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文化范文

基层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文化

第1篇:基层文化范文

建设独特的疾控文化是一新课题,疾控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目标的设定是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疾控工作者的职责,它既是社会生活方式,也是精神价值体糸。疾控文化首先是科学的,健康的,符合群众利益的。随着卫生体制的转换,实践证明疾控工作越来越重要,疾控文化的作用也与日俱增。如何发挥好疾控文化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积极功能,并将疾控文化贯彻在疾控工作中,现就三个方面简述如下

一 疾控文化对全民的传播

疾控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科技先行的观念,创新发展的观念,科学务实观念。疾控文化要积极探索,尽快实现疾控工作跨越式发展。疾控文化要被全民认知其工作任重道远,尽管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健康问题全社会巳形成共识,但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疾病谱发生改变,慢非病日趋上升,突发性灾害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及吸毒、等不良现象的泛起,都给疾控工作增加了新的压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发展和强化疾控文化,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势在必行。

疾控机构是卫生防病、健康促进的生力军,也是传播疾控文化的窗口,所以要利用疾控文化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展示疾控工作独特的良好形像。从事疾控文化的疾控人还应具备理性价值准则、伦理、道德、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努力提高单位的文化品位,用疾控文化提高单位的表现力、信誉度、凝聚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健需求,为广大社会群体的预防保健提供优质服务。因此,疾控机构为保持疾控工作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通过疾控文化的传播,以疾控特有的疾控文化传播于人群各个阶层,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为手段,协调社会力量,改善社会卫生条件,迅速提高疾控工作的知名度和全社会的参与意识。

疾控文化要融入地方民族文化之中,要体现特色,首先要加强基础硬件设施、环境文化建设;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拓宽服务领域;三是建立健全整套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疾控文化建设,使每个职工以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全方位提高工作效率。疾控文化和疾控品牌要在社会上尽快得到认可,必须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要尽早让全社会明确疾病控制工作是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技术服务职能,这就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健康宣传栏、疾控信息、工作动态、科普知识、新闻媒体等形式,对疾病控制工作跟踪报道等,传达疾控人的追求,传播、传承疾控精神,疾控文化,蠃得公众的认同,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疾病控制机构的认知度。

二 疾控文化对各阶层的传播

疾控文化对各阶层的传播是必须的。随着疾病控制事业的发展,疾控工作已转变为消费者、政府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在政府。实践表明,在这样的深度合作中,疾控文化的有效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疾控文化传播争取政府支持和政府买单。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将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并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口号。虽然政府口头上仍强调“预防第一”,但实际上忽视了卫生防疫工作,产生了“财神跟着瘟神走”的现象,2003年非典就是一大教训。疾控机构成立后,并通过疾控文化的传播,抓住政府重视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改革,为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设置公共卫生服务规则,筹集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选择提供者,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通过疾控文化传播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控机构根据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购买的服务项目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单位的特点,把自己具有特色的疾控文化与业务工作,业务特征,业务领域和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与促进、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监测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工作,让群众享有比较优质的服务。

三 疾控文化对内部的传播

疾控文化就是为群众服务的文化,疾控文化在疾控中心内部的传播。主要通过制度、培训和管理者垂范来实现。

疾控文化要尽快建立信息糸统,管理糸统,信息服务糸统,通过信息化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积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以人为本的体制和环境。强化对职工正面的宣传、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激励其工作热情。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能力和工作表现,促进工作的完美,使职工通过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从中得到精神享受和愉悦,得到物质利益的丰富和满足,使单位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事业基础得到扩大,品牌得以塑造。

建立以疾控文化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意义在于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使职工行为规范与疾控理念要素保持高度一致。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化、规范化和完善,有助于通过制度将疾控精神、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出来,同时又借助于制度来引导和约束职工的行为,使职工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有章可循,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

疾控文化要独具特色,作为的领导者,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疾控文化是经过管理层决定、指挥职工的行为,影响职工的思想,最终决定疾控文化的形成。领导者是实践疾控文化的带头者。首先加以实践和贯彻。他们的以身作则关系到疾控文化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持久性。这种理念和行为的脱节不但不能凝聚人心,反而会削弱整体的权威。总之,疾控文化建设过程就是疾控领导层率先垂范的过程,是能否实现疾控工作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关键所在。

第2篇:基层文化范文

关键词:基层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培训 文化队伍素质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64-01

