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四征文范文

五四征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四征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四征文

第1篇:五四征文范文

是的,这就是伟大的。

86年前的今天,3000多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卖国的二十一条”、“誓死收回青岛”、“拒绝合约签字”等口号,游行示威、激慨万分的学生们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

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思想解放的运动和,它标志着中国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锋队。“”所体现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翻开历史的史册,每一页光辉的史迹无不透视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古有屈原、伍子胥为了祖国的安危悲痛欲绝,毅然以死殉国;王昭君、文成公主为了祖国的安定,远嫁他乡,和异族人生活在一起;张衡、祖冲之刻苦学习,矢志不渝、坚忍不拔、孜孜不倦地开拓进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业绩……版权所有

“”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相结合的一个交汇点。在“”精神的感染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光辉业绩。

在时期,无数热血青年报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翻雪山,走草地。在的烽火中,中华儿女住窑洞,吃粗饭,把荒芜的南泥湾建成“陕北的好江南”。舍生炸碉堡,以死堵枪眼……

在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艰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非典”;勤于探索、善于借鉴、勇于创造、超越,瞄准当今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最前端,“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第一次翱翔在太空。

点燃的革命火炬已经传到当代青年手中,五四先驱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将通过当代青年继往开来。我们更加要勤奋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2篇:五四征文范文

奠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审美意识是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文化的建构,审美意识的确立是首要条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处于社会物质环境之中的自由自觉的主体,因此,物质环境、审美意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某种本质的内在联系。如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样,物质环境是为审美意识发展的存在条件,共同指向学生和教师主体的发展。所以,在物质环境中确立审美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社会自然环境中培养审美意识。“将自然作为环境,就意味着,它与人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如就自然对人的意义来讲,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与力量之源,也就是说,是环境造就了人,成就了人;第二,环境是人生活场所,安身的空间;第三,环境是人的活动对象,生产对象;第四,环境是制约人、控制人的根本力量。”大自然的生命感、秩序感,大自然的崇高、优美,或是使人敬仰、震撼,或是使人怜爱、动情,无不与人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历来有“君子比德”之说,所谓“比德”,也就是将某种自然物质同人的品德结合起来,以物来喻人,将自然物的品德赋予于人身上。这既然对自然物的赞美,也是对人品德修养的一种要求。如中国古代便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说,这其中体现的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时间秩序的一种深刻体验,更是对这些自然物身上所承载的生命和道德意义的感悟,将自然属性上升到思想政治道德的层面,这种提升的途径当然是依靠审美的方式。梅的高洁和傲岸,兰的空灵和雅静、竹的虚心和正直、的清贞和冷艳,这一花一草,一木一石,说的分明不是花草树石,而是活脱脱的审美人格。在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之中,这自然之物已经慢慢脱离了其本来的物质属性,而上升为一种审美品格和人的精神品性。所以,有学者就指出“,在中国传统的美育学说体系中,自然美以其天放广阔、自由无待的形式与神韵,对人类的主体性进行感召,使人格在礼法社会中穿越世俗的束缚,在回归天野中获得解放,高扬个性。自然美对人格的培养,较之艺术美育,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高远与深邃。”所以,人面对自然山水时,其实是主体客体通过审美意识而结合在一起,作为社会当中的主体,人通过这种面对自然的审美活动而获得社会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审美意识,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也完成了自然美对人格美的。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自然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并以自然物之美为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文化传统之中。实现由自然之美到大学生思想品格培育的升华。其次,在校园环境中培养审美意识。如同自然环境一样,学生所在的校园环境同样也与人的发展密切关联。大学校园物质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与此同时,优美可人的环境,也使人赏心悦目,使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当中实现自我的发展。所以,大学校园物质环境同样充满着人文关怀的审美韵味,也是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校园物质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大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应该充满着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和学校的发展历史相结合的人文气息,通过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标志性建筑物,通过各类校园之中的亭台楼阁、人文景点、楼道、墙壁等来激发广大师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在这种高雅、具有艺术感和美感的物质环境中,去品位历史、感受人文气息,从而在提升学生对大学、对自我的认同感,在审美文化的氛围中,使“美”弥漫于校园之中,以语言美、行为美为导向,开展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自我的个性品格修养。

