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年教师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68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青年政治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专业水平的途径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教师自己积极参与,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中去。课题研究是当前研究教育改革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青年政治教师要积极地参加教学研究,针对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出研究课题,并积极进行探索。实践证明,如果青年政治教师对课题研究有热情,那么研究也会让他们有自信、有成果、有目标、有发展,从而实现双赢。在此,笔者就如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青年政治教师专业成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让青年教师有自信
近年来,我校新进了不少青年政治教师,他们有热情、有干劲,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缺少工作方法,往往不够自信。特别是上竞赛课或展示课时,他们表现得不够从容、自信。而一些参加过比赛得到过锻炼的青年教师,情况则截然不同。随着获奖机会的增多,他们自信心增强了、专业水平也提升了。另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缺乏自信的教师,课堂上不敢管理,学生不太喜欢,教学质量上不去,家长不太认可,领导也不太欣赏。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政治教研组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以专业成长培养青年教师自信心理的研究”。我校多数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承担了不同的研究任务。研究引导着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探寻出一种增强自信的方法。实践证明,青年政治教师自信心的树立与其专业成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课题研究能激发青年政治教师的研究热情,促使其业务能力快速提升,真正达到“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才”的目标。
二、研究,让青年教师有目标
如今,各校都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但是,我校各学科教研组在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还很欠缺,于是我校政治教研组便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并进行研究。期间,我们积极组建研究队伍,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为组长,组内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团队。大家广泛搜集资料,整理研究材料,拟定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课题组定期总结研究成果,并对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每学期写出一份过程性研究小结。在研究中大家立足实际,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并把研究成果上升到一定高度,为课题结题提供成果支撑。在研究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过程中,教研组组织青年政治教师完成了系列校本教材的开发,共开发了校本教材二十余本。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运用,不但为课题结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教育增添了亮色,而且为青年政治教师增添了干劲,让他们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三、研究,让青年教师有成果
近几年,政治教研组开展的课题研究,不但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发展意识,而且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影响。为践行课题研究,青年教师把校本课程选修模块下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实行走班制教学。这样不但使校本教学落到实处,而且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主体,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青年教师所开发的校本教材《贵溪少数民族之畲族风情》荣获省级优秀校本教材(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学生文明礼仪》荣获省级优秀校本教材二等奖。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撰写的与本课题相关论文共有45篇,其中,获省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4篇,市级一等奖10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7篇。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而且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
四、研究,让青年教师有发展
关键词: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20-03
目前在高校许多中青年教师中存在:参加工作初期,教学能力发展较快,过几年之后,教学技能提高长进缓慢,有部分中青年教师由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出现教学水平“滑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1)某些错误教学思想的自发形成;(2)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3)对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不够强烈,工作热情不高,有应付之嫌;(4)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与科研失衡;(5)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个体行为;(6)教学管理的偏颇,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等,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拟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平台对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研究中[1-3],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路线,对目前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以期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基于教学团队平台优势对中青年教师能力发展的方法途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为促进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出了一套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模式。
一、依托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平台实现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优秀教学团队是由不同年龄与职称的教师组成,他们的知识素质技能互相补充、借鉴,学科有交叉,实现对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引导教师树立“以本科教学为基本职责”的观念,保证团队中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形成自己特色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以身作责,积极投入本科教学。安排青年教师,特别是那些有发展潜力、热爱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为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担任助教,学习领会教学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内容组织和设计及爱岗敬业精神,尽最大限度积累教学经验,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驾驭学科内容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另一方面,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和治学态度方面的带头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让他们立足现实,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活动,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同时,规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以老带新实行新任教师导师制,建立科学培养体系。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使教学团队成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健康成长、课堂教学能力快速提升的最佳平台。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1.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以“生”代“师”,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能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下面通过两个具体实例加以说明。