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日常事务型夕会
一个班级每天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比较繁杂,几十个学生的在校生活除了需要进行各科学习外,还要参与大课间体育锻炼,完成广播操与眼保健操,进食堂用餐,开展午间与课间活动,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有序回宿舍休息,等等。加上一些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要组织众多学生一起活动,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情况。这时日常事务型夕会就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每一学期的开学阶段,学生需要重新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对各项常规的执行是一次新的挑战。这时的夕会可以每天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夕会的主讲人可以是班干部,也可以是班主任老师,更可以是每天的值日班长。夕会的内容可以是当天的情况记录汇报,表扬优秀,提出存在问题,发动全班学生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第二天的管理办法。这一类夕会课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学生能够及时吸收信息及时整改,教育效果极好。日常事务型夕会是班级管理的好帮手,需要经常使用,直到班级管理走上正轨。
2.模拟体验式夕会
体验学习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是学习者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体会事物、人物、事实、思想。平时,教师上课时用得较多的是讲授法,这就容易使知识停留于口头,学生嘴里虽然会说,但心里不服,思路也不清晰。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说了些什么,更取决于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什么,从体验中得到的知识比被灌输的知识要深刻得多。夕会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很好阵地,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以使学生获得深刻体验,这样,模拟体验式夕会就成为夕会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在学生之间有了矛盾时,班主任可以重新模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换位扮演,这样既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又可以教育其他学生;又如发现有学生看不起弱者残障者时,可以让学生蒙上眼睛体验盲人生活,让学生亲自体验他们生活的不易与艰辛,从而教育学生要拥有一颗同情心,不要嘲笑弱者,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又如为了教育学生理解食堂工作人员,可以模拟餐厅工作,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食堂师傅工作的繁重,体验食堂师傅用自己的劳动在关心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认识出我们没有理由对他们的工作指手画脚,更不应该捣乱不守用餐纪律给食堂工作人员带来麻烦。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扮演不同角色,这种模拟体验式夕会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强化学生的内在体验,在体验的同时受到感染和启迪,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3.主题活动式夕会
虽然夕会课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分钟,但也能组织各种受孩子欢迎的小型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平时,遇到传统节日时,夕会的内容可以围绕节日进行策划,可以是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活动,也可以是围绕节日开展小型知识竞赛;遇到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时,学校活动的主题也是主题式夕会的教育内容之一,班级可以围绕活动策划活动方案,制订活动计划,进行人员分工安排部署,等等;发现有必要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时,可以围绕“垃圾分类知识”、“护绿者的行动”、“班级植物角养护”等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不同的时间教育的主题各有不同,但各种主题的确定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需要制定,力求通过短小的主题式夕会使学生日有所得。
4.答疑解惑式夕会
小学生天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拥有强烈的探索欲望,由于他们知识的积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他们的困惑也较多,仅仅靠自身又难以解决,就常常会缠着老师问这问那。孩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很容易打击孩子的求知欲,影响到未来发展。面对学生的这种状况,班主任可以不定期地组织答疑解惑式的主题夕会,通过收集调查,以学生最关注和最期望解决的问题作为夕会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提出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邀请任课教师、学生代表、资深领导或心理学专家为学生释疑解难、排除心理障碍。比如,六年级的青春期生理与心理调适知识问答,低年级学生在校想妈妈时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住校生缺失文具用品的处理办法有哪些?等等。答疑解惑式夕会可以促使孩子们提高生活应对能力,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获得知识,又增长能力。
5.成果汇报式夕会
在我们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无论是教育的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都需要我们为学生拓展生活空间,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老师们如果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调查、采访、研究、实验等活动,学生会以个体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既能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可以在开学初向孩子们提出活动的目标与要求,规定班级的各项争优创先制度。经过一周,或者一个月,有时甚至会经历整个学期,为了对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督促,老师需要一个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的机会,学生也需要一个汇报展示活动的开展情况的平台。于是,成果汇报式夕会就应运而生了。班主任及时召开成果汇报式夕会,让学生在夕会课报告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参与活动的体验,展示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在相互交流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可以根据学生表现在每周末评选班级明星,对明星学生进行颁奖表扬;可以每隔几周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调查研究活动情况,班主任在聆听学生汇报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活动指导;可以借助夕会了解兴趣班的训练情况,各小组可以采用汇报形式展示训练成果,有时也可以开展小型比赛决出优胜团队或个人。成果汇报式夕会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较强的激励和指导作用,对于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能力作用明显,值得班主任尝试。
6.娱乐休闲式夕会
