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程改革 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育传统
新一轮课程改革,由于影响的是庞大的社会群体,加之刚性的政府行为推动,已经将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推向了新的,必将是一场对社会有限教育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与之配套的是全国教育行政机关、教学研究机构、专家的强势能量导向,各学科的课程改革理念应当说已经渗透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一种课程改革精神正影响着我们的教学。从教学行为主体定位到教学手段多样化,从互动关系到多元的评价体系,都给我们的课堂和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对广大教师而言,这场改革也是教师与学生、与课程资源共度的生命历程和共创的人生体验。广大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互动交流,教学氛围浓厚,师生关系融洽。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标准》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论述,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课堂强调注重学生的体验,因为没有学生自己去读书、感受、理解的过程,任何语文教学行为都是无效的。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中,在感受到课程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欢愉中,在对待语文这一带有浓厚民族文化的学科教育之中,教师应当多一些反思和自省。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语文到底是什么?向无定论,但是相当专家学者都强调语文教育有以下几个层面:①语言文字,主要是语言的实践和运用;②语言文学,这是比较高的形态,关注学生的精神、态度;③语言文化,是让学生对世界有独特的认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还是几种说法的综合,都不可否认传统语文是一种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创造性想象的沉淀,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化学物理等自然学科,带有深深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烙印。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纽带,语文是我们生存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根植于我们血液之中的一种民族基因。而文化始终通过语文潜移默化维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礼仪社交、文化教育价值等诸多方面。可是,现在一些学者认为要贯彻《标准》,就必须破除旧的传统理念;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保守落后,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非常危险的。传统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并不矛盾,对现代教育有着基础性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传统语文教育和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今天新课程理念就失去参照和基础,“忘记历史,就注定要犯历史的错误”,这是有教训的。而且,基础教育改革也不可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革命,必然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二、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和现在常说的“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任何轻视忽视语文教育传统这一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传统、割裂历史传统与现实的血脉联系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彰显优秀教育传统,重视民族文化自觉性的回归。而《标准》的三维目标无不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的影响。
1.关于知识与能力。从总体上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绝大部分教师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不足,而将学生学习能力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突破。确实,在千年的“学而优则仕”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传统语文教育这一块出现了“繁、难、偏、旧”的局面,老师实施的是“题海战术”,有的是“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搞的是“口舌生疮”、“皓首穷经”的苦学。而且在训练的内容上,传统语文重读重写而轻视听说,甚至以“沉默是金”、“口讷不能言”为美德,强调灌输,这些当然已经和现在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巨大影响意义。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就是“知识与能力”,反观我们的课堂,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评议,整个课堂氛围浓烈,这的确有利于弥补传统语文教育死气沉沉的不足,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大部分课堂学生没有写字、没有练习,呈现出虚浮的热闹。试想:学生基本功没有了,还谈得上什么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指出:这些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的课堂很“虚”。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加大对学生书写指导,写字习惯的培养。现在学生识字效率低,学生字也普遍不好,在家也没有练字习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再不指导练习,结果就无法想像了。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有一套训练认字识字方法,应该将基础知识重新放到应有的地位,否则能力就失去了基础。可喜的是,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重现“书声琅琅”,比以往更加重视写字,要求“以读为本,以读为根”。而且从国家发行的教材来看,仍有许多我们祖先遗留的精华,比如在小学就增加了文言文,在课文后面就增加了“我会认”、“我会写”等项目,反映了新课程对语文优秀传统的吸收,这不能不是说一种自觉的对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关于过程与方法。在“过程与方法”这一块,可以说这是新课程在提法上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最大特色。传统教育强调结果、轻视过程,教学方法单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更新了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不能不说这比传统的语文教育进步了些。但是,对照《标准》,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对传统语文教育继承了更多,或者就是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因此,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教育传统渗透于现在的课堂。
(1)《标准》具有浓厚的关注全体思想,关注全体学生,而传统教育中早有“有教无类”思想。我们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着重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于个性发展。传统教育中的“因教施教”早已成为教师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了。古代私塾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将班级授课制和培优补差结合,怎样组织课外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理念下要进一步大力倡导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评价。
(3)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才有良好教学的氛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提倡“不耻下问”、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传统的思想可以说对后代特别是现在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正是传统教育中“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一定要民主,师生要“对话”,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共生共创,师生互相促进,双向成才。
(4)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改革,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课堂出现了“虚、假、杂、闹、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对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吸纳不够。在新课程理念下,一定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到实处和注意老师的引导。这也是与语文教育优秀的传统一脉相承的。①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第一原则就是启发原则。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将语文课上得充满感情,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要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真正将学生调动起来。②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认知规律,强调“反复学习”,强调知识再现。③重视文本,挖掘课程资源,扩大阅读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教学手段多了起来,多媒体教学摆到了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可否认,作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文本却被置于一旁,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一些专家教师为此进行了呼吁。《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相比《标准》出台前,这已经是提高了要求。尽管如此,与传统语文教育的阅读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传统语文教育强调“博闻强识”,朱熹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也必须遵守从“积累”到“感悟”的学习规律。人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必须是在一定的语言材料上积累起来的,如果斥之以“死记硬背”而加以指责甚至彻底抛弃,既是对传统的不尊重,也是对《标准》的误读。在新理念下,要将各种阅读方式结合起来,注重思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④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知识获得方式、师生作用关系、知识结构水平、学生年龄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发现性学习注重学生对获得知识的体验和获得知识过程中能力的形成,但是由于接受性学习的高效性以及发现性学习存在对学生基础的要求比较高的局限性,注定了教师要将二者整合,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过去和现在都奉行的思想。
