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直以来,电力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不受人们的重视,很多时候电力变电的运维人员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存储上面。但是随着电网运行的自动化及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问题开始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自动化信息管理不完善当前,电力变电运行中已经在大规模推广无人值班的自动化运行管理。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自动化的监控和调度体系。监控体系负责变电系统设备及运行状况信息的采集并传递给调度体系,调度体系生成操作指令,通过信息网络传达给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操作,或者更进一步下达给一线操作巡视人员,进行现场操作。这个过程,监控传感的信息采集与传递,指令信息的下达,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是,当前在电力变电系统中,对这两方面的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流程。常常使得参与自动化运行管理的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通畅,信息管理的责任不够清晰。
1.2指令及操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当前,电网的安全包含物理安全与信息安全两大方面。物理安全主要是防范物理性的破坏与事故。但是信息安全有些时候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电网的通信以及远程操作。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控制之后,电网的通信与远程操作都依赖于系统的信息传递网络。但是,一旦有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进行破坏,很有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瘫痪等重大危害的产生。尤其是近两年,国内恐怖势力有猖獗作案的动向,电力变电系统也必须对此加以防范。
1.3业务信息管理混乱自动化的电力变电运行中,各种业务以及事故信息需要进行有条理的归类、分析、存储等管理。但是,当前的电力企业,刚刚过渡向无人值班运行模式,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次要的业务信息的管理做的不够到位,显得有些混乱。尤其是在业务信息的追溯性管理以及信息分析方面的管理工作,还有待于改善。
2信息管理技术在自动化电力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2.1病毒防护技术计算机系统很容易感染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其本质是一种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并且占据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一种程序。针对电力变电系统的监控中心与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专门设置病毒防护。全面地预防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可以有效保护系统内存储的信息并且保证自动化体系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畅通。
2.2防火墙技术当前,电力变电运行中,有很多操作采用的远程控制技术。针对远程控制技术而特别设置防火墙。将能够进行远程操控一级设备和部分二级设备与非信任的外部网络进行隔离。执行强制性的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只有正常的指令信息,才能够豁免从而操控远程设备。
2.3系统数据备份技术电力变电实现自动化运行之后,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网络直接传递到电力企业的数据库之中。通过建立电力企业数据信息备份中心,运用数据回复技术与加密的存储技术。对电力企业重要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备份。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或者遭到破坏时,能够及时快速地将系统恢复并且保存数据,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4设备安全监控联动技术将远程变电设备的监控与应对操作进行联动。比如对变电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控,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不仅会传递到监控中心,还能够直接传递到应急联动系统。应急联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安全信息的应对程序,超过安全阀值,即直接自动联动操作,这样即使远程操作遭到破坏,也能够在危急的情况下进行自动的简单操作。
3结束语
研究表明,构建合理、科学的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确保电力营销重大决策制定与实施的正确性。然而构建一个合理、稳定、工作效率高的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需要考虑诸多内容,首先应明确构建该系统面临的主要形势,以确保构建的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更好的迎合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
1.1电力企业正处在改革时期
我国电力企业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其中电力市场的开放政策国家还在不断的研究与调整,导致电力企业操作方式及管理模式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增加数学模式表达难度。而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处于相对长时间的稳定期,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得不加以考虑。
1.2用户选择电力供应商更加自由
受国家放松对电力行业的管制影响,用户具有更加自由选择电力供应商的权利,这就促使电力供应商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即,除满足国家规范标准外,为获得更多客户还需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因此,构建规范、合理的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2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研究
从大的方面看,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有层次结构与网络结构之分,下面逐一进行研究。
2.1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从逻辑功能角度来看,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由营销管理决策支持、营销工作质量管理、营销业务以及客户服务四个层次之分。四个层次数据间的传输在数据处理中心参与以及安全权限的控制下完成,其中数据处理中心中保存有诸多的业务规范、企业标准,在实现标准统一的同时,有效防止数据冲突现象的发生。(1)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处于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顶端,其工作内容包括:综合分析客户咨询与业务处理信息,并将重大决策信息传达给其余三层。系统运转过程中将其余三层反馈的诸如市场动向、客户信息以及市场销售等重要信息,加以处理与分析并结合相关要求加以组合,提供给管理决策层,为其作出重大决策提供有效、准确的依据。(2)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对营销业务层、客户服务层的工作质量及流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加以纠正,确保客户服务层及营销业务层按照预期目标开展相关工作。(3)营销业务层营销业务层高于客户服务层,负责处理客户服务层反馈的客户以及业务需求信息,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服务层,可实现负荷管理、用电变更、合同管理等功能。(4)客户服务层客户服务层是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最为基础的一层,其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客户信息的收集,并为客户提供咨询与查询用电政策、电力法规等服务。
2.2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
