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

一、前言

自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又于2002年8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12年,教育部再次对《纲要》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即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只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才能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来,才能关注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与培养规律,进而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文关怀是21世纪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此处所指的心理学的内容就包含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国内出现的新的教育理念,其前提是关注和关爱,表现为对学生积极、正面的肯定,是一种永远相信孩子“行”的教育方式。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势在必行。而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时,要先了解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为此,以深圳特区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性别和年级等因素的差异分析,了解小学生对于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重点的此项工作,不仅对于研究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具有理论意义,对于一线心理教育工作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随机选取两所小学,选取其中三至六年级学生共58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Park N和Peterson C等编制的《显著优点问卷》,了解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特点和年级、性别等差异状况。《显著优点问卷》包括6大维度24项积极心理特征:智慧和知识――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独创性、社会智能、视野;勇气――英勇、坚定、诚实;仁慈――友善、爱;正义――成员精神、公平、领导能力;自制――自律、谨慎、谦和;超越自我――欣赏美感激、希望、信仰、宽恕、幽默、热情。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特点分析

将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平均数比较发现,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六大维度上的得分排序最高的是仁慈,其他依次是超越自我、勇气、自制、智慧和知识、正义。将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进行平均数比较发现,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24个子项目上的得分在8分以上的顺序依次是希望、爱、自律、信仰、热情、诚实。

2.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性别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维度上的得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进一步对不同性别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在欣赏美项目上的得分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3.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年级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仅在勇气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p

对不同年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24个子项目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在公平、宽恕项目上的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p

四、讨论

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特点

根据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描述统计结果,南山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六大类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发展程度不一致,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仁慈、超越自我、勇气、自制、智慧和知识、正义。得分最高的是仁慈和超越自我,得分最低的是智慧和正义,说明今后需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两大类积极心理品质。

根据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的描述统计结果,南山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在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发展程度不一致,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希望、爱、自律、信仰、热情、诚实、英勇、成员精神、热爱学习、友善、公平、谦和、幽默、感激、独创性、判断力、宽恕、社会智能、欣赏美、视野、谨慎、坚定、好奇心、领导能力。其中得分最高的三项品质是希望、爱和自律,而得分最低的三项品质是坚定、好奇心和领导能力,说明今后需重点培养学生坚定、好奇心和领导能力品质。

2.女生在多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研究发现,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性别比较上,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义等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得分的性别比较上,女生在友善、欣赏美、爱、公平、宽恕、热情等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人们一般认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早于男生,女生成绩优异、擅长组织活动,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而通常到了中等教育后期,男生往往就能追赶上甚至超越女生。但是,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的学业表现都赶上甚至超过了男生。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在英国,近些年的考试结果表明,女生几乎在所有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澳大利亚,男生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生存在差距,而且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生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离开学校,人数比女生多,年龄也比女生小;年轻女性要比年轻男性更愿意上大学,更可能读到毕业,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读一个硕士学位,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国的《商业周刊》曾这样断言:“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

3.低年级学生在多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

研究发现,在积极心理品质6大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分析上,勇气维度存在年级差异,主要是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得分均高于六年级学生得分。

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子项目得分的年级差异分析上,公平、宽恕、热爱学习、诚实、视野、欣赏美等项目上表现出不同年级的发展特点,总体上均是低年级得分高于高年级得分。具体而言,在热爱学习、宽恕、公平项目上,三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得分,其中五年级公平得分也明显高于六年级公平得分,说明需大力培养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的热爱学习、宽恕、公平品质;在诚实项目上: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六年级学生诚实品质;在视野项目上,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六年级学生视野品质;在欣赏美项目上,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五年级学生,说明需重点培养五年级学生欣赏美品质。

五、结论

不同性别学生呈现出差异,女生在仁慈、超越自我和正义等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友善、欣赏美、爱、公平、宽恕、热情等子项目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第2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利益损失 诚信承诺 不诚信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0-03

诚信是人类社会一贯倡导的道德原则,与诚信相对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不诚信行为。在发展心理学中,不诚信行为的研究也是比较早的课题。而目前对于不诚信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谎行为的发生、发生率、说谎的技能水平以及说谎所涉及到的一些相关因素上,几乎无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的诚信和说谎行为。

而奖励作为一种可以满足学生社会心理需要的外部诱因,可以唤起个体的外部动机,改变青少年的行为方式,那么当奖励变成利益损失时,不愿损失自己利益的心理是否也会改变青少年的行为。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在利益损失的情境下小学生说谎和诚信行为的抉择,揭示诚信承诺条件下与无诚信承诺条件下不诚信行为的变化特征,考察小学生在诚信承诺的条件下的不诚信行为的变化,据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1.不诚信行为的研究

Nina Mazar(2008)从Thomas Hobbes等人的标准经济学模型出发探讨了人类为什么会表现出诚信行为和不诚信行为。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做出不诚信行为或诚信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中心利益,环境,奖惩等相关条件的权衡,而这种权衡最终会使人类得到最大的利益。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除了经济利益外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回报。

儿童道德发展水平,虽然揭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但很少能够预测在日常生活或者实验情境中儿童的道德行为。王红梅(1998)的研究中指出,小学生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逃避心理,逢迎心理和虚荣心导致的。陈孟流(1998)指出,学生说谎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心理原因主要有:自我保护,打击报复,追求虚荣,反抗叛逆,嬉戏模仿,满足兴趣。以上两个学者都指出虚荣心会导致儿童做出不诚信行为,这说明儿童的不诚信行为多能为其赢得更多的利益,而这种利益越能吸引儿童则越能引导儿童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2. 有关利益和诚信承诺的研究

王丽(2007)等人指出儿童的保证可以减少说谎行为的出现。Nina Mazar(2008)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让被试在五分钟内完成由二十个数学矩阵组成的测试卷,每个矩阵中有十二个数字,要求被试在五分钟之内尽可能快的找出每个矩阵中相加等于十的两个数字,他们在被试间设置了两个实验因素,一部分被试每完成一道题会获得50美分的奖励,而另一部分被试每完成一道题会获得2美元的奖励;每一部分被试又被分成三个实验组(控制组,无诚信承诺组和诚信承诺组)。控制组中被试无法作弊,而在无诚信承诺组中被试却有足够的作弊空间,诚信承诺组中,被试在完成数学矩阵之前会先签一个诚信声明,其他程序与无诚信承诺组相同。他们的结果显示承诺启动能抑制不诚信行为。Nina Mazar等人的实验被试为大学生,那么对于小学青少年来说诚信承诺也会抑制不诚信行为吗,诚信承诺对不诚信行为的影响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青少年来说是一样的吗?