引言

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促进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部门主要注重各种文化活动的宣传与推广,例如各种晚会、舞蹈表演等,这些单一的形式会导致群众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失去兴趣。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仅要加强对各种文化活动的设计,还应该要注重对群众的培养和教育,要将培养群众当做提高全民精神文化层次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文化工作队伍的综合水平,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开展文化学习,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

一、基层文化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的文化繁荣,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火如荼,文化部门是负责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部门,文化部门对待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态度决定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在新时期,文化部门应该要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当做重点工作,对各项政策、措施等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文化制度在不断完善,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随着群众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市场也初具规模,文化市场的形成对于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引导人们群众加深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深入到文化活动中,促进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涵盖的地域广阔,不仅要在城市中积极开展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还要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到农村地区,使得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在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种文化活动的策划与设计,使得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加强对群众的培训教育,使得群众能够接受更加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当前有的文化部门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不注重对群众的教育和培训,很少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思考,从而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没有产生实质性效果。

二、基层群众文化培训策略

1.结合有创意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培训

群众文化建设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很注重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但是活动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对群众文化工作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对此,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培训和教育,则必须要结合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在活动中体现出创意,以创意吸引更多群众,从而实现对群众的文化教育。群众文化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注重原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原创的内容更具有个性,能够体现出策划者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认识,通过活动的创新,减少人们在观看各种文化活动的时候产生的审美疲劳。第二,要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特色的把握。在地方性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当地特色的利用,将文化烙印体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从而减少群众文化活动雷同的现象。例如桂林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有的以刘三姐以及山歌文化为背景,产生了很多高水平的文化节目,如“印象刘三姐”,已经形成了文化品牌,而且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意识,提到山歌就会想到刘三姐,提到刘三姐就会想到桂林,这就是群众文化创意的体现。在群众文化教育过程中,文化部门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活动的个性化特征,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进行群众文化活动设计,从而使得群众文化培训更有针对性,群众也能更加熟悉当地的文化历史,能够更好地融入文化培训过程中

2.加强对群众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群众对文化工作的认知程度、群众的文化意识都是影响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群众对文化工作的认识理念还比较传统,例如有的群众认为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各种活动表演,在当地组织了壮族会鼓鼓队、舞蹈队、山歌队等特色群众文艺表演团队,但这些团队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团队服装、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日常排练、参加活动没有充足保障,节目创作、编排不能凸显地域特色,导致团队动员群众参与的吸引力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首先转变群众对文化工作的认识,引导群众加强对现代化社会中的文化工作的理解,促进各种文化队伍的整合与重组,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文艺表演团队的管理和扶持,充分发挥群众文艺团队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为了提高群众文艺团队的水平,可以将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与建设当做文化部门的重点任务,加强文化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组织群众文艺团队的代表到其他地区进行学习,对其他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形式进行了解,从而将其应用到群众文艺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去,提高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水平。

3.加强师资力量的壮大

为了实现对基层群众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培训师资力量的壮大,文化部门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培训工作的重视,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队伍,与各个高校、艺术团等进行合作,招募更多专业的艺术类教师,组建培训队伍,对群众文化队伍进行培养,使得群众文化队伍可以接受到更加专业的教育,对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提高群众精神层次的重要途径,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群众的培训教育,组建专业的培训队伍,结合各种群众活动形式对群众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提高群众对文化工作的认识,并且提高各种民间群众文化队伍的综合素养,促进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廷玉.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培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J].音乐生活,2015(10)

第3篇:基层文化范文

__区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2月,于1986年搬进现在的文化大楼三楼,全馆建筑面积626平方米,其中:成人阅览室24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名读者就读;儿童阅览室73.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名儿童读者就读;设有期刊室、外借室、地方文献室、采编室。图书馆于2010年8月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总投资60万元,有30台电脑、1台切换机、4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1台标准机柜。全年购书经费约10000元,由文体局办公经费支出。我区图书馆现为三级馆,全馆共有工作人员5名,平均年龄44.6岁。大专学历4人,高中1人。中级职称2人。

