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蚯蚓的日记范文

蚯蚓的日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蚯蚓的日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蚯蚓的日记

第1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在查找教材时,发现了一本叫《蚯蚓日记》的绘本,心里一阵阵恶心,因为我从小不喜欢蚯蚓,甚至有些害怕,一看到封面上的蚯蚓形象,就感觉手上沾上了黏糊糊的东西,于是便把这个绘本顺手抛在一边,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愿意。

感受画面,开始接纳

园内开展绘本教学研讨活动,一位教师选择了这个教材,于是在听试教时,为了进一步了解绘本里的情节和画面,了解其中对中班孩子可以进行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的教育因素,我还是百般无奈地捧上了这本书。

封面上的蚯蚓形象在画家的笔下,变得卡通了,瞧!身体不长,有点胖,因为没有“手”,便用尾巴把笔卷住,扛在大约是肩膀的那个部位,蘑菇是它的书桌,瓶盖是它的凳子,瓶盖上还隐约可以看到“cola”的字样,它就像我身边的一个调皮的、喜欢把随手拣来的东西都装进口袋的、就连从泥土里抠出来的瓶盖也不愿放过的小男孩,旁边的草叶上,还有一只“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小瓢虫和陪着认真写字的小蚯蚓。在解读了作者的故事内容后,我有一些诧异,我开始不讨厌蚯蚓了。再仔细看画面,原来画家在用色上是非常讲究的,因为蚯蚓灰不溜秋的颜色没法改变,所以画家把蘑菇的“桌面”画成了橘黄色,四周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小瓢虫是最深的那种红色,还别具匠心地给小蚯蚓戴上了一顶调皮的红帽子。

这时,我似乎突然感悟到了作者的意图:也许孩子也和我一样,不太喜欢灰灰的、长长的、想起来就有点黏糊糊的蚯蚓,所以那么别出心裁地通过色彩、情节,以及富有特色的画面,让孩子们在看书的过程中和作者对话。

我开始可以接纳这个绘本《蚯蚓的日记》了。

阅读细节,爱不释手

我一贯主张:对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是一种让孩子喜爱学习、尝试观察、乐意思考、大胆表达的手段,不能走入为了读书而读书的误区。所以我再一次翻开书本,想更深地了解书中孩子能看到什么,会看懂什么,除了书中的文字与画面以外,还有哪些细节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这些思考来自于我对“幼儿朴素理论”的理解――孩子有着他自己原有的内心世界。

于是,我在第一次对封面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一页一页地认真阅读。封二有许多有关蚯蚓的小照片,第一张是蚯蚓上学的“我的成绩单”,看着这张有趣的“另一个世界”的成绩单,我不觉捂着嘴偷偷地笑着:成绩单上有“地道、泥土、体育、美劳、历史、堆肥、蠕动”等成绩项目,蚯蚓的成绩有“甲、乙、通过”等等级,下面写着评语。还有“蜘蛛为我做的”、“上学第一天”、“小时候的我和爸爸”、“我和蜘蛛”、“我的第一条地道”、“全家去度假――堆肥岛之旅”等照片。我突然觉得,其实这条小蚯蚓,就是一个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心底接受的、生活中的孩子,就像你的孩子、我的孩子、邻居的孩子。

封底还有“我被蜜蜂蜇了”、“爸妈结婚纪念日――恶心!”、“我自创的漫画”等小照片。漫画上是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有关“超人”的情节:平静的花园里,许多蚯蚓朋友都在安静地玩耍――忽然老鹰飞来了,蚯蚓朋友们喊着:“蚯蚓超人,救命啊!”――蚯蚓超人说道:“我的地呀!有人遇到麻烦了!”――飞往花园,“砰”的一声,解决了――蚯蚓朋友们叫他“花园的救星”!真是太有趣了。原来“蚯蚓”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

在翻阅整个绘本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其中画面的多样性,有一页一页对开的,有超过一页分成不等的,也有分成上下两部分的,还有像封二、封底那样的。作者和画家的合作,展现给孩子们的是一个不但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而且画面灵活多变的绘本故事,你说,这样的故事孩子能不喜欢吗?孩子们还会讨厌蚯蚓吗?

我还看到画面上的一个细节:小蚯蚓睡在一个立顿茶叶的包装盒里,妈妈在“床”边叮嘱着,妈妈那关爱的神情下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可以拓展孩子思路、回忆快乐经验的环节,孩子们会把平时生活中妈妈对孩子说过的话在阅读这一页时展现出来。小蚯蚓的身上盖着树叶“被子”,他那鲜艳的小红帽就挂在“立顿包装盒盖子”这张小床的一个角上。看到这里,我突然问自己:你还会讨厌吗,会不喜欢吗?

