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有空我来填。(每空1分,共18分)
1. 笔算37×29,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乘37得到( )个( ),所以积的末尾和第一
个因数的( )位对齐。
2. 30×20的积的末尾有( )个0;40×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3. 在里填上“>”、“
29×10300 30×501500 30×3030×25 40×6040+60
4. 48×16的积是( )位数,是4的( )倍。27×38的积比27×28的积多( )。
5. “37个25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
6.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 )。
7. 24×24×24的积的末位数字是( )。
8. 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
如果+=200,×5=80,那么=( ),=( )。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2. 29×10的积大约是300。( )
3. 22的20倍等于400。( )
4. 一个因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因数末尾也有一个0,积的末尾一定只有两个0。( )
5.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三、摘 。(选择合适的数填入括号内,可以重复使用)(12分)
( )×( )=800 ( )×( )=640 ( )×( )=5400
( )×( )=500 ( )×( )=4200 ( )×( )=2100
四、计算小能手。(共24分)
1. 用竖式计算。(18分)
25×12 38×35 24×48 67×14 84×25 73×29
2. 列式计算。(6分)
(1)47的56倍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62,另一个因数是
28,它们的积是多少?
五、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8分)
你能用你发现的方法直接算出下面各题吗?
65×65=( )
75×75=( )
85×85=( )
95×95=( )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共18分)
1. 五一期间,天安门广场每天看花展的人大约有50万,这样推算从5月1日到5月15日,
会有多少人看花展?(5分)
2. 张阿姨为装修浴室,订购了13平方米的瓷砖,这种瓷砖的价格为每平方米55元。由于
家离送货地点比较远,她还得付15元送货费。张阿姨买这些瓷砖并让商家送货上门一
共要花多少钱?(6分)
3. 李叔叔有很多集邮册,每本集邮册有14张邮票,每本售价为48元,李叔叔卖出27本集
邮册,一共卖了多少张邮票?一共卖了多少钱?(7分)
单元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
(1分)
(2019三下·横山期中)
在横线上填上“>”“
95×5________85÷5 24×30________240×3
356÷4________642÷6 21×18________24×26
2.
(1分)
学校布置“六一”联欢会会场,买了4条彩带,算一算每条彩带多少钱.
________
3.
(1分)
89×91的积大约是________,6400÷78的商大约是________.
4.
(1分)
(2019四上·云浮期中)
计算180×600时,可先算________×________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________个0。
5.
(1分)
(2019三下·仲恺期中)
在横线上填上“>”“
56÷6________54÷3 45×24________25×44 0×12________0÷12
400÷2________800÷4
160×2________16×20 104÷8________104×8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
(1分)
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
7.
(1分)
(2019三下·潘集期中)
算式43×27中,2与4相乘的积是8.(
)
8.
(1分)
(2019三下·沛县月考)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9.
(1分)
(2019三下·沛县月考)
两个末尾没有0的数相乘,积的末尾也可能有0.(
)
10.
(1分)
判断对错.
300×0的积大于0×99.
三、选择题
(共5题;共5分)
11.
(1分)
不计算,比较大小,12×2(
)12×4
A
.
>
B
.
=
C
.
<
12.
(1分)
(2019三下·东海月考)
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再在得数末尾添一个0,积是(
)
A
.
9000
B
.
990
C
.
9900
13.
(1分)
35个52连加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
A
.
32+52
B
.
52×35
C
.
35×53
14.
(1分)
50×48的积与50×6×8的积
(
)
A
.
不相同
B
.
相同
C
.
不确定
15.
(1分)
20×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
2
B
.
3
C
.
4
四、计算题。
(共3题;共9分)
16.
(1分)
直接写得数
24×3= 50×60= 120×40= 363÷40≈
250×40= 300÷50= 630÷90= 103÷20≈
17.
(4分)
(2019三下·新会期中)
列竖式计算。
①23×12=
②42×25=
③29×70=
④359÷4=
⑤615÷5=
18.
