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汇报演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艺术实践;考试改革;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化考试模式
随着国际化、职业化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式的引进,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已有了相当的规模。高职院校的成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发展了有近40个年头。针对性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也随着教学体制和学生现状几经调整。
目前江苏省作为文化大省,高职院校已达80多家,其中,有音乐类的高职占四分之一之多。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钢琴基础》课程是必修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学演奏、学习训练、艺术实践等手段,培养授课者的钢琴弹奏能力及舞台表演能力。《钢琴基础》课程不断地根据授课者的实际水平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在合理的课程改革。但如果在最终专业考核上还是维持原有的考核方法,这无疑是限制了课程改革的发展。通过笔者所在单位的几年毕业生反馈及用人单位的反应,笔者深感该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1高职院校中《钢琴基础》课程的现状分析
(1)从学院办学层次上看,目前江苏省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技能性人才,在办学层次上远远高于中职校的规模,但实际教学中的考试考核方法还是沿用了传统的考试模式。
(2)从学生的入学水平上看,高职院校中的音乐专业学生基本上是应届音乐统考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我们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中职校。
(3)从江苏省普通师范院校有关《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常规上看,采用的是小课教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钢琴》课程的专业均采用大课教学,师生比常常是1:30,教师授课费劲,学生接受吃力,最后的考核考试的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从已毕业学生与用人单位反馈上看,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技能水平比较缺乏,特别是在钢琴的即兴伴奏方面,不能马上上手,使得用人单位常常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培训新手,甚至会舍弃高职应届毕业生,高价聘请专业院校的在校学生。
2关于高职院校下《钢琴基础》课程考试考核改革建议
在高职院校中,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课程应该如何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钢琴基础》课程应该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多年的课堂教学,简单的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性的将课程中的考试考核方式改革提出了一点思考。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如:现场测试、技能操作、才艺展示等等,并将教学效果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考级考证)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最终落实在应用能力上,让学生未出校门,就备有就业的准形态。这样的考核方法,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使他们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1)除了进行每学期期末必备的教学成果展示外,在该课程结业时,根据实际演奏能力,开展一次以全年级为主的个人钢琴作品汇报演出或组合式钢琴演奏汇报。
(2)在高职院校推行音乐考级,通过音乐考级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同时,也是对“教”与“学”的一种检验,可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3)联系实习单位,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为学生现场出钢琴即兴伴奏作品。这样的考核手段能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并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4)提供每学期让学生外出观摩相关音乐会的可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具有较为敏锐的艺术审美判断力。将其作为本门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判标准。
3《钢琴基础》课程考试考核改革的相关细则
(1)每学期末的考核成绩作为本门课程最后总分的30%。(2)个人钢琴作品汇报演出,请有关任课教师及专业人士打分,其成绩与相关考级考证相结合作为本门课程最后总分的30%。(3)钢琴即兴伴奏是学生步入用人单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该环节上,我们聘请专业为学生开讲座,并由用人单位的一线教师为学生出题,其成绩占本门课程最后成绩的30%。(4)学生参与相关的音乐欣赏讲座及音乐会也作为本门课程的评判标准,任课教师出具相应成绩,占最终成绩的10%。
通过一些列的考试考核改革措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技能水平,并更快地服务于用人单位,提高学生就业率。
《钢琴基础》课程的考试模式正向多元化延伸,采取这样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做到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基础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织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市场调查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调整,促使教学内容贴近市场,符合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束谦.钢琴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庆,田康.通俗钢琴教程[M].河海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职 商务英语 专业建设
广东省在地处沿海、对外贸易活动频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在多所高等院校、高职高专以及中职学校广泛开设。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正面临着一个困局:上层有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专业的强者,同层有其他中职学校的竞争,同校中还可被国际商务、商务秘书等专业所取替。因此,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办出特色,是所有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找准专业定位
2011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对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定义为: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外贸行业发展需要,掌握商务英语服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主要服务于中小型企业、涉外等行业中生产、服务一线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以上培养目标主要具有了以下特点:第一,重视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要求,强调人才的职业素养与全面发展;第二,明确了中职商务英语专业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突出英语交际能力与外贸业务能力;第三,层次定位清晰地确定为一线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区分与高职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层次差别。
根据以上培养目标,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生涯发展阶梯可设计为:
就业岗位:前台接待、涉外文员、单证员等
发展岗位:外贸翻译、报关员、外贸业务员等
目标岗位:外贸部经理、 创办贸易公司、 创办实体公司,从事国际贸易
二、整合专业结构
一直以来,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商务专业没有明显的界别,一般笼统任务商务英语专业偏重英语能力,而国际商务专业则更重视商务技能。不少中职学校同时开设这两个专业,课程的重复性非常高。可否考虑整合校内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打造"商务英语与国际贸易专业群",相互取长补短,承袭商务英语专业的外语能力,拓展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具备市场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形成学校的专业建设特色,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双赢局面。
三、推行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为代表的行为导向教学
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是在国际上已得到普遍认可的先进教学法,它主张以行动为导向,以具体的项目与任务作为抓手,让学生亲身处理与企业现实存在的问题,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相关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专业核心课程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如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国际贸易实训等。我们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如联系客户、发盘、协商、合同拟定及签署、审证、违约、理赔),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任课老师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践"以项目驱动教学"的理念。让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通过项目(任务)考核能力,以结果和过程实现全面考核。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试机制
