位,加强电子档案的收集

电子档案是档案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数字档案馆也是各综合档案馆与专业档案馆建设的目标,科技档案自然首当其冲。然而,在其他科技档案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则几乎为零。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并不难实施,如科技奖励项目、成果登记项目、科技计划项目都有专门的申报系统,可以直接形成电子档案或元数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也有专门的申报系统,不能归档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主管机关以相关元数据保密为由,拒绝向档案馆提供。档案馆则由于人员与经费等原因,无法独自提取这些元数据。如果进行扫描,平均每卷档案都有三、四百页,最多的甚至有三千多页,如此大的工作量相对于较短的保管期限则显得意义不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档案在利用时,基本上都是调阅档案实体,如若遇到大规模集中审查,需要调阅大量档案实体,不仅运输费时费力,也极易破坏档案的美观,甚至完整性。在利用时提供电子档案是数字档案馆的要求,其目的也是在保护实体档案的同时,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因此,通过协调部门关系,加强电子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三)档案部门的直接参与

档案部门参与科技项目实施在城建档案领域已付诸实施,且效果很好,近年来城建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都是十分规范化的。而科研项目档案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科研档案的前端控制原则提出多年但收效甚微。档案管理的滞后性严重制约了科研档案管理的利用与编研,科研腐败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根本原因是相关部门对档案工作的忽视与轻视。如何发挥科研档案的社会与经济价值,档案部门直接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从而体现档案部门的重要性,是档案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三、结语

第7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一、交通运输企业的特点以及其会计管理模式的特点

交通运输是主要凭靠交通工具以及特定的交通港口、路线和其他中转站实行货物地理位置或者人物地理位置转换的国民经济部门,它的生产以及经营的要点在于在其生产经营当中达成客体的物理位置转换的目的,消费和生产在同一时间进行,其特点为流动性、分散性。交通运输企业主要给予了其会计管理模式以新的形象与特质,归纳分析而言,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拥有成本的特殊性、营运工作当中收入核算的综合性、丰富性以及复杂性,会计核算的核心趋向于运输工具方面,且具有众多的业务结构内容,这些部分构造出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唯一性和特殊性。根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水平与其特殊性的有关系数为0.37,因此可以看到,这便是交通运输企业强化、提升会计管理模式水平的要点和难点。

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工作当中现存的问题

1.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意识的缺乏。许多管理层的领导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缺少相应的会计管理模式认知和意识,没有完全认识到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工作的重要性,不知道其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分工不明确,对待工作相对马虎,操作流程不得当,更有甚者出现做假账、报虚账行为,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严重的影响。

2.法律意识的欠缺。目前,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企业法规条例繁多,但是普遍存在片面性,在实际工作当中,可实际操作性较弱,这便容易造成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混乱。另外,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意识淡薄。有许多企业的管理都是遵循所有权和经营权联合的管理模式,容易形成权力集中的现象。其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力量相对薄弱。倘若在一个权力集中的交通运输企业当中,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受到上层管理领导的控制而无法真正实行,那么就会导致其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企业财务核算时,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变成企业上层管理领导者掩盖违法、受贿的专用“棋子”。如此一来,就给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也严重扰乱了企业的正常运作与经营,对于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十分不利,进而也造成了许多违法违规的情况出现,对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3.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体系的不够完善。交通运输部门直到今天也没有设立一个有效健全的会计管理模式体系。因此,对于会计管理模式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也无法有效地进行,交通运输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中违章建立假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企业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不便与影响。

4.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需要提高。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是目前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工作杂乱无章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计管理模式本身就是一份十分严谨且专业性强的工作,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更是需要对自己要求严格、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及过硬的技能知识,只有如此才能顺利完成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工作。但是,当前许多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没有接收过高层次的教育,其会计管理模式工作的知识及相关技能有待加强。