(1)青年教师采用设问式教学法讲授课程内容。采用设问式教学法青年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设问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功能。设问式讲授最重要的是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善思、敢想、有创见。具体地说就是:①精心设问活化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是引导教学“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在讲授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时,设计四个问题:为什么高原煮不熟食物?为什么高压锅容易煮熟食物?为什么要在蒸汽从气孔开始排出后,再将限压阀扣上?高压锅内的压力为3个大气压,那么锅内温度是多少度?以上问题的回答,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形成比较系统而深刻的印象,也增强了学习兴趣。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会带给中青年教师成就感、责任感和信心,对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起着积极作用。②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学会解决设问的方法。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分析设问的性质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难点,也就是怎样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化解难点的过程,也是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解决设问的方法。③结论和讨论。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讨论要给学生留出空间。也就是说,一堂课的最后有“句号”同时还有“问号”。青年教师采用设问式教学法讲授课程内容,通过以上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2)培养中青年教师要学会引导优秀学生实现“以生代师”。青年教师要学会引导优秀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书等,对某些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并对其他同学给予辅导,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培养和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指导他人能力,实现“以生代师”。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利用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乐趣,能够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进一步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投入。通过“以生代师”培养未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创业和团队合作精神,即培养他们具备卓越创新人才的优秀品质,使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日后成为卓越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同时也实现了“备课、学习―课堂教学实践―再备课、学习―再课堂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2.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的实践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要求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内容、体系上要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不仅要讲清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更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背景和思维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求青年教师主动投入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媒介,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从现有教材来看,内容比较陈旧,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前言内容没有进教材、进课堂,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学团队引领中青年教师要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要利用团队优势,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知识新,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修订教材,使教材富有特色,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做到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在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及教材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使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3.培养和促进青年教师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手段。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张试题,并没有注意学生的文字表述、信息利用、撰写技能、利用知识对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评论、思考以及合作效率方面能力的考核,而这些对学生个性的激励,走上社会适应性的锻炼极为重要。因此,很有必要培养和促进青年教师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手段,实现学生科学考核体系的创新建设。长期以来,笔试依然是大学校园中最流行的考试方式,限于纸笔测试的考试,会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的发展,误导学生在平时过程中只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背诵、再现,忽视对上述能力的发展,不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定。相反会使学生急功近利,忽视平时学习以及实验技能的训练,只靠期末突击。结合现今大学生特点采用多维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既体现了对整个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公正评价,又有利于激发基础良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了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多维考核已成为物理化学优秀教学团队中全体教师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有效手段。
基于省级教学团队平台,通过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手段,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强对有潜力、热爱教学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眼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保障。这些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内涵的深化认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理论的持续发展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新视角具有其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玮.高职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30):22.
[2]朱新武.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6):124-126.
[3]徐玲.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9-30.
没有广泛阅读,就没有研究方向;没有广泛阅读,就没有真正的课题研究。广泛阅读,是课题研究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一旦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下来后,那么,广泛阅读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要义和必经环节。就笔者来说,因为当时研究的课题任务是莎士比亚及其悲剧(跟教材的结合点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中《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这是跟中学生阅读实际距离较远并且非常陌生的外国文学。为此,我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广泛阅读。为了准确深入地了解作者,我从莎士比亚人物传记读起。在这方面,我阅读了童一秋主编的《世界十大文豪———莎士比亚》,李政主编的《与名人有约》(莎士比亚部分),张可、元华翻译的《读莎士比亚》等。为了精准把握整个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我在对比了两三个翻译版本后,选取了相对最能保持原著特色的朱生豪译本《莎士比亚戏剧集》。为了研究戏剧语言尤其莎翁“莎化语言”的独特魅力,我还广泛地阅读了谢伦浩主编的《世界著名台词鉴赏》,刘孝通主编的《外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等。有了广泛阅读,我对莎士比亚及其“四大悲剧”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做这个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学视野有了一定的拓展。青年教师做课题研究,最有意义的地方,就在于阅读范围的扩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广泛阅读会使青年教师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和智慧,从阅读中完善知识结构、延伸阅历、开阔视野。