我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在2011年开始实现免费开放,文化馆和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56小时。我局结合地区实际,大力实施“两馆”免费开放项目,在已有的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场地资源的基础上,去年开始重点实施了几个免费服务项目。一是开设免费书法培训班。通过和学校联系共建,借用学校的教室,已开设了教师和学生两个书法班,文化馆老师每周免费上两次课,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书写需要的所有用品。二是开设学生阅读专场。图书馆每周五下午为学生开设阅读专场,开放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为学生准备了电影展播等活动。图书馆为学校制作了30张阅读卡,学生用阅读卡可以免费到图书馆借阅书报杂志。通过这种方式,从小培养孩子利用公共资源学习、去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意识,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三是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站。图书馆深入企业、农村、社区,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站,为企业职工、农牧民群众提供阅读服务。四是开设免费乐器培训班,针对我区小学生开设电子琴和二胡培训班。免费服务项目的开展,提升了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设施条件落后。文化馆和图书馆设施陈旧,办公条件简陋,各种活动设施设备严重缺乏。文化馆活动设备基本是十几年前配置的,目前都已报废无法使用,至今没添置新的文化活动设备。

二是人才匮乏。由于没有专业的文化、文艺人才,也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目前我区文化馆人员老化,亟需补充专业的文艺人才,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一是经费短缺。这是制约当前基层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两馆”免费开放经费至今未落实到位,由于经费紧张, “两馆”基本活动经费由文化局办公经费支出。二是没有后备文化人才,文化工作不被重视。

建议“两馆”免费经费上级部门做好督查,或直接发放到区级文化局,避免无法到位现象;可采用竞争上岗、文化专业人才聘任制度,畅通文化人才流通渠道,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__区现有乡镇文化活动站2个,分别是五当召镇文化站和吉忽伦图苏木文化站。五当召镇文化活动站建于2010年,建设面积300平米,集图书阅览、健身运动、远程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站。吉忽伦图苏木属新恢复成立,新建文化站面积350平米。目前我局为吉忽伦图苏木文化站配备了1700多册图书,协调市文广局建成一处室内电影放映厅。目前两个文化站均没有专职工作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工作人员。

我区17个村中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15个,文化活动室面积100平以上的3个(吉忽伦图嘎查、大庙村、开州窑子村),其余14个村文化活动室面积都在50平米以下。各嘎查村文化活动室都是和远程教育等活动场所共用。村文化活动室工作人员都由村(社区)干部兼任。

一是基层文化站(室)建设薄弱。我区基层文化站(室)除了乡镇两个文化站场地面积基本达标外,其他均达不到要求。村文化室基本和远程教育等活动场所共用。基层文化站(室)基本没有文化活动设施,仅有后营子、缸房地、爬榆树村文化大院配有部分乐器,其他村(社区)基本没有相应文化活动设施设备。

二是人员配备不齐。基层文化站(室)基本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多为乡镇(村)干部兼任,文化站室利用率不高,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好一点的村活动相对多,经济条件落后的村开展文化活动较少。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基层文化活动;二是没有资金保障,无法配备相应的活动设施,管理人员没有工作补贴;三是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组织活动。

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提高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工作意识;二是要加大投入,配齐活动设施,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基本保障;三是要建设一支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制定一套相应完整的工作机制,解决基层文化工作者人员入口、生活保障及出口的问题,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我区目前较为活跃的文化大院有4个,分别是五当召镇缸房地村文化大院,大德恒街道办事处后营子村文化大院,__街道办事处欣山社区文化大院,吉忽伦图苏木爬榆树嘎查文化大院。文化大院都为群众自发组织,区文体局对文化大院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和扶持。文化大院基本开展二人台表演、秧歌、小品等节目表演。文化大院开展活动经费基本是自筹,同时区文体局和乡镇街道给予一定支持。我局去年用办公经费为文化大院配置了价值1万元的乐器。

文化大院能坚持开

展活动,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有一批文化爱好者积极投身文化大院事业,政府部门也大力的扶持,所以文化大院活动能深入的开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专门活动场地。目前我区的文化大院基本都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有的借用活动室,有的在农户家里活动。 二是发展不均衡问题。有的村文化大院较为红火,而有的村由于没有专门的人才而无法组织活动。三是活动内容单一。几个活跃的文化大院大多都是进行二人台演唱、秧歌表演等文艺活动,其他活动内容和形式比较缺乏。四是活动资金不足。我区的几个文化大院活动设备大都靠上级帮扶,个别的是爱好者自有的设备,没有更多的办法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首先街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和文化大院要明确各自发展定位。站、室要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指导、扶持、帮助文化大院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为文化大院开展活动提供场地等多种便利条件,依托文化大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要引导拓宽文化大院活动内容,开展图书、阅览、剪纸绘画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树立打造“一院一特色”的理念,依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不同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其次,要提高思想重视意识。随着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精神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从上到下都要加强对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只有重视了,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真正的下力气去抓、去搞。各级站室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加强对各方面文艺人才的挖掘、培养,引导鼓励他们参与文化大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文化大院活动越来越红火。

