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小学教育实习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实习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实习生

第1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时小学未来师资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水平的高低。应重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使未来小学师资能力结构得以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教师培养的质量。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生培养教学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1992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4年又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对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师职业(专业)技能作了系统而又明确的规定,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依据。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内容。两份文件的颁发,有利于全国高师院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培养合格师资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国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小学教师的培养在学历层次上的提高,更意味着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大纲》中的关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基于城镇教师编制饱和,乡村教师紧缺的实际情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进行重新地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特别是以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达标为牵引,着力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原则

    本着继承、更新与发展的态度,我们对原《大纲》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设计并实施符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在重构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可持续性原则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同时笔者在两个县六所乡镇小学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增多,村完小一级学校有住宿生,很多学校都缺少音乐、美术及体育类专业教师,需要语文、数学等教师从能教授小学一门课程向多学科教学发展。因此,需要在原《大纲》基础上拓展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校本课程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艺体活动技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生活管理技能训练等内容。只有这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才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与农村教育实际,构建自己应有的技能结构,增强就业和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整体优化原则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要完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就迫切需要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协调的课程体系。教师的专业化是凭借“实践性知识”加以保障的,因此,整体优化原则就要求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微型课程等各类课程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凸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如我院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重视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2008,2009级的实践教学分别占总学分比例为35.7% ,43. 1%;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认真修订教学计划,力求音乐基础、课件制作、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开设,体现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低年级侧重解决基本技能与技能特长问题,高年级侧重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与教育研究技能问题。让师范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初步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三)个性化原则

    《大纲》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适性。作为师范生,除了具备从事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外,不同具体专业方向的师范生还应具备进行小学某一学科教学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实现同一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特征。如语文教育方向对普通话、朗读、文本细读技能;数学教育方向专业对速算、绘图技能;英语教育方向对英语歌曲教唱、英语游戏组织技能等都有专业的特殊要求。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者应互补互促。教师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培养训练。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体系

    根据原《大纲》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细化为六大类17个项目(见表1)。

    三、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实施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长期研究和探索。在重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技能培养训练问题,二是技能考核问题。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经验,和调研获取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课程渗透,坚持课内指导与课外自练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应具体渗透在学科教学法等相关课程中,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应注意发挥案例教学的示范作用,并对师范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训练。如教师口语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考虑做到简约性,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实效性。用于讲授学时为30%,用于实践训练的学时为70 %,督促师范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技能训练活动,保证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教材、有指导地训练。同时,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强化教师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每节课都成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示范课,让教师以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常规训练活动,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在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指导任务尽管已渗透到相关的具体课程教学中,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社团活动及学生自觉的训练,难以达到师范生在校期间的理想水平。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需要学校或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进行统一规范和安排。一是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表1),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下发给每位学生,让师范生一人学就能够了解到各年段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并让其成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二是将琴房、舞蹈室、书画技能室在课余、休息日开放,同时制定《早自习、晚自修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如主要包括:“开展晨读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晨读练习。“每日一写”—学生每日都写粉笔字或钢笔字,每个学生一块小黑板,每日写一板;“每月一作”—指多媒体课件制作或简易教具制作。“每周一歌”—每周月晚上7 :30一8 ; 00练习唱歌。保证学生有时间、有场地、按要求进行训练。辅导员要按计划组织各班班干部安排好“每日、每周、每月一练活动”,并经常检查督促。其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科专业技能的训练。从人学开始,四年不断线,确保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建立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详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鲜明的实践性特点,除了开展常规训练活动外,每年各院系要定期举办“未来教师杯”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可采用班级为单位初赛和院系决赛的参赛体系,围绕各个竞赛项目,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上课、说课、粉笔字展示等多种方式,以及舞蹈比赛、美术书法比赛等方式,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汇报舞台,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各教研室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定期举办师范生学科竞赛或教研活动。如文科教研室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理科教研室组织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促进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造就复合型人才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努力发挥校园文化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形成中的渗透功能

    与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一样,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一是应科学设计和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围绕教师职业技能成立学生社团组织,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二是定期请小学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杰出校友来校开展“说课、评课”等专题讲座或开设微型课程,传经送宝,为师范生搭建理论和实践沟通的桥梁,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确立师范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校园网或各院系网站上开辟“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网站。把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件、讲义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新课程的案例研究等优质教育资源挂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让他们网上学习优秀教学设计或观看视频课程,以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培养的需要。积极创设、营造培养学生从教技能的实践环境,使练就从教技能成为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主流。