三、对于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问题的对策

1.转换观念,加强法律法规的意识。首先,需要从企业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革新。企业应当从法规条例开始进行调整,制定出与本企业经营状况相应的条例,使得会计管理模式工作有相对应的法规来保障实施,且使会计工作人员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进行相关的法律教育,让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再次,需要加强执法,尤其对于上层的管理人员、领导层,让其为企业工作人员做示范,使得工作人员转变法制观念,以促进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财务的监督。最后,利用法律深化会计制度的管理,让法律具有其存在的意义。

2.将企业内部体制健全,将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企业需要设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制,强化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的监督作用。在此部分,第一,需要提高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的领导者同时需要对此形成重视,让传统的监督体系得到有效的革新。第二,需要建立企业内部资金透明制度,企业全部相关活动的财务流动需要透明公开,以防止违法违规的现象出现。在企业内部核算制度当中,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守法守纪,坚持诚实的原则,严谨对待企业财务的工作。并且需要维持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水平,同时也方便在监督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知识培训。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一大问题,为了让企业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需要建立一支强大而专业、高素质的会计团队。因此,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选用,一定要拟定选拔步骤,要先通过理论的考试、实践的考试、个人素质、道德水平等环节的考核才能得以录用,以保证录用的工作人员不但能够胜任工作,而且有职业操守。另外,由于会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对于上岗后的会计工作人员,企业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强化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提升其个人素养,使其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量。对现有岗人员应当通过组织培训、开展交流和讨论提高执业人员素质,同时把考试、考核和教育结合起来,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有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4.提升岗位意识,保证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得以立足的重要要素,同样也是企业进步与发展的经营之道。不管企业的规模如何,其发展的重点应在于坚持诚信的品格。如今社会,部分些企业为了能够占据一席之地,扩充利益,用尽各种办法和手段,但是却忽视了以诚信为本的基本原则。交通运输业会计管理模式也应该坚持以诚信为本的原则,采用有效、科学的办法和技能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要通过诚信的经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使得企业能够健康成长。

四、结语

第8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力物资;物资管理;问题分析;健全;完善;创新

当今电力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想顺利进入市场,适应市场环境,并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及时转变思路,管理创新,更新管理机制,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对电力企业而言,在众多的管理领域中,物资采购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成木管理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是实现上述两项主要管理内容的第一环,要把好这一重要环节,进行创新,改革管理模式应是当前各电力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

1、现阶段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其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方案和国家计委明确提出的电价改革要与电力体制改革相适应等原则,电力企业将面临着极不乐观的现实经营环境,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并且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现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基础不牢固。电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电力设施破坏问题严重,主变压器隐患较多。因此,要求电力企业有较高的物资管理水平,严密的物资管理制度和省网之间的物资调剂能力,保证电力生产的供应,从而保证安全生产。

1.2成本与资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成本方面,电网改造、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投产形成的大量资产,推动折旧和财务费用攀升;电价盈利空间狭小,独立火电厂推动电价上涨因素逐年增加,购电费比重大幅度上升,因此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具有约束机制、可操作性强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把好物资采购关,切实做到降低工程造价,从而降低发电成本;在资本方面,受政策因素影响,资本金来源逐年递减,资产负债率显著上升,极大影响了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

1.3 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电力体制改革将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组织,区别各地区和各电力企业的不同情况,在总体设计下分阶段推进改革。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已着手开展改革的各项工作,预计年内将完成企业重组的各项主要任务。电力企业应立即开展的工作是,应当积极应对,努力约束电力成本的上升,引导企业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物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以上工作中加强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显得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2、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物资业务流程。完善管理体系的措施

2.1优化采购运作机制,完善采购业务流程

(1)规范价格供应商管理,对价格供方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并引入定点采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界定严格的物资采购招标范围、规范评标活动,建立评标小组专家库。

(3)整合物资流程,将物资业务统一纳入系统管理。

(4)积极探索新型采购方式,实行网络营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上的推广,物资采购的网上竞价机制逐步变得可行,成为一种新型的采购方式。网上竞价采购具有透明度高、成本低廉、高效简便的优点,但网上竞价的实施需要公司网络技术上的支持,加强信息、安全等方面管理,同时还应对价格供应商进行培训,掌握网上竞价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方法,使他们参与到网上竞价中来。