原来在蚯蚓的“外表”下讲述的是一个有些调皮、似乎有些懂事又有些幼稚的孩子的故事,这样的一个孩子就像这一本绘本一样,让你爱不释手。原来孩子的世界就像我小时候一样,我在孩子们身上找回了自己童年的回忆。

第2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一年级时,我带学生阅读绘本《蚯蚓的日记》。那是一本很有趣的儿童读物,以日记的形式,写出了小蚯蚓的观察与思考。从小蚯蚓的视角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颇为孩子们所认同。比如:

5月7日

爷爷教过我们,礼貌非常重要。

所以今天我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

队伍里还有六百只蚂蚁。

“早安、早安、早安、你好吗?早安、见到你真高兴!你好!早上好……”

我在那里站了一整天……

学生对这样的故事记忆深刻。那段时间,孩子们特别有礼貌,他们热衷于对过往的每个人问候早安!

我们班的小胖子洪泽,就住在学校门口,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然后,有几天时间他总要等到上课的预备铃响了才满头大汗冲进教室。我感到奇怪,上班时还在操场边的龙眼树下遇到呢,那招呼打得可响亮了。他干什么去了?原来,他当自己也是一只小蚯蚓呢。他告诉我说,校长伯伯最好了,每次都弯腰回礼;有的叔叔阿姨们不懂礼貌,理都不理人;有个长头发的漂亮大姐姐被自己吓了一大跳,估计问好的声音太大……

又比如:

8月1日

地球给了我们一切,我们钻地道时,也同时帮助照顾了地球。

地球妈妈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存在。

我教育孩子们:我们努力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地球母亲也会感激并永远记住我们的……

《蚯蚓的日记》整整读了一个星期,反复读。当然,每天渗透进孩子心灵的“鸡汤”是不断翻新的,学生从中培养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再后来,我们读《邱老师的日记》。

早会课上,我手捧日记本,站讲台桌前,一板一眼地念:

锡安是个宝宝,上课坐不住。可他身边的明婧同学厉害,悄悄地提个醒,俩孩子都坐端正认真听课了。

君鹏说起话来不是很流利,回答老师问题憋了很久,但同学们可不得了了,安安静静地等着,直到他回答完毕,还懂得把掌声送给他。几天下来,君鹏发言越来越积极了。

昨晚刮大风,走廊上满是落叶。王鑫同学费了好大得劲,打扫干净了。我看到他时,小脸红扑扑的,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

学生总是很期待老师的日记里能出现自己的名字,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个人感觉效果不错。

一二年级的早会课,我们从《蚯蚓的日记》开始,到《松树的日记》《邱老师的日记》。后来,学生也学写小日记了,并且拿到晨会上念,我拥有了一条与学生沟通交流心灵的阳光小道。

三年级一开学,我陪学生读《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把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以高尚的爱心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学生听了《开学了》,在日记里写道:“一想到那个长头发的山羊老师不再教我们了,我就伤心……”他们还在《我们的老师》中写到:

“教科学的林老师一笑起来嘴角就露出可爱的小虎牙”

“杜校长介绍自己时可真是妙语连珠……”

慢慢地,学生们的集体意识逐渐增强了,他们跟着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学会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学会珍惜时间、珍爱朋友!《爱的教育》没有虚伪说教,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却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我还陪学生阅读《夏洛的网》。在大作家怀特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挽救了小猪威尔伯的生命,也激起了孩子们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

……

上高年级后,平时信手拈来的一些杂志上的一些小文章也会成为我跟孩子们交流沟通的渠道――

我用《84名乘客的生死抉择》告诉学生:付出爱,善良无敌!

我以《加州留学生》提醒学生: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

我借用影片《简爱》的台词让学生懂得: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可因为必须做,所以你做了。那才是真正的责任!

我给学生念散文《心意》,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好好活着!

