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语文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

第1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方面面,无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每一位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挣扎,笔者思考之余作了些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改变语文教学投入多见效慢,甚至出力不讨好的局面。试图让语文之舟驶向广阔的海域。现将想法和做法论述如下。

一、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

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埋怨语文让人老虎吃天无法下抓,尤其是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两种反差极大的情景,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原因何在,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其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

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近者一学期,远者三年,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计划可分以下几部分:

课堂教学计划。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且要安排详细重点讲授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等。

第二课堂计划。这里将课堂以外统称为第二课堂。其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因此要十分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笔者是这样做的。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本人给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平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科委员开会,布置任务,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工作。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以上做法不仅从老师角度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也从学生角度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为进一步展开语文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形成了良性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语文教学的关键

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语文学习方法、切搓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三、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要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变文面潦草的不良习惯。

第2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一、开渠引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习兴趣越浓,需要就越强。提高学生语文兴趣有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心理到行动上对语文乐学、好学,最终学好语文。

⒈用语文之美引发兴趣。人皆有爱美之心,学生不喜欢语文,原因之一是没有发现语文之美。高中语文第一课,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语文美的发现和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热爱母语的感情。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语文是什么?语文在哪里?

对此,教师可明确如下:

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是语文;‘梧桐更兼细雨,凄凄惨惨凄凄’的悲凉也是语文。喜怒哀乐、阴晴圆缺,所见所闻都是语文。”

语文告诉我:“伟人报告中有语文,凡人闲谈中有语文,母亲唠叨叮咛里有语文,朋友互相帮助里有语文;自我成长、社会变化中也有语文。语文就在你我身边。”

语文告诉我:“让我们携手走进语文世界,去体会语文的奥妙与神奇,去体会那无尽的语文之美!”

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叩击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到美好的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从而产生思想动力,积极地学习语文。

⒉用活动之乐强化兴趣。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但又要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时开展各项语文活动,是推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重要手段。

①寓教于乐的知识竞赛。围绕语文教学目标和能力,设计不同的活动项目来考察学生,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这样的方式,学生是很乐意接受的。如设立“文字医生”、“中华文化知识”竞赛、“背诵大赛”、“口头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综合大比拼”等项目,这些活动既可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锻炼思维,提高思考能力,又能培养竞争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也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既在活动中全面复习语文知识,又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激发和强化学习语文的兴趣。

②展现才华的话剧表演。叙事类的课文(如记叙文、小说、纪传体的古文等),如果按传统的教法,效果不一定很好,采用话剧表演的形式,却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③伶牙俐齿的演讲辩论

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平常教学中比较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果适当增加演讲和辩论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文教师联合班主任或者年级组长,利用班会课或者活动课,针对中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进行演讲或辩论,比如“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回校”、“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个性和另类”、“个人与集体”等等。通过演讲或辩论,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辩证分析事物的能力,增强了集体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④学以致用的探究实践

当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后,教师可因地制宜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语文,收获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比如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让位于学生,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有何发现?”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经过实践,学生出现了可贵的探究精神:

⒊用成功之喜培植兴趣。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当学生在课堂上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问题,收获成功的喜悦时,学生感到自己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会受到极大鼓舞,感受到知识能使人崇高,从而更加热爱学习,也就会把“要我学”的压力变成“我要学”的动力。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另外,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别人分享其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师可让语文成绩一向很好的学生传授学习心得,让每次语文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讲授成功经验,“师徒结对”“学习小组比赛”等形式巩固和扩大语文学习的成果。

二、水到渠成,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结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激发兴趣,就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发挥潜能,提高效率,取得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

⒈激发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个人可持续发展。激发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激发兴趣,让课堂形成民主、平等的气氛,能消除学生害怕出错、害怕失败的心理压力,鼓励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使学生由怕学厌学到乐学好学,最终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具备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未来社会中大有作为,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第3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本解读 现状 意义 应用

文本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学习资料,比如课本、阅读材料等。文本解读是指学习语文的自身素养、认知能力、思维转化、精神思想及其欣赏水平等各种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曾经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使高中语文课文的讲解变得十分被动,中心思想的总结趋向于答案一致,甚至都有标准答案作为参考,并不能真正发挥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一、高中文本解读的现状

现在高中学习的文本解读过程中,老师不能掌握其中平衡。例如在讲解中国文学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这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比较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足自身的现实情况,渴望个人自由,想脱离现实的无奈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同时,抒发了作者向往未来的政治思想,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高中语文老师经常对文本解读的过程掌握不好平衡,有时十分浅显,有时十分复杂,不能掌握文本解读的适度原则;或者是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不能掌握讲解的重点地方在哪里,应该稍微讲解的地方可能反而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能抓住讲解重点;还可能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按照统一的授课模式,讲解时按照参考书进行,不能用于创新,大胆提出新的理解观点和想法;最后还可能对讲解的文本十分笼统,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例如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时,这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恩格斯所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恩格斯在发表这篇讲话时,他内心是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什么样的感情呢?

