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怀旧空吟范文

怀旧空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怀旧空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怀旧空吟范文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2篇:怀旧空吟范文

关键词:杜荀鹤 贾岛 苦吟诗 异同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土隶人,自号九华山叟,早年隐居九华、庐山。咸通、乾符间先后游浙江、湖外、岭外。黄巢乱起,退隐山林,其间数次出山干谒,作江、浙之游。大顺二年及第,以世乱还九华山。晚年得官,以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天(904)初卒。他的生活和创作活动,主要在懿宗、僖宗及昭宗三朝。这段时期,政局混乱,政治腐败,兵连祸结,社会极度黑暗。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颠沛流离和逃难避乱中度过。为了求食、求衣和求仕,诗人常年四处漂泊,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也许正是缘于与贾岛相似的身世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中向贾岛靠拢,一方面接受了贾岛的苦吟精神,另一方面在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下面就对二者的苦吟诗作以比较。

一.杜荀鹤与贾岛苦吟诗的相似点

(一)苦吟精神的一致性

闻一多先生曾在《唐诗杂论》中说:“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辞藻移动的,其余一般的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1]。

杜荀鹤作为晚唐诗人之一,也受到了贾岛的影响。他与贾岛的身世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在科举道路上极其不顺,处境十分贫寒,因而他与贾岛在心理和感情上容易产生共鸣。贾岛一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他用清冷的笔调书写着自己心中的孤寂哀怨、愤世嫉俗之情。他作诗酷爱苦吟,并以苦吟著名:“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默默空朝夕, 苦吟谁闻喜”(《秋暮》)、“风光别我苦吟身”(《赠刘评事》),他甚至到了“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的如痴如醉的地步。贾岛的这种苦吟,一方面为了提高诗歌的审美功能,另一方面,诗人通过这种推敲、琢磨,将内心的凄寒苦楚激发出来,他不是为了苦吟而苦吟。诗人曾云:“白须相并出,清泪两行分。默默空朝夕,苦吟谁闻喜。”(《秋暮》)不难看出,诗人的这种苦吟是内心情感自觉的释放,他的苦吟精神与内心感受是一脉相承的。杜荀鹤视诗歌为生命,苦吟精神酷似贾岛。他在诗歌中多次写到“苦吟”为诗的情景:“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点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投李大夫》)、“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苦吟》)。可见,杜荀鹤的这种苦吟精神正是继承了贾岛。

诗人之所以倾其全力去赋诗,是由于诗人对所处社会彻底失望,只能在艺术追寻中求得心灵安慰,把“苦吟”作为乐事,在穷困和落寞中找到自适的恬淡心态。因此,他在艺术追求上,自然也向贾岛靠拢。

(二)诗境的凄寒苦清

贾岛的一生正处于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时代和诗人自身生活的不幸, 使得他较多地选择凄冷、枯寂的物象,并把自己的情怀和身世感慨自然而然地外化于这些物象上面。如:“客愁何并起,暮送故人回。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独坐离容惨,孤灯照不开。”(《泥阳馆》)此诗里不仅用了愁、废、空、寒、独、惨、孤如此衰败苦寒之词,还用了暮、秋、萤、雨、夕阳、露、苔几个凄冷的意象,在色彩上以白和青这样的冷色调为主,诗人借此以渲染出清幽枯寂的境界,以表达自己孤寂凄寒的心理感受。这几乎成为其诗歌最基本的审美取向与创作特色。杜荀鹤继承了贾岛创作内容中苦寒的一面,诗歌中也出现了许多清冷、荒僻、枯寂的物象,以此展现出凄清幽寂的意境。如写春天:“花开如落叶,莺语似蝉鸣”(《春日闲居即事》),写乡思:“人世鹤归双鬓上,客程蛇绕乱山中”(《途中春》),写苦吟的寒影:“烛共寒酸影,蛩添苦吟处”(《秋日怀九华旧居》),写荒坟的荒凉:“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愤”(《哭山友》)等,把他所经历和感受的种种人生苦痛一一熔铸在所选物象中,他笔下的物象也是孤寂清冷荒寒,如蝉,猿,蛇,月,败叶,废寺,蓬蒿等物象。描写心态用“穷”、“哭”、“寒”、“死”等凄寒之词营造清寒之境。这种情绪染化了的客观景物折射出诗人冷寞忧伤的心理。这些诗可谓清寒之至。这正如张所云:“解道寒苦羁穷之态,有孟郊、贾岛之风。[2]”的确。二人在审美取向,凄苦意境的营造方面如出一辙。