因此,我们选取了小学六年级和小学五年级青少年为被试来检验,在利益损失的情况下,无诚信承诺和诚信承诺对青少年不诚信行为的影响。

3.本研究的意义

(1)研究问题

从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者多关注的是被试是否会为了奖励而做出不诚信行为。但却几乎没有研究考虑到避免损失也会使个体选择做出不诚信行为。Nina Mazar(2008)等人的研究是关于大学生被试在诚信承诺(签承诺书)的条件下被试不诚信行为的变化情况。本实验在Nina Mazar(2008)等人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把避免损失作为诱导被试做出不诚信行为的条件,检验诚信承诺是否能遏制不诚信行为,并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小学生。重点探讨诚信承诺能否预防小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2)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研究青少年在面对利益损失的情况下对诚信和不诚信行为抉择的变化来揭示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这种以利益损失作为诱导青少年做出不诚信行为的条件也为青少年道德行为的方式的进一步研究做了补充。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迅速、可塑性高的阶段,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让家长和社会关注青少年诚信行为的培养和塑造,同时使各级教育者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形成有一个比较现实的认知,不仅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意识,更要重视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学校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诚信教育提供启示和理论指导。

4. 研究假设

本研究的假设如下:

(1)在损失利益情况下被试会做出不诚信行为以此来维护自己已有的利益。

(2)在损失利益情况下,诚信承诺对不诚信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有诚信承诺的被试做出的不诚信行显著低于无诚信承诺被试。

二、实验

1.实验目的

对Nina Mazar的实验在奖励部分做了变动,考察在利益损失的情况下其实验结果是否能在小学六年级被试群体中重复。本研究是在Nina Mazar 的研究基础上,考察小学生在利益损失的情况下被试诚信承诺与不诚信行为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1) 被试

随机选取98名在读小学生,其中46名为六年级学生(男26人,女20人;平均年龄为13.61岁,标准差为0.61),52名为读小学五年级学生(男24人,女28人;平均年龄为12.50岁,标准差为0.50),六年级学生控制组16人,无诚信承诺组15人,诚信承诺组15人。五年级学生控制组20人,无诚信承诺组17人,诚信承诺组15人。所有被试年龄范围为12―15岁,平均年龄为13.02岁,标准差为0.79。被试包含男50人,女48人。 3.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组别,分为三个水平:控制组、无诚信承诺组(未签承诺书组)、诚信承诺组(签承诺书组);因变量为报告解决数阵正确个数,要求被试独自完成一份由二十个数学矩阵组成的数学卷子,然后报告其做对个数。

4.实验材料

本实验的实验材料是由二十个数学矩阵组成,每个矩阵中有十二个数字,要求被试在五分钟之内尽可能快的找出每个矩阵中相加等于十的两个数字。下面是实验材料的一个实例:

5.实验程序

控制组:发放实验材料,读指导语,并让被试了解实验程序,告诉被试这是一个数学测试题,他们要在5分钟内从提供的数字矩阵中找出两个相加等于十的数字,做的越多越好。实验结束被试将材料直接交给主试,主试核对答案,并根据答错的题数扣掉相应的糖果。

无诚信承诺组:指导语及程序与控制组相同。实验之前承诺给每个被试二十颗糖作为实验奖励,随后告之被试,如果答错一道题或是少答一道题就会从这二十颗糖中扣掉一颗。在被试完成实验材料后,告知被试不用把问卷交回主试,并向被试呈现正确答案,由被试直接报告答对题目的数量,主试记录其报告数量,并根据扣掉相应数量的糖果后所得糖果给被试。在该组中由于主试没有回收材料,给被试提供了作弊的机会。

诚信承诺组(签承诺书组):发放问卷之前,发给被试每人一份承诺书,让他们大声阅读承诺书上的内容并在横线处写上自己的名字。接着的实验程序与无诚信承诺组一样。我们最后考察在未签承诺书和签承诺书这两种实验处理下不诚信行为出现的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预分析显示性别在各个实验组中均无显著差异,后续将不考虑性别这一变量。3(组别:控制组、无诚信承诺组、诚信承诺组)×2(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97)=7.41, p< 0.001, 偏η2=0.139),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1,97)=6.79, p< 0.05, 偏η2=0.069),组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97)=0.42, p=0.658, 偏η2=0.009)。事后比较(LSD)显示:无诚信承诺组所报告的矩阵解决数目显著高于控制组和诚信承诺组(ps< 0.01),但是诚信承诺组与控制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02)。该结果说明在面临利益损失的情况下,小学生会做出不诚信行为,但是在有诚信承诺的情况下,不诚信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另外,五年级所报告的解决题目数显著低于六年级(p< 0.05)。

分别对五年级和六年级个实验组进行ANOVA分析显示:六年级不同组别在报告个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2,43)=4.64,p< 0.05,无诚信承诺组报告解决问题个数(M=15.20,SE=2.27)要显著高于控制组(M=11.63,SD=5.21,p< 0.01)和诚信承诺组(M=11.87,SD=2.42,p< 0.05), 控制组报告个数与诚信承诺组报告个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五年级不同组别中只有无诚信承诺组报告的矩阵解决数目(M=12.80,SD=1.13)显著高于控制组(M=8.65,SD=4.34,p< 0.01),其他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四、讨论

本研究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这说明不同年级的被试在报告个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是由年龄及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对不诚信行为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认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果,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林崇德,2005)。也就是说,五年级儿童和六年级儿童很可能处于不同的两个认知阶段,所以导致了他们在相同的情境下做出的不诚信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其中,五年被试报告的矩阵个数显著低于六年级被试报个的矩阵个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六年被试的数学水平高于五年级被试,也有可能是由于六年级青少年有更强烈的维护利益的意愿,导致他们为了维护更多的利益而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无诚信承诺组报告的矩阵解决个数显著高于控制组和诚信承诺组,但诚信承诺组与控制组间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面临利益损失的情况下,小学生会做出不诚信行为,但是在有诚信承诺的情况下,不诚信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这一结果支持了实验假设,并且与Nina Mazar(2008)等人的实验结果相吻合,这说明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这也支持了王丽(2007)等人指出的儿童的保证可以减少说谎行为的出现这一观点。也说明小学生对自己的保证具有了一定的责任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