传统考核方式以一次性的闭卷理论考核为主,中职学校"以能力的考核为中心", 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应作相应改革。第一,增加一些开卷考试、专业课重点抓基本操作考核、全课程贯穿的核心实例考核即项目考核;第二,创设课程汇报演出的新颖考试形式。商务英语专业部分课程(如口语训练、听力训练、英语视听说等)可根据课程特点,摒弃传统的书面作答形式,以举办课程汇报演出来考核学生。汇报演出,不仅提升教师的组织策划能力,同时展示学生的专业风采。第三,要求商务英语学生在毕业前,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一次"专业技能竞赛",以展现其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竞赛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的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总之,开卷考试、项目考核、汇报演出、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各异的考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行紧密的校企结合
把握广州举办广交会之机,尽可能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相关涉外单位实习。由于广交会期间,各类企业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只要积极主动,采用相互介绍、电话联系、网上查询等途径,不难找到对口的专业实习单位。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实习的质量,专业实习的组织须建立一套严谨的制度措施:
实习开始前:严格筛选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签订正规的实习合同、实习指导老师的培训、举行实习动员、给学生作实习培训,
实习期间:实习指导老师定期到实习现场指导、及时掌握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的情况反馈,
实习结束后:实结、成绩评定、评选优秀实习生以作鼓励、举办实习交流会等
值得一提的是,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不应仅限于学生实习,而应提倡校企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深度合作。如: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指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为企业提供相关培训服务、与企业联手开发教学项目、编著校本教材等。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既使学生有充足的条件进行专业实践,也给企业一定的工作支持,从而达到了学校与企业"双赢",使校企合作持久稳定。
六、创建学生实习公司
建立校内学生实习公司,即由专业教师指导,由学生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创办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公司,使其成为了学生"真刀真枪"演练的舞台。,如商务投资公司、外贸公司、翻译公司等。
如在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了颇具特色的学生实习公司"商务中心"。它为学校师生提供文印服务:是一个以文印为主题,集复印、打印、打字、传真、刻录、扫描、中英文简历制作等一体的实习公司"商务中心"。
实习公司供学生从事日常经营实践外,还能满足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需要。如外贸函电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项目流程如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等,让学生在此进行模拟实训。学生实习公司"工学结合"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都具有明显的、独特的效果。实践证明,我校学生实习公司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实习功能,既是一体化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又有效地弥补了其他实习实训形式中的内容特定性和限制性的缺陷。
七、拓宽学生升学发展道路
目前,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成为当前我国乃至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职业教育部分着重强调"到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同时,许多学生都不满足于中职的文凭学历,希望进入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提升自身的学历与技能。而且,我省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衔也有了突破性的举措。广东省教育厅决定: 从2010年起选取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对应,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可喜的是,商务英语专业也属于中高职三二分段项目的对口专业之列。因此,中职学校应意识到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不仅使更多有意升学的中职学生大为受惠,而且也让参与项目的中职学校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同时,中职学校应该好好把握中高职三二分段项目的契机,积极与高职院校加强联系沟通与课程教学衔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
总而言之,各校的专业建设各具特色,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归纳,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自我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茶艺》;课程开发;项目任务型;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39-03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及茶文化产业有了飞速发展,因而,对具有一定茶艺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已日渐凸显,“能以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度稀缺。目前,专门针对高职阶段的《茶艺》项目任务型课程开发尚未进行,高职《茶艺》课程大都由本科阶段演变而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本科阶段相差不大,存在知识面广、知识点杂、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但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与教育目的与本科有着很大的差别,故在教学中沿用本科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已无法达到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学生因此大多反映学习内容冗杂,文化的内涵难以理解和把握,更加难以在实践中践行,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项目任务型课程改革,使其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势在必行。
一、高职《茶艺》项目任务型课程开发过程
1. 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在无法进入本科院校的情况下进入职业院校就读,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更强的岗位迁移能力等方面。因此,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改变教育的出发点,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觉得“学的东西有用”,同时“让学生自己学起来”。只有学生意识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策略,成为自主学习者,才能使高职教育收到更好的成效。
2. 根据社会需求,确立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
教育服务于社会,不能关起门来上课,因此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和企业。职业教育本身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更加定位于实际的工作岗位。高职学生毕业之后能不能胜任具体的职业岗位,就是检验职业教育成败的标准。因此,在《茶艺》课程开发过程中以茶艺师职业岗位为核心来分析,其所需职业能力主要为以下几方面:茶及茶文化的推介能力;能够将每一种茶的最佳品质冲泡出来的能力;能够优美、娴熟地完成一次茶事服务的能力以及编创、排演一套富有特色的茶艺表演的能力。因此,整个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以上能力进行组织和编排,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识茶——茶及茶文化的推介”、“泡茶基础——泡好一杯茶的能力”、“茶艺美学——完美进行一次茶事服务的能力”、“汇报演出——茶艺表演编创表演的能力”四个项目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也紧紧围绕这四大项目进行。
3. 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其目的在于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就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例如请学生以某公司销售经理的身份推介和销售公司产品“梵净翠峰”、“乌江红茶”;或以土家族民族文化为背景,编创一套红茶茶艺表演等任务,这些实习不仅适应于普遍存在于各大茶叶生产经营企业的操作惯例,而且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完成这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
4.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课程教材的编写,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程调研,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实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同时,注意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情境创设的关系。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如在项目一中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模拟茶博会”和“学生讲堂”,鼓励学生走入人群或在讲台上展现自我;在项目二中则采取课堂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刻苦训练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在项目四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走上舞台,通过茶艺表演的形式充分展现自己。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高职《茶艺》项目任务型课程的运行
