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第1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探究 评价 实践

实验探究学习评价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实践方式。

一、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多是以书面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手段。学生在书面解答“实验题”时可能得到好分数,但在真正进行实验探究时未必正确。若仅用书面考试评价实验探究学习,难以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某些能力素质,许多创造性的能力因素也将被忽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可靠的、可行的实验探究学习评价方法。因此,转变评价观念,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科学地进行实验探究学习评价是物理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的教学实践

为了探索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的新方法,我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的研究活动,我选取了八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外一个班为对照班。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成效分析和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的界定是:采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实验探究学习的真实情况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和判断。总的来说,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在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中,我们采用作品分析、评定量表、学生反思日记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作品分析

教师提供一项关于实验探究学习的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情况来分析评价其有关水平与能力。如图是在探究“高度对气体压强的影响”活动中学生自制的气压计。

2.评定量表

我们设计的评定量表着眼点是突出评价实验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脱离探究过程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主要从评价分类、要素、项目、内容、权重和分值对物理实验探究学习的探究性评价、理论性评价、操作性评价和实验品质评价进行量化。

3.学生反思日记

在实验探究学习结束之后,学生采用自己的反思日记进行反思,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重新去认识自己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评价量表作为一种量化评价工具,使用简便是它突出的特点;而学生反思日记作为一种质性评价工具,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充分反思了自己的不同体验。这样就使评价量表较强的针对性、即时性、模糊性、临时性和学生反思日记强烈的情感性、交互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三、成效检验与分析

(一)成效检验

以下检验结果均使用SPSS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进行统计得出。

(1)样本检验

样本来源于我校的八年级学生,以八(8)班和八(7)班组成实验班和对照班,以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成绩为参照(注:市统测),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整理结果如表1:

差异检验P>0.05,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物理成绩没有差异,说明样本可用。

(2)成效检验

从2月至7月,对照班没有进行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实验班采取实验探究学习评价。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我们在研究中进行了变量控制。为了排除教师的主观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对照班为另一位物理教师。在研究条件和过程上,实验班教师和对照班教师在教学中都按照预定的实验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使用同一教材,授课数完全相同,教学进度完全相同。进行实验探究学习评价一个学期后,以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成绩为参照(注:区统测),对实验班物理成绩进行了相关样本t检验。整理结果如表2:

相关性检验值小于0.001,说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成绩与物理实验探究评价有高度相关,相关样本t检验中P

(二)成效分析:

1.实验探究学习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行实验探究学习评价一个学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以下调查,如下表。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实验班学生对物理课和实验探究的兴趣远远比对照班的要高。同时,学生在学习反思日记中有很多这样的描述:“本次活动我认为自己最得意的表现是终于能够提出猜想与假设了”,“我应该多点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我发现物理实验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进行评价时,看到自己不断的进步,以及同学、老师所写的赞赏、鼓励性的评语,能够使他们形成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2.关注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探究学习评价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关注了过程评价,令许多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愉快地享受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乐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实验探究学习评价过程中,从以往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考查向现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移,这就要求学生要彻底改变被动接受知识、靠死记硬背过关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评价过程变成一种民主参与和交往的过程。学生在自评、互评时进行对照和比较,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由于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研究的周期长,变量多,需要长时间和大面积的反复验证。因此,需要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更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学习状况,发挥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第2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力度较大,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搞好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目标,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评价等。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同行交流。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元化的。在新课程改革中,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教师鼓励的话语多了等。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还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如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思维定势在原来教育教学方法上,习惯于“上课我讲你听,我灌输你吸取,课后我考你做题”的单调乏味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要求师生互相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和主体,我们的教师缺少激情,冲动和灵感,也就缺少了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在轰轰烈烈的课堂场景下,学生的思维接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钻,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改革,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3、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三、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讲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

例如,在讨论“物质是可分的”这一结论时,个别学生提出了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可分,我当时作了批驳。在课后反思中,我深感这样扼杀了该同学积极思考的兴趣、大胆创新的勇气。于是,在下一节课中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作出了自我批评,并在后来的教学中注意宽容各种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在后来的探究“孔明灯”升空的原因时,有学生提出了“孔明灯”升空的原理与火箭升空原理一样,这时我不慌不忙,又提出了下一个观察探索问题:观察“冲天炮”的升空过程,探索其升空原理。这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得到培养,把深奥的物理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而新课标强调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引申。

