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重症医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症医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重症医学论文

第1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来,这项工作还有待加强。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廷谦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类13种核心杂志进行调查发现,从1980年回顾性查阅至1998年为止,手检13种期刊的临床试验32939篇论文中,属RCT(随机对照实验)者3312篇,占10.06%,为数较少,其中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最多,占24.24%,最低者仅占4.03%。在32939篇论文中符合临床对照试验(Cliniccon-trolledtrial,CCT)者有2522篇,占7.66%,仍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最高,占13.62%,最低者占3.10%。由此表明部分杂志论文质量较低,真正符合RCT者数量有限[2]。除此以外,循证人才的缺乏和循证理念的薄弱也是我国中医学循证的现状,虽然曾有大批人才被派往国外学习循证理念,但是他们大多以临床西医学为主,中医学人才并不多,这直接导致了中医领域循证人才缺乏或质量不高,进一步影响了中医的创新发展。

2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途径

2.1对中医学循证的思考

中医学与西方医学大不一样,虽然同属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学科,但是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建立于临床经验之上,而后有理论;西方医学建立于自然科学,理论先于实践。而循证医学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医学对其基础———自然科学的尊敬;中医学里虽有循证元素,却并未提出类似理论,是出于中医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先验性。所以从循证医学被引入国内以来,中医学界对中医学能否循证就一直存在着争议。很多中医专家认为,循证医学就是要完全摒弃医生的个人经验而遵循所谓的经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所获得的证据循证,因而不适合中医。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师更加重视经验在治疗中的作用,原因是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而轻视现代检查技术,这就要求医者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另一方面,循证医学的核心是证据,但是中医领域的研究成果、文献数量有限、质量也并不高,故而容易出现无证可循的尴尬场面。这些原因让很多人认为中医根本无法循证。但是循证医学更多地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是一门由知识堆积起来的学科,也不仅仅是一些技巧性的内容,而是要求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具备这样一种思维:根据医生的经验和医学文献,寻找最佳的证据,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它并没有否定经验医学,而是提高了证据的可信性。中医作为经验医学的代表,从来都是重视证据的,也就是一直都有着循证的“基因”。只是中医学所循的证,部分来自经典古籍,部分来自古时的医家医案,甚至有些属于“祖传秘方”。这些治疗方法对一些疾病也许真的存在疗效,但是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检验,所以这样的“证据”在现代社会并不具有太大的可信性。在这种状况下,中医想要适应时代生存发展,只有通过提升自己证据的“可信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前人留下的丰富素材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在中医的教育实践领域提出适应时代的新的循证观念和循证方案。

2.2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的教育实践

2.2.1培养中医学生的循证思维

以前的中医教育传承,大多是学徒制,经验教学远远超过了理论教学,更不用提科学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省成立中医学院,中医教育进入了正规教育的时代。但是由于这种教育并没有考虑到中医的特殊性,导致我国这些年来培养的中医药人才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中医行业也青黄不接。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是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患者的参与这四大要素构成。如果培养不出一批具有循证思维的高素质中医师,那么我们将永远在中医学循证之路上原地踏步。我国循证医学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医学院校的循证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与学期末考试的阶段,这导致很多医学生的循证观念还只是简单的文字概念,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思维模式,更不用说与临床相结合。循证医学并非一门知识性的学科,它的教学必须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循证思维的中医生。教学不必局限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临床上,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说,可以在学生完成基本的教材学习后,通过见习的方式学习临床医生如何在治疗过程中融入循证思维,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对某些文献做出“循证价值”的评价,这样更能训练学生的循证思维。

2.2.2循证观念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第2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一、讲好开头,引起“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初中的《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在爱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还有哪些不足?应怎样热爱人民?”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例如,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四、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观点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我便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学生的疑问,树立了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社会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地球能毁灭吗?”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并解答了问题,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第3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诊断为下消化道肿瘤同时伴有心血管病。男25例,女23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3.5岁。