二、课堂实践
如果说,广泛阅读是青年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基础,那么做课题研究的另外一个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青年教师能够把其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即课堂实践中。笔者从自己开设选修讲堂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得到启示:课题研究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锻炼了青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选修讲堂的开设针对的对象跟平时课堂教学有所不同,所以,我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他们对外国文学、对莎士比亚、对悲剧的已有认知程度等情况。经过对参加这门选修课的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了解,我才能根据他们的所需和我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找出跟学生实际相结合比较紧密的地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课堂既能扣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让学生最大限度掌握我的课题研究的精髓所在。二是锻炼了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课前的精心筛选和准备,并对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这正好能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应用材料的能力。从而让自己的各种零散的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完备。对于教学设计,也能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最精准最恰当的素材,整个的教学流程当然也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课堂实践这个环节,青年教师必将能在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教研提升
教研是青年教师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说能教书只是“匠”的话,那么,做研究就是从“匠”走向“家”最好途径了。因为有了广泛的阅读作为积淀,有了课堂的实践作为实战。就具备了使青年教师从“匠”走向“家”的重要条件了。如果对课题研究中某一个问题产生困惑,抑或产生兴趣,千万不要放手,多个心眼、多点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总结,就有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如果能尽量形成文字的形式,这也就将会成为以后教研论文的基本雏形了。就笔者自身而言,我对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思考,已经形成了近四千字的单独小论文。
关键词:科研;青年;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的产生是办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资多元化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如今,独立学院的发展迈向了较成熟的阶段,但毕竟是摸索下的发展,难免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其社会影响力以及吸引力仍然与普通高校有差距,因此,在致力于改革转型,研究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独立学院必须将教学质量与内涵建设视为学校发展的主题。要实现宽阔平坦的发展之路,与区域内其他院校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硬件资源和政策支持的同等条件下,内涵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研发展的现状与价值
学校的科研水平由教师队伍决定,独立学院在师资来源上有共同的特点,从年龄结构上看,一部分刚毕业走出校园走上讲台的年青教师居多,多数25岁左右,另一部分从公办高校退休后再上岗的老年教师较多。从职称结构上看,初级职称和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居多,有教授职称的老年教师较多。很明显,独立学院缺乏的是中间年龄阶层和中高级职称教师队伍,而这个层次是一个单位里的主力军,也个人是产出成果的黄金期,更是学校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及新老交替的纽带,他们精力充沛,经验富足,在各个部门和专业里面起到带头作用的,可以说是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驱动器。目前年龄梯队和职称梯队的中间断层现象,正是大家所说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状态。独立学院特有的这种教师结构下的科研情况怎样,是值得了解探讨的。扳指算来,第一批青年教师在独立学院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对他们科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是合理可行和极有时代意义的。如今教育部提出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有些省已经落实学校报名、主管部门权衡审批的方式进入应用型行列。独立学院如何提高学生质量,如何做应用型高校中的佼佼者,更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探讨。在应用型领域中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有效的科研氛围,建立与应用型毕业生相应的教师学术研究,能力教育研究,实践平台建设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多年来独立学院往往普遍存在注意争夺生源,注意了短期效益,而忽视内涵建设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与必要性。积极的科研建设,配套的统计与分析,对学校总结科研,促进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新时代下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建设发展的导向也有具有理论和学术上的创新意义。
二、开展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出台了政策鼓励,同时也下达了规范建设与发展的系列指导性文件,同时学院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增强,如果没有特色与内涵的发展成绩,很难在竞争中跻身前列。科研水平与学校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承载了一个学校树立品牌发展目标的重要评估指标,品牌立校的思想路线,就要求重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支持科研条件的改善,这是内涵竞争发展的重要条件。了解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分析科研状态,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才能不断促进教师吸收新思想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才能相应做好教育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课题,保障教学质量上的推陈出新。在三本院校发展十来年的今天,科研能力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状态,决定着高校未来的发展,也可以说,青年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未来预示着学校的未来。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是学校特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发展三本院校特色模式,是改革开放形式下的教育创新与实践。虽有专家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状况的表示过担忧,极少有深入的研究,往往停留在表面推测,简单谈及青年教师科研的某一方面。只有从独立学院实例着手,分门别类对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图表走势图,对长时期的科研动态跟踪,立体对比,才能分析出青年科研动力因子、了解科研瓶颈、总结科研优势,最终实现发展科研对策。
三、确定科研分析的目标与内容
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状况,围绕教师结构特点与科研工作发展规律,在掌握全校青年教师科研态势下,了解科研发展脉搏,例如对近五年以来40岁以下青年教师科研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工作能力的初步对策与建议,将来为学校制定科研活动计划提供依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研工作基本情况。1.研究队伍概况及结构分析。2.近5年科研工作基本情况。
(二)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分析。1.青年教师论文、获奖、项目等成果统计。2.青年教师科研动力因素分析。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分析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四)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对策建议。在数据统计上以全院教师科研成果为对象进行统计,科研涉及论文、专著、教材、个人获奖、辅导学生获奖、各级纵向项目申报与获批、横向项目主持与合作等方面,分门别类进行对比统计的办法,做到数据全面真实准确,图形分析直观易懂。对科研动态跟踪统计立体对比,分析出青年科研动力因子,了解当代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瓶颈与优势.
