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间神话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赣派建筑 中国画 审美性 实用性
一、绘画和中国建筑的渊源
中国的古建筑经历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保持着盎然的生机,折射和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画经过延绵数千年的发展,虽然历代崇尚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始终保持着民族的精神。
中国建筑的审美最早源于绘画,景自天成,人在画中游。中国建筑是画家的世界,讲究空间布局,虚实相生,诗情画意,境由心生。
中国画家参与建筑设计,渊源已久。作为艺术的绘画,在中国是首先作为装饰出现在旗帜、门、墙及其他东西的表面上的。在唐代绘画进入了繁盛期,作为中国最早的建筑设计师也出现在了唐代。阎立德和阎立本,他们二位列于唐代大画家名单之首,官拜“将作大匠”,“工部尚书”,在政府里负责工程建设,其后有展子虔,郑法士等历代画坛高手,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这乃是中国建筑界之传统。当今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则由清末大画家庆祥主持设计,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绝笔。
二、中国画审美性的具体体现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其装饰性强,富有视觉冲击力。中国画是在古老特殊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绘画的起源直溯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画的发展到今天,按照范围来分可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工具;中国画的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的线条、构图和章法,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是西方绘画远远达不到的审美境界。
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线条的质量、用笔的技巧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中国画家对线条是敏感的,线条不单单是表现形体、结构更是韵律和节奏。唐代画家吴道子第一个把画笔的灵活性发挥到极致。他运用深浅不同的波动线条摆脱早期线条的僵硬,表现及为自由,被誉为“吴带当风”,被后世尊称为“画圣”。
中国绘画中的“线”不仅仅有“应物象形”的功能意义,而且更具有表现物象内在本质的特点。中国画家在线条的表现中融合了自身的修养、学识及情感,赋予了中国画在韵律等方面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图》,画中用极简潦的几笔,将线与墨融合在一起挥画出了诗仙李白的形象特征。
中国画以线造型,属平面布置,它布局灵活、可超越时空,进行平列式大观园式的构图。中国画讲究构图布局,构图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在视觉艺术中,第一视觉冲击力是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力。中国画的章法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它的核心原则可以归结为整体、变化、和谐。
中国画不讲究表现空间,不善于透视的表现,所以在它的章法构图中更多的从画面的疏、密、聚、散的组合关系考虑,这样效果会更强烈,更有形式感,更有画意。通过章法构图可将不同时空,不同场合的物象和故事情节同时组织在同一画面之中,却毫无生硬牵强之感。平面布置力求洗练单纯、平铺直叙、明快爽朗,这样使中国画的审美意味更浓。
三、赣派古民居建筑的形成和特征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赣,为江西省的简称。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自江北视江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别称江右。自古以来江西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
江西自古区位优越,交通很便利,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元的建筑文化,流坑和安义都是典型的赣派建筑风格。赣派建筑布局简洁,风格朴实典雅,均为砖木结构的楼房,一层半高,更多的是着力于建筑的功能和陈设的实用性。统一的青砖灰瓦砖木结构,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砖墙围合;内部多为两进三开门,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布局;外部由马头墙(封火墙)分隔装饰,有阶梯形、弓形、云形等,既可防风,又可防火、防盗。室内装饰主要有木雕(刻)、砖雕(刻)、石雕(刻)、彩绘和墨绘,其风格明快,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内涵深邃,反映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伦理道德的尊重。赣派古民居既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也注意与祠堂、庙宇、牌坊、门楼、戏台等功能性建筑有机结合。除了建筑的选址、朝向、形态要符合风水理念,周围的树木、湖泊、河流、山脉也被当做建筑布局的元素。
1)天井
《辞海》中说,院落指四周有墙围绕,能够自成一统的房屋与庭院。建筑式样相对于北方的“四合院”而称南方为“天井院”。院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起初,人们只是在房屋的空隙栽种植物,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有意识用房子围出了一片空地,就成了院落。“天井院”建筑都是以房屋围合院子的建筑。
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江右游日记》中,对乐安流坑村的记载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有四句写道:“其处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高度概括了明末时的流坑村:人口稠密,村落整齐,商业繁华,建筑多样,以及被流坑村董氏家族最引以为傲的一门五进士的纪念碑――五桂坊。在我们今天看来,流坑村就显得特别珍贵了,当年徐霞客江右行的路线中,他曾走过的其他几百个村落不是被完全埋没,就是面目全非,唯独流坑村被完整的保留下来。
流坑村现有明代建筑20余所,清代建筑约200余所。《流坑董氏族谱》形容村子的自然环境是“天马南驰,雪峰北耸,玉屏东列,金鼓西峙”。四面皆山,闭合很严。流坑村的主体依傍在乌江西岸的高地上,既能得到乌江交通的便利,又能不受乌江泛滥侵蚀。流坑村的建筑格局是七条东西向的巷子和一条南北向的巷子,这个七横一竖的布局很象木排,所以人们又把流坑村叫“活水排”。其次,中州和高坪之间的沼泽被开挖成一个长条形大湖,长约600米,最宽处约有60米,叫龙湖。在村西南有一条从湖坪方向来的小溪可以一直引到龙湖来,大大提高了湖水的水质,改善了卫生环境。
在规划村子时,流坑村建了一圈砖质村墙,在各条巷口都设了门楼。村墙头和龙湖限制了住宅的位置和朝向,所以流坑村的住宅十分拥挤。“天井”是南方特有的建筑式样,但赣派古民居的天井仍具有自身特点。赣派古民居建筑是以天井为中心展开的居室组群。流坑村的天井及其狭小,前后两栋房子的檐口只有几十厘米的间距,在天井里都能感觉到房屋的密集和拥挤。赣派建筑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起到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又有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2)门
赣派建筑中主体建筑部分高大规整,辅助房则因地段的原因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很不规整,它们围合在主体建筑两侧,这样从外看住宅的外形变化就丰富起来。屋架较高,约六米,这是赣派建筑的一个特征。由于住宅沿巷子密集排列,互相之间有多侧门贯通,遇到紧急情况,能很快疏散,这使得赣派建筑的功能性大大提高。
门能够起到分隔内外空间和障景的作用,具有安全缜密的功能,在赣派的天井院中起着室内隔断的作用。门的表现形式除了一本正经的装点门面外,还以门洞的方式点缀着古民居的内部空间。安义罗田村的就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大大小小的门洞丰富着人们居住的村落空间,显得秀美大方,这些门洞也把家家户户都联系在了一起。
赣派民居正门造型装饰丰富,除一字门外,还大量使用八字门、牌坊式门和贴壁垂柱门。门的装饰能够表现主人家的财力、家世的繁衍,文化素养的高低,甚至也可看出主人的性格和爱好。从门的装饰来说,多在门墙上做门罩,用青砖做柱子,并有精细的砖雕。雕刻除了传统的龙、凤、狮子外,还有雕传统的历史故事情节或民间戏曲场景,反映了当地人的爱好与追求。有些中门石框上雕刻了书法题词的匾额。门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3)照墙
照墙是中国古代院落大门内或大门前的一种屏障,也称照壁,北方称为影壁。照墙一可以用来挡风,二可以用来驱邪避难。照墙中常见的题材有福禄寿喜、四季花草、岁寒三友等内容,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吉祥、富庶的向往和追求。流坑村民居怀德堂照壁上的“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砖雕壁画和永享堂照壁上的“麒麟望日”镶雕,更是题材丰富,技艺高超,国内绝无仅有。
4)花草