1.2方法

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加连续硬膜外复合麻醉。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置管,经测量结果显示没有腰麻症之后对患者进行持续追加用药,得到满意的测量结果之后再进行全麻诱导。

2结果

患者中出现高血压危象3例,心律失常2例,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6例,1000mL以上的2例,失血量在1000mL以上的患者同时存在大血管的意外损伤。其余患者的手术全过程均很顺利,全过程并未发现并发症出现。

3讨论

3.1循证医学理论与麻醉融合的过程

3.1.1术前提出问题问题可以包括多方面,例如麻醉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情绪变化出现的同时会引起血压波动的相关问题,以及输液输血的管理问题等等。除此之外,还存在关于高血压危象的预防问题等,以及这些并发症如何处理。此外,手术麻醉前怎样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等。

3.1.2寻找实证,收集证据针对以上问题,对麻醉操作规范等资料进行查阅,通过查阅资料寻找最合适的麻醉治疗证据。

3.1.3证据评价对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专家就麻醉治疗证据进行咨询,参考相关手术医生意见,评价过程中结合科学证据。尝试将循证医疗模式运用于消化道肿瘤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总结。

3.1.4麻醉处理措施术前由泌尿外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中的医生共同组成手术协作小组,如果患者病情恶化并确诊为消化道肿瘤,那么手术协作小组可以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决定手术之后,针对患者病情,对患者血压控制的实际情况以及血压扩容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出针对患者手术的最佳预案。

3.2心理治疗

患者一旦住院就可能会因为环境改变、家庭经济负担以及担心手术麻醉的风险等因素而受到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给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阻碍。这时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到患者的情绪变化,以一种高度的责任心与同情心对患者表示出充分的关心和爱护,积极帮助患者摆脱这些顾虑,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4结语

第4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第5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孝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26-03

新儒学代表梁漱溟指出“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孝悌实在是孔教唯一的提倡”。[1]谢幼伟同样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孝为主,以孝为根本的文化”。[2]可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狭义的孝是赡养父母,广义的孝指奉献社会,它既是一种敬本心理,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职业观,都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精髓的弘扬与运用。

一、孝文化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中国传统孝文化中,有很多是2008高考方案大学生理论课教材内容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与落实孝文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得以体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践行孝文化,树立高职大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讲授孝文化知识,如引用儒家经典来增强课堂的文化厚度;同时,也要突破理论层面践行孝文化,抓住各类教育的契机。例如:在天气突然变冷的情况下,教师对同学们说:“请掏出手机,给父母们发条短信,也许就短短的四个字‘天冷加衣’,就足以让父母温暖一个寒冬”。这样,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在特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感受到学做人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学生树立这一正确的理念后,会运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循环,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育道德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后的活动与作业来促使学生践行孝文化。如让学生结合团、班会,举办公益活动,在活动体验中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孝文化,培养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中国传统孝文化,这些历经历史沉淀的魁宝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专题时,讲爱国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个五分钟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首先,了解了中国传统孝文化,受“生则养”的思想熏陶,高职大学生敬养父母的意识会进一步增强,形成对父母的责任感,从而为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其次,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本质规定,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会得以进一步的培养,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高职大学生在对责任的恪守中,履行自己的道德职责,会做到乐业、勤业与精业。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彻孝文化,培育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近几年的招聘会有个普遍现象:“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最受企业青睐,高职生吃苦耐劳“香”过本科生。可见,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贯彻孝文化,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才能提高职业竞争力。孝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根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自是它的应有之意,是人们处理各种困难的总原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孝文化中的“立德、立功、立言”,树立不过分挑剔的就业观;注入“立身、承志”等孝文化思想,鼓舞高职大学生披荆斩棘,勇于开拓,促使他们缩短就业岗位的适应期;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熏陶和鼓励高职大学生奋发向上、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地建立辉煌的职业功绩。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孝文化,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使高职大学生践行对家、对社会的孝道之后,自然地升华为对民族、国家行大孝,即爱国精神。首先,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疏《诗经·大雅·生民》序时说:“祖者,始也,己所以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4]爱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爱国主义是孝意识的演延结果。[5]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就是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如在讲《形势与政策》专题“从抗震、奥运看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时,就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例举“七夕”在中国静寂,在韩国热闹;韩国欲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韩国被西方学者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子;韩国人的共同道德,仍是儒家文化所信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推动他们创造“汉江奇迹”,促使韩国民众1997年发起献金运动,使韩国最早度过金融危机等等,提出:谁来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其次,孝的扩展,将亲亲之爱延伸到非亲亲的领域,转化为为社会尽责,是“大公”的原始动力。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就是要落实到实际学习、工作中去,练就一技之长,拓展综合素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而贡献。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空洞说理,而是实在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孝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作用应沿用情感教学法