1. 课程运行模式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在进行课程授课之前开设8个学时的职业角色体验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授课,让学生了解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以及具体工作内容。然后,是48学时的专业教师教学,由专任教师在课堂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授课,最后安排16个学时让学生准备汇报演出,由专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授课、指导。同时,结合茶艺师职业特点和弥补教学课时的不足,将校内实训室完全开放给学生,对实训课业实行常态化运行。
2. 任务驱动的教学实施过程
针对某一具体项目的学习,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开始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经过查阅相关知识或是教师讲授,掌握完成该项任务所需的各项能力,再去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评价与提高。
任务的布置主要是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告知学生。其中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用于拓展学习的学习资料包。任务的实施主要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实训课业常态化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后者主要针对操作技能的训练。
任务完成情况的展示,主要有学生课堂、课堂竞赛以及汇报演出等多种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以锻炼其演讲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是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每一任务对应相应的任务完成情况评分细则,学生对应评分细则,可以明确自己在该任务中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点,同时对任务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高职《茶艺》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的形式来完成,其中包含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指导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任务的评价。经过这样的一个双向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更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任务的设置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三、高职《茶艺》课程改革特色
1. 理论教学项目化
《茶艺》课程在进行项目任务型课程开发时,一方面简化偏深、偏难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基本要求和标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重构整个知识体系,工作任务处于焦点位置,而知识体系处于背景位置。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完成和展示“项目任务”的方式来完成。在项目一中,根据六大茶类中某一具体茶品为切入点,布置项目任务课业,根据完成该项课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编排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及多媒体教学,学生在完成本模块的学习后,达到能够向他人推介茶品与茶文化的能力;在项目二、三中,以"泡好一杯茶"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该项目提供的知识和技能,将一次茶事服务完美地呈现出来;最后,以实际工作中的一项任务——自编、自排、自演一套茶艺表演为切入点,将茶文化的理论知识融于技能表现中,最后以公开演出的方式完成课程的考核,即项目四:汇报演出。四个模块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易到难地推进递进式教学,最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
2. 实训课业常态化
根据茶艺师的职业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同时为学生“自己学起来”提供机会和条件。据此,对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实行了完成开放式的管理。实训内容实行集中学习、分组训练。集中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室或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分组训练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校内实训室完全开放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其业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实训室训练,由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长形成管理团队,模拟茶楼形成“交接班”学习制度,将实训课业常态化。
3. 考核评价社会化
由于课程进行了实践导向的改革,同时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没有采用纸质考卷的考试形式,而以实际工作中的一项任务——自编、自排、自演一套茶艺表演为切入点,将茶文化的理论知识融于技能表现中,要求学生在最后的公开演出中,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技能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邀请合作企业和有招聘意向的单位相关管理人员担任考核评委,对学生最终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使企业和专业有了更多联系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在考评过程中也能达成部分就业意向,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4. 能力培养综合化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普遍重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譬如德行修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等等。特别是在学生就业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或者是岗位迁移的过程中,这些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应该通过完成和展示“项目任务”的方式,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学科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茶艺》作为一门融合了传统文化及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学生如何采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将其充分体现于实际的操作技能中,如何评价围绕工作任务来衡量选取理论知识组合形成教材的标准是否合理?这是在进一步的课程深入改革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
[2]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
一、行优化管理之道,走示范评估之路。
本学年,学校在搞好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紧紧围绕迎评促建工作,加大了学校创新管理力度,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行政分工协作,责任到岗,以2019学年迎评为契机,扎扎实实做好了一次又一次的迎检工作。宁波市文明校园、宁波市智慧校园、余姚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余姚市平安校园、余姚市体育评估、余姚市发展学校等等。通过各种迎检,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完善了各种机制,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使校园也呈现一片新气象。老师们也自觉地实行了钉钉办公系统,出勤签到、请假换课、工作任务布置等都采用统一智慧软件。教师们团结协作,踏实工作,学校也稳步实现了宁波市平安校园、余姚市首届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寻强化特色之径,创品牌学校之门。
回顾一学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明显成绩,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1. 全国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历来重视足球特色教育,自从去年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之后,学校对足球教育更是常抓不懈。9月份又新增一位足球专业在编教师,师资的增强,让学校更有信心搞好这特色教育。学校还特地在操场南边建造了一排足球架,既方便学生活动又既美观实用,这显然是一种创举。与此同时,这学年足球队在宁波少体校外聘足球专业教练孙继文、余姚足球教练吴立科的一同努力下,学校成绩突飞猛进。余姚市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学校丙组获得了余姚市第一名(冠军),甲组获得了第八名,宁波市的三等奖。
为了提高学校全民足球氛围,学校都会在学年第二学期举行丰富多彩的足球月活动,足球射门、班级足球赛等,学生们都乐在其中。今年这第八届的校园足球月暨“奥盛杯”班级足球联赛尤为隆重。有奥盛模具董事长王建成、街道教辅室主任莅临了开幕式,班级联赛赛程两星期。
2. 宁波书法实验学校
为响应宁波市书研会与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我校于2019年确立了宁波市实发实验学校。以一个特色项目去抓好书法教学,促进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品质、写字技能,提高师生写字水平,营造墨香校园的氛围。本年度,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大力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建造了书法教室,装上了多功能教学设备,把3号教学楼作为重点展示书法特色的宣传基地,浓郁的书香氛围,已成为学校的一特色品牌。
3. 学校自护文化墙
自护教育作为学校童真校园之校本特色课程,学校历来重视自护教育,为了做好这个宣传,本年度学校在优化校园环境布置上,做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具有育人功能。在5号教学楼的楼梯各个过道廊面制作了“我是小学生,争当红领巾”的自护的宣传牌,通过图文的结合,让墙壁会说话,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受到自护教育。从而也不知不觉地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增强了自身自护自救意识,切实提高了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
三、走深化课程之路,展成果建设之程。
学校坚持深化课改,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富有创新能力、敢于质疑的全面发展学生。
1. 完善社团建设