在一个班级里,有许多多才多艺的学生,他们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演。这样的学生总能调动班级气氛,属于班级里的活跃分子。再加上学生在校学习紧张,学习压力较大,有时也需要形式新颖、娱乐性强的夕会来调节学习生活,需要轻松愉悦的夕会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娱乐休闲式夕会,将深奥的道理寓于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心情愉悦、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如,学习“十要十不”,单纯地背诵往往显得很枯燥,可以让学生将它编成各种拍手游戏进行表演;比如处理学生矛盾,即使是严肃的问题,也可以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小品、合唱、诗朗诵、情景剧场等形式进行表演。同学们在表演观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比如“故事大王”选拔,才艺节小演员确定,班级小百灵评选,等等,都可以通过娱乐休闲式夕会完成。
7.沟通对话型夕会
在一个集体中生活,难免会遭到同学的误解与指责;在与老师的相处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在完成各项工作中,小干部经常会遇到各种阻力与不理解;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也会有生气的时候。每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沟通对话型夕会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消除误会、促进了解、相互体谅的平台。班级组织过一次主题为“说说心里话”的夕会,大家可以随机地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的烦恼。记得有的学生讲述了同学给他取外号的苦恼,有的当着大家的面向好朋友说明误会后重拾了友谊,小领队讲述了整队时遇到不守纪学生的苦恼,值日班长倾诉了管理班级的心得与烦恼,有的孩子诉说了他对老师的不理解,老师也向孩子们倾吐了班级管理方面的担忧与苦恼。而后,大家纷纷献计献策,为他人排忧解难。那些调皮捣乱的孩子也在这次短短的夕会中受到了教育,无形中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经常开展沟通对话型夕会,对于有效解决班级矛盾,加强人际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很有帮助。
8.随机生成式夕会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树立师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1抓师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择本校之能人,2内部挖潜。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近年来,__小学坚持“文化立校,持续发展”的理念,精心培育学校的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保障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全面推进品牌学校的建设步伐,在办学质量高水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健康向上的情趣,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氛围。一是学校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力求做到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有机结合。首先学校对教学楼室内进行了装修,粉刷了墙壁,对原来的格局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它更加符合小学教育的特点。然后,充实了学校图书室、教工阅览室,改建了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新设置了学生画室、美术作品展室、少先队室、荣誉室,高标准装配了微机教室,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校园的美化绿化力求做到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的有机统一。根据校园的结构特点,恰当的设置景点,既美化了环境,又增添了情趣,春天的校园垂柳依依,白玉兰花洁白如玉,樱花红润丰满。夏季绿化带中的假山在各种观赏植物掩映下别有情趣,植物长廊上面各种攀援植物相互交错,茂密葱郁,使直射的阳光无缝可钻,课间师生在绿茵下漫步小憩,尽情的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漫步在这如诗如画景色里不时地看到温馨提示:“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等,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抬头望去,教学楼的墙壁上有用画框装饰的名言警句、名人画像,还有根据不同主题设置的宣传栏,手抄报,既展示了师生的艺术才能,又营造和衬托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出校园处处有教育。3、班级文化各具特色。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各班本着“美观、整洁、朴实、大方”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特色班级的创建,制定出本班的班规、班风、学风,各班的环境布置既有学生的特长展示区(书法、绘画、习作等),也有开阔视野、催人奋进的图书角、评比台等;总体呈现出低年级充满趣味性,高年级书香味浓厚的特点。班级文化的创建凝聚、约束、发展了学生,既张扬了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精心打造制度文化,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制度文化规范了师生的行为,促成良好的校风,促进了学校核心文化的建立,加快了品牌学校建设的步伐。学校本着以人为本,提高教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制定了系列管理制度,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为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三轮备课、教学常规检查、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的建立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创建平安校园制定了门卫管理制度、学生请假制度、领导值班制度,制订了详尽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另外,学校每周一利用工作简报对本周的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各处室根据安排具体实施,同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部门都设有工作台账,详实地记录每日的工作情况,并要求所做的工作材料要及时归档,使每项工作都留有痕迹。有效的制度约束,规范了学校管理的每道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公平、民主的管理理念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氛围,广大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增强了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生管理方面,《流动红旗》、《优秀班集体》、《文明班级》等评选制度及《学生一日常规》,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使在校的每个人都洋溢着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活力,学校已经形成了师生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积极上进的新局面。
三、用精神文化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精神文化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他能塑造人的灵魂,使人有坚定的信仰,宏伟的志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学校着力打造“深思、坚毅、协作、力行”的干部队伍文化,“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文化,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生文化;使精神文化逐步浸润师生的心灵,提升素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近年来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惜代价,为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养,校内实行课题带动战略,坚持集体教研,课题研讨课,推门听课,生本教育示范课开展得如火如荼,每月的教学常规检查,教师教育论坛,教师业务技能比赛,使每位教师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同时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绽放自己的才华,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学公开课、评优课,提高了教师把握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近年来,我校有市级科研课题1项,区级课题6项,由于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教师的授课水平明显提高,有6名教师先后获市区评优课一等奖。