发挥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要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法,要深刻而生动地展示孝文化的吸引力,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课程理论内化为学生素质,情感教学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的体验,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孝文化,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

1.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我们曾做过调查,学生最讨厌的是看上去不相信理论却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人。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对传统孝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并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激励方法表露真情实感,以感染学生;同时,激发学生(尤其对孝文化比较了解与感兴趣的学生)间积极情感的相互感染,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如孟郊的《游子吟》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师生情感的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产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

2.以境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所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孝文化构建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遣临行前的交待和《窦娥冤》中窦娥对婆婆的深情等变成小品或flas,给学生视觉、听觉以全新的刺激。这一切连同教师的神态、语言、情感及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3.以行促情,激发学生的行为自觉。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理论认识转化为个人的行为需要。我们可以结合学院的社团活动,开展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体活动,如推广一耽学堂晨读四书,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激发思想政治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为。

总之,孝文化要发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对学生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过程。孝文化的落实与教育的开展,要多注重内容、传承孝精神,而不能流于形式。如某大学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回家给父母下跪,媒体就此评论说,要求学生用一定的行动来体现对父母的孝,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诸如磕头之类的礼节,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长辈最缺少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才叫孝道。或许是家庭的保障,或许是情感的交流,或许是一声问候,或许是一封家书。要引导大学生推行正确的孝行为,树立他们正确的孝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才,无论对父母、学校、社会来说,都是真正的、最好的孝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07-308.

[2]罗义俊.理性与生命——代新儒学文萃[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509.

[3]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诗经·大雅·生民,十三经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28.

[5]史康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J].广西社会科学,2002,(4).

[6][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第6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情境;好奇心;教学氛围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重新调整教学定位,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降低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学习的被动性、盲目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知识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高中政治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教学情境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兴趣,而教师主要是发挥教学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作用不应当是统治性的,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带着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神奇的货币”的教学中,每个高中生都在应用人民币,但是对于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比较抽象,对此政治教师就可以引入“你知道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等问题情境,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堂问题进行趣味化的讲解,进而充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时,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发现中感受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魅力,在发现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养成。例如,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整张网能捕到,“田忌赛马”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法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知识的魅力和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丰富高中政治问题教学途径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政治课堂的主人,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丰富高中政治问题教学的途径,在政治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丰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让每个学生在政治课堂上都可以积极思考和展示自己,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对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使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抽象化的政治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成为高中政治问题教学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辅助手段,同时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合作、多交流,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任务,让小组内的学生集思广益,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下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合理分组,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与哲学矛盾相关的Flas、寓言故事情境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思各种矛盾的两面性以及转化策略等,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营造探究性的政治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表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同样应将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是创新和进步的起点,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这样才能保持好学生的问题探究热情,敢于在课堂上进行发问和质疑,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很多政治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多种途径,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公布的“答案”进行质疑和完善,不要总是开展“标准化”的问题教学,这样更能保持好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发现热情,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措施,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7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

