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应用范文

物联网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应用

第1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企业物联网应用和管理分析

1.研发和应用企业物联网核心技术。物联网是一种集成性创新技术,其目标是任何人任何对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广西制糖企业除巩固企业现有信息网络系统之外,要重点研发适合企业物联网建设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技术,结合实际,应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2.建立物联网数据库。广西制糖企业物联网数据库主要包括原料供应、生产、运输、仓储、客户服务和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形成以企业为中心,覆盖食糖产业链的立体物联网管理网络。数据库要保持与各方联系,具备监控、查询、统计、报表和计划功能。广西制糖企业物联网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加强企业食糖产业链的实时监控,对食糖供应链进行监督,信息共享,同时加强了对上下游企业和国内外市场的反应能力。

3.物联网技术运用与业务管理平台建设分析。广西制糖企业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和数据库的建立,应在现有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建设企业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广西制糖企业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应分为供应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三个业务部分,而其技术运用由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支持。(1)对监控对象的感知。感知过程是对物理实体的感知和数据获取。物联网的非接触识别信息、远距离读取数据、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保密性好、安全可靠无法伪造等技术特性,决定它能够为建设一套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实时定位系统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广西制糖企业物联网通过对食糖产供销相关信息资源的搜集、检测和分析,使整个管理过程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以对供应管理感知为例,广西制糖企业可在甘蔗地和甘蔗物体上设置感知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影响甘蔗生长的相关因素,掌握甘蔗的生长情况和综合环境控制,并转化为信号,实时传输至物联网管理终端,以便公司对原材料甘蔗的生长和收成有全面了解,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2)数据管理网络化。业务管理网络化是实现将感知的信息,通过分析、汇总后,传输至应用层的唯一途径,数据管理网络化必须具有物联网系统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广西制糖企业在食糖生产设备中安置有线或无线的传感设备,对生产白砂糖的整合过程进行监测,对在把甘蔗压榨出来的蔗汁经过亚硫酸法清净、预灰和加热、蔗汁硫熏中和、蔗汁沉降、蔗汁过滤等多道工序收集的数据进行动态或静态综合分析,并将数据反馈数据库和相关管理部门。(3)业务管理的应用。在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中,强调的是数据的综合或整合,并为企业服务。广西制糖企业物联网业务管理的应用在建立在对实体的感知和数据网络化基础之上,满足食糖产品生产和对产品的自动识别、跟踪和查询,满足产品生产信息、监控和管理服务的要求。广西制糖企业应采用EPC对每一个产品进行日常管理、流向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以视频、语音、数据等模式,实现多级、分层、实时以及任意位置的监控与管理。

实现企业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意识,充分认识物联网的重要性。物联网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提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一,企业物联网的建设,是面对市场竞争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是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广西制糖企业要认识到企业物联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各个部门和各公司的集体智慧和辛勤工作。第二,必须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对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重组,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配合,整合各方资源,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第三,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广西制糖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争取农业、商务、金融、交通等政府部门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企业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政府立项。

2.夯实技术基础,倡导科技创新。广西制糖企业一是根据企业物联网发展特征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开发,针对甘蔗生产、食糖制造和营销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施企业技术创新。二是高标准建设企业物联网平台。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给农产品整个产供销各环节提供实时、全面与详尽的电子化信息。三是建立企业物联网标准体系。现阶段的物联网建设仍未形成社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在国家网络标准化工作基础上.加强对农业物联网感知层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实现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示范、产业化、商用化的渐进发展道路。广西制糖企业要从自身企业的情况出发,形成生产经营、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的物联网发展机制,争取在物联网的发明专利上有所突破,为物联网标准体系社会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2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现状;应用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物联网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涵盖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物联网中物品能够彼此“交流”,借助RFID技术让物品“说话”,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让物品信息实现互联和共享。在物联网时代,钢筋将与宽带共同构成基础设施,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将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运转。

国际上美国等国家都极为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改变产业模式和结构的法宝,用来提高交互效率。欧盟在物联网研发和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工作,各国都企图在物联网发展上取得领先,获得突破。我国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并不落后,传感器和传感网已在许多省市获得应用,获得许多新的突破。

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1.智能环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升高,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为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环保部门可以利用物联网建设智能环保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对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对重点单位或是区段实现自动监测并实时传输监测到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环境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的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环境质量资料或是概况信息。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智能环保系统中对大气、废弃物、水源、放射源以及噪声等进行感知和管理,提高智能环保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环保信息采集系统和处理平台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使环保监控体系掌握环保事件产生、发展的规律,辅助灾害预测等各项决策,形成环境监测、执法、数据交换、应急指挥、办公、教育展示等各个中心整合成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2.智能物流