二.杜荀鹤诗与贾岛的不同

杜荀鹤在创作的某些方面继承了贾岛,他的审美追求又与贾岛不尽相同。

首先,他们二人在创作态度上都坚持“苦吟”的精神,但艺术追求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杜荀鹤的苦吟,一方面说自己痴心作诗,并感到作诗之难,另一方面在诗歌中吟唱自己人生之苦。他在《秋夜苦吟》一诗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共凄凄。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吟诗到三更还未入眠,可见用时之久,吟尽三更尚未著题,可见作诗极其困难,是要耗费巨大的精力的,否则难以成诗。此诗是秋夜所作,秋夜本来就给人以阴冷寂寞的感觉,作者的吟诗声与“竹风松雨”相和,更觉凄苦,再加自己漂泊于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与这凄清的环境、诗人的“苦吟”之声融于一体,可以说此诗把作者作诗之苦和自己的旅途之苦一并吟唱出来。而贾岛的苦吟是追求艺术形式。关于贾岛的苦吟追求,尹占华直截指出“所谓苦吟,无非指作诗刻苦,求难求险求奇……贾岛作诗也竭力求奇,但多体现在形式上,将主要精力用于五言律的创作上,其刻苦冥搜、雕琢锤炼者皆是写景之对句”[3]。说明贾岛的苦吟重在炼字、炼句,而佳句的获得往往与好的意境及诗眼密不可分,巧运言词,精炼意魄。

其次,杜荀鹤苦吟创作不像贾岛那样冷僻奇峭。贾岛诗多呈现奇僻生新、艰涩奥晦,而杜荀鹤的苦吟诗,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极少生涩拗口的现象。纵观他的苦吟诗,无论是书写个人命运,还是写景寄情,都浅切自然,明白如话,少有雕琢粉饰之句,真正达到了诗歌语言上的通俗平易。如抒写个人远大志向的:“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秋宿山馆》),或写落第失意愁绪的:“未得青云志,春同秋日情”(《春日闲居即事》),或写自己求名艰辛的:“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感秋》)等,毫无修饰、发自肺腑、亲切感人。而贾岛诗则不然,如“空巢霜叶落,梳牖水萤穿”(《旅游》),“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题李凝幽居》),“炉烟上乔木,钟磬下危楼。”(《题岸上人郡内闲居》)这些诗句所表达的诗意不是一般读者所能体会到的,字里行间已超出了寻常人的语言形象世界,语言晦涩拗口难懂。

第三,杜荀鹤的苦吟诗除了对个人遭遇、不平心绪的抒发之外,还特别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认为“诗旨未能忘救物”,他用苦吟的方式也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而贾岛诗题材窄狭,缺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他的苦吟更多地投向了自身及其身边的细物,甚至回归到自己的心灵。可以说,贾岛将苦吟的创作方式仅仅对准了诗人精神本体,到达了苦吟的极致。而杜荀鹤的诗作突破了仅仅抒写个人情感的局限,使苦吟现象又有了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他的诗浅清直白又流畅合律,他不事雕饰,不求奇险怪格,通俗易懂,正是他的这种苦吟精神使他的诗歌在千锤百炼之后形成质朴平淡自然的风格。他对苦吟这种诗歌创作现象都做出了贡献,充分发掘了苦吟的优点长处。总之,杜荀鹤在创作追求和审美取向上无疑对贾岛的苦吟是一种超越。

由此可见,杜荀鹤在学习前人创作经验时,并不囿于前人,而是大胆创新,正因为如此,使他的诗歌在艺术的百花园中独占一枝。

参考文献

[1]朱自清等编《闻一多全集》(三)《唐诗杂论》[M].上海开明书店,1948.