二、在社会人际传播中呈现审美价值

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审美文化最终要通过人的主体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以人的行为的完善和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的的。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人的存在即意味着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际交往是人主体行为表现的必须途径。“人只有对他自己认为是美的事物才能愉快地接受,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彼此相互认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接纳他人之美的过程,也是向他人展示自己之美并被他人接纳的过程,因此,学会审美是大学生实现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际交往和人际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借助于审美价值的传播而实现的思想交换的过程。可见,在培育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在社会人际传播中呈现出审美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主体的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从校园内外结合的人际传播来看。人际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不同主体之间借助于各种语言或其他媒介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思想、文化交流活动。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信息的接受主体首先从信息的传播主体获得审美感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由于现代传播媒介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其接受社会信息资讯、感受社会物质环境的途径被大大拓宽,与校园之外的人际互动随着大大增多。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教育工作者,敏锐地把握大学生与社会人际的关联,了解其通过交流对象而获得的形式感知,是判断大学生思想走向的重要标志。在经过此阶段之后,学生有可能将这种审美感知融入到主体的想象活动之中,也就是说,人际传播会慢慢从形式阶段进入到主体的审美活动当中,将外部世界和内在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人际传播的这种审美文化属性,在具体的工作中,了解学生与社会物质、精神环境的互动及对这些现象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在其中判断学生在与社会人际交往和传播中的位置、感受及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如此,方能判断学生审美价值的尺度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在学生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传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审美引导,使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契合。另一方面是校园之内的人际交往和传播。校园之内的人际交往和传播,相对于学生与校园外部的人际交往和传播来说,价值的取向差异性相对来说要小,但是因为涉及到学生群体内部的诸多复杂关系,所以也当引起重视。当代青少年,个性突出,思维敏捷,因此,在对待事物和处理事件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看待和处理事物往往具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和方法。面对同样的校园物质环境,不同的大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意识,因为也会形成不同的审美价值判断。如因某种要素引发学生之间的意见相左,甚至因为奖学金、评先评优或生活琐事的矛盾,这种审美价值判断的差异就会彰显无疑。如果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便很容易坚守在自身的价值判断中,而无从考虑他人的审美体验。所以,从思想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还是应掌握青少年作为群体和个体在校园之内的人际交往和传播方式,搭建合适的平台,使每个个体有机会通过恰当的方式和媒介表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向同学和老师传递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这样,通过拓宽交流和传播渠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便可以相互理解、和谐共处。通过借助审美价值的导向作用,以审美文化为共通的媒介,通过校园内部的各类文娱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审美体验得到分享,整体的“和谐”便能轻易达成,广大师生既得到了高雅的审美享受,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三、在文化传播中实现审美行为

第3篇:五四征文范文

关键词:证券 财务 管理 现状 问题 建议

一、我国证券公司财务的现状

(一)证券电子商务应用程度高,对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之快,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变化快、交易频繁、交易量大,导致了证券公司财务工作量加大,综合性和实效性增强,手工工作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只能借助于电子商务系统及网络技术来完成,使得交易过程简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对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提出更高要求。

(二)资金调度成为了证券公司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自营业务和业务是证券公司主要的经营业务,这就决定了交易过程中的证券清算和交易清算成为券商会计核算的常规性业务,证券交易清算具有时效性,一般都是在当天进行,这就要求资金调度能够快速、准确,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撒恩)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多样化的特点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目前,近百家证券公司应用多达数十种的财务软件但苦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证券业务多样化,而且财务工作多通过电子商务等网络平成,这些都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不可确定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及收益获取

目前,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证券市场交易的影响,交易频繁复杂,资产规模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自营业务波动性也较大,账务处理不能体现其及时性,有效信息反映延拖。证券承销业务受发行额度、上市时间、市场趋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收益时间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出现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及收益获取的不确定状态。