RFID技术不需要人工干预便可以识别目标并获取数据信息,操作快捷便利。利用RFID等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保证信息传递准确、便捷,提高运输、包装等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物流与资金、信息、商流的有效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品生产到消费的整体效益,促进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品跟踪、目录管理、自动接收、自动装运、电子产品码等方面。

3.智能家电

最近几年,我国迎来物联网建设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智能家电的全新变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将在物物感知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应用,从传统的播放电视节目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电视可以根据用户(例如老人或是小孩)的特点自动选择播放内容,并通过语言合成功能向用户推荐电视内容。与此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可以解决控制孩子使用家电的问题,例如电视会在孩子离电视显示屏太近时自动黑屏、暂停播放,在孩子与电视距离合适之后再继续播放,或是家长通过3G网络等途径控制孩子上网或是看电视的时间,由电视在显示屏上滚动提示文字并进行语音提示。

4.金融领域

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改善金融安防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金融体系由于涉及资金运作,一直是犯罪案件频发区,物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物物相连的优势,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安防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来访人员进行管理,实时跟踪并监控、记录来访人员的行为和信息,为侦破犯罪案件提供线索,还可以在现金柜等物品上和库房出入口等位置加装RFID标签或是设备,借助软件平台使资金可视化,并对ATM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自动上报,以保障资金安全,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便利。

金融领域的业务繁多,除了上述应用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支付业务和优化金融服务、保险业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例如基于物联网技术发明的芯片银行卡、金融业务各环节的可视跟踪、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对投保的汽车安装传感设备来监测、记录其运行状态等等。

5.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智慧校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录学生学习的对象、学习行为,从而合理调整学习方式和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强化交互功能,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为植物粘贴相应标签,学生能用手机识别标签获得相应的扩展内容。在教育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人员考勤、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对学生证、图书、设备等粘贴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行为、快捷的查找图书、跟踪设备的状态等等。在智慧校园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校内交通、车辆、校园安全、建筑、生活服务、师生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借助光线传感器可以控制教室内光线强度,借助红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校园安全状况等等。

6.农业领域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现代养殖业、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养殖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项圈式等形式的应答器、个体标识等可以对牲畜、家禽等实现有效管理,减少误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在农作物生长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土壤、灌溉、气候等情况,收集温湿度、大气、氮浓缩量等信息,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科技含量,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在农产品质量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种植、生长、收获、运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快速监测农产品质量并查出问题所在,例如借助RFID等技术建立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各种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总结

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尽管拥有美好的前景,但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标准、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在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上取得突破,以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日梅.物联网概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01).

[2]李红艳,桂超.物联网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福建电脑,2010(09).

第3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关键词】 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 应用 挑战

1 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麻省理工的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的,美国的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与物联网概念相近的概念,2009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 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所以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次,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WSN(无线传感器网络)、GPRS\3G(运用商网络)、EI\TI(电信网络)、Ethernet(以太网络)等多种物联网技术融合来构成以后的行业应用,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信息融合的关键点是智能网关和分布式网关。

3 应用

本篇我们来介绍下当前物联网在三大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国家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食品安全、溯源领域方面。本领域包括两部分内容,肉禽类和果蔬类的食品溯源问题。肉禽类食品溯源由四大系统组成:第一,溯源养殖。通过RFID射频技术对单体进行标签跟踪,通过WSN和智能网关技术全程监测家畜家禽的生长环境和整个生长过程。第二,精准物流。精准物流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是指在原有物流基础上,在运输方面精准把控货物从下单、运输等流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确保货物100%安全到达,在时效方面通过标准化的作业,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在承诺时间内准时到达。因此要求全程记录家禽家畜转运状况和全程跟踪屠宰后的储运。比如我们可以在包裹里面加一个光传感器来跟踪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是否被打开过,或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查看物品是否被暴力分解过,或者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这个过程中用到了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和GPRS网络技术。第三、透明屠宰。监测温湿度和全程摄像,本过程用到传感器技术和射频技术。第四、全网融合。终端ID号溯源查询显示系统。果蔬类食品溯源由四大系统组成:第一,精准农业。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二,精准物流。第三,精细加工。第四,全网融合。

其次,物联网在井下安全领域的应用。实现煤矿信息采集功能;传输距离从小型煤矿的数百米,至大型煤矿5公里或以上;数据量要求:各个传感器的变化值要在30秒内上传至中心服务器;在初期采集传感器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人员身份识别、定位及行动跟踪等功能;矿下紧急报警系统。

最后,物联网在家庭看护领域的应用。家庭成员健康记录,血压、血糖、血样浓度、身高、体重等;老人健康看护,行为跟踪、生理特征监测等。

4 所面临的挑战

(1)统一标准。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2)安全、隐私。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Commission, I.D.E.,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2009.