3.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而提出来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标准》精神和传统教育的价值取向相比,二者是统一的。
(1)都非常重视德育教育。传统语文教育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思想道德放在首位,无论是《三字经》、《名贤集》还是《弟子规》等,相当多内容都是进行思想道德说教的。当然,以孔子《论语》为代表的教育典籍更是如此,其核心是“仁”的思想,他提出“君子务本,本立而生”,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而《标准》对人的发展要求不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吗?可以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中,道德的基础是相同的,但可惜的是,在现在的课堂中,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根据文道统一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感染渗透。因此,《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不可少目标,对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传承,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2)重视教学情感磨砺志气作用。“情志作用”是非智力因素,传统语文教育对此是非常重视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也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说,说明兴趣和情感是推动学习的巨大动力。所以,《标准》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特别是现阶段,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因素很多,加之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很苦的劳动,如果教师经常将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尚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头悬梁,锥刺骨”(《孟子》)等身处逆境而奋发图强的故事用来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以“知识改变命运,”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志向,以各种课程资源中的人文精神,融合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加上教师的言传身教,一定可以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当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赚大钱、娶美女、做官是传统教育中过分注重功利性的表现,而且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传授知识方法过于机械,传授手段过于陈旧,容易让人封闭保守、墨守成规而变得迂腐,这的确是与现在社会发展对人的多方面素质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但是不可否认,传统语文教育无论是道德文化传承上还是教育思想上的巨大作用,对今天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今天很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其实就是语文教育传统的另一说法或者是与传统交融后衍生新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仅不能对传统语文教育理念全盘否定,还要时时刻刻将传统中优秀的思想和做法发扬。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新课程与语文教育传统的交融点并加以吸收和发扬,这样就会实现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的自觉性回归。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窦桂梅.玫瑰与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朱小丹.中华道德名言精粹[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关键词]基层电大;教学管理平台;实用
[DOI]10.13939/ki.zgsc.2015.20.218
在当前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跨越的时期,基层电大在对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梳理思考的同时,在支持服务方面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开放大学是否能够提供对应的支持服务来满足学生,这是确保基层电大是否能成功转型,并且在当前激烈的招生竞争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在当前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教学管理辅助平台就成为重中之重,它的建设和应用成了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
目前,基层电大使用的网络平台,基本都是中央电大在线下属的三级平台。该平台不能跟随网络信息的发展和日常教学的使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和学生使用电大教学平台的种种困难,对于远程教学负面影响很大。因此,我市级电大顺应形势发展,积极筹措联系,合作开发了更加适用的辅助教学平台。
1 教学管理平台开发的目标
教学管理辅助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不同学习阶段应采用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学习者可以正确熟练的运用平台,积极参与平台活动,有效利用平台界面,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2 教学管理平台简介
“教学管理平台”是我市级电大专门针对开放教育学员开发的一套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有:网上学习文本、视频资料;网上实时答疑;在线讨论;在线完成形成性考核;在线打印考试通知单;在线提交论文等。
2.1 平台技术路线
操作系统:WIN2003 Server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开发软件:
2.2 硬件及网络环境要求
硬件服务器的要求不高,最低配置为中央处理器PIII500Mhz,内存512M,100M网卡,200G硬盘。由于该系统是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平台,需要因特网用户对其访问,所以我教学点为该服务器分配独立的外网IP地址。
2.3 平台的主要功能
针对旧平台,新平台在保留原平台所有的功能如网上学习、网上答疑、教学资源展厅、教师学生互动空间、在线讨论、在线测试、考试信息等多方面内容以外,新平台对形成性考核、考试通知单打印、论文提交等一些内容做了较好的完善。
3 从用户角度进行教学管理
3.1 超级管理员
(1)导入教务数据。教务数据包括学员报名时录入的各种详细信息,以便于在今后的招生分析、教学研究等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数据研究。因此,该数据是新生最翔实的个人信息,该信息只针对学员个人开放,学员只能看见以及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导入信息包括班级信息、学员课程信息、当年教学计划(包括开设学期和科目学分)、考试前的考试通知单,以确保学员在个人学习空间能够直观的看到自己所有的学习课程。
(2)授权。将班级授权给班主任,可以使班主任直观的看到本班学员的各项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以及作业完成信息;给学员授权论文时间,学员只能够在固定的学期开始自己的毕业论文的书写和提交;给任课教师添加课程权限,以便于教师及时上传课程资源。
(3)导出成绩。学期末,将学员的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单科汇总,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将全部班级学员的形考成绩导出为电子表格的格式。这样教师的工作更加轻松便捷,减少了因为手工录入成绩带来的烦琐以及减少了误差。
3.2 任课教师
(1)上传课程资源。新平台中较为细致的将课程资源进行了归类,基本可以满足学员常用的资源种类,教师可以将上级平台的各种资源进行筛选后,全部导入教学管理平台,也可以将资源存放在服务器上以供学员下载学习。
(2)布置形考作业。新平台使用了题库管理的形式。教师可以将自己课程的所有试题,使用平台提供的模板文件,一次性导入到试题库中。题目的类型可以根据科目情况进行系统的添加,或者直接使用已经预设的各种题型。然后进行作业组卷,生成每次作业。最后布置该作业,并且设定并提醒学员作业的有效时间。另外相对于旧平台,新平台更便于学员的一个优点就是方便性。由于电大课程的性质不同,需要登录不同的网站进行操作,学员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漏做、做错的情况常有发生。新平台就提供了一个作业链接,只要学员登录新平台,点击作业后,可以直接到达其他平台,方便了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操作。相对于旧平台,新平台在形考作业布置和评阅方面有了全面的提升和改进,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论文评审。论文要求通过系统给各个班有针对性的推送进行。学员同时通过推送,能够了解自己的指导教师以及老师的联系方式。新平台中,论文的过程更加严谨周密。从论题的确定,论文初稿,论文二稿,论文定稿,每个步骤不可省略,并且系统可以自动留存论文各个阶段的稿件和教师具体的指导意见或指导文件,这样论文的整体过程正规、完整。
