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引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企业如何挖掘内部潜力、加强科学管理使企业自身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何加强对生产系统的总体经济效益的分析与研究,提高经济效益,是摆脱困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对于一个具有产购销的废钢铁企业来说,国内对生产系统的研究关注得似乎不够,只注重在设备和流通领域的研究上,而国外研究的重点放在化学处理方面。另外,人们认为废钢铁企业现场复杂,操作简单,对企业内部的研究未引起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在管理科学方面的应用有所忽略,因此,本文特别关注废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研究。目前,废钢铁企业生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1.各种生产过程中下来的废钢铁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即在保证钢厂、铁厂需要的前提下,输出多少废钢、销售多少各种可利用废次材;2.向炼钢厂输送炉料,用的工具是大槽子,大槽子中的各种废钢铁如何配比,并满足炼钢需要,以使成本最低,从而避免装槽子的无规律性和盲目性;3.在全鞍钢的废钢铁输入、输出过程中,在钢材加工中心有相当量的一部分库存,究竟如何控制安全库存量,又能满足内部生产需要,同时又能压缩资金占用,盘活流动资金,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通过建立、运用理论上的模型,构出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模式,是实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有效途径。
2鞍钢钢材加工中心生产系统优化模型2.1生产过程优化模型建立2.1.1产品品种产量优化模型①的建立1.有关情况分析:与产品生产利润最大化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单位利润、加工能力、各种资源量及市场需求情况等。2.确定决策变量从生产现状分析来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挑选、加工各品种的废次钢材、向外输出各品种的废钢铁。在此,我们以各品种产量为决策变量,Xj(j=1,2,……n)为第j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每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均由财务部门核出。3.约束方程系数和右边常数Bj的确定(1)为了简化问题,可以将所有废钢产品按其加工性质的不同,测算了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挑选工时、切割工时、打碎工时、打包工时、冷剪工时、爆破工时,及每天全厂所能提供的总工时,以便统一考虑生产能力。(2)各类产品的原料是生产回收和非生产回收入厂的废钢铁资源,生产科根据历年的统计资料及99年的计划回收情况,可估算当年的各大类原料的资源情况,从而给出一个资源供应的最大可能值。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情况可核定。(3)关于需求量情况。由生产科、经营科根据企业内部生产实际及外部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4.目标函数的确定产品总利润是产品的单位利润与产品品种产量乘积之和.综上,品种优化模型如下:nMaxZ=ΣcjXj(j=1,2,…n)j=1
S.T.资源约束、加工能力约束:nΣAjXj≤(或=)Bj(j=1,……n)J=1需求约束:Xj≤(或=)Bj(j=1,……n)2.1.2内部配料优化模型②的建立内供的各品种废钢铁要通过装入料槽送到钢厂,如何组织装槽子即对输出的各类废钢铁进行配料也是生产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将每种废钢铁输送到钢厂,这样既不能满足炼钢工艺的要求,也不符合经济核算上的需要。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或保持槽重,缩短装炉时间和冶炼时间。对内部输出的各种产品的配料进行优化,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工艺要求,满足操作要求,保证每个料槽的成本最低。1.有关情况分析:(1)根据鞍钢现行炉炉口直径的大小,槽子形状为一端成斜开口形长方体,其体积为6.75立方米。从工艺上实践表明:若一个料槽中全部装入重型废钢,比如切头,在入炉装料时极易砸坏炉底,若料槽中全部装轻薄料,则需多加几次废钢料,这样将延长加料时间,直接影响冶炼周期,同时发生烧损,将降低产量。根据生产上的实践,槽重保持在14吨最为合适。(2)装料时,不同品种的槽料废钢铁因其堆积密度和单位成本不同而影响槽重和槽料成本③.单纯从提高槽重的角度分析,装槽时应多加入堆积密度高的废钢铁,单纯从降低槽料成本角度考虑,装料时应多加入单位成本低的废钢铁,这正是本配料模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3)由于内供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及资源存量情况的存在,把98年废钢铁资源量按12个月平均得出月均资源情况.2.输出配料模型的建立(1)确定决策变量根据各种内供输出原料的情况,确定以下14个变量X1,X2,……X14,分别代表料槽中切头、废模、废锭、剪切废钢、重型废钢、中型废钢、轻型废钢、普通包块、碎钢霄、废铁、杂铁、唐麻铁、爆破渣钢、挑选渣钢的投量。(单位为吨)(2)确定目标函数优化料槽中配料实质上是解决了槽重与成本间问题,也就是要在保证槽重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使槽料成本最低。槽料成本是各类装槽废钢铁与其单位成本乘积之和,即:nMinZ=ΣcjXj(j=1,……n)j=1(3)约束条件的确定①料槽单重约束。由于生产工艺上的要求,计划料槽单重为C1吨/槽,所以有,X1+X2……+Xj≥C1②料槽容积约束。料槽容积为C2立方米,装槽时,不应超过其容积,所以有,nΣ1/rjXj≤C2(j=1,……n)j=1③资源量约束。每个料槽中的资源量:0≤Xi≤Bj(j=1,……n)2.2安全库存模型③的建立2.2.1安全库存弹性控制模型产生的理论依据本文中,弹性定义为:弹性就是某一特征在一定时期的实际结果相当于其理想水准(亦称均衡标准)的变动程度或波动幅度。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企业的生产供给活动大多存在着这种弹性,但由于这些企业弹性的非均衡生产供给规律在不同年度及不同的月份的纵横时间中,其数量表现大小不等而又杂乱无章,而在物料管理中常流于盲目和简单化。因此,引用物理学中的“弹性”概念来构造存储弹性控制模型就更是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其理论上的依据是:1.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组合。就物料管理而言,它的合理运行机制应是:“生产取决于市场(销售),供给服从生产,存储确保供给,采购依据存储。”因此,在产品营销正常情况下,物料的供给、存储、采购经营活动必须相应地服从生产的弹性,使产、供、销三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平衡。2.企业在近期或将来生产经营诸要素可能有所发展,但相对于现有基础及管理方式来说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异变。同时由于供给与生产密切相关而在数量上表现为正比例关系,生产规律必然代表供给规律,反过来供给规律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规律。因此,可以运用有关生产或供给的近期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归结出企业呈弹性的非均衡生产(供给)规律,在结合近期将来可能出现影响的有关因素予以修正评测,则可比较准确预见近期未来生产供给的弹性态势,据此规划物料存贮弹性控制纲领,并在实施控制过程中不断及时修正完善。2.2.2安全贮存弹性控制模型的建立存贮弹性控制模型的逻辑思路可表述为:预测生产供给动态确定合理存贮水平控制收入(购进)调节存贮。它的基本思路是“以销定产,以产定供,以供定贮,以贮定收”和“对照目标,定期检查,分析症结,控制关键。”具体过程如下:1.某月供应弹性系数,反映该月实际供应量较月均衡供应量的波动幅度。可这样计算:月均衡供应量=全年实际供应量/12某月供应弹性系数=该月实际供应量/月均衡供应量2.某月预测供给弹性系数是根据近期三年同月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整理里求得的一个预测值。在具体求值中,为了消除偏差使预测值更加准确,采用加权平均判定法,即:在三个预分析数值(供应弹性系数)X1,X2,X3,满足关系式X1≤X3≤X2或X2≤X3≤X1且∣X3-X2∣≤∣X3-X1∣,也就是说,若X3为中间值,X2与X3偏近,X1与X3偏远,在进行预测时,视X3为正常数值,X2为较正常数值,X1为非正常数值,那么对X3加权6/12,X2加权4/12,X1加权2/12,因为根据历史经验,一年中通常有六个月正常生产,4个月为较正常,2个月为非正常,所以有:某月预测供应弹性系数=同月正常弹性系数×6/12+同月较正常弹性系数×4/12+同月非正常弹性系数×2/123.确定某月计划供应量根据年度计划产量、物耗水平和生产供给弹性分布来计算,有月均衡计划供应量=全年计划供应量/12某月计划供应量=月均衡计划供应量×该月预测供应弹性系数4.某月预测弹性偏差系实际供应量与计划供应量的离差,它反过来验证某个存贮系统预测及规划的准确度与优化率,也是修正存贮控制目标和依据之一。某种预测弹性偏差=(该月实际供应量/该月计划供应量-1)×100%=该月计划供应执行偏差量/该月计划供应量×100%5.确定某月末库存量定额某月期末库存量定额系根据近期社会资源状况、交通运输条件等到货保障与及时程度,以及为补给该月后的短期计划供应量而定。其可按此公式计算:nY=∑Xi(I=1,2,……n)I=1其中,Y为某月末库存量定额;n表示合理存贮周天数;Xi表示本月之后第i天的计划供应量。