……

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期待。学生一旦被信任,其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如此一来,又何须叮咛、检查、监督、审查?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如果我们不善发现,就会失去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去接近、感受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去观察、了解学生。如果再能给予赏识的话语、鼓励的眼神、信任的微笑,学生沉睡的潜能、美好的天性就会被激发、被发现。

六年来,我陪着孩子们一路悦读,一路前行!我感受到了职业的快乐。

第3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一、挖蚯蚓

在教研活动起始环节,我们安排教师亲自去挖蚯蚓,希望他们能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长环境等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挖蚯蚓的任务下达后,教师们很快拿好工具行动起来。有的教师认为蚯蚓喜欢生活在松软的泥土里,所以在种植园地里翻土寻找:有的教师认为上次孩子们发现蚯蚓是在大雨过后,所以采用人工造雨的办法寻找;有的教师知道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就在小区的小树林里寻找……“我挖到了一条粉色的蚯蚓!”“我挖到了灰色的蚯蚓!”“我挖到的蚯蚓好粗壮!”“我挖到的蚯蚓好苗条,哈哈……”不一会儿,老师们带着各自挖到的蚯蚓回到了教研现场。我们看到很多教师不再觉得蚯蚓恶心,而是愿意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它。这为教师进一步体验奠定了基础。

二、了解蚯蚓

在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让教师谈谈通过亲自挖蚯蚓发现了哪些平时不太了解的关于蚯蚓的知识。有的教师说:“我开始只去阴暗潮湿地挖蚯蚓,可是没有挖到。后来,我在阴暗潮湿又松软的泥地里挖到了。”有的教师说:“我挖蚯蚓的时候看到蚯蚓洞旁边有一点一点的‘便便’。”还有的教师说:“蚯蚓会钻洞,而且钻洞的速度很快!所以,我们在抓的时候动作要快。”从现场教师的发言,我们发现大家对蚯蚓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了让教师更充分地了解蚯蚓,我们提供了放大镜、探究棒、手电筒、玻璃板、瓦楞纸等工具和材料,让教师在现场分组对蚯蚓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究。并要求教师将发现或疑问记录下来。教师们果然发现了蚯蚓更多的秘密。如,有的教师发现蚯蚓身上有黏液,有的教师发现同一条蚯蚓身上的颜色有深有浅,有些甚至有“分节”。为什么会这样?教师们通过查找图书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寻找答案,解决困惑,从而对蚯蚓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

三、阅读《蚯蚓的日记》

在教师对蚯蚓有了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认识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教师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语言。于是,我们想到了科学知识图画书《蚯蚓的日记》,我们希望教师通过阅读能够从诙谐、幽默的形象和语言中感受幼儿眼中的蚯蚓,使理性的认知和童趣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会自觉地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经验与图画书阅读中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如,“蚯蚓不能像蜘蛛一样倒立走路。只能往前一扭一扭地走路,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蚯蚓的行动特点。”“蚯蚓把作业吃掉,是用儿童的语言告诉大家蚯蚓爱吃酸性食物,纸是酸性的。”“蚯蚓经常觉得姐姐‘臭美’,形象地说出了蚯蚓的脸与屁股是长得一样的,都是尖尖的!”教师一边翻阅一边交流,体验着儿童眼中的蚯蚓形象及用儿童语言表达的蚯蚓的相关知识。

四、为蚯蚓建个家

为了激发教师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和热爱的态度、情感,我们想到让教师为蚯蚓建造一个家,希望教师不但能将前期了解到的蚯蚓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且能在操作过程中自然地把尊重生命的理念融入其中。

我们给教师提供了一些玻璃容器,让教师为蚯蚓造一个室内的家。因为教师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较系统的了解,所以这对教师来说并不难。“蚯蚓喜欢生活在地下,喜欢钻来钻去,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泥土!”“蚯蚓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的如植物茎叶、动物粪便等都吃,所以要在蚯蚓的家里放各种各样的东西,为蚯蚓提供充足的食物。”“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地方,不喜欢阳光,所以我们要把它们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教师们收集叶子、香蕉皮、烂苹果、报纸等,挖来种植园地的泥土,忙着为蚯蚓造家,最后还增设一个“屋顶”给蚯蚓遮阴。总之,教师通过“造家”体验到在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中、在生物的原有生态环境中观察和研究生物,保证生物的生命安全和基本需要。相信这样的理念会体现在指导幼儿探究的行为中。

五、观察幼儿的操作

幼儿是科学教育中的主体。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幼儿的发展。那么幼儿会对蚯蚓的哪些方面产生兴趣?他们对蚯蚓了解多少?为此,我们邀请部分大班幼儿来到教研现场,让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言行,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探究兴趣,为以后开启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第4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封面知主题

无论什么书, 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在阅读前让孩子观察封面, 对故事进行猜测, 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就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 猜猜他们对话的内容, 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环衬有精彩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 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实际上, 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

在《我爸爸》这本生动幽默的绘本里, 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 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的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另一本优秀的绘本《蚯蚓的日记》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孩子们可能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

扉页藏惊喜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页不仅仅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实际上有两页扉页,第一页是张单页,第二页是带版权页的跨页。在第一页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 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 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 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 似乎在询问:嗨,你准备好了吗? 快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吧! 当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 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 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富有动感的画面把读者的视线牢牢地锁住, 想不看下去也难。