早在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崇尚自然,当时人们对自然有着较高的审美自觉意识,喜欢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充满自然气息。在庭院中,由于花草树木的作用,人与自然,室内与室外都达到了和谐。在赣派民居天井式院落中,所选的花草常常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品德修养,主人会栽种与四季相宜的花草,成为生活的一种特有修炼方式。在流坑和安义古村,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甚至是高高的墙头都栽种了植物,给古建筑群增添了一抹绿色。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庭院花木的种植不仅为美化环境,更注重培养一种诗情画意。青砖灰瓦中,其中的花卉、绿叶和几块石头组成别具一格的花卉写意画。
四、 赣派古民居与中国画装饰性借鉴
人类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最根本的是服务于人。建筑实际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赣派古民居对中国画装饰性的借鉴表现在:一是对中国画造型元素的借鉴,二是对中国画章法布局的借鉴。
赣派古民居建筑从传统的风水观念出发,在选址、布局上讲究风水效果,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赣派古民居村落隐映在青山古树之间,在这里,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作为环境艺术必须植根于周围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氛围有机统一。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观感,还可以更好地装扮环境。建筑设计与中国画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我们今天来看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崇尚自然”,好的建筑应与四季吻合。范仲淹就曾在《醉翁亭记》里说过“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一种境界。建筑和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文人山水画,从建筑中观赏自然,从自然中欣赏建筑。
中国画是讲写意的,对真实性没有刻意去追求,赣派古民居建筑设计在理念上也常是这样,利用地形、自然环境等因素串起一条线性空间,用写意的方式来提取传统建筑中的元素,从每一个角度看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境。所以结合中国画装饰手法可以使古建筑群的审美性增强,也能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五、功能实用与工艺装饰的完美结合
人类早期建筑,完全是为实用而建造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特性。建筑的审美性结合其实用功能,满足了人们各种实际活动的需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将中国画的装饰性借鉴到古民居建筑中来,既显示了传统性,又体现了时代感和现代性。融于自然的山村风光,典雅古老的建筑群体,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完善实用的排水系统,美轮美奂的建筑装饰,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无不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相融洽的环境空间。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中国建筑在传统文化的借鉴过程中,能够更具国际设计水平,体现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谈建筑》 2006年当代世界出版社.
[2] 李秋香.《中国村居》200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3] 眭谦.《四面围合――中国建筑》2006年辽宁人民出版社.
[4] 俞建华.《国画研究》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 《中国画论》.
[6] 程国立.《中国画艺术》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键词 神话故事 儿童 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它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神话故事的思维具有类比性、混沌性、直觉性以及原始逻辑性,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特征有相似性和共通性,它们在逻辑结构、运演方式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的因素。让儿童接触传统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1 神话故事的儿童智力因素发展价值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价值主要表现在儿童通过接触神话故事而对儿童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发展促进作用。
1.1 对儿童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国神话故事中对天地日月河流山川的来源想象为巨人用大斧头把天地劈开,从此就有了天和地,而自己的身体就换化成了日月河流山川;对人类的起源则想象成人首蛇身的女娲用泥土捏成的,而且这位女娲还用自己的身体补住了天的漏洞;对于中秋节的来历则想象成为了纪念偷吃了仙丹而飞向月亮的嫦娥;对于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则想象成了为了吓跑一个叫做除夕的怪兽。这些神话简洁明快的想象,情节生动有趣,场面大气,充满奇幻的色彩,留给儿童很多想象的空间。儿童可以随意想象任何他们不明白的事情,“天为什么会下雨,是不是太阳哭了”,“冬天为什么会下雪,是不是天上的云彩掉下来了”。儿童可以在神话故事的引导下随意想象,任意的迸发出神奇的想法。
在神话故事中,天地万物皆是有生命的。在这种原始的思维方式下,可以天马行空地幻想整个世界,在这个神话世界里不仅充满了神鬼妖怪,更有一切皆有可能的故事情节,彰显了幻想、激情、浪漫、率真。这些光怪陆离的情节和事物恰好符合儿童阶段的想象力发展,能激发儿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向四五岁的儿童讲解科学的自然现象的相关知识,不但会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反而会扼杀儿童那对“雷公”“电母”“龙王”等神话人物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应该让儿童用充溢的神思妙想来寄托他们的情感与期待,充满诗意地、创造性地建构起自我和这个世界之间的逻辑。
1.2 对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神话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共通性,使得神话故事在以幻想、想象的故事情节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开发儿童的思维。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神话可以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其实神话当中本身就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种种思考,在科学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给出科学解释的时候,神话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同样处于人类幼年期的儿童也是个天生的哲学家,和早期的人类一样也没有对这个世界有清晰完全的认识,他们也常常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思考。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太阳会升起来又落下去?为什么会刮风等等。这些都是是儿童对自然、对宇宙、对自身的原始的探索。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成为了科学知识,有更多的问题仍然是谜。这样神话故事就发挥了它启发和激励儿童思考开发思维的作用。
2 神话故事的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价值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童幼时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起始时期,对人的一生品德性格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神话故事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价值主要是对儿童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产生的促进作用。
2.1 对儿童兴趣发展的促进作用
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发展几个良好的兴趣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
2.1.1 对于儿童前阅读兴趣的促进作用
从内容上来看,神话故事所描述涵盖的有日月星辰、鸟兽虫鱼、天文气、自然景观、花草树木或是民俗节庆等生动有趣合乎儿童的喜好,更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从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周作人认为儿童对于神话的需要便是儿童的天性,他曾在《镜花缘》中提及到“对于神异故事之原始的要求,长在我们的血液里,所以《山海经》《十洲志》《博物志》之类千余年的著作,在现代人的心里仍有一种新鲜的引力。”神话故事为儿童提供了精神食粮,满足了他们认识未知世界的需要。
