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钮承泽黑道范文

钮承泽黑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钮承泽黑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当下中国不少城市都面临着老历史街区修复或改造的问题。如何使老街区即保持原有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加入创意的“佐料”和新奇的营销手段,使之重现昔日风华,是各地相关部门应重视的问题。本期创意街报道的台湾剥皮寮老街,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剥皮寮,是台北市一条源自清代的老街。它曾经异常繁华,后归于落寞。再度声名鹊起,是因为两年多前台湾导演钮承泽拍摄的电影《艋》。影迷和游客随之纷至沓来。借由一部电影,激活一条老街的文史记忆,这不失为成功的创意文化营销典范。

《艋》激活的文史记忆

“一府二鹿三艋”是台湾民众熟知的古谚,用以形容清代台湾三大繁华的港口城市。“一府”指的是台南府,“二鹿”说的是罗大佑曾歌唱过的鹿港小镇,“三艋”便是台北市万华区的老地名。可以说,要想了解老台北就不能不来“艋”,它是台北最早形成的街市,因运河而发展起来的内港。艋,原指台湾平埔族独木舟和独木舟聚集的地方,当地方言为“Moungar”,当年来台的福建泉州人听到后,就以艋汉字的闽南语发音“Monga”为谐音叫开来。而剥皮寮位于今口万华区广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围之街廓,这条有着怪怪名字的街道还依稀可见艋时代的韵味。剥皮寮听起来异样,来历也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清朝时期由福州商船运进杉木,在此剥去树皮而得名。

剥皮寮街道不长,仅三四百米,宽约3米,蜿蜒两侧的多是一二层高的砖木结构房屋,红砖映衬黑瓦和深褐的木门、木窗。这里既有清代街屋、精致日式洋房,也有闽洋融合混搭的骑廊建筑。诸如茶馆、表店、私塾、米铺、浴室、理发店、照相馆、旅馆、医院、报馆等店铺一应俱全,有不少是老字号,像长寿号茶桌仔、秀英茶室、日祥旅社、宋协兴米号、怀安医院、太阳制本所等。

2009年,台湾导演钮承泽就在剥皮寮一带拍出了生猛的青春黑帮片《艋》。这部电影所演绎的故事仿如台北城第一线的口述历史,用“艋”来命名有一种草根的意味。该片在亚洲华人地区创下极高的票房,夺得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入围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这不只是一个关于过去的怀旧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现代感、新鲜创意与流行元素的新电影。”钮承泽说,他是用创造力将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元素以最时尚的方式重新包装,再奉献给观众一个新的“台湾乡土文化”。《艋》里的“台湾乡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对80年代的复制,钮承泽想要的感觉是“复古但摩登,生猛而华丽”,他说,“我不要重现80年代的艋,我是要构筑80年代的艋,以服装来说,喇叭裤和黄衬衫是80年代的代表,我要那个年代的元素,但是我要求在细节上要有现代感,场景方面也不纯粹是仿照那时候的建筑,我会参考但是不是完全仿效。”许多影迷和游客因为《艋》而寻到了剥皮寮,想重温电影中和尚、蚊子、志龙等黑帮兄弟奔突于黑帮血雨腥风中的场景。随着《艋》暴红,老街里的小面摊、钟表行、美发店以及墙上的海报、招牌等都成了影迷们追捧的景点。

从“差点遭拆迁”到“新剥皮寮营销”

不过,即便不依附于《艋》这部电影,剥皮寮老街本身就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岁月中,剥皮寮不但有着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也有知名文人逸士到访的足迹。清末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来剥皮寮作短暂居留,在此撰写了数十篇文章;京都帝大医学博士吕阿昌医师,曾在此悬壶济世,开设怀安医院,守护百姓健康;另外,报人林佛树则在剥皮寮永兴亭创办“台湾经济口报社”,报导台北市民生经济等相关的新闻。