(4分)
(2019三上·微山期中)
脱式计算。
(1)
4×8+8
(2)
6×9-9
(3)
72÷9+24
(4)
320+56÷7
五、解决问题
(共3题;共6分)
19.
(1分)
(2019三下·佛山期中)
列式计算
(1)
48的13倍是多少?
(2)
728是4的多少倍?
20.
(2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超市某天卖出4箱鲜橙汁,每箱有12瓶,每瓶售价3元,超市这天卖鲜橙汁卖了多少元?
21.
(3分)
(2018四上·微山期中)
列式计算。
(1)
206的18倍比1780多多少?
(2)
一个数的25倍,比1300少100,这个数是多少?
(3)
54与4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1、
2-1、
3-1、
4-1、
5-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6-1、
7-1、
8-1、
9-1、
10-1、
三、选择题
(共5题;共5分)
11-1、
12-1、
13-1、
14-1、
15-1、
四、计算题。
(共3题;共9分)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五、解决问题
(共3题;共6分)
19-1、
19-2、
20-1、
21-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五入)试商、调商是学生在学习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以后进行教学的,着重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是与它想接近的整十数去试商,发现问题后再进行调商。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的方法基本能掌握,但是到了具体的试商时,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确定商是多少,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试。特别有不少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了,结果在具体的竖式计算时,直接把商和整十数相乘了。在课堂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已经明白告诉学生只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去试商,实际上除数是不变的,一定要用除数去和商相乘。前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而且商要进行调整,学生已经习惯了在竖式上直接试商,然而学生试商后会发现商大了或者小了,这时候就要进行调商了,调商的关键主要看什么呢?是余数。计算教学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课堂效果和作业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商的位置;当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时;有些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高,有的明明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却还要去商;遇到不够商1要商0时,学生容易把0遗漏;有些学生把除数看作一位数,把末尾的0忽略不看,直接用一位数除法计算了。
2、在乘的过程中经常把商和看作整十数相乘。
3、在试商的过程中不知道商几,有的学生有用1~9各数分别去与除数相乘,很是浪费时间。
4、竖式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特别是有进位的不熟练,退位减法正确率较低。
5、学生做题目时,余数容易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在练习课中,我让学生应用“四舍五入”法和口算方法试商,还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灵活的试商的方法。如:556÷72、816÷48,首先让学生确定商是几位数,初商在哪位,然后让学生讨论:被除数、除数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试商?也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同头商九法;如452÷47这道题,因为除数和被除数的首位相同,而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所以直接商9。二是折半商五法;如:136÷26这道题,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所以直接商5,这两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试商完成后把除数上面的整十数划掉,再把商和除数相乘。避免把商和整十数直接相乘。加强口算练习,培养学生及时检查、验算的习惯。
一、体现准确性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计算的准确性是运算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算理或者计算习题的要求,有根据有目的地一步一步实施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准确无误,才能为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保证,这也是学生运算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如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中,有“0.35x[1÷(2.7-2.66)+0.65]”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怎样才能够使学生计算准确呢?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哪一步,在心中明确以后再开始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在回顾“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第一步先完成小括号里的计算,接着完成中括号里面的计算。就这样,步步脱式,步步为营,教师再鼓励学生每完成一个环节检查一个环节。这样教学,学生在计算时有法可寻,有据可依,从而为计算正确提供了保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效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保证学生计算的准确无误,教师主要从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法则,明确计算方法,做一步检查一步人手,从而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体现简洁性
所谓运算的简洁性就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计算可供选择的路匠龇,尽量选择一些步骤少、运算时间短、可以凑整等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计算的出错率,有效节省学习时间,不断优化计算方法,还可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学完“运算率”这部分知识以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375+219+381+225”。乍一看,这道计算习题中的数字都太大了,计算起来既麻烦,还很容易出错。可是,如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具备了简算意识,并且一切都从计算简洁的目标出发的话,他们就会发现:这道习题完全可以运用加法结合率来做,让“375+225”,让“219+381”。这样一来,原式就变成了"600+600=1200”。学生计算起来,简便,容易,轻松,不仅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而且也使学生的运算能力真正得到了提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本着计算简洁性的目标,在学生遇到数目较为巨大的计算题时,教师主要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运算率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学生计算的难度,而且在学生正确运用运算率的过程中,运算能力也真正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三、体现熟练性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速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一方面学生的计算速度可以说明学生对计算习题的熟练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当学生真正能够熟练准确进行计算的时候,也说明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熟能生巧,提升运算能力:
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经了解与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但是在计算过程中还是会显得很吃力,这显然是学生计算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以“121x13”“223x25”“336x45”“447x58”……各种形式、特点的习题让学生多加练习,鼓励学生在计算时边计算边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且与具体的习题相结合。在学生的勤下练习之下,在正确的计算法则的引领下,学生的计算速度定会越来越快,运算能力也定然会随之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58-01
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是学生以后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平常的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经验。由此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其次,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再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要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所带班每天1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而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三、加强计算方法、思想的教学
有些计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算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作为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总结出法则,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106×23,从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过渡到三位数乘两位数,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把答案计算出来,并且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习惯性地把106写在上面,把23写在106的下面。从表面看来,学生好像都会了,但如果老师对计算过程不多加解释,而突然把23写在上面,把106写在23的下面,让学生们列竖式计算,学生就开始出错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计算道理。所以,一节计算课决不能只停留于计算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中,不但会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才是计算课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
四、简便方法要灵活应用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如:对于36+55+64这个计算,我们把它放在应用题中:植树节,五(1)班种了36棵树,五(2)班种了55棵树,五(4)班种了64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地列出了式子:36+55+64,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五、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下面是我们班(四年级二班)某次计算专项练习的的成绩及分析
1测试结果及情况分析
这次的内容涵盖了一至四年级的有关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分为口算,笔算,脱式计算和简便运算。全班全对的只有4人,这种情况令人堪忧。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在计算时漏题和抄错题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错误基本上每种题型上都有孩子在犯。如:把243+357抄成243+351或者是整道题全部漏抄或漏做,计算完成后忘记把答案抄在横式上或是把答案抄错;2.在计算两三位数的加减法时,进位和退位出现的错误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进位,退位不熟。比如“1000-727=282”、……这样的计算错例;3.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现口诀记忆出错,忘记进位。计算除法时对于中间有零的情况掌握不够好;4.由于刚教学完简便运算,对于中及偏差的孩子还没真正的掌握,所以简便运算题错的比较多。这也在提醒我自己对于平时的计算题教学中应该重视孩子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当然这也反映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5.在用递等式计算中,其中200-63+37这一题的错误率最高,由于63与37能凑成整百数的负迁移,造成很多孩子都先算63+37,而忽略了他本身运算顺序。
2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我曾经一度认为这些孩子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够细心。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他们改正这些缺点,但成效甚微。于是就引发了我更深的思考,真是仅仅是粗心的原因吗?细心分析学生的作业,讨教周围的老师,更深层次地思考“粗心”背后的原因。
2.1不精确地感知数字和运算符号。
口算是要通过听觉或观察、感知、注意、记忆、反馈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才形成,做题时笼统地观察,把“+”当成“×”,把“―”当成“+”等,把相似的数写成另一个数,如3当8,325写成235等。
2.2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计算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因为没有专心对待,人在计算可是心却玩耍,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计算的速度,正确率,计算算法的优化更加无法保证。有些学生口算时不加思索,急于抢答,信口乱说,作业分散精神,书写马虎,算后懒得检查验算。
2.3不合理地运用计算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位时算错,4+9=12等之类的算式都是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没有过关,两位数乘三位数中乘法口诀就是它基础,如果乘法口诀没有过关,计算就出现困难。计算题离不开加减乘除,加减乘除又离不开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无论多大的数都是以他们为基数。
2.4计算技能在教学中的不正确定位。
在数学低段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一些现象,教师把重点放在机械地练习、速度、算法上,忽视计算方法的优化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认为口算易学、好学,以为一听就会,不肯动脑,机械练习,表现态度不端正、马虎审题,敷衍了事,没有听清题要求就做答,计算马虎,似是而非,张冠李戴计算不细心,简单计算也频频出错,验算检查不耐烦,算完题目要求就完事,计算结果阴差阳错,据多次检查统计,口算错误率让人吃惊。头号原因,大家的回答几乎都是同一结论“粗心”。
孩子计算出错在数学学习中应该算是常事,怎样纠正这些不应该产生的错误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和学校的同行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2.4.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做法一:三步审题
仔细审题是正确、迅速计算的前提。培养学生一看、二画、三想的审题习惯。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有无隐含的信息等。
计算过程中,学生抄错数字和符号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把÷抄成+,把3抄成5或8等。培养学生抄完题目后及时校对,做到一步一回头。即从书上抄到作业本上时对一遍,检查有否错漏?从横式到竖式对一遍,检查竖式与横式是否一致;如果是递等式计算,从上一行抄到下一行时,符号、数字是否抄对?