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第8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糖尿病足(Diaees fo^DF)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 发症之一。本病于1956年由Okla提出,1972年Olerall 再次明确其定义为:糖尿病病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 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3]。是 糖尿病的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 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细菌感染等常常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 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近年来,糖 尿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 多,但发生率及所占比例却在逐年下降,这都得益于糖尿 病诊疗措施的完善,如采用中西结合,内外合治,多法并施 的综合疗法,其中护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拟从临 床护理的一些实践,结合权威文献资料有关临床护理的可 靠证据,就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1 对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度”的把握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 要环节。一般原则是,糖尿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以糖尿 病足为首发表现,且创面多为湿性坏疽者,要求严格控制 饮食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达十年以上的糖尿病足,一般患 者身体痩弱,抵抗力低下,创口颜色暗淡,分泌物清稀、无 臭,生长速度缓慢,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应适当增 加,否则创面组织缺乏营养支持,生长乏源,难以愈合。有 学者认为糖尿病足伤口不易愈合,为加速伤口的愈合,患 者饮食中必须有充足的蛋白质[4]。然而,是否予充足的营 养补给应该结合患者的体重指数(BU1)情况、合并并发症 多少、当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lAlq的高低而 定,一般情况,对于高BMI(男性> 5Kg/m〗女性> 24Kg/ m2)、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DF患者,主张严格的饮 食控制;而EMI过低(男性< 25Kg/m2女性^ 24 Kg/m2) 同时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甲亢)或贫血的DF 患者,则应积极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包括精细优质蛋白 的补充。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UKIDS(英 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足患者同样可以从 饮食控制中获益,该研究还强调饮食控制应当个体化[5]。 可见对DF而言,饮食控制必须因人而异,因并发症而异。

2 心理护理的“过度”与“不及”

由于糖尿病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给 患者带来巨大精神负担;同时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 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疾患主要来 源于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两方面。于是,这部分患者往往 因悲观失望而迫切希望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的 关心、鼓励和安慰,同时又特别容易被激惹,表现为言语过 激,脾气暴躁,无名怒火。因此,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之 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是否为空巢家庭、丧偶等)及 性格特点,揣摩其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和 调试。大量的临床护理实践及研究已证实,心理护理可以 发挥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对DF患者而言,心理 护理也必须把握好过度与不及的问题。部分糖尿病足患 者往往有逆反心理,常常在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时将素时的 积怨莫名的往医护人员身上发泄。这时,心理护理多了不 如少的好;相反,对于性情温和而渴求得到关心的患者,耐 心细致的心理调试将有助于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 疾病康复。

 

     对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度”的把握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 要环节。一般原则是,糖尿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以糖尿 病足为首发表现,且创面多为湿性坏疽者,要求严格控制 饮食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达十年以上的糖尿病足,一般患 者身体痩弱,抵抗力低下,创口颜色暗淡,分泌物清稀、无 臭,生长速度缓慢,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应适当增 加,否则创面组织缺乏营养支持,生长乏源,难以愈合。有 学者认为糖尿病足伤口不易愈合,为加速伤口的愈合,患 者饮食中必须有充足的蛋白质[4]。然而,是否予充足的营 养补给应该结合患者的体重指数(BU1)情况、合并并发症 多少、当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lAlq的高低而 定,一般情况,对于高BMI(男性> 5Kg/m〗女性> 24Kg/ m2)、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DF患者,主张严格的饮 食控制;而EMI过低(男性< 25Kg/m2女性^ 24 Kg/m2) 同时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甲亢)或贫血的DF 患者,则应积极给予必要的营养补充,包括精细优质蛋白 的补充。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UKIDS(英 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足患者同样可以从 饮食控制中获益,该研究还强调饮食控制应当个体化[5]。 可见对DF而言,饮食控制必须因人而异,因并发症而异。

3 胰岛素使用的价值及其“利”与“弊”

