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过渡衔接;课程顺序;学习兴趣;方法技巧

有较大一部分的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感到很吃力,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对物理学习有一定的恐惧,另一方面是由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的物理在学习目标和内容设置上有很大的出入,学生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内容包括:声音、光、电路、物态变化、质量、力与运动、浮力等,可以看见,这些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收的内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生活当中的模型进行思考。但是高中阶段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就更加复杂,并且与初中教学内容相近的部分在学习的深度和研究的广度上都增加了。学生需要转变原有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做题和研究方式,转变成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发散思维,建立物理模型。所以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物理学科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一的学习是从运动学开始的,运动学也是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当中学习的一部分,也是力学学习的基础,而力学又是学习好高中电学、运动学、磁学等方面的重要条件。把运动学作为学生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章节,一方面方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扩展此部分学习的深度,另一方面运动学的内容相较于后期学生要学习的电磁学、热力学等部分来说更易于接受。所以从教材的结构安排来说,将运动学安排到第一部分恰好起到一个内容上的衔接,是很科学合理的。有的学校和教师喜欢把电学部分放到开始来讲,从课程的难易程度来说,运动学相比电学要更简单;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分析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来说,运动学仍然是学习电学的一个基础部分,所以,这里还是建议将运动学放在初高中衔接的过渡位置上。在此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教材合理设计自己的课程顺序。

第二,要做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物理知识进行知识整合。所谓知识的整合,是指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应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同化与顺应。由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教材对概念的介绍和物理量的概念定义上存在一定的出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师应该对这些物理概念和所研究的问题上的差别与联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在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辨别和区分。例如在讲解运动学中关于“速度”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提问学生初中所学的速度概念是什么,然后再给学生区分初中学习的“速度”的概念只能表示速度的大小,不能表示速度的方向,在高中阶段将只表示大小,不表示方向的速度称为“速率”,而原先所学的“速度”在高中阶段的意义是,既能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又能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教师要清晰明白地向学生表明相同物理量在新阶段学习与以前学习的差别,避免学生困惑和混淆这些相关概念。

第三,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学好物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学,丰富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成为很多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很多教师将授课内容写到课件上,上课的过程变成了为学生复述课件内容的过程,这样学生在上课仍旧会感觉疲累,也失去了利用多媒体讲课的意义。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的时候应该注意,还是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多媒体资源授课为辅,为了避免上述这种情况,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只为学生呈现关键字等信息,辅助以视频和图片等。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章“质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火车过隧道图片、跳水运动员图片、学生感兴趣的明星图片让学生分析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听觉上和视觉上多方面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充沛的情感表达,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然更容易融入到活跃的课堂氛围当中。另外,教师应该带着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学责任感上好每一堂课,丰富和充沛的感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负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敬佩和喜爱,从而减少在心理上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排斥,增加学习的兴趣。

第2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40-01

毋庸置疑,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不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升学乃至工作均有着深层次的影响。然而,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广大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持一种恐惧、担忧的心理态度,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养成学物理的兴趣,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联系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若干可靠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一、运用实验教学吸引学生投身于物理探究的乐趣中

实验是物理教与学的重要根基,实验教学固然异常关键,然而物理实验往往非常形象、直观、生动,所以,相较于日常课堂教学,实验对于高中生而言无疑更加具有吸引力。高中物理教学需切实发挥实验教学的各类优势,借助于若干新颖的、趣味化的实验来进一步激活学生对物理的探索欲望,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也是解决悬念及疑难问题的过程,不断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印象,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学习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平抛运动》时,作为一类相对复杂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概念及知识点的引入,有赖于演示、导引等实验探究活动。为使广大学生更有效地取得知识、学会探究及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身体力行,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必要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和方向,独立完成初步探析、猜想、实验步骤操作、观察实验外在现象、总结规律等诸多环节任务,进而发挥学生实验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首先提问:物体做曲线运动所应具备的条件及物体自身的速度方向是怎样的?学生们经回顾过往所学知识,很容易给出准确答案;教师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接下来进行演示实验,陆续探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小球的运动规律。学生们操作完成实验后,即可归纳出位移规律及速度规律,完成了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探究。由此可见,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入实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更能形成并保持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运用情感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年龄段,情感十分丰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相对复杂、难懂,如若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励,那么便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教师需经常性地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妥善设计教学方案,依靠自身丰富的情感及神态,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科学殿堂的无限魅力。实践证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教师的情感表达息息相关。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高中教师要同学生积极展开互动,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及雅观得体的神态举止,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彻底改变过往过于严肃、呆板的“教师形象”。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确立,学生们学习、探究物理的兴趣自然与日俱增,大家自然也能集中身心地投入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教师热情友好地为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对教师充满爱戴,也加速了物理教学的进度。