第4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小区;智能交通系统

1.针对城市的物联网应用探讨

智能小区。

近年来由于国家建设部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的步伐,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建筑中的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日渐增多,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也积极准备建设智能化的大厦和小区。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功能:

1.1节能环保

1.1.1智能供暖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供暖系统,通过在个小区住户家中安装温控装置,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将各小区住户的室内温度与供暖中控装置进行一个实时的反馈与互动,当各小区住户室内温度达到供暖标准后,对供暖强度进行调节,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舒适的的范围,并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气候调节温度指标,在避免能源浪费的同时,给小区住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1.1.2智能采光通风

与智能供暖类似,通过物联网对楼宇内关键区域的光照,风力进行测定,并反馈到中央控制系统,指导楼宇进行采光、通风方面的调整,从而实现智能控制、节约能源。

1.2智能安防

1.2.1周界安防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防网络,可以实现在在小区特定区域布设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入侵检测。可在封闭式小区的围栏,小区内部如供电、机房等重地布设配有监测装置的传感器节点。当有非法入侵时,由于监测装置受到干扰,引发警报。并将信号传输至小区物业中心,任何方式的非法入侵都将导致防盗报警主机发出报警求援信号,从而使保安人员可以及时得到报警信息并尽快赶到报警现场,从而达到防止非法入侵的效果,对区域安全防范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2.2电子巡更系统

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在每一巡更点布设物联网节点,记录每一个保安巡逻人员的巡更日期和经过每一巡更点的时间,以便监控和考核保安巡逻人员是否按时顺次地对小区内的各个巡更点进行巡视,以确保小区、业主和巡更人员的安全,并作为巡逻员的考勤记录。

1.3人员及身份管理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人员及身份管理系统,可通过住户、访客携带的物联网身份卡,除保留传统的利用门禁管理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对内部人员及外来人员进行管理。可以实现定制化的身份管理(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配对管理)以及访客的全程监控。这种系统,综合了住宅管理的各个功能,把单纯的访客开门提升到综合管理层面上,对住宅安全管理、方便住户起到积极的作用。

1.4小区生活信息化

1.4.1远程抄表

现阶段远程抄表这一技术已经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但已有的基于 GSM 模块的远程抄三表技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只能在每月月底或电卡煤气卡即将用尽时给出一个反馈信号,并不能够实现实时监控与节能减排的作用。而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抄表系统,可以提供一个较为频繁的实时数据反馈,形成水、电使用量的数据库,并在该系统应用一段时间后形成专家系统,用于分析用水用电高峰,最终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等机构,形成智能化供电供水,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节能减排。与此同时,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抄表,可以克服在高密度住宅小区,大量数据传输拥堵的问题,使得远程抄表技术变得更加实际实用。

1.4.2车辆管理

车辆管理系统通过在车身和停车场布设物联网节点,结合自动化出入口道闸控制系统,实现车辆位置查询、空余车位查询、进出自动化管理等功能,并能根据小区的需求对入区停放的车辆进行收费管理,具有防止盗车、防止车辆非法出入等功能。

1.4.3家庭安全防范报警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应用可以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帮助不同人群实现不同情况下的防范报警,提高安全系数。其中包括:老年人家居协助,犯罪防范报警,厨房安全报警智能小区的实现,可以大大改善居民日常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

中西部地区应用方案:

2.1不停车收费系统

ETC系统是通过远距离、非接触采集射频卡的信息,实现车辆在快速移动状态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该系统产品集计算机软硬件、无线通信、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输、网络通讯、自动控制和智能卡制作等技术综合应用为一体,属于先进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和高安全性的智能身份识别系统,是一种能有效对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和联网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

2.2智能公交系统

将RFID技术应用于公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公交车进出站,信息自动、准确、远距离、不停车采集、使公交调度系统准确掌握公交停车场公交车的实时动态信息。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公交系统通过对运营公交车辆位置信息的采集,为公交计划排班、调度监控和乘客信息服务提供相关数据,其构成主要包括前端信息采集单元、调度中心智能集成管理平台、终端服务单元等部分。前端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车载电子标签和路侧读写器之间的数据通信;调度中心智能集成管理平台用于对采集信息的数据的分析、处理、转发等; 终端服务单元用于实现调度命令的及车辆运营信息的和查询等。