确定期末库存定额作为存贮标准有两层意义,一是实际库存量超过定额过大时表明出现了超库存积压;而当远远低于定额时,则表明潜伏着待料停工的危险。因此,在施行控制过程中,应设法使实际存量趋近于库存量定额,两者相差不能太大。与传统的库存量定额方法相比,此办法更能贴近实际状况。6.确定计划收入量、计划购进量为了弥补调节存贮量,使供、贮、收三环节协调平衡而确定的总收入量。某月计划收入总量=该月期末库存量定额+该月计划供应量—上月期末库存量定额一般来说,计划收入总量来源于三个渠道,即来自企业外部的购进量。所以在生产和非生产回收的计划量已经确定之下,为补足计划收入总量的差量部分而求得的购进控制期量。某月计划购进量=该月计划收入量-(该月计划生产回收量+该月计划非生产回收量)在此式中,计划生产回收量可依据成材率计算出;计划非生产回收量具有间发性和非规律性,可依据经验估计。7.计划购进量的调整此过程是一种前馈控制,以便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偏差积累成患而整个存贮控制奏效的关键改进措施定量化。某月初调整计划购进量=该月计划购进量±上月期末库存量定额执行增减差量若计算值为负时,表明现有存量超额存贮过大,为使存量降至正常水平,故月初调整计划购进量为0。综上1至7过程就是安全存贮的弹性控制模型。3模型的求解与结果分析3.1生产过程优化模型的求解、灵敏度分析④3.1.1模型求解1.品种产量优化模型的求解。用Office97中的Excel97的规划求解,在表格中分别设立相应的单元格,可得该模型的最优解.2.配料优化模型求解:同样,在EXCEL97的工作表上可得该模型的最优解。3.1.2结果分析1.品种优化模型的结果分析(1)从工作表及运算结果报告上可得最大化的产品品种计划.(2)可看出各种资源的节余量及市场需求量的非饱和量。(3)可看出,生产加工能力状况、市场需求量限制是生产科、经营科通过预测得到的,在建模及求解过程中,它是作为模型外预测值处理的,需要说明的是市场预测工作本身是很重要的,预测方法是否科学,预测值是否准确,对建模及求解结果均有很大影响。(4)求解结果表明,当前的最优解是唯一的。这就是说,根据计算结果所确定的产品品种计划是唯一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的生产计划,倘若考虑其他目标要求及影响因素,则应添加适当的约束条件重新计算出新的最优方案。2.配料优化模型的结果分析(1)从工作表及运算结果报告上看出,使单槽中成本最低的配料方法。(2)可得出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3)从极限值报告可得出在目前水平下,调整多装切头、重型废钢、中型废钢是不合适的,在上述原料短缺时,可适当考虑废模、废锭、爆破渣钢,尽管其将导致成本升高。3.1.3灵敏度分析1.品种优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影响品种优化的主要因素是资源量的变化(bi)和单位利润(cj)的变化。A.资源量bi的变化的影响。资源量变化,带来求解结果的变化.同样也可在Excel97下求解.B.目标函数系数(即单位利润cj)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由于各种废次材资源价格受钢材市场的影响必然会很大。同样可在Excel97下求解。此时品种结构发生变化,总利润也发生变化。2.配料优化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同样,配料优化模型也受资源(bi)和单位利润(cj)的变化影响。A.资源量(bi)的变化情况:同样可得求解结果。在单重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其他原料的投量,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B.目标函数系数(cj)的变化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由于内部供料同样也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其必然对槽料的成本产生影响。3.1.4经济效益分析1.产品品种优化模型的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观察模型求解结果,我们认为最优方案的效益是可观的。2.配料模型的经济效益分析同样,通过观察模型的求解结果,若采取其它资源代替切头,每槽可节约一定的价值。3.2安全库存模型求解与分析3.2.1安全库存模型求解.由2.2.2所描述的模型的各步,在Excel97上设计、输入公式,可逐步求解:本文所利用的数据为企业近三年的数据,并设计出供应弹性系数计算表和弹性控制计算表。从上表结果看出,由于受企业内部设备大修安排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使企业周期性地出现在每年一、二季度处于供给高峰,三、四月属于供给低谷。也可以看出,目前情况下期末库存定额与期末实际库存量之间差值就是超储那一部分。因此,要想达到压缩库存的目的,必须把超储的那一部分废钢铁逐渐销售出去。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全国废钢铁市场是需求大于供给,销售上可行的。理想的库存量控制在定额执行偏差量为零,亦期末库存定额等于期末实际库存量,不过这在实际是不易做到的。实际中,依据经验,合理的库存量应控制在定额执行偏差量的数量在+2000—+3000吨左右。3.2.2经济效益分析采用上述模型后,在经济上是可观的。一是它可减低采购成本,二是可降低存储成本。若不采用此类库存控制措施,库存就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包括废钢铁的本金、利息、场地费、管理费等各种库存维持费用,废钢铁还会发生损失等,减少企业投资的机会。同时,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被掩盖。3.2.3优化方案的综合分析从上面的两个模型结果看,它们是我们厂生产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对生产方案的优化,可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产品品种优化模型是在现有的资源状况、现有的产品品种、现有的工艺设备加工能力、现行的市场需求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求解的,它主要适用于中短期计划,是用来对年度的生产计划进行安排,也可以用来对季度、月份的生产计划进行安排,但必须要搞清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值;配料优化模型是在固定的料槽容积、工艺要求的单重、及各种资源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通常,在炼钢炉没有重大的改造的情况下,料槽也是一项固定资产,其容积是不变的,同样工艺要求的单重变化可能性不大,那么主要是各种资源量的限制值在变化;安全库存控制模型主要是以历史上的数字运用统计规律来预测每年、每月的库存量的,它主要是针对需求(鞍钢生产)的季节性变动的特点来计算的,笔者认为不妨在使用Excel97中的趋势分析曲线,比如线性模型、移动平均曲线等,在图表上进行预测,读出数据,用这些数据与弹性控制模型的计算数据相比较,如果差距很大则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正,这样使预期库存控制更加贴近实际值。在实际应用上,是可行的。因为在目前,我们的生产系统在理论上、实践上并没有切时可行的科学方法,一切操作是凭经验的估计。如果按模型的计算制定生产计划,用以指导生产,在技术上、组织是没有障碍的。在设备的使用上,也能满足需要。4建议与对策4.1生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入厂原料常出现分类不准确。2.生产系统的各种数据的不准确性、不统一性,造成决策数据与实际数据有一定的差异。3.制定生产计划的不及时与生产组织的随机性。4.生产计划执行的偏差。5.各种原料消耗定额与工艺耗时定额尚需进一步核定。6.本文所采纳的数据大多数是鞍钢改造集中时期的数据,其波动性较大,伴随改造的结束,生产系统运行逐渐稳定,各项数据更贴近实际。4.2对策和建议4.2.1加强生产运作管理⑤⑥1.重视并制定好生产计划工作。2.生产系统应是整个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中心。3.合理控制好库存量。建议本预期存贮弹性控制模型按下图实施,这些环节构成一个前馈控制闭环系统执行评价库存前馈控制闭环系统图
【关键词】精益生产;企业管理;应用
一、 精益生产基本概念
由丰田生产方式衍生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它是一种管理哲学,称之为“世界级制造技术的核心”。
经过制造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在全球范围内对丰田精益生产的研究应用并发展,使得精益生产理论得到完善,形成独有的生产体系,而且随着生产技术改时,生产对象的更新,该体系仍然在不断演化发展。精益生产理念逐步扩展延伸,从最初的生产现场管理转变为在物流仓储配送、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制造过程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流程控制)、产品销售、售后支持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
精益生产是以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战略目标。通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的持续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最终达到消除一切浪费。形成最有利于企业运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相比,其生产方式更灵活,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
