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加工转正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数控车工;能力结构;培养策略
数控车工是从事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操作数控车床进行零件车削加工的人员。数控车工作为机械加工类高技能人才,在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数控车工的能力结构,为建立科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提供心理学依据。
本研究以若干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数控加工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均达到中级工及以上水平)作为访谈对象,采取事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对你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2)在机床操作过程中,是否涉及注意的分配、转移、持久性、广度等问题?(3)在机床操作过程中,对手眼协调、身体动作协调的要求如何?(4)请你们谈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高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的访谈过程采用集体访谈的形式,不仅采纳个人意见,还重视访谈者之间的相互激发。
数控车工能力结构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初步归纳出数控车工必备的几种能力,结果如下。
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编程的灵活性取决于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才能设计出更加简洁、完美的加工路线,提高数控加工的工作效率。充分的理论学习是操作数控机床的前提条件,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理论学习水平的差异;且根据受访者叙述:“编程的过程是一个相对困难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最安全的编程方法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几乎都可以掌握,但因为个人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的不同,大家掌握编程的灵活性是有差异的,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设计出更加简洁、完美的加工路线,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细度。”由此可见,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对于成为优秀的数控车工是两项重要的能力。
空间知觉能力和表象的三维旋转能力读图和绘图是数控车工加工的重要准备环节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空间知觉能力和表象三维旋转能力,才能在平面图形和立体想象之间进行灵活的转换,判断出加工中零件的切削量和进深量,并最终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受访者普遍认为:“针对个人而言,有些人的三维感、立体感差,无法在头脑中很好地形成立体图形,甚至无法对凹凸做出判断,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看图,而且无法很好地判断出切削量和进深量。”而这个环节对于读图、绘图甚至编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手眼协调能力数控车床操作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双手的协调,手、眼的协调,对于加工任务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谈到手眼协调、动作协调方面,受访者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操作的过程也是需要人监控的,如果发现不正常,要能够很快地按停止键。手指的协调性主要是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食指一般用来输入程序。操作过程中,食指控制开始键,中指控制停止键,对其他身体部位的协调性要求不高。”零件的加工过程虽然主要由数控机床依据预先编制的程序最终完成,然而,这毕竟是一项动作技能,手眼协调能力是相当关键的。