二、当前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业法规体系不完善, 导致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盲点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台证券会计准则,在财务核算方面没有实现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企业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现代化证券财务制度,达不到统一的标准,就无法保障证券交易过程有序的进行。同时,监管的多重性导致财政部门和证监会的要求不一致, 使会计核算存在盲点。构建科学的证券财务管理体系,是证券公司谋求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复杂无序,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

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客户买卖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而获取到的款额是买卖证券款。财务人员在处理这部分款项时,有时容易和公司自己的资金核算混淆,在买卖证券款这一科目中的记录不明确。有时也没有根据客户类别分类记录、核算。这些都会对今后的具体核算工作带来麻烦。

(三)证券公司财务报告不完整,财务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性

证券市场能否实现健康有序的运作,主要取决于证券公司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其财务信息。当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多层人员参与到财务信息的披露过程,不仅仅通过财务人员完成,在经营目标、弥补工作漏洞的基础上,部分管理层人员也会对财务信息的披露加以干涉和控制;信息披露不完整,很多信息遗漏或模糊、笼统,无法揭示证券公司在一定时期的盈亏状况及存在的风险情况,失去了财务信息应有的效用性。

(四)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守法意识薄弱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之快,导致专业性证券财务管理人才匮乏,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的积淀,证券财务管理相关经验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对行业法律意识淡薄。同时我国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如会计人员附属于本单位,从企业以及个人利益出发都将过于重视领导意志而忽略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不能有效的对证券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及管理,从而弱化了监管机制。

三、针对规范我国证券财务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制定适合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证券财务制度及体系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财务管理工作难度也不断加大,财务核算问题在证券市场交易中也屡次出现,需要相应的证券财务制度及体系加以规范和解决。在此基础上,也要从证券公司财务业务的特点及财务管理现状出发,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证券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的证券交易清算体系,目前,我国已实行了保证金三方存管,券商的客户保证金和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中心的证券清算资金转移到清算银行,削弱了券商对资金的使用权,有利于证券公司经营的规范化发展,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由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各家清算银行进行证券交易清算, 减少大量的中间环节,使我国的证券交易清算体系走向规范化和完善化。制定适合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证券财务制度也是当务之急,对行业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划,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规避一些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及证券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二)建立完善的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证券公司对其财务信息进行不真实、不完整的披露,使得证券市场不能都准确把握财务信息,从而导致证券市场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建立完善的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势在必行。首先要从公司法和证券法入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然后对信息内容上进行具体要求,必须含有准确的披露点。最后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包括对含糊不清及漏缺会计信息加以整合及补充。

第4篇:五四征文范文

这厚重的历史积淀,无疑是我们民族的先辈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这也是留给我们的一付重担。因为,保护的责任是那么重大,而保护工作的分量又是那么异乎寻常地沉重。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迅速,从2003年启动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全国就已经确定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总数达1028个,并认定了代表性传承人777人。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更多的项目正在运作中,更多的发现正在进行中,更多的认识正在形成中,更多的经验也正在积累中。

笔者有幸参加了本地的这项工作,并经历了从起始阶段到现在的过程,其间对许多具体问题进行过相对深入的思考,并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比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界定,我们就应该根据以下三个突出特征,综合地去进行把握。

一、传承性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唇齿间倾谈的、纸页上流淌的、精神意识层面跳跃着的“活态”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文化是由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态构成,而文化的进化是传承和积累的结果。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化同样也是通过传承和积累来实现,其细致周密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过传递实现传承,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沉淀达到积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自我选择、对文明的自主抉择。应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特定历史阶段,特定种群民族、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民群众,世代沿袭所传承的结果。其传承过程,生动地保留并表现了这些人群的生存状态、生产习俗、生活风貌、伦理观念,并形成了对当时的社会形式、自然环境和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的反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靠冗繁的传承载体和庞大的传承群体。其中,传承载体重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传承群体离不开人们之间所依靠的“口传心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性的传承,包括礼俗仪式、岁时节令和社祭庙会等,主要是依靠群体性传承或者是家庭性传承而构成的传承链传承至今。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和民间知识等文化,一般是由传承人代代相袭而传承延续。一个优秀的传承人,既传承了先人的文化遗产,又以过人的聪慧,按照当时社会发展的节拍推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发展,他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手段离不开人的因素,传承人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直接面对的是传承人的保护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其提供生存和发展延续传统文化的环境和土壤,才能实现当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标。