三、介绍若干有趣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学研究的案例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众多十分有趣的物理现象,而这些均能作为巧妙地引入教学活动的良好素材。长期以来,物理教师往往热衷于照本宣科,讲解新内容时会直接切入新主题,如若新内容同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的衔接程度较低,则会使广大学生难以理解而陷于压抑、忧虑的不良心理状态,直接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正式讲解新课前,先将搜集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科学家的研究状况等课外内容进行适度地介绍,不仅能作为成功引入教学新内容的“引子”,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对高中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科学使命感和责任感。

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离心力”的知识时,教师可首先介绍一个人人均遇到过的物理现象――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当拐弯时,会有身体向外甩的感觉。教师描述现象后,必要时请学生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便向大家说明此现象属于离心现象。学生们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更提高了探究物理现象、解开“未知”物理问题的干劲,使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得到激活。

四、将教学活动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兴奋剂。为降低教学难度,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现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提醒和鼓励学生注意留意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并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试着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实现学用结合、用以促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兴趣中将物理概念及现象理解透彻,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2]李红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0)

[3]杨晓翠.兴趣:浅议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第3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本文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在进一步总结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促进教育理念创新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蓝本是新课程标准,要在高度领会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学适应课改的重要体现和要求。

1.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价值观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个性发展,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灵活的掌握物理知识和相关规律,自主的探索物理学习的热情,不断拓展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关注和喜爱,用情打动学生,让学生从态度上接受高中物理课程。

2.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是强调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强调价值观和知识掌握的并举。如何完成科学探究,并在完成这一学习目标同时重视教学思想,组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根据教学思路探究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方法和实践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探究物理知识规律的关键点所在。

3.以学生评价为结果,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新课标主要通过能力的培养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升,逐步通过获取和运用知识而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不能割裂物理知识的固有的联系,单纯的做知识结论性的传授,培养学生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师生之间寻求平等合作的关系,形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挖掘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完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良好氛围。

4.以服务现实为目的,加强综合教育

高中物理的学习最终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实际,教师要将课堂所授知识深入浅出,除了完成升学任务的知识性传授之外,要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带领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点,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消除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变抽象枯燥的学习为感性的学习。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论指导实践,不做书本物理或者符号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服务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为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二、以教材合理使用为根本,促进教学内容创新

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才能合理的科学的使用教材,才能自如的运用新教材,掌握教材的实质性内容。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新知识新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常规教学法则和内容安排,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升综合能力,贴近学生实践,走近学生生活,从教学内容上不断进行改革,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让学生自如畅快的学习。

(一)掌握新教材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新教材从内容和问题提出形式两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将高中物理部分氛围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的内容设置是根据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内容,体系完整,并且能够覆盖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力,属于基础类教育。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对于有能力的有精力的同学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所进行的拓展性内容。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个体差异,科学合理的整合教材内容,灵活使用高中物理教材,坚持高中物理必须课的基础性地位,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同时增加趣味性教学和知识扩展的可能,丰富学生课堂内容。选修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教师要控制教学的难度,循序渐进,对于选修课部分,提倡高分学生冲刺高考拔高应用,鼓励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学的范本。

(二)更新知识结构,整合多种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应该随着科技和知识创新的发展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由传统的静态转化为与时俱进的动态开放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整合和有益的补充,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前沿,大胆探索未知世界,敢于设想。高中物理的教学资源也应该追求多元化,加入网络、实物、场景等多元丰富的教学资源,综合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以教学思路为重心,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中物理教学通过实践和思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规律,优化组合教育教学方法。

(一)改善单一,综合运用

高中物理教学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对教学方法选取合理的方式优化组合,既增加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使授课内容鲜活,也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年龄特点,结合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和接受力制定有倾向性的授课方法。教师以理念为指导,促使学生学习转变方式,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二)改善封闭,尝试开放

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适时的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新方法新模式层出不穷。笔者尝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做法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创造性的借鉴先进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努力创造适合学校、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