在六年级被试中无诚信承诺组报告的矩阵个数显著大于控制组,这说明在没有诚信承诺的情况下,被试为了维护利益倾向于做出不诚信行为;无诚信承诺组报告个数要显著大于诚信承诺组报告的个数,这说明诚信承诺能抑制不诚信行为。这一实验结果与Nina Mazar 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实验假设,同时也说明六年级儿童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观念。

但在五年级被试中,只有无诚信承诺组报告的矩阵个数显著高于控制组,而其他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年龄成熟的差异,六年级青少年和五年级青少年,在年龄和成熟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认知水平和道德观念的理解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导致了诚信承诺不能抑制五年级被试的不诚信行为。

五、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在损失利益的情况下被试会倾向于做出不诚信行为,以此来维护自己已有的利益;

3.在六年级被试中,无承信承诺与承信承诺的条件下,被试在无承信承诺的条件下,被试表现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4.在五年级被试中,无承信承诺与承信承诺的条件下表现出的不诚信行为没有显著差异。在六年级被试中承信承诺对不诚信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Nina Mazar, On Amir&Dan Ariely. (2008)The dishonesty of honest people: A theory of self concept mainten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2]Nina Mazar, On Amir&Dan Ariely. (2008)Mostly honest: A theory of self concept mainten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JMR).

[3]王红梅. (1998).小学生不诚实行为的心理探究. 河北教育.

[4]陈孟流.(1998).学生说谎的心理分析及其对策.湖南教育.

第3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摘要: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语文知识的讲授和学习至关重要,其中小学语文又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奠定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提升,并按照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感知到语文学科的真正魅力。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六年级这么一个关键的阶段,教师要比以往更加有耐心、有信心,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使学生真正有所进步。

关键词: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一、了解语文学科内涵

语文作为集文字、语言和文化为一体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其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但是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这样的课堂将会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成绩为目的,忽略了对语文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对学生健全人格、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不利的。另外,在小学六年级中,学生会面临“升入初中”的问题,此时某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质量,就会大量采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后续学习十分不利[1]。因此,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内涵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其日常学习和生活,而语文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字词的认识和记忆,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教会学生体验情感并表达情感,培养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从思想和意识上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以使其更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

二、坚持因势利导原则

相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对情感的认识和感知也更加深刻,在情感表达上会有自己的方式,比如会用日记本记录自己对小学的不舍,会提前跟同学写下临别赠言,这些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应势利导的原则,采用合适的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将情感外化,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感情用语文的方式表达出来[2]。同时,教师可以将其与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写作:有你真好》结合起来,让学对小学生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人和事,并对其进行讲述和描写。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自己在小学阶段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描写出来,此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释放,还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和写作的魅力。

三、采用培优补差的方法

对于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小学生而言,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不需要教师多操心,只要按照自己平常的学习节奏,有计划的进行复习,调整好心态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而言,其在心理上就会承受较大的升学压力,此时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就十分重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培优补差的方法,在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建学习小组,使班级内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氛围。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习差的学生更多的注意,以便及时发现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更好的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最终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单单再是教材、黑板、粉笔、语言的简单结合,其已经融合了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和信息化技术。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更加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开拓眼界,使学生认识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学习过程相对也会变的简单和快乐。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就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自发积极的了解和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ppt等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到更多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以课程要求、课堂目标和要教授的内容为基础,利用多媒体,将图片、视频、声音进行结合,使一些理论的知识变得更加生活、鲜活,这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本文以小学六年语文课堂教学为中心,讲述了提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四个策略:了解语文学科内涵、坚持因势利导原则、采取培优补差的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希望对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第4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一、引言

学习负担是指人类个体以个体经验的方式,在对人类经验吸纳、加工以认识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对认定的目标、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所带来的压力的一种体验,以及为此而消耗的生命。体验是主观的,消耗(生理、心理、时间)则是客观的。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使得教育事业开始了高速发展,与之同步得到关注的还有学生学习负担的问题。“减负”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基本上每年都有相关的“减负”文件出台。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开展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专项工作。新世纪之初,国家教育部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问题的电视会议,紧接着又出台了一系列“减负”的措施。

2011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小学生减负再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2008年3月,吉林省四平市教育局为落实吉林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的实施意见》 (吉教基字[2004]22号)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 (吉教基字[2008]11号)文件精神,制订《四平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结合全市教育现状,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四平市减负意见》中对于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课外作业量、考试次数、教学用书、竞赛项目、培优补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这些政策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学生们真的“减负”了么?他们的课业负担到底重不重?本课题组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随机在吉林省四平市抽取三所城市小学和一所乡镇中心小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学校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学生问卷781份,回收778份,剔除无效问卷79份,有效问卷率为89.8%;发放家长问卷781份,回收696份,剔除无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率为90.9%。

本调查采用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编制的《小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学生问卷》、《小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家长问卷》的修订版本进行调查。在调查后将问卷汇总输入SPSS17.0数据表格中,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一)小学生的生活状况分析

通过分析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娱乐时间等,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情况。

1. 小学生睡眠时间。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睡眠时间是衡量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1998年就为了防止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卫生部颁布了《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三到六年级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本次调查以“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9小时以上充足”为标准,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日超过六成的小学生在早上6:30以前起床,九成以上的小学生晚上睡觉时间在9:30之前,然而在休息日却只有42.1%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

对统计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小学生睡眠时间存在城乡和年级差异。城市学生早上6:30之前起床的只有51.6%,农村学生达到86.6%,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晚上9点之前睡觉的城市学生有52.7%,农村学生有74.5%,两者差异显著;在休息日学生的睡眠时间,农村学生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城市学生。在年级变量下,早上起床时间、晚上睡觉时间和休息日睡眠时间三个方面差异显著,其中六年级在休息日睡眠时间最少,因为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学习压力较重导致其睡眠时间较少。

2. 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规定:小学生每日至少有1小时锻炼时间(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课外锻炼)。实际调查中只有27.3%的小学生在学习日的体育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更有13.8%的小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体育锻炼时间。在继续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发现,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少于城市小学生(P

在《家长卷》的统计分析发现,63.9%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习日有一小时以下的体育锻炼时间最好,休息日为15.5%。家长认为学习日体育锻炼时间充足的有16.3%,休息日为34.7%,这说明家长虽认识到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但是又不能保障足够的时间给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反映了家长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与身体健康的矛盾心理,间接显示了小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

3. 小学生娱乐时间。小学生除了每天的学习外,娱乐时间也很重要。统计显示在学习日小学生的娱乐时间少于1小时的有43.6%,其中8.2%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娱乐时间。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农村学生的娱乐时间明显多于城市学生,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二)小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分析