第4篇:基层文化范文

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之前,首先要对基层单位文化活动作综合分析与充分了解,对意义和作用进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基层文化活动就是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宣传黄河文化和治黄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形势,促进文化建设,陶冶职工情操,积极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从而鼓舞职工士气,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宣传形势,教育职工,促进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内向职工及家属宣传黄河事业发展形势,进行系统的形势与任务教育,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治黄使命;充分发挥其文化建设在治黄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强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发展、事业进步的推动作用。对外作为宣传黄河文化、黄河事业发展的主阵地和活动窗口,利用新闻、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广泛宣传基层文化活动,展现黄河管理部门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崭新精神风貌,让社会了解黄河需求、关心黄河事业发展。

(二)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娱乐健身,陶冶情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作用。

由于黄河基层单位工作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文化活动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坚持以“面向基层,服务基层,面向职工群众”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基层单位文化活动,加强基层单位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基层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管理与投入,丰富基层单位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

(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凝聚队伍,增进友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基层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决定了职工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发地增强集体荣誉感,特别是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更容易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增强队伍的向心力。通过举办黄河防汛抢险知识竞赛和扑克、象棋、军旗、拔河、自行车慢骑等文化娱乐活动,不但能吸引广大职工群众踊跃参加,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而且增进了友谊,团结了队伍,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突出活动的群众性是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主题

(一)突出群众性是活动不变的主题

作为一种群众性的工作,基层文化活动要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真实地反映职工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群众作为开展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心愿,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活动的热情,结合治黄工作的实际,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照突出活动反映群众性的原则,以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服务于职工群众,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开展文化活动中,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不断创新。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要继续弘扬黄河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民族文化,以此促进文化活动的全面提升和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

(二)反映生活是活动的重点内容

基层文化活动不同于专业的艺术交流和体育比赛,不要求在艺术层次和竞技水平上有过硬的指标,而是应以突出群众文化,反映基层生活、展现基层职工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不断丰富离退休职工及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积极吸收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老年人的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关注黄河发展,继续为治黄事业发光发热。

(三)以自行创作为主要形式

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鼓励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结合基层生产生活实际,多创作反映黄河文化和职工群众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以生动的形式、朴实的语言反映一线职工的真实情感和真实生活。倡导“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爱国守法”的新风尚,促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四)强化活动主体的培养

要注重对基层文化活动的主体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注重对有特长职工的发掘和培养。利用多种形式发掘和培养本单位的文化活动骨干,建立相应的文化活动骨干档案,规范、系统地进行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身处基层,与广大职工朝夕相处、荣辱与共的优势,鼓励他们以更加饱满地热情投入到文化生活活动中去,深入观察生活,发现题材、讴歌广大职工在新时期黄河精神的鼓舞下,扎根一线,以基层为家、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风貌。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活动的有力保证

(一)处理好“四个注重”目标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基层文化建设这一宏大的工程,关系到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基层文化建设要以“四个注重”为目标,注重职工的民利;注重职工的文明素质;注重职工的精神追求;注重挖掘和继承黄河传统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最大限度地扩展黄河事业发展的文化资源,为实现治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处理好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的关系

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活动的两个关键环节,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行政、资金支持,基层文化活动就没有可靠的物质保障,活动开展起来就步履艰难;同样,如果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职工群众参与的热情却不高,活动缺少了主体,仍然无法开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真正把开展基层文化生活作为职工队伍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有力手段,纳入到全面管理工作中。需要各方面的积极支持,需要众手托举。要不断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认清形势,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占领黄河基层文化阵地,使群众文化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关系