二、“活态”显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和民族审美习惯的“活态”显现,它保持了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示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存在,既与相关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也与产生这种文化的土壤和背景,包括民族和地域的独特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审美原则和风俗习惯有关。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通过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的“活态”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我国古老的羌民族文化就是典型的活态案例。

第5篇:五四征文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着质的区别,因为其存在并不是以盈利为目标,不仅如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肩负着较多的社会职能,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不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是更看重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存在真正的所有者权益,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是不能倒闭、清算甚至转卖的;三是行政事业单位不属于盈利单位,其资金来源往往是国家财政拨款,而国家的拨款只是为了能够确保社会公共职能的顺利开展,并不是为了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现状看,绝大多数并不符合单位财务管理的需求,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比较低,缺少一种自我提高、自我升值的意识。这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甚至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约束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有序局面。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现象。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制度出现漏洞、不足,进而难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顺利、有序的开展。

(三)预算编制不太合理

预算编制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规划自身的资金,更能有效的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预算编制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没有以法定程序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所开展的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科学性以及严肃性等等,从而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甚至造成超支浪费现象。

(四)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的落后,是造成上述种种问题的最大原因,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先驱,如果没有科学的、合理的管理观念,就会造成管理上的误区,从而抑制甚至是扭曲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的落后,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财务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停留在最初的传统管理阶段;二是不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三是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在实际过程中执行、落实。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能力,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及时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则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并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又与国家、人民的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推动自身财务工作的发展,要想更好的保障国家、人民的利益,就必须积极的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预算体系,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有序开展。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一是在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对每一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详细、严禁的分析、评价以及说明,不仅如此,还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索出解决的措施或者是提出相关的建议;-是健全从预测、决策到执行、监督以及考核,按照各级责任层次划分好责任制,并且做到权责明确,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预算执行隋况,应该结合年终财务结算的编审情况,从而做出相关的分析、评价;三是在开展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绩效编制方法,不仅如此,还必须更进一步的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因为只有强化了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一是规范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复杂性、严谨性的系统工作,其中包括众多的项目以及众多的数据,一旦数据出现了差错,就会直接造成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到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在执行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以规范为原则,如原始数据要齐全、报表要有序等等;二是加强资金的收支管理工作,必须从源头上加强所有资金的收支管理,如支出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所有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的缴存财政专户,严禁擅自开户、截留、挪用等等;三是依法做好预算执行和调整工作。有预算外收入任务的部门,要强化征收措施,依法应收尽收,确保完成任务。部门预算批复下达后,严禁部门擅自调整下属单位的预算,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或调整预算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变更和调整手续。

(三)院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

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确保工作的稳步发展,也是为了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序。不仅如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及时的完善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就会出现与社会的脱节,从而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至反过来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行政事业单位要想适应社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就应该及时的、积极的结合自身的实践特点,探索出适合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内部控制,并加以完善,才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一是完善固定资产的入库验收、保管、使用、交接以及处置制度。防止随意报废和变相低价销售;二是严格财产清查制度。各单位对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盘点,每年必须全面盘点一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三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登记制度。对取得的资产要及时入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第6篇:五四征文范文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换服务型政府

1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政府只提供市场、企业和个人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普遍把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除政策、法规外)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对于企业而言,投资于公共物品无利可图;对个人而言,则往往无力承担。而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特征,又使得人们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即某人参与了公共物品的消费,却不愿意支付或充分支付生产成本而依赖他人支付。这种搭便车的心理(以及避免被搭便车的心理)导致了集体的不理性:大家都不愿提供公共物品。这就决定了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提供。经济学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划分方法很好地界定了服务行政的范围:政府只应该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而不需要也不应该涉足私人物品的生产。私人物品完全可以由市场机制实现有效率的供给,政府没有必要介入私人物品的生产。二是政府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虽然政府应当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决不可以垄断公共物品的生产。即使事实上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的服务,也没有理由因此而禁止私人企业去尝试和寻求其他方法,也就是在不使用强制性权力的情况下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方法。人们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方法,使一种在过去不可能由那些愿意为之支付费用的人排他性独享的服务成为一种可供交易的服务,进而使市场方法能够在它此前无法适用的领域中得到适用。政府不得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意味着私人和私人企业可以进入这些领域,这些公共服务行业是面向市场开放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向私人开放,与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并不存在矛盾。作为服务型政府,不仅不可以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而且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因为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服务行政的弊端会降至最低程度,并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相兼容。