四、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促进教学手段创新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机遇。多媒体、实验教学仪器以一种新的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是抽象概念化,枯燥的知识点较多。面对这一情况,应该从实际入手,创设符合学生要求的情境教学模式,改善单一的教学手段,从黑板种田的方式转向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声情并茂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自我观察和比较,思考和分析,最终进行归纳,从直观感知进到深奥的物理教学知识中,深层把握和理解,做到知识的全面、鲜明的系统学习。

(二)引入先进实验设备创新实验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是自然科学实验为主的课程,实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学生一道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按照考试需求和实际生活需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实现物理实验的现场教学。比如传感器的应用会简便测量方法,对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模块组合使用,整合相关知识点,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需求。

五、结论

新形势下,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被各界所接收。人文与科学的整合和知识的构建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将成为教育界的重要目标,高中物理教学作为自然科学,正在接收着新教育理念的挑战,发生着变化。以创新视角不断创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要基于实际,贴近学生,研读大纲,多做实践,创造性的为物理教育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手段。

参考文献:

[1]顾建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J].教育探索,2010,2.

[2]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选修与学习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P键词:微视频;高中物理;辅导;高效课堂

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只要有资源,他们就完全可能在课后的时间进行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视频可以提供这种资源,它是指制作一个时间较短的视频,它既可以用于新课教学,又可以用于课后辅导.基于此,本文以自制的高中物理微视频为例,讨论微视频在习题辅导、知识点总结和实验讲解等方面对学生辅导的实践过程.

笔者任教的学校在2014年高中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即学生为主体,学生课后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依托教师引导进行自我展示、质疑等一些列综合的学习过程,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中,教师作用弱化,学生预习导学案,虽然某些简单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对稍微综合一点的问题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若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学生课堂展示.某些走读生在家里进行学习时,完成的效果不如在校学生.制作习题辅导视频能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第4题为例来说明.

例题如图1所示,AB为一长为L的光滑水平轨道,小球从A点开始匀速冲上竖直平面内的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环,到达最高点C点被抛出,最后落回出发点A.试求小球在A点的速度.

分析:小球从C到A做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但是在C点的动能即C点的速度是未知的,因此,还需要根据平抛运动求出点C的速度.因此这道题属于综合题,对于刚接触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生来说,这道题属于中等偏难.所以笔者根据此题,做出了解题视频,提醒学生分析小球从C点到A点做平抛运动,可以求出C点的速度,即小球在点C的动能,然后再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等式,求出小球在点A的速度.

因为视频是在学生预习导学案之前已经拷贝到班级的电脑里面,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开播放,观看学习.对于难易不同的习题,制作视频思路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些辅导视频中包含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解题规范等等,都是学生解题过程中最需要的提示,有了这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相当于多了个“指导老师”.所有视频都存放在班级电脑里面,如果某些题多半不会,可以叫课代表打开投影仪,进行全班放映.对于走读生来说,可以自带U盘进行复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下载,这些视频笔者已经上传到学生组建的QQ群空间.

物理知识有些可以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方便记忆和理解,如在《宇宙航行》这节课中,地球外有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们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等物理量是怎样随半径变化的,尽管上课的时候推导和总结过,但是有些学生还是容易忘记.

因此,笔者制作了一部总结不同轨道半径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的知识点总结视频.从一道简单例题出发,让学生易于接受,不至于枯燥.如题目内容是“人造卫星A和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2,求两卫星线速度之比.”

通过分析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的向心力,列出等式,求出线速度的表达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见图2.另外,根据行星运动这一章相关公式,继续引导学生得出了卫星运动半径与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的关系,给学生提出了易记的规律“越高越慢”,如图3所示.最后还进一步拓展,得出了卫星的能量与半径的关系等.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材中,许多实验并没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只阐述了原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学生自学起来是比较费劲的.以必修2中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为例,老师需要讲解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操作过程还好说,但是在数据处理问题上,学生出现问题最多,不知道测量哪些量.因此,笔者查找资料,整合了书本和网络资源,制作了实验操作的的视频,梳理出了实验中的三个要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数据处理,如图4所示.让学生在自学阶段能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因此老师在实验室里讲起来也轻松一些.

总之,微视频在习题辅导、知识点总结和实验操作等三个方面,取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通过对学生的反馈,以基础较为薄弱的某班为例,笔者对交上来的导学案检查,可喜的是有些学生在导学案上记录了视频中的公式,某些选择题还有过程,计算题也写得较为规范,总体作业完成较好,很少作业有空白的.通过了解,大部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的讲解能理解,而且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问问题的学生也多了.而在QQ群里的文件,单个文件多的有10次左右下载,据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家里下载观看了.当然,学生也给笔者说过某些视频讲的太快,思维跟不上,或者某些题讲得过于深,较为难理解.