做法三:谨慎演算
在四则运算中,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有始有终。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格式要规范,方法要合理,当计算出现错误时,不仅要检查计算过程,还要检查草稿中有无错误。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一、注重数学计算思想
(1)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 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 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 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
(3)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
二、加强训练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2)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口算教学的现状
(一)现在的环境
曾经听过一位名师的讲座,说在英国,四年级的学生计算24+13这样的口算题,需要借助计算器来完成。该名师对自己学生具有这种口算技能没有丝毫的自豪感,相反认为人家英国先进好像跟计算得慢有关。
(二)教师教
有的老师认为,一张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上有接近80%的习题都是计算题,学生扳着手指头就能考及格。所以数手指头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于没有掌握正确方法的学生,教师不去引导,学生就更谈不上形成口算技能了。
(三)学生学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加法,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减法,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会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整个班级的计算水平处于“夹生”状态。
低年级作为学生学习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
二、口算教学的策略
我国的口算技能,是前人流传下来的计算的一个“法宝”。在英国人面前,在口算方面我们每个人都身怀绝技,这是我们的优点。鉴于口算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下列对策。
(一)数形结合练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从“数一数”开始就十分重视直观教学。
课堂上我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看图片、数手指、看实物等建立数感。在学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的过程中,我在黑板上摆实物图,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或小木块等,先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抽象出数的分与合,学生在看、做、听、想等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我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桌合作,“会的”带“不会的”,一人摆实物,一人说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很快就能熟记了。
这样就为10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凑十法”,我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先建立了形,再结合数,就达到了数形结合。学生在做加减法的时候,闭上眼睛在大脑里面想摆小棒的过程就能计算出结果。
我再给学生讲“笨孩子”的故事,并要求学生不要数手指头,学生主观认识到数手指的“笨”,渐渐地就能脱离数手指头了。
(二)基本口算经常练
1.课前5分钟口算
让学生每天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结合前一天所学的新知识,有目的地选择口算题目。这样既能巩固前一天的内容,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视算和听算结合练
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让学生看卡片直接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大部分老师重视视算,而忽视听算,其实听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兴奋,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高度集中和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准备了一些数学口算卡,让学生合作,一人说题目,一人直接写得数。这样在听算训练中,既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课,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变换形式快乐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使他们不对枯燥的口算厌烦,可以采取口算比赛夺红旗、小组擂台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利用学生口算水平的差异,4人一组,起初让口算好的学生担当擂主,手持10张20以内数的口算卡片,让另外3人轮流“打擂”,“打擂者”如果能流利答对擂主出示的10张卡片上的题,就算打擂成功,而成为新的“擂主”,擂主再出示10张口算卡,下一人“攻擂”,以此类推。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兴趣。
三、口算教学的反思
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40—01
一、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他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进行。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因此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在课堂授新时讲清算理
数学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让学生懂得怎样算,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
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最后再把两个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呢?
在计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以模仿的蓝本。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四、熟练掌握计算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