3.公交车辆跟踪系统

RFID公交车辆追踪系统不仅可以采集道路交通中公交车辆的位置信息,也可有效的获取交通流量等其他交通数据。

公交车辆跟踪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安装在已知地点的识别装置通过无线读取数据的方式对经过该地点的车辆所配备的标识装置进行识别,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识别装置构成数据采集网络,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实现对运动中的公交车辆进行识别定位。当采集点的分布达到一定的密度时,采集网络可以有效的覆盖一定区域内的交通道路。通过对持卡车辆在不同时刻通过不同采集点的数据的分析,就可以掌握车辆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和最近位置。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接收信息采集网络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同时也关了有关的数据库并运行应用软件,担负相应的智慧、通信的任务。 [科]

【参考文献】

第5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应用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美国。而真正提出这一概念,是在2005年的“全球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美国主导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的提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内容与中国目前描述的理念与远景类似。即从生物到非生物相连,网络无处不在,并且与主流的互联网、通信网络融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传感器和网络,是一种基于在传感器和互联网,并在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简单地讲,物联网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公路、建筑、货物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更具体些来说,物联网的核心是无线网络和采集、识别设备,包括RFID(射频识别)、超宽频、移动手持设备、传感器等。而对于物流来说,物联网所需要用到的感应器主要应用在货物、交通工具等方面。

二、物流和物联网的关系

1.物流是物联网的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活动,物流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也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支持。早期的物联网叫做传感网,而物流业最早就开始有效应用了传感网技术,比如RFID在汽车上的应用,都是最基础的物联网应用。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公众客户部信息业务部经理翁昌亮在2010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表示:“物联网目前以交流物流和公共事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从应用来讲,在公共事业监控以及交流物流信息采集、定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以说,物流是物联网发展的一块重要的土壤。

2.物流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

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物联网运用主要集中在物流、和生产领域。有观点称,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由于物流效率一直是整体国际贸易效率提升的瓶颈,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物联网技术(特别是RFID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提升国际贸易流通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货物装卸、仓储等物流成本。由RFID等软件技术和移动手持设备等硬件设备组成物联网后,基于感知的货物数据便可建立全球范围内货物的状态监控系统,提供全面的跨境贸易信息,货物信息和物流信息跟踪,帮助国内制造商、进出口商、货代等贸易参与方随时随地的掌握货物及航运信息,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的控制能力。实践证明,物流与物联网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很大的改观。

三、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

具体在应用中,物联网究竟可以为我们节省多少时间呢?我们不妨做一个对比。目前人们对条形码比较熟悉,它被广泛应用在商品流通、邮政管理、图书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而人工读取一个条形码需要时间大约是十秒钟,用机器读取条形码花费的时间大概是两秒。如果我们采用电子标签及射频技术读取,那么只需要0.1秒钟就可以完成识别。试想这种技术如果在企业物流中推广开来,那将为企业解决的不单单是时间问题,包括人员、管理、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们来看一个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案例。假如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做冷链业的,拥有自己的冷藏车队和冷藏库,每辆车都安装有GPS/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此时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长期物流运输业务,需要经常的将原料由一家国外工厂运到国内该公司。这时,物流公司首先同原料厂和雇主方实现信息共享。然后,公司下达原料订单后,物流公司在每份原料包装嵌入RFID芯片,芯片具有温湿度感知功能。原料装入安有RFID芯片的冷冻集装箱。经海船到达国内港口以后,装有原料的冷冻柜经过海关检验,由港口车辆存放到临时仓库,因海关和港口采用了RFID技术,不但实现了通关自动化,物流公司和雇主还可以随时了解货物的位置和环境温湿度。根据雇主的要求,物流公司用配备有RFID读取设备的冷藏车辆将一部分原料送入仓库,另一部分原料送往生产基地。然后,送往仓库的原料,卸货检验后,由叉车用嵌有RFID的托盘,经过具有RFID读取设备的过道,安放到同样具有RFID读取设备的货架。这样,物品信息自动记入信息系统,实现了精确定位。由于使用了RFID技术,仓库内的包装加工、盘货、出库拣货同样高效无误。而且当冷库中货架上的试剂数量降低到安全库存以下时,系统也会自动发出补货请求。如果是陆运,由于高速公路沿途设有RFID读取器,不但可以实时监控货物位置,也可以防止物品的遗失、掉包、误送。从原料出厂,到运输、到跟踪货物、到检验、导入库等等,整个供应链上的任何一家企业通过电脑查询都一目了然。通过上述物流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全覆盖的物联网,整个供应链呈现了透明、高效、精准的特点。实现了传统物流所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另外,通过物联网,仓库的管理变得高效、准确,人力需求大大节约。

第6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关键词】: 物联网 RFID JEE

一、物联网的基本内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博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二、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应用领域内,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案例