[2](宋)张《云谷杂记》,王大鹏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M].岳麓出版社,1985.

第3篇:怀旧空吟范文

故乡还没有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广州已是万花争艳。我带着渴望来到广州,带着一支笔和一沓文稿,最大限度地承受生命的轻与重。一支笔已经锈迹斑斑,古典情怀在红尘中找不到方向,我躲在春天的深处仰望天空。

赏花花城,这是一桩很美妙的事。我一直在构思我和广州的关系。半年以前,我辞去工作,在南昌念了半年的英语,投考华南师大的研究生。现在,我就租住在华南师大的围墙外,坐在四楼的阳台上,晒着太阳,喝茶,眼前就是空旷的运动场,红色的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上绿草如茵,令人浮想翩翩。临近黄昏,跑步的人渐渐多了,汇成一条流动的河流,奔向没有终点的终点。一向喜欢运动的我,做了一回旁观者。

旁观者有旁观者的悠闲,表演者有表演者的精彩。在广州,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房间,从此就可以栖息漂泊的心灵。

所有的忙碌结束后,生活卸去了过多的重量,在过年的热闹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干杯,酒气弥漫了我所有的日子。青春的背影已渐行渐远,突围的狂热让我脚步踉跄。一个丢掉一切的人,是不容易醉的。酒精中我可能淡忘了一些熟稔的古文名篇,唐诗宋词,还有曾经朝吟暮诵的英语单词,对于这些东西的失去我一直耿耿于怀,似乎更加平添了一份人生的沧桑。酒和人生一样都是值得品味的。在广州,我学会了优雅地喝着啤酒和红酒,所有的怀旧在杯子中荡漾,热情的语言穿上漂亮的修辞,似乎光艳照人。渐渐的,我已开始删除生活中不健康的章节,比如酒,重新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家园。春天,没有观众。春天,让我用完最后一笔的构思,让我穿好最后一件衣裳,让我从无数的等待中苏醒,让我从遥远的希望中回来。在春天,我不能沉睡。

第4篇:怀旧空吟范文

中国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广告设计不到发展百余年,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画的诸多元素同广告设计的众多方面不谋而合,广告设计不能完全脱离中国画而独立发展,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告设计主要表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向观众传达广告信息,而另一方面则是向受众展现潜藏其中的精神,广告中渗透中国画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准确理解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

一、中国画元素与广告设计之间的联系

(一)画面处理

中国画的布局灵活,不受时空所限,可以将不同时生的事情或者时空不同的事物于一幅画面中展现,自然和谐,美学意味独特。例如《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方式为散点透视的方法,总计5 米多长的画卷中囊括了人物500 多个,牲畜五六十匹,车轿20 多辆,船只20多艘。这种构图方法将处于不同空间的人、事、物放置于一处,使画面丰富的同时烘托了主题,深刻表现出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引人入胜。广告设计也是利用二维空间表现多维信息,编排版面时,需要根据版面规格以及创意需求设计处理众多元素,将信息层次进行区分,形成视觉流程,将主要信息传递出去,以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例如保利地产设计的广告《聆听山语》就体现了这一点。画面融合了室内室外两个空间,抛弃了常规的房屋限制,向观众传达出想要自由居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而且,广告中静谧的环境、悠闲的人物、安静的小鸟,体现出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深化了广告主题,让人印象深刻。

(二)高度凝练

中国画追求化繁为简的境界,不仅仅是单纯的表现物象和色彩,而且是根据美学及画面主题需要,对物象的具体特征给予归纳和取舍,通过此类艺术方式来增强作品感染力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塑造出经典的艺术形象。中国画在表达情感时,含蓄内敛,点到为止。例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中,就大胆的放弃对背景的描绘,仅寥寥数笔就将李白那种且行且吟的状态勾勒出来,表现出李白潇洒于世的姿态,间接地刻画出“诗仙”形象。广告设计中,简洁是第一原则,广告应锁定目标,主题表达清晰,且从头到尾都有逻辑发展的过程。简洁并非指单调与简单,而是能够深刻有效的对创意主题完美表达。例如沃尔沃的广告《安全别针》,它的整体创意就非常的简洁出众,广告通篇只围绕一个主题:“安全”,汽车状的别针暗指沃尔沃产品所具备的安全性能,周围的大面积留白使中心突出,观众的视觉感官全部集中到安全别针上,对广告主题简明扼要的指出,使得这则广告成为设计典范。