1. 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小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是衡量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四平市减负意见》中规定:要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其中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每天不超过6小时,小学上午7:40到校,7:50上课,下午15:30放学。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生7:30之前到校开始自习,下午16:30放学;城市小学生7:20到校开始晨读,下午16:00放学,在校学习时间均超过6小时。

2. 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在《四平市减负意见》中规定:三、四年级每日课外作业总量合计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每日课外作业总量合计不超过60分钟。然而统计显示只有43.4%的小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少于1小时,46.4%需要1至2小时,10.2%的学生则需要2个小时以上来完成家庭作业。小学生在家庭作业时间方面城乡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年级变量下差异显著,五年级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最长。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虽然有五成以上的小学生表示自己要用1小时以上来完成作业,但是在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减负的今天,家长们却仍然在给孩子增加学习量。问卷中统计显示,在学习日有47.9%的家长给孩子留额外的家庭作业,到休息日这一比例就达到了70.8%,其中有20.8%的家长会给孩子布置超过1.5小时以上的额外作业。

3. 小学生课间休息及每周考试的情况。从小学生的生理方面分析,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后急需休息, 《四平市减负意见》规定不得占用小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小学生课间休息时间被占用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72.5%的小学生表示他们的课间休息时间只是偶尔被占用或从未被占用。城市小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占用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小学生。

在考试次数的调查中,只有27.5%的小学生表示自己每周没有考试,而每周考试两次以上的达到57.3%。城市小学生每周考试次数明显高于农村小学生,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级的考试次数最多。

(三)小学生家教培优的情况分析

1. 小学生请家教情况。 《学生卷》统计分析显示,在请家教方面城乡、年级差异不显著,86.7%的小学生没有请家教,但仍有11.9%的小学生请过家教。在《家长卷》中,虽然近七成家长表示自己没有给孩子请过家教,但是在请家教的原因中30.9%的家长认为家教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成绩。由此可见,家长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家教的方式提高学生成绩,表明了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很高。

2. 小学生参加学习班情况。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在各小学附近观察到有各类小型补习班三四个。小学生课余时间也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支配的,统计显示有近五成小学生在学习日参加学习班,休息日则有近七成小学生参加1个以上学习班。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在学习日和休息日参加学习班情况中城乡、年级差异均显著,城市小学生上补习班的数量明显高于农村小学生,五年级的小学生参加补习班的数量明显高于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在参加学习班的原因分析中,29.2%的小学生表示是自己要求的,38.3%的小学生则是在父母要求下参加的。详情见表1、表2。

表1 学生卷――小学生学习日参加学习班情况描述统计

表2 学生卷――小学生休息日参加学习班情况描述统计

《家长卷》统计显示,93.3%的家长对孩子参加学习班表示支持或者持中立态度,而在“学习班对孩子的成绩帮助”上只有4.3%的家长认为作用很小或者较小,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参加学习班对于学生成绩的帮助作用是很明显的。

(四)小学生的主观感受分析

主观感受是指对学习的态度和喜欢程度,后者作为前者的动机因素,会对前者产生一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其主观感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假如他很喜欢学习,那么再长的学习时间和枯燥的学习内容也不会让他产生明显的心理负担。下面将从小学生主观感受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学习负担情况。

1. 对学习难度与作业难度的看法。在对“学习难度”的调查统计中发现,学生的回答呈正态分布,认为学习难度很大和很小的各占3.7%和11.9%,近六成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一般。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学习难度方面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学生认为学习难度较大。在作业难度的调查中则显示,只有7.6%的农村小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很大或者较大,大多数孩子认为现在的作业难度一般,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作业难度方面城乡、年级差异均显著,城市学生认为作业难度较大,六年级学生的作业难度高于四、五年级。

2. 对学习任务轻重程度与学科压力的感受。学习难度不大并不代表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已经减轻了,在《学生卷》中只有40.8%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现在的学习任务很轻松或者较轻松。在学习任务程度方面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城乡差异不显著,但年级差异显著,其中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最重,这是因为六年级的学生面临升学,所以相应的学习任务也较重。详情见表3。

表3 学生卷――小学生学习任务的描述统计

现在小学教育开设的学科众多,在调查的该乡镇中心小学,学生每天要上八节课。对于科目压力的调查显示,让孩子们感觉压力最大的学科是英语,占调查人数的54%,其次为数学和语文。在对该校英语教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孩子们之所以对英语学科产生较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专业英语教师的缺乏和英语学习环境的欠缺。

3. 学习压力与学习很累的来源。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通过刻苦学习而成功的例子,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地教导给孩子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催促着学生和家长加快步伐,在《家长卷》的调查中显示有34.2%的家长曾经听到孩子抱怨说学习很累,那么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和感觉学习很累的来源是什么?在《学生卷》的调查中发现,心理压力大是小学生感觉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长。在对“学习很累的原因”调查中发现,73.6%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很累的因素已经出现,学习时间过长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为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过大。

4. 对家教和学习班的态度。当前基础教育的精英化取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以及“代际补偿”的心理致使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在应试教育中披荆斩棘,出人头地。家长给孩子请家教,让他们参加学习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小学生怎么看待家教和学习班呢?统计显示,只有39.7%小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或较喜欢参加学习班。相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城市学生更喜欢参加辅导班,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在年级变量下,对辅导班的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四年级的学生相比五、六年级而言,更喜欢参加辅导班。在对家教的态度上更是有60.3%的孩子表示自己不喜欢或很不喜欢家教,很喜欢的比例仅占7.0%,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城市学生相对于农村学生更喜欢家教,各个年级之间差异明显。详情见表4。

表4 学生卷――小学生对家教态度的统计分析

5. 对现行学习时间安排满意度。1998年由卫生部颁布的《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标准》中对小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有着明确的规定,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清楚了解的。但是,在调查中只有13.2%的小学生表示自己知道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标准,46.7%的小学生不知道这一标准。在对他们“现在学习时间的安排满意程度”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57.1%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但仍有14.6%的小学生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现在的学习时间安排。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城乡、年级差异显著,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对现在的安排程度更为满意,六年级的学生对现在状况的满意状况最低,这是因为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对学习状况有更多的不满,六年级的学生因为升学压力较重,面对较多的来自父母与教师的压力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低,对于现状更为不满。

三、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1. 小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体育锻炼、娱乐时间不能得到保证。