注意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注意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整个数控加工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某个加工阶段,需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间隙,又需要注意的灵活转化。谈到操作机床过程中的注意特征状况,受访者认为:“注意力是很重要的,需要各个环节都施以注意,但是随着熟练度的增加,他们能够知道在各个环节的注意力指向的重点和中心”。一般来说,操作过程需要2~2.5个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操作者如何分配注意呢?受访者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到:“会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编程上,大约需要20~30分钟,一定要保证耐心、不出差错,一旦进入到执行阶段,注意力就不需要那么高度紧张了,只要运转正常,就可以稍微放松。”因此,整个操作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是断断续续的,并不是连贯的。这就充分证明了在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中,对其中某一环节的注意稳定性和各个不同阶段间隙注意的灵活性是同样重要的。 转贴于
自我控制能力纪律性、细致性和耐心是熟练、灵活操作数控机床必备的良好人格品质。受访者表示:“操纵数控机床制作工件是一件偶然性很大的工作,可能因为一个很小的疏忽而导致操作的失败,如少编了一个小数点、符号等,并且将编号的程序输入控制面板的过程也可能出现失误,手指的力度不对就可能导致多输或少输。因此,操作过程中必须非常细心。”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也表明,自律性和有恒性是技工类学校学生突出的人格特征。这就充分说明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数控车工而言也非常重要。
数控车工能力培养策略
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也要加强经验积累和足量的练习技能型人才是以技能的操作水平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特别是操作技能的高低是衡量技能型人才水平高低的显著标志。这就意味着,在数控车工培养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同样重要的,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技能训练设施设备达不到要求,培训形式和培训方式单一等多种问题。因此,在数控车工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两手抓,不仅重视相应理论的学习,重视行业领域新技术、新知识的引入和介绍,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数控机床设备的引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上机实习操作的机会,保证学生足够量的练习和必要的经验积累。
不仅要加强传统的教学内容,也要从心理学角度加强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从外在看来是一系列动作的连续体,从内在看来又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操作数控机床的数控车工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其能力状况、动机水平、人格特征等方面是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的,而这些差异又影响到数控机床的操作水平。因此,在数控车工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心理学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有二:一方面,加强技能学习过程的研究与探讨,了解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人的信息加工的特点,并用于指导技能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结合心理学现有的学科资源,传授学生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加强学生一些必要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小结
综上所述,对数控车工能力结构的探索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一步细化数控车工所需能力的种类,对于了解技能学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也可为数控加工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研究展望
能力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成以西方为代表的因素分析法和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活动分析法。西方典型的因素分析法是先设计测验,然后根据测验结果分析能力因素;而前苏联的活动分析法则是先假定能力结构的因素,然后通过对个体的活动作定性分析以证实假设。目前,我国学者对能力结构的研究多沿用西方的因素分析法,先设计好相关的能力测验,再用因素分析法来探索更进一步的能力要素。