四、树立清晰的研究思路
1.坚持科学发展观展,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青年教师科研态势。
2.走访兄弟院校科研处相关部门,了解科研开展状况,学习吸收国外青年教师培养经验,深化本课题的研究。
3.本课题研究有必要聘请高等教育的专业教授、学者组成专家顾问小组,共同讨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的意义与困难。
五、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过程中,实践阶段课题验证,其主要方法如下:
1.比较分析法:研究内容之间的数据比较,形成研究成果。
2.实地调研法:根据学校实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3.案例解剖法:以典型的项目申报数据,深度剖析青年教师申报积极性与动力因子,比较归纳,获得研究结论。
4.信息处理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网络收集资料,横向比较同类院校科研数据,进行信息处理,佐证和补充本课题研究。在科研手段上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本课题研究中,运用直观信息图形、信息图表对本课题研究予以理论的佐证,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明确的得到全新的视觉形象。动员广大青年教师参与配合课题研究,透过现象统计研究对象本质,采用图表对应文字分析小结,通过数据指标与动态走势进行总结陈述,并立体式的联系几年来学校的发展以及重点工作的辐射作用对青年教师科研的影响等,分析青年教师在独立学院连续的五年中科研综合情况。
六、实施调查研究的建议
(一)分配任务
启动调研工作之前,首先确立本课题科研小组成员,根据项目参与人员工作特点及个人能力组织成员结构,分别承担课题研究不同的工作,根据课题阶段的难易度分解课题,分配课题任务。二是发挥院部科研秘书基层作用,按照课题研究需要统一收集整理资料,对缺漏材料展开二次收集工作,确保上交材料充足。三是定期组织课题研究进度会议,讨论工作进展,化解滞留问题。四是按照计划整理数据并完成阶段性论文,如青年教师如何有效申报纵向课题、青年教师怎样科学使用数据库资源、当代青年教师怎样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经过统计研究分析,逐渐形成结论分析报告。
(二)阶段安排
在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养为抓手;坚持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研究,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课堂成为实验室;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力求做到“研教结合、研培结合、反思提炼、同步发展”;实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发展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营造、培植学校特色的动力和渠道,为教师成长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动力和渠道,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渠道;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昆山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
1、切实抓好各立项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为下半年“十五”立项课题顺利结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⑴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及全校教师参加“XX年度苏州市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同时,积极为课题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参评、交流创造条件。
⑵省级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将成为“十五”课题结题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结题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目前各本书稿的初稿已经完成近九成,我们将在9月份组织人员对各个分册书稿进行修改、统稿、定稿。同时,我们将联合课题组撰写“美育”课题的结题报告。
⑶组织各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成果汇编,撰写结题报告,填写需提交的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等,向上级教科部门提出结题申请。
⑷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配合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会议,开展学习、研讨活动;配合课题组合理使用研究经费,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⑸在准备“十五”立项课题结题工作的同时,我们将认真思考“十一五”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课题,并为该课题的立项和实施进行初步认证。我们设想发动全校教师就此问题开展讨论,共同选择、拟定学校新的主课题。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以及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成熟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为学校骨干教师更上一层楼、挤身“名师”行列提供条件。
⑴做好“导师制”工作。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不多,所以,本学期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对03、04两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必要的调整,向导师和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加强有关的检查和调研,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要求。
⑵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今年的青年教师培训将以组织或协助其他部门组织有关的教学比赛为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本学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作三年以内(含三年)的青年教师中开展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评比活动。同时,我们将协助教务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评优课等比赛活动。此外,我们还要组织3次专题讲座,主题包括如何组织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如何进行反思提高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9次研讨。在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追求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实用化,努力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
⑶本学期,我们准备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提供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拟开设两次讲座,一次是有关论文撰写的通识讲座,一次是针对职称论文评审要求的专题讲座。
⑷本学期,我们还要着力抓好教育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我们首先要制定“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明确科研骨干的入选条件、权利、义务以及培养方案。
在确定人选之后,我们将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
⑸同时,独自或配合教务处认真组织教师外出观摹、学习和交流活动。
3、加强有关新课程的研究,组编两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第一期已经下发教师)。同时,协助教务处做好新课程的实施、管理、培训等工作。
4、努力构筑教育科研的平台,精心组织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评比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展示教育科研的成果提供机会和舞台。
⑴继续办好《昆中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拟组编以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成果汇编为主题第45期《昆中教育》。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办好《昆中教研参考》和《传是》“杏坛论语”版。本学期,拟组编以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的第8、9期《昆中教研参考》以及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XX年第3期《江花》。我们将积极参加昆山市优秀教育刊物评比,力争取得好成绩。共2页,当前第1页1
⑵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教科处将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科院、苏州市以及昆山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的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江苏省中小学各科教学教案评比、江苏省中学青年教师“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昆山市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昆山市课程改革成果评比等活动。