2019年我校社团继续以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为宗旨,开设了36个社团。并外聘民乐、围棋、表演等7个社团。今年学校为检测社团开展情况,积极探索参与社团活动情况的考评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社团及相关人员进行表彰,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也特制定了首届社团展示汇报演出方案。社团汇报分三类进行,社团艺术作品展览、社团公众号成果推介、“春潮在这里涌动”社团汇报演出三部分。老师们都积极准备,展示自己社团的风采。
2. 联手泛在课堂
“泛在课堂”佚名广泛而真实的存在,即我们身边家长群中存在着多姿多彩的课程资源。本学年,学校就大力挖掘了家长们的特长,有效利用家长的资源,聘请他们作为导师走进课堂,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技能。5月是家校共育“泛在课程”的教学实施月,有越剧进课堂、创意小制作、美味烹饪馆,成就了一堂堂不一样的精彩。家长们的热情很高,纷纷报名约课,并提前填写泛在课堂的备课表,有的家长还精心制作了课件呢!通过别开生面的课外课,让孩子们有了更多课堂外的收获,并进一步促进了家长对老师工作辛苦的理解,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实现了家校和谐共建,共育孩子成才的家长学校宗旨。
3. 创建课程文化墙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作为本年度的又一大亮点。在黄喆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拓展性课程都均有成效。日本文化、英语课本剧、菊趣课程、家乡画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特地在校园文化布置上以学生为主体,在2号楼的楼梯墙面根据不同课程,进行有针对性主题教育,宣传社团信息,如:孝德文化墙、研学课程、拓展课程课程墙等,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激励感染着学生,促使着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 艺术节精彩纷呈
两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今年结合了2019年社团汇报展演一起开展。艺术节以“绚丽校园,绚丽每天”为主题,人人能上台,普及推广为目的,第十二届艺术节在12月的艺术展演月拉开了帷幕。三独比赛的亮相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后,家长们报名参加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报名、海选,最终优秀的获奖选手以及各社团的节目在4.18艺术节的汇报演出中一展风姿。通过这次艺术节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展示了低小师生的风采。也将通过第12届艺术节这一平台,进一步推进学校社团教育的实施,再一次向社会和家长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四、以教师培养之计,谋师资发展之策。
(1)大力抓好本校年青教师
1. 推门听课与挂牌课相结合,创新检测制度。
一年来,学校根据教师的年龄层次开展了推门听课与挂牌课相结合的研修。对于青年教师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听课后学校行政检查执教者的教案,并且要组织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开展听评课教研活动。针对新教师实施了挂牌课的策略。学校让10位新教师精心准备一堂挂牌课,自己定内容邀请教导处以及行政参与听课活动,以展示汇报自己的课堂教学成果。新老师们精心设计,用心上课,从活动的方案出台,老师们就积极准备,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细致入微。
2. 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合力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齐心合力是组员一贯追求的作风。一年来各教研组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以自我为战的局面,每一堂教研展示课都是组内集体研讨、精心打磨的结晶。教师们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使我校教师在历练中不断走向成熟。
学校为了让老师们成长起来,也经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老师们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派英语组参加了全国厦门的优质课评比,又分别让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教研组去宁波、杭州听课取经,学习观摩。并且请进来张重欣、金志龙、罗建平等教研员,给我校教师学科上的亲临指导。4月还邀请了黄林峰给各位老师做模拟上课培训。本学年,经过教研组的合力,教师队伍业务素养提升迅速。严少波获得了余姚市英语优质课一等奖,杨科群获得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赵洁洁和赵奕梦分别获得了2015届教学新蕾一等奖和二等奖。何蕾成为了宁波市特级教师带徒学员,柳海艇还在宁波市乡村骨干带徒活动中去宁波执教。另外还有13位老师获得了余姚市骨干带徒学员。2019年,教研室学科论文评比有34位老师撰写,进修学校专业发展成长论文评比中我校又出现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的佳绩。
3. 搭建学校素养测试平台,提升教师素养。
本学年学校以街道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为契机,搭建了学校学科素养测试平台,全方位考查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综观此次活动,青年教师在新课标的旗帜下对新课标的认识更加统一,这次竞赛也充分展现了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成长和进步,很多青年教师在这次竞赛中崭露头角。同时我校教师也在市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测试中16位老师获奖,其中4位获得一等奖。
(2)辐射引领街道各小学教师成长
学校作为街道中心学校,除了让教师们尽快成长起来,同时也以点带面地带动引领街道各小学开展活动。
1. 实行直播式教研——课堂节展示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街道第四届课堂节,本次活动以街道教学中坚课堂展示为主进行活动,共有语数英科等七个学科。展示的老师不仅是街道教学中坚而且还都是余姚市的骨干教师,所谓这次正是家门口的盛宴,老师们参与率非常地高。并且活动实行了网络系统直播,教师扫描签到,让全街道的各学科教师都能来现场观摩学习教学中坚的风采。同时,也让其他抽不出时间来听课的老师也能在电脑前感受教学现场的热情,共同参与网络学习。
2. 开展联动式活动——结对送教
街道青联会成立了各学科工作组,由本校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了学科师傅。去年12月和今年5月,学校充分发挥了我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个学科都分别派出了一到两名教师去了万瑞东方学校送教,帮助指导东方学校的教师,实现互帮互助互学互进,以联动辐射带动民工子女的孩子的进步,来共同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3. 进行生本式评比——街道朗读赛
今年学校的英语节,活动精彩纷呈。其中的学生英语朗读比赛,则为重头戏。学校领导和英语教研组为了让全街道学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特此举行了街道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朗读比赛。同时为了体现生本性,设计了合理的比赛环节。从学生的自我介绍到抽签朗读片段,再到英语即兴问答,充分展现了学生英语的学有所用与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评比,也能带动街道其他学校的老师、家长、学生都能重视英语,形成浓浓的教学氛围。
五、明以生为本之理,启绚丽活动之门。
学校在“顺应天性,呵护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明确以生为本的理念,并全面启动“绚丽活动”。本年度,学校实行了绚丽星卡绿色评价方案,每月评选绚丽月之星,每学期评选出绚丽少年,并且把绚丽少年的照片以及介绍以二微码的形式张贴在校园的宣传墙。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看一看,扫一扫、读一读,以点带面地带动低小学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本班幼儿大部分没有上过幼儿园,故保教工作着重在常规训练、培养自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几点上。
1、保育
本班幼儿由于年龄偏小,故将幼儿一日生活细节作为着重点,做到
吃饭:吃热饭,吃饱饭,鼓励幼儿自己吃,但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仍须给予帮助。
喝水:会主动喝水,能认识自己的杯子,会自己倒水,并专心喝完,不会将水洒在桌子或地板上。
入厕:会告诉老师要大小便,能主动排队入厕,并逐步学会自己穿裤子。
睡觉:会主动高兴的上床,能自己动手脱简单的衣裤鞋,上床后不交谈,听完故事能自己安静入睡,睡醒会主动告知阿姨小便,起床能穿简单的衣裤鞋。保育员要及时给幼儿盖好被子。
着装: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晨练要塞毛巾,户外活动后要查看内衣有没有湿,并立刻替换,随时注意幼儿的着装是否整齐。
安全:杜绝不安全隐患,训练好常规,把好每一环节,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做到不争抢,不打架。
卫生: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不乱丢垃圾,保持班级卫生。班级做好各项卫生消毒工作。
2、教育
本班采用托班教材及早期阅读识字教材
针对本班幼儿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多采用
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参与到课程中,调动幼儿积极性,并将课程时间安排在15分钟完成。课程安排多样化,每一学科都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教学(如语言:故事、儿歌、情景对话、看图讲述、表演游戏等;美术:手工、绘画、撕纸、橡皮泥、手涂画、棉签画等),让幼儿全方面的了解、接触、掌握各种有趣的内容,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从面达到幼儿爱学习、想学习的好品德。
二、家长工作
本班对于家长工作分为三部分。亲子桥、家园联系、家访或电访
1、亲子桥
a本周计划:本周课程安排
b聪明果:知识小问答
c开心刻:小笑话d家教文章:让家长了解到一些家教的文章
e本月小寿星:本月过生日的小朋友
2、家园联系:每半月与家长交流一次幼儿在园在家中的大致情况,让双方都了解幼儿这半个月中的优缺点,对于优点对幼儿给予当面表扬和肯定,对于缺点双方可及时纠正与改变。
3、家访、电访
对于每一位新生都进行家访,详细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包括吃饭、睡觉、性格、爱好、作息、优缺点等),让老师能大致了解幼儿,以便幼儿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对于当天没有来园的幼儿进行电访,了解幼儿没来的原因。或根据本班情况(如:幼儿的一些个别情况)随时与家长进行联系、探讨。
月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布置环境,迎接新生入园
2、制定班级计划,各科教学进度
3、开展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喜欢班级生活
4、开展常规训练:搬椅子、排队、搭小火车
5、爱心教育:我们都是好朋友
6、家长会
7、新生家访工作
8、学习新操
9、“三八”妇女节,送妈妈一份小礼物,亲妈妈一下。
四月份
1、亲子活动———春游
2、家长开放日
3、常规训练:进餐、喝水、等待
4、爱心教育:公共财产要爱惜
五月份
1、庆祝“五.一”、“五。四”
2、常规训练:进餐、等待、脱鞋子、自己洗手
3、爱心教育:小小书本我最爱
六月份
1、庆祝“六.一”,首届“大地幼儿运动会”
2、家长问卷调查