四、对教材体系的反思

1、新教材更多地体现了探究式学习,谈化了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一些知识讲的不完整。受到课时的限制,很多知识不能详细的讲,或者不能讲,使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彻底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知识讲授的程度和深度。

2、新教材更多强调趣味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淡化讲授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个性得到发展,这使一些学生过多班级和纪律较差班级在教学开展上受到制约,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3、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我个人认为将电学内容安排在初中八年级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上册最开始先接触电学,只学习一章《电流和电路》,而后经过一个寒假再继续学习,不利于知识的连续性和学生的掌握;而整个上册中没有安排公式计算内容,而八年级下册学习《欧姆定律》继而学习《电功率》,很快进入利用多个公式,多个电学物理量,多种电路状态下的复杂计算,学生一时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有部分学生数学计算、分析理解能力一般者,必然对利用公式计算分析题畏而远之,丧失兴趣,而八年级如果没有了学习物理的劲头,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一定受到影响。

第3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微机室 微课 教学方式

随着“互联网+”理念、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不断影响,作为教师,面临着如何变革课堂教学的思考:怎样改变传统物理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效率?怎样让学生由“恐惧”物理转化为“爱”物理?

一、研究背景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各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细观其变,也有共性存在,都是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可汗学院、微课、MOOC以及“翻转课堂”理念,深深的吸引了我们。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首次给出“微课”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以胡铁生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以5~8 min的微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配套资源的“非常5 + 1”微课框架。形成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能够展现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

二、利用微课在微机室转变物理教学模式设计

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课堂物理教学模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必须理清其具体操作步骤,把握课堂特征。综合现有的大部分“翻转课堂”模式,主要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发现者、归纳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多的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借鉴前人宝贵经验,我们确定了教学流程设计。

1.教师课前将相关知识内容分解制成包含有基础知识讲解、应用实践、知识归纳(部分包含知识测试)的时长为5~8分钟以微视频为主的微课。

2.学生按照教师安排教学计划,课前学生主要通过课本、辅导资料进行预习。

3.上课初期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微课,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研讨,学习相关知识(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因此设计时我将学生需要利用终端所进行的课前微课学习过程移至课堂)。

4.通过观看微课,小组进行知识讨论归纳,个体开展知识应用强化练习,教师或在旁边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或与学生交流讨论,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分析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后,进行集体疑难解惑。

5.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问题可重复3、4步骤进行,直至掌握所要学习知识点。

6.课后学生完成作业进行知识巩固,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点评。

三、在微机室利用微课进行物理教学实践

有了具体的思路,我们随即进行了教学尝试,通过精心准备,在八年级班开展了以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为内容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

(一)课前准备

1.利用动态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制作凸透镜成像应用微课,内容包括照相机原理、幻灯机原理和放大镜原理(包括光路动态变化轨迹);

2.制作显微镜、望远镜学习微课;

3.通过问卷星在线考试系统组建三套检测题库。一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知识检测题库。二是显微镜、望远镜知识检测题库。三是综合知识题库;

4.教师通过微机室广播软件向学生机下发学习微课综合知识检测。

(二)上课过程

1.师生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凸透镜成像应用微课,并通过学习与同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没有掌握的同学反复观看、交流直至掌握;

3.学生在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知识检测题(题库题目为20道,每个学生答题8道,由系统随机由题库选题)对失分部分重新进行学习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学生自主学习显微镜、望远镜学习微课,并通过学习与同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5.学生在线完成显微镜、望远镜知识检测题(题库题目为8道,每个学生答题3道),学生对失分部分重新进行学习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6.师生集体进行知识归纳;

7.学生在线完成综合知识检测(题库题目为8道,每个学生必答)

8.布置作I。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尽管存在学困生课堂学习速度迟缓,效率低,课堂时间不足的现象,但也增加了教师单独指导的机会。总体而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学习成效都得到了提升,在微机室利用微课进行物理教学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成效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张海荣. 微时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8(13):245-248.

[2] 刘锐、王海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 教学研究,2014(5):26-32.