3.3 班主任教师
(1)掌握班级情况。班主任老师能够了解自己班级学员的详细资料,包括学员的学籍资料和学习情况。同时,班主任仅可以看到自己班级的情况,也符合学员资料的保密安全性原则。学员的作业情况完成情况班主任可以一目了然,便于对学员的提醒监督。
(2)服务学员。班主任可以针对本班的某个学员发送信息。也可以针对全班同学发送具体通知,比如,可以将某个班每个学期的课程表单独发送给这个班的学员,以方便不能及时到学校领取纸质课表的学员按时了解本学期的课程情况。这是旧平台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
(3)督促辅助。因为班主任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班学员的各课程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因此更加便于对学生的督促,为学生所提供的服务就会更加完善和细致。
3.4 教师兼班主任
该角色具备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全部功能,既可以作为教学辅导者进行学习资源的管理上传,又可以作为管理辅助者对自己班级的学员进行教学的管理辅助。这个角色在旧平台也是没有出现过的。
3.5 学员
(1)学习内容精细。相对于旧平台太大众化的教学辅导,新平台提供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资源分类,比如学习课件、线下课堂、辅助资料、相关文件等,更加满足了学员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作业直观。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可以自己清楚直观的看到老师的评阅(主观题)以及作业分数(客观题)。同时,在自己不满意成绩的情况下,可以反复操作,系统自动保留作业最后一次的成绩作为登统成绩。同时方便了学员自己成绩的查阅和核对,增加了形成性考核的透明度。而且对于试点课程,学员在不了解课程性质或者形考任务的操作位置的情况下,任课教师直接从平台的作业栏目中设置链接,方便学生不用再多次询问或者以为漏做作业而耽误学业。
(3)信息详细。不论是学员的个人详细信息,还是教学计划,课程信息,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以及论文过程都非常翔实完善,并且便于学员及时了解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比如教学计划,以往的纸质计划学员不便于保存,现在只要登录新平台,就能在教学计划栏目里看到自己整个学习过程中各个学期的课程,一目了然。再比如系统中有单独的考试通知单打印板块,这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便捷,学员不需要再因为单单领取一张考试通知单而单独抽时间到学校,只需要在班主任的提示下,按时自己在家进行打印即可。
(4)操作规范。以学员的论文为例,新平善了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这在教师角色中已经有所介绍,各环节紧紧相扣,缺一不可。这样,学员既能够完整的完成整个毕业实践的操作,又便于教师对学员各个环节进行掌握,调整自己的指导进度和方向。同时,又避免了学员对毕业实践环节敷衍塞责,不够重视。
(5)联络方便。在新平台中,学员可以非常方便的从通讯录中看到所有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在建立自己的通讯录后,就可以给通讯录中的所有联系人发送信息。这是相比较于旧平台互联仅仅能在BBS上进行所进行的一项较好的改进。
(6)可以在移动终端运行。相较于旧平台,新平台的又一大亮点就是可以运行在移动终端,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边角时间进行学习。这点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全面覆盖,流量不断攀升,费用不断降低的大趋势下,是非常有优势的一点。
4 平台的改进空间
通过以上从用户角度对新教学管理平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我们认为,新平台无论是从功能的完整性方面,还是操作的便捷性方面,都相比于旧平台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同时我们也在具体的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了新平台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1)新平台对于使用系统浏览器的兼容问题。新平台的使用,支持IE8.0以上版本,但是,由于学员的操作系统不可控性,所以,有的学员反映电脑显示界面不正常,所以操作中会有错误出现。
(2)数据库更新备份时偶尔出现错误。比如系统极个别时候无故自动吞掉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这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3)系统设置的个别数据问题。比如学分设置的情况与实际有冲突等。
5 结 论
根据以上对我市级电大现在应用与测试阶段的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概括总结,笔者认为,衡水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平台在完善后的基础上可以在基层电大教学点推广使用。开放大学基层电大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依然处于发展、改进、完善阶段,的确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和潜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面对的问题,对于推进电大远程教育教学的改革、拓宽办学教学途径、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和口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远程教育理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正得到蓬勃的发展,本文就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技术平台搭建以及课业考核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
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前提和环节,是实现教育目的手段。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材选用是否妥当、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完成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它的设置受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者、社会需求三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原则:
1.实用性原则: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要求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远程教学对象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或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因而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设置应适应特定教学对象的特点。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课程内容应突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专业教学应加强应用性和实效性。要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体现社会生产、服务、建设、教育、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
2.经济性原则: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少而精。不论网络教育对象还是成人函授教育对象,多以业余、自主性学习为主。应贯彻课程设置少而精的原则,削枝强干,突出主干课程,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3.层级性原则:明确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需要明确不同学习层次的知识结构。专科层次的学习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科层次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并且充分保证专科和本科层次学习知识的独立性和连续性。
二、教学资源的配置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于学习实践的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包含现有的“硬件”和待开发的“软件”。充分发挥这两种软硬件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课程的质量和保障课程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效果的最优化。“硬件”是指传统思想上的教辅资料即课程教材、辅导材料、字典和手册等。“软件”指集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网络课程课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整合、研发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学的兴趣,能主动学习,且学生容易接受便于学习。
1.激活学生的兴趣。网上教学资源不是仅仅只对课本进行电子文档、电子练习的延续,而是具有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资源的趣味性、成就感和实效性。针对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对象开发多种媒体的教育资源。
2.增强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实行边学边练的测评一体化方式。建立短时课程辅导资源,半小时学习半小时练习。
3.完善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每门课程提供教学大纲、学习进度表、电子教案、阶段性作业、辅导与串讲、综合测试、答疑等教学内容。
三、教与学的技术环境平台建设
网上教学辅导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的技术保障。教学辅导平台应以学生为本,为学员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功能,如网上答疑、在线作业和测试、小组学习集群讨论,等等。
1.网络畅通保障学习随时性和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从网上快速获取相关学习内容或在线向老师提问和同学请教。