3、常规训练:洗手、队列、听指令
4、爱心教育:助人为乐
七月份
1、庆祝“七.一”
2、毕业班文艺汇报演出
3、期末工作总结
【关键词】学前教育双训职业技能
正文: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于1990年开设。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建有专业电钢琴室、多功能舞蹈室、音乐教师、风琴室、手工制作室、形体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教学条件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和教研的需要。无论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还是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先后有毕业生近千名(中职和成人),基本就业于射洪县及周边市、县公立和公办幼儿园,2013年该专业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验收。
在幼教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多次进行了行业调研,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对能力目标要求作了一些调整,即“具有一定的幼教组织能力,制定编写教学计划、教案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将音乐、舞蹈、琴法、讲故事、普通话、简笔画与手工等六项基本技能明确纳入其中,还要求基本掌握制作课件和给幼儿简易化妆的技能。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我作为音乐专业课教师,研讨、论证了音乐课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技能,与同事们摸索出了双训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新模式。所谓“双训”,即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说、唱、弹、跳、画、做);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即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也有人将它称为教育活动能力,本文就通过音乐课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即强化“双训”为途径作如下阐述:
(一)强化学前教育学生的六项基本专业技能
1、明确六项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
六项基本技能是指学生在“说”、“唱”、“弹”、“跳”、“画”、“做”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将“说、唱、弹、跳、画、做”等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六项基本技能,占总课时的35%以上。所谓“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语音、语法、词汇上说规范的普通话,标准力争达到二等甲级;二是能对小朋友进行流利得体的口语指导;三是会讲故事。“唱”,能唱至少五十首儿歌,具有胜任幼儿唱歌课的实际教学能力。“弹”,能初步掌握钢(风)琴的基本弹奏方法,指法正确、娴熟,能弹奏常用的音阶、琶音、和弦,具有伴奏和自弹自唱儿童歌曲的能力。“跳”,能掌握一般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和脚位,能掌握身体基本姿态的训练方法,具有柔韧、力度、弹跳等素质,能跳二十个左右的儿童舞蹈,初步具备幼儿舞蹈创编和舞蹈欣赏能力。“画”是指能娴熟地画简笔画和卡通画。“做”指的是手工制作动、植物类教具与玩具。
2、强化训练专业基本技能方面的几点作法。
(1)、鼓励师生考取专业技能等级证
为适应专业技能教学要求,我们十分注重“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在现有基础上考取更高级别的技能等级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并在晋职评优中给予量化支持。师高才能弟子强,在教师的影响带动与指导下,幼教专业学生根据相关的专业技能量化指标,刻苦训练,积极提升。已毕业的学生中,除普通话二甲等级外,已有30%的学生拿到钢琴、电子琴、舞蹈等方面的技能等级证。因而形成了师生皆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氛围,有效提高了专业技能教学的质量。
(2)、让专业技能训练落至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大力践行我校自创的实训课七字环节教学法――即“备(教学准备,课前完成)、组(组织教学)、讲(精讲)、范(示范)、训(训练)、评(展示和评价)、理(课后进行设备与场地的清洁与归位整理)”。其中,以“训练”为重点环节,占教学时间的60%,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和辅导。并结合项目教学法,将专业技能设置成若干个项目,再将一个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这样就抓住了专业技能训练的要点,且落到了实处,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和实践智慧的动态养成。
(3)、我校鼓励承担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骨干教师,组织学生成立了锻炼各种专业技能的“课外技能兴趣小组”,重点加强对学生的琴法、舞蹈、简笔画和手工等技能的训练。同时,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还分层次开设了“技能提高班”。
(4)、在专业技能课训练中十分重视“小先生”的作用。一堂课中,教师在同一时间能关注的对象是很少的。为了让实践课中每个学生都能实实在在地得到训练指导,促进学生技能提升,老师们通过培训“小先生”,让“小先生”通过课外兴趣小组、专业自习辅导等形式对实践内容先期学习、实训,掌握操作要点及指导方法等。在实训课中,教师讲解示范之后,学生就按课前分好的小组,在各组组长和“小先生”们的安排和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则巡回指导,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和课堂分析总结,并及时纠正。这样,虽然教师不能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践训练,但在“小先生”们的协助下,实现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进步就成为了可能。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教改尝试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的增多,在中等职业学校里也兴起了一股“幼教专业热”。幼教专业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多能”,要会唱、会跳、会弹、会说、会画的五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会唱 、会弹”就是幼师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项目。
音乐教学是幼教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分支教学的特点,教学分工又可细化多元,包括音乐理论(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音乐欣赏等课程,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但又独立性很强,另外音乐课还和键盘课、舞蹈课、幼儿活动教程都有着丝丝关联,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1.课程设置与师资的矛盾
现在,每个省除了几所老牌幼儿师范学校、师专外,其他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时间与师资的矛盾。在专业幼师学校,音乐课往往又被分支为4~5门专业课,每门课都有几位专业教师,如有乐理老师、视唱练耳老师、声乐老师、音乐欣赏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专心上好一门课,有单独的教材和各自的教研室。而有些学校由于专业设置时间短、班级较少等原因,音乐课往往由一名老师上,虽然在能力上是对音乐教师的全面锻炼,但也存在着备课、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学习连续性较差等问题。
笔者就是这样一个在教学实践中“奋斗”了十几年的“老”教师。现在自我总结的经验是,在熟悉教材、详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提前详细地规划出两年音乐课(我校第三年安排为幼儿园实习)的教学计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扫盲阶段”,乐理、视唱为主要课程,中间调剂儿歌和简单的声乐歌曲;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为音乐“提高阶段”,乐理、视唱难度稍有增加,进行初步的练耳,不断增强声乐理论学习 、声乐集体大课教唱和大量的儿歌学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提升阶段”,乐理、视唱的学习到了最后关键的时候,声乐小组课、个别课和歌曲的演唱及音乐五项专业汇报也全面展开;最后一学期为音乐“实践阶段”,自学自唱、自弹自唱儿歌成了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演唱中外优秀声乐曲目也成了重要的学习项目,还有模拟一堂幼儿园音乐课、写音乐教案也是每位学生必过的“关卡”,当然还少不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欣赏课,在这里每学年的幼教各年级的音乐五项专业汇报是检验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很重要的方式。
2.教育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单一化给教学带来的问题
来自不同地区的幼教学生,其音乐基础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来源广泛,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的音乐课有的学生说他们只在小学三年级上过音乐课,以后的音乐课就被各种文化课占用了,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从没上过音乐课或是没有完整地唱过一首歌,而她们却在同一个班、按统一的教学模式、使用同一种教材;可想而知按照同一要求授课时,条件差的同学很难接受和消化同一标准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对音乐课逐渐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不断下降,学习成绩也难有较大的突破,甚至厌学或退学,而各方面条件好的同学却因每节课“吃不饱”,讲授知识少而单调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这种长期的教学矛盾的存在,使幼教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偏低。
笔者建议学校和教师要不怕麻烦,对学生实行分学期、分层次教学,不仅是音乐课,键盘课和舞蹈课等专业性强的课程,都可以实行此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新生入校分班之初,就要进行特长面试,学校就能够较好的进行编班,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能班级层次的变化不会太大。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试分班,就可在第一学期先自由组班、共同学习;但在第二学期就要根据上学期的各科(不仅是专业课,还有基础文化课)考试成绩,在综合各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后,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最好是相关课程一起改革,如音乐、键盘、舞蹈这三门课程看似差别很大,其实在艺术基础素养、音乐节奏感知等方面都有共同的要求。排除特殊情况,我们发现一般某位学生音乐好、弹琴和舞蹈课也不会太差,反之也一样;这是我们音乐专业老师共同之见解。