作为黄河基层单位担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着辖区内黄河防洪安全、工程维护、提防管理、供水生产、生产经营等重任。基层文化活动作为促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要紧紧围绕治黄事业发展大局,在确保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以此促进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关系,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以事业发展为重、生产经营繁忙为由,不重视或不开展文化活动,忽视文化活动对事业发展、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二是脱离实际,片面强调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本末倒置,甚至延误事业发展与生产经营,对单位造成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只有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关系,在确保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二者才能相互促进,从而发挥文化活动对事业发展、生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涓涓细流,滋润着,四周草长莺飞;滚滚黄河,奔涌着,两岸巍峨茂密;巍巍黄河,容纳着,一片博大精深。黄河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黄河人,更似黄河之水,激流勇进,永不停息。搞好基层单位文化活动,必须以黄河事业发展为前提,以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味、推进黄河文化建设,促进黄河基层单位两个文明建设为重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宣传在治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典型,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事业发展、生产经营与文化活动的诸方面关系,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以良好的文化活动促进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5篇:基层文化范文

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必不可缺的精神生活需求。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并从强化引导创新机制、立足特色以及创新活动载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创新

党的十提出“文化惠民工程”是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大工程,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则是其起点。当前城镇社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无论从活动场所与设施,还是从人员等各方面来看,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再加上市场经济对文化领域的冲击,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探讨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是对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安排的工作。这也体现出了其基层性、针对性以及细微性的工作特征。我国13多亿人口中大部分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也直接反映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具体来讲,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基层群众也有着越来越高的文化生活需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群众接触到更新潮的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理念,从而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为农村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其能够给和谐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二、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

1、强化引导,创新机制

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统筹规划,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将发展群众文化、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纳入城乡国民经济发展中。其次应创新观念,从思想意识上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健全基层文化工作新机制,结合地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构建起促进文化活动高效开展的考核、培训、管理以及激励机制。此外需加大资金投入,构建起政府主导、基层自筹以及社会赞助的多元投资体系,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动经费;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以市场化的运作来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繁荣。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想发展好,必须要吸收学历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队伍当中。基层部门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利用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入专业文化人才,通过提升待遇等多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其次应有效整合资源,吸引民间文艺人才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当中,将舞蹈、音乐、书画、曲艺等业余文化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以及专业文艺退休人员的作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跃度。此外也需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等一些专业文化机构的作用,构建起业务文艺指导小组,加强对于基层文化团队的人才的业务引导,同时积极举办开展各类文艺培训班,培养后备力量。

3、立足特色,贴近实际

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身别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地方基层部门应当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地方文化工作者也需创新思路,让群众更好地融入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间文化丰富活跃等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全面利用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等文化艺术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内容,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赋予其时代特征。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贴近群众实际,地方文化馆可充分利用当地民间文化的形式有效开展文化活动,反应群众精神风貌以及时代生活,使群众乐于接受,兴趣更高,认同感也更强。

4、创新活动载体

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创新载体,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地方部门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合理利用搭建起文化活动新平台,例如构建起“百姓剧场”舞台,引导与鼓励基层群众自发开展文艺活动,通过专业业余活动结合、大小型活动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类汇报演出、文化交流以及竞技比赛等,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同时,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文化活动类型也更为丰富多样。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应当创新载体,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影视等多种方式来发展新的群众文化形态,提升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层群众对于文化需求日趋增多,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在工作中密切与群众联系,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创新与实践,完善工作机制,将教育型、娱乐性以及知识性与群众文化活动相融合,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发挥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作者:宗毅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高国亮.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之浅谈[J].戏剧之家,2014(08):93-95.

第6篇:基层文化范文

一、具体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目标任务明确

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对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为积极实施文化强区发展战略,去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专责小组,抽调骨干力量,落实专门经费,不定期研究工作。还印发了《××××区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做到认识、责任、人员、经费、措施、工作“六到位”,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近日,区委、区政府特别邀请了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王瑞璞作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全区干部职工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业务水平。

(二)打造文化阵地,优化文化发展环境

我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文化建设从来没有放松过,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在载体上求创新,在环境建设上求档次。

1、加强文化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和改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条件。近年,区委、区政府投资近两千万元建成了端砚文化村展览馆,现高起点规划了端砚文化村系列配套建设,努力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旅游品牌。策划包装区文化活动广场项目进行招商,重点发展端砚文化、宋文化。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睦岗镇出头村等一批新村建成了一批有文化内涵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各镇村、街道、企业也高度重视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形成了较完善的文化网络。

