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第1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献检索;信息素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70-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具备收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文献检索是一门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筛选、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检索工具及网络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学术数据库来查询、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资料信息,属于一门素质拓展课程。文献检索课是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形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种适应社会信息环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知道如何寻找和利用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有用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应用的能力。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存在的不足,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通过文献检索课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综合各种解释,信息素质可理解为:能够恰当理解信息,并能准确查找、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1.信息意识淡薄。据调查,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有相当多的学生根本不清楚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来检索本专业的文献信息,更有甚者信息需求也不清晰。只有较小比例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学生信息意识非常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总体水平偏低,需要加强和提高信息素质教育。

2.信息技能较差。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的书本知识,忽视了相近、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基本不会查看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期刊、研究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档案资料等。有些学生甚至在学校期间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没有借过一本图书。对于当前普遍使用的信息处理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大多数学生只是处于基本会用的水平,能够操作较为复杂命令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不能对所做课程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排版。多数学生不善于利用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大学生上网人数比例很高,但能够真正将网络作为一种获取资料信息数据的重要途径及手段来进行研究、学习、开发的却屈指可数。

二、加强文献检索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文献检索课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交流的原理来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检索课不断地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是目前我国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面对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存在的不足,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创新,以更好地完成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任务。

1.加强信息意识引导。信息意识淡薄导致文献检索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文献检索课没有兴趣的现象。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获得专业相关信息有较高的期望值和兴趣点,文献检索教学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体现文献检索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开展文献检索的途径,为他们今后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研讨会、开展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利用示范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他们的信息素质。

2.改进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类学校授课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很多采用乏味的PPT形式。针对文献检索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演示如何进行网络检索及光盘检索,让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可收到极佳的学习效果。另外,可以把图书馆相关的馆藏资料及检索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同时可开发多媒体软件或网页,把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内容辅导、实习例题、教学讨论融合到网页中,利用电子邮件或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互动,将教学安排信息到网上,通过网络解答疑问,布置与批改作业。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模式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信息获取者,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采用“Engage参与”—“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laborate提炼”—“Evaluate评价”的“5E”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景或问题,让学生参与研究与思考,主动去查询、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往往会安排较多的上机实践课时。由于教师及学生对上机课不够重视,加上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不力及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等原因,往往使得上机课达不到真正的实践目的。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改变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设置一定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查询、获取相关资料;也可布置本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或者让学生提前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让学生查询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带着目的或目标去上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及实际需要,探索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模式,真正使其成为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综合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要加强创新,不断促进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文献检索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明秋.“文献检索”课“5E”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17-19.

[2]任萍.《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3):106-107.

[3]干林,王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4):302.

[4]孟桂荣.文献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途径探究[J].现代情报,2009,(5).

[5]金建设.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能力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最早提出“信息素养”一词;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概念被介绍到国内;2003年9月,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表的“布拉格宣言”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项基本人权,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乃至世界已经引起重视。论及信息素养的涵义,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简言之,是个人对信息获取、评价、筛选、分析、利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据调查,当今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程度还不容乐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较淡薄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成长。随着网络信息量的急剧增长,电子书刊、网络视频等使学生对信息收集的理解局限于互联网而忽略了其它信息源的重要性。早已习惯在网络上学习和休闲的他们,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某种依赖心理,甚至对其它信息源的价值产生质疑或抵触。大部分学生除了写作业和毕业论文,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不会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书刊,缺乏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

(二)信息检索能力偏低

部分大学生不了解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不会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检索专业资料。许多学生不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技巧,不会有效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术资源。有的同学用搜索引擎也只会某些简单技巧,上网检索效率不高,这些都反映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信息利用创新能力不高

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不只是由获取信息能力的高低来体现,如何评价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以及存储信息比如何获取信息本身更重要。然而,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吸收利用,创造属于自己的成果。

二、 信息素养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能力是人才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成为现代大学生素质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创新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他们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尤其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创造能力。创新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身体素质,还必须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即知识、智力和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智能结构应该具备:丰富的认知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相应的获取信息的技能,即:较高的信息素养。[1]

信息素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信息素养教育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应重视获取知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正是为了提高他们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在信息素养教育中传授比较法、演绎法、发散思维法、综合分析法等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提高学生把创造性思维变成现实的创新能力。