二、高中文本解读的意义

除此之外,高中文本解读还具有深刻意义:(1)对于学生来说,文本解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进行独立思考,而且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疑问和想法,具有独特的思考结果。传统的文本解读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感到乏味和无力,没有想要主动学习的欲望,渐渐地把文本解读当成一种负担,不乐意参与其中。(2)对于老师来说,文本解读可以帮助老师提高语文素养。例如老师在研究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与《再别康桥》等各种千差万别的文本中,主要包括散文、文言文、诗歌等不同文体,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点所在,总结出文本解读的方法和技巧。黑格尔曾说:“熟知不等于真知。”教师文本解读需要追求不熟悉的情境,只有在比较陌生的环境下,才会开发潜在力,容易获得创新的思考结果。高中语文老师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对文本解读多付出努力,联系和区别各式各样的文本和文体,才会获得更深层次的进步,帮助学生走得更加长远。

三、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应用

在高中文本解读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具有正确观念。所谓正确观念是指要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对文本的内容做到详细分析和理解。只有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才能不偏离文本解读的正确轨道。树立正确的文本解读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不能误解作者创作的初衷。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原始含义,例如在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根据生活的现实体验和感受而进行描写和表达感情的,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实实在在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文章最后点题,写“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读到这里,我们会恍然大悟,其实作者所写的小屋是虚构的,只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居所,是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所在。所以,我们要尊重作者真实的想法,不能偏离作者文章的中心思想。(2)我们要加强读者的开发性思维。这是指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除了不能误解作者原始的初衷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读者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不断理解和探索,能够将自身的创造性思想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汪曾祺《胡同文化》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某种传统文化的没落,作者的感情态度,首先是豁达,不保守、不顽固,与时俱进,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于北京胡同文化的许多方面,作者也是很推崇并融合其中的。但他并没有因为胡同文化日趋没落而痛心疾首,相反以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这样的时世交替。其次,作者对胡同的没落,是深怀叹惋之情的,毕竟对多年生活的胡同、四合院有很深的感情,受过胡同文化的熏染。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读者的开发性思维,从多方面考虑作者的态度和感情。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在我国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清楚文本解读现在存在的各种状况及原因,然后对文本解读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意义有深刻认识,才能明确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高中语文老师的辛勤付出,在提高个人语文素养的同时,对学生们学习文本解读指出明确的方向和道路,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以训练和指导,才能让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孔晓燕.高中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解读能力培养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孙桂花.高中文言文文本解读的生活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4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充分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果”与“因”、“本”与“源”的探索研究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质疑、析疑,进而寻找事物规律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以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还可有效地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也一扫过去语文课堂枯燥、沉闷,一张嘴巴讲满课堂,一支粉笔包打天下的痛苦局面。

何谓“探究”,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探索追究”。探究性学习就是探索追究事物的原因,寻找事物“怎么样”“为什么这样”“还能怎样”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以学生个体或合作的实践活动和思维相结合、相作用来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以“本”溯 “源”以“果”求“因”,从而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语文学科的所有内容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比如语言运用、写作技巧、思想意义、人文精神、审美情趣、风格和背景等等。