5、认真做好职称论文评审的组织工作,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其他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陈炳飞: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昆中教育》、论文评比的审稿、修改工作。
缪 苗:教科处的对外宣传报道,编辑、校对工作,学校网页教科部分内容的充实更新,材料发放、收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高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2、03、04两届“导师制”的调整工作。
3、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
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各科教案评比组织工作。
4、收交教师专题总结。
5、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活动。
7、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8、部署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9、“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修改、定稿。
10、高一新生江花文学社成员发展工作。
十月份:
1、上学期教师教科工作及其成果考核。
2、青年教师培训——讲座之一及研讨。
3、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开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之一。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8期(课程改革专题下)。
6、苏州市第五届“师陶杯”论文评比组稿。
7、“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出版工作。
十一月份:
1、编辑《昆中教育》第45期——部分课题成果汇编。
2、青年教师培训——讲座之二及研讨。
3、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开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之二。
4、编辑《传是》之“杏坛论语”版。
5、制定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方案”。
6、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7、“十五”立项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1、“十五”立项课题结题活动。
2、青年教师培训——讲座之三及研讨。
3、中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9期(学校内部管理)。
6、编辑《江花》第6编第7期。
一月份:
1、“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征集和初步论证工作。
2、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3、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选。
3、撰写教科处学期工作总结。
4、教科处材料整理、归档。
教科处
关键词:院级科研课题;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一、设立院级课题研究的目的
1.院级课题作为更高级别课题研究的基础,具有“蓄水池”的作用
院课题的最终目标是为教师申报院外课题奠定基础,为教师争取更多的院外经费支持,从而不断提高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院级课题立项的出发点主要是基于解决学院层面的实际问题
院级科研课题的设立,则为本院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老师们可以针对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有针对性的为学院发展提出解决方案。
3.设立院级课题有利于学院科研氛围的形成和科研队伍的锻炼
通过组织教师申报院级课题,能激发他们从事科研的热情,在学院内部形成教师争做科研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院科研活动的发展。同时,能通过院级课题的研究,逐步打造一支业务熟悉、科研能力比较强的科研队伍。
二、基本情况介绍
近三年共立项66项,其中,第十二届院级课题共立项17项,第十三届院级课题共立项32项,第十四届院级课题共立项16项。主要涉及的研究方向是针对教研教改开展的;应用性课题比较少;少数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需要挖掘和完善的空间挺大,特别是个别软课题的实践检验性不够。目前,有《高职院校实训室投资效益评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JY13-1401)成功申报2015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国近阶段汽车报废量及行业产值、利润预测研究》(课题编号:HJY14-1510)成功申报2015年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3”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编号:HJY15-1602)和《基于中外工程教育比较研究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课题编号:HJY15-1615)成功申报2016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总体情况见表一:
三、原因分析
近三年院级课题主持人以青年教师居多,职称以初、中级为主(见表二):
1.课题选择面窄,研究深度不够
课题主持人以青年教师居多,职称偏低,这样就导致老师们在申报课题的时候多数是局限于工作实际来出发,或者以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的,选择的面比较窄,大多数课题是针对教研教改开展的;应用性课题比较少(见表三),要上升到市厅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高度比较困难。而大部分的年轻教师过于重视课题主持,忽视了项目本身的意义,对项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无法真正融入到团队中,难以实现在项目中的价值,这种状态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对项目本身的忽视,导致很多研究成果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深度不足,团队交流沟通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导致合理效果不佳。另外,由于一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在进行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规划设计以及总体把控能力方面的缺失,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极大的降低了项目的研究质量。
2.科研能力比较弱,竞争力不突出
由于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在进行市厅级及以上课题申报时,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在与副高等职称人员竞争时是出于劣势的,很多科研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中级以下职称不能申报市厅级及以上课题,这样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发展与选择。由于没有专家指导,很多青年教师对于课题立项的流程和程序不清楚,甚至对最基础的选题也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对理论研究部分更是摸不着头脑,无法将经验与理论有效结合,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和可行性项目报告。由于一些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缺乏对科研工作的有效重视,在科研项目上缺乏实践能力,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对选题申报、立项等基本程序并不了解,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没有什么成果,打消了大家的积极性。通过相关数据显示,60%的高职院校教师对数字化期刊并不了解,缺乏文献检索的能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教师在课题选题以及论证方面的短处,论证模糊不清,思路混乱是常见的问题,如果不找准问题的根源很难实现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3.申报经验不足,畏难情绪严重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主要以本科生与研究生为主力军,就学术能力来讲远远低于老教师,对于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主持经验不足,存在选题新颖,但论述缺缺乏深度。很多教师反映没有申报经验,不知道改怎么选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实际的项目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虽然一些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但由于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验有限,在课题选题、申报以及组织实施等重要环节上存在失误,直接导致项目失败,从而打消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由于经验不足,即使在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也没有能够按照课题管理的步骤完成既定研究任务,第十二届有8项院级课题申请延期一年,不能按时结题率占比47%。
4.科研意识不强,功利思想严重
科研意识差是一些青年教师的通病,很多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无需承担科研任务,教师只要抓好教学,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这种传统观念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意识不强,甚至对科研并不了解,这就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实施。同时,很多年轻教师对职称、定骨干等较为重视,这都需要科研成果作为基础,平时的科研意识不强使得很多教师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导致了科研成果并不理想。