“大设计”的理念是智加设计永不停留在现阶段的成就上,以“上佳”哲学为公司的文化精神体系,一流品质是智加的基本追求,包括人的品质、创意设计的品质、服务品质、塑造的品牌品质等。
熊伟30出头,有一张络腮胡子掩不住的娃娃脸,和一双眼镜片下隐藏不住的纯净。说纯净,是因为熊伟在言谈举止中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诚恳;没有锋芒,却掩藏着一种常人难以觉察的睿智;看似平常,却难以掩藏思维活跃,行事果断且坚定的个性。熊伟说,他的目标是下一个“苹果”。
从业经历四部曲,企业发展五级跳
熊伟之所以选择跨进设计行业,还得从他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实习工作开始追溯,2002年,科班出身(毕业于机械工程系)的熊伟跨出校门就进了上海龙工集团,也为他日后从事工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与熊伟实习的还有另外五个同学,他们每天与工人师傅一起在车间作业,车间里机器轰鸣、嘈杂,身上的工服沾满油污――这与熊伟和同学们当初设想的刚从学校毕业的设计师就可坐在办公室里轻松、舒适工作的向往截然相反。一个星期后,同行的几位同学陆续离开,而熊伟选择了留下,曾经同处一室的六个同学,只剩下了熊伟一人,面对人去楼空后的孤单与冷清,一向爱好干净的熊伟常安慰自己“还好,他们每人两套工服全留给了我。”这让爱干净的熊伟经常有工作服可以换洗了。
三个月后,熊伟转正后到设计部做助理,主要做挖掘机前车臂设计,属于半办公室半车间的状态。随着春节的到来,选择留厂加班的他难敌源源不断袭来的孤单感,身边竟无一亲友,令他备受煎熬。更甚的是,凌晨一点半到早上八点,他还得顶着冬日严寒下到车间工作。熊伟负责的主要工作是给机器加冷却液,即使在凌晨三四点寒风刺骨之时都要站在车间大门口,哆嗦着双手加冷却液。熊伟说,他上学的时候爱好音乐,甚至还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作为学生的熊伟不能算是一位安分的好学生,甚至为了音乐曾丢下课堂,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四处寻找演出机会。
而对于最初受的苦,熊伟诠释说:“苦是苦,但也让我从车间学到了一手生产技术,熟悉了生产流程”。熊伟说,“我还记得那时给我姐发了一条短信:‘终于知道什么叫饥寒交迫’,那段时光虽然很艰辛,但也有幸福的时候,就是下班后迎着清晨的朝阳漫步回宿舍的感觉。不过现在我遇到困难想想那段经历,这都不叫困难。”
一年后熊伟离开了龙工集团,转战深圳后投了第一份简历就上班了,包吃住1200元的工资做PE助理。总经理直接面试,指着水杯对他说这个会不会设计,熊伟很自信的一句“这个很简单”就直接划归为总经理的直属部下。
“严师出高徒”用在熊伟身上恰如其分,总经理对他的要求特别高,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就会受到非常严厉的责备,因此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就特别高,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仔细思考。熊伟得到了总经理的言传身教,在此工作的两年间,熊伟做了PE工程师、QE工程师、又到工程部做设计,还负责生产线的所有设计改造,他接触的产品有灯具、气泵、车载冰箱等二十几种类型。
离开这家企业后熊伟进入一家手机设计企业做设计工作,半年后转至设计组做项目管理。熊伟为让自己的设计之路更宽广,他于2006年9月踏上了北漂之旅,在北京一家工业设计公司做设计的后期管理。与此同时,熊伟为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开辟了新的空间,那就是今天的智加设计。
熊伟在创业筹备时发现,2006年以前的客户不是很了解工业设计,不知道工业设计能带给他们什么价值,企业只以产品外观抢眼为标准,不会考虑产品的品牌效应。熊伟的头脑很活泛,他就想能否做一个设计咨询公司,帮助现有的一些中小企业,整合北京或者全国的工业设计公司有哪些偏向、设计特点、业务范围等建立一个平台,然后把后期的供应商、模具厂商再做一个整合,这实际上就有点像商业性质的协会。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为了打好基础,最后他还是将着力点放在了工业设计,走的是研发路线。
智加的设计之路基本上没有现有模式可依循,熊伟说:“要将工业设计这条路走好走下去得靠自己去探索,毕竟设计要和经济挂钩,没有经济的支持再好的理念、想法都是空谈。”
智加在刚起步时投了很多钱,规模随之扩大,但是要花钱的地方也就多了。更致命的是起初很久都没有单子,没有真正的客户,碰到了事业的瓶颈,但是这些没有打垮熊伟这个湖北人“不服周”的争气性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总归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恰巧此时,美国Alpha公司找到了熊伟,客户的要求是做仪器内部结构,当时在国外至少要收三五万美金的设计,熊伟为了能留住客户仅收了一万元。
2008年初,智加又遭遇资金周转困难,但熊伟总遇峰回路转,美国Alpha公司解了智加设计的燃眉之急,一次性付17万让熊伟做第二个项目――这都要归功于智加先前为Alpha公司设计的产品“蛋白质检测仪”,该产品半年后就在北美市场上市,且销售表现奇佳。