2、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近年,我区已投入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达400多万元。今年初,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纳入2006年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多方筹措资金800万元,着力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围绕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目标,先后对全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文化活动室进行全面改造,其中面积最大的达480平方米,一批达150平方米以上。还建起了1个1700多平方米,设有舞台、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的羚山社区文化广场。结合“星光计划”,部分社区居委会修建了社区老年人文化健身中心,建起了读报宣传栏,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切实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文化共建”的意识。通过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使辖区内的一部分市直挂点共建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活动场所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经过努力,全区形成了“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格局,有多个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学习型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读书活动先进街道”、“全省文明社区示范社区”、“××××省平安和谐社区”、“××××市文明社区”等称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3、重视支持和加强图书馆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2005年成立了××××省流动图书馆××××分馆,为城区群众提供先进的文化资源。向中国科学院互联网信息中心成功申请了“××××市××××图书馆网站”域名,成为××××省数字图书馆的12个成员馆之一,图书馆网站平台咨询员回答网上咨询排在全省第6位,受到了省馆的表扬。新开辟了在省内极具代表性的“残疾人阅读区”;为方便社区基层广大读借阅图书馆的书刊文献,建起了25个“流动图书馆”。版权所有

(三)创造特色文化,树立文化品牌

在大力推动群众文化的同时,我区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

一是创造重大节庆活动艺术精品。为配合砚都申报和庆祝获得砚都称号,成功举办了2004××××·中国端砚文化节,国内外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众多客商嘉宾参加了端砚文化节;中央、省、市和港澳台新闻媒体报道盛况,凸显了端砚文化节精品效应。专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组拍摄《走进中国砚都——××××××××》电视专题片和举办大型文艺晚会,打造了以端砚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特色品牌,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每两年举行一次××××艺术节,各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机关党委组队参加,每届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活跃了机关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检阅了基层文化的活动成果,是我区规格高、水平高、内容丰富、参加人数多、影响大的艺术盛会。一系列水平高和影响大的文化节庆活动,创出了我区的文化特色,提高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二是多元化、多渠道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开展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扶持区青少年宫和一批民营艺术培训中心的健康发展,使其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区青少年宫、迪星艺术中心、海韵童声合唱团、××××合唱团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多次荣获金奖,其中××××迪星艺术中心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儿童舞蹈比赛获表演一等奖,××××海韵童声合唱团在第三届中国童声合唱节上荣获金奖。《编草席》等一批文艺作品荣获全国、省、市多项奖项。成立了××××区业余艺术团、××××区红叶艺术团、端城美术馆、××××区艺术摄影学会等一些艺术团体,开展送戏、送书画、送电影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去年底,在城区内举办了一场群众广泛参与的“非常歌秀”邦健杯2005××××歌唱大赛,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踊跃是历年之少有的。艺术培训团体的蓬勃发展,活跃了我区的群众文化事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如今,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是激励创作,扶植文化新人。我区注重繁荣文学创作,开展地方特色文学创作活动。2003年,设立了××××区业余文艺创作奖励基金。打造了“五四”征文比赛和“迎春书画摄影展”两个活动知名品牌,至今已举办了26届,为扶植文学新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省、市举行的各类文化活动比赛中,我区多人多项获殊荣。

(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经济融合

目前,我区抢抓××××城东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的机遇,大力培育扶持壮大艺术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业、图书出版发行服务业等文化产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网络服务、动漫创意、网络游戏、文化中介等新兴文化产业。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全区文化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比重8%左右;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数的10%左右。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建设工作活力

1、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主要是对区青少年宫、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公益作用。对区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现代文化企业制度改革,鼓励支持其进入市场。版权所有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我区注重通过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鼓励有实力和潜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把企业的良好形象推介出去。如2004年举办的端砚文化节,全区近20家企业以东道主的身份,积极参与端砚文化节的广告宣传等工作,扩大了企业影响,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二、存在问题

主要有:一是包括端砚文化在内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挖掘;二是基层文化设施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三是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投融资机制还不科学、不完善。这些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7篇:基层文化范文