(1)服务器体系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是服务器体系,主要指支撑系统运转的计算机服务器的集合,实施构建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针对性设置。这里所说的服务器有数据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分,其中应用服务器又被细分为工作流与事务处理服务器。结合电力企业营销应用实际,构建应用服务器时至少应具备数据服务、应用处理以及请求接收三个层次,其中请求接收层负责接收系统的应用请求,并交由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应用服务器通过相互独立的进程完成对事务的管理及业务处理,同时将有关数据操作传至数据库服务器。(2)服务器体系的构建该文以应用服务器体系的构建为例子进行探讨。结合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服务器体系情况,构建应用服务器共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即,PC服务器集群体系与小型机体系。其中前者以PC服务器为核心,并将其中一台用于处理工作流的服务器。该种方案中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不过数据保护及维护的难度较大。小型机体系的核心为小型机,分别应用一台服务器作用处理工作流服务器集事务处理应用服务器。此种服务器体系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而且具有较高的并行处理能力,处理速度高,不过可扩展性较差。因此,构建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时应综合分析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合理的服务器体系。
3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因其具有较高工作效率及强大的功能,因此,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确保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收费、用户数据分析以及核算等诸多功能,因此,应结合实际明确分工,使每位员工熟悉自己的业务,并由信息管理员负责协调,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为进一步该系统功能,可结合实际实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以提高电力公司营销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最后,为防止管理人员因过分依赖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而出现思想松懈的情况,还应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尤其应建立应对各种突况的预警机制,以及时发现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严重问题,为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4结语
我国改革开放虽然许多年,但是国有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至今没动摇,由于电力是国家所有,而且又属于垄断行业,员工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缺乏了像其他行业员工一样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企业里,员工做多做少都是一个样,做好做坏也是一个样。如果差距过大,反而会弄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不起来,员工之间争议较大,最后工作无法开展起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薪酬管理存在着3个方面的滞后,即企业用人改革滞后、制度改革滞后和收入分配调控制度改革滞后,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电力企业基本上还是国家负责,完全是由国家掌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它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属于国家垄断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国家还控制着企业的各项工作,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市场对电力企业的开放性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2)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已有多年,但是国有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至今没动摇,由于电力是国家所有,而且又属于垄断行业,员工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缺乏了像其他行业员工一样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企业里,员工做多做少都是一个样,做好做坏也是一个样。如果差距过大,反而会弄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不起来,员工之间争议较大,最后工作无法开展起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2企业员工薪酬制度改进措施
2.1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继续放手让电力企业自主发展,其包括权力自主与经营自主,让他们都成为企业的主人,员工都有了压力感与紧张感,自然而然企业内部也就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让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也显得很有朝气,焕然一新。形成员工热爱企业,企业以员工为荣与员工以企业为家的工作氛围。
2.2强化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奠定薪酬分配的科学基础
一是要形成科学的评价薪酬和用人的体系。可以对勤奋爱岗、压力大与岗位较高的员工给予一些津贴或者是奖励,尽力使收入向艰苦岗位倾斜。二是在聘用人的问题上,严格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执行。把工作能力强、业务比较精、群众公认的员工规划到干部队伍中来。三是要提升对员工的考核力度,首先对普通员工进行考核,同时对干部也要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通报给每一位员工,作为各部门人员培训、职务升降和使用与支付薪酬的依据,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薪酬激励制度。
2.3创建一条形势多种、能升能降的薪酬分配机制
电力企业应该依靠自身存在的特点,在收入分配上,尽量向高职称的员工、高技术的员工以及科技人员和能解决企业动作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专家靠拢,在对他们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精神奖励,实施定期评比、频发证书的形式,让他们在企业有荣誉感与成就感,让他们引以为荣,这样以便稳住人才队伍。
2.4建立合理的福利制度
好的企业如果想把薪酬管理好,福利做得好不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衡量指标,福利好的企业,往往为员工买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这样一方面让员工在企业能享受到一定的福利,另一方面也是在响应国家提倡的劳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这么一个理念。2.5进行有效的薪酬沟通企业设计出来的薪酬体系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仅取决于薪酬设计的是否科学,还取决于在设计过程中应与员工进行适当的沟通,好的薪酬体系只有员工接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设计的薪酬体系不仅要企业员工理解,而且也应该成为企业招聘宣传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的目的。对薪酬的沟通越开放,员工保持率就越大,保密和封锁只会滋生猜疑,而猜疑则会导致员工离职。
3总结