    (五)在实习支教活动中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舒尔曼认为,“教学实习是经过认真设计的教学范例,而且都伴随着严格管理的、为学生提供容易进人实践的教学阶段,以确保学生学会所需的技能,并表现出恰当的工作表现、方法和价值观。”教学实习是促使师范生专业化的关键环节,在一个教师的专业准备阶段是最有力的介人。教育部2007年7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实习支教是师范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的良好平台,”顶岗实习支教与以往的常规实习相比,时间为一个学期,具有全职性质,将实习生作为全职教师进行要求和考核。由于实习时间的延长,实习生上课课时、做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实习内容丰富,更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借助这一平台,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已达到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实习支教之前,力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重点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将师范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上课模拟教学,培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模拟教学同学的教态表情、课堂语言、板书等逐一点评,促使他们反思、修改、反复训练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实习支教过程中,一是要求师范生参加所在实习学校的教研组学习、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这是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二是实习后阶段,上教学汇报课并进行课后反思。通过教学的展示与反思,促使师范生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或进行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尝试;三是在实习学校搜集原始材料、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育研究,或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选择并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实习支教结束后,一是引导师范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或调研报告,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技能;二是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经验交流。针对师范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拾遗补i},有针对性地补充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和缺憾,以期尽可能完美地进人到未来的工作领域。如我院教师教育学院在实习生回校后,针对部分师范生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仍然坚持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强化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考核

    为了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把这一工作抓出实效,需要制定一整套明确规范的评价标准。目前,“除了普通话在语委的统一指导与考核下执行严格的标准以外,其它训练项目划分不够具体,考核的质量标准也不够健全”。应建立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三级考核’,机制。考核工作由各院系教师技能教研室总体负责。各项考核标准由相应责任课程教师负责制定,教研室汇总,编辑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以下称《手册》)。该手册包括考核年段、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与要求、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等内容。

第2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我觉得我很幸运。塘厦镇第三小学这里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善。他们已经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实习期间,我常常和他们倾谈,他们教授我许多做人做事的原则,包括教育工作上和生活上。对此我万分感激。

XX年年 2月28日至 4月13日,我在塘厦镇第三小学实习了45天。在45天内,我上了64节课。我做了那么久的学生,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踏进校园,每个同学都露出一脸的紧张、兴奋。在整个实习期间,我主要有两个任务:一.听原任老师的信息技术课。二.做好教学工作。由于我没有跟班做班主任,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我的学生和钻研教学方法。

听课时,我是坐在后面听原任老师讲课。这种听课和我以往的听课不一样,这种听课并不是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是学习老师怎么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等。信息技术课其实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要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并非是件易事,所以要学习的知识真的很多很多。

讲课时,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样,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所以我花许多时间去制作教案、课件,但是这些都只是事前的准备。当我们第一次上台面对一整班的小朋友授课时,心中的感觉更是紧张到一个极点。但是在原任老师的教导帮助下,我的课一节上得比一节好,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流畅,都能做到突出重难点,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授课时间,也能够适时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上课时的课堂纪律也能完全在掌握之中。可是做个好老师并不是只要做好这几点,还有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等方面都需要我们有所突破。

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我感受到当一名老师的自豪感!

第3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青少年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和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近三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病率持续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学校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健康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获得比较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并为终身享有健康奠定基础。小学阶段是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求知欲高、可塑性强,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易于接受。只有采取适当的教育模式才能把学校健康教育全面完成并落到实处,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常规模式

贯彻落实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学校健康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管理范畴,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周在科技文体活动课中安排0.5课时,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纳入课堂教学,排入课表,保证课时。学校应逐步配齐专职健康教育教师,暂时不能配齐的小学由班主任兼任。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开设健康教育课。开拓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教育领域。