从语言特点上来说,神话故事的用词造句通常都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儿童的语言知识浅薄,理解能力有限,这些简洁的文字能使儿童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让孩子们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知道了各种民俗节庆的由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神话故事中又有许多关于自然和人文的描述,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增强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儿童的前阅读兴趣。
2.1.2 对儿童审美兴趣的促进作用
神话具有极大的审美功能。因为神话具有文学的特性。文学的美体现在多方面,有语言的美、想象的美、怪诞的美、力量的美、精神的美、人物的美。文学给予儿童的美,是儿童从作品中获得的一种美的体验,任何给予儿童以共鸣或感触的细节都可能形成美感。中国具有丰富的神话,各类神话异彩纷呈,能满足儿童多方面的审美需求。神话学者王曾永说“神话作为原始思维的产物,具有可闻可见和绘声绘色的美学形象,具有叙事感,神奇感和形象感的形式结构,神话无论是在形式结构上还是在情节内容中,都体现出原始人的复杂的感情和思想。充满想象的激情是神话精神所在。神话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是无可质疑的。神话是原始先民具有审美价值的口头文学。”
2.2 对儿童良好意志和性格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国神话故事中,体现人类优秀品德的神话尤其多,神话中的黄帝、女娲、炎帝、尧、舜、禹都是品德高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克勤克俭的道德典范。女娲为了人类的安稳生存,宁愿牺牲自己用身体补上了天的漏洞。同时也有能唤起儿童孝心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亦有引导儿童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哪吒的故事。还有一些神话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坚韧的精神,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如《孟姜女》、《莫一大王》。这些神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正确的行为品德告诉给儿童, 给他们树立一个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儿童在听或读神话的时候会在不自觉地获得这些勇敢、坚定、不怕困难、崇高利人的品格,这些教益将深深地埋在儿童发展的最初阶段,不断地对儿童的品格进行熏陶,潜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
2.3 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
神话故事对儿童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儿童民族情感以及爱国爱家情感发展的方面。由我国神话的文化特性决定,中国文化中固有的爱国爱家的民族观念在神话中也多有体现。如,尊敬祖先长辈、敬老尊贤、奉公守法、诚心诚意、为民为国、无私奉献、造福人类。我国的神话不可避免地与本国的历史发生联系,历史人物与神话故事甚至会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神话,尤其是后期的英雄神话,经过一些文人加工整理,具有“历史性”特点。通过让儿童接触这些神话故事可以有助于儿童树立爱国爱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原始时代最早的文化艺术形成,神话故事是对世界万物进行深刻地思考的结果。其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等各个方面,加之神话故事美好奇特的想象力,都能给儿童以智慧的启迪,知识的灌溉,审美的引导,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对当代儿童实施恰当的智商、情商教育得天独厚的形象教科书。通过神话对儿童阅读、思维、审美、品德等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神话故事的儿童发展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探讨神话故事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功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神话故事。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大力提倡神话等民间传统式样,并认真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在新时代里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珂.中国神话故事.华夏出版社,2006.1.
[2] 陈琦.神话的隐喻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嫦娥的传说
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据西汉著作《淮南子》中说,嫦娥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变成了捣药的玉兔。
嫦娥的丈夫是谁
生:大。
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
(生用各种动作表示“大”)
师:你们觉得谁表演得最像?
生:第二个同学最像。
师:像在哪里?
生:她用身体把“大”的意思做出来了。
师:原来“大”是一个伸开手臂、岔开两腿、站立着的人,对不对?这样的形状跟“大”字差不多,这叫象形。再看这位同学在那里不停地用手大幅度晃动,你觉得是不是“大”?
生:我觉得这样也能表示“大”。
师:当然喽,这就叫意会。一个“大”字,让我们四(4)班的同学一演,就那么丰富。
师:我在这个用“大”表示的人的上面加一横,这是什么字呢?
生:天。
师:这一横代表什么呢?
生:代表天空。
师:(板书:天)好,咱们就来说说天。
生:天是蔚蓝的。
生: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看我在这个用“大”表示的人的下面加一横,认识这个字吗?
生:不认识。
师:这个字呀,后来作了演变,它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板书:立)。
师:下面这一横表示什么呢?
生:代表大地。
师:这个人就站在了大地上(板书:地)。我们简单地聊聊“地”,你觉得“地”怎么样?
(生答略)
师:广袤的大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当然,地不经意地一抖动,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
生:因为有个神话叫“开天辟地”,那个人代表,他手托起的是天,脚踏着的是地。
师:也许古人造字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人本来就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生活的。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关于天与地的故事。(板书:开天辟地)一起读。
生:开天辟地。
师:我们读过童话故事,也读过寓言故事,《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
生:神话故事。
师:对,它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神话,它主要讲什么呢?
生:主要讲了开辟了天地,后来死后。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师:说得真好,既简练又清楚。这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怎么来的,像这样的神话故事,是我们人类第一个关于世界最初本源的故事。所以这样的神话又叫创世神话。(板书:创世神话)这创世神话是怎样千古流传下来的呢?
生:应该是一代一代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师:比如说爸爸妈妈讲给谁听?
生:讲给他们的孩子听。
师:孩子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后又讲给谁听?
生:又讲给孩子听。
师:对呀。一代一代这么传下去,我讲你听。你讲他听,这叫什么呀?
生:流传。
师:嗯!这种方式就叫口耳相传。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给我讲《开天辟地》的故事,我听了一遍就记住了。于是我就讲给我的小伙伴听,他们也记住了。我做妈妈了,我就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一听也记住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等你们做了爸爸妈妈以后讲给你们的孩子听呀?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口耳相传讲故事,首先我们进行第一轮讲述,就讲我们熟悉的《开天辟地》的故事。
师:请你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到前面来讲。
师:第一轮口耳相传讲故事就要开始了,请你们评出这4位讲述者中你最喜欢的一位。
(4位学生按故事的先后顺序站到台前)
生:我最喜欢听最后一位同学的讲述,她讲得不仅有动作有表情,而且声音很好听。
师:依你理解,口耳相传最关键的是讲,但不一定全部靠嘴巴讲,还要配以什么?