[3] 卢强. 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 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第4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中学 物理教学 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21-04

一、引言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这使得我国的科学方法教育起步较晚。虽然起步晚,但国内一些教育学者在研究科学方法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有关科学方法教育的分析和探讨仍然在不断地进行中,使得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受到重视。在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对教师而言,为什么物理会这么难教;对学生来说,为什么物理会这么难学。究其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系统训练,教师也没有正确处理好数学方法服务于物理教学的关系。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必备的数学方法。

本文探讨中学物理学习中有关数学方法的问题,经过案例分析对常用的数学方法进行探究,阐述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二、数学方法概述

我们从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与结构体系图1中可以看出,数学方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数学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广义上说,是指数学概念、公式、理论、方法和技巧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运用数学来分析、计算问题的各种具体的方式与方法。

图1 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与结构体系图

数学方法就是用数学语言把客观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表达出来,并对问题进行处理,是一种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推理、运算和分析,最终形成判断、解释和预言。

(一)数学方法的特点

1.高度的抽象性

人们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时,总是舍弃研究对象其他各种性质和具体内容,只保留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并且对这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进一步抽象,把全部问题变成了数学符号之间的运算关系,然后对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理想化的数学概念和定量描述事物的普遍规律。

2.高度的精确性

数学方法之所以具有如此高度的精确性,是因为数学是描述事物量的关系的,而事物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的量是严格确定的。

3.严密的逻辑性

在数学中,逻辑推理常表现在数学定理的证明和方程式的求解上。证明和求解的过程,都要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和推理规则,步步相接,环环紧扣,只要前提正确,论证合乎逻辑,所推论出来的结论就是可靠的。

4.充满了辩证法

运动和辩证进入数学,使全部数学具有辩证的特性。在那里即使很简单的关系,如单纯的抽象的量之间的关系,都采取了完全辩证的形式。

5.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方法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性,是因为它研究的对象就是事物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而客观世界中任一具体事物其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

(二)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定义物理概念。中学物理中许多的概念都以数学的形式来表达,常用比值定义法。如我们所熟知的速度、密度、压强、电容、电势、电阻、功率等物理量。

2.推导证明物理定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以实验为基础,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进一步分析、推理、认证,以数学形式表达成物理公式。

3.解释物理现象。有些物理现象难以用语言文字表示,但是借助数学方法用物理图像却可以很好地描述物理现象。

三、例解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到数学方法时,要注意利用物理与数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向学生明确指出所用的是哪一种数学方法,介绍有关这一种数学方法的知识,点明该方法的形式,适用条件范围,完整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有意识地接受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强调逻辑推理,学生经历过逻辑推理更能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学到的知识也更为深刻。用数学表述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时,注意总结求解各类题目的基本步骤,重视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技巧。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通过数学方法可以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当学生学到的不是环环相扣的知识链,而是支离破碎的碎片式的知识时,就要利用数学方法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连贯起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方法,为物理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下面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数列法进行案例分析阐述。

〖数学知识〗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常见的一种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3.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例题]

用质量为m1的铁锤沿水平方向将质量为m2长为L的铁钉敲进木板,铁锤每次以相同的速度V0击钉,随即与钉一起运动并使钉进入木板一定距离,在钉每次受击进入木板的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为前一次受击进入木板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的 k(k>1)倍。

(1)若敲击三次后钉恰好全部进入木板,求钉第一次进入木板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

(2)若第一次敲击使钉进入木板的深度为L1,则需要敲击多少次才能使钉全部进入木板?并说明要使钉全部进入木板L1必须满足的条件。

[解析]

(1)铁锤每次击钉的短暂过程动量守恒,则有

m1v0=(m1+m2)v

它们一起运动的初动能

设钉第一次进入木板过程中所受阻力为f,则第二次、第三次的阻力依次为kf、k2f,又设三次敲击后钉进入木板的深度依次分别为L1、L2和L3,根据动能定理,有Ek=fL1=kfL2=k2fL3,则,

又因为L1+L2+L3=L

所以

(2)设敲击n次,钉全部进入木板,同理可得

Ek=fL1=kfL2=……=kn-1fLn

,则

化简得

若上式不是整数,n应取整数部分再加1,若恰为整数,则不加1。

由上面的式子

可知,随n增大而增大,但总是小于,因而当L1过小时,无论多大的n也不能使该式成立。要使钉能全部钉入木板,应有:

[评析]

利用数列解决物理极值问题,即根据数学规律,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推导出相应的表达式,再根据题中的限制条件求出极值。

四、数学方法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如果只是从理论层面上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数学方法,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真实了解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笔者深入基层一线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进行研究。

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本研究按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实践阶段三个阶段展开。

(一)准备阶段

文献查阅,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有关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文献,根据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制订计划,作好人力和物力上的准备。

(二)调查阶段

从实际教学情况从发,结合自身的条件,探讨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多渠道展开调查,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如何更好地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

1.访谈调查。与被研究者进行谈话,进一步掌握第一手珍贵的资料。为了调查师生对数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使得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本研究对全南县某中学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听取了师生的建议和意见。