1.1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系统仍不够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供电企业也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运用了信息化管理,它具有方便、快捷和高效的优点,并且可以统一信息化的处理过程,使整个电力营销管理实现标准化。但是现在还存在着薄弱的基础管理,缺少完整的用户资料,限制了一些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管理系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技术上主要是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在程序设计方面存在漏洞,导致系统的运行不稳定,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御能力不强,容易被入侵而威胁系统内的用户资料信息和企业内部的信息的安全性。计费系统也存在着重复计费和计费疏漏的问题。在系统的操作上,个别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或者误操作的现象,这将导致系统内的信息被人为删改,主要体现在用电价格参数发生变化,但系统却无法及时同步变更,给供电企业的形象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1.2电力营销理念的缺失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营销理念的不可或缺,以便能够满足用户的合理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是目前供电企业因为在市场中处在优势地位,恰恰就缺少这种以用户的需求为前提的市场服务意识,导致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和用户的生活生产需求,产生了对电力需求大但供电企业无法充足供应和销售困难并存的问题,不仅仅影响了用户的需求和发展,也不利于供电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1.3负责营销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仍需提高供电企业的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对用户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未能树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无法充分尊重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都对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造成严重影响。另外个别营销工作人员在营销工作中缺乏团队意识,影响了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制约了营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另外,电力营销人员不仅缺乏理论基础,在市场竞争中也缺乏生存经验,缺整个电力营销队伍缺乏在电力营销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导致整体的业务能力不高。
1.4电力营销调查方法不尽科学合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尽管大部分供电企业已经在电力营销业务中使用了信息化技术,但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很零散,而且水平较低,不利于电力行业的发展,并且对用户而言也产生了障碍。通常情况下,电力营销还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营销方式十分落后,导致电力营销在调查方面存在着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严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2完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方法的建议
要开展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供电企业除了要加强营销理念,还要能够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弱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立足并开拓市场,供电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不断完善:
2.1对电力营销管理系统进行逐步完善展开调查研究,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和各种情况要摸清查明,研究和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一套预警机制,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把相应的责任落实到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密切跟踪和监控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时发出警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开展模拟事故演练,提高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经常开展整个信息系统瘫痪、系统出错和用户资料被删除等突发事故的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各种突况和抗风险的能力。
2.2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首先从用电市场的需求管理入手,对用电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掌握本供电区域内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一段时期内电力需求状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测,以便能够提供相应的电力供应,满足用户需求。其次从用电报装工作流程的规范入手,加强对报装各环节时限的考核。采用更快速便捷一站式的用电报装服务模式,推行网上报装、电话报装和上门包装等报装模式,多渠道、多层次提供优质的服务方式,提升用户满意度。最后从改变电费的缴费模式入手,大力推行网上支付、储蓄和银行代收和实行充值卡等方式进行缴费,实现缴费的快捷便利。
2.3提高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电力营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供电企业优化电力营销人员就要注重对营销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营销管理人员而言,其作为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重要力量,本身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整个供电企业的运营具有重要影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优良的品格以及全面突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是电力营销对营销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较为准确的前瞻性预测,并精准地把握当前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达到供电企业和用电用户在经济利益上的双赢。对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服务意识和熟练技能的营销人员要将其放在电力营销的最前面,充分发挥其作用。此外,不能忽视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其服务意识和相关的技能。
2.4供电企业要树立营销品牌任何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都需要品牌的建立和宣传,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在品牌宣传过程中,供电企业应与国家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理念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相契合,突出并加大宣传清洁、便捷高效的优点。针对当前各个城市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人们希望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不降低生活质量、严格要求生活和生产的用电的现状,供电企业应着重宣传“环保”、“绿色”的营销理念,以便能在竞争激烈的能源市场上赢得用户的青睐和信任。另外供电企业在宣传营销品牌、营销理念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采用提高服务质量和诚信运营等方式巩固营销品牌。一个优秀品牌的树立对促进企业的长远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供电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尚不具备竞争优势,所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的方式来促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3结语
1.要分清“德”与“才”