(生答略)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4位同学。因为他们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自己的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所以才让我们觉得听神话故事是一种享受。
师:你觉得《开天辟地》故事什么地方最有意思?
生:我觉得开天辟地的时候最有意思。
师:噢!你对这个大神的开天辟地最感兴趣。(板书:神)
生:我对开天辟地后身躯化成万物这段感兴趣。
(板书:化身)
生:我对开天辟地时头顶天脚踏地感兴趣。
生:我对宇宙混沌一片感兴趣,因为我想看看地球还没有开辟的时候是怎样的。
师:课文中告诉我们,宇宙还没有分开之前像什么?
生:像个大鸡蛋。
师:你对混沌的蛋感兴趣?(板书:蛋)
师:你觉得这个蛋有意思在哪里?
生:我觉得这个蛋很大很大,而且混沌一团。
师:那混沌一团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乱七八糟的。
生:我觉得这个蛋很神秘,而且课文里没有仔细地描写,我对它很感兴趣。
师: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
生:蛋清在上面,蛋黄在下面,睡在中间。
师:混沌一团是啥样的呢?
生: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一片,而且里面有一些烟雾在缭绕。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看来这不是一般我们所见的大鸡蛋,它是一只神奇的宇宙蛋,那么混沌一团,没有光,没有声音,可以说无规无序。有的同学说对大神开天辟地感兴趣,你们觉得开天辟地的时候有意思在哪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显示课文片段)
生:他开天辟地的时候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描写得很仔细。所以我对这段感兴趣。
师:我听出来了,你是对作者的描写感兴趣,开天辟地过程中你觉得什么有意思?
生:我觉得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神的神力很强,我觉得大神很有意思。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神的神力的话,用什么来形容?
(生答略)
师:好!看来这真是一个超凡的大神。还有一段写开天辟地的,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段也很有意思呀?
生:我对他的身体随着天的变化和地的升高而变化感兴趣。
生:我对大神产生了几分敬意。
师:只有几分敬意?
生很多敬意。
师:那你说一句话来赞美他。
生:我觉得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创造的。
师:感谢得好!你看他顶着天,立着地。用一个成语就是?
生:顶天立地。
师:他既像一个巍峨的巨人,又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或者说简直就是一根擎天柱。还有同学认为这化身很有意思,它有意思在哪儿呢?
(生答略)
师: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了。是呀,垂死化身以后,化成了天地万物。(播放大自然景色录像)
师:你们觉得垂死化身以后,化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答略)
师:还是无规无序的吗?还是无规无则的吗?
生:不是。
师:它那么美丽,充满生机,那么有规有序。真得很伟大!同学们,当我们看着这神奇的蛋,说着神开天辟地的故事,看着这神开天辟地化身以后的景象,你们觉得这神话故事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喜欢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这个神话故事和你以前读的童话、寓言等故事比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答略)
师:(板书:神奇)
生:神话故事都是一代一代人传下去的。
师:神话故事里的角色,譬如是怎样的?
生:他是威力无边的。
师:(板书:超凡)当化身成天地万物,你读到这里还觉得怎么样?
生:还让人们勇于探索;好像包含一种感情在里面,让我们展开无尽的想象。
师:用这样的话来说,故事的结局很圆满,也很浪漫。(板书:浪漫)这只混沌的宇宙蛋,这个开天辟地的大神以及垂死化身的神奇浪漫为神话故事拓展出无尽的想象空间,神话真得很伟大。我们把这个神话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可以吗?我觉得开天辟地的过程尤其有英雄气概。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行第二轮讲述,要讲得很有英雄气概。你们推荐一个。
(这位被推荐的同学把故事讲得非常棒)
师:如果我们创建一个神话故事团。那你一定是――
生:团长。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开天辟地》的故事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生:是我们的祖先。
生:是我们人类。
师:那就让我们把时光倒流,来到很久很久以前。(显示远古时代的场景)
师:地球上有了人类,人们在地球上生活,他们去森林里打猎,在江河里捕鱼,去草地上放牧,在大地上舞蹈。忽然有一天,他们意识当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世界上,这天和地是哪儿来的呀?这世界是哪儿来的呀?这万事万物又是哪儿来的呀?于是先民们就大声地问天空――
生:这天是哪儿来的呀?
师:他们看着脚下的大地大声地问――
生:这地是哪儿来的呀?
师:他们看着这天上的太阳,百思不得其解地高声问――
生:这太阳又是哪儿来的呀?
师:他们看着江河疑惑不解地问――
生:江河是从哪儿来的呀?
师:他们对着高山大喊――
生:高山是哪儿来的呀?
师:然后他们还要问自己――
生:我们是哪儿来的呀?
师:于是先民们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或许这世界还没有开始之前是一个大鸡蛋,或许在这个大鸡蛋里面有一个英雄大神,他的名字叫――
生:也许他正睡在里面,有一天醒来把天地开辟了。头顶天,脚踏地。处在天地之间。
师:也许死了,这天上的太阳一
生:是他的左眼。
师:明媚的月亮――
生:是他的右眼。
师:是呀!这天上的风和云呢?
生:是他呼出的气,他的声音是轰隆隆的雷霆。
师:同学们。先民们就是这样也许、也许……想象着、想象着,于是有那么一天有了《开天辟地》的故事,代代相传,传到我们这儿,我们也知道了――
生:开天辟地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想象怎么样?
生: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觉得很伟大。
生:他们的想象很丰富。
师:多么神奇、多么浪漫,而且想象是那么合理。你看这口中呼出的气――(PPT显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齐读)
师:你看咱们的先民们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和自然作比较了,让我们现在读起来是那么真实、那么自然,先民们真得太伟大了!同学们,读着我们汉民族的开天辟地的故事,你们有没有想起其他的创世神话?读过吗?
(生答略)
师:你们刚才所说的神话故事,是咱们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创世神话。地球这么大,除了咱们汉民族有创世神话以外,其他的民族也有他们的创世神话。咱们同学课前也读了一些,我们就从最具世界代表性的创世神话中选择一个读出来。下面我们进行第三轮的讲述。
师:这么多的神话故事当中你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神话?有的创世神话非常长,所以同学们在讲的时候,可以缩减一点,重点讲清楚世界是怎么来的。行吗?我建议你们讲述前准备一个开始语,然后往下讲。好。开始。
(生答略)
师:太棒了!简直是一次非常愉悦的享受。你看,我们不仅听了中国的《开天辟地》神话故事,而且听了这么多的创世神话,真是一个故事大会呀!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同学们。今天课上我们听了、讲了这么多的神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生:我发现世界没有开辟之前,宇宙都是混沌一团的。
生:多数神话都会出现一个神,那个神开辟了天地。
师:同学们,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创世神话,而在远古时代,地球这么大,有火车吗?