2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2.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要求,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较为严重,旧体制下最困难的问题被积淀下来,转型时期的特殊问题也已凸现。政府直接管理经济、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与行业垄断、假冒伪劣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既不符合WTO规则,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规范发展。服务型政府,正是改变过去政府管理中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与改善宏观经济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等方面;使政府管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

我们党的宗旨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也是的一个基本观点。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三个代表”的最终落脚点。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就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2.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趋向

在席卷西方世界的政府再造之风中,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政府均以重塑服务型政府为其主要目标。1994年,英国政府进行了“政府信息服务”的实验,1996年11月公布“GovernmentDirect”计划,提出新形态的公共服务以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美国政府于1994年9月20日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公众的标准”,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同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报告认为,改革政府不只是人事精简、减少政府赤字的问题,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重塑政府对民众的服务工作。还有新西兰的“公共服务部门之改造”以及日本的“实现对国民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行政”,都体现了政府改革的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在创建服务型政府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先后多次进行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的机构改革。

3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3.1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所谓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仅是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更是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培养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必须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提高公务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本领。具体而言,要着重强调以下三点:一是主动性。国家公务员要有主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热情,善于发现问题、了解问题,会做调查研究,能够以敏捷的反应能力去体察、了解社会客观事物,并积极预防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意味着国家公务员能够积极回应民众的需求,为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二是高效性。行政效率是达到行政目标的最重要手段。人民需要高效率的政府,希望政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寻找完成行政工作最迅捷、最经济的途径和方法。三是公正性。行政机关的活动以及相关的制度对任何人都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因而国家公务员在理念上,要承认社会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政府所提供的机会和福利尽可能地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在具体的施政行为中,要有一种“非人格化”的依法精神。即不因亲而优特,也不因疏而冷漠,既不因位高而特殊,也不因位低而歧视。消除个人的、非理性和感情的因素,维护社会公正与正义。3.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要遵循五个原则。①合法原则。即设立和实施行政审批必须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必须公开。没有规范性文件依据,而依部门内文件设立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②合理原则。指设立和实施行政审批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管理。③效能原则。要求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方便群众,强化服务,缩短时限,避免多头、重复审批,提高效率,以较小的行政资源的投入,实现最佳的政府工作目标。④责任原则。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有行政审批权,就要对审批的事项负相应责任。行政审批机关不履行、不正确履行对许可对象的管理职责或者违法审批要追究责任,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的纪律处分。⑤监督原则。即对行政审批机关行使审批权进行监督制约,保证合法、合理、公正地行使行政审批权,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相对人对审批提出异议,要做出书面答复,并告知有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审批机关要及时处理举报、投诉,将处理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回复举报人、投诉人。“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五项原则是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割裂,片面强调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别是要把握合法原则和合理原则的有机统一,即使是符合合法原则的审批事项,如果不符合合理原则,该项审批也应通过立法程序予以取消;虽然符合合理原则,但不符合合法原则,则应通过相应的立法程序,制定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予以确定。