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德与才的辩证统一,二者不可偏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其他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没有才,德行再好,办不成事,也就难以掌好权、执好政。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是德才全优,既体现了崇高的德,又反映了高超的才,是人品、才干;既坚持德的高标准、高品格,又要坚持才的高水准、高能力,把握对事物有高超的辨别能力。在识别人才上,要把“德”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全面、科学、准确地把握德才的内涵和标准。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住本质,立足长远,看潜能,看发展,看创新。要认真负责考察分析、全面核实员工各种反映,实事求是评价人才的功过是非。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引导人才加强道德修养,坚守道德底线,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从动态中选用“政治坚定、技术精湛、业绩突出”的人,才能成就事业。
2.要摆正“德”与“才”
选拔任用时,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既要看德,又要视才;既要看表现,又要视实绩。人才有同样的能力,谁在德方面表现突出就提拔重用谁,失去了“德”,也就失去了资格。“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德”决定着才的施展方向,“才”要以“德”引领,才能干好工作。当今,社会上曾出现“干事的不如会说的;务实的不如玩虚的;正直不阿的不如投机钻营的”负面现象,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员工有看法,也往往集中在“德”上。员工的观察最清楚、感受最深切、答案最真实。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要认清那些阳奉阴违的无德之人、那些争抢功劳的缺德之人、那些吹牛拍马的失德之人。对于已在岗位上有思想品德问题的人,必须坚决调整下来;对于“德”不合格的人,坚决不能选拔重任,绝不能出于爱才、惜才,而忽视了德的素质,以致埋下隐患。有德有才要重用,有德无才可培养用,有才无德坚决不能用。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不断提高处理各种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
3.要识别人品德行
要准确识别一个人的人品德行,要注重横向比较,在比较中鉴别,在实践中评判。“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德”就是“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德”与“才”相比,“德”是第一位,是先决条件。领导者要有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人才,特别是潜在人才。要用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观察人才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坚持全面与重点、显能与潜能、优点与缺点、领导与职工相统一的观点,正确识别人才。厚德载物,德比智慧、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智慧再高,无德就失去了光彩;知识再多,无德就无法发挥作用;能力再强,无德就会使才能害人害己。没有德,才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做人只有讲德,才能安身立命;当官只有重德,才能凝聚人心。要深入员工、慧眼识别,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现实表现和个人利益方面,识别人才的人品德行。要深入了解、客观分析,作出准确的评价,才能把“老实人”与“老好人”区分开来,进入领导的视野,得到组织关注,才能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员工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选人才,必须坚持“选贤任能、唯才是举”
选贤任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用人观,重用对党忠诚、对民负责、对已严格和“贤”人才;对加快企业发展有思路、有办法、有成效的“能”人才。
1.要拓宽选人视野慧眼方能识英才。在现实中,人才往往不事张扬,不争荣誉,如果领导者视野不宽,就容易把人才看成庸才,难怪韩愈曾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感叹人才的埋没。一是用识人的慧眼。要出于公心,对企业负责,把众多的人才,汇聚到企业发展中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识才是关键。要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员工群众,了解人才;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能力,去发现人才;通过重要岗位上的表现,去观察人才;通过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去考验人才。二是考核评价方法。要借鉴现代人才学、管理科学等知识,建立科学的考核测评方法,对人才考核测评实行定量化、具体化,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评价人才,使之能挤干“水分”,考出实情。三是科学选人机制。要减少识人失误,关键在于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注意群众公论,采取多种途径,让员工参与荐贤举能。要拓展选拔人才的监督渠道,防止个别人选人,靠少数人选人,少数人说了算。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公开招考等制度,让素质好的人有舞台,干好事的人有作为,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的视野。
2.要有用人的胆略
领导者不仅要善于识人,还应该敢于用人。要敢于任用年轻有为的人,年轻人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工作有干劲。要敢于用曾犯过错误的人,积累了经验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敢于用反对过自己的人,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结,怀有报答知遇之恩。一是破除习惯。常规不破,人才难得。要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优秀人才的特殊规律,选拔人才要讲台阶,论资历,是人才积累工作经验所必需的,也不能搞形式主义。对优秀人才敢于破格,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大胆把人才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二是破除偏见。企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也需要各类专业人才,人才用非所长,如牛负重,劳而无功;人才用其所长,如鱼得水,成绩斐然,做到量才使用。三要破除杂念。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还表现在自我否定、超越自我的精神上。选贤任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挑战,要对优秀人才的才华和潜能,要有宽广的胸怀,让有潜能人才提拔上来,锻炼培养,做好传帮带,超越和取代自己,一旦人才堪当大任,自己不妨主动让贤,后来居上、后继有人,是社会进步、企业兴旺的标志。
3.要广聚天下贤才
优秀人才带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作风,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人才的聚集取决于用人机制、优惠待遇和适应环境。一是在用人上。要打破固定思维和传统限制,不管人才来自何方,不为私情所困、不掺杂个人恩怨、不以个人好恶和亲疏用人,要多看其所长、多看其优点,为我所用。要破除狭隘思维方式,习惯盯着“熟人”,倾向选择“身边人”,狭隘考虑“小帮派”。二是在待遇上。“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有与利益有关。”利益是事业的终极目的,利益是人才价值的体现,没有高薪吸引不了人才,只有高薪也留不住人才。要实行人才的优惠政策,应考虑人才的知识水平、技能经验的差别,衡量人才不同的技能,体现人才的自我价值。三是在环境上。“梧桐引凤”,要想引来金凤凰,首要栽得梧桐树。引进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留住人才比引进人才更重要。人才引进来了,不仅要有待遇,也要有环境,有舞台,才能留得住。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营造“人人重视人才,人人追求成才”的氛围,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人才提供一个温馨大家庭的环境。
4.要强化育人力度