2. 小学生在校课间休息被占用情况得到改善,但在校学习时间较长,考试次数较多。

3. 小学生课余时间请家教、参加课后补习班情况较为普遍。

4. 小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时间过长。

第5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由于被试学生的得分在高低两端悬殊较大而造成组内离散程度也较大,这说明了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普遍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和实效性的学习态度教育。即从学生性别上看,女生在学习态度水平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男、女生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不大;从学生群体上看,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初中生的得分,总体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比初中生积极得多,而且小学生学习态度间的差异度明显小于初中生,说明在小学里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小于初中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注了小学生的情感和知识技能的平衡,初中教学中过于考虑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导致了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得分不高。

即从学生年级上看,小学生在三、四年级中学习态度基本上保持了相对平稳的状态,但是到了五年级时由于学生的心理情感开始有了倾向,对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有所反应,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变化,一方面教师的正确疏导,另一方面加上五年级学生学业上比六年级学生压力要轻,所以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分是小学中最高的,到了六年级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教师在教学中偏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倾向,缺少了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关注度,致使六年级明显低于五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水平。

在初中三个年级中,七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水平是最高的,基本上是九年级学生的1.5倍还多,学生到了八年级学习态度水平大幅度地下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业上的难度加大和家长的期望值有所提高,到了九年级,学生就学的压力到了初中的极点,教师更加偏向知识技能的培养训练,基本上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关注;学生家长在家里对学生的期望值大幅增加,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使得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最低点。所以,如何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意志的平衡对于学生学习态度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第6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749.7+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34-02

【关键词】 焦虑;孤独;对比研究;学生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面临的压力普遍增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焦虑和孤独感是儿童在交往中产生的常见不良情绪,严重者容易导致儿童社交障碍。本研究对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于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维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别选取福建省某地3所农村小学和3所城区小学二、四、六3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580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570份,其中乡村小学270份,城区小学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3%。

1.2 调查工具 (1)儿童社交焦虑量表[1]。该量表有10道题目,包括2个主因素: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将总分得分≥8划为有社交焦虑障碍的可能[2]。本次调查的克伦巴赫α值为0.75,2周重测信度为0.71(n=30)。

(2)儿童孤独量表。采用Asher等[1]编制的儿童孤独量表,该量表有24道题目,采用5级计分法,总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重;反之,则说明这种现象不明显。本次调查的克伦巴赫α值为0.90,2周重测信度为0.75(n=30)。

1.3 调查方法 采用集体施测,其中二年级学生由调查员逐题朗读,学生逐题在卷面作答。最后由调查员统一收回。

1.4 统计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多重比较的SNK检验。

2 结果

2.1 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比较 表1显示,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不同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不同性别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比较 表2显示,城乡小学男生孤独感均高于女生,农村小学女生的社交焦虑均高于男生。

3 讨论

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城市小学生,与刘勇[3]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相对来说,还处于一种自发的或自然而然的状态,甚至存在不少留守儿童,父母由于出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交往活动,导致小学生交流范围较小、社交能力较低、社交焦虑程度较高。同时,城市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多元化的课内外活动,也增加了学生社交技能的培养。

在原量表的研究中,学生的孤独感并无年级差异。但本研究发现,农村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孤独感有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及活动范围的扩长,渐渐克服了一些性格上的弱点,孤独感逐渐减弱,但这种趋势在城市男生中并未发现,可能是由于样本的文化差异所造成。在社交焦虑方面,原量表发现女生社交焦虑高于男生,这与本研究中农村小学生的情况是一致的;但本研究中发现,城市小学生社交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我国传统重男轻女文化的影响有关。农村和城市小学生的社交焦虑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社交焦虑高于高年级,这与原量表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六年级学生社交焦虑高于四年级,这一结果与周宗奎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焦虑。

4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8-249,304-305.

[2] 李飞,苏林雁,金宇.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35-337.

[3] 刘勇.城乡儿童社交焦虑水平的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590.

第7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关键词: 村镇小学生 英语知识学习 调查研究

面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近几年来,宿迁的小学英语教学在师资、教材、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当今,宿迁各村镇的小学英语教学已经展开,主要针对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是小学生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村镇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对英语课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加上较为落后的教学设备,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和小学生英语知识水平较低。在校方支持下,笔者对宿迁几所村镇小学进行长达一年的小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宿迁村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探究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问题。调查采取问卷形式展开,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学生英语学习现状;(2)小学生学习并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3)英语课堂与课后英语学习与巩固情况等。

(二)调查的实施

自2013年6月以来,笔者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带领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调查研究。笔者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宿迁市宿城区和宿豫区的村镇小学为调查对象,在每个学校三、四、五、六年级各随机选取一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6所小学24个班级的1215名学生参与调查。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11份。此外,笔者安排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走进课堂听课,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宿迁村镇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方法

1.村镇小学生的英语成绩总体一般。本次调查通过设计问题“成绩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划分“很好、一般、成绩不稳定、不好”四个档次,有12.9%的小学生感觉自己的英语成绩很好,50.1%的小学生自评成绩一般,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达30.0%,感觉自己成绩不好的学生达到7.0%。这样看来,近30%的小学生学习英语是存在较大问题的,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与12.9%的优秀生持平。

2.由于村镇经济较为落后,学生可以借助的学习工具受到限制。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39.5%的小学生通过听录音边听边学,早读课多读英语的小学生达60.5%,听英文歌曲和看英语类节目的学生分别占9.8%和15.2%。由此可见,每天早晨的早读课对小学生而言很重要。老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现象,督促学生在早读课好好阅读英语文章或者摘取重要章节背诵,不提倡部分老师占用早读时间上课或者做其他与读书无关的活动。通过英语电视节目和听歌的人数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村镇小学生不像城区的孩子,可以随时上网,用手机和平板听英语及查资料。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给予学生教材的配套音频资料,让学生多听多学。

(二)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状况

1.课堂表现。通过调查发现,有66.7%小学生偶尔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经常会开小差的同学占12.3%,只有4.0%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出现过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个数据显示,课堂上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不太认真,究其原因,首先是小学生自觉性不高,处于“被动”学习阶段;其次是老师课堂教学的设计欠缺,没有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小学生主动参加讨论回答问题的占41.6%,较少参加和厌恶参加的比例分别占29.4%和19.6%。由此可见,整个班级的课堂效果没有多么出色。另外调查结果显示,9.4%的小学生被动参与教学,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鞭策作用。小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贪玩是天性,学习的过程就显得被动。在英语课上,69.1%的小学生喜欢通过玩游戏方式的学习并掌握知识,喜欢对话的方式占33.9%,听讲方式和练习方式的比例最少。可见,要想课堂效率提高,采取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