四、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
从学校长远发展来讲,科研是强校的根本,对于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课题申报所获得的经费也是学校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科研项目也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书评,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因此,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科研意识。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还无法达到高等院校水平,校领导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定期聘请高水平的科研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传授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其次,调动和激发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是主要动力,学校可以采取激励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长足发展。
2.注重研究积累,保持稳定、持续的研究方向
坚持以学术积累为主,练好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实事求是地适度创新。学术有积累才会有创新。厚积薄发才能出精品。“科学技术和学术事业,是长期累积方有创新和突破的事业。”学术创新欲速则不达。有99%的心血和汗水的累积,才会有 1% 的“灵感”或“顿悟”。我院年轻教师多,高学历、资深学者少,应特别强调学术积累。持续性研究项目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从而形成研究体系,由于持续性研究项目周期长、课题难度大,实际的科研过程复杂程度可以想象,因此,就需要有专业素质高的课题主持人来重点把握和引导其他团队成员进行课题研究。主持人必须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扎实的科研水平,在复杂的课题研究中为大家提供创造性的建议,保持课题站在科学前沿。
3.加强科研学术道德建设,端正科研行为
学术研究是严肃、庄重的,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应秉持诚信态度,但现阶段学术造假行为屡见不鲜,在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了现代一些科研人员研究目的不纯,急功近利的色彩,并不单纯的是搞科研,做项目,而是为了得到实惠和利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摒弃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在科研项目中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素养,戒骄戒躁,更新知识内容,绝对不抄袭甚至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理论。时刻遵守道德规范,加快成长。
4.加强指导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指导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首先,了解科研项目申报流程,了解申报课题的步骤和程序这样才能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其次,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科研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第四,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高职教育是产学结合的产物,因此,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给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企业学习机会,让青年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机和,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之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锻炼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
5.树立青年教师科研典型,创建高水平科研团队
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提升科研项目研究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沟通协作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增进学术交流并提高科研素质,通过群体智慧能够开拓思维,开阔视野,从而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另外,在科研团队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在团队中树立典型榜样,通过发挥带头人的积极作用带动和指导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科研活动,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规范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等程序,使整个团队在科研项目中快速成长,
6.开展行动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行动研究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科研方法。行动研究是适用于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科研和教研方法,它是一种新型的科研理念,对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参与和共同研究,通过资料收集、合同探讨、多方总结等从而明确思路,最终解决问题。行动研究是青年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加快成长的方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应从小课题入手,积极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勇于创新。
7.增强科研服务,营造科研氛围
第一,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良好的科研氛围是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从各个方面保障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内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二,构建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大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项目来源部门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从而为科研工作决策和制订科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积极与青年教师和科研创新团队沟通,能够清楚的了解项目进行到哪一步骤,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帮助科研团队解决实际问题;主动为各院系与企业之间开展科研互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进产、学、研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耿艾莉,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8).
[2]李苑.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制约农村普通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主要瓶颈是缺乏专业引领,南区教育集团的成立及有效运作,为突破此瓶颈问题提供了现实的高层次的平台。
与教育局精心挑选的实验中学的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一对一拜师结对,我们要求青年教师不仅仅要在学科知识、教学理念上虚心学习,更应该从各自“师傅”的成长经历中得到启示:普通初中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方活土。在“师傅”毫无保留的、热情的、手把手的指导下,通过共同钻研教材、备课,相互听课、评议、交流,一起进行测试后的分析等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的常态化的专业引领,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学(以下简称“我校”)青年教师真正开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强化了自觉的成长动力。同时,我校也尽可能地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南区教育集团的各项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引领。
2.校本教师培训:差异引领,山高我先登
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由期待校外引领转向制造校内引领,以差异发展引领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在抓好教师全员校本培训的同时,重点办好中青年校本培训班,以任务专业成长菜单(即学员对照市级教坛新秀、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标准,确定限期达标的专业成长任务式菜单),引领、催化中青年骨干教师。
有思想才有活力:在学员平时坚持自学的基础上,办好一月一次的沙龙,增强互动,在交流、碰撞中擦出火花,得到启迪,看到差距。