生:没有。
师:有飞机吗?
生:没有。
师:有现在的电话联系吗?
生:没有。
师:在信息这么闭塞的远古时候。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却同时出现了这么多的伟大的创世神话,而且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课后同学们可以作这么一个比较,这些神话故事和中国的《开天辟地》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师:同学们,先民们用伟大的想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幻想。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世神话故事。现在当我们读到一首首描写天地的诗文时,我们总会想起那一个个伟大的创世神话。让我们一起听这首不断传唱的《敕勒歌》(音乐起)。在那高远的苍天下,在那浑莽的大地上,牛羊以及牛羊旁的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世世代代地生活下去。(师生配乐朗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同学们,神话故事表达了人类的儿童时代对世界是怎么来的一种最天真最纯朴的追问,这就像我们小时候会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这是哪儿来的呀?”这种追问在本质上是很相似的。世界的起源也许应该用科学来解释,神话的解释也许是不科学的,但是;先民们对天地怎么来的这种无穷无尽的叩问的精神是不朽的,它激励我们也像先民们那样不停息地去揭开世界的秘密,让这伟大、古老而不朽的神话故事,用我们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首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来结束我们的课。
关键词:苗族古歌 苗族神话 婚姻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北等省,其中以贵州为最多。苗族有着自己的色彩鲜明的民族节日,如苗年、四月八、爬坡、吃新节、吃姊妹饭等等。在这些节日中,有的是带庆祝生产大事和生产活动性质的,有的是纪念民族英雄的、有的是以谈情说爱为目的的社交活动。在一般的节日里,男女进行社交活动时虽有一定的地点,但也不一定,凡草坡、桥头、村外、树下都可以。集会的人数也不一定,多则几千上万、少则几人。这种社会交往没有任何拘束,青年男女可以尽情歌舞,进行私恋。从上述情况来看,苗族青年男女的婚姻似乎很自由,其实不然。我们可以从苗族文学中的古歌和神话故事中看出在苗族部落社会中存在着一些母权制,到阶级社会产生后,母权制的遗留――舅权制也还束缚着青年男女。所以我们说,苗族青年男女们虽然接触的机会多,谈情说爱的活动比较公开和广泛,但是,自由缔结的婚姻关系的权利并不大。
一、反映苗族远古时期的文学
苗族远古时期是传疑时代,在这我所指的是氏族社会或氏族社会末期,总之,是能够产生神话传说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内容与之相应的神话传说,如开天辟地、补天撑天、造日射日、人类起源以及反映较原始的生产活动的神话传说等等。这些神话都是远古人类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对于天高地厚、日月盘旋、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所作的朴素解释饱和着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斗争经验,反映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理想与愿望。高尔基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与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①
苗族古歌里的婚姻神话,最早要追溯到有关开天辟地的作品。黔东南地区流传的《开天辟地》歌,在所有苗族地区同内容的诗歌里是较突出的也是较有代表性的。全歌长达二百五十多行,约有二十段。以轮回问答的形式追溯天地的起源。在这组古歌中说云雾经过千变万化,生下了科啼和乐啼,科啼与乐啼方生下白色泥的天和黑色泥的地,才有了那种钻山涉水游走于天下的奇异动物,才有了府方的父母,才有了第一个聪明而充满神力的人――府方,才有了剖帕、修狃、火耐和姜央。显然,远古的人类还不知道两性的结果会产生后代,也不懂得万物形成的起因,因而把天地的产生归功于变化莫测的风云。又根据动物能够生育的现象,离奇地想象了一批拟人化的神物,最后归根结底到云雾来生育宇宙和供人类以及万物休养生息的大地。
在众多兄弟民族的古老神话化中,有关缔结婚姻的叙述也是不少的,最早的追溯到“兄妹结婚”的血缘婚姻阶段,如汉族的“伏羲兄妹”、布依族的“赛伏细妹”、侗族的“葫兄芦妹”等。然而苗族的婚姻神话,却追溯到最早的云雾生出天地万物,昆虫与水泡产卵生育(妹榜妹留神话)。苗族中关于婚姻神话我们可以通过苗族古歌中的“相两和相芒”来看,苗族古歌中说道:姜央出生以后,为了谋生而与同在宇卵翼下孵化出来的雷公,发生了争夺耕牛犁田的矛盾,姜央虽然用智戏弄了雷公,把雷公关在铁仓里。雷公解脱后驾回天上去,又用呼风唤雨之术,发洪水淹没大地,企图淹死姜央。因解救雷公,得到雷公的庇护赐坐在葫芦瓜顺水漂流而幸存下来的一对兄妹――相两和相芒,在水消后回大地一看:“坡岭绝树木,园里绝青菜,山中绝鸟兽,寨上绝人烟。”于是,兄妹俩在这荒芜的大地上寻踪迹,希望找到配偶。因兄妹决不能交媾,古歌中神以各种借口令兄妹为婚。在这种压力下两兄妹最后在天神的安排下含羞地结成了夫妻。
在这则神话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代苗族社会中存在过血缘婚制,但古歌中提到“兄妹绝对不能交媾”,是天神的特允两兄妹才结为夫妻。说明在这时候苗族社会是不允许在氏族内部通婚的,表明这个神话产生的时候社会已发展到族外婚的状态。
二、反映母权制社会的文学