2009年,智加与利仁电器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利仁电器把自己的研发部取消了,因此智加专门成立了小家电研发中心,同时加快了在家电产品上的研究步伐。
如今,智加公司已拥有智加设计北京公司、智加设计深圳分公司、北京智鼎设计机构、智加小家电研发中心、智尚教育等五个分支机构共同组成。
谈到智加这五个像五块跳板的分支机构的由来,熊伟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我们碰到问题逐个去解决的结果。”原来,熊伟了解到很多工业企业没有设计部,他们的新产品需要参加展会、包装;又得找品牌公司建立新公司的品牌形象,要找两个公司来做比较困难。最后为了客户的需要,智加就成立了智鼎设计机构做品牌设计,来解决产品品牌一体化。
智加设计团队又加入了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成立了品牌设计部,成立品牌设计部是因为熊伟深谙设计与品牌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说:“第一,设计是品牌的一部分,设计是支撑品牌的,好的销售团队、设计、企业文化打包起来才能称之为好的品牌;第二,品牌是设计的一部分,先有设计后有品牌,因为一个品牌的VI视觉导视系统、企业文化系统都是靠设计来解决的,没有设计就没有品牌;第三,设计与品牌是并行的,从企业LOGO诞生的那一刻起设计就融入进去了。就像一看到一件衣服就认为它不便宜,这就是设计、材料、工艺体现出来的价值,这就是设计产生的品牌力量。”
要将设计产业推得更高更远的话,纯靠设计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智加就成立了属于实业性质的智加深圳分公司―就是生产方生产出产品智加深圳分公司帮助量化从中抽取利润,再调用这些利润来帮助智加做设计,就可以将设计做得更好。
小家电行业的产品研发是内部结构类的,很多设计公司做不了。另外,智加在小家电行业的资源比较多,在佛山有很多小家电生产企业生产智加设计的产品、贴智加的牌子。
所有这些分支机构都是解决钱的问题,而在设计公司人是最为宝贵的财富,所以智加就成立了智尚教育。智尚教育的初衷是从学校选择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到智加培训,智尚教育培训师就是智加的设计师,给设计界和自己培养好的人才,同时吸引了政府协会和设计院校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所有的变革都是围绕“因则可,否则革”的理念来进行的,熊伟说:“智加发展这么快都是我们每走一步把好的东西留下来,随着时机去变革模式。2007年智加走了研发型路线,把研发的东西留下了,但是这个模式没有继续走下去,而是走了一个内部结构设计为核心的工业设计发展路线,接着把这个结构设计好的又留下来了,走了以外形设计为核心的整体式研发路线,把品牌加进去形成了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品牌发展路线,现在就是以产品价值为核心的发展路线,产品的整套全案设计就出来了。”
智加全案设计包括整个前期的设计研究,趋势与分析,品牌策划与研究,产品的战略规划;中期包括产品的设计,新产品的研发;后期主要是生产部分,包括批量、包装、展台、橱窗设计,安装。
智慧叠加同创造,智存高远济天下
在记者提问智加设计理念时,熊伟首先从智加的名字做了深刻的分析。智加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设计的质量要好,第二是突出智慧叠加、共同创造。关于“智加问道”,熊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个道和我们的设计理念有关系,道就是道家的无为之治,即没有规则、如水如梦的自然设计,这就是大设计。”
智加对于设计品质有着自己的要求,旨在做“大设计”,智加设计永不停留在现阶段的成就上,以“上佳”哲学为公司的文化精神体系,一流品质是智加的基本追求,包括智加全体员工做人、创意设计、服务、塑造的品牌等品质,用“上”与“佳”的品质成就智加大方、大气、服务上乘、品质一流的品牌形象。
智加秉承“人本位,一切设计为了人”的设计哲学,不单单指人机交互生理方面的体验,还考虑心理方面的感受,在智加《设计的二十二条军规》里面叙述了这个问题。设计之大者,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智加要求每一份设计都能打动人心,为社会创造价值,设计符合人们每一个时期、年龄段的审美,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要展现出设计语言,即看到一个产品能用语言描绘它,同时每一个设计细节都可以和人产生一个关系。
智加的成功离不开全案设计模式,智加在自己涉猎的广阔领域里更加擅长家用电器及仪器设备的设计,因为仪器设备的设计繁琐、体积大,需要考虑很多技术问题,还要给客户提供样机,相应的成本都很高,就没有设计公司愿意接,这样就体现出了智加的优势和价值。
手持扫描仪是熊伟亲自操刀的力作之一。手持设备的设计主要考虑人的使用上,既需要灵感又需要科学依据。在手持设备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很大的按钮,熊伟做了很多人机交互的研究,根据中国人手型的分析去设计协调好各按钮、屏幕的比例,因为用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在按动时要很轻、很舒适。按钮的大小要和拇指刚好合适,而且检测使用者女性居多,设计时要考虑女性的手型。如果供应给养猪场,在市场上只要出现疫情,扫描一下猪耳朵上的条码就可以查询出产自哪个养殖场、什么时候出栏等详细信息,快速找到疫情。