2 2 形成物资采购管理新理念的客观环境

外部环境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己经形成。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商对目前存在的靠不正当手段占领市场的无序竞争深恶痛绝。具有一定企业实力的供应商,其产品质量可靠,服务完善,希望通过规范的市场竞争手段进入市场。再者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己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所有这些均为改革物资采购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的优势。电力企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一般物资流动量较大,均在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这就给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成木控制创造了空间。

随着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降低经营成木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创新物资管理理念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电力企业资金雄厚,多年来在市场中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资信度,大量供应商争相进入电力物资市场,这就给我们改变物资采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

纵观电力企业所而临的内外部环境,电力企业要抓住机遇,适时创新一套物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己成为一种必然。

3、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仍未注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管理不严,纪律松弛,浪费严重现象时有存在,缺乏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表现在物资采购方面就是没有集中物资采购权和明确职责分工,没有对物资采购进行科学管理,导致乱采购,程序不规范,招投标推行力度不够,造成物资库存积压,周转缓慢或假冒伪劣产品流进企业,造成许多损失和浪费。这在电力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因此,必须抓好企业物资采购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和设备、材料招标管理办法以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搞好物资定额、计划及物资分类、采购分工工作,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岗位规范与工作标准,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实行物资采购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化。

(2)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物资采购要贯彻国家物资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遵守市场管理规定,遵循比质、比价、比信誉、比运近和以厂家供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先急后缓,适用及时的原则,千方百计采取多渠道,少环节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总结经验,开拓货源,保证企业生产和建设的物资需要,使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3)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电力企业要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机构,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物资管理各环节,对物资定额、计划、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帐目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材料的产、供、配送、采购、加工渠道、价格体系等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资料贮存与检索,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4、全新物资采购管理管理模式的引入

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基本包括:需求计划的提出、采购计划的下达、询价采购、入库验收、结算等。但旧的管理模式是人为随科技意采购,买哪家的东西、什么价位基本上是专职采购人员或需用单位决定,随意性较大。二是一事~ 议性招标,即针对物资需用量较大的项目,临时组织招标。这两种方式存在着不能全过程竞价采购,没有目标价格原则,采购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及采购过程易产生腐败行为等弊端。对此,我们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借助计算机网络,将物资采购管理组织机构划分为两个互相独立区的制约型物资采购计算机竞价系统的物资采购管理理念,并付诸于实施,初步进行了模拟运转。

组织机构。该系统分为两个下属机构:物资管理中心、物资竞价中心、物资采购实施及配送中心,两个中心相互无行政关系,相互独立。其中:

物资管理中心职能:负责需用计划审核,库存核对,下达采购计划,仓储保管及发放。

物资竞价中心职能:负责将采购计划录入计算机网络,网上采购信息,采购统计,入库前验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物资采购实施及配送中心职能:依据竞价中心采购结果签订合同,物流配送,结算及特殊条件下的人工采购。

流程。由物资竞价中心在计算机网络上信息进行准入招商,采用专家打分制分别按企业规模性质、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业绩、主要用户反馈、与本企业业务往来中的形象、企业资信程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考评,实地考察后,符合标准的供应商能确保产品质量时发放准人证。入网后各供应商在交易期内出现二次供应质量问题则立即取消入网资格。在此基础上,竞价中心接到由物资管理中心下达的采购计划时,就按程序进行采购信息网上,供应商可在全国各地进行异地报价,计算机自动比价排队,最低价形成,采购确立。下一步工作转到实施配送中心签合同,货到后,由竞价中心验收,再转入管理中心仓储。这种理念基于招议标方式,使日常采购从小到大均纳入有序竞价过程中,既实现了低成本采购,又确保质量合格。

5、运用现代化物流管理手段

5 1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电力企业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5.2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