访谈结论:通过对师生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不乐观,教师和学生不看重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师生对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缺失,他们对理论不屑,怕麻烦。

2.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编制了学生和教师问卷,统一采取书面形式的纸质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期望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旨在了解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渗透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关问卷调查的发放和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学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统计表

类别 项目 数据 有效回收率

学生问卷 发放问卷 200 79.50%

回收问卷 173

有效问卷 159

教师问卷 发放问卷 30 83.33%

回收问卷 26

有效问卷 25

问卷调查结论: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相对缺乏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缺乏应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在升学压力的强迫下,理论与实际往往脱节,教师每天重复着纯粹的习题,忽视了思维方法的培养。

(三)实践阶段

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笔者就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教学实践,以赣州市全南县某中学作为教育环境,部分中学教师与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开展研究,并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实践对象是全南县某中学八年级水平相当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以八(1)班为实验班,八(2)班为对照班。本次实践从2014年2月始至2014年7月止,约半年时间,以一学期为准。

教学实践结束后,以八年级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物理测试题作为测验工具,对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客观检测,并以此成绩作为后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本次测试题以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物理考试为样本,比较客观、公平。测验实行单人单座年级交叉考试,保证学生能够认真独立地完成测试卷,使研究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确保。测试卷在题型上设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全卷共有5大题,24个小题。题型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题型分布表

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解答题

题量(个) 10 6 8

数据处理。测试卷的批改在学校数理教研组的帮助下进行,实行跨年级交叉流水阅卷的方式,全体教师客观公正地批改。

实验结果。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优秀率、及格率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优秀率、及格率比较表

班级 八(1)班(实验班) 八(2)班(对照班)

统计量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前测成绩 33.33 11.13% 0% 34.33 12.31% 0%

实验后测成绩 52.61 34.15% 9.76% 41.00 19.05% 0.00%

注:80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及格。

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物理平均成绩及差异性,如表4所示。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物理后测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假设方差

相等 0.010 0.921 2.683 81 0.009 11.610 4.328

假设方差

不相等 2.684 81.000 0.009 11.610 4.326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33.33分、34.33分,没有显著差异。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52.61分和41.00分,由F=0.010,显著概率为p=0.921>0.05,因此,两组方差差异不显著,即两组方差齐性,故选择方差齐性一行的数据作为检验结果。t检验的显著概率为p=0.009

五、讨论

经过一个完整学期的教学实践,在严格按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八年级学生所学习的物理内容,笔者力求做到将常见的数学方法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对很多学生是适应的。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机械式地接受教学。教师通过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最终获得成功。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在学习方面略占优势。

六、结语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个结论对修正一些中学物理教师的错误认识、更新教学观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

教师要搞好中学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把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想慢慢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尤其是数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科学学习方法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章新友.物理学的方法论与发展前沿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2]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32

[3]吴海鹰.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9

[4]徐国忠,胡开建.科学方法100问[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第5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中物理;教学思考

作者简介:翟燕(1984-),女,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理论物理.1教材挖掘的再深入

有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经谈到“教师备课,要把八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物理是一T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掌握教材,做到正确理解每一章、每一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统揽、全书、总体把握,更要研究知识的内部结构、知识的编排层次,还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提高物理教学严谨性的同时,需要教师更加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要求.

比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一节,课本上给出“压力”的定义为:这种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教师应该要思考:是不是压力的定义就可以理解为,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都叫压力呢?显然不是,比如说高中物理遇到的某种情况下的电场力,如图1所示,带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距一很大的接地金属板的距离为a,金属板对点电荷的作用力,此时该电场力的方向就与金属板表面垂直,显然是不能称之为压力的.

所以教材在让学生寻找诸多压力示意图共同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压力的定义:“这些力都垂直于物体表面,这种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我相信“这种”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此,类似于以上这些情况下的这种力.这样表述就尤为严谨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当然完全没有必要提及这些,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想到语言表述的科学和缜密.因为“压力”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不需要给它下很严格的定义.又如,在谈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细心的老师会发现2015年教材已经变更为“对于相同的受压面,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控制相同受力面积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在前面的活动中有意的渗透这一点,例如:做气球和铅笔的活动时,可以有意指出我们是对于同一个气球和同一根铅笔的情况下去体验压力大小的.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和语言表达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还有,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中,“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这一活动中,之前教材一直是采用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碘锤(如图2),而2015年的教材版本已经转变为水浴法加热碘锤(如图3).细心的教师应该能发现新方法的更改原因.