正文有收获

毋庸置疑,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可绘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由教师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 不管是日本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推广者松居直, 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 他们都一致认为: 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 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

考虑到绘本资源的有限, 我们可以翻拍书中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孩子们一起来阅读。当孩子欣赏画面时,教师投入感情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 并加上动作、神态等辅助语言来演故事,有时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在教师给孩子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教师一定注意不要急着说教,也不能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应该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知识和智能。在我给小班孩子们讲述《好饿的毛毛虫》时,就有孩子一边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 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因为孩子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成人的安慰。

封底有悬念

合上一本绘本时, 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封底就没有重复书里的故事,而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去买牛奶的经历:躲闪自行车、摔破了膝盖故事的结尾是小女孩的妈妈等在巷子口,然后和她一起朝家里走去的背影。小女孩回到家里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仿佛为了回应读者的期待,画家林明子在封底上又添上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小女孩和婴儿在喝她新买来的牛奶,她的一条腿搁在他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可贴可以说,作者一直把这个故事讲到了封底上。

第5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绘本;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25-02

绘本,是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又叫图画书。好的绘本,每张图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带给孩子们美的熏陶和教育。基于以上背景,平时笔者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进行研究,提倡快乐阅读,让孩子初步领悟绘本的魅力,通过读写绘的互动,逐渐让孩子们萌生“我想读”的意愿,这是阅读课教学的主导目标。而习作,则是这个课水到渠成的副产品。另一方面,绘本阅读是大阅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绘本,在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游戏式的活动中,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情感。然而,就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而言,阅读欣赏课虽然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资源的匮乏等诸多因素,致使阅读欣赏课的效果差强人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上好一节使学生喜爱的阅读欣赏课,以提升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探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更为专业地引导学生阅读绘本。

一、精彩导课,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绘本,图画书,有的孩子翻翻就放到一边了,很难深入读下去,也感受不到绘本的魅力,这时一个精彩的导课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内容着手,逐渐引导他们走进绘本,注意绘本的细节,加以想象、体会,一点点感受绘本的魅力。例如《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本书,描写和母亲同住的单亲儿童提姆,在爸爸来访的那一天所发生的事。课前先和孩子们聊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陪你运动,教你学骑自行车,跟你谈心,领你去看电影、买好吃的,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的人,一生:可能是妈妈,想起小时候妈妈喂我吃饭的情景,现在还感动呢。师:我们先想到母亲,今天在脑海中搜索的,也有爸爸的回忆。父亲也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却常常埋在心底。所以这个伴我成长的人也许是?另一生:是我爸爸。我爸经常给我讲故事,还教我学骑自行车。师:此刻,轻声呼唤爸爸,心中有什么感觉?生:是严厉。他对我严格要求。另一生:是忙碌。我爸爸每天都很忙碌。另一生:我印象中的爸爸是辛苦。爸爸辛苦地工作。师:或许是欢乐,或许是难过,又或许是一种你们形容的严厉、忙碌与艰辛,所有这些令人回味的感动瞬间,都被作者用画面、文字表达出来了。让我们走进故事书中,感受父爱。父亲是孩子们熟悉的形象,从父亲入手,自然过渡到阅读绘本,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了,心中充满了疑问,急切地想知道书中描写了父亲怎样的故事,这时,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读绘本,兴趣盎然中,孩子们明白了,也许生活不能时时如意事事顺心,只要拥有爱,沉着不退缩,就会有勇气、力量和安全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绘本

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很多,在这里介绍孩子们最喜欢的三种,其一就是共读。和孩子一起玩儿,一起读图画书。绘本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教师向学生推荐好绘本,学生轮流借;学生把喜欢的绘本带给老师,让老师来推广,都是不错的方式。其二是充分参与。比如,指导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也来猜猜看,爷爷把毯子改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扣子,之后还能改成什么?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要是你,你想把旧衣服改成啥?送给谁?通过角色替换,孩子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这需要老师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让孩子融入到故事中去;鼓励他们参与编写故事,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其三是开放阅读。相比上述的阅读方式,这种方法更加生动活泼些,阅读绘本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可以为父母讲故事,可以和同学一起演故事、画故事,可以在扉页处写前言。比如读《爱心树》,可学写感恩日记;读《武士与龙》,可表演故事;读《月光男孩》,可在绘本的留白处跟月光男孩对话;读《花婆婆》,可描绘自己的梦想……可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拉近书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三、阅读绘本,带动写作