虽然精益生产在不同行业的企业应用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精益生产在应用中一般应把握六大原则,即都工作场所安全有序干净、JIT(Just In Time)生产,6σ质量管理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团队、可视化管理、追求完美无缺。精益生产能否严格按原则实施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 精益生产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生存与发展,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精益生产能够及时高效的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对企业赢得市场、获得利润至关重要。为了合理的将精益生产引入企业,我们应从产品特点、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法律法规)、人才资源等方面综合考虑,逐步实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S管理和EHS(环境健康与安全)。
5S是保障生产现场要素如人、机、材、法等高效运转的管理办法。包括整理(SEIRI)、整顿 (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TSU)、素养(SHITSUKE)。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规范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
目前,中国作为制造大国,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广泛作法。但要想将5S由整理作到素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企业在进行5S应用推广中,往往演变成了形而上学的东西。在没有认识5S核心的前提下盲目开始,最后不仅没有促进生产,相反还对制造过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所以5S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按适而存的原则,去除多余的,留下可行的。广纳建议因事因时确定最佳5S规范营造轻松良好的现场环境。另外对员工5S思维方法的培训,用实例法让员工亲身参与5S的改进,体会5S对其自身工作带来的好处(如通过员工一起对工具定位的调整的讨论,使工具在5S定位中的缺陷得以改善,员工对工具的使用也更加得心应手等),进而提高员工对5S的兴趣,日积月累变成员工的习惯成为一种素养,这也是很重要的,是企业5S管理的最终目标。
EHS是指环境健康与安全。生产制造安全第一,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在5S的推行过程中应时刻以EHS为前提。
2.制造工艺管理。
制造工艺管理是技术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技术管理的核心,是体现企业的生产方针―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益的保证,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精益生产认为一个合格的产品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由此可见制造工艺的重要性。针对产品的制造工艺,应制定明确的工艺规范,在工艺文件的编写中应将要做的工作明确的进行量化处理,不可让操作的人员产生异议。对产品进行的制造工艺改进应对操作动作,操作过程严格分析,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法。
3.生产流程优化。
生产流程包括原料的投入、产品的制造以及成品产出整个环节,采用生产流程分析法,对企业整个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流程。
在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应按PDCA的方法,针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并验证效果。精益生产对生产流程的改进与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相比,它更注重的是整个生产流程,而不只是个别或几个工序,消除浪费是流程改进的原则。
为此在流程改进中应注意,改进的流程应有利于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返工和质量检验对于产品来说都是无效工时,在精益生产流程中是应尽量避免的环节,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将TQM(全员品质管理)思想贯穿整个生产流程,使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生产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生产节拍的问题,在不间断的生产流程中,每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之间对人员和时间的安排要保持一致。工作时序不同步,不平衡,带来的后果就是停工待料,按精益生产要求对时间的浪费,就是对人工的浪费,为无用工时,将会引起产品制造成本的增加,是要减少的浪费。
最后,是生产流程设计中,生产流程应考虑料在生产流程中的流动,应尽可能的消除料在生产的流动,按按照最短路径原则规划生产流程。
4.物流仓库管理。
物流仓库包括生产物料保管、储存、使用和对产品的收发货。“消灭库存,零库存”是精益生产在物流仓库管理方面的终极目标。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消灭。大量的库存将占用大量的资金,资金的占用就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也意味着企业现金流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严重的会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破产。而精益生产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库存,因为精益生产是“小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流程 (one-piece-flow)。物料基本在生产的各道工序中流动,在理想的状态下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当要做到“零库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应提升,保证物料按时到达是关键。
5.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精益生产在人力资源方面强调人员群策群力,采用激励和从众效应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要顺利发展,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支持。依据“人本”理念,生产流程的简化,企业各种职能进行整合改进,都需要人去完成,人是比机器设备更加重要的生产资源 ,因此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史上的进步和飞跃。它强调企业为人,一方面应该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于企业员工的关心爱护,要从思想认识 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强调全员参与,从而营造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可以说,精益生产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和创新。
国内的一些航天企业对近来国内较为成熟的卓越绩效、6σ、精益生产以及TPM(全面生产管理)一系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实行了重点调研,并得出结果。这些方式均为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精益生产、6σ、卓越绩效的切入点更倾向于某个具体的工作领域;推动的方式也都采取从上至下,主导完成系统构筑的模式;用来进行管理的工具对专业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加大掌握和普及的难度;改进过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相对比较固定的标准模式,如若企业不具有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将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2全面生产管理综述
全面生产管理是把设备、人员、现场、现物等一系列制造企业的核心要素作为切入点,企业中全体成员、全部系统地参与,此活动涉及企业中的每个领域,主要包含专业保全、自主保全、焦点改善、初期管理、品质保全、事物改善、环境保全和人才培养等8个方面的内容;推动的方式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循环并相结合的模式,此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所有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观能动性;管理的工具主要采用深化应用常规性或一般性的方式,技术操作更易被接受及掌握,有助于推广并普及;改进的管理模型相对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够在原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较为迅速的构建全局改善系统,以便全面改进企业的基础管理。全面生产管理并不是纯粹的生产性设备维护管理活动,它着手于加强对设备进行维护及管理,且关注点在现场,注重人与团队作用的发挥,从生产系统管理的改善、强化,拓展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达到企业生产的极限。全面生产管理具有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熟使用的推行办法,如此,企业能将自身相对薄弱的基础和复杂系统的先进管理方式有效地衔接。不仅循序渐进,而且还能够不断获取改进成果,个人、组织和企业均是最直接的收益者。全面生产管理拥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然地渗入到各种管理行为中,有效地避免工作推行中的阻力。另外,全面生产管理注重全员参与、预防管理、细节入手、持续改进、自我完善,实行全面生产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水平及能力,还能够成为高效推进精益生产、6σ、卓越绩效等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支撑。因此,为有效应对航天企业生产管理遇到的各种挑战,必须要推行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即全面生产管理。