“立身、立业,必先养德”,人的一生重在立德,贵在养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贤”和“能”不是天生的,要抓好人才的选拔管理,有意识、有重点、有计划培养人才,必须有更多的措施、更快的步伐、更大的作为,才能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一是注意发掘“潜在人才”。一个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历一定的岗位锻炼,一段时间的工作考验,一些重大事件的历练,要坚持做到推选后备,在动态中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对于成长期的人才,要实践锻炼;对于发展期的人才,要大胆举荐;对于成熟期的人才,要提拔重任。二是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要有目的地让优秀人才下基层锻炼,多岗位的交流,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人才提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三是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人才成长有一个过程,企业必须着眼于育人。要有选择地强化跟踪,筛选出“潜在人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栋梁之才,使人才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锻炼,有胆识、有闯劲,勇于改革,引导各类人才爱岗、敬业、奉献,才能造就出新时期的一代又一代合格接班人。
三、用好才,必须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善于识别德才、选拔人才和用好人才,务必知人善任。知人是基础,是用人的依据;善任是目的,是用人的核心。不知人就无以善任,对一个人作出相应的评价,就应有其相应的岗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1.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不同的人才在能力、性格和行为上各有差异,就应要求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以满足人才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是要“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坚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坚决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树立“看人看主流、看本质、看潜力”的观念,对人才看大功而不计小过;重大节而不求全美。在现实中,人才因学识、经历、年龄的个性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个体优势,或擅长协调、或精于业务、或勇于创新,一旦放错了位置,小则屈才,大则误事,必须根据人才的特点合理使用。二是要“量才录用,适才所用”。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有高低之别,工作岗位有难易繁简之分,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让所有人才各得其用,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既保证人岗的最佳相适,又发挥人才的能力,达到人岗匹配的最佳绩效。三是要“不求所全,但求所长”。根据人才的不同素质、才识和能力,安排相应的岗位,从“短”中见长、扬“长”补短。“用得其人”,让所有人才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对应、个人素质与群体素质相匹配、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使事业因人而发展,人因事业而闪光。
2.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用好人首要以信任人为基础。用人不疑就要予以充分信任,信任可以给人以精神鼓舞,只有信任别人的人才能被人所信任。信任是一种催化剂,增强自信心,它能给以巨大的精神鼓励,使人达到忘我工作的程度。领导者对所用之人要授予相应的职责和权力,让他们放手工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才华尽溢,成就事业。一是用而不信,势必压抑。用人不疑的关键在于领导者要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为其下属解决后顾之忧,感觉到领导者对自己的信任,若得不到领导的信任,是绝对不可能发挥全部才能,其聪明才智必然受到限制,造成埋没和浪费人才。二是用而任之,有职有权。经过全面考察录用的人才,领导者应大胆让其施展才华,有信任才有干劲,只要下属不违背原则,让其有职有权,真正感到在其位、谋其政;有其权、明其责。否则,不仅阻碍其才能的发挥,还会影响领导者事业的成功。三是明责授权,信任人才。智者用其谋,勇者用其威。现代企业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领导者不可能包办一切,一定要大胆、充分地使用人才,既然用之,就要明责授权,无需求全责备,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
3.要做到“组合人才,集聚效应”
企业需要人才,人才成就企业。用好一个人就会带动一大片;配好一个班子,就会焕然一新。人才不仅有一个量才使用的问题,还有一个合理组合问题,才能发挥其集聚效应。一是优势互补。在工作中,把两个能力、经历、性格、年龄相当的人才放在一起工作,很容易“碰撞”,如果一柔一刚,一男一女组合,结果就不一样。领导者要重视个体素质、群体结构,还要注意组合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专业类型、性格特点等合理搭配,才能产生互补效应。二是。本着为职工谋福利、为企业谋发展,工作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引起误解。要做到有事多沟通、工作多商量、意见多交换,求大同,存小异,及时消除误会和隔阂,做到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要视野开阔、敢闯敢干,有一股“闯”劲;细腻平和、平稳推进,有一股“忍”劲,才能形成合作协调的良好关系。三是集聚效应。每一个人都珍惜在一起工作的机会,关键是团结共事、风雨同舟;平等相待,不搞亲疏;一视同仁、顾全大局。要凝聚班子集体的智慧,遇到难题帮助化解,遇到责任主动承担,遇到荣誉多一分谦让,班子成员的相互弥补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4.要做到“能上能下,盘活人才”
在用人过程中,再高明的领导者也有可能失误的时候,一旦发现不适合的人虚占其位,就要坚决将其撤换。要坚持用制度来规范,用标准来衡量,用考核来评价,用措施来解决,为谁该“下”,凭什么“下”,提供“说法”,避免随意性。一是解决能“下”的问题。要准确评价人才的“德、能、勤、绩、廉”等综合考核指标,正确界定人才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的具体标准,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民主测评、综合考核等多种方法确定什么人应该下、怎样下,拓宽人才“下”的渠道,让“下”的人心服口服。二是“盘活”出口,疏通渠道。要推行优胜劣汰、“平者让,庸者下”,让人才自觉树立危机感、使命感,在增长才干上下功夫。对那些工作表现、能力、业绩和职工反映都一般、甚至差的人才,从现职岗位上调整下来;对一些年龄偏大、或表现不突出的人才,及时进行调整。三是实行人才的动态管理。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解决好紧缺人才的培养,让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发展空间。以良好的用人观念,聚集各类人才,方可洼则盈,少则多,变人才洼地为人才高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四、总结
关于农村的电力问题,在建国以前,还有大量农村地区无电可用,不是电价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电力设施,直到新千年的时候,还有少数地区没有通电。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都在增加,这使得对农村地区的电力系统的整治改革不容乐观,同时也提高了紧迫性。
2我国农村电力体制改革
2.1农村电力系统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的地区的电力发展明显改善,总体势头良好,但是和国际水平相比,人均占有量还是稍显不足。由于在早期甚至是工业时代,电力网的发展多把重点放在大中城市和工业方面,自然农村地区和农业生产的用电就不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首先是电力工业的发展问题。国家在大的电力网上做出了决策,比如西电东送、开发风能、水能等可循环利用能源,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尤其是水能或者风能丰富的而且电量消耗小的地区施行的是地方自己解决,从生产到使用的管理,地方的体制并不是特别明确,这就造成一定的混乱。在发电方面,一些地区使用火电,但是利用率低,且在开发方面,安全性低,事故频发,另外就是电力的输送不稳定,电量不够生产生活使用,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质量,容易出现“电荒”。对于越来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一旦出现“电荒”,就可能造成对农民来说数额巨大的损失。其次是用电价格政策问题。作为国家的一个垄断性产业,电网的建设和使用由国家管理和运营,电价的政策制定长久以来都是由国家制定的,国家核准、根据成本等来确定。但是有些地区的电力因为是私企或者是地方性小发电厂的运作,出现了用电价格混乱的现象。尤其是在国家放手改革电价之后,对于市场竞争机制,极少数地区还会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最终这个混乱的结果要由农民来承担。最后是用电管理问题。用电管理对于离中央政策隔离数层的农村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在农村电力系统的建设上,没有科学的规划、缺少大量的投资,这些设施极其简陋,管理起来很少能够按照正规的发电事业来要求。在改革没有推进的阶段,行政性的管理不能结合实际情况,造成发电企业、政府管理者、用户之间的矛盾。