具体方法可以是,不再分班,但班里学生在上某些专业课时要分层次。
如我校的幼教班级,音乐、键盘、舞蹈老师共同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A、B、C3个层次(可以各班、各层次比例不一样),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某天1、2节课,三位教师同时上课,不过一个人上、另一个上,还有一个人上;而3、4节课则是、、; 下午5、6节,又成了、、。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课时量不变,老师只是在教学进度、内容、侧重点上进行分层次教学而已;结果肯定会使教与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后每学期考试以后,老师都要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再进行分层次教学。可能有的学生努力、开窍了,也有的学生不学习、跟不上了,她们就会换到其它层次去学习,这也是激励机制的体现。
而且我们还通过音乐各科考试的形式和评价机制的改变来进行教改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我校每学期期末把音乐分成说(普通话)、唱、弹、跳、视唱五个考试项目进行考试,分成五个音乐考场,由各科专业教研组做考官进行考试,改变由音乐各科任课老师随堂自主考试的形式,避免了以往专业技能评价考试的单调、随意、学生重视度不够、补考不规范的情况。考试机制的改变,调动和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巩固,每次考试前的近一两个月里,琴房、舞蹈排练厅都是满满的,学生既紧张又积极的做着考前的准备,而且考试的学分和毕业证相联系,考试不及格就要缓发毕业证,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机制,我校每年市里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学生都是100%的合格率。
3.重专业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国民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抓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一些幼师(包括中师)中普遍存在着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
比如,有的音乐老师对幼教学生教唱许多声乐曲,强调正确发声训练;键盘老师要求学生多进行手指音阶训练、弹奏一些中外名曲;舞蹈老师天天催着压腿练功,练习各种集体舞。诚然,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专业学习中必须的,而且可能有的学生在一些比赛和表演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评价。但这些学生中,有的唱歌很好听,但是可能还不会自己识谱;有的会弹世界名曲,但却不会即兴为儿歌伴奏;有的就爱跳舞,而其它科目都基本荒废。
笔者认为,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因为在每年毕业实习的学生中,幼儿园反映较好的,不都是那些在学校某些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而有不少都是一些有良好教师素质、各种专业课都能教学的普通的好学生。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幼教学制短、教学任务重、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不单单强调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明确幼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去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素质,使幼儿能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她们个个成为音乐家。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是我校又是“河南省音乐类教研中心”主任单位,在音乐专业的设置和教学与就业、教育与教学等方面积极地进行着教改探索,随着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多了,音乐专业的教师没有增加多少,所以我们在保证学生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要让学生进得来出的去,而且作为音乐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尝试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中职幼教专业教学的层次性、人本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正是具备了这种积极探索的师资队伍,我校的幼教音乐专业教学一直在郑州市中职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参加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各种音乐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和多个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每年春季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汇报演出,毕业生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全省几百家用人单位的光临,市内许多幼儿园园长都亲自来校挑选我们的毕业生,学生供不应求,场面气氛很是热烈。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广泛地进行着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笔者这里只是在多年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可能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仍需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探索提高。希望通过幼教音乐课的教改尝试,为进一步提高幼教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戴寿美.幼师音乐教育探讨.青海师专学报〔J〕,2006(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反思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7-0005-04
一、引言
培养特定规格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人才培养模式既与相应的专业特性、培养层次特质紧密相关,更直接体现了一所院校的发展定位。“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在诉求。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学前儿童入园率的提升与日趋稳定,以单纯保证幼儿受教育机会为目标的学前教育工作重心开始向为广大幼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转变,这使得社会更加注重学前教育人才的内涵与品质。较之其他学段,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更人性的专业伦理、更执着的专业信念、更综合的专业技能、更持续的专业实践熏陶和更智慧的专业思考力。在我国旧有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中,以本科为代表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理论扎实”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师,而以中专、大专为代表的学校则重在培养“技术熟练”的“操作型”幼儿园教师。显然,这两类培养模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实际对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现代化幼儿教师的需求。
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苏州、无锡地区唯一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立足于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秉承学校“强化素质,注重学理,亲近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分析国际专业发展趋势、借鉴兄弟院校宝贵经验、进行6年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学校将“反思实践型人才”设定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想形象,并初步形成基于“学习、思考、实践”——三位一体手段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将其总结为“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反思实践型”人才的内涵解读
“反思实践型人才”这一概念脱胎于舍恩(Schon D.A)在《反思型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提出的“反思性实践者”。舍恩认为,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从业者从固定的理论和技巧中解脱出来,构建出新的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理论,从而成为研究者,而“教师的专业具有不稳定、不确定的特性,同时又充满着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执业者的知识藏匿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1]。据此,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不应是单纯的技术执行者,而应是能在行动中、对行动进行反思的“专家”,其核心品质在于能够对专业实践的不同情境作出恰当、科学、智慧的判断与反应,从而以更高水平的专业行动付诸教育实践。具体而言,“反思实践型”学前教育人才能力结构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第一,具有生成教育实践智慧的能力。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是能够巧妙地引导儿童于快乐中获得发展、为儿童营造适宜环境的成长伙伴,“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2]。这需要他们在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个性迥异的幼儿时能够产出相应的教导方法、化解手段和指导策略,即教育实践智慧。因此,要提升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应用”水准,实现培养人才入职后“以不变应万变”,必须观照教师职业中的那些“缄默知识”,使学生学会如何建构“缄默知识”,即生成教育实践智慧的能力。