在苗族神话中不乏描写女性的,关于女性的神话我们可以从流传于黔东南地区的《打柱擎天》及流传于黔西北的《谷佛补天》的神话中获取,但是反映母权制的应要数《妹榜妹留》神话。
《打柱擎天》的主要意思是开天辟地后,天地虽然形成,但还是飘飘浮浮,不是很稳定,全靠一个叫妞香的英雄母亲和她的丈夫用手把天撑拄。她们一手撑天,一手种庄稼,后来才换成蒿杆和五倍子木柱。但日子久了柱子不稳固,因此弄得天地时常摇动。于是宝公、雄公、且公、当公四个老人才商量运来金银打柱擎天。最后由一位叫羽约的女人刨光,才立起来撑住天地。而流传于黔西北的《谷佛补天》神话与汉民族中《女娲补天》神话大致相似,《谷佛补天》是黔西北流传的一首酒令歌,短小明朗,保存了较原始的诗歌特色。歌词为:古老古代主宰天的是宏效,他移动天地相去一庹远,天从此昏昏沉沉,地从此不明不暗,谷佛才用青石来补天,日月从此放光明,天地从此才分开。上述两则神话的主角都是以女性身份出现,表明这一时期女性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妹榜妹留》神话更加凸显了这一女性的地位,《妹榜妹留》中说:妹榜妹留为了繁衍后代,于是“妈妈妹榜留,心爱小水泡,会说也会唱,长得又漂亮,同他去游方,配对结成双”。妹榜没留与水泡游方(谈情)后,生下十二个蛋。这十二个蛋经过宇鸟十二个年头的呕心沥血的劳作方才生出水龙、水牛、老虎、雷公、老蛇、蜈蚣等虫兽,以及代表人类祖先的姜央。摩尔根说,神话等口头文化,在这方面“对人类产生了强大的刺激作用”。②
从妹榜妹留的神话故事中我们看出,那个“小水泡”是男性,男人就像水泡一样,在女人面前时隐时现。因此,代表女性的妹榜妹留与代表男性的小水泡相恋而怀孕所生下来的子女,自能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是典型的母系社会,正如恩格斯所说:“由此又造成人们只知道孩子的母亲,而不知道孩子的父亲,这就是母权制。”③
三、 反映父权制社会的文学
从有关史料和民间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在苗族古代时候,束缚青年男女婚姻自由的,最初是禁止氏族内部通婚加舅权制。当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制度被打破后,舅权制仍然残存着,这种制度实则是氏族外通婚的另一种表现,是母权社会的残存。苗族的神话古歌中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母系制向父系制过度的珍贵史料。
《换嫁歌》说的是在古老的深山僻野里,居住着一对老伴――娥榜和搞贡,膝下养着一对儿女――格和皎。按照“蝌蚪围着谷桩转,转去转来也成亲;男人围着女人转,转去转来也成亲”的古老规章,两老把男孩皎嫁出去了,留下女孩格开田拓土养双亲。皎嫁出去后,格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拓荒开田,无力搬动巨大的石头;二是外部落来入侵,无力使用武器进行抵御。于是差使神燕,飞越崇山峻岭,去把阿哥皎招回来清除两大障碍。力大如虎的皎来到后,立即搬走巨石,又驾起五彩云,使用千钧之力,把侵入的敌人打退了。于是寨老们敲响了理片,重新商议,由于皎能搬动巨石,战胜敌人,于是将皎和格改换了嫁娶。
男人取代女人长期主宰一切的地位后,权利便很快强大起来,并转化到父权制上,因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与压迫的出现,阶级、地位差别也渐渐产生了。许多舅权与反舅权、压迫与反压迫的神话叙事和故事也在这时期产生,如《娥娇与金丹》、《贞芙与秀尤》、《姆依果外》。
《娥娇与金丹》的内容大意是:娥娇与金丹虽为同一氏族,但由于时间长久,血缘已经疏远。他们经过“游方”产生了爱情,于是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在加上舅权的压力,就被活活拆散。后来娥虽然被迫嫁到了远地的舅家,但她并不屈服,继续和舅家展开斗争,弄得舅家无法,只好刻竹筒让她回家。娥娇回家后,重新和金丹相爱,又一次遭到旧势力的反对。但是他们的爱情符合青年男女们的愿望,大家群起支持,旧势力才被迫让步,提出买白牛祭祖,分支开亲。为了冲破旧制度的枷锁,娥娇和金丹经过种种困难,最终找到白牛,才结为夫妻。传说禁止族内通婚的旧制度就是被他们打破的。
这一作品反映出在婚姻问题上十分尖锐的舅权压迫与阶级矛盾。通过神话我们看出,苗族在母系社会崩溃,父系社会出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后,婚姻问题上的阶级矛盾尖锐,许多的青年男女成为了这场矛盾的牺牲品。到了后来出现的如《娘阿莎》反映的是古代人民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也表现了追求这个理想的斗争的神话故事。
《娘阿莎》大致内容为:娘阿莎从井里生出来后,长得十分美丽,各种鸟兽都非常倾慕她,一一赶来和她唱歌跳舞,和她谈情说爱,追求她。后来天上的太阳看中了娘阿莎,指使乌云给他做媒。乌云在她面前尽夸太阳,并且采取明撮合暗逼迫的手段,使娘阿莎嫁给了太阳。然而太阳并没有把美丽的妻子放在心上,为了名利,整年在外奔走,一连六年不归家。娘阿莎就这样在冷淡寂寞的境地里生活了六年,最初她还满怀希望地期待太阳回到身边,但太阳出了把她当做私人财产外,并不满足她什么东西,于是娘阿莎失望了。在太阳家里,唯一和他相处的人是月亮。月亮虽然说是太阳的弟弟,过的日子却似长工,他勤劳而且诚朴,同情娘阿莎,事事帮助她。娘阿莎不但在月亮那里得到了她不曾得过的温暖,而且从月亮的身上看到了她所幻想的东西。后来,她终于和月亮发生爱情,双双冲出太阳的权贵的门槛,逃到很远的地方结为夫妻。事后经理老评理,娘阿莎和月亮获得胜利,但月亮把江山赔给了太阳。传说在这以后,白天始终是属于太阳的,月亮只能在晚上出来。
如果我们把上述描述的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兄妹结婚》、《打柱擎天》、《妹榜妹留》到《换嫁歌》、《娥娇与金丹》以及《娘阿莎》等,看做是一条历史的纵向排列,再加上横向的比较研究,我们就发现,苗族在婚姻的缔结与家庭的结构上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千变万化的,而且与历史紧密相连。
注释
① 高尔基.苏联的文学[M].