在教育、教学上放手让他们挑重担;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在更高、更大的平台展示和参与竞争的机会。在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内部,有意识地进行差异竞争:综合考评,优胜劣汰,动态调整培训班。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熟引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成长前景的渺茫与途径的迷茫,是农村普通初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最本质因素。我校身边大量活生生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功案例的意义在于:用明白无误的事实证明了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实现专业成长的可能性;用他们的亲身实践经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专业成长途径。
3.各级课题研究:立足实际,“草根”我扎根
从许多教师的成长经历看,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的课题研究的都是制约我校跨越式突破的“瓶颈”问题,针对性强,极具研究价值。我们通过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来实现其价值:
(1)抓住一个根本――“全民”参与。要广大教师广泛、积极、主动地参与“平民化”的课题研究,不要少数核心成员“精英化”的课题研究。以申报江苏省太仓市市级课题为契机,首先把课题的选题权真正交还给一线。对于未能申报成功的,则作为校级课题来研究。广大教师热烈参与,将所选课题紧扣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使“全民”参与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
(2) 落实一个保证――长效管理。要扎扎实实、始终如一、理智地进行课题研究,不要蜻蜓点水、虎头蛇尾、冲动地研究课题。从“点”到“网”的复杂结构,我们进一步变革管理方式:依赖研究者自身的更自觉的规范管理――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
(3)把握一个关键――“四感交集”。结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师专业成长的紧迫感;引导教师对课题有信任感,认识到课题研究确实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努力消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突出发展性评价,让教师拥有成就感。
(4) 转化一种思维――科研意识。课题研究最为可喜的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科研意识的确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困难、挫折,不再怨天尤人,而是深入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
4.苏州教育博客:小井通海,海深我畅游
借助“苏州教育博客”这一更高、更大、更便捷的互动平台,让“草根”在此“扎根”:
(1)加入“苏州教育博客”的教育领导、专家、前辈、后起之秀、新生力量越来越多,与他们的交流很容易实现,由此可解决农村普通初中缺少专业引领的难题。
(2)进行超文本阅读。博客日志多来自一线教师的真实体验,读书活动的途径、方法、内容等,对阅读者都是有益的拓展、补充。
(3)将教学反思、读书心得形成日志。由于是在“苏州教育博客”上公开发表,教师会自觉地努力提升反思的深度。
1.1专业知识发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人文素养等基础文化知识;二是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教育学科知识;三是综合的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
1.2专业能力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书育人的核心。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而科研能力则是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最直接的体现。
1.3专业创造发展
教师的专业创造是教书育人的拓展。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创造主要包括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和社会化应用项目的开发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应多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探析项目流程,提高实践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财富。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分析
2.1内部生态因素分析
计算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不扎实和专业创造情意不浓厚等内部生态因素的影响。
(1)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青年教师大多数为工科毕业,虽具有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但教育学科知识却十分缺乏。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知道应该教什么,还要知道应该怎样教,努力掌握好教育规律。
(2)专业能力水平不扎实
高职院校计算机青年教师大多数为应届毕业生或是企业引进人才,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专门性培训。他们的教育理论功底浅薄,教学技能欠缺,课题研究能力不足。
(3)专业创造情意不浓厚
一些计算机青年教师进入高职院校工作后,爱岗敬业精神不强,缺乏创造和奉献意识。一方面他们不乐于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科研、人事等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另一方面他们不屑于参与企业应用项目的开发,未能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2.2外部生态因素分析
计算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受到知识更新快、评审规定严、学术资源少等外部生态因素的影响。
(1)知识更新快,招生形势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存在误区,使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面临严峻的考验。
(2)评审规定严,职称晋级难。当前高职院校体系下,计算机专业课题研究范围广,时间长,要求高、费用贵,职称评审规定严、要求多。这些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职称晋级上远比其他专业教师困难,青年教师更是如此。
(3)学术资源少,人脉圈子窄。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起步较晚,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免费网络学术资源寥寥无几。同时,计算机青年教师处于“以电脑为伴”的环境,这使得他们的人脉圈狭窄,人脉资源匮乏。
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根据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基于终身学习、课题研究、项目实践、校企合作、网络协作等五位一体的专业发展共同体”路径,努力引导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发展。
3.1基于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古语曰:“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如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知识累积和传播方式的改变,都使得计算机青年教师引领学术前沿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但传统的教师独自学习方式,往往缺乏计划、目标、监督等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个领导、专家、教师、学生等全员参与的“终身学习的共同体”协作平台,共同体成员为共同的目标而持续不断地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并在学习、沟通、合作、共享、民主的氛围中,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超越自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2基于课题研究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方面之一,其来源于教学,同时又服务于教学,“科研”与“教学”两者密不可分。但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体系中,计算机专业课题研究、、职称评审等要求严格,再加上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在课题研究上往往寸步难行。依据“共同愿景下的自愿组合”原则,将志同道合的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组合为一个有效实体。实体中的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合作与共享,共同解决研究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避免教师在独自研究中出现力量单薄、枯燥无味等现象。研究的情意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可大力促进高校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实现教师积极主动的专业发展。