3优化方法
要想保证全面生产管理在航天企业的推行能够取得成功,各个航天企业必须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作的推行和任务的完成相结合、今后发展和当前工作相结合,把推行全面生产管理贯彻到企业已有的管理系统中,以此打造有效务实且拥有自己特色的推行全面生产管理的模式及体系。因此,要不断的统一思维方式、制订总体计划、强化组织领导、设计实施的步骤并制定激励机制,开创令人满意的推行基础和氛围。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广泛教育、深入动员、体系建设、全面培训、交流研讨、科学评价、团队建设、追求卓越、人才育成的办法来破除障碍,勇往直前。全面生产管理模式的推行活动主要包括以下4个阶段,即:推行试点、自主提升、导入推行、追求卓越。另外,企业还要根据全面生产管理理论模型自身的特点,逐渐建立适应自身的全面生产管理的框架。
4结语
营林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对生产管理员工的培训工作,要进行相关知识人才的引进,在此过程中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全方面教育,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工作技术的考核,合格上岗,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为营林生产管理过程提供动力。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虽然林业相关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但是在营林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一直是供不应求,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在林业的营林方面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生产管理制度与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奖励制度不够完善,正因为此使得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人才大量流失。因此,在林业的营林过程中应该重视积极构建人才机制,不断健全激励制度,在建立机制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为指导,并将其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真正的实现先进人才的引进,高效的完成上岗人员的工作培训任务,从而顺利的落实和开展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成效。
2.积极改造低产林
在我国有很多的低产林,这些低产林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发展脚步。目前,我国林业中低产林的产量占有比例较大,这些低产林的经济价值不高,绝大多数都会出现非常大的资源的浪费,给我国林业企业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营林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低产林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对低产林进行有效的改造,从而降低低产林在我国森林的占有比例,促进新老树林的更替。
3.经济规律管理营林生产
在营林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林业树木的生长数量作为关键的衡量标准,近年来我国的营林生产都是将造林的面积大小作为绝对的衡量标准,在种植之后对于树苗的成活率、树木的生长状况以及树林能够生产多少的木材量都不参考,换句话说通常在栽完树苗之后就会任其自生自灭,这就是为什么我国都是将树木的种植面积作为重要衡量标准的原因所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加强营林中的经营管理,首先可以对宜林荒山进行划分,从而形成几种不同地方林业种类,其中可以将宜林的程度或者是森林中树木的规格作为基本标准进行粗略的划分。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可能会存在很多种类的树木,在这时可以选择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数量多的树木种类作为该地区树木的生长指标的大约基数,而其他的树木可以根据这几个典型进行参照,在参照过程中生长指数与哪一个树种比较相似就归位哪一类,其中的内容包括树木生长的周期与速度、经济价值等进行对比归类。在完成之后,要针对这个地区的树木制定一个奖罚机制,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没有完成规定任务的要进行惩罚。
4.做好森防工作措施
在森防过程中要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对于林业的有害生物要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治理,并在此过程中加强森林防治,一直强调预防为主、科学防治。林业的未来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要加强生物防治,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行政部门与林业部门的责任落实制,从而提高森防工作,促进我国生态环境项目的开展。
5.结语
关键词:航天制造企业;全面生产管理;优化管理
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我国全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外开放政策彻底打开。这些战略、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和提升,航天事业随之日益兴旺。崛起的航天企业也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确定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加大生产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全面的生产管理机制。但是基于现实角度出发,目前国内的航天企业在实行全面生产管理方面经验缺乏,制度不完善,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建立健全全面生产机制要求各航天企业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在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多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中成熟的生产管理模式,将优秀的管理理念引入自身企业的发展,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升自身的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管理向集中化发展。
一、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稳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层面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自身素质;从规范化角度要求操作者要合理使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同时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化的角度则要求生产者要将全部的生产要素涵盖在生产活动中,注重生产工作的统一和协调。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全面的信息化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提供很大的便利条件。
二、生产管理现状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的时代,生产管理已逐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点。尤其是在注重质量、追求效益的航天企业里,生产管理尤为重要,是航天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但在目前国内的航天企业中,生产管理模式还不健全,仍有潜在问题存在。比如有的航天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相对较为成熟,绩效卓越,促使这类企业对生产管理模式的要越发精益求精,导致企业的生产模式更加倾向于某个专业领域,一般都是自上而下,靠主观主导完成的系统构架;管理水平也存在诸多问题,技术要求不高、难度不够、标准不统一等,甚至有的企业仍延续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应变能力差、警能力弱、全意识薄弱等。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管理中要求十分严苛的环节,对企业的走势起至关重要作用,亟待提升航天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