2.2农村电力系统的改革
根据以上所述情况,农村地区的电力系统的体制和发展有待变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不管是改革还是建设,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首要出发点,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大方向上,国家把行政决策权放松,部分交给市场来管理,根据市场的供求和实际成本以及农民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确定用电价格。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比较成熟的地区,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用电价格的改变,同时要提高效率,为发展生产和更高质量的生活保驾护航。另外对于一些发展还不算完善,甚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的地区,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力求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根据当地的情况,利用各种能源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电力,保证全国各地通电、正常用电。在用电价格方面,国家定价逐步走向了结合市场竞争的道路。对于电力这样的能源产业,国家确定基础价格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参与到市场调控中的电力系统来说,基本方向也必须由国家把关。市场定价能够根据具体地区的具体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价格争端,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会带来不利的一面,因此,国家、市场、用户三者一体的决策才能够得出一个共赢互利的方案。基础投资等管理方面一直是农村地区电力发展的软肋。远离大城市同时用电量小的地区不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基金,这对基础建设可谓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国家电网管理薄弱的地方就容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一般由省电力电网公司、市级供电局以及各乡镇的管理单位来层层管理,但是在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的今天,电网的发展同样也有所改制。进入到市场经济的层面,发电的电力单位和管理的单位可以产权分开,这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权制衡的发展方式也许能够改变农村地区电力发展“天高皇帝远”的混乱局面。在投资方面,国家是电力投资的基础,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电力系统这一基础能源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电网系统的健全、稳定才是一个地区放开发展的基本支撑。在吸引投资方面,电力发展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制,参股分红才能更好地激发建设的决心。
3结语
1.规划因素
在电网线路改造的工程中,无论是城网还是农网,新建线路中的杆塔间距都要比原来的大,超出了原来光缆设计的运行要求,但是所使用的光缆和金具却没有进行更换。这样直接增加了纤芯的受力,导致断芯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对电力线路的规划设计没有长远的意识,不具有前瞻性,在对电力线路规划设计时,没有和城市的路网规划建设相互协调。这对以后电力线路的运行管理增加了很多的负担,也增加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在对电力线路进行总体规划时,只考虑到当下的效益,没有考虑到未来的经济效益,在投入使用后出现很多隐患,不但影响到供电的质量,还增加了对其维护的成本。
2.外力因素首先,优点汽吊车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对配电线路不在意,在没有人监护时,在配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内违章作业。近些年,由于城市规划引起的此类事故有所增加。其次,在城市道路扩建的过程中,道路被加宽,原来在路边的部分电杆暴露在路中间,为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汽车撞杆事件时有发生。在市政规划时,规定电杆只能设置在道路两侧,而在道路两侧还有防护林,导致树枝和电线的互相牵绊,影响到线路的运行。此外,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与供电部门没有相互协调,不能够将道路的扩建和线路的走向调整相互结合,从而影响到后期的改建。而一些汽车驾驶员在行驶时的麻痹大意也是引发汽车撞杆事故的原因。再次,在比较偏僻并且海拔比较高的地区,电力线路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比如雷击,在野外由于地形和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会使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受威胁。
二、增强电力线路运行管理的措施
作为电力线路运行管理、事故处理和倒闸操作指挥机构的电力调度,是电力线路稳定、安全运行的保证。只有加强对电力线路实施控制和运行管理,才能保证电能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合格的电能质量、有较好的经济性,保障自身的安全稳定。加强和提高电力线路的运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电力线路运行的安全管理
随着电力调度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安全工作也越来越现代化。做好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电力线路运行管理要与实际相结合,避免所有人为的误调度事故、误操作事故和擅自停运设备等不服从调度指令的事情发生,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到实行电力线路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工作人员的调度纪律,提高思想认识,有效保证电力线路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
2.加大各种投入
加大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以及技术上的投入。包括增设线路回路或变压器,把原有的旧变压器用节能变压器替换,以降低线损。把无功补偿设备加装在用户终端,在负荷的有功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负荷的功率因数,降低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从而降低变压器和线路中的电能损耗和有功功率。充分利用发电机和调相机的无功功率对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变压器选择正确的分接头,以便尽可能提高运行电压水平,降低电能损耗。在电力线路检修时要尽量减少停电的输电线路条数。技术上保持在交叉、跨越的线路上要留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开发新技术。
3.加强电力线路运行维护
加强操作管理提高电力线路运行质量,减少设备遗漏隐患,切实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决反对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维护工作主要是定期清扫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的绝缘套管,清除与导线相碰的异物。