二、构建“三个结合”教学模式

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采用“三个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将学校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学生生活技能训练,锻炼青少年的自主、自立意识;通过讲文明、讲礼貌、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争当文明小公民和开设道德银行活动,鼓励学生多做好人好事,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第二,将学校健康教育与学校卫生知识宣传相结合,学校利用学校宣传橱窗、教室后面的黑板每月出一次卫生知识宣传板报、墙报、手抄报,形成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第三,将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和学生机能、技能训练,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下雨天上室内课时,安排体育活动卫生知识课,进行体育活动卫生安全知识教育,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只有采取多种形式的授课方法,才能使小学生接受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为今后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健康教育内容覆盖面广,应多科学、多专业、多行业合作;注重现代化教学和多种教学手段配合,在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时密切联系学生的身心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讨论;适时运用图片、视频,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重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将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采用亲手操作、互相包扎、团队演练、视频直观等手段,在实践中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根据现场急救操作性强的特点,结合心肺复苏假人模型、三角巾、毛巾、绷带和骨折固定夹板、担架等器械,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心理健康教育以知识传授、演示实践和分享体验同时进行,将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针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多发病案例进行教学,结合校园内近期热点事件,以科学的视角、人文的情怀讨论心理事件的内在动因和社会背景,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抓好学校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关建。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抓好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工程,确立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切合实际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加大学校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由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过于专注于理论的教学以及缺乏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实践合作,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相关教育机构的教学期待。所以对当下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相关的体制问题进行完善以期建立更加科学合理以及更符合社会期待的声乐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状

就目前而言,当前的声乐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一对一教学模式、小班教学模式以及大班教学模式。首先,一对一教学模式属于一种精英化教学模式,一名声乐老师指导一名学生,因此声乐老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嗓音特点以及音乐素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而且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和解决,进而培养学生较高的歌唱技巧和水平。然而此种声乐教学模式由于针对性较强,因此对于刚刚接触声乐课程的高职生来说,其不具有深厚的声乐理论基础,所以如果对于所有学生均采取一对一就会消耗大量的学校资源,不进学校的投入成本过大,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所以几乎没有学校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其次,大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班级为基础,一般以三十人至四十人为一个班级进行整体的声乐授课,对于所有学生统一进行理论讲解以及作品赏析等,此种声乐教学模式是当下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其需要投入的教学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又能缓解本校师资紧缺的现实,而且大班教学还能让学生之间增加交流和沟通,达到互助进步的目的,尤其是针对缺乏声乐基础的学生而言收效显著。然而由于人数过多,那么老师的知道就不会那么有针对性。最后,小班教学模式是一种介于一对一精英教学与大班教学之间的一种声乐教学模式,人数一般维持在十人左右,此种教学模式既能相应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但是由于当前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关注数量,因此也很少有学校采取此种教学模式。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展望

(一)完善招生体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最初的招生环节把关不严,因过于追求招生率而忽视相关专业的人才选拔,尤其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对于考生相关文化课学习背景的检查不到位,使得进入该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学习基础而跟不上教学计划,严重阻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招生过程中应该逐渐完善招生体制,在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要考虑到其有无声乐基础并要经过相应的入学测试才能最终录取。

(二)完善声乐教师准入标准

由于对声乐教师的急需,许多高职院校在声乐教师的准入标准上有所放宽,只要有音乐基础或者只要跟音乐稍有联系就将其聘任为声乐教师,但是音乐类型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声乐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声乐教师的筛选上严格把关,在声乐教师正式入职之前应该设置相关的专业考核环节,而且入职之后也要定期对声乐教师进行培训和考察,进而保证声乐教学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质量的实现。

(三)理论联系实践,丰富学生实践经历

任何课程的学习如果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那么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当下在各个高职院校,校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通常与实践相脱离,即使有实践课程,但是由于时间较短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在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上与实践中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今后的专业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实践合作机会,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有固定的实践机构进行长期的实践学习以及经验积累,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才能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

(四)以小班教学为主建设科学的声乐教学模式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在声乐教学中普遍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学,然而实践证明大班教学在初期虽然效果显著且能有效节约教学成本的投入,但是长期如此会使得学生丧失自身的个性发展可能,而声乐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如果没有个性的融入,那么声乐也会丧失其本身的传播价值。因此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小班教学培养学生,这样既能满足学校对于节约教学成本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小班教学由于人数较少,所以课时的安排以及教学计划的设计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以及易于协调性,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第5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历教育;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29-01

军校任职教育则是指“军官(士官)”在完成高等或中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需要而进行的进修、培训或高学位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的培训层次和类型更加多样化。这意味着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下的各种教育教学制度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教学与研究发展的需要,而这其中师生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学历教育中,多为“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员为中心”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教员为主角,学员为配角。教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员成绩的评判者。在教学上,教员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员是被动者、服从者。学历教育中,教员比学员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知识上,教员是知之较多者,学员为知之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员是较发达者,学员为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员是较丰富者,学员则是欠丰富者。时而久之,就形成了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教员是高高在上的主动传授者,而学员则处在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