5.3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

通过实施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各种资源得以有力整合,业务处理效率、数据准确性明显提高,数据统计的全面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业务报表生成更快、更准确、更灵活,且节约了成本;能够更快更准确的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制定经营决策。同时,数据通过网络传递,更加安全高效快捷。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集团公司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平台步伐。

6、结语

第9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 成本管理 问题 原因 对策

1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成本战略思想。成本管理战略是企业围绕成本费用而展开的一种长期谋划,与经营战略一样,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抗争型、纲领性四个特点。实践中,提起成本管理,它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采取的方法就是限制消耗、节约开支,手段就是加强成本考核,与职工利益相挂钩。缺乏站在战略的高度,去分析、判定企业外部环境及市场竞争对手成本水平,不能深入挖掘成本效益的真正含义,难以在物流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有所创新,最终难于取得长久竞争优势。

1.2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表现在对成本管理范围、目的及手段方面认识存在偏差。成本是企业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内部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关系,低成本意味以较少资源投入提供尽量多的产品和服务,意味着高效率,但绝不等于高效益。以所在公司为例,集中表现为两点:

1.2.1追求规模效益,主导思想依然是通过提高产量降低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产量越高,产品单位成本越低。

1.2.2增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以期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1.3成本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不畅。成本管理主要具备三项功能:为定期财务报告目的,计量销售成本和估计存货价值;估计和预测作业、产品等成本对象的成本;为企业提高业务效率,进行战略决策提供经济信息和反馈。这就要求成本信息及时、全面、准确,而企业目前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1.4缺乏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主要表现:目前企业更多关注生产过程成本管理,忽视供应、销售过程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注重对物的管理,缺乏对人等隐性成本的管理;注重财务信息成本管理,忽视非财务信息成本管理。

1.5忽视竞争对手的存在。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仅就成本论成本,强调的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存在。要知己知彼,才能取得胜利。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分析企业自身与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并模拟计算出竞争对手的各项成本指标,找出自身与对手的成本差异。

2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市场观念淡薄。市场法则,机会稍纵即逝。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强化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应变能力,快速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2.2技术力量制约成本持续降低。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使其下降。但这种降低绝不是长久的,降到一定程度,它就必须依靠技术革新、科技手段来保持持续降低,但是技术改造往往会减少企业当期利润,短期内不能体现收益。

2.3复合条件的人才缺乏。企业管理人员老化,综合性人才缺乏。

2.4企业管理者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受任期政绩约束,企业管理者在成本费用划分,计提折旧、大修及存货盘盈、盘亏及坏账方面,可能存在人为调整现象,给后期成本管理带来隐患。

2.5信息资料不全。大多企业成本管理尚依赖于成本会计系统,由于未深入经营过程,所以提供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等等非财务信息成本。

3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3.1强化成本意识,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管理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对企业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员工认识到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全体员工必须同心协力。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关心企业成本、控制企业成本费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职工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3.2树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观念,实行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成本。任何一种产品的成本绝不仅仅包含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企业成本管理不能只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关技术分析以爱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不仅要重视生产制造成本,而且要重视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产品销售、运输及售后服务等影响产品成本的其他环节的成本;不仅要重视物质产品成本。还要重视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物质产品成本:不仅要重视历史成本,还要重视相关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差量成本等各项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即应实行系统全面成本管理,对产品所有成本内容加以管理。

3.3运用成本效益权衡原则。成本一效益权衡原则体现了财务管理原则中的净增效益原的收益。按照该原则判断一项成本是否值得支出,主要看它能否给企业带来正的现金净流量,即能否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之一,但是,成本管理不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因为单纯的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绝对收益。

3.4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战略成本管理是随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高科技应用于生产领域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而产生的,它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成本战略。是指成本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其核心是成本优势。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的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通过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3.5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完善成本管理制度。考核是实现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其它管理制度只是形同虚设,因此,应建立健全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可控性原则,设置合理有效的成本费用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各成本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真正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

总之,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成本管理改革始终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话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有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持久优势,只有把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单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