第二,具有反思教育现实的能力。客观地说,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晚,存在很多较为尖锐的问题,如果不能清晰地甄别出问题,不能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很可能会使该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道路上迷惘甚至迷失。如在经历首次见习后(为期半个月),有些学生会出现怀疑已学习的教育理论现象,如果不协助学生学会直面这些矛盾、辨析其中的问题,则可能重蹈传统培养模式中“理论说一套、实践做一套”的问题,或引发学生产生专业信念危机。作为较高学历的未来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引领区域学前教育实践朝向更科学方向发展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富有质疑、批判精神和专业反思能力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目标追求。
第三,具有“思行转换”的能力。进行教育实践和理论思考所需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需要一种“想周全、可行动”的思维方式,后者却在于“说清楚、辩分明”,传统的教师教育没有细致地考虑两类思维方式的合理划界,常常出现实践思维与理论思维相互僭越的问题,致使学生产生“理论实践两张皮”的错觉[3]。在真实的学前教育情境中,幼儿教师要根据需要交替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实现在两种思维中的按需“穿梭”。理想的幼儿教师需要兼具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方式,能够较为清晰地体悟到两种思维的区别与转换。
基于以上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规格设定上突出专业行动能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儿童教育事业,具有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和教育技能,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幼儿教师,以及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儿童福利及儿童权利保护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管理、康复及宣传培训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三、“反思实践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坚持“拓展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渗透价值知识”的原则,将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伦理知识通盘考虑,以求学生的知识能够基础全面、突出专业、理论引领、观照行动、立足应用。
通识知识涵盖自然学科基本常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内容,其指向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在涉猎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熟悉获取各类知识的基本通道。此部分主要通过全校的通识必修、选修课程落实。
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行动知识。专业知识的两大部分与前文述及的两类思维方式存在对应关系,这样划分的意图之一就是便于授课教师与学生厘清两种思维方式的分野,各自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转换两类思维方式的智慧性体悟。
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安排围绕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理论学科展开,意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拥有进行专业反思的知识储备,并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反思能力的培养。专业行动知识指向与实践相关的能力储备,旨在为学生教育实践智慧的生成提供最基础的养分,囊括了教育教学能力——设计、指导、管理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专业技能技巧——完成幼儿教育活动所需的基本技巧,如声乐、器乐、绘画等;教育研究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专业思考及研究的能力与技巧,如观察幼儿的方法、统计学知识等。专业实践知识的教学由实践教学体系承担。
价值伦理知识相对特殊,关系到职业态度、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一般难以通过学科课程“教”给学生。因此,将其设计为“渗透在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对学生专业伦理的有意识影响”。除个别课程会直接讲授这些内容外,其他专业课程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激发学生爱幼儿、爱职业、尊重孩子的伦理教育。
四、“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实践链条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突破口,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各个实践环节以及实践的各个要素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从而使“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在时间上具有全程实践的特点,而且具有理论与实践、实践的各个环节及要素之间有机融合、密切关联的特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设计了从进校到毕业、涵盖每学期的足够量的实践任务:大一新生安排有培养方案解读会、幼儿园半日活动体验与讨论;第2、4、6学期暑假安排有教育名师讲座、幼儿教师技能拓展、说课试讲、幼儿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比赛等专业性较强的短学期实践活动;第3~6学期将组织并辅导学生参加钢琴考级、育婴师资格证考试;第4、6学期安排有两周的幼儿园见习;艺术实践类课程均开设有持续5个学期的进阶选修课;第6学期安排有专业汇报演出;第7学期安排有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不定期的专业社会实践、学生科技项目指导等。这一切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保障了实践链条的连续性,使得学生在入职之前就有了较丰富的实践智慧体悟与积累。
(二)“知识—实践”路径构筑起基本教学体系
1.知识教学体系(专业部分)
知识教学体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相关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包括教育学及教育的对象——儿童的相关知识。对此设计了两个理论模块:其一,儿童教育理论,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幼儿园课程、家庭教育学等;其二,儿童发展理论,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学概论、教育心理学等。
知识教学体系虽然侧重理论教授,不包含分散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但许多实践环节是为更扎实的理论学习服务的,如《学前教育学》中的“幼儿教育名著阅读”、《儿童学概论》中的“儿童热点问题辩论”、《蒙台梭利教学法》中的“蒙氏专著解读”等活动,形式上属于实践,但其核心是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和理论思维的品质。
2.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将学生行动知识发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互为补充。集中实践包括集中见习、实习、短学期实践、汇报演出和毕业论文。分散实践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由专门型研究(科技立项)和课程嵌入式型研究两种方式构成;专业社会实践,即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调查、服务、表演等;分散见习(与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艺术实践教学。包括钢琴、舞蹈、歌唱、器乐、绘画、手工等艺术课程及其进阶课程;综合艺术实践,即将1~2门课程的实践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局部综合实践,如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剧表演、学前艺术教育的节目汇演等。二是保育实践。针对婴幼儿生活照料和卫生保健开展的教学实践。结合幼儿卫生、五大领域活动设计、0~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等课程,开展幼儿体操创编、一日生活设计、食谱设计等实践工作,并在见习、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加强指导学生保育执行力。三是教育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幼儿教育能力的实践,由嵌入在特定课程内的实践练习、见习以及短学期实践和实习活动构成。四是教育研究实践。包括一系列支持科研能力的课程及毕业论文。
(三)实践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建立四个空间意义上的实践平台,将学生置于拟真或真实的学前教育情境之中,为其提供生成实践智慧的场域。一是课堂练习平台,即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实践环节与指导。目前近20门专业课设置了有规范操作方案的实践环节,包括辩论、讨论、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审议、说课、模拟教学、幼儿游戏体验与设计、儿童歌舞编创、婴幼儿护理、手工制作等。二是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由儿童活动实训室、形体训练室(兼舞蹈房)、琴房、书法教室、录播教室等组成的专门实训场地。三是儿童教育机构平台。包括承担见习、实习及参观体验活动、派出讲座教师的幼儿园、科学育儿指导中心等教育机构,目前已与9家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四是社会平台。包括其他有关学前教育的社会环境,如玩具商城、电台电视台、公益活动现场等。
五、“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学”与“思”的实践活动。如“幼儿园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在系统讲授课程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搜集海内外经典课程方案资料,由学生分组主讲,集体补充点评,进而利用近一半的课时带领学生在实战中体验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置身于拟真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情境中,其结果是开放性的,由于师生均无法准确预料这一情境下学习结果的走向,因此学习任务充满了生成性。
引入“实战考核”,以最贴近学生职业表现的方式进行考试。如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期末考试以学生汇报表演的形式进行,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艺术技能与表现力,也能反映出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水平。
(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招标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GJ201101,主持人:顾永安)
参考文献:
[1]Schon 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07-02.