由智加设计研发的全新概念家电产品生态堡的诞生让智加更加扬眉吐气,生态堡巧妙地利用了鲜活螺旋藻的特性,产品设计有螺旋藻流出龙头,只要按下阀门,螺旋藻就会由龙头流出,可用水杯接来直接饮用,相比于市场上流行的干燥螺旋藻,鲜活螺旋藻具有无可替代的营养价值。与此同时,螺旋藻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出的大量新鲜氧气,可帮助净化室内空气,是一款生态家居产品,此产品得到了红星奖评委们的亲睐。生态堡设计的成功为智加在此后的家电产品设计中积累了经验,而半年内为利仁设计的二十余款包括电饼铛、电陶炉、菜馅机、切菜机、绞肉机等在内的家电产品的设计,让智加更是底气十足。
智加设计的一款大型的包装印刷设备,是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计与控制技术的瓦楞纸板柔性印刷机,具备优良的成品件选择和国内最紧密的机械加工平台,该款大型印刷机外观设计简洁,突出整个平台的整体性与功能性,可提供高技术含量的制造和印刷精度优越的印刷服务,同时能够较好适应市场变化,维修起来也很便捷。该印刷机不但适用大批量简单印刷工作,同时适于最薄到0.7毫米的微型瓦楞纸板的高网点印刷,满足了对复杂印刷的需求。六色印刷通道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对过去杂乱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整合;提高了机械的识别性,在显眼位置的LOGO设计,突出了人机对话的考量,对整个平台实现了操作优化设计,简化操作程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同时,考虑到运输的需要,整个机械还采用了防震设计,提升产品抗震动能力。
智加的优秀设计在国内外客户面前赢足了面子,熊伟说:“服务国外客户的优势,第一设计节奏快,第二成本低很多,第三国外工业产品企业进驻中国市场,需要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观念,所以必须找中国的设计师,第四我们擅长复杂的仪器设备构造设计。”
当记者问到“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符合标准的好设计?”熊伟说:“我认为最好的设计符合三点要求:好生产、销量大、成本低。”
人才培养不抛弃,执着梦想不放弃
智加设计现有员工六十余名,其中设计师共四十余名,含高级设计师十余名,中级设计师二十余名,他们和熊伟一样都是有着设计梦想的年轻人,在产品战略、产品策略、产品线整改、产品组合优化、新产品开发、产品品牌战略上有较深的研究;在产品造型、产品颜色、产品风格、人机工程、现代工艺等产品外形设计上有较深的造诣;在产品的屏蔽、抗震、安全、散热、实用、环保等性能上有较深的认识;在军工、警用、三防等专业级认证产品上有过多次突破。
智加吸纳的人才既从社会上招聘,也接受来自学校、朋友、行业内的推荐。在走进智加之前要进行一些基础的综合能力考试,包括人事、财务、市场、礼仪、智力方面的简单考题。然后再考核专业知识,最后才是面试。
经过三道筛选后就成为真正的智加人了。熊伟说:“智加注重德高于技,只要是面试通过了,我们就要花很多的资金、人力、物力来培养。”
花大力气培养一个设计师可不是空穴来风,智加对每位新进员工都会潜心培养。熊伟每天早晨7点起床,8点准时到单位对新员工培训1个小时。由于熊伟的亲力亲为且见到了效果,设计经理们都竞相效仿。
熊伟说:“前期培训品德、心态、目标,中期就会培训公司的规划、设计操作流程,后期培训专业知识,从做事到做人尽我所能全教了。”
智加有这样一名设计师,他的设计老师向熊伟反映说这名设计师各个方面都不适合做设计,这个传言传到了这名设计师的耳朵里,这名设计师感觉自己真的不适合做设计,然后去找熊伟。熊伟是这样去解决的:“我问他要是不喜欢做设计那就没办法了,如果喜欢做设计,那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然后熊伟给这名设计师讲了很多,现在这名设计师已成为智加的一个部门主管,而且这名设计师还设计了一个双层的硬盘代表作,因为设计出色,颇受消费者好评,现在每个月有6万台的销量,价格还不菲。
智加推崇“人人争当上将军,人人甘为下等兵”的思想,在团队中甘于自我奉献,注重团体协作“上”与“下”互为一体,人人都是主人的团队管理理念。具体要求每个员工在工作中胸怀远大,同时戒骄戒躁,从小事做起成就大事业的工作目标与态度;在人品素质上,一方面要做到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另一方面要做到不卑不亢,坚守原则,以上品人格待人接物;在团队协作上,发挥自主精神大胆创新,怀大将军气魄,展示大才华,同时注重员工团结互助,甘当一切为了团体利益、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的下等兵。
熊伟更进一步分析说:“有一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理念,我经常和他们讨论设计,那个时候,我是一个设计师的角色,但在开会时就是一个管理者的身份了。就是说我可以成为兵,也可以成为将军,担当大局。”
采访结束后,智加企划部的陆小姐告诉记者:“我们熊总不管是孙悟空,还是白骨精,他都能包容;不管有什么本领,在他这里只要能尽情发挥就好。”