(三)意境悠远

意蕴可以体现深层内涵,经典作品总是蕴含悠远意蕴,借由情、理、意、趣等多种因素得以展现。中国画擅长利用笔墨表现意境,意蕴中隐含丰富的情感,“意”表达审美感性,它会启发观者去追寻探索其中的隐藏情感,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种吸引观者注目并且令人难以忘怀的特征,同广告设计中利用广告传达隐藏精神,以实现广告效应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所以,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美能够使广告中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增强。沃尔沃的广告《洗礼》篇中,虽然没有直接借用中国画元素,但采用的黑白色系处理以及画面的构图方式仍给人们视觉产生强烈冲击,画面由远及近,逐渐推进,产品设置在中景上,同时以天与水对画面气势进行引导,令人赞叹不已。

二、中国画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画在创作时强调骨法用笔,并且创造出韵致独到的笔法。笔力变化体现笔法变化,画家在创作时笔随气行,心气相合。在现代的广告设计里,笔墨元素在其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靳埭强先生设计的海报,就将笔墨作为主要的形式语言,对比结合如莲花、砚台、光盘及人的形态等物体,碰撞出文化的演变,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又如红磡地产设计的《香水之约》系列广告,将水墨元素与金鱼、玉石、月色、茶壶等传统文化进行组合,表现出人文内涵丰富且大气婉约的形象,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中国画历来运用线条来表现事物的形体特征,“线”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可以起到抒怀的作用。例如山水画中,线条的恰当运用可以表现出山峰硬朗险峻的特点。在现代著名人物画家何家英的国画作品中,线不仅是线,同时也是面和体,他在表达立体空间时,不是利用明暗进行表现,而是采用线的结构进行解决。因此即使运用的色彩不多,通过线条造型也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空间延伸、体面婉转起伏变化。李宁的《天、地、人》广告中,就采用书法的笔墨意蕴对整体画面进行分割,然后利用动态人物进行辅助平衡,清晰地表现出广告所要传达的运动精神。

(二)中国画的构图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每一幅中国画必然有一个主体形象,构图区分宾主,将主体突出表现。例如宋代作品《白头丛竹图》中,白头翁为整个画面的主体,竹子为宾,将白头翁生活季节、环境进行衬托。广告设计中,层次要求是特别需要强调的,主要的广告信息元素应为视觉重心,以便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视线,引起关注。如北京奥运会的系列主题海报,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全新创意,会徽为中国汉字篆体的“京”,天安门的整体颜色为金黄色,水立方表现为蓝色,以及银色的鸟巢,如此浓墨重彩,中国味道被强烈凸显。虚实也是中国画的常用表现形式,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一般主题为实,而背景则是为虚,白色为虚,黑色通常为实。山水画中,树木山石这种具体的物象为“实”,而“虚”的表现则为天空云水。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中,山石树木为近景,刻画具体细致,体现主体之“实”,同远处江面淡淡的船只表现的“虚”构成远近结合的一种空间关系,虚实对比强烈。广告设计版面力求简洁,同样需要“留白”,这样才能实现主题突出,增强作品感染力。

(三)中国画的色彩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画的色彩,最开始是以红黑色系为主要基调,随着山水画的发展,青绿、浅绛、水墨三大色系逐渐分出。中国画的独特色彩体系应用于广告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红黑色。中国红寓意尊贵吉祥,是最原始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索尼《BRAVIA 中国红》广告就采用了中国红元素,色彩鲜明,大气尊贵。二是青绿色。石绿色系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这种绿色偏冷,常代表不俗个性,彰显产品品质与品位。《香水之约》的房产广告以及龙凤食品广告均采用了这种青绿色系,典雅独特。三是水墨色。水墨色摒弃色彩,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在色彩斑斓的现代社会,黑白灰的经典格调总是让人感觉眼前一亮,清新高雅。四是浅绛色。这种色系给人以怀旧感觉,比较适合具有历史渊源的产品,如宣传世界读书日的海报作品就采用了这种怀旧色系,古朴经典。

结语

中国画元素应用于广告设计中,可以赋予广告更加丰富的内涵与精神,在二维空间中表现多维思想,彰显现代广告“大意境”的独特格调。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21(07):83-84.