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首家手机物联网落户广州,将移动终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让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便捷的互动交流,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传播分享信息,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的从容过度,缔造出一种全新的零接触、高透明、无风险的市场模式。手机物联网购物其实就是闪购。广州闪购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方式,可以进行购物、比价、鉴别产品等功能。

这种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结合,是“手机物联网”的其中一项重要功能。预计2013年手机物联网占物联网的比例将过半,至2015年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达6847亿元,手机物联网应用正伴随着电子商务大规模兴起。

与门禁系统的结合,一个完整的门禁系统由读卡器、控制器、电锁、出门开关、门磁、电源、处理中心这八个模块组成,无线物联网门禁将门点的设备简化到了极致:一把电池供电的锁具。除了门上面要开孔装锁外,门的四周不需要设备任何辅佐设备。整个系统简洁明了,大幅缩短施工工期,也能降低后期维护的本钱。无线物联网门禁系统的安全与可靠首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无线数据通讯的安全性包管和传输数据的安稳性[16]。

与云计算的结合,物联网的智能处理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如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云计算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实现:首先,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 其次,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

与TD结合,物联网发展是确保TD成功的重大契机。TD-SCDMA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无线通信网络,TD的发展需要数据业务的拉动,物联网应用是需求最迫切的增强型数据业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充分发挥TD网络优势,有助于促进TD产业链的成熟。

完善现有网络,发挥TD优势,积极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TD网络融合,构建适于物联网应用的GPRS/TD/WSN(无线传感器网络)融合网络,大力发展适于TD网络承载的物联网业务,提升TD的核心竞争力,给物联网的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撑,是中国移动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兰洁;浅谈物联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4期

2.孙传宁;张雪;物联网概念及关键技术综述[J];福建电脑;2010年12期

第7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泛在网;关键技术;多域融合共享

中图分类号:TP212.9

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字面上的意思是把事物通过网络联起来,而目前较为准确的定义是:采用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的传感设备,采用规定好的协议,将事物和网络连接起来,用来交换和通信信息,从而达到识别、跟踪、定位、管理与监控的目的网络形式。同时物联网还有另外一个含义:能做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互联,把人与人间的连接利用的传感技术延伸到物的范畴。物联网的关键是完成所有事物的互联,来满足所有事物间能进行主动信息的通信和交换。

本文认为物联网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网络,而是泛在网的运用形式。泛在网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网络,指的是通过目前的网络技术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间所需要的信息传递、获取、认知、使用和决策等服务的网络体系结构。泛在网具有内容与环境的感知能力等等各种智能性,能提供无所不有、泛在的信息服务;泛在网比物联网意义更深远。

2 分析与研究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由网络层、感知延伸层、业务和应用层组成。

2.1.1 网络层。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由接入网与核心网组成。由于物联网中需要接入多种网络功能的设备,因此要求物联网必须能支持异构接入。还得考虑到物体可能会被移动,所以物联网本身的网络层还应具备可移动性,同时能进行无缝透明的设备接入。

2.1.2 感知延伸层。物联网要能进行物和物、人合人的通信,必须具备感知延伸层。感知延伸层的功能是进行物体本身信息的捕获、采集和识别。感知延伸层所运用到的核心技术有GPS、RFID、传感器、传感器网络、自组织网络和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感知延伸层必须具有成本低、功耗低和小型化的功能,还要具有更全面、更高的感知能力。

2.1.3 业务和应用层。业务和应用层采用存储信息、挖掘数据、决策应用等功能。业务和应用层采用了分布式计算、海量信息智能处理、信息发现等技术。

2.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2.1 异构融合网络平台。要想实现任意终端节点都能泛在相连,就必须采用异构网络融入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融合的主要方式是在基础网络平台上,能实现不同异构网络共性的融合和个性的协同。共性的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异构网络融合到公共通信平台的各种骨干传输网络和移动通信网中,结成一张大网。而个性协同是整合各个系统之间的独特个性。而融合各类通信网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异构通信网络间的协同。

2.2.2 感知节点及终端。利用感知节点后,不仅能够收集事物本身的信息,而且能存储、融合以及处理与事物有关的各种信息,让物联网能了解更多有关事物的信息以及它们间的连接性。在感知节点上也采用了相关的技术,例如:感知节点的低成本制造与设计、感知节点组合化技术、支持感知内容多媒体化的技术等等。

2.2.3 泛在传感网。泛在传感网技术一般被物联网末梢所采用,它利用分布式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来获取事物周围环境的变化信息,只适用于传递局部范围或小型范围内的物与物间的信息。目前在研究泛在传感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不仅架设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传感器的节点平台,同时还制定了很多传感器网的通信协议,开展研究中间件技术,协同掌控等应用技术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2.2.4 业务支撑及智能处理。业务支撑最先要做的就是探索物联网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在研究业务场景与业务需求前,首先要对业务的特点和性能进行分析,界定业务的通用功能,然后把物联网的网络资源抽象化处理,最后设计能支持各类业务的结构、开发业务分发平台以及第三方开放业务的可扩展接口,从而制定与底层异构网络没有关系的业务分发机制。