(二) 信息素养与自学能力的关系

自学能力是个人独立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一个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大学生任何时候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2]

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可或缺,它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造学习的伙伴》中提出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分为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充分调动自身的信息意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积极捕捉和挖掘有用的资源,并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学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信息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信息素养是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养,它是大学生求知、求职与生存的基本能力。在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大学生能否掌握足够的信息技能已经成为影响其就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信息素养越高,代表他的综合能力越强,在就业竞争中就越有优势。大学生培养自身信息素养,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研究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这类具有较强能力的毕业生也正是用人单位所青睐的。

三、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高等学校适应信息化时展应具备的教育理念。现今大学生信息素养偏低已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瓶颈,作为从事大学生一线工作的教育者,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责无旁贷。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应逐渐培养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的价值观。学会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为什么需要信息、在哪里找到信息以及怎样找到信息。除了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要突出信息素养的培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应帮助学生建立信息观念和自觉利用信息的意识,要让学生懂得信息意识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先决条件。信息素养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知识素养、人文素养相辅相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不可能是一门课或几次培训就完成的,而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

(二)加强学生信息能力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学生在校求学,获得的不应只是“黄金”,更重要的是应当获得“点金术”,换句话说,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也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对其信息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引导。 转贴于

一是提高大学生搜集、鉴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今,图书馆馆藏以外的信息比重加大,且载体形式不断变化,面对广泛和无序的网上信息资源,学生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整理所需信息,掌握搜集、鉴别及获取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二是培养大学生评价、整合和创新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可选择性、获得性,准确把握信息的准确性和效用性,然后充分利用信息工具,找出规律,得出创新结论。三是加强大学生信息技能的教育。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检索技术和网络操作技术,熟悉本专业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技能,指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3]

(三)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道德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具有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和总和。[4]由于部分大学生信息道德欠缺,撰写论文时直接将网上下载的资料复制、粘贴、合并一处;引用他人语句不标明参考文献出处;有些甚至仅对下载文章略加修改就署上自己的名字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十分必要,让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要求。

面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资源,仅仅依靠法律约束还不够,需要我们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信息道德和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常识,知道建立和维护和谐的信息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指导学生在利用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时,要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切忌剽窃他人成果。教育学生要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制各种带有不良言论或腐朽思想内容的读物或信息的干扰和侵蚀,教会他们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并且有道德地评估、交流信息,从而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四)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参与“挑战杯”之类的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在具体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信息素养。大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将得到如何去获取知识的体验,从而培养收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认真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也能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之前,必须要查阅资料和搜索相关信息,从多方位、多层次了解和把握自己课题的研究价值、前人研究的成果、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成功和不足的经验等,并在论文撰写时知道引用或转载他人文章时应注明出处。学生通过创作学术论文这一科研训练,能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自学能力。

(五)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单纯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信息素养的要求,大学生要有站在信息时代前沿的能力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主动动手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技能,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亲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

(六)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并富有学术性和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适时组织一些有益的读书学习活动、信息知识大赛、社会实践调查、学术交流会、演讲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等,让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学术前沿,树立信息意识,增强自学能力,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提高了综合素质。此外,充分利用校园网也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网上课堂、教学视频等栏目能让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相关信息。通过校园网络营造学习文化氛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与国民的信息素养息息相关。21世纪的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是国家信息能力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信息素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6]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学习和借鉴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过仕明.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2]肖卫红.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3]海永雯.电子阅览室——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A].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

[4]赵玉光等.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阅读行为内在联系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5).

第3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信息素养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21世纪人们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终生追求的目标,这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路子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路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信息素养是现代人文化素养、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在拓展学校教育的学习空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来实现的。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和《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足见希望以此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良苦用心。

2 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新体系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制定学生信息素养体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质等四个方面。

信息技术意识:主要指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来感受、理解、评价自然界、社会中的各种信息现象等。

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和分析能力。

信息品质:主要包括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生活态度,重视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和协作精神;培养信息社会的责任心。

3 采用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就我国高校大学生目前的信息素养状况宜采取三级教育模式,即初级培养、中级教育和高级培训三个层次。