(一)理论操作———企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策划方案1.初赛题目:现代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通过题目了解学校培养目标,了解企业对学生要求,明确学生素质提升的需求。要求以PPT形式展现调研成果,并能对本专业学生发展指明道路,能对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在班内由任课教师来主持开展。2.复赛题目:企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策划方案。在已掌握的材料中,选取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策划方案来提升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打造自身实力,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顺利就业做好铺垫。要求以PPT形式来展示成果,方案的设置要求内容切题、活动形式新颖、活动设计具有可行性,经费预算适当。策划方案的要点:方案背景、方案设计说明、方案费用说明、方案总结。复赛在班内由任课教师主持开展。3.决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相关教师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审。本次决赛中收到14份策划方案,分别来自休闲旅游、涉外旅游、国际贸易、酒店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其中,2011年级休闲旅游2班蓝凯航等同学的“导游之星大赛”策划方案荣获一等奖。2011级国际贸易3班王瀚宁等同学的“国际贸易技能大赛”策划方案、2011年级涉外旅游2班赵惠彤等同学的“英语配音及COSPLAY大赛”策划方案荣获二等奖。
(二)实践操作———“导游之星”大赛第二部分是实践操作,开展“导游之星”大赛。基于企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策划方案的一等奖为“导游之星”大赛,以旅游专业为例开展此活动,恰逢南海中旅杯第四届导游之星大赛在此阶段拉开帷幕,所以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之星大赛活动以南海中旅杯为平台进行操作及思考,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报名阶段,其条件:达到普通话标准,懂粤语;热爱旅游事业;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预赛阶段,其流程:自我介绍、景点讲解、才艺表演。决赛阶段,其流程:自我介绍、景点讲解、导游知识问答、才艺表演。大赛最终产生冠军、亚军和季军。
二、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企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进行成果汇报时,方案中的主题切题、形式新颖多样,在讲解的过程中引起了同专业学生的共鸣。使本专业学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深知自己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目标;也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促进校企深层次联动,使学生置身于企业文化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此活动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推进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构建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积累了经验。
(二)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的企业化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收获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的导游之星大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三大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这三大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三大关键能力,是学生就业和岗位胜任的基本条件与要求,是学生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的基础。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社会能力则包括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法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1.专业能力的提高第一,讲解能力。讲解能力是一名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导游人员能否提高地方形象的魅力、品味、感召力,加深游客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与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讲解是否优美。本次活动无论是在复赛还是决赛的自我介绍以及景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把导游词流畅地根据自己说话的特点讲出来,这就将导游服务化身为艺术,集语言、表演和综合艺术于一身,以及在参赛过程中经过专业课老师以及企业人士的点评,会有一个全新的提高。第二,知识领域。旅游是一件寻求快乐的事情,因此要求导游在旅途中讲解要有滋有味,忌讳枯燥刻板,高雅风趣的讲解会让游客开心快乐,这就需要导游有丰富的知识面来支撑,正所谓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在这次活动的“导游知识问答”环节过程中,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有意识地讲解佛山市有关景点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等。同时,让学生更加意识到知识领域需要拓展,要养成多阅读、多参观的习惯。第三,才艺水平。一个成功的导游,必须要多才多艺,基本要求就是必须要能歌善舞,这是成为优质导游的点睛之笔。拥有才艺在旅途中不仅充实了自己,还可以带给别人更加快乐的旅游体验。在本次活动中,参赛同学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才艺不足,及时调整和为自己充电,如报舞蹈兴趣班等,这都是自我完善的过程。2.社会能力的提升第一,沟通合作能力。人生来都是以我为中心的。但是,从幼年开始,每个人就逐步认识到他(她)要继续生存就应与他人共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要适应将来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善于与别人合作共事。本次活动无论是在初赛、复赛还是在决赛过程中,都需要同学们学会协调、沟通与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例如,在初赛活动中,学生在了解学校培养目标及现代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时,需要去预约与采访专业课老师、主管教学副主任以及相对应的校企合作的部门经理,这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沟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自我管理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教育者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共振”的时候,教育才是有效的。在企业化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让处于青春期,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不再时时面对老师,通过朋辈管理更加便于沟通和理解,在各个方面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在此连续性的活动阶段中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课堂出勤率高了,走读生迟到现象杜绝了,学生的责任心强了。这是一条学生到员工的蜕变途径,一条通向社会的过渡桥梁,这种管理方式的创新在于“形散神聚”,让所有学生关注到自己的前景之路。不仅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还赋予学生更多的责任感,给孩子们更多自主的、个性化的、人性化的空间。第三,社会适应能力。