将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局部治疗已经很普遍,目 前认为胰岛素可以改善局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乳酸 堆积,促进感染局部M值升高,增强细胞修复力[6];可以 降低局部血糖,加速组织修复,使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及利 于溃疡愈合[7]。对于胰岛素用量的大小,胰岛素使用的类 型、是否稀释以及稀释的度等问题,就近十年的相关文献 来看,差别很大。剂量大小尚可根据局部溃疡面的大小灵活选择,对于剂型的选择上,还未发现有关普通胰岛素、人 工胰岛素、混合胰岛素之间的疗效差异的试验和临床研究 结论。稀释与否及稀释度的循证学证据尚缺如。因此,尽 管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呈现出有益的作用和价值, 但目前的证据来源还停留在经验的层面。目前的共识是, 胰岛素的使用并不是多多益善,一般地,对于血糖控制较 理想的患者,足部胰岛素的使用有造成局部低血糖之弊, 使抵抗力降低,影响溃面愈合;而对于胰岛素抵抗(insL1n resistance R)和/或高胰岛素血症(hyperjnsu丨inmia)患者,由于其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剌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 增殖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这于创面愈合显 然不利,此时局部胰岛素的使用应当谨慎。因此,我们认 为在缺乏可靠的循证学证据之前,是否局部使用胰岛素应 结合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而定。

4 中药外用的适应症及其“扬”与“弃”

临床和试验研究结果已证实,中药具有改善局部血循 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溃疡愈合的作用。并在临床 上得到小范围应用。然而,目前文献有关中药外用治疗糖 尿病足的报道多属小样本、非随机、非盲法研究,个人经验 色彩较浓厚。因而,其被认可和推广尚缺乏令人信服的证 据。就糖尿病足而言,按糖尿病足W angr分级法(即将糖 尿病足分为0 ~ 5级:0级一有发生足部溃疡的高度危险 性,但尚没有溃疡形成;1级一有浅表性溃疡,没有临床感 染征象,但可出现胼胝;2级一有较深足部溃疡,可伴有蜂 窝组织炎,但无深部脓肿和骨髓炎的形成;3级一可出现深 部感染、骨髓炎和脓肿;4级一有局限性坏疽:5级一坏疽累 及整个足部。)指导中药的局部外用更具有科学性。我们 认为,0 1级溃疡是中药汤剂使用的适应症,2级非开放性 溃疡仍可适当的选择中药治疗。任何2级以上的开放性足 溃疡,中药汤剂的使用原则上应列为禁忌。依据有以下几 个方面:①创面新生组织娇嫩,局部神经损害不同程度损 害,感觉减退,浸泡或熏洗时易造成烫伤;②中药汤剂残渣 微粒较多,易留置或藏匿于创口深部及褶皱处,形成异物, 影响愈合;③创口急性期脓液及分泌物较多,中药浸泡或 熏洗有造成脓液之弊,使感染扩散。现代药理证实[8],桂 枝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镇痛抗菌之效;伸筋草、红花 等活血祛淤药具有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抑制血小 板聚集[9],改善局部供血、供氧,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 复,可作参考使用。

第9篇:重症医学论文范文

查看更多《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中国现代医药》编辑部

       论著

        (1)微针联合硬化剂对鸡冠毛细血管网作用的实验研究 徐思达 韦强

        (4)射波刀治疗中患者拍摄的千伏级影像数量统计及受到的剂量评估 徐慧军 李玉 张素静 韩萍 杨晓

        (7)衡阳地区2749例女性宫颈人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陈友军 唐双阳 李乐

        无

        (10)科技论文正文书写的要求 无

        论著

        (11)卒中后抑郁患者载脂蛋白h与血脂的相关研究 李静 郑振雨 郭康 宋景贵

        无

        (13)《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无

        论著

        (14)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qrs间期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李琳 芦芳 段银玲

        (17)亚低温对于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ros产生量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 陆件 张艳