绘本阅读活动,针对低段孩子无话可写,害怕写话的现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写话无忧。等孩子读了一些绘本后,也可让他们试着创作绘本,之后就可以阅读孩子的原创作品。例如《蚯蚓的日记》,这本书将蚯蚓的生活和习性,通过日记的书写内容,以全新的角度来诠释,使人看了不禁会心一笑。这本书突破了我们对日记的“记录板”印象。有时候,日记只是一句话;有时候,是加上心情的对话方块来增加日记的趣味性。读完这本书,笔者让孩子们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创作《我们班的日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写句子,有的画画,完工后把自创作品放在图书角,他们读着自己的书,发现写书不难,自然还想写。

孩子最先读到的最重要的书是绘本。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快乐的多与少,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童年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后的想象力。绘本吸引了孩子,也被时间与事实证明是一种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它让孩子从书中学习到“真、善、美”,让孩子在浓浓的书香中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

[2][日本]松居直.幸福的种子[M].南昌:明天出版社,2007.

第6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它是图和文的艺术,利用图画和文字配合讲述故事,表达意思。其图画精美,色彩明艳,文字简洁浅显,尤其适合学龄前孩子和刚识字的低年段孩子阅读,当然也是孩子们最乐于看的书籍之一。优秀绘本的图画信息丰富,呈现了文字中没有讲的,或者没讲完的内容,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何通过绘本阅读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孩子语言的氛围,依托绘本的图画丰富一年级孩子的写话资源,拓展写话形式,有效地指导孩子写话呢?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努力探寻着绘本阅读和写话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

经典绘本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它们对儿童的情感、想象力、美感体验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因此每一部经典绘本都是孩子的好朋友。世界上的经典绘本众多,可作为写话题材,我们对绘本的选择有更高的要求。

一、与教材单元主题内容结合,寻找绘本和写话训练的契合点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主题,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主题为学生推荐与单元主题内容相关的绘本。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增加了阅读量,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举一反三,向课外辐射,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要从一本语文教科书的学习扩展到几本、十几本优秀绘本读物。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迅速扩大,才能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写话能力。

写话设计案例一:《春天什么时候来》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多彩的春天”,结合单元主题,我们推荐孩子们阅读的绘本有《春天什么时候来》。

小熊奥菲经历的第一个冬天,熊妈妈说,要一觉睡到春天到来。“那春天什么时候来呢?”奥菲很想知道。熊妈妈告诉奥菲,当花儿盛开,阳光照耀,鸟儿在枝头歌唱的时候,春天就来了。可是奥菲好像有点等不及了……《春天什么时候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冬天和春天不同的景色和特征,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季节变换的自然常识。小熊奥菲和妈妈的对话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写话练习的空间。

“春天什么时候来呀?”奥菲问,“我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

熊妈妈回答道:“____________,那就是春天来了。”

不少孩子用上了课文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子。

“当万物复苏、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时候,那就是春天来了。”

“当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沙沙沙,沙沙沙……那就是春天来了。”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积累的目的则是运用。以绘本的图和文作为引子,结合单元主题内容进行练写,让孩子们在单元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得到运用,得到强化,同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既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激活了他们写话的欲望。

二、选择绘本故事里生动、奇特的角色,进行“就画写话”

绘本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一些角色很有特色。极为传神的图画成为指导观察和写话的优秀教材,孩子们就这些角色的特点展开想象,使图画在文字中得到丰满。

写话设计案例二:《黛西和月亮》

这是一个小鸭子黛西跟着鸭妈妈一起探索世界的故事。兴奋的小鸭黛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版画的浓重色彩描绘戴西碰到的一切,画面极具冲击力。在阅读完第一页后,教师可让孩子们看着图上的两三只鸭子猜猜哪只是黛西,然后用句式“你看那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它就是黛西!”写话。

一年级写话训练从看图写话抓起,“就画写话”的绘本训练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有序地抓特点观察图画,写出动物最基本的外形特征,长此训练下去,孩子们的写话基础将得到夯实。

三、选择极具想象空间的绘本,进行补白

图画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能引领孩子们走进故事情境,这就是绘本图画的空白。这种“空白”给孩子们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在绘本写话中,如果我们引导孩子们仔细读图,展开想象,给画面补白,会收获别样的精彩。

写话设计案例三:《蚯蚓的日记》

这是一本极为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书写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绘本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记录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

调皮的小蚯蚓老喜欢吃作业本,有一次竟因为忘带午餐又吃作业本了,这则日记画面生动,但文字并不多,舍去了很多繁琐的叙述,给孩子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这里设计文本补白就是要让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依托已有的图文,对言简意浓处进行扩充。梦瑶在写话纸上写道:

“午餐时间到了,蚯蚓孩子们都到学校的饭堂吃午餐。大家坐在用啤酒瓶盖做成的凳子上,围着蘑菇餐桌吃着自己带来的午饭。有的吃报纸,有的吃树叶,还有的吃泥土。我发现自己忘带午餐了,只好拿出昨天的作业纸,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蚯蚓老师走过来,严肃地对我说:‘不能吃作业纸!’我脸红了,说:‘以后我一定记得带午餐来。’”

阅读绘本,我们应当引导孩子们读好图,教会他们观察图,这样想象补白时才会文思如泉涌。运用好绘本的空白处,创造性地进行写话训练,孩子们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

四、选择令人意犹未尽的绘本,进行续写

绘本往往篇幅较短,读完之后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浮想联翩,有的故事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忍不住续写故事。

写话设计案例四:《鸭子骑车记》

在一次班级读书分享会上,李雨霏介绍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鸭子骑车记》。绘本作者大卫·夏农用大胆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农场的动物们目睹了一只疯狂的鸭子骑车后的不同反应……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的。

第二天,我用一节阅读课和孩子们阅读这本书,当看到书的封三画着这只鸭子站在一辆高大的拖拉机前时,孩子们浮想联翩:鸭子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样做?我接着让孩子们大胆想象:在拖拉机、飞机、坦克、轮船面前,自信勇敢的鸭子又会有怎样的冒险经历呢?请拿起你的笔,画一画、写一写接下来的故事。

孩子们有了之前的阅读体验,加之丰富的想象,一个个全新的独创的故事在他们笔下诞生:“鸭子穿上小朋友们落下的冰鞋,在结冰的湖面上快速旋转。”“鸭子爬上农场主的汽车,组织动物们参加汽车大赛,五颜六色的汽车像彩虹一样成了农场美丽的风景……”

这次续写,孩子们就一幅图展开联想,他们的参与和创造愿望得到满足,形象思维被激活,各种创造性的情节、对话以及细节不时闪现,写话轻松而充满了乐趣。

五、选择有一定语言规律的绘本,进行仿写

仿写是提高写话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最直接、最有效。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迁移文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语言鲜活起来。绘本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这些语言往往非常简练,活泼生动,但是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是孩子们模仿的经典范本。在阅读绘本时,我们可以抓住绘本中有特色的句、段,让孩子们迁移仿写。

写话设计案例五:《逃家小兔》

绘本《逃家小兔》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有规律对话的绘本故事,正是它的简单和有规律,才给我们的写话教学创设一片丰富和温润的空间。书中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阅读时,我让孩子们根据前一组图画想象后面的图画,接着趁热打铁,引领孩子们的想象继续“滑翔”: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并且出示一组与书中风格相近的句子:

“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____________。”

“如果你变成____________,” 兔妈妈说,“我就变成____________。”

在这组文字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想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了,兔妈妈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也深深地留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在这次仿写中,孩子们在绘本画面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探索画外的天地,不仅体会到兔妈妈的爱,更可贵的是学会用语言和各种方式表达爱。

第7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当学生意外大声尖叫时

一天上课,学生正在做作业,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一个女生大声地尖叫起来。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投到了刚才尖叫的学生那里,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赶紧冲了过去,真是令我哭笑不得:原来是她同桌(一位男同学)把抓来的几条蚯蚓放到了这个女同学的作业本上,而这个女同学由于害怕才尖叫起来。怎么处理这个男同学的恶作剧?我灵机一动,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学习20课《蚯蚓找家》,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来观察、了解蚯蚓这种小动物,同时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于是,我问学生:“关于蚯蚓你们都了解哪些知识?”我发现学生掌握的知识还真不少:很多学生都知道蚯蚓并不可怕;它是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是有益的;我们要保护它,不要伤害它,更不要拿着它来吓唬同学……。听了这些,那个女同学笑了,而那个做“坏事”的男同学也红着脸向女同学道了歉。

当学生上课不带实验材料时

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而这些实验有时需要学生从家中自带学具。有一次上《做一杯饮料》这一课,我像往常一样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带一些实验材料。第二天上课时,就真有一个小组没有带材料。为了适当、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惩罚”教育,同时使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好习惯,我决定改变自己以前的做法(让学生互相借着用)。于是,在其他小组的学生们兴高采烈地配制饮料时,我特别强调:不带材料的小组,不允许向别人借,别人也不许借给他们,他们只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看其他同学的活动。不一会,学生们便配制出了一杯杯可口的饮料。他们互相品尝着,教室里充满了欢笑,还有一些同学把自己制作的饮料给那几个没做成实验的同学尝,只见他们露出了羡慕又后悔的眼神。我故意走到他们小组:“怎么样,想不想自己也做一杯?”这时,小组里有学生说:“老师,下次我们一定把材料准备好。”我看时机成熟了,便意味深长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前准备,备好材料做实验,一点一点探索科学的奥秘。”经过这件事,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当学生划破我的手指时