熊伟对刚毕业的年轻人主张加班,为的是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去成长。他感叹说:“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我们的责任是很重大的,再加上热爱设计,所以要更多的付出。我一直提倡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生活、企业及团队,我们设计人要托起北京的工业设计,希望能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同时熊伟建议工业设计的学子们要主动走向社会去认识更多的人,去体验工作的状态,加强自己的沟通、理解、阅读、分析等综合能力,这样在做设计时考虑问题才会更周到。
熊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条分缕析,他把自己的目标规划为六大方面:事业、财富、家庭、学习、交际、兴趣爱好。
对此熊伟说:“人的一生离不开这六大方面,少一样都不行。就比如学习规划,我已经报了市场营销的本科在读,还准备报只有国外开设的工业设计经济专业。我对每一个方面都做了三年、五年、十年的阶段性规划,我是2009年写的规划,现在基本都在运作。”
在熊伟的规划首页,抬头左边写着“抉择”,熊伟说,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下去。而抬头右边则写着“成功”,落款借用了《士兵突击》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
熊伟自信地说:“自从智加成立以来一直跟着我工作的设计师,我都是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去对待。”
说到这里,熊伟一指他的办公桌:“这张桌子就是我们最初开公司买给员工工作用的,现在其他人的办公桌早都已经换了,唯独我还用这张桌子,有一些念旧的情怀在里面。”
熊伟补充说:“我对这个行业已经认准了,企业发展好的时候我会辐射很广,真正把设计带给很多人,即使哪天经营不下去了,我一个人还会带着两个人继续坚持到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第一、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第二、赶上了工业设计浪潮;第三、设计是一种文化,表达的是一种精神。”
文化融合诸家思想,灵感源自广泛爱好
逢年过节员工给老板发祝福信息常有,而老板给每一位员工发祝福信息却不常有。熊伟就是个特例,因为“仁爱”思想已经渗透进了熊伟的心里和行动上,中秋节熊伟给每位设计师送去了自己设计的短信:“智加设计:智慧叠加,共度中秋;熊伟: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对于智加的企业文化,熊伟认为:“其实智加真正的文化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它相当于把中国五千年的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综合起来了,智加的仁爱理念属于儒家的思想,智加设计的准则属于法家思想,智加设计风格的自然流露属于道家思想,每个思想平面的优点形成了智加的文化。”
智加把外观、品牌、结构、研发等设计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分为四个事业部,更加体现团队精神,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就是团队,团队就是自己。智加推出的《智加人》内刊,内容由人物、观点、新闻、焦点、设计五个部分组成,作为一本记录智加企业文化、员工精神风貌与工作状态的刊物,从深度透析智加人背后的思想火花与人生理想,表达对国际国内工业设计风向的分析与看法,记录工作中的琐事杂事,为每一个智加人留下属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成长的记忆,而且,每一期《智加人》都会以一个员工作为封面,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体现出员工的自身价值。
目存高远,熊伟不断强调说:“我们真正从文化上、利益上贯彻到底,在智加的设计师能完全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与外界交互的东西更多,更能融入生活,设计的觉悟更高。”
智加有个“大设计”,那就注定有个“大文化”,那就是用心将文化传播得更广更深远。和利仁电器成功“牵手”后,熊伟花了整整3个月的晚上,为利仁电器写了两本书,专门叙述关于利仁的整个品牌、产品如何去设计和提升的规划。当利仁电器董事长宋老亮拿到这两本产品设计计划书时,被熊伟的真诚与用心为客户服务的态度深深打动了。
一位内蒙古的客户贷了200万来开发他只是还在“好想法”中的产品,熊伟看到了客户的执着和对产品的热情,便坚定地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想办法给你做好’。我们做的事情远远超出了他给我们费用的好多倍,就连不包括在合同范围内的品牌策划书、商业策划书、参展的展牌设计、招商手册全部帮客户做出来了。最后,把客户感动得承诺每卖一台给我们20块钱的利益分红。”
这就是将心比心,这就是熊伟和智加的设计团队在对待他人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感受去理解别人,以自己的用心和行动去证实智加企业文化和自己的人生哲学。