[3]秦金亮,步社民,朱宗顺.全实践进行时--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养成[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26-29.
Analysis on the Reflective-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Four Yea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in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 Bin
(College of Humanity,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Jiangsu 215500, China)
【关键词】弹唱;培养;强化;方法
一、学期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的现状
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从事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但是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的能力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一)弹唱孤立:弹唱不能做到同步进行,只弹不唱或只唱不弹。
(二)不弹不唱:学生教唱儿童歌曲的时候,不愿进行钢琴伴奏和示范演唱,而是采用播放录音的形式来跟唱,学会歌曲后以录音为伴奏。
(三)错误弹唱:对于歌曲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视而不见,在一首简短的儿童歌曲弹唱中,出现大量的错音伴奏,弹唱不流畅,经常停顿。
(四)简单弹唱:在教唱的过程中右手始终是单手旋律弹唱,左手的伴奏也始终只用单一的伴奏音型。
针对以上现状分析,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探索、钻研出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能弹会唱、弹唱自如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怎样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弹唱能力
(一)教学过程简单化,教学效果速成化。我们培养学生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即对声乐、乐理、视唱练耳等一系列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以音乐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从音阶与正三和弦入手,以几种常用伴奏音型练习为主,以教学示范曲为载体,以课后练习为延伸和拓展,达到为歌曲编配伴奏的目标。这个教学过程,从各种大小调音阶练习与正三和弦开始,进行基本伴奏音型的练习,通过教学示范曲学会各种伴奏音型的应用,然后为歌曲编配伴奏,歌曲的调号从无到有,逐渐增加难度。上述教学思路可以套用到各种调号的歌曲,举一反三,达到歌曲伴奏与弹唱速成的教学效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弹奏与歌唱自如化。
(二)教、学、做一体化。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见习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并及时给予指导,同时与幼儿园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它们的最新动态,以体现学生能力的职业性;定期安排儿童歌曲弹唱技能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安排毕业汇报演出,学生互相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给予现场指导。教、学、做一体化体现,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完整体现。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授课形式多样化。本课程注重于实践,理论少,实践多,弥补了学生基础差,又要短时间内提高弹唱这一实用技能,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系统地、由浅入深地进行各种调式的伴奏练习,以便为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本课可以用钢琴、电钢琴进行授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突出直观性与实用性;授课形式多样化,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突出基础性与实践性;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体课与小组课相结合。
三、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培养弹唱能力
(一)弹唱不同类型的儿童歌曲伴奏示范曲。针对学生们的现状和面对工作的需要,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基本掌握了C自然大调的音阶和Ⅰ级、Ⅳ级、Ⅴ级原位、转位和弦的情况下,就开始引入弹唱课程之中,把以后的教学内容就定位在儿童歌曲的范围,在分阶段训练过程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和弹奏能力,最终达到弹唱的协调配合。
(二)弹唱即兴编配的儿童歌曲。即兴编配是在眼看旋律的同时,在脑中形成和声的配置和伴奏音型,可以说是“手脑并用”。在弹唱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儿童歌曲伴奏示范曲以后,学生们就自然地掌握了简单的和声与伴奏的编配知识。
当然,在这个阶段,我们最好对学生即兴编配能力的培养采取因材施教:
(1)针对弹唱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她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几种典型性体裁的儿童歌曲的弹唱,做到弹唱熟练就可以了。因为过高的要求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2)针对弹唱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应该满足于弹奏简单的伴奏音型,伴奏手法应该更加丰富多彩,解决她们在即兴伴奏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使学生的即兴伴奏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3)针对性地进行移调练习。经过我对现行幼儿园规划教材里的儿童歌曲的调性分析,总结教学中儿童歌曲的调性范围基本上是三升三降以内的大小调式或民族调式,所以,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我要求她们每天练习一下基本功:双手音阶练习、主和弦的原位、转位柱式和弦练习、主和弦的琶音练习,这三种练习都在一升一降的范围内,两个八度就可以;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她们把基本功练习和移调弹唱的调性扩大到三升三降,从简单的大小调音阶练习到双手的主和弦的原位、转位的练习;从主和弦的短琶音推及至长琶音练习;从简单的柱式和弦伴奏到复杂多变的伴奏织体练习。
四、强化学生弹唱能力的方法
创设新的学习机制,突显弹唱的实践性。在班级里创建合作学习的机制,实行“小导师”制。每一个班级挑选一批技能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小导师”,课外帮助同学们进行弹唱的训练,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她们的帮助下,技能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创设为学生展示弹唱能力的平台,例如每一学期举办院级的“弹唱比赛”,比赛成绩优异者,学院给予奖励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每次活动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期末的总成绩。
积极参与实践锻炼,提高弹唱的心理素质。在考试或比赛、演出时,很多学生在弹唱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错误是中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以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