初级培养:图书馆要使馆藏信息适应形势,适合当前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及时补充各种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开设新书推荐栏目、发放问卷等形式收集读者意见。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举办讲座、文献利用指导等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信息素养。

中级教育:主要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技能和相关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一阶段可设立知识产权法、计算机编程语言、网页制作等课程。

高级培训:主要是培养大四学生和研究生的信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新思路和新思维,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4 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在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保证学生为迎接信息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做好知识上、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能利用信息资源学习,培养学生寻找和有效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拥有参与职业竞争和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逐步具备信息素养人所应具备的特征。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捕捉与分析意识的教育。信息意识专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反映以及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要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信息价值观。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在专业学习和科研方面取得主动权。(2)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是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消化吸收并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强的学生,能从杂乱无序、良莠不齐、交叉重复信息获得所需的信息。良好的信息能力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条件。信息能力是人们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就大学生而言,在个人智力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吸收运用新知识的效果将取决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信息能力的强弱。培养大学生熟悉各种信息资源,掌握一定信息检索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查询、获取能力,提高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及权威性鉴别能力,增强运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分析、整合交流的能力。(3)信息观念与道德的教育。信息观念是指人们对信息的看法、对待信息的态度以及对信息本质、特征和价值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信息的社会功能,了解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并树立起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作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大学生中开展信息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在信息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

5 加快高校文检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首先,应当提高文检课的地位,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列入公共必修课,给予充分的学时保证,课时应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其次,要进行文检课内容的改革,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文献课应适应现代信息素质的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以计算机信息检索为主线,内容包括:因特网基本知识、联机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搜索引擎利用、计算机检索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再次,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教学中。还有,将文检课与学生的具体专业相结合,促使文检课教学内容具体化。

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现代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典型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信息专业人员,他们大都具有计算机、外语、图书馆学的专业背景,具有长期的信息加工、处理和组织、检索的实践经验,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其它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全国层面的一级网络平台。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支持和良好的网络环境。因此在对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成为主要的承担者。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建民.师范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4.

第4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定义,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各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资源急剧膨胀,信息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一项内容,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实现其个体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担负责无旁贷的重任,在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获取和分析信息知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 信息素质教育

1.1 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是从图书馆素质和文献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质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技术及技能”。现在比较认同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报告中所指出的:信息素质是指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001年,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报告明确地将信息素养作为2l世纪人的能力素质之一提出来。在2005年埃及亚历山大城召开的“国际高级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研讨会”,更是将信息素养称为终身学习的核心。

信息素质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即对信息的感知和需求的能动反映;信息知识,即与开展信息获取、评价、利用等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包括传统的文化知识、英语方面的知识、信息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信息技能,即人们发现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传递新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信息道德,即指在信息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1.2 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查找信息、提炼信息和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其目标是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强烈信息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具有相当的信息学理论知识和水平,能够提升对信息的整体认知,有效地管理各种信息,增强信息伦理与科学道德知识,强化科学思维与科研方法。

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2.1 信息意识不强

大学生利用信息的意识普遍还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对信息知识了解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得比较盲目。部分学生的信息意识较强,但其对信息的获取,一般也只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撰写论文,不会自觉地就某个科研项目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大多数的学生上网都是用来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如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

2.2 信息能力不强

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检索知识了解很少或是根本不了解,对图书馆所购买的文献数据库不知道怎么运用,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也大多是随意浏览,不会选择合适的检索词。即使查到少量信息也不会加工、提炼和处理,到毕业时还会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不强,这是因为他们对信息的认识、利用和创造缺乏认知基础。

2.3 信息需求分析的能力较差

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毕业设计与专题报告等活动中,往往是本着应急敷衍的态度,随意地选材、收集资料,对所需信息不会理性分析和正确筛选,造成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无法获取和利用,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信息上。