2.提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撑。第一,网络视频交互教室和即时通软件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视频的互动交流,通过在实践中使用,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远程教育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视频教室互动克服面授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能平等地接受教育。通过老师的在线指导,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在单一静态学习教学资料同时进行学员间互动学习和师生问交互学习。第二,开展课程论坛和BBS论坛。引导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主动,加强了学员间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热情。
3.提供学生学习的实时监控系统。从现代技术手段上严格对学生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试、毕业设计进行实时监控,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提供有力凭据,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管理。
四、课业水平的考核与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分析教与学的质量重要依据之一。
1.课程考核。远程教育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和总结性考核即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主要有网上学习、阶段性作业、参加小组学习活动等,总结性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网上考试和纸质考试。根据远程教育的学习对象特点,学生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但其具备一定的理解运用能力。考试形式可以多样化:开卷、闭卷和考查(设计图纸、程序、读书报告等);考试内容侧重于技能考核,题型侧重于论述、案治觥⒊绦蛏杓频?考试时间可以分批进行;考试地点可以灵活选择。
2.毕业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全面检验。
摘要:信息素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创意频出的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空间的开设,开设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素养课程。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042-03
信息素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随着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国家的重要意义。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引起高校及高校学者们的重视。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对其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积极总结经验,并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从入学到毕业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素养教育。
1内容丰富的新生入馆教育
本馆信息素养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便开始了。在图书馆主页开辟了“新手入门”专栏。在“图书馆欢迎你”的欢迎词中写到:“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海洋。对大学生而言,图书馆是大学的第二学习课堂,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场所。进入大学,你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会利用图书馆,你便掌握了培养这种能力的金钥匙”。
11印发了“图书馆利用指南”、“新生常见问题单页介绍”
图书馆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制了“图书馆利用指南”,全方位介绍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源、服务与设施,摆放在两校区图书馆大厅供学生免费获取,以便学生在有问题时能随时查阅。另外,我们统计汇总了历年来新生入学时间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将其编制成短小精悍的单页介绍,以便学生最快了解最需要的问题。从取阅的量来看,单页介绍非常受欢迎。
12新生入馆教育视频
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以微型剧的形式拍新生教育的视频。视频中由3个演员分别扮演图书馆教师、学生甲和学生乙。其主线是由图书馆教师(笔者本人扮演)引领两位学生参观图书馆的全过程。该剧本的形式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良好效果。
13新生入馆教育讲座
为了使刚入学的新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熟练使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与服务,为以后的科研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馆特为本校新生开展一小时资源介绍活动。在培训课件的制作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大工夫,既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又不能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感觉沉闷,因此我们讲座课件采用ORGIN软件编制,播放效果很酷很炫,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胃口,加上老师富有激情的声音,学生听得都很入神。
14新生自测题
对新生的培训与宣传结束后,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我馆设计了网络“新生自测题”。答题完成并提交后即会显示答案。希望通过测试学习,进一步提高大家利用图书馆的水平。
2开辟IL(Information Literacy)空间
21在线学习中心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文献利用的重心正逐渐从传统的纸本资源向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过渡,为了方便学生在网上自学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建设了“在线学习中心”的网站,供学生随时自学。通过在线学习中心,学生可以了解到:①信息素养基本知识。②文献利用基本技能,系统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常见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术,使学生通学习初步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后续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打下基础。③资源与服务导航。全面介绍本校图书馆各服务窗口的功能以及特色服务等。④电子资源培训课件,提供图书馆订购的主要中外文数据库网上培训课件,供学生自学参考。⑤文献资源馆际共知共享服务,介绍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除了利用本馆资源以外,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获得国内外其他图书馆和文献机构收藏的大量文献信息,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对图书馆资源以及信息检索技巧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2个性化的服务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不同院系的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院系师生在图书馆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特开设以下图书馆资源与利用个性化服务。①院系的专场讲座,以学院、系所、班级、研究室为单位均可联系组织专场讲座,如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前、研究生开题文献调研前,可组织相关培训。②教师“一对一”服务,如果教师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方面有疑问、在电子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教学科研中遇到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问题时,我们针对教师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或培训服务。需要先联系约定时间、地点(图书馆或教师办公室)。③配合专业课程讲授信息检索相关知识。可以配合专业教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各院系有需要的老师,可以联系我们在其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插入信息检索与利用相关内容的讲授。
23在线培训
在线培训板块,我们提供了一些数据库供应商的在线培训的链接,以便学生能多渠道地了解数据库的使用。具体有:Web of Knowledge在线大讲堂2012秋季课程、2012年下半年IEEE网络系列培训、2012年05月Elsevier在线培训课程表。
3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开设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华东师范大学专门成立了公共文献教研室,主要从事信息素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课教师均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在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了多门信息素养培训相关课程。
31针对本科生开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公共选修课
针对文理科我们分别开设了“人文信息素养”、“科技信息素养”两门课。采用36个学时,针对信息素养能力各方面的指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包括:增强信息意识、明确表达信息需求、识别选择信息源、掌握必要的信息检索技能、评价和鉴别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个人信息的管理与交流以及合理合法利用信息。重点在于了解不同学科领域各类信息源及使用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研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我们还开设了“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该课程学时比较短,采用18个学时完成授课。具有“短、平、快”的效果。
32嵌入式的信息素养课程