目前,虽然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乡镇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些乡镇基层机关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缺乏重视。在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局势下,一些基层的乡镇机关或政府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建设的观念上,只注重经济利益的取得,而忽视群众的文化建设。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不能立刻取得明显收益的工作,所以一些相关负责人也就容易忽视文化工作的开展。例如对文化建设的力度、资金的不足,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局面的停滞不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样也会对我国的基层乡镇文化建设造成阻碍。乡镇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民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好的提高。但同时,乡镇基层群众文化也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地区还有一些差距。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多种多样,人民的各种文化、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交融,如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有益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共存,正确的精神思想与错误的精神思想也相互交织,如果乡镇文化机关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不能对群众的文化进行正确引导,就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形成潜在风险。对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管理不到位。某些乡镇文化站存在文化管理队伍薄弱、待遇落实不当、人员调换频繁的问题。这样也就造成了基层文化建设方面人才的流失,致使文化管理体制腐朽、落后。目前乡镇机构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一些公共文化场所不足或被频繁占用,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等。另外,在开展居民文化活动时,乡镇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层次较低,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不能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乡镇的文化设施不完善。国家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乡镇地区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设施严重匮乏,例如文化书籍、科技指导、活动场所等,根本不能与现代化的城市相比。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所以,一些基层群众文化难于开展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设施。虽然乡镇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大幅提高,但文化生活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文化休闲场所、场地、娱乐设施的缺乏造成乡镇基层群众文化难以提升,同时,也由于管理不善和资金不足,也会致使文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二、怎样做好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面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文化生活对乡镇群众的重要性,所以要采取相关措施,努力加强基层乡镇群众文化的建设,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乡镇机关要加强对群众基层文化的建设。对于乡镇机关而言,首先要认识到建设乡镇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性,政府机构在重视乡镇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群众的文化生活。第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做好各方面的建设,如文化设施,活动场地等。第二,管理人员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日常事务的一部分看待。第三,相关部门要重视人才的投入。可以选拔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人才到各乡镇中去,切实抓好文化建设工作,以保证相关文化机构的正常运作,为我国的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局面的展开打好基础。积极开展各乡镇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文化站等都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将群众文化作为基层文化的基本工作内容来抓。各工作部门要注意协调和引导,不断创新、探索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形势,并且要及时总结经验,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乡镇政府要做好分层指导工作,有针对性的做好文化建设辅导工作。其次,各部门要起到领导和带头作用,做好示范工作。最后,相关机构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能落到实处,使群众真正受益。要切实落实好群众是乡镇基层文化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始终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受益者。群众文化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所以,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先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还可以运用多变的形式来提升群众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升总体精神境界的目的。另外,文化工作的开展要学会将道德教育、科技知识以及卫生保健等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去,符合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各种要求,并且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提升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基层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了进行文化活动的环境和空间。现在,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文化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因此,乡镇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文化活动场所,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并对现有的一些设施进行改进和提高。例如,可以在社区中多增加一些健身设施、建立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从多种渠道去提升文化活动开展水平。

三、结语

第8篇:基层文化范文

通过经济增长转变,构建出与市场经济协调的体系,植根经济文化一体化,其中心环节就是提高群众素质,达成这个目的离不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否则将会是一件及其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文化工作,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政府的宗旨。同样,对于文化战线的改革,也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且始终都不能忘记了发展文化的最终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而产生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也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最近这几年,基层文化单位同文化行政部门这些年都坚持“二为”方针,编排专业人员来组织内容健康、宣传科学的大众文艺节目,通过深入基层的下乡巡演展现给更多的基层民众,这一举动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文化下乡活动是使更多的基层群众吸收艺术营养,培养基层群众中的文化骨干。这些年的坚持,早已使其拥有明显的成效。

二、建立基层群众对学习的兴趣

自从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推出。此举大大地加快了文化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很好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效高速发展,已成为绝大部分基层人民群众的共识。通过宣传树立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以宣传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文化,以活跃校园生活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校园文化,都已经朝气蓬勃的开展了下去,产生了经济与社会上巨大的双效益。对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下乡”培养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下文化”,文化下乡不是“送文化”,而是“种文化”,改变了文化下乡以往单向传播的陈旧传播文化的模式。文化单位走出去,深入基层去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拓宽了基层文化的阵地,通过这些活动,良好的教育了广大农民群众,使他们视野得到开阔,政治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为群众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都提供便利。通过文化下乡活动使基层群众愿意学习,建立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且现在的社会形势也促使他们不得不接受再教育。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也是党和政府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文化下乡活动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国家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持