三、全面生产管理综述及优化
全面生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重在全面,是以组织为脉络,以现场为背景,以人力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以产品为结果,同时结合技术和品质要求,把生产过程中所需生产设备、场地、操作人员、辅助材料等和生产有关系的要素充分的结合起来。人是生产的主导,是管理的核心单位。全面生产管理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参与,充分调动企业的每一名员工,最大程度的调度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主管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工装、场地、辅助材料等资源。灵活的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辅助生产管理,改善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将设备、技术、品质、环境、管理、人才培养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循环管理模式,稳步的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行业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向巅峰。设备是生产的基础,主抓生产的同时要注意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运营状况良好的设备是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执行系统为企业推行全面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航天企业要深挖自身的存在缺点和薄弱环节,有效的结合全面生产管理先进的理论体系,充分发挥组织凝聚的力量。全面生产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适应性,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可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学好全面生产管理模式,充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结合自身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具有特殊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加强体系建设,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全方面的提升企业整体水平。
四、结语
各航天企业在推行全面生产管理过程中,依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性质,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生产管理模式,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得以全面落实。全面生产管理加强了企业的效率效益,不断推动企业向更高水平前进,同时也推动航天事业向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作者:刘佳 王龙 贾亦超 张春雨 单位:天津航天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宏伟,李芸,赵志洋.航天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2013,(6):12-14.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低碳经济在我国普遍发展开来,它要求企业减少消耗、开发新能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一部分企业对于低碳经济要求下的生产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文章以低碳经济为基础,分析了企业对生产管理的创新及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关键词]
低碳经济;生产管理;创新内容;方向
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离不开各大企业的支持,从消耗及排放能源的角度看,基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企业的压力较大,其相关管理的改进与创新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企业为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生产管理有关方面需要加以重视。
1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从耗能、污染、排放三个方面入手,以创新的技术、制度、产业、开发能源等多种方式,达到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维护的共赢。其本质是从能源利用方面入手,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改进能源结构;其重点是对生产管理的应用及创新,企业关于生产管理的对策研究,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实现方式则是指企业要从各方面入手,利用各环节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及创新,达到新能源的高利用率,使生产绿色化,环境绿色化。
2低碳经济下企业生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走进社会时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良好成绩,需要在正确认识政府下达的有关政策前提下,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善与优化。
2.1观念落后,缺乏相关人才
随着国家的改革进步,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对于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在生产管理方面,一些企业还存在着一定问题,管理的完善以及正确观念的确立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企业过分依赖眼前的效益,管理者目光的短浅给消费者利益带去影响,也造成了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阻碍。随着低碳经济渐渐走入企业市场,对于企业的管理观念及形式的转变迫在眉睫,由于缺乏对此类管理人才的挖掘与培养,相关知识的人才经验有限,导致企业的生产管理在向低碳经济形势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阻力。
2.2技术落后,不利能源生产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关管理理念也有所转变,但由于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在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压力。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生产技术的高低,与国际科技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能力有限,对于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虽然投入了一定资金以引进其先进技术,但仍然无法弥补核心技术的短缺问题。我国企业相较于外国企业来说,生产技术的落后、能源选择与利用率的问题以及老旧观念的影响都对低碳经济的转向起着消极作用。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入手,顺应国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要求,都需要加快转变低碳经济的速度。由于新能源生产技术的不足,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为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低碳经济的转变造成困难,设备不够先进、对能源的利用性不足等都导致了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裹足不前。
2.3资金短缺,制度不够完善
除观念以及生产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外,目前我国用于低碳技术有关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的有关投资大多局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或国家有关部门的捐款及贷款,而没有将资金的投入问题稳定到政府相关机制中去。也就是说,关于资金的问题,并没有达成对低碳科学技术的完全支持,大部分银行拒绝对低碳科学研究的融资。一部分银行虽然选择融资,但资金总量也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无法实现低碳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科学项目,金融问题以及监督的制度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效果,目前我国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健全,很多相关部门提出的有关政策并没有实际施行。