3.3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重要方式

行政服务中心就是将原政府职能部门的各项职能集中到一个大厅,面向服务对象统一提供对口服务。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可以使公民不再需要分别找各部门科室,就在大厅内一次性解决问题,由跑多门变为进一门。与行政服务中心相配套的制度还有首问责任制和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要求第一个受到咨询的公务人员负首要责任。如所询问事务属于本窗口职责范围则必须负责接待并为之办理所有事务,若不属于本窗口服务内容,则负责指点或帮助联系相关部门人员接待,不得推诿搪塞。公开承诺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政务公开。行政服务中心的一切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服务时限及管理规章一律公布于众,对服务质量和提供速度进行公开承诺并接受群众监督。“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与公开承诺制构成了行政服务中心的核心运转机制,是行政服务中心这一新生事物的新意所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是对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扬弃,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改革和创新。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将审批、审核事项集中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通过“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形式,公开所有办事过程,使行政活动过程和行政权力的运用公开化、透明化,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政府打下良好基础。

3.4发展电子政务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起以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发展电子政务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就是政府打破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提高服务效率,更快捷、更直接和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的过程。公众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公共信息资源,可以享受政府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电子政务的公开性决定了上网的政府必须实行政务公开。首先是要求政府行为公开,无论是政府决策还是政府审批都不能实行暗箱操作,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接受人民的监督。再就是要求政务信息公开,凡是法律规定需要向公众公布的政务信息都必须上网,向公众公开。

3.5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有效途径。

公共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提供转变为政府利用社会的力量由社会自治或半自治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一些私营部门、独立机构,社会自治、半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都将成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展开竞争。政府通过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利用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以便在不增加政府规模和开支的情况下改善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公共服务社会化可以使许多非政府机构加入到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提供队伍中来,这样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大一部分公共管理职能转移出去,政府可以部分地甚至完全地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做到“掌舵,而不是划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前提。

要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必须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中的一些组织,授权并运用政策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社区或私营机构承担一些公共服务事业和产品。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市民社会的成长,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建立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将成为政府社会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取向之一,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第7篇:五四征文范文

1.1业务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传统业务从上述中美对比分析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不够合理,过度依赖证券经纪、自营和承销等传统业务,对于兼并收购、财务顾问等新兴业务发展不充分。海通证券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投资银行三项占总营业收入的68.2%,存在业务结构失衡,对证券经纪的依赖程度过高。相比较而言,高盛公司的业务结构则相对均衡一些,各项业务齐头并进,尤其是在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方面分别占到12%,比海通证券等国内券商高出许多。另外在投资银行业务上,国内券商的承销占比较高,而高盛则在财务顾问、承销业务、并购重组上取得协调发展。

1.2主营业务相互影响大,经营风险不能分散证券经纪、自营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关联性高,容易同向波动。当市场行情好时,一级市场上企业融资活跃,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好;二级市场交易也活跃,经纪佣金收入也好;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收益也相应较好。反之,当市场行情不好时,三项业务收入同时急剧萎缩。从海通证券近几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来看,营收和利润受股市行情影响非常显著,所以,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受外部环境影响巨大,收益的稳定性较差,当市场行情不佳时,同时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导致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

1.3行业集中度较低,同质化竞争激烈截至2013年底,我国115家证券公司的总资产为2.08万亿元,净资产为7538.55亿元,我国证券公司的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截至2013年底,海通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290.18亿元,净资产603.11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二,而截至2011年6月30日,高盛公司的总资产为9,370亿美元,是我国全部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的近三倍。我国证券公司在业务创新上乏力,企业间同质化竞争现象严峻,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在最近十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比如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2494家,相比1996年实现了6倍的快速增长,但由于证券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增长,而新业务发展不足,导致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面临严重的同质竞争,企业间对于客户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对于行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

1.4证券公司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证券行业发展很快,但是相应专业的研究和服务人员则配备不足,且专业能力有较大欠缺,一方面是证券公司不能基于客户需求有效进行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导致行业对于客户的吸引力降低;另一方面,在粗放增长和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许多公司往往在吸引客户开户入市以后,采取较为粗放式的管理,形成了繁荣的假象,并使客户对证券行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印象,对证券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发展对策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增加了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认知和认可,互联网金融以其低成本、高便利、即时响应、深度互动等特点为证券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证券公司需要做出调整,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积极促进业务发展。

