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范文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

第1篇: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范文

1.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做起,从扎根的教育抓起

语文教师肩负着继承弘扬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艰巨使命。宋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理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自我的修身做起,学习儒家经典,力行学做谦谦君子,从儒家的根“孝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近年来,老师越来越难当,学生在家里对父母不恭敬,来了学校对课本、对圣贤、对老师缺少恭敬。《弟子规》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从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学风与做人态度的培养。相信一个孩子有了孝心,时时处处想到让父母放心、宽慰,这个孩子就将不让人担心了。学习《弟子规》,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抓落实。我利用课前二到五分钟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适当讲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数孩子都能有所觉悟,可喜的是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好转。

2.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

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曾仕强的《易经奥秘》和《胡雪岩的启示》、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的智慧》、吕立新的《水墨齐白石》、钱文忠的《三字经》等,都是我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比如讲《逍遥游》、《愚溪诗序》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时,就可以引用曾仕强教授《易经的奥秘》中对“亦一亦二”的解释。

3.关于作文教学

3.1我对学生耳提面命,审题,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出奇制胜,就老老实实按常规思路去考虑,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要求和各种题型的操作要领,注意结构安排,要自圆其说,语言要得体,表意要明确。如果能较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诗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就会使你的文章大为增色。

3.2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作文得分常常会受到阅卷老师当时的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题者叫劲之外,如何博取阅卷人的欢心就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自然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心情舒畅。

3.3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学生说,写记叙文也好,写议论文也好,你心里究竟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来要像真的一样,哪怕懵住阅卷老师一会儿也行。事实上,你心虚气短,你腹中空空,你自己都觉得不知所云,但写作文那会儿,一定要表现得煞有介事、理直气壮、情真意切等。

4.关于阅读教学

4.1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要融入“人文味”,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4.2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要想使语文课堂“育情”,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能达到。

5.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个性化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自己的目标。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