[2]赵立霞.中国画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天津理工大学, 2012,24(15):113-114.

第5篇:怀旧空吟范文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有针对性地在平时的高考备考训练中加强了诗歌翻译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翻译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下面就以我的学生的一次古诗翻译练习为例,对这些共性问题加以归纳整理,并指出改进措施。

我要求学生翻译的诗歌是北宋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珍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批阅完学生作业,共性问题可归纳出四点。

一、对词中人物形象判断不准确

很多学生把词中人物形象认定为是一名漂泊羁旅、离家千里的断肠游子。判断理由十分简单:词中人物就是词人范仲淹本人,而且词中有“长是人千里”一句。这是不正确的,细读本词可以发现,词中有“香砌”“珍珠帘”和“玉楼”这三个意象,这三个意象写的是人物所处的环境,从词语风格可以看出词中人物应为一闺中女子,“长是人千里”一句应解释为这位女子思念漂泊在千里之外的亲人。除了读词不细外,学生出现这种判断人物形象错误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对古代诗人的“代言”传统不了解。古人写科举文章有“代圣人立言”的传统,而在诗词领域则有“自比女子”或“代女子立言”的小传统。这种做法从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就开始了。后世最著名的此类诗歌有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和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在解读诗歌时,一定要注意到有这样一类诗存在。

二、缺乏古诗鉴赏字句方面的常识

有学生把“纷纷坠叶飘香砌”解释成:纷纷落叶飘香,堆积在台阶上。如果说是落花飘香还有点道理,但是“落叶飘香”,这是什么样的落叶呢?显然不符合生活常识。学生犯这种错误是因为不知道“香砌”是一个词而误认为“飘香”在本句中是一个词。其实“香砌”应是台阶的美称。古诗词中有时为了营造特有的诗意美,诗人会使用“美称”。课本注释中提到“美称”的地方有两处:《望海潮》中“凤池”是对中书省的美称;《雨霖铃》中“兰舟”是对船的美称。关于“玉楼空”的解释,有学生解释成:玉楼上空无一人。这个“空”字解释得不到位。联系全词,“空”不是空无一人,而是空荡荡的玉楼上只剩下“我”(思妇)一人在望月怀人,这个“空”字暗示出了“我”(思妇)的孤独寂寥的情感。关于“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解释,部分学生不会颠倒诗句去解读诗歌。应按照“眉间心上,都来此事,无计相回避”的顺序翻译。课本就有翻译诗句时调整语序的例子。姑举一例:《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下注释就将“多情应笑我”注解为“应笑我多愁善感”。

三、正面迁移能力弱

迁移能力弱表现在不能从课内学过的古诗或从虽没有选入课本但广为人们引用的古诗句中找出与需要解读的诗句类似的诗句,用已知猜测未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范仲淹很著名的诗句,使用率也相当高。如果学生曾经见过或听过这句诗,就可以看出“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与“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在手法、情感、用语方面的相似之处。看起来范仲淹对自己这个从“酒”到“泪”的创意颇为看重,才一再写入词中。如果看出了这两句诗之间的关联,解读时就会感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胡猜乱写。“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与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课文),用词造意都相同。不过从时间先后上讲,应该是李清照借鉴的范仲淹才对,而不是相反。另外,课本上还有词人间相借鉴的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柳永的“怒涛卷霜雪”和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本体、喻体和动词“卷”的运用方面都可以明显看出后者对前者的借鉴,但后者更青出于蓝。

四、翻译出来的句子不合常理

“寒声碎”,有学生解释成:寒声破碎。这个解释不容易理解,声音又不是玻璃器、瓷器,如何破碎?要正确解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寒声”。联系语境和生活常理,我认为,寒声是指秋夜里传来的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各种有名无名的细微声响,所以“碎”应解释成“细碎轻微”才切合前句“夜寂静”所表现的意境。有的学生对“月华如练”的解释更是奇葩:月光好像在练习;月光好像在反复练习;月光好像在训练……“练”就是白绢―― 一种薄而轻的丝织品。学生因不了解这一常识,导致翻译时出了笑话。