笔者也在反思,自己无法保证学生能主动地收看以及学生们的理解程度,还担心学生“只抄不思”,有些走读生在家里不看视频,直接用手机搜索答案.另外这些视频制作起来很费时间,笔者统计过录制一节导学案的七八个问题的时间,竟要花费两个小时以上.还有些视频,为了效果更好,先制作PPT,再通过软件制作视频,花费的时间更长.这些问题对微视频的辅导推广还是会造成一定“主观上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团队协作、资源共享能有效解决此难题.

毕竟,随着网络越来越普遍,学生获得的知识方法和途径也日益增多,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教学矛盾是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同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微视频有效地应用于物理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趋势,微视频对学生的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用化整为零,重点突破的方式,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今后的高二,高三的阶段,物理内容越来越抽象,学生的练习是越来越多的,所以用微视频帮助学生观察和思考,将成为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基本特征;思维过程

推理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出判断之前对事物进行判断的预测,并对事物进行一定自我理解的过程。这种能力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体现非常明显。本文就对高中物理中推理能力的促进做出分析,分析它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一、物理推理能力及其基本特征

物理推理能力是指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首先,这种物理推理能力能根据事物的表象进行分析和判断,把对于事物的认识从粗浅的层面上升至学科性质的认识。这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把事物的表象去除,只保留物理原理的实质。物理推理过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模式化。自然事物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使得分析过程需要进行一种模式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使得问题在相对一致的模式中进行,在模式化的过程中物体的一部分属性可以忽略为模式化过程的精髓。

2.分等级进行。物理推理思维是一个阶级到几个阶级递进的过程。在研究比较深入的知识时必须要求有相应的基础知识进行思维的铺垫才能够继续进行。

3.多方向的特性。物理和数学学习的过程类似。很多问题的结果只有一个,但是解决的过程可以有很多。这种多方向的特性使得物理推理思维的过程对于方法能够有更多的把握。

4.实验特性。这是由于很多物理知识在进行推理过程之后需要进行实验才能进行验证,这也是物理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

二、物理推理能力的思维过程

1.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是指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或者不懂的题目时的一种思考过程。这个过程会对事物或者题目进行一种分类,把问题的层次和所属的领域进行归类。这样的分析过程有助于在后期的物理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推理。分析过程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也有一定解决问题的作用。

例如,在高二物理必修二第六章“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课时中,平抛实验中如果实验结果与依据物理知识预测的结果不同。这种实验结果和实验预测不一致的过程就需要用物理推理能力进行处理。

实验过程中矛盾的出现使得物理推理思维得以应用。在对实验结果的判断中可以分析得出实验中的可变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通过物理推理能力的运用在矛盾实验中就能很快找到导致实验结果的原因。经过分析就能得出最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部分,在平抛实验中影响结果的原因就是斜槽的末端是否是水平的。

2.整合信息的过程。在分析的基础上要在众多可变因素中寻找最有可能的因素进行重复实验。信息的整合过程就是物理推理过程的第二阶段,在信息的分析中实现对物理知识和问题的全面认识,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3.差异类比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在相似问题中寻找可能类似的问题。这种差异类比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问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中寻找问题的突破。这个过程中就能初步形成对于事物物理概念和思维的建立。

4.总结实施阶段。在对事物或者问题经过分析、信息整合、差异类比之后就需要进行一定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确定问题的突破方法,这个阶段也同时考验学生在知识点分类上的能力。因为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一定是把这种问题归结于一种或者几种物理原理的过程。

例如,教学在高中物理“力学”的内容时对于力的性质的分类。根据力来源的不同能够把力分为几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这些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过程:重力的来源是地球引力,弹力的来源是形变,摩擦力的来源是相互运动或者趋势,电场是电场力的来源。

5.把思维进行抽象化,这个过程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最难的部分。这种思维将事物在现实中的表象进行抽离,只保留其在事物属性和本质区别上的差异。在抽象思维过程之后就能对事物进行概念上的理解,这种思维对于物理学习中的模型建立有着很大的帮助。

6.提升总结阶段。在抽象思维结束之后就能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事物的初步认识。进而能够总结出这类事物的共性和一般性。在进行这种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还需要再进行更高的总结,这种过程追求极致完美的规律性结果。