一、实施民主教学,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

教员在课堂上要以学员为主体,增强民主意识,加强与学员的交流互动,针对学员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学习基础、个性和爱好等,重视激发和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员要坚持问题引导的教学指导原则,提出问题之后,给学员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学员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自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答案。要采用民主气氛浓郁的讨论式教学方式,让学员置身于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感到学习会带来压力,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中要给学员创造自由、和谐的发展空间,让学员能够投入学习、学会学习、主宰学习,从而达到“课止意未尽”的意境,促使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其勤于思考、用于实践的精神。

二、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转变。与学历教育主要进行基础教育不同,任职教育主要是以岗位教育为主,通过强化岗位教学使学员具备较强的岗位任职能力,因而它与学历教育侧重知识的传授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教员角色转换首先必须着眼于熟悉承担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的客观要求,提高对于任职教育的理论认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对岗位和职业教育特点的认识。进一步突出军事教育的特殊性,遵循军事规律和战争规律等军事任职教育的特殊性原则,突出人才培养的军事职业指向性,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打赢”的“三个面向”办学宗旨,以岗位任职位向导,明确院校发展方向和定位,努力培养符合任职岗位需要的合格军事人才。

三、强化军人意识,提高军事素质

军事素质优良,是一名合格军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作为实施岗位任职教育的主体,院校教员军事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培养对象的未来。与部队干部相比,院校教员的军事素质相对较弱。在军容风纪、形象作风、意志品质、使命意识、奉献精神、等级观念等方面,与任职教育环境下对教育主题的素质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教员应注重从自我做起,培养学员的教学民主意识,培养师生高度的教学自觉行为。部队严明的纪律和军校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学员日常言行的管理,教学秩序的正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学院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保证。教员必须以此为基础,配合相关教学管理单位,做好传授“理”的工作。要根据学员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摆事实讲道理,使学员自觉接受纪律约束,增强纪律观念,达到师生彼此的理解认同。这不仅有助于弘扬学生的个性,强化学员的自主理性,更有助于使师生以更加自觉的姿态参与教学,使教学相长,达到一个理想境界。

四、亦师亦友,以情为纽带,架起师生情感互融的桥梁。

第6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故事教学 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持续推进,教师也根据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对于小学英语课堂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悦读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许多英语老师一直在努力和探索的。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出现在师生视野中,这门教学应该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提升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营造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使之转化为实际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基。换言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这就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故事的阐述者、故事角色的参与者或表演者,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学习的环境,而学生成为了语言的体验者和感知者,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为在课堂上得到开发和提升。

有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有其自身之义,是当务之急。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互动策略

1.教学过程情境化。小学英语教师将准备传授的英语内容渗透到英语故事情节中之后,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其中的知识点逐步讲解给小学生听。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英语故事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完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起进行互动。同时,教师在讲述故事情节时,还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现实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小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2.课堂互动行为设计。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及时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以此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在讲授英语故事中的知识点时,教师不能一个人发挥,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讲到一定阶段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询问他们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并及时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3.课堂思维互动设计。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小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故事中发挥想象的翅膀,锻炼英语思维。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第一,问题设计要有导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时刻围绕重点,能够让学生在故事材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第二,问题设计要有整体性,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到问题设计的系统性,不能支离破碎,不着边际;第三,问题设计还要有启发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学生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强烈需求,就是希望自己的是一个探索者和研究者,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启发性,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第四,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设计的任何问题无疑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学情实际,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基点,那么教学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因此,问题的设计不宜过浅也不能过深,应该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为着眼点,以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升为重要指向。

4.课堂情感互动设计。小学英语教师为小学生讲述的英语小故事,可以选自经典著作中,也可以是自己编排。但是在自主编排英语故事时,要注意保留一定的空间,便于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发挥。同时,在选取小故事时,教师要尽力选取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小故事,要饱满生动,能牵动小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感受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入把握渗透在故事中的英语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能力。比如闽教版story time部分故事都是以连环画与对话的形式出现,教材给教师留下空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留白提问。在讲授故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情感态度,通过故事人物的情感来达到课堂的情感互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由于英语与汉语不属于同一个语言体系,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小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可能会感到种种困难,而小学生年纪尚浅,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所吸引,所以积极开展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大有裨益。当然,要使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收到良好效果,还要切实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境界,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玲.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式研究[J].小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41):39

第7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50―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要想取得成功,团队合作是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记》中也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心理学家明确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互动情境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它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由教材引发的情境;二是属于学习者的心理情境。心理情境,主要指竞争心理和合作心理。心理情境大体属于非智力因素,在互动教学中主要包括“三感三心”,即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及群体合作心理。它们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形成学习动力。通过情境作用于认知,形成“情境――认知――情境――认知”的纵向互动;情境间还产生横向互动,即教材情境与心理情境互动,增加互动错综性,就是互动教学特色所在,它的交错互动提高了情境的能量释放程度。