针对上述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多读细读勤积累,联系课本常练习。话很简单也很老套,但学起来需要有悟性、能坚持、广泛联系,才会使古诗鉴赏能力更上一层楼。

附:

第6篇:怀旧空吟范文

1 识记文学常识;2 默写名句;3 理解诗意;4 把握意境;5 品味用词;6 赏析诗句;7 理解思想感情;8 理解诗中用典等。

[新题演练]

一、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诗中____________几个字概括了诗人被贬谪的区域,“_________”一句饱含诗人的无限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之情。

2 诗中哪几句运用了典故?诗人通过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名,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什么哲理?

4 通读全诗,说说诗人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赤壁》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本诗作者是_______,他与_______在文学史上被并称为“小李杜”。

2 认真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的首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周瑜取胜是不是真的在于东风之便?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王安石《登飞来峰》鉴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诗歌及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诗中“浮云”的理解。

4 认真阅读诗歌,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着怎样的哲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龚自珍《己亥杂诗》鉴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诗歌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历来为人称颂,请谈谈你的理解。

3 结合实际说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行路难(其一)》鉴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

2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和南朝宋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太息”相比,你认为哪两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歌形象描写“行路难”的句子是:这两句诗有比兴的意味,它的比喻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哪几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诗歌内容,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鉴赏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7篇:怀旧空吟范文

重阳节古诗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几回为客逢佳节,

曾见何人再少年。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独孤及

是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广陵道中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

韦曲旧游堪拊膺。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诗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 潘希白《大有·九日》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 赵时春《原州九日》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绿杯红袖趁重阳。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龙山饮》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 韩琦《九日水阁》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龙山饮》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 韩琦《九日水阁》

重阳节古诗赏析《沉醉东风·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赏析

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承受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的人醉卧在歌楼上。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赏析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乡的思绪想山间的云烟缭绕惆怅转折。在异乡和家乡的你一共同喝着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在异乡和家乡的你一共悲伤。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第8篇:怀旧空吟范文

十月的天空再次忆起,你绿色的衣襟在风里飘拂。阳光遍地,你信手拾起一枚鹅卵石,放进我手里,说:“我爱你!”三字成谶,我被你一语中的,从此,沉重的枷锁背负我每个梦境,明知无望,却固守着仅存的坚持,以为,终究可以将你守侯成最美的风景。若年华可以作注,我已押上一切筹码,只待你开出一幅九天十地的牌久,示我以最终的输赢。谁知,你竟中途离开,衣袖随长风斜过,拂乱了赌局。无人坐庄。

夜雨,湿了清冽的箫声短暂停顿之间,你飘远的足音惊醒酣睡的旧梦。欢爱如昨,说着两眉羞。长记得,凭肩游,几番行,几番情。几番醉,几番留。对酒酣歌,长袖善舞,霓裳羽衣轻裹缱绻的醉意。我在玉笛清箫的婉转里翩跹,我用缠绵悱恻的筝曲与你相和。-也许,滴落在心头的根本就不是雨,而是一种情绪、一种感伤、一种记忆、一种忧郁。 帘卷西风处,人比黄花瘦。

人如旧,西窗下,目光纠缠,相顾总无言。素笺轻展,情润笔端。长袖轻拂,添一柱心香。爱自你的笔下蔓延,随手拾起一阕,就能吟醉。前世今生的欢颜,一写就是千年。长长短短的词句,刻满你的誓言,我的眷恋。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古典情怀旧时语,静守明月映窗前,一任心事满园,在尘水流转的故事里,少了清愁,多了薄欢。

是谁?挽着琴弦,拨动一曲离殇,倾诉千年遗憾。光阴溅落尘埃,翻飞着些许温凉如烟的旧梦,划过我迷离的眼,与你相遇,清清浅浅的相交,转身,轻轻淡淡的忘记。有些故事,注定成空。匆匆相逢,惶惶相依,最终背道相离,一切恍如梦,如烟,似水,决绝而去。记不清那些灿烂的笑颜,是为谁绽放,只记得清寂的生命里,不会有我可以选择的美好人生,那么,不执念,不惆怅,容华谢幕,也不过是一场江山永寂。