单质碘是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鳞片状晶体,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35℃.若采用图2,对“碘锤”中的碘晶粒加热后,酒精灯外焰的平均温度可以达到519.9℃,随之碘的温度迅速升高,在加热的过程中下面的碘还没有升华完,就已经达到了碘的熔点,于是开始熔化,因此碘锤中会出现液态的碘.而采用图3所示的水浴法,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因此,采用水浴法加热,控制水温不超过碘的熔点,即可让碘只发生升华而不会发生熔化.根据这样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就能很自然的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这个方法改进的优点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诸如以上情况的案例还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更深度的备课,丰富自身知识修养的同时,正确引领教学,尽量挖掘出教材能提供给我们的最大信息量,从而才能有选择、有技巧、有目的地渗透给学生.

2情境创设的再有效

“境”指教学环境,“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为情境.创设好的课堂情况既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又能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

例如,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为了引入“动能 势能 机械能”的课题,我们可以创设令人震撼的情境,播放刚刚发生的台风“莫兰蒂”带来的危害,学生都会看的格外认真.为了更生动、形象的体现流动的空气和水能对物体做功,从而引入能量的概念,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在一个长长的玻璃板中,放置一辆玩具小车,吹风机对小车吹风模拟台风,一盆水模拟洪水,学生能清晰的看到小车在风和水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问:刚才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小车在风和水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教师继续追问:风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水?

从而得到,流动的风和流动的水能对物体做功,我们就说他们具有能量.这样的情境创设比用传统的通过一张图片的解释要直观、生动的多,学生不仅能接受新知识,还能在教师的层层追问中最大限度的发散了思维.再如:在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压强》中,课题的引入我们可以放弃传统的“牛人走钢丝”、“胸口碎大石”等.可以用:课前用A4纸卷成一个个圆筒,用胶带缠成一卷.

教师先拿出一张A4纸卷成一个纸筒,问:这个纸筒能承担一张凳子的压力吗?

学生:不能

教师演示,纸筒被压坏.教师接着展示图示(图4和图5)的一卷纸筒问:这卷纸筒能承受住这张凳子吗?

学生:能

演示成功.

教师:那能承受我们班某某同学(较胖)吗?

学生哄堂大笑:不能

学生上台轻轻的站在上面,结果安然无恙

学生惊讶的同时,教师问:为什么这么重的同学站上去而纸筒不被压扁呢?

从而引入压强概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音是什么》,大多数教师的引入是播放音频,让学生倾听风声、雨声、流水声.在这里教师可以适当的做个改变,播放学生都喜欢的最近比较火的明星“小咖秀”,同样一段视频,一遍静音,一遍声音正常.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

教师趁机问:你认为哪一遍视频有意思?

学生:有声音的!

教师接着追问:你能否提出几个你想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学生:声音是什么?声音怎么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有效的情境创设,要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经历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时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3问题设计的再优化

根据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启发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是思维的元素、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载体.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使课堂产生预设和未预设的效果.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问题的设计与引导,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重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同时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课堂的主体.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一节《声音是什么》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学生已经通过纸张发声、声带的发声等猜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接着我们利用音叉来证明物体由于振动发声(图6).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与引导.

教师用小锤敲击音叉.

教师:大家听到音叉发声了吗?

学生:听到了

教师:那你们看到音叉的振动了吗?

学生:看到了

学生:没看到

教师:为什么后面的同学看不到音叉的振动呢?

学生:应该是振动太微小了,不容易观察.

教师拿出带有乒乓球的铁架台(如图7),问: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大家讨论一下,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l声的音叉是振动的?

讨论结束,让一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让其他同学做出评价,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改正更好?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敲击音叉前乒乓球能不能与音叉接触?为什么?

刚才这个同学的操作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包括听到和看到的)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接着追问:乒乓球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啊?

学生: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易于观察.

教师从而很自然的得到转化放大的思想方法.

教师:非常好!那老师为什么选择乒乓球,而不用大铁球?

教师: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可以显示出音叉的振动呢?

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脸颊、贴水面,或者用手去摸等等.

这样,经过大量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整个实验过程的观察、思考和讨论,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转换放大,该部分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也得以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很多,教师的合理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知识获得的情况,及时调节课堂教学的方案,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思想、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不断地发现问题, 勇敢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物理是初中生刚刚接触到的学科,有趣高效的物理课堂对他们的兴趣培养极为重要.广大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思想观念,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摒弃不足之处,努力创新,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备课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教材;恰当的创设情境;优化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生成,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高效性,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用心去研究的课题.