然而,剥皮寮老街也曾差点遭到拆迁的命运!有台北地方史研究者透露,剥皮寮老街得以保存可以说是阴差阳错。剥皮寮紧挨着在当地十分有名的老松小学,早在1945年,政府就将剥皮寮列为校舍预定地。1988年,台北市政当局进行剥皮寮土地征收,直到1999年6月16口,剥皮寮才进行清空,住户迁离。因为当局行动迟缓,让台北文史工作者有机会呼吁政府保存剥皮寮老街,最终推动了剥皮寮古街历史风貌维护计划的实施。2003年8月,台北市教育当局成立剥皮寮古迹保护再利用经营团队――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并从2004年开始,斥资3.4亿元新台币,将这里整旧如旧,建设成历史文化街区。2009年8月,剥皮寮老街整修工程竣工。

第2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那时,谁也未曾想到,小魏后来拍出了台湾华语影片票房最高的电影。《海角七号》票房破一亿新台币的时候,有一天魏德圣骑摩托载妻子去上班,突然问她,“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已经是一个富翁了”,太太停了几秒说,“可是我知道你下一个一定是《赛德克・巴莱》。”

他老婆没有猜错。《赛德克・巴莱》开拍前,《海角七号》赚的5千万新台币就被魏德圣全部花光,开拍第一天,就举债2千万新台币。资金紧张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影片拍完,最后,全片成本高达7亿新台币。

如果说,《海角七号》以小博大,在不景气的年代中,为台湾电影走出了一条“小清新”之路。那么《赛德克・巴莱》的成功则意味着更多的信息,“你拍一部7亿台币的片子,在台湾就可以回收,就表示说,比较大成本的制作以后也有潜力吧。”魏德圣感慨,“在台湾拍戏太可怜了,之后不会了。”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侯孝贤曾自嘲,“台湾电影是被我和杨德昌搞死的”。台湾电影也被人贴上了沉重悲情,艺术闷片的标签。

魏德圣正是在这个“失落的二十年”中成长起来的。

早在2000年,他就完成了《赛德克・巴莱》的剧本,并获得当年优秀剧本奖。他自掏腰包200万新台币,拍摄了一个5分钟的预告片,希望能筹集拍摄资金,虽然看过的人都表示称赞,但结果还是失败了。导演后来对着镜子自问,我魏德圣是谁,人家为什么会投钱给我?于是他真就跑去拍了一部可以赚钱的电影,《海角七号》。

但虽然成本不到《赛德克・巴莱》的十分之一,筹钱仍不容易。2008年,《海角七号》在台湾垦丁开拍。找不到演员,刚好范逸臣事业下滑,新人田中千绘对大银幕充满热忱,出演配角的电视演员们乐天又无怨尤。没有关注,没有宣传,一行人全心地投入到《海角七号》当中。

2008年8月22日,影片在台湾上映,第一天92万新台币的票房,让魏德圣心里一沉,以为这就是台湾本土电影的宿命。两天后票房却一路攀升,直到最后达到惊人的5.3亿新台币票房,一举创下台湾华语影史最高票房纪录。

但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人愿意投钱让他拍《赛德克・巴莱》。人们希望魏德圣再拍一部《海角八号》《海角九号》。

然而就是在资金完全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魏德圣依然决定开拍《赛德克・巴莱》。“也有人劝我要缓一下,但我知道一定等不到钱够的那一天。那个时候就是硬干,拼了,到处借钱,想办法说服大家一起干。就是背水一战,输了就全毁了。有点像人的关节,脊椎的关节少了一块,就残废了。少了一个幸运就完了。”

影片主演徐若回忆说,当时她用一个新号码给导演打电话,导演不接。再换回原来的手机,接通之后导演解释,“我怕人家来跟我要钱,不认识的号码我不敢接。”

但这是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作品。魏德圣原本不爱看书,直到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原住民抗议家园被毁,他看到手粗脚壮的人,感慨他们不应该是在奔跑的吗。看完《雾社事件》的漫画之后,他才发现小学课本里只用两行字记录的历史事件背后是如此让人感动的故事,他开始翻一些很生硬的书,把这段故事写成剧本。