陶行知先生曾大声疾呼要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手,使他们可以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这“六大解放”对我们打造企业化班级,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启示是: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解放,给予充分自由的选择权力与遨游空间,他们的表达、组织、为人处世等能力也会在活动的策划与开展中得到显著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他们走出校园后发现,社会和学校有很大的不同。而自己从一个“学生”人到“社会”人有太多的地方要适应。此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这种适应架起了桥梁,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质。3.方法能力的增强方法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的“导游之星”大赛的企业化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在初赛阶段可以锻炼学生迈向企业,与企业人士锻炼沟通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复赛阶段,通过团队讨论明白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现场讲解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决赛阶段考验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处理问题以及将语言转化为文字的能力等等。正所谓,合格职业人需要“一个脑、一张嘴、一支笔”,此活动使三者都得以提高和增强。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万柏林区上庄街,服务范围为东社村。属于农村小学,学校现有教师53人,门卫4人,教学班20个,学生981人。学校始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一直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奠基工程来抓,通过努力,目前我校办学条件已基本适应义务教育要求,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统筹管理
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
(二)学校办学条件
我校2010年11月新建了厕所和塑胶操场。学校有校门、围墙、旗杆、校牌、等,周边环境良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充分利用墙壁标语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宣传版面等舆论工具,强势宣传,进行监督,坚持日检查,周汇总,月初评,期总评评价机制,以教师、学生行为规范“十二条”为做点,促进学生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教师敬业爱生,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特色更加明显,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1)学校占地总面积13125平方米、生均13.4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 3616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学校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基本符合学校办学标准。厕所200多平方米,40个蹲位,10米长的小便池,学校操场7800多平方米,有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场地完全能满足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等需要,教师人人有固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桌椅。
(2)学校原有机房一间,2014年12月教育局重新配备了标准机房,学校开通“校校通”“班班通”,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得以发挥。
(3)学校配有图书室和阅览室、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内,现存图书22548册,生均图书22册,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配有小学数学、科学、音体美等仪器器材设备符合配备标准。办公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
(三)、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1 名,大学本科学历 37 人,专科学历5名,中级职称 31 名,另有代课教师12人。全体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专业结构配置合理。全体教职工都在教学第一线,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这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安贫乐教,甘于奉献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工作作风,且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家长赞誉。
2、学校按规定配齐必需的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以及教师实际情况,每个教师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落实自身发展规划目标同时学校制订了校本教研计划,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每周三进行校本培训和教研组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5、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四)、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以“优化学习方式 创建生命课堂”为主题,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课堂制度,引导教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出一批创新高效的优秀教学法和优秀课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校教务处月检查制度落实到位,经常性地对全体教师备、教、改、辅等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写好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同时做好期末测评工作。改进对教学秩序、坐班、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加强与学生的座谈,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组织好冬季长跑活动,切实保证学生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4)学校班额由于外来务工子女较多,个别年级班容量比较大,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不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也不强迫、诱导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不推销课外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或自行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购买。
(5)认真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本学期,学校将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示范课,由本组教师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方案,除此以外,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课件制作比赛”,以此来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6)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一年级新生全部达到规定的入学年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
(7)学校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每个学生都建有健康成长档案。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创建了学校特色:
为进一步拓宽农村未成年人活动视野,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提升农村孩子综合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于2012年12月,在太原市文明办、区文明办、万柏林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命名为第三批乡村少年宫。2014年被万柏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确立为基地校,联合开设了葫芦丝、美术、舞蹈、书法等特色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进而促成师生的长足发展,成就师生的精彩人生,形成教育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确立办学理念,突显教育灵魂
我校秉承“为每一位孩子积蓄成才的力量”的办学思想,2012年确立了“心”教育的办学理念----好的教育植根于心,教育从心开始。
1、共同愿景
创建以“心教育”为主旨的优质典范名校
2、办学理念
好的教育植根于心,教育从心开始
3、校训
启迪心灵 日日求新
4、校风
心力强健 敏行致远
5、教风
读懂童心 顺木天性
6、学风
善思求真 包容创见
7、管理理念
爱心 公心 责心 精心 耐心
(二)、营造心理念氛围,创特色校园文化
1、以心育心,以爱与爱的环境文化
一层大厅:设计主题:东社小学,从心开始。
二层大厅 :设计主题:教育从心开始
三层大厅:设计主题:以心育心,以爱育爱
走廊文化
一层:悦心长廊(诗文美景陶冶学生情操)
二层:润心长廊(教育场景滋润学生心灵)
三层:爱心长廊(亲身实践感知爱的真谛)
操场文化:明星墙(奥运冠军熏陶学生情怀)
楼梯文化:二十四节气知识宣传
2、抓好阵地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充分利用橱窗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教室图书角、展示台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班级文化建设推陈出新,整齐划一的班级布置,各具特色的班级宣言,每一位孩子在班级中感受爱学习的乐趣。各功能室布置体现功能特点,温馨、舒适。如,图书室室内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至理格言;微机室室内有“网络连接世界 信息沟通心灵”、“点击兴趣 激活智慧”的醒目标语。舞蹈室有“艺术源于生活 美在这里诞生”、“放飞想象翅膀 创造艺术人生”,美术室图文结合“用你手中的笔 诠释身边的美”布置个性鲜艳,音乐教室“聆听最美丽的音乐 倾听最唯美的境界”的标语很具吸引力。校园内的草坪、楼道等均有温馨提示语,真正达到了让每一堵墙说话,让每一棵树育人的境界。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以上温馨提示语,我校在草坪里立有“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别踩我,我怕疼”等提示语;楼道上有“校园你我他,环境靠大家”、“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珍爱生命、有序活动”等关于安全、卫生的提示语。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心育心 以爱与爱”的校园文化是东社小学师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随着学校的发展,生源的不断增长,在校园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上还有欠缺。
2、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个别年级有超班容量情况。
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我校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秉承和坚持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的校训,倡导和培育尊重、文明、守纪、进取的优良校风,以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观和实施四项(尊重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开放教育)教育、坚持八个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规范管理,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熔铸理解、尊重,宽容、谦让,正气、好学,文明、善良的四中精神,不断探索教育及管理经验,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区域名校。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学习新学期学校工作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抓好两支队伍建设,自强不息,创建区域特色名校),使之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法和奖惩办法,用好《班级、班主任量化细则》,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培养体制。组织班主任听取优秀班主任的报告,到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领会与应用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各年级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班主任论坛、班主任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着力培养优秀班主任、学者型班主任、名班主任,抓好班主任三个一工程即一个班会设计、一个班会课件、一堂好的班会课。进一步落实《学生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及基础素养评定方案》,使其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操作方法和有效地绩效手段。
2、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与管理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常规管理,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抓卫生、着装、礼仪、两操、升旗、主题班会、课堂秩序、各种活动等外部形象,形成学生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对校训、校风、学生誓词和我们推崇的四中精神的理解和深化,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人人、时时、处处、事事有德育,使丰厚的精神文化成为支持学生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编制班级任务安排表,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学期中以更加有声有色的工作,做好面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4、抓好对学生和班级的常规检查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对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工作,准确、及时的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报和公示,在抓好过程管理的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5、协调团委、班主任,搞好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善于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工作起来总是会得心应手,工作效能总是出类拔萃,所以,在我们强调抓好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班主任们要重视班级管理队伍的建设。
7、通过班会、活动、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加强对学生的主题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励志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成长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三、常规工作及要求
1、编制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
2、主题班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的德育阵地,有计划、有设计、有课件、有记录的开好主题班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标志。事务性工作随时解决。
3、每天班主任到校后,检查班内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发型、着装情况、公物完好情况、卫生、内务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找责任人解决。课间操班主任跟操。