3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

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助手,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大学生需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图书馆根据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科特点,系统地搜集、整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并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藏书种类齐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而且还有光盘、视频等电子文献,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图书馆窗明几净的环境和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专注,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也日益注重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而且通过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图书馆拥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硬、信息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馆员,他们是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骨干,是图书馆的业务窗口。特别是现在许多高校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可以面向不同学科,实现定向的信息资源服务。在学生需要进行资源检索和文献获取的时候,他们可以熟练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快速、准确地提供帮助,提高学生信息搜集的速度和质量,并使学生能对信息进行评估和有效利用,提高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3.3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采取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如开设信息检索课程,通过介绍信息检索基本知识,专利文献检索、数据和事实检索、中外文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教育功能和资源优势,对大学生加强信息知识的教育和信息能力的培养。高校图书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开设信息检索的技能讲座或知识培训,使新生增强信息意识,学会如何快速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高年级学生了解检索语言,掌握检索方法,辅助他们写好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3.4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

高校图书馆正在面临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化,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不再满足于提供纸质的文献资料,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电子信息资源的输出和服务。现代化的图书馆借助先进的网络设备、众多的计算机终端、自动化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的网上窗口,也是图书馆与学生交流的窗口,通过在主页上建立电子资源利用、信息查询、服务指南、教学与培训、读者查询等多个栏目,并设置读者留言、咨询台、馆长信箱等版块,既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和获取信息资源,又宣传了信息获取和检索的知识,为图书馆对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4 结语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目前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影响未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高校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使大学生适应时展要求,接受信息社会挑战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应当把图书馆作为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其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传递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小丽.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2):46-48.

[2]陈雅沙.再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J].晋图学刊,2009(3):40-43.

[3]徐志明,龙梅英.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对策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3):80-81.

第5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大学生在接受这些应接不暇的信息的同时面临信息危机、信息安全、信息污染等问题,信息道德也成为衡量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评判标准之一。大学生在写论文时要处理的信息最多,从调查大学生对抄袭论文的态度来看,有23.13%的学生对抄袭论文的行为表示理解,有33.60%的同学认为抄袭行为无关紧要,不会严重到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不少学生往往只对图书馆的馆舍、藏书、技术设备等感兴趣,而忽视对读者规章的学习,在信息使用中,只有32.98%的大学生在引用资料和信息时会按照引用标准标注。不难发现大学生对使用信息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和版权知识有很大的欠缺,信息道德意识浅薄,信息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2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低

信息全球化使得网络信息量急剧增长,信息无序化日益严重,使得大学生无法快速准确的搜索到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虽然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但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主要在于借书,查找资料方面,只有2.66%的学生会使用电子资源在网上检索专业资料。由此可见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低。

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途径

3.1加强学习信息文化环境的建设众所周知,环境对人才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亦是如此。近年来,虽然国内大力提倡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也仅仅是开设了文献检索课而已。但从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文献检索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21世纪是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个强调自主学习、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网络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总量成倍剧增,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速度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持续向外界摄取新信息充实自身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已经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生深处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流始终贯穿整个网络,如果不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将使得他们淹没在信息的潮流中。学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开设不应该形同虚设,不仅仅是学生需要好好学习,老师也需要好好学习,学校也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提高信息素养的地位,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大众媒体也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通过强化全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更强调人精神意识层面上的文化底蕴、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学习信息文化环境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3.2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特别是数字信息资源,如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和超星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已经屡见不鲜,这对大学生开展信息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学生依靠图书馆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各种信息活动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锻炼机会,能够积攒大量的活动经验,其信息分析素养的水平自然而然就会随之提高。图书馆是我们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场所,针对图书馆一些方面的缺陷,我们需要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分析和考虑。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增加图书馆的资源,突出图书馆的个性化和集成化;提高图书馆员的自身建设,提高馆员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图书馆学习氛围的营造;将数字化信息与图书馆资源相结合,并加强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资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将近40%的学生是因为不了解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分布,而使他们的信息获取有了影响;同时,因为学校对于文献检索方面的课程做的不够完善,使得学生不会对数字化的信息和图书馆资源加以利用,调查表明无论有没有上过文献检索课,有将近50%的同学认为文献检索根本没有实质的作用;图书馆同时应该定期的更新资源,因为有20%的同学认为馆藏不足,使得他们很难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工作。同时,学生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资源,加强信息知识的学习,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积极的对自己掌握的信息知识和检索的能力加以利用,不要纸上谈兵。当遇到困难时,应该多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充分的利用起大学图书馆这一宝贵而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

第6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信息收集 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的内涵