本校软件学院必修课《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的教学工作由软件学院的教师与图书馆老师协作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将修课学生的专业课知识随着教学进程嵌入信息检索课中进行探索,取得了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知识互动的良好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信息检索、分析、综合、评介、判断、组织和利用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挖掘本专业知识的历史及发展前沿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达到了信息检索课培养学生知识挖掘与知识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实践表明,专业知识嵌入信息检索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33基于问题驱动式的信息素养课程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来体会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得到情报的过程,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从而培养他们观察、比较、排序、分类、组合、调查、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以及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研究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信息检索的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当务之急,因此,针对研究生我们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法,问题即毕业论文的题目,围绕毕业论文这个问题设计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开设了以下两类课程:
针对全体研究生开设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文献调研的策略与方法》的文科班和理科班。本课程着重介绍论文开题与文献调研的关系,科学、全面的文献调研的策略与方法,科学管理文献的方法,开题报告的撰写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等。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在当前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科技查新工作已成了项目申报、课题鉴定、专利申请、博士生开题报告等项目的重要支撑部分,深入了解和掌握科技查新知识不仅能系统提高研究生的科技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判读能力、查新报告和查新结论的撰写能力等,同时也可以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掌握相关专业的中外数据库知识和检索方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方向的科研动态,为下一步开题报告的撰写和科研课题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的科技查新站,查新人员同时也是公共文献教研室的教师。因此,工作人员既具备查新经验又具备教学经验。因此我们开设了《科技查新基础与实践》。本课程旨在使研究生通过掌握科技查新基础知识能对本专业课题的新颖性有较准确的判断,从而有效避免科研重复;及时把握本专业课题在国内外的前沿研究动态;借鉴相关科技信息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信息综合能力。
34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将信息检索知识“化整为零”方便学生快速上手,是文献信息检索学分课的有效补充。系列讲座是一种“可选择的自由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听课。讲课教师也能非常灵活地将前沿的流行的内容添加进去,比如“Web20:网络潮人必备”,该讲座的主要内容为:“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在网络信息海量的今天,利用Web20工具进行交流、分享、体验,是今天的青年学子成为网络潮人必备的技能。讲述“怎样利用Web20 工具如RSS、微博、开心网等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分享信息。”这类讲座很受学生的欢迎。另外,针对讲座我们还设置了激励机制,学生听够10次讲座就可以得到一个学分。
35开发了在线考试系统
本馆开发了在线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具备以下功能:①学生登录功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登陆考试系统,作为每个考生识别的代码。②学生在线考试。试题于考试前在网上,在给定的时间内学生登录即可进行考试。③学生在线练习。在非考试时间内,学生可以进行系统的习题练习。④组卷功能。电脑可以根据系统里现有的试题随机进行出题。⑤阅卷功能。考试结束后,学生提交试卷后,系统能直接给出客观题成绩。⑥成绩查询功能。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号登录系统,进行成绩查询。⑦管理员管理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台,可以选择出卷、组卷,试题添加、删除、修改、。⑧新闻。考试的相关信息,考生可以在首页页面上浏览。该考试系统的开发使教师出卷、学生考试、成绩查询等都能在网上完成,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安全的管理手段。
4结语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华东师范大学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总结经验,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从入学到毕业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意频出的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空间的开设,开设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素养课程。
参考文献:
[1][ZK(#]袁曦临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与学习模式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7(11):199-201,206
[2]隆茜等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文献检索课创新[J] 图书馆学刊,2010(8):56-58
郑州轻工业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原来的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简称“过程装备”专业)是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本科专业,也是毕业生就业率排名比较靠前的工科专业。为此,学校开设了过程装备维护专业课,并安排在第七学期。同时,安排过程装备专业学生(简称学生)分别在第五学期和第七学期到过程装备维护单位(主要是化肥厂)进行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装备维护课程30个学时,学生在第八学期做毕业论文。有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涉及过程装备维护的内容。结合外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和相近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把过程装备维护课堂教学与实习、毕业论文、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过程装备维护课程的良性循环[1-4]。
一、过程装备维护课程内涵
“维护”的英文名称“Maintenance”在字典中的定义有两种:在生产现场进行的日常检查、日常保养、日常修理和简单的排除故障工作;在规定范围内,使参与建立联接的部件完成建立和保持联接所需的全部操作。如安装调测,编制维护流程,例行维护测量,对故障进行定位并清除故障,等。过程装备维护是保障过程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与企业产品的质量、生产周期、安全生产及经济收益密切相关。过程装备分为两大类:一是主要作用部件为运动的化工机械,如过滤机,破碎机,离心分离机、旋转窑、搅拌机、旋转干燥机以及流体输送机械等;二是主要作用部件是静止的或者只有很少运动的化工设备,如容器(槽、罐、釜等)、普通窑、塔器、反应器、换热器、普通干燥器、蒸发器,反应炉、电解槽、结晶设备、传质设备、吸附设备、流态化设备、普通分离设备以及离子交换设备等。控制工程指对过程装备及其系统的状态和工况进行监测,控制。过程流体机械的维护须由化工工艺、化工机械、电气仪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过程装备维护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内容也要围绕上述内容展开。
二、课程教学与实习、毕业论文、职业发展的结合
过程装备维护课程的教材先后经历了3个版本:自编教材、统编教材和实践性教材[5-6]。无论选用哪种教材,始终把握创新性、专业性的原则,以教材为主线,把创新的过程装备维护检查工具、拆卸工具、测量工具、安装工具、带压处理工具、带压密封设施设计、在线清洗除垢技术、在线吹灰技术、在线修复技术等技术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未出校门就能实现学习过程装备维护企业需要的维护技术[7]。在课堂教学中,把实习中需要学生注意的过程装备维护技术细节解释清楚。学生实习所在化肥厂设备比较难于维护的是废热锅炉、氨合成塔、尿素合成塔、煤气发生炉、转化炉等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等工况恶劣的静设备。化肥厂比较难于维护的机器是氢氮气压缩机、氨压缩机、二氧化碳压缩机、一甲泵、大型风机、液氨泵等运转设备,一些高压调节阀的维护难度也较高。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短,实习期间很难赶上相关装备故障处理。任课教师到现场拍摄一些过程装备维护照片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另外,从互联网相关技术论坛搜集一些化肥厂过程装备维护的内容补充教材;请学生在课后查阅化肥厂过程装备维护专业技术人员在杂志上撰写的论文,并写读后感,安排在课堂上讨论,既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从事过程装备维护职业的兴趣。由于过程装备维护课程的学时有限,因此,给学生安排一些思考题留待实习时去通过现场观察来回答。在课堂教学中,把往届学生已经做过的有关过程装备维护的毕业论文情况简要介绍。往届学生曾经进行过带压密封技术、故障分析等与过程装备维护课程有关内容的毕业论文。因此,在教学中简要介绍带压密封技术、故障分析等,告诉学生:过程装备维护的新技术远远不仅这些———过程装备维护企业非常需要这些技术甚至成为企业获得订单、提高经济效益、关系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衰的制约因素,以建立学生开发设计过程装备维护新技术的信心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已经毕业从事过程装备维护工作校友的工作情况简要介绍。每年都有毕业学生从事过程装备维护工作,其中部分校友被企业提拔成为车间副主任、车间设备负责人。在过程装备维护的课堂教学中,把这些信息转达给学生,以使学生将来从事过程装备维护职业有所参照。当然,也在过程装备维护的课堂教学中告知学生:过程装备维护的现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没有扎实的防范技术,不仅干不好工作,甚至还会造成设备事故,严重的还会遭到人身伤害。