三、总结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构建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与现有省内节能市场的不同之一在于其交易主体中含省级电网售电单位。由于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其网内各机组在不同时段参与跨省售电时可能存在多种组合,其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建立将面临如下问题:1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设计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流程,以满足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评估和节能需要。2在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中,各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如何申报其能耗水平,以实现其省内省外能耗的分割。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确定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限制值,以提高区域市场整体的经济与节能效益。4如何评估区域节能市场中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与节能效益。为此,本文重点对包含上述4个问题的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展开研究。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的基本流程设计与省内节能市场将售电单位的能耗作为公开数据不同,本文将区域节能市场中各跨省售电省级电网申报的能耗水平在交易前作为保密数据可直接参与跨省交易的机组其能耗水平仍可作为公开数据),采取交易后再公开其能耗水平的思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能耗水平的优化,同时降低能耗水平的全部公开引起各售电单位投机性报价的可能性。为此,重点以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为例,对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基本流程设计如下:1首先,各省级电网根据自身网内剩余的可竞价交易发电能力某些高能耗机组具有剩余发电能力,但无竞价交易资格)、预测的区域市场负荷需求以及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各自独立组织本省具有富裕发电能力的机组参与跨省售电;然后,统一以模式作为区域市场的一个售电单位申报跨省交易的电价、电量以及能耗水平信息。2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得到各售电单位申报的上述交易信息后,确定最低的能耗水平约束值作为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以确定具有跨省交易资格的售电单位。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在已确定的具有跨省售电资格的售电单位中,结合各购电单位的申报电价、电量信息,按照区域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安全校核[11],确定交易成功的购售电方。4交易成功的购售电双方签订电能交易合同,评估计算出各交易合同中的能耗或节能效益,将售电方的能耗或节能效益折算到购电方。省级电网跨省售电能耗水平申报值的确定方法为实现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省内省外能耗的合理分割和确定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的能耗水平,本文提出了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从区域市场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是在满足自身负荷平衡之后,如果各统调机组还有富裕发电能力还需满足一定的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才能采取省级电网模式跨省售电[10]具有直接参与跨省交易资格的统调机组除外)。可见,电能交易计划具有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特点。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优先安排水电等绿色能源发电,再按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确定火电等机组发电,以最大化提高本省的能耗水平与节能效益[4-5]。综上分析,考虑节能降耗与区域市场的结合,本文提出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根据节能调度排序的思路对自身所有具有竞价交易资格部分高能耗机组只具有计划分配电量资格,而不具有竞价交易资格)的发电机组按能耗水平排序[5],排在满足本省负荷需求之前的竞价机组就为各省省内交易计划的发电机组也就对应该省省内交易能耗水平考核对象);而排在本网负荷需求以外的竞价机组就为该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电能来源,该部分机组对应跨省交易电量的平均能耗水平就为该省级电网参与跨省交易的能耗申报水平。由此,为提高跨省交易的能耗水平竞争优势,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会在预测区域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上,在省内理性设定能耗水平,以限制部分具有竞价资格的高能耗机组参与跨省售电,从而实现跨省交易能耗水平的整体提高。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方法为提高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的综合效益,本文在对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时,提出了采取跨省交易各售电单位申报的总容量充足率指标[13]bidsufficiency,BS)达到125%时的边际能耗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将能耗惩罚的模式应用到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现有文献在对市场交易中的能耗水平约束值进行选取时,多采用在无约束的能耗总量一定时期)或能耗率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百分点[3]、政府下达的能耗水平[3-5,8]作为选取标准。这些能耗水平约束值的选取获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但没有兼顾市场竞争的需要。根据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多年运行经验,当市场中各售电单位申报的BS大于125%时,可认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售电单位的市场投机行为概率较小[13]。为此,本文对申报参与区域节能市场交易的所有售电单位按照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并依次统计总申报容量。为确保区域市场的安全运行,区域市场规定跨省交易电量与电力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10],当售电单位申报的是电量信息时可转化为相应时段的容量信息。当申报总容量累计达到跨省交易需求容量的125%时,其对应的售电单位就可确定为跨省交易边际售电单位。该单位对应的能耗水平就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低于该能耗水平的售电申报单位,则不具有售电资格。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取BS为125%时边际售电单位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可能给低价高能耗售电单位也满足BS为125%时能耗水平要求)创造较大的竞价空间,有可能造成区域市场节能效益不明显。为此,本文将能耗惩罚节能模式[8]应用到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中。具体如下:在市场结算时,由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向各售电单位全电量加收其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使跨省交易售电单位在参与市场交易时其报价中包含交易电量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由此,在满足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之上,在售电侧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竞争格局。该模式中超标能耗外部成本惩罚折价利用国际市场影子价格法[8]可表示如下:6ex,n,coalex,j10)kkcC1)式中:ex,n,kc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超标能耗惩罚折价;表示当前时期人民币与美元汇率;coalC表示当前时期国际市场煤价;j表示区域市场社会基准供电煤耗率;ex,k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申报能耗率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该能耗水平值的确定见1.3节)。跨省交易节能效益评估指标的构建鉴于现有的省内节能市场一般忽略交易网损[3-8],而跨省交易中网损较大[9]。由此,以电量结算在售电关口构建购电单位在跨省交易时的节能效益评估指标如下:oex,in,bex,ex,1[1)]NkkkkJW2)式中:Wex,k、ex,k分别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交易电量以及其对应网损率;No表示跨省售电单位个数;in,b表示若跨省交易电量由购电单位在省内购电完成时的平均能耗水平;in,b可取购电单位省内可用容量边际能耗水平,当省内可用容量不充裕时可取区域市场边际能耗水平。
考虑跨省交易能耗评估的随机规划购电模型