3低碳经济下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的内容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低碳经济的转向过程,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跟随时代进步的节奏所要经历的必然环节。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相关企业要从生产管理的多方面入手,进行管理的改进优化与创新,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将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上日程,在十七大报告中更深一步地阐述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将低碳经济观念载入“十二五”计划中,后又在十的报告里,对生态低碳建设明确了相关政策。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及经济,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的内涵
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管理的创新,通过促进生产管理观念的改变、从管理组织的结构上加以整理、优化新的生产管理方式等来实现企业生产的加强,从而达到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对于生产管理各个环节以及策略的创新也需要重视起来,以达到观念、制度、方式的多方面共同创新,实现生产管理综合创新发展的最终目标。
3.2企业生产管理创新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观念在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中起导向作用,以管理组织的创新为基础,通过结构及方式的创新达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的创新则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管理方式的开发创造,总结出新的生产管理措施;流程的创新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创新起推动作用,完善的管理流程带动企业生产管理的飞速发展;作为生产管理创新的中心环节,管理策略的创新是企业达到低碳经济转向不可缺少的。
4低碳经济下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的方向
随着低碳经济深入各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一定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现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些企业在节能减排的任务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并没有从生产管理的方面上提高关注程度,指定相应创新策略。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企业的生产管理创新方向需要进行一系列策划以及实际过程的落实。
4.1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理想目标,创新管理观念
一个企业的理想目标是将自身条件与外界大环境相结合而定下的愿望,可以囊括很多方面。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企业的理想目标,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确定低碳生产的有关业务、技术或后期服务等;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在面临发展方向与机遇时的掌控。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也许细节不够精准,但对每一步都要做到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改良和优化。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投资到制订计划再到完善生产设备等,都需要把握良好的管理方向,脱离原有的传统观念,将观念的创新放在首要任务中来完成,从生产效果、记成管理、资源利用这三个方面入手,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将新型的理念传播出去,以促进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进步。
4.2制定企业策略目标体系,创新管理方式
关于企业的策略目标体系,是指企业通过个人计划,实施相应进程,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在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理想目标的基础上,企业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对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新能源生产的有效研究以及智能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等。合理的计划与体系的制定,有利于企业整个策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生产管理方式的创新的影响力极大,通过对传统方法的改良与优化,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有关手段,使生产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智能、合理。从生产管理的根本上实现对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
4.3合理扩展生产,创新管理流程
企业中的生产过程的综合性较高,也较为复杂。在很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生产过程。对于这一环节的管理,在经过多年丰富经验的实践后,管理者可在预测风险范围内扩大管理,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落在了管理流程的创新这一点上。其创新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开始逐渐大于观念、方式以及策略的创新所带来的作用。产品生产过程中从设计到研发制造等几个方面都需要综合性创新,以多角度多方式来创新管理的流程。
4.4合理调整定位,创新管理策略
企业在对自身资源的整理过程中,通过对产品的生产渠道及方式等的调整,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有利于商机的掌握、积极的学习、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改良以及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等。通过低碳经济生活的绿色定位,脱离现有的生产管理,对生产管理通过合理定位进行全新的结构调整及策略布局。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生产管理策略的创新带来的作用日益加强,为实现管理策略的创新,需要全面性构建布局。在遇见问题时,及时思考与调整,重新定位及创新,使企业在众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达到生产管理的可持续。
4.5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创新企业文化
在企业管理的创新中,除了观念制度、方式流程的创新外,还需要适时吸收有关人才,加强企业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全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引进所需先进生产技术,用以加强管理,实现生产管理的创新,进一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企业在庞大的运行系统中,想要实现对生产管理的创新,还应做到对日常运营过程中细节的重视,从基础上为低碳经济的大方向发展贡献力量,促进企业在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效益。管理者需要从提升自身素质做起,将构建企业文化重视起来,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职工积极参与性,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及环境,加强绿色管理措施,从文化水平方面对管理者能力进行提升,也是对职工素养的提升,改善现状,通过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动企业良好的发展。
5结论
文章通过对当代低碳经济的有关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就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如何进行生产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给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在阅读文章后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魏增华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冯之俊,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
[2]代宝,吴慈生.生产管理创新的基本轨迹:历史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07(8).
[3]姚莉.低碳经济理念与企业战略转型[J].经营管理,2013(9).