4、值班班主任在带班领导的带领下从早上8点开始值班,检查午餐、午休、晚餐、晚自修、晚休、第二天早操、早自修、早餐情况,并检查课余时间学生的一切情况。值班班主任要到岗到位,规范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装聋作哑,不能蜻蜓点水、随意离岗。值班主任和带班领导要确实起到监督作用。
5、年级、团委、学生会每天抽查班级的课堂秩序、卫生、学生发型、着装、公物完好情况。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很多语文教师不知道语文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纵观当今语文教学,更多的语文教师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情操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能力培养;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考分的回报,忽视语文素养的提高。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找题,答题,讲题,唯考是图。“题海大战”,让语文与生活分离,知识与精神对立。这种激烈的矛盾, 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在阅读、口语表达、作文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
2 研究目标
在探索的过程中,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我遵循课题组的指导方针,通过大量切合实际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探索一条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2.1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做到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以及一些格言、成语熟语歌和优美的诗文片段等。
(3)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的方式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同时提高学生习作的速度,在40分钟内完成规定的习作。
(4)能观察周围,用口头方式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围绕中心说一段完整、通顺的话。
3 研究内容
3.1 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工程。改革体现在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1)改革阅读课。阅读课包括精读课、略读课。在精读课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意上出“语文味”,注重课内外结合,摒弃“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转向注重表达运用的阅读教学。在略读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方法的渗透。
(2)改革作文课。提倡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增加练笔量,编制个人作文集;重视学生作文的讲评;重在激励,批改作文时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3)增设语文活动课。利用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开展一次语文活动,如古诗词诵读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等,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3.2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研究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内的墙报,展示栏等优化学习环境,营造书香的氛围。
(2)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利用班级图书角创造阅读的空间,并寻求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支持。
(3)改革对语文学习的评估。改变应试教育主观的评价,设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报告单,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4 实施策略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改变现实,带来效益。因此,我的实验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始了。
4.1 形成常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是学生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等品质。为此,我以课堂为切入口,以活动课和课外活动为延伸,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实践,把研究的内容形成教学常规:
4.2 活化课程,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在实践中,我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前3分钟演讲,自创名言,自制书签,给画题诗,古诗词擂台赛,名著快乐之旅,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自编作文集,自制手抄报,创编诗歌、童话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快乐的事。
4.3 优化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课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个书香飘逸的文化环境,对学生必将产生耳濡目染的有益影响。自开展实践与探索以来,我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阵地,努力打造“书香文化”班级,在班级开辟“读书角”、“作品栏”等,并利用板报栏展示经典诗文、经典格言等,在“读书角”粘贴学生的读书卡、阅读卡,在“作品栏”、“名言天地”等墙壁上展示学生的手抄报、优秀作文、自创的名言等,力求让班级课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作品栏、展示栏轮流展示着学生自己的作品,触目便能尽收五彩斑斓的各种作品,而其作者都是自己身边亲切可爱的同学,这样耳濡目染的人文熏陶正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所在。通过此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班级处处充盈着书香的魅力,真正让班级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乐园。
4.4 学科整合,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言文字是载体,教材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学科和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又使语文学科和音乐、美术息息相通。在探索期间,我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在教学中注意捉住契机,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本学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础管理继续强化,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技能大赛成绩优良,对口高考喜获丰收,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一)、领导班子工作
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团结协作,除了完成学校本职工作之外,还积极配合“四城同创”、“精准扶贫”、“环境整治”等全县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县委第三巡察组反馈的各项整改工作。继续坚持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三评价”机制,加强家校联系,开展学生评教评学活动,多渠道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保障了师生权益。
(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建立长效机制。本学期组织教师远程培训并深入开展“教育三问”学习;申报“双师型”教师30人,做好相关材料,并报省教育厅审核,师资队伍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黄敏老师参加九江市2019年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获一等奖;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九江市第十七届技能竞赛也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教学工作