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收集是信息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笔者认为:所谓信息收集,就是学习者为了自身需要,通过书籍、互联网、与人交流和生活积累等多种途径获取各种各样信息的过程。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其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大学生个人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创新的管理过程。通过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多种途径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个人信息素养,在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信息创新能力,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2 大学生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2.1 生活中存在过量的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和知识的产出呈指数级增长,“信息爆炸”已是不争的事实。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很随意地获取海量信息,却不能正确提取这些信息,这就使得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显得愈加重要。

2.2 大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为了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各所高校也在不断调整着学习策略,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更好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目前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占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3 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教育的兴起

目前,网络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发展迅猛,信息化教育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全国多所高校普遍开展了远程教育,网络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

2.4 信息素养的要求

为了应对学习模式的改变,学生应该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不仅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收集信息,更应该知道获取信息后如何有效地管理信息,这样才能方便自己今后在已有信息中查询所需信息,为将来的学习更好地做准备。

3 大学生个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对信息与知识的存放都是很杂乱的,文件夹的命名也没有任何规则,随随便便地命名,随随便便地存放。当需要使用到之前已存储的信息时,往往找不到或是不能及时找到有关资料和所存贮的文件夹,这就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3.2 知识获取的能力有待提高

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教科书和课堂,报刊和杂志,电视和广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知识。在电脑中键入我们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就能搜集到大量的有关信息。除此之外,和其它学习者相互交流,调查和访谈,借助科研机构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然而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却不能充分利用身边有效的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信息的获取有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只有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才能获取更多更好的有用信息,为自己的学习创设更好的条件。

4 大学生信息管理的意义

比尔·盖茨的“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这句话,虽然简洁,但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它为知识收集和知识管理作了最好的诠释。大学生信息管理对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4.1 便于查找所需信息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效率。要求在海量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使得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管理软件或工具的帮助下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信息,筛选和存储有用的信息,可以为之后的学习提供方便,缩短查找信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2 有助于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完成

大学期间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完成,无一不需要阅读大量资料,积累相关信息,查找总结后形成书面文字。良好的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的习惯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必须将知识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同时进行筛选、整理、存储,还要不断与其它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创新。

4.3 知识社会的必然要求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用到的信息非常之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一个大的知识群体,更应该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知识收集和知识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4 利用信息管理软件管理信息可以更大程度地积累有用知识

每一个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很好的知识收集和知识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积累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有用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一些信息管理工具或软件来管理自己的知识,进行资料的整理归类,数据的储存,信息的搜索,与其它学习者的交流共享等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微软Office、Blog、Notefirst、QQ、MSN等软件都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管理和使用所收集的信息、文件、文献、论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

5 结语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严重超载,知识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未来发展中重量级的群体,更应该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各种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工具对个人信息资源库进行整合管理。通过广泛收集信息和筛选有用信息把一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和扩展的个人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同时应该不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以此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促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2] 李静,王建军.Web2.0时代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3] 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3.6.

第7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17-02

信息时代,信息素质已经与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一样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素质。它是一种综合素质,它跨及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信息素质是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覆盖了所有学科以及教育阶段[1]。

在我国,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大学生在校时期几个时间点的学习生活入手,分析了大学信息检索课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点带面,将能进一步揭示文献检索课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查样本分别抽取了佳木斯大学材料学专业入学新生105人,上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学生110人,共发放调查问卷215份,回收214份,回收率99.5%,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99%。

(二)调查方法

为了充分揭示大学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课题组采用的调查对象同为一个专业的学生,入学间隔没有超过一年,数量上也相差不大,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样本间的差异。调查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

(三)调查结果

信息素养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2]。根据这个体系结构分别对入校新生以及上过文献检索课程的老生进行关于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有代表性的三项问题的调查结果,具体数据见表1及表2.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刚入学新生的信息素养相对比较低,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自己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调查数据由9.3%迅速上升到了62.7%。其次,刚入学的新生大多数对于专业期刊、专业数据库基本没有概念。然而,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培养教育,学生们普遍对自己本专业的专业期刊、专业数据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对于专业数据库的使用,从1.9%上升到54.5%,可以说是跨越式的提升。再有,通过调查表的对比分析,能够看到,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教育,大学生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的能力。但比较遗憾的是,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大学生信息伦理方面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这与相关内容授课时间设置较少有一定的关系。