2.课后巩固。从课后作业来看,48.9%的学生认为作业适中,但仍有41.1%左右的学生认为作业偏多或者根本来不及写,感觉作业少的学生占10.0%。其实,作业布置不会相差太大,出现这样不同的表现数据,来源于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表示作业适中和作业少的学生应该在下课或者自习课时间就完成了部分英语练习,因此,英语作业在这部分学生看来可以接受。那些下课老是想着玩、自习课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英语作业自然成了他们的负担。作业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将近一半的学生会选择问同学和老师,选择问家长的学生占18.2%。由于村镇条件的限制,与城区相比,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些学生遇到问题也就习惯独立思考。村镇的孩子从小就习惯独立自主,长远看,村镇孩子大多数比城区孩子独立。

(三)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对英语学习的差别

同样一个问题的问卷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选择差别很大。即使是一个年级,男女之间的差别也很明显。详见下表: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女生对英语的兴趣明显高于男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英语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牢固。根据六年级男女问题反馈看,男女英语成绩的差距有缩短的趋势。随着男生慢慢长大,他们的英语成绩也相应提高,由此推测,优秀的男生的英语成绩不会低于女生。

三、调查结果讨论

导致英语总体成绩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思想认识不够是小学生英语成绩不高的主观原因。处于这个年龄段,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对学习意义的了解不够深刻,没有端正的英语学习态度,大多数小学生都在被动地学习,导致成绩不是很理想。其次,学习习惯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小学生虽然学习认真,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村镇家长没有很多时间顾及孩子的成绩,也不能很好地督促孩子。根据后期调查,很多孩子放学后要做家务活,吃过晚饭已经是晚上八点,写作业的时间不太充足。有些孩子放学后一直学到很晚,可是效率低下,最后成绩也是不见起色。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家长应该减轻孩子的生活负担,工作和孩子的学习要合理安排好,权衡利弊,给孩子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最后学习兴趣不容忽视。大多女生对英语的兴趣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女生的英语成绩总体高于男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主动地学习,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提高,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这种培养大多依靠老师的引导。一方面,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上课形式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英语老师的个人魅力和性格也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问卷调查之后,笔者安排组员进行听课和课后交流,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调查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英语老师很喜欢、很尊敬。80.4%的学生说,老师就像是自己的朋友,生活中很随和、很好沟通。然而,调查中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自己英语老师的评价普遍偏低,70.1%的学生表明对英语老师根本不了解,也不想接触。这需要英语老师学会鼓励夸奖学生的长处,用心教书,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慢慢地融入学生心中。

四、结语

当前,仅六成左右的村镇小学生的英语成绩达一般以上,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重视度也不相同,六年级对英语的重视度较高,同时,六年级学生在理解知识和英语成绩上也明显高于三、四、五年级学生。女生的英语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是随着年级增长,差距开始缩小,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思想认识不够、学习习惯不科学、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导致村镇小学生英语知识学习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家长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合理安排孩子英语学习时间,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杨继平,高玲.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05(1):63-68.

[3]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第8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关 键 词 中小学生;羞耻感;道德情感;道德认知

作者简介 李翰飞,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江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德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它应该具有很浓的民族人文色彩和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人文特征是一个民族最具有特色的标志,抛开人文色彩的教育将使民族特色渐渐淡去,最终导致民族消亡。所以,任何抛开人文色彩的教育,都将是苍白无力的,德育尤是如此。若要改善德育现状,合理定位学校德育传统的人文内容和切入点,是学校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我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强调“耻德”。“耻”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关涉的基本内容之一,更是完善个人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约束机制。毋庸置疑,学校德育应该以“羞耻感”为切入点。

羞耻感是一种高级的道德情感,是个体违背道德或感到无能时,基于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地指向自我的痛苦体验,它产生于道德自我的形成以及道德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对个体道德行为发展和道德品格的养成尤为重要。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小学生正好处于道德的习俗水平发展期,虽然已经开始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但对事物的判断仍依赖外界标准。外界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其身心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如何通过羞耻感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对中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尽管以往很多研究都证实了羞耻的道德作用,但这些研究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方法来探讨中小学生羞耻感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羞耻感培养对道德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中小学德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采用分层取样法,分别在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市双语实验学校、红花实验学校、青龙小学和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58份,回收率96.5%;最终有效问卷924份,有效率79.8%。其中男生489人,女生435人;小学生469人,中学生455人;城市户口497人,农村户口417人;独生子女583人,非独生子女341人。

2.研究工具

羞耻感问卷

采用亓圣华(2006)编制的中学生羞耻感量表。该量表共22题,分4个维度:个性羞耻、行为羞耻、能力羞耻和身体羞耻。采用4点计分,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93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3,重测系数在0.57—0.90之间,总量表在半年后的重测系数为0.87。由于该量表适用对象为中学生,所以正式施测前,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进行试测,绝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读懂全部题目。

道德判断测验(MJT)

该测验由两个两难故事构成。每个故事后有13个问题,要求对被试进行9级评分。MJT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道德认知。MJT主要指标为道德判断能力分,简称C分数;第二部分:道德情感。MJT中对道德态度的指标是用科尔伯格的六个阶段来表示的,道德情感分包含了代表六个阶段的6个得分。我国学者已经对该问卷进行了必要的跨文化效度验证,其重要效度指标都符合修订标准。

3.研究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集体施测,当场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生羞耻感水平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

根据被试情况,按年级分为五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除身体羞耻(p>.05)外,其余三个维度及羞耻感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四年级与其他年级差异尤为明显(见表1)。

表1中的a、b、c、d、e分别代表与其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年级,其中,a:四年级;b:五年级;c:六年级;d:七年级;e:八年级;下同。

分别对男生、女生在羞耻感总分及其各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显示:男生和女生在羞耻感总体水平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5);但女生的身体羞耻水平显著高于男生(p

2.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

同样,将被试按年级分为五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见表3),道德情感发展的六个阶段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但道德认知得分各年级间却不存在显著差异(p>.05)。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前三个阶段,五年级的分数几乎全部显著低于六到八年级;在后三个阶段,四年级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年级,而七年级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年级。道德认知C分数,五年级和六年级均与八年级有显著差异。同时根据Cohen对C分数的划分等级(1—9分,较低;10—29分,中等;30—49分,较高;50分以上,非常高),所有年级的学生均处于道德发展的中等水平。

表3中的C分数代表道德认知得分。下同。

分别对男生、女生在道德情感得分和道德认知C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道德情感的各个阶段以及道德认知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5)。

第9篇:六年级小学生差差差范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应用题;解题错误;数困生;数优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06-0012-06