下面就以文本的实际案例对探究性学习作些分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眷属

愿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整首诗语言朴实、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学生在几遍诵读之后就基本可以把握诗情,了解海子的真诚善良,这只是初步的感知印象。然而细心的学生从诗人语言的反复(两处“从明天起”,两处“幸福”),语言的对比(三处“愿”和一处“只愿”),从诗中平凡单纯的意象(喂马、劈柴、粮食、蔬菜、大海、花开等)能发现诗中所倾诉的诗人内心的另一种情愫。这种情愫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这样写?它需要学生对其探究――而不是教师的口若悬河,为什么是“从明天起”而不是“从今天起”,今天如何?为什么“幸福”对诗人而言是“喂马、劈柴、粮食、蔬菜、周游世界”,而不是“金钱、地位、事业、家庭”(人们常有的幸福观)?为什么给山河温暖的名字、给陌生人美好的祝福,而自己却吝啬地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学生从这些“果”中去求“因”,从这语言文字之“本”去探索追究诗人思想之“源”。学生最终能通过教师的导引触及诗人的灵魂世界,了解到一个孤僻、封闭、不善交流、高贵的理想追求和冷峻的现实无法融合的真实的海子,一个善良而不幸的海子,一个可以把生命献给诗歌的伟大的海子学生这一系列对诗歌语言和意象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调动情感体验诗歌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维进行质疑、析疑、探索追究的过程。这一过程除了教师必要的提问和导引外,都应由学生独立思考或互相合作来完成。教师过多的干预和提示只能削弱学生思维的强度。

只要能积累知识,能提高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任何相关要素都可以进行探究。在这里想特别提出的是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夯实语文基础,拓宽语文课堂,提高审美情趣,丰富人文修养,陶冶品格情操都有莫大的帮助。

比如说在语文课本的作品中,作者写景状物为何常以山、水、月、荷、柳、花等自然景物为写作对象?(这些事物当然是自然界常见之物,但这些景物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趣味,作者虽可咏同一物,而思想情趣却可大不相同)可以让学生搜集和比较分析同题材诗文,探究这种事物普遍或典型的意义。课本中文言文有大量涉及到治国安邦、修身养德的文章,可以就文本具体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从历史和文化根源上寻找、追究其思想内核。这种以文本为根据,以事实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确能使语文教学成为有源之水。

当然,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在课堂,像上述较大的探究性活动则可以在课外,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查询、访问专家等手段将资料形成于文字,这一过程必然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也使语文学习的道路变得更加宽阔。

第5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我们在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授,甚至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天雾地,其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见提高多少。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就更加简单了,题目一出,要求一讲,规定学生在定期交作文就是了,其结果是学生找着作文书乱翻,然后就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一年教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见提高。

其实,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应该是一个感知感悟的过程。阅读时通过在字里行间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展开思考,发挥想象,去理解作者行文之奥妙,去感悟作者的写作艺术之高超,去感知作者的文章结构之巧妙,去品味作者的语言之精彩,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教师只要引导着学生,适时地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即可。关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好写作的兴趣和善于写作的习惯。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声的表白,一个道理的讲述或论证。是一种愉悦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负担,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来写作。行文中通过字斟句酌不断提高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感知,相互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说来容易做来难,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上路呢?我觉得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教师不妨回忆一下,在我们身上有多少好的习惯或方法不是我们的老师用行动潜移默化的传给了我们呢?教练不会打球是不会教出好队员的,不会游泳是不会教出游泳健儿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语文教师自己写不好字是教不出写好字的学生来的,自己写不好文章也很难教出写好文章的学生来。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效地把经验传给我们的学生,照着教科书,人云亦云,是教不好学生的。教师好读才能知识面宽,才能旁征博引,才能有新的血液灌输给学生。教师善于写作,最好写下水作文,对学生是最有效的带动作用。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爱看书,桌面和床头都摆满了书籍,因此我也就常常向老师借书籍看。老师的字写得好,我们经常模仿。老师经常写文章读给我们听,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作为教师对学生教给正确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让人终生受用。当然,时代在发展,我们教师对学生要传授的内容也要更新。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要阅读、要查询、要欣赏就更方便了,但如果我们自己不会,那又如何去引导学生呢?所以说我们的教师也要终生不断地学习,永远走在学生的前列。

言归正传,我们如何在阅读时咬文嚼字呢?就是说学生要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文章选材结构、艺术手法,主题的表达等等所涉及到的内容细细嚼、慢慢咽,领悟其真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去领会感悟。课堂上可以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进行。例如用词的准确:中学语文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对银元的动作“抓”、“排”、“摸”用词,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反复实践这些动作,从中领悟这些动作展示人物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又如:好多文章里涉及到的不同的修辞手法,至于各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领悟各种修辞在具体语言坏境中作用,对初次涉及到的,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给以明确,以后在其他文中再次遇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答辩然后教师予以肯定和否定,以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如:各种句式在文中具体语言坏境中的作用;结构的巧妙,选材对表达中心的目的等等都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领会感知。写作过程是学生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也就是学生变学者为作者的过程,自己当作者的实践过程。在行文中如何遣词造句、选材结构、表情达意。把从课堂上、实践中学来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是变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有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日记、书面作文和口头即兴作文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因此,我们说学习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咬文嚼字、品味探讨、领会感悟的过程;文章写作则是一个字斟句酌,变知识为能力的才华展示的过程。