二、文献检索课对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的三个阶段

(一)入学教育阶段

中国的高中教育重视理论学习,高中的各种资源也比较缺乏,作为高中生而言没有、不会也无需自主地搜寻各种资料,进行任何研究。因此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往往没有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的愿望和能力。

文献检索课首先解决的便是入校新生各种信息资源使用的问题,都会向入学新生展示我国各个高校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对待疑难问题上,能够主动寻找途径解决问题的比率从12.3%上升到62.7%,这说明文献检索课已经促使大部分学生正在逐步改变过度依靠老师的学习态度,从而为新生适应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活铺平了道路。

(二)学习研究阶段

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一般都会设置在大一或者大二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会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知识,此时,部分学生便会有进一步了解专业甚至进行专业研究的想法。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学生会逐步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网络搜索引擎、各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从而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学术水平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取得迅速地提升,这也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之一[3]。

(三)面向毕业阶段

1.创造就业优势。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基数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文献检索课培养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提升的同时,就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笔者认为,若是在大学本科阶段便在专业上有所建树,那么这将是大学生就业分量最重的一个砝码。

2.毕业设计的支撑因素。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们的一次正式的、重要的科研活动。在调查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们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使用专业数据库查找资料的学生从1.9%上升到了54.5%。这完全可以说明大学生的面向科研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求职面试的沸腾效应。大学生已经在专业等各方面准备了整整四年时光,但是使水沸腾的那一把火应该就是对求职面试的准备。应包括对招聘单位整体情况适当地了解以及对自己进行恰当的外在包装。而这些信息的获取,正是文献检索课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教学目的的充分体现。

三、结束语

全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素养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讲,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文献检索教育的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我国十七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战略,重点首先应该是人的信息化,作为培养人们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文献检索课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一宁,蔡庆芳,张教业.文献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254-255.

[2]李卫星,何飞.现代信息素养与文献检索[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10.

第8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质;创新人才;民办院校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就业竞争变得日趋严峻和激烈,要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顺利地就业并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势在必行。因此,注重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将信息素质培养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增强他们的就业选择、知识迁移和岗位转换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且充满挑战的未来社会。

一、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质有时称信息素养,美国信息工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由提出:利用大量的信息和信息工具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与能力[1]。以后此定义又不断发展,多次更新。美国图书协会(ALA)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信息素质的即“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这一定义得到较为普遍的推广和接受[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现在基本的共识是: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是认知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是认知整体素养的一部分,是社会成员在后天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信息品质,是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三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基础素质,也是一种能力素质。

二、民办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时期,在很多省份本科入学率已经超过40%,民办教育(二类本科、三类本科、民办院校高专)得到了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也在急剧增加。但由于民办院校起步较晚、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以及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尤其是高职高专)等原因,导致当代民办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一)信息意识不强

民办院校大学生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于课堂,其中大部分学生平时只忙于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缺乏信息敏感性。除了写论文,民办院校的学生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课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缺乏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及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知识和有效信息的意识。在多数民办院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民办院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产生积极的内在需求并转化为信息的获取行为;他们来图书馆多数是借文艺书消遣或者备考,上网也主要是忙于玩游戏、聊天、交友和看电影,他们不能很好地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3]。

(二)信息能力有限

信息素质的核心内容是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四个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民办院校大学生虽对信息资源有一定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不高,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当前自己可以使用哪些信息源,对自己所学专业学术资源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表达检索需求,不会运用相关的检索技巧和方法。以网上论坛资源为例,互联网上有大量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很有帮助的专业论坛,然而《教育与职业》2007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却表明只有0.5%的民办大学生访问过专业论坛。

(三)信息道德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给民办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改变,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在使人们快速高效地获得大量信息、带来新的行为理念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信息道德问题。本研究调查表明,有30%的民办院校的大学生不清楚“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属于违法和不道德范畴;10%的学生认为在网络空间中不用受道德准则和社会伦理和的制约,所以任意发表不负责任的交友或传播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使用不友好或攻击性语言等,反映了当代民办大学生信息道德水平等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三、民办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规划信息素质教育方案,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