化工安全直接关乎着国家及人民的财产安全及生活安全,是关乎人民利益、企业员工安全健康的大事,是化工企业根本效益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安全生产是关乎着整社会经济效益的大问题,是化工企业得以稳定生存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论述,望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化工行业与其他工业行业对比来看,其危险性、职业性危害是十分显著的,在化工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当中,很多物料是易燃易爆、较强的腐蚀性、毒性,为此,企业中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危险事故频繁发生,所以,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才能够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的程度。安全生产管理属于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体现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当中,其中有企业管理及先进技术方式的不断渗透,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可是在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这是非常关键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对事故发生的概率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会给企业与员工个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若想避免化工生产作业中有恶性事故的出现,必须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促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逐渐完善化。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安全生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其中融入了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策略等等,为此,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基本前提的,若无安全生产作为基本保障,那么,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效益根本无从谈起。尤其是像化工企业这种特殊的行业,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高温高压、有害有毒的情况,如果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势必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惨烈后果。
2安全生产管理中常有问题分析
2.1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责任不明确
目前不少化工企业的领导者只是盲目的追求生产进度,对于安全措施的采取上根本不重视,只是把“安全第一”停留在口头上,在相关措施、制度等方面却是将生产放在首位。尤其是在承包制实施以后,一些企业的领导者的短期行为十分严重,只是保证自己在任期间不会有事故发生,针对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视而不见,根本不愿意为企业的长期安全生产投入任何的财力物力,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会把相关责任推卸到自己员工身上,等等。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者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所造成的,久而久之,使得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处在松散的一种状态。固然,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开始抓安全生产,可是由于在对安全生产认识上的不足、欠缺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各项安全工作未落到实处,致使很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一种状态。
2.2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在一些化工企业当中,纵使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可是,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的具体落实上非常不到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分管安全生产的分部门领导只是忙于工作事务,并未对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性的调查与系统性的探究,一般不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性的分析、未制定与之对应的整改方案;针对发生的一些事故未全面上报,未把握好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事故责任、需总结的教训与工作经验等等;某些企业把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之后,不了了之,并未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未提出具体的防范落实措施。企业生产工作人员并未对化工安全生产做到心中有数,不了解相关安全生产工作规章制度,不能更好地对基层班组各方面工作进行科学化的指导。
2.3安全宣教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大家都知道,企业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却与实际要求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第一,宣传力度不够,一般只是走走过场。很多企业都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与宣传,可是只是流于外在的形式,压根没有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下开展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学习与考核。所以,最终所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差很大;第二,覆盖范围小,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是非常多的,对于安全生产人员的培训非常少,在这种现状下并不能促使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观念、安全操作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第三,混乱的生产秩序。企业随便发个通知就能够实施安全培训,但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上的师资、教学质量根本不能得到强有力的基础性保障,一些化工企业压根就不会组织安全课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2.4安全生产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统一
一些化工企业错误地认为,安全工作只属于安管部门的事情,与生产单位没有任何关系。而负责企业经营的一部分人员对我国当下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并不清楚,欠缺对安全生产的充分认识。企业生产部门仅看重工作进度与最终所能够达到的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视而不见、意见并不统一,为此,便会有生产与安全“两张皮”的现象发生,这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3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与建议
3.1利用科学先进的安全理念指导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树立牢固的安全发展思想意识。明确安全发展即达到零事故的管理成效。可通过制定安全发展规划、与之相配套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真正落实;第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在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心目中树立起不安全不生产的坚定思想,作为企业领导,要坚持做到现场管理,狠抓安全生产的小细节与管理过程;第三,树立牢固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观念。将智力隐患、事故防范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将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彻底性的解决,把握好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动权;第四,树立牢固的求实创新观念。企业中的二级单位要寻找新的立足点,对于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深入化的分析,扎实改进,深化安全生产管理客观规律的探究,不断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出一套长期有效地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3.2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一,创建完善化的干部《安全管理行为规范》。明确各层次干部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制定安全工作标准,促使各层级干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以明确化,使得各级干部在具体安排工作、分布任务、各项工作检查的过程当中,能够以自己的安全职责与行为规范对自身的管理行为进行严格制约,与此同时,组织企业员工认真学习,严格考核;第二,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严格规范化,创建完善的《岗位操作标准与行为规范》。以促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在上班期间、上班前后与施工操作过程当中能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能够使员工明白自己的工作范畴,从而促使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使工程现场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可处在有效性管理的可掌控状态,逐渐形成规范化的激励制度与奖惩制度;第三,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各级行政正职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加以明确化,其他各分管副职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管理。若有安全事故发生,那么要明确按照事故管理制度追究相关人的责任,不可包庇。针对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要加以明确化、认真落实,争取所发生的每一起安全事故都能查到相应的责任人来负责。
3.3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安全生产是确保企业各方面稳定发展的根基,然而,安全生产是一项关系企业各生产部门的系统化工作,仅仅依赖于某人、某一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为此,企业管理者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发展高度,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隐患意识,认真履行企业安全职责,做好每一项安全生产工作。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中心,将“安全”作为思想主题,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筑造好第一条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屏障,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巨大力量,争取能够实现零事故的最终目标。
4结语
我国现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法律规章制度,由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等,一些新的草案与法律文件尚在进行不断地补充。我们坚信,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迅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势必会得到显著性地改善,这对于我国化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整个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晓东 单位: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总则
安全生产是公司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实行“防火、防盗、防事故”的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全民动员”的方针,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生产经营秩序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 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公司总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任安全生产小组组长,负责本公司的安全事务的全面工作;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安全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负责落实执行本部门安全生产事项。 各部门设立一名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上报安全事项。车间设立义务消防员,负责对突发火情的紧急处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岗位职责
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人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把安全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4、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使生产经营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行业要求。
5、负责对本公司发生的重伤、死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和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职责
1、制订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落实。
2、落实本部门兼职安全员、消防员(车间)人选。
3、组织本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4、负责本部门的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奖惩等制度以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实施。