2.2.5 综合服务平台。架构物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最核心就是云计算技术。所谓“云”就是用来供应资源的平台,而云计算则是一种商业的计算模型。云计算的中心思想是,结合所有的力量,供每位成员利用。

2.2.6 安全技术。物联网拥有很多个终端设备,所以物联网在具备解决传统网络安全问题的功能之外,还得具备有解决自身独特的安全问题的功能。物联网这样的多样性应用平台必须要有个非常强大的安全管理平台。因此需要给物联网开发系统性的安全保护机制。

3 多域融合共享理念和泛在综合服务思想

3.1 多域融合共享理念

多域融合共享的主要目的是融合多个领域间的资源,共享它们间的服务,它理念的实质是协同融合未来所有的网络形式,无限的承载各类信息业务,从而实现更多业务的融合。多域融合将会成为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领域的发展方向。同时多域融合不仅能减少了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而且是一个具有维护起来容易、适应性强、费用低的多媒体平台。

3.2 泛在综合服务思想

泛在综合服务思想的基本意思是将世间所有的事物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让它们都能上网。但是实质是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方式来表示各种事物,实现事物能通过各种传感技术来进行智能的“交谈”,以及自动识别、互联、共享信息的功能。多域融合和服务融合的真正含义是实现在一个网络平台上提供各种业务。贯彻实行多域融合之后,能建立一个一致的网络平台,让所有的业务都能在这一个平台上得以实现,虽然它有各种不同的接入方式,但是却能形成统一、融合的网络。网络融合后,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4 智能化综合服务技术体系

在多域融合共享与泛在智能服务的技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机构进行了研究,制定出相关的实验理论模型。在模型中,把物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按照技术体系划为7层:第1层表示事物,第2层表示事物的连接和感知的信息,第3层表示融合的网络和共享的资源,第4层表示融合的数据和智能化处理,第5层表示融合的业务和各种智慧服务,第6层表示综合平台统一的门户与身份认证,第7层表示用户。

有了实验理论模型作为后盾,再分析物联网未来的市场应用、商业模式、服务需求和产业结构,我们还应建立商务应用模型来体现物联网泛在综合服务。而这个模型的核心任务是搭建共享的融合平台,来共同经营用户所需的各种业务,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这里我们把它叫做“智能服务商店”,简称“3S商店”。在3S商店中,需要架构4个虚拟融合平台,一个作为资源融合平台,一个作为业务融合平台,一个作为信息融合平台,另外一个作为终端融合平台。模型里任何终端用户都能使用相同的身份认证进入服务商店,去使用商店里所有的信息资源,享受商店里所有提供的服务。在商务应用模型里,服务提供者能随意的提供计算资源和信息,服务的管理者也能任意的运营和组织服务,而服务的使用者则可以准确、安全、快速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智能化服务。

5 结语

物联网不但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关系着新兴领域里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得到很多力量的支持。物联网想要推动新兴行业的经济发展,就得有政府的政策作为支持,而且政府派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协调和研究,才能发挥物联网在新兴行业发展上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敏.中国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杜天旭,谢林柏,徐颖秦.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J].微计算机信息.2011(05)

[3]沈苏彬,范曲立,宗平,毛燕琴,黄维.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

[4]韦乐平.物联网的特征、发展策略和挑战[J].电信科学.2011(05)

第8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校园安全;RFID;传感器网络

目前,由于在校学生人数众多,校园人口密度较大,容易导致一些安全问题发生。校园安全问题关乎每一名在校学生、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校园有着独特的开放特点,给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校园学生财物安全隐患的问题:有些不法分子恶意混入学生公寓进行偷窃。除了盗窃事件,同学在携带手机、笔记本进入教学区时,容易发生因为中间短暂离开或不慎将物品遗落在教室而丢失的问题。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因同学矛盾或自身精神状态寝室中出现过许多悲剧。因此建设安全型校园是当前很多行政和科研机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协调了各个领域内的资源管理、节约了.人员配置,其系统应用的最大意义体现在它能够综合各项技术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为解决校园安全问题,使同学们享有安全的校园环境,提出了校园物联网安全系统。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主要是有传感、传输、控制3部分,传感中的核心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射频识别技术,从前端感知到的信息通过网络通信协议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根据分析过数据控制物品对应的动作或与其他物品交换信息,实现物与物的互联。