        无

        (21)医学论文选题的原则 无

        论著

        (22)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陈慧 张林勇 罗曼

        无

        (24)科技书刊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数字的用法 无

        论著

        (25)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在骨盆tile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比较 李尚政 苏伟 谢能峰 何肖丞 郭杰

        (29)ceacam1和ca199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许先锋

        (31)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邓钧 郑鹏远 李晶

        无

        (34)著作权的概念 无

        论著

        (3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申彪 郝东侠

        (38)p188在电损伤动物实验中疗效观察的研究 陈国华 陈浩杰 李梅 余文富 于新国 王彬彬

        (41)无功能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分析 胡世成 王军起 朱旭光 曹成松 马祝新

        (43)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及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欧阳远武

        (46)高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研究 翁少涛 李廷坚 陈钊诚 王博智

        无

        (48)单位符号使用和书写规则 无

        论著

        (49)单管或双管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影响的研究 宋杏

丽 王钢

        (51)妇科体检中应用tct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价值 陈冬梅

        (55)后路减压联合不同融合节段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 周新强 汪代东 彭军 赵有春

        无

        (57)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无

        论著

        (58)剥脱性食管炎诊治经验并文献复习 孙中武 牛雷芳 马亮

        (60)超声冲浪式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观察 周蓉

        (63)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 陈少芬

        无

        (66)医学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 无

        临床经验

        (67)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胶囊内镜结果分析 邸雅南 彭德银 张波 杨林英

        无

        (69)医学论文选题的类型 无

        临床经验

        (70)急性脑梗死与血清载脂蛋白a、b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探讨 王继勋

        无

        (71)表格形式的选取 无

        临床经验

        (72)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脑中线移位与血肿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周晓坤 杜贻庆 莫万彬 阳永东 杨保华

        无

        (73)论文摘要的分类 无

        临床经验

        (74)a型肉毒素治疗眼睑、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田林 杨全兴 熊伟

        无

        (75)医学论文选题的基本程序 无

        临床经验

        (76)ct引导下臭氧治疗在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刘勇 杜朝辉 赵寰飞

        无

        (77)论文摘要的意义 无

        临床经验

        (78)剖宫产指征6046例初步分析 姜云兰

        无

        (79)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无

        临床经验

        (80)tct异常患者274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分析 方煜蓉

        (82)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预防气管插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马新 王克满 蔡团序

        无

        (83)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无

        临床经验

        (84)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效果观察 蔡嘉喜

        (86)重组人干扰素αlb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史跃杰

        (88)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疗效分析 付华 马国英

 

       无

        (89)论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 无

        临床经验

        (90)补佳乐配伍复方萘普生栓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观察 吕秋云

        (92)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钱红翠

        病例报告

        (9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 常炳庆 邹煦 李爽 黄新春 邸雅南 彭德银

        无

        (95)医学论文书写中的有关规定 无

        病例报告

        (96)肠内营养液错位输入静脉1例 曹一波 马晶 侯英卜 马亚辉 杨凤斌 金伟 丁玉泊

        无

        (97)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无

        病例报告

        (98)平阳霉素治疗新生儿龈瘤1例 张魁山 马莉

        无

        (99)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无

        护理

        (100)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陈娟

        无

        (101)医学论文书写中的有关规定 无

        护理

        (102)slipa喉罩与lma喉罩用于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 郭婷 郭丽娟 陈素丽

        无

        (104)受保护作品的特征 无

        护理

        (105)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徐海君

        (107)提高三伏贴贴敷效果的护理干预措施 何玉梅

        无

        (108)关于文稿投送介绍信的要求 无

        护理

        (109)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汤金珍

        无

        (110)作者署名的意义及原则 无

        药物与临床

        (111)我院门诊西药房电子处方的开展与意义 林良沫

        无

        (113)医学写作的概念 无

        综述

        (114)socs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邱辉 张俊萍

        (117)急性胰腺炎相关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张瑜(综述) 张炳太(审校)

        无

        (120)执行国家标准遇到问题时的处理“原则” 无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