1.制订信息素质人才培养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导,只有制订切实可行、详尽的信息素质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在以后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工作。当前由于我国各民办院校院校起点不一,所具备的软硬件环境有所差别,所以在针对本校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时,要立足于本校固有特点,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并结合自身所招收学生的专业特点,制订民办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素质培养计划,并和专业知识培养一起写进专业培养计划书中,在计划中要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

2.构建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最终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体系作为教具的实施来实现,操作性强、合理、易行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信息素质教育开展和实施的效果。因此,应充分考虑信息素质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根据信息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来构建民办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但要合理选择相关课程,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完善每门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还要制定出配套的教学大纲,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样才能积极地推动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深化信息素质教学改革,促进信息人才的培养

1.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层次化教学

层次化教学是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段的实际需求来实施相应的教育,即立足于民办院校大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水平将其信息素质教育分为初级培养、中级教育和高级培训三个层次。初级培养是针对大一新生进行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中级教育是对大二学生进行系统的文献信息检索原理、方法和技能的教育,传授其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数据库和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信息检索方法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专业信息检索能力;高级培训是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进行专业信息能力综合训练教育,包括本专业的国内外重要数据库、联机检索系统介绍、网络文献资源利用技巧等,让他们掌握获取、整理、利用、评价、鉴别文献信息的技能,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将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与实际科研创新活动相脱节,达不到理想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 信息素质教育只有和实用的需要结合起来, 在使用的过程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民办院校院校必须将基础学科的教育、信息素质的教育和专业课程全面整合, 将信息素质教育渗透进整个课程教学中去。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多组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和论文练习等方式, 并提供与专业教学有关的数据库及期刊,以实际案例为对象,引导民办大学生检索相关资料,训练其结合实际问题查找、选择、评价和利用各类信息,使民办院校大学生学会用信息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问题,并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应用性信息素质教育,不但培养了民办院校大学生对专业文献的检索、组织、利用等信息处理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其信息研究和创造能力,为民办院校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方法。

(三)加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1.优化图书馆的资源环境

图书馆作为民办院校院校的知识宝库,是收集和传播新知识、新信息的中心。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前提,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学科研和民办院校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调整藏书结构,在保证重点学科的专业书刊收藏的同时,对学术价值、欣赏价值较高的文献进行合理选购;二是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力度,使文献从内容到形式多元化,满足大学生对文献的各种需要;三是购置大量的计算机,为民办院校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工具和信息导航的保障,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加快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电子出版物、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以便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为民办院校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让民办院校大学生在信息获取活动中接受锻炼,不断提高信息素质。

2.加大校园网的建设力度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有一定的技术装备基础,没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就难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网络教育以其开放性、灵活性,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需求的优势,目前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受资金、技术、人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民办院校院校的校园网建设投入不够。作为实施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民办院校院校应加大对校园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使校园网深入到教室和宿舍,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通过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与组织信息素质网络教育资源,使民办院校大学生在网上阅览教学内容,提交作业,或通过论坛发表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通过电子邮件、虚拟咨询台等方式得到教师的解答[4]。网络信息素质教育不仅可使民办院校大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信息,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独立制订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有助于民办院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智力潜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孙建军,成颖,张玲玲.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03,22(2): 251.

[2]白雪冰.高职院校高专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 (33):190-192.

第9篇: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素养;创新教育;教育模式

0引言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个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对我国当前的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公安高等教育的主旨是“面向实际,贴近实战,务求实用”,为加强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保障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就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对警务工作的新需求,努力为公安战线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警务人才。经过公安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将是信息社会中公安队伍的中流砥柱,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适应了公安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公安队伍自身的发展要求,又是走科教强警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1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对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但这种对信息的需求是宽泛的,缺乏专业性。职业角色意识不强,缺乏对与公安工作紧密联系的信息或情报的主动获取意识,并且由公安信息的保密性所导致的获取途径有限,也是制约公安专业大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重要因素。信息理论知识匮乏,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大学生们从小学、中学阶段的被动式接受知识一下子过渡到需要主动探索知识的大学阶段,难免无所适从,电脑和手机对他们来说,还只是业余时间娱乐的工具。目前国内公安院校开设有关信息方面的课程主要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有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信息知识方面,学员们并没有自觉的意识,整体来说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总量没有明显差异,获得的信息也是没有经过筛选、良莠不齐的,不能称之为知识。这种低水平的特点,表现在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知识的匮乏。