据俄罗斯《探索报》报道,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3国的5所工科大学将在高校教学实践中首次试运行联合网络考试系统。各个学校通过互联网把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室连接起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以电视会议的形式,这些大学的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听讲座或者进行讨论。
这5所大学分别是:莫斯科动力学院、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塞瓦斯托波尔国立技术大学、鄂木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卡拉冈达国立技术大学。各大学拟于下一学年制定统一的课程目录,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使学生选择理论课的可能性提高5倍。为此,各大学将建立校际电子图书馆以便保存教学资料。
此外,各校实验室的联合也引起了师生的广泛兴趣。通过远程管理技术,学生有机会利用伙伴学校的实验设备进行工作。专门建立的通讯体系使利用其他学校的先进设备进行全班教学成为可能。目前,大多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教学实验设备,学校之间的联合成为一种相互帮助和支持的方法。
莫斯科动力学院培训中心主任阿列克赛·叶利耶夫表示,各个学校使用的远程设备管理技术不仅对教学过程,而且对完成实验设计工作都十分有效。他说,建立现代自动化生产模拟实验室往往需要几千万卢布,在设计的过程中,某些配置的更换会大大增加实验室的建设成本。如果现在一些学校要建立新的实验中心,在已有的设备基础上,可以通过网络租用其他学校的机器,而不是花钱购买设备,为学校节约了成本。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王大军供稿,2011年12月31日)
英国剑桥大学将全面实现牛顿手稿数字化
据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2011年12月12日消息,剑桥大学将牛顿笔记本上的内容公布在网上,目前已扫描4 000多页内容,包括数学原理批注、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复印本。这些文献主要用拉丁文和希腊文撰写。
剑桥大学计划把图书馆内所有有关牛顿的藏品都公布在网上。这标志着“剑桥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启动,该项目旨在将馆藏全面数字化。
在牛顿的几份原稿上,还可以看到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托马斯·佩利特潦草的字迹“不适合印刷”。牛顿去世后,佩利特曾要求审查牛顿的论文,决定哪些论文可以公开,哪些应保留。
剑桥大学图书馆负责数字化的职员格兰特·杨称:“牛顿的成果会被选中,是因为它们可能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论文和文献。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身处何地,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看到牛顿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能够了解他理论和实验的发展过程。但在今天之前,任何人想看到这些都必须来剑桥。现在我们将剑桥大学图书馆推向了世界。”
在未来几个月里,网站上还会增加8 000多页牛顿的作品。达尔文的成果也在数字化工作之内。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曹雪编译,2012年1月6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扩大在线课程范围
据美国《纽约时报》2011年12月19日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将启动新项目,允许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免费在线学习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新学习平台(M.I.T.x)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全球学习者社区,同时通过丰富课堂和实验室体验的在线工具,来加强对麻省理工学院本校学生的教育。
麻省理工学院行政工作负责人拉斐尔·赖夫表示,有许多人将会很乐意通过共享麻省理工学术资源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教育背景,这些人也大都有资格获取麻省理工学院颁发的证书。
麻省理工学院早在10年前就把几乎所有课程资料都上传至网络,率先开启了在线学习的时代。该校公开课程系统(Open Course Ware)现已囊括几近2 100门课程,有超过1亿的使用者。
新的互动在线学习平台将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在线实验室、自我评估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等功能。虽然该软件的使用是免费的,但如果想获得学分,将可能会有一小笔“学生负担得起”的费用,该费用的数额尚未确定。赖夫认为,对于主动争取的人来说,应该要付出一些代价,重点是要让这个代价让人感觉非常“平易近人”。
完成课程的学习者将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新设立的的非营利组织颁发的证书。这一证书带来的收入将用以支持M.I.T.x平台以及协助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其他项目。
乔治亚理工学院二十一世纪大学中心主任理查德·德米洛说:“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证书将是一个新突破。如果我仍然在业界工作并且有人带着M.I.T.x的证书来求职,我会接受这份证书。”
麻省理工学院希望其他大学也利用这个平台来提供其免费在线课程。赖夫介绍,麻省理工学院已向该计划投资数百万美元,该校预期未来将通过基金会及其他方式募集资金。
(《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编译,2011年12月19日)
俄罗斯政府2011年共建立2 000多项
教育电子资源
据俄罗斯新闻网2011年12月3日报道,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新闻称,2011年共完成2000多项电子教育资源建设,其中包括专为有身心障碍的儿童设计的学习材料。教育与科学部亚历山大·普罗宁援引该新闻表示,落实该项计划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有效的电子教学资源改变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普罗宁说,近3个月,联邦信息教育资源系统每月平均点阅率都超过85万次。他希望,2012年月平均点击率能超过百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触到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的各类信息资源,而如何选择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难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2014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1%,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3.8%。[1]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信息素质和信息素养教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图书馆历来都是作为资源、信息、知识的中心而存在的,信息素养是适应互联网络环境的一个重要核心竞争力,直到现在图书馆始终是信息素养最初的发起和支持者。作为学校文献信息支撑中心与信息共享空间的大学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中,帮助用户鉴别、筛选并利用信息资源,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责无旁贷。
2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实例
2.1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素养在线
“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于1994年牵头成立的,目前,已覆盖广州主要行政区,含成员馆十二所,成为广州甚至华南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保障基地。目前已建设成功区域资源平台、外文期刊联合目录、免费电子全文库、创新参考文摘库、期刊评价与投稿系统、信息素质教育在线等数字资源系统等。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负责广州高校图书馆联盟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建设。[2]该平台常用的内容有学生入馆教育、网络课堂、馆员网上教育、常见问题解答等功能。在该平台内,为方便学生用户可以系统的学习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深化学习效果,还设计了一些特色功能模块:
2.1.1“StepbyStep提升信息素养”模块。该模块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及信息素养的基本常识,学会如何明确自身的信息需求,学会怎样认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源。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突出了多媒体的资源的利用,如通过看小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生动的动画形式PPT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卷和在线自测使学生了解自己信息素养的水平,通过课程讨论区的设置,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网络授课时的实时互动。
2.1.2馆藏资源检索与技巧模块。这一模块的课程是关于图书馆各类型信息资源检索操作与技巧指南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习如何检索、识别判定、使用图书馆的相关资源。首先介绍了如何获取本馆没有的文献,介绍CALIS、NSTL等机构文献传递服务的方式,接着根据文献类型,如图书专著、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进行教学,特别要提出的是,这些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如何对这些类型的文献如何检索,同时更侧重如何利用。如期刊和会议文献教授检索与投稿,学位论文教授检索与写作。由于该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是九所高校所共同建设的,因此,学生用户在使用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一个平台检索九所高校的相关资源,可以通过RSS技术订阅九所高校图书馆的相关的服务。.