本学期以“学生满意”为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派出教研组加强与外界专业交流,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教师绩效考评的相关制度,狠抓教师的“五认真”常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1、对口高考再创佳绩。今年,133人参加高考,二本上线人数41人,二本上线率31%。其中:最高分523分,全省排名第21名,500分以上17人,上国办(江西农大、江西科技师范大学)19人。(2019年我省三校生报考人数翻倍,录取人数相对减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2、技能竞赛稳中有升。今年组织学生参加九江市第十七届技能竞赛,学前教育五项全能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客服信息获1个二等奖。获一等奖的总数比去年增加了一个,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四)、德育工作
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重新制定班级评分内容和标准,班报评比、卫生检查、寝室内务整治、校牌佩戴情况、违纪情况的检查评比落实到位。每月评出文明寝室,起到表扬一批、激励一批的作用。评比总分与班主任期末的量化考核直接挂钩,有力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
加强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环境卫生教育。学校把4月份定为法制宣传月,加大扫黑除恶宣传力度,组织全体学生观看法制宣传视频,接受法制教育。通过一系列行为规范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安保措施得力,法律意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校园卫生良好,学生考勤好转,仪容仪表转变,早操秩序改观。
(五)、招生就业培训工作
学校招生处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把招生宣传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捆绑责任制,招生责任分工明确。2019春季共招生204人,主要分4个专业教学班(学前教育、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装潢设计、旅游服务和酒店管理)和小部分插班生。策划19年秋季招生方案,准备19年秋季招生工作。
本学期落实了16秋幼、17春装学生实习工作,安排了17春幼学生见习,并完成了就业回访,效果良好。顺利与广州名匠装饰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于四月份举行联合办学挂牌仪式。圆满完成了武宁建材大市场嘉典置业有限公司员工培训和杨洲乡大旅游培训。
(六)、其他工作
资助工作宣传到位,严格操作,落实精准,台账规范,顺利通过县、市两级助学金检查,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实训中心及时对机房、系统软件、办公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教学得以正常完成;总务后勤人员尽心尽力,热情服务,财务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精打细算。
本学期加大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成了学生寝室热水沐浴房、直饮水、吹风机安装工程;完成了学校户外电子显示屏及坐椅安装工程;完成了五大项目(运动场项目、食堂改造扩建工程、食堂设备采购项目、阶梯教室、实训楼一楼改造)的报批工作,为确保各项目暑期按时动工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下学期学校办学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二、主要问题:
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建设的任重道远;技能大赛的瓶颈有待突破。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推进专业建设和师资建设,积极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教学质量中心,努力争取对口高考、技能大赛新的成绩,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教育三问”,为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做出新贡献。
最后,祝大家暑期生活愉快,招生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坚持全方位规划,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并坚持开放办学的思想,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师生关注地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传承浦的优秀文化,寻求和探索使浦的地方文化资源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底蕴和基调,使社区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强大支撑。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学校发挥地域优势,引导师生关注地方文化,重视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发展,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打造艺术师资队伍,加大艺术经费投入
一、建立学校艺术管理机制
2005年,学校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研究和指导,确保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为保证创建工作人员、经费的配置和落实,还制定了创建规划和计划,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评估方案》,学校配备艺术教育大专学历的专职教师3名,兼职教师15名,外聘教师4名。每周安排艺术教育兴趣活动时间,充分利用校内艺术教师及其他音乐爱好者的积极性,由他们担任辅导工作,并聘请校外艺术教育专家指导工作。
三、加大艺术教育经费投入
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器材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现有音乐教室3个,全部安装了闭路电视和多媒体设施。古筝、二胡、扬琴、笛子、琵琶训练室各1个,船鼓、舞龙队训练室各一个,道具室两间。配有教学钢琴3架,每位音乐教师拥有1台收录机,基本按照一类标准配备。小螺号艺术团还专门配有学生训练及演出用乐器――扬琴、古筝、琵琶、二胡、大提琴、笛子、笙、打击乐器等若干,架子鼓一套,船鼓队、舞龙队专用道具及服装。近几年,学校确保在购置乐器、指导教师津贴及其他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艺术制度管理
学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艺术学科教育教学过程,学生能愉悦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课堂教学气氛日益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一、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
以民乐、船鼓、舞龙为支点,拓展艺术教育种类,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据统计,学校现已培养了200多名艺术方面特长生。这些学生不仅有着较扎实的演奏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艺术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利用兴趣小组时间排练艺术团节目,学校的民乐队、船鼓队等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多次获奖。2004年,学校还开展创建特色班级活动,力求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点。确定了不同年级的两个班级为试点班,尝试开设班级特色艺术教育课,以期每位学生学会一种乐器或者学会一种传统艺术。2007年,各教学班则结合音乐课程,将器乐、船鼓、舞龙等教学引进课堂,开发艺术学习内容,努力达到人人拥有一件乐器,人人参与艺术学习活动的目标。
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凸现艺术育人功能