2.1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业务创新,加强客户沟通创新业务是国外证券公司提升服务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支撑,美国的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创新业务发展和传统业务协调发展,为美国证券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外证券行业的发展历史规律来看,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资产管理业务需求不断增长,其在业务结构中的占比会逐步提升。在今后一段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公司和家庭资产管理需求会不断增长,证券公司在提高投资倾向,优化资金配置效率方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能够适应这种需求,各证券公司应加强研究工作,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个高效的载体,借助于大数据分析,以互联网思维做引导,积极探索和创新业务形式,推出更好契合客户需求的各项增值业务,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为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以及兼并重组等新型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加强行业整合,优化线上线下融合布局中国证监会对于业务开展有着相应的准入限制,业务开展能力需要和资本规模相匹配。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和它的整体运作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有着较强的联系。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在开放性、透明性方面不断完善,企业要在这个环境下谋求竞争力的提升,必然要涉及到如何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问题。在政府层面,对我国各行业的做大做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适度提高行业集中度给予一定的期望。证券公司应该积极依据政策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积极利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并购重组机遇,通过资本化的运作,增强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打造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批优秀证券公司。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布局扩张方式需要做出调整,不能单纯注重营业网点的数量,而是应该做好线上线下布局的融合,更好发挥两者的协同优势,因此应该加强对于网点布局的统筹,一方面使网点的辐射能力得到强化,并借此弥补互联网服务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加强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服务能力,有效降低客户服务成本,并实现高效、即时、深度、优质的服务。

2.3提升网络化服务能力,实施差异化竞争近些年来,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快速提升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化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作为投资者重要交易形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将在营销中展现出更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手机等移动终端使企业的服务更加便捷的到达用户。证券公司应该不断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并注重体验营销在证券营销中的应用,利用网络和通讯技术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提升企业为顾客创造的服务价值,并借此做好客户开发和成交促进工作。各证券公司应该借助网络服务能力,紧密结合自身条件,认真筹划如何进行差异化战略,证券公司需要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断挖掘业务增长空间,增强自身在业务经营上的特色,凸显自己的业务定位,树立自己的业务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第8篇:五四征文范文

做践行“四自五爱”的好少年

我是××区第一中学学生会宣传部长、七年级三班的团支部书记,我叫××*,我从小就爱学习,对什么都要弄个明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课堂上,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我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了一些有益的书报,开阔自己的视野,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从而赢得了“钻研女孩”的美名。我从一年级至今学习成绩均保持在班级的前三名。原创: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帮手。我是班级宣传栏、黑板报的主编。对出版工作我早来晚归,搞得有声有色,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深受大家的欢迎。

自从我市开展“四自五爱”活动以来,我就以“四自五爱”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还和同学们编了朗朗上口的歌谣在校内宣传“四自五爱”内容。作为班干部,我带头践行“四自五爱”,在班级起到了先行的作用。我主动承担起指导同学学习的任务,每天6:30以前就来到学校带领同学早自修,带动同学搞卫生,把整个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我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多次荣获“红旗班级”的称号。我还积极配合政教处、团委管理好各个班级,做好学校的值周工作。

在家里,我虽然是独生女,但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我常常抢着煮饭、整理房间、拖地板等家务做;在学校里,每逢搞卫生,我总带头抢脏活、累活干;在“共青团互助之家”活动中,我敲碎了自己心爱的储蓄罐,把自己积攒了一年多的零用钱全部捐了出来;我还能主动帮助学困生排忧解难——班级哪个同学因事缺课了,我就主动提出每天放学后到他家去帮他补课;邻居王奶奶今年八十多岁了,儿女都在外地,老伴也过世了,自己一个人过日子,身体又不太好。几年来,我有时间就去她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扫地,烧烧水,带她出去散散步,陪她说说话。王奶奶逢人就说我是她的亲孙女。

我只做了我该做的事,可是学校和社会给了我极大的认可,在学校的“四自五爱”心得征文中,我获得了一等奖,还被评为省级十佳道德凯模。但是我不会骄傲,因为我深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一定记住大家对我的鼓励和鞭策,用“四自五爱”引导自己的言行,把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期望。