在教第12课《植物的茎》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茎,让他们认识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小刀等材料。讲课时,我告诉同学要注意安全。学生开始动手解剖芹菜的茎,我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当我拿着一段芹菜的茎交给其中一个学生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另一个学生手中拿着小刀,不小心一下子划破了我的两个手指,顿时鲜血直流。那个学生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我赶紧安慰他。我知道学生是无意的,并没有责怪他。但由此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课堂上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落到实处。刚才我只是笼统地对学生说要注意安全,但没有把小刀的具体使用方法交待清楚,安全问题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这确实是“血”的教训呀。于是,我举起受伤的手指,向学生们再次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然后演示怎样正确使用小刀。我发现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又接着做实验了。这节课没有再出现“流血”现象。

当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时

一天,我给五年级一班上课,当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时,我便和平常一样走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这时我发现班中的晓宇同学在偷偷地看课外书。仔细一瞧他看的是《当代小学生》。《当代小学生》里面有许多内容是有关科学的:自然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科技博览等。既然学生爱看它,那么今天我何不利用它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呢。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从晓宇的手中拿起了这本书。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都看着晓宇: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但我却一反常态地笑着说:“哟,这本书不错吧,我也喜欢看,里面的内容很丰富。多读它,能使我们增长很多知识。不信,我读几篇文章,你们听听。”于是我迅速地选择了几篇自然观察日记读了起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听得入了迷。于是,我趁机说:“你们看这些文章写得多好啊!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学习科学课,自己积累的知识。你们是不是也想写出这样好的文章?”我发现同学们都使劲地点了点头,我便接着说:“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上好科学课,从科学课中积累知识。同学们喜欢看书,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这是好事。但在课堂上看这些书,这样做对吗?”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不对。”晓宇同学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第8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1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生活化意义

科学世界发现的源泉是生活。科学课程主要把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生活中学生体验到科学,从体验中促进对科学的理解,运用科学分析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点滴,实践中对科学进行探索,这样学习到的知识才能融入到生活中来,这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实质意义以及目的。根据学科特点分析,小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生活中不同领域的技能沟通,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科学的理论,并在生活实践中得以运用。知识本身源于自然世界,让处在自然世界的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对科学理论进行验证,让学生体验科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科学带给生活的无穷乐趣。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身心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因而形象思维占据思维的主导,科学课程是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应用过程,因而在这个过程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感性生活经验也要被唤起,这样学习就会成为生活本身的一种体验,学生也喜欢学习科学,乐于学习科学。

2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实施中,会有以下现象出现:(1)课堂教学过程封闭,没有课本以外的知识融入;(2)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和抽象,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只是照本宣科,因而和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3)教师在教学中主体地位太过明显,所以教学形式单一。在脱离实际生活的情况下,学生学到的知识很枯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对生活中出现的科学反应不够明显,科学学习兴趣点缺乏,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因而教学低效也由此产生。传统科学教学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经验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没有做出客观的了解,授课内容和实际不相符,学生在晦涩难懂中感觉很枯燥,同时,灌输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成为教师自己表演的舞台,丧失学生主动学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给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3小学课堂教学实施生活化的措施

3.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现象,或者生活场景的创设激发生活现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情境更加趋于生活化。比如,讲述“温度与水的变化”这课内容的时候,事先给学生准备一个有盖的茶杯,在茶杯中倒入热水,先不盖上盖子。课堂上教师当着学生的面盖盖子,一会掀开盖子后,发现盖子内布满水珠。教师这时候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杯子里面的水跑出杯盖的原因,这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其它的案例,如果你正在洗澡的时候,一大滴冰凉的水珠滴到你身上,抬头看发现天花板都布满水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个生活中常有的例子引起学生的极大热情,这时候学生会集体的回答是出现过这类情况,学生要求教师说出答案,因而教师此时就可以开展课题讲解,这两个案例道理有很大的一致性,教师并且围绕着“水为什么自己会跑”这个话题开展演讲,水遇热就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因为密度小所以比较轻,因而在预冷上升的时候如果遇到天花板或者杯子盖会凝结成水珠。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1]。