总之,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推理能力需要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这种能力在物理学习上的帮助能够很好地促进学习物理的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物理推理能力的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学习物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目录法;目录意识;教材目录;复习教学;复习检测;记笔记;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78-02

作为一名新课程教师,要求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文所说的目录法是指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教材目录及目录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构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是以课程教材为基础进行的,而教材的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纲目菜单,是教材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主干的呈现。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目录、有目录意识将会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具体的实践做法如下。

一、利用教材目录进行章末复习教学

新课教学每进行完一章,教师按学习规律一般都要进行章末总结整理复习。在新课标教学的背景下,不提倡教师总结好了知识体系灌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利用目录法学着自己梳理构建一章的知识体系,效果很好。俗话说旁观者清,让学生跳出本章课本具体内容,站在一定高度审视观察分析本章目录的章节题目,就会非常直观容易地梳理总结出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条目,发现各节学习内容先后顺序的安排中隐藏着知识点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先学习三种基本性质力的特点,再学习力的两种运算,都是重点。隐藏着知识点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有:弹力是摩擦力的基础,所以要在摩擦力之前学;力的合成是在对物体全面受力分析后对几个共点力的矢量运算,所以要先学三种基本性质力会进行受力分析。这样引导学生从目录视角审视复习章节内容,使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内容、重难点及各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梳理得一清二楚、了然于胸,让学生在下一步具体的复习中更好地把握方向性、目的性、计划性,从而提高章节复习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信心。

二、利用教材目录进行高考总复习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教学结课后就要开始全面的高考总复习了,我们最好要和学生通通气,商定高考总复习计划,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安排复习计划,这样学生跟着老师复习就不被动了,复习思路是清楚的。利用目录法可以顺利进行这一教学设计。师生拿出所有的必考课本,一册册翻开目录,跨课本、跨章节阅读目录,引导学生观察审视总结全高中物理必考内容的知识分块。必修一二是力学,基础、重要;选修3-1、3-2是电、磁学,基础、重要;选修3-4是波动学,属高考选做题考察内容;选修3-5是动量守恒和量子、原子物理学,属高考选做题考察内容。这样经过按目录顺序提示归纳,就构建了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且将散落在各个题目中的知识点串成串,连成片,复原成完整的意象,内容专题分块、复习的重难点一目了然。复习时间阶段计划安排就心中有数了。先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碎步快走心不慌,再二轮复习,通过专题训练大刀阔斧突破重难点,最后一轮模拟考试强化综合应试能力、知识方法技巧查漏补缺。

三、利用教材目录进行自我复习检测

一单元或整本书复习完后,可以让学生打开目录,将知识的关键字以条目的形式写在目录上相应的课题旁边,这样对照目录可以让学生能够回忆整本书的内容,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通读各本教材的目录,提纲挈领,把目录题目“拆解”,进行重要物理概念规律的自我考察复习。详细地说,就是要求把题目中的每个名词都解释清楚,说明白,什么性质,和其他概念有什么联系,需不需要画图,等等,要以课本为基准加上自己的理解,把学到的点都说全了。还可以把目录题目变成问题形式自我检测、老师提问或同学相互提问,检测复习内容掌握的情况。

四、指导学生利用目录法阅读自学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先通读教材或教辅参考书的目录及前言,明确书本内容的章节分布情况,宏观上把握书本内容,初步了解书本内容知识体系,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然后再去使用、深入研读书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学效率。阅读学习具体某一节内容时,带着目录意识搜寻、联系、整理书本设置的框题标示内容或栏目标题内容,对于整理课文思路和理解文章的内容都很有帮助。在上网查阅问题时,查阅与问题有关的目录或索引,还可以产生解决问题的线索或灵感。

五、用目录形式记学习笔记

通过目录法训练学生养成目录意识学习法习惯后,还可让学生尝试用目录形式做笔记,你会发现这种记笔记的方法会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同时记目录式笔记对于整理教师授课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六、利用书本目录可以帮助教师备课

第7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在高考指挥棒作用的影响下,很多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物理文化的重要性,只注重物理知识的讲授。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名师工作室的名师提出的一些好的方法浅谈文化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将策略应用与教学中,实践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端正了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文化视野;高中物理