3.3基于项目实践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教育目标,教师则是这一目标的实施者。若教师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那又何谈教育学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更是要求培养的学生能直接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但当前计算机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缺乏项目实践。依据“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实践研究为主打”的原则,将有着共同愿景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构建基于项目实践的互动、交流、分享、总结的共同体。它强调将学习过程置于有意义的项目情境当中,通过共同体成员的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使教师在项目实践中获得相关知识,进而形成一种实践智慧,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探索。
3.4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校企合作的推行是这一方针实施的重要动力。但是,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却出现了企业参与意识冷淡、高职院校参与方式偏颇种种问题,造成校企合作步履维艰。联合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构建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校企合作共同体”迫在眉睫。在共同体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和内容。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之间实现双向的岗位互换与互补,换位思考,换岗工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任务,使得校企双方融合融通,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效率,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也得到提升。
3.5基于网络协作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网络优势资源服务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应以网络为平台,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如微博、微信、QQ群等,构建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和反思五位一体的“网络协作共同体”。在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共同体成员之间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通过相互的协作、交流、讨论、反思、问题解决等多种学习方式,共享彼此的观点、思想、资源、知识、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同时强调以集体协同效应和团体成绩作为激励,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知识的能力培养,达到学习的目的,从而促进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自身发展。
4结语
关键词:教科研;科学评价;课题研究
一、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
为了使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我们重视科研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完善计划。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地点做法
1.制定教科研工作规划
为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我校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教科研整体目标:在三年之内,落实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建设一支优良的教科研教师队伍,形成教科研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学校教科研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教科研阶段目标,第一年,重点完善落实教科研工作各项管理制度;第三年,主要构建以教科研促教研的校本研修模式,营造良:好的“实践-反思-矫正”的教科研氛围,整体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第三年,着力完善教科研工作评价体系,总结、提炼、推广校本教研的成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规划中我们达成了“三要”的共识:第一,要立足教科研寻出路、谋发展;第二,要向教科研要质量、要效益;第三,要靠教科研出成果、出特色。
2.加强组织领导建设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业务副校长、分管教科研的主任、学科教研组长、课题主持人等为成贵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
3.完善教科研制度
结合市教研室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学校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考核条例》《课题管理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为学校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建立教科研四级管理网络
我校主要采用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即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业务副校长为主的教务处具体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学科教研组长或各课题组主持人负责的教研组或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
通过这种“学校―教务处―课题组―教师”四级管理网络,使各个环节责任清、任务明,便利管理与检查。
二、开展“教科研月”活动,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
“教科研月”是我们学校近年来有特色的活动。我们将每学年每学期的第―个月定为“教科研月”。在“教科研月”中,我们着力开展一系列激科研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主要内容有:
1.课例研讨
在“教科研月”中,为深化有效课堂建设,积极推进“导学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
具体做法是:
活动的第一步是由各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第二步由同学科的所有教师分别备课;第三步教师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评课;最后,教师反思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通过这种“观、研、评、思”研讨的方式,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更可以综合提高教菲的专业化水平。
2.课题研究
在“教科研月”中,我们组织教师对研究的小课题进行课题的论证、专题研讨、总结提升、材料撰写等工作,保证小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
在参加市级课题培训会议的基础上,我们狠抓了校级培训。目的是使小课题研究主持人及时掌握小课题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每一次的课题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等,都作为良好的培训资源;我们通过网络向老师们推荐关于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宣传总结骨干教师的先进经验,展示推广骨干教师的小课研究成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小课题研究帮扶对子,或成立以骨干教师为首的各种课题小组,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走向规范、科学。
3.读书论坛
以青年教师为主,成立读书沙龙。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能够在通读《烟台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必读书目》等教育专著之后,写出读书笔记,并进行读后反思,力求“读得深入,写得实在,讲得精彩”,在理论上丰富自己;之后,再举行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开展“读书与专业成长”演讲比赛。在学校制定《演讲比赛规程》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级部初赛。各级部根据学校统一要求,组织级部比赛,评选出本级部优胜者一名,并上报学校,参加学校比赛;第二阶段为学校比赛。学校组织专门评委,将各级部上报的优秀选手组队抽签,进行比赛。比赛按照教科所下发的《青年教师读书成长演讲比赛的评选标准》,有序序进行。根据比赛结果推选学校优秀选手参加“海阳市青年教师读书成长”演讲比赛。
4.利用网校
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是我校校本教研的新举措。我们依托网校优势,开设了网校课堂、教师博客、学科教研、课题研究、教学案例等栏目。积极开展网络教科研,使教科研活动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学校还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科研活动计划,使网络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如,计划、总结无纸化。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网校这一平台,将学期初的个人教研计划、学期末的总结等全部到网校个人空间、网校博客及网校相应栏目中。
三、加大教科研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
为保证教科研工作质量,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制定《教科研工作考核条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