目前国内各高校已逐渐加大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教学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还配备了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兼职教师,理论教学环节逐步完善,但实践机会还不是很多。大部分学员能熟练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或网络资源,但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网络资源针对某一专题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加工与整理的学员少之又少。在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和判断力上,能够迅速判断网络信息真伪的学员数量也是令人堪忧。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对最简单的初级检索有所接触,也仅能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新生在接受入馆教育后,对馆藏资源的获取途径和图书借阅方式有了初步的掌握。但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只靠快速检索或初级检索这样“傻瓜式”的入门方法查找资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这样查找的资料毕竟有限,精确度不高,学术性不强。综上所述,探讨信息素养的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利用能力,是当代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

2信息创新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2.1课程目标设定

信息创新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信息意识、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让学员既具有较强的信息敏锐感,能迅速有效地从生活和学习中捕捉到各类信息,然后从中甄别、遴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过滤掉没有价值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对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评价、归纳、分类、抽象概括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合成新信息;还要利用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根结底,信息素养教育其实是如何利用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转化的一种创新教育。

2.2课程设置方案

从信息创新教育课程的目标设定来看,可以得知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将融合了其它多学科、多专业知识,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以此来使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效果达到最优。教师要学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选定教学主题,并把原先相对独立的各个问题进行整合,把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结合起来,运用信息素养来解决专业问题,从而获得创新性的教育成果。信息创新教育课程既然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那么它主要是在掌握文献检索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解决其它专业学科问题的技能课。这样一来,信息素养就和计算机、英语的作用相似,变成了一项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这一技能的实施对象就是文献检索知识。所以目前,国内各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一般由图书馆为机构主体负责实施。

图书馆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时,根据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将课程递进式地设计为3级开展:①基本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知识和图书馆及基本情报知识的掌握;②信息素养嵌入学习科研,包括基本检索技能、检索方法及检索策略的相关内容,完成作业,撰写综述和研究报告;③课程设计与写作。具体如下:

(1)入门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在第一阶段,实施主体可在开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将信息获取知识融合于其中,让大学生具有初步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干课程。可在第二学年开设。在第二阶段,因为大学生要开始专业课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处理的知识融合于专业课的教学中去。比如法学专业的学员,要学习刑事诉讼法、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公安专业,要学习刑事科学技术、公安管理、治安管理等课程。将信息检索知识融入到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有利于学员更快速地学习掌握最新的学术信息和信息技能。

(3)高级课程———实践与创新信息素养的培养。可在第三、第四学年开设。在第三阶段,图书馆授课教师可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授课,将学员信息处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推向深入。这一阶段更重视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和创新应用能力,通过鼓励学员进行自主性的科学研究,或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参加创新性的信息技术大赛,或进行毕业实习、学位论文设计等方式,逐步提高学员的信息检索技能和信息利用能力,并最终促进他们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信息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更注重传授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实现创新的能力。

3.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员和老师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模式。学员以小组式的“头脑风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信息知识,找出和问题相关的事实、概念与原则等信息,以小组方式,针对问题个案的文献信息进行讨论,由讨论确定问题的内涵与范围,再采用不同的信息搜集策略。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加以提炼、升华,得到新的信息,由此解决问题。

3.2嵌入式教学

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因为资源缺失、师资薄弱、覆盖面狭窄等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嵌入学科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就是MOOC。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集成了多种媒体资源,将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表现形式既有教学资源网络视频、各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公开课等,也有电子版的教材、电子版的学习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各个年龄、各个阶层、各个专业的学员,因此受到大众的欢迎。传统的课后作业继续保留,不同的是答疑解惑变为在线实时交流,甚至学生所做的课堂笔记也可以在线交流。

3.3课程考核方式

信息素养创新教育课程可作一门公共必修课,考核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将学员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或考查的成绩按一定比例来进行综合评定;二是准予学员通过自学,参加信息素养MOOC课程的学习,课程结束后有专门的结业证,凭结业证来对学员进行评定;三是采用实习、考试和学科论文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将重点放在可以反映学员信息素养综合能力的实习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