2.1.3电子资源检索教程模块。本模块包含图书馆订购与免费获取的电子资源的详细使用教程及咨询反馈。所有电子资源教程按专业类型分类,如常用中文电子资源、综合性外文资源、人文社科类资源、商业经济类资源、化学材料类资源、机械土木类资源、音视频多媒体资源等。相应的课程内容除了电子资源平台介绍和检索技巧外,还设有讨论区,学生在使用过程有任何疑问可以在此区域内向图书馆老师咨询。
2.1.4学科专题整合教育模块。学科专题整合教育目前建设有三门课程,分别是机械与汽车信息素质教育、船舶海洋工程信息素质教育在线课程、机电工程信息素质教育在线课程。这些课程将学科专业与信息素养紧密结合,从明确需求、选择信息源、实施检索、评价管理、信息利用整个过程中,突出了学科特色,如提供专业常用信息源和专业信息源使用调查,在课程最后还安排检索实践,要求学生进行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报告。
2.1.5学科专业课程模块。该模块是对特色专业课程的整合,目前建设完成的课程有《现代汽车文化》、《结构有限元》两门。专业课程下按照章节进行排列,既提供了本章节的学习要求,还包含了电子教材、课件讲义下载、测验题和讨论区。
2.2江南大学图书档案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中心
江南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中心[3]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可以充分发挥Web的多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平台开发目标:集文本、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为一体,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集网络授课、媒体播放、自助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教学信息和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能全面地提供网上教学与自助学习。该平台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该平台设计为四个子系统:信息检索技能子系统、信息意识与道德子系统、信息分析与组织子系统以及平台管理子系统。信息检索技能子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掌握信息检索策略的能力,达到具有选择各学科专业的检索工具或系统、确定检索标识和检索途径、利用各种检索技术对不同课题进行检索的能力。该子系统包括了“入门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意识与道德子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树立良好的与利用信息的道德。除了“导向阶段”的知识,还动态有关信息法规、道德知识和典型案例、进行在线用户调查与测试等。信息分析与组织子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深层次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包括信息分析、信息组织、典型案例和在线测试等模块,栏目涵盖了“高级阶段”的内容。管理子系统为超级管理员提供了一个专门的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中,只有经超级管理员授权后,才可以对学习者和教师信息以及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该子系统包括教师管理模块、班级管理模块以及数据管理与备份模块。
2.2.2为了方便教师和学习者进行网上交流,设计了跨平台的在线交流讨论模块,该模块提供在线论坛、留言板、E-mail、chat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任一子系统登录进入,参与讨论、发表见解或回答提问[4]。2.2.3该平台的课程中设有《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中心以及院系教师和本科生素质教育导航数据库。《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中心实现了该课程的网上教学,实现了数据库检索的动态演示,比PPT等格式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同时也提供农村实用信息技术讲座及学科知识讲座。本科生素质教育导航数据库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社会学、艺术、美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并提供了部分免费图书、期刊、报纸地址链接,以飨读者。此外,还提供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网站,供使用者参考借鉴。
2.3兰州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网站兰州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网站[5]搭建在图书馆主页信息素质教育栏目下,定位于在E-Learning环境下,学生能够便捷、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课后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以及论文写作等课程的自主学习。
2.3.1网站的构建包括:平台界面设计、教学资源整合、在线互动交流平台、学习服务支持平台等。具体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建设、在线课堂、课件、教案、师生互动、试题库、咨询台、教学管理、科研简介、电子资源、讨论区、最新公告等。围绕信息素质教育通识课,建设教学资源。整合《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理工类、人文社科类以及医学类)和《信息素质与论文写作》课程的课件、作业等内容。
2.3.2教学管理模块直接链接在兰州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学生可以选课、教师可以进行教务管理。
2.3.3扩充开放获取资源中的教学资源,如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的公开课程,百度公开课等内容,丰富整合分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如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仓储、开放教学资源等从而更利于学生利用信息资源。
3存在的问题
3.1平台建设的合作化程度不高,可共享资源有限
在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动性方面,院系和图书馆少有合作,图书馆之间的的联盟与协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院系精通专业学科知识,并且信息资源对学生来说必不可少,然而他们对信息素养技能了解的并不多,且图书馆与院系之间一致互相独立,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专业学科信息资源与信息素养的内容建设都较为薄弱。而图书馆之间,若没有图书馆联盟或者高校图工委的大力支持与牵头,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建设也是困难重重。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可共享的资源有限,如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信息素养在线,平台中仅仅实现了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有关课件共享,在信息咨询、学生用户培训教育、学科化服务等方面还未实现资源共享[6]。
3.2平台建成后的利用率低,后续建设停滞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建设大多依托课题或者项目,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一般也都作为图书馆服务建设的重点项目。然而平台建成后,在进行一段时间推广后,由于项目结束、后续经费缺乏、工作人员的更换等原因,许多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建设就放缓或者停滞,内容没有更新,有的甚至链接都无法打开,也就导致少有学生来使用,这对于当初花费大量时间、经费、人力来建设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来说,十分可惜。
3.3缺少用户沟通的渠道,对平台的使用效果的监测力度不够
据笔者调研,图书馆与读者的在线的互动、交流主要靠QQ、E-mail、留言板,微博微信的建设普及率不高,与用户互动性受到了限制,在已建成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中,与用户的互动性较弱,其所提供大多是留言板之类的功能,信息流动是单向的,用户沟通没有畅通的渠道,对用户来说只能被动的接受模块所提供的功能,而不能及时的反馈自己意见和建议,这样很难明确了解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及问题,用户体验效果较差。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辅助的流量监测,登录或使用的统计数据缺乏,相对于传统的用户教育,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缺乏评估、反馈机制。
4提出的建议
4.1提高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初始阶段,图书馆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从高校的相关领导、馆长到馆员都需要意识到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督促学生们认识到大学生掌握信息素养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召开校级的会议来讨论信息素养和相关问题,制定并执行具体的策略和办法去建立学生需要掌握信息素养能力的意识。图书馆只有得到高校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获得资金、资源和人力的有效保证,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建设才能顺利开展。
4.2坚持用户需求为导向
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建设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线信息素养平台的建设也不例外。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不同,信息技能的水平也不一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信息素养。大学生进入传统图书馆的次数越来越少,大家更愿意通过网站或其他的途径来获取资源,因此要提高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利用率,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兴趣,让更多的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4.3加强对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监督力度,确保平台的使用效果
当前,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目标的新途径,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应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更加解放思想,加快网络建设,注重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快实现网络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课程设计通过网络教学加以实现的方法和过程。通常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里进行,但是这套软件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在线设计,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老师反馈设计成果,并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形式上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育,液压系统,组合机床,课程设计,回路
:18000多字的机械专业本科论文,但结合计算机知识做的论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参考文献
400元