学生在高中毕业若干年以后,他们中很少有人记得牛顿运动定律或者动能定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基本又还给老师了。我们高中教师如果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能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很多年以后我们的学生可能已经不记得高中物理知识,但是他们依然记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渗透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很多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只注重物理知识的讲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侧的物理知识的传授,隐去了物理知识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智慧,淡化了科学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文启示等科学本质。让学生觉得高中物理其实就是有大量的枯燥的概念、规律、公式和习题的集合,导致了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很多学生的眼里高中物科被公认为高中阶段最枯燥最难的学科。自《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发表至今的几百年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理文化。把这些精彩的物理文化进行加工和重组,渗透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名师工作室的一些专家和名师提出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文化视野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环节。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新世纪国家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要做到很专,同时在自己领域之外还要做到很杂。我觉我们教师什么都要懂一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优秀历史传统文化,不但需要我们教师去传承,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孔子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有弟子三千,孔子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为我们所用。所以说教师要多阅读一些儒家思想的书籍,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有很多人喜欢听于丹讲课,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于丹有着较高的人文素养,于丹的课堂散发出来的人文气息让人折服,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我们物理老师虽然不能像于丹那般的有人文素养,但是在枯燥的物理课堂上如果能够渗透一些文化的因素,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视物理文化素材的选取

高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较强的状态中,尤其是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学科。高中物理因为有较多的定理、定律、模型以及太多的习题。该阶段中的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稍显乏味。在物理的教学中如果能渗透一些有趣的物理文化的元素,既能起到调节物理教材的枯燥与乏味,又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积极性。物理文化可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充实,学生可以体会到探索及发现的喜悦,感觉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能够清楚的理解某一定理或定律形成的全部情况,这是传统的教学很难达到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中有很多的物理文化,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些好的物理文化有利于物理教学。所选的物理文化最好还要兼顾传播正能量。素材的在讲到本章第五节宇宙航行时,我们可以找一些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方面的视频(新闻联播)。这些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还可以起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甚至还可以帮助部分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充实了课堂,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近些年在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

三、以物理学史的教学为契机,对学生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由于高考对物理的考查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考查,导致了很多老师在教学上急功功利。在学校每周的物理备课组会议上,经常听老师们说: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认识这节课我只花了五分钟就讲完了,还有的老师说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这节课我没上只是让学生课下自己看看,也有的老师说行星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我花了二十分钟就讲完了等。其实这些课都与物理学史有关。花了几分钟就上完我觉得是因为老师对物理学史本身不是很清楚,讲不出所以然。要么是因为老师对物理学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一节的高考的知识点部分已经讲解清楚了,只是教会学生怎样考试,忽视了物理学史的作用。使得学生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受教育机会。一部物理学史其实就是一部奋斗史,与科学知识相关的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成功的背后有着许多令人辛酸的故事,这些故事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

将文化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物理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学生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选择物理历史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推动我国物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董明主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一中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旁批;基本经历;自主探究

1“旁批”的界定及编写原因

辞海中关于“旁批”释义为:在正文旁边写评语.本文谈到的“旁批”为高中物理教材中背景色渐变、字体小于正文、下有粗线的文本,如图1所示.人教版物理必修1在P88中“旁批”中明显出现“旁批”字样,如图2所示.旁批是物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正文内容的注释、补充和引申,其中包括概念释疑、科学方法、操作方法、解题规范和物理人文等方面的内容.“旁批”承载教材的部分教学功能,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材编写有相应的工作规范及原则,由于版面等原因,编者不可能把与某个知识点相关的所有内容一一列举出来.“旁批”正好可以对这样的内容加以补充.这样既不违背编写原则,又能解决这一矛盾,可谓一举两得.[1]

2教材中“旁批”的频度统计

从表1中可知必修1、必修2共46节内容出现78处旁批,平均每节17处,有旁批节数占比高达847%,没有出现旁批的仅有7节,其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一节出现6次之多。此外,每一节学生实验均配有旁批,足见短小精悍的教材旁批出现的频率还是较高的,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能忽视的.

4“旁批”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旁批”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呢?笔者结合具体“旁批”案例和自身教学实践加以阐述.

41利用“旁批”引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物理新课的引入,除了借助日常生活中各种实例,还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材旁批作为引入,同样能达到引发学生思考和直奔主题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必修2・宇宙航行》一节的教学时,笔者借助“梦想成真”部分的旁批(图3):“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齐奥尔科夫斯基.”来引入新课,很自然地就会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冲出地球这个摇篮去宇宙航行呢?