第9篇:五四征文范文

关键词: 证券公司;自营业务

2013年8月份的光大乌龙指事件震惊A股市场,仅仅因为操作错误导致A股市场遭遇一次震荡。光大旗下有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使得光大系统内各业务之间的信用互相牵连,这会使光大这个品牌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时也会使得投资者对市场产生负面的影响。不过此次乌龙指事件仅在证券和期货系统间传染,没有扩散到其他领域,所以不至于对整个经济造成恶劣的后果。在这次事件中就可以看出风险的控制、内部的控制对于企业是尤为重要,所以就此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前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自营部门人员内控意识淡薄

在自营业务发展早期自营部门看中的是业务的发展和经济利益,自营业务的管理人员没有把业务的发展根基建立在内控上,对内控缺乏意识所以自营业务部门的员工对内控意识就不敏感,当自营业务发展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只是被动的迎合内控的体系建设,没有把内控当作极其重要的事项,反而把业务拓展当作第一位,所以这也导致了部门领导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使得其自营部门的人员内控意识淡薄。

2证券公司对自营部门的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现如今证券公司相互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证券公司的首要任务除增强自身实力外还要扩大规模加大宣传力度。不少证券公司认为内部控制会对业务的发展有着束缚,不利于拓展,所以证券公司就有可能对自营部门的内部控制较为疏松甚至不予重视。每一家证券公司都有一套自身的内部控制,但是其内部控制都是大致相同的,有的更是复制法律法规简单了事。更没有根据其自营业务来单独制定一套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制定了自营部门内部的控制制度在实际中也没有很好的执行或者操作

3自营部门的内部控制不完善或不健全

证券公司基本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其基本每个业务也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内部控制大多数都是大众化和形式化,缺乏每个业务带有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对其制度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位于正确的指导。自营业务的内部控制没有从战略的层次上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这就导致了大多内部控制的条款是无用处了,缺乏了保障内部控制充分实施的机制,其执行力度有限。另一方面自营业务内部控制机制也是不完善的,很多证券公司也都设有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委员会或者投资决策类的委员会,但是当自营部门要做重大决策是根本就没有遵循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原则进行,而是可能自营业务的最高决策人做决定,并没有按照决策程序来完成,使得让风险控制部门有名无实。此外许多自营业务的操作系统也是有问题的,就如光大乌龙事件,其导火线就是自营业务的套利系统的设计缺陷,同时系统检测也没有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测,就说明其内部机制具有一定的漏洞。

4自营部门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是在对以后内部控制维护的基础,可是大多数的证券公司都没有建立这种评价体系,又或者部门具体评价的要求也是照抄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应的部门也都不存在,又或者有自营业务的主管一个人来评价内部控制。如果评价是以这种方式的话,根本不能为以后内控的维护打下结实的基础,更不会对降低内控发生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4.1增强自营部门人员的意识

对于自营部门的人员来说,强化风险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应作为重点,尤其是自营部门关键岗位人员那更应是重中之重,形成每一个自营业务的员工对内控都有很深的责任意识,让管理人员和一般人员都能主动地维护和改善内控,并逐渐形成一种精神观念,这会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与结果。如为了增强员工意识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并考核或者部门人员定期做演讲;自营业务内部设立严格的奖励惩罚机制进一步督促员工;管理人员应对自营部门关键岗位员工实行全方位监督。

4.2证券公司加强对自营部门的内控学习

自营部门人员应认真学习并遵守《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自营业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并守法经营和规范运作,使得自营业务健康运行确保避免非系统性风险的产生;自营业务部门要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且要对每一个风险点都具有严格的控制,例如:资金头寸控制、止损数额控制等对风险控制方面必须有效的执行。

4.3健全与完善内部控制

证券公司应通过制定自营交易管理规则、自营投资决策与风险控制办法、交易员管理办法、自营账户使用管理规定、自营资金调拨制度等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来有效防范和化解种种人为因素造成的非理和失误操作,增加自营收益,减少交易风险

4.4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作出及时修正和更新,只有在不断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改进,该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之前要强调一些指导原则,例如:可行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这回使得在建立体系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损坏评价的全面性,这也能够让体系在短时间建立起来并有效的执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