6、协助和参与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7、定期向安全生产负责人反映和汇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
8、在每周检查公司5S管理工作的同时检查各部门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区与5S管理工作责任区的责任人相同),在例会上通报检查情况,及时做好安全总结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杜绝事故发生。
三、安全员岗位职责
1、具体负责相应区域(车间车辆、设备操作等)的安全管理、宣传工作。
2、每日巡查相应区域的安全生产情况,定期检查维护生产设备、消防器材、电路,确保设备器材的正常使用及安全完好,及时纠正解决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3、了解管辖区域的安全生产情况,定期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安全生产情况。
4、及时汇报突发事故,协同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处理事故,维持事故现场,及时抢救伤亡人员,制止事故事态发展。
四、义务消防员岗位职责
1、接受安全员的工作安排,分管每一具体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2、由安全员组织,进行不定期的消防演习,确保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
3、由安全员组织对公司安全生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刻制止并做好防范措施,向安全员汇报。
4、协助安全员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理工作。
五、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1、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活动,增强安全法制观念和意识。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3、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及时向公司有关负责人反映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安全会议
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月的工作总结各部门要求有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定期分析安全生产状况,对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
第五章 安全培训
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教育。
2、本公司新招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车间、班组安全知识教育。员工在公司内调换工作岗位或离岗半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相应的车间或班组安全教育。
3、公司对全体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应将按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4、本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作业、厂内机动车辆驾驶、机械操作者等),必须接受相关的专业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有资格后方可安排上岗。
第六章 安全生产检查
一、公司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车间安全生产检查每月一次,班组安全生产检查每周一次。
二、公司应组织生产岗位检查、日常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具体要求是:
(一)、生产岗位安全检查,主要由员工每天操作前,对自己的岗位或者将要进行的工作进行自检,确认安全可靠后才进行操作。内容包括:
1、设备的安全状态是否完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
2、规定的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3、所用的设备、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4、作业场地以及物品的堆放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5、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准备齐全,是否可靠;
6、操作要领、操作规程是否明确。
(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主要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其必须深入生产现场巡视和检查安全生产情况,主要内容是:
1、是否有职工反映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职工是否遵守劳动纪律,是否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3、生产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三)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主要由公司每年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危险物品、消防设施、运输车辆、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厨房、集体宿舍等,分别进行检查。
第七章 生产场所及设备安全措施
一、公司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规定、标准,为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条件和生产场所。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1、生产经营场所应整齐、清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车道应平坦畅通,通道应有足够的照明。
2、在生产经营场所内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生产、使用、储存化学危险品应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种类,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
4、生产作业场所、仓库严禁住人。
二、公司的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1、生产设备必须进行正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保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
2、各类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电气设备要绝缘良好,其金属外壳必须具有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在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3、公司对可能发生职业中毒、人身伤害或其它事故的,应视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
三、特种设备必须按下列检验周期进行安全性能检验:
1、溶解乙炔气瓶,每三年进行一次检验。
2、液化石油气钢瓶,出厂满四年进行第一次检验;出厂满七年进行第二次检验;出厂九至十三年的,每两年检验一次。
第八章 职工安全卫生保护措施
1、公司必须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职工加班加点应在不损害职工健康和职工自愿的原则下进行。
2、公司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发给职工发需的防护用品,并督促其按规定正确使用。
3、公司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禁止安排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从事有毒、有害、过重的体力劳动或危险作业。
4、公司应通过卫生部门防疫站对生产工人进行上岗前体检和定期体检,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
第九章 伤亡事故管理
1、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员工伤亡事故,公司必须严格按规定做好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等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69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93-01
煤化工企业是我国的煤化工生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的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环保,开发效益等都依赖高效、完善的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所以,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来进一步增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这对实现煤化工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安全是煤化工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安全管理就是保护稳定的生产状态,就是对效益的保护。
1 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1.1 煤化工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是煤化工企业生产活动中一项常规性检查指导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煤化工企业建立全面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至关重要,煤化工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对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环境建设也至关重要,大力开展化工生产管理工作,有效保证群众生命安全,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欠缺,会导致煤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会造成伤亡事故,导致职业病,可能会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导致生产遭受很大损失。为维护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开展煤化工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工作。
1.2 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
1.2.1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我国煤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足,部分煤化工行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将安全生产当作口号,并未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范缺乏执行,思想轻忽,安全事故频发。
1.2.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但部分化工单位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些单位虽有安全管理制度但相关条目过于笼统,缺乏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并且没有相关负责人,执行偏差较大。
1.3 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
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与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活动既有相同点,又存在一定差异,有煤化工企业自身的特有要求。首先,必须遵循生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严禁在超温、超压、超负荷的工矿下进行生产,不能擅自更改工艺指标,不能在生产系统上进行实验性操作,生产厂区内严禁吸烟喝酒、严禁将烟火带进生产区内。生产区内不能设置吸烟室,要进一步加强生产车间烟火管控力度,不能使用有明火、不防爆电热源,建设完善、安全的生产系统和生产安全指挥系统,车间生产人员在工作期间采用岗位责任制度,建立检查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明确指挥人员权责,保证其能够进行正确决策,要求指挥正确有效,不能出现违章指挥和盲目智慧。生产一线人员要坚守岗位,服从统一调度安排,禁止脱岗、串岗、睡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配置,组织安全生产专项培训,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事生产经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 煤化工生产企业监督管理
2.1 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
煤化工生产基地生产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使员工在工作中时刻注重安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煤化工生产过程严禁“三违”工作,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身穿紧扣工作服,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帽,确保各项安全措施执行到位。注意恶劣环境条件对施工的影响,遇到大风、大雨、大雾、大雪天气时,应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人员安全。要保持工作和施工范围内的清洁有序,要注意保管随身携带的各项工具。
2.2 严格安全规范,加强监督检查
制定作业安全防护规范,实现管理流程的进一步细化,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煤化工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监督检查工作,在化工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安全防护工作,保证煤化工工作人员清晰认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将安全防护工作作为煤化工生产的常规工作,专职人员每天按时到现场监督检查、不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把安全问题消除源头上,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作业安全。作业人员上下脚手架应走专用通道,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等非规定的通道攀登翻跃,确保人员安全。
2.3 建立科学高效安全管理机制
各级领导应以身作则,把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星级考核办法”和“三违考核办法”,改变把是否发生事故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评价模式,将定性描述转化评先评优,固定检查考核,实行严格考核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