② 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539.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参考文献
[1] 田兵,等.苗族文学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2] 潘定智,等.贵州神话史诗论文集[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含义:
兽大声叫,如吼叫;人在激怒时的呼喊,如大吼;(风、汽笛、大炮等)发出巨大的声响,如吼鸣。吼是明清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根据中国古代见之于史册的神话故事和流传于民间的少量传说证实,它的出现晚于大部分神兽、凶兽乃至瑞兽,最早只是一种似犬的野兽,直到明清时期才成型的怪物。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传统文化;徐州民俗艺术;动漫产业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57-02
江苏省徐州市历来重文兴教,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兴盛地之一。汉画像石、剪纸、泥玩、布玩、彩灯、玩具、糖人、石刻等多个品种的民间美术异彩缤纷,各具特色。现在徐州已有多家专业动漫公司,从业人员约2500人,年生产动画能力达20000多分钟,产值以千万为计量单位。徐州动漫产业,从发展初期,就十分重视对本土民俗艺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但因受综合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主题不明,角色个性不鲜明、简单套用美日动画模板”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的不断提高,对于民俗艺术资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越来越重视,但是,如何把民俗资源利用到动漫创作之中,如何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发掘与探索。
一、论点提出及意义
(一)民俗是动画题材取之不竭的源泉。任何动画的呈现,都离不开剧本作为支撑,而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都为动画剧本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例如,取材自中国神话故事的动画影片有中国的《大闹天宫》、《阿凡提的故事》,美国的《花木兰》等;取材日本神话故事的影片有《猫的报恩》、《桃太郎的故事》等;取自《圣经》的有《埃及王子》等。上述所列举的动画,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但取得了很优异的票房成绩,也使本国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各国有所呈现,有益于树立国家的文化自信,这也验证了一点,合理的发掘传统民俗资源,使其与动画媒介和谐地相融合,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动画中的民间资源体现了集体审美取向。艺术一旦加上民俗的前缀,其意义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其含义就需要包含在特定区域内人们所形成的共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对于什么是美的评价标准、思维方式、审美理想以及稳定而久远的传承线索等要素。所谓传统,必然要有清楚的传承关系和发展线索。正如弗莱所言“优秀作品脱离传统是不敢想象的,而这种传统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构建的原型,上挂下连,不断在文艺创作中延伸。”民俗资源审美的形成,是一种共性审美,是一种约定成俗,具有普遍认同感的审美标准。对于动画的创作,合理加入民俗元素,可以唤起特定人群的审美认知度,更容易让具有相同审美的观众产生认同感。对于唤起人们审美认同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动画合理的色调应用,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色调,能唤起人们不同的情感波动,对于同一种色调,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知。比如,中国人对于红色、黄色有着别样的情感,能唤起一种喜庆、吉祥之感,在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就大量运用了红黄两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在日本则不然,在日本的传统认知中,红色和黑色是邪恶的象征,而白色和蓝色则代表真诚与祥和,在日本经典动画《哆啦A梦》中,大量运用了白和蓝的色调。这也正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民俗资源的应用,要考虑动画题材的限制以及受众观众的情感喜好,做到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筛选,切不可生搬硬套。
(三)民俗资源是动画价值观的展现。世界各国,都有其信仰与审美标准。而各国的神话故事与传说,也正是对于其审美与精神追求的再现。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本身仅仅是表象,深层次的内涵则为人们对自身和自然界的认知,唤醒人们超越平凡的世俗,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展现,起到度化世人的作用。由此可知,对于民俗资源与动画创作的结合,并不仅仅局限于神话故事、民俗故事的直接套用,还可以借鉴传统故事的精神内涵,重新构建符合现代生活的故事,达到传播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目的。
就目前来说,日本和美国的动画相对优秀,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优秀,更多的是其所展现的精神内涵、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递而优秀。日本动画大师宫崎峻,非常善于把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今日本社会的主流审美相契合,构建新的故事与人物,来传递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而反观中国的动漫现状,则面临很多困境,按常理来看,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包含的民俗艺术资源十分丰富,但也正因为其丰富与庞大,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正如万条线头缠绕,而无下手之处。再加上近现代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人对于自身的文化缺失深入的认同感,也就无法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民俗艺术资源的内涵,这也就使中国的动漫只是孩童的启蒙节目,而无法构建成老少皆宜,具有文化底蕴、和观众产生深度共鸣的优秀动画作品。
本报告试图通过合理发掘徐州本土的民俗艺术资源,使其为提升徐州动漫产业的内涵而服务,让徐州动漫产业立足本土艺术资源,寻到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明确徐州民俗艺术资源的分布特点,筛选出动漫媒介和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连接点;明确提出在民俗艺术中寻找创意灵感作为突破当前徐州动漫发展瓶颈的秘诀之一;提出在注重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基于优秀动画的凝聚力和创造性,动画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完成从产品到品牌,再到行业标准的跨度。
(一)研究重点。探寻苏北民俗艺术资源和动画设计两者的融合方法,如何将传统的地域文化、思想融入符合现代人审美方式以及价值的各种动画作品,加强“民族性”主题与流行通俗文化产业的契合,为苏北动漫产业的发展,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二)研究难点。通过对徐州民俗艺术资源在动漫产业中应用的调查与研究,探索苏北民俗艺术资源与动漫产业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为苏北乃至江苏动漫产业的提升寻找出新的发展方向与实现路径。
(三)研究创新点。1.传统文化纳入“主旋律”范畴,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创作出符合现代观众心理需求的“主旋律”动画作品;2.在引导、扶持和培养上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使徐州动漫产业的产业模式良性发展。
三、研究形成的结论分析及对策
(一)民俗艺术资源能够延伸动画的造型语言。例如徐州剪纸艺术,尤以邳州剪纸艺人的作品为代表,其作品题材大多来源于乡间劳动生活场景,常用简单的几何体表达事物的内在精神,这与动画片的“以少胜多,纯化形态”的设计理念完全吻合。若在动画设计中借鉴徐州剪纸的造型手法,可以使动画的人物构型更加传统,能更直观展现故事本身所传递的精神内涵。
(二)民俗艺术资源可以提升动画作品的原创意识。民俗艺术资源,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去粗取精、不断更新整合而传承下来的优秀资源。但民俗艺术资源的形成,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是对现实客观存在的加工与提炼,是一种民间朴素务实的创造力与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一种体现。正是因为这种没有受现实和功利主义的束缚,只是为了追求美的创造性的发挥,所以说将民俗资源应用到动漫的创作中可以产生非常美妙的艺术效果,如果具化来说,是民俗艺术资源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对于动漫人物的塑造具有不可言喻的功用。
(三)民俗艺术资源可以展现动画的地域风格。动画是对具体历史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真实反映,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独特民族性格的动画角色创作,意味着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是区域文化的集中表现。例如,徐州汉画像石代表了中国汉画像石的最高艺术成就,其数量和质量以及艺术形式在全国均首屈一指。其题材反映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民俗、愿望等多个方面。徐州市政府从2012年开始大力打造“彭城画派”,先后在北京、西安、南京、韩国大邱等地举行巡展,并在开幕式上播放了由徐州汉画像石为素材制作的二维动画短片,提升了徐州独特的文化底蕴。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动画艺术逐渐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面对当下动画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各国动画品牌的强势冲击,如何加强徐州动漫产业的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在动画中的价值,同时要关注徐州动漫产业在徐州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传承中的独特价值。民间艺术是徐州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氛围中,如何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文化?利用徐州动漫产业传承民间艺术文化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加强民间艺术文化在徐州动漫产业的作用,一方面促进徐州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保护。将民俗文化与动画结合是摆脱中国现今动画发展瓶颈的一个出路,中国的民俗动画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繁华之后,现今面临着发展方面的困境。在羡慕美国动画、欧洲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将目标转移到分析他国如何将民俗文化元素嫁接到动画这个外壳中来。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拥有着多如繁花的民俗文化传统和元素,如果我们能将其中的一小部分应用于动画技术上来,势必会给我国的动画产业带来新的活力。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动画制作者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告就动漫产业与民俗文化的统一性进行分析,从民俗文化特征,动漫产业民俗文化剖析以及民俗与动画结合的困境与出路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从而对徐州动漫产业与民俗结合进行深入探索,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以徐州动漫产业的发展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总结徐州动漫产业在立足地域民俗艺术资源、形成自己独特个性和品牌过程中的发展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有效运用民俗艺术资源、振兴徐州动漫产业。
参考文献:
[1]祝普文.世界动画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47+60.