1.2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系统应用可以归结为2大类:(1)物联网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某一问题,这种问题尚未被发现或尚无解决方案。此时,物联网代表一种全新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创新”;(2)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已经存在的工作系统中旨在充分配置资源、节约劳动力。此时,物联网诠释的是“系统优化”的概念,也是物联网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方面。

2校园物联网安全实现

2.1校园物联网安全系统结构

根据出现的2种常见校园安全问题分别设立教学区安全系统和宿舍物品安全系统。为了实现系统应用效益最大化,在宿舍物品安全系统中添加报警装置,构成宿舍安全系统以防宿舍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更大程度的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校园物联网安全系统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2.2校园物联网安全系统实现

2.2.1宿舍安全系统

每栋公寓入口处都设有RFID门禁系统,允许拥有权限的RFID卡进入公寓。每间宿舍房门由现有的门锁换成门禁式感应器,宿舍内部成员刷卡方能进入宿舍。若存在暴力开锁事件则自动向所在公寓数据中心发出警报,数据中心人员可以通过楼道视频系统观测情况,做出相应措施。若宿舍内部人员存在丢失或遗忘携带RFID门禁卡,数据中心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打开宿舍门,此时主要运用嵌入式技术。

几乎每一名大学生会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中也大量存在丢失笔记本电脑的问题。在物联网校园安全系统中,每名同学将自己的贵重物品在所住公寓的数据中心匹配登记姓名、RFID卡号、物品,公寓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同时在物品上贴上高频RFID标签,绑定物品所有者的RFID卡。在经过公寓门口门禁时,若检测到的标签与刷卡的RFID卡匹配则放行,否则发出警报声响,并关闭通行门。

公寓数据中心需要根据同学实际入住情况及时更新每间宿舍门禁的入门权限。若公寓数据中心有警报发生,公寓管理人员及时到警报发出宿舍查看是否有意外情况发生,安装在宿舍楼道内的摄像系统也是犯罪分子不轨行为的有力证据。

为防宿舍中各种威胁到同学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在宿舍内部安装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公寓门禁系统共用线路,若有意外发生,同学可及时报警,宿舍管理人员可以在公寓管理中心准确找出警报发出位置,及时赶到现场。宿舍内部搭建烟雾传感器,以防寝室同学不在的情况下发生火灾,烟雾传感器检测异常情况存在时,自动向公寓数据中心发出报警信号,由数据中心控制进行喷水消防。

2.2.2教学区域安全实现

针对教学区域丢失财物频发的情况,教学区域依靠校园物联系统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在教学楼入出口处设置门禁系统,又因为教学楼除学生外,其他教职工人员也较多,因而将门禁系统分为安全通道和普通通道两种,携带物品上贴有RFID标签,同学们必须要走安全通道检测RFID卡与电子标签是否对应。若有出楼人员中未走安全通道但携带带有RFID标签的贵重物品及走安全通道但不匹配的情况,系统发出警报声响,安保人员检测物品,查看是否有违纪行为。

每栋公寓与教学楼的数据共享,同学中如果存在向他人借用电脑等其他贵重物品时,经过公寓、教学楼RFID系统阅读器器是警报也会发出。为了减少不便,每栋公寓或教学楼入口有专门的自助系统,登记借记行为,设置借记时长,并向物品所有者发出证明短信,若短信验证成功,则临时绑定该同学RFID卡同时并不解除所有者RFID卡绑定,超过时长自动取消借机同学的绑定。

教学区域管理中心只是能够读取一卡通和RFID标签信息,不存在修改权限,公寓管理中心可以修改门禁匹配和RFID标签绑定,校园物联系统中心享有最高权限可创建、删除、挂失、充值一卡通。

2.2.3系统分析

校园安全物联网系统扩展了RFID卡的功能,使RFID卡肩负更多“使命”,在享有RFID卡带来的便利同时安全、系统不完善问题的发生将导致更恶劣的影响。因此RFID安全问题和丢失补办机制需要变得不断提高、完善。

以往宿舍重新分配时需要向公寓管理人员上交原宿舍的门锁、领取新宿舍的钥匙,但在新的门禁系统中公寓管理人员只需要重新配置RFID卡门禁系统权限即可,提高了办公效率。

在此系统的设想中可以将内部报警装置的考虑更细化一些,实现快速、隐秘报警,最大程度保障同学生命安全。此系统的设想主要是基于学生角度,因此并未考虑教学楼的使用和管理的问题,如果将教学楼的使用和管理以此系统为基础辅助添加,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物联网系统。

3结语

第9篇:物联网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电网;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F426.61