一、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窗、教室走廊等宣传阵地,向师生介绍“小螺号艺术团”的发展规划、确定的艺术项目的相关知识和发展状况。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的书画比赛、摄影比赛,把那些拍下来的、画下来的材料加以加工利用,陈列在有着80多年历史的校园故宅内,并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文化的传承同步进行,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家乡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种潜在的无声的艺术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从而走近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
二、开辟艺术教育宣传阵地
利用宣传窗展出民乐队、船鼓队、舞龙队的艺术成果,以及学生器乐考级证书、艺术类获奖证书等。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推出每周一次的“小螺号之声”栏目,介绍民族乐器及该乐器演奏的乐曲。全校师生可以在这个栏目中收看、收听到许多世界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他们创作名曲音乐的故事,以及有关船鼓、舞龙来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们不仅能哼唱名曲的主旋律,而且激发了他们收集和积累艺术作品的兴趣,提高了艺术修养。学校还经常邀请民乐队、船鼓队、舞龙队同学为大家现场献艺,有时还在草坪上摆擂台,邀请有才能的同学上台打擂。每天午间,学校还推出了各类名歌名曲的欣赏节目,在提高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同时,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也不断浓厚起来。
三、搞好校园艺术文化活动
学校的民乐队至今已有百余名队员通过全国、省、市级的民乐考级,并为对口的中学输送了许多艺术特长生。为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孩子们的艺术情操,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每年“六・一”节就是我们民乐队、船鼓队、舞龙队成员展示他们才艺的时候,队员们精湛的表演为新队员的加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学校民乐队还经常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舞台,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里呈现出了多个兴趣浓、学风正、合作能力强的艺术团队和一大批民乐、声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艺术小明星。
结合区级各类比赛,本着全面动员,全体参与,扩大影响的原则,学校努力搞好校园体育节、美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节庆文化活动。“五月的鲜花”校园艺术节已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自1998年创建小螺号艺术团以来,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形式有歌唱、舞蹈、小品、三句半、课本剧、童话剧、民乐演奏、船鼓、舞龙表演等。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规范化。
加大艺术教学力度,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一、促使教科研课题与艺术特色紧密结合
学校将艺术特色项目的研究与学校教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分解落实到各具体子课题承担人。抓好《以民乐教学为支点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途径新探》的研究,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其他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该课题获2005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2009年浙江省第三届教研课题成果三等奖。2008年《传承地方文化,弘扬地方艺术》在宁波市艺术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2009年《浦船鼓的小学创编与研究》获宁波市体育课题二等奖,课题《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文件建设联动的研究与实践》在省立项。
二、促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以丰富的社区活动为载体,拓宽学生艺术教育的路子,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展示才艺的舞台。为提高学校声誉,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备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学校每年举行文艺下乡活动。
如,在2006年镇海区“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动仪式上,民乐队一展风采,得到区文广局领导的好评。船鼓队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演出。如,2007年,镇海电视台节目播出了《小小船鼓》,使我们学校的小小船鼓队家喻户晓。之后,船鼓队又应邀参加了科灵思公司举办的中秋晚会、“2007镇海论坛之海天雄风文艺晚会”、“新农村地方文化传承实践基地”汇报演出、“宁波市第三届文化遗产日”活动、镇海区“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等活动。2008年,船鼓队、舞龙队还参加浙江电视台“流动大舞台”节目摄制。艺术团成员们富有童趣的演出,演绎了几百年来浦渔民祈福平安、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征服了观众,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艺术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生命的品质,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大部分学生显露自己的个性特长,各育和谐发展。
师生共进,打造学校艺术品牌
一、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
通过“小螺号艺术团”三支队伍的建设,发展学生艺术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提高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发展身体素质。同时,利用校内艺术实践平台,以广播、宣传长廊、展室等形式,学校营造健康向上的艺术氛围。另外,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缤纷的艺术活动之中,增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二、学校艺术教育繁荣社区文化建设
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学校积极与社区各部门协作,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与社区联动,引导师生关注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探究地域特色资源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同时,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形成“双赢”格局。
三、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建设得到加强,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建立
借助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思想认识充分统一,并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提升教师艺术素养,培养出一支地域文化研究教师队伍,促进师资队伍教育建设,提升教科研水平。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建立,校本教材得到开发。
四、学校艺术特色品牌初步形成,内涵建设得到加强
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中的品牌与特色创建目标初步形成,小螺号艺术团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学校古宅内开辟的地方文化与艺术教育专题展室、艺术教育专题影像资料、地方文化文本资料不断丰富,力求找到一条能有效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并结合本校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为农村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提供必要的艺术营养,学校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