第6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文;价值取向;课程理念

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指课程价值主体根据一定的认识水平,以一定的客观价值标准为依据,在课程价值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趋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无论是课程理念的转变,还是课程目标的更新,都是以价值转型为基础的。因此,就语文学科的课程价值进行探讨,可以加深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两个课标的认识和理解。

当前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本次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就是要体现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站在更高的起点,开阔更广的视野,确保语文学科建设真正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发挥语文教育在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本功能,以及达到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具体来说,其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于“智”的价值追求

在语文教育“智”的层面上,语文教育必须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引导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还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具有开放、自由、多元文化精神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社会中逐步自主而富有创造性地发展,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任的公民。

语文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语文教育的平等机会,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本领,使之强化尊重祖国语言文字、使其更加完美规范的意识,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文明程度,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形成选择、判断、理解信息的智慧,以及根据实际交际需要,使用简洁的语言材料传递丰富信息的能力。

语言的潜能是人人具备的。语文教育“智”的层面,包括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要素。在语文教育进程中,需自觉地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活宝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果要为学生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以便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能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提高。语文教学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避免将学生误导至死记硬背抽象符号和内容的泥潭。总之,在语文教育“智”的层面,必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探索与研究意识,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独立判断的智能。

二、关于“能”的价值追求

在语文教育“能”的层面上,语文学生产有着工具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文明的提高,语文学科工具性也就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语文教学无疑要保证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和从事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读、写、听、说的训练,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手段。至于训练的内容、方法、评估评价的标准和途径,都要有利于达到语文培养规格的指标。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母语的习得从出生开始,先是听说,后是读写。因此,母语教育应以读写为重点,通过书面语言的学习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中蕴涵着厚重的民族精神、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心理习惯等诸多内容。祖国语言文字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形象性、表意的丰富性及模糊性等特征。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识字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诵读和整体感悟,要重视多读多写的传统经验。在认真总结近百年来汉语文教育现代化探索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坚持引进和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技术,吸取其他民族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按照汉语文教育规律组织教学,精选语文知识,强化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切实承担起语文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重任。

三、关于“情”的价值追求

语文教育在“情”的层面上,应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充分发挥语文课培养学生健康情感、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功用。依据业内普遍认同的说法,这里涵盖爱国主义思想、人格价值观念、人际和谐思想、社会责任观念等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坚持这种观点,提倡在符合时展的价值取向指导下,利用语文课程自身的优势,力所能及地挖掘学科的教育潜能。语文教育要塑造学生心灵,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文章所写的人、事、物等的表面理解上,而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解剖、比较、辨别,在理性认识上达到一定程度。只有知之深透,才能在心灵深处留下永不磨灭的印痕。

第7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语言运用能力

一、引言

语文教育,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学习与理解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与生活实践中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其具有综合性、生活化以及自主化的特征。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尤其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针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实践学习的开展,最终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进一步探索并领悟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二、简述提升小学生语文语言运用能力的对策

1.精炼教学点,强调整合性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始终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任务,进行“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实现科学化、多元化以及趣味化的教学。把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有效地让小学生从中学习、思考并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点进行精炼,扩展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让其他学科知识能为语文语言运用所服务,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为例,可设计“读书的梦想”的综合性学习交流,让学生以自身、他人以及史料等渠道来诉说“读书的梦想”,鼓励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倡导其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主张其个性的发展,可设计“小品、对话、故事”等学习活动,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此,在整个教学引导过程中,通过小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进而促进了其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提升了其语文综合素养。

2.扩宽学习环境,强调生活化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全面贯彻与落实过程中,愈加强调语文与现实生活的教学结合,倡导“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给予小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最终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以《夸夸咱们的家乡》教学为例,以考虑学生安全为第一,充分地利用学校周边的环境,让学生们在户外进行学习交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每组学生进行“夸一夸”情境游戏,教师则进行组织、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如此设计,小学生能够更直接、形象化地观看到所要描述的情景,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语言运用兴趣,又培养了其发现事物、描述事物以及语言交流的能力,使其语文综合素养潜移默化地提升。