作为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衍生技术与产业,物联网与智能电网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网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电网可形成一个以电网为基础,进而覆盖城乡各大用户与各种用电设备的具有庞大特性的物联网络[1]。将物联网与智能电网融合在仪器,能够使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以及互动化等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鉴于此,本课题对“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概述

物联网指的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主要通过一些信息传感设备,例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进一步以约定的协议为依据,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换,最终使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等得以实现[2]。在未来互联网中,物联网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具备了自身配置能力与动态形式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其中,物联网中的“物”具有标识、物理属性以及特殊个性等特点,采用智能接口能够实现和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

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的智能化,它主要以物理电网为依据,在先进数字技术与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将一些相关性的技术(测量、通信、信息化、控制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进而形成具有智能特性的网络。智能电网主要是以信息化为基础,进而将电网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交流,例如:资源开发、发电、输电以及配电等。智能交流的形成使智能电网中央电力体系的集成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并使供电的精确与互补以及客户终端与电网的无缝互连得到了很好的实现,最终使整个智能电网的可靠性与综合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2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分析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是信息通信技术在进步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能够使电力基础设施资源与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进而使电力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对电力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起到改善作用。另外,在融合之下,还使电厂、电网以及用户之间的互联互动性得到了加强,进而使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以及互动化等各方面的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在融合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一些问题:

(1)在规划方面,需考虑系统的协调发展。例如:智能电网的规划上,需要预留各类物理资源或者接口,主要有物联网的采集、通信以及传输等。并且,在应用中需考虑到具有相似性的业务的融合。

(2)在设计方面,对于协议和体系的兼容并包需要充分重视,在传输上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易于以TCP/TP协议为依据进行数据包的结合,但是在接入层面的标准与协议上,却比较分散。因此,需要怎样把传感技术、配网自动化技术、负控技术等各种技术协议以统一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在实施方面,对于业务优势的互补和共享需要充分重视。例如:物联网通信信道和智能电网的功率、电能量采集以及控制技术的结合,又如物联网的“全面感应”和智能电网的电能控制的结合等。

在物联网中,如果每一个物品被寻址,便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当IPv4资源将要消耗完时,便需要利用IPv6作为支撑[3]。另外,除却物联网终端本身的功能,还拥有外在功能,利用传感器与网络接入等功能,当信息采集过于频繁时,便需要对其数据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考虑与重视。

3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探究

对于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一直是国内外业内学者所重点研究的内容,例如:物联网在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系统以及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等当中,均有着尤为广泛的应用。

3.1 物联网在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在现代电力营销系统中,电能计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目前而言,我国传统的远程抄表系统包括了RS485总线式抄表、电力线载波抄表以及低功率无线混合抄表等。但传统抄表中,会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美丽如:通信距离较短、抄表读数误差比较大等。并且,与相关的不可控电表无法实现远停远送操作[4]。所以,对于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光纤载波通信技术的采集与集中一体的设备需要进行积极研发。所研发出的设备把所采集到的电表读数以广电的同轴电缆传输数据的设备为途径,进而对电表中的数据实施实时的读取,并且将其保存起来,以此对主站人员的调用进行预备。

应用物联网,进而对电力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进而实现智能化。以物联网的传感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对在运行过程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进而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下的各种物理量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与预测,最终以实时数据为依据得出检测报告。此项技术是基础性的带电检测技术,和传统的打压试验相比较,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在带电检测中所运用到的一些仪器,例如超声波检测仪、红外热像仪等均为国外先进科技产品,其技术承受、设备具有稳定性,最终获取的数据真实性与可靠性很高。以传感器为途径,所采集到的各类相关参数,在经历处理之后将其以无线传感网络为途径,传送到管理监控中心,便使得电力设备的实时在线检测得以实现。

3.2 物联网在智能用电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电网和用户间实时交互响应的实现,能够使其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使电网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强化,这也是智能电网服务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对于集中计量、超负荷控制以及电热负载限制等动能,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均具备。这些功能可以使现代教学、商住以及公寓式办公等实际用电管理需求得到满足。并且为这些领域提供了具有时效性与科学性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展现出了先进、高效且安全等优势。另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务业务还有很多,如手机购电。手机购电服务业务在开展过程中为用户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使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使用户和电网之间的交互得以实现。

4 结束语

通过本课题对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分析,充分认识到两者在融合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例如:在规划方面,需考虑系统的协调发展;在设计方面,对于协议和体系的兼容并包需要充分重视;在实施方面,对于业务优势的互补和共享需要充分重视等。进而对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可应用在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系统以及物联网在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等当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势必与智能电网之间会有更多的渗透与融合,进而使电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提升,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威.潘苗.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江苏电机工程,2013.

[2]卢志俊.黄若函.周招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0.

[3]饶威.丁坚勇.李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华中电力,2011.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