建模思路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跨省交易的能耗由购电单位承担,参与跨省购电的省级电网在该市场模式下如何实现经济和节能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由此,重点以省级电网月度典型负荷状态峰、平、谷)参与区域节能市场购电时的单购电方情形建模。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其交易管理机构对各售电单位收取了超标能耗惩罚折价此时网内机组也需考虑超标能耗惩罚折价),各售电单位申报电价中自然包含了能耗水平的差异信息,且其超标能耗已折算到了内部成本的同一度量平台。由此,省级电网在参与区域市场交易的购电模型可理解为是经典的购电费用最小组合优化问题在区域节能市场中的延伸[14-15]。而模型还需重点考虑跨省交易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以及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另外,现有节能市场模式下其购电模型均属确定性的节能模型[3-8]。而实际节能市场环境中市场电价、水电或风电)生产、负荷需求均具有一定随机性。对市场电价随机性带来的风险价值,鉴于半绝对离差semi-absolutedeviation)半方差风险向下的概念能够体现风险的本质[15],可选用半绝对离差来度量购电组合的风险价值。对水电生产与负荷需求的随机性,如果要保证所有随机状态对应的交易方案都满足购电单位的负荷供需平衡,购电方案会过于保守,可采用含随机变量的机会约束来描述负荷供需函数关系。由此,模型可在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理论框架下建模。不失一般性,为突出重点模型还作如下简化:1市场电价、负荷需求均服从正态分布,水电生产服从均匀分布[9,14];2忽略网络安全问题与跨省交易输电费用;3年度购电计划在该月的分解计划已经完成,模型中不再单独表示。模型的建立1目标函数。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环境下,省级电网的目标函数可为月购电费用尽可能小以及其面临的风险价值的期望尽可能小。具体如下:htoh,h,t,t,ex,,ex,111minNNNkkkkkkkkkcWcWcW3)h,h,,t,,t,t,11min)htNNkkmkmkkkkEcWccWoex,,ex,ex,1)NkmkkkccW4)式3)4)中:E[]表示期望算子;Wh,k,、Wh,k,m、h,kc分别表示省内水电机组k交易电量的期望值、随机值以及电价省内水电“以水定电”,且不参与市场竞价);Wt,k、t,k,mc、t,kc分别表示省内火电机组k交易电量、电价随机值及其期望值;Wex,k、ex,k,mc、cex,k分别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交易电量、电价随机值及其期望值;Nh、Nt分别表示电网内水电、火电机组的台数。上述变量中t,k,mc、t,kc、ex,k,mc、ex,,kc、h,kc、h,k,mW均为已知量,t,kW、ex,kW为待求的优化变量。2约束条件。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准入条件约束为ex,in,maxoex,=12,,1kkkN,5)式中in,max表示购电单位预测的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网内交易竞价机组也须满足该能耗水平约束。该式以电量结算在售电关口,其网损由购电方承担的情形确定。跨省售电单位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为ex,ex,o,12,,kkWPTDk,N6)式中:Pex,k表示售电单位售电功率;T表示一天中各典型负荷状态对应小时数;D表示购电月实际天数。该约束是跨省交易区别于省内交易的约束。省内市场电力与电量是弱耦合关系,即无确定函数关系[11]。另,若跨省售电单位的调度权在购电电网,则该售电单位可视为省内售电单位不受该约束限制。购电单位负荷电量供需机会约束为horh,,t,ex,d,max1111{}tNNNkmkkkkkPWWWW7)ord,minh,,t,ex,2111{}htNNNkmkkkkkPWWWW8)式7)8)中:Pr{}表示事件集合中成立的概率;d,maxW、d,minW分别表示购电单位负荷电量的最大、最小值;1、2分别表示各机会约束对应的置信水平。其他约束包括:各跨省售电单位可购电力或电量约束、网内火电各机组可交易电力或电量上下限约束、功率平衡约束等。限于篇幅在此省略。模型的求解方法针对所建的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模型,因很难将机会约束式7)8)转化为确定的等价类,故可采用内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技术的遗传算法求解[16]。为满足实际交易中购电单位对风险偏好的要求,可先将各目标函数处理成同一数量级后,再根据购电单位对风险价值的偏好程度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其转化为单目标[17]。
算例分析及讨论
1.1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健全。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体系的基础,管理不是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生产环节的事,需要全体的配合,需要人人负责。所以在企业内部想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责任制度,具体到人、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坚持治本原则,将应对措施以及日常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对事故以及安全隐患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处理,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以此保证生产安全水平的有效提高。
1.2完善检查制度。一些安全事故大多是高破坏性的突发事故,但是这种事故都会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所预兆,因此生产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保证检查制度完善健全,并加强详查力度,规范研究的进行日常巡查,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摒除安全隐患,就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安全水平。
1.3加强人员培训。人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才能够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通过对管理人员责任心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训,提升管理质量,并定期进行岗位的考核与监察,确保运行管理人员能够依照安全法规、技能进行操作。
1.4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电力事业不断进步,电力改革不断深入使得现在的法律法规有些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电力发展形式以及体制,因此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并且在进行电力相关法律的编制中,电监会应当听取电力企业意见,以实际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以及日常监管力度,将安全作为所有工作的首要内容,保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电力企业有法必依。
1.5提高监管水平。电力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要认真研究新形式下电力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要把维护好春节期间的电力安全生产只需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潜在的风险问题要抓紧解决,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电力供需紧缺的情况下,要有限保证重点区域、重要用户和居民用电,确保电力的有序供应。
1.6强化安全教育。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标准化作业反违章,程序化作业防事故”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宗旨。要在建立企业文化的大框架下,构建地方电力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把安全生产的制度、规范和要求融入到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中去,打理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使安全管理得到落实,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7增强监督力度。细节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关键,也是必须被重点落实的关键。日常管理中必须从细节入手,抓紧每一个细节的监察工作,将每一项安全检查任务落到实处。按照规范流程以及规范要求进行每一步操作;针对常见的事故,预先做好应急预案;将安全生产放到工作守卫。保证安全投入能够满足要求,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不断改善基础生产条件,以及生产环境的安全状况,确保各项活动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