师生间产生感情的共鸣与特定的情境、心境有关。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尤为重要。语文教师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精神状态。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昂奋的精神状态,从而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广阔的思维场所。要在每节课开始一二分钟内,诱发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住学生。因为,这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如下棋,第一着棋出动,就直接关系全盘的输赢。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创设“可乐”的课堂心理氛围,才会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课堂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1. 捕捉互动时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学习离不开动机、愿望和需求。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互动式语文教学要在“趣”上做文章,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并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

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导入时,先展示鲁迅旧时读书的“三味书屋”的图片,以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想象;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也参与其中。为切入主题做好铺垫。同时,为学生积极想象、敢于表达创造了条件,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愉快情绪,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

2. 突出学生主体互动意识。在课堂上落实和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在课堂的互动中,通过感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表达来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感受成功的愉快,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互动刺激学生的情感,自由组合的小组交流和自由交谈式的活动增添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我的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发言和积极思维。独特的课堂文化由此形成――民主、自由、轻松、愉快。

第8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密切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07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笔者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深入学生现实生活,运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笔者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笔者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笔者还带着他们去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第9篇:小学教育实习生范文

传统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重视词汇语法的讲解,注重阅读的教学,而听说的教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受到了冷落,因此出现了“哑巴英语”现象,出现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但下面两种原因不可忽视。

1.师资力量短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了大批的英语专业人才,他们大多工作在教育战线上。但近几年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因此,各高校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据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人数为5.5万人,师生平均比例为1:130,这与教育部要求的1:60的师生比有很大差距。这种状况使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根本无暇顾及教学研究和继续深造。

2.学生处于他主学习或被动学习之中

在中国,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有的高校将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片面追求过级率,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应试现象。毫无疑问,在这种局面下,学生的学习是应付考试,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眼前目的是通过期末考试,长远目的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便将来能拿上学位证。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只能来自教师和考试的压力,毫无兴趣可言,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单词和语言点,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很差,所写作文常常是犯一些低级语法错误甚至是单词拼写错误。

二、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外语学习不但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还是一种人文知识的学习。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不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的特征

从自主学习的内涵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特征表现为:内在需求性,主体主动性和自觉性。

内在需求性。学习不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主体的一种内在需求,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愿望控制学习内容和过程,学习者的内在需求成为其学习的动力。

主体主动性。正因为对学习有内在需求,学习者才会主动适应环境,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能力。

主体自觉性。学习者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现成的答案或结果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多角度地思维,或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发现新情况,探索新问题,不断开拓视野。

2.理论背景

当前具有较大影响意义的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三大学习理论对自主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所学内容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直接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帮助学生协调各种学习活动,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心学生的自尊和提高,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焦点,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方式和教学实践,教师被看作是促进者角色,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创建合适氛围,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将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模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教师要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创造合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首要前提。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语言技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细节上,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奇的方式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授课内容,使例句和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这样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引起兴趣。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这是由学生的主体意识所决定的。学生在教学中的这种主体性表现在:学习的主动自觉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对学习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动性。自主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学习内容和过程的能力。每个学生对某一方面会有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搜集材料,学习词汇知识,然后学生可以将所搜集的词汇在全班进行综合,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益。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精心设计出评价的程序:可以进行针对性地选择,让学生评价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3.发挥学生的潜能

越来越多的科学发现证明:人体内潜存着大量未被开发利用的能力。广大英语教师如何将学生的这些潜能发挥出来并运用到其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英语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正如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的:在当代“人们愈益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起来。英语不但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还是一种文化的陶冶。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受到来自于母语和英语两种不同的文化熏陶,同时进行文化间的比较。教师可以根据英语和汉语中有关社会文化等问题,使学生设计问题,或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也正是自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

4.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很了解,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比较适合自己,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自己应选择什么学习过程等。另外,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如何,自己有无进步,在哪方面还要提高等,及时总结学习的成败,并做出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很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是对自己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一堂课的评价,比如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什么提高,了解到的英语文化与汉文化有什么不同,自己有什么思想感受等。另外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或解决,在学习上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在英语学习中应在什么方面提高等。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但使学生了解自己,有利于其发挥主动性,还有利于其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应该得到纠正,方法也许会各不相同,但帮助学生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