对基层群众的文化教育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基层的劳动人民的文化程度决定的。所以对于基层劳动人民的文化再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完全可以说当基层群众的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产生质的转变。科教兴国并不是空穴来风,这不只是简单的对下一代的教育就可以实现的。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走向,所以说对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关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日程。我们同时也要充分认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采取果断措施开展村级群众文化活动。要以体现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把关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日程,加以重点研究,采取重点措施,给予重点推进,实行确定一个工作目标;签署一个责任书;完善一支工作队伍;建设一个活动阵地;建立一个文化组织;专拔一项活动经费;量化一个活动次数;实施一个考核机制的“八项措施”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推动力。人民对文化的渴求也及其迫切,群众文化目前可以新兴,群众需求是重要的内驱力。这将是一片被浓郁文化激情热烈燃烧的土地。人们普遍具有"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建立了基层文化的结构。

四、结语

第9篇:基层文化范文

*市位于*省西部边陲,全市面积3011平方公里,人口73万,辖5乡10镇2区。目前,建有乡(镇、区)文化站17个,村文化大院420个。

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豫灵、朱阳、苏村、大王、*村、尹庄、阳平7个乡镇被命名为“*省文化先进乡镇”,*等4个乡镇文化站被命名为“*省百强文化站”,*村、大王两个乡镇文化站被命名为“*省示范文化站”,*村镇被命名为“*省民间艺术之乡”,沟东村、西车村、杜家村3个村被命名为“*省特色文化村”,朱阳镇和河西村分别被命名为*省“特色文化产业镇”和“特色文化产业村”,*等7个村的文化大院,被命名为“*省示范文化大院”。解放、教委、枣花3个幼儿园被命名为“*省儿童文化园”。1999年*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

二、乡镇创建情况

在这次创建活动中,按照文件要求,经过认真地对比筛选,我们申报城关镇和函谷关镇为“*省文化先进乡镇”、尹庄镇为“*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3个乡镇位于市区周围,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活动比较活跃,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相对丰厚。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他们积极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这些乡镇领导创建观念强,文化理念新,能够充分认识文化工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工作纳入了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了领导班子的责任目标。把文化事业建设列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二是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文化网络建设上作出了成绩。城关镇先后投资50多万元,完善改造村组文化大院,购置了文娱器材,增设电教设施,硬件设施配置齐全,使所有村文化大院全部达标。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函谷关镇投资100多万元为文化站建起了多功能室、演唱室和娱乐室,购置了图书、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为群众无偿提供科技、市场、文化等各种信息服务。孟村村于20*年投资100多万元,兴建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些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健全,文化网络完善,构成了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大院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文化网络,基本形成了集体和个人共同办文化的新格局。

三是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结合豫西文化长廊建设,依托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两个镇共组织了10多支农民业余演出队,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为农村节庆文化、庙会文化、集市文化增添了光彩,营造了氛围。城关镇的威风锣鼓、元宵节社火,尹庄镇的道情皮影戏,已经形成了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节日重点保留文化项目。围绕中心,举办各种文化晚会,组织秧歌队,腰鼓队、锣鼓队、健身队、篮球队等,常年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文娱、体育、健身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文化素质。利用文化站和文化中心,借助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科普培训活动,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农民朋友的科学文化技能,为建设小康社会,帮助农民科学致富作出了贡献。

四是充分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尹庄镇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出了西车村道情皮影和郭建楞剪纸艺术,组织了艺苑民间文化传承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办法,吸收农民会员100多人,形成了规模,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使文化艺术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弘扬了文化艺术,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也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在转变社会风气,提高文化品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就乡镇文化站建设这一块,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也是各地都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硬件建设发展不平衡。按照文化站的建设标准,有的乡镇文化站建设档次较高,有的较低,还有部分乡镇文化站的设施已经明显落后。个别文化站建在乡镇政府院内,活动室、图书室及活动设施与机关共用,不利于群众参加活动。文化站在乡镇政府机关外的活动阵地在逐渐萎缩、丧失。

二是文化站的管理体制不顺,专干不专。体制改革后,虽然现在乡镇都成立了文化中心。但实行了划块管理,中心的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文化局在督促指导乡镇文化站建设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特别是对于乡镇文化站的硬件设施建设、阵地丢失等问题更是无能为力。各乡镇虽设有文化专干,但成年累月都在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有的包村驻队,有的去安抚群众上访,就连文化局下去检查工作,通知专干到文化局来开会,专干们也显得很为难。真正把精力放在文化工作上的时间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