42利用“旁批”落实操作方法

人教版物理教材为每一节学生实验均配备了旁批,是因为教材正文(尤其是涉及具体的操作技巧)阐述比较笼统(书面化),很多学生无法将其转化为具体操作能力,部分旁批就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关于实验数据描点作图的“拟合技巧”必修1的 P22和P32均有提及(如图4、图5所示),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常常“都画成直线(曲线)”或将“曲线画成折线”, 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旁批(图4)中的提示或无法将旁批中的操作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巧.

当然,除了向学生传授旁批中的操作方法,像“拟合数据点作图象”这类操作性极强的还需要教师亲自示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操作过程,便于学生通过模仿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借助该旁批(图5)进行了教学尝试:就作图步骤提出了“四步法”作图方法,在课件中向学生详细展示具体操作技巧(如图6、图7所示);就拟合数据点技巧提出:先估形来后拟合,偏差大点先舍去,余点不必依次穿,大致对称两边分.在笔者演示的基础上,再给出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演练,这种做法使学生由“纸上谈兵”转变为“画中学”,学生更容易接受.

此外,教师的示范不仅能将操作方法和理论可视化,降低理论理解难度,为学生掌握作图法提供动态“参照物”,而且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出自身的不足,提高规范意识.

43利用“旁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和新教材强调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知识,除了正文中的“探究”之外,“旁批”中也有可以探究的内容,这类旁批往往是以“?”开头或结尾,如图8、图9所示,其目的是结合正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这类旁批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理念.

例如针对图9所示旁批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究:

(1)寻找公式M=4π2r3GT2中的变量?思考这个变量整体r3T2的含义?

(2)尝试解释开普勒第三定律――比值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3)根据月球和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分别算出来的地球质量相同吗?

通过这样的探究来加深万有引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在联系.

当然,旁批可以穿插在课堂中解决,如图8所示旁批,在学习了万有引力理论之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解释当时的猜想.限于课时的限制,Σ糠痔骄坷嗯耘也可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必修2《实验:研究平抛运动》P13旁批中指出:“想一想,利用所绘的平抛运动的轨迹还能进行什么研究?”

44利用“旁批”渗透科学方法

在高中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变为义务教育的当下,对于许多将来不以科学技术为职业的学生更是如此,也许关于物理的具体知识(如匀速圆周运动)将会忘记,但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经历将长留心中,成为他们的潜意识和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体现和达成这一目的,在教材正文渗透科学方法基础上,“旁批”中也明确提出了各种科学方法.

就“比值定义法”教材首次在必修1P15“旁批”中这样表述:在这里,我们用两个物理量(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它的物理意义与原来的两个物理量完全不同.今后还会多次遇到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如图10所示,教材正是通过这几个旁批不断对比值定义法进行强化,并在选修3-1 P11就“比值定义法”做了170字的全面总结,还将其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单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已超出了物理学科的范畴,体现了科学方法的跨学科性.不仅体现了领悟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而且契合了“国际科普理论学者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公众理解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科学方法并应用这些科学方法解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的思想.

物理教材“旁批”中涉及到很多物理方法(如表3所示),教学中可以通过它们向学生传递和渗透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5利用“旁批”树立规范意识

教学中常见学生不注意规范,导致解题过程步骤不全,条理不清,符号混淆,遗漏单位,公式、方程和结果来得太突然,缺乏必要的变换及运算等.许多基础好的学生在高考后估分时感觉良好,但高考的真实分数又大打折扣,甚至远低于自己的期望值,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解题时不注重规范和缺乏规范意识.物理教材将规范意识明确地写在旁批中,而且是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规范就在旁批(如图11所示)中给出提醒.

就解题规范而言:必修1在P39的例题首次进行公式变换时就在旁批(如图12所示)中提出了相应的解题规范:“一般应先用字母代表物理量进行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再把数值代入式中,求出未知量的值.这样做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关系,计算也比较简便.”

就单位规范而言:必修2在《圆周运动》P15中旁批(如图13所示)提醒到:“弧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位,所以,带单位计算时,不要把“rad”或“弧度”代入算式中.这时角速度的单位应该写成“s-1”,“r/s和r/min”都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运算时往往要把它们换算成“弧度每秒”.以前教学中确实碰到细心的学生就此产生疑问,笔者刚开始教书时也不明白缘由,只是叫学生记住结论,学生似乎也似懂非懂.后来仔细翻阅教材才发现旁批中早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让学生看看旁批就明白了.

教学中及时利用旁批提示与提醒树立规范意识,能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树立规范意识,比后面学生犯错了再来纠正的效果要好得多、容易得多.