一、问题提出

数学学习不良(MD)是学龄儿童中较为普遍的学习不良类型。美国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约有6%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被诊断为MD,另外约有5%的儿童被诊断为有阅读困难(RD)[1]。在另一项研究中,美国的教师报告:在他们的学生里,有26%的学生由于数学学习困难而接受特殊教育[2]。虽然数学学习困难对学生来说是普遍的,但是,在学习困难研究领域,与阅读困难研究相比较,关于数学学习困难的研究是较少的[3]。

应用题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初等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都表现为在解应用题上有困难,而且这一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严重[4]。

近一二十年来,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向对有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分析和教育干预,其中尤以研究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为这个领域的热门话题。原因是它可以帮助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综合关于数学应用题解题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如下一些结论:当应用题中包含了一些额外的信息或者出现了语句陈述不一致的条件时,学生的解题表现就会较差;数学解题图式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类型的识别和问题的正确表征;元认知因素则贯穿学生解应用题的全过程,影响学生的解题行为[5-8]。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应用题解决的研究主体主要包括心理学科研人员和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心理学科研人员关注的领域比较有限和微观,而教师的科研报告往往比较宏观和经验化,二者存在脱节。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现场实验,采用目前已被证明比较有效的错误类型分析方法,比较数优生与数困生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得出既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直接指向实践的结论。

在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中发现,在面对不同的试题类型、题目类型和难度附加条件时,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数优生和数困生既表现出了阶段性特点,又表现出连续性特点。因此,本研究拟以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继续探究进一步的规律。

本研究的基本设计为:2(学生类别:数优生、数困生)*2(试卷类型:常规试题、非常规试题)*3(题目类型:变化题、合并题、比较题)。非常规试题中包含四种难度类型(隐蔽条件、概化思维、具体化思维、不一致比较)。学生类型和试卷类型为被试间设计,题目类型为被试内设计,难度类型为不完全被试内设计。最后测量的因变量为所分错误的类型和数量。通过分析数优生和数困生在不同试卷类型、不同题目类型和不同难度类型之下的错误类型和数量差异,探讨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错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等。

二、研究过程

(一)被试的选择

在某小学六年级随机选取由同一数学教师任教的两个自然班作为实验班。根据数学学习困难的操作定义: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比根据其智力潜能达到的水平显著落后,而且他们可能同时在学习、品德和社会性上存在问题。这样,本研究选择数困生的标准为:(1)本学期三次重要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居全班后20%;(2)让科任教师根据MD的操作定义和特点,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指出班内哪些学生属于MD;(3)满足两条排除性标准:排除智力落后(IQ130);排除明显躯体或精神疾病。于是,在两个班中各挑出10名数困生(人数:男,10;女,10)。同时,相应选出了各10名数优生(人数:男,11;女,9)。共得到被试40人。

(二)研究材料和工具

1.智力量表

采用张厚粲等人修订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c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该量表经国内多次使用,已被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数学成绩

采用被试本学期三次重要考试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学生类别的划分指标。

3.应用题测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算术应用题主要分为变化题、合并题和比较题三种类型。据此,自编小学数学应用题两套(A卷和B卷),经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共同讨论和小规模试测,删除了过难的题目和没有学到的内容,并对题目的文字表述进行了较大修改,最后每套各保留了10道相对应的题目。其中1、2、4是变化题,3、6、8是合并题,5、7、9、10是比较题。

A卷是常规类型题,即问题表述与教材和平时练习题目相同。B卷的题目在题目内容、基本数量关系和计算难度上与A卷保持一致,但题干表述与常规类型题目不同,这无疑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具体而言,与A卷的相应题目相比,在B卷的10道题当中,1、8题包含了隐蔽条件,2、6题增加了对概化思维能力的考查,3、4题增加了对具体化思维的考查,5、7、9、10是比较类应用题中的不一致型问题。隐蔽条件是指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以直接的形式呈现,如7天以“一周”这个词来代替。概化思维意在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整体概念,如在第二题(同学们去公园划船,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去18人,少租了3条船。问平均每条船坐几人?)中,如果学生说由于不知道三年级和四年级各自有多少人,无法解答此题,则意味着学生没有把这两个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没有充分理解题意。具体化思维是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能力。根据文字表达和数量关系是否一致可将比较问题分为两类:一致问题和不一致问题。一致问题即问题中的关键词与正确的解决计划相一致,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强比小明多1个苹果,小强有几个?关键词是“多”,而正确的解法也是加法;不一致问题即问题中的关键词与正确的解题计划不一致,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比小强多1个苹果,小强有几个?关键词是“多”,正确的解法却是减法。这与小学生的语意理解能力有关联。一致题与学生思维习惯和平时练习相同,不一致题对小学生而言则增加了解题的难度。

在每一道应用题下面有五个小问题,分别是:(1)你认为已知条件充分吗?给出了三个备选答案:刚好充足、缺少条件、充足但有多余条件。(2)你认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3)列式计算。(4)列竖式、画图、演算等的区域(专门预留了一定的空间)。(5)如果你不会也没有关系,告诉我们原因是什么?这五个问题拟从学生的审题、找到解题关键、列式和结果的计算等方面考查小学生的解题过程。同时,要求做题过程中写出尽量详尽的步骤报告,包括所有演算、推理过程。解题前后的问题设置都是为了在大样本的测验中尽可能地外化解题的思维过程。

正式施测前的小规模预测表明两套题目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研究程序

1.自编数学应用题测验的施测

两个班同时进行测验,随机选取一个班施测A卷,另一个班施测B卷。每个学生一份测试题,独立完成,时间为50分钟。指导语中强调不是考试,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以利于更好地解题。正式计时前先由主试以一道应用题的解答为例详细讲解做题要求和基本步骤。测验时,每班都有一名主试(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班的班主任在场维持秩序,以保证测验的顺利进行。

测验后根据每道题目中五个小问题的回答情况统计所犯错误的类型和各类型错误的数量。

2.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瑞文智力测验

同时,查阅学生成绩档案,选取被试本学期三次重要数学考试成绩,以平均分作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标准;访谈每个班的数学科任教师,请他们根据MD的操作定义确定数困生,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同样选择标准确定数优生。

以自然班为单位全体施测是为了营造自然氛围,避免单独抽出数优生和数困生带来的实验效应。智力测验和数困生、数优生的选择最后进行,并要求该班数学教师回避测验整个过程等,避免实验者效应和教师期望效应。