3.2生活化探究活动的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的开展,主要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顾中,获得科学探寻的原动力。因此,科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教师作为生活化探究过程开展的主要实施者,让孩子学会在参与中经历,帮助孩子加深科学的认知以及理解程度。比如在学习“动物”这单元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己饲养一个小蚯蚓,经常观察小蚯蚓的特性和生长规律。教师给学生提出几个观察要点:①让学生用手去触碰蚯蚓,观察蚯蚓有哪些的反应。②将蚯蚓放入封闭的盒子后,在盒子旁边开一道口子,用电棒摄入光源,努力观察蚯蚓的喜光性。③观察蚯蚓没有脚,依靠什么前行,最后鼓励学生写成观察日记,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进行记录[2]。

3.3生活化的课文作业布置:在教学模式的改进中,教育界很多专家学者提出打破课堂束缚的理念,培养学生生活中自我认知以及获知知识的能力。教师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认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在实验生活中获取知识以及相关的生活技能。实验中可以放弃烧杯以及导管这类教学常用工具,运用身边常见的生活素材代替这类工具开展实验步骤,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最好设计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学习到的知识。比如,在讲解完“重心”这课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安排学生运用鸡蛋壳、黏土、硬纸板、颜料等材料做一个不倒翁。做好后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在不倒翁创作中加入很多个性的元素,有的孩子在蛋壳的表层画一些可爱的图案。教师这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不倒翁的原理,最后由教师总结: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所有的重力集中于下方,因而保障物体的平衡稳定。

4结语

第9篇:蚯蚓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孩子 爱上阅读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89-01

《指导》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悦读?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活动形式,让“阅读”成为“悦读”

1.利用故事表演,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纲要》指出: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能运用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理解。语言活动中我创设“小故事大舞台”,为幼儿提供故事人物和动物的头饰、手偶,幼儿间协商确定角色进行表演。

在故事教学《春天的电话》中、我为孩子准备动物头饰和电话机,孩子们在理解故事后进行情境表演,乐在其中;在故事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中,通过孩子扮演的虾公公、大鱼、螃蟹、乌龟、青蛙、小蝌蚪进行故事表演,帮助孩子熟悉、理解故事,课堂活动结束后,我将材料投放进语言区,方便孩子在区域游戏中自主结伴,通过表演巩固学习内容或进行创造性讲述与表演,进一步拓展幼儿认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孩子们调动了视觉、听觉,更充实的把握阅读内容,在实施绘本教学时我借助其功能让绘本变得更生动,如:绘本《最佳守卫》中,制作山羊叫声出场,通过听声音幼儿说一说谁需要一名守卫。当狼吃山羊时利用惊险的音乐让幼儿身临其境狼给羊群带来的危害;当长颈鹿、狗熊、猩猩来参加比赛时借助轻巧、笨重、欢快的音乐让绘本变得更有趣味性。如:绘本《母鸡罗斯去散步》中,利用ppt与fals相结合,幼儿的兴趣更加浓厚,注意力集中,并能够通过看动画,学会讲述故事内容。

3.创设愉悦的游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如:在《好饿好饿的小蛇》中,使用快板句式将原来的句式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一个圆圆的红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咕嘟-吃下去改为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发现圆圆的红苹果,啊呜啊呜吃下去,叭叭叭真好吃。以快板的句式幼儿更感兴趣,说起来更顺口,接着引导幼儿改编后面的语言,幼儿对阅读绘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如:在《蚯蚓的日记》中,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学一学蚯蚓跳舞,体验蚯蚓跳舞时的感受和趣味性。从而感受绘本的重点,提高阅读的能力。

二、利用多样的形式,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1.提供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

《纲要》指出:一日生活皆课程,宽松的阅读环境更能够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因此,活动区、图书角我适时为孩子提供新图书,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让幼儿自主选择阅读书籍自主阅读。

如:利用上课前和阴雨天午饭后时间段、课间休息时间段、离园前20分钟、阅读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小声讲述书中的内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渐渐的喜欢上了阅读,提高其阅读的兴趣与语言表达能力,晨间谈话开展班内好书推荐活动,请孩子说说在家看了哪些书?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利用一日生活的点滴时间,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多看、多说。

2.家园配合,做好亲子“悦读”

(1)班级创设了亲子“悦读”区。孩子从家里带来各种书籍,将孩子的书籍进行分类摆放,并按书名和价格做成目录,建立成亲子借阅区。定于每周四和周五放学时间可以凭借书卡借书,在两个星期之内归还,借还书都需要登记。

(2)建议阅读中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观点培养其理解力,给孩子讲故事、请孩子说说自己听到或看过的故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以更多的方式去鼓励孩子,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环境,多方面、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自然而然地开展早期阅读,通过看、听、说、读等活动,让幼儿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从而提高早期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

精选范文推荐