46利用旁批感悟科学精神

高中教育向学生传递知识同时担负着向学生传递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责任.高中物理教材借助旁批中提到科学家事迹及其名言等,向学生传递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感悟,藉此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利用旁批可以帮助学生感悟以下科学精神(图14).

5结语

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旁批”虽然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边角料”,其也承载教材的部分教学功能,是我们补全和拓展教材正文教学的有力抓手.从某种角度来讲,其教学功能一点也不逊色于教材正文.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好旁批这块“边角料”,不断挖掘其内在的教学功能和价值,才能实现教材和教学的有效“交会对接”,让旁批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点金石”.

参考文献:

[1]何蕾,章建峰让“旁批”成为高中数学的点金石[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11(12)

[2]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第9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 物理教学街接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新课程的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开放、而且非常形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生长点。高中物理教材是初中物理教材的进一步深化,具有模块结构的特点。教材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在形式上,注重物理与现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编排上,关注实验和理论联系,主要体现物理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由于高一物理课时数安排的相对较少(每周最多两课时),这样以来,如果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所以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用这样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的改进教学。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研究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背景

当前,国内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内容主要从学生由初三毕业到高一上学期这个时间段的过渡上,从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来分析和论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的原因及一些应对策略,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关的实验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还仅限于教师的经验总结层面上。因此,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方面系统地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也就势在必行。

一、影响初高中衔接的因素

(一)教材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都是用描述性、概念性的方法阐述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学原理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定量关系仍然要涉及其中。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具体、形象,大部分为定性的分析和一些简单的计算。而高中物理课程对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学原理的讨论和阐述,要求在定性讨论的基础上,不但做出比较精确的定量分析,还要应用到相关的理论论证和数学推导,且相关物理习题的类型比较多,解每道题的技巧都是灵活多变的,这就体现了物理课程的“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类型较为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教师可以对各类习题进行讲解示范,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进行强化巩固。而高中物理课时紧,内容复杂,习题类型多,所以每课时安排内容都比较紧,即使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反复的强调。教师一旦对一个问题进行适当的强调,则势必超出规定的时间限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止,所有高一新生想取得好成绩实非易事。

(三)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处在10~14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此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幼稚性。学生们的情感态度是比较热情,而且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受感染,但情绪的转移是比较快的,通常都带有比较明显的极端热情与极端冷淡两极性,所以常常容易出现叛逆心理。而高中学生的年龄处在14~17岁。正处在青春期,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趋于成人,其情感态度逐渐趋向比较深刻而且趋于稳定状态,自控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够成熟,一旦遇到挫折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集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兴趣与奋斗目标有了联系,相比而言,间接兴趣起更大的作用,因而,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

(四)学生思维方式

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偏重于形象思维,但已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初中学生在此阶段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这种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高中需要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将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过渡到辩证思维。在物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思维,能够用理论作指导,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学习方法

1.由于心里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初中学生习惯于简单的记忆,不善于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和认真钻研问题,缺乏一定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问题,钻研问题,善于探索思考总结。因此,如果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还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就很难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2.升入高中后课程内容比较多,作业的量不但大而且难度更大,所以许多学生只能应付当天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

3.高一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思考问题,对概念意义、规律形成、定律理解不透彻。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仅仅局限在会做题的范畴。缺少对物理方法(如等效替换、类比法、整体与隔离法,极限法,分析与综合法、控制变量法,假设法,模型)的研究。这样一旦题型稍有变化便不知所措。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一)研究课程标准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变革,课程评价体系的重建。因此初高中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比较初高中的联系与差异,做到有的放矢,衔接得当。

(二)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

1.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过度,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掌握一种生存的本领。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把讲堂变成学堂,把师生对立变师生对话,真正做到教师可以少讲,学生可以多学。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在物理教学中,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此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幼稚性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试验和小组合作学习,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想做“小大人”的体验。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阅读材料和课外实践活动,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复杂基本规律和物理概念,初中教学就要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发现初中课本中物理定义的局限性,为高中的学习做好铺垫。高中物理教师要了解初中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分层教学,避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厌恶感。由于此阶段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趋于稳定,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趣味性物理实验的开发。同时教师要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以学生生活中的前概念和在初中所学的前科学概念要深化为契机,从知识层面实现学生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教学中,对必要的初中知识进行回顾,分散知识点,降低难度,不急于拓展,减少盲目训练,真正做到有效,进而实现高效。

3.初高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维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在观察与实验中获得感性材料,继而经过抽象思维,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思维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