(四)数据处理

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错误类型统计

在本研究中,小学生解决应用题所犯的错误可总结为七种类型:第一类是审题错误,指将条件充足的题目错误地判断为条件缺乏或条件多余,从而没有作答;第二类是转换错误,指由于对第一步表示关系的运算产生了错误的表征,因而运算用了相反的运算(即应该用加法时用了减法,应用减法时用了加法,应用乘法时用了除法,应用除法时用了乘法);第三类是目标监控错误,指错误理解题目要求、只算了一步或只用了一个条件;第四类是计算错误;第五类是知识错误,指学生把不相关的数字进行运算;第六类上数字抄写错误,属于粗心或马虎;第七类是什么也没有作答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难度过大,根本不会无法下手,也可能是时间分配不合理没能做完。也就是说,“没做”的错误应该反映的是认知策略搜寻和元认知策略的缺失。

这七类错误除“没做”反映整体应用题解题能力最低外,其余六类按照其对未能完成题目的严重程度从高到低的大致顺序为:审题错误、转换错误、知识错误、目标监控错误、计算错误、数字抄写错误。越排在前面的错误越反映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越差,对题目的把握越表浅。

(二)数优生和数困生的错误分析

从两类学生在常规试题(A卷)上所犯错误的总数来看,相对前期研究的四、五年级而言,六年级数困生与数优生的错误都非常少,甚至出现了在较简单的题型上数优生的错误数略微高于数困生的情况。这表明,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A卷已非常简单,数优生、数困生都能较好地完成,数优生甚至出现了马虎、轻视的情况。

较少的错误中,在变化题和合并题上主要犯目标监控错误,在比较题上主要为没做和犯计算错误。

从两类学生在非常规试题(B卷)上所犯错误的总数来看,数困生的错误非常显著地多于数优生,统计检验的结果分别为χ2(1)=14.7275,p=0.000,χ2(1)=6.429,p=0.011和χ2(1)=9.000,p=0.003。

在三类题型上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学生类别与错误类型的关联均不显著。变化题:χ2(4)=5.194,p=0.268;合并题:χ2(3)=2.910,p=0.406;比较题:χ2(5)=7.143,p=0.210。这表明,对于B卷而言,六年级不同类别学生的错误的特点没有显著性差异。

题目类型与错误类型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χ2(10)=44.201,p=0.000,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关联,即学生在不同类型题目上所犯错误的特点有显著不同。

结合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在变化题上主要是犯审题错误和没做,在合并题上犯目标监控和知识错误较多,而在比较题上没做和知识错误占了相当的比例。

从所犯错误的总数来看,与前期研究中五年级在同样试题中的表现相比,数优生所犯错误的数量有明显下降,但数困生只是总体略有下降。

对数优生而言,附加条件类型与错误类型关联非常显著(χ2(12)=42.689,p=0.000)。主要体现为“隐蔽条件”下的“知识”错误,“具体化思维”上的“目标监控”错误,“不一致比较”题上的“没做”,不过数量较小。

对数困生而言,附加条件类型与错误类型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关联(χ2(15)=51.334,p=0.000)。除在“概化思维”上犯“审题”错误较多外,其他条件下的特点与本年级数优生相同。

四、讨论

针对六年级数优生与数困生在应用题解决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试题适应性、难度适应性和错误类型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情况等进行了详尽分析,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数优生与数困生的比较,发现六年级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总体特点,为该年级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特别是为数困生的补救训练提供参考。

第一,从A、B两卷的错误总数看,在常规试题上,六年级数困生与数优生的错误都非常少,错误数不相上下,表现出了“高限效应”,试题没有了良好的区分度。在非常规试题上,数困生的错误显著地多于数优生。可见,到了六年级,数优生、数困生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非常规试题上。也就是说,如果说常规题目可以通过思维成熟、年级升高和不断重复接触而自然提高的话,那么包含附加条件的非常规题目训练对于六年级数困生还是必须加强的。

第二,从不同题型看,在A卷中,数困生与数优生在变化题和合并题上主要犯“目标监控错误”,在比较题上主要犯“计算错误”和“没做”。一方面表明,六年级学生已全面掌握三种题型的常规解答;另一方面表明,目标监控、时间分配的元认知失误和能力欠缺依然存在。

在B卷上,六年级两类学生错误的特点一致,表现为变化题上主要是犯“审题错误”和“没做”,在合并题上犯“目标监控错误”和“知识错误”较多,而在比较题上“没做”和“知识错误”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特点与前期研究中的五年级非常相似,但六年级“没做”的比例较高,显示了时间分配的不足和解题能力,特别是解比较题能力上的欠缺。

第三,从不同的附加条件看,与前期研究中的五年级相比,六年级数优生所犯错误的数量有明显下降,但数困生只是总体略有下降。这进一步验证了关键时期的推测,可以看出五年级没有得到很好训练的数困生在升入六年级后依然不会有太大提高。

对六年级数优生而言,主要体现为“隐蔽条件”下的“知识错误”,“具体化思维”上的“目标监控错误”,“不一致比较”题上的“没做”,不过数量较小。对数困生而言,除在“概化思维”上犯“审题错误”较多外,其他条件下的特点与同年级数优生相同。可见,在相应题型的主要错误类型上,六年级学生基本是一致的,只是数困生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概化思维的问题。

五、结论

第一,测题类型上,六年级学生在常规应用题上表现出“高限效应”,非常规试题训练对于数困生尤为重要。

第二,题目类型上,常规试题中面对三种题型的目标监控和元认知能力需要加强;而非常规试题中对于变化类应用题要防范“审题错误”和“元认知策略缺失”等,合并类应用题要加强“目标监控错误”和“知识错误”的预防,比较题主要在于重视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提高问题。

第三,从思维能力训练上,六年级之前是相关训练的关键时期。针对全体学生,特别是数困生需要全面加强概化思维和具体化思维训练、“不一致比较”题目训练和元认知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Ginsberg H P.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a view from develop- mental psychology[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30(1):20-33.

[2]McLeod T M,Armstrong S W.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mathematics:skill deficits and remedial approaches at the intermediate and secondary level[J]. Quarterly,1982,17:169-185.

[3]Ginsburg H P.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A view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30:20-33.

[4]Diane P B,Brain R B,Donald D H.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of students with LD who have teacher-identified math weaknes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9,33(2):168-177.

[5]李晓东,张向葵,沃建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J]. 心理学报,2002,34(4):400-406.

[6]Fuchs L S,Fuchs D.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profiles of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s disabilities with and without comorbid reading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02,35(6):563-573.

[7]张庆林主编. 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