[2]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1):60.
[3]汪宁,高博.中外动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邵庆祥.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与民族精神的培育[J].学术论坛,2007,(9):179-180.
[5]赵明奇.江苏汉文化的来龙去脉[J].江苏地方志,2008(5).
作者简介:
譬如“开天辟地”,这是中国最远古的神话传说之一,其实是古人关于人类起源的最初思考。“开天辟地”被后人又称为“开天劈地”,清雍正年间刊刻的小说《廿一史通俗衍义》上,就有一手执斧、一手持钎正在开山的图画。在孟宪明先生依据典籍和口传所著的《中国经典神话》中,神话是这样的:
远古时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万物,混混沌沌的像一个大蛋。伟大的就孕育在这个大蛋里,他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时长成了一个巨人。慢慢地睁开眼睛――这可是人类第一次睁开眼睛!眼前只有厚重黏稠的黑,漫无边际的黑。他站起身,举起长臂,蹬直双腿,打了一个威力无比的哈欠,黑暗竟然被他“哈”出一道缝隙!哈欠打到第三个,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蛋裂开,一片光亮透进来。他怕黑暗再合上,就伸直胳膊挺直腿上下使劲撑……上升的部分形成天,天为清气,所以澄澈透亮;下沉的部分形成地,地为浊气,所以朴厚浑黄。天高九万里,又称九重天。心血耗尽,累倒在地,他的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丽的月亮……
死,万物生。这就是 “开天辟地” 的神话。可见,远古的先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思考的已不仅仅只是衣食住行等等眼前的、切身的问题,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宇宙起源”这样的终极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试图解答这样的问题。是先民最早崇拜的神,他就像一束亮光,赋予了先民最原始的信仰,赋予了先民生息繁衍的自信、勇气和力量。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远古时期,先民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他们的生活和生命没有保障,甚至随时就有死伤危险,他们迫切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安全感和生活中的自信心,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把生命中的痛苦变成生存的绝望。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抟黄土为人”的神话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人类对终极问题的感悟,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已试图表达对于回归主题的探索意识。依然采用《中国经典神话》说法:
开天辟地,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河流,有了生灵万物。女娲和伏羲姐弟俩生活的那个时代,发生了祝融与共工之间的权力大战。共工战败,一头撞到不周山上,将顶天的巨柱撞断,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汹涌而下,女娲和伏羲躲在一只巨鳌腹中才幸免于难。女娲和伏羲从巨鳌口中出来时,天还没有长好,都是裂缝,洪水还没有消尽,滔滔奔流。女娲在弟弟的帮助下,炼五色石补天。洪水毁灭了万物生灵,不见一个人影儿,搭救他们的巨鳌劝女娲和伏羲姐弟俩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然而单靠女娲和伏羲又能生育多少?一天,女娲来到河边,抓起泥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一个泥人,对着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活了,对着女娲喊“妈”,欢欢喜喜地跑起来。女娲好感动,好高兴,蹲到地上飞快地捏。她又让伏羲和自己一起照着对方的样子捏。女娲捏出来的全是男人,伏羲捏出来的全是女人,男女双双婚配。女娲仍然觉得人烟稀少,于是把藤条的一头系在水边的大树上,另一头扎进泥浆,用劲摆动,飞溅的泥浆也变成了人……
先民借助女娲抟土为人的神话故事,似乎回答了“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极难说清的终极问题。我们小时候洗澡从身上搓泥巴,老人们就会说:“人是女娲娘娘用泥巴做的,咋搓也搓不干净。”
由于女娲抟土为人的神话,在人类群体的感情意识或潜意识里就有了两个母亲:一个是女娲娘娘,一个是大地母亲。没有女娲超自然的神力,泥巴不会变成人;没有大地,女娲也就没有造人的泥巴。也就是说,泥土给了人类肉体,女娲赋予了人类灵魂。女娲是神,是看不到的圣灵,只可敬拜,不可期及。大地却实实在在,一日不曾离开。所以说,女娲作为人类的母亲,只是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而万物皆离不开大地,大地才是养育人类的衣食父母。先民们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脚下实实在在、生长万物的土地的重要,于是“大地母亲”的意识便逐渐显现出来。
其中之一:
女娲补天的故事,由于女娲惊人的智慧与勇敢,人类才能从这次巨大的灾难中解脱出来,从此,天地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又有了春夏秋冬,又有了日夜。读了本片故事感悟一:不管现实生活遇到什么问题,都离不开勇敢和智慧,你们说对吗?
其中之二:
后羿取神药的故事,后羿被人挑拨与天帝的关系,泛到凡间,由于对妻子嫦娥的诺言,为了实现,战胜了种种困难。文中表达了后羿的智慧和情义,感悟二:不管对周围的人,还是朋友亲人,都要遵守诺言,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个有诚信的人,这样才会让自己胜过的有滋有味。
其中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