开拍第一天,三四百人在现场,日本的美术组,韩国的特效组,台湾的工作人员,吴宇森也来了,魏德圣像一个闯了祸的小孩子一样,很害怕。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大的阵仗。印象最深的是,所有人边吃早餐边说导演好。魏德圣的第一反应是一大堆人在吃我的钱,但自己居然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

在台湾金马奖的颁奖仪式上,有人打趣魏德圣说,“在台湾电影不景气的时候,居然有人肯花7亿拍片子,我说他是疯了。”

魏德圣自己则对这一切习以为常,“没有人看过的东西,没有人相信可以完成。而且就算相信我可以完成,也不相信可以回收。”

不过最终,他还是做到了。

大电影时代

台湾主持人张小燕曾这样描述魏德圣:他很腼腆,小小的个子,讲话也很小声,怎么会拍那么大的电影呢?

然而魏德圣到现在,却并不太期待再一次冒险,天黑的时候看不到,所以不知不觉,天亮之后看走过来的路,他感觉全都垮了。

不过这次“成功的冒险”还是有着应有的影响,“它说明台湾电影的创作也可以很多元,不用局限在所谓的小清新这一种逻辑上面。如果我第一部是海角七号,第二部是海角八号,那很快就垮了,没有新的想法,观众慢慢也会觉得没有变化。”

魏德圣还希望电影可以在大陆上映,“香港,台湾电影一不好就快20年,复兴是依靠一群有诚意的人。在一个没有电影工业的地方,外人看来只有小成本、小清新的电影环境,做出来了《赛德克・巴莱》这样的电影,希望能感动大陆的观众。”

《赛德克・巴莱》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奖,评委给出的评语是“成功地把一个非主流的题材拍成主流影片”。实际上,魏德圣本来对影片的题材就很担忧,因为它并不讨喜 ,导演能做的就是采取不同的方式做营销。然而他依旧觉得《赛德克・巴莱》的出现比《海角七号》来的值得,对魏德圣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让全世界看到的台湾故事。

“我有什么能吸引观众?你说清新,它也不清新,你说沉重,它也蛮沉重。我能做的就是让一般观众可以接受,最主要的接受是我们制作的诚意。很多战争片,战争场面5分钟就结束了,不好搞的场面几场戏就没有了,剩下的都是谈情说爱。我们不能这样子。”

现在的魏德圣,也想歇一歇,拍部小片缓一下。但他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另外一个剧本,台湾三部曲。这个剧本在他还是“失业小导演”时期就已完成,以原住民、汉人、荷兰人三种视角来写出三部发生在台湾还不被称为台湾时的故事。这无疑又是一个大制作,但也是魏德圣最后一个目标,做完以后就没有什么负担了,就可以小清新了,就可以很自由地做想做的事情。

“当我看了《让子弹飞》,觉得好羡慕啊,导演很自由自在的样子。包括《那些年》,心里也在想,为什么我要负担这么大?大概是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完之后,才能把负担卸下来吧。做完以后,后面怎么样都没关系了,”魏德圣说道。

同题问答

什么是“小清新”?

我想就是创作方式比较没有负担吧。台湾电影长久以来状态不好,慢慢大家发展出新的模式,就是用较低的成本做出讨人喜欢的作品。

你觉得自己的电影足够“小清新”吗?

《海角七号》算小清新,就是比较没有负担的片子。但《赛德克・巴莱》不是,观众走进去会有压力,但是看完之后会有释放的感觉,会想很多事情。

“小清新”复兴了台湾电影吗?

我觉得台湾电影最终会崛起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没有负担,已经甩开了市场不市场,艺术不艺术的问题,都不管它了,就按自己的想法做,所谓的小清新应该就是我说的这个事情吧,在创作上自由了,反正怎么做都活不了,就做自己想做的吧。

2002年至今

小清新复兴

《海角七号》从天而降。类似电影频出,新一代导演们开始更加重视故事性与商业上的作为。

代表影片

《艋》

导演:钮承泽

上映日期: 2010-02-05

被称为“生猛又华丽的青春动作片”。五兄弟在黑道与友情的抉择中,演绎了一段关于青春的悲情故事。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导演:九把刀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