第6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67-01

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笔者一线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完美整合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素材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师教与学者学服务。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数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电磁学课程教学。再如《CSC电子备课系统》、《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绘声绘影》、《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自然学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它们操作简单,容易接受,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深受师生的好评。

二、构建模拟实验,发挥实验功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实验器材、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有的实验效果不尽人意。而采用模拟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教学的不足,增强实验的直观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教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像的特点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甚理解也可能产生迷惑。于是我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移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特点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这一重要规律的掌握。再比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有毒在完成该实验的教学时,我成功的制作了flas借助电子白板进行演示,学生易与接受且有效的激发了一部分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复杂、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利用网络优势,增强教学效果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每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cn)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http://)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http://)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教学反思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学习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整合、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设计来。例如我在进行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五节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所以我通过下载相关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链接浮力大小推导公式的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第7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案例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片断。在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试教课中,教师最初是想完全放开,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学生自己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教师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评教、反思,认识到即使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在上公开课前,我们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和课堂教学时间的整体把握细节,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在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中将教师融入研究主体中的一员,这样在公开课的教学中效果就理想多了。原因是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自豪,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将会终生难忘。

【反思一】: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反思二】: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有了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案例二】:研究串联电路特点教学片断。《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八个小组中的五个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在交流时,由于受到有正确结论的小组的影响,后两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中的电流基本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基本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而实验数据出现问题的那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时讲道:“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电路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考虑到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只做了对三个小组探究活动的肯定和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认可,先请同学们(包括实验结论正常的同学)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再交流、讨论。虽然教学进度被打乱,教师还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善后”,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课堂教学的目的吗。

【反思一】: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整个教学事态的发展必须处于教师的引导、控制之下;也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更轻松一些,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够有序、有效?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教材取舍、过程设计等。

第8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设计意图:在讲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时,我针对这一节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的前置性研究的问题是:

1.根据上节课学习的《生活中的透镜》的知识可以知道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也是凸透镜,但是它们所成的像有倒正、大小、虚实之分,结合教材内容你能否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结合教材第三段,对如何进行实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根据你的实验猜想,结合教材设计实验并设计实验表格说明需要记录的数据和现象(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即可)。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参考书筛选出与前置性小研究相关的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表达说明,进而达到前置性小研究的目的。

实施过程:

(1)、知识梳理环节

上课后先引入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预习本课内容后的知识梳理,并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它们都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从而让学生说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会说明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等。

(2)、让学生交流前置性小研究问题的结果。

(3)、合作探究,完善实验步骤。

教师启发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猜想:学生会发现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使用投影仪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发现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跟物体和像相对凸透镜的距离远近(即物距)有关。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生活中的透镜》可以知道无论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而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学生猜想出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在前置性小研究的基础上,在学生独学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之后让学生说明实验方案,其他学生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或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4)、完成实验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情况进行补充和说明需要注意的环节。学生在明确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后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分组完成实验以及实验相关数据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第9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物理老师个人工作总结1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中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中。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物理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搞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开始喜欢物理了。

  四、统一要求、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由“门外汉”逐渐开始“入门”。

  五、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使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深知科学探究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教学中多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若器材不足或没有器材,我就自制或教学生自制,起初探究课很难把握,课堂感觉有些杂乱,经一段时间坚持发现收获较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以后的教学中老师比较轻松而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六、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如沈括,王充等)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上是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简要的小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如:怎样建立较好的评价体系,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在工作中也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不够生动,普通话不够标准,平时考试较少等。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市六中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物理老师个人工作总结3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本人担任高一年4班班物理教学工作,由于是重新编班,所以面对的是许多陌生的面孔,如何让这些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迅速的适应于我的教学方式,同时随着对物理学习的深入,学生刚入学时对物理的新鲜感正被逐渐繁难的物理知识带来的压力所取代,许多学生学习劲头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个低谷。

  他们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轮廓及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以说是空的,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以记忆为主的模式上,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入门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论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老师更加应该注重方法加以引导理解。另外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作业及解题格式的规范,还应该在教学中漫漫渗透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把本学期几点作法总结如下

  1、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差方案:这三个班物理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础较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并且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各种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实验题的做法。

  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6、针对班级的特点采取抓两头的做法,让尖子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让他们在完成全班必须完成的作业外,适当补充一些难度教大的习题,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双差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在双基的落实,但是决不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