滚滚红尘,故人心依旧在。叹前世之擦肩,哀今世的错过,等来世之相爱,几经轮回,谁人在轮回台,执着守候,彼岸相伴,伴的却是三生的寂寞与忧愁。三世情殇,抚一曲离别,舞一曲殇情,几许哀怨,几经沧桑,刹那芳华朱颜逝。低诉,那未尽的相思。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醒来时,天依旧清亮,风仍然分明,而光阴的两岸,终究无法以一苇渡航,我知你心意。无须更多言语,我必与你相忘于江湖,以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岁月做衣锦华服,于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然后,离去。

寒烟彼岸陌上花,挽不回串串往昔,拾不回远走的年华,寂寞了谁的等待?水墨孤舟,载不尽新词旧愁。转眼之间,老了春色,转身之后,青丝白发。天涯望穿了秋水,古筝弹断了琵琶,纸笺诉尽了残墨,尘缘终断了痴缠。一场隔世之约,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时间开了一个玩笑。红尘劫,不是太早就是太迟,芊指轻捻,弹一世风华倦怠,一纸素笺,诉几许浮缘薄凉。是在等待谁的约定么?还是已悟透了地老天荒?

第9篇:怀旧空吟范文

应该说,如果单纯从影片的影像风格来看,可称得上是一部出色的唯美作品。

当渡边在走廊上跑过时,迷离的淡黄光线随着飘动的窗帘满溢流动起来,整个画面几乎成了一幅画,美丽得令人窒息。陈英雄一贯对于色彩的迷恋与重视在本片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大片绿块的运用凸显了他自从《青木瓜之味》以来一贯的影像特征,也是导演本身风格很好的延续。片中多处在森林与旷野中的镜头都有着极强的美感,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当桌面使用。如影片中渡边与直子在疗养院附近田野里横卧的镜头可称惊艳。加上陈英雄本身对于自己作品近乎苛求的拍片方式,影片在时代的氛围营造和空间的设置上都颇为出色,很好地将原著中设定的六十年代末期的时代特点展现出来。这是影片整体精致风格的突出体现,也是引导观众深入怀旧的重要砝码。

不过,遗憾的是,可能还是文化差异和对于作品理解的不同,影片最终还是未能将原作中的精髓真切而直观地表达出来。村上春树的原作中以渡边、直子与绿子三人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在一个感伤的故事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年轻的迷惑与无奈。影片虽然忠实地按照原作的叙事方式来进行,开头的部分也比较出色,可是整部影片在绿子这一角色出现之后变得有些混乱起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整部影片中对于渡边纠结于直子与绿子之间的感情表达略显肤浅,使得原作中这一部分最为动人和伤感的感情变得令人费解和肤浅,大大削弱了原作的力量。此外,在影像作品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影片对于原作中一个常见的爱情故事背后所表达的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等都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原作中对于“死亡”的大量描写有着更多的深意在内,木月、直子、初美等人物的死亡也在诠释着一个带着宿命的悲哀和铅灰色的沉重的主题,与整部作品的阴郁与感伤主调不谋而合。虽然这些情节都在电影中得以展现,却也因为缺少足够的铺垫和渲染而仅仅停留在一种表面的悲情上,与整部作品的关联被有意无意割裂开了。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一个文学与电影的差异在作怪。作为一部带有伤感色彩的爱情小说,村上春树在这部作品中又夹杂了关于性、死亡、人生、社会等等话题,更包含了对于年轻人困惑与生存状态的探讨,而这些东西在一部120分钟左右的电影里得以完整呈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看到陈英雄已经在尽力忠实原著的基础上保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努力去展现一部他所能展现和理解的《挪威的森林》。就本片的影像而言,也可以称得上是近些年少有的一部唯美之作了。在很多时候,导演只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原著作品,却也恰恰因为如此而难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在文学与影像之间,似乎永远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