3.主张评价体系,重视激励性

近些年来的小学语文新课改,其中关键的环节设定评价体系,让教师与学生们都能从中有所收益,教师在于总结、分析以及设计,而学生在于总结、交流以及激励,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走进大自然》教学为例,在围绕其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单元整体化学习活动后,教师则应当构建多元化以及自主化的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师生互评等。不仅让学生重温学习活动中的所学所知,更是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实效性,力求长远化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不主张侧重学习结果,主张增加学生学习自信以及培养其学习兴趣,从而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多交流、多思考、多探究”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4.有效利用教材,重视口语交际课

利用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开展有序和有趣的交流。在交谈中,教师和学生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小学生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他们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在组织学生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应注意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学生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学生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其重点在于教师教学职能与技能的优化与革新,其核心在于小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小学生在教室、自然以及生活中不断地提升其学习语文的情趣,不仅仅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更是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06).

第8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现状与问题

语文阅读是学习汉语言必备素养之一,也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能力,不仅仅是应对高考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个人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要求。信息化作为现如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各行各业中都离不开信息化的身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顺应时展的要求。

1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人见解的培养,但是在高考这一客观因素的影响之下,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影响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材料不丰富、学生定向思维难以扭转等方面。

1.1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喜欢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以课本中的文章为载体,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分析,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最后再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进行总结归纳,这是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被许多老师所青睐,但是如果每节阅读课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也很难引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1.2语文阅读材料局限性强阅读教学功利化:在现如今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算高,或者说是仅仅在课堂上留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语文阅读的讲解,亦或是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培训”,据笔者所了解,很多老教师习惯于给学生总结出各种不同题材文章的答题模板,并让学生进行背诵,在答题时直接套用模板,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往往也仅仅局限于课本、试卷练习题。这种方式虽然从短期来看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式探究

面对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对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信息化潮流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想要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阅读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说是信息化课堂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现如今很多任课老师都会把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呈现出来,然后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和丰富。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将阅读篇目通过ppt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对其中一些需要重点理解的语句进行不同颜色的标注,并借助不同的多媒体形式向学生进行教学,让课堂更加的生动丰富。

2.2搭建课后学习网络平台推广高中语文阅读微课堂:微课堂也是现如今比较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方式。通过微课堂,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复习,也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因此,学校可以搭建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堂上、考试中的一些语文阅读的重点内容录制成15分钟左右的简短视频,附带相关的幻灯片、讲义等一起上传到平台,学生在课后便可以实现自主的学习、复习,强化巩固阅读重点,提高学习的效果。

2.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阅读资源共享: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平台,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及时的获取各种教育相关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关注互联网中有关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资源,通过互联网教学论坛与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实现语文阅读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丰富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内容。

2.4实现家长与老师的在线互动及时反应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也是学生家长的事情。家长在学生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想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仅仅依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与学生家长的及时交流沟通,通过QQ、微信群聊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对一些课后作业布置等信息通过网络及时的告知家长,实现老师和家长的合作互动,共同督促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阅读学习。

第9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一﹑及时准确性原则,合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及时准确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效果才显著。讲评的好坏还依赖于反馈信息的准确与否,因此,教师发卷前要统计试卷的难易比例,对试卷各知识点进行归类,分析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对学生独到的做法,教师要心中有数,对典型的错误要找出错误症结,估猜学生受阻环节,这样上课时就可针对错误给予恰当的讲解,以说明错误的类型及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及安排的活动不但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还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下一个思维阶段发展。所以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对有多种做法的试题,可以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层次,因势利导,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讨或指出试题的不同解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自主性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参与

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是一种交往,因此,讲评课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并倡导学生对“评价”作出“反评价”,即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鼓励他们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清楚地了解其学习中的困难究竟发生在何处,并且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所以,为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最好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把要讲评的试卷在作好分析统计后早些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去纠错,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切磋,就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2)对学生自己完成有困难或虽能完成但方法不太恰当的题目,可采用师生共同分析探究的方法,教师切不可为省事而直接把知识和方法灌输给学生,“语文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用成人化的逻辑思维将整理好的知识塞给学生,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3)课堂中教师应尽量提供给学生自己总结﹑自行讲评的机会,让拥有新颖方法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做法及其思路产生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试卷讲评后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三﹑鼓励性原则,多重视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