1.1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调查发现,75.1%的读者选择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作为查找资料的主要渠道,但是56.3%的读者认为其搜索结果庞杂无序,无法迅速甄别和选择所需信息;42.1%的读者知道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但46.3%的读者对其使用方法却所知甚少;24.2%的读者不了解图书馆的数据库培训讲座,35.7%的读者虽然有所了解但从未参加过。这些数据表明学生们信息知识不足,信息检索能力不强,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中存在不少障碍,因而无法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平台和文献资源。我校图书馆的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如表2所示。
1.2信息道德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应用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62.8%的读者表明“侵犯个人隐私”是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82.6%的读者能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但是部分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学术规范素养较低,信息道德的范畴不明。2013年我校图书馆通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PMLC)对部分院系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结果显示33.64%的学生论文率超过30%,未能通过检测;其中8.96%的学生论文率竟然高达50%以上。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直到撰写毕业课题时才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及著录等学术规范略有了解,但仍然无法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合理引用还是学术侵权,是参考还是剽窃。
2文检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工作,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中明文规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等学校图书馆五项主要任务之一。我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新生入馆教育、文检课、专题讲座、网络课堂等。其中,文检课是目前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文检课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的能力,便于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文献信息,为将来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校2013年度图书馆网上问卷调查中,约82.6%的读者认为信息素质教育非常必要,46.9%的读者希望通过文检课了解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3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
一直以来我校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都非常重视,开设有《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档案管理》等文检课。其课程性质几易变迁,由最初的“小范围授课”演变为“选修课”,及至今日的“综合教育必修课程”。近3年来,本馆授课教师20余名,年度授课120余班,约4000余学生,总课时超过700学时。但是我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仍然不太乐观,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能力偏低,信息道德淡漠的状态急需改变,文检课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3.1深———深化教学理念文检课是按照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而开设的课程,其宗旨是通过检索技能的提高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文检课不仅是检索实践操作的技能演示,而且是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信息素质普遍较低的现实环境下,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信息需求,培养大学生主动发现信息、搜索信息的习惯,从而深化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学理念。习惯的培养一般是以兴趣或需求的产生为前提。学生对文检课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生涯密切相关。所谓“生涯”是学生当前的学习阶段及之后的多个阶段,如毕业、就业、考研、创业等连续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例如,毕业———如何选择和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资料如何搜集;就业———如何搜集求职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动态,正确评价和预测其发展前景;考研———选择哪个院校、专业、导师或者研究方向;创业———如何发现和把握商机和市场。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涯合理设计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远比按部就班地依据教学大纲授课效果更好。课时有限,学习无限。当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自主地搜索有用信息,并能有效运用时,他们已经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检索习惯和严谨的检索思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息素养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2009年,我校80后校友,商学院2007届毕业生刘鹏飞的创业事迹受到各大媒体关注,他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分析进行市场调查,果断选择了孔明灯项目。然后,他利用电子商务等手段成功地将中国的“孔明灯”推向国际市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成为百万富翁,被大家称为“小孔明”和“义乌最牛80后创业大学生”。其创意独特、思想独特、模式独特、精神独特为大家交口称赞。刘鹏飞校友的成功正是开始于他对孔明灯的网上信息检索,来源于他自身的信息素养。
3.2精———精简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要精简。目前我校文检课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二者比例为1∶1。课堂授课时一定要精简理论知识部分,结合信息检索实践讲授理论,结合本校文献资源实际讲授课程。例如,通过期刊数据库里论文全文信息页面的显示,介绍期刊论文的著录格式,特别是对摘要、中图分类号、关键词、参考文献等的讲解,既可以普及学术规范知识,又突出了重要的“检索途径”,与文检课理论知识环环相扣;利用PPT电子课件,简练表述课程大纲、授课思路,避免页面文字的大幅堆砌,采用明晰醒目的页面标题,提取精华,突出重点;站在章节高度串联知识,站在课程角度串联章节,指引学生利用配套教材、电子课件和课后习题等自学消化知识。实践操作要精练。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获取利用信息的实践技巧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同类检索工具有些共性的功能和特点,对于类似数据库,关键在于向学生“授渔”,紧扣学生的专业与实际需求,通过一两个有代表性数据库的学习,和同类数据库的比较,让学生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此类数据库的操作要点,而无需反复赘述多个数据库的操作。如检索中文期刊论文,学生可以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我们可以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精选数据库的操作要点,选择规范又兼具代表性的实例,重点讲授该库的文献检索与期刊导航功能,同时将3个类似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文献类型、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
3.3新———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合作教学。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文检课教学。在专业信息检索方面,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具有各自优势。前者熟悉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专业素养,却对专业内容较为陌生,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后者熟悉本学科专业内容,但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和图书馆信息服务不甚了解,信息检索技能有待提高。为了发挥两者的优点并弥合其不足,提高教学效果,采取“馆员—教师”的协助教学模式十分必要,能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学习的有机融合。两者可以共同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制定考核标准以及评估课堂效果等。创新在线教学平台。利用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网上自助教学、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结合面授,有利于缓解课堂上教师学生比例超负荷的矛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信息能力的实质性提高。例如,建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展示“课程设置”“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课程信息;电子课件、课后作业、期末试卷等资料;实行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自动阅卷;还可利用Web2.0技术,以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为基础,搭建虚拟学习社区,与学生实时在线沟通,答疑解惑,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3.4博———加强师资建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文检课教学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为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准备“一桶水”;而且“餐人以鱼,其食一饷;授人以渔,其食一生。”作为授人以渔者的我们,其自身渔技也必须提高。博,知识渊博。作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引路者”,文检课教师必须具有全面、合理、持续更新的知识结构。以图书馆而言,应定期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馆讲课,将图书馆工作与素质教育目标统一起来,并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机制和文明氛围;以教师个人而言,应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积极利用自学、业务培训和外出进修等机会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主动参加教学观摩会、讲课比赛等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信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