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爱做工业设计的熊伟还特别爱好“设计”美食,尤其对湘菜很有研究,有时候他加班到十二点回到家还会亲自下厨做饭。熊伟说,因为做饭时的投入,能让他忘记很多东西,换个思维更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熊伟的另一个爱好就是音乐,家里收藏了三把吉他,在大学时组织的“灵感乐队”他担任主音吉他手。为了演出还曾经在大学翘过课,练七八个小时的吉他那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练吉他,熊伟竟然投入到期末考试开考半个小时才进考场,真可谓“废寝忘考”啊。
熊伟还喜欢背着包旅游去寻找很多新鲜的事物,在他的个人计划里就安排了不少地区的旅游方案。
这些爱好可不是“游手好闲”,熊伟在融入生活的同时获取设计灵感、设计素材。同时熊伟还充分利用网络去了解世界各国的设计理念、整体设计走向。另外熊伟觉得沟通是最容易产生灵感的,他说自己基本上每和别人聊一次天都会有新的想法、点子的收获,经常参加为商业人士构建平台的交友会。
熊伟总结说:“做设计的人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设计生活的人,总之,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希冀全民设计,妙笔勾画蓝图
2010年5月,智加进驻DRC工业设计基地。据悉,由于智加的进驻,对这里的设计企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刚进驻时DRC大楼内走廊墙壁上光秃秃的。做设计的人总是时不时地冒出一些新奇的想法,智加挂出了宣传栏、张贴画,随后其他设计企业竞相效仿,现今的DRC洋溢着一股生机勃勃的设计氛围。智加搬迁至DRC一年,规模已扩大到原来的5倍。而其他几家企业也跟着迅速扩大。
熊伟不仅没有感觉到压力,反而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设计公司整体化发展强大时客户群就会变得比较多,现在可能是我们吸引来的客户也许到其他几家看看,这样客户就会择优选择。就比如智加获得了多项红星奖后,我最深切的感受不在于奖项本身,而是感觉到设计的氛围真正起来了,就连一些小工业企业都带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参赛,似乎感觉到全民设计的趋势了。”熊伟说,如果中国能够发展到全民设计,那么我国的工业设计才会真正体现和发展起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对于这一积极信号工业设计公司将何去何从?熊伟说:“工业设计公司需要一个很完备的体系和配套设施,同时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也要跟得上。”智加一年面对的客户就有400多个,熊伟面对客户能直接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同时他还会关注和探讨比如生产设备是否改进,生产的工艺是否提高等问题。
熊伟进一步解释:“只有这样设计才能和生产企业成功对接,找到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因为中国的设计公司没有太多的资金维持把设计做好,大企业自己又不愿投入资金和精力去做研发设计,大家都不敢花钱去搞研发,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出现‘拿来主义’的现象。我真正佩服在民族企业中做自主创新的是华为公司,华为的今天离不开很多设计师的付出。”
说到自主创新,熊伟多了一份担忧和责任。关于知识产权,设计公司比较单薄,和企业抗衡时面临很大的困难,在知识产权的意识上比较薄弱。熊伟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个系统工作,前期需要花心思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从申请材料的撰写开始,设计公司就会遇到很多障碍”。
熊伟聘请律师就公司的设计合同做了系统整改,明确了专利保护和使用细节,作为公司未来设计合同的范本。熊伟说:“设计公司往往会给客户同时提供三个方案进行选择。以往的合同规定,除选定的方案外,客户没有权利使用其他两个方案,但是频频出现的情况是,客户没有拿去使用,却直接拿着图纸去申请专利。”
为了维护设计师和行业的正当权益,熊伟正准备联合业内的有识之士一道探索维权的正义之路……
对于未来的设想,熊伟说,2012年,智加会再设立一个问道的品牌,走真正专业化的咨询路线,智加会把高学历、经验丰富、分析能力强的设计师整合起来对问道品牌的运作,不仅要有过硬的设计技能,还要对多个行业的产品有足够深的认知、把握、应用能力,成立问道咨询设计公司,该品牌主要解决大公司的产品线遇到创新研发的瓶颈。
2012年下半年,智加还将建立一个以指导销售的网站,销售智加自己设计的可以单件生产的产品,即个性化产品的设计定制。智加要做让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设计,而是要更多的参与到商品设计本身。到2013年,智加深圳分公司将集合200多家供应商,产品会印上智加的牌子。
2015年,智加的年产值计划达到8000万。从设计到科技再到经济三步去实现10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